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6 22:17:52 作者:JQ文豪

在写作中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快地掌握写作的要领和规律,节省我们的学习时间。在阅读这些范文范本时,大家可以发现不同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灵感和方法。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便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和深思的。

关键词:兴趣;自我锻炼;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四、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梁道松.体育与健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李建龙.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教学,(3).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众所周知,国家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带来了人们对终身体育的强烈追求。这就要求终身体育意识要从孩子抓起,尤其是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学校体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们体育教师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充分利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发对体育的爱好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得最为显著,在课堂上往往会被新奇的、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就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科学的治学态度、热情活拨的性格、沉稳大方的举止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懂得真、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引发对体育的爱好。

2.合理、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好动天性,产生对体育的学习愿望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勇于创新,大胆让学生自练、自娱、自己组织比赛、自己担任裁判,在各项活动中自己管理自己,教师略加指点即可。通过这些手段与措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和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使之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

3.积极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好学心理,培养他们的直接体育意识初中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强烈的好胜心理。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项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利用他们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对运动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把体育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结合起来,促进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在志趣中逐步巩固形成直接体育意识。

总之,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中小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他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培养他们终身的体育意识,成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所必备的身心完善的人才。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体育健身的理念已悄然形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使体育的概念深入人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体育不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活动,而应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是终身的需要。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培养优秀、合格人才提供体制的保证。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何在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是全体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大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和形成体育知识和技术的最好时期,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观主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系统、完整地将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提倡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长寿。然而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高中毕业年龄级相比,除个别项目成绩稍有提高外,其它指标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能否进行终身体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体育,因此一定要抓好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是影响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末班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认清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才能够产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动力。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高校体育课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技术技能的教授过多地从考试、考查的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数技术技能的教授,缺乏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感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之后,技术技能也就随之消失。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走向终结。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

当其它课程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时,体育课的理论课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实践课教学往往满足于讲解和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重复练习与比赛法等传统教学法,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散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未被众多教师所接受。体育课程设置内容重复过多,普修时间过短,很多学生两年学习下来只掌握了初级技能,对专项技术仍停留在模糊状态,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激发不了学生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

3.对病残学生无暇顾及。

《体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但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校对病残学生的体育课作了较为固定的安排,而绝大多数学校几乎无暇或无意顾及他们的身体锻炼。这样不仅对病残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公平权构成侵害,受教育权利不平等,体育保健课也形同虚设。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学阶段,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和各种业余活动,能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目的。由于中学生学业繁重,体育运动竟成了“奢侈”品。而上了大学后,情况则相反,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上去了,再加上年轻体壮,如果学生不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个人兴趣,就很少会产生体育锻炼意识。而由于学校、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课学习,还要参加实践教学学习,学习任务繁重,不得不增加去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语言室等的次数。学习时间延长,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以至于生物钟颠倒,严重影响了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1.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一。据统计,不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如何使学生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是我们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增强自身体质,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又能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其次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多年来,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学内容强调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使其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妨碍了高校体育目的的实现。其二,教学过程追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这不但使学生活动积极性受到压抑,而且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三,学生在这种技术教学中掌握的仅仅是某种运动专长和技能,虽然短期内体质有所增强,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是无能为力。其四,体育课选修的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在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展,客观上造成体育能力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脱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服务于终身的教学体系。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4.抓学校社团建设,创造校园良好体育环境。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立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学生营造体育氛围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参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大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会把有共同爱好的人群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学生加入这个群体是按照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而参与的,给学生提供展示追求自己所喜爱运动项目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积极热情和强烈的动力去参与。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社团的建立,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通过社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5.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教师较高的体育素质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练的语言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高度的热情等,不仅会使体育教师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具体生动地看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知识面,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解决学生不同方面的疑难问题,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更大的乐趣。这样,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开展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

在业余时间聘请体育方面的专家定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讲座、答疑,进行健康咨询,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四、结束语。

我们要把握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在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利用大学生的身心优势,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教学形式方面,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锻炼项目和方法,启发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使终身体育锻炼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终身受益。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的自我提高与完善,继续接受教育将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传统的教育观将被终身教育观所替代,体育教育功能的转变首要就是要增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观念。小学是接触学校体育的最早时期,也可以说是接触体育的最早时期。这可以为打好坚实的身体和素质基础为终生体育服务提供最好的环境。也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终生体育要从小抓起,从小学学校体育抓起。

一.终身体育:

终生体育思想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观念。我国1995年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把培养人民终生体育的兴趣、习惯及能力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身体育意识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认识健身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思想理论脱胎于现代教育中终身教育思想,它是把人的一生身锻炼问题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把学校体育看成是人体发展的一个子系统。把学校体育的视角从原来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移至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终生体育就是终生锻炼,在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学、自练、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终生体育着眼于现在,也着眼于未来,并非只是简单的理解为学会一两个项目可以终生受用,做好这一切关键是打基础,怎样才能打好基础?就是要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一节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就应体现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例如:一个学生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后,它所学的不应仅仅局限于学会了这一专项技术动作,而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这一动作的特点及组成及学习方法,能够在将来遇到类似动作时自学、自练、自我保护或是能根据所学,创编出一些新的动作,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出发点,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初中体育教育中终身体育发展的现状、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向学生传授体育的价值观念、知识与技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机会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等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注重对运动技术的传授,对考试项目的测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及能力,忽视体育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的体育锻炼大多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中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这是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育的这种改革,能够保障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更利于学生体制素养和心智的健全发展,也是中学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保障。因此,落实终身体育意识必须要落实在中学体育实践过程中。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学生的健康状况普遍不是很理想,学生的体制情况明显不如从前。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多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学生生活中对现代工具依赖性很大,这样,在生活中就缺乏锻炼体质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整体体能状况不理想,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要能够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育。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质状况才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学生的的健康成长和有效发展才有保障。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保障。传统的体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播,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目标也很难实现。传统的体育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是需要改革的。而在体育教育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从心理层面引导学生发生改变,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自觉性,体育教育的成效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1.加大宣传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能够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运动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发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习惯。2.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工作:做好体育运动的方法的引导教育。要引导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必须要能够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运动的效果。如果不重视科学运动方式的教育,学生没有掌握正确运动的方法,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学生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运动而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方式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良好运动习惯的培养。教师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并能够根据教育学的需要和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督促鼓励学生坚持按照运动计划进行体育锻炼,能够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长期以往,学生会感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学生的良好的运动锻炼的习惯也能够得到培养。3.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础,体育设施质量优劣,品种是否丰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工作,能够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良好的体育设置能够为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不同的运动设施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参与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设施才能保障运动的质量,促进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发挥教师教育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多是非常尊敬自己的教师的,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因此,教师的表现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形象,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有效引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安排设计教育内容,要规范准确地进行示范动作,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不仅如此,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教师是要规范每一节课的教育内容,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体验到运动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能够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对终身体育进行正确的理解,并潜移默化地用这种教育理念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5.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体育教育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考核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实践,进一步改善体育实践活动。因此,体育考核的重要性很大。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离不开完善的考核方式。完善体育考核方式,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方面的考核,还需要关注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关注学生个的运动参与情况,能够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努力程度及进步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要能够帮助后进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达到一种激励后进生的效果,同时还需要使学优生看到自己的成就,激发学优生进一步发展的热情,要通过考核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培养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持久热情。

参考文献: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一、前言:

“终身体育”意识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对“终身体育”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认为就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的一种教学思想。另外,还有人认为主要是强调培养终身人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甚至也有人把学生掌握一两种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说明,其内在的含义就是体育习惯的养成。那么,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否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呢?为此,我用了四年的时间,通过对我校及初中、高中三所学校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跟踪式研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九六年以来的历届中年级以上小学生升到初、高中以后的这批学生,有这些学生中的普通对象与兴趣对象进行比较评定,(以我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我校是一所江南很普通的小乡镇小学,具有普遍性,而我校同时又是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示范小学,具有典型性,所以以我校作为研究对象有很强参考性)。

2、研究方法。

采用跟踪调查的形式,取得一定数据,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研究内容。

对这些学生平时的体育爱好、体育兴趣及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几个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找出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好方法。

三、实施方法:

在九六年以来的历届中年级以上小学生中,以班为单位把学生一分为二,大部分学生为普通学生,另一小部分为各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堂外,甚至校外进行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普通学生采取的.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对另一部分学生则采取相对宽松的教学方式,最终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出一定的数据,总结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三所学校四届学生共16个班级728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取得92个数。(见表所示)。

九六年所读年级现就读年级总人数普通学生总数兴趣学生总数。

答卷内容。

普通学生数占普通学生总数(%)兴趣学生数占兴趣学生总数(%)。

192。

150。

42对体育课有恐惧感6140.7%00%。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3288%3899%。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1576.7%42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8758%4197.6%。

会把一、两项活动怎么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9664%42100%。

185。

141。

44对体育课有恐惧感4934.8%12.3%。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2890.1%4090.9%。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977.3%44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6848.2%44100%。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7754.6%44100%。

177。

140。

37对体育课有恐惧感5237.1%12.7%。

现在体育课开式不好12589.3%3697.3%。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172.1%37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7050%3697.3%。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7352.1%37100%。

174。

134。

40对体育课有恐惧感7757.5%00%。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1182.8%3895%。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376.9%40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8764.9%3792.5%。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9167.9%3997.5%。

1、研究结果:

从上表数据中,我们已经能很清楚的看到不管是初一还是高一的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两类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最小的也有二十几个百分点,最大的则有五十几个百分点。那么,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怎么解决呢?下面是我个人对此结果的几点看法及原因分析:

2、看法与分析:

(1)要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体育课照理说应该是学生最喜爱的科目之一,但却有如此多的学生对传统体育课有这么大的恐惧感。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以为问题就出在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来看待。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种种成绩测试,升学考试中的体育中考分,在无形中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压力,很多体育课也由此而变成了考试训练课,面对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完成的目标,学生的恐惧感日益加深。但相反,兴趣浓厚的学生由于在体育课上完成了基本活动之后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活动练习,对体育课兴趣直线上升,基本上消除了恐惧感,但在他们兴趣活动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及时灌输练好一项体育项目必须身体全面发展的道理,使他们在练习自己的兴趣时也同时兼顾各方面发展,结果使他们的测试成绩反而高于普通学生的平均成绩。所以,清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

