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9 22:51:26 作者:碧墨

北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吸引着年轻人的关注和追求。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北京夜景欣赏地点,让你感受美丽的夜晚。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情境及活动的创设中感受和体验北京夜景的美,,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句子,感受体验北京夜景之美。

一、读题激情,展示美。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能把北京读得亮起来吗?再读课题。

2、展示景美:亮起来的北京是怎样的呢?让咱们一起去观赏观赏吧!播放cai课件(北京夜景)。

3、谈观后感受,三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美。

1、自读课文: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读北京亮起来的美丽夜景吧。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但要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课文读流利。

2、交流自读情况:

结合正音:如“闪(shn)、勾(gu)、紫(z)”等,及长句子读法的指导,如:

(1)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2)繁华的大街/变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3)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3、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流利,想想课文写了北京哪些地方亮起来了?试着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北京亮起来的美景。

三、品读悟情,体验美。

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3、互动交流,指导朗读(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反馈情况相机进行)。

长安街夜景。

(1)引导想象“东西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把你想到的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

(2)cai课件展示天安门夜景图,感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指导朗读这句话。

(3)生动手“勾画”建筑物的轮廓,体会“雄伟。”该怎么读呢?

(4)自由练读,再读给小组或全班同学听,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环形路上立交桥。

(1)生交流体会环形路的亮、美,引导学生对比句子:

a、环形路上,立交桥像彩虹。

b、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之彩虹。

“不夜城”

(1)生交流体会“不夜城”的亮与美。

(2)结合课文插图体会“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结合指导朗读、赛读。

故宫。

(1)生交流体会故宫的亮与美。

(2)指导看课文插图,体会“银光闪闪”,该怎么读才能把人们带到这古老、美丽动人的故宫呢?指名试读,结合点评指导。

4、回归整体,美读拓展。

(1)自由练读,体会这四个地方的亮起来的美景。

(2)赏读。师边范读边展示cai课件后,指名学生读课文,表达赞美之情。

(3)拓展。北京又亮又美的地方可多了(课件展示)看完之后,夸夸北京的夜景并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四、积累内化,传达美。

2、自主选择介绍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练读、介绍。

3、指名上台交流,并相机点评指导。五、书写指导,课外延伸。

1、书写指导。

(1)自读生字词,边读边记字形,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2)在书上练写,并相机点评纠正。(如“临”:右边不能写成“忄”,“夺”,上大下小,“街”右边的竖钩在横下。)。

2、课外延伸,自主选择练习。

(1)和同学们互相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介绍北京亮起来的夜景。

(3)发挥想象,为环形路上配上一幅课文插图。

(4)把自己喜欢的描写夜景的句子摘抄下来。

[评析]。

一、以学定教,突出自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本设计体现了四个自主:(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2)在初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四个夜景内容与结构相对独立的行文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夜景自读自悟,并结合小组交流,互动对话进行朗读指导,以此幅射到其他夜景,体现由扶到放。(3)在积累内化语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景点进行介绍,传达北京夜景之美。(4)书写指导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小组交流并练习书写,在评点中加以指正,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5)课外延伸。自主选择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听写、朗读、配插图、摘抄、介绍等,学语文、用语文,加强语文实践,激发创造性。

二、以读为主,突出层次。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亮起来的北京夜景美,体验夜景美,传达夜景美,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设计按以下四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1)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凭借拼音读准,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夜景之美。(2)品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看课件,抓住重点词句披文入情,在多种形式点评朗读中体验夜景之美。(3)赏读美读。让学生在重点品读一个景点的启发下,习得方法,交流研读其他夜景。通过展示夜景的美和教师的范读,激发学生美读,提升对“多么辉煌,多么亮丽”的体验,表达赞美之情。(4)积累内化。通过创设“导游”活动的情境,让学生多读、演练、做到烂熟于心,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介绍、传达美景。

