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8 05:58:22 作者:笔舞

通过模仿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论文

前言:

室内设计专业是高校的主要专业之一,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开始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

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动态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首先,室内设计专业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将相应的设计手段应用到室内设计过程中,以为室内设计水准的提高提供保证,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生活服务,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具有较为实用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1]。其次,人们的审美往往影响着其对室内设计效果的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审美层次也会不断的变化,室内设计专业必修保证具有动态性,不能一成不变,这样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最后,室内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专业,不仅能够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同时也会涉及到美学领域的知识,较强的创新性能够使设计效果更加符合美学要求,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必须具有创新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对于人才的主要要求,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对于室内设计这一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在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在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还是对于高校而言都极其重要,因此,必须针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优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往往会重点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涉及到的课外知识较少,同时也并不具备有关设计实践的内容,这不仅会导致学生设计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3]。对此,高校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真题真做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设计题目真正分配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可以将学生以三人一组的方式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一小组对难度一致的室内设计项目进行抽选,每一小组的学生要通过合作的方式真正的.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建立创造性思维评价机制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水平得到有效的评估。评价机制的建立要包括对学生设计水平的分析以及对其操作能力的判断两方面内容。首先,理论能够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因此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即设计水平十分重要;同时,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对学生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操作能力的评价也非常必要。通过对上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便能够大体呈现。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得到重视。

(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十分必要。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以项目带动教学能够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与室内设计企业的联合,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室内设计活动中去,这对于学生眼界的增长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结束语: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具有应用性强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该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创造性思维评价机制等的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保证,对此,该专业的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所以,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课堂完全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观察实验等教学手段和群体互动等教学形式,都能较好地将数学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发现者。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意识、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使学生逐步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能够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例如:“一块正方形硬纸片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道题看起来是一道减法应用题,在实际中就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使学生知道答案会出现有3个角、4个角、5个角,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其规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会从这里萌芽。

将观察实验法引进数学课堂,变一个人演示众人看为人人参与、个人动手,大大丰富了数学直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在活动中得到满足,创造的潜能得到发挥。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可以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感知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开始时,教师讲解与新知识有关的小故事(电脑出示相应的动画片):熊山上的小熊们最喜欢吃熊妈妈做的饼了。有一天,熊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熊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小花熊一块。小棕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熊妈妈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小棕熊两块。小黑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熊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黑熊三块。讲到这里,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只小熊分得的饼多?为什么?”学生们争相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是聆听,不做回答。学生们急于知道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这时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到底哪只小熊分得的饼多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分饼,看看谁得出的结论正确。”该环节教学,引发了每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学生们愉快而迫切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在数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思路才会开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即使学生提出了荒唐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批评他,更不能嘲笑他,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鼓励,悉心爱护他们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培养思维的创造性;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后,让学生测量校园里树的直径。这种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素材和空间,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真正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

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此间教师可回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时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内容的关系,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管你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提高教学效果,又营造了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情境。

研究表明,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要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培养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这里仅讲分散性思维的培养。

分散性思维的“三个维度”,即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要培养分散思维、就应加强这“三个维度”的训练。

1.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1] [2] [3]。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信息技术技能已经成为生活中一种基本的技能——使用电脑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创造性思维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条件。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想象培养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特别喜爱玩游戏,计算机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小学生练习的游戏。如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设定,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在指法学习中,金山打字通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智力拼图、电脑小百科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在练习中组织竞赛强化学习,“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时地进行比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英打练习,记录每人用的时间和正确率;文字录入比赛,当学生会智能全拼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主动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如:学习画图的复制与粘贴时我就运用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学生对他们,所以我在导言就引出:大家最熟悉的朋友喜洋洋、美洋洋、懒洋洋、灰太狼、红太狼来了,现在我们邀请他们进入到我们的图画中。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设计欲望,从而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的快速、便捷,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般上课之初,我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正是由于采用了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之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灵感”。

总之,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世界,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根据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燃学生想象的火花,探索出创造性思维的崭新天地。

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创造性思维即为一种在现有客观事物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认知角度提出全新理念和思维方式,进而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具体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包含扩散性思维模式、变通性思维模式以及辩证性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变化性、广泛性、本质性、非传统性以及良好的现实性等特点。与传统的思维模式相比,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理论以及实践经验,而往往更多地强调对现有思维以及处理方式的改变、优化以及超越。因此,创造性思维不仅具有传统思维模式的普遍特点,同时也具备自身独特的思维优势。创造性思维在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时,通常比传统的思维模式更加活跃,目的性更强,从而在创造新型事物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实变化的经济社会的需求。

中国文章的书写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文章的书写需要大量的想象、全面的思考、系统的综合以及整理。由此可见,文章书写不仅仅是一项语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思维工作。目前,对于广大学生作文书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的锻炼以及提高的过程。尽管教师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作文书写质量有所提高,但在无形中势必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从而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过去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本末倒置,教学的重点不是集中于学生作文视野的广阔、认知角度的独特或是书写内容的新奇,而往往是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灌输作文固化模式的应用,现存理论事实的运用等。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思维便会逐渐固化在现有教育模式的引导框架之中,并在其自身的写作中长篇幅地堆砌空洞无心的事实理论、甚至空谈口号而缺乏真情实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生在作文书写领域的思维长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思维模式也难以突破现有的束缚。由此可见,为了改变多年来学生作文形式单一、内容雷同、思维狭窄的现状,我们必须着力调整以致打破固有的作文教学方式,加大力度引导和培育学生树立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1.启迪引导学生运用扩散性思维构思立意,深化主题。

