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专业21篇)

时间:2023-12-07 23:17:27 作者:文锋

范文范本是一种学习的资源,通过阅读和研究范本,我们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范本,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学习。

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建设一直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所需,都需要交通要线的支撑,达到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其项目管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快农村公路领域的发展和项目管理步伐是目前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

1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及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状分析。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较大,这种差距不只是体现在经济悬殊方面,还延伸至公路、建筑建设等领域。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的公路建设其设施服务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的公路建设。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发展,但是部分落后地区还没有建设公路,因此无论是站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农村还需要加强建设公路以及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脚步,从而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1]。

1.2主要问题分析。

纵观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全局,其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1)养护管理方法方面的问题。农村公路基数较大,但是由于养护人数的不足,每个养护人员分摊的道路面积也就有限。在道路养护人员不足的前提下,每条道路上就会经常出现车辆超载或者“三无”车辆,从而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加重农村公路的破坏程度。另外,缺乏高效的机械设备设施和高素质的养护人员也是影响农村公路养护执行力度不足的重要因素。就基层的养护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专业能力还有所欠缺,个人素养还有待提高,且配备的公路养护工具大部分是简单的扫帚、铁铲,时间一长,就会慢慢降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效果。(2)资金问题。由于农村公路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因此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的资金缺乏是一个较大的难题。无论是站在政府角度还是农村居民角度,他们的收入有限,因此募集的资金较少。资金短缺问题导致很多公路在修建过程中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这将进一步阻碍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步伐。一旦公路工程建设自己不到位,公路养护问题和项目管理问题就得不到有效处理。(3)管理体制的欠缺。由于城乡贫富悬殊的差距,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也就导致农村公路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不能发挥到最大。技术工程人员和养护人员的不足导致公路设计和管理方案不到位,就会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和养护成本,其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一旦施工项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就会出现公路坡陡、路况差等一系列问题。

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开展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是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在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的一个新举动,并在蒙华铁路新线建设上进行尝试。这项活动从9月份启动以来,中铁五局贵州公司蒙华项目部按照总体部署要求,结合项目管理实际,从“三个着眼”入手,促进项目管理顺利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着眼于高标准。

注重顶层设计和组织构建。

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项目微观管理活动,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中铁五局分别提出了“一争当”“两带头”和“开工必先、全程领先、勇争第一”的总体目标,这就要求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必须注重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为此,中铁五局贵州公司蒙华项目部在活动筹划阶段,突出抓好三个落实:

——组织构建落实。公司建立了上下结合、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在公司层面,建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公司相关领导为副主任的项目管理实验室领导机构,同步建立了组织、工程、安质、工经、党建五个实验组。在项目层面,项目部成了项目管理分室,由公司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管理分室的工作,项目经理担任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的活动组织工作。同时,在项目上设立五个与公司对应的实验组和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组织落实。

——规划设计落实。公司和项目共同制定了兼顾上下要求的活动方案,明确了公司和项目部在项目管理实验活动中的职责分工,各阶段的活动重点、目标,开展实验活动的主要方法、措施等,实现了活动目的、方向、任务、职责、方法、要求六明确,做到了规划设计落实。

——指导帮扶落实。为了使管理实验活动在项目落地,公司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业务部门加强了对该活动的指导。公司总经理张顺忠带队在蒙华项目部主持了动员会,之后又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活动推进工作。公司分管领导也在活动推进的'各个阶段,带领机关相关部门到项目进行具体的督促帮扶,促使活动开展在项目落地。

着眼于高要求。

注重体系构建和基础夯实。

在项目推进和管理实验活动中,公司围绕落实高要求,注重在分层制度构建、管理模式探索、示范点培育、四化落地、文明施工、质量责任制推行等基础建设上进行大胆尝试。

一是建立符合项目管理实际的制度体系。项目部与公司共同对上百项目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优选其中最合理的部分,同时将制度系统归类为两个蓝本、三项类别、五大板块,形成横向覆盖项目管理各要素、纵向贯穿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成为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项目部“金字塔”结构制度办法体系,解决了过去项目管理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违法难究、法效不一”的难题。

二是打造区段样板。根据工程分布特点,公司将三队作为标准化建设示范区段进行重点培育,在规划设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按照标准化要求组织施工,使该标段成为了二工区的一大亮点。然后,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区段,最后全覆盖到整个项目各工点,达到了以点带面引路的效果。

三是真正实现“四化”支撑。在落实专业化方面,项目部根据施工特点及要求,由试验检测分公司、机电分公司、测量专业化分公司在项目设置了专业派驻站点,组建了加工服务型作业班组。在落实工厂化方面,设置混凝土拌和站两个、钢结构加工中心一个、钢筋加工厂一个,使标段内所有钢结构、混凝土生产实现了工厂化集中管理、集中加工、集中配送,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落实机械化方面,抓好机械配备,项目部共配备各类施工设备140台套,同时还引进先进装备,使项目机械化程度达到了一定高度,满足了施工作业和工厂化生产的需要。在落实信息化方面,项目建立了多项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信息化监控,并按时收集、实时上传、及时反馈,确保了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确保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可控。

四是强化教育培训,增强质量意识。他们通过组织学习、对标学习、业务培训等,重点对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分级、分专业、分工种、分项进行全员系统学习培训,培训率达到100%。他们还加强二级交底培训、黄土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培训,由项目经理、总工进行讲授,让工人熟悉各工序质量标准、标准的检测方法,促进其掌握施工工艺、工法,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五是认真落实三检制、班组长责任制。施工过程中他们严格实行班组自检、技术人员复检、质检人员专检的“三检制”;项目经理与各班组长签订质量责任书和工程质量承诺书;完善劳务分包合同,保证工程质量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责任事故,除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对相关班组长和队领导进行责任追究。截至目前,项目部先后处罚达10次,处罚资金达3.6万元。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加强了各班组质量自控意识,如:文峪隧道初支班组在一次初支中发现钢架存在缺陷,主动要求退回重新更换,确保了工程质量。

着眼于促深化。

注重课题优选和研究推进。

开展项目管理课题研究,是蒙华项目管理实验室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管理实验活动中,项目部除按照标准化施工要求进行管理推进外,还根据项目和公司管理提升的目标要求,加强了管理课题的研究探索。

在选题范围上注重全覆盖。通过公司和项目部反复研究,共提出了涉及项目管理前期策划、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成本管理、绩效考核、党群管理、成果总结推广运用等方面的9个研究课题,使课题研究内容涉及实现了项目管理的全覆盖。

在研究重点上注重补短板。他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到提升全公司项目管理整体水平上,针对公司作业队和专业化公司运行水平不高的短板问题,把这两个课题作为研究重点,采取公司、项目部共同努力、上下互动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专业化分公司派驻站点和作业队的职能定位、责权利梳理入手,在如何建立完善经济责任机制上下工夫,经过多次研究和意见征求,比较成熟的方案即将出台实施。

在追求效果上注重实用性。作业队内部动态考核和项目部员工绩效考核是项目管理的难点。为了实现管理突破,项目部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实验中,制定了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法,将季度考核改为每月考核兑现;将绩效工资定为一等、二等,评比为差的员工取消绩效工资,并进行通报批评,性质严重者将报公司另行安排工作及作相应处理。该考核办法运行后,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经过3个月的先行先试,队与队、部门与部门、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党群工作推进上注重协同化。项目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围绕项目管理实验活动的开展发挥保障、服务、激励作用,积极组织开展了“蒙华铁路党旗红、中铁五局争先锋”、争创“蒙华杯”“大干60天”劳动竞赛和“三亮三比两争当”(即“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比技能、比服务、比业绩”,“争当先进集体、争当先进标兵”)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团员和广大员工学先进、当先锋、争贡献的热情,促进了项目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和健康发展。

历经7个月的管理实践和检验,项目管理实验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二工区开工仅两个月,大临工程基本建成,一个月内建成5号拌和站并通过验收、实现文峪河特大桥12号墩第一个成桩,在局指挥部单次及综合评比中先后荣获了3次第一名和3次第二名,实现了公司下达保二争一的目标任务。20,他们共获得局指挥部奖金35万元。截至3月31日,项目部共完成产值1.42亿元,安全、质量处于可控状态并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得到业主、监理单位及局指挥部和公司领导的认可肯定。

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摘要:航空维修业是随着航空器的制造技术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而变化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航空器投入运营,由此将会产生巨大的维修市场,这会给航空维修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本文主要讲述一下航空维修管理的的发展历程和对我国未来航空维修管理的意见。

1.航空维修思想的变化。

自飞机问世以来,维修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先进的维修手段不断涌现,维修经验不断增加,飞机维修理论和维修思想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航空维修思想。

1.1传统的维修思想。

(1)传统的维修思想的内容。

概括地说,传统的维修思想是:飞机的安全性与各系统、部件、附件、零件的可靠性紧密相关,可靠性又与飞机的使用时间直接有关,而且在预防维修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因果关系。

1.2现代维修思想。

现代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这种思想是建立在综合分析航空器可靠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零部件的不同故障模式和后果,而采用不同维修方式和维修制度的科学维修思想。

它的实质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维修,对航空器的可靠性实施最优控制。

主要体现在:

(1)现代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

(2)以保持和恢复航空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水平为总目标,确定正确的维修方针。

(3)制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案。

(4)以可靠性控制为主要目的建立航空维修信息系统,收集和处理航空器故障信息和维修信息,为维修的优化和航空器的改进提供必要的数据。

2.航空维修可靠性管理。

2.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基本原理。

(1)定时拆修对复杂设备的故障预防几乎不起作用,但对简单设备的故障预防有作用。

(2)提出潜在故障的概念,可使设备在不发生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地利用,达到安全、经济的使用目的。

(3)检查并排除隐蔽功能故障,能预防多重故障产生的严重后果。

(4)有效的预防性维修工作能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来保持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水平。

(5)预防性维修能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但不能改变故障的后果,要想改变故障的后果只能通过设计。

(6)预防性维修工作是根据故障的后果和所做的维修工作有效可行来确定的,否则,不做预防性维修工作,而是要考虑更改设计方案。

2.2可靠性管理的维修类型。

(1)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指通过对机件的检查、检测,发现故障征兆以防止故障发生,使其保持在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各种维修活动。

预防性维修包括擦拭、润滑、调整、检查、更换和定时翻修等。

(2)恢复性维修。

恢复性维修是指设备或其机件发生故障后,使其恢复到规定状态的维修活动,也称排除故障维修或修理。

恢复性维修包括: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分解、更换、调校、检验,以及修复损伤件。

(3)改进性维修。

改进性维修是指对设备进行改进或改装,以提高设备的固有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水平。

它是维修工作的扩幕,实质上是修改设备的设计,应属于设计、制造的范畴。

2.3可靠性管理的维修方式。

以msg-2为设计指导思想的航空器维修工作中使用了以下三种维修方式:

(1)定时方式。

定时方式是给机件规定一个时限,该机件使用到这个时限,就采取一定的措施。

定时方式的缺点:工作量大,效率低,浪费大,只要定时方式的机件到了它的使用时限,不管其本身实际技术状况如何都要翻修或更换,往往不能充分利用它的可用寿命。

此外,还会增加维修后的早期故障,甚至产生人为故障。

(2)视情方式。

视情方式是指有计划地定期检查机件的技术状态,根据机件本身的实际技术状况,确定翻修或更换的时机以及翻修工作的内容。

一般当机件的视情检查参数超出了规定的限制值时就要进行翻修或更换。

(3)状态监控。

状态监控是指不做预防性工作,当机件发生故障后再作修复或更换。

状态监控的缺点:实行这种方式,首先必须利用设计和试验资料,作机件的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必须确保机件故障不影响安全和使用。

3.我国航空维修市场的现状。

航空维修市场可以分为5块业务:航线维护、飞机深度检修、发动机维修、部附件修理和飞机翻新与改装。

我国航空维修服务市场主体的构成可以分成3类:一类是航空公司的附属企业为本公司自己进行飞机、发动机或部附件维修;一类是某个航空公司维修企业为其他航空公司提供维修服务;还有一类是独立维修单位,为航空公司提供飞机、发动机或部附件的维修服务,以及提供航线维护维修服务。

3.1我国航空维修市场的发展趋势。

近些年,我国航空维修市场正在快速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1)我国飞机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市场需求的上升。

(2)航空运输业务量增加,带动维修市场的增长。

(3)由于飞机改装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因此这给国内维修企业提供了扩张机会。

(4)国际维修市场的变化为我国维修市场增长提供了机会。

3.2我国航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维修服务供应能力不足。

(2)维修产品周期长,工时利用率不足。

(3)合格技术人员的短缺限制维修能力的保证和拓展。

(4)维修企业人员结构不合理,职业管理人员匮乏。

(5)科研能力不足,技术应用与时代不匹配。

4.对我国未来航空维修管理的意见。

要想把中国未来的航空维修市场做大做强,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国家应制定支持和发展维修产业和航空基础产业的相关政策。

4.2整合国内航线维修市场,成立区域性的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维修服务。

4.3做好航空维修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

4.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企业内部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5.结束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

〔提要〕成人高等教育是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有益延伸,是面向全社会进行继续教育的一种教育制度。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管理水平已逐渐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症结在于相对陈旧的管理理念和不合时宜的管理模式。因而,如何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健康发展的同时,向管理要效益,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和“服务至上”的经营化管理理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改革;创新。

学校教育亦是如此,一流的成人教育必须配备一流的管理模式,而一流的管理模式必须由一流的管理理念作为支撑和保障。在国家加快经济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探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培养适宜于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实用复合型人才,实现教育质量互认的办学效果具有无比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革新意识,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管理实践中要摒弃旧有“重章法而不重人”的错误理念,取而代之以“生本位”的先进服务理念。具体做法如下。1.聆听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或管理人员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扩大学院规章制度设计的参与面,吸纳学生代表融入其中,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授课需要,灵活制定最适宜的制度和方案。2.日常管理中注意“少批评、重激励”。学生一旦出现违纪情况,要讲求处理方法,调查事件真相,摆事实讲道理,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严厉指责或惩罚学生,对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力帮其解决后顾之忧,提倡采用关怀和激励相结合的人性化管理方法。3.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努力探求学生易于、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将学生感兴趣的理论知识点与专业实践技能相结合,并善于总结归纳,实现教学相长。

二、找准方向,明确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目标。

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加大管理工作投入力度,提升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构建科学的管理工作体系,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力量,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树立“我是成教人,处处为成教”的主人翁责任感。一方面,应制定合情入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以及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遵照“人本至上”原则的前提下,努力使各项规章制度和计划方案落到实处,得以实施;另一方面,应集聚精英力量齐抓共建成教管理工作,形成上下一盘棋、一条心,做品牌教育,创优质服务。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注重先进教师和管理标兵的带头示范作用,合理配置教学、管理、后勤等各类资源,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三、拓宽渠道、创新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思路和方法。

1.引进先进理念,拓宽办学思路。成人院校不要拘泥于单纯的校内教育模式,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如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即学生在读期间经历职业院校和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的“双元式”培训,使学生毕业前即具备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建立“成教集团”,即成教院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形式结为联合办学体,针对若干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在校期间即可让学生顶岗实践或为企事业单位定向委培,提高学生就业率和社会吸引力,提升学校办学效益及口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双赢或多赢。此外,还可以积极承办各类岗前培训、素质提高培训、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培养等多层次、多角度的非学历教育。2.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可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访谈的形式,摸清学生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真实需求,依照“与时俱进”的原则,组织学科专家根据学生需求及学科发展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重新修订。此外,也可以组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编写特色、实用的成教教材及自学指导书等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授课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先抛出问题,然后让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再由老师补充、更正、讲评,从而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刻体会教师传授的知识点与技能,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统一。

四、更新观念,建立适应成教发展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1.成人高等院校可以设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或信息化管理工作委员会,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经常召开例会,掌控实时进程,提高对信息化管理改革工作的监管力度。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可以围绕“招生计划管理、学籍档案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毕业信息管理”的流程建立一套科学的信息化网络系统。2.对“院校简介、招生信息、师资队伍、专业特色、课程安排、教学特色”等信息增设便捷的搜索渠道;运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制成课件、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呈现出书本以外的内容,便于学生深刻领会教学重点和难点。3.广大成人院校可以将学院的招生信息、专业设置等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社会公众对学校信息一目了然,从而方便选择。

五、打破常规,制定灵活多变的成教管理新方法。

1.引入先进的学分制管理模式。目前,许多成人高校都在积极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而被欧洲发达国家推崇的“学分制教育”也逐渐被纳入视野。所谓的“学分制”是一种与“学年制”并存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指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学科进行选修,只要修满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证书的一种弹性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竞争机制,其可有效缓解成人学生学习的多重矛盾,因而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灵活机动的教学管理新模式。2.加快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进程。可以效仿企业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创建在校生数据库系统,将学生的所处行业、工作职位、兴趣偏好、授课需求、实际困难等个人信息资料整合、上传、共享,便于教师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分析、掌握,并根据需求变化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此外,还可以构建应往届毕业生网络互动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学生间的实时互通,如可以建立“招生信息变化、学习心得体会、师生答疑解惑、前沿知识探寻”等有益的互动交流模块,以此侧面了解学生最新的心理诉求,掌握其在校学习效果,从而及时修正管理工作中的不足。3.下大气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成人院校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下大气力建立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能力过硬的管理团队。在实践中,要运用激励机制,注意奖惩结合,科学高效地对教学、管理等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督导,必要时也可进行抽查、抽检,以及时发现不足,提出建议,落实整改。同时,也要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多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执教热情与创造力,帮助其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总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和市场变化形势,广大成教工作者要笃定目标,与时俱进,将“人本思想”和“服务理念”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措施得力,始终把学生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等评价指标放在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管理工作的层次与水平,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作者:李媛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分院。

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市政工程作为一个城市的基础性建设,使用周期长,建设范围广,消耗资源多。而且一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常有多个单位参与,这就极大地增大了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程度。由于市政工程的施工范围常同时涉及整个城市,跨越多个专业领域,所以市政工程的施工的受限因素多,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2]。市政工程大都是民生工程,为了不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市政工程的施工周期要尽可能短。并且市政工程可能随时开工,工期短,准备时间少。这给施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影响到了市政工程质量的控制。市政工程和其他工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市政工程不仅有使用需求,还有形象需求,政治性的要求较多。一个良好的市政工程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也影响一座城市的城市形象。所以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相对于其他工程要更加细化,更加严格。

3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

3.1施工成本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的成本管理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对各项资源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调整,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的总成本并确保其在合理范围之内。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一般是指对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人的管理。除合理科学地安排施工项目过程之外,还应优化施工工艺,科学合理地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降低市政工程建设成本。

3.2施工进度管理。

市政工程有着施工工期短、时间紧的特点,所以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非常重视对施工进度的管理。想要尽可能地缩短工程的工期,不能单纯地催促施工队的进度,要在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现场情况的前提下,从安全、质量管控等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在原来的管理机制基础之上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工程施工的流程应该严格按照工程合同上的进度流程开展,这样能够为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3施工安全管理。

无论是哪一种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都必须把施工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控制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如不规范操作或不安全行为等,以起到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预防作用,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着手,提高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保持规范的管理。承包市政工程的施工企业必须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安排到位,以避免非人为的安全事故发生。

3.4施工质量管理。

衡量一项市政工程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市政工程的质量。市政工程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质量上的短板都会随着人民群众的使用而被发现,进而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是人身安全。所以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就算工期紧,也不能为了赶工期而降低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各个方面的情况,明确施工的质量目的,做好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工作,避免质量评定标准不明的的情况发生[6]。另外,施工管理人员还要严格把好工程材料采购和检测的关卡,实现真正严格地质量控制。

4现今施工管理的不足。

4.1各项专业人员的不足。

市政工程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施工人员的挑选和管理。然而,经过实际调查,目前许多工程项目雇用的施工队都是临时成立的,施工人员以农民工为主。这些建筑工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对建筑技术和工程的应用标准也不了解。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差。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总会出现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对施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控制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就业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大都并非专业的管理人员。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方法培训,这使得施工管理的组织水平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在多数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突出,这通常是现今施工管理工作混乱化和复杂化的源头。

4.2各项工程管理体系不完善。

中国的城市建设起步较晚,施工管理的经验也不足。因此,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这需要我们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地完善。由于现代城市的逐渐扩大,市政工程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是新一代市政工程人员的目标。

4.3管理过程复杂,突发状况多。

市政工程的施工一般是在城市中交通繁忙的人群聚居区展开的。由于施工现场周围无关人员较多,常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突发状况,影响施工的管理和进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在施工前期并不显露,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轻则延长工程的工期,重则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5结语。

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在市政工程规划、施工、管理的经验尚且不足。为了更好地进行城镇化,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在市政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许多问题出现。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市政工程的施工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切身利益都有着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市政工程建设的管理,尽快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当中,酒店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消费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在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酒店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应加强管理,对成本管控进行合理地创新。文章对酒店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并提出了新时期酒店成本管理创新的途径,旨在更好地完善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彰显自身优势。

关键词:新时期;酒店成本;成本管理;创新;改革。

在我国的服务行业中,酒店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经营管理工作也即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酒店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对当前的管理方式以及服务质量进行改革与完善,加强成本管理进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时期酒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服务质量低。

新时期,酒店对自身的服务质量予以了一定的重视,并且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然而,酒店仅仅注重的是短期的服务质量,一旦接触的时间较长,就会使顾客产生不满意,进而流失顾客。与此同时,酒店内部服务人员会因为长期从事某种形式服务,导致其服务比较僵硬,并且形式化十分严重,使顾客缺少温暖,进而流失顾客。除此之外,酒店内部的规章制度很难体现人性化,而酒店的工作人员也仅仅将工作当成谋生的方式,并不会处处为顾客着想,给顾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最终导致顾客的大量流失。