三、以情育人,突出重点。

低年级阅读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根据课文的语言优美,感情真切的特点,通读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加强对带生字的长句的指导。品读时,结合自读,联系上下文,课件展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勾画、绚丽多彩、银光闪闪”等词。体会课文的文意之美,并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课尾,对学生书写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指导既突出了低语重点,又以情为脉,通过激情,导情,传情来达到育人的效果,使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融,扎实有效。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北京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和向往北京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字词。研读课文,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段写天安门城楼前与整体介绍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北京”

1、请小朋友听一首歌,并猜猜歌名,(课件播放《我爱北京天安门》)。

2、摸清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没去过)。

师:请你说说你在北京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在哪儿见过北京?)。

生:……。

二、读“北京”

一读。

1、师:听了这几位小朋友的介绍,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2、今天,教师将与小朋友们一道去游一游……。(揭题,读题)。

3、请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比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4、检查朗读: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b同桌互读,齐读。

5、师: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说说对北京的印象,你会用哪个词?

三、“游”北京。

1、师:北京有许多好看,好玩的地方,小朋友们喜欢先上哪儿玩?

2、文中哪个自然段对此作了介绍?

3、自由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这一自然段。

5、(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相应辅导)。

6、集体交流读书感悟。

7、动态生成,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文本。

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比一比”,小组讨论。

(2)、反馈时,指导学生读好“闻名中外”、“雄伟”、“雕刻精美”、“永垂不朽”等词。

(难点突破:在广场的北面,除了天安门城楼还有什么?……出示相关图片……天安门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3)、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生补读课文;

(5)、认真读课文,独立填写“天安门广场示意图”。理清文本的写作顺序。

(6)、交流。

(7)介绍天安门广场上的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第三自然段:

1、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草如荫、鲜花盛开、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意思。

2、以喜爱的心情来背诵这一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2、你还知道北京的哪些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北京的美)。

3、引读第五自然段:应带着怎样的感情读?

4、读全文:(自由读、男女生试读)配乐齐读。

四、探“北京”

课后阅读《北京》综合资料。

预设: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范文模板

《舞动的北京》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教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传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感知与体验。

1、导语: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真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

2、出示申奥成功的视频。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5、学生表演:学生手捧前几届奥运会会徽出场。

6、观看揭幕现场。你喜欢这个会徽吗?当会徽面世时人们也同样喜欢它吗?从哪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组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个别提问。出示重点句子个别提问朗读。板书:不约而同、必将、出色。

7、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引出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朗读。

4、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奥运会的哪些知识?

五、拓展延伸。

六、传递奥运精神。

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卡片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

教学重、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七、传递奥运精神。

在教师充满自豪、充满激情的话语中把这节课带入尾声:到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隆重举办之时,北京将张开双臂,邀请全世界与中国共同起舞!

同学们,请将你们手中的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和听课的老师们,借小小的卡片传递北京奥运精神,传播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梦想。让我们在2008年一起编织和平、美好的梦。2008年让我们相聚北京。(播放《相聚北京》音乐)。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我把整节课当作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并在创设的情境中内化运用;同时,通过以组为单位,展开想像,将课文内容拓展外延,既深化理解,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形式,弄懂词语的意思;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的物产;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重点难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资料;

2、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4、指导朗读。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呢?

过渡:象一位爱美的姑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变换着美丽的衣裳,带给人们四种不同的享受。

二、初读2-5自然段。

1、学生轻声自读2-5段。

2、想: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汇报、交流(学习2-5自然段)。

注:不以课文中春、夏、秋、冬的顺序,按学生汇报的顺序学习2-5段。

1、春天:

师: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美在哪?(学生自由说)。

(美在新的枝叶)。

出示: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新的叶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新的叶子。

师: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抽”好在哪里?