扩散性思维是指人脑在遇到一个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认知角度去全面理解问题的内涵。譬如,不同的认知主体在针对同一事件时,具有形态各异的主体理解;一种简单的客观事物,应用在不同的区域展现不同的功能效用等等。世界大多数专家学者均认为,在创新性思维的培育和养成的过程中,扩散性思维的培育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扩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工作中,笔者特别强调对于学生思维领域的延展以及思维角度的开拓,使学生能够在认识到具有相近特点的不同事物时,将两者有机地联系以及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形成自身的扩散性思维。譬如,在讲解赵丽宏的散文《峡谷》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领域的“峡谷”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峡谷,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两个“峡谷”的共同点,即在难以逾越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进而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以及情感表达,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我们唯有热爱一切自然馈赠以及现实生活,我们才可以冲破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以及社会价值。通过对《峡谷》的讲解以及引导之后,对学生的作文要求是:参照《峡谷》的写作思维模式,书写一篇某个地区与祖**亲的文章,将所选择的小区域与祖国的关系与现实自然、社会等领域的关系对照,从而使作文的内容由浅入深,实现作文灵魂的深刻。笔者着重对学生强调了在今后作文写作中要注意个人扩散性思维的养成。通过这次作文训练,学生的思维明显处于积极状态,可见学生蕴藏着极大的扩散思维的潜力。如果作文命题立意指向是多元性的,角度是复合的,那么学生的思维就能发散开去,创新的火花就能迸射出来。

2.引导学生运用变通性思维观察生活,选取素材,在作文中运用。

变通性思维即为不刻意追求寻找客观主体之间的表面以及内在联系,而是在强调从多个认知角度思考之后,针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途径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变通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养成的过程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变通”,即为不单纯从某一角度去理解问题,抑或局限于某种方式来解决某一问题,而是采用灵活的方式使问题简化,从而降低其解决难度。文章的价值在于创新。“新”从何处来?“新”从认知方向而来,譬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如下: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劝告也是一门艺术。

(3)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4)政治清明需要广开言路等。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素材的积累绝非背诵大量的例证事实,而是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和分析现有素材,从而在面对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时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就是变通。众所周知,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不会脱离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因此,笔者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广泛积累作文例证事实,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重视思考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譬如,在为学生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作文时,笔者十分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对作文素材的解读和认知,并在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联的例证事实,并通过个人灵活的运用,使作文内容能够紧扣主旨,论证充分。惟其如此,在遇到相关的作文题目时,方能做到论述有力、游刃有余。譬如,《位置和价值》这篇文章,早年李白跻身官场,性格使其难以在官场的位置上有所作为,而走向山林则使他蓄积在内心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选对人生方向,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也使得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素材,同一素材可以为多个作文题目服务。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变通性思维品质,即作为思维主体,要敢于并善于打破头脑中固有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克服凝固的评判标准和单一的思维方向,随机应变,拿出常人想象不到的计谋和策略,最终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实现突破性的进步。

3.在作文训练中积极鼓励学生的辩证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是一种客观全面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在于客观事实而非主观想象,它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在学生日常写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在组织学生作文的集体评改以及互批活动中,笔者发现不仅仅要让他们评判自己习作的优劣得失,不单方面对于自己同学以及自己的作文做到辩证分析,而且要使他们敢于评判各种“经典”,对于那些公认的大家之作也应批判吸收,从而使其逐步认识到批判力的重要性。就创造性思维而言,辩证思维是破除思想认识中功能固执和思维惯性的关键。它是学好作文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品质,在创新能力中,批判性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批判型思维的培养,并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应用,一定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定能搞好语文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辩证性思维,我们可以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比如课前演讲、课后练笔、剪报办报等等。如果我们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时,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把握住时代跳动的脉搏,用自己的话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中提倡写“自我”,用“我”眼、用“我”手,写“我”思、抒“我”情。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闪光点”,就会感受到许许多多的“新思想”,就会遇见一个又一个活泼鲜明、有血有肉的充满个性的“人”,就会产生许多深刻的人生感悟。这些,都是提高思辨能力的鲜明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辩证性思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楚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评论好坏的,要符合逻辑和辩证法。要用科学的方法,不能诡辩,不能生搬硬套、强词夺理,不能为出新而出新、以谬攻谬,不能牵强、偏激,不能走极端。

(2)提出新问题、新观点,要能讲清其中的道理。以理服人,才能使人心服。要揭示事物的联系、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做到有真理有真情。

(3)要善于辩证地看问题。辩证就是善于比较鉴别,从矛盾中发问求解,从而辨明是非、美丑,使论点更真实。辩证性思维要怀疑、要反驳、要证伪,其作用又往往大于证明。

四、小结。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角度,挖掘思维深度,并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作文训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开放,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实现作文水平提高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中,还可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例如,教授轴对称,我们可从园林建筑、服装设计乃至人体结构方面对称讲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对称之美无处不在,从而让学生对之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精神就会亢奋,思维就会活跃,这就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敞开了大门。

二、创设民主课堂,释放思维潜能。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拥有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我们必须以平等、宽容、体谅、慈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并且,我们始终要牢记课堂不只是老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过是其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这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三、增强问题意识,激发思维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情绪高涨,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体验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这样也就实现了由传统老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思维习惯。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发明创造的本领。因此,数学老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把社会生活中鲜活题材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老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马城中学)。

