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方式(专业17篇)

时间:2023-12-02 21:09:23 作者:BW笔侠

优秀作文在组织结构上要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观点清晰,给人以清晰明了的阅读体验。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展现作者内心世界和感受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以文字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如何调整自己的写作思路,让作文内容更加紧凑、有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上带来一些启示。

孟子的仁政的理解参政方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子居。约生于公元前390年,卒于公元前305年。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城东南)。系鲁公族孟孙之后。受业于子思(史记未明其字,并记载受业于子思门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儒学思想家、政治家,也是当时有名的辩士。其自视为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象孔子一样周游魏、齐、滕、宋等诸侯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先后拜见魏惠王、魏襄王、滕文公,做过齐宣王的客卿,晚年退居于邹与弟子章等人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为《孟子》一书,全书七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东汗赵歧《孟子章句》分为内篇七,外篇四,并称外篇系伪书,未注。书中记述了孟子的政治活动及仁政、孝义、性善等政治伦理哲学思想。朱熹将《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由此发展为“仁政”学说!其重要内容就是明君以“治民之产”,使“黎民不饥不寒”,坚决摒斥暴君污吏的兼并土地行为,主张给农民私有土地,由此将劳动者约束在土地上,使之安居乐业,“死徙无出乡”。他认为井田制可以保证谷禄的平均,但又不同于奴隶制的井田制。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正经界就可以达到“仁政”的目的。即如他所说:“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四,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他的思想就是以民本为基础,并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民事不可缓也”,指出关心人民的生活是最紧迫的事!由此可见,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同时,孟子推行的王道,也同样是为了推行仁政,并施恩于百姓。但战国时期,诸侯攻伐,列国相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是天下争气力的时期,他反对诸侯争霸,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但是他的这些观点对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强调“民为贵”方面却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

孟子坚信,施行“仁政”就可获得民众的支持,获得民众的支持就可无敌于天下了,这就是“仁者无敌”。孟子虽然主张施行仁政与恻隐之心,但他也认识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意思是说,光有良好的意愿,并不能促成良好的政治局面;只有好的章法同样不能使它自己发挥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把它提高一个层次来说的话,就尤如人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只讲人治,或只讲法治,都是片面的!当然我们也应当知道孟子的思想还是以人治、德治为主要内容的。

孟子所倡导的“仁政”是一种方法,而目的则是行“王道”,他之张王道,反对“霸道”及以力服人的暴力行为,提醒统治者要“以德服人”,以及得民心的重要性,失民心的`危害,并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警言,对统治者的残暴,不管民众的死活行为,提出严重警告。他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提醒说,桀纣那样的下场,是深值引为教训的。由此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人民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这些也正是孟子形成“仁政”思想的客观基础,促使统治者向劳动者做出让步,并施以恩惠,提醒统治者应考虑民众的生活,民众才容易接受。即“是故明君制民办公助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也就是说,劳动者有了维持生存的物质条件,才能有稳定的,利于统治的思想观念,即“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认为只有关心劳动者,才能使统治得以稳固。

从某种意义上说,孟子心目中的人伦道德,并不完全是一种愚民的工具,而是一种信仰!他提出“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意思是说,舜明了万物的情形,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按照仁义的道理去做,而不是将仁义之道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他的这个看法与道、法家不同。道家认为,人伦道德是骗人,即所谓:“盗钩者诛,盗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法家则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伦理道德也都是骗人的。

那么,孟子所说的“仁政”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本人也进行了归纳:“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意思是对知识分子要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对于商人要减轻他们的负担,对负贩者不要征税,对耕田者要恢复井田制,也不收另外的赋税,对城镇居民免除他们住宅的税。其中的尊贤使能是与当时的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一致的,其它四点则在于减轻人民的重负,如此以来,对内可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对外又可争取外来人口,增加劳动者数量,这些都可以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关心劳动生产的积极的一面。但这些只是为了加强封建君主的地位的,并不是为民众争取政治权力的。例如他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虽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但一些观点思想与孔子又有了很大不同,孔子维护的是旧的社秩序即周朝的礼制,而孟子时期,群雄争霸,形成的是封建地主阶级为社会主流的现实,奴隶制已不复存在了。孟子倡导的是“王道”,只要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不管当权者是谁,他都会支持,他已不再把垂死的周天子放在眼里了,虽然他所提的词句与政治主张与孔子有相似之处,但立场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尽管如此,仍然没有与旧传统体制彻底决裂,并常在复古的词句中透露出革新的内容。

孟子的仁政的理解参政方式

齐宣王有一天坐在堂上,堂下有人牵一头牛走过去,这头牛拼命的哀鸣。齐宣王就说,这个牛好像是没有犯什么罪,就被判了死刑,叫得那么凄惨,把它放了吧。这个牵牛的人就说,请问大王难道这样要废除祭钟的典礼吗。

齐宣王说,怎么那么笨呢,换一头羊不会吗。那这个事情传出去之后,老百姓议论纷纷,说你看我们的大王真小气,因为牛比较贵,羊比较便宜,所以他就用羊来换牛。

这话慢慢传到齐宣王的耳中,齐宣王觉得很委屈,心里面很郁闷。那么,这时候孟子来见他,孟子就主动提这一件事,他说我知道大王不是小气,你是不忍心看这头牛好像没有罪,就被杀一样。

大王说,哎呀,你真了解我。我们今天说于我心有戚戚焉,就来自于这里。

换句话说,大王听到牛在哀嚎,看到牛样子很可怜。但他没看到羊,那个羊难道不会说很委屈吗,它要被杀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知道,大王缺乏一种推理能力,因为人平常都有怜悯的心,像人是万物之灵。假设你家里面养宠物,有些人养鸡、养鸭当宠物的,还有养猪的,养久了之后呢,怎么忍心杀来吃呢。这叫做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你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不忍心吃它的肉,这是人的一个正常的表现。

孟子的意思是说,你作为政治领袖,要经常照顾百姓,如果你看看这种杀生的事情太多之后,就不容易有同情怜悯的心。当然,这种解释我们也不见得愿意接受。但至少他说明,作为领袖要爱护百姓这一点。因为孟子后面接着说,你看到牛没看到羊,你看到牛跟羊,你看到百姓了吗?你看到百姓了吗,所以后面就要加了另外一段,孟子提到“率兽食人”四个字,令人痛心,这也是他的`对象是梁惠王。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厩里有肥马,可是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率领野兽来吃人。厨房里有肥肉代表什么,猪先养的很肥,杀了之后你才有肥肉嘛,马厩里面有肥马,代表马吃的很好,才能长的很肥啊。所以,前面两个肥都说明什么,这些动物的粮食非常的充裕。但是,底下两句话,老百姓面有饥色,我们现在叫做面有菜色,看起来是瘦弱不堪,然后在野外有饿殍,饿死的尸体,这叫做什么?率兽,率领野兽来吃人,所以你把粮食都给这些动物吃了,马跟猪吃了,老百姓吃的比这些动物的还要差,营养不良还有饿死的,那你这不是等于带着野兽来吃人吗,所以这句话非常生动。

