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推广发展毕业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4 10:08:12 作者:纸韵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展示。没有优秀的参考范文,就很难写出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希望以下范文对大家有所启发。

农业科技发展毕业论文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可以说是农业技术集中体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农业生产的典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科教兴农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效益都有重要的示范价值。本文简要介绍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位,并论述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探讨推动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定位;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经营体制的变化,行政推动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渐渐失去优势,无法使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转包以及转租等形式出现之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一形式,山东省的各个地市根据发展农业的规律,不断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新途径,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

1.1功能定位。

精品生产以及加工功能是农业科技园发展的初衷,科技示范园的农产品并非普通的农产品,而是利用最新技术以及品种培育加工得到的优质农产品,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1.2示范功能。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我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现场示范。利用高新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说是我国县乡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推动变革实现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建设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有利于农民接触了解现代农业,从而发挥示范作用。

1.3带动功能。

农业科技示范园能够带动农业农村生产的发展。农业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借助于园区的种苗繁育中心来推广普及名优品种。其次是借助于园区的理论同现场相结合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以及新技术应用水平。再次是农产品加工以及园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够成为带动县乡农户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加工业的龙头。

1.4休闲观光功能。

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方面保持农业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现代化气息,再加上园林化设计以及培育的名优果蔬、花卉、珍禽装点,最终构建成为集文化性、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景点,有利于推动县乡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2.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方面的问题。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有着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收益不够确定以及市场变数大的特点。在建设资金方面,一方面需要大力争取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不过不断增强科技示范园盈利能力。不过在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充分吸收社会资金投资、调动管理人员主动性以及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等环节还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

2.2人才方面的`问题。

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示范园在引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研发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不过在对新技术以及新品种等科技成果市场应用开发的过程当中,还缺乏专业的管理经营人才。

2.3技术方面的问题。

全面应用新技术是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重要特征。常用的农业新技术包括反季节生产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绿色生产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生态系统技术、加工冷藏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的管理经营技术等。不过部分新技术在科技示范园当中的应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存在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由于先期投入比较高,维护成本也较多,推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导致投入产出率较低。

2.4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可以说是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要求。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往往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一模式只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式的一种,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产业化经营当中各方面的主体是否构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以及风险分担。目前县乡科技示范园往往只在苗木提供、蔬菜农产品以及栽培技术的指导等环节提供一些服务,本质上仍然属于商品买卖的关系,而难以称之为产业化,并未从根本层面解决示范园产业化水平不够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受投资规模的限制,使得科技示范园苗木种苗生产以及繁育的示范比较多,而在农产品储存、加工、配送、保险还有无公害肥药剂技术的开发、市场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科技培训推广等方面远远不够,同时农民的参与性普遍不高,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示范园的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力量有限,无法在苗木、农产品以及技术物资上给予农民充分的支持,再加上无法建立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以及产品收购服务,导致科技示范园的发展难以通过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

3.1合理选择主导技术以及主导产业。

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应当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区域性,着眼于为当地农业的产业化提供服务,重点发展能够体现区域带动示范效果的项目,保证符合政府以及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及高质量,体现示范性、超前性以及导向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地区资源优势、自然环境、产业结构、产业基础以及市场发展等因素,本着因地制宜以及体现特色的原则,重点选择发展培育的农业产业。主导技术方面需要集中引进示范有着高附加值的先进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特别是可以填补地区空白,给地区带来重大效益的新技术以及新品种,例如农产品储藏技术、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工厂农业技术、基因工程品种、设施农业技术、苗木脱毒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家畜良种胚胎工程技术等。

3.2改善示范园区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能够反映出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走势,因此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加速传统农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步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农业技术产业化,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安丘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在县、乡发展示范性的农业科技园,是推广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县、乡的党委以及政府需要将园区建设当作做好本地农业以及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从各个方面支持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发挥科技园带动效应,通过科技园的发展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推进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以及农村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也需要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技工作人员的作用。当前我国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00多万人,绝大部分都在县乡工作,因此发展县乡农业科技园,能够为基层科技工作人员提供生产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明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位。

近年来我国县乡财政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地区情况,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应当根据地区的气候以及生态类型来选择针对性的项目内容与技术手段,而不能片面追求高标准、高科技,忽视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环节,否则也就违背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目的,出现科技示范以及科技推广之间的脱节。园区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都应当尽可能选择国内研制以及生产的产品与技术,这样既能够减少投资,也更加符合地区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科技示范园需要重点改善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效益。农业科技示范作为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既包括新工艺以及新科技的示范,也需要包括高效益以及高回报的示范。可以说高效益以及高产出是农业科技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发展园区的根本目的。园区建设需要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目标,将应用推广有着潜在经济效益的相关农业技术放在首要地位。

3.4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需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与市场规律,主动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重点在园区功能的定位、管理机制以及技术选择等环节功夫,充分体现出农业科技园带动示范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重视技术的引进与开发,科技示范园应当加强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引进开发适合园区需要并且容易推广的农业技术,并且不断改善环境与优惠,吸引农业科学以及经济管理人才,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除此之外,科技示范园还应当开放性运营,对企业、科技人才以及农民开放。企业介入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改善园区的经济效益,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对科技人才开放则有利于吸引科技人员入驻园区试验示范。对农民开放则可以吸引农民到园区参观甚至实践,改善他们对农业科技的认知以及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并突出地区特色,从而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实现县乡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以及集约化现代农业的过度。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业科技发展毕业论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农村科技创新与服务中的带动作用。

农业科技发展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以现代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针对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科研机构、大众媒介和农民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辽宁省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建设力度。

