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工作计划范文(14篇)

时间:2023-12-25 17:08:29 作者:QJ墨客

工作计划范文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工作计划。

乡村振兴产业方面工作计划

为打赢全市乡村产业振兴攻坚战,落实好《^v^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1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鲁政发〔20xx〕1号)精神,市政府决定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三大行动,强化县域统筹、镇域聚集、镇村联动,确保到2025年,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制定方案如下:

(一)产业强镇建设工程。强化镇(街道)功能,依托区域1-2个主导产业,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着力提升原料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创业活跃的乡村产业体系,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示范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土地资源整理和规模化经营,实现镇域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发展。每年建设产业强镇5个以上,到2025年,建成30个以上超10亿元的市级特色产业强镇,争创20个省级、5个国家级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各涉农区、市政府。以下各项工作均涉及各涉农区、市政府,不再一一列出)。

(二)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以镇(街道)为单位,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文化旅游、田园社区建设,片区化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载体。年内支持建成2家省级田园综合体、3家市级田园综合体。到2025年,建成20家以上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园区建设,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每年建设100个产业精品园区。到2025年,建成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00个产业精品园区。争创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1个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四)规模农业扩大工程。围绕粮油、蔬菜、果品、茶叶、畜禽、水产品等种植、养殖业,发展集约规模经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端生态畜牧业发展区、国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林业立体复合经营区,促进要素聚集、功能集合,集群成链。到2025年,畜禽规模化养殖达到91%,建成粮食、油料、果蔬、饲料、生猪、禽类、水产品7条百亿级种养规模化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

(五)农副产品加工业升值工程。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支持以莱西市为核心创建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平度市建设粮油终端消费示范区。鼓励引导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在农产品优势区,建立“第一车间”和“原料车间”,优化加工产能。鼓励加工企业开展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到2025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达到3家以上,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2个,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商务局)。

(六)体验农业培育工程。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服务等现代产业渗透融合,发展节庆农业、创意农业、功能农业、认养农业、可视农业等。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围绕乡村旅游布局优化、规范发展,重点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区、乡村民宿、农耕农事体验、休闲渔家、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等。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宣传,推介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园区(农庄)和精品线路。到2025年,创建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乡村旅游消费收入达到26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委)。

(七)品牌农业打造工程。加大“绿色品质世界共享”青岛农品培育推介力度,打造优势品牌集群,推进品牌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平台,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每年检测农产品30万批次以上。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果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到2025年,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55个,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20项,建成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80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v^、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

(八)科技农业引领工程。积极引进农业科研院所,争创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支持建设蔬菜、果树、畜禽、水产品等优势品种科创中心。建设“国际种都”核心区,集聚领军种业企业,引进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种养结合,主推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农牧循环等关键集成技术。提升蔬菜、果茶等经济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畜禽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成节水农业12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园林和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管理局)。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宣传党的提出的重大理论观念、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宣传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对加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部署;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宣传社会公德、公民道德、村规民约、文明新风等,努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基层群众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

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

积极帮助村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根据村情实际和市场需求,帮助争取和提供政策、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支持和服务,督促项目落实;帮助农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农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广泛开展农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大力开展智力帮扶、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农民收入新增长点;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帮扶农村脱贫致富。

三、帮助改善民生。

积极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办惠民利民实事好事。以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力所能及地帮助贫困户、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老党员等办好事实事,努力为基层群众解决一批现实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帮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开展群众走访、矛盾纠纷排查,参与群众生产劳动,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掌握当地在征地拆迁、劳动社保、矿群矛盾、产权纠纷,水库移民、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存在的社会矛盾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教育和思想疏导,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帮助制订党员发展计划,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进位,党员晋星机制,党员承诺践诺机制;帮助开展“一事一议”和村务公开等,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__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_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

推广博远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大北汪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刘营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等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___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

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

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

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

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

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

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

以刘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_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

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

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司法局、信访局、各乡镇)。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团委、妇联、各乡镇)。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各乡镇)。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

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__年1月1日-1月10日)。

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__年1月11日-11月30日)。

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__年12月1日-12月31日)。

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

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

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活动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传承发展农耕文明,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下乡,促进创意、设计、音乐、美术、动漫、科技等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增强乡村审美韵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和服务职能,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提升规划水平、设计品质、建设标准,防止盲目投入和低水平、同质化建设,避免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保护好村落传统风貌,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汇聚和培育一批积极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企业、机构和人才,推动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落,推出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乡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文化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活动工作计划

