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通用19篇)

时间:2023-12-09 10:54:16 作者:MJ笔神

合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减少冲突和误解,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以下是一些成功合作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程教学背景下另外存在的教学模式,重点在教学中学生会不会接受,能不能适应。作为小学教师,不要为合作学习而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紧贴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时机开始进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觉得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1.设计问题,答案过多时。

当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准备了6个壹角、3个贰角、1个伍角,我会设计题目要求学生从中拿出6角钱,可以用什么方法拿?部分学生可以拿6个壹角,也有一些学生说可以拿3个贰角等等方法,出现很多答案。此时我会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答案够全面吗?有什么方法才能找出完整的答案呢?”借助这个时机及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把完整的答案展现出来,然后再在组里找到这类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有序的探索。通过准确的把握时机,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思维,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2.意见不一,发生争论时。

当今的小学生不善于根据理论和依据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就以表面的意思争论不休,没有说服力,存在一边倒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把有争论的疑点恰当的融入小组中去,让有相同意见的学在一起合作,与其他组进行争辩,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位置”这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左右的相对性,教师设计一个环节:跟着老师做将手链戴在同样的手上。首先,教师面对学生把手链戴在左手,接着会发现,部分学生戴在右手,部分戴在左手。教师随之提问:“你们谁戴的是正确的呢?”在问题的推动下,全班同学会迅速分成两组。教师先不裁决,是让有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双反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各自选出代表,顺其自然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就形成了。

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学生的个性独立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1.处理好师生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的多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把整个教学当作一部戏剧,教师作为“导演”,学生当好“演员”,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将娱乐、游戏带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感觉、强烈的刺激,从而才能够有效的组织他们的愉快情绪。”将“导”与“演”分工合作,将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师生有机会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乐趣中对自身的工作做到减压,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人性化设计教学模式,做好教学改革。

2.处理好学生独立学习与集体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的'正确关系,加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不能带有不良情绪。在总结学习成果时要设立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学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认真听取小组意见,将整个交流情况做到适时报道,准确表达小组的意见,并导入竞争机制,将每个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个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依照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学习动力、心理素质、业余爱好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学生分成一般4到6人的学习小组。

1.以成员关系分组。

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好朋友,将好朋友分到一个小组其作用可以让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缺点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好朋友,内心就会孤独,所以,教师在分组之前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能主动邀请孤独的同学与自己一组。有时同组的好朋友也会出现一些矛盾,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们相互竞争、相互纠正。

2.以临时情况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融入小组的学习中去。动态性小组的建立有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性辅导。例如在教学奇偶数时,教师提出:“在2、4、5、6、8这些数中,其中那一个数会与其他不同,理由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自由组合开始讨论起来。会有部分学生离开自己的位置,跑到跟自己想好的坐到一起讨论。这类情形,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使学生自己感到高兴,这是学生自己组合的小组,也是动态性小组学习的表现。这样临时组合的小组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性格,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受束缚。

3.以上课内容分组。

教学课堂中会有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此教师有两种不同的分组方法:一种当然将共同看法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谈谈想法;第二种是将不同看法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辩论,目的是让一方说服另一方,然后站在统一立场。这样分组的形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从而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要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才能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1]。

(一)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另外组员的数量也是有标准的,一般都是4-6个人最合适,有利于小组合作教学的进行,教师在教学分组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搭配,组内需要有1-2个性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组内的气氛,在活跃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放松、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学习中,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将活泼和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教学的成果[2]。还有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个组长,组长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是组内的组员投票产生的,组长要负责让小组的讨论活动能够有序、顺利的开展。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做好教学。

引导小组合作模式教学释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过程,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直接过去进行干预,打断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而是应该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提前的预想以及应对方法,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生小组讨论不下去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走出瓶颈,让小组合作教学能继续顺利的进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问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内容,能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小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备课时能够明确哪些是适合小组教学模式的,且为了其的顺利进行,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是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做好的准备。比如在学习“四边形”时,在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估计长度,测量长度时,这些知识需要用到学生的生活常识,因此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组,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小组讨论,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说出来,对说出例子最多的小组,教师要给予表扬或者一些物质的小奖励。之后再讨论身边的四边形,估算他们的长度后,再用直尺测量,最接近正确值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对于这两块内容都会很有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的使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且亲自动手让学生更有兴趣,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不但培养了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和感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主观学习能力,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是学习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改革创新一直是教学所需要的,传统模式总要被打破,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重对其的应用,不断创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新课改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之间实现互助、互补,在学习交流中通过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本文尝试分析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逐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策略。

数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许多问题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这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若是教师组织不当或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只是学生之间乱哄哄的议论,没有组织纪律性,有的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由他们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答案,大部分学生却没有充分参与或者一言不发,这样反而会浪费大量时间,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在设置小组时既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向学生传授合作学习的方法,又要在实践中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有效掌握开展小组合作的时机。

教师在设置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时,要清楚哪些课程内容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任务要清晰,论点要明确,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灵感,轻松解决问题,并加深印象。若是提出的问题毫无讨论价值,则只会浪费时间,降低教学效率。在合作学习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否则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低效的,甚至会严重影响有效教学的开展。

1.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拥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高效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学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学生一听说合作学习,就觉得是几个人围在一起学习、讨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或者干脆只听某一两个同学说,或者附和两声了事,这样的合作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学生也体会不到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理解、倾听、吸纳他人的观点,引导学生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合理控制发言时间,从而实现多元思考、多向交流,互相启迪的合作目标,并逐步掌握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2.选择恰当的合作内容。

恰当的合作内容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吃透教材,精选合作、讨论的内容有助于增强小组学生间的合作效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当然,教师在选好合作学习内容后,还要精心设置问题,这也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中之重,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要难易适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有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3.优化小组合作评价机制。

“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正面、及时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评价时要重视对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体的评价,形成一种“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将学生追求自我达标的重心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好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优缺点,从而更透彻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积极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记忆、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手段,当然,如何更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焕发出盎然的生机,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长期不懈地开展探索与实践。