(二)酒店特色不明显。

大部分酒店的风格与定位相似,没有明显的酒店特色,所以,自身的竞争优势低下。在此背景下,酒店只有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并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够吸引顾客消费。

(三)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不合理。

酒店在管理工作中未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得酒店内部工作人员感受不到温暖,同样很难把自身的利益同酒店的未来发展相互连接起来,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具体的表现就是酒店的奖惩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十分片面,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终导致酒店管理工作停滞不前。

(四)结构冗杂,管理效率不高。

新时期背景下,酒店不断增设服务项目,其中包括休闲娱乐以及餐饮等部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部门都重视自身业绩,进而严重忽视了部门协作的重要性。所以,很难实现酒店的创新与进步。除此之外,酒店管理层工作不到位,使得酒店工作部门的层次逐渐增加,无法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最终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五)人力资本投入不足。

酒店为了减少投入的成本,在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的时候草草了事,并且未对其进行后期教育,所以,在工作人员的潜意识中并不存在酒店管理理论。酒店的经营重视的只有经济利益,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并不会投入过多的精力,同样会使工作人员的流失率不断增加。

二、新时期酒店成本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扩大成本管理的范围。

基于战略管理理论,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应注重其内部价值链的管理,同时还应该注重酒店外部价值链的管理,并将其延伸到供应商与顾客层面上,确保酒店的零库存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进而减少材料的采购与存储成本,使得物资能够及时供应。与此同时,酒店应对顾客进行全面地调查,进而全面了解顾客对酒店服务以及产品方面的满意程度,对市场潜在的需求进行分析,这在酒店战略成本规划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酒店在内部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应重视产品服务过程,同时把产品的研发设计与物资采购以及销售的环节当作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进而不断减少非增值的作业,有效地提高酒店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人力成本管理的创新。

1.鼓励全体工作人员参与酒店管理工作。

酒店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地调动工作人员的参与激情,进而实现成本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例如,酒店在制定目标成本的时候,应保证销售与财务工作人员的有效协作与合作,对成本信息进行详细地分析,并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市场竞争中酒店具有绝对优势的销售价格,同时有机结合酒店的经济效益,最终制定出目标成本。与此同时,酒店需要积极建设自身文化,形成勤俭节约的`酒店文化,进而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实现管理决策层与一线工作人员共同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使工作人员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而且,酒店应积极引导工作人员将其自身利益同酒店利益相互联系,最终实现酒店与工作人员的同步发展。

2.岗位设置应保证合理。

酒店需要对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进行摒弃,并根据自身实际的经营规模与业务的性质,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同时对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实现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进而有效地预防用工成本的严重浪费。除此之外,酒店需要针对自身经营的淡季与旺季来对用工计划进行适当地调整,并保证所编制的用工成本预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把握好正式员工与临时员工间的比重,积极贯彻并落实弹性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人性化的管理。

在进行人力成本的管理工作的时候,酒店应进行人性化的管理,进而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流失导致增加人力成本。同时,酒店的管理人员应对员工尊重并且关心,保证薪酬制度的科学合理,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性质来设置工资与提成。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积极引进激励机制与公平竞争机制,针对工作业绩良好并且态度好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同时严格处理工作态度不好并给酒店带来负面影响的工作人员。除此之外,酒店需要制定出工作人员的培训规划,严格控制培训的费用,并保证培训的内容与实际的工作需要相吻合。

(三)提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酒店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引进信息技术,并有效提高其实效性。第一,酒店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来增进工作人员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且为经营活动信息传递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使得部门的协作效率得到提高。第二,酒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物资的采购工作,降低采购环节中的费用支出。第三,酒店可以开展网络订餐与订房以及网络的营销业务,这样有利于节约产品销售人工成本,并且可以有效地提升营销的效果。第四,酒店需要构建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体系中应涵盖酒店多种业务模块,并保证财务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成本信息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地分析,节约成本核算的时间,保证对制定的成本控制措施更全面更有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逐渐体现出自身的重要性。但是,在酒店的经营竞争中,其自身原有的经营模式与手段在推动其发展方面十分落后。因此,酒店需要在此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完善管理模式,并进行全面地规划,通过人性化的方式来提高自身服务的质量,进而吸引更多顾客光顾,推动酒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文章对新时期酒店的经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成本管理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推动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蓓.新时期酒店成本管理的创新改革浅析[j].经济视野,2014(17).

[2]段华杰.论新时期酒店成本管理的改革[j].现代商业,2011(05).

[3]苏唯珂.新时期酒店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

[4]张美芝.浅谈酒店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j].经营者,2015(03).

[5]刘汀.刍议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3(14).

[6]杨萌.酒店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中国外资,2014(12).

[7]陈丹.探究现代酒店成本管理的新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筹集资金和成本控制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其内容主要包括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责权利相结合、风险管理等。项目工程前期管理阶段是资金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前期成本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和资金是否得到有效利用是影响公路工程项目后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建设管理的前期阶段除了成本问题之外,还需要关注项目设计环节。具体而言,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是否具有有效性与设计工作质量息息相关,且直接影响项目招标工作。市场竞争机制会在众多施工单位选择最优设计方案,从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目的。在项目施工设计阶段,有时候会出现设计方案的变更,施工单位应该将项目管理的重点放在设计变更方面,加强对设计变更的审查和资金成本的控制[2]。

2.2质量控制。

共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质量的主要原因。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将关注的目光放在这些因素方面,确保质量控制活动的有序展开。

3新型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3.1网络的嵌入与应用。

网络的嵌入与应用载体是计算机,将计算机网络引入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以此作为基础,将项目进行分解和调整,确保公路项目工程施工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无论是项目建设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从而最大程度保障公路项目工程如期竣工。网络计算机技术嵌入公路项目管理体系的基本步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识别问题。先是识别被模拟的项目内容,再在项目模型中判定系统内容的属性,根据属性拟定项目模拟目的。(2)分析系统。项目模型可以根据系统内容的属性拟定目标函数,并在可控变量合理的前提下加以数量化,设计模型系统中的实体变量和可控变量之间的关系。(3)准备数据。无论是公路项目模型中的数据还是模型中的变量,都需要在设计之后进行检验并分析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精确的随机数。

3.2各阶段的最优模式管理。

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项目管理技术水平,就需要应用全周期成本和质量控制管理理念,将新型管理模式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1)前期准备阶段。统筹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城乡结合原则是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三大原则。这就要求农村公路建设与项目原理在遵循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加强与地区网络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金成本管理方案和设计方案,并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仔细核对方案的各个细节问题,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将资金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为后期公路施工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石[3]。(2)招标阶段。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是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在招标阶段的前提条件。根据国家规定的程序完成施工设计图,并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变更,对设计施工图进行审核之后再展开招标工序,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初步设计程序的不合理。(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事前成本和材料控制、事中成本和方案设计、事后竣工处理三部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都应该将修建公路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自身认识,充分认识到修建公路对于保障农民自身利益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在全面系统地认识我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问题基础上,加强对公路资金成本和质量的合理控制,并提高现代机械服务水平,实现网络管理一体化目标,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龙兴,凌理,张文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知识管理关键技术设计[j].湖南交通科技,(01):135~141.

[2]晋敏,张玉峰.农村公路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j].建筑经济,(07):34~36.

[3]侯亚莉,侯军岐.基于项目管理的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31):50~51.

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

学校制度管理是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有效的制度管理机制。学校制度管理既包括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的建立,又包括这些规章制度能够全面实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管理机制。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突出质量为本、管理立校方针,不断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尤其在学校制度管理上,坚持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激励约束——学校制度管理的意义重大。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要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而首要的是正确认识以激励和约束为主的学校制度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学校制度管理是建立正常学习和工作秩序的基本保证。

学校要把每一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并最优化地组织起来,就必须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学校一切工作和所有师生员工有章可循、有矩可蹈。我们学校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淀了一系列这样的制度,如目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分配奖励制度、教育科研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等。实践证明,学校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秩序,有效地奠定了其他学校工作的基础。

2.学校制度管理是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只有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形成了一种集体教育力量时,学校办学效益才能提高。我们在管理中建立起了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使全体师生员工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以及对整个学校工作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这样,就能把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成为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学校制度管理是形成优良校园文化的基础。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特色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度管理要求师生员工按章办事,行为有所规范,并在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优良的学习、工作习惯,促进制度文明,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有形无形间奠定学校发展的深厚底蕴。

二、全面协调——构建学校制度管理体系。

学校是个多种教育因素集成的复合体,制度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应该以系统论为支撑,形成制度管理体系。多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正确关系,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建立了全面、系统、协调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

1.以质量为核心,形成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我们以实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实施和完善全面、协调的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在学校质量管理的点、线、面上,从学校规划策略、发展目标确立、工作计划制定、考评督办检查以及奖励惩罚等都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协调的管理制度,建立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管理机制,使学校制度管理在一个完备的系统中良性运行。

2.以发展为目标,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

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形成了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的制度化机制,着重建设三个队伍:建立“新教师帮教制度”,培养新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培养教学拔尖人才;建立“名教师选拔制度”,培养教育能手。三个专业化制度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阶梯,使不同年龄段的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都有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以激励为导向,形成和实施教职工奖励分配制度。

在分配机制上向初三年级倾斜,设立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奖,以中考培养质量确定不同的奖励标准,拉开差距,好的重奖,不好的不奖甚至罚,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我们形成了学校先、优、模评选奖励制度,每年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学校进行通报嘉奖,充分发挥了奖励机制的导向激励作用。4.以校本为基础,形成校本教研制度。

我校的科研工作遵循“以改革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形式”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立足校本的教育科研制度。学校制定了包括理论学习、新课程研修、课题研究、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教育科研制度。尤其是校本研修逐步走向制度化,以学科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每个学科教研组每周活动一次,备课组每周活动一次,有效推动了校本教研的进行。

5.以成长为指引,形成和实施学生教育制度。

我们按照制度管理要求,不断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和守纪教育、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各项德育制度;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了每年举办“艺术活动”、“春秋季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制度,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等活动都纳入了制度化管理,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

6.以规范为坐标,形成和实施教学管理制度。

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上,我们按照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业务考评制度”,使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遵循必要的规程,促进整个教学环节始终在一个良性轨道运行,保障了学校常规教学秩序。

三、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制度管理的与时俱进。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这应该成为今天学校制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走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走向人本和建立校本管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理念的深入,传统的学校制度管理应在内涵、方法、途径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中赋以新的内涵。我们在近年的实践中,力图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管理,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让制度管理与时俱进,赋予制度管理以人性化、人文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在诸多领域推动着学校管理的内在变化,学校制度管理也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而改变。在课程管理上,我们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建立了新课程上课制度、综合实践课程推进制度、以校为本的科研制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等,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好了制度上的铺垫。此外,在教学制度的改革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一些与新课程不适应的旧有制度,着重建立了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制度、教师角色转变制度、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制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制度、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制度等等。

