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长征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14篇)

时间:2023-11-27 14:05:48 作者:笔舞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教学计划范文,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四季之美教学设计一等奖新部编版

《四季之美》是统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独特的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300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在作者的眼里,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刻。每段开头,作者先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接着抓住这一时刻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文章语言简洁,仿佛一位邻家女孩娓娓道来,娴静委婉,韵味不尽,值得再三品味。五上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写景课文,这类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学习写景文章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体会“情”很重要。因此,“读”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精髓,更是这类课文教学的生命线。本课课后习题就提出了“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的要求,只有让学生用心、用情地去读,读出语言文字的灵动,才能教出本单元阅读文本的个性与特色,才能充分将本阶段“读”的目标落实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和关键词提示法,尝试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细腻的笔触,选材视角的独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哪个季节在你的眼中最美?你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划:在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3、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向我们展示四季的独特韵味)。

4、这道题的.答案藏在哪里?(每一个自然段的开头)。

5、师小结:借助每一段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内容,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好方法。

6、齐读四句话。

(三)美读第二段,感受春天黎明色彩之美。

1、过渡: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最美是黎明。

2、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3、再默读,思考:春天的黎明美在哪里?在书上圈画。

4、交流,师相机点红词组: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1)欣赏图片,美读。

(2)引读词组:春天的黎明美在——美在——美在——。

(3)观察这三个词组,有什么发现?(师板书:色彩之美)。

5、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又用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细微变化?(点红: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

(1)这两个词要怎么读?(变化过程细微,要读得缓慢)。

(2)指名读。

6、这么细致的变化,都被作者细腻地捕捉到,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色彩的动态变化?

(1)交流,点红动词:泛着、染上、飘着。

(2)把动词送进去读。

(3)这一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侧重描写天空颜色的动态变化,这种写法叫做动态描写。(师板书:动态描写)。

7、小结:春天的黎明美在色彩,美在动态,这一段应该怎么读?(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来朗读)。

8、美读这一段。

9、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春天黎明天空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借助画面试着背一背。

(四)合作学习第三段,感受夏天夜晚宁静之美。

2、出示第二自然段,同桌互读,指名读。

3、小组合作学习,用你喜欢的方式交流夏天的夜晚美在哪里。

预设:

(1)三种夏天夜晚之美:明亮的月夜、漆黑的暗夜、蒙蒙的雨夜。

引读:夏天的夜晚美在——美在——美在——。

美读,读出安静之美(师板书:宁静之美)。

(2)动态描写:萤火虫翩翩起舞、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宁静的夏夜,总能看到萤火虫灵动的身影,你们瞧——(欣赏视频)。

这两句要怎么读?(轻快、灵动)(师板书:以动衬静)。

4、在作者的眼中,她最喜欢哪一种夏夜的美?你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

(1)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从关联词“固然……也;即使……也”看出。(2)从“这情景着实迷人”,看出作者最喜欢蒙蒙细雨的夜晚。

(3)作者最喜欢第三种夏夜,第三种夏夜描述得最为详细。

5、小结: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用“固然也很美”,一笔带过,而着重描写了漆黑暗夜和蒙蒙细雨中飞行的萤火虫,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6、这一段要怎么读?(用轻柔的语气,萤火虫轻快灵动,语速可以稍快一点。)7、多种方法展示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配乐齐读。

8、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积累在心中。出示关键词提示背诵:夏天最美是。()固然美,(),也有()。即使是(),也有(),闪着(),这情景()。

9、让我们再一起感受春之黎明、夏之夜晚那独特的韵味。(出示1、2自然段,整合读)。

(五)写话练习、拓展延伸。

1、同学们,通过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引导学生结合板书说说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不论是春之黎明,还是夏之夜晚,都有着独特的美。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子,写写你眼中春天和夏天最美事物的特点。

3、写话要求:选择一个季节,抓住颜色或动态变化写出事物的美。

春天最美是()……。

夏天最美是()……。

4、学生写话。

5、展示交流,师生评价(评价标准:是否写出事物的特点,是否写出颜色和动态变化)。

(六)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者笔下的春天黎明和夏天夜晚不同的美,那么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美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精选文档

2、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起导入。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

2、生小组自学生字,看看谁的识字方法好。

3、交流识字。

4、汇报。

5、教师用卡片检查识字效果。强调“血”“宗”的读音。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6、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能读好吗?学生自己练习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三、写字教学。

1、“肢、肌、肤”:

观察这几个字的结构,学会把结构相似的、想近的,结合起来学习。

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练习写一写。

2、“丈”:

注意与大字区分,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丿”要在田字格中间位置其余几字都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注意提醒学生组词和字音。

3、练习写字,老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新课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阅读,谁能大概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

2、天和地倒底是怎样分开的呢?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意思相反的词语。大家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3、读一读你找出来的词语。

4、天地分开了,世上的万物又是怎么来的?齐读课文3、4自然段。

5、说一说,盘古的身体是如何化作世界万物的?指名说,同桌说。

6、仔细读一读文章中写盘古变化时的句子。

7、注意多音字“倒”,自己,学一学这个多音字。

8、文章最后为什么说盘古是人类的老祖宗?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重点难点:

关键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关于神话故事。

2、“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

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二、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3、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复习生字词。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指导写字。

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1、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记忆读。看谁能记住一些优美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2、练习复述。

同座练说。

3、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四、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课文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5节,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优美,好读易记。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比较乐于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初步掌握了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进行质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理解“准备”、“降落伞”、“乘着”、“铠甲”等词语的意思。读懂句子,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2至4节。

3、情感价值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城市的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具、老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再现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情景,并利用这些情景解决学生学习时候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媒体。

多媒体的组合。(电脑、投影、录像等)。

查看本课更多资料。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观察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的样子。

教学时数。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

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3、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查课件。

一、确立问题。

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

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

三、汇报交流。

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

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

四、想象创编。

思考:

1、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

3、深情呼唤。

五、总结。

板书:

(学生板书)。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拼读,会书写“创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感受盘古高大英勇的形象,体悟他为人类造福、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4、感受神话特有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感受盘古的伟大品质。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都明白哪些神话故事呀。

2、同学们真了不起,明白那么多,看来咱们都是爱看书的孩子。从古至今,神话故事因其特有的魅力而广泛流传,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来感受感受它的神奇魅力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相信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也认识了。读词。

猛劈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祖宗。

血液下降倒下去。

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三、把握中心,研读文本。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交流,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理解创造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在读中启动思维的发展。

2、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先来了解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赶快从书上找到相关的语句。

3、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到了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他会想些什么呢(预设:怎样会这么黑能不能让它变得更亮……)于是,盘古开始创造宇宙了。

4、四人小组合作:快速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找找描述盘古如何创造宇宙的句子,圈出动词。

5、反馈交流。

(1)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a.理解“抡”“猛劈”(指导朗读)句子比较(课件)。

b.师:劈得够猛的`!这一劈,可不得了啊,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宇宙发生了巨变。

c、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看看这两句话里藏着几对近义词和反义词。

师:把天地劈开,可用成语“开天辟地”。(提示学生把成语写在第二段的旁边。)。

过度:盘古为创造宇宙还做了什么。

(2)出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齐,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a.结合插图,此时盘古会想些什么。

是的,一年过去了,盘古生怕天地还会合在一齐,生读: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

师:盘古的动作,用哪个成语来概括。(顶天立地)。

b.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示:天每一天升高一丈,地每一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生读)。

五、再次点明中心,书写指导。

再次出示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生读)。

六、课堂小结。

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的创造之路并未结束。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开天辟地。

混沌一片-创造。

顶天立地。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延伸阅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不在了,太阳就要升起,极目天际,一片霜白。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睡醒后看到的晨境。所谓境随心生,昨晚的“愁”已随着那钟声逝去。

吟诵这一句,展现在眼前的好似一张可尽情书画的素纸白笺,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冲动。

(乌,神话中一种拉太阳车的神鸟。如误作乌鸦解,岂不大煞风景,诗人则死不瞑目。)。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昨夜愁绪难眠,不知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上隐约的枫树是如何送我入眠。

此句可谓是写“愁”的千古佳句。诗人在愁什么呢?诗人是位抱负远大的才子,其时已得进士功名,也许是忧国忧民?也许是怀才不遇?也许是仕途艰难?我们不得而知。夜幕中,诗人充满愁绪,看到的是更加搅人心绪的境色:“江枫”和“渔火”。此句中的“枫”和“火”与上句中的“霜”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两种心境。

吟诵这一句,如歌如泣,酣畅淋漓……。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为了说明钟声的来源,短短的四句诗诗人用了一整句,可见“钟声”在诗人心中的份量。