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合作论文

摘要:本文试图对高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重新设计,设定了该模式的实践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分析三个阶段。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切实达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化教学;高职。

一研究背景。

学会合作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张茜,2007)。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看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我们在针对广东160家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人才需求调查中,企业明确表示岗位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团结互助是仅次于敬业爱岗和诚实守信的。且在对多个岗位招聘信息分析中也发现对应聘者团队合作能力的要求。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培养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时代前进、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jaeobsetal,杨宁等译,2005)。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学改革,在现今高职教育中,如何充分发挥该方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问题。如何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切实有效实施,需要寻找突破口,结合项目化教学,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视角。究竟怎样操作,首先要有个具体设计。设计的理念要考虑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实际操作的问题和困难,才可能行之有效。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学习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学习环境。本研究参照胡小勇等(2009)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一文中的实践过程设计框架,试图以项目教学为前提,围绕项目进行分工和实施,提出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将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二实验的准备阶段。

首先,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教学舞台上,学生为演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导演,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过程监控作用。其次,重新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一,以项目教学为导向,构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项目。对所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项目和任务,遵循“三个结合”原则。

二是,课内与课外项目相结合,课内项目比例约为30%,课外项目比例约为70%;

三是,分项目与综合项目相结合,分项目比例约为60%,综合项目比例约为40%。

第二,注重过程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比例约为60-8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训项目成绩等。考核中实训项目成绩由各项实训项目的成绩汇总而得,各个实训项目的成绩要细致到具体课内与课外成绩的分配。最后,拟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依据重新制定的教学设计,拟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任务,包括布置任务的时间、任务具体要求、任务完成时间、完成方式、成绩分配(与考核方案相一致)等。

三实施阶段。

(一)“小组合作学习”环境设计。

1.重视思想。

思想通才能行动。所以开学第一次课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教师要灌输给学生本学期该课程将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并且把课程的整体设计、考核方式等信息简略地告知学生,希望能够引起学生重视该种学习模式,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为小组贡献一份力量,争取集体进步”,同时也要强调如何处理“搭便车”现象,一经发现,则取消该同学的小组共享成绩。

2.学生分组。

既然是“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就要以小组的方式来开展学习。因此,如何分组是开展此种学习方式的重要工作。分组应该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6-8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教师调配”原则。明确一个班要分成多少组,每一组具体的成员名单、组名、组的口号等。这项工作一般在项目实施前一周就要完成。

3.安排并确定具体组员分工。

依据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各小组的分工应该是能够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此外,还仍需考虑高职培养应用性和具备岗位素质的人才目标,初步拟定了两种分工方式。第一种分工方式为“岗位分工”,具体岗位包括:记录员、发言员、资料员、协调员、外联员,该分工可不经修改适用于所有课程。第二种分工方式为“项目单元分工”,项目单元划分的依据来自于该课程所设置的项目单元,表格中各单元的所负责学生的工作任务,不能理解为只是他本人来完成这个单元工作,而是由该同学组织小组成员一起来完成,各个课程根据课程设计的单元来修改后使用。各个学习小组根据两种分工方式进行安排,由组员自由调配,并按要求填写好教师发给的.组员分工表。分工表一式两份,小组资料员和教师各保留一份,便于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实施和监督。

4.安排学生座位。

安排学生座位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便于课堂的教学管理,如考勤、讨论等。课程大量的实训项目需要以小组方式来进行,所以课堂上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是比较恰当的。当课内实训项目安排下来的时候,相关单元的负责人就可以组织组员进行实训,记录员也便于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由于安排了座位,教师的课堂监督更便于开展,每一次课教师就让各个组记录员上报该组缺勤名单,缩短了考勤时间并提高了的课堂效率,也确保了较高的到课率。各组座位不能一成不变,一个学期至少调换1次座位。

(二)过程记录和监督。

1.教师过程记录和监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做好记录,包括每一次的考勤、学生课堂表现、各个实训项目的成绩、学生资料记录和整理情况、各小组的团队合作进展情况等。这些都能以电子版表格形式来做好记录,表格中的学生名单最好以小组为单位来整合,便于记录。教师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监督学生的学习、团队的配合、各组员的工作进展、实训项目的实施、“学生研究团队岗位分工”表格的填写等情况。任课教师最好能够有一份各个小组的具体分工名单,便于监督和督促学生完成相应工作。2.学生过程记录每个小组发放一套“组员工作开展情况记录表”打印稿1份,资料夹一个,统一由各个小组资料员保管,学习过程中,各个组员根据之前安排好的分工项目填写表中相应的内容,填写完毕签上名字后,交由资料员,每一次课资料员都要把资料夹带来课堂,便于教师随时检查。

(三)学生分析。

该部分由学生自评和学生成绩两个方面构成。其一,学生自评。“学生研究团队岗位分工”表格中“自评表现成绩(1-10分)”一栏,由各组员根据自己本学期工作表现给予评分。其二,学生成绩。根据考核方式计算出来的学生各部分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训成绩、期末考试等,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情况,从而检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效果。

四总结分析阶段。

该阶段主要引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课程学习的成效情况。在课程最后一次课上,进行学生自填式问卷调查。待回收所有问卷后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如果为了检验该学习模式的成效设置了实验组和参照组,那么问卷也应该分为两套问卷,调查内容大致一样,但也存在些许区别,便于比较。此外,还要做好实验成效总结工作。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可根据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情况,进行具体总结,包括进展、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茜.透视“小组合作学习”[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2.

[3][美],,lohwanin著,杨宁,卢杨译.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

[4]胡小勇,李闫莉,徐旭辉.优化分组学习效果的实践策略——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7-110.

