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2-10 13:53:22 作者:书香墨

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案例,供教师们分享和学习。

人教新课标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下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师:你们的春天真美!汪老师眼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1、教学例2。

(1)师在黑板上先摆一朵花。

师:瞧!黑板上现在就开了一朵花!这朵花有几片花瓣呢?

生:5片。

(板书:5)。

师:老师再来摆几朵!

(2)师在第二行摆2朵。

师:看,第二行我摆了几朵花呢?

生:2朵。

师:第二行用了几片花瓣呢?

生:10片。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摆一朵花用5片花瓣,摆两朵花要用2个5片,就是10片。

师:2个5片是10片。(板书:2个5)。

师:10和5比,10是5的几倍呢?

生:2倍。

师:为什么呢?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10是5的2倍。(2倍,2个)。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试一试呢?

(板书:10是5的2倍)。

(请3~4个学生回答)。

(3)学生摆花。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能摆几朵呢?

生:3朵。

师:是吗?我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师:15片花瓣这样的花你们摆了几朵?

生:3朵。

师:没摆之前你们为什么快就知道是3朵呢?

生:3个5片,就是15片。

(板书:3个5)。

师:15和5比,你也能这么说吗?

生:15是5的3倍。

师:你真是聪明,谁还能再来说一说呢?

(请个学生回答)(齐说)。

师:那为什么15是5的3倍呢?

生:因为15里面有3个5,所以15是5的3倍。

(4)练习。

师:全体男同学来回答,28里面有()个4,28是4的()倍。

(5)学生摆花。

师:如果我有20片花瓣摆花,说说这样的花我能摆几朵呢?

生:4朵。

师:你是怎么想的啊?

预测1:

生:因为4个5是20,所以是4朵。

(板书:4个5)。

预测2: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因为20是5的4倍,所以是4朵。

师:现在20和5比,求20是5的几倍,你能列算式吗?在草纸上写一写。

(5)教学除法算式。

20÷5=4。

师:我请一位同学说说算式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都是这么写的吗?那么20÷5=4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0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真行!谁能把这两句话完整又流利地说一说!

(3~4个)。

师小结:求20是5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

师:这里汪老师还要提醒一下,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4的后面倍不用写。

师:15是5的3倍,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写在草稿纸上)。

生:15÷5=3。

师: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2个人)。

师:真不错!看来求10是5的几倍没问题了吧!我们一起来列算式!

(板书:10÷5=2)。

师:同桌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师:我想听听你们怎么说的,可以吗?

(5)小结。

师:同学们,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倍数问题,我们通常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下面跟随汪老师走进生活,去找找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去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

(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尝试运用,解决数学问题。

(1)师:春天可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电脑出示运动图片。

师:瞧!这里可真热闹!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呢?

生:拔河,跑步。

师:跑步有几人呢?拔河的有几人?

师:那么拔河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呢?谁来说一说?

生:4倍。

师: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列式:16÷4=4。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生:16里面有4个4,16是4的4倍。

师:越说越好了!

(2)师:操场的这里也很热闹,你都看见了什么啊?

师:数一数,丢手绢的有几人,唱歌的有几人呢?

师: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

师: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师:异口同声告诉我算式。

师:这里有两个8,除号前的8表示什么?除号后的8表示什么?

师:解释得很清楚,求丢手绢的人数是唱歌的几倍,列式时就得是丢手绢的人数去除以唱歌的人数。

1、师:我们身边的倍数问题还有很多,看!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了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有关倍数的数学问题吗?

师:听清楚了吗?好,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

2、统计图中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吗?认识吗?

生:统计图。

师:我也发现了,你们看!

小结:同样一张统计图,但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发现统计图中还有倍数关系。

3、师:好,下面咱们走出校园到郊外去看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些什么的数学问题呢?

师:同学们不仅问题提得好,回答的也不错,所以送你们几个灿烂的笑脸。

4、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师:白色的笑脸有几个?

师:下面拿出准备好的两支水彩笔,在笑脸上涂一涂,涂出倍数关系。

学生涂色。

师:红色的笑脸有几个?绿色的笑脸有几个?他们存在什么倍数关系呢?

1、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啊?

生:4倍。

师:这么快怎么知道的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去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朋友的几倍呢?