我们尝试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上的创新。对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评价,多数学校往往仅以高中升学率来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成绩。其弊端在于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相背,使学校无法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纠缠,也难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成果。但作为衡量办学成果的重要标尺,教学质量又不能不评价。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改革精神,我们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我校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使用了“高中生、高职生培养率”的概念,建立了以“培养率”为坐标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具体做法是客观定位学生入学时的状况作为基数,经过三年培养,以每名学生的提高幅度作为最终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的工作成果进行定位和奖励的依据。这种动态的、发展的评价制度实施,形成了一种以学生成长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正确导向,促进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观念的形成,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有了稳步的上升。

在学校制度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实践和尝试,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制度管理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在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还需继续努力去探索、创新。

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

摘要:文章论述了当前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存在的行政话语的超限化,管理运行的稳态化,教师管理的禁锢化,薪酬管理的地量化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称性生态管理,竞争性生态管理,人本化生态管理,激励性生态管理的改革创新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生态化管理。

作者简介:李柱粱(1961-),男,安徽太湖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高职教育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09ya880018,项目主持人:张健。

管理,即管辖和治理。萧宗六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生态环境,是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它是由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运行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制约管理成效的管理生态系统。考察当前高职教育的管理生态环境,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行政话语的超限化。在行政主导型的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的行政权力被权威化、扩大化.所谓超限,即超过行政管理的边界和权限,肆意泛化。如对学术管理的僭越,以权力话语取代学术话语.干预和行使学术管理的职权,“教授”与“处长”的话语杖不可等而视之。由于对行政权力超限缺少规控,当官者往往能拿到更多的资源.包括学科建设资金、研究经费、职务晋级、成果评定、教学收入分配等。更有甚者以权力与政府官员交易,以权力掠夺他人学术成果者也大有人在。由于行政权力无处不在,使得许多具体管理也完全纳入了行政权力掌控的范畴,这也为行政权力的扩张、膨胀提供了机会,为违反教育规律的行政操弄打开了方便之门。行政权力超限运作的“价值示范”,使人们对行政权威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强化了“官本位”的价值取向,诱使一些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想跻身行政管理岗位,去竞聘系主任、所长、校长等行政职务。这样导向和管理的生态环境没有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积极作为、踏实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建功立业上.反而误导人们去经营与领导的关系,为谋取一官半职努力。这就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学校求真务实、共谋发展的环境营造和提升质量、争先进位的办学追求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管理运行的稳态化。稳态化管理所追求的四平八稳、平衡安定的管理生态,当然不能说不对。我们这里所说的稳态化管理,是指那种一味求稳怕乱的僵死化管理。首先,稳态化管理者所追求的管理目标不是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发展.而是总担心出问题、添乱子、惹麻烦,因而在管理上一味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维持现状,就阿弥陀佛。其次,处顺安常,不思进取。没有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不敢引入竞争,大胆改革,生怕引起冲击,形成动荡,难以收拾。第三,面对不容错失的发展机遇,瞻前顾后,权衡掂量,决策优柔寡断,担心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往往坐失良机。稳态化管理最大的弊端在于,稳而不活,僵而不变.使整个体系的运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发展停滞,管理低效,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能和后劲.这与生态化管理的目标要求是完全相悖的。

(三)教师管理禁锢化。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支撑学校发展的“骨骼”和核心资源。因而教师管理是高职院校的“重头戏”.但就目前来看,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管理还存在着违背生态化管理的一些误区。表现为:1.“监禁式”管理。即以各种方式对教师加以管束,如“坐班制”,要求教师有事没事都要耗在学校,待在办公室里;还有“签到制”,要求教师既要“签到”,还要“签退”。2.“罚款式”管理。在有的学校里,教师稍有“违规”.就要记到帐上,扣减考核分、满勤奖等,实施经济制裁。其依据是“人性本恶”,“不罚不老实”,“不罚不自觉”。禁锢化教师管理,一是导致教师情绪抵触化。虽然教师对禁铜化管理制度不得不执行,但只是被动地不得已而为之,并非主动执行,自觉维护。二是做事效率低效化。“坐班”的公共环境毕竟是开放的空间,人来人往,嘈杂纷扰,不适合教师完成备课、科研等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只好等到下班回家再做。三是时间利用浪费化。有的教师上班路途较远.为了“坐班”,时间都耗在了路上,另外,即便没有课时.许多事情没法做,也只能呆在办公室无聊地打发时间。

(四)薪酬管理地量化。有些高职院校,由于财政拨款少.生源数量少,加上基建、设备购置、正常运转到处都需要花钱,资金压力非常大。因而不敢“乱”花钱.包括教职工的薪酬发放也抠得很紧,控制得很死。只发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部分,少有津贴、奖金入帐。还美其名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下岗工人强多了。他们往往以发展需要压低薪酬,以“锅”、“碗”理论为说辞,以讲奉献、讲创业、要求职工注重长远利益,总之,学校的利益应最大化,职工的利益可最小化。这种牺牲职工利益的薪酬管理逻辑是“文革”左倾理论的俗套,在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早就应该被扬弃。再说,指望从职工的钱袋里抠出可怜的散碎银子盖楼、买设备,那是杯水车薪的营生,是穷途末路的表现,绝不是大家的手笔,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优秀的领导是绝不会这样以“钱”为本.而无视职工的根本利益的。

高职教育管理生态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通过教育生态化管理的改革创新来加以解决。所谓生态化.就是以生态化的视野和理念,去协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最优化地处理管理过程中问题的目标和策略。教育生态化管理是以学校为生态单元.依据生态学原理,对学校实施生态化管辖和治理的一种管理样态。这里仅就上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四种管理样态。

(一)对称性生态管理。所谓对称性生态管理,是说学校的管理要权力分层、职能分解、功能分类,要各司其职,定位清楚,所做的工作要与自己的管理职责、职能相对称、对应。要管住行政权力越位这只“有形的手”,院级领导所应具备的三种能力是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动态管理与协调能力,他们的职责在于确定一个团队的努力方向和价值追求。实施正确的精神引领,保证“做正确的事”,从事务性管理逐步走向战略性管理,从局部性、适应性管理走向整体性、前瞻性管理。优秀领导的特征在于,富有远见,志存高远,他真诚地欣赏他人的同时,乐于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给他人的发展留有空间。他从不矫情伪饰、装腔作势、专权恣肆.不随意插手和“庖代”一些具体琐屑的工作,以免影响部属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而使他们无所适从。他谦和平易、作风民主、富有亲和力。他能够应对各种压力.善于追新求变,具有开拓精神,具有构建“双赢”局面的能力。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正确地做事”,它强调做事的规范和程序的合理性。要按照领导部署和部门职责,提高工作任务落实的执行力,出色地完成管理的本职工作。对称性生态管理的意义在于:1.调动群体的管理智慧和工作积极性,形成“事事有人干,人人能干事”的工作局面。2.保持良好的管理秩序,使系统的运行有序、高效。3.放手、分权、信任的管理导向,有利于管理职能部门.强化责任意识,不依赖、不扯皮,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竞争性生态管理。我们正处在一个崇尚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强手如林、充满竞争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你追我赶的时代,是一个大潮涌动、不进则退的时代。时代转换、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计划经济的垄断教育转为市场经济的竞争教育。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有了本质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管理模式要积极顺应和跟进这种变化,实施竞争性生恋管理。竞争性生态管理是以竞争为手段,调动和激活人的积极性.使他们以高昂的精神、充沛的激情投入工作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营造和创设一种竞争的机制和环境。如教师评优机制,学生选课机制.末位淘汰机制,竞争上岗机制等。这些机制有利于打破稳态化管理“稳而不活,僵而不变”的弊端.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人的素质和管理质量,促成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组合并发挥最佳效应。使学院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并真正成为教育竞争的优胜者。

竞争性生态管理的巨大作用,在于它能使每一位参与竞争的主体产生压力,强化动力,激发潜力,形成活力。它能带给人一种惶悚、警醒的内在压力,使人破除惰性积习,改变疲沓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竞争能强化动力。优胜劣汰的现实,不进则退的法则.逼迫你不敢懈怠,始终处于“充电”状态,如拧紧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地奔赴新的前程;竞争能激发潜句,竞争是能力的pk,智慧的较量,有时非常激烈.甚至残酷:非倾尽心智、激活潜能不能制胜:竞争能形成活力。压力的逼迫,动力的驱使,潜力的释放,使得竞争往往成为活力的源泉,它能点燃人的工作激情,振奋人的精神风貌,升华人的忘我境界.使工作始终在快节奏中高效运转。

(三)人本化生态管理。人本化生态管理,即以人为本位.把人放在根本的位置上考虑各种管理问题.显示出一种人性化的基本立场和倾向。这种管理的.操作要领是.1.倡导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在顺应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把管理者的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方法。它拒绝强制粗暴,远离独断霸蛮,反对居高临下,不主张用刚性管理的强制办法压服,而是主张通过教育、协调、激励等柔性方式,启发人的认同、接受,并自觉地加以执行。这就要求我们要“下大力气加强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内功修炼,努力做到:用文化的力量陶冶人,用思想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情感的力量感化人,用智慧的力量启迪人。”2.把握柔性管理的技巧方式。一要善于说服。说服,是“有目的性地支配他人的力量”.是柔性管理最常用的一种“常规武器”,说服是不露痕迹的心灵交融,是没有距离的平等沟通,是熨贴舒心的思想浸没,是心心相印的精神往复。二要投入真情。人不仅是理性的载体,也是情感的产物。人本身就是父母情感对撞、精血交融的结晶。可以说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禀赋,是人性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特质。柔性管理倘能从这里切入,平等沟通,坦诚交流,真情投入,往往事半功倍。三要喻理计利。喻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晓之以理。计利,就是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设身处地的替他考虑、着想,晓以利害。计利说服的关键在于.要使对方感到并认同你所希望和要求他做的,也是他自身的利益所在。这样,无须多费唇舌也许只消一句话,就可以打动对方的心坎,一拍即合,一语见效。柔性管理的技巧还有知彼、诚信、理解、尊重、宽容等。3.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度。教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特征的职业,他们的劳动时间具有“全天候”性,很难用上下班来严格界定,因而其学习、备课、科研等都要求时间和空间上的非限制性。这样才有利于他们高效率的创造性工作。马克思曾经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因而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管理.绝对不宜采用“坐班制”等禁锢化的管理模式.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管理的空间和时间,有一定的自由度和成长的机会.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激励性生态管理。激励性生态管理是以物质的和精神的激励方式,肯定教职工为学院发展的贡献和付出,所实施的一种旨在鼓劲激励的生态管理方式。1.用好薪酬“杠杆”。薪酬是衡量人的工作付出所支付的一种酬劳.它是与人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货币回报。尽管高职教育总体投入不足,运作艰窘,但也不能成为我们压低本来就处于高等教育低位水平的职工薪酬的理由。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是人的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强大动力。因而决不能压低和牺牲职工的工资待遇来谋发展,恰恰相反,还要随着学院的发展水涨船高。拉布吕耶乐说:“成功的最佳捷径是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你的成功符合他们的利益”。如果学校的规模扩大,收入增多,而职工的收入却没有相应提高.他们就会感到学院的发展与己无关,就会变得冷漠、疏离,甚至混事。这好有一比,如果说学院的发展是地基.职工收入就是建立其上的房子。房子固然离不开地基,但也不能光打地基,不盖房子,毕竟给人遮风避雨的不是地基,而是房子。值得注意的是,运用薪酬激励不是“撒胡椒面”,要打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所抹杀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差别,对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要有一种补偿机制、倾斜措施。真正实现优劳优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尤其是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重视精神“能源”。激励性生态管理还要重视精神“能源”的开发。精神激励的方式很多。如评优奖先、理解重用、先机培训、表扬肯定、关心尊重等,用好这些激励手段,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与物质激励形成互补,就能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激励人们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工作。

