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5 05:56:16 作者:紫衣梦

通过研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范本,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

(1)充分发挥水文工作的作用。水文工作能够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可靠、有效的水文资料,通过有效的水文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水文工作的支撑作用,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保证。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的目的在于保护水资源,想要将生态理念更好的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以全面、准确以及真实的`资料为支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和水文工作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水利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保证两个部门能够有效的合作。现阶段,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水文工作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必须不断的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对水利工程所有资料的自动化、全面化采集,进而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全面、详细以及准确的信息资料,更好的将生态理念应用在水利工程设计中。

(2)加强培训,提高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利工程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众多,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安全、高效的运行,需要以高素质的设计人员为基础,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的应用生态理念,不断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水利设计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设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重点对设计人员的环境保护、生态意识等进行培训,保证所有的水利设计人员都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将生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水利工程能够生态、高效的运行。

(3)应用新型生态技术和材料。现阶段,各个行业逐渐的开始推广和应用生态理念,各种生态化技术、生态材料应运而生,并且许多生态材料和技术被应用在水利领域,例如,水闸技术,包括翻板闸(图1)、钢坝闸(图2)等,上述水闸技术具有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以及效果显着等优点,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现代水利工程;护岸材料,包括植草专用砖、石笼以及膜袋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技术和材料是实现生态理念的基础,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种生态技术、材料的特性,然后结合实践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和指导,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生态材料和技术的作用,为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加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堤岸设计是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环节,做好堤岸设计生态理念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与建设。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堤岸设计时,必须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和知识,根据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创建一个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堤岸建设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估。基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背景,为生态理念在堤岸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在进行堤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堤岸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充分的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科学把握堤岸设计的安全系数,防止出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的不良现象,真正的利国利民的生态、优质水利工程。

(5)加强生态理念在河道改造中的应用。河道改造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河道改造工作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基于国家发展生态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造方案,保证河道安全、长效运行的同时,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进行河道改造设计时,需要基于生态平衡理念,对周围绿化、河道清淤、堤岸保护等众多方面进行针对性、有计划的改造,这样既能够保证河道安全、高效的运行,又能够实现河道工程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保的时代背景下,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通过加强生态建设,能够实现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造福人类的系统性工程,由于受到传统设计理念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中不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摒弃传统设计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的利用生态理论、生态技术和生态材料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孙翠英。水利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应用[j].北京农业,2014(12):209.

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不断受到重视,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运用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整合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可以丰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扩大其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实现教学内容与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艺术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对本土工艺美术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让本土工艺美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实现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开发;整合。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单是技能教育,而是人文教育,其内容既有现代设计,也有文化与传统。梳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工艺美术资源,发掘其文化精髓,结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将其融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是现代艺术教育的新方向。这有益于更好地弘扬文化传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如果说本土工艺美术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那么现代艺术设计则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由此,将传统设计美学的功能美和技术美融合,创造出科学美,可以为艺术设计学科带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本土工艺美术是农耕文化、手工生产、地域民俗融合产生的一种原生艺术,而现代艺术设计则是和工业信息同步发展的复合艺术。现代艺术设计与本土工艺美术相比,更能够展现文化的现代性、集成性和跨学科的时代特征。本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比,则更能够展现地域风土人情、生活实用性和文化多元性。两者各有侧重,都可以称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现代艺术家与设计师们通常具有全球化的视野,他们善于从世界各地域各民族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本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段结合,创作出了不少艺术设计精品。

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北京王府井饭店标志牌,它以传统吉祥纹饰“方胜盘长”为本,穿插组合垂直与水平的经纬直线,组成正方形格局,同时也象征着严格的管理模式,以及团结一致、热情待客的理念。又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它以奥运会标志五环作为蓝本,斜切四角,与工艺美术中的中国结相似,环环相接的纹饰形式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齐心协力、喜迎奥运,希望世界和谐、团结的美好愿景;同时它在笔墨设计上更有讲究,图案看似正在打太极拳的人形,实则标志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其色彩为火红色,线条如行云流水,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再如,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中,各国元首身穿以传统福寿纹饰为设计图式蓝本中式服装,令人耳目一新。可以说,中式福寿图案引领了世界新的时尚潮流,成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图案结合的代表。上述全部是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成功应用的范例,它们应用了常见的传统工艺美术纹饰元素,并融合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展现,向各国人民展现了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

三、本土工艺美术资源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重要性与相关实践。

(一)可行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向学生展示特定地域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制作过程与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课堂的参与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通过课堂的演示文稿展示某种本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大师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本土文化与艺术氛围,让他们感觉到工艺美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工艺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工艺美术的学习中。

(二)重要性。

在传统手工艺品、古建筑、民间美术专业教学中,包含了不少本土工艺美术的内容。相关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中融入此类工艺美术要素,这样既有益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又能推动艺术设计与艺术设计教育的进步。本土工艺的美术馆、博物馆、古村古镇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考察对象,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走到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观看本土优秀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实地考察它的生产与销售状况。相比于教室内的知识灌输,这样做更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把握与消化。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相关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尤其要充分利用各种本土与传统的艺术与文化资源,在凸显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性的同时,有助于专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三)贵州雷山苗绣艺术设计实践课程。

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也为我们课程提供了有益的平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雷山县委县政府合作建立了“雷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发中心”,该中心也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雷山地区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传统、其舞蹈、服饰、银饰、绣品等都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色。通过对当地工艺美术资源的发掘与整合,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开发了一批旨在融入本土工艺美术元素的现代艺术设计课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同时也对雷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建设与推广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苗绣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民间艺术之一,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在贵州,苗绣在很多地方都颇具特色,而雷山正是贵州苗绣及其文化发展较早较充分的地区之一。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将当地苗绣的制作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同时带领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去参观苗绣艺术的精品,并让学生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景观。通过对当地苗绣文化现状的考察与调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苗绣中所包含的本土文化成分,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学生通过具体的拍照、记录与写生,通过对工场和作坊的走访,通过与民间艺人交谈,初步了解了苗绣的制作过程,获得了大量的传统工艺美术与文化素材,随后他们对苗绣的材料、图案、色彩、针法与象征意义,以及其他当地的文化与艺术要素进行一番梳理,将之融入自己的艺术设计实践中,使得他们的创作从本土工艺美术中获得滋养。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来说,本土工艺美术文化是一块沃土,能够提供丰厚的教学素材,具有很大的学习、研究价值。在具体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本土工艺美术的文化环境中去,去亲历传统的技艺,和身怀绝技的手艺人交谈,这不同于课堂上的文化理论知识的灌输,它更强调学生的手、脑、心并用,十分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四、结语。

总之,现代艺术设计文化的发展关键在于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我国本土工艺美术文化历史悠久,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中,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传承与创新的要求将越来越紧迫。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充分实现教学内容与本土工艺美术资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本土文化、艺术的距离,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他们对本土工艺美术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设计艺术专业与学科的发展,让本土工艺美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实现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韦承宗.谈民族地区美术教学与民间文化元素的融合.西部素质教育,(13).

[2]朱秀菲.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国校外教育,2017(04).

[3]谭丽丽.灵魂和主线——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4]陈刚.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美术教育研究,2017(07).

[5]黄威.美术欣赏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7(29).

[6]周围.新时期社会转型下的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研究.艺术评论,(06).