(一)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财政、公共投入对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投入比重或者是数量,使公共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有足够的资金从事研究。可在财政、公共投入中划拨出一定比例,按科研成果在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以及在生产领域中取得的效益,分类分等级地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奖励政策可适当向应用技术倾斜。此外,还应针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出台相应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一定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应调整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向评价或者鼓励的体制转型,不以论文数量的多少作为科研人员考核和评定职称的唯一标准。此外,科研评价体系应采用多元化的标准,不同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加大对大众媒介的扶持力度。一是政府应加大对大众媒介的重视力度,利用大众媒介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扩大农业科技传播范围,增加传播效果。二是农业科技传播具有公益化属性,对于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节目和报纸,政府应予以支持。政府应鼓励大众媒介兴办涉农专业报纸,或者在主流报纸上开辟农村农业版面和栏目,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三是将农业科技传播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将节目的制作费用和采编人员的采访费用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或进行差额补助。

(三)加大对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力度。政府应在农村大力增设农村书屋,有针对性地采购农业科教、种养殖、文学、法律、医疗保健等书目和报刊,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信息窗口功能,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致富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需求等。此外,政府应加强对农民技术员培训的力度,动员、吸纳更多的涉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农民技术员培训基地,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培训机会;增设符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民急需的专业技术课程,解决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科技培训夜校、定期请农业专家作报告,或者在农闲或节假日期间组织专家进行短期技术培训。

二、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科研主体作用。

(一)端正科研态度。第一,科研工作应该是健康的,是纯粹的。科研人员应克服功利思想,正确认识科研工作与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淡泊名利,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第二,科研工作应该是真实的。农业科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因此,必须是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理论,并用所形成的理论再去指导实践。第三,科研工作应该是科学的。科研人员应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指导,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从调查研究做起,切忌纯理论的臆想和拼凑。

(二)加强与媒介的合作。科研人员应注重与媒介的合作。科研机构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宣传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可设立科普发言人,并通过科普发言人与媒介进行对接,借助媒体为各类社会热点、科普需求作出权威、准确的解答,不断填补科研机构与受众之间的知识沟。

三、大众媒介应加大对农民的重视力度。

(一)回归农民受众本位。大众媒介应重视农民受众的信息需求。针对媒介形式,应对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进行整合。可根据不同媒介的.不同优势进行优势互补,在同一时间段,就同一主题或内容,以统一口径进行传播,以壮大传播声势,提高传播效果。针对媒介内容,对农民喜爱的信息要加以强化,对农民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信息要加以改善。选题时,要符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实际生产情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符合农民根本需求。针对农业科技节目的播放时间,大众媒介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生活习惯,节目播出时段尽量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和从事家务劳动的时段错开,并可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在“农闲”时增加播出时间或者根据农民需要安排重播。

(二)回归科技本位。大众媒介进行农业科技传播的意义不应局限于对某个科技成果、某种实用技术或某项科技政策的传播,而是要利用持续的、不间断的科技信息流通,形成信息环境,培养农民受众的视听习惯,塑造农民受众的科学理念,提高农民受众的科学素养。现有的农业科技节目普遍科技含量较低。因此,大众媒介应注重传播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以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符合农业生产规律、能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内容,提高科技节目的“含金量”,真正做到回归科技本位。

(三)提高媒介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媒介工作者在制作节目和撰写报道时,应将语言通俗化,将信息“去专业化”,在兼顾信息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变死板机械的传播方式为农民容易理解的举例子、打比方等方式,消除广大农民受众与农业科技信息之间的隔阂。此外,媒介工作者应加强对农业科技知识、农业政策的学习和积累,完善个人的农业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科学素养,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消除知识盲点,避免错误报道,保证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四、农民应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农民必须正视科学技术发展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革,主动尝试接触、积累和运用农业科学信息,积极主动地收看、收听农业科技节目,阅读农业科技报刊,参加各种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科学素质。二是农民应该主动关注党和政府针对“三农”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辽宁省发布的农业发展政策,做到对政策心中有数,并能从政策中发现机遇,为个人的农业生产行为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农民应主动接触利用多种媒介,视媒介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工具,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环境选择适合的媒介形式,并根据媒介各自的特点,将有价值的科技信息保存下来。此外,农民还应利用媒介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将想看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媒介进行反映,使媒介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并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3]董成双,邢祥虎,薛寿鹏等.农业科技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农业科技发展毕业论文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运用新的科学知识,采用新技术手段,运用新的方式来生产创造并将经营模式科学化,从而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最终达到显著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的过程。要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科技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走农业科技创新之路是必然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发展较之于过去的传统农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农业高度依赖农业科技创新,要想真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当前西方国家优质低廉农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由此可见,农业科技创新仍然是当前国际农业竞争的核心。要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的四川,近年来农业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实现了以占全国4.5%的耕地,养活全国6.8%的人口,并且常年对外输出大量农产品和劳动力。同时,我们应当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并不突出,一些方面甚至还比较滞后,只有开发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增强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和中共四川省委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农民增收的必要性,对于四川省来说,迫切要求农业科技创新更上一层楼,不断推陈出新。

二、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国大多数省份农业投入总量不足,四川省也不例外,由此导致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偏低。近年来,四川省对农业科技投入已经有了显著的、大幅度的增加,所投入资金的总额在一年就达到了36.62亿元,其投入力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如此,四川省农业投入比例占全省农业gdp比重仍然较小,不到0.49%,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至今,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总量逐年递增,但仍然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科技发展的现实要求。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而目前四川省农业投入和农业科技创新获得的资金支持与本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极其不匹配的。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要满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特色优势产业原创性技术成果不足,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蔬菜、水果、花卉园艺、畜牧等产业的种源培育多采用“模仿式”或“转化式”,缺乏原创性技术成果;理论成果多,但在农业生产当中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偏少,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不多,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科技成果少,科技含量亟待提升;一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集成配套研究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够完善,产品缺乏深加工技术,导致产品单项成果多,深加工配套精品成果少。

