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整体教学设计(实用19篇)

时间:2023-12-22 17:08:04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确保教学质量和有效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计划的参考范文中包含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走近消息、通讯。

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走进教材。

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走进社会。

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我来当记者。

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等等。

高职整体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实训心得111129(四)。

实训越来越接近第二阶段的尾声,试验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对第二阶段的考核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觉得第二阶段的实训还是让我们从中学习到了不少可用的知识。我们第三阶段的实训将在下月1号正式开始,第三阶段的培训导师也已经和我们见面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也让我们知道了第三阶段将要完成的任务以及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今天是我们第二阶段实训考核的日子,大家早上虽然进行了大运动量的晨练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对今天的考核攒足了精神,我们觉得经过了接近一个月的训练我们每位同学都想用最后一次的考核来为我们第二阶段的实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早上我们一位同学接着一位同学出去进行考核,考核的同学在实训室里面挥汗如雨,没有进行考核的同学在实训室教师里面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的同学在认真复习自己的专升本考试资料,有的同学通过word文档看一看第三阶段我们将进行怎样的训练,通过两个阶段的训练大家都对自己应该怎样进行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考核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种测试,看一看我们这阶段的实训内容有没有什么进步,我们无论进行哪一阶段的测试都不是看我们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我们试验班全体同学能够把导师教授的知识内容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那么我们开设这个试验班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三阶段的导师也对第三阶段提出了要求,第三阶段更多的是要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进行动手操作要让我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同时对于我们第二阶段实训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也用生动的故事给我们善意的指出,希望我们在第三阶段实训当中能够把握好学校以及环众公司给我们搭建的这个好平台,好好的把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吸收为自己的东西。现在的实训都是为了我们以后能够在物流企业当中有高出别人一筹的实力,我们的实力是要通过我们自己努力得来的,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吃上丰盛的午餐就必须用我们勤劳的双手去创造。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蓝弋皓---重庆卓越班培训中心)。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欢迎您光临河套学院艺术系《油画》精品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油画是一门西方传统艺术,油画课程体系的沿革,初始起源于作坊,是师徒式的教学。至十七世纪中叶以教授绘画为目的的美术学院诞生。至十九世纪发展为学科体系完整的学院派,并具有相对完善的学术体系。油画传入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建国后,中国油画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影响,苏式油画模式作为主流油画教学模式。

《油画》由于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是我国美术界最主要的画种之一,也是各美术院校所开设的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院油画课开始设立,是2002年首届招收美术教育专业,把这门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前导课程色彩、素描、速写、解剖、中外美史等专业基础课,此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共348学时。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剖析和人才培养方案,《油画》课程制订了完整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对本课程教学研究进行指导。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油画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教案的规范化,学生成绩的集体评分制都为油画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定位。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能从“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中获得一定的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绘画能力、造型能力、研究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从而使我们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成为可1能。可见《油画》课程对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美术教育专业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明确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并以此进行了课程结构的分析和调整,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美术教育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在美术专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及设计公司从事美术创作和研究、美术宣传、服务、管理、设计、制作等工作。

学情分析:

美术教育专业录取的通常是在美术院校录取后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其教学起点低。随着扩招的继续,招到的学生中,还有不少是因文化分达不到其他专业录取分,然后“临时抱佛脚”学习了一两个月绘画基础考进来的,所以学生专业基础差,且参差不齐。入学后经过一年半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绘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

油画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学习特点,以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合作进行该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要求,突出师范性,立足于强调素质教育,提高审美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油画的工具材料、油画的技法及油画写生,并能进行创作表现。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塑造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绘画创作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美术教学工作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水平,并具有教师人文素养。

1、课程标准的制定。

2课程标准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涉及到课程知识体系、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学习目标层次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和学时分配等多个方面。油画课程组经过多次修订制定了适合我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油画》课程标准。

油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油画静物写生、风景写生、肖像写生、半身像写生,本课程主要是以造型艺术为基础,以写实油画和抽象表现性油画运用,正确表达出自己的艺术修养与观念为目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

油画专业课程教学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

3学方案一致,课堂理论讲授与技能技法、示范、辅导相结合,教学中要准确体现课程特点,教学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组织得法,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由浅入深的视觉造型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兼顾有一定美术基础和没有美术基础的同学,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上完本课程后都有所收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力求做到互动,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进而养成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独立意识。

实践课的比例重是油画教学的一大特点,油画课要通70%-80%的课时量的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实践性的形式方法要做到:观念强,形式丰富,单元要求明确,避免教学内容单一的弊病。因此,对教学大纲的执行要彻底,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杜绝教学中的随意性。

油画课实践性教学形式以课堂写生实践和外出下乡写生实践为主,辅以观摩和考察;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并结合理论讲解、学术交流、课堂答辩等形式手段。

主要两种实践方式:一种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的课堂练习,通过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课堂练习,如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包括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练习,画面的分割与积聚练习,审美意识及构图位置的安排练习等,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理解基本原理,检验造型、色彩构图效果,充分发挥形式美的作用。第二种方式为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考察和收集创作素材,它包括:对大自然风景的采风写生;对美术的当代状况及问题调查;对不同层次的学校美术教学状况调查;对民俗美术调查等范围;并参加各级各类美术创作竞赛活动。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主4动地、创造性地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心灵,表现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目的。