[7]黄兆功.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科技展望,2017(23).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指的是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与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前提基础之上,经由对环境空间的设计、规划与调整,来让其空间资源得到最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并实现其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进而降低其能量与资源消耗,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促进其生态系统稳定循环目的的设计理念。生态理念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友善共处发展思想而逐步形成的,将其运用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能在其具体设计、规划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上,体现出人与自然良好相处的理念特点,对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忽视均无法构建起有效、和谐的空间生态环境体系。因此需要艺术设计者基于能量与物质低消耗与稳定循环的角度,进行相应空间环境的设计、调整工作。以此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突显,进而建设起稳定的生态环境体系,进而保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其开发壮大。

2.1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1)使用、开发新能源。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因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意识,常常会使用能量较强但消耗率高、污染严重的资源材料,例如各类化石燃料等。将其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若无法有效解决其原料污染的隐患,自然也就无法体现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与环境保护目标。所以将生态理念实践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时,首先就需要艺术设计者主动、积极得去寻求新能源,替代原有的高消耗与高污染的能源材料。即使必须使用部分传统能源材料时,也应尽可能选取污染性较低的原料进行空间环境设计,以此减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能源消耗过高与污染问题,凸显出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2)设计应凸显出舒适感。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感受到相应空间环境的舒适与自然,因此在其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将在其空间内生活、工作的人的感受作为设计要点。进而将其各类需求进行设计规划与体现,所设计出的空间环境就应足够自然环保,并体现出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以此实现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满意与舒适的感受、体会,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目的。同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应注重对特殊人群,比如老弱病残等群体的环境需求考虑,而不是仅关注普通人群的环境设计要求。以此达到其设计成果满足各类群体需求、进而充分发挥出设计环境的作用与生态理念的`目标。

(3)设计应尊重自然、维护自然正常发展。尊重自然准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应用生态理念的一大重点内容,通过在艺术设计中尊重自然、让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出其自身的自我修复与调节能力。以此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升其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成效。因此在实际设计、实践中应本着促进自然发展优先于人为干预的思路,在做环境艺术设计时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过多保护性规划,尽可能让自然生态环境通过自我进行修复与调整。

2.2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构建思路与凸显

(1)生态设计与生态保护。生态设计是基于生态理念,通过其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引与规划,来实现其艺术设计具备对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修复作用,进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体系与生态健康,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维护人们自身的生存条件。伴随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工作的进展,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也在逐步加强与提升,相应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设计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因此生态设计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并且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生态设计的应用与手段的改进、发展,其通过在自然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实践,能相应降低人为原因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破坏,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免受外界不利影响的同时,也能维护其系统自身的循环、平衡与发展。

(2)生态资源的使用、开发。生态资源是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理念影响下,进行设计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设计与开发各类可再生、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资源原料,并将其资源应用到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环节之中。以此发挥出生态资源自身的优势与作用,减少诸如化石燃料等非生态资源的利用,降低相应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的发生可能。具体在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态资源的应用设计上,就可基于各类生态资源的作用特点进行规划与实践。比如化石燃料在其燃烧进程中,所生成的硫化物与氮气,散播在空气中就会逐渐形成酸雨层,进而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就必须对此类非生态资源的应用进行严格管控,并尽量减少对其的使用。同时对于各类低消耗、低污染的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资源,则需加大对其的开发力度,将其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等形式,进而通过生态资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与开发,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和谐,促进其生态系统的稳定循环和平衡。同时针对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所生成的废弃物逐渐增多的局面,在对其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还可基于生态理念,进行对废弃物的资源开发与再利用作业,以此实现各类生态资源充分使用、开发的目的。并进而减少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保护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健康。

伴随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发展提升与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提高,相应的生态理念也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大趋势与指导性思想。这就需要艺术设计者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体现生态理念,以此提升其设计的生态保护作用,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发展,并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

摘要: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孕育在现阶段社会大背景下的理念。高职院校在开展化学教育的过程中理论与实验尤为重要,积极采用绿色化学理念,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促进学生化学能力水平提升的同时,培养与增强绿色化学意识,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绿色化学;化学教育。

高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如果要将绿色化学理念运用在理论教学工作之中,那么第一步就是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想要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则需教师先具备强烈的绿色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产生更为积极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将绿色化学理念逐步渗入到学生心中。学会用绿色化学理念去思考所遇到的问题,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应充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的各种知识,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系统,能将存储的知识运用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绿色观念与意识,通过授课方式的选择与教师个人魅力的影响,让学生更容易接纳绿色化学知识,这也正符合绿色化学对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需要。

1绿色化学理念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1.1通过微量化学实验达到资源节约、有效利用的目的。

近些年,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在资源利用效率等诸多方面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微型化学实验也孕育而出,成为近些年一种新兴的化学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主要讲求化学实验装置的微型化,由此尽可能的避免化学试剂的浪费,从而通过这种实验方法所产生的中间生产物的转移过程中也得到大幅降低。微型化学实验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效降低实验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反应效果明显,其实验效果相比之下更为优异,就时间与空间而言也有则会节约实验时间与方便携带等诸多优势。通常情况下,微型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有普通实验的0.1%~10%,这与绿色化学的宗旨不谋而合,所以将其运用在高职院校的化学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职院校在运用微量化学实验方法之前,首先还是应在实验效果好、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实验中虽然采用单常量试验仪器,但可以通过调整试剂用量以及降低试剂质量分数等方式达到节约效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微量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降低材料用量,把控经济成本,更能起到相应的环保价值[1]。

1.2充分发挥串联实验、系列化实验以及组合实验的效果。

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串联实验、系列化实验以及组合实验能够通过有序的实验组织安排,将实验中间物或产物进行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我们可将前一个反应生产的产物当作后一项十余年的反应物,不仅能够起到减少试剂用量的效果,更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在硅钨酸催化合成实验中,学生所合成的产品粗品能够当作基本操作实验中的重结晶,之后学生可将乙酰水杨酸精制后纯品用在熔点测定的基本操作实验之中,并且还能为薄层层析实验提供材料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可通将符合条件的样品用于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实验之中。

1.3重视三废处理,尽全力降低污染。

绿色化学的宗旨就在于对污染的源头治理,在污染源头对其进行把控,从而起到环保效果,这就要求有关工作者利用化学方法处理三废问题,通过合理科学的回收利用措施达到降低污染的效果。一方面我们绿色化学理念真正运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其实际效果,另一放卖弄还应尽量降低实验开支,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角度来思考问题。在高职院校绿色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三废处理问题,有关人员应将废物处理与污染最低当作绿色化学工作的重要前提,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当然不排除中学阶段偏科的问题,很可能导致学生的化学能力水平与素养上的差异,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刚接触化学实验室时,因为缺乏经验,并且教师不对三废问题进行着重讲述,所以常常会出现直接将不经处理的三废进行排放,这样做所造成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绿色观念的同时,着重树立危害防范意识,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实验习惯。如学生在对一些经常会用到的有机溶液进行回收利用、对校园内部雨水的酸碱程度进行确定并采用合理方式净化水质、废气的吸附以及对含重金属的实验废液进行分类处理等操作步骤等等。在试验选择的过程中,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需要,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加入到化学课程之中,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在,提升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2]。

1.4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化学实验绿色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词汇,诸多高职院校在多媒体硬件方面已经能够满足相应的授课要求,但是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很多院校依旧不能摆脱传统授课观念的束缚与困扰,不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甚至一些教师非常机械的将书本内容防放置在投影仪上,依旧不顾学生感受,在讲台上自说自话,从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多媒体技术所采用的设备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可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呈现,不论反应速度的快慢或是操作条件的特殊性要求因素都不能阻止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内容与过程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更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另外针对一些易燃易爆的实验或是实验物不易操作与控制的实验亦或是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实验,教师可不用让学生亲操作,而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对实验进行模拟演示,这样不仅仅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也能将绿色化学的教学理论运用到实验课程中来,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授课,实验现象明显、零污染、且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学教学工作中运用绿色化学理念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作用,这是素质教育的选择,更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还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高职教育不仅仅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等等,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环保能力的提升,借助绿色化学理念与知识从污染源下手阻止污染问题的发生,让学生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中,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静.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教学探讨[j].读书文摘,,14:55.

[2]祝昌翠.绿色化学在高职化学教育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32:71.

作者:符晓曼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陶瓷创意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理念、创作手法及创新点,与自身的传统元素交融,形成具有独创艺术的审美观感。在现代环保理念及仿古风的兴起下,各茶楼茶社甚至非茶场所,都在借鉴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与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茶文化;美术元素;现代环境艺术。

1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

1.1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内容及特点。

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包含了在点、线、面、光色等各个元素下的关于茶文化的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在传统茶楼中,为营造清新舒适的饮茶氛围,室内的光色应用都比较柔和。为了契合传统山水画的古朴质感,古时人们都会用真正的树根雕塑成桌椅,用山石刻成摆件模具。随着现代仿古茶楼的兴起,为节能环保、节约成本,人们开始用假石做茶楼的摆件。设计师在并非真石的材料上,首先进行雕塑,将不必要的地方去除。雕刻完成后,再进行造型色彩的明暗刻画及线条塑造。将密度较低的物品绘成密度较高的山石,并借助茶楼中的灯光效果,将假石的凝重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会交叉同时进行。茶文化下的美术元素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能够互相促进、互相交融整合,以达到环境设计最优效果的整体。综上,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最大的特点便是其内容斗争性下的同一性。