生:7倍。

师:你怎么算出来的呢?

3、师:在美好的春天,听着同学们这么精彩的发言,我感到特别的温暖。希望同学们趁着好季节多出去走走,去发现更多身边的数学问题。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解决问题”(p72—7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并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看一看。

师:你看到这副画,想说什么?

生:一和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是同样多?

生1:有5个,也有5个。

生2:和一个一个可以相对的。

师: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好,给你们小组各加一颗五角星。(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该小组加五角星。)。

2、摆一摆。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7个。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数学问题。

生1:比少几个?

生2:比多几个?

二、创设情境,巩固练习。

1、跳绳比赛。

小白兔和小猫在比赛跳绳,我们看看谁能赢?

小白兔比小猫多跳了下?

小猫比小白兔少跳了下?

2、采松果。

两只松鼠在比赛采松果,哪只松鼠采的更多呢?

3、钓鱼比赛。

三只小猫每人拿了一只水桶,一根鱼竿,你猜它们在比赛什么?

对在比赛钓鱼,它们可认真了?我们赶紧去看看!

看着这幅钓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比赛,哪一组问题提的多,答的好,就能获“星级小组”!

小组讨论汇报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三、自评总结。

现在我们来看看各小组得到了多少五角星,哪一组最少,哪一组最多?

你根据各小组的五角星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生:第一组比第二组少1个;第四组比第三组多个,比第1组多2个……。

四、课堂作业。

p73做一做。

人教新课标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班级      姓名        小组       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2、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极度热情,全力以赴,精彩展示,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掌握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掌握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并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让同学们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补充之后由老师进行点拨,最后巩固知识。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p39-p40页。

2、直接写出得数。

3、画线段图表示下面各数量关系,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1)、杨树比柳树少   。

2)、柳树比杨树多   。

二、合作探究:

例1、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比航模小组多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要求:1)、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2)、用方程和算术方法两种方法解答。

小结: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关键是:

要点提示:解答分数应用题,在找准单位“1”的同时,还要看清所要求的问题与单位“1”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空调比彩电少  ,列式是(                        )。

2)、150除以(1 -    ),条件是(                        )。

3)、空调比彩电多   ,列式是(                        )。

4)、彩电比空调多   ,列式是(                        )。

2、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   是   的   ,求这个数。

2)、   与    的积再除以    ,商是多少?

3)、   的倒数的3倍减去   ,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3)、一筐苹果的   是16千克,吃去这筐苹果的   ,还剩多少千克?

人教新课标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人民币学具。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学生汇报(黑板演示)(2分)。

(2)(黑板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哦刚才用几摆的呢?轻轻地闭上眼睛,张开双眼看一看,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想一想,    和同桌说一说 ,    拿出数字卡片,一人摆卡片,一人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汇报结果。

1、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2、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5、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6、教师小结: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

看来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

像这道题: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8分)。

随机练习:听明白吗?那么你能试着说几个数吗?

3.感知组合(5分)。

师:咱们合作的真是太愉快!让老师握握你的小手吧!

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师:一人做裁判,小组的其他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学生汇报表演。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对比:三个小朋友握手只有三次,那刚才三个数去摆了六个数,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15分)。

1、搭配衣服。

(课件出示)有几种搭配的选择呢?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2):上衣 1号和裤子1号,上衣 1号和裤子2号,上衣 2号和裤子1号,上衣 2号和裤子1号。

师:运动员们穿上你们搭配的漂亮衣服,非常高兴,邀请大家去观看比赛。

2、乒乓球比赛。

师:三人参加乒乓球比赛,如果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三个人要打几场比赛呢?

师:运动员的参赛激情很高,如果有4个人参加比赛,那又要打几场呢?

3、买奖品。

比赛结束了,老师想给他们买些作业本,买一个作业本可以怎样付钱?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5分)。

师:刚才,我们一起去玩游戏,也观看了精彩的比赛,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原来生活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教师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理解题意和分析解答环节将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将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改进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

1.根据下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明有20元钱,买钢笔用去10元。

2.要解决下面的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每个面包多少钱?

