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论文范文(19篇)

时间:2023-12-10 13:28:36 作者:笔尘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作品或者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概括的一种参考材料。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精彩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示。

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论文

前言: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即:在人的一生中都实施体育。”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体育教师,怎样才能使学校的体育教育转向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点进行尝试:

1.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任务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而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我们要首先了解兴趣的品质,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三个方面:

1.1兴趣的倾向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一样。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体育学习中来,例如,一个学生,父亲是足球教练,从小和足球接触,看足球比赛,就会对足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的学生,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特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其他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使有所特长的学生其兴趣的倾向性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1.2兴趣的广泛性。

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但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泛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等其他运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对其它运动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运动兴趣广泛的学生,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狭隘的学生。学生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泛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分不开。本人在体育教学中,就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学生喜欢乒乓球,有的学生喜欢踢毽子,有的学生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他们不懂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向体育老师请教,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欢迎,学生才会对体育产生兴趣。

1.3兴趣的持续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化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项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一时好奇心。而有些学生选择了某项体育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该项体育或各项体育运动在但大脑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并在积极地刺激的作用下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地对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越来越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和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是指某些有专项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例如,对一个身材高大、身体素质好,弹跳高的学生来讲,可发展他的篮球特长;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发展他的田径特长等等。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教学多样化,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之自觉地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体育能力培养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让学生反复的练习固然可以使他们掌握和更好地识记动作方法,但练习次数过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增加他们的练习负担,学生具有强烈的被动感,实践证明持续效果并不理想或起到相反的作用。如果从提高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注重教会他们练习的技巧和窍门而不是强调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做到饶有兴趣的苦练和巧练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上下功夫,才能更好达到体育的锻炼目的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2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每个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结合教师的评价,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取长补短。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增进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则能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2.3培养学生的适应、交流能力。

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社会性,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都会反映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交际的能力,善于交往的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心理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从自身行为出发,在同学生的交往中调整改进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消除因隔阂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真挚的交往中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体育情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3.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一起分享胜利的快乐。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和学的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发展,而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主创新。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同时,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要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体育教学常教常新,学生才会产生兴趣,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4.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上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因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而主体性的教学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5.结论与建议。

5.1中学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

5.2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因此,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5.3中学的体育教育是迈向终身体育的桥梁与基础,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采取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更加自觉、积极、主动、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与体育为伴,终身享受体育。

6.参考文献: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

(2)彭钢、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月。

(3)田麦久.《教与学的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月。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月。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体育作为初中毕业升高中的一门必考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学生的体质,也引起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近些年,许多专家学者都强调要加强体育课程的改革,建议在内容框架上,突破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把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限选和任选三种,将旧的课程内容要大刀阔斧地削减,而将新兴时尚的内容纳入中学体育课堂,而休闲体育所倡导的思想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休闲体育就是指“在自由时间里,个体或群体以各自喜爱的'身心活动形式为手段,通过个体自身或群众互动,来达到和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更强调参与者自由、自主、自愿的参与形式,将其融入中学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较好地将竞技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依靠的也正是这种主动、积极的参与热情。

2深化教学改革。

中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基本的运动常识和科学锻炼的知识匮乏,对运动与合理的营养知识也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学者改变以前单纯传授运动技术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加强对学生基本运动常识和科学健身知识的教育。

中学生处在感性思维时期,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现代化多媒体具有集成性高,交互性好,信息容量大并具有图、文、声并茂等优点,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欣赏优美动作的同时产生运动的欲望,避免只采用简单、枯燥、抽象的语言描述。

3加强社会体育文化建设。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选手所获金牌总数已高居榜首,我国已经成为一个竞技体育强国,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在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国民体质等项目上,我们与欧美体育强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终身体育思想扎根民众的必要所在。