[8]周俊.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报告.教育导刊,1997(2)。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铸仁爱之心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应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很显然,要做到这一要求,有些教师仍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以前的物理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即便是成绩好一些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一节课也很难集中精力,课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巩固,而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课堂上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动脑、动口、动手。这种课堂模式造成差生队伍不断壮大,结果到了高三,能跟上老师教学步伐者更是寥寥无几,课堂上真的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物理;应用。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索性和活跃性,我在教法上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角色上我做了重要的转变: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亲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探索,在成功中获取学习的动力。而且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搞好小组教学分组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认为分组的原则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之间,各成员在学习成绩、男女比例、性格特点和实验操作技能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组内各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分好小组后,由组内确立或教师指派本组的组长,同时分设组织员、监督员负责组内工作。

一个结论时,都非常兴奋,成功的喜悦将是他们后继学习的最大动力。

应该说高中物理课尤其是实验课,小组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认真对待自己的任务,不能儿戏。

其实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自己储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防止个别学生出现偷懒“搭便车”的情况。

近年来,小组合作逐渐走入了物理课堂,但是也越来越听到这样的抱怨,课时显得不够,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可实际效果不佳,本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因考试成绩不佳已变得毫无激情,最终小组合作不了了之,传统教学又占据了课堂。

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问题的设定要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个人独立自学就能完成的,教师开展全班教学即可。像知识密集的内容,除了小组合作外,更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

另外,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小组成绩的评定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催化剂,传统评分的弊端只关注学生在整体中的位置,通过分数排名来比强弱胜负,这种各自独立的学习和排位,不仅使学生间相互疏远,还会使成绩差的学生因自尊心受到损伤而对学习毫无兴趣,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整体评价的。先以上学期期末成绩为参考标准,期初开始每次月考后,排出全班名次与标准参照对比。以学生的名次在全班的升降来计算每个小组成员的得分,如,组内某位成员标准参考是30名,这次月考25名,就计为+5分,下个月32名就记为-2分,计算出组内每位同学的得分,再计算出平均分,前五个小组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这种评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评分对优生的肯定和鼓励,又照顾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尽量做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传统的个人竞争转移为组间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的新格局。

又如,我在教授学生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时,总有一些学生已经掌握而一些学生尚未理解,我就让已经理解的学生教会全组的其他成员,最后教师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如果哪个学生还没能答对,这组将不能加分。为了小组荣誉,每个成员都会竭尽全力,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调地重复强很多倍。

以上就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和体会,合作就会产生竞争,课堂的良性竞争,必将活跃课堂气氛,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生动场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坚定信念,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摸索,总能找到一些解放学生、轻松自己的新思路。这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赵国枫。讨论式教学的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活动的组织往往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层面上,没有达到同学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探究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在座的能给予指正!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张悦同学在回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其次是,缺乏得力的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好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调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思维、灵感等技能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的。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我们只有在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在小组活动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才能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我们大家都明白学校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提出探究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再者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马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我们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新引导,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失去了信心。

通过教学的体验,我体会到教学的设计只有通过必要的引导和围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效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比较多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认真思考哪些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三是,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抓住一些有利的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

有时候,哪怕是安排单一的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词语接龙、朗读优秀作品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我们从中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2.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想了解别的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时我们如果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流、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4.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些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的话,一是没有过多的时间;二是效果也不如小组合作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中间所蕴含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如何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我们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也就是我们要给他们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与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着哪些优、缺?让他们明白该保留什么,改进什么?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主动投身到这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究,走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之路。

小组合作学习浅谈

2008年上学期,我校又引进了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新一轮的教改活动中。为了能快速实施这种有效的教学,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七年级下学期一开学,我就开始在本班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年半的探索,我终于在新课改方面小有收获。下面我就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宽松活泼的环境是合作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转换师生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前我上课都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所以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如此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自从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我知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学到了这些先进理念,我马上进行了反思,终于发现自己以前上课总是一副板着脸、面无笑容的教学态度,难怪学生不喜欢上语文。我马上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采用新的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这样,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的探讨声,并且学生的探讨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我再采用问答、讨论、自习等小组合作办法,让学生先自由组合,老师再调配,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长带领自己的成员完成日常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各小组之间开展学习比赛,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完全不是之前所能比的。学生也从以前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如鱼得水般地学习,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作。

在合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些必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设计了“时空穿越”栏目,开设了“我与孔乙己”或“话说孔乙己”或“我与孔乙己同行”的作文课。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写出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来反映孔乙己的好吃懒做、自命清高、迂腐、死要面子等性格特点。有个学生写的是“我与孔乙己同行”,文中写出了孔乙己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处处闹笑话,令人忍俊不禁。全文刻画人物的手法非常精彩,语言非常幽默,读完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了实现语文小组的高效合作,语文教师也应该自己摸索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有了一把打开语文宝库的简便钥匙,才不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学语文。比如,文言文教学,我的教学方法是:第一节课用前半节课预习,然后组内合作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释题目、查看教辅书;第二步采用小组自读、齐读、品读;第三步就是翻译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把不会翻译的句子画出来。后半节课,教师检查预习任务。第二节课,讨论重点文言词和重点句子翻译。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创造性地阅读课文,能最快地试背课文。(2)解释重点字词。(3)参照注释采用加字法、换字法翻译句子。(4)设计要合作探讨的一些问题。

教学说明文时,我也把学习技巧教给学生。比如在帮学生分析“限制性一类的词语能否去掉”这类题时,我教给学生这样的答题技巧: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语表程度修饰)+若删去,原词的变化+固定语句:不符合实际,太绝对化了+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教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的无效教学大大减少了,摆脱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主观题目,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并且鼓励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

我非常重视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常常以抢答竞赛的形式来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即时演讲比赛、猜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常常出现在我的课堂,这些比赛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所以务必重视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七年级学习了古代诗歌四首后,我布置了学生课外背诵默写四首诗歌,指定小组长在晚自修前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默写情况,发现没有完成任务就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扣分,结果学生都完成得很好。如果缺少了课外合作学习的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巩固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绝对不可疏忽。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小组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并鼓励他们积极帮扶小组中落后的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帮扶。我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都会让学生先自由组合,老师再调配,每个小组都有尖子生带头,小组成员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组合就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扶持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但不能扔下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那是以整个小组的成绩为最终考核的。因此,在课外,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正在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谁都不想被别的组超越。

