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e教学设计(优质22篇)

时间:2023-12-04 18:46:01 作者:文轩

教学计划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以适应课堂教学的变化和不确定性。看看以下教学计划的步骤和要点,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规划教学工作。

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

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

二、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三、探究新知:

1、验证估算: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3、组织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真棒啊!都学会自己学习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算一算,说一说(完成书上练习题)。

师:现在试着自己计算,想想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小结提升。

让学生尝试说说做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再全班交流反馈。

摘苹果。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一年级教学设计

1、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2、初步认识钟表,会看钟表上的半点时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认识半点的方法,并会认半点时刻

引导学生发现认识半时的规律。

自备小闹钟一个,电脑课件一套,小动物的头饰多个。

1、电脑出示一组整点时刻,让学生认,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

2、师:请认真观察这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出示钟面:7时半、8时半

2、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钟面上半时时,分针指着数字6,而时针总是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

出示二个钟面上的表示的时刻,

3、认一认电脑出示图片(即书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师:请你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几时在干什么?

4、出示7时、7时半

(教师小结)

1、请你在你的钟上面拨一个你最喜欢的半点时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时刻?

2、准备几把椅子,在椅子上挂出画有整时半时的钟面图片,请几位学生戴上标有相应时刻的头饰,玩就各位的游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教学设计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出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4.说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分别与蝌蚪、水泡泡、水珠之间的关联。

5.能找出逗号和句号,在朗读中体现停顿。

重点:认识“写”等11个生字,以及偏旁秃宝盖和四点底。

难点:读出停顿。

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

1.谜语:宽嘴巴,白肚皮,头顶两只鼓眼睛,身披一件绿花衣。

2.青蛙,你了解多少?(冬眠、捉害虫)

3.今天我请来的青蛙可不一般,它会写诗哦!

4.我们今天来学习课文《青蛙写诗》

5.【识字】

写:

(1)出示字卡“写”,指导读音第三声。

(2)它还带来一个新的偏旁——秃宝盖,谁有火眼金睛,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偏旁可像了。你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房顶平平秃宝盖、加个烟囱宝盖头、八人住进穴宝盖)

(3)开小火车,给它找找朋友。

诗:

(1)这里,青蛙写的是什么?——诗。翘舌音谁能读准确?

(2)你有什么妙招记住这个字?(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言字旁:与语言有关

6.齐读课题,青蛙写诗。

(二)初读儿童诗,勇闯字词关

1.读诗歌,圈出你认为难读的生字多读2遍。

2.识字大闯关,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

4.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5.去掉拼音,你还会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6.标红的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换一换、加一加、偏旁归类

7.全班齐读词语。(拍手有节奏地来读)

(三)再读儿童诗,寻找“小帮手”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来读一读。

3.纠正字音(小蝌蚪读得真准确。水泡泡读得也不错。一串水珠也真热心)

4.分三组:读课文

5.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四)写字

一看二写三对照

1.下:压线笔画,点从竖中线上,横中线偏上一点起笔,斜向下

2.个:一撇一捺要舒展,压线笔画是竖。

3.们:左右结构,单人旁,左窄右宽。右边的门的点要略低于单人旁。

(五)营造写诗氛围

1. 出示雨天的动图,你看到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 出示第一小节第一句:

下雨了,

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3. 谁会读?

4. 出示“点”:四点底就好像火,上面一个人端着锅在煮东西。(想象识字)

5. 词卡:雨点儿,结合手势读儿化音。

6. 【写字】雨:雨天上落下来,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均匀地分布在两边。

7. 把它放回句子里,读得更好听。(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绵绵细雨。下雨了, 请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池子里的小动物们吧。)

8. (青蛙跳出来:“我要写诗啦”),瞧瞧!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从哪儿看出来?(得意、开心的)

9.把这种心情带到朗读里面去。自信的青蛙、开心的青蛙。

(六)青蛙的诗

1.我这有两首诗,我搞不清楚哪首是青蛙的诗,你们来帮帮我(去掉逗号、句号、省略号)

2.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青蛙有好多小帮手呢!)