(美在溪水的丁冬做响)。

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心情。

(1)美在小鹿的悠然自得。

(2)体会小动物此时的心情;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自由自在的心情;男女生赛读。

小结:小兴安岭的春天真是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夏天:

(1)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树、雾、光、花)。

(2)读出描写树的句子,找找句子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封,写出了树多,树的茂盛)。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词的生动。

(4)快速默读“早晨……花坛。”

填空:----------的雾 ---------的金光 ---------的花。

(5)观看图片(雾、光、花)。

(6)仿造:“千万缕象利剑一样的金光”进行口头造句。

3、秋天:

(1)喜欢小兴安岭秋天的同学齐读该段;

(2)谈谈小兴安岭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落叶很美。

a、对比:秋风吹过,落叶在林间飞舞。秋风吹过,落叶从林间飘落。

(飞舞写出了落叶经风吹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样子,也写出了叶子多。)。

b、指导朗读。

b:吃的东西多。

a、学生汇报:有山葡萄、榛子、木耳、人参等。

b、师:你们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里想怎样?

c、指导朗读:读出特别谗的语气。

4、冬天:

(1)师:冬天那么冷,有没有人喜欢?小兴安岭的冬天究竟什么地方吸引你?

(2)看课件:雪景。

问:在这样一片冰天雪地里,你最想做什么?

(3)小兴安岭的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

(4)指导朗读:读出黑熊的滑稽、可笑。

四、学习第6自然段。

师:欣赏完小兴安岭的四季后,你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兴安岭的美我们已欣赏过了,为什么说它是宝库呢?(学生自由汇报)。

五、总结全文,渗透环保意识。

人砍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生自由说。

(3)师总结:对,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让小兴安岭一直美下去。

《太阳》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番茄太阳”》是苏教版小语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感人的作品。文章弘扬亲人之爱,无私之爱、朋友之爱等,揭示人与人之间无比美好的真情。《“番茄太阳”》以“我”的见闻为主线,按时间发展的顺序叙述了“我”与盲童小女孩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抒发了“我”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这篇文章给人一种柔柔的美,在平淡之中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于细微之处催人奋进。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无疑是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朗读指导尤为重要。

1:朗读作者补充背景的作品片段,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她叫卫宣利,她是一位女作家。读过她文章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出示,师配乐读):

这是一个情感世界的文字花园,她用双手在键盘上敲击,诉说着生命中爱的奇迹。《番茄太阳》同样也是一篇感人的文章。我们读这样的文章一边读,一边就好像跟她说话一样。我们要读明白,她在跟我们说些什么。下面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给大家读?(指名读)。

师:你知道,卫宣利阿姨在第一自然段里告诉你什么了?

师:对,她告诉你她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但是,她还有一些话,没有跟你讲,你再读读她这篇文章。

(出示,师生集体接读)卫宣利作品——《流泪的月饼》片断。

1.年前,我17岁,生平第一次被抬进了医院,就再也没能走着出来——我的腿,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瘫痪了。起初,我并不知道病情的严重。17岁,还是不谙(n)世事的年龄。从来没有想过,生命会以这种残烈的方式让我刻骨铭心。

师:了解了一个人的身世,知道作者她在倾诉什么,你的朗读就会读得好,现在谁再来读这段话?(生读)你看,这次的朗读,就有了变化,因为知道了卫宣利阿姨遭遇的不幸。老师还要告诉你,24岁那年,卫宣利阿姨因为婚姻,跟自己的父亲大吵了一架,离家出走,一个人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以写作为生,但是投出去的稿子,常常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体会一下,自由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2:补充朗读作者其他作品片段,升华爱的主题。

师:课刚开始我们读了作者卫宣利《流泪的月饼》片断,现在我们再读读她的作品。(配乐,师范读)。

1.卫宣利作品——《两双球鞋》片断。

以后,我就穿着这双鞋,在医生的指导和父亲的扶持下,开始了艰苦的锻炼。

后来,曾被断言不能再走路的我学会了扶着双杠走、拄着双拐走,走出绝望,走出封闭,走向了社会,走出了我自己的一片天!

