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个人所感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1 14:06:10 作者:曼珠

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深化对书籍的思考和领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吧。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如果你想要战胜拖延,那么从拿起本书的这一刻开始改变吧。翻开这本书,引入眼帘的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

拖延,并不仅仅是一个贬义词,他可能指一种有用的习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以及因冲动而损耗的精力,他也可能指一种有害的习惯,是在完成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中懒惰的表现。开始我以为拖延只是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一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感到,拖延,大部分的时候只是我们问题的冰山一角。

深层的原因才是需要引起我们真正重视的。比如:心理障碍、生理缺陷、价值观冲击等等。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我的生活存在了太多拖延的事情。例如想要减得肥,肉永远长在身上,想要练习的瑜伽,身体总是拉不开筋,想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际关系等总是迟迟不能迈出第一步。

总是告诉自己,没事,还有明天。可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由于从小随性惯了,害怕固有的圈子被打破,不习惯改变,懒于创新,喜欢成功,害怕失败,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自己固有能力的失去,害怕别人的评估,深层的不自信贯穿了我的生活,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浅,浅尝辄止,对事情不认真,不追求,没有生活目标,不能做到创新,很快接受新事物。

学习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目标太含糊,想法总是说来就来,计划不具体,具体做事情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造成拖延。我们可以通过诚实地对待自己,分析自己,来明确自己生活的目标。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分析哪些只是人云亦云,哪些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必须要做的。我们大部分的精神生活都发生在自己的意识以外,这帮助我从外在的原因转到对自己内在精神的寻找,从而保持不断成长的心态,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收获。我还学会了一种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沟通的方法。

如快乐来自于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来自于和他人和跟自己内心深处的沟通,来自于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这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让自己时刻保持正念,保持对自己内心的关注,关注自己的意识以外的精神形态,充满了对世界精神的敬仰。

希望您听到我的分享,虽然不能很快的战胜拖延,起码可以更清楚的审视自己,从今天起,开始喜欢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了解自己。

《拖延心理学》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悟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一位身患重病(渐冻症)的社会学教授即将离世,与学生约定每周二再进行一次教学,教学内容是人生,毕业典礼即葬礼。一位即将离世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哪怕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躯体,仍然希望自己有所价值,他希望自己是终身教师。看完全书感动之余也有一些收获。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在思索是什么呢?失去生存的能力和依靠?看到老人的回答:“和生活讲和。”觉得自己想的太肤浅,不知道是否该庆幸这份肤浅。的确和生活讲和是最困难的事,如果能完成这个最困难的事,相信也没有难以克服的事了。这是一门毕生的修炼课。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

我决定活下去——至少尽力去那么做——像我希望的那样活下去,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大卫不可以》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它简直就是日常生活的翻版,不可以爬高,不可以玩水,不可以玩食物,快躺下睡觉,玩具太乱啦!大卫妈妈说的每句话,我都对霖霖说过。霖霖读这本书时很快乐,每到最后,大卫的妈妈说,宝贝来这里。霖霖也会张开手臂,让我把他拥入怀中。我摸着他的头,也说,霖霖乖,妈妈爱你。那一刻,心里很感动,很温暖。

白天他犯了错,有时候他自己会小声嘀咕,对不起。有的时候,他会在我搂着他的时候说,妈妈我爱你······我想,是大卫这本书让他领悟到了不一样的东西,这是语言说教无法达到的效果,这大概就是绘本的魅力吧。

我依然经常对他说“霖霖,不可以!”他也依然喜欢挑战我的忍耐度,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知道,妈妈虽然会说很多不可以,但是妈妈依然爱他,永远爱他。