(一)创意设计赋能。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平台、工作室及设计师向乡村拓展业务、落地经营,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创意设计服务。鼓励创意设计、规划建筑、园林景观等单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鼓励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为乡村建设提供创意设计支持。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加强农产品包装、设计和营销,提升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农产品文化附加值。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挖掘特色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文化内涵。

(二)演出产业赋能。依托演出企业、演出团体、艺术院校等机构,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帮助和指导乡村开发演出项目,培养乡村文艺演出队伍,发展提升乡村舞蹈、戏剧、曲艺、游艺、杂技等业态。鼓励依托乡村传统演出团体及其骨干人员,积极开发武术、舞龙、舞狮、锣鼓等特色民俗表演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旅游演出项目。

(三)音乐产业赋能。鼓励音乐工作者、音乐企业、音乐院校、音乐类行业组织等深入乡村采风、展演和对接帮扶,加强对乡村传统音乐的创编、提升,创作一批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音乐作品。加强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收集整理和活化利用。提升乐器制造业专业化、品牌化水平,推动乐器生产向乐器文化拓展,鼓励发展音乐培训、互动体验等复合型业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音乐节、音乐会、音乐园区(基地)等特色项目,打造音乐主题特色文化乡村。

(四)美术产业赋能。发挥美术工作者引领带动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依托乡土文化传统,突出地方特色,发展壮大、巩固提升美术产业。鼓励各级美术院校、画院、美术馆在具备条件的乡村设立写生创作和展示基地,支持打造乡村摄影基地,提升乡村地区美术产业专业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训和扶持力度,把引进外来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结合起来,提升农民画师、雕塑师等人才的创作水平。加强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提升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让欣赏美、追求美、塑造美成为乡村文明新风尚。推动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规划建设,鼓励兴办特色书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创馆。

(五)手工艺赋能。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计师、艺术家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生产,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促进合理利用,带动农民结合实际开展手工艺创作生产,推动纺染织绣、金属锻造、传统建筑营造等传统工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手工艺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鼓励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品牌合作,提升经济附加值。充分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科技手段和时尚元素提升手工艺发展水平,推动手工艺创意产品开发。

(六)数字文化赋能。鼓励数字文化企业发挥平台和技术优势,创作传播展现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文化产品,规划开发线下沉浸式体验项目,带动乡村文化传播、展示和消费。充分运用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知识服务、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视频等产业形态,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主题形象,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推广社交电商、直播卖货等销售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

(七)其他文化产业赋能。鼓励各地结合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培育打造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文化业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传承弘扬茶、中医药、美食等特色文化,开发适合大众康养、休闲、体验的文化和旅游产品。推进特色文化制造业发展,积极开发传统文化节日用品、特色文化产品。鼓励各地发掘乡村传统节庆、赛事和农事节气,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晚”、“乡村文化周”、“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因地制宜培育地方特色节庆会展活动。研究推动优秀农业文化展示区建设,鼓励和支持文化工作者深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断深化优秀农耕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入艺术机构,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艺术节展。

(八)文旅融合赋能。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创意设计、演出、节庆会展等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实施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计划行动,设计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性和互动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乡村旅游各环节,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一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场所,弘扬优秀农耕文化。鼓励各地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全面推进“创意下乡”,有效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深入贯_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作为最紧追的任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

二、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前期已制定出台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和省文件要求,及时健全我县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监测和帮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发生。

(二)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聚焦搬迁安置区(点),从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16个安置区(点)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采取“劳务输出、本地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等方式,规范管理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脱贫劳动力多渠道实现稳岗就业,实现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与上年度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任务。

(四)积极应对后评估工作。中央已明确过渡期内每年评估一次,重点抓好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就业帮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收入增长等评估重点内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着重关注分散供养五保户的房子和人居环境问题,居住高山人群的饮水问题,以及因病因残收入骤减和支出骤增户的返贫问题。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县_年到村扶贫项目共1140个,投入资金3。1266亿元。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现状、收益、存续、管护情况,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分类健全资产管理台账,纳入“三资”管理平台。重点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要求逐一会诊制定整改措施,指导责任单位限时整改到位,确保扶贫资产效益持续发挥到位。