经过美术教育专业创办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成果丰硕。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油画技法理论学习和油画写生、创作实践,逐步掌握西方传统油画表现语言,培养出扎实的造型能力和较强的观察、认识、表现、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多方面知识结构的艺术人才,成为即有较强的科研创作能力又能胜任中小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才。

4、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重点在于学生油画色彩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如何用技法理论知识指导实际的技法实践,使学生掌握油画从写生到创作的一般造型规律和法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熟悉各种不同构图和色彩的艺术效果及其创作思维的一般方式及其表达。

解决的办法:根据合理的课程设置,从易至难,技法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结合,油画写生课程与油画创作写生课程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绘画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法实践能力的同步推进,以达到油画色彩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课程的难点:如何在教学中贯穿创作思想和理念,以技术材料带动拓展油画语言,进而进行精神主题的表达。也就是创造性语言表达方式在物质中的个性转换。

解决办法:是科学规划课程模块,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必要时进行一对一辅导,另外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和分析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学生拓展创作思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课程改变以基础技能训练为主的油画教学方式,确立巩固基础和培养个性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强调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为目标,以发掘学生创造表现能力为教学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

2、教学方法。

总结。

形成如下主要教学方法:

(1)引入“图例分析教学法”。我们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在“教法”上,采用图例分析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强调知识理论的系统性,绘画示范强调直观性、实践性,多媒体、幻灯教学和网络教学则侧重于信息量的扩充以及对信息的系统归纳。

(2)认真落实“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主要根据学生高中时不同的知识、能力起点和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设计多层的教学目标,运用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例如在油画静物教学中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摆两组不同难度的静物进行练习。

6与竞争力。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充分学习、运用、调动现代技术,恰当的地、灵活地使用这些现代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油画的热情、增强兴趣、驱动作画情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改变原来的挂图示范为图形图像示范,通过投影仪、幻灯制作放映图像等等进行教学。

制作多媒体课件,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前瞻性的数字图片,深入得了解油画大师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

4、注重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了知识掌握与技能运用、课业考核与行为习惯、作品创作与综合能力等多维化考核体系。将课程教学的状况、效果及遗留的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师生面前,促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总结成绩、分析问题、交换认识、寻求改进,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真实的评价。

首先,是对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评价,包括课堂纪律、思考发言情况,作业态度和质量情况等进行考查,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的成绩。其次,对平时作业进行评分,进行阶段教学集体观摩评分,相加构成平时成绩。第三是期末组织集体观摩考试,评委由专业任课教师组成,以学生的作品及学生对作品创作过程的阐释为依据,无计名集体评分,构成期末成绩。学期末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学习态度10%+考勤10%)。努力实现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全面性、综合性、经常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资源。

1、教学团队。

7油画课程组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占14%;副教授2人,占29%;讲师3人,占43%;助教1人,占14%。年龄结构:60-45岁1人,占14%;45-35岁3人,占43%;35岁以下3人,占43%;教师梯队结构合理,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老中青结合以老带新,7位教师全部是双师素质教师,教学队伍稳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主动更新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油画课程组的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进行创作科研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育厅立项课题《巴彦淖尔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正在进行中;作品多人多次入选区级、国家级美展,并获奖,且部分作品为各类博物馆收藏;经常在各种刊物发表作品及论文;是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本课程在致力于教学、创作与科研的同时,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参与区内外的文化交流和校际合作,校内展览、讲座不断,学术活动频繁,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学识修养,扩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活跃了校园学术气氛。集实践、创作研究与教学研究为一体,形成良好的互补互促关系,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使之系列化与可持续化。

油画课程带头人:张建国教授,油画艺术家,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常委,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协副主席,内蒙古河套大学教授,副校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树华教育基金会中国委托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198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美术十杰”称号;多年来张建国教授创作油画作品一百多幅。大部分作品入选国内外举办的大型美展并发表和出版在各种画册、杂志、报刊上,其中有部分作品获国内外奖;还有一些精品被美、日、澳、新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个人或美术馆收藏。2010年出版个人画册《“感恩生活”——张建国油画作品集》。在教学中主要承担色彩、油画、油画创作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教材使用与建设:

根据《油画》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该课程选择文字图片教材作为主要媒体,录像教材、ip课件、期刊辅导、网上教学资源等作为辅助媒体。

本课程的主要文字教材为《油画》(修订版),钱锋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详细讲解了油画制作的要求和规律,重点难点突出,便于学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材料丰富,图文结合,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本课程根据21世纪美术教育的发展走向及就业趋势、课程设置等实际需要,我院重视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学院图书馆和资料室现有美术专业相关图书资料两百多册(含高档画册),电子图书1千多册,每年征订专业期刊30种以上,让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图书馆和本专业资料室查阅大量资料,使他们了解该课程的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广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践教学环境。

为满足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油画》课程教学需要,学院建有专门的画室、资料室和展厅。学院设有专业油画教室8间,具有适合油画写生的天光采光良好的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画架,画板、静物台等设备。青年教师工作室1间。野外油画风景写生基地五处,有中旗呼鲁斯太、前旗乌粱素海、五原塔尔湖、乌拉山原生态森林区、乌拉特草原等。配置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还配备有幻灯机、投影机,使得油画鉴赏和课堂讲解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丰富了教学形式和手段,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网络性教学相互进行,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先进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一理论讲述和学生训练课的模式,真正做到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学院资料室主要的设备有各种衬布、静物(花瓶、器皿、陶艺、瓷器、蜡质水果等)及各类石膏像、聚光灯、静物台等,以满足学生各项基础实训需要。