就像书中前言中写到的,无论怎样,你不能阻止孩子在走廊上奔跑,这也许就是孩子的天性。而爱和包容,就应该是母亲的天性。

《南极大冒险》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在地球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最干净,没有污染;最纯洁,洁白如玉;最安静,没有噪音;最安全,没有暴力。但那里风最大,天最冷,雪最多,冰最厚,狂风能把人吹上天,雪可以把人埋起来,巨大的冰缝可以把人和汽车一下子吞进去。这个地方就是――南极!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巨大的陨石,五颜六色的极光,神秘的北纬30度十分好奇。在我心目中,南极是大陆七姐妹中最高大、冷酷、纯洁、美丽、神秘莫测、桀骜不驯的,它一直披着洁白的婚纱,亭亭玉立地站在地球的最南端,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大千世界的风风雨雨,屹立于天地之间,超然于人世之外,以其特有的潇洒、冷漠吸引着众多探寻者的目光。

《南极大冒险》这部影片仿佛让我置身于我渴望已久的冰雪天堂――南极,影片为我们讲述了8只雪橇犬与人类之间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南极科学考察队里,有8只雪橇犬,其中一只领队犬玛雅生性机灵、聪明,经常为主人办事。科考队里新来了一位博士先生,由于对南极的冰上陷阱不了解,两次掉进冰窟窿,都被勇猛的玛雅救了上来。美好的生活总有尽头,一次科考队接受了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不得不立刻离开,无暇顾及8只雪橇犬,只好把它们留在原地,希望它们能够独立生活。果然,它们不负众望,独立生活了200多天。在这些天里,它们曾被凶猛的海豹袭击,也曾尝到亲手捕获猎物的快乐。它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靠着它们的智慧和团结坚持下来,当主人返回时,雪橇犬又回到主人身边,重新开始了快乐的生活。

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的眼睛始终是湿润的,这部影片的每个细节都震撼着我的心。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说,狗是最聪明最有灵性的动物之一。它们在环境恶劣的南极独立生活了200多天,甚至人类都很难做到。尤其是领队犬玛雅,在食物非常少的情况下,主动把食物让给了同伴。在遇到海豹袭击时,它奋不顾身,掩护同伴安全撤离,自己的左腿却被海豹咬掉,顿时鲜血直流,但它毫不畏惧,一直与海豹抗争到底,才拖着鲜血淋漓的伤腿回到队伍中。我被雪橇犬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南极大冒险观后心得万能7“从外貌看来,人最高贵,狗最低贱。但圣人一致认为:重义的狗胜于不义的人。”当我看到这样一句名言时,心中怦然一动,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只对主人情深义重的狗在主人去世后接连七天不吃不喝守在主人的墓前,它不听任何人的劝告,毅然决然地随主人去了天堂。不久前,我在电影院里又体验了一次人与狗之间经受住寒冷与时间考验的珍贵友情。白雪皑皑的南极,可爱可敬的雪橇犬,勇敢执着的杰利,一次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

冒险取陨石。

为了帮助博士艾尔伯取陨石,雪橇犬驯兽员杰利与他的八只狗库西、迈克、尼克、迈尔、玛亚、麦克斯、杰克、萨丽以及地图绘制员库珀、杰利的女朋友、博士一同开始了一次冒险之旅。

博士和杰(杰利的简称)与8只雪橇犬一同走上了取陨石之路,在途中博士险些掉进冰窟,多亏了那八只犬鼎力相助才得以逃生。经过一番努力陨石找到了,可归途中博士不慎摔下冰谷断了脚,又掉进冰水里,在这性命悠关之时头狗玛亚在主人的指挥下匍伏前进,它趴下身体,屁股抬高,一步一步地接近博士,小心翼翼地把绳子挂在他身上,然后玛亚与其它7只狗奋力向上拉,在一片狂吠声中,博士终于被拖出冰窟,陨石保住了,博士获救了。

看到这,我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旋即我又为这些可爱的狗和杰竖起了大拇指,头狗玛亚带领着同伴,与主人的勇敢机智充满默契的配合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下面的故事又让我的心揪了起来。

