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医学实践的重要性(热门19篇)

时间:2024-05-10 05:46:02 作者:LZ文人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启发我们的创作思维。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之路上的指南,为我们规划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高职数学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中,线性代数是教学的难点,由于线性代数的内容较为复杂零散,且对学生的逻辑连贯性要求极强,因此学生往往感觉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线性代数与中学数学知识联系不大,且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紧迫,课时安排有限,在众多因素的限制下,线性代数的教学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有效贯穿,整体性掌握,提升数学学习成绩。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中线性代数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究。

1.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高等数学中的线性代数是教学的难点,且由于高职数学课时安排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学辅助工具的支持进行线性代数教学[1]。例如matlab软件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数学教育中的难题。matlab是应用于工程计算中的高性能的编程软件,能够在复杂的计算中发挥有效功能,在现实中该软件常用于工程计算,但现今已经在数理统计、概率论以及线性代数等数学教育课程中应用,并且实践证明应用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线性代数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案例教学法通常应用于财务、会计、法律等专业的.教学中,但对于高职数学而言,线性代数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也具有较大的优势[2]。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前提是适宜的案例导入,因此要求教师寻找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中的最佳交叉点,将专业性的应用案例转化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将专业知识融入数学知识中,并且通过一些工具的辅助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贴近生活、与专业相契合的案例导入,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让学生认知到线性代数在实际的专业和生活中能够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简化线性代数的复杂概念,以抽象性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提升线性代数的基础性教学。

线性代数的教学难点在于概念、性质的复杂性和零散性,因此明确线性代数的重难点之后,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学好线性代数的前提在于基础性的学习,基础概念,知识掌握熟练就会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更灵活的应用这些知识,从而提升基本运算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线性代数教学时,将应用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能过分注重线性代数的理论性,要注重线性代数和其它专业的关联性,并且注重生活实际中线性代数能够应用的领域,在课堂中讲授在实际岗位中能够应用的知识,让学生认知到线性代数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深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提升线性代数的基本计算能力。只有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较为熟练,并且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基础知识理论框架,才能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更为困难的数学难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在高职教学中,不仅要应用新式的教学手段,将线性代数的复杂过程简化分解,同时还要应用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线性代数与其它专业的关联性和实际应用性,强化应用性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基础运算能力,如此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学好线性代数。

参考文献:

[2]杨朝晖.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质量———谈高职线性代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下旬刊),,10:102+104.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现场综合实验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实验教学改革课题,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课的教学过程,到实际生产、生活和工作场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是补充和延伸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途径[1]。本文以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研究对象为级高职临床专业学生共89人;将89人按性别分组,再随机将男女学生分配到a、b两个实验组。

2.方法:a组为现场综合实验组,学生根据井水消毒实验,到图书馆查资料,自己设计实验过程,教师做适当指导后到现场进行实践。b组为实验组,学生在教室按照教师的传统教学法进行实验讲解。在实验前后对a、b两组学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用spss3.1统计软件分别进行成组检验及配对检验等统计学处理。同时,试验结束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有关现场综合性实验方面的调查和座谈会。

二、结果。

1.客观题情况:实验前a组8.58±1.041,b组8.06±1.723;实验后a组9.35±1.674,b组8.43±1.668。经统计学检验实验前后得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2.主观题情况:通过a、b两个组教学得分进行统计学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下表)。试验结束后对学生开展了一次有關现场综合性实验方面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80%以上的学生认为需要改进预防医学实验教学,85%以上的学生认为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提高;90%以上的学生赞成开展现场综合性实验教学。

三、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客观理论题得分均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原因在于高职学生底子薄弱,学习积极性差,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实验基本知识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对现场综合实验的形式、效果、意义均持积极态度。与传统的实验相比,普遍认为现场综合实验在锻炼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综合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方面的优点更具意义[2]。总之,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大势所趋。

(1)对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实施改革,更多地采用现场、开放性、设计性试验;(2)实验课分小组进行,提供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3)改善实验室环境,增加实验设备;(4)让部分已具备条件的学科开展现场综合实验。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总结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现状,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从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基地、教学大纲等方面阐述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从课堂教学及社区实践方面具体实施、进行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急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临床预防的临床医生,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医学教学,使学生掌握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成为重要的研宄课题。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掌握和应用预防医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培养有较强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是预防医学在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将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临床医生和社区护士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亟需一大批既能提供医疗服务和护理服务,又懂得如何开展预防的临床医生和社区护士,因此探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提高了其学习兴趣,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以实践问题为焦点符合人的心理认知规律,可使学生深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实现了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对学科、课程、师资、社区教学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代表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国内各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着眼点常放在疾病诊治方面,相对轻视甚至忽视预防医学教学,很少关心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沿用多年的医学教育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缺乏整体医学观念,重治疗、轻预防,结果使某些学生到毕业时仍不知如何开展健康教育和家庭、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发“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专门设立了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各院校纷纷开展各种形式的改革,目的是使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当时各校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压缩版(包括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内容),理论教学与实习内容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不具有针对性,学用脱节,学生不感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

因此,我院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意识,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个体、家庭、社区卫生保健实践知识很有必要。进行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增加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大卫生观念与健康促进的内容,使之能跟上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使更多的医学生毕业后走进社区,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结合我院特色,在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目的是使医学生能够学到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真正用得上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

实践证明,执行党和国家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具有重大意义。sars、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强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将人群预防与个体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预防医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能否培养出防治结合实用型人才的关键。

2.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大。(2)社区教学中安排学生深入现场调查的`机会较少。这除了受学校整体课程结构(学时)的影响外,也受到教学基地具体的教学环境、规模、带教师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研宄给了我们更多的改进启示:只有推进学校整体的改革,才能使预防医学教学的各环节改革顺利进行。

3.改革具体研宄内容。

围绕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总目标,项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