孟子的仁政的理解参政方式

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主张“保民”而王天下,反对武力兼并战争。认为君主以爱人之心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孟子梁惠王上》,给人民以固定产业,使免于饥寒痛苦,再用礼仪教化,就可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暴虐的君主可以废黜是当时客观情况在孟子思想上的反映。孟子“仁政”思想是复杂的思想体系,反映着新旧交替期社会变革在某些人们意识上打下的双重烙印,即:一方面不得不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又固执地迷恋往古。孟子的思想中,后者是主导的,前者是从属的。

孟子从“仁政”出发,提出了著名的“民贵君轻”的学说,从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要求,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上看,孟子的仁政学说的主要方面是为民请命的,尽管孟子是代表由奴隶主贵族转化而来的那部分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的,尽管“民贵君轻”口号不可能真正实行,尽管仁政学说本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企图缓和人民的反抗斗争。但是不能否认,孟子是丛剥削阶级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并引起很大重视的思想家仁政思想非孟子首创,在《书经》中可发现其萌芽。但第一次使用“仁政”,并把这一思想发展为完整体系仁政学说的.则是孟子。“仁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人民性的学说,它与反人民的法家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孟子的仁政纲领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开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一切有志于改革的政治家总是把孟子的仁政学说作为改革的指导方针,而且许多耿直、富于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往往利用这个学说为武器,揭露、谴责历代封建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的论文

幼儿的学习品质决定了幼儿的学习质量,因此,对幼儿的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本文深入的探讨了5-6岁幼儿园学习品质的基本特点,并从幼儿的心理特征入手,对相应的学习品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角度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方式和增强幼儿学习品质的方法,这些都使幼儿能够在家庭教养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实现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提升。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幼儿的学习品质。目前,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将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分析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5-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5-6岁幼儿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性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对外部环境的基本理解,但尚不能独自完成一些社会活动。因此,学习品质的塑造在这一时期最为关键[1]。此外,幼儿在这一年龄段也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在家庭教育中逐步加深幼儿的心智培育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幼儿得到自信心的提高,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品质的教育活动当中。5-6岁的儿童不具备同成年人一样的理性思维[2]。因此,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比较容易凭借直观的感受对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并且建立起更高水平的学习品质,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二)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

5-6岁幼儿的学习品质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幼儿的学习品质更多的受到学习态度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幼儿的学习品质受学习方法的影响较多[3]。在基本素质的影响下幼儿的常规活动更容易进行塑造,并且能够在长时间的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更高水平的学习方法。

此外,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已经在很多领域展开,并且受到世界范围内的理论界的关注。在教育研究领域,更多的学者将学习品质因素的研究分析作为一项基础性内容[4]。因此,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特点。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对相关理论进行完善,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教育领域其它教学模式的完善。另外,5-6岁的幼儿在教育领域需要对进入小学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幼儿对学习有效性的关注也是保证幼儿学习质量的核心。良好的学习品质,即是影响幼儿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学习品质需要得到有效性的充分保证。

二、家庭教育与家庭教养方式对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主要影响。

(一)家庭教育对5-6岁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

5-6岁的幼儿最主要的思维养成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在进行5-6岁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因素是决定幼儿学习品质的核心因素。虽然目前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占据了幼儿的大部分生活时间。但是,这些幼儿教学机构依然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加以灌输,使得幼儿必须在固有的模式下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有效的基础知识学习增强知识储备。基于此,这就使得家庭教育成为了对幼儿学习品质影响最为强烈的因素。此外,家庭教养的主要方式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各类家庭教育的方式都很有可能在幼儿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直接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方法科学性,也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品质质量。家庭教育活动还会树立起幼儿心中的主观学习意识,使幼儿可以从个性塑造和兴趣培养等方面适应学习品质养成的要求,保证后续的学业活动拥有良好的行为模式基础。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5-6岁幼儿接收到的最主要的教育,将启发诱导式教育应用于家庭教育领域,可以使幼儿很好的提升学习品质的质量,并且保证幼儿得到更高水平的学习质量[5]。除此之外,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还存在一定的溺爱因素,使得很多幼儿的教育活动比较容易在溺爱的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家庭教养方式具备高水平的文化因素,将会使5-6岁的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并且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家庭教育工作当中,使幼儿可以更好的实现学习品质的塑造[6]。沟通教育的模式也是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家庭经常以严厉的指令要求幼儿进行行为约束而没有对儿童进行思想观念的管理,则很有可能危害到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幼儿只能在较为被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品质的有效塑造,并且不能保证幼儿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养成环境。

三、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具体体现。

(一)5-6岁幼儿主动性差异。

从当前的儿童家庭教育主体环境来看,能够以启发诱导方式进行幼儿教学的家庭可以有效的保证幼儿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但是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形成因素并不能通过当前的社会性评价体系进行观察[7],幼儿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并不能直接决定家庭教育使用何种教育模式。

从目前的家庭教育整体情况来看,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幼儿的学习品质培养。此外,有一些家庭依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幼儿实施惩罚式教育,使得幼儿虽然能够按照父母的具体要求进行行为的约束,却不能够按照具体的环境特点进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造成很多幼儿难以在学习品质方面获得主动性的有效行为。虽然5-6岁的幼儿并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按照强有力的理性思维进行主动性的分析,但是,5-6岁的幼儿很有可能在简单思维引导之下产生行为的设计[8]。

因此,如果不能将惩罚式教育进行必要的改良,将会直接危害到幼儿学习品质主动性的建设质量。还有一些家庭目前依旧采用溺爱式教育的方式应对一些幼儿的主动性学习行为,使得幼儿不能对学习品质当中的主动性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虽然幼儿能够保证在家庭成员的指导之下进行一些学习行为的开展,但这种行为属于一种溺爱环境下的利益交换行为,不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主动性。

(二)5-6岁幼儿学业成绩差异。

幼儿的学习成绩目前一直是很多家庭关注的首要问题,但是,从幼儿多年的学业活动来看,5-6岁幼儿阶段的学业行为并不能对幼儿的学业成绩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其养成方式需要成为教学设计工作的重点[9]。此外,幼儿的学习成绩比较容易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之下产生深刻的变化,造成幼儿的抵抗挫折等方面展示出更加激烈的心理抵触情绪。因此,幼儿在家庭较为放任的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并不利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也会直接造成幼儿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业成绩。