3.出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5.小蝌蚪大脑瓜、黑身子、细尾巴,像逗号;水泡泡圆圆的,而且晶莹剔透,像句号;

6.一颗水珠行不行?那一串水珠是什么样的呢?

【识字】串:欣赏古汉字,你觉得像什么,一串糖葫芦。把多个东西连贯起来。出示图片: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串鞭炮。

7.原来青蛙的诗里面留下了小蝌蚪、水泡泡、水珠的身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朗读指导:小蝌蚪刚学会游泳,没那么快呀!水泡泡没有尾巴,哪能追的上小蝌蚪呢。六个小圆点儿是排着队来听你们念诗,慢一些他们才听得清楚。

结合动作:小蝌蚪游过来,水泡泡从水里探出小脑袋,一串小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地说:

7.拓展:我是小小翻译官

有了这么多小伙伴的帮忙,青蛙的诗也写成了。可是,诗里到底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当翻译官。先跟同桌说一说。

教学板书:

青蛙写诗

小蝌蚪 ,

水泡泡 。

小水珠 ……

一年级教学设计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但极重要的语言工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有了标点符号,文章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标点符号,但还不能正确的认识标点符号,对它们的使用还比较混乱,尤其是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所以,我设计这节微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利用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形象生动又浅显易懂地教会学生认识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用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正确地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认识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2、了解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作用和用法。

3、会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讲授法、练习法

一、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以猜谜语的方式依次认识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1)圆圆小嘴巴,张嘴不说话。(句号)

(2)形状像个小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问号)

(3)一竖一小点,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天天就爱喊口号。(感叹号)

师:你们可真聪明啊!全都猜出来了。那我们快点喊出他们的名字,让他们出来吧!

二、认识标点,了解用法

1、问号、句号和感叹号依次出来做自我介绍。

2、学生试读句子,想想分别用上什么标点符号。

3、教师范读句子,学生感受这三个标点的作用,和朗读时的语气。

3、师讲解使用方法,并归纳使用技巧。

三、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游戏:闯关夺宝

学生试一试,练一练。

第一关:

1、我为什么写不好字呢( )

2、这块糖真甜呀( )

3、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

第二关:

1、啊,多美的夏夜呀 ( )

2、这是你的铅笔吗( )

3、这件衣服太好看了( )

四、小结

师:小朋友,你今天的表现可真棒呀!学会了怎样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别忘了课后还要多练习哟!标点王国里还有很多的兄弟姐妹等着我们去认识呢!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点开左下角的动画去认识它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我们下次再见啦!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闯关游戏等形式,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又浅显易懂地教会学生认识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和用法;进一步通过练习正确地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一年级教学设计

《升国旗》是一首清新自然、简洁易懂的儿童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以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时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洁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激发学生尊敬国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观看国旗班升旗仪式的视频。

2课时。

第一课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旧知。

上周我们学习了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哪位小朋友还记得,能给大家背一背?

指名背诵,再集体背。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升国旗》。

1.板书课题(要求: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先写拼音再写汉字)。

2.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要求:

看看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仔细大声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分句轮读。(有几句话?你怎么知道的?)正音。

2.分组齐读,做到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考考你:课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还可以怎样说?

(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出示:学生做的红旗。

2.说一说:每次周一我们都会举行升旗仪式,想一想,国旗是怎样升起的?我们又是怎么做的?联系课文插图,说一说。

3.指名读第二句和第三句。(课文的二、三两句就是写了升国旗的情景,谁来读一读?)。

4.指导感情朗读。

“您”指的是谁?(您,就是表示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这样幸福地看者自己国家的国旗高高飘扬在天空,有些国家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无家可归、忍饥挨饿、失去爸爸妈妈,更别提能在学校安定地读书学习了。我们是幸运的,在国旗下成长的孩子是快乐的,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就在告诉我们:和平、安定的一天又开始了!人们又可以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学习!也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都在蒸蒸日上!因此,在读这两句的时候应带着自豪与崇敬的心情去读。