无论是在学校和在社会,我们都必须剔除“重文轻武”的思想,学校应该以实际行动尊重体育,提高体育课和体育老师的地位,提高体育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热情,先在学校这个小范围里营造好健康的体育和锻炼的氛围,着重培养学生的自觉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继而将终身体育思想向社会普及和传播。

三、结论。

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对现在的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是无法完成兴国大业的,终身体育已经成为社会体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不单单是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的需要,也是我们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需要,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尤其是战斗在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们,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通过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社会体育文化建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便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和深思的。

关键词:兴趣;自我锻炼;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梁道松.体育与健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李建龙.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教学,(3).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在人生教育阶段具有知识启迪及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小学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营造教学轻松氛围。

快乐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心智未完全成熟,因此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故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面带微笑,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消除学生心理的恐慌及紧张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便可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也因教师温和的态度从而提升体育学习兴趣,逐渐在内心中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还可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中,使学生进行自主发挥,并锻炼学生的组织及管理能力,这样可使学生兴趣爱好得到充分体现,实现教学良好氛围建设。

二、增强学生的成功乐趣性。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简单,一项简单任务的成功都会使得其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并在学生成功后,予以正面积极的表扬,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加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增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在具体体育项目教学时,可适当采用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全力以赴,在竞赛过程中还可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使学生更加重视团队合作,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具有好动特征,好奇心重,且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及认知具有相对差异性,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较困难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很容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需求及特征,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阶层及年级划分,创造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课堂项目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在体育专业课程教学课堂中联系生活实际设立一些与体育项目教学相关的体育小项目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技能掌握,同时还可按照学生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兴趣引领下融入体育教学学习,通过实际项目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魅力,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掌握体育相关技能,从而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强烈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育的这种改革,能够保障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更利于学生体制素养和心智的健全发展,也是中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保障。因此,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必须要落实在中学体育实践过程中。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不是很理想,学生的体制情况明显不如从前。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学生生活中对现代工具依赖性很大,这样,在生活中就缺乏锻炼体质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整体体能状况不理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状况才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发展才有保障。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保障。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是需要改革的。而在体育教育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自觉性,体育教育的成效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习惯。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做好体育运动的方法的引导教育。要引导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必须要能够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运动的效果。如果不重视科学运动方式的教育,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学生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运动而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方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并能够根据教育学的需要和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督促鼓励学生坚持按照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长期以往,学生会感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学生的良好的运动锻炼的习惯也能够得到培养。3.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体育设施质量优劣,品种是否丰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能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良好的体育设置能够为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不同的运动设施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参与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设施才能保障运动的质量,促进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多是非常尊敬自己的教师的,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的表现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设计教育内容,要规范准确地进行示范动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教师是要规范每一节课的教育内容,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体验到运动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能够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终身体育进行正确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体育教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考核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实践,进一步改善体育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考核的重要性很大。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离不开完善的考核方式。完善体育考核方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方面的考核,还需要关注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关注学生个的运动参与情况,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努力程度及进步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要能够帮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达到一种激励后进生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使学优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激发学优生进一步发展的热情,要通过考核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培养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持久热情。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的自我提高与完善,继续接受教育将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传统的教育观将被终身教育观所替代,体育教育功能的转变首要就是要增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观念。小学是接触学校体育的最早时期,也可以说是接触体育的最早时期。这可以为打好坚实的身体和素质基础为终生体育服务提供最好的环境。也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终生体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学学校体育抓起。

一.终身体育:

终生体育思想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观念。我国1995年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把培养人民终生体育的兴趣、习惯及能力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认识健身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理论脱胎于现代教育中终身教育思想,它是把人的一生身锻炼问题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把学校体育看成是人体发展的一个子系统。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原来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移至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终生体育就是终生锻炼,在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学、自练、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终生体育着眼于现在,也着眼于未来,并非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学会一两个项目可以终生受用,做好这一切关键是打基础,怎样才能打好基础?就是要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一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就应体现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例如:一个学生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后,它所学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会了这一专项技术动作,而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这一动作的特点及组成及学习方法,能够在将来遇到类似动作时自学、自练、自我保护或是能根据所学,创编出一些新的动作,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兴趣是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爱好是从事某种活动的程度,而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把信念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是体育锻炼的需要与行为的直接联系,是不需外在监督和个人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活动倾向[4]。所以这三者都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因素。多与学生接触,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点燃学生的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根据北京一些学者对北京市8个区县的中学插样调查,在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中,由于得不到体育教师关注和不喜欢体育老师的学生,约占一半[3]。由此可见有些学生对体育兴趣丧失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反之,学生自然会尊敬,拥戴老师。这样师生相互信任、相互吸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3.2开发课外活动潜力,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指重复发生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4]。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体育课行为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并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为后,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不是课堂教育简单重复和延伸。开展课外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

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1教材的选用应准确,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体育教材应包括基础技术教材和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教材。这两类教材都具有掌握技术提高身体体能的作用,前者促进后者发展和提高,后者又为前者奠定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教材应适合年龄阶段,各年龄阶段,身心状态都不同,表现在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也不同。教材应适合性别特点,男女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别,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也不完成相同。教材应具有趣味性、娱乐性,趣味性、娱乐性越强的教材越具有魅力,越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中来。

4.2理论课教学应具有较好质量保证。

理论课学时、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证,理论课时要达到总学时的30%,这样才能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拓宽体育知识面,从而终身受益。

4.3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环境是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情和行为,因而环境的不同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6]。加强宣传终身体育工作,宣传工作既包括体育的理论知识,也包括终身体育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因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当前初中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体育课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存在惧怕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以病作为借口不愿意上课。在教学中重视以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先进典型事例来教育引导学生。所有的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但他们如何社会化取决于他们与谁交往。一个孩子通过与越轨群体的交往学到了对越轨行为的理解、态度和技能,他与越轨群体的交往越密切,这个孩子学到的犯罪手段就会越高,犯罪的动机越高,犯罪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种理论就是中国的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正因为有这样的真理,所以在上体育课时要多传播体育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5结束语。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各类猝死事故屡见不鲜,折射出国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的现状。究其原因,其中固然有缺乏体育锻炼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缺乏坚持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就此对高中阶段体育教育终身发展加以研究,希望对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有所推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策略

1.高中体育教学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高中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使之形成一种生活观念。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所在,并逐步将之转化为终身坚持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和健康打下基础。

(2)高中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孩子形成和稳固个人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要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其实践能力,也即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使之对体育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2.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体育意志力普遍较弱。体育意志力是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动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意识形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更利于推动高中生树立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调查可知,当前我国诸多高中生对于体育和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更缺乏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和恒心。

(2)高中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不论是身体发育还是思想发育都处于相对特殊的时段,日渐或已经成熟的身体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男女特征差异,尤其是女生对于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顾虑,例如,担心生理期发生侧漏而出丑、跑步中乳-房抖动而引起男生好奇的目光等,致使其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较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3)高中生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指导。高中生在校期间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压力,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教师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学生注重对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此类现象直接降低了学生接触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而且由于学校体育场地有限、高中课余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时间严重缺乏。

3.强化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具体体育项目的锻炼,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认识上对终身体育的理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其自身身体及精神上的重要作用,引导高中生真正认识到终身体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老师要对学生的身心状态以及人体运动规律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

(2)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的初期,心理和生理上的发育相比较中学时期来说较完善,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且好胜心较强,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体育运动能力。竞赛、游戏等体育活动,因其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广大高中生的青睐。因此,综合体育活动受欢迎的特性与高中生的身心状态,高中体育老师应据此尽可能地设计出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使之主动性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并逐渐建立深厚的情感。通过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使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和体育对个人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对体育活动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随着参与时间的逐步累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必然增加。

(3)优化高中体育教学环境。人的行为、情感、视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校要努力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而形成个人生活理念。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 适当增加体育科目课时,以促使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到体育;其二,根据学习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参考文献:

[1]刘 健.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龚正伟.体育教学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在技术上知道如何去完成某一个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社会,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现代体育教学应该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体育教学既要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身体发展,更要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一、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一)、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观念,中学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他们肩负着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会自我锻炼的使命,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培养的直接使者。一切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最终都要靠体育教师来贯彻、落实。然而目前,一些体育教师仍然抱着过去体育教学中只重技术、技能的传授,不重视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认识不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培养的紧迫感,必要性,又怎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呢。因此,只有体育教师本身观念正确,他才会把这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

其次要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要真正将学校体育搞好,领导是关键。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评价观念,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式及工作积极性。

(二)、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这样一些弊端:一是内容过广,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学会。二是某些内容重复太多,如站立式起跑,小学在学,中学在学,大学还在学,学生必然感到厌烦,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三是某些内容的选择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硬要强迫学生去学,必然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四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必然也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五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终身效应,比如技巧中的某些项目、实心球等,有谁毕业后还拿着个实心球去锻炼的!这都让学生对体育课及至体育产生厌恶情绪,进而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三)、改变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不少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长时间固守于陈旧的观念之中,观念上固守于“重复练习法、分解练习法、讲解示范法”等。忽视最具情趣的游戏和比赛法,常常出现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局面。光练不玩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积累,相反,教师每一次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博得学生对教师情感取向的基础,从而产生体育爱好,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动力源。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切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但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分腿腾越教学时,有一部分女生胆小害怕,不敢做,我通过简要讲解和正确的示范外,适当降低高度、缩短踏跳板和跳箱之间的距离,帮助和保护这些学生进行练习,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且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以坚韧毅力、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不但能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大家知道,过去那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因为它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往往导致学生视参加体育锻炼为一种要求而不是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需求,其积极性自然就会打折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的空间,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将各项目的锻炼方法、要领、作用等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甚至主观想象来选择组合一项或多项锻炼方式,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感觉到这种选择是根据自己需求来作出的,而不仅仅是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组织各种比赛,可将比赛的宣传、规程的制定、裁判及组队等工作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克服了锻炼的枯燥,带来了锻炼的乐趣。

(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费力气就取得优异成绩,而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则费尽努力仍不能达到要求。其结果,前者往往因成功来得太易而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失掉继续努力的动力;而后者往往因屡战屡败而丧失信心,失掉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还可通过现代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竞赛规则和技能、技术等,学会欣赏体育,从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课自学能力

“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正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杰弗里斯)。中学生每人都有一本体育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本的作用。在体育课上要布置预学所学动作的基本方法、动作要领,并设置疑问,布置作业,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本的预、复习,增加自学环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看课本的习惯,让课本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自学课本,教师要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出重、难点。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时要适当留一些思考、待查证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阅读与此内容有关的内容,以扩大体育知识面。

(二)实践课自觉锻炼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另外,应选择一些健身价值高又简单易行的项目进行课堂素质练习。如双杠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锻炼、实心球、各种健身跳、健身跑等,要求学生掌握练习方法和练习原理。

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保障。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奥运知识、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论文摘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在体育教育改革时必须重视及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提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体育健身的理念已悄然形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使体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体育不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活动,而应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是终身的需要。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培养优秀、合格人才提供体制的保证。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何在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是全体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大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和形成体育知识和技术的最好时期,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观主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系统、完整地将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提倡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长寿。然而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高中毕业年龄级相比,除个别项目成绩稍有提高外,其它指标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能否进行终身体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体育,因此一定要抓好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是影响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末班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认清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才能够产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动力。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高校体育课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技术技能的教授过多地从考试、考查的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数技术技能的教授,缺乏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感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之后,技术技能也就随之消失。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走向终结。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