(三)5-6岁幼儿抗挫折能力差异。

目前,在家庭的经济能力的影响下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快速改善,因此,在幼儿的家庭环境方面,社会各领域产生了溺爱式教育和惩罚式教育两种极端的教育形态,使得幼儿在抗挫折能力方面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状态。如果惩罚式教育过于严厉,则会使幼儿在形成抗挫折能力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疲劳,最终导致幼儿形成较强的被动性,不利于后期的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溺爱幼儿也很有可能导致幼儿在抗挫折能力的建设方面缺乏外部环境的支持,造成幼儿难以在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带动下对学习品质有所提高。另外,家庭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渗透过程,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很大程度上同家庭的日常生活相关,因此,家庭教育是幼儿抗挫折能力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四、5-6岁幼儿学习品质较为理想的原因。

在进行5-6岁幼儿的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理论界经常从幼儿的非智力性因素入手展开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由于幼儿的先天智力因素并不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而幼儿后天的智力发育情况也不属于教育品质的设定范畴,因此,关于幼儿的学习品质的研究,更多的从家庭环境的理念和模式出发,对诸多非智力性因素进行分析。在进行儿童学习品质培养的过程中,儿童的真实想法是儿童进行学习活动的核心。因此,儿童的实际心理状态是决定儿童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儿童心理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还会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儿童比较容易在应对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较为强烈的警惕性心态,并且很有可能在后续的学习习惯形成过程中产生抵触性思维。因此,家庭教育环境的模式科学性和理念正确性是保证儿童形成理想的学习品质的关键。

五、5-6岁幼儿男女学习品质差异分析。

男女幼儿的成长特点不同,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习品质的差异。因此,在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男女幼儿实施差别对待,保证男女幼儿可以通过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学习品质质量,使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提高。另外,男性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往往展现出较强的探索精神,能够在教育活动中进行各项教育方式的适应,而女性幼儿则很有可能在学前教育阶段表现出较为保守的处理模式。不同性别的幼儿必须在家庭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学习品质培养,使家庭教育工作的环境能够有效的适应幼儿的学习要求。

六、提高5-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建议。

激发幼儿的兴趣是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质量的重点。因此,要从5-6岁幼儿感兴趣的因素入手,使每一次家庭教育活动都能在幼儿的积极配合下进行高水平的提高。要对5-6岁儿童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因素加以利用,例如,可以对儿童喜爱的动漫人物进行处理,并将其与儿童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联系,使儿童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展开学习品质提高的工作。

此外,还要加强对幼儿生活环境的关注,尤其要保证教育人员能够与儿童的家长进行频繁的沟通,以便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进行传达,使幼儿的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理想的生活环境,并且保证幼儿在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影响儿童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对幼儿学习品质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幼儿的学习品质不仅包括了基础性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能力特点的现实。使教学工作者都能具备幼儿的学习行为是影响幼儿学习成绩的关键性因素的理念,保证幼儿能够得到科学的评估体系的支持。

七、结论。

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影响幼儿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家庭教育对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并从5-6岁幼儿的学习品质形成特点入手进行家庭教育具体影响的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5-6岁幼儿的学习品质质量,并保证幼儿能够建立起更加理想的学习基础。

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的论文

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第一个特点是晓之以理。父母对子女不是压服而是说服,是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不是强迫命令。是通过说理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去做,通过讲道理让孩子把父母的看法想法变成自己的看法想法。对孩子的缺点不夸张,不是道听途说而是用事实来批评孩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是像有的家长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如“你从来就不好好学习”,“你整天就知道看电视”等等。其实这些都不符合实际情况。孩子是有时候好好学习,有时候看看电视,你说他从来不好好学习,整天看电视,他能服气吗?因为不符合事实,孩子心里自然有看法。晓之以理就能使孩子接受父母的指点,改正自己的不足、缺点。

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运用晓之以理的原则,去教育孩子,向他们讲道理,讲得合情合理,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们不是口头说教,不是一般公式化地对孩子讲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而是根据孩子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去讲道理,去指引孩子前进。

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绝不以势压人,孩子一时想不通允许孩子有个认识过程,绝不操之过急,强行让孩子接受。即使孩子缺点改正后再犯,也是讲道理,加深孩子的认识,绝不简单斥责:“怎么又犯了?”

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动之以情。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是最真挚、最无私的。

采用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的父母,他们跟孩子之间建立了亲切温暖的感情关系。父母的话,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充满了爱,充满了关心。孩子看一眼父母的眼神就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感情上亲昵,有温暖感、亲切感、安全感。在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方式下教养的孩子,不是畏惧父母,而是亲近父母,与父母无话不说。父母的话他们听得进,父母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感情。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达到情理相容。达理必先通情,通情才能达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起来会收到明显的家教效果。

我们不少家长有这样的传统观念:孩子是我的,我自己管;孩子是我的,他应该听我的话;孩子是我的,就应该按照我的意见办。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不尊重孩子人格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家教观念的作用下,父母对子女说话的口气往往是命令式的,缺乏民主。

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使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为孩子还小,父母有责任指导他、教育他。孩子在家里有平等的发言权,也有给父母提意见的权利。由于家长尊重了孩子的人格,从而提高了孩子的自尊心,提高了孩子的成就感。

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第四个特点就是家庭民主。由于尊重孩子人格,人人平等,家庭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大家是友好协商而不是父母独断独行,专横跋扈。

温暖、理解和民主式的教养方式不是父母让孩子放任自流,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做怎么做,而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根据孩子的生活、行为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关心孩子,支持孩子,引导孩子。

孟子的仁政的理解参政方式

一、仁盏囊谰。

1.政权的价值在于慈爱民众,而君主先天具有的善性使奉行仁政,慈爱民众成为可能。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梁惠王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公孙丑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孙丑上》)。

2.孟子将天设定为至上的义理,其本相为仁,要完成慈爱民众的使命,统治者只能依照这一本相,奉行仁政。奉行仁政必将得到天下的归服,相反,背离仁政的统治者,放弃了为民父母,慈爱民众的使命,就不能保有国家,甚至被奉行仁政者诛杀而国破身亡。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离娄下》)。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上》)。

“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滕文公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梁惠王上》)。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梁惠王上》)。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离娄上》)。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3.奉行仁政便会得到民众、商旅、士人的内心拥戴,终将得到整个天下的归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上》)。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逵谕酢f淙羰牵孰能御之?”(《梁惠王上》)。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公孙丑上》)。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公孙丑下》)。

4.孟子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对等性,所以,他在肯定统治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宰地位的同时,将家庭伦理关系推广到政治生活,主张统治者要以父母对待子女的情感、态度来治理民众,与百姓同忧同乐,施恩于民众,保证民众的利益。奉行仁政使君主得到了民心这一最大的利益,比之于这个最大利益,统治者们所热衷的,诸如从民众中获取财富,富国强兵这些利益不过是小利,而且是获得民心这一最大利益的自然结果。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梁惠王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心下》)。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报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梁惠王上》)。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梁惠王下》)。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尽心下》)。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上》)。

“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有害,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朱熹《四书集注》引程颐语)。

