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三年级大全(16篇)

时间:2023-12-16 07:18:38 作者:雁落霞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的能力,能够通过对问题的细致思考和深入分析,给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三年级写作文游黄山

听说黄山有奇松怪石险峻的特点。今天,我看到了。

站在山脚下看巍峨的山峰。云似乎在山峰之间。看着游客们奋力攀爬,我们也开始离开。

缆车很快把我们带到了山顶,我呼吸着新鲜空气,感觉异常詹妮弗。

看着美丽的风景,我发现黄山的松树和其他山的不同。粗壮的树干和绿色的松针非常壮观。最著名的是玉屏峰边的“迎客松”。伞状的树冠,每根小树枝上都有许多松针,频频伸向游客,随风轻轻摆动,紧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我不禁赞叹这松树的美。

黄山的岩石是奇怪的岩石,它们很神奇。光滑陡峭的山壁异常雄伟壮观。人们也给这些奇怪的石头起了名字。看那边山上的钳形鱼载着金龟,再看那边,第二只龟和蛇会守着云谷。左边的蛇昂着头,仿佛在仰望天空,右边的乌龟躺在那里,仿佛在晒太阳。哦,尾巴上有个鸡蛋!再往前走,在岩石中间,有一块手机石矗立在那里。哦,这么大的手机,信号肯定是满的,打月球没问题。绕过这座山,我们来到了“飞石”脚下。据导游介绍,这个“飞石”就是《红楼梦》中拍摄的石头。触摸它可以消除疾病和灾难,让你快乐很久。听完导游的讲解,我迫不及待地绕着一个灵石走。

我们兴趣浓厚,导游已经催我们下山了。勉强离开了黄山,真的有一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的感觉。

《黄山奇松》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黄山奇松》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近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姿态。

奇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比喻。

千姿百态。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出示投影,听音乐,谈话导入。

(评析:首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电脑上播放黄山的风光,播放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进行对比――把黄山奇松与桂林、大兴安岭进行对比,学生在观赏黄山风光的同时便会迫不及待地想,到底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教师紧紧地抓住了思考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评析: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并交流各组的学习心得,即如何才能更好地记住生字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充分肯定了合作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来谈一谈,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评析: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仪环节中,教师完全防开以往的你教我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去读,去学,去感悟,去质疑。)。

生:我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生:我知道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生:我知道黄山松中有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

(评析:学生畅谈他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所明白的课文内容,其发言的欲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训练了他们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疑问:游人为什么把“陪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

黄山松“奇”在哪里?

(评析:由于班里的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此时教师也在软片上写出这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并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有利于学生在以后阅读中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强化读的训练,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风光。

1、质疑导入。

师:刚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亲自体验一回。

2、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软片――学生提出的自学感悟)。

(评析: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简单的一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这在照顾中、后进生有一定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教师全体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再次细读,从而感悟文章更深层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如《新大纲》里所要求的,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具体任务落实到了学生身上。)。

3、汇报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4、自主解决问题,引导理解难点。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诶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再次观赏三大名松的不同特点,慢慢引导理解。这里教师利用了各种教学设备,充分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于身临其境中化解了难点。)。

5、教师范读第二段。

6、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7、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介绍黄山的三大奇松。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位、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而在以上环节中,教师通过多样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要求:背诵。)。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如唱唱歌、画幅画、写首诗。

(评析:教师已在整节课中创设了自由学习的情境,电化教学的应用,让学生流连于黄山的奇松,因此这一环节的安排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愉快之情。)。

师:我们一起游览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真不愧是三大名松啊!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

三年级黄山奇石作文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那里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天狗望月”吧,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银白色的“狗”,望着天不停的叫。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块滚圆滚圆的岩石,就像一个石球。这两只狮子张牙舞爪争抢着那个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就更有趣了!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两块奇石,远远地看去前面的一块奇石就像是一架钢琴,红色的琴面,黑色的琴键。后面的一块奇石,就像是位美丽动人的仙女,她披着长长的黑发,穿着雪白的衣裙,轻轻地盘坐在山峰上,微低着头,似乎在弹琴呢!我仿佛听见那美妙的琴声从远方传来,像是真的仙女在弹琴,我还真想让她教我弹琴呢!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松鼠跳海”,“巨石矗立”,“妙笔生花”……那些叫不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取名字呢!

《黄山奇松》三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

不知同学们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奇松教案。"(出示课件2)。

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板书:黄山)。

你对黄山了解多少?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黄山,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二、交流预习。

1、认读生词。(出示课件3)。

2、交流预习收获:(出示课件4)。

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

黄山的松到底"奇"在哪些地方?