(六)强力抓好到村项目建设推进和到户政策落地见效。对中央、省、市下达到县的衔接资金,严格按照相应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程序,强力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拨付管理。对下达到村的衔接资金项目,强力抓好督促指导,从严抓好过程监管,确保按时开工、按质完工。对到户制定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按照能快则快的要求,抓好调度和督促,强力推进,让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早受益早见效。

三、扎实推进衔接过渡有关工作。

(一)抓好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原有政策不退出、投入力度不减少、帮扶人员不撒离,确保政策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参照国家和省市出台的衔接政策,结合我县实际,配套制定出台县级相应的衔接政策,确保不搞急刹车。

(二)抓好工作衔接。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细化具体举措,确保能够落地落实。聚焦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五大振兴总任务以及乡村建设行动等具体工作内容,科学谋划衔接资金项目库,为改善群众民生福祉,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打实基础。

(三)抓好力量衔接。参照省市要求,科学做好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部门的改制,明确好人员力量分工,理清工作具体内容,理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起协调配合,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四)抓好机制衔接。持续加强重点工作周调度通报和常态化暗访督导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严实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断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一)指导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20_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有条件的村庄尽快编制村庄规划,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

(二)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摸底,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科学选用改厕技术和产品,20_年完成改厕1000户以上。

(三)强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完善生态美超市,20_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机制。推进“生态美超市”提质扩面。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充分激发乡村的主动性、创造性,2_1年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8个。

五、统筹推进乡村治理。

(一)实出抓好重点区域治理。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城乡接合部作为乡村治理重点区域,着力加强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会融入等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重点区域治理体系。

(二)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将全县182个行政村分为先行示范引领村、正常推进提升村、持续巩固攻坚村,做到先行示范引领村尽快突破,正常推进提升村自持续发力,持续巩固攻坚村奋力追赶,分类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实现乡村振兴。

(三)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机制。继续向45个出列村、2个示范村、2个后进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对任期已满的有序轮换,对新驻村的组织轮训。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锦屏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辖7镇8乡,总人口22.7万人,苗、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现有基层党(工)委19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412个,党员7906名。锦屏具有森林、水能、矿产和旅游四大资源优势。是贵州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72.01%;水电业是该县工业的支柱产业;该县青石质地优良独特、声名远播,蕴藏量5000多万立方米;该县是发展民族原生态旅游的理想家园,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隆里古城和贵州省唯一荣获全国景观村的文斗苗寨,有风光奇美的天然氧吧“三板溪湖”和秀丽怡人的省级森林公园春蕾林场,有响誉全国的“锦屏文书”,有九寨北侗风情等原生态民族文化。

锦屏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10个乡镇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乡镇、122个村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其中,一类贫困乡1个,二类贫困乡镇6个,三类贫困乡镇3个;一类贫困村46个,二类贫困村68个,三类贫困村8个。

开展同步小康驻村,是省委着眼全省发展大局,实现现阶段贵州“中国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深入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锦屏县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要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做好帮扶工作调查研究,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和关键点,切实增强驻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驻村队员要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积聚加速发展的正能量,激励基层干部群众为推动改革、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努力奋斗。重点做好推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抓好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认真做好服务协调工作,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及驻村干部作用。

三、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省《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组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深化“帮县、联乡、驻村”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锦屏县同步小康驻村具体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一宣四帮”工作。驻村工作队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党进一步深化拓展“一宣四帮”工作内容,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二)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察民意,为民办事。

驻村队员要对当地经济状况、历年的扶贫工作产生的效果、以及当地居民为改善贫困状况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通过走访,获知老百姓贫困存在的原因。并详细了解入户家庭的生产生活、收入来源等情况。增进驻村队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感情和本领。帮助当地政府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驻村干部大力协调解决一些民生实事,帮助当地政府。做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的服务工作。

(三)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认真执行《关于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及驻村干部作用的通知》的要求,帮助重点帮促村打造示范点、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示范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推动项目任务落实。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秉承我厅历届扶贫工作队的良好传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项目资金的使用和建设,促进盘活用好存量资金,使有关项目尽快建成,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帮扶作用。