(三)农业科技培训不够,农业科技应用主体素质不高。

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相比,四川省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仅占农村劳动力的13%。根据调研统计,四川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人中,每年有70%以上放弃留在农村务农选择外出打工或是进入城镇自主创业,真正留在农村务农的,就是俗称的“99、61、38”部队,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留守在家的妇女。弱势群体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传统、老套甚至是低效益的生产经营方式,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客观能动性偏弱,先进技术、实用技术在农村难以得到推广,由此也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日益突出和农业比较效益日渐偏低,这样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并很难解决。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四川省乃至我国目前的科研申报、成果评价以及与职务职称级别待遇挂钩的.体制机制,导致了多数科研人员为了科研而科研,重科研轻转化,农业科技项目与成果同农民、企业、产业基地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未能紧密结合。二是各个科研院所对于科研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往往是独立的,自主完成科研工作各个方面,如课题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开展,成果的申报转化等,由此导致各个科研单位之间缺乏合作,科研力量较为分散单薄,难以形成科研综合实力,科技资源也难以共同享用。三是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在当前体制下,政府决策和行政推动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确定和农技推广方面起了主导作用,而大部分申报成功的课题结项以后,其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和应用率偏低。

(五)农业科技创新人才资源缺乏。

四川省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缺乏是其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省由于缺乏掌握农业尖端科技的人才和引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难以启动,即使开展,也成效甚微;同时,缺乏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开拓创新型人才,导致农业科技产业化滞后;四川省农业科技人才大多集中在省会成都,或是绵阳科技城等发达地区,而在甘孜、阿坝、凉山等边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甚至还占不到全省的19%。以上情况严重制约了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国家、省、市各级农业科技项目的资金支持。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逐年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四川省应抓住机遇,积极策划和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向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倾斜。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使用金融资金、外资和民间资本,争取使银行业、信用担保业、风险投资业、保险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四川省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高,这与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息息相关,因此,应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建立多种渠道的农业投资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方面应加强四川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创新团队建设,将农业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应用,配套协作,针对产业链条技术需求,创新和集成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另一方面,应重视各地市州农科院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中间角色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各地市州农科院在四川省区域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作用,理应加强其作为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经营性农技推广体系相比,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二者有机结合,将有效引导和鼓励企业、农户、农业协会等社会资源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来。

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积极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有针对性地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及农村服务业等知识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既懂得耕种栽培、养殖、服务,又能将一部分人拓展经营规模,成为产业大户或经营销售大户。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村的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只是不断更新,跟上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步伐。通过培训,使得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变化。

(四)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一是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健全包括项目申报、研发、成果转化、市场经营、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税收、土地、资金、市场、人才、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建设有利于发挥人力资本作用的体制;二是要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条件,提供基础设施、信息等服务,积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点建设,建设发展实验室、农业数据库,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同时,注重对农业管理人员和信息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多渠道整合农业科研单位的力量,使其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同时,将科研项目、成果与市场需求和农民生产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使农业科研成果真正能有效转化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产品与科学技术;四是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管理机制;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奖励基金,对卓有贡献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予以奖励,形成有效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各类人才各司其职、各尽其才。

(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没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四川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就很难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办法,例如:积极利用政策支持和资金鼓励,引进年富力强、学科知识过硬、知名度高的农业科技人才,他们将准确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带领四川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一些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也培养选拔出了优秀的青年骨干,根据科研方向的调整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术引领人重点栽培;在农业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为提高农业科技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就必然要增加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培训和学习深造。农业科技人员除了提升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外,还应该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使之成为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农业科技发展毕业论文

摘要: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现代化农业的支撑。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指导、科技投入、农民配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针对丰城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力,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力。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振兴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农民致富都离不开科技。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支撑,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在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后,农业突破制约瓶颈,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三化/同步的根本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进步。

近几年来,丰城市农业科技快速发展,是发展较快、为现代农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推广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3个特点。

1.1科技推广硕果累累,已基本覆盖主导产业生产全过程。

全市农业系统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20项,市农科教结合项目7项。全市获宜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项。这些成果涵盖丰城市从品种选育到示范推广,从病害防治到技术集成,达到全省或国内领先水平,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的提升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1.2科技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已形成三级产业科技推广梯队。

目前,全市共有245名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11人,占7.6。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农业部授予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人被政府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2人被市政府授予科技创新推动奖。

1.3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已逐渐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科技应用、成果推广能力持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明显提升。近几年,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推广累计1.67万hm2,667m2均产量800kg(两季);已占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的20。左右;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2个,总面积达到1.07万hm2,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33万hm2#次,农业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以上。

2.1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缺乏统筹,配置效率不高。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相对独立运行,科技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立项方面过于强调竞争,选题偏离生产需要,弱化协作,农业科技的整体合力不强,没有形成稳定的科技投入机制。科技研发存在着.头重脚轻/现象,即研究强推广弱,上面强基层弱,农业生产得不到科技的有力支撑现象较为普遍。

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农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对农业设施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研究少,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集成配套明显不足,以节水、节能、节肥、节本技术为主的成套系统的栽培技术还未得到普遍应用。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薄弱,力量不足、基础不稳,农科教、产学研联系仍不紧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在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方面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培训对象老龄化,培训内容教条化,培训形式单一化,影响科技应用。

科技创新工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对多元专业人才的需求。农业科技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少一流的团队和领军人才,在技术研究推广领域难有新突破。农业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大学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但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发挥不了作用的现象。