总之,生态化的高职院校管理,必须坚持以职能为取向,以竞争为核心,以人为本位,以激励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创生良好的管理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化的科学管理.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

2王继华.校长职业化释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6.。

3张健.高职院校人才流失归因及其防范[j].中国高教研究,,(8).。

航空行业项目管理创新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市政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也成为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就市政施工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及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希望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启示。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管理。

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

市政工程一般是指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城市内的各项交通设施,给排水系统以及燃气供电、环境卫生等与民生有关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是一座城市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任何质量上的瑕疵都会在民众的使用过程中被发现。施工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施工过程中的所有内容进行规划、指挥、协调控制[1]。

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

高等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研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而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研究来不断改善教学管理工作,维护教学秩序的稳定,充分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高效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使得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发展勃勃生机,但招生规模的扩大也使得生源相互间水平、素质的差距拉大。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相互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准确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办法,让管理制度更加灵活,更具实际效用,加强教学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努力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2.适应时代发展,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途径自然至关重要。传统的教育理念太过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已然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我们国家不断在教育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是教学管理当中的一部分,为此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必须辅以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3.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

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的复杂工作,其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和评价以及专业、学科、课程、教材、学风、教学队伍、管理制度、教学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因此,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高效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激发和调动起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高校教学水准和质量。

二、高效教学管理改革和创新的对策。

1.坚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来完成,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人,所以,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也是其终极目标。一切制度的制定和措施的实行都是以教学管理理念为核心开展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想要创新改革,首先需要创新和改革的就是管理理念。如今高等院校的教育大多已经脱离了对人的教育,更多侧重市场需求和就业,培育出的学生即使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也大都缺乏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因此,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维护其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此外,也要通过适当的关心和激励机制,尊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和教学意见,加强与教师间的沟通和协调配合,真正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关心、理解。

2.创新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专业设置工作交由学校进行,避免院系设置专业时出现的重复与混乱现象,同时有利于师资、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稳定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市场。第二,逐渐让院系在教学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利于调动院系和教师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的职责和权力,政策、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教学的评估检查由学校负责,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监管由院系负责;建立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促使院系实现自我发展和运行。第三,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让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教学评估,教师教学任务和计划安排等环节的管理都实现网络化;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健全和规范考试制度,考试内容上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不完全沿用百分制,取消补考,建立重修制度,进一步保障学分制的完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

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是保证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要依据教学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标准和考核指标,合理利用奖惩机制,客观评价,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激发教师好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高校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卯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

[2]张影.浅谈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3]庄智敏.浅谈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几点意见[j].科技资讯,

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论文

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的增长远远低于工程量的增长幅度,并导致一些职工(其中主要是项目部的青年知识分子)对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人才大量流失。

笔者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局的生产经营机制未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所致,尤其是在项目管理上反映较突出。其实,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人口都比较多,人才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我局人才大量流失说明了我局在利用人才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部分人员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因此想到外面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人之常情。那么,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呢?下面就人才外流的原因,并结合项目管理法施工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1.在用人方面进行改革。

项目管理的改革首先是用人方面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项目经理的选定,不能按传统的方法由公司指派。利润指标也不要用切块的方法确定,切块的数值只能作为参考o要通过竞标的方法选定项目经理,谁承诺的利润和质量目标高,就应由谁担任项目经理o当然项目经理的产生同样要有一个科学和完善的竞选办法。通过竞标的方法可以确定工程项目的最{利润和质量目标,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同时还可以给每个职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留住人才,同时还可以吸引外来人才。

2.下放权力,给项目经理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

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实施人,工程项目的盈亏主要由项目经理来经营并承担主要责任,如果权力不够,就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责任方面来讲对项目经理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里所说的下放权力包括项目经理在承包工程项目时具有选择施工队伍、大宗材料采购、人员配置及超额利润的分配等权力。项目经理对公司所负的责任是分阶段按计划向公司上缴利润;向职工及时支付所允诺的工资福利;向公司及时反映项目的运行情况,包括项目部的盈亏及质量、进度、安全、信誉等情况。公司所需做的是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展及项目部的管理是否能满足业主要求等。当然,同时也要对项目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提离工程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

工程项目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部管理不善,而造成项目部管理不善的原因之一则是奖罚制度不合理,项目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创造再多的效益,大部分仍然归公司所有;亏损了,项目部也无须承担责任,从而导致许多项目部只是满足于完成公司的切块指标。因此,要制订出合理的分配办法,其中重点对超额利润制定分配办法,真正做到多劳多得。这样既可使项目部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职能人员的积极性,把项目部当成自己的家,为公司争创更多的利润,同时由此提高项目部职工收人,从根本上有效制止人才和效益外流。否则便会严重挫伤项目部职工的积极性,不但利润指标可能完不成,而且还会导致在管理中容易出现一些损害公司利益的违法行为。另外,在组建项目部时要通过一人多岗的方法减少人数,提{职工收入。

4.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提离职工综合素质。

项目部施工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均较集中,常常是在外数月或数年不能回家,而项目衔接不上时又常常在家待岗,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建议项目部实行带薪轮休或其它方法,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稳定职工的情绪。另外,在工程项目结束而后续工程衔接不上时,公司可组织职工培训或学习新的知识。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不学习会落后,必然被社会淘汰。通过不断培训和学习,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通过以上改革措施,建立合理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了职工的才能,就能使项目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使企业逐步发展成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那时,我们就不必为人才流失而担心,公司还将以雄厚的市场竞争能力、先进的管理方法、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大量优秀人才。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科技创新目前已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和区域竞争的重要一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无疑是当前政府发挥公共科技职能,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自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随着社会分工细化,市场需求的内容与形式日趋多元,需求与供给的互动关系也更加复杂。从供给角度观察,市场竞争客观上迫使企业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创新效率,从而增强供给的质量和数量。离散的单个企业的信息、技术、资金等资源有限,投资和研发等活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风险,因此在一定程度影响其创新意愿与效率。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效率,客观上需要行业、企业以及相关研发机构适度聚集。资源聚合的数量和密度能够促进互补性并形成正向协同效应,从而在规模经济和效率经济基础上实现创新。如何实现研发主体、资金和技术等资源的聚集,成为一个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实践表明,公共服务平台是实现资源聚集的有效组织形式。通过组织、整合、优化和集成资源与服务,公共平台能够为类型相近用户的公共需求提供集约化解决方案,从而加强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便捷性、开放性、集成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等优点。我国各级政府一直重视平台建设,各地也先后出台相关扶植政策。平台建设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技术转移与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多年发展,全国大多数园区、基地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粗放型资源依赖和集群效应必然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创新网络驱动转变,建设以创新为导向的服务体系成为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原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亟需整合、优化,同时需要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并深入探索和研究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与服务。科技创新平台是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种应用类型,具有更加鲜明的功能倾向与建设目标,是一种能够有效聚合相关科技资源、提供配套创新服务,提高创新效率的组织形式。与公共服务平台类似,运营主体的异质性与平台运营模式存在较大绩效差异。市场发展阶段、产业形态与行业类别都将影响平台运营模式效率,而建设主体、功能定位及区域分布差异,也是影响平台运营绩效的重要因素。现有文献较多关注区域、行业平台的建构途径与内容建设,对运营模式研究较少。随着服务平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积累,对现有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模式进行梳理、归类和比较的时机成熟。尤其对于异质性运营主体的运营模式绩效、特征及适应范围等问题,进行客观的比较和分析,一定程度可为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及科技园区的升级转型的提供参考。

2研究现状。

国内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已较丰富。这些研究可大致分为综述评论性研究、方法路径研究及行业应用研究三个大类。在公共服务平台的综述评论性研究领域,桂萍评述了国内外不同学派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方法;在平台的方法路径研究领域,郑旭()[2]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构思,认为高端人才引进、公共技术、配套生活娱乐设施和法律服务是重要入口;而行业应用研究涉及较多行业,肖君(2013)从政府指导、运行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对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出建议];陈家宽(2012)对上海研发平台的战略转型提出若干思路。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是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研究的细化和深入,呈现了鲜明的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路径与特色。李啸(2008)考察和总结浙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和经验,建议科技平台建设应面向社会并扩大平台开放度;薛捷(2008)对比分析广东省10个典型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案例,归纳了三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使科技平台建设研究具有了较规范的模式经验。相对于这类选择从实践到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的研究,许强()、孙庆选择不同视角界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组织性质,并具体阐述平台中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平台创新过程中部门间相互影响、平台内技术流动和溢出及其与创新关系,从而提出如何进一步提升平台效率的相关建议。孙庆(2012)进一步考察国内外平台建设,认为科技创新平台的空间布局模式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均衡布局模式、点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在深入剖析每种模式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给出模式选择的基本思路。综上,当前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布局模式的微观研究已相对深入,但归类与比较运营模式的分析较少。随着平台应用的扩大与升级,有必要从建设主体或运营主体视角对现有运营模式进行总结。既能总结现有建设内容和经验,也为科技平台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选择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主体为契入点,对异质性运营主体与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模式的相关性质、特点和绩效进行比较分析。试图通过界定不同运营主体性质,从而对其运营模式绩效、优缺点及适应范围进行探索,为区域产业规划、园区建设和创新激励提供参考。

3研究方法。

若以科技平台的运营主体性质为基点,科技创新平台可大致归为四种运营模式: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第三部门主导型和混合型。所谓主导,其实际意义在于运营主体具有平台经营过程中的支配权、话语权和决策权,并存在合理与长效的激励机制。运营主体地位的确立,大都与投资比例、平台规划、运营目标和功能定位密切相关。一般地,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速度的加速,使单一运营模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显著劣势。因此,目前平台运营大都选择多主体共存形态。部分将目标定位于短期的功能性平台,实现建设目标后大都选择快速转型。当然,将异质性主体归为四类并对应其创新平台运营模式,仅是较为宽泛的分类,实践中均可根据建设目标、平台功能及资金投入方式等细分。基于平台提供服务的方式与性质,科技创新平台应归属于公共服务平台范畴;但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更鲜明的功能定位与运营目标。因此,不同运营背景下运营主体的异质性必然导致平台运营绩效差异。本文不以统计数据和定量方法探究主体异质性与运营绩效差异的因果关系与机制逻辑,而是基于科技创新平台运营主体的性质,对平台基本运营模式进行分类,并按异质性主体对应的运营模式类别与运营绩效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平台案例,形成宏观视角下的平台绩效综合比较,力图梳理异质性运营主体与其运营绩效的相关关系,从而获得对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模式的选择参考。