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技能已经成为生活中一种基本的技能——使用电脑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创造性思维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个性是创造力的条件。在创造性思维中,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智力因素,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想象培养良好的创造性的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特别喜爱玩游戏,计算机教学中含有不少适合小学生练习的游戏。如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入门介绍中,采用计算机自带的一些游戏引入新课,展示计算机的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耳目睹,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进行鼠标练习的教学中,教师只进行简单的演示,而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游戏进行练习,充分动手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找到了其中的一些小诀窍和一些设定,这样教师再进行小结并表扬这些同学,使他们有一种自己成功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在指法学习中,金山打字通提供了多种训练键盘操作的练习、测试及游戏、智力拼图、电脑小百科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还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这类游戏软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在练习中组织竞赛强化学习,“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时地进行比赛,有键盘操作比赛、如英打练习,记录每人用的时间和正确率;文字录入比赛,当学生会智能全拼后,进行一段文章的汉字输入比赛,等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主动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地激发。如:学习画图的复制与粘贴时我就运用了“喜洋洋和灰太狼”,学生对他们,所以我在导言就引出:大家最熟悉的朋友喜洋洋、美洋洋、懒洋洋、灰太狼、红太狼来了,现在我们邀请他们进入到我们的图画中。使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设计欲望,从而对本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利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的快速、便捷,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般上课之初,我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四、激励学生实践创造,从中获取自信。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许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正是由于采用了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之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灵感”。

总之,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世界,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根据学科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燃学生想象的火花,探索出创造性思维的崭新天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是教不会,也不可能靠教出来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创新,而是提供和营造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议论。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个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情境,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教师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先拿出用三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让学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动,学生便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认识。接着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让学生在两对角拉动几下,容易变形。紧接着教师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钉上一根木条,让学生再拉一拉,学生还是拉不动,教师问:为什么又拉不动呢?在变化对比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后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摆过一个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摆成和刚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动手摆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能,从而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得到了培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敢于创新,就必须采用变异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错误,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这些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突破原有条件和问题锁定的框框,进行将错就错修正条件或问题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在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实例:学生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题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14千米的公路,两队每天共修2.5千米,3天后,乙队调到另一工程段,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完,甲队每天修1.3千米,甲队一共修了多少天?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我在巡视中发现下列几个错式,有序地写在黑板上:1142.5;2(14-2.5)1.3;3(14-2.53)1.3。当时,我不置可否,而是让列出一步计算的学生讲清1式:你想求什么数?为什么这样计算?求得的结果是什么?对2式和3式,除了要求学生讲清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数以外,还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使你的列式正确,应该怎样改变题目呢?这样,做错的学生来了兴趣,于是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时学生已在尝试看算式编应用题了。这样讲应用题,数量关系更明确,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且有机会让学生多施展才能。所以学生不仅找出一般的列式方法:(14-2.53)1.3+3,还找出了另一种算法:〔14-(2.5-1.3)3〕1.3,而且编出了两道经过改动的应用题。面对错误我不是一带而过,而是巧用学生的错误讲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因为质疑问难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时机和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学会问难。

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向学生质疑: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乘法分配律里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换成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能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乘法分配律里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换成三个数的和或多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我即时表扬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接着我出示三道题:(20-2)23;(100+4+40)25;(200-20+8)35问学生:能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呢?让学生试算并验证。通过验证,同学们的所有疑问都解开了。这样,教师先引导学生质疑,再激励学生释疑,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复杂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还要巧用错误这一教育资源,并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使其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得到培养。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在沿海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尤是如此。本文根据作者对姜大源教授关于能力特征和能力本位阐述的理解,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秘书个性化培养思考。

秘书作为一种职业阶层,在我国迅速兴起壮大。秘书专业在各高校受到高度重视,师资建设、课程设置、专题研究等都有长足发展。近年来各地高校又推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训练法,这对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秘书人才,无疑是如虎添翼的举措。但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各校对秘书专业教育的认识不尽相同,由于学生的能力构成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等原因,使得秘书教学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了高分低能、通过了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这样的情况。据此笔者提出这样一个思考,请各位专家斧正。

一、秘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笔者从事秘书工作和秘书教学近三十年,对秘书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深感高职院秘书人才培养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加,新的行业新的领域不断出现,如果采用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教学上的被动,即使我们采取了各种新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也难以达到一些企业对秘书的要求。笔者在进行专业调研时就听一家公司办公室主任说:“现在各地学校都有秘书专业,秘书专业的学生有很多,但是我们却招不到秘书”。事实上就是如此,学校按照固定的模式、规范的教学计划,严格地培养老师概念中的秘书,但培养出来的秘书却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秘书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二、把握社会需要是实行个性化培养的重要基础。

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秘书,首先必须明确社会需要是什么,高职院培养的秘书,主要面向各类企业。所以我们在分析社会需要的时候,应当把现代企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尤其是要以现代中小型企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各有侧重,所以在研究现代中小型企业需求的时候,还必须加上区位优势这样一个概念才能对企业需求做出科学的判断。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长江三角洲,根据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迅速的状况,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的要求,一般中小型企业对秘书的要求从总体上来讲可以表述为:智能管理+专业技能。

1.智能管理。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也提出了秘书智能管理的概念,事实上,在经济发达地区,许多企业的秘书正在履行这样的职责,是否具备智能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主招聘秘书的主要条件。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家教育部门仍把秘书专业划入语言文学类,但国内许多学校早已把秘书列入智能管理范畴。所谓智能管理,按照笔者的理解就是秘书要在把握市场总体情况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合理地为企业领导人提供辅助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进行秘书专业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识别和选拔人才。

2.专业技能。

在秘书教学中重视个性化培养,实际上就是贯彻了能力本位的秘书教学观。多年前,在姜大源教授的启发下,笔者对此进行了试点和探索,并对试点的毕业生进行了二年的跟踪调查,收到了令人极其满意的效果。用人单位反映学生职业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角色转换快、使用得心应手。重视个性化培养,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熟悉学生的能力构成;二是因材施教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案;三是教学方案的持续实施。