2.卫宣利作品——《流泪的月饼》片断。

如今,的时光过去,我终于用手中的笔趟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绝望的小女孩儿了。但是那个流泪的中秋节,那团流泪的月饼,仍然留我心最深的地方。我终于明白父亲的话:人生也像月饼一样,要由各种丰富的滋味才能圆满起来。

3.卫宣利作品——《心上的耳朵》片断。

是的,她的心上有一双耳朵,听得见花开,流水,鸟鸣,虫语;她的心里种了爱,早已开成一朵灿烂的花;她的心里有舞,所以醉了世界。

师:卫宣利在《番茄太阳》这篇文章前题写过一句话,我想现在同学们能读懂这句话了。

(出示反复读):“心里有了快乐,光明就不远了。”

师:我们是否还可以这样说------。

(依次出示)心里有了快乐,____就不远了。

心里有了____,____就不远了。

师:我想,一颗明亮的番茄太阳已经透过小小的课堂温暖了更多人的心!(分段分组读)如果你有一颗“番茄太阳”,你想把她送给谁呢?(出示爱心传递图)。

三、案例反思。

好的阅读拥有的是深度胜于广度。对于好的作品,只有一遍遍朗读文字,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深处,感作者之所感,成为作者的知音,丰富自己的积淀,培养高尚的情操。正如《“番茄太阳”》课文作者卫宣利所言“我们认真地阅读,一面可以了解他人如何看待人生,一面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在境地相同的情况下,试验他的人生态度与我们有多大程度的吻合。”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补充背景朗读材料,听到他们在课堂上成长的声音。因此,课堂中我分前后两个阶段共出示了作者卫宣利的四段作品片段(《两双球鞋》《流泪的月饼》《心上的耳朵》)。

1.释疑解惑,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朗读材料,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

课文选入时把第一段改成一小段,非常简洁,只强调了我生活艰难与心情的灰暗,适合于四年级孩子的视野。生活因何艰难,心情因何灰暗?这是文章的暗线,也是理解文本的引线。

拓展朗读是学生走进作者心灵深处的一座桥梁,迅速抓住“生活镜头”,让学生明白“生活即文字”,读文字就是读生活,学语文就是解读心灵。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选择课外朗读材料指导理解,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学生通过朗读,联系教材的上下文的意思,实现“无师自通”的目的。

2.比较鉴赏,选择有一定联系的作品与课文进行比较朗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升阅读素养总结拓展时设计第二次课内外衔接朗读了三个片段,文字的情感与第一次拓展朗读截然不同,充满爱的温暖。如何理解一个五岁盲童带给成人世界的温暖及“番茄太阳”表达的爱的传递意义,学生深度阅读,教师适时地出示相关朗读材料,潜移默化引领学生向文字更深处漫溯。其不同角度的几个信息在教学中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对朗读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在课堂正确的朗读指导下使学生理解作者作品之间的内在情感关联点,明白朗读一段文字就是朗读一个人。获得学生朗读品悟作者情感世界的文字花园,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留下语言,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写“脑、袋”等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积累优美的词句。

3、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4、活用相关资料,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层层推进,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读准“兴”的读音。

2、欣赏图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指导书写,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会怎样描绘出小兴安岭的美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识字情况,指导写字。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在对比阅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1、小兴安岭的树的确多,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作者都写到了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四个季节里写树的句子。

2、引导交流,相机出示四个描写树的句子。

3、四个季节里,树各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4、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树木一年四季不同景象的图片。

5、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在想象拓展中学习作者具体生动的描写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问题,勾画句子。

3、全班交流。

出示“春天”的句子,感受小鹿之可爱。

出示“夏天”的句子,感受小花之美丽。

出示“秋天”的句子,感受果实之诱人。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舞动的北京》教案

1.抓住关键词语,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从“中国印章”“篆体字”“毛笔书写”“红色”了解会徽上体现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从会徽的图案及造型感受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涌起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感。

3.利用课文,练习用表顺序的词和关联词说一段话,注意说话的语气。

教学重点。

了解会徽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抓住“印章”“篆体”“毛笔”“红色”理解会徽“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抓住“图案”“造型”理解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块。

师:非常高兴今天与你们一起学习,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篇课文吗?