4异质性运营主体与平台运营模式绩效分析。

综观国内外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案例,运营主体大致归为政府(包含隶属或控股下属机构)、科研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非盈利组织等)三类。主体的异质性与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绩效差异,既包含资本性质、主体性质等内在原因,也与运营主体特征、功能定位、目标选择等相关。因此,比较分析平台运营模式绩效差异,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4.1政府主体与政府主导型模式。

政府是各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过程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主体,通常具体化为某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或全资国企。基于平台运营主体的政府层级差异,平台可分为中央级平台和地方级平台。中央级平台具有宏观和全局视角,强调行业的统领性与覆盖性;地方级平台则多为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打造强势品牌、构筑区域辐射力和服务区域经济。市场经济中的政府,最初其功能定位是“守夜人”。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它具有经济博弈中有效聚合行政与商业资源的先天优势。平台运营主体的身份使其能在稳定的资金投入、极低的行政风险和坚实的规划意图背景下,具有高效推动科技平台运营的能力。以政府为与运营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其前期规划、设计、投资与建设,后期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基本不存在过多的行政障碍与资金压力。这类平台特征鲜明:如行政体系特色的信息传递机制;管理者大多具有行政、事业编制;运营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平台较强的战略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等。一般地,科技创新的数量、质量及效率等指标在政府主导型平台运营初期并不能呈现出显著优势,但其运营效率却远高于企业主体的运营;政府主导型模式能引导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机构参与建设,能够推进多极主体环境下的科技创新效率。产业共性特点使技术资源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企业间存在“免费乘车者”动机与空间。政府具有市场监督与公证的职能,因而政府主导型模式能较大程度避免或减少共性技术研发的市场和经济风险。然而,以政府为运营主体的平台模式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决策机制的滞后性影响前沿技术研发效率。政府行政层级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规范严谨,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仍可稳定运作,这一特性在信息交换频繁的背景下则导致决策滞后。科技创新追求时效性和前沿性,因此滞后性是政府主导型平台的一个重要缺陷;其次,政府主导模式平台市场导向略低,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积极性。经济激励是企业对科技平台投入的动力。政府主导模式的公益导向与经济导向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必然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此外,政府主导型平台要素敏感性低、平台运营目标多样化等因素,也是科技创新、市场导向与政府主体性质存在一定冲突的'重要原因,客观上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综上,以政府为运营主体的科技平台,其运营模式有其适应环境、有利条件和不利方面,这种运营模式适于解决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共性技术问题,如产业科技信息服务、政府高控行业研发和前沿技术咨询服务。目前各地高新科技园区大都采取这种运营模式。通常认为,政府主导在平台建设与运营初期具有显著优越性,但后期应逐步市场化、产品化并转向企业主体运作;政府应逐渐转向宏观调控、战略引导角色。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政府主导型运营模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的首要选择。

4.2企业主体与企业主导型。

科技创新具有层次、广度、结构与阶段性特征,因此,科技创新主体的规划和运营对于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运营主体的异质性与资源聚合能力关系密切。政府主体具有聚合和调度资源进行战略性高端技术创新优势,而企业则在区域、行业等微观领域创新更具灵活性。企业是市场资源的基本组织方式,其行为模式、运作方式与管理方俱根源于市场,是市场环境最灵活的组织方式。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其运营模式必然具有显著的企业自主运营、自主决策特征。基于产权性质视角,企业主导型模式通常可分为纯粹企业运营模式和国企运营模式。严格意义上,国企运营模式应归为政府主导型范畴,它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导的一种折衷。企业运营主体的主导型模式特征为:首先,创新项目规模小、周期短。企业主导型平台大都是股份制,投资的逐利性强,因此平台建设周期短、规模小,主要提供有偿服务;其次,功能与服务市场化程度高。逐利是企业的天然属性,因此平台功能大都以市场需求为起点,盈利效率直接影响平台发展,市场倾向明显;第三,企业主导型平台运营风险较高。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资金投入、研发方向及技术改进是高风险行为,而平台的市场化运营过程必然经受市场竞争和挑战。相比具有行政机构性质的政府主导型平台,企业主导型平台政府资源较弱,必须测算研发的筹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成本,因而运营风险相对较高。拥有市场基因的企业主导型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显著的市场化优势:首先,平台运营机制灵活。由于商业资本的逐利属性,企业主体具有运营的灵活性与管理的市场性,这也正是政府主导型平台的缺陷所在;其次,极强的市场敏感性。企业熟悉市场、贴近市场且适应市场,企业主导型平台因而具备敏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事实上,某些技术和产品更新极快的行业,客观因素决定某些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必须以企业为主导,才可能实现持续运营和创新,才能发挥科技平台的作用。第三,平台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延展性。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和环境下,平台运营方式将因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管理架构及运营方式变化而改变。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主导型创新平台却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延展性,能够根据市场变化低成本高效率完成调整,相比政府主导型平台更加灵活。与其优点相对的是企业主导型平台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资源整合能力较弱。企业主导型平台长于市场资源整合,但社会资源利用途径、方式与规模相对有限,聚合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的能力低于政府。自然地,企业主导型平台的社会资源途径与效率有限;第二,平台运营和发展的时间约束较强。企业主导型平台资源具有市场价格的显性成本约束以及研发项目竞争的机会成本约束,同时受市场风险约束和控制。一般地,企业主导型平台力求投资能够契合市场成长背景并快速投入与回报。因此,企业主导型模式不适合长周期行业和高风险项目。第三,企业主导平台的创新成果相对封闭。创意、工艺和技术等具有低成本复制和扩散特征,这是政府和企业热衷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动力之一。企业性质决定平台的创新具有市场定价机制,技术创新必然成为具有排他性质的私人产品,一定程度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衷相背。总之,选择企业作为平台运营主体的企业主导型平台,其运营模式契合处于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阶段的行业。如果行业已有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龙头企业,企业主导型平台的创新效率将更高。实际中平台大都由龙头企业筹备建设和运营,适于解决专业性和关键性的产业技术瓶颈,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但在核心技术推广等方面略有不足。

4.3第三方主体与第三方主导型。

经济领域对第三方界定的基础,是代表需求的“买方”与供给“卖方”。第三方出现与普及,促进交易增加和专业深化,已在各项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主体视角,第三方通常指政府、企业之外的行业协会、管理公司及专注某类市场服务的组织,通常具有中立性、客观性和专业性。市场演化进一步推进分工专业化,而专业化所伴随的优越性又促进第三方主体形式多样化、专业化与权威性。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种行业协会即为其中代表。第三方性质主体运营的科技创新平台,其运营模式特征与政府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平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平台运营主体即第三方机构,仅拥有平台的经营管理权而非所有权,因此,第三方并无逐利驱动,其运营管理相对专业客观;其次,主体经营管理权的获得与转让以及权力边界等内容,大都建立于契约框架。这种合作方式的实质是通过社会分工形式发挥各主体比较优势,使专业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市场配置。尤其在当前“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政府与企业分别专注于其社会职能与市场职能,将平台的运营管理让渡于第三方机构,将成为社会分工深化的必然。第三,创新平台运营绩效相对稳定。第三方主导型平台运营管理的主体权利义务,基本在合体设立时约定,因此,平台运营的绩效大都具有一个波动区间。其本质是一种风险让渡,也是创新平台功能、绩效和目标的分解与贴现,一定程度降低平台投资方的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及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通常具有更加专业、客观和中立的管理技能,因而运营效率高于政府或企业。第三方主导型运营模式源于市场对专业化分工需求的深化与广化。通常,不同领域和性质的第三方主体,其专业偏好、管理理念及运营方式存在差别,但运营模式中具有共性优点:其一,较高运营绩效。绩效评价是综合成本、收益、性能和风险等众多指标的综合体系。以具有较强专业属性的行业协会为例,其特定行业的技术专业性和市场型理解程度普遍高于政府与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性与投入的有效性也必然更高,因而从行业科技的创新视角,第三方运营模式具有较高平台运营绩效。其次,平台的技术专业性强、兼容性和扩展性更强。政府主导型平台运公益性及宏观倾向较强,到运营成本较高;企业主导型平台虽有市场优势,但短期性与功利性一定程度限制其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相对而言,第三方主导型平台兼具二者优点,能够在平衡风险、成本和效率的框架中较好实现科技创新目标;第三,较强独立性与合作性。第三方主导型运营模式具有其客观基础,即社会制度的契约框架、技术分工的结构框架及市场主体的供需框架。在这样一种立体框架下,第三方主导型运营模式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市场主体立体框架下相对独立又保持有机合作,是一种符合现代市场、企业及政府职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的组织安排。客观上,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及诸多附于政府之上的社会职能,未来也将朝第三方运营发展,这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方向。选择第三方主体的运营模式,其缺陷在于:首先,专业化程度并无客观尺度。在目前我国市场发展阶段,第三方的专业性、独立性和竞争性,与发达市场相比仍不成熟。尤其法律法规等配套设施,在规范契约或协议框架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较弱。客观上导致对第三方专业化程度的理解具有较大弹性,一定程度影响技术平台创新绩效的评价标准;其次,第三方主导型模式的行业适应范围较窄。技术创新平台对于运营主体具有一定选择性,而对于第三方运营则具有更高要求。以技术研发为例,对创新方式、程度与价值的判断,需要极强专业型和私密性,并非所有行为都能以契约方式界定其价值、性能和程度。科技创新平台选择第三方主导型模式虽有局限,但综合来看,在园区发展的特定阶段却具有较强优越性。通常认为,科技平台发展稳定并进入成熟期后,选择第三方主体运营管理平台,一方面能够优化配置所有者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提供更技术、更专业、更全面的技术服务,是具有较高效率的市场规则和制度安排。