1.了解熟悉学生的能力构成。

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学生成长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每个学生在能力构成上具有不同的特点。专业老师的责任是要传授好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和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笔者一贯提倡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机会和专业教学的机会熟悉每一个学生,把握他们各自的特质,与依据这些特质把学生大致区分为“文牍型”、“办事型”、“档案型”、“商务型”“综合型”、“管理型”“智能型”等类型。

2.因材施教构建特色的教学方案。

了解和熟悉了学生的能力构成,就为构建专业教学的方案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材施教的最大难度在于“因材”。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的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老师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要处理好一般能力和特色能力的.关系和训练时的矛盾,使特色教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教与学双方必须达成共识与和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中我们发现,根据学生的特色进行教学,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十分默契的配合。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结合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教学方案的持续实施。

所谓教学方案的持续实施,是在学生完成了在校学习以后,老师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工作的答疑和指导。提出这样的概念,主要是因为经济形势的迅速变化和秘书职业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学生在工作中碰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不断地补充前沿知识和边缘性知识的需要。笔者认为:要做好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抓在校学习是基础,抓离校后的学习才是出人才的关键,高职院专业老师的责任不只是在校内进行教育和教学,如同企业一样,高职院也必须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才能使自己培养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践中,我们采取专业调研、专程指导、电子邮件、利用qq群进行联系等方法进行持续教学,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6.

[2]张世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与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3]黄颖.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09.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摘要:核心素养的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我国直至才正式提出研究核心素养这一议题。核心素养不是某一学科的素养,而是一项关于人的综合素养。音乐学科教育比其它学科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因为它也是综合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的重要作用展开研究,再次呼唤教育界对音乐教育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一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上下都对音乐教育所起的作用更加的重视,这是因为音乐教育对现代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作用太大了,要想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终极任务,我们只有狠抓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因为音乐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一、浅述核心素养内涵。

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我国刚刚开始起步,在参考了大量的世界各地先进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体系。这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oecd的相关核心素养理论给我过很大的启示。这个体系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解“素质教育”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理念广泛流传于社会各界。素质教育大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应试教育重视加强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培训,从而保障学生走入社会有竞争优势。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反,认为应“德才兼备”。

二、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国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讨的基础上发布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了引领的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的培养价值是非常好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受音乐教育影响、孩子的情感的历练受音乐教育影响音乐教育对孩子们的启智开发真有很大的作用在国内外教育与心理学界大家都比较认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浓厚兴趣就要多学习多锻炼比如:通过教师编创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学习、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感受、学习、创新、求知音乐的潜移默化的独特魅力这样健全孩子们的美好身心陶冶孩子们健康的情操完善孩子们的优秀人格都会大有裨益。孩子们通过学习音乐常识和基本乐理学会一些音乐艺术技能发展多元的文化思维开阔艺术视野继而在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基本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培养中音乐教育所起到的作用。

(一)oecd的核心素养与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和谐统一性。

众所周知,健全的人、成功的生活是oecd的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这种素养是人们要面向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经济技术高度发达、新知识蓬勃发展的未来的社会的素养。oecd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使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这也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样。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它以听觉艺术为主要内容,以独特的音乐艺术为媒介,是美育教育的的组成部分,同事音乐教育也是和美术教育一样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属于美育的范畴。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核心就是音乐时间和音乐创造能力。孩子们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来自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课堂开展、延伸、拓展,让学生在看听学唱、创新合作的基础上,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创造了艺术”音乐能力的获得必须要在实践中,实践出真知。作为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创新能力、乐理掌握能力都要好好的培养,让孩子们能视谱歌唱、能看懂音乐常识、能演奏简单乐器、能够分析简单的谱例,能较好地创作创新,能用合适的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应具备音乐知识经验积累,应熟悉掌握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中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内心情感和想表现传达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共鸣。有些音乐催人奋进、有些音乐宣泄我们的情绪、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动力,使我们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受到影响。我们在学校音乐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让做学生的引导者,引导他们进一步去体会理解音乐的内涵。用健康的音乐作品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创新。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提升,中小学生正处于“可塑造期”,应该加强对其音乐素养的提升,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中国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04.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从思维的方式和成份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辨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就已萌动、成长着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原动力。

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程以音乐欣赏为载体,贯穿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达到提高思想素质,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目的?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该实现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主动开展探究。

在高职音乐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探究模式教学,让学生保持思考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同时提供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为了让音乐作品能够感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精心选择优美、通俗易懂的音乐去敲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老师应先引导学生细致地聆听作品,让学生听后作形象的分析和描述。学生在描述前应勤于思索,做到有感而发,继而进行探究。

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除了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之外,还要体会到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及品格。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外,就可以选择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管弦乐曲与合唱曲进行引导。他们的作曲风格和创作思想是属于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这些乐曲所提示的内容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极其有利。特别对于巴赫的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思索。巴赫的赋格音乐有着数学般的严谨,他把人的复杂情感集中在同一时空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科学价值。在聆听《g小调赋格》时,教师应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想像、去创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两个作品,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从音乐家心理方面去分析作品。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认识历史等方面进行交流、碰撞,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积极展开思考,进行探索,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表明:他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极大兴趣。他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养成想像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他形成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创作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从最简单开始。其次,要循序渐进,注意减轻学生对技术方面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音乐的创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大胆进行音乐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自己的作品,教师适时加以鼓励,当学生大胆参与实践的时候,他们的想像和创造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开展音乐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柔缓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分为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可根据标题展开联想,在对旋律基本熟悉后,学生可尝试创作歌词,通过给乐曲填词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根据这种教学的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调对学生音乐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3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所著《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重要论断。如广播扩音系统相当于耳朵的延伸;摄影相当于视觉的延伸;影视相当于视听觉的延伸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音乐信息传播系统包括幻灯、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图为一体的独有特点,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深受师生的青睐。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视听结合,可以强化学生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些音乐是没有情节内容和意义的,往往给人曲高和寡、晦涩难解的感觉。教师可以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视觉可及的画面,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创设场景。

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的伟大作品,剧情发生在18左右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卡门》的序曲是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另一段卡门挑逗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表现了卡门奔放豪的性格和富于魅力的形象,欣赏这两段音乐如果只有声音而无图像的话,学生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不容易的,还需要教师深入讲解作品中的故事和背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音画的完美结合,学生就可以通过画面来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并容易超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

良好的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1世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74.