(1)主要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进行群体健康调查研宄的方法和技术。2)加强预防保健策略和措施的教学,使学生加强对社区预防保健的认识,掌握实施的步骤和要求,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加强健康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掌握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4)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模块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5)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如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等。讨论学科与学科、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的沟通与跨越,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6)建立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固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社区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本课题将在水厂、水泥厂、卫生防疫站、计生委、妇幼保健院、敬老院等建立社区教学基地,包括本地区及本地区外的各相关单位。7)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内容。内容主要根据新教学计划、大纲制订,观察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观察疾病的现况;编制、评价患者的食谱;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编写医学科普文章;绘制统计表、统计图;检查工厂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参观垃圾处理场、自来水厂;测定居民区气象条件;职业病病案讨论;健康宣教报告等。8)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为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了解技能、态度目标达成度,提供较准确的平时成绩以及促进学生实践态度的改善,在整个预防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全面考核是必要的。先确定考核项目,制订考核与评分方法,进行考核评价。

4.结论与建议。

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区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和现场实践,使学生增强处理预防保健问题的能力,初步探索多学科解决卫生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有效地增强医学生的预防医学观念、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与能力、临床流行病学的研宄和工作能力;扩展医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其毕业后实施临床预防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奠定基础。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对学科、课程、师资、社区教学基地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互相促进,也填补了江西医学院上铙分院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的空白,对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的规定,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配合理论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随着生产和生活消费行为的进一步社会化,公共卫生和社会保健问题日益突出,人们为了能降低死亡病因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要求医院能够治疗各种疾病,还需了解各种疾病预防的知识。因此,在生活中要从自身做起,充分做好疾病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病症而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水平。下面笔者就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预防医学实验的教学理念主要传承了我国刻苦、创新、奋斗等优良传统,并发扬艰苦创业等精神,形成了适合我国教育的教学理念。该理念主要以学生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为主要目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还需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医学人才。

1.完善管理体制。

当前高校主要实施的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以此来对所有相关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在校级对其进行管理时,能够确保该实验教学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实验建设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求。而院(系)级在对其进行管理期间,能够全面优化和整合各项实验教学资源,统一管理学校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使实验教学不仅稳定进行下去,还能提高试验教学的质量。在实验室中,还应建立较为完善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能根据实际实施效果进行修改,确保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更具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方式。

2.改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鼓励实验教师在工作中收集各类典型的案例,如,环境污染、流行病、职业卫生及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然后在实验教学中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筛选和设计,使案例能够满足实验课上教学的需求。教师对案例的使用,应以案例本身为主要线索,使学生围绕着案例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与归纳,探索出该案例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和内容,了解其发生的规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在事件分析、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同时,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学校通常都会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如互联网、多媒体设备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当中的兴趣,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个人技能。

3.构建优秀的教学队伍。

社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都是由各类教师培养出来的,由此看出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对我国人才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可以聘请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之上建设一支热爱医学实验教学的队伍,要求其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应当对现有的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在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国高校应当加强医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在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学校实验技术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医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医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医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校加强此方面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国医学教学总体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医学实验教学的相关教育理念和改革思路进行探讨,希望改善以往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之处,构建一个运行机制完善、教学方法新颖、师资队伍强大的实验教学基地,从而为我国医学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医学教学的发展。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在,我国在天津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拟定大会,教育部联合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一同拟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拟定目的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学转化为工程教育强国,进而培养出大量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符合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进而为建设创新性国家服务,走人才强国以及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面向整个社会的人才,对于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筑工程管理。

随着我国行业的不断完善已经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以及建设行业对于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也需要和社会广大需求同步。所以,推广全新的教学体制、改进当前的教学模式,完善和充实专业教学的'内容、加快教学方法革新、转变教学思路是当前教学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当前学校在工程管理人员培养方面的改革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1落实校企共建的模式。

在卓越计划下,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充分联系工程的实际情况,并且关注当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充分结合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培养。学校采用的培养方案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来进行实践教学,利用企业和学校在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环境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校企共建模式下,要邀请企业全面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以及专业教学大纲拟定中。学校需要保证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学生甚至可以在完成毕业设计。同时,学校可以建设并且应用各种教学平台(比如科研平台、实践平台以及中外合作平台),进而为学生提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操作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工程人员、教师共同开展对于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和研究,让学生最终掌握实用、专业和系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内容,发展成优秀人才[1]。在卓越计划下,不仅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工程师,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来提升教师的水平,让教师也得到一定的锻炼。比如,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创教师挂职锻炼体系,让教师能够获得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学校还可以在职称评定以及岗位考核中强调教师企业挂职培训的重要性,例如在职称晋升条件中加入企业工程实践的要求,对于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学习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2]。

2关注土木工程技术课堂的核心地位。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明确以下目标:“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手段、方法以及理论,可以参与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的投资和决策,同时具备全过程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在这个人才培养目标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平台类型:工程法律课程、工程管理课程、工程经济课程以及工程技术类课程。依据“卓越计划”中培养工程师的要求和目标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需要突出技术类课程的核心地位,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制定需要倾向于技术类课程,对于技术类课程课时以及数量的内容需要合理安排[3]。

3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年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更高的目标,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并且可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校需要加强土木工程、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和理论,使其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学校需要培养可以在众多的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中负责全过程管理、项目咨询以及决策的人才。需要培养具备项目监理师、注册造价师以及注册建造师能力素质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4结语综上所述,各学校需要加快建设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教育体制,进而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并且适应经济需求的建筑工程管理培养制度、知识层次以及教学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于土木专业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论文

预防医学研究各种不同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揭示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预防是最积极、最经济、最有效的保障人群健康手段。我国《“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把“健康中国”确定为国家战略,再一次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中职学校开设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疾病谱变化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发生变化,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导致的慢性病,环境污染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新传染病的流行……临床医学无论是新的仪器设备的推广使用、新的诊疗技术的出现,还是新药物的研发,都需要较长的周期,负作用和不良反应更是有待时间的检验。要解决这些健康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两手抓。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疾病防治知识,提高个人的预防意识,提升他们维护个人健康的能力。同时,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确立“大卫生”观,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健康。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基层卫生工作者,他们主要承担日常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因此,重视预防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确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相应的预防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一)预防观念是新世纪医护人員必须有的大视野。