1.2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现代化发展。

现代茶楼茶社甚至茶主题酒店的兴起,促进了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广泛应用及发展。为营造传统氛围、在全国多地茶楼中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各茶场所设计师利用美术绘画与雕塑相结合,在茶场所的外围及内壁都进行壁画根雕艺术的设计。为契合全球化的流行趋势及外国友人的审美观感,部分茶场所还会将西洋油画与中国传统茶画相结合,发展出茶场所独特的艺术。传统茶美术元素的应用,让全国的众多茶场所成了本地茶乡旅游业的“地标建筑”。而现代茶场所的'覆盖式开展也促进了茶美术元素的创新。由此可见,在千篇一律的主题场所中找到具有独创性的发展方向及设计构思,是茶传统美术元素在现代应用时的首要考虑问题。

1.3现代环艺设计的传统茶美术元素。

茶传统美术元素不仅在茶场上有所发展,随着美术元素的成熟及应用的创新性,茶美术元素也逐渐开始应用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一方面,除了涉及茶文化较多的“景观艺术”及“茶场所艺术”,其余非茶环艺设计也开始逐步应用茶美术元素进行装饰。现今各民宿、饭店甚至大型商场,都会将茶画、茶具摆件及具有茶元素的物品进行展示,以提高场所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在茶美术元素的思维影响下,现代环艺设计不仅开始考虑内部整体视觉观感和使用性的协调,还对外部墙壁进行修饰,以契合街道文化。茶美术元素的黄金分割构图法、三度空间量感率及体积明暗透视法等美术创作方法,也作为主要设计思路被广泛应用。

2.1环艺物质形态艺术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下的物质形态部分,指的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的进一步实体操作。不管是装饰、绘画、雕塑还是建筑元素的设计,最终目的都是为现代环境艺术服务,都会将图纸进行实体创造。前文提到,为追求创新发展,现代环艺物质形态中对于茶元素的应用不再千篇一律,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象。然而经过数据分析可知,现代环艺的美术设计图纸太过注重茶元素的想象和新奇,忽视了其转换成物质形态后的实际效果。除了部分仅具美感而不具实用价值的美术设计,更有许多本身是实用目的的美术设计质量不达标。在此设计下,物品的使用年限大大降低。有些设计师仅考虑美术元素的创新应用,但没有考虑到后期修复与当地的气候湿度。

2.2环艺意识形态艺术分析。

环境设计艺术下的意识形态艺术指各类环艺设计的主题理念及创作思维方式。一方面,受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的影响,不管是哪类场所的环境艺术设计,尽管其使用价值和主题价值不同,但都开始围绕“环保节能”及“弘扬传统”这两个宏观理念开展;另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思维中,设计师将传统茶美术元素的构图方式作为参考,将美术元素下各个方面的融合作为借鉴,应用在环境艺术中。经过传统茶文化的意识形态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代环艺逐步多样化,各类主题场所取代了千篇一律的楼房与景观,雕塑、建筑、绘画的融合发展也更为娴熟,部分环艺设计师甚至在进行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的体系建设。

2.3室内外陈设元素光色分析。

室内外陈设元素光色,是基于环艺物质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发展下而形成的整体视觉传达观感。室内外陈设元素的光色设计材料及色彩限定多有不同。室内因灯光颜色和灯光位置的固定性,灯光对陈设物品的光色有增强作用。因此其陈设材料的色泽度可以不高,陈设材料的色彩置顶也大多不需做过多处理,直接本色为主。然而室外陈品物品因受多变天气影响,因此,色彩饱和度要求较高,运用的美术材料也是可以通过光热变化而变化,以此契合天气变化的高级材料。通过室内外不同材料及色彩的应用,能够让进入场所的人产生一种循序渐进的代入感。综上,室内外陈设元素通过茶文化美术元素的合理应用,其设计的使用体验感日益加强,其场所的主题意义及价值塑造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现代环艺设计中的传统茶美术元素发展策略。

3.1提高设计工程质量。

基于现代环艺设计过分注重茶美术元素的创新性而忽略其实用性的问题,必须提高设计的工程质量,以达到使用体验和审美体验的平衡。首先,在不同新提出的创新美术元素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进而判定在此设计下的最佳制造材料。通过不同创新美术元素设计的特殊性,找出其普遍性规律,进而通过已经制定好的材料制作工程,制定出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材料应用体系。其次,在设计时,考虑到不同的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注意室外的天气和人为影响。对于在室外创造的环境艺术,要高度应用美术三度空间元素及高阶设计材料,保证室外环艺的持久性及可行性。最后,不能一味追求固化美感而忽略质量指标。在设计美感的前提下进行实体制作时,根据制作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主题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适当修缮,以保证最终工程的高质量。

3.2美术意识思维融合。

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下,茶场所运用了各个美术部分的意识思维,将其即兴融合发展以便创新。然而现阶段的茶美术元素已经应用到了除茶场所外的各个方面,基于现代环境艺术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进一步加强美术意识思维的培养,以便其思维意识在非茶场所的环艺设计中得到最优发展。一方面,全国各省市的茶文化美术元素研究机构,应当以茶场所为例,将各个部分的美术意识思维进行模拟整合,制定出美术意识思维融合后的结果体系,以便其余环境艺术设计能够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将已完成的美术意识思维融合体系进行试点应用,成功后逐步进行推广。以循序渐进的模式将茶文化的美术思维意识普及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避免直接应用时的设计思维误区。

3.3协调装饰比例美感。

对于茶美术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场所陈设光色分析可知,目前大多场所过于追求“个性化标签”而导致整体装饰过于杂乱,无法平衡。根据传统茶文化美术理念可知,在杂乱无章的装饰环境下,如果想保持原作者的创作理念,不舍得丢弃任何陈设,可以通过空间置换、物品视觉叠加的方式协调装饰的比例和美感。设计者首先将顾客需求的理念及陈设一一罗列,面对罗列陈设庞杂的情况,设计者对可以删减的部分进行删减协调;对于不能删减的部分,设计者可借鉴茶美术的光影理论进行空间置换,将杂乱的物品模拟场景,排列演习,通过规律性的美术思维意识,找出最适合场所环境的陈设方式。

4结论。

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创新发展了现代环艺设计的思维理念及创作的手法方式。通过提高茶传统美术元素下的环艺工程质量、普及茶美术思维模式理念等策略,传统茶文化美术元素逐步在现代环艺设计中普遍应用,并以自身的优势保持着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论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居住环境要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状态,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在我国诸多的城市中开展。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气废水的排放使得环境不断的恶化,便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变得十分重要。只有进行合理而正确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够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混淆。

在生态城市的发展当中,由于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园林设计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与界限,导致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上发生了混乱,进而使得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与规划当中存在漏洞与失误。园林绿化设计相比较其他的土木工程来说有较大的不同,在其内艺术性与历史性的蕴含上相比之其他建筑设施要更丰富,需要设计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于某一区域的整体环境进行布局设计,其包含的范围比之绿化园林要广的多,例如设计区域的自身生态环境,地面植被与建筑设施的分布与外观以及区域内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和整体的协调性等等。这意味着在对环境进行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的植株分布,要以城市整体的建筑为主导,结合气候,景观及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整部布局设计,也只有充分考虑到这几方面的因素,才能确保所得的设计为生态设计。

(二)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的矛盾。

在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艺术进行设计时,容易发生局部分隔开来进而导致整体不协调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生态城市,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引申得到的一种概念,既是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城市系统。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很容易吧某些区域单独划分出来进行设计,进而导致整体的不协调或者局部设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的现象出现。例如,对某一区域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充分考虑到该区域内的所有设施与环境体系,使得内部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如果这一区域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则完全符合当前社会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但是,区域必定不会是单独存在的,其周边的未进行设计改造的环境部分必定会对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改造的区域产生影响,轻微的影响可能仅会对该区域产生轻微的破坏,而一些较恶劣的环境影响则很容易抵消其内部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与局部的矛盾还涉及到城市与农村区域的矛盾,如何统筹这两方面的因素,使之相互融合,达到城市,建筑,地区,园林之间相互融合,就能创造出一种融合的美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

(三)利益驱动问题。

虽然当前可持续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但是,利益问题同样是不可忽视并且是影响着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何统筹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中利益问题的关键所在。在进行城市环境的艺术设计时,必定会涉及到城市中一些传承的生态景观与传统的建筑设施。对这些传统的部分是进行全部推翻更新还是保养维护,便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一个体现。仅考虑到当前发展的利益,便很容易造成传统元素的流逝。因此,为了长远利益的考虑,对于这些传统元素进行保护,但在保护的同时要针对它们自身的特点进行周边环境的改善,充分利用它们自身的价值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可见的利益。