(五)做好项目资金的争取和立项工作。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队员要紧紧结合县、乡党委政府关于同步小康工作的部署,紧紧围绕锦屏县森林、水能、矿产和旅游四大资源优势,为全县、所驻乡、所驻村争取上级和省直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做好有关服务协调工作。积极与锦屏县委、县政府紧密协作,向省扶贫办落实锦屏县8000万元的扶贫资金到位以及项目实施工作。并协助锦屏县解决拟实施的项目的立项名称、资金规模及需要协调的省直部门等工作。

四、纪律要求。

一是驻村工作队和驻村队员要严格按照省、州、县、乡关于驻村工作纪律要求,按时上报考勤、工作进展情况、个人纪实表、有关统计表等材料。

二是驻村工作队员在驻村期间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要求,严格执行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禁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严格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群众纪律。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_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_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

推广博远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大北汪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刘营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等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___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

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

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

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

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

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

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

以刘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_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

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

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司法局、信访局、各乡镇)。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团委、妇联、各乡镇)。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各乡镇)。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

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__年1月1日-1月10日)。

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__年1月11日-11月30日)。

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__年12月1日-12月31日)。

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

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

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坪安村地处山地丘陵海拔在1300米左右,适合种植核桃、花椒等干果。属万里乡的一个村,全村950人,住户350户,现有贫困户150户,贫困人口450人(其中建卡立档的有67户、254人),种植面积1120亩,其主要种植作物以玉米和土豆为主,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的花椒、核桃等干果以及部分养殖业。有部分年青人进厂务工。

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选准帮扶项目,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坪安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根据坪安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

(一)村民致富工程。

充分发挥区科技局帮扶本村的优势,利用村科技信息中心,培训村民种植和养殖知识,解决农业科技信息传递不畅,寻求多方向、多渠道的致富路。

(二)村容村居美化工程。

1.修建2、3、4、7组通组公路,8.5公里、3.5米宽,悬挂线杆宣传牌,张贴墙面宣传栏,提高广大村民的健康和科技文化素质。

2.大力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高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净化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工程。

1.解决坪安村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2.搞好节日送温暖活动。每年儿童节、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对相应人群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3.在社区服务中心修建健康广场,添置健身器材,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20__年帮扶工作。

1、联系涉农部门完成种植和养殖技术培训。

2、完成坪安村10万株核桃高枝换头的嫁接工作。

3、为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联系就业岗位。

4、争取2、3、4、7组通组公路的硬化项目和资金。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新的学期向我们走来。为使本学期的工作更有成效,特制定计划如下:

1、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使所教教学班学生的考试成绩全部合格。

3、基本功验收合格。

4、认真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结合新课改的精神理念,逐渐改变教育教学模式。

5、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

1、利用业务学习等时机,深入学习《规范》,经常向师德先进的教师,对照先进个人找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

2、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做学生的表率。

3、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涵,准确把握教材的深浅度。

4、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努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上40分钟还给学生。

5、参加学习时认真记录,认真完成随感,案例等书面材料。

6、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心灵上与学生沟通,既做他们的良师、又做他们的益友。

师德工作。

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没有终点的,现代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也是没有终点的,良好的师德修养既是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的使命,我要把师德修养乃至职业发展看作是一辈子的事业,才能享受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自信和乐趣,拥有不间断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提高生存的质量。

德育工作。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我要整合这些语言材料,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丰富的素材。

自培工作。

积极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重视校本研修的培训和研究,为自己的业务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根据实际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和主要措施。积极听课,从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观摩课、外出学习培训等方式,使自己能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

教学工作。

在本学期我担任一、二、四、五、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学生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因此要结合各学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

方案。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研工作。

继续学习小班化的教学理论,小班化英语教学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要努力践行小班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质量。积极努力结合教学实践撰写论文,丰富自己的教学成果。

以上就是我本学期的教学。

计划。

我会根据。

计划。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在教学上有更大的收获和提高。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_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作为最紧追的任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

二、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前期已制定出台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和省文件要求,及时健全我县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监测和帮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发生。

(二)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聚焦搬迁安置区(点),从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16个安置区(点)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采取“劳务输出、本地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等方式,规范管理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脱贫劳动力多渠道实现稳岗就业,实现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与上年度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任务。