有人把医务人员比喻成急流边的救生员,患者就是溺水者,救生员每天忙于打捞落水者,疲劳不堪,却发现落水者越救越多。这就是现代医疗的真实写照,先进的医疗技术,高端的仪器设备,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都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因此,要教育学生作为现代医护人员眼光不能局限,不能只见病不见人,必须有大医疗观,在工作中预防与治疗并重,经历从“小专科”到“大人文”的蜕变。

(二)预防知识是医护维护自身健康的必需。

1.医务人员缺乏自我健康的管理。

在我国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假期少,生活无规律,久而久之透支健康。据统计,我国医护平均寿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职业压力,医护患抑郁症的概率4倍于正常人。工作时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一些医院近1/4的医护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近几年,更是有多起医护猝死在工作岗位的事件。这些都在警示我们,医务人员虽然是掌握专业医学知识的人,却常常忽视对自我健康的管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观,强化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戒除不良嗜好,学会自我心理疏导,维护自身健康,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细菌、病毒的变异速度加快,据统计,近50年有40余种新的传染病出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增大。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基层卫生工作者,工作在医疗最前沿,每天接触大量患者,没有预防的意识,缺乏预防知识,经常造成医源性感染。有数据显示,“非典”肆虐期间,受感染人群的职业构成医务人员占20%,居所有职业之首。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强调预防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预防意识,掌握预防隔离的基本知识,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更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3.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保障。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多起恶性伤医、伤护事件,医患关系的恶化既损伤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又引发了民众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任危机,激发社会矛盾。授课中要向学生强调医院有着特殊的工作环境,医护每天面对的是不同性格、脾气,不同教育程度、经济背景的病人及家属,他们因为生病而充满焦虑、紧张、恐惧、愤怒、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绪,本就是个沟通障碍的场所,如果患者病情恶化、手术失败、意外死亡,则更容易引发医患冲突,甚至上演医闹事件。教学生掌握人际沟通,心理学等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积极换位思考,主动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详细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用药等基本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就很容易拉近医患的心理距离,建立融洽、信任、合作的良好医患关系,有效避免冲突事件发生。

在中职预防医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预防知识绝不是“无用”的,而是将来执业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认知改变了,态度转变了,才能落实到行动上并最终内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预防与临床并重,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科医学人才。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新型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及其教学(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才能强力推进。第一,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应有教学医院相应的教学实习见习的配套法规文件,以便实践中有遵循执行的依据。第二,医学既是精英教育,也涉及职业教育问题,国家的政府部门投入理所当然,还应该有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资本的介入、投资。第三,就业政策的导向。

作者:曾智勇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目前的外语国家走在生物医学领域和医学教育的前沿,医学方面的很多资料都是英语版的,医学工作者获取信息、开展分工协作、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推广应用成果都依赖于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对其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医学的更大发展。而且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展和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扩大,必然需要具备深厚外语水平的医学人才,然而目前中国在外语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大多数学生仅停留在读和写的层面上,听、说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医学外语教育水平则更加落后,因此双语教学成为医学高等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双语教学的误区和缺陷。

自2001年8月教育部提出“积极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精神以来,双语教学迅速开展,许多学校都相继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此后教育部也多次强调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并给予指导性意见。由于中国在外语教学方面经验不足,而且教学基础相对较差,医学双语教育的实施在中国面临较大困难,并造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和行为[3-4]。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学”,而非“语言教学”。它是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科教育,既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要完成学科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单独强调语言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传承。双语教学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其本质及目标,授课时完全使用外语,又或者大部分使用汉语,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未达到利用外语传授医学知识和促进外语学习的目的。

2.2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内容,而且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授课能力,并且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第二语言的交互。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广博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重任。而当前中国双语教学实践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合格的双语教师,一些教师知识狭窄,对外语教学理论了解不足,外语语言能力不强,双语教学的双向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和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作为双语教学的对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英语水平差,对外语教学没有兴趣,上课时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进度,或者难以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外语交流,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缺乏动力。

2.3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环境匮乏。

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效率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许多教师沿袭以译代讲的教学方法,按照教材翻译讲解,或者仅仅以外语替代中文专业名词,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泯灭了学生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兴趣,教学分离,致使效果很不理想。另外,学生开口说外语,这同时也是锻炼交流能力、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学习外语的良好机会。但现在的大学校园环境未跟上英语教学的变化,学生仅仅在课堂上接受医学外语知识,而其余时间则仍然是汉语思维和交流。

2.4医学外语材料有待改进。

由于医学学生缺乏扎实的外语基础,并且与国外的文化背景、教学理念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和学生很难完全接受原版教材。原版教材的某些内容,比如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因素等,也不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而在统编教材方面,中国的外语教材编写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其中难免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并且目前多数是第一版教材。另外,学生在课后需要参考一些必要的材料,以巩固所学知识,或者解除心中困惑。他们需要的是知识面相对较宽,而又通俗易懂的外语媒介,但是医学专业材料比较缺乏,学生课后无法获得必要的知识储备。尽管可以参考一些外文期刊和网络资料,但是这些知识太专业,不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5全面开展双语教学。

在外语教学的精神指导下,许多学校不分专业、不分层次地全面开展双语教学,表面上是铺就了开展双语教学的广阔空间,但由于缺乏经验,相应的条件跟不上,造成“雷大雨小”的结果,并且一些学生对双语教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正因为存在上述种种困难和不足,医学双语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人担心盲目推广医学双语教学,导致学生既耽误了专业学习,又没有学好外语[4]。但提升医学专业和外语水平是时代所需,开展医学双语教学是必经之路,目前的问题是双语教学探索道路上必然会碰到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医学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对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我们在充分理解双语教学概念和本质的基础上,借鉴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的经验,在观念层面,需要提高对双语教学必要性、迫切性与可行性的认识。在实践层面,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解决教材、师资等许多问题,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体制,促进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

