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6 11:56:33 作者:JQ文豪

北京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北京的夜景拍摄点,可以帮助大家拍出绝美照片。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舞动的北京》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教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传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感知与体验。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六、传递奥运精神。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情境及活动的创设中感受和体验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句子,感受体验北京夜景之美。

一、读题激情,展示美。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把北京读得亮起来吗?再读课题。

2、展示景美:亮起来的北京是怎样的呢?让咱们一起去观赏观赏吧!播放cai课件(北京夜景)。

3、谈观后感受,三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美。

1、自读课文: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读北京亮起来的美丽夜景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但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读流利。

2、交流自读情况:

结合正音:如“闪(shn)、勾(gu)、紫(z)”等,及长句子读法的指导,如:

(1)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2)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3、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想想课文写了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试着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北京亮起来的美景。

三、品读悟情,体验美。

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互动交流,指导朗读(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长安街夜景。

(1)引导想象“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把你想到的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

(2)cai课件展示天安门夜景图,感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指导朗读这句话。

(3)生动手“勾画”建筑物的轮廓,体会“雄伟。”该怎么读呢?

(4)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环形路上立交桥。

(1)生交流体会环形路的亮、美,引导学生对比句子:

a、环形路上,立交桥像彩虹。

b、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之彩虹。

“不夜城”

(1)生交流体会“不夜城”的亮与美。

(2)结合课文插图体会“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结合指导朗读、赛读。

故宫。

(1)生交流体会故宫的亮与美。

(2)指导看课文插图,体会“银光闪闪”,该怎么读才能把人们带到这古老、美丽动人的故宫呢?指名试读,结合点评指导。

4、回归整体,美读拓展。

(1)自由练读,体会这四个地方的亮起来的美景。

(2)赏读。师边范读边展示cai课件后,指名学生读课文,表达赞美之情。

(3)拓展。北京又亮又美的地方可多了(课件展示)看完之后,夸夸北京的夜景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积累内化,传达美。

2、自主选择介绍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练读、介绍。

3、指名上台交流,并相机点评指导。五、书写指导,课外延伸。

1、书写指导。

(1)自读生字词,边读边记字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2)在书上练写,并相机点评纠正。(如“临”:右边不能写成“忄”,“夺”,上大下小,“街”右边的竖钩在横下。)。

2、课外延伸,自主选择练习。

(1)和同学们互相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介绍北京亮起来的夜景。

(3)发挥想象,为环形路上配上一幅课文插图。

(4)把自己喜欢的描写夜景的句子摘抄下来。

[评析]。

一、以学定教,突出自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设计体现了四个自主:(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2)在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四个夜景内容与结构相对独立的行文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夜景自读自悟,并结合小组交流,互动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以此幅射到其他夜景,体现由扶到放。(3)在积累内化语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景点进行介绍,传达北京夜景之美。(4)书写指导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小组交流并练习书写,在评点中加以指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5)课外延伸。自主选择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听写、朗读、配插图、摘抄、介绍等,学语文、用语文,加强语文实践,激发创造性。

二、以读为主,突出层次。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亮起来的北京夜景美,体验夜景美,传达夜景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设计按以下四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1)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凭借拼音读准,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夜景之美。(2)品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看课件,抓住重点词句披文入情,在多种形式点评朗读中体验夜景之美。(3)赏读美读。让学生在重点品读一个景点的启发下,习得方法,交流研读其他夜景。通过展示夜景的美和教师的范读,激发学生美读,提升对“多么辉煌,多么亮丽”的体验,表达赞美之情。(4)积累内化。通过创设“导游”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多读、演练、做到烂熟于心,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介绍、传达美景。

三、以情育人,突出重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根据课文的语言优美,感情真切的特点,通读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加强对带生字的长句的指导。品读时,结合自读,联系上下文,课件展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绚丽多彩、银光闪闪”等词。体会课文的文意之美,并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课尾,对学生书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指导既突出了低语重点,又以情为脉,通过激情,导情,传情来达到育人的效果,使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融,扎实有效。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聆听《吹响奥林匹克号角》,了解奥运相关知识。