(2)对于现在体育课形式要有所改革,从上表结果来看,对当前体育课形式认为不好的学生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说明现在的体育课形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虽然,现在的体育内容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模式上基本还是延用以前的,并没多大的改变,还是以前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大板块。试着想一下,能不能把体育课改成聊话部分―基本教材部分―活动与比赛部分―总结部分。这样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更大的兴趣。

(3)切实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意识,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对体育课有恐惧感还是以为体育课形式不好的学生,平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项目。其中男生中比例最高的项目为足球,其它依次为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女生中比例最高的为韵律操,其它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田径项目基本无人问津。但是我们平时的体育课中,上课内容都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材事先设置好的,学生基本上没有选择权,自己喜欢的运动往往在体育课上得不到体现,所以在没有选择权的基础上的主体是不完善的,学生对主体意识也不愿了解,因为只有被动接受。因此,是否在我们的体育课中加入一个自由选择活动的部分,使学生有自主权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是否可以不完全照搬大纲内容,而让学生选择一些内容作为教材内容。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后才会对终身体育产生兴趣。

(4)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接轨,使学生不但在学校里参与体育,还要在社会中参与体育,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光靠学校体育是难以完成的。如果学生一出校园,就连一块足球场或一块乒乓球台都找不到的话,他们从学校中培养的体育意识很快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磨贻尽。所以让社区体育活跃起来,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继续教育。在调查问卷中,兴趣组学生中终身体育意识要比普通学生高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参与社区体育的机率较高。对于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小组俱乐部,以及各种比赛。比如,对乒乓球兴趣较高的就让他们去参加乒乓球俱乐部,经常与成年人交手,这样不但提高他们的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经常与他们同看“灌篮高手”“nba”联赛节目等,还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校与校之间,校与厂之间的各种小型比赛,对足球兴趣较高,学生则经常与他们聊球,侃球经,组织各种小型比赛。今年,我们还组织了一支在校高中生为主的球队参加每周末举行的吴江市各足球俱乐部联赛。另外,我们还与社区一起搞了多种小型比赛,如放风筝,冬季长跑,拔河,跳绳,踢毽等一系列活动。这大大提高了社区体育氛围,在如此浓厚的体育气息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五、结论。

六、建议。

改革当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体育中考因地制宜的设立教学大纲,才能使学生的终身意识有发展的空间。

七、参考资料。

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何谓终身教育?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终身教育作为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使其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的主导理论。终身体育教育理论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体育工作者据此广泛推广终身体育教育,进而终身体育成为国际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的代名词,终身体育为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开拓了天地。终身体育教育在我国被认可的历史还不算长,但是已经成为主导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教育就是指一个人一生中要将体育教育连续进行,即一个人从出生时刻起就应该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身体育素质,直至生命终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终身体育教育并不是体育教育的总和堆砌,而是将其当做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这个过程包括学前体育教育、小学体育教育、中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教育以及成人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终身体育教育倡导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以适应社会变化,改善生存条件,更好地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构成部分。二者互相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目标。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只重视学校体育教育,而且体育教育很多时间只停留在学校体育教育上。传统观念中,体育教育只是从幼年时期开始,之后的或者中学生断断续续地接受体育教育,然而体育教育永远让位于文化教育。其后离开学校之后,体育教育只是成为学校体育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不过是所学体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而这种实际应用往往并未落到实处,甚至绝大多数人都没进行体育教育的延续。这是我国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讲,终身体育教育意义依然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运动不足、营养过剩、精神紧张、肥胖等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医疗方法外,增加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尤其需要增加体育锻炼,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旨在于此。不得不说,我国当前的全民健身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举世瞩目,但远远没有形成国外全面健身的高度。一方面表现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少,而且集中在老年人,年轻人以各种理由逃避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对体育的投入不多,体育设施缺少影响全民健身的开展。一朝一夕之功并不能改变以上局面,只有全局动员,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高校体育教育是庞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责无旁贷。如果高校阶段能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极为有利。终身体育不论从其前身意义和后期发展的意义都能满足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和要求。终身体育理论在实践上和体育理论上都有待于体育组织与体育教育组织去完善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广泛地开展和推广。

学校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工程。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阶段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自觉性调查,小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佳,大学阶段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后。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经历高考后,在内心中已将体育锻炼排在最后的位置。若想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必须使他们从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大学阶段就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试想,若他们大学时期都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毕业后的繁复事情更不会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具备终身体育的观念呢?高校体育教育者要对教学对象有深刻的了解。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因为小学和初中阶段并没有深入理解体育锻炼和玩耍的区别,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跑跳,所以这需要他们了解体育锻炼的实质和内容。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尽管意识还不太成熟,但是由于自身身体发育成熟,思维逻辑也已经成熟,他们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体育锻炼的愿望和喜好。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我们应该使他们已经形成的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深化,并且能深入内心,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所以观念教育是第一位。

