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三本书(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5 14:31:09 作者:雅蕊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人生哲理的短篇故事,也许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人生中的三本书作文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前言当是充满期待的吧,就如沙漠中渴望绿洲那般渴望面世?或许父母常常温柔地祈祷,孩子快来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充满光明的世界;或许父母总在汲汲地盼望,孩子快来体验这美好的人间,有山有水的人间。阅读了前言,我知道父母必然爱我胜过一切,尽管我穿的不是名牌服饰,尽管我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尽管我读的不是贵族名校,但我已有吃有穿有学上,我还能再奢求什么呢?阅读人生,我要孝敬。

正文一。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过去应当是充满留恋的吧,就如互相深爱的恋人不肯分离那般留恋往昔?或许过去的我任性不懂事,或许过去的我无法正确认知,或许过去的我对真挚的友情充满向往,或许过去的我不谙世事。但我在与妹妹的争吵中学会了谦让,但我在屡次犯错后学会了分辨,但我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了察言观色,但我在看职场答辩中学会了机智。阅读人生,我要学习。

正文二。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现在与未来应当是不断努力的吧,就如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知那般努力未来?或许我愿做一个工程师,建造世界著名的超级工程;或许我愿做一名老师,呵护祖国的未来;或许我愿做一个科学家,为人类奉献;或许我愿做一名艺术家,追逐自己向往的梦。这部分就靠自己书写喽!阅读人生,我要追求。

后记。

待我去世,愿有人能认真阅读我的人生,也从中汲取些精神。阅读人生,人生阅读,认真阅读自己的人生,学习到许多,诸如孝敬、谦让、追求、奉献......

人生这本书作文

总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看见我的眼睛便明白我心里所想,可是在渴望这个懂我的人出现的时候,却总是划出一道界限、划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将自己的心封锁在那里,如同坚守自己领地的狼一般,仇视所有试图靠近的人,露出锋利的狼牙,一副随时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样子。

对于熟人,总是滔滔不绝,爱笑好动;对于陌生人,沉默寡言,甚至连笑容都吝啬地舍不得。总是喜欢塞上耳机,将音量调到最大,唯有这样,才可以隔绝外界,才可以安心地呆在自己的世界里,惊涛骇浪或者平静如水。听的歌曲,有伤感哀怨的曲调,也有豪放激情的呐喊,就如90的自己,有时候觉得世间一切都不过如此的感叹,有时候独自静静的为某些人某些事而暗自伤神,有时候又有舍我其谁的豪情,说着“志在四方,路在脚下”的壮志。江湖侠士的'义薄云天,一身正气,把酒言欢的场面,总能触动心底某个地方。那时候很喜欢多管闲事,看不惯男生欺负女生便与男孩子大打出手是家常便饭,回想起来,总是喜忧参半,叹息曾经高兴时会毫不掩饰拍案称绝,生气时破口开骂砸东西,行为粗鲁脾气火爆,却也率真可爱。儿时的倔强,斗气中有可爱、幼稚总藏真诚;长大后的倔强,往往是令人心痛的无奈。

彼此不相识的人,在偶然间相逢相识相知,然后转身离别。我不喜欢与朋友过于亲密,我总是认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友谊才会长存,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对身边熟悉的东西总是不懂得珍惜,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倦,既然这样,还不如用偶尔的重逢来联系着彼此的情谊。与朋友在一起,我喜欢热热闹闹,因为见面机会不多,所以在有限的相聚时间里,我们彼此有聊不完的话题,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忧愁,看着彼此一点一滴的改变;我们或笑,或哭,或疯疯癫癫的彼此打趣,然后回到各自的生活中,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可是,我也爱极了独处的乐趣,我固执的认为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是放松自己的最好的方式,若然生活没有那么一个可以与自己的心对话的地方,我只能逃离。