总之,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过程,学生对此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可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内参加学习活动的行为,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可以创建良好的同伴关系。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合作的过程,要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认真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做到下面几点:

1.科学确定小组成员。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一旦小组分组出现问题,如在同一个小组内全部是学困生,或者全部是优秀性,或者小组内学生性格存在较大冲突,小组合作学习则不易取得成功。所以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要做到科学分组,要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如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等,要保证每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有一定比例的男生与女生,有性格活泼的也要有性格内向的,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小组间的竞争才能更有效。

2.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间要开展丰富的讨论与比赛活动,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后,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才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如笔者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装蔬菜时要用黑色塑料袋,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同学们有几种意见?第二,同学们认为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第三,怎样看待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有效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寻找正确的答案,又产生新的认识。在遇有不同意见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3.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合作。

生物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合作,生物本身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上做大量的实验,但由于课上学习时间有限,可以将一些生物实验移到课外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更加丰富的生物知识。如在学习“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时,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上时间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但要想观察实验现象则需依赖一周后的时间。要想深入探索“对种子萌发具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光、土壤、水”,则需更长的时间。为了收到较好的合作效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研究与观察。

4.正确开展小组合作评价。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老师赢得大量的辅导时间,教师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的操作。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与此要求相一致。但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学生不管,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间开展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是互相传达学习信息的过程,但学生性格还不完善,还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时不能对合作学习负责,所以教师及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与总结,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要求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此目标相契合,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应用。笔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都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认识到合作学习不可能适于解决全部学习问题,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思考与合理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读初中生物教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论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铸仁爱之心

摘要: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就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几年来,我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学生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常感困惑多多,如一座大山压在我的心头。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破釜沉舟。语文“备课组”的教师在一起反复讨论、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讨。小组怎么建设?怎么运作?我想结合我们的基本作法,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一、搞好小组组员搭配,明确组长职责。

在小组建设中,学生搭配最为关键。做到五“搭配”:将学生按语文成绩好坏进行搭配,胆大的和胆小的搭配,口才好的和口才差的搭配,板书能力强和板书能力差的相搭配,男生和女生恰当搭配。总之,学习小组搭配尽量做到均衡,以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

小组搭配好之后,然后选好语文学习组长,让语文学习组长明确职责和任务。组长的任务:(1)收发作业本、练习册、导学案;(2)协助教师批阅练习册、学案中部分训练题;(3)指导本组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补习;(4)记录本小组成员上课发言和课外学习的情况;(5)维持本小组日常学习的纪律;(6)协调小组成员上课展示、质疑等工作。

二、重视组员培训工作,选好小组组长。

小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6――8人一组,这样学生的参与面大,兵教兵,提高了学习效果,小组的作用有两个:(1)方便学生学习讨论;(2)是方便检查作业,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班主任,我在给学生排座的时候就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高矮;(2)学生的学习情况;(3)学生眼睛健康状况,给学生排的座位要适合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适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使每一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一个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的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长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因此选择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应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展示的学生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要求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总之,让每一个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教师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因此,小组学习,只有在充分阅读,独立思考地基础上进行,否则,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起不到高效之作用。

四、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有时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给学生反复灌输“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展示很精彩”.曾一度,小组学习开展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很多学生上课时为了表现自己,给自己的小组多捞一点学分,只抓住一些肤浅问题讨论,表面上看,我们的课是活了,但我们觉得课堂的语文味明显少了很多。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缺乏深度和准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师课前对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设计没有做到“两化”,即:教学设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总之,问题的设计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有事搞,基础好的吃得饱,难易适度,把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者兼顾。并且教师对较难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让学生做无头的苍蝇,在课堂上乱飞乱撞。课前如果教师不充分挖掘教材,不把问题预设好,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那结果就是学生对问的分析和理解就是“盲人摸象”.因此,小组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精心指导。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只要应用得法,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几年来,我坚持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了,兴趣高了,效率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增强了,语文素养提高了。几年来所代班级语文成绩,处于全县领先水平,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自己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县级“教学标兵”.这也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我们总能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显然,这种现象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教师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它强烈的冲击着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过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一,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质,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态的不可或缺的品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的品质,是真正教育的当然要求。合作意味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意味着学会放弃、退让、隐忍、妥协,学会了推己及人,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学会了对他人移情性的理解。为此,我想借此机会简单阐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选好组织者。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选好小组长是首要条件。当然,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

首先,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其次,小组长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最后,小组长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来个四人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如初二(3)班的郑丹、吴景芳、刘文军等同学就能胜任小组长这一职务。)。

二、分配好伙伴。

伙伴的分配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根据座位来分的;有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的;还有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来分的。但是,无论采用那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关注到: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潜能.当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对组员进行交叉分配,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上《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提出要能正确译讲全文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对于优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家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于是我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采用了交叉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和督促,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当老师进行反馈检查时,看着他们一双双高举的手,我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当我听到郑丹极力推荐柳良明翻译的声音时,我听出了她是多么的兴奋,她因为帮助同学学习而兴奋。

三、建立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当然,合作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要因文制宜。就如在上《石壕吏》一文时,我提出了复述全诗内容的目标,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我在学生自主复述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针对那位同学的复述内容作出相应的补充和纠正。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的,毕竟,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情感交流的重要方法。我坚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就一定能让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开花结果,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合作论文

文/王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互教;全员参与;互评。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阐明:“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中的关键词就是:尊重、信赖、倾听与交响。”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困境分析。

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然而、冷静观察后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不具备有效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讨论时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合作探究,甚至可能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名义解决各项课上、课后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小组学习逐渐失去了活力。