4、网络教学环境:

9我校网络教学条件良好。学校设有网络中心,有完备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校园宽带网,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收集图形图像资料和设计素材图片,能检索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积极收索国内外最新的油画图片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代表性、学术性的数字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油画的主动性。为本课程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教学效果。

油画是美术教育专业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受到内蒙古各院校美术同仁的普遍关注。课程组通过对油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体系、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在油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编写、考试方法以及在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和建设,积累了较可取经验,受到校内督导组和校外专家以及学生的好评。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油画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课程授课质量总体有较大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较前有明显提高,各年级油画课程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生对油画课程教学满意度高,教学效果良好。学院现已建立学生作品收藏档案、教学课件,多次举办学生作品汇报展览,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充分的展示,提高了其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部分学生的作品已被学院收藏,近几年学生参加各地油画展均取得较好奖项,特别是2002级美术教育班的学生刘颖的油画作品获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2006级美术教育班学生巴特尔的油画作品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术类二等奖。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形式的创新,表现在采用课堂内的理论和练习相结合与课堂外的社会体验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教学,画室现场授课、多媒体、辅导示范三位一体,融会贯通;实训走出画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课程内容设置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突出民族特点,传承河套文化。

3、重视创作实践,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以创作带动技术发展的教学特色。在重视教师创作实践同时,也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积极培养,启发并彼此借鉴,相互竞争,在教学上具有浓郁的学术气氛,和良性的学术传承。通过创作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增强了所学专业的自豪感。

4、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和鼓励学生的艺术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指导油画专业课程教学的始终;油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作业是由个人完成的,每位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素质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不过分强调传统单纯的造型能力,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地发展以及创造性的油画语言体验和探索。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全方位地审视油画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5、教学评价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监控,建立多维化考核体系。

以上是我对《油画》课程的整体设计介绍,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河套学院艺术系。

高职整体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征求意见稿)。

(二)北京。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根据住房和城乡_《关于印发2011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84号)的要求、原_、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及《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由我部负责编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委托学校建设标准国家研究中心成立编制组,具体承担编制工作。编制组对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舍现状作了书面调查,对部分省市高等职业学校作了实地调查,并对教育部信息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征求各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本标准共分六章,包括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学校布局与选址、校园规划、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请将意见反馈到编制组。

目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2)。

第三章学校布局与选址??(3)。

第四章校园规划?(4)。

第五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5)。

第六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11)附录一高等职业学校九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13)附录二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建筑面积指标???(15)附录三培训部用房建筑面积指标??(16)附录四术语???(17)附录五本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8)附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条文说明??(1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_职业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促进和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等职业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为高等职业学校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特制订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教学中强化实训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行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社会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培养与培训突出针对性、职业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

第三条本标准是编制、审批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和监督检查高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尺度。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高等职业学校,改建和扩建的高等职业学校参照执行。

第五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先规划后建设。第六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校舍建设必须具有防御各种重大意外灾害的能力,确保师生安全。

第七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既要保证教学和生活的正常功能需要,又要符合节约用地和提高校舍使用效率的原则。学校部分设施在保证教学实训和师生生活的前提下,宜向社会开放。

第八条高等职业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三章学校布局与选址。

第十三条高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规划,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州、市)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城乡总体规划统筹布局,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等职业学校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十四条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数量和办学规模,应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建设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人口规模、生源状况及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科学合理确定。

第十五条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州、市)根据当地工(产)业园区规划,宜规划设置由多所高等职业学校组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各所学校设置的主干专业应各具特色,园区内宜统筹规划建设公共实训实习基地和体育、公共图书、后勤、生活等公共设施,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第十六条新建高等职业学校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地形开阔、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具备必要基础设施的地段。

二、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地质塌陷、泥石流、洪涝及风口、悬崖边、崖底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应避开高压供电走廊、高压输气管道、输油管道、通航河道。

四、应避开污染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

五、学校与铁路、轻轨、公路干道、机场及飞机起降航线、易燃易爆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及太平间、殡仪馆等的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第四章校园规划。

第十七条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均应先编制校园规划,经批准后方可进行项目建设。

第十八条校园规划的范围为学校围墙(隔离设施)以内的全部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校园规划应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地貌,节约集约用地。根据有关规范和规定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室外体育设施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及停车场用地,并为学校发展、校企合作留有余地。校园建设用地的容积率:综合类、工业类、农林类、医药类、师范类、体育类学校为;财经类、政法类、外语类、管理类、艺术类学校为。

第二十条校园规划应根据内部功能,按教学实训、体育运动、生活后勤等功能进行分区,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各功能区的建筑组合应紧凑,教学实训用房应具有通用性、灵活性,以适应专业改变、设备更新的需要。

第二十一条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宜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特点和文化内涵,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第二十二条多所高等职业学校集聚建设的职教园区,其公共设施宜统筹规划建设,做到园区资源共享,以节约集约用地。

高职整体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序言:

平面广告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种媒介的广泛传播,已成为不断影响人们生活和思想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平面广告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一章平面广告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同学们基本了解平面广告的概念,平面广告的发展,平面广告的分类,熟悉广告设计与广告策划的关系,理解广告主要媒体的特性和功能,认识平面广告设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经济文化作用。教学重点:平面广告的分类,平面广告与品牌。教学难点:现代广告的功能和主要特征。教学时数:理论教学10学时。课程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图片。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广告简史:

一、平面广告的起源原始符号演变成为文字。

最早的是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据文史记载,最早的平面广告大约是公元前三千年,在埃及古城底比斯的废墟中发现的莎草纸,写着追捕一名逃亡奴隶,愿悬金质硬币为酬赏。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经商点需有标志作广告,如旅店的标志是松果,酒店的标志是常春藤,奶品厂的标志是山羊,面包房的标志是骡子拉磨盘。

中国是世界广告的来源地,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它的雏形,《韩非子难一》篇中就有楚人以叫卖声来卖盾与矛的故事。叫卖声是广告最原始、最古老的表现形式,在《外储说右上》记载了:“宋人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夜等„„”,就指公元前上世纪宋国的酒店“幌子”(又名望子)广告,并一直沿用直今。

二、广告的发展。

造纸术的诞生促进了平面广告的发展。

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四寸见方雕刻铜板。然而这类广告的时空限制很大,传播范围有限,只有当“印刷术”发明,平面广告才有大发展。我国是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出现印刷平面广告的国家。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分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充分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奇特现象,如奇花异草、五大奇观、五树六花等,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同时,也为从事版纳景区服务、导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园艺专业就业面。

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一般分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和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和直观性很强,要紧密围绕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农业生产实际和城镇绿化建设需求,努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各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堂实验和教学实习,创造条件开足实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侧重培养学生对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识别能力。要注意本课程的新进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分析1.知识教育目标。

1(1)能准确使用显微镜。

(2)掌握植物解剖的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植物分类和鉴定的方法,能准确识别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的景观植物、药用植物和经济作物。

(4)掌握植物分类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3.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2)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具有职业道德的意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植物学》的教学对象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正式录取的大专三年制园艺、植保、林业等专业的学生,有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文科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初学植物学较为吃力。学好植物学关键,是要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途径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和各种训练活动。

(四)教材选用分析。

本课程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选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

(五)教学设施利用分析。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可使本课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体教室学院现有36间多媒体教室。学利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教学资料和教学课件随网化。多媒体教学可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直观,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

2.电子图书室学院拥有30万册图书的电子图书室,可为学生提供较为方便的资料查询。

(六)实训基地使用分析。

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院在校内和校外都设有实训基地,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符合生产一线需要的科技人才。

2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室有显微镜实验室和植物学实验室。共有显微镜25台、各种实验标本(植物器官组织标本和植物形态学标本)和仪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内各种观赏植物便于教师进行直观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通过实地观察,加强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编制校园内植物名录和挂牌,让学生熟悉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掌握识别特征,了解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同时,校内观赏植物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植物识别、分类训练和技能考核的场地。

校内试验基地学院有10亩教学试验地。通过组织专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参与主要观赏植物栽培管理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当地主要观赏植物的形态与分类、生活习性和栽培技术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

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双版纳药物研究所(简称药物园)。该实训基地与学院比邻,是学生实训最为便捷的基地。药物园内种植有热带地区各种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近1500种。根据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学前教育活动中,都要组织学生到药物园参观,让学生认识版纳植物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专业、学专业,并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花卉园)。与我院相距400米。花卉园内种有各种热带园林和经济作物,种类近500种。在课程教学的第12周,组织学生到花卉园开展植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实习,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并掌握植物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为植物分类奠定良好基础。

西双版纳州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我院相距3公里。内设有版纳野生动植物博物管。通过自然保护区内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参观博物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版纳境内的动植物资源和种类,开拓视野。

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基地。距离我院6公里,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基地。基地内中有各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观赏蔬菜等,如彩椒、甜瓜、观赏瓜类作物、观赏甘蓝、红掌等,是学生学习《植物学》和相关课程的最好最便捷的实训场地。通过参与基地内各种经济作物的育苗、种植管理生产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当地主要3经济作物的种类和栽培技术,同时对现代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简称勐仑植物园)。距离我院60公里。园内种植植物有10000多种,内设有版纳野生动植物博物管。在课程教学的第16周,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开展植物分类实习,通过园内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观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熟悉园内热带和亚热带代表性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主要识别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

《植物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模块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原则,以能力教育为中心,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综合素质较好、能够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

1.密切联系当地实际,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删繁就简,适当补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理论教学以应用、识别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学中,由表至里,由浅入深重点讲授植物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组织;营养体建成—根、茎、叶的形成;生殖生长—开花、结果、种子的形成及生活史的基本理论知识。简要介绍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的主要特征及各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补充热带雨林植物趣谈,加强对热带、亚热带植物生活习性和识别知识的讲授。

2.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室内实验、参观实习、开展讲座和生产实践。室内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参观实习包括组织学生到药物园、花卉园、州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州农科所实验基地及勐仑植物园等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提高识别植物和植物分类的能力。学院试验基地和州农科所实验基地则是作为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练兵场地。此外,校园园林植物也是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学生识别植物的重要场地,通过对校园植物的名录编制和挂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当地景观植物的种类、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