[2]吴斌著.中国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2).

[3]郭声健.《从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看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m].人民音乐,第4期.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论文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对小学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次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时,我们可以模拟到商店购物时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也可以让学生当营业员。

顾客:巧克力怎么卖?我要买0.5千克。

营业员:巧克力每千克15.26元,请您付7.6元。

顾客二:作文选一本多少钱?我买一本。

营业员:每本12.6元,八折后每本10.08元,请付10.1元。

……。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疑惑。教师抓住了时机,适时地。

[1] [2] [3] [4]。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室内设计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运用创新思维有效满足人们对于室内设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在设计时注重创意和美感的添加外,还需要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丰富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与实际生活相贴合,这样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优化课程体系。

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具备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内容的教学,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将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进行合理安排。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基础,也就是掌握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最为基本的操作技巧,为学生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打下基础。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在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要综合考虑到教学成效,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来逐步增加问题难度,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环节不能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还要穿插着实践和探究环节,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恰当的分班,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班级分配,使得学生能够在均衡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与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除此以外,由于室内设计是一门具有极强实践性特征的学科,那么教师必须合理安排实践和理论课程的课时,同时还可以对课间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展示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2改革教学方法。

室内设计教学方法是否准确恰当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成效,而为了适应室内设计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需求,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搭建平台。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开展体验式教学,恰当适度地引导学生进入市场与社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体验当中探寻创新源头,在掌握室内设计的技巧与要领之外,还能够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活动如参观访问、市场调查、咨询服务等,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眼界,使得学生能够对室内设计在实践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和领域,从而加强对本专业学习的认知,在丰富的体验式学习当中主动地进行创造和创新来满足知识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优秀的建筑场地,鼓励学生边参观边记录其中对室内设计方法和技巧的运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邀请设计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近距离了解设计师在室内设计时的想法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体验式学习后,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合作讨论的形式来对自己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取的经验和创新源头进行交流分享,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3设计项目比赛。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设计项目比赛的方式来强化对室内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的应用,并从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室内设计教学创新与发展的保障,因此,学校需要为此创造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技术先进的设备,使得学生能够随时开展项目设计以及展开良好的团队合作。室内设计教师可以首先开展市场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寻找和收集现实生活中市民真正需求的室内设计方案,并结合这些内容为学生设计恰当合理的比赛项目,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自己的知识和创造力应用到恰当的实践领域。教师在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项目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首先提交一份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之后运用相应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整体的设计,并鼓励学生能够增加和突出创新部分,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空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项目或者研究课题的自主开发,鼓励学生寻找有意义的设计项目,使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设计的比赛。教师在学生完成设计比赛后,可以就学生的分组合作情况、方案设计情况以及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取长补短。

4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知识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打破学习以及教学中的限制,让学生从单一的校内课程学习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共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校外环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种创新氛围,从而极大的创新和优化室内设计教学的展开形式,拓宽学生的创新源泉。家长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丰富多样的社会建、房屋在建造和设计时的技巧、在选择房屋设计和室内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等,只要学生也能够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中对于室内设计的实践需求,学生也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加强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教师可以要求家长加入交流,使得双方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进行交流,强调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室内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家长进行热烈探讨,指导家长如何恰当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想法,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沃土。总之,通过家校合作和互动的方式能够共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共同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室内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增强室内设计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综合进步的推动力。因此,教师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必须提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要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计,并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当中促进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基本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善于结合实际和生活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究。

参考文献: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在今天我国的职业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无非升学与就业两种,然而,无论高职美术学生进行选择哪方面,他们都需要具备必须的美术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成为了高职美术教育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高职美术学生文化成绩偏低、专业知识几近于零,而学校在教学中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足,这使得他们以后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没有良好的审美习惯。

一、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审美能力不仅直接关系着一个人看待外界事物的目光和视角方向,还关系着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定位。当前我国的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对美的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造他们更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才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呢?唯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较高的审美能力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才能使他脱颖而出,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二、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

1.对审美教育的不重视。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提高,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校方更加注重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认为艺术教育的培养无关紧要,使学生对待美术教育也漠不关心,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审美能力更无从谈起。

2.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据调查表明,有不少开设美术课的高职院校中,授课教师的美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是站在教育事业的一线工作者。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加上扎实的教学基础,这样才能够保证讲出生动的课程,才能有效的指导并提高学生的能力。然而由于当前社会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教授美术课的老师极少有继续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单一,专业设备不齐,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美术课的了解,致使培养审美能力成为了一句空话。

3.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对美术课的喜爱程度也差别很大。一些学生在入学前就经过系统的美术培训,致使其审美能力远远高于一般学生,而另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不重视、不参与,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所以教学中应该让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时还让没有丝毫基础的学生有兴趣去了解和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首先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作为基础,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气息的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型人才。可见,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

1.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其教师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可以想象,具有高人格魅力和高审美能力的教师给学生教授美术,课堂将会是一场视听盛宴,学生上课会是一种享受,自然而然会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大大提高了审美能力。