(1)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下节课请小朋友朗诵,老师欣赏。)。

五、指导写字。

“红”:第一笔和第二笔是什么?自己看笔顺图后回答。范写,描红,临写。

一年级教学设计

管弦乐《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一年级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生字“江、南、可、采、莲、鱼” 和偏旁“三点水、草字头”,了解并运用一些识字方法。

2.会写生字“可”和笔画“竖钩”,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朗读课文,多种形式感受江南“莲叶”之美、“采莲”之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见“江南”,感受江南之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都喜欢去游玩,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读课题--江南)。读准字音。

(二)随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1.学习“江”字。

(出示地图)这就是长江。长江以南的地方就是--江南。

认识偏旁“三点水”。

2.学习“南”字。

(出示路牌)认路牌、公交车牌:江南大道 江燕南路 广州南站

小结:认路牌、公交车站牌、地铁站牌都可以识字。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识字。

3.看图片,感受江南之美。

板块二:结识“江南”,感受诗歌之美。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认读本课生字。生字宝宝们来了,还认识他们吗?

1.读带拼音生字条,读准字音。同桌合作读、个别读。

2.读准音节词。齐读。男女生读。

3.学习生字“采”。

看“采”字的演变,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4.学习“莲”字。认识偏旁“草字头“。

小结:我们在识字时,把同一偏旁的字放在一起认,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5.巩固生字词:采莲叶游戏。

6.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再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美,读出采莲之趣。

1.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诗歌里,再来读一读。

2.多种形式朗读。(指导读正确、流利)

板块三:赏画读诗,感受“莲之美”、“鱼之乐”。

(一)读诗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感受江南“莲之美”。

1.(出示莲叶图)大家仔细看:这莲叶长得怎么样?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数量等方面来说。

说话练习:我看到了( )的莲叶。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莲叶何田田”的景象。

3.指导朗读句子,理解、运用。

出示南沙、植物园等莲叶图,尝试运用。

(二)读后几行诗句,感受“鱼之乐”。

看鱼戏图,感受鱼儿的快乐。

表演读。

板块四:书写练习,感受汉字之美。

(一) 观察“可”字字形。学习新笔画竖钩。

(二) 范写。

(三) 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四) 点评,修改。

一年级教学设计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状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还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弟子规》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使他们喜欢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学重点情况分析: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2、本学期教学难点情况分析:

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3、教材内容具体情况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教材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教学进度: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

一年级教学设计

2、做、跳“荷花”

3、播种和收割。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绳子的广泛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与游戏结合使学生更加注重配合,班级凝聚力加强,培养灵敏,机智,勇敢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爱民的优良品质。

学习并初步掌握跳绳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

学生甩绳动作和脚跳的节奏相呼应。

场地:排球场一个;

器材:绳子若干条;垒球若干个;

一、情节导入部分(6-8)。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检查学生服装情况,步入课堂。

组织方法: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

要求:快、静、齐,精、神、气。

情景导入,导入语:小朋友们,平时我们用绳子都是跳的,对不对?今天老师偏偏不让小朋友把绳子都用来跳,绳子的作用可广泛了,看谁想的.法子最多最新颖,大家开动脑经,看谁最棒。

(2)绳操:

1、扩胸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运动。

5、踢腿运动。

6、跳跃运动。

7、全身运动。

8、整理运动。

教学方法:教师一节一节进行分解示范,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模仿练习。

学习本领:

方法:两脚并拢进行双脚起跳,手臂外展,肘关节微屈,手腕进行有节奏地甩动,脚跟着甩绳的节奏进行练习跳跃,做到动作协调优美。

教与学的方法:

(1)导语。

(2)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起跳的跳绳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4)观察练习情况,针对练习中的突发事故和不足做出住合理的措施。

(5)教师小结。

组织方法(如图)。

2、做、跳“荷花”

教学方法:

(1)导语;

(2)教师讲解具体的要求;