3.1开展双语师资培训,严格教学资质审批。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通过有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专题讲座、派教师到国外学习、引进海外归国人员或外籍教师,促使教师掌握本专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提高外语处理能力,同时学习国外的教育方法,从教学形式、课前准备、演讲技能等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5]。另外,需要采用双语教师讲课资格认定制度,由双语教学评估小组就教师的学习背景、专业知识水平、外语水平、教学能力等进行全面审核,对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颁发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3.2借鉴国外原版教材,建立适合中国学生的外语教材。

尽管国外原版教材对中国目前医学生的培养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其结构完善、内容简洁、与临床关联密切,并且外语地道、文法优美,具有“本土”的优势,能够促进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传递先进医学教育理念、开阔师生国际视野和促进双语教学[6]。因此,教育部门有必要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以教学大纲为主线,以国内具体情况为依据,建立中国自己的外语教材,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另外,各个医学院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长,自编外语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以更为熟悉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教学,但是这样会占用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学生的专业和外语水平普遍提高以后,国外原版教材才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3.3科学安排,循序渐进。

中国学生多数是学龄期在国内教师的教导下学习外语,接触外语晚,基础水平差,而一旦涉及专业外语,其难度增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外语的热情和耐心。因此,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安排,合理选择,循序渐进。从课程安排来说,不是所有的课程都使用外语,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社会需求,选定必要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另外,由于双语上课肯定会降低讲课速度,尤其是在刚开始授课阶段,因此需要适当增加课时,以保证教学速度和质量。从教学模式来说,中国的双语教学无需固定的模式,应结合中国本土教育和医学的特殊性,参照各个地区的水平,不能千篇一律,教学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外语学习。罗育林等主张在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从某些学科或者学科的一些章节入手,然后扩展到更多的学科及章节。而在一些有条件的学科则实施浸入型教学模式,其他学科可以逐渐转换。对于讲课过程中外语所占的比例,应当根据学生接收水平调整,但是需要有一个下限。这样,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形成汉语和外语在教学过程中的穿插、渗透,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2]。

3.4创造必要的语言环境和学习环境。

最好是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外语,听到外语,使用外语,逐步让外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方法和目的。因此,需要进行双语教学所必需的校舍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在校园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外语的氛围,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另外,还需要在图书馆中设立专门的外语学习区域,准备必要的教材、参考书和计算机网络,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5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学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医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很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大致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1)加强课前课后学习,提升课程衔接程度。教师课前将讲课内容及资料分发给同学,使得他们有时间预习,对学习内容有大体的把握,并且能够在上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学生对讲课内容不再陌生,也有兴趣去认真听讲,以检测自己的学习能力。课后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外文资料和互联网信息,为他们布置双语作业,促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从更多的途径和更广阔的范围对其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样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英语的听说能力才会有很大的提高,才会有利于形成教学互动的局面,提高双语教学的效率。

(2)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针对医学各门课程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自然的授课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英语交流的成就感,彻底变革“以译代讲、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医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生动性。多媒体可以将医学方面宏观的、微观的以及文字难以表达、实物难以展示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克服传统医学教学中可视化差、形象不够直观等缺点,缓解了教材不足的矛盾,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大大缩短了教学的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意识更强,成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7-8]。(4)加强课程考核,给学生一定的动力。在教学和考核计划中,要有一定的外语考核,通过课堂小测验强化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考试中外语内容要占有较高的比例,这样就能够督促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养成学习外语的好习惯。

3.6加强医学实践中的双语教学。

实验课和实习是医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基础和临床技能训练的主要阶段,也是检验和提高外语能力的重要阶段。实验课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师生之间的即兴提问、解答也会让学生融入其中。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的是不同的患者和病情,许多内容已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带教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具备较高的英语交流水平,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在带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完全用外语交流,让学生书写外语病历,既能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又能够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3.7参考教学反馈,推进教学改革。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和调整,一条重要的策略就是实行教学评价体系。其内容应包括教研室(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其他教师的听课评价、学生评价(调查问卷)[9]和考试评价3个层面,对教师的专业和外语掌握能力、授课方式、课堂内容安排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对优秀的双语教学个人和集体适当奖励,并且就学生的意见和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其目的就是实时监督、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自身水平,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双语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和整体目标,并不断完善中国的双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学对当今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双语教学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教学规划,最终目的是达到实现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作为新生事物,其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个部门团结协作,需要医学院校教师和临床医师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和认真总结,共同推进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评估。随着全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和教学方式的改进,相信我们的医学双语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学效果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能够提升医学生的医疗和外语水平,而且能够加速与国际接轨,提高中国的医疗知识水平。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pbl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剖析,而后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各种注意事项,最后对这种教学模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必要的预警。

[关键字]pbl;教学;临床;应用。

从临床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和牢固,直接影响着医学实践的成功与否,以及病人的康复状况,也从一个侧面检验着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医疗活动的水平。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学生对于必要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就成为医学院中的首要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pbl教学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或者说是项目的教学模式,首次提出于1969年,由当时美国医学教育者barrows教授提出。这种强调主动学习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地意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想要实施pbl教学模式,通常需要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通常在3~5人之间。小组过小会导致学生讨论积极性受挫,而小组人数过多则会使一部分人难以充分参加到讨论过程中来。在确定了小组之后,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为学生准备5个左右的问题,借以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讨论方向以及思考方向指引。这些问题需要尽可能清晰明确地表述给学生,并且对于问题的内容应当详加斟酌。好的问题应当与教学过程相契合,并且由浅入深,既要有所争议,值得讨论,又不能延伸太远,避免离题或者太过深入使得学生反而迷失了方向。而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问题加以讨论,并且可以就讨论结果展开组间交流,最后由教师对各个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和指导,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二、pbl教学模式的设计、评价与改进。

pbl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必要的课前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必要的规划。例如在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的清创术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出的问题包括:清创术的主要步骤、清创术中每个步骤的目的、清创术中的无菌术有哪些、清创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等。