二、仁政的措施。

1.仁政的基本内容是确保民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再施以教化。

孟子提出的仁政具体措施的基础是保证民众拥有固定的.土地和其他生活资产,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教化,使民众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并将这种伦理关系推广到政治生活,在政治生活中忠诚统治者,安于被治者的地位。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滕文公上》)。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详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王如能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上》)。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

2.奉行仁政的必要条件是君主尊重贤人,接受贤人教诲。

孟子事实上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不平等的,所以,虽然人的本性都有善端,虽然人人都可以通过修养而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一定要得到那些已经认知了仁的先觉者的教诲,才可以,君主也是如此,只有得到道德先觉者的教诲才能够发展内在的善性,奉行仁政。轻视贤人,或者表面上尊重贤人,实际上却并不听从其教诲,是君主不能奉行仁政的原因,孟子对他们持批评态度。所以,孟子十分突出贤人在政治生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万章上》)。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公孙丑下》)。

“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离娄上》)。

“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公孙丑下》)。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尽心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天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公孙丑上》)。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公孙丑下》)。

“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梁惠王下》)。

3.选拔人才、任用官吏。

在孟子看来,官吏的使命是协助君主奉行仁政,一方面,官吏要帮助君主修养仁德,一方面,要在自己管辖的领域内实现仁政。做官吏的人一定要具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操守,贤人是最理想的官吏。君主任用官吏的目的是让他们协助自己奉行仁政;贤人入朝作官的目的是行仁于天下,因此,规范君主和官吏之间关系的准绳是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孟子认为,君主与官吏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对等性的,君主只有善待官吏,官吏才能忠诚君主。君主首先要崇尚人才,选拔人才,让贤者身居高位,并采纳、实行贤人的主张。不任用道德低下的人。赏罚有度。贤人如果要做官,就跟随追求仁德的君主,辅佐暴虐民众的君主,就违背了为官的目的。官吏要以仁道事君,忠于职守,不可辜负官吏的使命和地位。

君臣关系: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离娄上》)。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为君之道: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滕文公上》)。

“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j之人至矣。与谗谄而谀人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告子下》)。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滕文公下》)。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离娄上》)。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为臣之道: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告子下》)。

“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尽心上》)。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告子下》)。

“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公孙丑下》)。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尽心上》)。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尽心下》)。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公孙丑下》)。

“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公孙丑下》)。

4850字。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技巧之修辞方式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修辞方式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

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孟子的仁政的理解参政方式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儒学社会政治层面功能的形成和加强,同时也就减弱了儒学作为一般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层面的作用。在原始儒学那里,它是通过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去启发出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追求理想社会的自觉。所以,儒学对于士大夫们的修身养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可是,当儒学的一些主要内容被政治制度化以后,它就成了不管你自觉与否,自愿与否,都必须遵守的外在规范,因而它的修养意义和作用就大大地被减弱了。这样,儒学制度化方面的成功,却成了它在道德修养功能方面走向衰危的契机。

到了汉末,政治制度化了的儒学礼教(名教),一方面成为束缚和压制人的自然感情的东西,一方面又成了那些伪君子沽名钓誉的工具,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玄学乘此流弊而起,调和名教与自然(性情)的矛盾,而其中又都强调以“自然”为本。并且在理论学说上,玄学也明确地提出了“道明其本,儒言其用”(《后汉纪》卷十二“袁宏曰”)。所以,自从玄学诞生以后,儒学尽管在政治制度层面仍然保持着它的统治地位,而在思想修养层面的功能,却已为玄学或道家(以及道教)所取代。东晋南北朝以后,以至于隋唐时期,佛教思想的影响又超过了玄学,在士大夫的思想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末的约七百年间,儒学只有那些体现为政治制度化方面的东西,在统治阶层的维护下继续起着作用。

尽管这一时期儒学文献方面的研究也并没有中断,但像唐孔颖达编纂的“五经正义”之类的著作,除延续汉儒和玄学家的观点外,并没有多少新意。所以,儒学在人们的思想修养方面,也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后人在评论儒释道三教的社会功能时,常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赵y语,转引自刘谧著《三教平心论》卷上)这种说法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佛道的学说在人们的修身养性方面所起的作用远比儒学为大。

两汉时期儒学性格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儒学的两个层面的社会功能的消长等,是很值得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佛道学说对广大士大夫修养身心方面的巨大影响,引起了一部分儒者的不满与不安。他们认为,以佛道理论修身养性将使人们不守儒学礼法,从而危及社会的统治秩序。于是,他们以佛教提倡出家有违忠孝之道,僧侣不仅不从事生产,而且其佛事活动、庙宇建筑等又劳民费财等为由,大肆进行辟佛。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辟佛言论,大致就出于这样的背景。但是,也有另一部分儒者则注意到了佛教理论并不是完全与儒学相冲突的,只要利用得好,可以与儒学互补,起同样的效果。如韩愈的好友、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就指出韩愈对佛教的批评是肤浅的,是“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即指责韩愈不懂得佛教理论中所包含着的精华。他认为,“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然,不与孔子异道。”(《柳宗元集》卷二十五“送僧浩初序”)这是说,佛教中有些道理是与儒学的《易》、《论语》中所说道理相合的,如果认真地研究和实践,它对人们性情修养所发生的作用,与孔子儒家所说的道理没有两样。而再有一些儒者则更为高瞻远瞩,他们借鉴佛道心性形上学理论,主动地去到儒学内部,发掘可与佛道相抗衡的理论与经典根据,并据此建立起儒学的心性修养的形上学理论体系来。

温暖理解与民主式的教养方式的论文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由于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学者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本文拟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为优化儿童成长的教养环境,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模式,比较广泛地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s)。[1]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接受——拒绝和支配——服从的两个基本维度,以此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2]和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n)[3]等都进行了父母养育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鲍德温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总之,西方心理学家由于采用实证的观察研究方法,因而其结果具有可信性及有效性。近年来,我国心理学者在继承西方科学实验成果的基础上,也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划分出适合中国文化特点的父母教养类型,同时也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教养观念和行为与各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

我国心理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学习(如智力、成绩、学校适应)、社会化发展(如社会期望、同伴关系、性别化)、创造性(如艺术、科学、社会活动和社交领域)、个性(如人格特征、自我概念、自尊)等方面,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一些研究者发现,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儿童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小学儿童的自我概念呈显著正相关,[7]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父母的过度保护与小学儿童的自我概念呈显著负相关。如果父母对儿童能够做出积极地反应,能够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求,则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研究发现,[8]母亲的支持、鼓励和积极参与可以促进儿童自我的健康发展,母亲的不支持行为如拒绝、惩罚,易引起儿童较低的自我评价,进而导致其较低的自尊水平。

此外,父母教育方式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11]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放任型教育方式的父母虽然给孩子的自由较多,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但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采用这一教育方式,会导致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父母采取专制型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过多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谷传华等对30位中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进行考察,也得出了与此相似的研究结果。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心理学者运用实证的方法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既是对西方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理论的印证,又是对其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为家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资料。