(3)组织学生开动脑经想象荷花的样子,要求创新;

(4)对学生的荷花进行评价;

(5)组织学生进行跳荷花练习比赛;

(6)针对不足进行纠正;

(7)赛后进行小结。

三、情节高潮部分8-10。

游戏:播种和收割。

方法:令下,排头学生依次将“庄稼”种入“荷花”内,绕过旗子返回时又将“庄稼”割起交给第二人,第二人继续进行“播种”与“收割”,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获胜。

规则:必须将“庄稼”种入“荷花”中,否则重做;必须将“庄稼”全部“播种下”和“收起”。

教与学的方法:

(1)导语:小青蛙很有想法,它在荷花上种庄稼,然后进行收割大丰收。

(2)教师先让学生开动脑经想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指点。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赛后小结。

组织:

四、尾声恢复部分3-4。

1、课后小结。

2、安排收回器材。

3、师生告别。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1601401080510152025303540。

一年级教学设计

2、做、跳“荷花”

3、播种和收割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绳子的广泛作用;

3、情感目标:通过与游戏结合使学生更加注重配合,班级凝聚力加强,培养灵敏,机智,勇敢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爱民的优良品质。

学习并初步掌握跳绳的基本技术,技能,方法;

学生甩绳动作和脚跳的节奏相呼应。

场地:排球场一个;

器材:绳子若干条;垒球若干个;

一、情节导入部分(6-8)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检查学生服装情况,步入课堂。

组织方法:成四列横队集合(如图)。

要求:快、静、齐,精、神、气。

情景导入,导入语:小朋友们,平时我们用绳子都是跳的,对不对?今天老师偏偏不让小朋友把绳子都用来跳,绳子的作用可广泛了,看谁想的.法子最多最新颖,大家开动脑经,看谁最棒。

(2)绳操:

1、扩胸运动

2、体侧运动

3、体转运动

4、腹背运动

5、踢腿运动

6、跳跃运动

7、全身运动

8、整理运动

教学方法:教师一节一节进行分解示范,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模仿练习。

学习本领:

方法:两脚并拢进行双脚起跳,手臂外展,肘关节微屈,手腕进行有节奏地甩动,脚跟着甩绳的节奏进行练习跳跃,做到动作协调优美。

教与学的方法:

(1)导语

(2)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起跳的跳绳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4)观察练习情况,针对练习中的突发事故和不足做出住合理的措施。

(5)教师小结

组织方法(如图)

2、做、跳“荷花”

教学方法:

(1)导语;

(2)教师讲解具体的要求;

(3)组织学生开动脑经想象荷花的样子,要求创新;

(4)对学生的荷花进行评价;

(5)组织学生进行跳荷花练习比赛;

(6)针对不足进行纠正;

(7)赛后进行小结。

三、情节高潮部分8-10

游戏:播种和收割

方法:令下,排头学生依次将“庄稼”种入“荷花”内,绕过旗子返回时又将“庄稼”割起交给第二人,第二人继续进行“播种”与“收割”,依次进行。先完成的队获胜。

规则:必须将“庄稼”种入“荷花”中,否则重做;必须将“庄稼”全部“播种下”和“收起”。

教与学的方法:

(1)导语:小青蛙很有想法,它在荷花上种庄稼,然后进行收割大丰收。

(2)教师先让学生开动脑经想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指点。

(3)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赛后小结。

组织:

四、尾声恢复部分3-4

1、课后小结

2、安排收回器材

3、师生告别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预计生理负荷曲线

160140120100 8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一年级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3.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及对祖国悠久诗词文化的热爱。

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制作生字卡片。

二课时。

1.(出示课件:纪晓岚画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纪晓岚)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用两个成语来说,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流传下来的有关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教师讲述“一”字诗的来历)。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一字诗》。(教师板书课题)。

1.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

(1)注意“一”字在不同位置的发音。

(2)圈出生字,反复朗读。

2.齐读古诗。

3.分组学习生字,交流讨论快速识字方法。

4.出示生字卡片,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生字。

5.齐读古诗,教师随机在黑板上按位置写好十个“一”字。

6.拼图游戏:

(1)请学生把其余生字的卡片分别摆在黑板上正确的位置,连句成诗。(请四位同学,一人摆一句)。

(2)同桌两人一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在桌面上进行拼图游戏。互相检查。

1.小组学习:借助插图理解诗意,交流所见所思。

2.全班交流补充: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重点体会:一俯一仰的意思)。

3.教师指导朗读:

(1)首先让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古诗朗读知识,自己练习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集体评价,教师给予相应指导。

(3)齐读,感受本诗的重叠之美,想像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4.师生共同完成诗配画:先让学生说,然后在黑板上画出。

在同学们背过的古诗、成语里面,有哪些带有数字呢?(指名学生背诵)。

教师总结:我们祖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像这样优秀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继续学习,把这灿烂的诗词文化继承并发挥光大。

一年级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5个新的偏旁,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海边早晨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教学过程。

1.在优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声中师描述:清晨的树林里空气格外新鲜,在树枝的缝隙间射下了一道道光芒。那是每天最早起床的晨光,是太阳公公把她送来的。小朋友们,你们想认识晨光和它的朋友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晨光,读题。同学们看到课题以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导学提示:这些生字娃娃走遍了晨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了课文的什么地方?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学生试学: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合作共学: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后鼻音:光、成、亮、阳轻声:的多音字:处请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早早起床的晨光都叫醒了谁呢?学生试学: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把它们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合作共学: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男女生比赛读课文。过渡:这些生字宝宝,咱们光会读还不行,还要会写。下面就让我们和老师一起学着写写这些生字吧。

起学生试学:请学生看笔顺表,记住生字的笔顺。

交流: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觉得哪个最难写,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记住。

2.学习新偏旁。

3.合作共学:

(1)指名说笔顺、组词。

(2)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说说关键笔画。

4.教师示范写。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这节课,我们了解到晨光吹向了谁,读准了课文的字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课《晨光》,相信同学们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描红,完成习字册上相关内容。板书设计1.晨光光成亮起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词卡片。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晨光》。

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3个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课件播放,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会认的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巩固认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少字,你还记得他们吗?让我们来做一做识字游戏。

2、游戏一:看图贴字。

出示“云、雨、雪、风、花、鸟、树、虫”的图片,让学生把相应的字贴上去。

3、游戏二:开火车。

让学生不同形式的认读会认字。

4、游戏三:看谁说得多。

师出示会认字,让学生组词,看谁说得多。

二、回个课文,拓展延伸。

学生背诵课文。

2、在这些事物中,我们经常把山清对水秀、桃红对柳绿,这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老师说出课文里面的事物,你们来回答它相对的事物?老师说,学生举手回答,师调整卡片位置。

三、学习会读会写的生字,指导书写。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写哪些字宝宝。

1、课件出示会写字虫、云、山,指名认读,跟老师读,分组读,开火车读。

2、用会写字组词。

3、课件出示会写字的组词,师带读两遍。

5、课件出示会写字,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写字时注意什么,怎样占位。

6、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指导书写。

7、学生按笔顺书空生字两遍,然后再书上练习书写,描两个写一个,老师巡视指导。

四、巩固练习。

1、组词。

虫()云()山()鸟()。

中()去()三()乌()。

2、填空。

(1)“虫”共()笔,第五笔是()。

(2)“山”共()笔,第二笔是()。

(3)“云”共()笔,第三笔是()。

五、师课堂小结。

六、作业。

生字写一行,笔顺一行。

5、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教学设计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一、 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 (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 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五、课堂总结,下课!