三、细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1、细读课文,画出描写黄山松"奇美"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优美语句,选择一句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出示课件5)。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1)找一找黄山称"天下第一奇山"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有感情?(出示课件6)。

(2)用多种方式读。

句子二: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课件7)。

(1)"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2)"枝干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3)"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句子三: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出示课件8)。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学生表演。

(4)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5)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6)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让我们来欣赏迎客松的图片(出示课件9)。

再次将它的奇美读出来。

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来赞美迎客松,(出示课件10)齐读。

句子四:(出示课件11)。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1)想想陪客送的样子。

(2)交流。

(3)欣赏(出示课件12)指名读。

句子五: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出示课件13)。

(1)送客松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

(2)(出示课件14)怎样读好这句话?

4、小结:(迎客松,枝干斜伸,如同迎宾;陪客松,如同巨人,陪同观赏;送客松,伸出长臂,好像告别。这是多么神奇的黄山松啊!

让我们再来朗读黄山松的奇美吧。(出示课件15)。

5、黄山除了三大名松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它们(出示课件16)…引读。这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松树呢,欣赏图片(出示课件17)。

边观察边想想他们像什么。

(出示课件24)完成想象说话。

四、总结:

是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它们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同学们,"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我们去争当小导游吧。(出示课件25)。

五、学写广告词(出示课件26)。

青州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六、作业设计:(出示课件27)。

1、选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信息,出一期关于黄山四绝的手抄报,在班级内进行评比。

五年级《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习,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习。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黄山的三年级作文

大家好!我就是人见人爱的,花见花开的唐益豪,唐伯虎的唐,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唐导,我们现在来到了颐和园的大门,大家统一意见就是先去长廊玩,我也不例外。我们抄近路,绕过大殿吧,开路!

这条走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两百七十三间,一眼望不到头。红漆的柱子,绿漆的栏杆,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十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再看看长廊外地花草,这种花还没谢,另一种花又开了。

我们转移目标去万寿山,往上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三腰上,那就是佛香阁,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我们登山吧!站在佛香阁前,鸟看一会儿,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大家向东眺望,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我们下山,就来到了昆明湖,湖面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最引人注意的是十七孔桥,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桥上面的柱子都雕刻着几座姿态不一的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就说到这里,解散!

五年级语文《黄山奇松》说课稿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平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针对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导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

1、创设情境法。

2、朗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勾画圈点法。

本课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播放黄山风景区视频。学生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因此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欣赏了黄山风景区的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过渡语: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读出“奇”,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难读的词语,句子。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中的重点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千姿百态)再次提问黄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让同学根据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话。根据第三段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之后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怪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因此,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摒弃枯燥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3、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板书是教学的思路,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任务。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把本课内容表现出来。我的板书如下: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小学三年级作文黄山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以及她的同事去了安徽黄山。印象最深的是“梦里生花”。在一个大山谷里,从山顶往下看,有悬崖和山峰,有“写梦花”。

在宋海,有一块突出的石头,站在平坦的空中,下面的'圆圈指向上方,像一个书法家的笔。在山峰的缝隙中,有一个奇妙的古松,它像一朵盛开的花,也被称为笔架峰。

我妈跟我说“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传说是唐代诗人李白写完诗后随手一甩毛笔写出来的。特别有诗意,更让我印象深刻。

五年级《黄山奇松》的评课稿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中,黄老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切地感受言语情感。从而使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课文精妙、典型的言语现象和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和技巧一起凸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学生正确、生动、得体地运用语言,做好铺垫。

今天聆听了许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我对小班化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在许老师的课堂上已经基本成熟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风气已在课堂上蔚然成风。许老师的“快乐学习导航”单设置的很科学实用。它分为“我会学”、“我发现”、“我探究”、“我质疑”和多元化评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上课之前,学生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快乐学习导航”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将预习落实到实处,带着知识和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时,我发现这些发言的同学,各各都训练有素,他们的发言礼貌得体,有理有据。其他同学则耐心倾听,适时补充观点、给予他人评价。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引导和点评,在小组讨论时加以启发点拨。整个课堂活泼而严谨,学生的讨论收放自如。

评课时,陈老师建议对文中“饱经风霜”这个词还要挖掘,比如可以在学习导航单后面出示一些有关资料,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词语。在争当小导游介绍三大奇松的奇美环节,陈老师建议要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结合课文和收集到的资料,多角度地介绍,而不能一味地读书中的语句。我也想给出自己的一点点小建议。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没有思考到本文的一些写作手法,比如课文中详写抓典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表达特色。当学生没有思考到这些层面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擦出思考的火花。

黄山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山玩。

我们来到山脚下。爸爸让我看那里,我顺着爸爸的手,把目光转移到那儿,我看见一棵高大的、苍劲有力的松树,爸爸告诉我那是“迎客松”。我觉得“迎客松”犹如一位年轻、英俊的军人保卫着黄山。

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看到了山顶,我看见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忽然,我的眼球被一块石头吸引住了,这块石头像有两只狮子,在抢一只球。我想这应该就是著名的“狮子抢球”吧!妈妈走过来,指着我的左边说:“那就是猴子观海”,你看,它多像一只猴子,把手放在额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云海。

我们下了山,由于太疲劳了,妈妈建议在山脚下泡一会儿温泉。

泡完了温泉,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黄山。黄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如果你不去,你将会终身遗憾。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黄山奇松》的评课稿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我觉得杨老师在教学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只是略加引导点拨,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自学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杨老师通过这些环节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奇”的所在。

黄山的三年级作文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去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黄山欣赏它的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奇形怪状的.石头。

你看!那“仙桃石”据说是在王母娘娘蟠桃会上,仙女们摘桃子时掉下来的,于是它便坐落在了黄山。如果此时,你肚子正在唱“空城计”,那么这巨大的桃子,就会让你垂涎三尺喽!