独立生活200余天。

他们刚回基地,接连几场暴风雪降临。他们不得不马上撤到安全地带。可风雪太大,眼看着那些雪撬犬都被牢牢地拴在风雪口,却无法回头救援它们,杰充满了内疚和伤感。一个月后,除了年老体衰的杰克没有逃走以外,所有的狗都挣脱了锁链。杰克因为年老,在又冻又饿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而其余的七只狗依然在等待他们的主人来把自己接走,看它们的眼神,似乎坚守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活着等主人归来。这时玛亚发现有群水鸟,就带领大家一步步接近猎物,这时麦克斯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叫了几声,把眼前的猎物吓飞了,头狗玛丽立马训了它一顿,并惩罚它留在原地不动。玛亚和伙伴兵分两路,声东击西,打了个漂亮的仗,捉住了几只鸟,可惜麦克斯被惩罚,分不着食物,只好用它那绿宝石般无辜的大眼睛可怜巴巴地向其它狗求助,好像在说:“分我一点吧,我保证不再坏大家的事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麦克斯那冒着傻气的样子背后是一颗重情义而有谋略的心,它带领同伴合力击退了凶猛的豹海豹,救下了玛亚,夺取了食物,成为了新任头狗。

在漫长的等待和煎熬中,在非同一般的处境中,这些可爱的狗狗始终满怀着对主人的忠诚和期盼克服了饥饿和寒冷等重重困难。真是令人不能小觑,我不由得对这些狗狗肃然起敬。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这是一部反对奴隶制的小说,讲述的是在美国蓄奴制时期,黑奴的悲惨遭遇。故事主人公汤姆先后经历了三任主人。他的第一任主人希尔比先生对他很好,但是因为没钱还债,被迫把他卖给了奴隶贩子,全家人只好依依不舍地和汤姆叔叔分别了。接着汤姆的第二任主人是圣克莱尔先生,他对黑奴也很尊敬,本来准备要给汤姆自由之身的,可是出了意外提前死了,汤姆又被押送到黑奴交易市场拍卖。他的第三任主人烈格雷十分残暴,心狠毒辣,汤姆因为不肯出卖朋友而被他活活打死。

读完这部小说,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其一是汤姆叔叔的精神让我很感动。他诚信、善良、正直、厚道、乐于助人,而且做事稳重、能干,从不背信主人,是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叔叔。其二是作者为什么要用《汤姆叔叔的小屋》作题目?读到最后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汤姆叔叔的小屋是黑人解放的见证,当人们见到汤姆叔叔的小屋时,会把它当作反对蓄奴制的一块石碑,人们永远怀念着汤姆叔叔,汤姆叔叔的小屋是黑人向往自由的小屋,心灵的小屋。

它是由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写的。之所以令我感动,那是因为它非常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美国旧社会黑奴的悲惨生活,在多重压迫下的黑奴生活,让我感触很深。

故事里的主人公汤姆叔叔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乐于助人,噩运并未打倒他,他依然乐观。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优点,比如:他善良、忠诚、能干、精明等,还任劳任怨地帮助谢尔比先生管理庄园。

还有伊丽莎,她为了自己的儿子哈里不被谢尔比先生卖掉,就无奈地连夜逃走。她为了自己的儿子,不惜选择一条既遥远又艰辛的道路,每天都要担惊受怕,并且还要逃避一路上奴隶主的疯狂追捕,十分辛苦。伊丽莎伟大的母爱和坚定的信念令我感动万分。

汤姆叔叔的好朋友吉琳,她天生就拥有着天使一般的脸庞和纯洁的心灵,能够不分彼此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白人、黑人、好人,还是坏人。一旦他们需要帮助,她就会用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

看了这本书后,我从汤姆叔叔的身上看到了善良、能干和精明,从吉琳身上学到了平等待人的美好品质,同样的,我也看到了世界上的假丑恶,对美国历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原来这个星球上并非到处是阳光一片,还有许许多多的阴暗面。可喜的是,在这些阴暗面下,依然生活着一群意志坚定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读了快两个月的书我终于读完了,可以说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我最喜欢的书。刚开始我以为是讲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发展历程顺便讲点人类学史的,但是读了之后显然有些“标题欺诈”。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讨论为何各个大陆的文明发展的如此不均衡以及为何某些文明要比另外一些文明更发达,首先要说的是本书的写作逻辑我个人非常喜欢,前三部分以一个一个元素为主要内容(如植物驯化、动物驯化等)第四部分将这些元素应用到对各个文明的分析中,逻辑非常的清晰。