4.4多主体与混合型。

如前所述,基于异质性主体分类的平台运营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及第三方主导型三种。混合型是综合三种运营模式的一种多主体运营组合。混合型平台的范围和内容较宽泛,在不同标准下细分的程度、比例及性质较难把握。因此,一般认为混合型运营模式是多种运营模式的综合体。实际上,混合型平台运营模式作为一种内容与形式都较复杂的综合体,异质性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必然存在较大差别。“多元化”是混合型运营模式的核心,贯穿着运营主体、决策方式、运营目标及运营绩效等各方面。首先,运营主体多元化。混合型模式一般包含政府、协会、企业等异质性投资者,运营主体多元化,如政府-企业主导、政府-协会主导及协会-企业主导等。多元化主体在实践中必然表现为某类主体具有更强主动性,因此,其与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第三方主导型运营模式并无本质区别;其二,多元化主体具有多元化功能目标和发展目标倾向。平台的主要目标是技术创新,但多元化主体客观具有多样化功能与目标,也具有更细致的分工设置。通常,异质性主体对应相应模块的运营管理,并在技术创新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环境及不同目标之间切换,能够更平衡高效的实现既定目标。目前,国内外科技创新平台大都选择混合型运营模式。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分工尤为重要。混合型模式具有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异质性运营主体,并根据其分工优势赋予其运营功能。既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和潜能,也逐级分散其责任与义务,是目前阶段一种灵活有效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模式。相比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第三方主导型运营模式,混合型模式有其优点和缺点。其优点主要集中于:第一,较强适应性。混合型运营模式集合了若干模式优点,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具有较高调整效率。因此,既包含了企业主体内在的市场敏感性,也具有政府的中长期的宏观思维,同时吸收了第三方的技术专业化特点,表现出较强的行业适应性;第二,时期节点敏感。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为主体的运营模式,对于科技创新平台具有阶段适应性。针对平台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运营主体,其安排本身就构成混合型运营模式。混合型模式根据运营的阶段节点能够灵活调整,对节点较为敏感。以政产学研多主体创新平台的混合模式为例,平台运营前期政府主导推进建设与运营启动,并引进科技企业推动创新研发,而平台运营平稳之后,将更侧重于教育、研发与市场功能,政府主导的地位弱化。这种时期节点的敏感,本质是科技创新平台对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平衡。混合型运营模式的缺点体现在若干方面,其一,灵活性的“度”无从把握。因为异质性主体各有特点,混合型运营模式具有较强灵活性,但行业不同、市场不同、合作架构不同,运营主体对“度”的不同理解容易产生矛盾;其次,政府的决策强势。混合型运营模式中主体虽然多元化,但政府在运营决策中影响力最为强大。政府决策者的发展取向、政策变更都能“非正式”地影响甚至左右科技平台的发展方向与运营模式,最终失去混合型运营模式的多元化运营优势。

5结论。

科技创新平台无疑是我国当前产业经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技术进步的重要环节。异质性的运营主体对平台的运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平台的不同功能、不同行业及不同发展阶段,极大影响运营模式的选择;而运营模式是否适应平台特点,也直接影响平台运营效率。其中,运营主体性质对于运营模式的效率具有主导作用。本文基于运营主体异质性特征,沿着主体对应的运营模式维度,对当前我国的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模式大致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第三方主导型和混合型四种运营模式。基于四种不同运营模式的创新平台,本文归纳其基本特征,并梳理其运营优点、缺点和适应范围。尤其强调运营主体的性质对于运营模式绩效所产生的作用,为园区科技平台的运营模式选择、区域行业技术研发、产业效率提升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一些参考。平台运营与应用的研究,随着市场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发展而深化。因此,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也将随着城镇化建设、资源聚集、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而继续发展,这是科技创新平台综合性研究的一个方向。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第一条为规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保证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市级财政资助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专家咨询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攀枝花市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在攀枝花市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市级科技专项经费资助,有明确的项目承担主体(以下简称项目承担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第四条市科学技术局是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管部门,市财政局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行依法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组织实施。

第六条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按课题、项目分类管理。课题管理一般只适用于以国家财政拨款资助为主的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分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一般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专项。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3.1从生态角度进行科技立项工作。从生态角度进行科技立项工作可以解决好有技术没有市场的尴尬问题,从而实现国家科技对企业生产的支持,进而把科技部门的决策转换为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首先,生态角度进行立项,更加重视技术本身的生态性特征,能够充分考虑国外内相关技术的情况,使技术投入企业就能形成相对优势,有助于获得产业上的成功。其次,在技术转换的过程中更注重技术的成熟性,力求用成熟的技术来支撑项目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降低企业产业发展的风险。第三,可以提高市场的广阔性需求,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利于围绕市场开拓出企业的经营模式。第四,有助于建立起围绕市场生态的,集科研与市场开发于一体的团体,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得到科技的有效支持和实现快速发展。3.2实现科技的合作创新发展。其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是充分整合内外部因素的有效的创新,它不仅要保证研究出新技术,把新技术转换成产品,而且还要降低研发过程中的成本,降低研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同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研制出最适宜市场的产品。首先,它不强调发明新知识与新理论,只要成功怀的运用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就可以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创造和提供新的服务。其次,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人才与技术,可以实现多渠道的资源优化,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消耗,促进创新活动的新开始。

4结论。

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实质上是开放式管理,有助于提高创新的效率,实现快速面向市场的目标,形成更为有效的合作模式,从而最快速的把技术推向市场。

参考文献。

[1]胡宝贵,杨博琼.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协同系统的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

[2]朱文洪.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是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已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该文通过对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项目管理进一步创新的关键点,以进一步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建立与当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协调地方资源,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地区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明确了下一步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要加快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将实现战略领域的重点突破作为“十三五”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要建立健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对下一步的科技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式下,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针对目前昆明市科技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家和省市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作为保证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执行,提高科研效率重要手段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水平,建立与当前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学高效管理模式,使得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能进一步协调好地方资源,搭建好科技服务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地区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益,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战略需求。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进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措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效果,不断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为科技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针对当前昆明市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的现状,建议下一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工作应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完整高效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是科技活动效益与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完善现有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方法,制定更完整的科技项目评价规范与项目管理细则,严格规范各项管理行为,构建更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价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价公开、公正和公平;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制度,建立与当前经济相适应的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效率;完善监督措施,明确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处理。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从立项前的调研一直到结题验收后的成果转化,不管是重大项目还是一般项目,均要对这个周期的每一个过程同等重视,从项目的质量保证、进度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管理,可借助信息管理工具和手段。特别是针对重大项目,要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实现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和相应的评估验证,根据项目实施的评估情况来决定经费的.继续资助与否。在重视前期工作的同时,对结题验收后的项目,也要加强成果登记或专利申请,避免项目承担单位或个人知识产权流失,应将计划管理和成果管理协调发展,同等重视,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出。

2.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大平台的信息容量,及时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及有用的科技信息动态对科技人员公布;注重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到其他地方的先进有效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项目科技档案的管理,把科技档案解放出来进行信息化、资源化处理;逐步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源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加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结语。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的根本实力,随着政府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实力将不断增强,作为政府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不仅发挥着政府的科技计划作用,同时对增强科技与经济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对科技资源的整合以及高效配置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创新是集成创新技术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当前地区实际状况以及下一步面对科技改革创新的新要求,市级技计划项目管理要更进一步的创新,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以适应当代科技创新的要求。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第一条为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和科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称项目)是指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实施安排,由单位或个人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第三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行依法管理、规范权限、明确职责、管理公开、精简高效的原则,并严格按《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四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的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立项、实施管理、项目验收和专家咨询等项目管理工作。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五条项目立项一般应包括申请、审批、签约三个基本程序。

第六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在启动项目申请工作前,应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发布项目指南或优先领域,并依据计划的性质、宗旨和功能定位,明确申请项目的选择范围、领域、性质、规模、目标方向等,确定项目申报的时间、渠道、方式。

第七条项目指南和优先领域已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并符合招标投标条件的,应当依据《科技项目招标投标暂行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申请项目的申请者(包括单位或个人)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符合该计划对申请者的主体资格(包括法人性质、经济性质、国籍)等方面要求;。

(二)在相关研究领域和专业应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技术优势;。

(三)具有为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

(四)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积累;。

(五)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

第九条申请项目应符合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第十条申请项目应提供以下三部分材料:

(一)项目申请表(由科技部统一印制);。

(二)项目建议书(由申请者按照科技部要求的内容框架编写);。

(三)项目建议书的附件(与项目建议书内容有关的证明材料、专家评议意见、相关单位的项目推荐意见)。

第十一条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和框架一般应包括: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现有研究基础、特色和优势;。

(四)应用或产业化前景、科技发展或市场需求;。

(五)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六)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

(七)年度计划内容;。

(八)主要研究人员和单位简况及具备的条件;。

(九)经费预算;。

(十)有关上级单位或评估机构的意见。

除满足上述条件外,不同类型项目的建议书可有所侧重,或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内容。

第十二条项目申请,必须严格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规定的渠道、方式、时间执行。申请渠道可按行政隶属关系逐级汇总、审核;或由申请者经有关行业和地方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后直接申报,最终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受理。

第十三条经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项目建议书进行讨论、咨询和审查后,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查的项目,可以进入可行性论证或评估。

第十四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负责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论证或评估工作。

第十五条可行性报告内容和框架一般应包括:

(一)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知识产权状况);。

(三)拟承担单位的技术优势和条件;。

(四)项目目标、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

(五)技术路线方案、课题分解;。

(六)经费的预算;。

(七)年度进度和目标;。

(八)预期成果;。

(九)项目负责人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介绍;。

(十)有关上级单位的意见。

第十六条可行性论证或评估报告应对项目给出可行、不可行或需作复议的明确结论意见,并交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负责审核。对论证结论“需作复议”的项目,申请者应对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将修改完善后的论证报告送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进行复审。

第十七条对通过可行性论证审核的项目,科技部将以部发文的形式给予批复,并根据管理公开制度在相关范围或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列入计划项目公告。

第十八条对符合评估条件的项目,应当依据《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应根据不同计划的性质,通过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形式,确定项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列入国家科技计划的项目实行统一编号,有关标准由科技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项目的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文本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设计和印制,由项目承担者依据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填写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经签约各方共同审核后,方可履行签订手续。

第二十二条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编号、项目名称和项目密级;。

(二)合同甲方或计划任务下达部门;。

(三)合同乙方或计划任务承担单位(人)和任务责任人;。

(四)立项背景与意义;。

(五)主要任务、关键技术;。

(六)验收考核指标;。

(七)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与年度计划进度;。

(八)经费预算和用途;。

(九)承担单位的保障条件与经费配套;。

(十)科技成果及其知识产权的归属和管理;。

(十一)涉密项目的科技保密义务;。

(十二)争议解决方法。

第二十三条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的不同性质和目标,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可增加有关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第三方,第三方有保证任务完成的责任和监督项目实施的权力。

第二十四条对于执行结果可测的项目,合同中的研究和考核指标,必须量化;对于执行结果不可测项目,合同中的研究和考核指标,必须有准确含义的定性说明。

第二十五条对项目执行中的有关国拨经费、条件保障和经费配套条款,必须明确签约各方的责任,并明确出现一方违约时,其他方应有的权力。

第二十六条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核准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七条对国务院交办或科技部决定所需紧急立项任务,可按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紧急立项程序条款进行立项。

第三章项目实施管理。

第二十八条国家科技计划一般按项目、课题两级管理,不设课题的可按项目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和授权或委托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一)确定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二)审聘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

(三)审查项目年度执行报告、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报告和项目经费的预、决算;。