(一)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可以说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基础性内容。虽然体现在设计图纸上各部分的分布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但在实际的分布当中却是空间的,立体的。在这里立体的分布格局当中,人们需要进行诸多的工作以及生活内容。而这些内容统一起来,则离不开建筑设施,绿化设计。建筑设施的立体感很强,是空间设计中的主体所在。其高度,外观,功能在环境设计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某一区域中的建筑体系没有一个协调的外观形象,而是“各自为政”,就会使得布局设计的空间感丧失。只有保证在进行建筑的`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达到协调统一,才能增加设计区域的美感。

(二)绿化设计。

由于都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建筑设施的不断增多,使得城市呈现出一种沉重感,压迫感,极大的影响着都市中居住的人们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可以降低都市的这种不良影响,在人们的紧张生活节奏中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与放松的区域。一些都市白领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当中,情绪得不到释放,压抑在心中,即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水准,还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产生危害。而绿化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暂离工作,亲近自然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释放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愉悦身心。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设计师们要依据城市的自身特点,进行植株的选择以及植株的分布。使得移植的植株能够健康的成长的同时,还要保证植株的外观与城市整体的理念相协调。例如,对一些水分较多的区域需要选择抗涝的植株。

(三)水体设计。

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离不开水体设计这一步。水既是人们与其他生物存在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又是环境调节的重要物质之一。但是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水环境不断的下降,水质受影响极深。在城市的环境设计当中,水体设计是其根本内容。其目的在于,为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以及一些生产当中所需的用水,在确保水分供给的同时,还要确保水分的可循环利用,做到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利用水自身的特性,进行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观赏的水景观,既增加了城市的美感,又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利用水资源设计的景观通常是一些城内河,人工湖,喷泉等等,这些场景为城市居民提供相应的休憩场所,还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不同寻常的亮色,所以说,水体设计是生态城市的环境设计中的根本性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居住地的周边环境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对环境艺术进行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环境设计提供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2]何礼.论环境艺术设计及其个性化[j].艺术科技,2013(1).

陶瓷创意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1、人文理念的内涵。

谈到人文理念,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文?人文实质就是指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文化,从人类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客观世界或现象的发展规律的一种认识。正如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颠覆了“地心说”的传统观念,英国哲学家洛克用其撰写的《政府论》打破了“君权神授”的桎梏,建立了“个人本位论”的伟大学说。该学说的部分观点认为,教育要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使人得到自由发展。

2、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要人文理念。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培养出艺术设计从业者存在着知识面窄、审美力差等问题。随着社会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构建更加合理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式迫在眉睫,而人文理念恰好能够弥补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要人文理念的融入。

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人文素质塑造。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人文方面所达到的发展程度或拥有的综合品质。人文素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对艺术设计人才的人文素质的塑造,不仅仅会改变一个人本身,还会改变他的艺术设计创作风格,甚至改变他的未来。

1、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很多学生在进入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前并不了解这个专业,有的人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是按照家长的意愿而来,有的人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是为了就业机会多而来,还有的人选择艺术设计专业是因为文化课不理想迫不得已而来。这些对艺术设计缺乏兴趣或天赋的同学,往往都缺乏学习动力和乐趣,毕业后走入社会时常常面临失业或者转行的窘境。因此,培养兴趣在提高艺术设计人才人文素质中首当其冲。那么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结果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平面构成》这门课程时,不仅让学生看到《平面构成》课程知识能够构成各种漂亮图案,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还要给他们看康定斯基等人的作品,让他们知道平面构成在绘画和艺术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实际上,艺术设计是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专业,但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传统呆板是无法吸引学生注意的。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引入课堂授课中以打破传统课堂授课方式:采用图片、文字、声音等课件演示方式,多采用具有互动性质、甚至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个性。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成为你自己!兴趣的产生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应该塑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并把个性带到艺术设计风格中去。那么什么是个性呢?个性就是个别性,就是每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就像每个人有不同的名字一样。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个性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非常重要。艺术设计这样一个专业需要个性,当个性产生了,作品就多变了,或是张扬,或是含蓄,亦或是色彩强烈等等,独具特色的作品会吸引别人,会让别人注意到你的作品,会让别人承认你的价值。那么个性从何而来?显然要从艺术设计教育入手,杜绝学生作品相似度高或者抄袭的现象,采取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多去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设计,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同样的图片、文字可以出现不同的排列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提升审美层次。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审美需要是高层次的需要,创造美与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重要目标。所以提升艺术设计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体现。“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是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那么什么是美呢?美一般是指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事物。而审美指的是领会事物的美。作为艺术设计的学生,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的,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其一,在艺术设计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去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其对美的洞察力。其二,要鼓励学生多去欣赏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能够在艺术设计作品创作中表达这种情感的冲动。其三,审美能力是需要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的,不能够急于求成,需要激励学生多去提出问题,并且多多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创造自己的作品。

4、丰富知识结构。

没有登过山峰之巅,就无法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恢宏气势;没有遨游于大海之上,就无法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纵马于草原之上,就无法享受策马奔腾的自由洒脱。同样,没有丰富知识结构的艺术设计从业者,也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界。那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得知识呢?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艺术设计学生所需要掌握得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是应该博览群书,集百家之长于一身,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得艺术作品。然而,现实情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高考以前都是绘画能力比较强,并不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在后续得艺术设计教育中又只是注重素描、色彩等专业课程学习,缺乏其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艺术设计创作上颇受局限,作品往往缺少内涵和文化积淀。因此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专业课以外的知识,老师应该多做学习上的引导,尤其应该学习历史、文化等对设计大有裨益的相关知识,甚至可以了解一些宗教、迷信等可以提炼为艺术设计所用的极端内容。“存在即使合理的”,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杂,在做艺术设计创作时就越会有的放矢。

5、营造人文氛围。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每个人,良好的人文氛围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僵化呆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多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念,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如按组来讨论学习),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学习的氛围。例如:采风就是一个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增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协作的契机,并且还能走入大自然,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人文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

[2]盖尔哈特马蒂亚斯.看上去很壮观,1990~的中国设计教育[n].美术报,.5.

作者:唐帆单位:黑河学院。

陶瓷创意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陶瓷文化具有地域性,它在特殊的文化氛围内产生、发展并逐渐完善起来,除独具特色外,还兼具艺术特质和民族精神。作为艺术类学科的环境艺术在广义上包含有内部陈设、外部景观等诸多学科,它与陶瓷文化本身没有什么交集,但陶瓷艺术被运用于环境艺术的例子比比皆是。

陶瓷文化与环境艺术在工艺、文化内涵、民俗性上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两者都为文化服务,彼此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融合。

作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重要文献之一的《陶冶图说》一书,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造物的理念,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工艺活动和文化因素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陶瓷工艺不仅是陶瓷文化的基础,也是陶瓷文化与环境艺术结合的基础。中国古代陶瓷从陶器发展到瓷器,由“南青北白”到宋代的五大名窑,再到明清精美的青花瓷和彩瓷,几乎都体现了这一理念,它是中国古代瓷器文化发展壮大的基础。丰富高超的制瓷工艺中,如:拉丝、印花、雕塑、上彩等等繁多的装饰工艺手法,体现了工艺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一个核心。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工艺技巧的发展,带动了诸如建筑、家具和园林的发展。建筑上历经木质结构再到砖瓦结构,而明朝时工艺水平很高的家具制作工艺,不用胶钉用桦卯等结构。在中国古代多部介绍工艺技术的著作中,将这些体现了工匠智慧和水平的工艺技巧进行了总结,并使之达到顶峰。时至今日,有些所谓追求感性的设计师们却只强调现代艺术和感觉,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工艺技巧,甚至在环境艺术文化领域有些人放弃了对传统工艺技巧的重视和研究,这需要我们反思现今环境艺术的发展,重新找回那些曾经创造中国古代环境艺术辉煌的工艺技巧。

(二)陶瓷文化与环境艺术文化内涵的相同性。

如果说陶瓷工艺是陶瓷文化的核心,那么陶瓷文化内涵就是陶瓷文化的灵魂,在文化内涵这个层面上,陶瓷文化内涵支配着其他文化因素,是文化结构中的精髓。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之风盛行于世,当时很多瓷器在外观上都反映了这一特点,例如反映佛教境界的莲瓣花纹,还有工艺水平更为复杂的莲花尊。随着时代的变化,瓷器文化内涵也随之变化,到了宋代,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平的五大名窑得到士大夫的青睐,瓷器文化内涵与士大夫精神巧妙结合,体现了安静、含蓄、隽永的特点。发展到明清时,官窑瓷器的精神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既有宣德、成化时崇尚理学、信奉藏传佛教的倾向,也有世宗、神宗时崇拜道教的印记。中国园林是环境艺术典型的应用,一直以来也都在追求着与精神文化的完美结合。寄情于山水的魏晋士大夫们,在向往自然、无拘无束的精神追求下,使当时的园林设计体现了自然闲情的精神追求。到了唐宋时,受无比辉煌的诗歌词赋影响,更高的审美标准也把此时的园林设计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如同诗人和词人笔下的作品,把意境渗透进了园林设计中。代表古典园林设计最高水平的明清园林,以其瘦、漏、透、皱的美学观念不仅在园林设计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在美术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陶瓷艺术也好,园林艺术也好,他们对美的不断追求是相同的,这也使两者具有了共同的文化内涵。