(四)积极应对后评估工作。中央已明确过渡期内每年评估一次,重点抓好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就业帮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收入增长等评估重点内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着重关注分散供养五保户的房子和人居环境问题,居住高山人群的饮水问题,以及因病因残收入骤减和支出骤增户的返贫问题。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县20_年至2_年到村扶贫项目共1140个,投入资金3。1266亿元。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现状、收益、存续、管护情况,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分类健全资产管理台账,纳入“三资”管理平台。重点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要求逐一会诊制定整改措施,指导责任单位限时整改到位,确保扶贫资产效益持续发挥到位。

(六)强力抓好到村项目建设推进和到户政策落地见效。对中央、省、市下达到县的衔接资金,严格按照相应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程序,强力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拨付管理。对下达到村的衔接资金项目,强力抓好督促指导,从严抓好过程监管,确保按时开工、按质完工。对到户制定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按照能快则快的要求,抓好调度和督促,强力推进,让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早受益早见效。

三、扎实推进衔接过渡有关工作。

(一)抓好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原有政策不退出、投入力度不减少、帮扶人员不撒离,确保政策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参照国家和省市出台的衔接政策,结合我县实际,配套制定出台县级相应的衔接政策,确保不搞急刹车。

(二)抓好工作衔接。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细化具体举措,确保能够落地落实。聚焦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五大振兴总任务以及乡村建设行动等具体工作内容,科学谋划衔接资金项目库,为改善群众民生福祉,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打实基础。

(三)抓好力量衔接。参照省市要求,科学做好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部门的改制,明确好人员力量分工,理清工作具体内容,理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起协调配合,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四)抓好机制衔接。持续加强重点工作周调度通报和常态化暗访督导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严实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断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一)指导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20_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有条件的村庄尽快编制村庄规划,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

(二)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摸底,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科学选用改厕技术和产品,20_年完成改厕1000户以上。

(三)强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完善生态美超市,2_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机制。推进“生态美超市”提质扩面。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充分激发乡村的主动性、创造性,20_年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8个。

五、统筹推进乡村治理。

(一)实出抓好重点区域治理。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城乡接合部作为乡村治理重点区域,着力加强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会融入等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重点区域治理体系。

(二)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将全县182个行政村分为先行示范引领村、正常推进提升村、持续巩固攻坚村,做到先行示范引领村尽快突破,正常推进提升村自持续发力,持续巩固攻坚村奋力追赶,分类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实现乡村振兴。

(三)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机制。继续向45个出列村、2个示范村、2个后进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对任期已满的有序轮换,对新驻村的组织轮训。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一、全面扎实宣传好党的政策。

继续扎实抓好“农民夜校”举办。优化管理责任,优化教学、师资、教材、阵地、设备、学员等6项管理规定,组织授课教师,在不同领域开展教学研究、教法实验、教材编写、课件制作等工作,保证每月2次开展夜校集中学习宣讲。扎实推进全民化学习。继续制定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的学习ppt,图文并茂地向群众讲解学习要点。扎实推进针对性宣讲。在抓好中央、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各项惠民政策、技术技能宣传学习的同时,紧紧“四个好”开展宣讲引导。在住上好房子宣讲方面,继续引导群众依法建房才有法律保障,同时建设有特色的民居才有经营收入保障。在过上好日子宣讲方面,继续引导群众再勤快点,通过勤劳双手致富;再节约点,通过节俭致富;思想再解放点,通过多学技术、变更传统种养方式实现增收致富。在养成好习惯方面,继续引导群众弄干净、搞整齐,列举环境卫生每日、每周、每月注意事项,久久为功,养成好习惯。在形成好风气宣讲方面,继续用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导群众在思想上发自内心地感恩党,在行动上服从党的领导,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

二、全面扎实建强基层组织。

抓好村活动室标准化建设,确保村基层组织政权迎检设施迈上新台阶。加强全村现有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组织党员同志、村民代表和致富带头人外出学习考察。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党员之家学习交流微信群管理,每月利用线上线下组织党员同志、村组干部集中学习,鼓励村干部、党员同志带头致富,先富带动后富。注重培养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明确党员干部工作职责,确保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标杆作用得到发挥。