抬头往上看,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仙女正坐在石椅上弹奏着古琴,她好像在用琴声鼓励我们继续向上爬。她那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轻盈地跳跃着,从指尖弹出了一曲天籁之音,仿佛让游人听得如痴如醉……这就是栩栩如生的“仙女弹琴”!

“猴子观海”也是如此形象逼真。你看那块石头,像一只调皮的小猴子坐在天都峰上,观看那“白浪翻滚”的云海。那专注的形象,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拍照。

黄山的怪石还有许多,如“仙人指路”、“狮子抢球”、“天狗望月”……还有许多不知名的怪石正等你去给它们取上好听有趣的名字呢!

我爱黄山,更爱黄山那形态各异的怪石。

五年级《黄山奇松》的评课稿

我想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所提的这些问题一定会解决的。

二、教学新课。

1、教学第一段。

(1)出示第一段。

自读第一段,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绝”是什么意思?“情有独钟”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那黄山奇松奇特在哪里?)。

自读,读出奇松的潇洒、挺秀。

(2)小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特别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特点。

齐读,读出奇松的潇洒、挺秀。

2、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以下的问题。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儿?

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几种黄山的松树?它们的位置在哪儿?它们的姿态怎样?

(2)学生自学。

(3)回答问题。

a、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玉屏楼。出示玉屏楼图片。(板书:玉屏楼观松)。

简介徐霞客。

b、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黄山的“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它们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

a谁能告诉我迎客送姿态怎样?(课文第二自然段3~5句)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描写迎客松姿态的课文。

谁能告诉我“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各是什么意思呢?(“遒劲”写出了迎客松的力度,郁郁苍苍写出了迎客松的色彩。在这里指谁饱经风霜?既然迎客松经历过很多的风风雨雨,说明它的年纪(很大),非常(古老)。

齐读这一句,要读出迎客松的古老苍劲之美。

齐读这句话。

b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接到黄山上后,是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呢?(出示陪客松图片。)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陪客松?(出示描写陪客松句子)。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总结:正因为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形象地写出了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请你们通过你们的朗读,读出陪客松的高大挺拔。

c在游客们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向游客们告别呢?(出示送客松的图片)。

送客松跟游客们是多么的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齐读。

c、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观赏一下美丽而神奇的黄山奇松。(听录音)。

3、学习课文第三段。

刚才我们观赏了黄山最有名的三棵松树,其实,黄山还有很多美丽而神奇的松树呢!请大家自读第三小节,找出一个能概括所有黄山松姿态的词。(千姿百态)。

你能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松吗?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奇特的黄山松的装点。黄山才变得更加(),更加()。

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读出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三、课堂延伸。

同学们,刚才我们观赏了这么多的黄山松树,你们觉得黄山松怎么样呢?请你们用画笔描绘出你们心中最美的松树,或者写出你喜欢的松树的样子和喜欢它的原因。

四、评比总结。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黄山松树的图片和各种资料。

黄山三年级作文

游黄山提起黄山,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登上黄山心里好开心。清晨,我来到山脚下,抬头仰望被雾围绕的黄山,像给黄山罩上了白色的面纱,为它增添了许多神秘感。我兴奋地走在石阶边走边望着许许多多的迎客松。

叹:”啊,这些迎客松的生命多么顽强啊。竟然可以在寸草不生的岩石裂缝中生长,真叫人不可思议。“这次游黄山,我发现黄山因雪而更美丽。记得我三年级放五一长假来到黄山,那是绿树成荫,鸟儿唱着优美得歌。今天雪给大树穿上银装,给黄山披上雪白的地毯……整个黄山变成了一个白色世界。

黄山以奇松闻名。我来到一棵叫龙爪松的面前,听别人说它的根像龙爪一样抓住石头,甚至能将岩石碾碎;连体松则是两棵连成一体,永不分开;在它不远处还有一颗黑虎松好像一只大老虎蹲在那里日夜守着黄山。黄山还有不少怪石。我爬到狮子山,看见一只猴子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好像在眺望着什么,哦,原来是著名的猴子观海;我还看了黄山的镇山之宝:飞来石。它独立在耸立在山顶上,不知是从哪来的?哪一天能不能落入山底;那个立在山上的大岩石只有顶上长着几棵松树的就像一支毛笔,得名为”妙笔生花“游完黄山,我既开心又疲惫,我想起一位名人赞美黄山的一句话:”登上黄山,我发现世界的天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