作者认为,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才可能发展出枪炮、病菌与钢铁。所以农业生产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我认为如果在这本书之后看《人类简史》的话,会对人类史产生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其中比较关键的三个节点是: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具体就不展开说了。总而言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远远不止是人类史或者社会学这样的词就可以概括的,同时,本书还具备很多引人思考的现代意义。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谁的青春不迷茫》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刘同的小说,讲述奋斗小青年刘同十年逆袭人生故事。写给那些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轻人的一部作品。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

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文化盛典上,《谁的青春不迷茫》获封年度“最佳励志书”。

这几天已经习惯了熬夜,只为追看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职来职往的达人老师刘同的倾心力作小说。一个人,十年光阴;一座城,瞬息万变。如果做不到让自己深省思考,曾经付出的努力也会让自己会心一笑。看一个奋斗小青年用他自己的亲身十年经历逆袭人生,全面剖析青春的每一次匆匆迷茫,每一次迷茫中获得的心痛感动,每一次感动中隐含的辛酸泪水。

你的青春为谁而迷茫?答案只有自己最清楚,青春是一种状态,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跪着也要走到尽头。有的话只能靠药物的麻痹才能说,有的人只能靠酒精的挥发才有自己,有些情只能靠时间的短暂才能珍惜。我希望自己数十年后蓦然回首时,会有这样的感慨:那些年,汗水洗刷脸颊,拼搏穿越龙门,只争青春!这一生,豪情划破长空,壮志直冲云霄,青春无悔!

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期,一个人的青春是从20岁开始,30岁结束。青春被称为是一个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有迷茫,有希望,有成长,有伤,有苦,有泪。但人人都想重返青春,因为青春最美好,人生中所有犯2的事都是在青春中获得完结。书中有一在日记“命和认命”“喜欢一个作家是命,在不打折的时候花钱买他的书是认命”这一段文字引起我的共鸣,我非常喜欢这个作家的书,自己攒下早餐钱买他的职场书,坦白讲,之前我也会怕自己还小,看不懂但我还是坚持买,这就是认命,但我看懂了书,和书产生共鸣这就是命。其实,所有处在青春的人,买关于青春的书,不希望其中告诉自己怎样避免发生青春中的事件,只希望告诉自己,这事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如此,如果告诉我避免,但那又有什么用,等老了,再遇到,那样更惨,连一个咸鱼翻身的机会都没有,直接玩完。坦白讲,看完这本心灵鸡汤,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想到了就去做。文中有一日记“人生的一碗面”让我哭了。面,很平常的食物,而这碗面,是奶奶做的最后一碗面,在每一个最后一次之前,都会有一个预兆,而你想不想让它成为你的终身遗憾,就得看你,其实,只要将它记录下来就不会遗憾,很多人因为入世不深而错失良机,在这本书中,作者因为担心自己英语不好,而错失去英国录制节目的机会,所以,吃一堑,长一智,遇到机会,绝不放过。

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因为,有过迷茫,才懂得成长,因为,有过孤独,才懂认清自己,因为,不被理解,才懂得认清朋友。因为,青春有过迷茫,所以,前途才会一片光亮,人生中,若没有迷茫的这种人生,不叫做人生,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这些人那些事》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这一段时间看了几本书,也看了一些推荐感言和读后感,真的很是失望,广告气息太重,好像是天下绝无仅有的一部书,好的不能再好了,等你真正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你的感觉和人家的简直是千差万别了。

《洗澡》这本书也是这样,附在书上的推荐感言上说可以媲美儒林外史,让我看这本书时都是战战兢兢的,为什么会如此呢,总结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有了些年纪,又看了一些当代作家的传世之作,实在是不愿意去看过多曲折、狗血而又充满情色的故事吧。幸好,《洗澡》没让我受这份罪。