当其它课程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时,体育课的理论课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实践课教学往往满足于讲解和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重复练习与比赛法等传统教学法,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散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未被众多教师所接受。体育课程设置内容重复过多,普修时间过短,很多学生两年学习下来只掌握了初级技能,对专项技术仍停留在模糊状态,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激发不了学生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

3.对病残学生无暇顾及。

《体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但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校对病残学生的体育课作了较为固定的安排,而绝大多数学校几乎无暇或无意顾及他们的身体锻炼。这样不仅对病残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公平权构成侵害,受教育权利不平等,体育保健课也形同虚设。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学阶段,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和各种业余活动,能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目的。由于中学生学业繁重,体育运动竟成了“奢侈”品。而上了大学后,情况则相反,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上去了,再加上年轻体壮,如果学生不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个人兴趣,就很少会产生体育锻炼意识。而由于学校、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课学习,还要参加实践教学学习,学习任务繁重,不得不增加去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语言室等的次数。学习时间延长,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以至于生物钟颠倒,严重影响了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一。据统计,不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如何使学生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是我们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增强自身体质,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又能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其次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多年来,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学内容强调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使其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妨碍了高校体育目的的实现。其二,教学过程追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这不但使学生活动积极性受到压抑,而且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三,学生在这种技术教学中掌握的仅仅是某种运动专长和技能,虽然短期内体质有所增强,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是无能为力。其四,体育课选修的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在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展,客观上造成体育能力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脱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服务于终身的教学体系。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4.抓学校社团建设,创造校园良好体育环境。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立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学生营造体育氛围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参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大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会把有共同爱好的人群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学生加入这个群体是按照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而参与的,给学生提供展示追求自己所喜爱运动项目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积极热情和强烈的动力去参与。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社团的建立,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通过社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5.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教师较高的体育素质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练的语言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高度的热情等,不仅会使体育教师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具体生动地看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知识面,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解决学生不同方面的疑难问题,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更大的乐趣。这样,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开展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

在业余时间聘请体育方面的专家定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讲座、答疑,进行健康咨询,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我们要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在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利用大学生的身心优势,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形式方面,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锻炼项目和方法,启发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使终身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终身受益。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大特点不是改教材,而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有兴趣自主学习,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做创新性的学习活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思想火花,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总结如下几点,供同行们参考。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活动中可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要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

学生阶段的孩子,运动能力差,家长也不注意培养,连起码的运动技能也没有。而体育教学则能填补这些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从基础入手,进行各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如说站立式起跑的练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马上就能掌握。而这一节如果用启发式教学,或者学生自学的方法,则不科学,也不恰当,是老师在故意绕弯子。

二、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学生进行自学和创造的基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形成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要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课的开始或学习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时(如短跑、长跑、跳远等项目),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情绪,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师生共同观摩、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对这些创造性的想法,我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加以赞赏并发表自己的建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信心。

三、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他们不断自学、探索,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同时给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有学习任务的,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为此,每节课我会给学生留出一点时间,请“运动小能手”来演示一下所学动作或内容,甚至是讲讲各自的所见所闻、做游戏、自创动作、自由表演。就是在这看似松散的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身心素质都得到了增强,得到了师生的肯定,树立了不断创新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研究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即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并且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设置问题、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能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如前滚翻教学,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想想,方砖和足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马上会回答足球容易滚动。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然后再让他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并展示创新动作,师生共同探讨,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不断钻研新教材教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的教法应立足于学生认知客观世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过程。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使学生相信,大脑通过训练可以变得聪明起来。要大胆改革,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旧模式,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调动学生在课堂及课下参与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新教法重要的一点在于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重新思考、不断创新,以解决手头所遇的新问题,鼓励学生独树一帜,激发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习”,我们应把紧张的“教育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安排,教师教的内容也应由“新知识”转变为“新方法”,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主宰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教师的工作只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条件,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潜力。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便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和深思的。