在教师对有关教学环节进行了必要的问题设计之后,就可以进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上述环节中设计好的问题以及思考线索布置给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力图实现对该课程内容有一个更深层面的认识,同时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个环节中,一方面需要从小组的层面上,得到一个统一意见和结论;另一个方面,对于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疑问,身为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帮助或者指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跟下来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工作。在这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两点:第一还是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对其在操作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对实际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妥善的描述,并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问题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案;第二则是让学生自己对此次实验做出评价,对于优点和不足应当正视,并且针对自己的表现情况总结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反映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注意,诚实的直面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从目前针对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数据中不难发现,pbl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从学生学习的整体情况来看,对于以客观性试题为主的理论测试,pbl教学模式相比以前常用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而言,并没有显著的改进,但是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pbl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整体水平有相对显著的上升。综合能力主要由学生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来判定,包括病史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病情诊断和处理等方面,对于这一类的考核内容,通过pbl教学模式影响的学生,整体水平明显高于lbl教学模式下的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学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也叫课题研究方案,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这其中的工作计划可以成为我们日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准绳,“言而无文,其行不远”,有了开题报告,它可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时间后,觉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所以说开题报告对一个科研课题能否顺利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名称。

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7、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8、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9、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时代背景,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是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确定的。一般从现实需要角度去论述。例如国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现行学校教育、学科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例《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操作性研究》这个课题提出的背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理念的呼唤,二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盲区”。因为新课程理念与教师课堂教学设计间出现了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个课题。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建构新理念与新设计间的立体桥梁。

因为新要求、新标准、新政策、新理念与现实存在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奔着问题而来,为问题的解决而研究。问题是教育科研的支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课题的可实施性,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是否具备,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等等是否具备。它建构于先进的理念、科学的设计、扎实的功底等,一句话,就是要从若干方面说明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有实力、有能力、有潜力去完成。

5、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对课题的界定为: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临床医学岗位实践技能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程管理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现代工程系统越来越复杂,要求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在现代建设项目中,从构思、目标设计、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建造,直到运行的全生命期一体性要求增加;新的融资模式、工程总承包方式和新的项目管理模式的普及;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1]。这些新的发展变化,对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该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支持系统,以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等内容。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的内容,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解决工程项目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然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学”与“用”脱离的问题,学会了、掌握了,并不代表会用。往往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的很好,然而课程结束之后便忘得一干二净,遇到实际的问题时,更是无从下手。将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科研过程的介绍,学生可以掌握所学课程内容的应用方式,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目前国家和社会正在大力提倡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出约占全国1/3以上的科研成果,但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实现转化的却不到10%,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困扰高校科研工作的关键性问题[2]。高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其中,高校教师能够做的最重要、切实可行的一项工作就是“学”和“研”的结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并能学以致用。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国务院部委院校本科各专业情况,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每年有13.89%的学生考研[3],面对众多的考研大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也能使这一部分学生较好的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对于其明确继续深造的目标,掌握未来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然而,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系统的研究和反复的`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加以提炼升华,形成一套系统的“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展开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应的研究成果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环节及课程考核环节两个环节加以把握。

2.1教学环节。

2.1.1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要想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了解工程项目管理有哪些科研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取经典的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应用。因此,需要广泛的查阅国际以及国内的科研论文,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科研在做什么,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2.1.2将科研成果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型,研究具体的应用方式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工程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对某一现有知识的应用这类科研成果,主要是应用现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如伍迪和王守清[4]总结了ppp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在项目利益相关者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案例加以引入,使学生熟练掌握针对具体的项目及项目类型,如何分析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项目的成功实施。

2)对几种现有知识的结合应用这类科研成果,往往综合运用了几类现有知识内容,对现实问题加以分析,如张萍和刘月[5]系统识别了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下的融资风险,运用两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度量ppp模式下融资风险水平,并进行了相应的决策分析。而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风险分析为一章,决策理论为一章,二者为单独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很好的将二者相结合。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这一研究内容加以引入,使学生全面掌握整个项目的风险分析过程,并运用相应的决策理论,指导项目的管理决策,同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方式方法。

3)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方法、新理论这类科研成果,往往提出了一些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方法,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理论。对于这类科研成果,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简单提及,使学生了解这些新理论、新方法的存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奠定学生工作和科研的基础,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并运用这些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目的。

2.2课程考核环节。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在考核环节中,课程考核方式将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方式。平时考核:针对每一章节内容,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科研成果,并加以提炼,在课上预留一定时间,由学生讲解所收集的经典科研成果,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将每个学生整个学期各次平时成绩取平均值,给出其整个学期的平时成绩。试卷考核:期末通过考试,在规定时间内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综合掌握情况。将学生个人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最后形成本课程的总评成绩。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本文通过将科研成果运用于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时刻掌握科研最新进展,紧紧把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灵活运用科研新理论、新方法,创新性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建立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7:5-7.

临床医学岗位实践技能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入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各行各业对高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由于近年来智能型电子消费类产品的急速扩张,也加剧了对电子类产品开发、调试和维修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在此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考核方式过于简单、训练效率低的问题,在职业技能鉴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考评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考核成绩的现象,这些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步伐。鉴于以上原因,我们研发出“基于物联网的电子电路故障检修鉴定实验箱”。它能够逼真地模拟维修现场,从而更全面的考核学生的调试与维修的综合能力;它具备的过程记录功能使其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对学员的评价更为详细;它自带的自主评分功能将使电子技术类职业技能鉴定更为客观公正。现根据学校的高级工技能培训作初步探讨。

二、当前的高级工技能培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实训教学中基本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通常首先是老师对于实训的任务进行讲解、问题分析,甚至是动手演示,然后由学生实训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再加上有些学生对于实训教学抱有蒙混过关、及格万岁的心态,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实训课程提不起兴趣,参与动手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选择性学习现象严重:目前学校采用的高级工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八周,除最后一周的综合训练外,其余每周都有不同的课题,然而最后高级工技能鉴定的实操内容仅为其中两项。学生在学习这两项考核内容的时候比较认真,而学习非考核内容的过程中态度比较懒散。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实训学习具有选择性,不重视基础实训过程,只追求结果。