诗人由于“愁”而久久难眠,在真正入眠时时间概念已经模糊,使得诗人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把寒山寺的“晨钟”误为夜半钟声。因为有违“晨钟暮鼓”之理,诗人或许也感奇异,故特地写了下来。正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才有了这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佳句。诗人用浓墨来表现“钟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悠扬清灵的钟声帮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更是那钟声唤起了诗人的诗意。

吟诵这一句,自己的心灵仿佛也受到了那来自于远古的禅院钟声的一次洗涤。

(禅院钟声本有使人怡神净心、空灵致远的效果,之所以晨时鸣钟,为的是帮出家人创造一个好的心境,开始一天的修行。而禅院鼓声节奏上接近人的心跳频率,音色浑厚,有悸人心魄的力量,所以暮时擂鼓,为的是让出家人叩心自问一天的言行举止是否犯戒。)。

偶尔得闲赏诗,记下以上几笔。文中多处有异于教科书,也有异于《不朽的失眠》,更有异于《枫桥夜泊》新解和《枫桥夜泊》新解质疑。你若是学生,考试时请按标准答案作答,以免扣分,切切。你若是闲人,不妨也作翻赏析,自得其乐。

《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古诗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老师也往往会上成“逐字逐句讲析”的理解课,学生显得比较被动。曹老师选择上古诗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今天,曹老师打破传统故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教路清晰、重感悟。

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而又流畅自然。从“谈话导入——了解作者——初读古诗——读懂诗句——体会感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渐渐进入诗中,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使学生能像诗人一样去“看”、去“听”、去“体会”。在课外延伸时,曹老师在学生入情入境中把学生从“愁”境中引出来,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把所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情境创设、合情合理。

曹老师在导入时以自己的照片及亲身经历使学生产生共鸣,说自己考试不如意时内心的感受,为后面做好铺垫,同时也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有,曹老师在解读古诗时,教师的范读,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想象更充分、更深刻地体会诗境。

三、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曹老师不是把学生拘泥于自己的标准答案之中,而是允许学生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然后通过引导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比如:作者张继为什么愁时?学生有各种的想法,曹老师牢牢抓住“愁”字,在学生的读中说话中领悟,解开张继心中的愁。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

在曹老师的这堂课中,合理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范读时的配乐,感悟“愁”时出示的画面,课外延伸时歌曲《壮志雄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巧设背景介绍。

“诗人为什么而愁”呢,曹老师用课件巧妙地加以设计,再加上老师深情的叙述,使学生仿佛亲眼目睹张继一路赶考的艰辛,也就更能感受诗人归途中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睡的心情。

六、文道结合,愁出自强不息。

语文教学文道结合,我们现代文教学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古诗教学中,我们平常的教学总留在诗意与诗境中。而曹老师充分利用一个“愁”字,“愁”出了自强不息的品格,可见他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的充分钻研和琢磨,并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教学构思。

两点建议:

教师的言语还可以再简练些,熟练些。

诗意诗境的理解和感受还可设计更具有层次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

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

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

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

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

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

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

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

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

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

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本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

“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

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

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

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

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

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

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

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

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

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

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

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

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

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

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

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时间。

2.9-.--2.14。

2.17—3.21。

2.24—2.29。

3.3—3.7。

教学内容。

1.《古诗三首》。2。燕子。

3.荷花。4.昆虫备忘录。口语交际。习作一。

5.守株待兔。6.陶罐和铁罐。

7.鹿角和鹿腿。8.池子与河流。口语交际,

习作二。

3.10—3.14快乐读书吧。9古诗三首10.纸的发明。

备注。

3.17---3.2111.赵州桥。12.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综合性。

学习。

3.24—3.28。

3.31—4.4。

4.7—--4.11。

4.14—4.18。

4.21—4.25。

4.26—4.30。

5.3—5.7。

5.10—5.14。

5.17—5.21。

5.24—5.28。

5.31—6.4。

6.7—6.20。

6.23--。

习作三。13.花钟。14.蜜蜂。

15.小虾。习作四,语文园地四。

16.小真的长头发。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习作例文。习作五。

18.童年的水墨画。19.剃头大师。

20.肥皂泡。21.我不能失信。习作六。

22.我们奇妙的世界。23.海底世界。

24.火烧云。口语交际。习作七。

25.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6.方帽子店。

27.漏。28.枣核。口语交际。习作八。

整理复习。

整理复习。

复习考试.总结。

《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我的长生果》,学习这篇文章后使我受益匪浅。

了书对她的好处,在写作文时她不像别人一样千篇一律,而是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写作文。通过写作文作者也悟出了两条道理:一,作文要构思别出心裁,落笔时也要有与众不同的鲜味才行。二,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也是离不开借鉴与模仿的。