(二)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二、教材分析:

《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歌曲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组成,主要由三读音程构成旋律,节奏也非常规整,前三句的节奏完全一样,到第四句时有所变化,有进行曲的风格,好似少年儿童“迎着黎明锻炼,伴着晚霞拼搏”。歌曲第二部分,调式色彩向小调游离,节奏拉宽,情绪转为抒情,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句转回大调。表达了少年儿童从小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旋律的把握有了很大的进步,善于模仿,对音乐课兴趣也很浓厚,但是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把握歌曲的情绪方面还有些欠缺,《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这首歌曲就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学生需在这方面加大学习力度。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和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奥运会赛场上的精彩场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合唱《向奥林匹克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在聆听音乐时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能够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欢快和抒情两种不同的情绪。

五、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六、教学难点:歌曲两种情绪的把握。

七、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五环旗、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室。

2、师问:有谁知道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叫什么名字?(《运动员进行曲》)那么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运动员在入场的时候,除了步伐矫健、精神抖擞外,还需要做些什么?(喊口号)。

设计意图:通过响亮的口号,学习歌曲第一段歌词,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后面学习歌曲和表现歌曲的情绪做铺垫。

3、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个运动队,第一小组篮球队、第二小组羽毛球队、第三小组足球队、第四小组乒乓球队。各队确立自己的入场口号。

4、分队喊口号,我们今天的比赛就从这里正式开始。首先比一比哪一队运动员在进入运动场的时候最具有运动精神。

5、师评价。

(二)聆听《吹响奥林匹克号角》。

1、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团结、和平、创造、智慧、进取、拼搏)。

2、你知道奥运会会旗是什么样的?师在黑板上帖上五环旗。五环标志的意义?(象征五大洲运动员以公正、坦诚的精神在奥运会上欢聚一堂,体现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团结主题)。

3、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5个福娃)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三)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1、师: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奥运会终于圆满成功了!人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代表着奥林匹克的五环旗已经高高飘扬在首都北京!请大家翻开课本。聆听《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你听到了几种音乐情绪?(播放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再听一次,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比如在欢快的地方可以拍手、跺脚,在抒情的地方可以晃一晃身体或者手臂。

师:我想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体育运动,下面了就请大家合着音乐模仿各种体育项目的动作。看看哪个队的的动作最丰富。

2、学唱。

(1)用啦跟唱旋律。

(2)对口型跟唱。

(3)轻声跟唱歌词。

(4)将队员分成两部分,分别跟唱不同情绪的两个部分。

(5)换角色。

(6)跟琴唱,一队一句,接力唱。抒情部分齐唱。

(7)完整演唱。

(8)一队选择一个队员领唱,其他学生唱齐唱部分。

(四)拓展。

播放《我和你》。师:第29届奥运会有一首非常好听的主题歌,由我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的歌手莎拉不莱曼演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温馨的歌曲吧!

(五)总结下课。

板书: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北京”

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没去过)。

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在哪儿见过北京?)。

生:……。

二、读“北京”

一读。

1、师:听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介绍,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2、今天,教师将与小朋友们一道去游一游……。(揭题,读题)。

3、请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比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4、检查朗读: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b同桌互读,齐读。

5、师: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对北京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

三、“游”北京。

1、师:北京有许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小朋友们喜欢先上哪儿玩?

2、文中哪个自然段对此作了介绍?