3.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前面已经讲过考核的内容仅为两项,其中的电路部分考核也主要以测试为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无线电调试高级工操作技能重点考核的内容应该为调试技能及常见故障排除,且能正确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目前情况下高级工的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少,每个工位考核项目相同,在这样的环境下考核鉴定,对高级工的鉴定则显得不是很严谨。

三、技能鉴定改革的新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培训开始阶段介绍考工的重要意义,强调技能鉴定结果与就业的关系,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或者聘请工厂一线的工作人员讲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基础保证,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采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的鼓励教学方法,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信,培养学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心态。将实验箱鉴定方式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鉴定的内容是随机的、成绩是自动鉴定的等,整个考核过程没有人为干预。利用压力驱动学生,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改革技能鉴定方式带动教学课程的改变。

(1)鉴定成绩给定方式的改革:最后的成绩依然沿用之前的“过程成绩”和“鉴定成绩”相结合,只有两组成绩都合格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高级工鉴定证书。过程成绩应严格按照评分表给定,鉴定的成绩由实验箱自主评判,避免主观因数的影响。

(2)鉴定内容的改革: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它表明获得者具有从事该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是企业或其他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首先学校在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紧跟社会的需求,通过往届毕业生及招聘单位的反馈信息,开发新的实训课题,保证学生的竞争优势,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其次是增加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数量,保证鉴定的内容能够覆盖实训中的每个知识点,且每个工位的考核项目是随机的,可有效地解决学生选择性学习的现象。利用实验箱考核可为以上改革提供有力的保证。

(3)鉴定方式的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新技术的出现,技能鉴定也应增加相应的项目,但受鉴定条件和教师人员数量的限制,每次的准备工作很难进行,效率较低。鉴于此情况,考核鉴定的过程可用专门的实验箱来完成,每次的考前准备只需要更换相应开发板,题目的发放和故障的设置完全由系统随机地自动发送。该鉴定方式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减少教师教学、鉴定工作中的任务量。

四、总结。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实验箱的应用,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它的推广将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使考核、竞赛更为全面、公正,最终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子技术方面人才培养的步伐。

医学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范文

一、立题依据(科学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参考文献)。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且最具侵袭性的癌之一,多发生于皮肤,早期发生血行转移。对放、化疗不敏感,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增高,人们一直在期待着可以征服恶性黑素瘤的新的疗法的出现!

最近大量的数据表明恶性肿瘤的发展与t-钙粘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关.t-钙粘蛋白已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1-3]、胃癌、胰腺癌、卵巢癌[4-9]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被检测到表达减少.最近的研究表明t/h—钙粘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重新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侵袭潜能[1].t/h—钙粘蛋白这个新型钙粘蛋白分子在人类许多癌细胞中表达都降低表明它或许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10]及维持正常细胞的表型中起重要作用[11].

t/h—钙粘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许它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t-钙粘蛋白是否对恶性黑色素瘤也有作用,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的报道,所以本实验将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性研究!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说明具体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组织、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t-cadherin表达情况。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第三部分:t-cadherin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创新点:首次将t-cadherin基因转染黑素瘤细胞。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rt-pcr反应扩增出t-cadherin的基因全长。

预期成果及提供形式:

观察t-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细胞、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进一步阐明t-钙粘蛋白作用机制。

t-钙粘蛋白基因转染入黑色素瘤细胞后观察对其增殖和转移活性的抑制情况,探索临床诊断和治疗黑色素瘤及其它肿瘤的方法!

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正常表皮组织、痣细胞及黑色素瘤细胞中t-cadherin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

1.材料:从正常人皮肤切取的痣组织,人黑色素瘤细胞株。

2.主要试剂和溶液。

(1)第一抗体:兔抗人t-cadherin抗体。

(2)第二抗体:生物素标记羊抗兔igg。

(3)“三抗”:链亲和霉素标记hrp。

3.设备。

4.方法。

(1)冷冻切片的免疫染色程序。

(2)活细胞的免疫染色程序。

5.荧光显微镜检。

注意:为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应该同时设有对照。

阳性对照(正常组织);。

阴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以证明抗体的特异性。

第二部分t-cadherin基因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材料:

(1)组织和细胞。

(2)菌株与质粒。

(3)工具酶。

(4)试剂。

(5)仪器。

2.方法。

(1)引物的设计。

(2)总rna的提取: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一步法。

(3)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质量,观察所提rna有无明显降解;。

(4)逆转录rt反应:为了证实rt反应的成功设管家基因gapdh为内对照。

(6)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7)pcr产物的`克隆。

(8)dna序列测定。

(9)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

(10)阳性重组质粒的鉴定和筛选。

(11)质粒的大量提取。

(12)转染黑色素瘤细胞。

第三部分:t-钙粘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1.材料。

2.方法。

(1)转染细胞的培养。

(2)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蛋白的表达。

(3)流式细胞周期分析。

(4)凋亡的检测。

技术路线图:

研究进度安排:

20xx.9——20xx.7学习学位课程,查阅文献,完成课题设计。

20xx.9——20xx.9基本完成实验研究工作。

20xx.10——20xx.3完成实验补遗工作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论文。

20xx.4——20xx.6论文答辩。

四、经费预算。

试剂费用:15000元。

br组织及细胞:1000元。

文献资料费:500元。

论文打印费:1000元。

答辩费:1500元。

总计:19000元。

五、课题可行性分析。

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导师段昕所教授、主任医师对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有深入的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已完成黑色素瘤及t-钙粘蛋白研究最新进展的文献检索和综述报告工作。

所有实验均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病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的老师实验技术熟练,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可给予指导;实验所需的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均具备。

参考文献:。

2.lee,s.w.,,2:776—782。

3.zhong,y.,o.,,etal2001clincancerres.

9.lee.s.w(1996).,2,776—782。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目的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并评价其教学效果,探索护理教育新方法.方法在级护理专业4个教学班中随机抽取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其中1、2班为实验组(n=102),3、4班为对照组(n=93).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实施项目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比较2组学生考试成绩,并调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价.结果2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作者:秦淑英qinshuying作者单位:安阳市中医药学校护理教研室,河南安阳,455000刊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vocationaleducation年,卷(期):28(6)分类号:g424.1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外语学习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双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笔者就可视化编程双语教学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总结.