一年级教学设计

1、认识9个字,学会3个生字:石、办、法。

2、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知道一个个石子沉到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渐渐升高。

认识9个字,会写3个生字。

多媒体课件、瓶子、有颜色的水和小石头、小标志。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乌、鸦、喝、渴。

(1)学习“乌”。

区分乌——鸟。引导归纳出识字方法:比一比。

(2)学习“鸦”。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宝宝的(加一加:牙+鸟=鸦)板书:加一加。

(3)学习“喝、渴”。

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引导归纳出识字方法:编顺口溜)(4)读4个生字。

(5)做游戏:找字卡。

老师讲课口()了,下课一定要()水。

这种()的名字叫()鸦。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片讲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3、做乌鸦喝水的实验。

(1)比较“一个一个”与“一个”。

(2)一个一个的石子沉到了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渐渐上升。

4、学习“渐”字,练习用“渐渐”说话。

(1)学习“渐”:氵+车+斤=渐(加一加)。水车千斤重。(猜字谜)板书:猜字谜。

(2)练习用“渐渐”说话。

四、学习生字。

1、学习“瓶、石、办、法”

同桌合作学习:1、拼读生字。2、说说每个字的识字方法。

(1)抽查学习情况,看看学生能不能读准字音。(同学读生字)。

(2)兵教兵:把你认为最难记得字说出来,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记住方法。

(3)抢气球游戏:抢读生字。

(4)游戏:开火车读词语。

2、写一写:石、办、法。

观察占格——师范写(讲解字的结构、部首)——书写——点评。

五、课堂小结。

19乌鸦喝水。

识字方法。

比一比。

加一加。

猜字谜。

编顺口溜。

······。

一年级教学设计

1、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之前组织学生去春游。

四教时。

学习“学用字词句”。

学用字词句:读描写春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好;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了解形声字构字的巧妙,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提高识字兴趣与能力。

教学挂图。

(一)激趣揭题。

1、师:前两天,我们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二)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谁来读?

2、学生自由练读短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

3、检查自读短文。

4、练习感情朗读。

5、师生共同朗读。

(三)找同偏旁的字并说说偏旁的意义作用。

1、你们读了这段话,发现了什么?

2、学生找出同偏旁的字。

3、师:为什么有相同的偏旁?

分别讲述“草字头、虫字旁、足字旁”的意义作用。

(四)仿照例句说句子。

1、前阶段,我们去春游,你们能说说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

2、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子说话。

燕子在————————————。

小羊在————————————。

麻雀在————————————。

——————在—————————。

师生同唱《春天在哪里》。

学习写好“铅笔字”和“读读背背”。

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田字格。

(一)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练习2。

(二)教学铅笔字。

1、审题。

讲清题目的要求:

1、本课是进行描红、仿影。审题。

(1)练读题目。

(2)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指导描红。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杏、笑、春”三个字,说说笔顺。

(2)让学生说说写好这三个字感到最困难的地方。

(3)教师示范撇捺的写法。

3、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保持教室安静,让学生静心写字,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指导仿影、临写。

(1)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杏、笑、春”的间架结构。

(2)教师示范写“杏、笑、春”。

5、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分别仿影、临写。教师行间巡视指导,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6、反馈。

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读读背背(成语)。

1、师: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多漂亮呀?谁来夸夸我们的校园?

2、教师小结,引出四个成语。

3、教师范读成语歌,学生感受其韵律美、意蕴美,激发学生朗读、背诵成语歌的兴趣。

4、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背。

5、检查反馈。

指名背,评议纠正。

集体齐背。

(四)读读背背(谚语)。

2、学生讲述。

3、揭示第一则谚语:

意思:一天要在早晨就定好计划,多做工作;一年要在春天就早定好计划,多做工作。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开头最重要,要抓早,不能浪费时间。

4、读背第一则谚语。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导试读,指导读出正确的停顿、逻辑重音。

(3)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定试背,分组比赛背。

5、小结:这句话很简单,但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话叫谚语。

6、学生借助拼音、插图自读自背第二则谚语。

7、检查读背情况。

(1)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试背第二则谚语。

(3)说说读了这则谚语,你明白了什么?

(4)多种形式检查背诵。

8、课外延伸:

像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背诵。

学习想想做做。

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课程表。

(一)激情激趣,揭示要求。

1、激情激趣。

过几天,就是3月8好,那是什么节日?