3.师:同学们的数学感觉真好!能从日常生活中准确地发现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一逛面包店,又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解决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铺垫孕伏的过程就是唤醒旧知的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情境图,理解题意。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师:今天的信息有点复杂,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题意,请出我们的小助手“色条图”来帮忙吧!

师:怎样在“色条图”上表示出这些信息和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色条图”上表示出信息和问题。

展示交流: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色条图”这一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信息,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在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想一想,该怎么解答呢?

学生尝试解答。

师: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呢?

(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仅引导学生解决出问题,还渗透了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对比与小结。

师:比较一下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和今天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解决出了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2.完成教科书第54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力图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及时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过程,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体会。)。

板书设计:

知道了什么?

怎样解答?

(2)还要烤几次?=6(次)。

54÷9=6(次)。

解答正确吗?

答:剩下的还要烤6次。

教学反思:

1.重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描述和分析问题。

3.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1、看一看。

师:你看到这副画,想说什么?

生:一和同样多。

师:你怎么知道是同样多?

生1:有5个,也有5个。

生2:和一个一个可以相对的。

师:小朋友都回答的非常好,给你们小组各加一颗五角星。(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该小组加五角星。)。

2、摆一摆。

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7个。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数学问题。

生1:比少几个?

生2:比多几个?

1、跳绳比赛。

小白兔和小猫在比赛跳绳,我们看看谁能赢?

小白兔比小猫多跳了下?

小猫比小白兔少跳了下?

2、采松果。

两只松鼠在比赛采松果,哪只松鼠采的更多呢?

3、钓鱼比赛。

三只小猫每人拿了一只水桶,一根鱼竿,你猜它们在比赛什么?

对在比赛钓鱼,它们可认真了?我们赶紧去看看!

看着这幅钓鱼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组比赛,哪一组问题提的多,答的好,就能获"星级小组"!

小组讨论汇报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现在我们来看看各小组得到了多少五角星,哪一组最少,哪一组最多?

你根据各小组的五角星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生:第一组比第二组少1个;第四组比第三组多个,比第1组多2个……。

p73做一做。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若干根。

学具:每人小棒若干根,同桌两人一张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教学设想:

(一) 初步感知。

2、动手:学生动手摆小花伞,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

3、交流:(1)说说你摆了几把小花伞,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5)让学生说说自己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4、引出课题:用倍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感知。

1、引入: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一起去看看。

2、 出示: 跳远比。

松鼠:

袋鼠:

猜一猜:袋鼠跳的长度是松鼠的(    )倍。

3、出示数据,电脑验证。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自主提出问题。

出示:爬行比赛。

蜗牛24只    毛毛虫6只;     乌龟4只。

学生提的问题能口答的直接口答。(如求和的或者比多少的)。

2、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比较两个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四)灵活应用 解决问题。

引入:闯关比赛。

1、第一关:估一估。

估一估,左边公鸡的只数是右边的几倍?

图片出示:左边20只公鸡右边5只。

2、第二关:“阳光伙伴”体育运动。

出示图(略)。

要求列式表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之间有倍数关系。

3、第三关:开启智慧大门。

出示智慧大门图。

要求同桌合作用彩色笔涂色,探究不同的涂色方法。

(五)、课堂总结 深化主题。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备注:本课例转自温州市第五届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本次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以ppt的形式,以教师讲解和展演学生常见作品的方式,将画线段图的策略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和线段图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直观图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根据波利亚四部曲完整地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学生会画线段图,并能够根据线段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该微课主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地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并能根据线段图清楚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在三年级学习了从条件出发和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策略,而本节课是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画图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用画图的策略来分析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并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两方面:一是能正确应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难点就在于这节课的重难点,而微课将这两个方面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又给了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学生试着画图和试着说说想法,并与正确的讲解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节微课对于这节课的重难点来说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一,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ppt: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1.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出从屏幕中可以知道什么条件?