一路走来,试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我,到底是谁?谁,才是真正的我?我试图剖析内心,希望能得到一个答案。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就像看着一本书,一本仅仅只有简单的场景描写的书一样,看着别人激动自己却连眼皮也懒得动一下,甚至觉得连呼吸都是多余。我喜欢戴上耳机,漫无目的的一直行走,脑袋里或许想了很多很多,或许什么都没有想,后知后觉竟发现那段时间的记忆空白一片,世界似乎与我无关,我就如同站在世界边沿的旁观者,面无表情的看着行色匆匆的世人,一脸疑惑。人生这本书,越翻越薄,再厚的书,它总有最后一页,当翻到最后一页时,我将彻底与这个世界告别,无需多停留一刻。我只期待,后面的故事不再平淡无奇,至少,给我个精彩,然后痛苦结束吧。

作文:人生是一本书

看如同看书,人的外表,就是书的封面,二人的内心就是内容,例如有的人,封面虽然不起眼,可是内容精彩无比,有的人,封面装饰得如金似玉,课内容丑陋无比,也可以理解为:封面不起眼的人,比一定内容也不起眼,可封面如金似玉的人,不一定内容也如金似玉。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面页就有一缕缕鲜花的芳香扑鼻而来坏人自然是一本坏书,你还没揭开封页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这人可以做好人,也可以做坏人,例如,遗臭万年的败类,就可以教育我们不能向败类学习;而可歌可泣的成功者,就又告诉我们要想他们学习。

做人如写书,一定不能怪妈妈们没有给我们制作出票亮的封面,我们有知道,漂亮的封面是没有用的,朱有的是精彩的内容,而精彩的内容是靠自己写成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顽强的毅力,用自己的心血和汗珠......

可是,有好多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的这本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巨著。但决不能因此而荒废一生,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美好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我们为自己奋斗吧!

文档为doc格式。

作文:人生是一本书

有人说,人生如棋,你我均是棋盘上的一粒棋子;有人说,人生如梦,缘尽梦醒,皆由天意;也有人说,人生如戏,每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在这里,我想说:人生就是一本书。

当你在产房里开始了第一声啼哭,这本书就宣告出版了。但是,你无权为这本书题名,你也不必大费周折请人作序。因为你的父母和亲友已屡你准备了响亮的名字和动听的序言。

人生就像一本书。奇怪的是,这本书的目录却在最后一页。如果你没有把前面的白纸都填满,你将永远无法看到这个目录。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脚印去填写着这本书。

童年时代是充满幻想的。一个个的童话故事印在你的脑海中。

少年时代是五彩斑斓的,一串串玲珑的小散文在书中跳跃。

青年时代是斗志昂扬的,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歌深深地烙在你的书上。它们之中,有的如“水中月,镜中花”,有的恰似“长江之水”奔流到海而一去不复返。

胸有成竹的少年时代,一篇篇以你为主人公的小说脱颖而出。它们记录下你抓住机遇时,脸上洋溢的欢乐;记录下你遇到困难挫折时,在月光下徘徊的身影;记录下了你如何应对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你奋力拼搏,你追求成功的脚步,为这本书写下了最精彩的部分。

当你的黑发开始变白,当你开始厌烦城市生活,你便开始了你那缓慢而又执着的步伐,开始了美文创作。

人生就是一本书,有的人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永的经典名著;有的人给我们留下了一本平淡的人生纪实。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将会怎么谱写自己的“人生之本”呢?从此刻起,让我们每个人用生命的步伐去谱写它,使它变得更加美丽!

作文:人生是一本书

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没忘记在行囊中带上一本书.有人带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狠狠心,在简单的行囊中硬塞进了一部红楼梦.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位被错误地开除了公职的大学老师落边远地区,他的蓝布小包袱中则始终藏着一部楚辞.可他们同时又在写着另一本书,那就是自己.

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的挫折和失败,就相那些著名小说写的一样,但每一次挫折也是你自己在自己写的书里要说的一个重点.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写着这本书,只是在没学会写字前,是家人帮你先说着,等你会写字了,就该自己写了,每天都吧自己的一切写进了书里,直到老死.