教师巧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草,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巧设参与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巧设学生参与活动方式,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困境的尝试。

1.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互教的参与活动平台。

只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教,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教来解决。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教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我在学案导学的“自学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自主自学”,在教材上标注出答案。“自主自学”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教。因为小组成员构成是按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的优劣组建的,所以优等生教学困生,既有监督、督促其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很快地教会学困生自学中遗留的问题。以优促差,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如,学案导学的'“互助探究”环节,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例:

“自立”大家谈。

学习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集体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互助合作”环节,我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各自的发言记录,填写在导学案中,并提示组长关注本组中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想办法带动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环节结束,由各组组长代表发言将各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丰富完善了答案,又让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对自立知识加深了理解。这堂课落实“自立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很扎实,而且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去感悟“自立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到位的。“合作互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员参与,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扫清了教育死角。

2.将“参与活动”渗透到课外,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思想品德课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学,在学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最新的新闻热点的关注与讨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显灵动,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新闻热点只有亲自观看和摘录才更有印象,才能真正做到“观天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外活动,既可相互帮助,又可以培养带动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如,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有意义、有兴趣。(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我在课下设计了“观天下新闻纵览”活动,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一周为一期,上网或观看新闻电视节目,关注一周的焦点新闻。(2)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焦点新闻图文资料及视频,交给组长进行“观天下新闻纵览”校报栏目编排。在校园网上公开展览。或张贴在班级门口固定展示栏中,供学生浏览。(3)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每周的焦点话题提示。小组每位成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平时看电视就关注电影娱乐节目,上网就玩游戏和聊天,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我的作文内容丰富了很多,我也了解了如就业、外交、军事、科技等实事。”我的大部分学生对“新闻30分”是每天必看的。

如,我在教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时,我采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采集我村周边河流、沟渠的水样,了解我们这一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当我们走到一条条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原来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河流,现已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一地区的河流几乎全被污染,并且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顺着被污染的河流、沟渠找到了几处正在排污的排污口,这时学生再一次被从排污口涌出的冒着白沫的黑色和黄色的污水震撼了。回校后,我们将这次采集到的水样,反映污染情况、排污情境的资料照片,贴上采集地标签,在学校和新建小区组织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展览,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知识中解脱出来,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

3.积极参与互评活动,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首先,对小组内部每个学生日常上课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作业质量、课下行为表现、参加文体活动、晨测成绩等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由组长监督实施,将每周量化结果计入月小组得星统计中。在组员间互评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学习和积极参加小组互动的热情。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各小组要在参与活动中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参与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结束后要小组间进行互评,并在小组互动评比表上粘贴“成果红星”。每月由班长统计得星数量,公开评比月小组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教师把以前单一对学生成绩评价改为现在的学生互评,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评价更客观公正,更能引发学生有力而自觉的合作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美]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

[2][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5.

(作者单位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在我县高效课堂改革轰轰烈烈的浪潮推动下,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茶地展开。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略有所得。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的状况,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实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这种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飞翔,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张扬,实践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提高。例如,学习古诗《示儿》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我紧扣单元训练目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重点让学生探究《示儿》中“悲”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喜”的深层含义。抓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欲狂”,我给六个小组分配了如下的探究题:第1组: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说说作者“喜”从何来。第2组: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能体现出作者的“喜”?第3组:除了“归乡”之喜,作者还因为什么而“喜”?第4组:读出“喜”。第5组:演出“喜”。第6组:由“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些问价题大多是探究性学习,要求每个小组围绕着一个话题探究,汇报时需要选派发言人。因为发言人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意见和水平,所以,整个小组都需要积极参与探究,整合有效信息。小组合作探究从质疑开始,从问题开始,通过组内的讨论、争辩,经过小组成员的思考、研究、反思,能加深学生对教材观点、内容的体验理解,甚至超越教材,有所发现。

比如一个单元教学完毕,学生已经总结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的方法,我就设计一些合作探究题目,把课堂交给学生交流、展示,用以考查学生对已知学法的灵活运用,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策略进行学习、实践,去探究、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完课文后,我会要求学生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各小组合作探究:第1,2组:本单元课文学习时的阅读方法;第3,4组:本单元句段积累、课外延伸;第5,6组:本单元的写作特点。在对联的积累运用课时,还是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运用讲一读一品一练的方法深人理解:第1,2组:讲对联故事;第3,4组:赏析趣联、积累趣联;第5,6组:对对联。活动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自立的品质,又能使他们形成合作、民主、协同的作风。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地活跃了起来,但这种学习方式,既要求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自立的品质,又要求他们学会形成合作、民主、协同的作风;既有教师的教导、指导、诱导,又有学生的主动、生动、自动……使用不当,容易走人误区:

小组合作学习不等于就不要独立自主了。新课标明确指出:“在精读课文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每个单元教学之前,就需要让学生先独立学习。这时,我就会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1)“单元导读”读到“积累运用”),初步了解要“学什么”,明白新要求,然后每个小组围绕着教师指定的一篇文章,进行如下的探究:

(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

(2)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解答课文前的“预习”和课文后的问题中,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

(4)提出预习后,发现的新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等于只是每个小组的学生参与,教师就没事。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此时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在展示交流的环节,不能因为省时省事,总是请组长发言,这样的话,其余学生倾听得较多,慢慢地就会成为组内的“观众”和“听众”。久而久之,优等生的能力越来越强,而差的学生越来越差。要针对问题的难易和发言的次数,适当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作用,做到任务分工、合作解决,争取人人都有机会展示,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时,一般都是捆绑式评价,即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也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要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为此,教师应当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对答案,甚至抄袭答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独学和对学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疑难问题在小组内商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应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程把握。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人,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他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语言学习的任务是只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未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任务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的主体是话题,“任务”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指导以此为前提;

3.任务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话题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任务的设计要有开放性、答案有多维性。要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层次性。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进行拓展学习,让程度较差的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