2.独立思考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二,根据题意和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请学生自己画一画线段图,提示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3.教师在ppt上展示了一些同学们常见的线段图画法,并让同学们思考最欣赏哪一副线段图。

4.教师完整地介绍线段图的画法,并由ppt进行展示。

5.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6.谈话:现在你能观察自己的线段图,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思考一下。

7.教师介绍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通过ppt进行演示。

9.谈话:的确,从图上直观、清楚地看到了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到的一种策略。

【设计意图】:1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画出本题目的线段图。

2.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和介绍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互学,想一想自己所画线段图的问题,并观察介绍者所画线段图的方法。体会线段图能够直观地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3.根据所画出的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方法,并根据教师的ppt展演,进行思考,理解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观察对比解决问题的三种线段图,让学生体会和发现都要把他们的邮票转换成同样多。

三,解答并检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解题过程。

1.师:同学们我们解决了一道题目,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用ppt展示解题的过程)。

2.回忆: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过哪些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ppt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题目都能再次回顾,通过体会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画图的重要性。

学习指导。

请在预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时使用本微视频,初步掌握画线段图并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也可以在学习过本课时,但还没有掌握的情况下,继续重新学习微课,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

配套学习资料。

制作技术介绍。

所需要的软件为:录屏工具软件;制作的简要流程为:先制作相应的片段ppt,并设计好相应的教案,在此基础上提前邀请一些学生试着画一画本节课例题中的线段图,将典型的学生所画的线段图进行展示;利用录屏工具软件进行录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春季,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具:课件、小棒若干根。

学具:每人小棒若干根,同桌两人一张练习纸、一支水彩笔。

设计理念: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思考交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自主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初步感知。

1、引入:小朋友们平时喜欢用小棒摆东西吗?会用小棒摆什么呢?然后教师展示自己摆的小花伞,得出摆一把小花伞用4根小棒。

2、动手:学生动手摆小花伞,指名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摆。

3、交流:(1)说说你摆了几把小花伞,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2)观察黑板上:×××用的小棒根数和老师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说出的关系可能有求和、比多少、还有倍数关系。如果没有倍数关系,可以引导学生:除了小朋友们说的求和、比多少,如果换一种说法,说说我们用的小棒根数的倍数关系,你会吗?得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3倍。

(3)你又是怎么知道×××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3倍的呢?有些学生可能是直接通过观察,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将求12是4的几倍转化为12里面有几个4,并用除法计算。

(4)12÷4=3表示什么意思?单位怎么写?得出:12是4的3倍,说明倍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5)让学生说说自己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4、引出课题:用倍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进一步感知。

1、引入:森林里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一起去看看。

2、出示:跳远比。

松鼠:

袋鼠:

猜一猜:袋鼠跳的长度是松鼠的()倍。

3、出示数据,电脑验证。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自主提出问题。

出示:爬行比赛。

蜗牛24只毛毛虫6只;乌龟4只。

学生提的问题能口答的直接口答。(如求和的或者比多少的)。

从学生的回答中摘录:“蜗牛的只数是毛毛虫的几倍?”或“蜗牛的只数是乌龟的几倍?”

3、比较两个问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引入:闯关比赛。

1、第一关:估一估。

估一估,左边公鸡的只数是右边的几倍?

图片出示:左边20只公鸡右边5只。

2、第二关:“阳光伙伴”体育运动。

出示图(略)。

要求列式表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之间有倍数关系。

3、第三关:开启智慧大门。

出示智慧大门图。

1、提示学生:智慧大门上方有12盏灯,小朋友必须开启一些灯,而且开启的盏数与关着的有倍数关系。如开启——10盏,关着——2盏。10是2的5倍。

要求同桌合作用彩色笔涂色,探究不同的涂色方法。

(五)、课堂总结深化主题。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经历分段计费问题的解决过程,自主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回顾与反思,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1、读一读,思考:

(1)题目中知道了:

(2)“3千米以内7元”的意思是:

(3)“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意思是:

2、自主尝试。

(1)问题中的收费标准是分两段计费的,3km以内是一个收费标准,为一段;超过3km又是一个收费标准,又为一段。

(2)超过3km部分,不足1km要按1km计算,也就是要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3、思考:根据提示自主解答?

(1)、3千米以内的部分应付:

(2)、超过3千米的部分应付:

(3)、总的`应付:

4、列式计算。

1、练习四第6题。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2、练习四第7题。

3、练习四第8题。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是。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活动三: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活动四:巩固练习。

1、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画线段图。

2、完成练习五中部分练习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活动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课件。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人);

男生:(人)。

师:这种方法中,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ml),水有(ml)。

师: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呢?(水占总体积的。)。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