生:舞动的北京(指导读课题)。

师:课文大家都读过了吧?我想检查一下大家生字的认读情况。

(出示课件)。

会徽揭晓通讯乃至一致主旨面纱协调。

浑然一体不约而同。

(师生合作,认真听读,并及时纠错)。

师:同学们,他全部读对了,怎么办?(引导学生一起鼓掌)。

师:他的生字刚一读完,同学们就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你们真聪明,用你们的动作告诉了我“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个生字笔画数最多,很容易写错。请伸出你们的手指,跟我一起写。

(师板书“徽”字,学生跟着书空)。

师:“徽”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某个集体的标志”。这样一来,“徽”

就有很多有趣的词语朋友。(出示课件:)。

说出带有“徽”字的词语。

国家的标志(国徽)。

学校的标志(校徽)。

会议的标志(会徽)。

(根据课件引导学生填出词语)。

二、整体感知板块。

师:大家认识它吗?

生:这是20xx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名字叫做“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师:你对课文很熟悉,它写的就是这枚会徽。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还是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书之前,我先教大家一个学习课文的方法。(板书:读简单)什么叫读简单?就是用三句话把课文清清楚楚说出来。大家愿意试试这个方法吗?可能对有些同学有点难度,我给你们一点提示。

(出示课件)。

快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词语天空。

()会徽()会徽()会徽。

(生快速阅读课文,思索。)。

师:谁来谁谁,你找出第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期盼。

师:(板书:期盼)“期盼”是什么意思?

生:“期盼”就是期望、盼望。

师:对,有“等待”的意思。然后呢?

生:展示。

生:评价。

生:赞扬。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更好?“评价”有好的评价,也有不好的评价。而“赞扬”都是好的评价。我也同意用“赞扬”一词。(板书:赞扬)现在你们已经用三组词语说出了课文的意思。谁能把这三组词语变成三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注意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样表顺序的词语。

生:课文首先写人们期盼会徽,然后(师:这个地方有点难,想一想,是人们展示会徽,还是向人们展示会徽?),然后向人们展示会徽(师:好极了,继续),最后写大家赞扬会徽。

师:不错,谁能比他说得更连贯,不需要老师提醒?

(另一生说)。

生:知道了。

三、精读理解板块。

生:人们怎样期盼会徽的。

生:人们怎样期盼会徽的?

师:大家都听出问号来了吗?

生:听出来了。

师:好极了!谁提第二个问题。

生:人们为什么期盼会徽呢?

师:你真聪明,不但问得好,而且加了疑问词,问的语气也出来了。问题出来了,怎么办?对,第二步,就是带着问题读书,到课文中找答案。尤其是找关键句子,能找出关键词语。我想请女同学一起来读读第一段。

(女生齐读,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读书不拖音。)。

师:你们找到答案了吗?我想听关键词语。

生:激动而急切。

生(欣喜):可以!

师: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儿是首都北京天坛公园,现在是下午6点,太阳刚刚下山,公园还很热,可是已经人群攒动。瞧,我身边的就是来自首都各高校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干什么呢?请随着我的镜头一起去采访采访。(走向一学生)你好!

生:你好!

师:(转向其他同学)他真懂礼貌。(转向学生)请问你在这儿干什么?

生:我在等会徽的揭晓仪式。

师:哦?你等了多久了?

生:我已经等了三个多小时了。

师:都三个多小时啦!你为什么愿意在这儿等这么久?

生:因为今天会徽就要诞生了,我一定要看看会徽是什么样子。

师(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他刚才用了“诞生”这个词语,我觉得用得特别好。因为“诞生”是指人地出生。可见他把会徽当成人了!(转向被采访同学)谢谢你!

师(走向另一同学):你好!

生:你好!

师:请问你等了多久了?