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推进产业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种养结合、农旅结合、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群众以旅游市场需求发展种养产业和乡村民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路、水、桥等规范管理建设。积极争取各方帮助支持,积极争取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帮助和支持。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开展“农民夜校”为抓手,针对好习惯尚未形成等困难,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到村入户,分村分片分组集中宣讲,推动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按照弄干净、搞整齐标准,每月2次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规范家禽家畜管理,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逗硬村规民约,引导群众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力争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

四、全心全意为民办事服务。

坚持驻村工作队坚持每月走遍村内所有农户,每月驻村工作时间均在22天以上,做到了有困难需求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喜事丧事必到,党员家庭必访、困难家庭必访、危重病人必访、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必访。建立村组干部联系贫困群众、所有农户机制,确保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扎实提升村庄治理。

积极推进法治建设,突出法治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尊重公平,依法办事,扎实推进“扫黑除恶”,确保社会环境持续好转。积极推进德治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确保“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各族群众心中。积极推进自治建设,深化民族团结“共建对子”活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决策程序,推进各项事项规范决策。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_届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_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

推广博远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大北汪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刘营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等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___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

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

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

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

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

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

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

以刘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_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

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

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牵头单位:组织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司法局、信访局、各乡镇)。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团委、妇联、各乡镇)。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信访局、公安局、司法局、各乡镇)。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

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__年1月1日-1月10日)。

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__年1月11日-11月30日)。

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__年12月1日-12月31日)。

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

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

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一、聚焦增效增绿增收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立足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做精、做大特色产业,大力推广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统筹推进规模养殖、特色农产品等基地建设,尝试引进深加工项目,大力推进产业园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不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立足生态宜居,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质量地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争创市“十佳”美丽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农村改厕工作,确保建一户,成一户,用一户。深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杨庙好人”、“美丽庭院”评选表彰,挖掘乡贤文化,使争做好人,争当乡贤蔚然成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三是立足固本强基,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产业配套等领域的项目实施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工业化”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发展培育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二、聚焦创新增效,发展新型实体经济。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加速主导产业升级。以吉远箱包、亿兴鞋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依托,努力打造中小企业孵化产业园;以志诚工艺为依托打造澥河南农民工创业园。以樱花园、谷阳城遗址公园为依托,在曹徐、蒋南和孟庙等邻近南城区且道路交通便利的地方,谋划一批“种养加、产供销”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消费的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全乡之力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出台招商引资奖励措施,鼓励全乡干群广泛收集招商信息,营造齐抓大抓招商氛围。优化招商环境,落实“四送一服”,为现有落户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安商富商。充分发挥现有落户企业优势,积极开展以商招商。进一步拓展创业空间,充分激发小微企业、返乡人员、大学生、农民等群体创业热情,使内外发展动力竞相迸发。

三是推进项目快速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立足杨庙现有资源禀赋,积极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大跑项目、要项目、争项目力度,主动与县发改、水利、交通、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主要项目主管部门对接、沟通,争取一批优质政策类项目落实杨庙。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帮办力度,争取落户项目早施工、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推动农业加快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集约、转型、特色、特产、提质增效上做文章,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

三、聚焦绿色发展,提升生态质量。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加强环境治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持续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工作,落实最严格的河湖生态区域及林木保护制度。对河湖生态区域范围内的违法建筑、非法养殖彻底清理,对滥砍滥伐林木行为严厉打击,确保河流不污染,森林不毁坏,生态有保护。

二是持续推进和巩固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好午秋二季秸秆禁烧、燃煤锅炉、小搅拌站、农村露天收购、农作物露天脱壳脱粒等专项整治工作。

三是重点抓好农村面源污染,禁养区养殖户搬迁等工作。

四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00亩。

五是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整治农村垃圾、污水、乱推乱放为重点,开展全覆盖的整治活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农村居住环境。

四、聚焦增进人民福祉,倾力改善民计民生。

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管理,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继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生奖补政策,不断提升人口出生率和健康水平。

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创建。组织开展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三下乡”活动,建立完善的村规民约,弘扬乡风文明;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美丽庭院、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美化居住环境的积极性。

三是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落实好各项公共财政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惠,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紧盯县城南向发展思路,依托紧邻县城区位优势,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集镇功能,健全集镇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加大城镇监管力度,严格控制违法建设,全力提升我乡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