相对于体育技巧的传授,体育观念的教育更为关键,也更具有难度。高校体育教师怎么才能使他们具备观念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原则。高校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最终使其将体育锻炼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性参加体育锻炼如果能贯穿一个人生命全部过程,那么就实现了终身体育教育的最高目标。习惯如何才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始自小学,但是最终形成并坚持下来在大学。高校体育锻炼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在学生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有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毕业后依然有较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但是大学里如果排斥体育活动,那么毕业后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从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学生在大学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就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终身体育教育就当前而言,高校教育责无旁贷。尽管全面健身让大家看到了终身教育的迫切性,推动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了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但是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技巧还依赖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尤其是高校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也为全面健身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全民健身的有效保证之一。“人一旦生活在世界上,绝对的条件就是要身体健全。”终身教育是促进人体发展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将体育锻炼仅局限在学校体育锻炼,那么体育教育是不成功的。体育教育注定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终身体育。(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改革的最大特点不是改教材,而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有兴趣自主学习,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做创新性的学习活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设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思想火花,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总结如下几点,供同行们参考。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同时在活动中可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要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

学生阶段的孩子,运动能力差,家长也不注意培养,连起码的运动技能也没有。而体育教学则能填补这些不足,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出发,从基础入手,进行各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的训练。比如说站立式起跑的练习,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马上就能掌握。而这一节如果用启发式教学,或者学生自学的方法,则不科学,也不恰当,是老师在故意绕弯子。

二、加强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育课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学生进行自学和创造的基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形成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

要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课的开始或学习简单、枯燥的教学内容时(如短跑、长跑、跳远等项目),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情绪,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师生共同观摩、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人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对这些创造性的想法,我给予积极的评价,对学生加以赞赏并发表自己的建议,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创造信心。

三、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他们不断自学、探索,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支配自己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同时给予的自由支配时间是有学习任务的,是在教师精心策划下,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为此,每节课我会给学生留出一点时间,请“运动小能手”来演示一下所学动作或内容,甚至是讲讲各自的所见所闻、做游戏、自创动作、自由表演。就是在这看似松散的有限的时间里,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知不觉提高了,身心素质都得到了增强,得到了师生的肯定,树立了不断创新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研究问题。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即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并且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设置问题、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能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如前滚翻教学,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想想,方砖和足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马上会回答足球容易滚动。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然后再让他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思考并展示创新动作,师生共同探讨,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不断钻研新教材教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的教法应立足于学生认知客观世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重视学习过程。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使学生相信,大脑通过训练可以变得聪明起来。要大胆改革,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旧模式,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调动学生在课堂及课下参与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新教法重要的一点在于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重新思考、不断创新,以解决手头所遇的新问题,鼓励学生独树一帜,激发他们广泛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习”,我们应把紧张的“教育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安排,教师教的内容也应由“新知识”转变为“新方法”,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权威、主宰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教师的工作只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条件,营造一种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潜力。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各类猝死事故屡见不鲜,折射出国人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的现状。究其原因,其中固然有缺乏体育锻炼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缺乏坚持锻炼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就此对高中阶段体育教育终身发展加以研究,希望对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有所推动。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策略

1.高中体育教学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高中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使之形成一种生活观念。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所在,并逐步将之转化为终身坚持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为以后的生活和健康打下基础。

(2)高中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孩子形成和稳固个人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不断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要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其实践能力,也即通过三年的高中教育,使之对体育形成终身锻炼的观念,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2.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学生的体育意志力普遍较弱。体育意志力是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动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意识形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更利于推动高中生树立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调查可知,当前我国诸多高中生对于体育和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更缺乏坚持体育锻炼的毅力和恒心。

(2)高中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于高中阶段学生不论是身体发育还是思想发育都处于相对特殊的时段,日渐或已经成熟的身体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男女特征差异,尤其是女生对于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顾虑,例如,担心生理期发生侧漏而出丑、跑步中乳-房抖动而引起男生好奇的目光等,致使其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较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

(3)高中生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指导。高中生在校期间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紧张的学习压力,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教师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直接导致学生注重对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此类现象直接降低了学生接触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而且由于学校体育场地有限、高中课余时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高中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时间严重缺乏。

3.强化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1)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具体体育项目的锻炼,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理论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认识上对终身体育的理念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其自身身体及精神上的重要作用,引导高中生真正认识到终身体育的意义所在。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老师要对学生的身心状态以及人体运动规律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方法。

(2)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的初期,心理和生理上的发育相比较中学时期来说较完善,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且好胜心较强,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体育运动能力。竞赛、游戏等体育活动,因其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广大高中生的青睐。因此,综合体育活动受欢迎的特性与高中生的身心状态,高中体育老师应据此尽可能地设计出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以吸引学生的关注,使之主动性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并逐渐建立深厚的情感。通过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使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和体育对个人健康和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对体育活动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随着参与时间的逐步累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必然增加。

(3)优化高中体育教学环境。人的行为、情感、视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校要努力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而形成个人生活理念。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 适当增加体育科目课时,以促使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到体育;其二,根据学习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育锻炼场地和器材。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参考文献:

[1]刘 健.走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龚正伟.体育教学新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在技术上知道如何去完成某一个运动技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社会,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是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现代体育教学应该是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体育教学既要促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身体发展,更要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及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一、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一)、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观念,中学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他们肩负着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会自我锻炼的使命,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培养的直接使者。一切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最终都要靠体育教师来贯彻、落实。然而目前,一些体育教师仍然抱着过去体育教学中只重技术、技能的传授,不重视体育意识、终身体育观的培养,认识不到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培养的紧迫感,必要性,又怎能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呢。因此,只有体育教师本身观念正确,他才会把这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去。

其次要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要真正将学校体育搞好,领导是关键。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评价观念,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工作方式及工作积极性。

(二)、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这样一些弊端:一是内容过广,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学会。二是某些内容重复太多,如站立式起跑,小学在学,中学在学,大学还在学,学生必然感到厌烦,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三是某些内容的选择不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硬要强迫学生去学,必然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四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必然也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参加体育活动兴趣。五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终身效应,比如技巧中的某些项目、实心球等,有谁毕业后还拿着个实心球去锻炼的!这都让学生对体育课及至体育产生厌恶情绪,进而阻碍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三)、改变体育课堂教学方法。

不少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长时间固守于陈旧的观念之中,观念上固守于“重复练习法、分解练习法、讲解示范法”等。忽视最具情趣的游戏和比赛法,常常出现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局面。光练不玩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积累,相反,教师每一次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博得学生对教师情感取向的基础,从而产生体育爱好,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师丰富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动力源。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切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但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分腿腾越教学时,有一部分女生胆小害怕,不敢做,我通过简要讲解和正确的示范外,适当降低高度、缩短踏跳板和跳箱之间的距离,帮助和保护这些学生进行练习,鼓励他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且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以坚韧毅力、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不但能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大家知道,过去那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因为它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往往导致学生视参加体育锻炼为一种要求而不是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需求,其积极性自然就会打折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的空间,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例如,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将各项目的锻炼方法、要领、作用等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甚至主观想象来选择组合一项或多项锻炼方式,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感觉到这种选择是根据自己需求来作出的,而不仅仅是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组织各种比赛,可将比赛的宣传、规程的制定、裁判及组队等工作交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克服了锻炼的枯燥,带来了锻炼的乐趣。

(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费力气就取得优异成绩,而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则费尽努力仍不能达到要求。其结果,前者往往因成功来得太易而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失掉继续努力的动力;而后者往往因屡战屡败而丧失信心,失掉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还可通过现代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基本竞赛规则和技能、技术等,学会欣赏体育,从中体会到体育的魅力所在。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课自学能力

“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正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杰弗里斯)。中学生每人都有一本体育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本的作用。在体育课上要布置预学所学动作的基本方法、动作要领,并设置疑问,布置作业,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本的预、复习,增加自学环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看课本的习惯,让课本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自学课本,教师要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出重、难点。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时要适当留一些思考、待查证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阅读与此内容有关的内容,以扩大体育知识面。

(二)实践课自觉锻炼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另外,应选择一些健身价值高又简单易行的项目进行课堂素质练习。如双杠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锻炼、实心球、各种健身跳、健身跑等,要求学生掌握练习方法和练习原理。

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保障。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认为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五、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它的科技含金量不断增加。如: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演示,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录下来进行讲评。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样性。又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用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作为体育科目,特别在室内课、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搬上讲台。如奥运知识、我国足球出线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乐于体育。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新要求,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人们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形成。

1、主观上高中学生对终身体育认识程度不够。目前高中生对体育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以及锻炼价值认识程度不够,更不懂得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另外怕苦、怕累、意志差也成为当代中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进而妨碍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2、客观上是由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及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性质决定的。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今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高中体育教学也必然要主动地适应这种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高中阶段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最根本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程度决定终身体育的效果。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终身体育观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使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要用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另外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定期举办体育知识专题讲座、组织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教学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的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

3、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高中体育教学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健身的基本方法。还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独立地锻炼身体的能力和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让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

4、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终身与体育为伴。高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结合学校实际,每节课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教师重在技术指导。课堂中切忌为了教动作而一味地教动作,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得过细、过繁、要求过高等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5、开展小型群体体育比赛,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高中体育教学中可结合体育模块教学,利用体育课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好内容较为丰富的、学生喜爱的群体竞赛活动,使学生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体育技能运用到体育比赛之中,让他们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艰辛及胜利后的喜悦。通过体育竞赛去展现自我,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也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完善自我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更要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

参考文献:

[1]吕树庭.试析影响中学生“终身体育”的因素.中国学校体育.1993.2.

[2]卞顺利,段还俊.我国学校体育现状与终身体育.体育科研..1.

[3]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五(十至十二年级)教师用书(体育篇).华东大学出版社,.7.