兴趣;自我锻炼;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1]梁道松.体育与健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李建龙.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教学,2005(3).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本文为此根据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和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建议: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多要求的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需要体育终身意识的建立。

认知是推动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认知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根据我们对某高等学校的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欢的,这说明他们有比较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性需要,这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来说,教学效果不好,说明学生学习的外在激励较弱。这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关。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活动内容又比较单一,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爱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他原因还有课程选择情况、教学模式、学生个人情况等。

2.1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效,虽然大多数高等学校在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中,各级部门对现代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上差异是比较大的。目前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现行的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是两门分开上的、独立的课程。说与写被硬性的分离开,这似乎有悖于学习者的自然学习规律。

2.2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讲授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他们经历过专业化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有着扎实的体育基本功。但是,相对于一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这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灵敏度就显得比较处于弱势。比如在实践体育终身意思教学中,当要求这些教师介绍某体育的历史时或是体育的前沿知识时,他们就无法做到像实践专业出身的教师那样更深入更专业地为学生进行写作讲解。

2.3体育教学评价观念落后。

教学评价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反馈、激励、反思、导向和记录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的基础体育应试教育过分强化知识性考试,应试分数是许多学校教与学追求的目标和评价教学的唯一手段。同时对于现行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学校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没有充分调动师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还有很多教师与学生认为评价考试就是考知识点、考解题能力,所以教师们也整天领着学生取得竞技体育成绩,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种评价主要以大学生的单纯体力为评价内容,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

2.4体育教学重点难以突出。

体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素养与锻炼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体育原则和体育意识方法。因此,体育教学重点应该是意识理论和方法的用途、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体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目前医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手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多局限于单个体育项目方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的验证,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体现在体育常规知识、体育技巧过程等内容的讲解,对终审体育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学就是锻炼、就是训练,忽略了体育意识核心内容。

3.1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重视和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正好迎合了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满足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投入少的特点满足了学校教育低成本的需要。

3.2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高等学校可以引进具有管理知识的体育人士或者是聘请长期从事体育比赛的运动员作为兼职教师。前者的体育至少水平不置可否,而且又经历过系统的实践知识的学习是体育教师的不二人选。至于选择后者是因为体育终身意思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授体育课程的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科不仅要有很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这些运动有着丰富、成熟的经验,同时又对体育前沿的最新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相信由他们担任兼职教师来授课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付诸于行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大学生的猜想要注意引导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相结合。在意思培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大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多种观点,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学会通过聚合思维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观点,使之成为科学概念和规律。如在复习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类群时,须回顾、深化对各类体育项目的特征认识,会涉及许多知识点,应以有开放性的综合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育项目知识。

主体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提高学习认知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为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和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

3.5创新评价内容与方式。

创新评价内容只指新评价体系应淡化其鉴别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把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作为学期和学年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教学业绩与水平的评价,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绩,并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客体、形式的多元化。比如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大学生、家长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员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网络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民主公平的评价系统,从而为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3.6积极关注课外体育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综合发展是从对实践过程的体验开始的。体育活动的体验学习对个体体育实践能力发展的重大价值无法估量。在体育活动中,个体体验了体育活动的一般程式,积累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主客体问相互作用的丰富感受,领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往往能够形成亲实践的行为取向,建立良好的实践人格,并拓展内隐知识的积累。有价值的实践体验使主客体之间达成了融通,这种融通将会在各方面深刻影响学生个体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但是当前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呆在了由封闭的房子里,很少有接触到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其实可以让学生多基础自然,了解体育,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在体育体验中获得体育能力。

总之,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张元河,成功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2]张学忠,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

[3]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曲宗湖,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5]杜宇峰,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随之而来的,人们更多地会增加对健康的关注。众所周知,高中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论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旨在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水平。

如何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人的一生要保持健康、良好的运动习惯必不可少,这要求我们要有终身体育意识。中学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强,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为今后健康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在中学阶段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累健康知识、养成锻炼的习惯、掌握锻炼的方法,使体育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成为终身锻炼的体育爱好者。