陶瓷的民俗性从陶瓷诞生那天起便已经存在了,它是陶瓷艺术文化融于民间生活的一种形式。陶瓷的民俗性更多地体现在民间陶瓷中,随着社会风俗的缓慢变化而持久存在。农民在耕作的同时,也是陶瓷制作的手工业者,这些朴实的农民把接触到的民间乡土文化,诸如地方戏、年画、剪纸、刺绣等传统乡土形式融入陶瓷制作中,农民制瓷者往往以直接、淳朴的想法来想象和构思陶瓷的造型和装饰,不仅仅创造出朴实的中国瓷器民俗文化,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保持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在广袤无垠的中华大地上,像陶瓷文化一样孕育着丰富民俗文化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有很多,像在传统建筑、园林设计中我们也很容易能够找到设计者关注地方民俗文化的痕迹。同样是普通民居,北方展现着它的博大宏伟,而南方更注重它的婉约灵巧,但毫无疑问,都表达了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和创新。因此,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实事求是地规划设计,充分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是地方民俗文化保护的重中之重。抛开过去那些浮夸的理念,脚踏实地地弘扬民俗文化,不致于让我们传承几千年的民俗文化失去光彩乃至消失。或许是我们长久以来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冷漠态度,让今天的人们已很难从丰富精彩的地方民俗文化中找到借鉴。从这个意义上看,充分挖掘和提炼陶瓷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民俗元素既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是对优秀民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一)陶瓷文化的优越性。

1.陶瓷的色彩装饰优势。

陶瓷艺术已经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有着给人们各种视觉美的色彩。其中陶瓷包含白瓷和青瓷两类,陶瓷的色彩和艺术结合在一起,独特的创造力,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的面貌。陶瓷是古代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创造的。人们都追求美,它体现了人们憧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品给房间做装饰,同时也是空间最能够撑的起场面的主要所在。制成陶瓷的原材料主要是天然的矿物和粘土,将二者粉碎混炼,然后制作成型,通过煅烧之后,在制作成各种陶瓷成品。陶瓷的色彩一旦煅烧成型之后就会具有耐腐蚀,不褪色的特点,它天然的原材料、精细的纹理不仅表现了历史悠久和沧桑感,更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江西,产陶瓷的主要地区有景德镇、丰城、萍乡等,其中景德镇的金属釉,通过金属和瓷器的结合,材料不同,也无法媲美。陶瓷的颜色种类也十分丰富,不同的颜料能够装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陶瓷使陶瓷艺术家对艺术有着无穷的想象。

2.陶瓷的造型优势。

陶瓷作品风格多样、色彩丰富,它的可装饰性以及独特性是无法替代的。其造型简约、釉色纯净、有着它自身别具一格独特之美。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最后形象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它还具有很高的容错性,在没有烧炼而成之前都是可以被修改的,但是,一旦烧制而成,硬度也很高,就无法改变。陶瓷的耐腐蚀性,不变色特点有着特殊地位。瓷都景德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座落在西客站街心花园中的雕塑“昌江之水”,也是景德镇地标之一。表现了我国悠久的瓷器历史文化,它就是使用混凝土和陶瓷结合而成的。它首先使用混凝土制作成型后,在使用不同颜色的瓷片拼凑于表面,形成一个水滴的形状,造型灵动美感丰富。

3.陶瓷的实用性优势。

陶瓷构成的要素就是水、泥土和火。在早期的时候,人们制作陶瓷是为了生存,把它当作生活器皿使用,后期逐渐在使用中人们发现它不但可以盛水和食物,也可以塑造成各种形象,由此上升到了审美的层次。后来人们制作防火盛水的大缸,养鱼,养花。再后来也成为了一种装饰的点缀。由于原料和制作技术不同,故泥质灰陶碗也有成色、质地的区别。较好的'器物烧制温度在1000度左右,呈现出均匀稳定、质地坚实的特点。作品中不仅再现了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而且,一些俑形神兼备,成为雕塑史上的不朽的杰作。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

4.陶瓷的传统文化优点。

陶瓷证明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陶瓷艺术,现代生活甚至科技发展仍然离不开陶瓷,当代艺术领域更是活跃着大批以陶瓷作为创作载体的艺术家。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殿、寺庙都喜欢使用玻璃瓦片作为装饰品,因为它色彩鲜艳,耐腐蚀性好,不褪色。后来又有了青花,瓷砖画,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陶瓷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代表性。在景德镇的主干道都有青花绘制的陶瓷柱,它代表了景德镇的历史文化形象。通过陶瓷和青花的结合,不仅环境优美,而且也是文化的宣扬。陶瓷从中国古代到当今社会有着悠久的象征性,陶瓷代表着中国。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早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种符号。当前陶瓷艺术也运用到了很多设计当中,由于陶瓷材质的各种优势,近几年来很多建筑中都使用了陶瓷艺术,不管是从国家传统的文化传承上,还是它自身的优势,陶瓷的材质对于设计家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间陶瓷艺术。将陶瓷艺术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对环境艺术氛围来说,是有点睛价值的,对环境和传统文化来说,也都有着重大意义,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陶瓷就是中国的代名词,它代表着中国的地域特色文化更证明着文化发展,更延伸对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现代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而又时兴的传统艺术,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从文化的观点来看,人、社会、自然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在形式感和语言表现上都非常适合室内装饰环境。现在大家对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和所处的社会状况以及对美的表达都提高了,因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室内外环境装饰中。同时和某民族的文化特征都有一定的关系,它与社会文化交融渗透,体现了民族的独特的美。因为现在的陶瓷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花色,造型和色调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于现代年轻人的审美。而且又具有民族特色,特点比较鲜明,又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底蕴。所以陶瓷艺术和室内设计的碰撞是必然性的。但是用这种艺术需要参考房间空间的整体大小,选用的主色调,偏好的装修风格等多方面的要求。用文化创意理念来迎合人们对房间的整体要求和审美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特征。

1.挖掘陶瓷文化的实际用途。

在现代的室内装修中,陶瓷占用的位置越来越大。因为人们的审美开始偏向于自然和传统文化。所以当陶瓷艺术充满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时候,人们开始大肆运用陶瓷来进行室内装修。毕竟陶瓷文化在我国占用很大的文化市场。不只是现代,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陶瓷来装饰房间,以体现主人家的底蕴和审美。陶瓷给人一种厚重古朴的韵味,充满了艺术的气息。以陶瓷日用品为例,陶瓷艺术的使用价值在室内环境艺术中的融入主要体现在越来越多的陶瓷用品和陶瓷摆件上。例如,我们平时用的餐具,还有一些茶杯,或者一些厨房用品。最明显的是茶具,如功夫茶的茶具。特别是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茶具,比较有名气的是景德镇的青花瓷。陶瓷具有简单大方、较整洁、易清理等特点,而且用于室内装修能凸显品味和格调,所以一些文艺青年最喜欢用陶瓷制品,以体现自己的高品味。

2.挖掘陶瓷的艺术价值。

陶瓷艺术的形式有很多种,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主要体现在装饰品上。把陶瓷艺术更好的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需要大家对陶瓷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充分发挥出陶瓷艺术的装饰价值,真正体现出陶瓷艺术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民族特色,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息。不同的造型和色调,所体现的艺术气息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是要考虑陶瓷对室内装修的匹配程度是否一致,不然就会造成相反的效果结果差强人意。基于具体的环境类型进行陶瓷艺术的选择和融入,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这也是体现设计人员对陶瓷文化和对陶瓷艺术的理解是否深入。因为只有对陶瓷了解得够深入,又具有良好的艺术品格,才能更好地将陶瓷艺术和室内装修融和在一起。所以在客厅中可以选用造型和线条相对比较简单的陶瓷大件,这样看着简单大方又不失品味。在卧室里就可以用一些色彩比较鲜明,造型比较独特花纹更为丰富的陶瓷来装饰,凸显出活泼可爱或另类夸张的鲜明性格特点,不过这个可以根据主人公来选择不同的陶瓷用品。毕竟大人和孩子,女性和男性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三、结语。