[4]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

探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高中阶段的体育运动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面临升学的压力,高中生往往不愿意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但实际情况是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学生压力,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本文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思想出发,分析了高中体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

《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实是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体育精神的延续和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高中阶段的体育运动也从个体延伸到了社会领域里边,赋予体育教学很多社会的意义,比如,挖掘运动潜能,丰富文化生活,改善人际交往等。从体育教育的社会含义来讲,教师需要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思想。而从实际教学效果分析来看,教师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能够重视学生的个体兴趣,以重视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为中心,强调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着鲜明的主体性。体育教育就是要把身心合一的教育当成一种追求理想、塑造人生、完善人格的以人为本的事业。其次,终身体育教学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所以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一种持久的对体育的“亲和感”,形成永久锻炼的习惯,从而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受益者。

二、“终身体育”思想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

1.多样选择。

外,还需要进行个体选择。具体的做法就是要提供给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选择,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运动模式。例如,除球类项目、体能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游泳类项目等教学内容外,还可选择体育舞蹈、健美操、跆拳道、防身术、轮滑、爬山等多种体育项目。除了多种运动内容的提供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一项运动设计成为多种运动模式。例如,在进行足球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足球运动设计成为舞蹈。足球舞蹈就是把足球和舞蹈相结合,大家围成一个圈,一起练习教师编排的足球舞蹈,或者改编成足球操,在足球的球性学习时就编一套足球操,以简单的抢断、拦截动作为主。另外,体育课堂也可以自主设计一些选修内容,应以各种球类为主,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锻炼,使其成为学生的运动专长,以满足学生走向社会后参加健身、竞赛和社交活动之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多种训练模式的实现要求学校培养更多的教练员,通过多种手段丰富体育课余训练的师资队伍,保证学生的训练内容有充沛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

2.自主学习。

终身体育运动思想的.形成需要循序渐进地让高中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国际国内赛事,观看体育比赛能让众多学生欣喜若狂,从而提高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又如,有些学生是nba、cba以及姚明的追捧者,教师就可以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使得学生爱上篮球运动。其次,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运动的程序。例如,学习少林拳。组织小组进行多媒体跟随式自主学习,教师要随时指导评价,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体育耐力。最后,鼓励学生坚持锻炼。教师必须要在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体育运动要有超越自己的精神,勇敢地面对体育运动中的难题,使得自身的运动发展处于和谐状态,进而拥有长期的体育运动耐力。

3.课外拓展。

终身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将体育运动训练拓展到课外。首先,要加强课外活动的宣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宣传体育运动的优势,如,剪辑、自制录像带,确定教法等,这一系列工作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选修课和体育课外活动之中。其次,要组织节假日的运动活动。如,组织学生在假日里进行爬山、野炊、露营、体育集训等有意义的体育健身活动。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促进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另外,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体育社团。对于高中体育社团来讲,不同于高校体育社团,应该重视多项目训练内容的综合,如,传授防身防卫术、擒拿与反擒拿、格斗与散打等都可以融合到一个社团之中。通过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拥有顽强的精神,同时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运动干预来转变高中生不良的应考状态。

综上所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该从高中阶段起步,通过提供多种训练项目让高中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体育选修课和体育课外活动的影响下使高中生明确体育运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训练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2]李春荣。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j]。大观周刊,(26)。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分水高级中学)。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人的大脑与肌肉的信息是双向传导的,神经兴奋可以从大脑传到肌肉,也可以从肌肉传到大脑,肌肉活动积极,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大脑的兴奋水平就高,情绪就会高涨。反之,肌肉愈放松,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少,大脑的兴奋性就降低,情绪就不会高涨,所以采用合适的体育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2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3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学校体育教学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意识,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我体育意识,就是从自身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特征、运动技术和与他人的联系。总之,自我体育意识就是对于自己身心状态的认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学习,就是一种有明确目的,存在种种困难和障碍,需要意志参与的行动,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的认识,以指导其意识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支持他们的积极认识,这样可使意识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意识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学生要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意识培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强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动员的过程。所以,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培养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转变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所谓转变学生态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与专业课无关,所以不重视体育,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甚至出现厌学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变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体育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和未来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3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的德、智、体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

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环境,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新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发现式的试探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境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样性,更好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校体育长远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不仅要把握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利时机,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应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学生毕业就业后,离开了教师,能否继续经常进行有益的体育活动,虽然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其中自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体育课堂教学应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为主;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两者既有侧重,又有机结合。在终身体育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体育教师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应成为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和顺畅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终身体育的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保证终身体育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注意提高学生自主学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便于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值得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探讨和深思的。