一、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能够长期专注地做一件事往往是因为他对这个事情感兴趣。要让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体会到运动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满足,这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基础。如果我们给学生安排的内容缺乏计划和设计,学生体会到的只是运动的苦和累、无聊和乏味,他们是不可能爱上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的。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及开展其它学生体育活动时都要注重内容和形式安排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欢乐,享受这个过程,建立起对运动的感情,自觉自愿地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准备,充分考虑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都想参与其中;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观察学生参与的热情是否高涨,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做出调整,延续同学们的热情;同时还要总结和反思,发现更多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和方法,让体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亮点。

二、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

趣味性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外在动力,要让学生真正明白锻炼的价值,发自内心自觉地长期坚持运动,还需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产生我要锻炼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对人的重要价值、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各种运动的特点以及身体锻炼的方法等,让学生真正理解体育运动能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好处,它不光是有趣的,同时还是有效的,应该成为我们在一生中长期保持的一种习惯。在体育理论知识教育时,我们要重视具备较高观赏性的各项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等项目的介绍,增强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让他们成为长期关注各项体育运动的体育爱好者。这有利于学生长期受到运动的感染,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运动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获得良好运动效果和体验的身体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越好,在运动中往往越能处于优势地位,感受到的乐趣也就越多。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运动技能学习的保障,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的技巧。因此,我们在体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安排合适的内容、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方面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感受运动乐趣创造条件,也为学生成年后学习其它运动项目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四、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要让学生保持长期运动的习惯,掌握多项运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能力保证。人在学生时代往往能够比较好地坚持体育锻炼,因为学校运动场地和设施齐全,各项体育运动都有不少的爱好者。但到了工作以后,由于场地和人员的原因,坚持运动的难度就加大了。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爱好各项体育运动,参与运动时的选择就会更多,更容易坚持体育锻炼。同时,有些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不太适合中老年人。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一些高强度、有身体接触和对抗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项目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强度适中、没有身体对抗的体育项目如健身操、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全面培养学生对各项运动的兴趣和技能,以便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能有所选择,享受运动的乐趣,安全有效地锻炼身体。

五、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影响一个人能否长期坚持锻炼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真正的决定因素还是个人本身,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素质的培养。体育运动往往是有合作的运动,需要融入一个团队才能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享受运动的乐趣,拥有健康的个性才能实现这一点。我们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在与人交往时有良好的表现,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体育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在环境不好的时候也能够自觉坚持体育锻炼,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困难也有勇气和决心去克服,实现自我突破。

《如何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而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那么,教师应怎样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年龄差异等,不断改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吸引学生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比如学校可以设立体育节,让学生创造有关的体育内容,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以及黑板等不断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的学习中去。

二、积极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是采用“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新时期,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它不符合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有关终身体育的发展要求。为此,教师必须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师生关系的民主以及和谐,使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在学生中奠定实施终身体育的基础。

三、选用教材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选择教材时,学校以及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使学生能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向学生传授锻炼的原则、练习方法以及各种各样比赛的规则。特别是针对那些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从形体美、运动美以及矫健美等出发,更多地,教师应强调教材的娱乐性、趣味性。趣味性以及娱乐性强的教材,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的学习中去,帮助学生自主自觉地展开训练。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的关键环节,此外,高中体育教学还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部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终身体育的大潮流中去。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终身体育作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提倡的体育观念,是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了人、体育及社会三者的关系,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切实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体育锻炼对人类及社会发展的功能。终身体育是一个人一生接受体育教育并从事体育锻炼,从而实现身体健康、终生受益。高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育的最终阶段,体育课程除了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及原则,同时还需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在高校接受体育教育的大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这个关键阶段若施以科学的体育教学,可有效能促进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与认同,从而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高校体育教学中需努力促使大学生认识到高校体育并非其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的终结,只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某一阶段,帮助大学生提高对高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从而成为自我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及终生体育锻炼的受益者。