5.任务的设置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人,形成阶梯形的任务链。

6.同时活动要注意跨学科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审美和艺术感受得到综合的发展。

任务的.设置就是使学生在做中学。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习得语言。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已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和支持学生完成任务,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由师道尊严,教师一言堂向师生合作的模式转换。学生所完成的任务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有完成任务的愿望,由于有这种愿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他们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点,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和自主化。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时,获得了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

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适当地铺设小台阶,也就是阶梯性的任务链。

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合作论文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尽快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具体谈谈如何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技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得到高效实施。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以致于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

1.班容量过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

2.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3.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带领全组成员出色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时间不能保证。

这些问题,都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不仅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养成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自由放松的良机,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初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1.自愿性原则。

教师要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小组长和进行分组,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选择,如有不当也要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进行适当调整。

2.针对性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形式并安排活动时间,使之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3.系统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学生知识掌握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的划分也要不断调整完善,使之日趋合理。

4.全面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参与指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评价方法等,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5.操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其他的因素,要力争做到简单易操作,不能过于复杂,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6.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手段、时空、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要采取开放式的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位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与同事的教学研讨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都是临时按座位就近组合的,这样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一团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将全班学生按以上因素分类,然后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2.选择与培养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组的学习质量。

首先,在学生推荐和自荐的基础上,从责任心、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小组长的初步人选。

其次,要对小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助理”。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在不影响自己成绩的情况下,应从全局着眼,推动全组的工作,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组内的所有成员,并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

再次,引入小组长评价机制,对小组长的责任心、业务及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小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应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梯度,满足每一个组员的学习需求。

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设计的小组活动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首先设计的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以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地参与、真正地操作,用英语去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和工作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其次要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的过程,将书本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一方面使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引入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华。浅谈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现代阅读:教育版,(16)。

[2]王黎。浅谈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z6)。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浅谈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高考复习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对教学方式的一个改革和补充。开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成绩。

关键词:高考词汇复习合作学习教学观念。

从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的分析来看,考题已经从知识与能力的并重逐渐转向着重能力的测试。如果继续以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进行高三复习,一味地把旧知识重新呈现,强化学生记忆,不仅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还会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并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这不仅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背离,更与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趋势背道而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笔者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能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赢局面。下面,笔者将以高三复习中的词汇复习为例,作重点阐述。

一、对于高三词汇复习的基本认识。

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没有语法,难以表达;没有词汇,寸步难行。”假如将英语学习比做一座高楼,词汇就好比基石,作用无可替代。高中英语学习从应试角度上审阅都是以词汇为风向标的。广东省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3500个左右的单词和300个左右的短语词组,这个数字较大学英语四级4500个词汇量相差不大,也说明了中学教育对于词汇量的重视。但是这样的词汇记忆量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词汇复习是按照每个单元单词列表复习,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缺乏针对性,即使是按照考纲字母顺序来复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单词早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课文和教材当中,并且有个左右的单词是属于take,go,keep,hello,speak,apple等很简单的无需特别记忆的词和少量的只需要识记单词意思的生僻词,剩下来的1500个左右较有难度但是常用的则是需要学生去强记的,笔者认为,有筛选性地将1500个较难单词总结出来,并且牢牢地把握住才是既省力又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法。

词汇合作复习可贯穿整个高三,主要从词类,拼写、习语和辨析等几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如下:

1、在高三第一学期完成新课教学之后,就提供高考词汇表给学生,每个学习小组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即利用5周左右的时间讨论本组负责的词汇,进行初步记忆和难度分类,确定哪些是必须强记的,并与其他组交流。在讨论过程中,还要进行拼写规则和读音的复习。由每一组轮流将确定好的重点词汇打成word文档。

2、在接下来的10周左右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小活动,让学生分组轮流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对整个词汇表中的中高难度词汇有个全面的掌握。并辅助以听写等考查手段加以强化记忆。鼓励学生小组内互相检验复习效果。做到“今日词,今日记,今日会”,不拖欠任务。

3、利用6周的时间,让学生借助课本、字典、文曲星等对所学词归类,可利用构词法,读音规则,形近词,近义词同义词等多角度开展,看哪个组做得好加以表扬,并推广学习成果。如,让学生运用构词法列举以tion,ture,ment,ty等结尾的名词,以en结尾的动词,以ly结尾的形容词。以dis,in,il,im,un等前缀构成的反义词,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读音规则记单词,如,归纳字母组合ea,th,ph,等的读音,同学们通过查找发现字母组合ea有四种读音,分别是【i:】read,meat,seat,eat、、、【ei】break,great、、、【i?藜】theatre,idea、、、【e】bread,measure,dealt、、、通过这种方式复习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印象。

4、接下来进入检查和巩固阶段,即通过一定量的词汇测试手段来检测学生的记忆效果。以往一般都是教师出卷考查,主要的题型是英汉翻译,填空等,比较死板。而学生的词汇合作学习的检测与巩固还是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出题,自己检测,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必要的时候作一些修正。笔者的操作是让学习小组轮流在课前将重点词汇编成填空或选择题并制作成幻灯片,利用上课前5分钟展示给同学,每次大约5―10个,引用在题目里的一般是写作范文里的句子或者词典的例句。除了填空,还可以是翻译,匹配等。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他人的同时也是考自己,印象比较深刻。

5、高考前1~2个月左右的时间是词汇复习的提升阶段。学生已经对考纲的重点词汇词组有了较为清晰地记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题型和常见考试词汇进行强化和深化记忆,建立比较完善的词汇知识网络。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认识水平,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利用手头的阅读等材料扩充词汇量以及一些常用词汇的`“熟词生义”和反复分类记忆单词和词组,搭配。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提供给学生某些词汇,限时去参考词典等工具书查找含义用法等。考前还可让学生总结出易混淆易写错的单词,重点记忆和反思。