人一生当中也在看住别人写的书,吸取前人的经验让自己写的书更加美好,更加好看,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当自己写完每一篇时都会感到自豪,也会时不时去回想以前的自己.人每天写日记也是一样的,写日记是为了记住每天发生的事,不让自己忘记,现在的我看看以前的自己,觉的真的好傻,人吗总是会长大,大一岁在回头看看以前的自己,自然觉的很傻了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生气.无聊的时候在看看以前的自己,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不管在好的东西,在好的风景,也比不上自己美好的回忆.

人一生中都带着一本书,一本由自己亲手写的书,没有半点谎言,没有半点虚假,也没有半点夸张.这才是一本最好的书.一本好书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容.内容不好表面在好看也不会有人读.一本真正的好书,是让人读了身临其境,与书融合在了一起,反拂自己就是主角.我以前看过一本书叫学会选择学会放弃,这本书我一直藏在自己的书包里,时不时就拿出来看看.这本书真的写的很不错,它教会了我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放弃.这让我的人生道路少了很多坎坷.选择自己可以做到的事,自己觉的对的事,绝不一味的去追求高标准.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我觉的做人就要着要才好,别想着一步登天.人一生最珍贵最好看的一本书就是自己写的这本书,不但写出了自己的每分每秒,还写出了自己的历史.也是自己留给后代的一本好书,一份很好的礼物.

人生本来就是一本书,一本真正让自己满意.让自己珍惜、爱护的一本书.

人生三本书作文

阅读自己的那本书,前言当是充满期待的吧,就如沙漠中渴望绿洲那般渴望面世?或许父母常常温柔地祈祷,孩子快来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充满光明的世界;或许父母总在汲汲地盼望,孩子快来体验这美好的人间,有山有水的人间。阅读了前言,我知道父母必然爱我胜过一切,尽管我穿的不是名牌服饰,尽管我吃的不是山珍海味,尽管我读的不是贵族名校,但我已有吃有穿有学上,我还能再奢求什么呢?阅读人生,我要孝敬。

文档为doc格式。

作文:人生是一本书

漫漫人生路,有欢乐与悲伤,有成功与失败,它宛如一本含意深刻,图文并茂,让人不得不细读的书。

人生如一本充满困难的书时间在流逝,我们在长大,以前有父母的双手搀扶,现在却要靠自己在一次女子1500米比赛中,我主动报了名,但比赛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即将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体力严重透支,我想放弃,但是我不甘心这样失败,咬紧牙关奋力向前,虽然领奖台没有我,但是我深深体会到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敢于迎接的人才有机会走向成功。

人生是一本充满温馨的书。妈妈繁琐的唠叨声,爸爸严厉的批评声,同学亲切的鼓励声,朋友忠恳的告诫声……让我走的更加从容、自信。尤其是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记得为了迎接全县中学生球类运动会,披着清晨的'星光,傍晚的红霞,我们艰苦的训练,汗水湿透了衣衫。可是,我受伤了,不能去参赛,那天失落的心情让我这个“假小子”泪流满面。老师和同学一直陪在我身边安慰我,看到他们亲手制作的小卡片上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我的天空一下变得明朗。

人生如一本书,亲情是封面,挫折是书页,其中内容需要自己认真撰写,无论欢乐悲伤,成功失败,它记录着一个人的成长。

作文:人生是一本书

人的外表和内心就是那本书的封面和内容。

有的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的人是金相玉质,还有的人封面与内容是同样庸俗。

好人的一生就是一本高雅的好书,只要你翻开来,就可以闻到那股迷人的清香。一个坏人的一生,就是一本粗俗底下的坏书,当你打开时,闻到的是一股刺鼻的坏臭气。

当然,一个为国为民流尽汗,流尽血的壮士,就是一本令人赞美的英雄史诗;而一个人平平淡淡的一生,就是一本散文集;那一个有着感情丰富的一生,就是一本抒情诗;那令人责备而遗臭万年的叛徒就是一本反面教材。是的,人的一生就是一本自己着作的书。

也许你没有漂亮的封面和插图,只要你伸出双手,拿上纸笔,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奋,才能和智慧,同样能绘出绚丽的图画和美丽的人生。