你爱你的妈妈吗?为什么?妈妈的节日就要到了,你准备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呢?

刚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又惊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孝顺还能干。

2、揭示要求。

(二)适当指导,自主制作。

1、引导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贺卡。

你打算把这张贺卡做成什么形状?

贺卡上加上什么样的图案?用笔画还是彩纸贴?

里面写上一句什么祝贺的话送给妈妈?

2、学生自主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成果,体验喜悦。

1、贺卡集中摆放,同学们集体观看。

2、夸一夸自己的贺卡。

3、夸一夸同学们的贺卡中你最喜欢的一张。

(四)结束整理。

1、收拾好制作工具,清理制作中的纸屑等。

2、“三八”节将贺卡送给妈妈。

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教学挂图。

(一)揭题审题。

1、出示图画,谈话揭题。

看,图上的小朋友多快乐,因为他们正在找春天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图中的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找春天,好吗?(板书:春天来了)。

2、出示说话提示,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二)指导看图。

1、指导有顺序地观察。

春天无处不在,我们该从什么地方开始找?按什么顺序找?

按先上后下,先近后远的顺序说说图上近处画了哪些景物?远处画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加上拼音的方式板书,按下列顺序排好:

燕子柳树桃树-―――――。

孩子春笋小草――――――。

蓝天白云麦苗――――――。

(三)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开头的第一句话。

2、指导学生按板书的顺序逐一说好每一种景物。

3、指导说一句结束的话。

4、指导将整个内容连起来说,可发挥想象说图中没有的景物。

(四)当众练说。

1、分小组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谁讲的好,就奖给小红花。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2、学习一、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那里记录了大家的喜怒哀乐,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家的温暖和幸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的家》。

二、新课。

1、谁能说一说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

你怎样知道秋天来了?(落叶)。

2、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以落叶为线索来引出小动物们的家,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

3、请你跟老师一起读课文。

4、小组练习读课文。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请同学们结合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

7、都有哪些小动物知道秋天来了?

哪里是小动物的家?(美丽的大自然)。

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把什么当作自己的家?

8、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

9、学习一、二类生字。

(1)出示一、二类生字卡片,练读。

(2)学习一类生字。

当:多音字又读“当时”。

池:哪个字加上三点水儿组成了“池”,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自:你能用“自己”来说一句话吗?

方:正方形是一种形状,你还知道哪些形状。它还是一个姓。注意笔顺。

坐:会意字,两个人坐在土堆上。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正确的坐姿。

10、指导朗读:

1)课文的第一段要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如:“碧蓝碧蓝”“火红火红”“金黄金黄”。

2)小燕子说的那句话语速要稍快些。

三、复习巩固。

说一说你眼中的秋天。

小动物的家。

小虫房子。

蚂蚁树叶小船。

小鱼小伞。

燕子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一年级教学设计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看图说话、写话要求学生把图意表达完整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训练要点,一年级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虽已有一定发展,但要说得清楚完整、流畅、正确还需进一步训练。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就成了我们一年级老师急须解决的问题。在本学期第八周的'集体备课时间,我们围绕该问题进行了研讨。

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说完整话写完整句。

叶晓珠。

20xx年9月1日。

一、组长简单反馈上星期授课情况,引出本次备课主题《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写完整句》。

二、组织教师学习一篇理论。——《教会孩子看图说话、写话》。

1、组长组织大家阅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在看图说话写话时能把话说完整,把句子写通顺,写具体。

2、各位教师根据学习的有关理论以及提前准备的个人阅读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学习体会。大家各抒己见。朱老师提出:先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上有什么,再指导按顺序观察各部分,抓住主要的说,对图中的语言要有取舍。金老师说:教会学生审题,逐一回答“要求”的问题,再连起来说。郑老师提出: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抓学困生的训练,从培养学生表达的愿望兴趣出发,不能拔高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3、组长进行总结:要从培养学生表达的愿望兴趣出发,教给学生观察和习作的方法,抓学困生的训练,挖掘优等生的潜力。