(二)教学课时安排。

本课程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为60,实训课学时为48。形态解剖部分和系统分类部分所占比例为3:1。教学大纲中每一章后的学时数为理论课讲4授学时。授课期间的课后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具体安排。学习完本课程后,安排1周进行野外实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

(1)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2)组织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3)种子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植物组织的基本结构。

(2)植物营养器官根、茎的次生构造。(3)植物繁殖器官的构造。

三、教学实施。

(一)理论教学。

1.多媒体教学展示典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互动式教学每次上课就授课内容进行师生对话,互相提问、答疑。3.思考与练习温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二)实践教学。

1.室内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内实践通过对校内植物观察,加强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编制校园植物名录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当地主要景观植物的名称、主要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了解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

3.校外实践。

以参观实习或生产实践方式进行。通过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观察,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及作用、功能,为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改革考试方法。《植物学》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理论考核主要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技能考核考评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并规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定该门课程不及格。学期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各占50%。

农业系2009.5.14。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通过系列扎实的第一轮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奋实基础。以课本为基础,循序渐进,知能并重。以读写为突破口,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抓住中等生,促进学困生,进一步提高优等生。

重点放在高一、高二教材(book1--book8)的复习与巩固上。一轮复习主要采用分单元复习的形式。基础知识的复习如下:

1.重点的词汇、短语。根据高考词汇表以及近几年湖北高考英语试题,找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及短语,重点记忆、讲解、巩固、拓展。每单元进行重点短语过关检测。

2.重点语法。根据每单元重点要求掌握的语法进行复习,对学生容易出错的语法点重点突破,精讲多练,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选择、造句练习、语法填空,逐步培养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3.听力专题训练。每周2--3次泛听,以高考题型为主。

一轮复习以《优化方案》主要复习资料,适当删减,每个单元7---8个课时,同事配合其他练习作为学生课后作业以及每个单元的检测试题。

在对每单元进行复习的同时,交替进行单元重点词汇短语过关检测、写作训练、阅读限时训练。

总之,我们的复习备考要针对教材的特点和高考的新题型,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科学地安排,周密地计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力争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迅速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在本单元,我们不仅读到报道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的两则消息、运载火箭水下发射试验的录音新闻、去南极考察和为“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壮行的通讯。同时,我们还将让学生亲自体验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一些热点的话题组织学生采访,写新闻稿,最后进行学生交流和学习成果展示。

具体内容:

1、了解新闻知识,查新闻发展史。

2、了解新闻形成过程。

3、了解新闻发行的载体。

4、学会采访,学会写消息、简单的通讯。

意义:

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

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体会新闻语言的简洁、生动、准确。

4、学习写消息。

5、学习网上搜索、阅读,通过网上.写作和别人交流。

6、熟悉新闻制作的过程。

7、掌握采访技巧,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

8、体验新闻工作者的艰辛。

单元学习步骤:

一、走近消息、通讯。

1、每人从报纸上剪几篇消息、通讯。

2、网上查找,了解新闻发展史及有关新闻知识(1课时)。

3、运用新闻知识,分析自己的搜集材料(1课时)。

4、课堂交流(老师指导)(1课时)。

二、走进教材。

1、整体浏览单元课文,各人选择其中一篇感兴趣的文章,体会新闻、通讯语言生动、准确等特点,了解课文报导的重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4课时)。

2、单元语文活动――网上读写与交流,将自己从网上看到的新闻,挑选一则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加以概括提炼和分析,用e_mail发给同学、老师进行交流(2课时)。

三、走进社会。

1、学生自愿组成各个活动小组(7――8人),到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地方参观新闻制作的整个流程。

2、我来当记者。

(1)每小组拟订一个采访话题,分头进行采访,

如:常州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情况――采访教育局长。

常州教育发展前景――采访市长。

学校教育主动发展构想――采访校长。

等等。

(2)根据确定的话题,设计采访的问题。

(3)分组采访。

3、就采访的结果进行交流(2课时)。

4、体验劳动(走上街头卖报)让学生体验到每份报纸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劳动。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编一张小报(1课时)。

2、进入聊天室,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高职整体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是煤炭系09(3)矿井通风与安全班的学生江×,学生来自于一个地处偏远信息不是很发达的小城镇。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劳作。因此,家庭收入微薄。又因家中有年迈体弱多病的姥爷,我和姐姐又同时上学,父母因常年的劳作累积了很多的疾病,长期看病吃药,使得家庭状况每况愈下,经济条件十分拮据。所以,学生郑重申请2011----2012学年的国家助学金。

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父母不仅要照顾我和姐姐,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姥爷,长期的无假了日劳作使得父亲腰肩盘突出,颈椎病,母亲患上了风湿关节炎,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我深知只要不断完善自己,增长知识才能改变家庭状况,所以在进校之前,我就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本着“勤能补拙,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动力,我积极主动明确学习目的,认认真真完成学习任务。求知的路途充满艰辛,然而成功的花朵散发着芬芳。当然,学海无涯知识无际,我勤奋刻苦不断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

学生性格开朗,热情大方,平易待人。在每学期,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学生长利用闲暇假期期间,在学校做代理来添补生活学习所需。梅花斗雪,独立寒枝。我终于相信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贫困不算什么,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条件符合“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望老师给予批准。