3、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5、(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相应辅导)。

6、集体交流读书感悟。

7、动态生成,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文本。

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比一比”,小组讨论。

(2)、反馈时,指导学生读好“闻名中外”、“雄伟”、“雕刻精美”、“永垂不朽”等词。

(难点突破:在广场的北面,除了天安门城楼还有什么?……出示相关图片……天安门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3)、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生补读课文;

(5)、认真读课文,独立填写“天安门广场示意图”。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

(6)、交流。

(7)介绍天安门广场上的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三自然段:

1、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草如荫、鲜花盛开、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意思。

2、以喜爱的心情来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北京的美)。

3、引读第五自然段:应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4、读全文:(自由读、男女生试读)配乐齐读。

四、探“北京”

课后阅读《北京》综合资料。

预设: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舞动的北京》介绍了xxxx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和图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育的好材。

【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学模式。说法:运用启发式学法,对学生进行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学气氛,使学生成为学的着眼和落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xxxx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说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说学法】。

本课时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师生交流: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xxxx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学重。为了突破学难。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师只是巧妙地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xxxx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xxxx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递北京奥运精神,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xxxx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xxxx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八、说课堂板书。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与难,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四月十二号,我参加了英德市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我参赛的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版四年级下册的《舞动的北京》。经过评委的指导和我课堂教学后的感受,我觉得基本功比赛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授课者对课题的理解要到点。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课堂设计要别具一格。

3、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要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或美术课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会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要落实好小组内学习的结果。要追求实实在在的课,教学为目标而定,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5、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多元化,要注重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体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

6、教师的随堂板书很重要,书中也更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班级姓名。

一、读一读,用带下划线的词语各说一句话,然后写下来。

1.“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刚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到会的全体委员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2.北京奥运会必将办成一届出色的奥运会。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由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的是一个、迎接胜利的的图案。下部分是用书写的的字样和标志,将与完美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举办的和。两部分安排位置,比例,给人以的感觉。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一、语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污涩 ( )怂恿(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2、下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鼓动别人去做。b、预警:预备警察

c、蜷伏:弯着身体卧倒。d、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2、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3、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归纳: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过失

四、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五、 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归纳: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六、延伸迁移

板书:

郑振铎

“我”三次养猫的故事:1、2、3、

态度:喜欢 更喜欢 不喜欢

情感: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能存偏见,要善待动物

六、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第三只猫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动

我在教学《猫》这篇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构思精巧,意味隽永,针对文本的这一现状,我教学设计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于是,我选择了“说读”这个课型。说读,就是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选择了三个话题:说猫,说人,说文。每一个话题,分说两个方面的内容:说猫,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丰厚自然 。

我觉得,这堂课我的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大胆尝试了课堂教学中的“无提问设计”。 从“提问”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碎问”,时时在问,问得密度很大,可以说已经不能称之为“提问”;二是“多问”,问得比较多,“提问”的质量不高;三是“主问”,只提出几个主要的问题,提问有深度,有牵引性,学生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最后一种情况,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问”,不使用提问来建构课堂,也不使用提问来组织教学。

当然,在执教过程中由于有点紧张,各环节过渡还不够自然,在“品味”环节还觉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环节还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学历练中有待进一步提高。

语文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一、揭题,解题。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潮来了。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多媒体课件、收集春联。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恭喜发财》,谈话:在刚才的歌曲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过春节的热闹气氛。春节到了,人们都要放爆竹、吃年夜饭,还有很多人家会在大门上张贴——大红春联。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冯老师相信大家对春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来说一说一副春联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呢?(上联——右手边;下联——左手边;有的上面还有横批)。

3、这些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其实,春联中还包含着很多学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研究春联。揭示课题,板书——春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恭喜发财》,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汇报。

(1)你们画了那些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我们一起把画出的春联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内容有描绘美丽春光的、有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有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有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

我们再一起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4、过渡:大家读得很准确,下面请大家再大声、有感情地读读这些春联,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过年了,你会选择哪副春联贴在你家大门上呢?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喜欢的春联是——,它——(反映了什么内容),这副春联的意思是:——。

5、全班交流。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a。谁来试着读读看。

b。点拨。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杏花红)。

c。你能来读好它吗?(个别、集体)。

e。练习朗读。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副春联,把这么美的景色快速地记在脑于里。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谁再来试着读一读。

b、点拨。什么叫“欣欣向荣”啊?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c、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祖国大地)。

e、练习朗读。让我们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再读读这副春联。快速把它记在脑子里。(指名背、齐背)。

(3)过渡: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你能说说这两副春联反映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各小组进行讨论。

(a)谁来讲讲你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适当地点拨)。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b)下面考一下大家的反应能力,我说内容大家马上把相应的春联读出来。

6、小结春联的内容,引读:(板书;各种各样)。

7、拓展练习。

老师今也带来了几副春联,请同学齐读,想想这些春联它属于哪种内容呢?请你试着连连看!