加油,努力去打造你那精彩而完美的着作。

人生必读的十本书_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

第1部《经济表》作者:弗朗斯瓦·魁奈(法国1694—1774)。

第2部《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

第3部《人口原理》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英国1766—1834)。

第4部《政治经济学概论》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1767—1832)。

第5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大卫·李嘉图(英国1772—1823)。

第6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西蒙·德·西斯蒙第(法国1773—1842)。

第7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弗里德利希·李斯特(德国1789—1846)。

第8部《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1806—1873)。

第9部《资本论》卡尔·马克思(德国1818—1883)。

第10部《政治经济学理论》威廉·斯坦利·杰文斯(英国1835—1882)。

第11部《国民经济学原理》卡尔·门格尔(奥地利1840—1921)。

第12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法国1834—1910)。

第13部《资本与利息》欧根·冯·庞巴维克(奥地利185l一1914)。

第14部《经济学原理》阿弗里德·马歇尔(英国1842—1924)。

第15部《利息与价格》克努特·维克塞尔(瑞典1851—1926)。

第16部《财富的分配》约翰·贝茨·克拉克(美国1847—1938)。

第17部《有闲阶级论》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美国1857—1929)。

第18部《经济发展理论》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奥地利1883—1950)。

第19部《福利经济学》阿瑟·赛西尔·庇古(英国1877—1959)。

第20部《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琼·罗宾逊(英国1903—1983)。

第21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1883—1946)。

第22部《价值与资本》约翰·理查德·希克斯(英国1904—1989)。

第23部《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奥地利1899—1992)。

第24部《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美国1915一)。

第25部《丰裕社会》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美国1908—)。

第26部《经济成长的阶段》沃尔特·罗斯托(美国1916—)。

第27部《人力资本投资》西奥多·威廉·舒尔茨(美国1902—1998)。

第28部《资本上义与自由》米尔顿·弗里德曼(美国1912—)。

第29部《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1943—)。

第30部《经济学原理》格里高利·曼昆(美国1958—)。

人生必读的十本书_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

第1部《道德经》老子(中国·先秦生卒年不详)。

第2部《圣经》____经典。

第3部《论语》孔子(中国·春秋公元前55l-前479)。

第4部《孟子》孟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6部《荀子》荀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30-前230)。

第7部《庄子》庄子(中国·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13部《世范》袁采(中国·南宋?-1195)。

第17部《菜根谭》洪应明(中国·明代生卒年不详)。

人生之如一本书

我的一生就像是在书写一本书,从我降临的那一刻我的哪一本书就开始写上我的点点滴滴。我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书的下一页会写上我怎样的事,但我只希望到我年迈时看到它会是幸福的,会是让人回味无穷的一本书。

可能我的著作不会像童话中的故事,有那样美好的情节,但也绝不是枯燥无味的。人生就是一条曲折不定的心电图,有点图的最低点,那是我偶与挫折的时候,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不敢面对而原路返回的人,那样与站在原地等候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那还不如勇敢去面对,有点累,怕什么。有些事实你不必遮掩那或许是你为下文的成功埋下的伏笔。重新生活,翻开新的一页书写新的一天。

不懂自我的人,是因为停不下繁忙生活的脚步。不理解自我的人,是因为不认识内心的最真的自我。

你知道吗,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所以当你觉得很累时你就正在走着上坡路。上初中就像是小说的高潮前记就如春夏之交际。

人生是本书作文

毋庸讳言,我们必须读好有字之书,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但是倘若把学习转变成没完没了的测验,变成对分数盲目的顶礼膜拜,与书本以外的世界隔离开,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是极为不利的。相反,多参加社会实践,多锻炼身体,多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志士就是受到了生活这本无字之书的熏陶才会有所成就。

唐代诗人李白就因为在平时生活中善于观察才写出了“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它道出了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这一道理,这都是因为他善于运用生活这本无字之书所产生的结果。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那不仅不能起得应得的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括从小就开始学习兵法,善于谈兵。后来,赵王让他代替廉颇成为长平之战的主将,但是他只会把兵法生搬硬套,根本不会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在战争中灵活运用,致使长平之战惨败。这正说明了生活这本无字之书的重要性。