作者:张爱民张鹏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四方学院刊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world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可视化编程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将循证的概念引入麻醉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出具备主动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麻醉从业人员,有利于知识的更新、新技术的开展。循证麻醉促进了麻醉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对临床教学、科研和医疗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循证医学教育麻醉教学。

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而医学院校的教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使其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以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关联,并且获得主动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且主动问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我校麻醉教研室在2009届学生中选择一个班为试点,改革教学方法,实行“循证麻醉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理念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学科,且与临床多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学科都有交叉,故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要求极高。传统的麻醉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基础知识,由于教材和参考书出版周期较长,且多引用过时的经典资料和来自于临床的逻辑推理原则,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1],课堂教学知识更新慢,科学性差,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速度;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教学模式依然是被动接受带教老师教给的实践经验。这种方法无疑是最简便的知识获得方式,但是缺乏科学性和时效性,从而导致一些真正有效的、先进的麻醉方法因经验的遮蔽而不被临床采用,而另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方法在长期地被广泛应用[2]。

循证医学是近些年来在医学领域迅速兴起的一个方法体系,并已经显现出其优越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ekett于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述,将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制定每个病人最佳的诊治措施”[3]。该定义强调了医疗决策的确定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将最有科学根据的医学信息用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实现专业技能与临床经验的完美结合。基于此,我们在学习和吸取了循证医学经验的基础上,考虑将“循证”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引入麻醉教学。

2方法我们选择了2009级一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选择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办培训班和参加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培训,重点讲授循证医学模式和方法,以及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培训结束,接受培训的教师需具备基本的循证医学知识,掌握循证教学的方法,熟练掌握medline、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能够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问题,然后带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查阅资料,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整理,得出依据,并结合实际情况,最终解决问题。另外,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锻炼不断学习的能力,有利于自我知识的更新,也利于临床教学的开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师入手,以麻醉学领域权威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文献报道对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尤其是外科的发展动态。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摒弃以往的被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学习阶段,把文献检索和分析作为一门重点学科和重点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为学生讲解联机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对获得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查询文献、参阅教科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模拟性的指导学生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临床学习阶段,带教老师需与学生一起分析病例,结合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去寻找证据,比较所得证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最终得到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案。

三、具体教学实施。

组织麻醉专业经过循证教学培训的教师以麻醉学教科书为基础,结合最新专业文献资料,编写循证麻醉教学课程讲义,统一授课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试点班级进行专业教学。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本作为教材,开放学校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数据库,任课教师授课之前,给出一个临床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分析该问题,并立刻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将检索的到结果保存。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自主选择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该病例麻醉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特殊身体状况和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不同部位手术的麻醉方法该如何选择、不同原因休克病人麻醉过程中液体的给予方案及预后等问题。要求学生熟记患者疾病和基础状况,开展小组讨论,集合现有的循证资料,确定尚需补充的证据资料,然后在图书馆和数据库中集中查阅,如有必要,带教老师可提供部分参考资料目录。得到准确可靠的文献资料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小组展开讨论会,分析资料之间的关联性,筛选出有价值的、能够推论解决问题的资料,结合病例实际情况,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应用到临床中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工作为组织、引导和启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问题,注意在讨论时将范围控制在麻醉专业内,在遇到意见分歧时给予必要的启发,在思路出现偏颇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动性,寻找正确、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

医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与学校相关工作,由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若干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的选题也可以由参与调研的研究生个人或团队自行拟定。

2.学院重点组队。

各学院党委要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创成果”的原则,指导本学院学生工作组、分团委结合学院实际组队开展活动。各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校级重点团队申报,学校将择优申报全国、省级、市级重点团队。

3.学生自行组队。

学生可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自行组队并向校团委申报,可组织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开展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执行。活动总结于8月30日前交辅导员处。

各学院要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紧密结合起来,除学院集中组织团队,对不能参加统一活动的同学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开展“办一件有意义的事,提一个合理化建议,交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写一篇社会实践心得”活动,就近就便积极参与当地的政策宣传、科技支农、社区服务、法律援助、文艺演出等实践活动。各片区于8月30日前提交不少于一份的活动报告或心得总结到各辅导员处。

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建设及实践研究

1.1调查对象。

11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五年制)在校本科四年级医学生为调查对象,共118人。

1.2研究方法。

1.2.1课间实习安排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共24课时,其中课间实习4课时。

1.2.1.1制定实习课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紧紧围绕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教育目标,结合目前本教研室所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1]制定了《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全科医学概论》课间实习教学大纲: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熟悉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现状。教学内容: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介绍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1.2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全科医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及社区带教教师集体备课。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确定介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及难点。仔细研究角色扮演的案例,确定剧本,以及确定参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路线。

1.2.1.3预讲在课间实习课正式开始之前,由教研室组织全科医学相关专家,安排社区带教教师进行预讲。在预讲后由专家提出建议和意见。

1.2.1.4正式上课利用课间实习4课时的时间,将学生以班为单位带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由社区的带教教师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然后由教师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名全科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向同学展示全科医疗的`服务模式。最后再由社区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区的参观。

1.2.2问卷调查在课间实习的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学生对参加课间实习的反馈情况。共发放问卷118份。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2结果。

社区介绍、角色扮演以及参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并主动地参与到全科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去。课后发放调查问卷118份,回收118份,回收率100%。主要调查对《全科医学概论》的反馈情况。

3讨论。

近年来,全科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全科医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全科医学教育[2]。从教育部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课程建设规划以来,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尚存在理论脱离实践,全科医学师资缺乏;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教学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实际相脱节等问题[3-6]。20,我教研室开始采用“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case-centered,problem-based,community-orientedteachingmode,简称cpc教学模式)。其在社区实践方面提出:采用角色扮演、参观和实习等方法,使学生通过感觉-思维-知识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的行为过程,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有59.3%和34.7%的医学生非常赞同或赞同通过实习,加深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有70.3%和28.0%的医学生非常赞同或赞同通过此次社区实习,理论和实践联系地更紧密了。相对其他学科,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所报道的全科医学社区实习的模式大多针对本科生毕业社区实习[7-8],而少有针对课间实习的报道。课间实习是学生消化理论课的重要辅助手段,是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的一架重要桥梁,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全科医学,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的第一个环节。其区别于医学生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旨在建立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初步印象与兴趣。课间实习效果的直接影响着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发展与精力投入,影响着其进入生产实习的实习效果。谢庆文等研究发现,在当前绝大多数学生对全科医师不了解,所以毕业后也不愿意成为全科医师,更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9]。