生:我已经等了(迟疑一会儿)四个多小时了。

生:我会等。

师:为什么?

生:我一定要看到会徽。

师:想不想早点看到?

生:想。

师:真对不起,我也没见过会徽,所以不能提前透露给你。谢谢你!

师:是啊,从20xx年7月13日宣布第28界奥运会在中国举行那一刻开始,奥运会就成了所有中国人关心的事情。所以大家无论多久,都愿意等,都一定要等到。这就是“激动而急切”的心情。

师:现在知道怎样把课文读复杂了吗?先要?

生:提问题。

师:然后要?

生:带着问题读书。

生:有!

师:想不想再试试?那好,我们再来学习课文第三部分。谁来提问?

生:人们是怎样赞扬会徽的?

生:人们为什么要赞扬会徽?

师:好,开始读书吧。

(生快速阅读)。

师:找到答案了没有?我不听你们找的句子了,直接开始采访吧。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天坛公园。现在是20xx年8月3日晚上9点。会徽揭晓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可是人群还不肯散去,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走向一生)你好!

生:你好!

师:刚才看到会徽了吗?

生:看到了。

师:为什么你还不离开?

生:我还想再看看这个会徽。

师:真的吗?看不够是吧?你觉得这枚会徽设计得怎么样?

生:太棒了!

师:能不能说得更准确点?

生:这枚会徽大气而充满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师(走向另一生):你好!

生:你好!

师:请你也评价一下这枚会徽,好吗?

生:(引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师:采访再次结束。读复杂了没有?有意思吧?还想再学不?

生(兴致勃勃):还想!

师:只剩下课文第二部分了。这一次,你们对自己提问。(生自己提问)你们的问题跟课后习题差不多。

(课件出示: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生开始认真读书)。

师:找到了吗?(根据学生找到的答案调整顺序)。

师:你从课文中发现了哪些中国特有的痕迹?(根据学生回答调整顺序)。

师:“毛笔书写”,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毛笔,它的背后也是一部中国历史啊!毛笔书法与国画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之一,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好的书法价值连城,王羲之的《平安帖》只有四行,四十一个字,价值就3亿多元人民币了。金钱还是其次,艺术价值更为珍贵。

师:会徽神奇不?还有更神奇的在后头。

(课件出示会徽图)想象:看着这枚会徽上的图案,你觉得像什。

么?

生:像一个人。

(指导学生用“既……又……还”说话)。

师:是啊,无论把它想做哪一种人,这个人都充满了?

生:这个人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师:很奇妙吧?图案的造型还像什么?

(学生继续用关联词说话:会徽既像个“京”字,寓意新北京,新奥运;还像个“文”字,表示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

(生再试。)。

师:难怪有人说,这个会徽呀,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与画,寓画于字。难怪人们都会称赞(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齐读),难怪人们坚信(出示课件,引领学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板块。

师:同学们,这枚会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设计的,他的名字叫做(课件出示)。

生:郭春宁。

师: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记住他给我们带来的骄傲和自豪。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指导学生说话)。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觉得快乐吗?回忆一下,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期盼展现赞扬。

会徽。

语文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一、揭题,解题。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板书:观潮)(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课文时自学课文。要求:

(1)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自学新词,想想意思;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边读边想: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自学结果:

(1)检查字词――――出示投影,指名读。

重点掌握:字音:堤、颤、涨、薄。

字形:若、昂、崩、震。

(2)畅谈感受,理解“观”:

a、读完课文,谈谈钱江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由学生自由说)。

b、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景象吗?(天下奇观)。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么“奇观”的意思呢?“天下奇观”的意思?

3、再读课文,理清顺序,给课文分段。

(2)完成填空,并按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三段。

(),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盐官镇观潮。

(),潮来了。

(),潮头奔腾西去。

(3)师小结:给这类课文分段,除了要注意这样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分几个阶段,还可以在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句。通过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较快地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节,你读懂了些什么?