兴趣;自我锻炼;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有了健康的身体,无病无痛,精神饱满,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那么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同时也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只有健壮的身体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地完成学业。教师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呢?我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研究。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广博的兴趣和才能会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困惑,得到学生的喜欢,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的兴趣和爱好,同样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活跃运动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示范优美的投篮动作,会调动学生模仿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掌握程度,端正学生锻炼的态度、对锻炼成绩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锻炼效果,易调动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教学的新理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快乐,在运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更大的乐趣和满足感,这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多安排一些比赛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活跃氛围,充分展示学生运动天赋,这样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以后更会积极快乐地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去,从而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主的锻炼习惯。只有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学习体育和进行体育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例如自由活动时间增设学生喜欢的乒乓球、羽毛球或篮球,在学生参加这些项目活动中,不断体会到技能进步带来的快乐,同时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形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够将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例如,教师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后,要求学生独立模仿动作,对于体质差或者不协调的学生给予帮助和保护,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指导和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实施自主锻炼也可以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允许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锻炼方法,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活动,自己去锻炼,教会其如何更好地去活动,如何更好地去锻炼,加深其知识、技术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延续,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它有强烈的教育性、自愿性和多样性以及丰富多彩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内容有早操、课间操,有些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参加,比如课后的体育活动。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内容要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组织要灵活,不拘一格,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愉悦健身,从而学生既可以自愿选择,又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排除思想杂念,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保持热情乐观、精力充沛,使学习和生活充满生机。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有限,所以只有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起到关键作用,体育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的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着,体质有强有弱,只有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拥有结实健康的体魄。体育属于文化范畴,体育运动属于高尚的文化活动之一,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提倡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精神需求的目的。总之,培养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可以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价值,生活当中不可缺少体育,体育让学生身心愉悦,其乐无穷。所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很重要。

[1]梁道松.体育与健康[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李建龙.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教学,2005(3).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适应未来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段时间里,一些专家对终身体育锻炼,做了许多重要的论述,我们国家有关部门也经常提倡和号召国民应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所谓终身体育,就是指人在出生至死亡之间的有生之年,应不间断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内外环境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终身体育应贯穿人一生的主要内容,而中学体育健康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工作必须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和服务的思想。以下从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过去体育教材以运动技术为核心,大部分学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践——主动练习,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无论是从培养人的目标出发还是从终身体育目标出发,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符合要求的,青少年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应有效地、科学地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培育,新课程标准让我们拓开思路,真正的让学生达到自我实践、主动积极的锻炼,这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课堂实践提高他们的体质,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借助于体育运动本身对人的心理特有的影响,培养他们坚韧不跋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精神风貌,愉悦他们的身心,可以为其一生的旧看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体育与健康在终身体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活动中也会富有朝气,能承受工作的压力及学会有效的自我调节体育活动方式。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已把培养学生的锻炼和健康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放在首位。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还应向学生传授终身都能享用的体育知识和方法。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与终身体育接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培育他们主动地利用上课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开展课余锻炼并形成习惯。我们知道在日常的体育工作中,教师不可能每是每刻都能亲临现场指导学生的身体练习,也不可能在指导练习过程中都能始终面对每一学生,大部分身体练习还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就需要学生自己能够掌握身体练习的方法和系统的保健知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身体锻炼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自己制定体育活动计划。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这不仅是在校期间的需要,也是毕业后自身的需要,还应是指导父母健身、养护和将来培养孩子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方法,加强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还应当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与家庭娱乐休闲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起来,体育课堂教学应能为课余锻炼、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打基础。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家庭与社会体育丰富的场地器材资源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提高,这是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方向,也是学校体育生命力之所在,学生自然也学到了在各种环境中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和各种体育锻炼方式,从而为他们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力求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按学习领域组织学习内容,尽最大可能采用生动活泼的,能吸引学生的方式表现学习内容。在当今课改新形势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发挥聪明才智,根据本地条件及气候特征选择学生喜爱的运动,使他们表现,得到身体发展,并使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态度和作为表现相符合,提高自己科学健康的水平,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经过专家们不断调查和研究,有较高的体育意识和运动兴趣、习惯,是一个人坚持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学生首先有教高的体育意识,明确锻炼目的和要求,才能自觉地、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科学地评估自己的锻炼效果,才能把体育当作自己一生的需要。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体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体验到技能进步的快乐,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从而提高了运动的兴趣和习惯。这是在长期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中和愉快的运动情感体验中逐步养成的。有了这些足量的心理准备,学生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今后工作之余主动地、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教师在新课标的大好形势下,要善于发掘学生学习兴趣所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内容应予以取缔,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优势所在。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以及各种技巧性、趣味性、竞赛性强的项目。学生在参加这些体育项目练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技能进步的快乐,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从而提高了对参加这些项目练习的兴趣而形成了习惯,使这种体育锻炼在今后的连续性得到了增大。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体育相结合的功能,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加强学生体育意识教育,达到学生自觉得参加体育锻炼和养成习惯的目的来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它必须以健康为第一,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主重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加强学生独立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学生不仅在校期间能够充分得到身体锻炼,也能把学校中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继续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总之,体育工作着应在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形势下拓展思路,寻求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高校体育教育对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探讨教育论文

中专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从树立起其体育意识开始,加大宣传体育意识,强化体育教育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并有利于实现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体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了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和教育,高校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做:其一是有效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网站等媒介,拓宽学生认知体育的途径,开阔学生体育知识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体育锻炼欲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其二要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讲座,并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同时为了扩大体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可邀请家长或社会及企业中知名人士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其三是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加强体育创新,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体育观念的`转变,并重视体育教育。