整部小说非常符合杨先生的一贯风格,平淡而贴合实际,每一个人物好像就是我们身边的人,有自私的,有龌龊的,有高尚的,还有各种纠结的。

故事是围绕着一个新中国后改组的文学研究所展开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入骨三分,特别是每一个人都要经过的洗澡运动,更是情态百出,形形色色,我想这才是人类社会,才是真实的人,表面的高调下面就是这样一张张真实的脸,没有完美的人,说的永远比做的要好。

其中的感情主线应该就是姚宓和许彦成的感情纠葛,姚宓是改组前研究所所长的女儿,在父亲突然去世,母亲中风的坚难时刻,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退学并与未婚夫分开,专心照顾母亲。许彦成是向往新中国而回国的有志青年学者,有一个大学同学的妻子,一个彪悍的妈妈,还有一个假小子的女儿,我认为他是一个对人情世故有些不开窍的人。

这两个人的相遇,让他们对对方都有不一样的情愫,感情的发展突飞猛进,见到了姚宓,许彦成才对爱情开了窍,但是时机却不是最佳。

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是一个漂亮的人,有着标准美人的外号。许彦成是杜丽琳自已选择的丈夫,也为了他,放弃了和家人一起,陪同丈夫回到了国内。

面对姚宓和许彦成的感情,她是难过又理智的,理智到可以放任这种感情,真是感到悲哀,但是这就是现实存在的啊。虽然姚宓和许彦成的感情始终没有突破最后的底线,但是在他们三个人的感情里,杜丽琳已成为了第三者。

我对这三个人的感觉不一,对姚宓是同情,对杜丽琳是可怜,对许彦成是有些厌恶的,担当是最大的理由。

读完了这本书后听说杨先生怕别人擅自续写破坏了她的作品,亲自写的续集《洗澡之后》,好像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等看完了续,再补写一下感想吧。

心理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遭遇自然灾害、子女外出求学、家人生病……当这些事突然发生在我们身上,心灵受到的打击有时会击垮整个人。尤其是对于儿童,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难以挽回的心理障碍。此时,若身边的家人朋友了解一些心理急救的常识,就可以尽早识别和及时干预,帮他们走出阴霾。

心理急救分为四个步骤:看、听、连接、结束。

首先是“看”,即观察。

看自己以及受助人是否安全、是否有重伤、是否有基本生活需求、是否表现出应激综合反应、是否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是否表现出行为异常,例如酗酒、自杀等。当我们接近需要帮助的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尊重对方的习俗、文化的前提下,向其介绍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来提供帮助的;在征求对方的同意后,尽可能找个令受助者感到安全和安静的地点来谈话;谈话时,注意要用一些自然的行为使对方感到舒心、安全,例如提供饮水和食品;此外,还应该尽快将受助者从危险中转移,保护对方隐私和尊严,如果受助者情绪不稳,需保证他们不是独自一人。

其次是“听”

询问受助者所需和担心的事情,帮助他们解决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近距离接触受助者,但不要催促对方讲话。如果对方想要谈谈,我们只要倾听就可以了。但如果对方表现出极度应激状态,我们就需要保持声音平静柔和,帮助受助者恢复现实感,并确保他们不会独自一人。如果受助者表现茫然,我们则应建议他们活动一下脚,使其感到自己的脚踏在地上;用手指或手掌拍拍自己的大腿;鼓励他们慢节奏的呼吸。

再次是“连接”

首先要满足受助者需求,包括基本生活需要,如食物、卫生用品、医疗用品等;对受助者应对困境的能力给予肯定;鼓励他们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1.休息充足;2.规律饮食;3.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交流;4.与信任的人讨论问题;5.做放松活动(散步、唱歌、与孩子玩耍);6.体育锻炼。保证他们不会通过乱服药、吸烟、饮酒、整日睡觉、不停工作、远离朋友和亲人、忽略基本的个人卫生、冲动等消极的做法应对变故。

最后一个环节,是如何结束心理急救。

所谓的结束绝对不是简单的告别。首先,我们应该向受助者解释将要离开的原因;其次,如果有其他人将继续对受助者实施帮助,应尽量将受助者介绍给那个人;再次,如果为受助者联系到其他服务机构,应让他知道可以从这个机构获得什么;最后,我们还要表达对受助者的希望和祝福。