2011年9月19日。

申请人:江×。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及我国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我国小学生英语基本情况的很好的教材。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英语有一年多,学生好动,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游戏、模仿和思维活跃,乐于参与和表演,但语言缺乏积累和储存,学生还没有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尚未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很高的兴趣和热情;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为难情绪,自信心不足。但此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动画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懂会说单词、短语和重点句型;并能四会掌握对应的一部分单词;能在生活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运用;能书写单词、短语、重点句型;能很好的完成课后习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如何将所学单词、短语和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册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兴趣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任务型教学法等。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绘画、表演等。

单词教学: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直观,他们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音乐、游戏、图画、表演等方法让学生开阔视野,使词与实物结合,加强直观印象,让学生与单词交朋友,与单词做游戏,让英语建筑大厦的材料鲜活起来,在通过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反复练习,增强学生记忆交流的效果。

短语教学:在学习短语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听懂短语、会说短语并应用短语。常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对短语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在什么情景下使用,使英语短语与使用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享受起快乐。

句子教学:我采用语境教学法和重点教学法。把句子教学设计在相应的语境中,营造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和和谐自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对句子教学,要有所侧重。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对句子有所选择,精讲多练,适时归纳,反复练习,增强记忆和交际能力。其他教学:我重视活动教学,倡导体验参与,以“动”促学。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教学内容当中,消除疲劳感。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能够在小组内与他人交流完成教学任务。把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个性在动中张扬。另外,我及时进行教学课后反思,记下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记下学生的点滴进步、记下教师的困惑或疑惑等等。

总之,英语的教学设计是在不断反思中进行再设计,在情景中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创设情境,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提升。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这次习作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建议您心中有单元整体,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主题单元不同于这种知识和思想教育为中心的训练组单元,以文化主题为为核心设计的。单元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突破了过去的思想教育为核心的编排体系,只要学生读了,他都会从受到不同同程度的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材中得到了落实。

不少老师都教过《长城》和《颐和园》这两课,以往都是从课文本身来进行语文教育。现在这两课编入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这一组的单元文化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学习这两课课就不仅仅是认识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认识颐和园的美丽,还要和《秦兵马俑》一课、词语盘点、语文园地一道,从不同的遗产地、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世界遗产的高度,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性阅读实践活动来体验和认识祖国文化遗产的灿烂。

所以,把握主题单元整体,挖掘单元主题的文化内涵,应该是我们实施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这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也包括习作教学。

三年级第一次作文是围绕这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的生活”来安排的,它是学习课文的延伸,又是口语交际的继续。口语交际里交流了自己的课余生活,习作就来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因此,学习好课文和交流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写好这次作文的前提。从课文中既要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还要学习怎样写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课里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选材,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课余生活,把内容说清楚,为这次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是心中有单元整体,从单元整体出发做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上好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为学生写好这次作文铺好路。

单元主题:

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本的单元导读提示:

我们的生活像五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到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多彩的生活。

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

这一组有4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有的描写了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叙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生们读来定会感到十分亲切。

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一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又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学习使用阅读教学中学过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父母分享快乐。

2.在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课余生活,感受课余生活的乐趣。

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作者怎样观察和写出民族学校的特点,写出自己对学校的喜爱之情的。

组织、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自己的课余生活》。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过程中,同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体会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给“我”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体验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乐趣。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和具体写事的。

教学《爬天都峰》一课,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写一件事的,是如何观察和写出人物的对话把事情写具体的。

略读《槐乡的孩子》一课,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作者劳动的快乐,学习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事的。

交流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记录和资料,做《语文天地》的展示台活动,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

在《我们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说说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

在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内容,学习课文的观察、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完以后读给父母听,和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提供自制乐器、传统乐器让学生尝试随着节奏演奏,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歌曲表演《小猫钓鱼》。

1、指导学生以轻松、诙谐的歌声表现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并使他们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的道理。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积极参与表现音乐,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歌词创编、为歌曲编故事并表演,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生自信、大胆的心 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唱准六度、七度大跳,停准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播放媒体课件讲述故事)。

师:这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小猫钓鱼》这首歌曲的故事了

板出课题—————《小猫钓鱼》。

二、讲授新课

1、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音乐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

(2)再听歌曲:歌曲有几段歌词?

(3)师范唱歌曲《小猫钓鱼》

(4)学生读歌词二遍。

(5)学生跟师弹琴学唱歌词第一段。(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的停顿以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6)反复学唱,哪一句存在问题,请学生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7)采用接龙的方式演唱歌曲。

(8)师引导学生演唱时体会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风趣、着急、伤心、自信、高兴。

(9)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两段。

2、歌曲处理

师:《小猫钓鱼》这首歌的歌词分为几段?(二段)

师:歌曲第一部分的小猫是如何钓鱼的?(三心二意)

师:那第一部分我们应该怎么唱?(活泼一点,遇到休止符号要停)

a、全班演唱第一段

师:三心二意的小猫能不能钓到鱼?(不能)

师:小猫没钓到鱼,心情怎么样?(伤心、失望)

师:那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b、分组演唱第二段

师:三心二意的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这可怎么办啊?