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语言。我先指导学习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其余3副春联,则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导理解“对仗”。对于对仗,大家一定不明白,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a、这幅春联上联是——(绿柳舒眉辞旧岁),下联是——(红桃开口贺新年),数一数,上联有几个字?下联呢?上下联字数——(相等)。

2、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3、刚才大家读得有点平淡,其实读春联也和读文章一样,要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要读得动听一些,用书上的词来形容,就是读起来要——(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谁来试试?(个别、集体)。

小结:你们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其中的声律美,让老师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这就是春联的第二个特点。

4、同学们知道了春联的这两个特点后,我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里有几副春联的上联,请大家为它在后面找出正确的下联。(点击课件)。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5、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对仗""声律美"这些内容较为烦琐,理解起来也有困难,那么教学上就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促析,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开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

(l)试卷;

(2)书本。请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4、小结:是啊,多读读春联,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下课以后你可以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春联把它背出来。

(五)、拓展练习。

1、对对子。(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读了那么多精彩的春联,下面我们也来试试写写。

蓝天对珍禽对()。

成功对()明月对()。

勤奋对()细雨对()。

开花对()高山对()。

地北对()林深对()。

细雨对()桃红对()。

地北对()蓝天对()。

芳草绿对()古木参天对()。

凯歌迎大地对春色满()。

山河增秀色对()。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

2、补字成句。(点击课件)。

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

小草萌芽思春暖,红梅傲雪斗()()。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

3、课件出示“找朋友”。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帮忙找一找朋友,这里有几副春联,它的上联和下联弄乱了,你能不能来帮它找一找朋友?(点击课件)。

上联下联。

学海无涯勤可渡山河分外娇。

碧波跳红鲤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

田园无限美书山万仞志能攀。

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祖国无处不春光。

神州有天皆丽日绿水跃白鲢。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中对对子、补字成句、“找朋友”、对下联,既是对课文的有效延伸,更是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师:同学们,《春联》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其实,春联它是一种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华夏子孙;春联是一条纽带,牵动着多少漂洋过海的赤子之心;春联是长江、长城,是黄山、黄河,树起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奔腾着中华儿女的激情。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春联,下节课我们将在班级进行交流。

2、播放音乐《恭喜发财》,(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树立一个“大语文”的情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结语将这堂课的教学提升了一个层次,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与巍巍华夏息息相关。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在喜气洋洋的音乐中开始,又在洋洋喜气的音乐中结束。)。

六、布置作业: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24、春联。

内容各种各样。

对仗。

特点。

声律美。

值得一学。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教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传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四年级语文《猫》教学设计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具体、细致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猫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风趣生动,再加上学生对猫又特别的熟悉和喜爱,所以,凭借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猫的情感基础,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没有多少困难的。因此。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回合地读,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猫的形象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者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都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难点: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适当播放光盘片段来帮助学生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先读光盘看看优秀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简介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师:老舍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家里不仅养了满院子的花,而且还养着一只十分可爱的猫。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只猫。

二、检查预习。

认真细致的预习会拉近你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

1、查阅老舍的资料。

2、熟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屏息凝视屏幕。

3、读熟课文,思考:如果将文章分两大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大猫、小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理由说得很充分。这说明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其他同学在这节课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1、通读课文。

老师想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在座的同学认真听,读的好的你就学着,不足之处你也记着,给自己提个醒,自己读的时候尽量避免。(逐段读)。

2、学习123自然段,理解古怪的意思。

谁来回答?