其实何止纸上谈兵的赵括,现实生活中的莘莘学子又何尝不是呢?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节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写牛,但每个人都写得不伦不类,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带到乡村看牛,一位学生看见了正在水里洗澡的牛,以为牛溺水了,于是大声喊道:“救救牛。”此声一出,顿时引来乡村孩子们的大笑。虽然这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恰恰反映了我们当代学生不重视生活实践,只懂得埋头于书海中的现实。

人生必读的十本书

罗贯中著,本人认为是四大名著之首,文字功底不说,三国纷争中的惊心动魄,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更融入了多少人生的智慧,是人生必读社会启蒙书。

02。

《厚黑学》。

李宗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厚黑学,对君子谦谦有礼,对小人也不妨用用小人的方法,心慈手软屡屡被人利用的人更是非读不可,不过不能用错对象,人生必读防骗启蒙书。

03。

《笑傲江湖》。

04。

《毛泽东传》。

毛泽东在1949年以前,以卓越的思想和至高的境界,完成了世界上最不可能的事情——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旧世界,让天地变色,让日月换颜。

从16岁离开封闭的韶山冲,到1949年站在天安门前,你知道毛泽东经历了多少曲折?所以,不得不看。

05。

《嬴》。

管理是一门学问,一门高深的学问。

应该如何认识管理,如何下手,最后又如何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管理者。

所以,读了《嬴》,你不需要再去读其他任何管理著作。

06。

《万历十五年》。

这是一部畅销了近三十年的历史小说。

这本书一是特别好读,二是读了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

你为何不读?

07。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人生还是应该负重,不愿承担责任的人生,便如在月球上行走,虽然飘飘然,却没有真实感。

读它,人生已然充实。

08。

《史记》。

鲁迅说过,《史记》是“无韵之离骚,足以表明,太史公之神来之笔。

所以,是国人,就该读《史记》。

09。

《缔造苹果神话》。

你喜欢苹果电脑吗?你是否为苹果电脑完美的设计而心悦诚服?可是,你知道这完美的产品背后,是谁创造了这一切?是乔布斯。

读这本书会吓你一跳——你会发现乔布斯的魅力。

10。

《芒果街上的小屋》。

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

汇聚着一个清晰世界与各样杂沓人生。

人生是本书作文

作家卢新华说过:“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在很多人看来,读书与过好一生是两回事,但在经历过很多事后,才发现,人生和读书不过是同一个过程。翻开书的扉页,我们不知道结尾;开启人生的篇章,我们看不到结局。

探索“有字之书”的魅力,这无疑是给眼睛的一场视觉盛宴。懵懂的我们最初只愿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是它启迪了我们的心智,赋予我们最柔软的情感,最明确的初心。

寻觅“无字之书”的状态,是对生活的升华,肯定了人不断磨练的价值。在复杂的世界里,初心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而生活却是写实主义。初心需要被保护,但却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要有回望过去的勇气,但生活永远向前行,读懂“无字之书”的人是懂生活的人,在生活中磨练,在磨练中生活,这不是简单的循环,而是与“无字之书”的无隙契合。

追寻“心灵之书”的姿态,在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似乎成为一种奢侈品,给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更有甚者认为“心灵之书”虚无,这是对心灵的否定,亦是信仰坍塌时代的悲哀。

不由得想起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灵有阳光”。于今看来,不无道理,一个读透“心灵之书”的人势必能将心中的真善美推己及人,无论身处何方,拥有何物,幸福也会如影随形。

回望历史,邓世昌于黄海海战中壮烈地死,以死明志,是他不屈的心灵;司马迁在受宫刑后勇敢地生,以文践志,是他坚韧的心灵;阮籍看破尘世超然地活,以隐守志,是他自由的心灵。