生:小猫改正缺点,不再贪玩了

师:现在请全体同学用自信的语气来演唱歌曲的第二歌词。

c、集体演唱第二段

师:好在小猫知错就改,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心的小猫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它此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高兴、喜悦)

师:那我们一起来用歌声来赞美小猫吧!

d、齐唱歌曲最后乐句。

三、表演

1、小组合作 进行表演

(1)由教师布置活动的背景,示范钓鱼的动做,小河岸边的小草动作,花儿的动作,全体学生参加歌表演。

(2)学生自由讨论,设计表演动作,自己创造角色。

(3)播放《小猫钓鱼》歌曲,分组表演。

2。表演后学生互评,启发学生开阔思路,互相学习

五、小结

通过创编和表演,大家明白了做任何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事专心的好习惯。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都说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教学却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文与数学两门学科教学上的差别。数学老师上课往往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分析、练习、反馈,十分简洁。语文老师上课,则上对一个个零散知识点的讲解分析,教学生字新词,到概括主要内容,指导分段,概括段意,逐节讲解课文,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如果说将数学课比喻为在一堂课里挖深一个洞,那么语文课在一堂课里挖下许多洞,至于挖得深浅如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语文课被评价为“耗时多,效率低”。

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知识的规律是不可能从一个知识点去揭示的,而是从许多相同的、相关的、相似的'内容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即所谓触类旁通。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内容,可从根本上便于学生掌握规律。那如何将语文教学中那零散的知识点化为知识块或知识链,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呢?本学期,我尝试着采用了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法,效果不错。

所谓单元整体混合教学法,就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在一个课时内几篇课文进行同步教学,俗称“一锅煮”。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整个单元的课文,将课文读熟,课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逐步落实各个知识点和训练点,现以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我在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课文,集中学习生字词语。

1、根据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这单元的三篇课文题目:《雨中》、《当飞机遇险的时候》、《罗盛教》。根据课题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

(2)略读三篇课文,完成填空:《雨中》主要写(谁)在雨中为姑娘(干什么);《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主要写(谁)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怎么样);《罗盛教》主要写罗盛教(怎么样)。

(3)逐篇交流反馈,初步归纳出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总结抓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抓课题概括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主要内容。而“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提出的又一阅读要求,可以节省时间,又在较短的时间里读较多的书,获得较多的信息。

2、整体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归类的词语,分为名词、动词、拟声词等,如a、箩筐、卡车、轿车、雨帘、周恩来、螺旋桨、机械、罗盛教、窟窿b、蹬车、皱眉、焦虑、嬉笑、安葬、继续、命令、封锁、下坠、一哄而散c、嘟嘟、喀嚓d、黄澄澄、湿漉漉e、层层叠叠。

(2)要求读准字音。请去掉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将难念的词语多读几遍。小组交流学习,全班交流反馈。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在课外阅读里理解了?请划去这些词语。圈出你还不理解的词语,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4)记住字形。按不同的汉字结构给生字归类,引导学生按形声字的造字规律,用“加一加”“减一减”联想等方法,快速地记住生字,当堂听写。

(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结构复杂的“葬”“窟窿”“僵”“叠”“衡”

3、读熟课文。

在小学四年级,识字仍是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关键是教给记忆方法。识字中强调“哪些字词你已经认识了”这个问题,使学生以多识字为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理解词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理解词语能力。

第二阶段、熟悉本组课文,集中进行单元阅读训练。

[1][2]。

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指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感受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2、通过对乐曲的多次感知和欣赏,在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引入课题

随音乐表演《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的形式也很多,打铁就是其中的一种。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兵器、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铁器都是由铁匠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

谁能说说管弦乐器包括哪几种?大屏幕展出

1、初听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2、复听

a、学生欣赏

b、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师:全曲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比较抒情优美,第二部分的音乐比较欢快热烈。

二、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初听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2)师:这部分音乐以较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较弱的力度,平稳且优美抒情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早晨宁静祥和的景象。

2、再听

3、小结:

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部分乐曲,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第二部分〉

1、初听:

a、学生欣赏

b、学生欣赏后自由发言

(2)小结:

a、学生边欣赏边表演

b、欣赏后自由发言

(4)小结:结尾部分节奏更紧密,速度更欢快,情绪也更热烈,表现出铁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喜悦的心情。

问:打铁是一种很辛苦的工作,为什么铁匠们却那么高兴,干得那么欢呢?

学生回答

师:说得对,因为劳动是很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所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接下来,就让我们完整地再次欣赏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并且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

三、欣赏全曲

1、欣赏全曲

2、师:谁来说说今天我们欣赏了什么乐曲?欣赏之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谱写的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通过欣赏使我们懂得了劳动是很光荣的,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

教学反思:学生们能随音乐热情的演奏乐器,节奏把握的比较准确。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认识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积累优美词语,并学以致用。

2、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字词的情感,养成主动积累字词的习惯,热爱祖国的丰富语言。

通过归类巩固,灵活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3课时。

1、学生根据单元内容安排小组进行童心小广播。

2、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了,请大家端坐静听。有请小广播员。

3、小广播员广播:我的广播题目是……谢谢大家倾听。

4、掌声后主持人小结:感谢同学的精彩广播,请下一组小组。

的广播员做好准备。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断、楚、孤、帆)。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中断、楚江、孤帆)。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