3.1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与发展。

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灵魂。充分认识丰城市生态屏障地位,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注重生态涵养的改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市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园区规划的制定,明确特色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并经过专家论证和市政府审批,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并切实把农业园区规划好、建设好。进一步加强地力提升,选择良种良法,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农业网络信息化,培训新型农民。

3.2以机制创新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型创新园区,使之成为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项目形式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着力提高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的研发和孵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推进政策机制创新。按照农业发展的布局板块、产业重点和产品结构,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及时调整扶持政策,突出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园区的支持,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效应。三是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方式、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农民采取转包、租赁、转让、入股等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示范园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3.3创新发展思路,建设多功能园区。

立足丰城市的自然人文和农业旅游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深入挖掘园区农业潜力,引导农业园区向农业与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按照生态化、景观化、设施现代化的要求,狠抓园区内的绿化、美化建设,集中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做到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共赢互促。

农业推广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民交互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的需求与农业科技的需要,切实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表达机制,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培养工作,准确判断和分析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共同体机制,从根本上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制度的创新。

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属于公共物品范畴的农业科技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供给的基础,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发挥作用来实现有效供给,导致农民需求表达缺乏,很难实现农业科技的有效推广。因此,必须把握好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解决好农业科技在推广、服务与应用方面的难题,这需要“将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与农民科技需求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科技有效推广为导向,摸清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真正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型,因为农业科技服务和应用的最终目标始终是农民,农业科技成果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只有农民接受,积极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好农业科技推广员的作用,以政府推广为基本目标,深入农民与村庄进行调查,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来,摸清农村农民的底细,以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为基础,以村情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方向等进行普遍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并集中村集体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深入研究和分析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集中小组讨论,搜集整理出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料,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出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理清思路把握好农业科技服务的真正意义,从评价、应用效果出发,以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中,并将信息反馈到当地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中,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汇总和整理各种信息,传递到农业科研部门,结合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动员高校科研人员、村里研究人员与农业科研部门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商品化、市场化为基础及时传递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强化地方政府的作用,瞄准时机有效地整合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的推广资源。总之,农业科技推广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基础,以农业科研、推广与应用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保障农业科技供给效率的基础上,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从而切实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要把握好政府推广与农民农业生产活动的需求,从农民的农业科技需求出发,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以农民农业科技需求为基础建立健全表达机制,从而准确表达农业科技需求,强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部门的作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双向沟通机制。实际上,受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不高,农业农业科技需求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因此,必须建立畅通的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确保农业科技部门和农民进行互动,在保证农民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科技的愿望和要求,积极培育相关组织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因为我国农民普遍呈现分散的、小规模的生活活动经营,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每位农民的需求。一方面,要积极培育与村情相符合的村民自治组织,以村民委员会为单位,激发村民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以农民代表会议为基础动员农民和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对农民科技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深入研究、判断、整理、分析和整合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到达,再通过农业科技推广员和推广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传达农业科技政策方针,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将其与农民农业科技需求表达机制结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另一方面,要拓宽农民需求表达和诉求的渠道,增强农民参与和表达意识,结合村情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培训,激发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与在科技需求表达机制中的作用。

要把握好农民需求,以政府推广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表达机制、农业科技推广员与农民的利益共同体机制,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员承担起项目推广、下乡技术指导和培训的责任,并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制度来激励、约束和规范农业科技推广员的行为,从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出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以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全面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度创新。

农业科技发展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对国家级科技园区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园区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认,国家在对农业科技园区的人员投入、技术资金投入等方面也做得不够,直接导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同农业科技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扶持关系,对农业科技园缺乏明确、稳定和持续的政策支持等。

对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来说,政府是园区的投资主体。但是,这往往会造成农业科技园区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机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活力,一些生产经营活动死板,没有对园区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导致园区资源闲置和浪费的同时,也不能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形象工程”现象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表现尤为突出。

农业科技园的建立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更需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区域性产品优势,进而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模范带头作用,促进整体农业科技园经济效益的实现。

2.1转变发展模式。

国家农业科技园想要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就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具体说来,国家农业科技园需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发展模式,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投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将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作为促进该地区农业以及农村发展的重要事情来抓。此外,政府还应该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社会投资,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创造一个多元化的融资环境。最后,在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模式上,需要建立起园区地方领导小组等各种形式多样、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

2.2体制创新。

目前,我们进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进行园区发展体制创新,并通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和创新,为各地区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提供经验。此外,国家农业科技园还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立一些科研基金,用来鼓励园区内的科研工作,促进科技研发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进而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水平,保持科技园区的技术实力,进而对各地区农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农业科技园区,需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准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国家政策,国内外市场动态等各方面因素,兼顾经济效益,不断推进体制创新,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等,协调和整合农业生产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方向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作者:黄敏单位:贵州省织金县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

1.1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匮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研人员还难以承担以技术创新来带动农业发展的重任。一是从事农业科技的.人员少,文凭低。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名农村人口中仅有1名农业科技人员,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有8名。在我国农业科研队伍中,具有学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只有不到30%,具有硕士学位的科研人员所占比重不到3%,而博士学位获得者仅占0.5%。在国际上,从事农业科研研究工作的标准是要具备硕土学位,甚至在很多发达国家中,只有先获得博士学位才能从事农业科研。二是基层农技部门待遇过低。由于我国当前的基层农技部门待遇很低,工作环境差,导致高学历人才不愿意深入到农技一线,再加上一些地方的农村,直接由当地的一些农民担任农技工作,直接导致了农技队伍整体知识水平低,且80%集中在种养等产中阶段,而其他领域专业人员极少。推广队伍的结构也不太合理,难以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