师归纳:潮来前江面平静,看潮人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江面平静”的?(横卧、笼罩、屹立)。

3、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

4、朗读。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3.通过拓展资料的交流,学习,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年的观潮节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目睹它的风采,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别遗憾,我马上就带着大家去看看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不过,老师不是让大家用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去看。现在请你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屏幕就在你的脑海里,需要你用心去看,用心去体验这一“天下奇观”。(师范读第二段)。

二、品读词句,欣赏佳景。

2、什么也别说,赶快投入到文本之中,看看刚才哪些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惊叹钱江潮真是“天下奇观”,划出有关的句子,点出最让你惊叹的词语,好好体会。可以采用谈体会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朗读的方法。

3、交流汇报,重点研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a、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低沉的,“轰隆隆”)为什么会这样?

b、指导朗读这句话。(低沉)。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a、“水天相接”是什么地方?“白线”是什么?(远)。

c、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样的场面就是――“沸腾”。d、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结合理解上文“人声鼎沸”)。

e、指导朗读。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a、重点理解“横贯”一词。(速度快、面积大)“横贯”与“横卧”能否调换?

b、“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c、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逐渐”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

指导读好这两句话。读出潮水变长,变粗,形成白色城墙的气势。(速度快,气势大)。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了。

a、理解“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意思。

b、想像一下“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是怎样一种壮观的场面?再想想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大潮是怎样的一种气势!

c、潮来汹涌,当你们面对着万马奔腾似的潮水,你想对它些什么呢?

d、这么雄壮的气势,不得不让人惊叹它确实是“天下奇观”,那就读出这份激动吧!

个人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

4、理清顺序,试背。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师生齐读这段话。

(3)现在,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三、结合名句,再次解读。

1、关于钱江潮,许多文人墨客曾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有知道的吗?说给大家听听。

2、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几句,看看他们笔下的钱江潮跟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有哪些相似之处。每个同学选择2――3句来谈谈理解。

3、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激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4、师读第三段,结束课文的教学。

四、实践运用,活用文本。

请你当当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主题是――《钱塘潮来》?

五、拓展阅读,引向课外。

阅读拓展资料《话说钱江潮》,探究钱潮的成因及历史等,作简单交流。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背会自己喜欢的段落.

预设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读文,学文(第一轮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写了小兴安岭春季时的哪些景物用"—"画出来.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用"﹏"画出来.

(3分钟后,比谁找得准,画得好,读得好!)。

2,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4,更正,讨论.

(过渡语:总结学习方法:一读,二找,三画,四品,五读.那大家有没有信心带着自己归纳的学习法宝自学3,4,5自然段!继续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投影出示:。

默读3,4,5自然段,思考:每句写了小兴安岭夏季,秋季,冬季时的哪些景物用"—"画出来.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用"﹏"画出来.

(8分钟后,比谁找得准,画得好,读得好!)。

四,读文,背诵(第二轮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带着喜爱之情读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背诵.

(3分钟后,比谁读得好,背得好!)。

2,学生按自学指导自学.

3,检测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4,更正,讨论.

五,当堂训练:。

四年级《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

四月十二号,我参加了英德市第十四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我参赛的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版四年级下册的《舞动的北京》。经过评委的指导和我课堂教学后的感受,我觉得基本功比赛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授课者对课题的理解要到点。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课堂设计要别具一格。

3、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不要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或美术课等。在课堂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会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小组合作学习不要流于形式,要落实好小组内学习的结果。要追求实实在在的课,教学为目标而定,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在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5、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多元化,要注重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体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

6、教师的随堂板书很重要,书中也更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班级姓名。

一、读一读,用带下划线的词语各说一句话,然后写下来。

1.“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刚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到会的全体委员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2.北京奥运会必将办成一届出色的奥运会。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由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的中国传统印章,上面刻的是一个、迎接胜利的的图案。下部分是用书写的的字样和标志,将与完美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举办的和。两部分安排位置,比例,给人以的感觉。

三、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2.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