2.学校领导应对美术教学有高度重视。

校方领导应该对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得学校开展规范的美术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入手,逐步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最丰富最精确的知识。

3.应重视开展丰富的与专业结合的美术课程拓展活动。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老师应该想尽办法让学生从身边美的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结论,21世纪市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高职教育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高教育的美术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感情。因此,在职高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高职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而审美教育培养的更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

素描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思路论文

素描是美术与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以往的素描教学基本上是以写生表现物体的形、质为主,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往往不注重分析与思考。艺术设计专业注重创新,固有的素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的教学,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紧密结合现代视觉艺术的概念,明确教学思路,搭建新的素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为艺术设计服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可以分为基础素描训练和设计素描训练两个阶段。基础素描训练阶段可以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两个部分。

学生需要分析、表现物体的结构,把握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物体的造型、空间、光影、质感等。首先是结构素描的训练。结构是形的本质构造,学生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与描绘,发现对象的内在本质和潜在规律,从而准确表现物体的形态。结构素描训练的优越性在于可以进行形、结构、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从形态出发观察、认识、理解、表现形态的习惯,最终培养学生创造、表现新形态的能力。其次是明暗素描训练。要强调对物体形态的把握,对体积感、空间感的理解,对形体表面质感的表现。黑白调子的训练应着重强调色调的韵律感、节奏感、情绪感的表现。借此训练,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画面中黑、白、灰布局的变化,体验和掌握明暗与光影变化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转换并演变为具有深度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设计素描训练阶段,要将训练思维、挖掘能力作为设计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这个思想要贯穿整个设计素描教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发现画面的形式美感、构成,具有创意、设计意识等,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观察、思考、表现的方式。素描是画者的观察、感受、分析、感知、理解、认识、思考、想象、推理、归纳、综合的一种以视觉化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为特征的整体视觉思维方式。素描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再现的过程。同一事物,观察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现方法不同,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视觉效果。教师应启迪学生的自主思维,引导学生突破常规观察事物的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与思考问题,以崭新的视角、创新的构图形式和手法加以表现,创造出新的画面效果和视觉形象。为此,可以做一些专项训练,如解构重组练习、意象联想练习等。其次,加强与构成课程的融合与互动,有机结合现代构成知识进行训练。

如,学生通过点、线、面、肌理的思考与练习,学会理解和运用设计语言,通过大量运用装饰性、表现性、半抽象和抽象的手法表现对象,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欣赏现代艺术作品,从而理解和借鉴构成规律,体会现代艺术作品的构成形式和意味、节奏和韵律的变化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设计思维。再次,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还可以通过对中外艺术发展历程的讲授、现当代艺术作品的.鉴赏把握当今的设计潮流,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基础。最后,兼顾专业的差异性,利用多种表现手法、材料、绘画工具加以表现。素描课程的学习要为后续课程,也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艺术设计领域有不同的专业,专业方向性不同会呈现出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从绘画内容、表现方式的选择,到材料、工具的运用等,都需要围绕所学专业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因此,其所涉及的材料、工具以及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材料、工具、表现手法进行多样性教学,使各种材料相互结合与碰撞,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与创意性,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素描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更进一步讲,要服务于艺术设计。艺术的灵魂就在于创新,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研究和分析新的表现方法和语言,运用新的知识和元素进行创作,使创新意识起到主导作用。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就中学生的语文语感培养进行探析,旨在指导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感知教学策略。

语感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知识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悟过程,是对语言的感受、认识的一种拓展延伸。这种学习心理体验来源于学习过程和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运用。新课程语文所倡导的多样化学习途径和方法其实就是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人研读文本,积累丰富的理解感悟,从而内化生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心理体验,以形成真正敏锐的、准确的、深刻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

1.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

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模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朗读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发声表达,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通过口的发声来刺激大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和锐敏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注重朗读训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朗读的方式予以记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朗读训练,鼓励学生读出感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特色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朗读;(2)注重文本语言的文字信息,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3)建议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理解,并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思考文章的思想情感,以便能够引起自身的阅读思考共鸣。

例如,当学生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丛间直串向云霄“一”时,定会勾起他们的儿时玩耍时欢乐的回忆。对此,我们不妨鼓励学生进行多次的朗读,以此来体味作者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丰富真挚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能够让朗读成为他们接受理解语言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和方法。

2.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

新课程初中语文在教学编排上尤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这种语文实践活动的运用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运用水平。这样的教学思维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技能,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的语感获得更为广阔。

注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取语感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计实践探究活动的方案,特别是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2)注重语言的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长知识和技能;。

(3)建议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能够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特别是自己的理解感悟;。

(4)鼓励学生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以此来帮助他们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例如,在“汉字的魅力专题”教学中,我就通过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实践活动主要有:。

(3)要求学生就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写文章的形式表达出语言学习感知;(4)建议学生就自己的此次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尤其是他们在活动中的学习感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力,而且为学生获取语感提供了途径来源。

3.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

语感是存在于个体学习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学习思维。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思维敏锐性和条理性。这不仅是他们未来学习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更是形成语感的重要依据。因此,注重学习思维培养,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理解过程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感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敏锐性。

注重学习思维培养,帮助学生提升语感的层次,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各自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以体现学习思维的差异性;(2)鼓励学生运用多样性的学习思维方式思考文章内容,以取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语言认知感悟知识;(3)注重语言思维的暴露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的学习和感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语言感知的内华生成。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得到充分思维体现,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和合理的思维发展空间,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深度。

总之,学生语文语感的形成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阅读理解感悟中内化生成的。教师应该从文本学习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感悟语言内涵,形成一种特有的语言理解和鉴赏技能。