1.2田地分散制约着农业新技术的采用。

我国农村人多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且每家每户的耕种土地田块分散。这种田地分散存在着几点弊端:一是不利于田间管理;二是不利于机械化经营;三是不利于农户采用新技术,严重制约了规模化的效益。此外,某些科教单位不顾大局,过分重视个人利益,对自己研发的先进科研成果尤其是重大科技成果,不愿转让给农业推广企业,要么持观望态度,要么有偿转让给企业。但企业在得到了科研成果会将其转化为企业私有技术,这一行为使农业科技推广单位的力量没有得到发挥,并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严重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为民服务的目的。

“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达到13799亿元增长11.4%”。从结构上来分析支农支出主要集中在支持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4项补贴、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其中粮食直补等4项补贴就达1700.55亿元而对农业科技投入相对较少。从地方财政来看由于现在大多数县(市)财政都是靠上级财政拨款地方财政在自我运行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支持农业科研、推广不太可能;同时我国的农业科研大多集中在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个县市的农业科技部门一般都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和条件只能引进然后示范、推广。地方政府就算在资金方面比较充裕其财政资金也大都投入项目配套、民生工程建设、引进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农业科研上投入的较少。

二、对策。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要想达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既定目标,根本出路在科技。政府的宏观调控部门,必须要制定好积极的财政制度,通过政策来扶持农业科技的发展,达到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2.1广辟资金来源,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要想促进农业的发展,需要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来发展农业科技。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的财政预算。政府对于农业科技一直非常重视,各级政府在安排落实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支出时,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视、支持“三农”工作的有关精神,首先在预算资金安排上加大向农业科技的倾斜力度,并保持好与时增长;二是要进一步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改善和制定关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机制,在资金方面为科技投入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引导和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研。

2.2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发展农村中介服务机构。依托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机构的人才、技术,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或产业技术联盟。大力支持科技专家大院、科技超市、农技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二是支持发展农村专合组织。各级地方政府积极鼓励农民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专合组织,组织协作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技术,最终完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6]。

2.3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在我国当前的国情下,农村的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长期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但由于这些农民工在城市得不到认同,不能享有和城市户口一样的待遇,导致他们很大一部分人依旧不愿意离开农村,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指导和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就业、医疗、养老保险,享有城市的优势资源,以吸引这部分农民离乡进入城市定居,引导他们出让土地。二是让农户以租赁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在一起进行农业科研,或者每年给予农民分红,让农民将土地作价入股农业科技示范园地、农业科技企业。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论文

摘要:

种植业在我国农业组成内容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随着我国农业结构战略的不断调整,种植业在不断地优化升级,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应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农业推广作为一种形式,在农业种植业中不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基于此,从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中如何应用农业推广,以供人们参考。

关键词:

浅谈农业推广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为人民提供着最基本的饮食来源,而在农业发展中,种植业是核心,因此推动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种植业很容易受地域、气象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种植业突变、减退的现象,为了推动种植业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而所谓的农业推广指的就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一种途径,如推广作物良种,不仅授以改良种子,还可以指导如何栽培、管理病虫等,因此加强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1]。

2、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表现分析。

农业推广由来已久,在早期的农业推广中,其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的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推广工作目标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农业的`推广包括了农村发展、农村教育以及咨询服务等,因此,合理开展农业推广活动,对于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章节就针对此,探讨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这一方面内容的明确,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发展趋势也呈现各种状态,因此加强农业推广活动,有利于结合不同农业地区发展状态,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种植业得到良好的发展。除此之外,农业推广与农业种植业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原因在于农业推广为农业种植的发展提供主要途径,而农业种植业充实了农业推广的内容,为此应提高农业推广力度,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

步入21世纪以来,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农村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新发展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就是构建新型农村,为了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农业推广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农业推广活动的大力开展,能让每一位农民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全面提升农民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得到更加繁荣的发展。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以此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呢?这一章节就立足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1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质量。

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质量,为农业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其前提是建立在推广的农作物具有优良的品种和较高的质量,因此农业种植业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要运用优质的栽培技术和配套技术,出于不同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及时淘汰劣质的农作物品种,及时选用优质、专用的农作物品种,以此满足市场对农业种植业所获得产品的多元化、多层次等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重点开发出口农作物,加强对特色蔬菜、名贵花蕊等品种的引进,从而促进农业推广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所能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创新农业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新的发展时代下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应用就需要创新农业推广理念,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根据生态区域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从而推动农业种植业得到良好的发展[3]。除此之外,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离不开工作方法的合理应用,因此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强化政府支持力度,开展一系列项目建设,如重大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基础服务建设等,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语。

农业推广作为我国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应用农业推广,对于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笔者就针对于此,从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表现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策略,希望通过上述论点的探讨和研究,可以为实际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种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连双.如何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j].北京农业,(22):12.

[2]阿拉腾希胡日.准确掌握农技推广程序提升农技推广工作质量[j].吉林农业,(21):7.

[3]林玉春.浅谈对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9.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

分析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必要性,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手段不够完善,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才能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人才作支撑。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一些乡镇人员编制少,还有部分其他非农技人员顶替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的编制,严重降低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技队伍中接收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得到了精简,农技站机构已不存在,人员也合并到了乡镇机关。这样不仅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难于管理,而且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合并到乡镇机构,机构不存在;另一方面,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缔,导致农技推广网点解散,农技推广工作“棚架”。

2.1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力度,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1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2.1.2以农产品商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工厂化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进行工程化开发。如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近农产业等企业的作用,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2.2.1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远程教学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2.2.2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2.3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特别要注重鼓励他们到各类院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2.2.4加强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投入,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加强农村技术员的培养,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网络格局,解决好农技推广工作在基层“棚架”问题。