(四)组织或委托其他组织或机构进行项目的中期检查或评估;。

(五)组织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受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授权或委托,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对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任务的完成、关键技术的突破及涉密项目的科技保密等,承担组织实施的责任。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的基本职责是:

(一)匹配项目约定支付的科技经费;。

(三)实施项目的统计调查,督促项目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办理科技成果登记手续;。

(四)向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报告项目实施中难以协调的问题。

第三十二条项目承担者的基本职责是:

(一)严格执行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二)真实报告项目年度完成情况和经费年度决算;。

(三)接受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和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六)填报由科技部制发的科技计划统计调查表和科技成果登记表;。

(七)报告项目执行中知识产权管理情况和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第三十三条项目实施中必须建立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制度,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不可抗拒的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项目承担者必须在每年1月中旬提交项目上年度执行情况,经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审核汇总后,于2月中旬报科技部综合计划部门和专项计划部门。

第三十四条项目实施时限一般为三年,并可以逐年滚动立项,超过三年的项目,应进行中期检查或中期评估。项目执行中因人为因素致使项目难以实施或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合同,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可以采取警告、通报批评,并视情况直至取消合同任务的处罚。

第三十五条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必须建立相互兼容的数据库,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统计、调查和成果登记的科技指标应有一致的概念和内涵,指标及数据具有可比性。

第四章项目验收。

第三十六条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可根据计划自身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验收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项目验收的组织工作,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委托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组织进行。

对跨行业(部门)、跨省市的重大项目验收,应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负责主持。

第三十八条项目验收以批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经验和教训、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成长、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等应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三十九条项目验收程序,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项目验收工作需在合同完成后半年内完成;。

(五)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负责批准项目的验收结果。

第四十条项目承担者申请验收时应提供以下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样机、样品等),供验收组织或评估机构审查:

(一)项目合同书或项目计划任务书;。

(三)项目验收申请表;。

(四)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五)项目研发工作总结报告;。

(六)项目研发技术报告;。

(七)项目所获成果、专利一览表(含成果登记号、专利申请号、专利号等);。

(八)研制样机、样品的图片及数据;。

(九)有关产品测试报告或检测报告及用户使用报告;。

(十)建设的'中试线、试验基地、示范点一览表、图片及数据;。

(十一)购置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清单;。

(十二)项目经费的决算表;。

(十三)项目验收信息汇总表。

第四十一条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在组织项目验收时,可临时组织项目验收小组,有关专家成员由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提出并经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批准后聘任。项目验收小组应由熟悉了解专业技术、经济和企业管理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11人。

验收小组的全体成员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收集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和验收结论。

第四十二条参与项目验收工作的评估机构,应遵照《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项目验收方式和验收活动安排,应在验收工作开始前15日由组织验收部门通知被验收者。被验收者应对验收报告、资料、数据及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验收小组/评估机构,应对验收结论或评价的准确性负责,应维护验收项目的知识产权和保守其技术秘密。

第四十四条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根据验收小组/评估机构的验收意见,提出“通过验收”或“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建议,由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审定后以文件正式下达。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通过验收:

(一)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任务不到85%;。

(二)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四)擅自修改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五)超过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期限半年以上未完成任务,事先未作说明。

第四十五条需要复议的验收项目,应在接到通知3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者接到通知半年之内,经整改完善有关项目计划及文件资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承担者三年内不得再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第四十六条除科技部事先合同约定科技成果归国家所有外,项目所产生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科技成果完成者所有,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四十七条项目产生科技成果后,应当按照科学技术保密、科技成果登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学技术奖励等有关规定和办法执行。

第五章专家咨询。

第四十八条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参谋作用,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及社会参与程度,项目管理应当引入专家咨询机制。

第四十九条国家科技计划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查、招标投标、评估、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环节可以组织专家咨询活动。专家咨询意见应作为科技管理与决策的参考依据。

第五十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应根据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特点确定咨询专家条件、构成,咨询专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一)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咨询意见;。

(二)熟悉咨询项目所在领域或行业的科技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科技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在本领域或行业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咨询专家的群体组成应具有代表性和互补性。人数、年龄和知识构成应具有相对合理性。专家群体应熟悉相关领域或行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技术、经济、市场、产业政策等方面情况,并具有一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第五十一条以下人员不宜作为咨询专家选聘:

(一)与咨询对象有利益关系的人员;。

(二)咨询对象因正当理由而事先正式书面申请希望回避的人员;。

(三)在以往咨询活动中有不良记录的人员。

第五十二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应在聘请专家时向专家阐明咨询的目的、咨询的工作原则、咨询专家的职责与权利,明确咨询的任务与要求。专家同意后,方可聘为咨询专家,正式参与咨询活动。

第五十三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应向咨询专家提供与咨询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费用,对有关咨询内容和项目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与说明,还应当对咨询专家的具体意见负有保密责任。

第五十四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机构不得向咨询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不得故意引导专家的咨询意见。不得伪造、修改咨询专家意见。不得向咨询对象及与计划管理决策无关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扩散咨询专家和咨询意见。采用咨询专家意见后的决策行为,其责任由决策者承担。

第五十条咨询专家在为项目进行咨询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规范:

(三)当咨询事项与专家有利益关系时,必须主动向管理者申明并回避;。

(四)在咨询期间,未经组织者允许,咨询专家个人不得就咨询事项与咨询对象及相关人员进行接触。更不得以各种方式收取咨询对象的报酬和费用。

第五十六条在咨询活动中若咨询专家存在违规行为,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可视情节轻重,采取记录其信誉度、专家意见无效直至公开取消专家咨询资格等方式处理;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应对专家咨询活动的重要内容进行记录存档,其主要内容包括咨询任务、内容、方式、程序、咨询专家意见使用方法和规则、咨询专家名单、咨询专家个人意见、综合分析结论、组织咨询活动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

第五十八条必要时,科技部有关专项计划、综合计划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咨询专家动态数据库。根据咨询任务的需要,聘任若干较为稳定的咨询专家群体参与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活动,以增强咨询专家的责任和提高咨询工作质量。

第六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科技部专项计划部门可依据本办法,结合计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对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基本程序做必要的补充,并报科技部综合计划部门备案。

第六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第三十三条项目管理应充分发挥内部纪检监察及财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进行过程及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审计等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部门监督,确保项目管理的公开、公正、高效。

第三十四条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实行监督员、监理员、特派员等制度,加强项目管理的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在项目研究中弄虚作假或有截流、挪用、挤占、骗取财政资助项目经费的行为,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处理。

第三十六条严禁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项目相关实施内容和指标,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降低验收标准或虚假验收。

第三十七条咨询专家在咨询活动中有违规行为,市科技局可视其情节轻重,采取记录其信誉度、专家意见无效直至取消专家咨询资格等方式处理。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第二十九条市级科技计划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查、招标、评估、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环节,项目管理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咨询,专家咨询意见作为科技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条项目管理部门应在聘请专家时向专家阐明咨询目的、工作原则和职责与权利,明确咨询任务与要求。专家本人同意并符合回避原则的,方可聘为咨询专家,正式参与咨询活动。

第三十一条项目管理部门应向咨询专家提供与咨询工作相关的资料、信息和数据,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支付咨询费用,对有关咨询内容和项目背景作必要的介绍与说明,对咨询专家的具体意见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十二条项目管理部门不得向咨询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不得故意引导专家的咨询意见,不得伪造、修改咨询专家意见,不得向咨询对象及与计划管理决策无关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扩散咨询专家姓名和咨询意见。采用咨询专家意见后的决策行为,其责任由决策者承担。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工程项目的数量也随着不断的增长。工程项目是展现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对高层项目施工的过程,不断的提升企业的自身形象,工程项目是企业增强自身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增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是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的加强项目管理创新与改革,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基于企业进行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基于当前的招投标的承包机制,项目施工企业越来越向着市场化发展,经过多年的改革,转变了人们的思想,由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着竞争意识、市场观念的方向发展,谋求新的发展、新的方向、新的生存机会。到目前为止,存在项目工程管理的机制有些僵化,责任制不明确,约束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了项目工程管理的实施与进步。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动企业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推行新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新鲜的血液融人,需要大力的发扬创新精神。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改革,才能推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不断的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革项目管理的模式,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是-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好的壮大项目施工的生命力,就要坚持不断的创新。因此,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坚持不断的进行创新。

(三)基于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要求。建筑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从我国当前的建筑市场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过度的工程投标竞争,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等现象;买方市场地位的业主对合同中存在的不合理要求与不合理的条件不履行责任等,没有发挥出监理与设计的职责。所以,基于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要求,要不断的的进行创新,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与要求。

二、项目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建设队伍。在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建筑施工队伍缺乏专业水平,大多是临时组建的,没有很高的稳定性,有些施工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工作,对项目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在技术、流程、法律法规等方面都缺少经验,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临时组建的施工现场指挥部,在项目施工结束以后,会直接解散或转移,没有对项目施工的经验进行有效的积累与传递,对工程的后续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缺乏专业的指挥部门。施工现场指挥部是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的'重要部门,但是,在现实的施工现场,存在工程现场指挥部的专业水平不高,积累的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整体的管理水平,综合素质也不高。同时,有些项目管理部门将自身的管理工作当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使用行政管理的方法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导致了之后部门与项目管理工作内容不符。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严重的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项目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改革。增强工程项目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与理念。使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从理念上改革项目管理的思想认知。例如: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与时进,用发展的眼光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实时的改革管理的方法,更好的为项目管理服务。基于市场竞争下,要实时的掌握市场的变化与规律,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争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此同时,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还要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发展,处理在各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员工的管理,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的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进步与发展。

(二)项目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规模多很大,具有错综复杂的分工与施工,从工程项目的整体来看,项目管理工作非常的繁重,难度很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合同管理与施工管理。在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时候,使用新型的扁平式管理理念代替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复杂的施工模式转化成简单的管理方法,有效的理清与分化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的制度与项目成本的核算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关系着管理工作的效率。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在权力允许的范围之内,管理好甲、乙双方之间的关系,包括:总包方、设计方、建设方、政府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有效的将性能管理的责任制落实到实处,从企业的内部机制开始抓起,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分配机制等。

(三)项目人员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在进行项目工作人员的管理与改革的过程中,要明确组织的目的,然后依据组织的目的展开系统的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保证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协调好项目工作人员之间的能动性,积极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管理热情,增加管理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公路改造的质量与效率。

(四)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有硬件设施,又要有软件设施,既要有专业的管理水平,又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设置奖罚制度,对做出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在各种中有错的员工要做出惩罚,极大的增强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增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加快项目施工的进度,增强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规范项目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五)项目管理工程进度的创新与改革。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成本的管理,既要抓好项目工程的成本,又要管理好项目工程的质量。项目的负责人既要抓好项目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又要抓好项目工程的造价。既要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又要控制好项目的成本造价,掌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动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创新与改革,需要施工企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迎合市场的变化与需要,不断的更新企业管理的思想与理念,与时俱进,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不断的进行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因此,不断的对企业进行升级、创新、改革,才能保征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社会市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