综观现有研究,笔者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心理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发展某一方面关系的研究较多,对父母抚养方式本身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心理学家对父母教养方式本身的研究较多,并揭示出父母抚养方式的不同类型及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根据本国的文化特点,结合国外的研究成果,划分出了符合我国文化传统的父母教养方式类型:溺爱型、专断型、纵容型和民主型[14]。

第二、长期以来,心理学者过多地把父母教育观念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因素来研究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但对母亲教养方式或对父亲教养方式的单独研究较少,尤其是对父亲教养方式的研究则更少。而实际上,父亲教育观念和母亲教育观念虽然存在着很大的相关,但它们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各有独到的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而且由于父母性别角色的差异,父亲在儿童生活中起着母亲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对幼儿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较多,而对青少年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小学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要少得多。尽管儿童入学后主要活动场所虽然已由家庭转向学校,但并不能就此否认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四、现有的研究只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单向研究,而没有探讨儿童已有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是如何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选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影响也是相互的,儿童接受父母的教养方式施加给他们的影响,但这种接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这其中包含着儿童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认知、理解和选择,反过来,儿童的行为或个性特征也会引起父母对自身教养方式的反思,促使他们调整教养方式,采取新的行为。

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首先,迄今进行的有关研究一致表明,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是教养方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积极的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予以情感温暖一般指父母尊重子女的意见和思想,保护子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经常与子女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能从子女的角度看待子女的言行,双方处于一种情感洋溢的氛围中。父母作为家庭生活的主导,子女健康成长的监护者,应仔细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绪、行为的微妙变化,给孩子的行为更多理解、信任、鼓励、肯定和表扬,少一些埋怨、惩罚和责骂,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和方法,给孩子以理智的爱,促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在家庭教育中要警惕教育过度。父母这不准,那不准的戒律越多,孩子的活动范围就越小,生活中的直觉经验就越少,将来就越缺乏灵活性。孩子是在经验中成长的,为了使孩子掌握知识,并以此去进行正常的生活,经验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现代儿童心理学为我们送来的最为珍贵的财富。此外,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和执行倾向要一致。当父母对孩子表示一种期望后,对孩子规矩的标准就要严格按照期望去执行。如果说得严,而做得不严,孩子就会见风使舵,不诚实。

同时,有关研究也表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在影响他们选择不同教育方式的诸多因素中,是最关键性的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应提高母亲的文化修养,加强对父母、尤其是母亲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干预工作,以便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身心发展环境。应当指出的是没有一种教养方式是对所有父母和子女都适合的。父母要常注意子女对管教方式的反应,并加以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儿童的生活范围较小,早期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来源于父母,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较为正确的教养方式给儿童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那些年我不曾理解的方式散文

这个年,过得有点累,但充实,开心。

结婚13年,12年都是在婆家的大家庭过的。今年,工作的缘故,除夕没有回农村婆家。小家三口,过除夕,头一回,欣喜,忙,又有一点乱。

过年的第一件大事,做年夜饭。合格的主妇,在这一天,可以将自己的全部厨艺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只是,距离及格我还甚远,第一次做年夜饭,于我如同解一道高考数学题,很费脑筋。努力回忆母亲做年夜饭的场景:第一道菜炸肉圆子。母亲的肉丸子做得非常好吃,生姜末、葱花、肉泥、味精、糖,好像还有酱油,母亲的巧手总是能将这些材料搭配的味美绝伦。我学着母亲的样,系上围裙,钻进厨房,开始了我的新年第一道大菜——炸圆子。

油在锅里欢腾,老公和女儿不停地到厨房探班,问什么时候能吃。“快了,快了”,嘴应着,手忙不迭地舞着勺,心里乐呵,眼前回放起儿时,母亲炸年货,我和弟弟们围在锅台前,眼睛锥子似地盯着油锅的情景。金黄的圆子似精灵在锅里快乐地游弋,心儿也随这些可爱的一起舞蹈。哎呀,不好,怎似六月的天,突然变了脸?油温太高,赶紧灭火,手忙脚乱地将她们从油锅里抢了出来。幸好,没有包青天的脸黑。惊魂未定的她们挤在盘子里,还没有来得及舒一口气,老公和女儿的五指禅,已次第而来。这边往嘴巴里塞,哈着“烫死了”,那边“真好吃”。大的出去,小的又进来,织布机一样穿梭不停。第一锅,萝卜藕圆子,一大盘,眨眼,空了。空了盘子,实了心,满心地欢喜。至少,那圆子做的的确好吃。因为,我比母亲多放了一道十三香。

三个小时后,八道菜,黄绿相间,香气缭绕。女儿欢腾,放炮竹,老公开酒瓶。破例,我喝了一碗米酒,正宗江南农家的米酒,清冽甘甜。去年冬天到皖南的马仁奇峰玩,当地的土特产店里,我相中了那竹筒装的农家米酒。米酒买回后,一直放在冰箱里。年夜饭,米酒粉墨登场,啜饮第一口,冰凉,微酸。加了一点热水,再饮,酸味不见了,舌根丝丝地甜,诱人的甜。禁不住又啜饮一口,唇齿生香,连绵不绝,赞叹不已。老公眼红了,倒掉斟好的花雕,咚咚地也给自己来了一碗。品尝米酒,猛然间无限地羡慕古人来。古人饮的酒,一定是米酒,那时,他们不懂用酒精勾兑。想那打虎英雄武松,当年若喝了18碗酒精勾兑的酒,别说打虎,没等老虎来,差不多也一命呜呼了。武松当年喝的一定是米酒,不过今天的18瓶啤酒的酒精度吧?古人好口福!喝的是纯天然的无污染的米酒,真正大自然精华的.浓缩。难怪斗酒诗篇的李太白,酒喝八分醉,秀口一张,吐出半个盛唐。喝酒当喝米酒,喝古人喝的酒,这个年,让我对酒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春晚》的欢笑声中,送走卯兔,迎来祥龙。

大年初一,直奔长途汽车站,挤上新年的第一班车,回老家给父母和婆婆拜年。看到老人家们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笑脸,心里踏实了。

年初三,挤上返程的车,疲倦在新年的氤氲中袭来。

大年初四,假期去了一半,窝在斗室里,哪也不去了。捧上年前在网上买的书,心儿渐渐地沉下来,书中自有一番景:“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大地之文章”,心在虚实间流连,似闻:花开,鸟鸣,潺潺的溪流。窗外,阳光明媚。

放下手中的书,推开窗户,一米阳光扑面而来,狠狠地伸了一个懒腰,如万物生长的姿态......哦,春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如何提高学生对象征性交货方式的理解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授人以渔的宗旨也就得到了诠释。学生有了学习能力,对自身的成长就是最大的帮助与收获。