陶瓷文化创意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很多,两者融合的整体目标主要在于相互搭配的和谐性和统一性,但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个方面,还应注重创意设计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用创意提升景德镇陶瓷产品的文化品位。当代陶瓷艺术正在走向更远的发展空间,陶瓷创意文化被广泛展示和参与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空间形态中,将成为独特的陶瓷艺术的文化景观。

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第一,多采用一些天然环保的材料。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以及和谐的自然环境的营造,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对于天然环保材料的应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天然材料的不同性质,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天然材料的性能和优劣,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除此之外,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还要重视在具体实施加工时如何实现对天然材料的最优设计要求。这样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就能通过对环保材料的应用,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第二,加强对污染小和无污染的能源开发。为了实现更多无污染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要在环保工作中多尝试、多开发,以达到开发环保资源的目的。尽管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在开发环保资源时还不能立刻达到无污染的程度,但是向无污染进军是最终方向。就目前来讲,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先从开发污染小的能源开始,最终实现开发无污染能源的理想目标。在开展环保工作的同时,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尽量实现科技材料的广泛应用,避免高污染材料的出现和再应用。

第三,把先进的科技理念植入环境设计工作。科技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以其特有的形式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状态。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初期要利用高科技,可以将高科技材料应用到工作当中,这样便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能源浪费。总之,将先进的科技理念植入环境设计工作,不但减少了对于环境不必要的破坏,而且减少了对能源的浪费。除此之外,现代高科技材料还可以实现对原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回收。

第四,以天然环境为背景实现对自然生态的“零破坏”。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始终离不开低碳节能的要求和目标,所以要力求将破坏降到最低点。如,可以通过具体的实地考察进行地形与地貌的设计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设计与自然生态的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客户的费用支出。为了使自然生态环境免遭进一步的破坏,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要以现代形势下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同步。

第五,打造高效率的设计理念。对于现代文明社会而言,人们心理上的舒适与成就感显得异常重要,不亚于人们原先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最终的工作目标是为人提供舒适的环境,所以其要满足人的精神与物质的需要,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设计效果。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需要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们不但精神上能够愉悦,物质上也尽可能少付出。环境要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要兼顾人们的安全与健康。在设计工作中,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需要通盘考虑功能、美观等诸多的因素,不但要满足人的一般需要,还要照顾到人的个性化需求。

第六,多实施环保化的理念设计工作。环境保护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对当时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一个反思与抗议,是为了反对高度工业化的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而提出的口号。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尽可能减少对于生产资料的损耗,提倡环保、无污染的生活理念,将人们的生活环境打造成处处鸟语花香的场所。这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益处。

社会经济发展在带给人们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更加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贯彻生态理念,秉持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思想、人性化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多元化思想,这样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体系,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创立中环境工程的运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类企业及工厂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的环境质量却在逐渐变差,当今的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环境工程的建设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前题,所以城市的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对环境工程的建设,基于此,文章首先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的应用进行介绍,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环境工程;生态城市;意义;措施。

1.1环境保护的需要。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这就加大了城市的资源消耗,城市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城市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地突出,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每天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电能、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难以实现循环利用,再加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环境过程建设,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大气、土壤、水资源污染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城市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蔓延性效果,很多城市为环境保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是收效甚微,只能在短时间内起到缓解的作用,而对城市的长远和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通过采取有效的工程建设行动,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效果,改善城市生态脆弱性的局面,提高城市生态能力。

1.2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环境问题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不仅重视物质保障,同时也更加注意精神上的追求,追求精神上的愉悦。生态城市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人们提供接近大自然的机会,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生态城市还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减少环境对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人们公民权利意识的提高,“健康权”等权利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能够有效地吸引人才,吸引相关的产业投资等,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

生态城市创立中环境工程的运用论文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很多种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具有很强的人工性。除了人这一主体之外,还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这种划分是一种广义生态系统观,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按照这种组成方式可以从整体上研究城市的生态机理,进行城市生态建设。

在社会学中,将城市生态系统分为城市社会和城市空间两部分。城市社会包括了城市居民和城市组织,城市空间则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集合。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重新分析,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命系统,指城市人群和自然生物(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人工栽培或饲养的动植物)。二是环境系统,包括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广域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就是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人工环境又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广域环境是在更大的范围上来说的环境,包括城市周边的郊区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环境。这种组成形式严格遵循了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关系。在城市中,自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安排的,在人的干预下,城市生物种群单一,优势物种突出,群落结构简单,空间分布也受到人为的限制。

三、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规划。

(一)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在生态规划中,体现着一种平衡或协调型的规划思想,综合时间、空间、人三大要素,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类生存空间向更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二)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归根到底,城市生态规划最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中的主体,在生态规划中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主体――人来展开各种规划措施。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这种生态关系又集中体现在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上,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断优化城市建设、利用保护城市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宗旨,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探讨[j].华中建筑,.

[2]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王发曾.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理论问题辨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7.

[4]王祥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2002.

[5]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学化――兼论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关系[j].规划师,2000,(3).

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基本上还是老套的程序与方法,即教室上课,讲课—作业—辅导—完成。这样的基本模式就可能产生教室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学生对完成作业有着很强的应付心理,结果是作业都能交上,但是质量不高,不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去完成。艺术设计类专业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远不止这些,要求我们创新培养方式来适应时代和专业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的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创新的思维方面有时候年轻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能够带动课堂秩序。实际上启发与讨论就基本打破了多年来班级概念,打破讲台概念,这就要求我们以工作室来代替班级那种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这种设计教学需要一种平等交互试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工作室教学体系下,采用两种教学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一是课堂教学课题制,在我们艺术设计类的各专业中,很多专业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设计,这就可以以课题的形式来进行要求和教学,大家在做每一个课题的时候,基本就能做到基础课程与最后设计课程的统一。其二就是深化了的启发与讨论教学,起一个名字叫“头脑风暴与白板教学”,这行可以形象的说明这种教学的基本模式,头脑风暴是很多设计公司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激发创新性思维,我们这样的课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同学们在一个课题的要求下集体“风暴”中产生新的设计想法不断的在预先设立的随时可以更改的白板上快速表达。记录通脑中的一瞬间灵感,然后再进行讨论将想法丰富成方案,这种交互式沟通下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种工作室引入课堂教学后所得到的很多新教学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教学“课题”制,交互式讨论引发的“头脑风暴与白板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最大的思维创造,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才能为将来走出校园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项目接触很少,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就不能达到目的,为了达到创意产业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的办法,将学校艺术设计资源进行精心的整合,提供项目载体。在多地的实践中都看到了一种模式,即建立创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与社会中的创意产业园对接,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校园之间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来提高完成人才培养的能力,做到院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无缝化对接将项目直接移植到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一举两得,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得到锻炼,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直接在项目中实现,可以说是双促进的作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公司的模式进行虚拟的公司制结构,让项目教学带动思维转变,在培养市场型实践人才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运营意识,让领军人才在院校与市场之间良性循环中不断的涌现出来,这就有利于我们培养高端创意产业人才,可以说这才是教育资源整合是关键。

