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大树和小草说课稿(实用13篇)

时间:2023-12-16 22:00:46 作者:紫衣梦

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优化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教学目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行分类。

3、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

这一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通过学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生准备果实,毛巾或餐巾纸。

教师准备小刀,盘子。

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比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小组内评比,每个小组推荐2件好作品。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小科学家成果展示栏”里展示一个星期。

2、果实展示会。

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一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样吗?

学生小组内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把观察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子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

(1)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

(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巾纸等要及时清理;。

(3)小刀、盘子、毛巾要及时清洗干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水果分一类,蔬菜分一类;。

把桔子分一类,苹果分一类;。

根据能否生吃进行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色分类;。

科学自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

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科学《水》评课稿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此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够比较从容有序的把课上完,表现不错,提以下想法,希望其继续提高!

科学课的知识来自生活,要让学生善于把所学的课本知识与校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摆脱书本的束缚,到生活中去汲取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从生活走向科学学习。

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积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是科学课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猜猜哪瓶水多?”,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相同瓶子中水的多少的比较;相同水位水的多少的比较,另一方面引出瓶子大小不同、水位不同时水多少的比较问题,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感到感性认识的不足,并急于寻找解决的途径,从而变被动的思考为主动的探究,学习热情极大的调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引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第二个活动:“设计、取材、比较”,这个活动要求很高,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先提出各自猜想、小组协商确定研究方法再选择实验材料最后结合设计进行比较活动并记录探究情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确定办法、选材料、进行比较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比较出水的多少的,从中习得了探究的方法发展了探究能力,同时在小组的共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其小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个活动:“交流、评价、描述”,通过让学生进行比较情况的小组交流,扩大学生对比较的各种方法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多种比较方法的评价过程中,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看待事物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在选择方法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最后,通过不同的方法对多多少的不同描述,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想准确描述水的多少的愿望,利于学生体验在感官无法解决时、在不同标准时,人类对标准的统一、对工具的需求,从而体会到人类在认识世界时的发展历程,以及人类能利用工具解决问题的伟大。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

我是颍州区袁集镇xx小学教师张鑫,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蚯蚓的选择,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初步的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

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蚯蚓的选择》这堂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法。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激活主体,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学的伊始,我为学生创设猜一猜,看一看实物蚯蚓的情境,让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喜爱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引导-探究法。

“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四、说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儿童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教师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猜测、验证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

3、注意合作交流。

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五、教学模式。

1.结构。

情境导入――猜测――讨论交流――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归纳结论――延伸探究。

2.理论依据。

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六、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今天我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见见?是谁呢?教师板书。今天我们请来了蚯蚓跟我们一起上科学课。

2、大家在哪儿见到过它们?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根据大家的经验,你能大胆地猜测一下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潮湿、干燥,阴暗、明亮)教师随机板书。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磁铁的磁性》是湘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磁铁》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

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铁。这部分是该单元的引入,主要交流我们认识的磁铁的形状以及磁铁的名称。还有交流我们曾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磁铁,介绍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四年级学生差不多都玩过磁铁,对磁铁、磁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他们有表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的愿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基础。通过交流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从而激发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部分首先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住的物体各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进一步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强”。在探究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后,教材通过文字告诉学生“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这时,学生们可能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每种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吗?”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就会延伸出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磁铁的磁性。2.指导学生探索,建立“磁性”的概念及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

(二)发展目标: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有磁性乌龟的鱼钩及几条带铁环的塑料做成的鱼。观察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形状不同的磁铁。分组实验准备:磁铁、瓷汤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铁尺、纸片、棉花等。