关键词:预习;指导;学习;能力;提高。

十几年来,在预习指导上我通过日常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点效果。

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时间不分长短,主要看是否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未经思考的预习,即使预习的时间再多也只是“走过场”而已,毫无意义。在预习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对书中的脉络、结构、内容、写作特点,则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加深印象,发现疑难问题,用符号进行圈点、画线、评注;对生字词或疑难问题,通过工具书加以解决,将查找出来的答案标注到课本中去;名言、警句都摘录到笔记本中,作为自己学习的积累。通过认真思考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留作课堂听讲的重点内容,以知识的短暂性来进行强化。

我体会到这样开展预习好处还是很大的,从老师方面讲,通过预习,让学生提出问题就能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事半功倍。从学生方面讲,学生通过预习,动脑、动手,发现和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就能着重听不懂的地方,根据自己理解的内容,解答问题。同时与教师的思路相对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对预习给予一定的要求。

合理的、有侧重的要求,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当学生无从着手预习时,首先要提出生字、词、句的要求,随后则应多布置有关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分析性、概括性的预习题。如,考查字词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生字词的音、义必须掌握,成语典故可以了解出处。针对各类课文,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因人而异,因人而别,有所侧重,真正做到既让学生“吃得饱”,又要让学生“吃得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在预习中寻找到乐趣。只有既注重广度,又有深度,才不至于因为千篇一律的要求而失去对预习的兴趣。

三、对学生预习的内容进行检查。

有要求就要检查,预习检查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检查,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情况,把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解答;如有解答不完整或解答不出来的,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释疑。一则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再则能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对大胆质疑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对听课以后善于提出与教师讲解有差异的学生,更要加以鼓励和充分认可,并将他的想法进行集体讨论,告诉学生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培养学生有灵气、有创造地读书,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对在预习中存在不足的学生应给予正确的纠正指导,帮助其正确预习。

总之,搞好预习,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去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有所疑、有所思,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真知,培养自觉能力。

那些年我不曾理解的方式散文

经历过一次恐怖的急性过敏,严重到第二天就必须去外地的医院。从那之后,偶尔会觉得很痛苦。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能痛快地醉一次,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去赌。如果你告诉我一件事,会让我不适,我可能会忍受过去。如果你告诉我一件事,会影响到我的容貌,我就无论如何都不会做了。

急性过敏,在我心里,是和暂时毁容划等号的。

于是,在压抑的时分,走在街头乍暖还寒的春风里,不能拟把疏狂图一醉。而是去了理疗馆,在火疗里,不知什么时候睡去。

可是醒来,那些东西还压在心里。想了想,不知从何时起,已经失去了能够交心的闺蜜。人总是会变的,有一天你会在伤害里,明白有些人不可以信任。还有些人,没有足够的智慧开解你,有可能会让你更加气恼。而我通常是别人用来倾诉的对象,自己的心事,自己收藏。

那天单位举办庆五一联欢,意外见到多年未见的前夫。回来时自然心情很差。瑜唱了一只歌送我:

“也许我偶尔还是会想他,

偶尔难免会惦记着他,

就当他是个老朋友啊,

也让我心疼,

也让我牵挂。

只是我心中不再有火花,

让往事都随风去吧。

所有真心的痴心的话,

仍在我心中,

虽然已没有他。”

百度了一下这只老歌,是张艾嘉的'《爱的代价》。看了下整首歌词,基本不喜欢。却发现瑜的这段,截得恰到好处。正是那长长歌词里的闪光点。

可惜他太远,正在另一个城市出差。就是平时,也不可能找他安慰,虽然这个少年很贴心。

对啊,这和年龄无关。他的外表和心态还是少年,而我……只是很希望自己还是少年而已。

和林离婚时,他一边痛哭,一边说,妹妹,以后你也不要老。

我不知道再在活动中意外见到时,在他视线里,我有什么变化。为了演出需要,穿了职业西服,化了妆,或许已经不是他记忆里的曾经。

离婚,已经八年过去了。

我已经不能喝酒。虽然在我可以端杯的时候,也未曾好好珍惜,未曾痛快地醉上一次。

好在我还可以流泪。

偶尔哭一哭,对女人这种生物来说,的确不算什么。只是已经很多年,不曾痛哭过了。

听《相信童话的公主》,那个据说是名著的故事,在变相告诉人们,世上没有真正的完美,每种存在都是充满缺点,遗憾丛生,却还是有它们各自独特的美。

我真的很少想到林。只是在头痛或难受时,想到他曾经的体贴备至。有女人在随笔里说,那样的丈夫只是一个传说,我告诉她,我遇到过。可是我也选择了离开。

同事说,你前夫那么帅,你为什么要放手?

我从来没有觉得他帅,他只是很温暖。

不过,世事的真相是,他的某些优点很令人留恋,却总有令你无法承担的东西。

那天很冷,风很大。通常在这样的户外呆久了,我的头痛会犯。只是现在的我,早已不是二十几岁时,那个还会向异性撒娇的女孩。遇到问题,都会自己解决,会默默地去理疗馆。

林站在风里录像,他在那个单位似乎负责宣传。那一刻,我发现他和我现在的男朋友强很像。强就像二十几岁的林,微胖,无忧无虑,还会偶尔对母亲笑着撒娇。而林,已经瘦削了,沉默了,一直戴着墨镜,甚至微微留了些胡须。

有一点很相似,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他们都还像少年。

仍旧有那种真挚纯朴的东西。那或许是我相信他们的原因。

虽然从小时候起,我就不太相信这个世界。

看不到墨镜之后林的眼神,可是我知道,虽然历经沧桑,他其实还是那个孩子,愿意相信,可是有时又充满怀疑。

我真的不想念你。

时间只是证明了,法律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我和多少人相处过,没有人记得。但每个认识的异性,都知道曾经有林的存在,都会问起过他。

所以说,没事千万不要结个婚,不要小看那一张纸。

据说我快结婚了,经常从周围人那里听到。

可是我仍旧在某些时刻失望,充满质疑。

是不容易幸福的敏感者。

看到前夫时,从前的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我终于明白,一直以来,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体会到自己受到的影响。

而他,也曾为此付出过那段岁月,也曾付出过自己的全部痴心。

什么是爱呢?彼此曾经懵懂过,认真地在一起过,认真地谈婚论嫁,认真地吵架,而现在看来,不过是曾经短暂的碎梦,可笑当时看不穿。

而如果问什么有价值,就是当年的那种认真吧!认真地关心过,认真地伤害过,认真地分开,认真地走之后各自的道路。

覆水难收,之后,已经对彼此完全失望,也不会再有最初的真心。

理解的方式作文

接触绩效考核不是太长时间,谈不上深刻理解,我也不是hr,讲的话难免还会有偏颇,属于小家之言了,近来因为跟做绩效考核的hr接触多了,再加上自己也在实践,开始信心十足,慢慢的耳边听到了很多人的抱怨,无非就是难做,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岂料有一天跟一位领导聊起绩效考核时,改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这里面的水太深了,随着我们绩效考核的全面展开,我才真的理解到要做好确实有难度,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在中国的环境下做绩效考核,但我们没有用中国人的思维来考虑这些问题,结果自然是失望大于预期了。