英语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通过自身在第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记得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叫《刮痧》,是讲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在中国人看来,明明是对爷爷对孙子的爱而用刮痧的手法为其治病,而美国人却认为是虐待儿童。可见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比较大的,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要求。

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我国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于外语教学的交际性原则、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等方面认识深化的一种体现。同时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外语教学应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的实践还不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中学英语教学最终面临的是考试,文化教学根本没必要,造成“高分低能”等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投入多,效果差,应试能力强,交际水平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语言、文化与教学。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从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得反映文化,并将其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

2、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而英汉两种语言是属于迥然不同的语系——前者为印欧语系,后者为汗藏语系,所以它们的语言形式差别很大,所负载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文化的必要性。语言与文化同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要的。

1、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2、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3、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seniorenglishforchinabook3中festival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词汇渗透。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一致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大相径庭。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对一些看似相同而难以用其他方式表达的词汇,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讲解,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二)直观教学。直观法要求教师对教材之中出现有可能引起学生理解困难的“文化点”,特别是那些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和课文时可以直接阐述或利用物品、图片、电影、电视、录像、网络等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的方法。例如,有一次我和外国友人逛超市发现一种洗发水名叫“uglygirl”,翻译成中文就是丑小鸭,形象代言人是李小璐。当时这位朋友很不理解,明明很漂亮的小姑娘为什么叫丑小鸭,而且她说如果在国外,这种产品绝对卖不出去。为什么呢?这就是由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不同,人们可能会对某些词或知识点产生误解。我们知道,在中国,“uglygirl”意味着可爱,讨人喜欢,是长辈对晚辈的昵称。但是在英语中“uglygirl”却是令人讨厌的说法,听话者会因此而生气。于是,我以此为例,将这瓶洗发水带到了教室,让学生们讨论,然后讲解中西文化差异,这样学生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三)讨论式教学法。“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当仁不让,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从而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了一定了解。

(四)模拟角色。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教师组织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演讲、情景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加深对话语含义的认识。由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和英美人士接触和交流,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操练和运用的英语的主要场合。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中有一篇文章“millionpounds”,教师在讲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以此使学生感受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71~47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72~73。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创造思维思维方式乃人的思维活动的顶级具体方法,乃许多思维的统一合并得出的,乃最终造出创造力的必须。所以,鼓励刺激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乃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可惜,现在的中国在教书育人的观念上依旧还有着原本落后的教育观念的想法,还有社会上的诸多职业在选择就职者时把学历看得很重,同时忽略了个人的能力,这直接导致学校的老师在教书育人时着重于“分数”,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认为思维与创新可有可无,只有分数高才是王道。而与此同时,孩子们同样如此,他们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分以及得到文凭,因此,就只是抓住死知识死记硬背反复操练而从不知变通。这样一来,就过早地把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对于创造的灵感以及兴奋给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生硬的一个个数字。所以,当孩子们面对一道更深层次的需要自己开动脑经活跃思维的题目时,孩子们就只能烦躁得想不出个所以然来,无法解答,更不懂得创新。另外,中国现如今的高中数学课本里放入了一些和高等数学相关的内容,孩子们仅仅碰到一点基础的定理,换言之,即只碰到高中数学的表面形式,但是对于数学原理的具体产生发展的过程并未曾深入探讨了解。由此直接使得高中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未曾修建完成“媒介点”,导致孩子们对于那些概念定理存在着了解上的片面问题,以及理解上的错误认知,从而在面对高中数学的时候,存在着懈怠甚至于讨厌继续学习下去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底子并不一样,对于数学问题在认知理解当然也就不一样,由此使得孩子们有着在数学概念定理领会上的误差。这具体表现在当他们处理数学题目的时候,并不看重深究此数学题目里的暗含条件,把握不住题目里的明确条件;与此同时,孩子们面对某些题目的最终结果没有多个方向的理解分析与判断,没有对自我思维进程的掌握,由此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根据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研究时所遇到的诸多思维阻碍,老师要把确定学习“目的”当作重点,把孩子们的“兴趣”当做方法,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当做重要方法,慢慢地一步步解决孩子们脑海中的数学思维阻碍。要做到这样,老师在数学传授知识的时候,把那些和孩子们的周围事物的情况接近、且有一定趣味性的真实题目当做问题的基本材料,讲述题目的背景、目的以及要求,使得孩子们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对象以及特点,创建数学模型,进而把握有着特殊地位的基础数量关系,同时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利用数学概念、符号来表现事物对象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全部化成数学题目并处理问题。使得孩子们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切领会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乃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的潜能,老师仍需要巧妙地设计情境,鼓励孩子们利用其爱好与好奇心。归根结底,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间断地挖掘、理解以及处理问题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步骤。创造设计问题的情境乃在教科书上的死知识以及孩子们的思想两者相互之间增设某种不协调,从而让孩子们进入一个与题目相联系的情境里,刺激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好奇心”,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学习数学时更加地积极主动。

二、养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数学思想、思维、修养以及文化不仅仅是数学里更深一步概念里的基本要点,还是处理问题时所用的思维策略。于提高大家的素质上具特别作用,由此使得孩子们养成在纷繁的关系里考虑问题的好习惯。所以,在数学传授知识的时候,非但要使得孩子们得到某些新东西,还要让他们在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训时提高其思维能力,加深处理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数学传授知识时要刻意地加入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和孩子们进行概括理解比如说,数学里许多基础方法不但是处理题目的基础方法,还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数学中的所有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能够和数学特定知识的学习和利用相联系,变成数学知识传授里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潜移默化中慢慢让孩子们形成数学创造素养,甚至跟随孩子们的成长延伸到其他地方。