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心理救援的一方,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

心理治愈和自愈相结合。

专业与热情相结合。

如果救助只凭满腔热情,而缺乏心理救援的经验,其效果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开展急救的同时还要接受专家或同辈的督导。

自我卷入与自我保护相结合。

心理救援人员要始终体会受助者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保证必要的休息,不被坏情绪干扰。一旦发现自身情绪失调,应及时进行自我保护,必要时停止急救。

化解消极与植入积极相结合。

灾难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打击,使人的精神世界蒙上了阴影。这也正是心理急救所需要去化解的消极因素。如果心理救援人员能够把事故后的温暖、团结、尊严、生命的意义等积极因素植入受助者内心,那么就可以使灾难事故转化成生存的能量,让人们更加珍爱生命、用心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声音,处处传达着无私的爱意;那时而调侃的话语,处处体现着心灵的坦然。他的勇气,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无不让我看到这么一个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的老莫里,给我的心灵留下一片感动与宁静。

因为病情恶化,莫里失去了自理能力。翻个身,不时的调整他坐着的姿势,喂他吃一些打碎了的食物,甚至是为他擦屁股,都需要家人为他做。他的手抬不过胸部,他的头不能动弹,他全身的肌肉正一点一点地萎缩。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比直接死亡更为可怕。但你猜他怎么着?他把这视作为一种享受,他享受着像回到了婴儿时期,重新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有人给他洗澡,有人抱他,有人替他擦洗。是的,他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乐观又这样的带给我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在这即将入秋的时节,我读完了这本书,也读懂了一个着实让我敬佩的人。当枫叶开始变得火红,随风盘旋的时候,我会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像火红的枫叶一样,燃尽了自己不朽的生命,也点燃了我虔诚的心。

如果一个人被告知,自己人生只剩下短短几个月甚至更少时,他会如何度过这段时光?

我的答案:“起来,吃饭,治疗,睡觉。”

相信有许多人会选择这个答案。

一个叫莫里的教授,却修改了这个选项。

他的答案是:“起来,吃饭,治疗,上课,睡觉。”

当死神的利刃划过你的胸膛,带过一串血珠,你会想什么?

我的回答:“快逃,爸爸妈妈还等着我吃饭呢,最近的杂志我还没买……”

相信有许多人也会选择挣扎与逃跑。

一个莫里的教授,却偏偏不信逃能解决一切。

他站在原地,享受着剑贯穿胸膛的疼痛,品味着飘扬在空气中的鲜血。

他是明智的。

当死神向莫里伸出手时,他一颤,随之又平静下来。他觉得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时间回忆,甚至享受到再度成为婴儿的惬意。

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他开了一门课程,只有一个学期,14节课,学生只有一个。这门课只有一个规定:星期二上课。

14节课,从世界,到自我,从怜悯,到真爱。

最后随着我们的教授一起结束。

跨入此门者,必须舍弃所有的希望。

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教授违背了这个条例,他的口袋里攒满希望。正如他所说的,当人年老时,可以拥有40、30、20岁的自我,他的人生也就更充实。而当人死去时,他拥有的自我足以让他成为超过微软的老板的富翁。

只是更多的人不愿意这么想,他们想要回到过往。这没有错,但这样便浪费了用一生积攒的最宝贵的希望。

我们的老教授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和更多的人分享。病痛催(摧)不垮灵魂,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已经坐上死亡之船的老人,却像开告别演唱会一样,在船上向所有爱他的观众招手,告诉他们接受爱,接受自身的教育,别被世俗蒙蔽。

岸上,观众们用笑容拭去泪水。他们的人生依旧进行,但是已经随着老教授的船偏离了原本的航道。

即便都通往地狱,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航道。

选择一条特殊的航道吧,和莫里一样。

心理学读书个人心得体会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当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