三、根据刚才的理论和收获进行集体备课——设计《语文园地七看图说话——该怎么办》的教案。

四、运用本次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布置下次集体备课内容。

五、下一周反馈教学效果:学困生能按顺序把图意表达完整,基础好的学生则能运用好词佳句把图意表达得更具体、生动,能想象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

老师们利用理论知识联系教学实际,教给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方法,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一年级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状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还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弟子规》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使他们喜欢传统文化。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学重点情况分析: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2、本学期教学难点情况分析:

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3、教材内容具体情况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教材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四、教学进度:

一年级教学设计

(1)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活动准备:歌曲《好爸爸、坏爸爸》《不再麻烦好妈妈》、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纸、笔。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家,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吧!

二、介绍自己的家。

1、教师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略)。

2、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师:你们愿意老师和同学们了解你的家吗?那就请你想你的同桌介绍你的全家福照片上的家人。

3、集体交流,请同学上台交流。(略)。

三、我爱我的家人。

1、家庭情况我知道:

师:你对你家庭了解有多少?对家里人的`生日都了解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比比谁知道的多。

2、我的家庭资料本:结合自己了解的家庭成员的情况,完成教科书第七页的内容。

四、小结。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幸福付出了很多。回家以后收集一些这样的故事,下节课一起讲一讲。

第二课时。

一、活动:“幸福的家”故事会。

2、出示图片:

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送给爸爸、妈妈吧。

全班齐唱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好爸爸、坏爸爸》。

活动小结:

画一画你在家最幸福的时刻。

一年级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三句话,写出安安上了一年级的喜悦心情,第一句写安安脸上高兴的表情。第二句写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第三句写出安安内心的喜悦。

1、认识6个生字。

2、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安安"读书图。介绍本书主人公之一安安。(课本中有三个主人公,即安安、宁宁、云云,教师要用好教材这样的设计,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有三个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好朋友,使学生和主人公一起成长)。

小朋友,今天,老师介绍一位新同学跟大家认识。(出示"安安"图)这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叫安安。小朋友们跟他打招呼吧!老师表演"安安"和同学们打招呼。安安是语文课本中的主人公,正上一年级,(板书课题)他会和我们一起学习语文,和小朋友一起长大。

(二)观察课文插图。

1、请小朋友打开书,观察图画,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安安在学校做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想象,大胆说话)。

2、指名说一说。(多让一些孩子说一说)。

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并逐步表达得生动、具体一些。

3、猜一猜,安安在学校还会做些什么?(激发孩子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去想象,去说话)。

老师小结过渡: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呀!我们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多么幸福呀!

(三)朗读课文。

齐读课题:一年级。

1、老师范读(2遍)。

范读时,第一句可以读得慢一些;第二句可读得稍轻快些;第三句可以读得欢快,表现出安安的喜悦心情。

2、老师领读(3遍)。

同样注意由句到文。全文分三句领读。

由于学生是刚接触课文,孩子内心的感触不一样,语言表达也不一样,教师的范读只是为给学生提供范例,教师不要让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语调。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读出喜悦的心情。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小组读,小组内互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配乐朗读,可采用多种形式,穿插学习竞赛或游戏。

做到保证学生朗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读的遍数要多。让学生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感悟安安喜悦的心情,达到熟读成诵。(读得好的小朋友送给他一份安安带来的礼物)。

(四)拓展。

1、告诉安安:你叫什么名字?你喜欢你的学校吗?你在学校做些什么?什么事最有趣?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

(五)作业。

1、自己动手,为安安做一个礼物。

2、背诵课文。

一年级教学设计

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状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受识字少的限制,上课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经常走神。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还应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觉得《弟子规》是一门趣味性很浓的学科,使他们喜欢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学重点情况分析: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2、本学期教学难点情况分析:

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

3、教材内容具体情况分析:(注重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教材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讨论交流。

教学进度: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通过。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