二、认识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指导与教育,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指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人一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使体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其次,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系化及整体化为目标,为不同时期的人在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体育锻炼机会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促进人体健康,并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1.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伴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愈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体育课程革作为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需要从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实践锻炼加以巩固,在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中,可以发现锻炼的效果,才可以对体育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2.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动机作为推动并指引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因。体育锻炼作为一定动机唤起,并指向活动目标的行动过程,动机是唤起人们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并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内在动力。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动机需要有意识去培养:首先,需从激发需要入手。大学生若对体育没有需要,或主观体育意识非常低,则难以形成积极的体育动机,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即传授终身受用的体育保健知识及方法;其次,体育教师需积极创造环境。在满足需要的环境条件之下,需要才能转化为活动动机;第三,促使大学生享受到体育的快乐。大学生通过积极体验获得良好的体育动机,从而产生出浓厚的体育兴趣,进而自觉参与体育锻炼,调整运动行为。

3.注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某一内涵及指向的客观精神,需通过某种载体来表现。校园体育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学校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使大学生从而获得不同形式的教育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成体育行为,继而使其经常化与固定化。在校园体育文化创建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并激发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热情,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其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4.实施课内外一体化:课内外结合作为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高校体育一贯强调教学手段及方法的优化,却忽视大学生对体育深层次的理解,未能促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及能力。所以,有必要建立个性化的锻炼模式,将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所以,需要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课内计划,促使大学生真正从观念及行动上确立终身体育观。

5.充分发挥体育协会的带动作用: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视觉、心情及行动,所以,不同的环境能够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建立各种项目的单项协会,并通过协会来组织大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比赛,积极营造体育运动氛围,提升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达到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6.大力开展体育知识讲座活动:各高校利用课余时间举办体育理论知识讲座,作为对体育理论授课的有益补充,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文化教育的任务来组织知识讲座,具体包括体育理论、竞赛、保健及体育欣赏等方面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可通过举办与体育知识相关的竞赛活动,来促进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使终身体育意识落到实处。

7.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高校体育教师,需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断扩展知识面,唯有如此,体育教学实践过程才可以得心应手,从而赢得大学生的信任与认可。随着多媒体及网络信息等先进手段进入课堂,作为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对创新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与客观的评价,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创新性。此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与能力,将促使大学生感受到体育的知识性,从而对体育产生兴趣。

8.创建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体验,而此成功体验具体反映在体育技能的提高方面,还反映在通过体育教学与锻炼,大学生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意志品质及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等方面,这就要求实施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时,不仅仅要考虑大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更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并对其参与程度及协同能力等各个方面实施综合评价,从而实现体育教学评价发挥出推动每一个大学生积极锻炼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四、结语综上所述,教育的发展趋势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而终身体育着眼未来,其核心是实现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基础,终身体育不只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体质的需要,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利用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有利时机,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体育考核机制,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能力。

作者:晁嘉文单位:************艺术部。

参考文献: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到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所以采用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3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体育意识,就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运动技术和与他人的联系。总之,自我体育意识就是对于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指导其意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支持他们的积极认识,这样可使意识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意识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要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意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强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动员的过程。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与专业课无关,所以不重视体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甚至出现厌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和未来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3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德、智、体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新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发现式的试探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境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毕业就业后,离开了教师,能否继续经常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在终身体育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保证终身体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2.1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到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所以采用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3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3.2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体育意识,就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运动技术和与他人的联系。总之,自我体育意识就是对于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指导其意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支持他们的积极认识,这样可使意识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意识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要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意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强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动员的过程。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与专业课无关,所以不重视体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甚至出现厌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和未来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3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德、智、体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新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发现式的试探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境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4.结论。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毕业就业后,离开了教师,能否继续经常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建议。

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在终身体育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保证终身体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对于学校体育改革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和目的作了分析,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