他们似乎选择不同,但较于读透“心灵之书”来说,又怎分伯仲呢?痴醉于华美的外表,注定如流星跌落,那么重,那么痛;珍惜美好的心灵,哪怕是梅花碾作尘土,依旧香如故。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如是说。何谓“通事理”?或许是能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有机结合,从而使自己摆脱书页中微薄空间的禁锢,等下一个春花秋落,再尝尽人生百态吧。

人生之路,倒有一件快事,便是始于“有字之书”,陷于“无字之书”,忠于“心灵之书”。

人生是本书作文

要追求自由的人生境界,要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就应当认真阅读三本书,活到老学到老。

三本什么书呢?一本是关于知识的有文本形式的书,一本是关于社会的没有文本形式的活生生的书,一本是关于自己人生的这本活书。人生应当认真读这三本书。这三本书不容易读好,但一定要认真阅读。

关于知识的书不是从小学发蒙就开始学吗?从小学到大学,学的.知识愈多,对人生就愈有益。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丰富人生,追求真理,掌握规律。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一技之长,能过好人生吗?人的一技之长很重要,有了它,人就走谝天下也不怕;没有它,就矮人一截,人生艰难。人的一技之长是在长期努力过程中磨练出来的。人生处事,要遵循规律,不能一味主观霸蛮,自以为是。能把握住天时地利人和,成事就易;否则,一事难成。学会处事靠智慧。智慧从哪里来?靠学哲学,哲学就是智慧学。

为什么要向社会学习?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不仅要与天地自然打交道,而且要与社会人群打交道,处理好你我他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处在社会的恰当的位置之中,摆不正其位置,就会处处不顺。例如,如果把自己摆在一切人之上,就会骄傲自满,目无他人。这样的人怎么能与周围的人共事呢?相反,一个人如果自信心不强,就会悲观失望,低声下气,这怎能成事?人活着,应当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有自己的风度和气概!人与人相处,应当注重诚信和友谊。有诚信和友谊,就会赢得人心。彼此之间不应勾心斗角,口是心非;也不必吹吹拍拍,唯唯诺诺。人的这些品德是在长期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中修炼出来的。

自己人生这本书也值得好好读,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一般来说,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或挫折。但是,人能吃一堑长一智,所谓失败为成功之母。温室里培育的花草经不起风吹雨打;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培育出真人才。成功人士的人生就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这是我在一次友人座谈会上得到的人生感悟,写出来与诸君切磋。

人生必读的十本书_最影响人生的十本书【】

第1部《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美国1856—1915)。

第2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国1864—1920)。

第3部《经理人员的职能》切斯特·巴纳德(美国1886—1961)。

第5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埃尔顿·梅奥(美国1880—1949)。

第6部《企业中人的方面》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

第7部《个性与组织》克里斯·阿吉里斯(美国1923—)。

第8部《如何选样领导模式》罗伯特·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

第9部《管理决策新科学》赫伯特·西蒙(美国1916—2001)。

第10部《伟大的组织者》欧内斯特·戴尔(美国1914—)。

第11部《管理的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美国1903—1981)。

第12部《营销管理》菲利普·科特勒(美国1931—)。

第13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弗雷德·菲德勒(美国1922—)。

第14部《组织效能评价标准》斯坦利·e·西肖尔(美国1915—1999)。

第15部《再论如何激励员工》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

第16部《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1924—)。

第17部《经理工作的性质》亨利·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第18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彼得·杜拉克(美国1909—)。

第19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哈罗德·孔茨(美国1908—1984)。

第20部《杰克·韦尔奇自传》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

第21部《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美国1947—)。

第22部《z理论》威廉·大内(美国1943—)。

第23部《转危为安》爱德华兹·戴明(美国1900—1993)。

第24部《总经理》约翰·科特(美国1947—)。

第25部《追求卓越》托马斯·彼得斯(美国1942—)。

第26部《领导者:成功谋略》沃伦·本尼斯(美国1925—)。

第27部《巨人学舞》罗莎贝丝·摩丝·坎特(美国1943—)。

第28部《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美国1947—)。

第29部《企业再造》迈克尔·汉默(美国1948—)。

第30部《基业长青》詹姆斯·柯林斯(美国1958—)。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