2.3加快农业科教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论文

摘要介绍了宿松县汇口镇农技推广的创新模式——空中课堂与传统推广模式相比具有的优势,指出在空中课堂实际运行中,可根据当地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空中课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空中课堂;农技推广模式;对策;安徽宿松;汇口镇。

宿松县汇口镇地处长江流域中游,作物栽培模式为油棉轮作,是国家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该镇农技部门仅有6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常规的推广模式,如下田指导、开培训会、办示范点等,根本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对技术服务的实际需求。为解决技术力量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让全镇农民都能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从10月起,汇口镇农技站通过充分调查和论证,利用该镇自成一体的有线电视网络延伸覆盖到千家万户的有利条件,常年在晚上黄金时段播放自编自录的农业科技节目,让农民在家里就可以学习技术和接受信息,切实解决了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是江口镇农技站开展农技服务的一种全新尝试,当地群众称之为“空中课堂”。

1空中课堂与传统推广模式相比具有的优势。

(1)覆盖面广。全镇农户足不出户,只要愿意收看,打开电视都可以接受农技人员的技术指导。

(2)实时同步。所有收看者都可以通过镜头同步看到毫不走样的示范场景,可以同时直接听到技术员的讲解。

(3)针对性强。节目总是根据不同生产季节出现的情况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步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看完电视节目之后都能得到解决;做得不到位的也有标准可以参照,以及时更正补充,实用性好。

(4)时空限制少,学习氛围浓。由于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播放节目,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场地条件压力,可以具体、仔细、全面地讲解农技知识,让农民边看边慢慢揣摩;同一个村组的农民在看过之后相互之间还可以交流讨论,营造了学习氛围,自然提高了技术内容的认同感。

(5)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复杂的技术步骤通过技术人员的演示,以直观的电视画面展现给农民,符合农民参差不齐的认知水平,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农民愿意收看,容易接受。

(6)系统性强。一场传统推广活动只局限于一时一地或作物生长管理的一个特定阶段,无法比照;空中课堂可以把作物一生各个阶段的.生长管理按照需要剪辑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从而给农民一个完整的印象。

(7)效率高,效果好。农民通过电视能同时收看到节目,及时高效;节目录制后,可以重复播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用于病虫统防统治和灾后恢复指导,有利于发动群众统一行动,效果显著。

2空中课堂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在选题上有侧重。

(1)立足当前农业生产,全程跟踪在田作物生长苗情,及时布置、提醒和督促关键技术的实施到位。这是节目的主要内容,也是技术服务的日常工作。

盘,及时在空中课堂播出,第2天就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保苗运动,为棉农抢抓季节赢得了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农技人员还对病虫发生动态重点关注,通过发布病虫情报和防治方法,指导农民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大大提高了防治效果。

(3)加强基础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忙时搞服务,闲时搞培训。

(4)着眼介绍外地先进经验,开阔农民眼界。汇口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在外出参观学习时借助摄像机和数码相机,把看到的先进经验摄录回来,这样很少出外的农民,通过节目同样开阔了眼界。如5月,技术员到“蔬菜之乡”安徽和县学习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摄录了许多影像素材,在空中课堂播放后,为当地种菜的农民了解和县蔬菜种植的先进管理技术提供了平台。同时,提高了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的积极性,使部分农户大棚蔬菜种植已成规模,并成立了自己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在工作实践中,农技站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掀起科学种田热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动力[1]。通过多年努力,现在汇口镇良种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全程化调、病虫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初步实施到位,大大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棉田种植绿肥培肥地力等技术开始推广,为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一些以前因技术不到位、严重减产的农户,现在种田水平大幅提升,棉花产量迅速得到恢复和提高。

3开展空中课堂电视节目的几点建议。

一是网络要完善,如果没有有线电视网络作为载体,一切就都无从谈起[2];网络覆盖率相对要大,一个乡镇内有几个并村的小网络也是可行的,刻光盘的时候多刻几份分别送放即可。二是只能立足于一乡一镇,使区域特色性强,指导意义大。三是要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节目内容对当前农业生产要有针对性,提出的技术措施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培训要循序渐进,以免适得其反、得不偿失[3-4]。四是播放时间和播放频道要固定,便于农民形成收看习惯。

4参考文献[1]郝明东.庄户人家的“网络论坛”[j].信息网络,(6):70.

[3]王祖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历史、现状与思路[j].内蒙古农业科技,(2):1-3.

浅谈农业推广发展对策探讨论文

摘要: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能力与农业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在于农业机械使用率较低,很多地方仍然使用传统的耕作手段,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间的关系,然后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解决办法,最后讨论农业机械化推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推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主要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目标,而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机械化的范围和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但在现实中,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范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如何推广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机械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是出现农业机械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劳动力短缺,土地辽阔的国家,如加拿大和美国,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收割效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类是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致力于提高单位面积的农产品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产量。第三类是土地与劳动力配比适中,此类国家既重视机械化的发展,又重视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值。纵观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均是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为基础,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的生产率。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盛况空前,农业机械原值从20到,增加了5000亿元。对农业影响最大的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了粮食增产,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

农业作为民生发展的根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业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农业的产量,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分析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农业机械化技术;问题;措施。

1.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不均衡。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由于东西部经济差异和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也存在落后与先进的区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能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技术及时地更新。

1.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积极推广直接影响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一些地区,政府不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造成了本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发展的状态。所以要做好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政府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也是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就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农民经验,就不能让农民在耕作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2.1政府应提高重视,增大扶持力度。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首先政府要更加重视和积极扶持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增拨更多的推广经费,对推广人才进行聘用和培训,不断地完善农业机械装备和应用最新的推广手段。

2.2提高农民意识,加强技术推广。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意识。只有农民自身的意识提高了,才会去主动地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因地、因时制宜。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就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进行推广。在东部发达地区,可多采用积极宣传的方式,从提高意识开始进行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要深入农民实际,亲自指导和示范农业机械化技术,做好实地推广工作。