读了这篇课文,我认识到了书的重要性,于是就有空便读些书丰富我的知识。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一次快乐的往事,我平时积累的这些词语一下子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写起,以马路上的喧哗声和过节的喜庆气氛反映出了我们一家人的开心、快乐。写着写着我就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将平时积累下来的描写快乐的词句恰当的运用在了文章里,使文章更加突出了欢快和喜庆。这一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好评。我的心里乐滋滋的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我喜欢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要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赵州桥》是语文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从雄伟、坚固、美观三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第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坐落地点、设计者、建造年代。第二段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在介绍赵州桥的美观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表现了桥的美观。第四段写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オ干。

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学生有较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图片欣赏和文献资料,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赵州桥,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入民的智慧和才干,増加民族自豪感。

1、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特性和作用。

3、学习总分的写作手法,并试着写一段话。

1、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及设计的合理性和独创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2、体会重点语句,领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总分写作手法并运用。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深入了解桥文化。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晚上李老师收到国外的朋友艾伦的一份邮件,她说啊,他最近在研究中国的古建筑,她还特别之处,对我们的赵州桥特别感兴趣,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能不能简单地向她介绍一下赵州桥呢?用上老师给出的句式“赵州桥真啊!”

2、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3、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艾伦,一起走近赵州桥,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1、浏览课文,找出那一段写了赵州桥的雄伟。

2、找一找,画一画哪些具体语句突出了赵州桥的雄伟?结合图片欣赏直观感受雄伟。

3、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更直观地突出赵州桥的雄伟。

4、用洪亮的声音,把赵州桥的雄伟读给艾伦听。

(四)体会赵州桥“坚固”的设计特点。

1、“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这种设计”指什么?看图片,直观感受。

2、“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什么?找一找,读一读,体会自豪和骄傲。

3、用自豪和骄傲的感情,把赵州桥的坚固读给艾伦听。

(五)欣赏赵州桥的“美观”

1、段首“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过渡句及其作用。

2、哪些图案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读一读,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图案。

3、小组互读,用手势表演你最喜欢的图案。

4、该段前两句与后半部分的关系:总分关系。

5、因美而背诵,根据提示背给艾伦听。

6、感悟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六)小结与训练。

1、这节课我们带alen感受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也学习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叫做“先总写,后分写”,请大家根据提示,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2、交流展示。

(七)作业。

用自己的话向家人介绍赵州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2019春季正式使用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1篇为精读课文,7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本班学生都来自与农村。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能进行课外拓展。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1、能够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学会250个左右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250个字。

2、指导学生学习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逐渐学会并善于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而理解课文。

3、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养成预习的习惯。

4、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给学生质疑探究的方法。

5、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学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展开想象和幻想,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练习写日记写片段。

1、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就会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宽松和谐的足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

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教学,双向互动,体现交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情激情。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4、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谨防时紧时松,出现“回潮”。

5、注重有目的、有计划的上好作文指导课,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2.10-2.15。

《古诗三首》(3)《燕子》(2)。

书法展评(1)假期读书交流会(2)。

2.17—2.21。

《荷花》(2)《昆虫备忘录》(1)《口语交际》(1)。

《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1)。

2.24—2.28。

《语文园地》(2)《守株待兔》(2)。

《陶罐和铁罐》(2)课外阅读(1)书法(1)。

3.2—3.6。

《鹿角和鹿腿》(2)《池子与河流》(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1)。

3.9—3.12。

《语文园地》(2)《快乐读书吧》(1)。

《古诗三首》(2)《纸的发明》(2)书法(1)。

3.16—3.20。

《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课外阅读(1)书法(1)。

3.23—3.27。

《综合性学习》(2)《语文园地》(2)《花钟》(2)课外阅读(1)书法(1)。

3.30—4.3。

《蜜蜂》(2)《小虾》(1)《习作》(2)课外阅读(1)书法(2)。

4.6—4.10。

《语文园地》(2)《小真的长头发(2)。

课外阅读(1)书法(1)。

清明节放假1天。

4.13—4.17。

《我变成了一棵树》(2)《习作例文》(1)《习作》(2)《童年的水墨画》(2)书法(1)。

十一。

4.20—4.24。

《剃头大师》(2)《肥皂泡》(2)。

课外阅读(2)书法(2)。

十二。

4.27—5.1。

《我不能失信》(1)《习作》(2)《语文园地》(2)《我们奇妙的世界》(2)课外阅读(1)。

五一劳动节放假1天。

十三。

5.4—5.8。

《海底世界》(2)《火烧云》(2)《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

十四。

5.11—5.15。

《语文园地》(2)《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2)《方帽子店》(1)课外阅读(1)书法(2)。