(二)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

中专生的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受其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对于身体素质较差及体育运动能力薄弱者,在确定自我身体锻炼目标要注重提高自身机体抵抗力和满足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基本运动量,促进其身体各机能的正常发展;对于身体素质及体育能力一般者,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为准则来确定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最少要达到及格及以上;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好且体育运动能力较强,只不过缺少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的中专生时,要以国家制定的健康体质标准的优秀级别来要求其自我身体锻炼目标的确定;而对于那些拥有良好体质和运动能力并具有一定体育运动基础和经验者,则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要求,对此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其自我身体锻炼的目标除了要达到国家级二级运动员及以上的标准还要在各项校内外体育竞赛中斩获佳绩。

(三)展开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

学生都具有好胜心理,准确把握好学生心理,积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在设计体育竞赛活动时,首先要避免活动对象的局限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大竞赛活动的影响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其次要避免体育项目的传统性及乏味性,这导致学生对体育竞赛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达不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目的。为此体育竞赛的内容及形式要丰富多彩,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得学生在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其体育技能,并逐步确立起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要避免体育竞赛活动过于正规化,学校体育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体育技能,锻炼学生体魄,并非真正的国家级体育运动者的培养场地,如果以国家级、世界级标准来要求学生,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达不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目标。因此要合理设计体育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终身提议意识的养成。

(四)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要培养中专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其生理上的动力定型和生物钟节奏,促进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养成。在校期间,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一旦学生毕业之后其进行有益体育锻炼活动会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只有在学校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后,体育锻炼才能在以后学生生活当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体育素养,而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谓体育素养其实际就是体育水平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从基本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身体娱乐及欣赏体育赛事能力等方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使其在长期学校体育教育影响下,逐步树立体育意识,加强体育锻炼,进而养成体育习惯。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实际体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二、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社会,体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好处的认知,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为其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促进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形势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论文

本文为此根据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和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建议: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多要求的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需要体育终身意识的建立。

认知是推动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认知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根据我们对某高等学校的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欢的,这说明他们有比较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性需要,这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来说,教学效果不好,说明学生学习的外在激励较弱。这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关。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活动内容又比较单一,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爱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他原因还有课程选择情况、教学模式、学生个人情况等。

2.1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效,虽然大多数高等学校在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中,各级部门对现代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上差异是比较大的。目前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现行的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是两门分开上的、独立的课程。说与写被硬性的分离开,这似乎有悖于学习者的自然学习规律。

2.2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讲授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他们经历过专业化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有着扎实的体育基本功。但是,相对于一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这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灵敏度就显得比较处于弱势。比如在实践体育终身意思教学中,当要求这些教师介绍某体育的历史时或是体育的前沿知识时,他们就无法做到像实践专业出身的教师那样更深入更专业地为学生进行写作讲解。

2.3体育教学评价观念落后。

教学评价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反馈、激励、反思、导向和记录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的基础体育应试教育过分强化知识性考试,应试分数是许多学校教与学追求的目标和评价教学的唯一手段。同时对于现行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学校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没有充分调动师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还有很多教师与学生认为评价考试就是考知识点、考解题能力,所以教师们也整天领着学生取得竞技体育成绩,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种评价主要以大学生的单纯体力为评价内容,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

2.4体育教学重点难以突出。

体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素养与锻炼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体育原则和体育意识方法。因此,体育教学重点应该是意识理论和方法的用途、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体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目前医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手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多局限于单个体育项目方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的验证,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体现在体育常规知识、体育技巧过程等内容的讲解,对终审体育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学就是锻炼、就是训练,忽略了体育意识核心内容。

3.1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重视和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正好迎合了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满足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投入少的特点满足了学校教育低成本的需要。

3.2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高等学校可以引进具有管理知识的体育人士或者是聘请长期从事体育比赛的运动员作为兼职教师。前者的体育至少水平不置可否,而且又经历过系统的实践知识的学习是体育教师的不二人选。至于选择后者是因为体育终身意思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授体育课程的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科不仅要有很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这些运动有着丰富、成熟的经验,同时又对体育前沿的最新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相信由他们担任兼职教师来授课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付诸于行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大学生的猜想要注意引导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相结合。在意思培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大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多种观点,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学会通过聚合思维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观点,使之成为科学概念和规律。如在复习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类群时,须回顾、深化对各类体育项目的特征认识,会涉及许多知识点,应以有开放性的综合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育项目知识。

主体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提高学习认知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为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和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

3.5创新评价内容与方式。

创新评价内容只指新评价体系应淡化其鉴别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把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作为学期和学年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教学业绩与水平的评价,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绩,并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客体、形式的多元化。比如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大学生、家长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员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网络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民主公平的评价系统,从而为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3.6积极关注课外体育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综合发展是从对实践过程的体验开始的。体育活动的体验学习对个体体育实践能力发展的重大价值无法估量。在体育活动中,个体体验了体育活动的一般程式,积累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主客体问相互作用的丰富感受,领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往往能够形成亲实践的行为取向,建立良好的实践人格,并拓展内隐知识的积累。有价值的实践体验使主客体之间达成了融通,这种融通将会在各方面深刻影响学生个体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但是当前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呆在了由封闭的房子里,很少有接触到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其实可以让学生多基础自然,了解体育,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在体育体验中获得体育能力。

总之,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张元河,成功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2]张学忠,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

[3]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曲宗湖,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5]杜宇峰,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