三、词汇复习的合作学习与高三复习课型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型主要是分为:课文复习,语法专题复习,题型专题复习和试卷讲评等。词汇的合作学习可以与这些课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词汇复习效率。以试卷讲评课为例。

前段时间,我市组织了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笔者在讲评课上不仅请学生来担当老师的角色进行讲评,各学习小组负责讲评不同的题目,而且始终穿插了考试词汇的复习。例如,在讲评完形填空题的时候,学生不仅总结该文的主旨大意,而且要分析每一道小题的解题过程及线索,笔者在堂上给出时间大家讨论该题中有哪些考试高频词,结合考纲词汇进行音,形,义的多重辨析。讲评阅读题的时候,负责讲评的学生会在课前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挑出文中值得大家记忆的单词和词组,推荐给同学们。通过学生讲评和词汇的推荐,摘录等多角度的讲评活动,不仅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指导者,而不是过程的控制者,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补充,主要的讲评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另外,讲评课上还留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思,提炼重点和难点,组内讨论交流。

四、关于在词汇复习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教师要转变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由课堂教学的设计者,领导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远见,也不能寄希望于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效果。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对课堂活动的放任自流,学生活动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引导作用。

2、合理分组,力量均衡,并注意控制课堂节奏。由于我国中学目前采用的均为大班制,一个班动辄四十,五十人,学生的合作学习必然受到人数众多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分组必须是教师深思熟虑反复分析论证的结果,要考虑到每个小组的“优―中―差”的搭配。其次,人数众多就存在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活动的开展时间上比较难把握,笔者的心得是课后多下功夫,为堂上活动作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效果越好。另外,就是教师要照顾到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组内合作活动的指导还是很必要的。

3、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鼓励学生深入合作学习,尽量避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部分组员“消极怠工”,不参与活动以致影响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士气。

4、注意评价方式。以集体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以评价全面为主,评价特色为辅;以评价过程为主,评价结果为辅。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经过辛勤努力取得得进步,看到同伴之间共同奋斗的佳绩。进一步明白小组学习的意义和重大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总之,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复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高考复习效率。高三英语复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时间短,任务重,但高三英语教师不能因为时间条件的限制而一味沿用以前的旧方法,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材,尝试新教法,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建立知识的网络,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地复习。

参考文献:

1、陈华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j]、中小学英语学习与研究,、7。

3、姜晓丽、高三英语复习中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15期。

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合作论文

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初中历史学习是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教师的课堂组织不当,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看似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开展学习活动。乱哄哄的议论是没有教学意义的,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教师再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课堂讨论缺乏针对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提出的是学生心中明知道答案的问题,却还让他们讨论,这样的讨论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课题,促进合作学习模式效率的提高。

1.科学选择主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适合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会让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得以创新,促进学生融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时,可以开展一个寻访丝绸之路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导游组、地理学家组、历史学家组与美食组等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组特色制定学习任务,从多个角度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解。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更能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的视野。

2.科学组织课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引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成为历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掌握历史知识,会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也能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合作论文

摘要:一度热情极高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呈降温趋势,其实运用得好效果会非常好。要防止对其过度赞美,也要防止将其贬得一钱不值。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试卷评讲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学习;条件;控制。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

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1.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难怪每次高考后,有教师很高兴:这道题我讲过或讲过类似的题,但学生仍然不会做,教师空欢喜一场。因为平时被教师带着做题,已成了习惯,考试时,教师没在身旁,要自己独立作答,那就不会了。面面俱到的关心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教师一讲就会,学生一做就不会。

2.小组中的分组很有讲究。

人太多不能深入交流,人太少不能达到多方合作以解决问题。

的目的。成绩相差太大,成为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不敢发表意见,成绩好的学生听不进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或不屑于听,从而交流不畅,跟独立思考没什么差别。座位相差不能太远,座位塔得太乱,容易造成联谊会的效果。因而小组成员以四到六个人为最佳,座位顺序基本不变,还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大体均衡,成绩大体均衡。

3.使用频率不能太高。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使用太多,都会造成学生丧失新鲜感,从而投入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学习模式中的一种,没有一无是处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对小组讨论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后,录像师交给一个录像带,录下了其中一组的讨论内容,原来他们讨论的话题与要求讨论的话题毫无关系,他们在讨论电视剧中的人物谁最酷。这样表面繁华的小组合作学习,告诫教师越是小组合作学习,越需要教师的监督,督促学生尽快进入讨论,督促学生控制讨论的节奏。学生对教师深入基层的指导会非常感激,会产生一种被关注后的表现欲。当然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内容,尤其不能直接公布答案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兼顾到每一组的学生。在结束小组讨论后,教师要公布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时是全班总结,没必要点哪一组,教师赞同不赞同要表明态度,也可让大家一起评价。学生付出了劳动都希望能得到反馈,正确的希望得到认同,错误的希望明白原因,以便改正。其次,要把握好时间。小组讨论的时间过长,完不成进度,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也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影响讨论的深入。最后,各组讨论的问题要一致。有的教师为节省时间,让这一组讨论这道题,让下一组学生讨论另一道题。各组讨论的题均不相同。然后小组讨论完毕后,讲这一题时让这一组的代表起来讲做题步骤,讲另一题时让另一组的代表起来讲做题步骤。殊不知,每一组都只讨论了一道题而已,对其他组讨论的问题都不甚了解,听别组说讨论结果,很多时候是如云坠雾。教师却无视其他组的学生,眼睛就只盯着发言的学生。这样,教学目标的完成就大打折扣了。笔者认为应把讨论的面撒开,让各组讨论同一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有比较,教师讲起来也有针对性。一道题弄懂了、透了,就能举一反三。与其对每一道题都一知半解,不如大家齐心协力弄懂一题。