可能有多人在打嘀咕,什么中国思维,什么中国环境,这些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中国人强调一个“和”字,以“和”为贵是很多人处事的信条,对企业来说更是。前些天跟一位做生产出生的经理聊天中无意聊及绩效考核,没想到他竟是个中专家,他说我对这个绩效考核研究有很长时间了,什么360度考核、平衡卡考核等等我都尝试过,说起这些考核方式他是如数家珍,但是,他话锋一转,最终都以“和”告终,也就是最后都以皆大欢喜而持续。我因为开始疑惑所以急于想知道原因,于是他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这里面的水太深了。如果真的做起来,打击面太广了,不利于整个团队的安定团结,这才是中国式管理人员必须要考虑的。

我们知道绩效考核是个舶来品,外国很多企业做得很有心得才被很多崇尚外国管理方式的专家们引进的,很多企业希望从这个管理工具中找到根治自己企业效率低下的问题,让企业焕发活力,但做过的人都知道,开始是风风火火(所有部门都积极配合),到后面的举步维艰,已无退路,于是只能停步驻望,期待奇迹了。

对于外国佬为何能应用好这些管理工具,与我聊天的“专家”道出了本质:外国人对于人情世故与关系的认识要单纯一些,所以在做事就不要做人的外企,他们的执行力能够有效开展,而中国企业,受儒学浸泡多年的管理者,在找不到更好的管理工具之时借重绩效考核,但又不愿放弃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情考虑,所以更多的是对于员工的理解和更强调以“和”为贵,既然要“和”,那么就要顾及员工的工作情绪以及由绩效考核所导致的裂痕,这些中国式的思维在执行绩效考核这个外国人的工具是肯定就会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

是的,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绩效评估来寻求绩效改进,但我们的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开展到一定阶段时不但绩效没得到改进,工资环境倒是得到提升了,真正做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绩效考核的瓶颈。那天聊到公司各部门的指标性绩效考核,每一年各公司都会有一个kpi的指标制定,为了确保改进,基本上就像目前国内gdp的增长一样,都会设定一个增长比率,比如说能损率,今年是1%,那么明年就要低于这个值了,要不然你改进什么?对于企业的发展初期,各种指标设定要容易些,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瓶颈出现,即改进的空间有限,所以为了不至于影响以后的绩效,很多领导就会把改进的比率设的比较低,比如刚提到的能损率,今年是1%,明年就设0.98%,后年就设0.96%,然后在第二年的指标审核中我们会发现真的就完全达到了,几乎分毫不差,有人道出了玄机:各部门的领导基本上在上半年就会拼命赶指标,感到差不多了,下半年就会放松要求了,只要达到指标要求就可以了,并不要求突破,其实其改进的空间是很大的,如果按照其上半年的工作效率,可能当年可以做到比如0.94%,但是他们不会这么做,这么做了,明年的指标怎么办?指标完不成,大家喝西北风吗?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卓越的领导人,他们到一个职位上后,大力推行改革,结果当年的业绩疯长,老板就会认为这个人是天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这个人因此可能就上去了,但换了一个人来,结果却是业绩远远不如那个人,企业喜欢以成败论英雄,就会认为他不行,再换另外一个人,还是没有那么好的业绩,还是不行,殊不知那个人的到来把企业的改善空间压榨完了,剩下的只有窄窄的一点空间,所以要继续改进就比较难了,不是继任者不行,而是一碗饭被吃得差不多,剩下的已经容不得你的尽情发挥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追求改进的空间时会非常谨慎,因为有的改进总比没有好,要是那个傻不啦叽的领导一下子把速度开到最大,那么后来者的改进空间就非常小了,大家也就只能整天挨训的份了。

绩效影响收入的浅析。通过绩效考核,来了解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绩效,很多时候大家是捆绑在一起的,所谓利益与共,部门与部门间的人员考核,会跟着形势走,比如说一个部门的领导给自己下属的全是高分,或者高分居多,低分没有,也就是大家一片红,另外一个部门的领导很认真、客观的打分,也基本体现了个人绩效,但是当他看到别的部门这种情况后,他就会想他们的都高分,我们的都是中等,到时候员工的工资与奖金肯定要比他们少很多,这样认真做绩效考核的结果却是降低自己部门的工资待遇,对员工而言不公平,既然大家都这样,那我也无所谓了。这种想法代表了很多人,也是为什么个人绩效无法形成有效评估的弊病,正所谓以“和”为贵。

绩效考核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也有一段时间了,从目前来看困难重重,但我们只有理解中国社会这个大环境才能了解为何难做的原因,如果只是照样全搬,那么很可能水土不服,导致夭折。

出路呢……路迢迢,我们一起追寻吧。

那些年我不曾理解的方式散文

仔细想一想,人的很长一段人生是用在学习上。或者简单一点,用在上学上。

在这长长一段时间里,接触了许许多多的老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教育着一拨又一拨学生,一年又一年,在讲台上发光、发亮。

然而,有些老师的方式我到现在还是无法理解,甚至想起来时还会害怕。有时候我就想,当时,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一些事,或者来处理一些人。

我幼儿园的老师现在还在那个学校里教小孩子们。她比教我那会儿瘦了,黑了。以前还去过那里玩,现在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了。她一直都很严厉,即使她教的是一群四五六岁的孩子。几乎没有人没有挨过她的揍。教我们做操的时候她差点把我的胳膊折断,因为我双手举过头顶时不能使劲往后弯。有一个冬天她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拿过镜子让我照,狠狠地问:“你看看你的脸,皴成什么样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她明明是关心我,还要这样凶狠。

二年级的'班主任是个刚大学毕业的20岁的女孩。我们现在也差不多都20岁左右,应该还算是个孩子。她非常活泼,喜欢跟我们一起玩,但是,打人的时候专打鼻子,打得流鼻血,然后掏出纸来让学生擦。她一度以为我是个顽皮的孩子,成绩也不会好。而我只是在一个新的时间新的环境会比较亢奋,表现得太过活跃。后来她发现我还是不错的一个小孩,她给我的评语中有一句是为班级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年级换过两个班主任,第一个最拿手的是布置好多作业,我们都要写到晚上,早上再起来写。第二天她就把写不完作业的同学留下,不准回家吃饭,写完了也不准走。有一次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没写完作业,放学铃响后她说:“今天没写完作业的就不留下了。”第二个是一直教到我五年级的女老师,对我很好。只是她太认真,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不忘批改作业,下午就发下来让我们回家改。这种做法直接让“六一”变了味,尤其是她很焦躁地说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候。她罚写不完作业的同学的手段是“连坐”,让我吃尽了苦头,讨厌死那些写不完作业的熊孩子。