针对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的特定目标,结合采用cpc教学模式,我教研室制定了全科医学的课间实习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对了解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及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体现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和内容表示非常赞同和赞同。师资是实施cpc教学模式,提高课间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先前研究中也多次提到过师资不足等问题[10-12],由于社区首次承担全科医学本科生的课间实习工作,加上教研室课间实习带教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固存在缺乏教学经验,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缺点。因此,在课间实习前,由教研室组织对带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探讨角色扮演剧本等工作,并对带教教师安排预讲。这对增强带教教师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本次调查中也发现了不足。由于此次课间实习属于cpc教学模式改革的初始阶段,介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采用多媒体方式,角色扮演由带教教师进行,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接受,所以仅有55.9%及58.5%的医学生对通过实习提高了后续学习效果及激发学生兴趣表示非常赞同。因此,今后课间实习应考虑提供给学生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比如角色扮演可由学生担当,剧本亦可由学生编写等等。

临床医学岗位实践技能课程改革研究论文

摘要:《临床医学概要》高职医学院校非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内容多、综合性强,学生难学、畏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文对目前医学教育中主流的教学方法利弊进行探讨,以期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医学概要;教学方法;医学教育。

《临床医学概要》是高职医学院校为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对临床医学各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概要性描述。我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涉及专业有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学、护理等。涉及专业广泛,学生众多且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多样。另一方面这门课程内容繁杂、枯燥且综合性强,加之学生对解剖、生理、生化等基础医学知识掌握欠缺。因此,很多学生产生畏学心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找到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现分析《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利弊,供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1lbl教学法。

lbl(lecture-basedlearning)即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该方法可以有效的节约教学资源,讲授内容系统性强,连贯性好,因此目前广泛适用于所有高职医学课程。但是这种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高,运用知识能力欠缺,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法。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部[1],引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探索演化,在各大医学院校中备受推崇。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经典的pbl教学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调研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整理资料,团队讨论,检验求证等阶段解决问题。在高职《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中,学生从病例资料入手,通过教师进行专业课程问题设问导学,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自主学习、讨论,这种模式可以以病例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而保障整体教学质量[2]。然而,虽然pbl教学法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往往会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占用了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因此,对学习能力和主动性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面临挑战较大。另一方面,经典的pbl课程是由8~12个学生和1个教师组成教学小组来完成。而我国目前的高职学校更多的是大班教学,如果将现有的大班制划分为多小组教学,需要庞大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国内高职院校难以满足这个条件。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在探索lbl和pbl两种教学模式结合,优势互补,已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4]。

3cbl教学法。

cbl(case-basedlearning)即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进入国内,在商学院和法学院的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特点是启发性高,实践性强。其在医学教学中应用核心为: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在《临床医学概要》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病例为基础,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通过设疑、比较归纳、直接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为学生模拟临床环境,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5]。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此教学方法的效果取决于案例。太简单学生缺乏兴趣,太难学生容易产生畏学心理。因此,案例选择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6]。其次,案例教学耗费时间较长,而《临床医学概要》在非临床医学专业所占课时数较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次,以病例为切入点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的具备丰富临床知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临床知识素养。

4tbl教学法。

tbl(team-basedlearning)即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高职教育改革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即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育理念。tbl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特点是可以在学生较多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教学,这特别适合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的国情。它的实施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学阶段;第二阶段是讨论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强调团队协作,在组内讨论或组间讨论中,学生获得知识,所以团队的发展和成熟对于tbl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三阶段是应用知识训练阶段,在实际的病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研究表明,tbl教学法不仅可以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灵活,还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创新性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国内已有很多医学院校在基础和临床课程中引入tbl教学模式。如自起王庭槐教授等就针对中山大学学生人数多、生师比例高的特点,从医学基础学科到临床学科逐渐推行t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7]。但在高职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tbl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影响实施效果;小组划分不合理,组别间差距较大;该体系强调自主学习,如何对其进行评价等[8]。

5微课和mooc。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涌现出更多依托于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如微课和mooc等,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因其内容直观生动,使用灵活性高,在高校教学中,受学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mooc即大型开放性网络课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研究生课程的人工智能放在了互联网上,从而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0000名学生,之后mooc迅速发展。与传统医学学习模式相比,微课和mooc最突出的优势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其次,是教育的公平和资源的共享。在5月,由网易云课堂承接教育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任务,与爱课程网合作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项目正式上线,实现了国内一流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想学习、爱学习的学子提供了前所未及的机会。再次,《临床医学概要》离不开技能教学,但非临床医学专业高职学生,由于专业限制,很难实现具体的临床实习操作。利用mooc进行临床思维的仿真训练(如模拟心血管系统疾病急诊情景)或者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设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如心肺复苏、腰椎穿刺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增长见识。同时,部分学者也指出了mooc在医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9]。首先,mooc虽然可以实现实时大型线上互动,但这种方式始终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其次,mooc高辍学率问题突出。最后,mooc的教学效果难以获得权威机构认证。目前mooc在我国高职医学院校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欠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适合高职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较少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这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教学实践证明,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贵在得法。教育工作者因时、因地、因材施教,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在乐中学,在高效中学。因此,只要是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创新能力,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就是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m-basedlearninginmedicineandbe-yond:abriefoverview[j].newdirectionsforteaching&learn-ing,,1996(68):3-12.

[2]教学法用于临床医学概要教学中的效果与思考[j].母婴世界,(7):224.

[3]姜达伟,许浏.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pbl与lbl教学模式联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7):106,127.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