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平台教学。

艺术设计类人才在很多方向是相通的,有着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艺术规律,因此大平台教学有可操作性。这种大平台教学就是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重组,在一个课题或项目下共同的完成任务。例如一款手机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将3—5人组成一个项目组,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有环境设计、有产品设计、有平面设计的,在共同的课题下,协调分工地进行设计开发,共同做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其他两位学生建议下开发产品,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形象店等,分工下的课题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协调统一。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到了自己专业领域得不到的知识,也锻炼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因此这样的大平台教学应当在创新的人才培养中不断地完善。文化创意产业说到底也是一个对人才要求复合型的产业,因此这种大平台的教学模式就起到了重要作用,艺术设计在相对独立中有着巨大啊的联系,在创意产业中这样的联系任益紧密。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促进下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接近于市场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就是正确的。总结文化创意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机遇下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实现课堂教学课题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和平台教学综合化,努力的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两类关键人才,为推动产业产业的蓬勃、健康发展助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据了解,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不够明确,实践地点不固定,随意性较大等诸多问题。比如我专业针对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项目设计教学法,但大多是布置一套模拟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学生无法在教室内完成前期的资料调查、现场勘测、现场条件分析、甲方需求分析、方案汇报沟通、施工现场跟踪等重要工作环节。学生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虽然基本上都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设计理论,也能运用手绘和制图软件较好地表达设计方案,但学生的设计作品只注重图纸的图面效果类似于纸上谈兵,而对材料、结构、工艺、预算、消防规范、暖通要求、强弱电设计等等一无所知。因此一旦走进设计单位很难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结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设计实践能力的要求,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专业建设改革的整体思路,摸索出了一套从教学到师资建设行之有效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注重面向地方产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面向地方产业,设置与市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市场需要的设计师不单纯是看其设计能力,还需要有具体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师还仅要能做设计方案,还要懂得材料的运用、施工工艺、成本核算、实施经验以及沟通能力。目前高校普遍对材料、预算、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还很欠缺,无法与就业市场相适应。因此,我专业建立了面向地方产业与市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调研、专业实习、专业考察、项目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1)社会调研、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分别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大学大学一年级暑假与二年级第一学期,社会调研与专业考察的时间是两周,由教师组织高职学生到本地或外地的设计单位、施工现场、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家具陈设品市场、省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现场进行考察与调研,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竖立一种现实直观的认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期间,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实习的单位可自己联系也可由学校联系,要求学生实习的内容是轻钢龙骨、木龙骨吊顶的施工,轻质隔墙、大理石墙面施工,实木地板、地毯、瓷砖的地面铺装施工,水电安装施工等,二年级开学时学生要对假期一个月的实习情况进行汇报演讲,负责教师还同时要求学生提供实习时的相片、企业单位的盖章证明、实习总结等。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期间,系里会组织安排相关老师到学生专业实习企业去走访,以保证实习的真实性。通过专业实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装修构造、节点做法等,了解水、电、消防的安装施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实践场地和实践教学老师的缺乏,而无法很好完成材料与施工工艺实践教学的问题。

(2)项目设计主要是应用于专业所有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如《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完成四个真实的设计项目,一般是三个小型公共空间设计项目与一个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引进的四个真实设计项目来自教师外接工程项目或是与学校合作企业中的工程项目。学生从量房到出图都是按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3)专题设计是我专业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学生上课的时间设在晚上与双休日,学生白天可以在本地各装饰公司里实习,晚上与双休日在学校里学习。四个专题设计也引进真实的设计项目为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在公司实习的同时也带着自己的专题设计项目到公司请教公司里的'指导老师,这样专题设计的教学基本上是由校内与校外老师同时指导完成。学生普通反映专题设计学习收获很大。为了让学生能协调好学习与实习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专题设计教学中采用了灵活的学生到课考勤制度,学生只要按进度完成了作业且作业质量有保证,可以请假不来上课,但请假次数不能超过课程总学时的40%。

(4)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我专业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采用一个在公司里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的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任务,由校内与校外老师共同辅导。校内指导老师保持与每位同学的联系,做好毕业设计的咨询、引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由于学生通过专题设计学习时己经到各装饰公司里实习得到了综合锻炼,因此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就都己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二)确立培养新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我专业以国内与湖南省人才需求状况和对人才知识结构需要为根据,广泛调查用人企业和相关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在与校外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基础上确立了为社会培养高技能能创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目标,使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们教学主体是一群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底子薄弱,对自己缺乏自信的高职学生。针对这样特殊的学生,我们改进了教学模式,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调研法、现场教学法、设计小组法等方法,同时运用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设计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能力及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专业以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为指导,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加强课堂与企业的结合,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依托地方产业建设一支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首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作为教学发展的方向,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观念上来。其次,支持和激励专业教师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去设计公司参与设计实践,通过完成具体的设计项目来增加自己的设计实践工作经验。鼓励专业老师开设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承接一些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设计并了解企业设计工作流程与方法,以便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行业规范。同时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形成一支由全职教师、社会行业专家、客座教师有机组合以及形成老、中、青三代合理的教学梯队。

(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是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关健。我专业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己建成家具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装饰材料与构造展示室、专业教室、专业机房、模型制作室、专业阅览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与广州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娄底通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美迪装饰娄底分公司、长沙名匠娄底分公司等数十家装饰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书。架起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桥梁,使实践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同时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体验企业文化与培养职业素养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3)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为了切实的将实践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我专业加强了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质量监控对教师、学生双向展开。除了检查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同时也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我专业制定了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课程考试的形式包含操作考试、制作作品集与口头答辩考试。考试成绩由校内老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综合评定。当然,实践教学改革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上体现不同的改革思路,如何让毕业生适应就业市场仍是高校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环境设计专业日新月异,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源现状都给我们不同的挑战,我们只有时刻与市场紧密联系,把握学科发展动向,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与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艺术设计是高校各学科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个专业,大数据能够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一背景下,该文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目标,指出大数据对艺术设计教学的积极作用,对大数据给教育改革创新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艺术设计教学;个性化;决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我国教育领域将向前跨出一大步。艺术设计是高校各学科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个专业,大数据能够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能够推动艺术设计教学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文章以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目标,以期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大数据浅析。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具有教学数据规模大、教学数据形式与来源多样化、教学数据体系动态化且复杂、数据提供了价值巨大的.服务四大特点。大数据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对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和利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研究者得出大数据能够影响教育的结论。如,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让教师迅速找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材,淘汰与社会脱节的教材。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前,教师只能自己主观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疑问;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教师能够以具体的数据作为参考,如,数据显示电子书籍中的某部分被看过多少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问对教学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率。

大数据之所以能够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是因为其本身符合教育教学的需求,更是现今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经途径。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和虚拟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板书”的教学模式。大数据能够给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多的教育决策建议与个性化教学方法,从而从更深层次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成效。

1.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大数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大数据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兴趣,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与创造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领悟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与本质,能够举一反三。大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浏览更多艺术设计作品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艺术设计的美的成果,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投身到创作中。每一款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或者工艺等方面,都反映出了设计者的艺术素养,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美感。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大数据,有利于教师重视学生的感受,使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中应用大数据,还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艺术之间的关联,确定对艺术的认识,总结艺术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与参与者,不能代替学生去看、想和做。如果把现成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往往难以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习惯于照搬照抄,不会创新。把大数据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学生能够形成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和多变性的设计思维。大多数教学目标的完成、设计作品的创作,要通过引导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得以实现。如,在平面构成形式训练中,大数据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处理问题;更能够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思考。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突破规则,敢于思考和联想,才能够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大数据教学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采取命题式发散和非命题式发散两种形式,有效利用有意发散和无意发散。这两类方法的训练能够让学生没有束缚,处于放松的状态,并将这一状态贯穿在学习中,最终设计出最佳的制作方案。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应该应用好大数据,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基础,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冯春辉.大数据促进艺术专业教育变革.邢台学院学报,(2).

[2]赵姝淳,孙曙辉.大数据技术及其在艺术专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生态城市创立中环境工程的运用论文

在现代化生态建设视域下,城市污水处理在整个环境工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直接或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等问题。综合来看,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下,加之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得到了明显改善,由单一污染源治理与污染物浓度达标排放逐步转化为区域污染治理与污染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客观维度上讲,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具有资金投入大、场地建设广、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实践工程,需考虑多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以保证最终工作质量。但事实上,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尚存有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资金基础薄弱、处理能力偏低等。具体而言,随着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居民数量急剧增长,用水需求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应的污水处理需求亦有所增长。但是环境工程中的城市污水处理资金却明显短缺,筹措能力不足,限制了其建设与发展,表现出了严重的迟滞问题。相较于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而言,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及效率呈现出不均衡状态。

美术教育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研究论文

我们所了解的大美术,尹定邦先生有一个定义:由美术把图案、工艺美术、实用美术和现代设计收编组成美术大家庭。现今社会,美术所涵盖的范围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与原来建筑、绘画创作、工艺和雕塑这四大类了,还包含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物品,比如说画笔。书桌、电脑美术还有书法等等,这其中都包含了美术的成分。从更大的方面来讲,大美术也包含设计的公共艺术和纯艺术。在这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创作者或者说是教育的需要,艺术创造和保存的媒介也有很大的改变,比如现在市面上出现的一些光学材料,数字和网络储存,这些媒介的发展带给美术的就是美术和艺术个门类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转化甚至是重新组合。对现在国家美术人才的要求一般就是体现在大美术观念的提出和落实。要求这些美术人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不管是艺术本身还是现在现在的网络技术。都要具备过硬的学识涵养,还要拓宽自己的艺术兴趣范围。大美术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利于国民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是对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积极响应的一种体现。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体系里面,美术教育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比较常见的综合性大学,里面要求掌握的面比较宽,像美术专业学校和师范类的学校;而另一种就是工科院校模式。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工科院校模式的生源都是针对广大考生筛选而来的,在这上面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在接受高等艺术教育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大美术的教育了,但是仅仅是停留在一种观念式的应试教育里面,在专业上没有本质的区别,更别说艺术理论这方面的教育。学习美术艺术要从基础的教育做起,在面对一群什么都不知道的启蒙学生面前,基础教育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构与置换。