我妹妹的一个班主任曾经打断了一个小男孩的胳膊,那个小男孩就住在我们家后面,每天吊着胳膊去上学。那个老师是个女的,后来去了别的学校继续教书。

上初中后,也有很多不能理解的方式。比如,偏见。这是通病。初中有很多对我很好的老师,现在还不时关心我。然后我就明白了,一碗水端平是很难的,只要我得到的那份是之一,就已经足够幸运。

上高中后,没有几个老师体罚了。倒是出现了学生和老师互殴、老师和分管校长扭打的情况。

好像现在没有那种奇怪的事了,每个人每种职业都艰难地生存着。我能理解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和这其中包含的爱意,但我始终理解不了这样的方式。

好在,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好,不会或者很少会有这样的方式诞生在老师手里。

那些年我不曾理解的方式散文

你爱笑,无忧无虑地笑,你的笑,是那么天真,那么无所顾忌。每次当你看见我就笑时,我也会无奈地被你的笑给逗笑,你的笑仿佛把我们瞬间回到最纯真的岁月。你也总是讲话把别人逗笑,无时无刻都能逗笑别人,所以,别人也老是说你没心没肺。

我一直忽略掉上课时的你在座位上发呆时双眼里发出的沉重的忧伤,仿佛有想不完的事情的神情,一直都以为,你是活泼的,开朗的,快乐的,像小孩子一样,没有任何烦恼,什么都不去想的。

以前总是以为自己很了解你,可是,直到那天,我才知道,原来,我错了,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曾懂你。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从你的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口中知道了你从小到大的.事情,内心很沉重,也很失落,因为,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自以为了解你的我,不但不曾懂你,而且还总是让你更加伤心失望,只是我不知道罢了,从那一刻,我也明白了许多事情。

每当学校办活动,我们大家都会像搬家似的,把零食一大包一大包地搬去学校,可你却从不带一点儿吃的,我一直以为你是在让自己在人群中显得更加有个性,所以才不带零食,但是,事实并不是我眼中看到的那样,原来,你是因为自己没有钱,而爸爸妈妈工作非常辛苦,自己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去问爸妈要钱。每当万圣节,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糖果,可你也从来不带,我以为你不在乎这些节日......我也得知,原来,你一直很自卑,那些看似天真烂漫的笑,那些把人逗笑的话语,只不过是你用来隐藏自卑的保护色而已。

那些年我不曾理解的方式散文

流年辗转的日子,她还是会一个人坐在窗前上独自怀念。

分隔近十年,她会想,他或许把她忘了。

一个幼年时的游戏。却成为她十年来的牵挂。

当她随父母离开那座城市时,她还不懂得分离是如此的可怕。

那一句微笑的再见,却是如此难见。

一别,十年。当初的一切都已经不在了。

当她再次回到这个城市中,再也没有他的影子。

若说两个人可以走过七年之痒便是真爱。

那么,她十年的单相思又怎样来命名?

十年前,她在跑,他在追。

他只需要慢慢的`跑动便可将她拉在手心中。

十年后,他在跑,她在追。

可她拼了命的奔跑却连他的背影都寻不到。

那个明明是他的错,还会让她拿着糖果去哄。

的男孩,却是像风一样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吹动了她的心,撩拨了她十年的感情。

她开始寻找他,不顾一切的寻找。

母亲对她说,世界之大,你该如何寻找?

她说,天涯海角,此生不渝。

数年寻访未果,她已经二十四岁了。

早也该婚嫁的年龄,父母再也容不得她胡闹了。

她说,再给我一年时间。

她又再次回到那个充满她与他幼时喜怒哀乐的城市。

伫立于已经翻盖为新的商品房前,泪流满面。

直到某日,一位朋友说要带她去一个地方。

海南,某个公园石头前。

她只一眼,转身而去。

二十五岁那年,她结了婚,一个很爱她,她不爱的男子。

二十六岁那年,有了第一个孩子,她开始试着去爱自己的丈夫。

三十岁那年,女儿已经四岁,她离了婚。

这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父母又再次路过那个城市,遇到了他的父母。

得知,他未曾忘记她,未曾娶妻。

两人相隔二十一年,再次坐在一起。

他拿出一个布偶,问她可还记得。

她忍住眼中泪水,摇头不语。

两人告别后,他潇洒离去。

她再也控制不住,嚎啕大哭。

若干年后,海南岛,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妇人。

伸手抚摸着公园内的一块石头。

石头上刻着天涯海角四个字。

如何提高学生对象征性交货方式的理解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环境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已经升级为了全球问题。环境的问题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抓起,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想要真正的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就要从年轻一代入手,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我们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环保。

目前,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把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淡薄,对于环境价值观念认识不足,使得人与环境的发展难以和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加强环保的意识,加强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要从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地理作为一门与环境最为贴近的学科,必须要承担起来这份责任。

一、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如果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当前环境的恶劣性,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严重后果,使学生逐渐的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环保意识的教育,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把自己与环保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环保的重要程度。在高中众多学科中,地理与环境的关联程度是最大的,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融合一些环保意识,这不仅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的价值,而且还可以把课堂的教育与社会的事实焦点有效的结合再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

2、1将环境形势融入到课堂。

很多的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息息相关,环境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地理角度来考虑分析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现在的环境状况做以简单的接受,然后在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讲解。近年,大气层的破坏日益严重,地震等灾难也是接连发生,雾霾天气更是久居不散,这些事实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使得全球的温度上升,造成了空气严重的污染,让学生注重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2注重课本知识。

学生是否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生活的氛围和学校学习的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的教育和学校的生活是影响学生事物看法的主要途径。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而言,能够从中反应出很多的环境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到很多的自然规律。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大多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无限的开发,就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终究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的破坏会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出发点就是课本。

2、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关于地质地貌、国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的记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设置与环境相关的情景,靠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国近些年频繁发生的地震灾难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最好要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课本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推进课堂教学。

2、4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课本的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很多知识不能被学生深刻的了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的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让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树木和草的不同之处,经过实际的参观,在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其次,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业区去考察,让学生观察相关的污水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污染物处理的方法。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可以清晰的了解治理污染物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知识。

三、通过环保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可以经常的让学生写一些环保的小论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环保的真正含义以及加强学生对于环保课题研究的接触,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环保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老师在选择课题上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能力,让学生量力而行,通过书籍或者网络的途径搜集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在环保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及时的发现学生的误区和不当之处,并给予修改的意见,以便学生顺利完成。通过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科学的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充分的重视到环境的问题,建立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的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提高自身的素质。相应的环境教育和实践学习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并自我约束日常的行为习惯,以便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通过课外的相关学习可以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环境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究和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并把时事的环境问题结合在教学中,调动课堂的气氛,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多样。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本质所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得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