三、发挥创造思维的潜能。

根据数学教学慢慢地加深层次,孩子们相关的知识一直累积,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修养以及数学文化慢慢地于此过程形成,于是就培养出了孩子们创造思维的潜力。使得孩子们在探索未知问题时,创造出新思想、发展出新理论、开设出新方法、确定新战略,提升其自信心。所以,老师处于数学教学时应该慢慢引导孩子们激发创造思维的能力。数学的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系统性,所以,当教学时,提高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乃处理数学问题的有用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变式设置。在处理数学里的定理与问题时,做不一样的角度、层次、情形、背景的其他表现形式,指引孩子们由表面提供的条件作为出发点,想尽一切办法向多个方向加深理解。不要被既定的模式蒙蔽双眼,只求一个固定结果。

(二)变通。孩子们有阻碍时,老师要根据形势进行指引,让孩子们自己转换考虑方式,并找到另外的解决方法。

(三)培养孩子们的“奇异”设想能力。主要强调的是:。

1、“独”与“异”,创新特色,不拘于固定格局;

2、“突破”,勇敢打破固有格局,进行创新。

高职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思考论文

从教育学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在后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训练中所获得的较为稳定的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的基本品质称为素质。由于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获得,故又称为素养。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的,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主要包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四个方面,其中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显性要素,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是职业素养的隐性根基,对显性的职业技能的发挥起支撑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职业素养全面发展的员工,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会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所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越来越看重。职业素养全面的毕业生往往受招聘单位欢迎,比较容易就业,而且他们入职后能较容易地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职业生涯成功的概率很大,而职业素养缺乏的毕业生从业过程中往往会到处碰钉子。所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培养职业素养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他们发展成为优秀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一线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要想真正服务于行业企业,为企业培养优质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具体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教育模式。其具体模式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顶岗实习、“双证书”制度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强调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重视学习和劳作的“双交叉”,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乘好工学结合的顺车,探索多途径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3.1加强学生专业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3.2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除了应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外,还应设计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即在学生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安排丰富多样的有意义的活动,从而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体系当中,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举办“感恩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辩论赛”等,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模拟招聘会等活动,或者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校友及优秀毕业生举办“面对面人物访谈”、“校友报告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在不同学习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

3.3以专业教学过程为平台,注重校内课程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充分发挥理论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内容上,除了安排专业知识讲授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社会现状,引入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渗透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的培养。教学设计上,应注重情境性。根据专业特点、课程内容的不同,设计丰富的学习情境。情景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倡导灵活多样。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启发式、学生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提高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充分发挥校内实践课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校内实践课涉及面广,课时比例大,应该抓住校内实践课教学这个关键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校内实践课应根据专业岗位的要求,创建近似企业生产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安排实训内容;应针对职业的关键技能,有意识地开展项目教学,合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项目;应让学生按照实际生产流程进行操作训练,并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任务;可以将企业中的6s管理纳入实践课堂,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校内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放在启发、引导、组织和鼓励上,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决策的习惯以及团队合作、认真负责、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师应以身示范,树立榜样,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4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企业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深入进行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深入企业调研,倾听企业的心声。通过企业调研,得出专业的企业面向、职业岗位;对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和一线岗位技术工人进行交流,对主要职业岗位职能和典型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进而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设置相关课程。在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草案后再把企业专家、能工巧匠邀请到学校来进行探讨和修订,力争使培养方案更合理更务实可行。

(2)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参与教学,共建教学团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的,虽然每年学校都会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但短暂的企业经历无法使教师具有成熟的“职业性”,因此使职业教育质量尤其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质量大打折扣。积极引进企业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在专业课教学中担任兼职教师,这样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必将会用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可以近距离地手把手地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引导,帮助他们尽快成长。经过帮带,专任教师的职业素养会明显提高,有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必将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认知实习或参观实习。

认知实习和参观实习是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专业课之前安排的短期实习,时间通常为一天到一周不等。通过与学校周边对口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来弥补学校硬件设施欠缺的不足,为学生的认知实习或参观实习提供便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身处真实的生产场景,可以见到书本上提到的大多数设备和产品,还可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线的工人交流心得感受,这些不仅可以为学生后面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4)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带给学生职业素养质的飞跃。

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是校企合作的深层体现,通过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那么,如何做好顶岗实习呢?首先,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开发建设尽量多的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才能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的难题,为顶岗实习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实行“双方管理”。除了安排带队教师负责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外,还应加强与顶岗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使他们负起培训、管理和考核学生的职责。学校和单位双方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制度和措施,督促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一年的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学习技能,以身示范引导他们树立能吃苦、勤钻研、肯奉献、保质量的意识,使他们养成遵章守纪、团结协作的工作习惯,从而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初步转变,实现职业素养质的飞跃。

(5)积极推进“订单班培养”。

订单班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去企业工作的一种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的师傅负责生产现场教学,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开展订单式培养,不但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快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3.5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作用。

专业社团是由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因其专业性特质而区别于其他学生社团,它以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专业社团如同一个课外“小课堂”,社团活动的开展,指导教师只起引领作用,成员间合作分工,沟通交流,一起经历成功与挫折,共同成长。通过参与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等能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由于社团成员是因兴趣而志愿加入的,参加活动基于热情和兴趣,所以在社团活动中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主动性。基于以上原因,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专业社团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视社团的建设,扶持社团的成长。

3.6建立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全面的、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出现执行了培养过程不考核,或者考核时偏重显性职业素养而忽视隐性职业素养的现象,这种结果导致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思想上不重视,最终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打了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生学习后及时地对培养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职业素养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从而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长远保持。

4总结。

总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为了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必须通过多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