十五。

5.18—5.22。

《漏》(2)《枣核》(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

十六。

5.25—5.29。

复习(1)。

十七。

6.1—6.5。

复习(2)。

十八。

6.8—6.12。

复习(3)。

十九。

6.15—6.19。

复习(4)。

二十。

6.22—6.26。

期末考试。

端午节放假一天。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系统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学生知识的积累,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班上的学习风气已基本形成,大部分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并初步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少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有个别不做作业现象;还有小部分学生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本学期要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指导,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交给他们学习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它们学习、阅读意识。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选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文本中的“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学生习作”等均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文内的“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等五个专栏。

(一)识字与写字1.认识汉字250个,会写字250个。

2.让学生养成主动认识汉字,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能用钢笔正确、规范、熟练书写汉字,基本能用毛笔临摹字帖。

4.能用音序、部首查字法独立查阅字典。

5.注重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阅读1.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能交流阅读体会。

2.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在快速默读中,略知课文大意。

4.能初步寻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且能借助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5.基本能通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对不明白处提出质疑。

6.能口头简要表述文章大意,感受文中人物、事物形象。

7.能自觉背诵文中喜欢的片段,基本能仿写。

(三)习作1.能通过观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形象通过语言来表达。

2.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乐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3.学会书写简单的书信和常用的应用文。

4.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的习惯,能自觉摘抄好词好句。

5.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口语交际1.能主动向老师、他人请教不知道的内容,同学学会倾听别人提出的建议。

2.能简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对别人说的话要学会转述。

3.能把课文里的或课外书中喜欢的故事将给同学或家长听。

(五)综合性学习1.能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作文、说话素材。鼓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生活材料。

2.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3.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一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4.学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重点。

1.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250个常用汉字,会写250个常用汉字。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清楚。

6.能用普通话交流。学会认真倾听,抓住主要信息,并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二)难点。

1.能使用硬笔较为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端正。

2.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初步体会句子的意思。

3.能对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发表简单的看法。

4.尝试写想象的世界和故事,写得新鲜有趣。5.在习作中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1.开学初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各位家长依据学生个人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尤其是学困生和品困生。

2.给学困生制定短期学习计划(学困生辅导计划),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建立学生之间“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每月向家长回报以成果。

3.加大力度,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要求每位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5.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监督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任务。

6.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7.鼓励优生大胆学习,独立思考;监督学困生的学习,不放弃,不拋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11.赵州桥》教学设计一等奖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3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长生果,知道长生果吗?(指指营养极其丰富的果子),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把它加上了双引号(补写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赶快打开书,带着问题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框出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利用词语手册理解意思,并交流。(出示)流光溢彩、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article/。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去小镇的文化站读文艺书;读学校图书馆中大部头的小说。

每一部分从哪些句子词语可以看出他很爱看书?

仔细回顾一下作者读书的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上有什么变化。

重点抓住第六小节中: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以及第十二小节中: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你认为作者这两次写作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联系课文(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读句: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再读:“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引读:书籍是你我的—-长生果!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1、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找出比喻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重点品悟第2自然段(出示句子: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师:将这句话与第2自然段比较着读一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意思还是一样的,只是把四个比喻句删掉了。)。

师:你真善于发现!多读几遍第2自然段,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学生读书)。

(生发现这四个比喻句前两个是一组,后两个是一组。)。

师:你怎么发现它们能分组的?

师:是啊,不但工整,写得也很美。再读一读。

(学生发现作者先把感受比喻成自然风光,我仿佛看见了蝴蝶飞过花丛,听见了泉水流过山谷的丁冬声。多美呀!)。

(学生发现第一组和第二组暗暗照应,蝴蝶在花丛飞过,正是一个美丽的画面;泉水流过山谷,不也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吗?)。

师:你们不但善于发现,还有自己的独特分配体验。正是这四个比喻,把那种少年读书时的愉悦感受,变得生动形象,让我们心里似乎也出现了这种美妙的感觉。

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六、课外作业。

红灯组:摘抄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精彩的段落。

黄灯组:选用本课的四字词语写一段话。

绿灯组:围绕文中讲到的读书与作文的事以及悟出的道理联系自己写体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