2.4广泛试点,总结经验。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要进行广泛试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于一项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在一定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进行试点的工作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更多地区的试点工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大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问题也是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仍然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进行试点和总结经验,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地开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王惠菊。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与应用[j].南方农机,20xx(2):49+144.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对我国经济实现长远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提高对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当前状况进行有效创新,能最大化发挥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结合当前农业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创新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进行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实现农村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因为只有农业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进而保障农民获得满意的收入,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总体生活水平。“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单纯依靠政府政策显然不能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只有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完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1]。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对当前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农业推广服务工作,才能进一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

农业推广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我国多年以来一直以“科技兴国”为主要发展战略,因此,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来说,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才能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而依靠技术的拉动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让农民获得更多经济收益[2]。同时,在我国各种优质农业工程不断实施的背景下,农业新技术和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实现了对科学技术的高效利用。所以,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就要对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进行创新。

1。2。1农业专家大院。作为我国农业推广服务工作的主要模式,农业专家大院是在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形式,是农业专家向农民直接或者间接传授农业技术的一种技术推广模式。通过建设农业专家大院,使农户与专家“联姻”,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专家大院突破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且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2农资服务体系。农资生产体系就是以农资为主体构建起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在这一体系中,各个农资厂家都是为农业服务的,只有对农资厂家现有的经营方式进行改变,用间接与直接相结合、经销与推广相结合的供货方式替代原有的单一间接供货方式,才能实现农业产品的多渠道宣传和销售,从而丰富农民的生产资料。

1。2。3科技特派员模式。所谓科技特派员,就是指被相关机关和单位委派到农村开展基层科研推广工作的一些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农业人员。这些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和农民之间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提高了农民对科技的熟悉程度,使得农业生产更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1。2。4农业科技园。要想完善农业科技园的创建工作,就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借助科学技术,形成“样板”功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功能,以此利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和经济基础。

1。2。5农户科技园创新。对农户科技园进行创新,主要需要农民以联合经营的方式,对土地运营标准进行创新,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指导,提高科学技术与农民之间的联合程度。在这种联合下,不但能够进一步实现经营方法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还能切实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3]。

正是因为有关单位和部门不够重视农业推广服务,使得他们严重忽视了农业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农业推广效果不明显。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各种农业经营模式也相继出现,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但是,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基层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他们忽视农业推广的重要性,使得地区农业推广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现阶段,很多地区都以农业科技园和示范基地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显然模式比较单一,农业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单一的推广模式不但限制了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而且对新技术的研发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现阶段,农民是我国农业推广服务的主体,政府参与程度比较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农业实现新的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也正在朝着多样化发展模式转变,显然传统的单一农业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只有在单一的推广模式上进行创新,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扩大农业推广范围,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

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不但需要他们具备专业技术,而且要懂得管理学知识。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对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大,使得专业的农业服务人员数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人员缺口比较大。另外,一般需要进行农业推广的地区比较偏远,生活环境比较差,严重影响了对服务人员的引进,对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起到了限制作用。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技术和市场逐渐取代资金,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恰好进行农业推广又必须得到这两方面的支持。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基层政府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提供地区政府和农民对农业推广服务的重视程度,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农业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保证农业推广服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

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会对农业推广效果产生直接的作用,而针对当前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从外面引进专业的服务人才[4]。对于农村来说,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接低,对农业推广工作缺乏全面理解,导致农业推广工作的实效性比较差。因此,相关单位一定要对农民的思想和技术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对农业推广有新的认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当地开展农业推广工作,保证农业推广工作的有效实施。另外,当地农业部门还可以派遣服务人员到其他地区进行交流和学习,吸取他人的经验,完善当地的农业推广服务工作。

农业推广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推广效果。所以,只有对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进行有效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当前状况来看,很多因素制约了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只有农业推广服务人员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并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进行有效分析,才能逐步完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推广工作的创新发展。首先,要对推广主体进行创新。当前,农民是农业推广服务的主体,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主体,才能保证工作的高效展开。比如,农民可以与政府相关农业部门进行联合,在技术的支持下,创办农业科技园;可以与一些农业院校进行合作,开办农业示范园。总之,丰富农业推广主体,能够使得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在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农业经济能够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次,要提高对农业产业的重视程度。因为农业推广服务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所以,只有充分考虑当前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将地区农业产业优势和农业推广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农业推广服务的创新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各个地区都有其特色产业,因此,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推广服务工作。除此之外,不论是扩大农业推广主体,还是推广农业产品,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推广人员在技术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推广工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发挥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优势,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就要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力度,而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农业推广。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推广服务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严重制约着农业推广的进度。因此,只有结合现存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提出新的推广模式,完善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让农业推广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提升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3]徐文华,陆耘,卢珊,等。农业科研院所深入农村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探析——以盐城市农科院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xx(8):134—138。

[4]杨赛中。创新农业服务模式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浙江省仙居县构建“3+x”新型农业服务体系[j]。农村工作通讯,20xx(12):32—34。

作者:张艳林单位:西充县义兴镇农业服务中心。

农业推广理论技术实践发展论文

随着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时期的主要任务与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现代农业对科学技术依存度日益增大,需要有更多的农业推广人才。因此,无论从提高农民致富带头人的素质与推广技能方面,还是从为社会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方面,有效地学习好农业推广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部分高校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以来,农业推广学科在农村发展与推广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分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校从2000年开始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作为农学、植保、园艺、资环等专业的选修课。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功模式,力求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根据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我们进行了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农业推广学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应用性综合学科,是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传播扩散规律、农民采纳规律及其方法论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推广人员如何对农民进行组织、教育、咨询、服务,使其改变行为,促成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