三、以评讲试卷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

现在每次发下试卷,我都会给一节课的时间,让前后四个学生,前面两个,后面两个,组成一组。如果有剩余的学生,视情况安插在各组中去,考虑男女比例和成绩的均衡性。实践证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刚做过的,并有教师评分的试卷,然后教师再讲,效果显著,学生兴趣很高。每次教师发下试卷,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分数,接下来想知道自己错了的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教师马上就评讲,学生往往不能很快收回心思。与其强行把学生的心思拉回到听评讲上,不如顺应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让他们组成小组。让做对了这道题的学生给做错了题的学生讲一讲,做错的学生问做对的学生,做对了的学生会非常耐心地讲自己是如何思考做题的,做错的学生会听得非常认真。这很像一对一的辅导,听讲的一定要听明白为止,讲的学生责任感极强,一定要讲明白为止。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做人的原则,使学生之间更融洽,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总之,灵活性远远超过教师给全班统一讲。当然,学生在既没有讲又没有听的时候也不能闲着,要看自己错了的其他题。一点也不浪费时间。对全组成员,甚至是全班都没有做对的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不可公布答案,让学生发挥全组成员的力量去思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控制得好,能够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愿小组合作学习仍能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3]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理论上逐步达到成熟。目前已成为我国外运界的研究热点。语言学家davidnunan把任务的定义概括为:交际任务是指在课堂上用目的语做事情,涉及对语言的理解、操作、运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他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任务是练习和理解语言的一个行动(活动),或是一系列促进语言学习的计划,它是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活动。任务具有特定的,目标、合适的内容、规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结果等基本特点。

一、阅读课任务的设计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任务有三大部分:以理解性为主的活动;有控制性的产出活动;有真实意义的交际活动。阅读课中任务的设计要注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式由初级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任务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任务型教学强调要充分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

2、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阅读课的任务设计过程中,为了有利于语言的习得,学生应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当然,教师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任务型教学法主张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外语学习者能下意识地发展他们内在的学习机制,促进外语学习的进步;教师不应只是向学生输入课文的信息,而是应当担任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3、真实性原则。薛基汉在论述任务型教学时,区分了。真实世界”任务和“教学法”任务。“真实世界”任务是指课堂外的真实世界中的各种行为。而“教学法”的任务不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但它能培养学习者完成真实任务所必需的技能,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意识,为在真实任务中运用语言提供必要的技能准备。任务型教学要求在语言环境下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语言的实践习得语言。因而任务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来源于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语言学家提出,任务型教学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即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根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前任务。前任务的工作主要是布置任务。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出形式多样的任务,提出完成任务的方式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完成以下教学任务:一是创设任务情景。教师可以以谈话、游戏、故事、音乐等方式设置悬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二是介绍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又称非直观信息,它储存于学生的长时记忆中,是影响学生阅读分析和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介绍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对将要阅读的材料内容做出一定的预测。三是扫除语言障碍。语言障碍包括生词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等。教师可对部分障碍做出解释,但是要控制好生词释义的量,有些生词的词义可让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

2、任务环。此阶段中,教师根据阅读课文所提供的素材来设计任务。如叙事类课文,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把故事改编成短剧,然后进行表演;论述性课文可让学生总结出作者的观点,讨论其合理性并与自己的观点相对比,然后根据所持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描写类课文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合作把景物画出来,然后每组派一个成员结合图画把课文复述出来。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控学生的任务执行情况,如监控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得体,并把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

3、后任务。此阶段也可称为总结,即教师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及讲解,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最后可要求学生作相关内容的作业,如:课文的改写、续写、调查、采访等。

总之,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可取的,有效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任务的布置中多次出现了小组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合作来实现任务,并感受成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在用英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趋自动化和自主化,学生越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高中英语任务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浅谈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进行,国家教育部门越来越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通过进行任务布置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进行学习探索。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经相对成熟,他们有能力完成教师交给他们的任务,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有许多抽象的逻辑内容需要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去领悟,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理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但是从长远上来看不利于学生们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当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任务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能够不断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并且对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还能够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走进了大中小课堂中来,作为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科―――数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是其不断走向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1]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得以应用给学生和数学教师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任务型教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1任务型教学的含义:所谓任务型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亦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即将所应传授的知识点隐含于单个或多个任务中,并在教师的.引导及任务的组织讨论下,使学生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掌握知识。而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过于简单或较为复杂致使学生必须借助于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识建构,都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过程的活跃度。任务型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促进了数学教学朝着新形势不断的发展。

1.2任务型教学产生的背景:任务型教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已经被提出了,直到近十几年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使得任务型教学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得以应用,高中数学教师一般在班级内将班级成员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且小组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都相似,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让小组课下进行讨论,以此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在整体上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任务型教学给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弊端,所以我们对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讨论。

2.1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过难:任务型教学在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便是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过难,使得学生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僵局,因此,任务教学内容设置应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水平,以利于学生智能水平的激发。具体而言,就是在新课内容导入环节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精、巧、新、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任务型教学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

2.2小组之间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年轻教师在划分小组成员时,往往欠缺考虑,这便导致了教师划分出来的小组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这也就造成了小组之间没有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2]因此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言,有的小组认为这些教学任务过去简单,而有的小组则任务教学任务过于复杂,无法完成,因此无法保证任务型教学的顺利开展。这成为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有所丧失: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们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重要,相对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有所丧失,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实际的教学作用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会出现顶撞教师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都是无法撼动的,教师必须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面貌,在任务型教学整个实施过程中,不断促进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如何继续加强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3.1实行梯级教学设计模式:在任务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梯级教学设计与其相互进行辅助,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由于部分中等和学困生在作业紧、不会做的情形下,只有潦草完成或照抄敷衍了事。因此,在基础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一定要接受学生学习潜能、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等诸多因素的客观存在现实,在作业设计中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

3.2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尽管任务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根据教师步伐的基础上来完成学习任务。

3.3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任务: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不同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一,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4结束语。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以应用,一方面促进了高中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高中教师而言其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蒲淑萍.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雷恒伟.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d].河南大学,201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