(孤——狐)(继——断)(帆——凡)。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完成写生字。

板书:(孤——狐)(继——断)(帆——凡)。

1、认识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蓝色、懒洋洋、披甲、威武、拣东西、颜色、形状、渔料、祖祖辈辈、)。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蓝()懒()拣()形()状()渔()。

篮()赖()栋()型()壮()鱼()。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完成写生字。

板书:

蓝、懒、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料、辈。

1、复习巩固生字,通过归类巩固,灵活运用。

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主持人:童心小广播开播啦!现在有请***同学上台,请同学们端坐静听。

***同学上台。

主持人:谢谢***同学,……(主持人根据同学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

第一关:认一认,读一读。初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组内合作读生字。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2、小组汇报。

第二关:我是识字小霸王。

1、把拼音去掉,组成词语,小组内再读。

(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透、献出、药材、软绵绵、刮过、舌头)。

2、全班齐读。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得清。辨字组词。

党()映()材()刮()浸()。

赏()影()村()敌()侵()。

第四关:我是小小书法家。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和写法。

2、老师示范指导写字。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评价。

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其实我们学习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完成写生字。

板书:

汇、欣、赏、映、挡、视、线、浸、献、药、材、软、刮、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等。

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学习本组课文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一方面激发学生读文学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训练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一)《古诗两首》。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2、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收集民间故事,也可以让长辈们给自己讲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开展故事会。

(二)《西门豹》。

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4、排练课本剧,评选最佳演员。

(三)《女娲补天》。

1、重点抓住学习伙伴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让学生找出具体词句体会女娲补天的艰难。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记住故事的情节和重点词句,把课文内容变成自己的话。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学感悟。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3、小练笔。

1、把课内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搜集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评选“故事大王”,为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组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有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台湾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新疆吐鲁番;有繁华而热闹的首都北京;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泼水节。每一篇课文都为学生们展示了一个地方的特色,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民族风情的淳朴。这是一组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过教师的传授去实现,而是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自己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爱国情结。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这一组课文中的《北京亮起来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北京》一课,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过,对北京已经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会有一些难度,但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台湾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鲁番、云南的傣寨学生大都没去过,但他们可能在课外书上读过,听别人介绍过或在电视上见到过那里的美丽风光。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大多数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时都会带孩子去旅游,这会引起孩子对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学生是会感兴趣的。

1.与生活链接。通过在中国地图上画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的位置,给学生直观感受,以老师带领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旅游为主线,贯穿四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领略祖国山河的美好。

3.通过师生共同查找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四个地方的特色。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

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介绍中国地图。让学生们课余时间在地图上找出四篇课文介绍的地方:台湾、吐鲁番、云南、北京。让学生们结合《语文园地三》中“宽带网”的知识,了解我国56个民族,了解我国的28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地方。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这四篇课文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激发他们马上想学这四篇课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2.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旅游情景,设置一些与旅游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

4.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三、各有侧重。

(一)《日月潭》。

1.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丽景色,看谁读得美。

2.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图片,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延伸收集台湾其它的风景图片。

(二)《葡萄沟》。

1.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啊?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国家盛产葡萄的吐鲁番葡萄沟去看一看。(板书课题)。

2.刚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说喜欢吃葡萄,我们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爱,那我们怎么能把这种喜爱的心情读出来呢!

3.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维吾尔族的集居地,了解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会跳新疆舞的同学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我们家乡的特产。

(三)《难忘的泼水节》。

1.以知识抢答的游戏导入新课。

我是大家的导游,欢迎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车,利用没到旅游景点前的几分钟我们做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看谁得分最多: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一个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吗?傣族最有名的民族节日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板书课题)。今天来这里旅游的不仅有我们小朋友,还有一位尊贵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谁吗?关于周恩来总理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适当补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传统节日。

(四)《北京亮起来了》。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文: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北京》一课,回忆一下那一课为我们介绍了什么?今天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美丽的夜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3.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图片。

四、交流展示。

1.学习完这四篇课文,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旅游归来交流会,谈一下你游览这四个地方后的感受?你还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把学生收集到的这四课的风景图片搞一个祖国山河图片展,看一看谁收集的风景最美,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小小纪念品。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级下册的本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本单元借助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活动以及插图等学习资源围绕“传统文化”的人文主题进行内容重组,培养学生独立识字、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介绍了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带领学生在领略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重点是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历史悠久、设计精巧美观的特点,重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劳动智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重点是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最后的“综合性学习”环节又回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内容,重点是交流过节的故事或过程,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体会付诸文字。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

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在习作中写清过节的过程。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会写30个词语。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6.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进行展示、评价、改进。

7.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8.能说出有关句子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从单元的主题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到课文内容中探索发现,体现了整读课文、归类识字、品析词句的系统学习思维。本单元包含古诗与说明文,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更加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也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发地查阅课外资料进行知识扩充。本单元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传统节日展开,学生在课上与课下都可以进行实践,并通过交流与写作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虽然教材将综合性学习安排在后期,但是把结合学生体验和古诗的引入放在单元之初,让任务布置前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课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完成目标的学习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单元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发现课文能够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展开,进而产生思考,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学生在理解课文整合语文能力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学习能力目标。结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了《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进行整体阅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学习阅读图文的方法,在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