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是农民及其行为。重点研究农业推广亚系统如何与农业科研亚系统有效联结问题;推广亚系统内部的问题;目标系统农民群体的问题。

该课程用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涵义与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与内容、范围,学科功能与研究方法;用决策学和传播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及其环境因素的协调原理,农业科技的预测、决策、咨询原理,农业科技的沟通、采用、传播原理;用系统工程学、教育心理学和技术经济学等知识作引导,提炼农、科、教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农业科技经营、服务、承包、开发相结合等方式方法,阐述开展推广工作的组织、计划、评价方法及推广人员的思维、表达、操作技能。

教育面向现代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和提供科技成果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推广的类型、方式及性质均发生了改变。新时期对农业推广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校的农业推广学科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及时准确地反映新时期、新阶段对农业推广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无论是农业推广理论研究,还是农业推广学教学与实践,都必须不断改革、充实和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以育人为本,要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全面、深入地体现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重点内容、反映最新的推广案例资料等,同时通过板书进行逻辑推导,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对推广学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课堂讨论、情景设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另外,积极鼓励学生阅读有关书籍和文献。一方面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再通过课堂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形式鼓励和督促学生阅读和涉猎大量有关文献资料,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农业推广又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学好农业推广这门课程要在实践中寻找路径。所以,对学生而言,了解实践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案例分析,同时加强习题、调研报告及课程论文等综合教学方式。对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从选题、内容、格式规范、创新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其结果使各个专业的平均成绩均达到良好水平。

农业推广学教学除在课堂上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推广经验作为教学案例外,其课程体系应该紧密结合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特征等调整和改进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应放到一个重要地位。

在完善实践教学方面,努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我们努力实现实习基地资源的共享。我院除结合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积极筹措基金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利用平时进行实践、科研、社会服务之机,通过多种渠道,广设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农业推广的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平台。我院先后与黑龙江垦区的853农场、850农场等20余个现代化国营农场及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在许多科研与示范项目中引入了农户参与式推广的理念和模式,与现代农业推广学的内容十分吻合。

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同时,将农业推广问卷调查、农业推广写作、农业推广讲演、农业推广培训、农业推广经济效益评估、农业推广示范等农业推广技能训练等内容纳入实习教学中,聘任当地有经验的技术员为实习教师,借助社会力量来加强实践性教学。以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将来从事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指导、培训技能、农业推广技术咨询、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必备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农业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另外,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力度,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主动地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并提交调查、实习报告;对学生提交的报告,要组织考评,给予评分。运用参观访问教学方法,布置学生考察、访问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户参与的做法和经验,讨论其效果和实践感受,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高等教育除了培养人才以外,如何为农村发展服务,如何发挥自己的推广功能,在我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及农垦总局重大农业推广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在垦区和地方的实施,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知识,培养了农民科学生产的技能,服务了垦区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垦区及地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是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成功范例。

3.因材施教,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教学对象、经济地区等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多元需求。授课内容与专业相结合才会激励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也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完善,为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农业推广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结合社会现实教学才能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因此,农业推广学的教学宗旨并不是要学生记忆很多的理论和原理,而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本专业的知识和农业推广学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与创新发展论文

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为人民提供着最基本的饮食来源,而在农业发展中,种植业是核心,因此推动种植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种植业很容易受地域、气象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种植业突变、减退的现象,为了推动种植业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而所谓的农业推广指的就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一种途径,如推广作物良种,不仅授以改良种子,还可以指导如何栽培、管理病虫等,因此加强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1]。

农业推广由来已久,在早期的农业推广中,其目的在于促进农业的发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推广工作目标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农业的`推广包括了农村发展、农村教育以及咨询服务等,因此,合理开展农业推广活动,对于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章节就针对此,探讨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这一方面内容的明确,从而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基础。

2.1有利于发挥农业推广的主导作用。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发展趋势也呈现各种状态,因此加强农业推广活动,有利于结合不同农业地区发展状态,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种植业得到良好的发展。除此之外,农业推广与农业种植业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原因在于农业推广为农业种植的发展提供主要途径,而农业种植业充实了农业推广的内容,为此应提高农业推广力度,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2.2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

步入21世纪以来,社会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农村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新发展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就是构建新型农村,为了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农业推广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推广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农业推广活动的大力开展,能让每一位农民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全面提升农民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得到更加繁荣的发展。

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以此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呢?这一章节就立足于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1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质量。

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所能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质量,为农业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其前提是建立在推广的农作物具有优良的品种和较高的质量,因此农业种植业在种植农作物过程中,要运用优质的栽培技术和配套技术,出于不同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及时淘汰劣质的农作物品种,及时选用优质、专用的农作物品种,以此满足市场对农业种植业所获得产品的多元化、多层次等方面的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重点开发出口农作物,加强对特色蔬菜、名贵花蕊等品种的引进,从而促进农业推广活动得到有效开展。

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所能采取的第二个措施就是创新农业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法,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农业推广的作用。新的发展时代下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应用就需要创新农业推广理念,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根据生态区域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从而推动农业种植业得到良好的发展[3]。除此之外,一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离不开工作方法的合理应用,因此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强化政府支持力度,开展一系列项目建设,如重大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基础服务建设等,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4、结语。

农业推广作为我国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应用农业推广,对于农业种植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笔者就针对于此,从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表现入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推广有效应用到农业种植业发展中的策略,希望通过上述论点的探讨和研究,可以为实际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种植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连双.如何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j].北京农业,2015(22):12.

[2]阿拉腾希胡日.准确掌握农技推广程序提升农技推广工作质量[j].吉林农业,2017(21):7.

[3]林玉春.浅谈对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