生:……(此处可能会出现多个答案,随机应变)。

若生说:古怪。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古怪?

若生说:贪玩……一一板书,引导总结“古怪”

预案:

重点指导:

(1)老实。

(2)贪玩:任凭……也……。

用上“任凭……也……”说句子。

过渡:猫既老实又贪玩,的确古怪。它的古怪还体现在哪里?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秒钟。(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过渡:这么贪玩的猫,工作起来却这么尽职,非常古怪!

句子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句子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板书:高兴温柔可亲。

不高兴一声不出无论……也……。

胆小。

勇猛。

过渡: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句子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体会“蹭”

(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蹭出什么?体现什么?)。

体会“梅花”

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子。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其实,从这句话中不仅能看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也能感觉得到猫对主人的喜爱。

句子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

过渡:

四、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师: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还是很可爱的。他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突出“更”)(板书:小猫可爱)那么,老舍爷爷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满月小猫的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小猫可爱的具体事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边读边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小猫这么可爱,同学们学习得认真可爱。

师:(总结)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这表达了老舍爷爷怎样的感情?(对猫的喜爱)。

从第四自然段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总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师板书: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

五、总结:谈话交流,情感提升——人爱猫,猫亲人。

1、师:同学们,从文章中我们了解了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又很可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老舍爷爷是这么的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亲人”的和谐画面(板书)。

六、小组合作,体会写法。

1、学习老舍爷爷的的写作方法。

师:老舍爷爷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把这只猫写得既古怪又可爱。那么,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待会我们一起交流。(生分组讨论)。

交流。

重点指导:(1)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2)拟人的手法。(3)表达感情。

2、拓展:自学“阅读链接”中的文段,体会不同的写作方法,任选一篇,汇报学习成果。

师: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写法。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这两位作者又是怎样写“猫”的,每个同学任选一篇学习。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老舍: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从而抒发对猫的喜爱之情;

周而复:写猫的外貌和神情表达喜爱之情;

夏丏尊:写一家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尽职。

人爱猫。

猫——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吭猫亲人。

胆小勇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脑、袋”等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积累优美的词句。

3、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4、活用相关资料,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层层推进,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读准“兴”的读音。

2、欣赏图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指导书写,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会怎样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1、小兴安岭的树的确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作者都写到了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四个季节里写树的句子。

2、引导交流,相机出示四个描写树的句子。

3、四个季节里,树各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4、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树木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图片。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在想象拓展中学习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勾画句子。

3、全班交流。

出示“春天”的句子,感受小鹿之可爱。

出示“夏天”的句子,感受小花之美丽。

出示“秋天”的句子,感受果实之诱人。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山和水。素有“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山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请打开书。

二、探究交流:

1、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a:我标出了漓江水静的特点。生读句子。师点拨:出示句子问:这句话里有一个“真”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换作“很、非常”可不可以?怎样能读出水的静来?(静字要读得慢一些,句子要读得平缓一些。)。

b:我标出了漓江水的清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请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水清?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清字要读得重一些,要清脆一点。

请观察图片,找到答案。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这漓江的水真美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三句话。问: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个什么句式?运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足以把水的特点写具体了,但这一段的'开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假如你乘船来到水面上,你想做些什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啊,——得——!

b:我标出了桂林的秀的特点。读句子。师点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解释“屏障”,你认为哪座山像屏障?哪座山像竹笋?怎样理解“色彩明丽”,你怎样把山秀的特点读出来。

c:我标出了桂林的山的险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山的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指导书写“栽”。“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来”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拓展:假如你站在山脚下,看见一座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出示语言训练:桂林的山————,好像————!

过渡:孩子们,我们欣赏完桂林的山水,我不禁想起一句读,这真是江作青云带,水如碧玉簪啊!那么,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生读最后一段。师边板画边问: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水?再加上————。

三、总结全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