对于刚刚踏进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来说,对他们之前所认识的艺术结构要进行重构,也就是让他们对大美术的环境和艺术设计进行新的理解和学习,快速的置换他们之前的大美术概念。并向他们灌输学习目的。要完成这一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一般三个步骤就可以完成。首先是做这一群刚入校的学生来一趟专题讲座,深化他们对大美术的理解;其次呢,是让学生做一些学术报告,这样就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可以来一场座谈时的谈论,相互交流心得和学习经验。在老师的配置方面,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包豪斯学院的做法,用艺术家和设计师的理论结合教学,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在美术学习中,启发学生这一环节是特别重要的,要有抛砖引玉的作用。格罗佩斯创办包豪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抛开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让学生学习素描和色彩练习,就他本身是世界一流的设计师这一身份,是应该走创新的道路。

三、回顾历史和构造未来。

在包豪斯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要求学习基础课程,这是作为专业前的必修课,在美术当中是非常严谨的,在这个学校,教学规格非常高,就连代课的老师,都是大师级别的大艺术家,这是这个学校难能可贵的一面,这种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学校值得学习。过多的'注重层次的丰富、造型的准确、技巧训练和制作精细是今天基础教学的通病,其实这些不会真正起到基础教学的作用,创作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这是目前美术教育最缺乏的。由于初学学生的创作思维狭窄,对于创作没有很好的灵感和欲望,更别提让他们有创作的积极性了。一般基础课程具有主要有三个课题,第一是解放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天赋;第二是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第三是作为以后成为艺术家的学生,要把创造性的构图原则展示给他,让他自己体验和观察。由此看来,目前亟待解决的是美术的基础教育的革新。这个问题已经很迫切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代替不了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应该用与现今社会同步的新观念、新技术和新手段来赋予教育的新内容。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艺术教育方面的教育改革,对于艺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一个首要的人物,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设计出新的教学理念。广州的美术学院近期推出了一套教材是关于构成的,这本书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三大知识体系,另外把一些新的理念加入其中。比如形态构成光色构成动画构成等这些是传统教育所没有的。这些能够向学生传授创新的技能和新的思维方法。要知道,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那么相应的美术设计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随之进行改进,并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四、结语。

所谓艺术设计究其原因就是科学和艺术的合成手段,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创新,带来新的发现。这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因此,如果说一个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典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那就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或是设计师。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怎么可能懂得创造。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就有很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所以世界上才有了一个卓越的设计师。当然,历史学家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都不是历史学家,也不可能让学生把过去的历史都背下来,但是,要以历史的角度来指导他们学习,知道真善美、知道老子和庄子、还知道孔老夫子。这些伟大的人物可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生可以以这些思想作为创造的价值导向。进行观念更新,思维的创新,构造时代需要的基础教育。

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认知和理解也更加“理性化”,尤其是人们更多将生态、绿色和人文等诸多理念思维层次化融入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进程中,通过丰富设计素材,优化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环境艺术的丰富创新与优化。本文拟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背景理解入手,结合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通过细化认知传统民间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融合可能性分析,从而探究应用传统民间茶文化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体理念。

随着现代建筑学发展不断成熟,如今社会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其所关注的不再是一味的奢华和“高大”,在社会大众生活品质明显提高的今天,如今人们在认知居住环境时,也提出全新诉求。无论是具体设计体系,还是其中所使用的元素内容,与以往相比都有了本质化创新与提升。

无论是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还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等等,都让该设计活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期。

1.1大众审美理念的成熟发展:渴求环境艺术设计机制创新。

事实上,审美理念是社会大众认知时代发展理念成熟化、体系化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为最有效地确保社会大众自身的审美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具体实施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审美素材融入和应用与整个设计过程中。当然,就目前社会大众自身的实际诉求和关注点看,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一,社会大众的审美认知日益成熟,尤其是更加理性,不在“盲目跟风”。其二,在大众自身的具体审美诉求中,其更加倾向于文化内涵的融入应用表达。在设计机制全面发展的初期,多数设计者自身盲目使用各种流行元素应用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当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更加倾向于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应用与设计活动之中,从而满足大众自身的审美诉求。第三,融合已经成为设计活动开展的趋势,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融入其中,比如心理元素、技术元素、文化元素等等,但凡能够有效激发和他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品质内涵的元素内容,其实际上都可以被我们具体应用与整个设计体系之中。

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思维下的布局与构造,所以,就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本质特点和实际诉求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发挥现代技术上的具体应用优势。近些年,智能技术和信息化的告诉发展,以vr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和标志,在该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其通过具体利用模拟三维立体空间这一整体优势,从而使得观众自身能够产生亲身入境的感觉,同时这也便于设计者能够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就对设计效果形成感知,因此,在虚拟技术日益更新、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合理使用该技术,创新实施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设计活动,从本质上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下的具体创造,尤其是其中所传递和表达的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思维和文化认知。尤其是该设计活动最终是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认知和实际感受的综合活动,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应用优势的关键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具体的艺术思维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材料,从而在优化设计布局的关键前提下,实现整个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2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客观地看,我国民间茶文化的内涵是层次化、多样化的,其中既包含了能够具体应用与设计活动的素材内容,同时也具有着优化设计理念的整体内涵,尤其是其中所表达的规律,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潜质,从而使得整个设计活动在满足大众诉求的本质前提下,实现对民间茶文化的有效应用。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就当前时代看,科技更新速度大大提升,东西文化理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加剧,可以说,如今已经进入到文化多元深度融合的重要时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体研究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和综合应用价值,从而在理性认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创新。民间茶文化是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不只是成熟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对大众生活习惯和习俗的融入与表达。当然,结合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内涵看,其中更多是一种大众文化,无论是该文化体系所包含的元素内容,还是其中所具体传递和承载的理念,都充满了大众色彩,这也使得其能够被具体应用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从当前时代背景看,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全面融合,不仅仅是当前时代中最为重要的特色,同时更是我们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机制的关键所在。所以,总的来说,在该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够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内容,那么其中所能够具体实现的,将不仅是设计元素丰富,更是设计活动的品质化提升。所以设计者自身必须注重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效果,并且确保发挥和实现其理想的价值作用。当然,如果能够对传统民间茶文化进行合理化改造,并且使其应用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其事实上,将为该文化体系的传承与诠释,提供了合适的'载体。不仅如此,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比如关于生态理念的认知与应用,从而使得该设计活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具体的生态环境融入其中,通过丰富诠释设计新意和价值内涵,实现设计活动的本质效果。

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成熟发展的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作为整个设计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涵诠释,其中所具体表达的,不仅是一种合适的文化理念及思维内涵,也是我们在具体认知当前社会对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诉求,所以,创新和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时,需要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从而在具体满足设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实现最佳视觉观赏效果。对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实施来说,其中所包含和诠释的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理念,更关键的是文化理念和创意思维的全面、集中呈现。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中诠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素材,这些内容都是能够被具体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之中。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诉求日益提升的今天,合理利用民间茶元素,创新设计活动时,必须站在合适的文化载体个大众生活元素等基础功能视角来具体实施。在现代环境设计体系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合理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其将在有效丰富设计内涵的关键基础下,丰富设计活动的素材应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为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所以,将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体过程,其不仅有效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品质内涵,同时也实现环境艺术设计机制与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创新之间“双料增长”、“双重提升”。当然,在具体应用民间茶文化,实施环境艺术设计时,注重确保文化内涵“不变质”的基础前提下,充分注重将文化理念与设计创意、设计情感系统化融入其中。所以,通过深度分析该设计活动开展的应用原则及设计方法,进而具体适应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开展进程中的本质化诉求。

5结语。

对于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体创新来说,立足大众诉求是提升整个设计活动价值力和大众具体认可度的关键所在。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所具体诠释的不仅是一种设计理念,其同时也是对相关文化内涵和艺术机制的综合诠释与表达。

参考文献。

[1]陈坎友;徐慧宁;李蕴嘉.基于民族审美的城镇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以民族地区城镇化为背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111-112.

[2]李洋;赵晓蓬.基于会展场馆建筑设计领域下视觉导视系统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武汉国际博览会展中心场馆设计研究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03-105.

[3]田密蜜;陈炜;赵衡宇.新技术新材料催生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5):117-119.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