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

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

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书心得个人所感

前段时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了,一开始没有看过这本小说,只是听过书名和它的作者――刘同,在看完电影后挺有感触的,讲述了“好学生”林天娇和“学渣”高翔,从偏见到和解,再到互有好感,反映青春期学生成长烦恼的故事。因为这部电影和平常青春电影里的谈情说爱不同,它是一个追梦的故事,所以我带着想继续了解、回味的心情,把这本小说看了一遍。

小说内容和电影情节并没有什么关系,刘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他十年逆袭人生的故事。书中有他对过去十年的感悟和认知,从大学到如今工作的这十年所经历的人和事,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告诉大家:青春的迷茫人人都有。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出答案,看清自己,走出迷茫的青春。

其中有这样几个章节最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章是“命与认命”,说的是人不能甘于现状,命在自己手中,所谓的命运也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没有所谓的任命,而是要想着如何使自己的命运更加灿烂、精彩。还有一章是“谁认真谁就输了”,我觉得他和其中一章“仇人让我活得更带劲”是有联系的,做事要认真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但是当我把这两章连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明白了一点,对于你的“仇人”,你不能太把他们对你的评价放在心上,因为这些评价不一定是中肯的、公正的,甚至会伤害到你的内心,而你真正要做的是对得起自己。而“仇人”对你越是否定,你就越是要让他大跌眼镜,只有让自己活得更带劲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人都只是自己。

尽管小说和电影是在说两个故事,但我发现了它们共同的主题――追梦。电影里的学霸林天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当高翔说出自己想飞的梦想时,老师说他整天不知道胡思乱想什么,后来他就用自制的滑翔伞在全校同学的面前飞了起来;陆田甜想当一个优秀的妈妈,却怕被老师同学笑话……其实梦想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它是合理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操控别人的人生。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青春美好但却短暂,靓丽却又迷茫,我希望能抓住青春的尾巴,用这段美好的时光去好好规划我的梦,走上未来属于自己的精彩路途。

《无人生还》读书心得个人所感【精选】

一座孤岛,十具尸体,一个未解之谜。密闭孤岛环境中的险象环生,十个身怀“罪恶”秘密的人,因为一纸邀约汇聚在一起,按照童谣中的诗词一一死去。谁是凶手?故事推理还算得体,脑洞够大。

起因是看了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因为之前不知道一点剧情,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留下来。大概之前比较少接触侦探类小说,群凶手看得比较少,一直看的是名侦探柯南式推理,简单粗暴,被成功催眠。之前看《尼罗河上的惨案》感觉还不深刻,现在于是决定去翻看下阿加莎奶奶另外几部作品。

这次的《无人生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群像的演出。十个身份各异、性格迥异的人物,被放置在孤岛这样一个密闭空间中。从最开始死第一个人的不以为然,以为只是巧合,到最后死亡一点点接近自己,一个逼近一个,死亡近在咫尺的`惶恐不安感,气氛被一点点推进,让人感到紧张不安。

推理部分,还算得体,自圆其说。

结局的脑洞,因为手欠滑到最后一页而提前剧透,然而依旧惊喜不小。

凶手依旧是杀人魔的通病,有上帝视角,代替上帝执行正义,有强迫症般的完美艺术追求,艺术品般完成自己的连环杀人案。

同样,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一样,这里的凶手有罪的吗?他因为自身有绝症策划谋杀案的同时,也自杀了。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东快里面,凶手逍遥法外,而曾经被害者的相关涉及人联合起来惩治凶手。当波洛侦探知道真相时,选择的是letitgo,而不是惩治这十二个人。

哈佛一节公开课曾经讨论,什么是真正的正义?探讨了一列火车行驶在o轨道上,是继续行驶撞死12人,还是换个轨道,撞死1人。朋友说,这个抉择在于你的选择。

是以生命的数量还是生命的数量取胜?这似乎就是探讨人生的长度还是宽度。

又想起一道人生选择题,你有一笔钱,是救垂死的老人还是待读书的小孩。

之后准备再去看看阿加莎奶奶的其他作品,电影的意义大概是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或者说从一个点引发一个面、引发一个主题。这也是生活有趣的意义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