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磁铁的磁性。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6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堂伊始,我会引导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钓鱼的。”然后请学生谈一谈。接着我会说:“今天,老师也想来钓鱼,只不过老师的鱼杆上绑的不是鱼钩,而是一只小乌龟,可老师还真能把鱼给钓起来。”这时老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猜猜为什么,估计学生能说出是因为磁铁的原因。然后板书:磁铁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师生就日常生活中“钓鱼”这个话题的交流及教师的表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首先老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铁吗?”学生可能说:磁性黑板、冰箱门、铅笔盒......“你们看到的磁铁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来说?”估计学生会说: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环形......这时教师分别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并请学生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相同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它们取名称。并结合板书: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本环节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所见过的磁铁,让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为磁铁起名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理、汇报,得出了“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这一结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形成了“磁性”的概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的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四)、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老师继续引导:像刚才老师表演的钓鱼就是应用了磁铁的磁性。那么磁铁各个部分的磁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说一说你们想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估计学生的方案有:将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观察磁铁的各个部分分别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或者在磁铁上放一颗小钢珠,观察小钢珠往哪部分滚,以检验磁铁哪部分磁性强等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方案,对于合理、易操作、有创意的方案给予肯定,并让他们按照同学提出的方案有选择性的去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板书: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铁的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五)、摆弄磁铁。首先由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同学们,如果我们继续摆弄磁铁,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发现、更多的问题可以研究。比如我们把两块条形磁铁吸在一起,这块磁铁是不是就有四个磁极,请同学们自己摆弄磁铁,如果有什么发现和什么问题就把它记在记录单上并进行研究。”学生可独立或小组合作摆弄磁铁,研究发现的问题,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及“摆弄磁铁”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活泼、严谨的氛围,让学生去思索、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除了以上估计的两个实验方案,可能还有的学生想到把磁铁放在离回形针2、3厘米的距离,观察回形针有什么反应,可能有的学生发现了环形磁铁的磁极,有的学生发现了两条条形磁铁同极相排斥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发现两条条形磁铁连起来变成一条条形磁铁时,它得磁极不是4个而是2个,学生的这些发现是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证明的,应该说,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六)、总结延伸。课堂结束时我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块磁铁断了,它还有两个磁极吗?”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四、说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目标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所以评价时,不应过于看重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作品的优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基于这一评价理念,本节课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例如: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这两个环节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在“学生猜测并验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研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这两个环节采取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螺帽,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明显提高。第二部分: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感受尺子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实验验证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和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三、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关键: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四、设计理念及基本思路:

本课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探究、解决生活问题与课外延伸三部分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逻辑化、序列化、生活化、活动化。激趣引入部分:首先安排教师的演示实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出纸条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也为引出课题做准备。自主探究部分:三组自主实验的设计,完全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服务,用填表形式展示实验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合作,积极汇报,得出比较科学的数据。解决生活问题部分,出示建筑图片,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让他们感受生活与科学的联系,又一次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体现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五、关于小课题的落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而实验能力正是创新能力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科学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一直是科学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有:实验材料难准备,学生实验难驾驭,小组讨论形式化,种种问题制约着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科学课研究的小课题显的尤其重要,本节课中为了落实这一课题,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注重实验材料的收集与保管,填充与更新,发动学生备齐实验材料做好实验的前提保证。

2、注重制定明确具体的实验要求,起到约束学生有序实验的作用。

3、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组设置了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观察员,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学生有事做,有问题想,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

4、注重实验设计的目的`性,提高学生自主实验的效果:一节课中,如果实验没了目的,那么学生实验便乱了方寸,更别谈实验的有效性了。本节课我共给学生设计了四组不同的实验,目的各不相同,第一组实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对比试验要控制的条件,抓住这一关键,紧扣这一核心,就为后续实验打好了基础,铺好了路,第二、三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通过这2组实验使学生看到宽度、厚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抗弯曲能力这一现象。感受尺子不同方法的放法让学生明白横梁为什么立放的道理。使科学道理回归生活。这些实验的设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目的性强,循序渐进的把学生带入了探究的天地。

三年级科学《蚂蚁》评课稿

林雄勇老师执教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是一节观察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本节课的观察重点是让学生动手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认识昆虫,从而让学生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林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了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体验”为核心,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在林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林老师准备相当充分,不仅“备”教材,更“备”学生。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没有过于华丽的语言,引导他们思考他们从前观察过得蚂蚁是怎样的。

蚂蚁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蚂蚁,比较了解,有的还甚至观察过;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对蚂蚁的认识是浅层次的,知识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对蚂蚁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蚂蚁的身体结构描述清楚。教学中,林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较多的运用激励语言和评价。如:你真棒、你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你知道的真多等等,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林老师还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长什么样,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学生都想探个究竟,观察的非常投入,真个探究过程是真实的,学生们能够自己总结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从而让学生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主动探究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对学生来说是经历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老师提出了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蚂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激励学生课下继续研究。科学探究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这个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体现了科学课中以提出问题开始,再以生成问题结束这一教学思想。这样,就不断培养了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科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听了林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感受到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要从学生角度备好每一节课,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作为年轻教师的我,要不断的学习,特别科学学科更要研究学科特点,要以课标和策略为依据,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喜欢上科学学科。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三年级科学说课稿

说教材:

《珍贵的淡水》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一课。本课主要通过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心。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分2课时完成。活动1“积少成多”,让学生通过测量滴水情况,调查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活动2“淡水资源知多少”,是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活动3“我该怎样用水”,则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制定用水计划,鼓励学生科学用水,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

(2)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匮乏。

2、能力培养目标: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

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也通过《走进水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也可以看到,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域,因此学生会有水资源多得很的错误认识。加上小学生的节水意识本来就很模糊。针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学生课前围绕本课主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关注身边的用水情况,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真实情况,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科学现象。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烧杯、量筒。

说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搜集数据——资料分析——讨论归纳。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学校食堂的洗手池旁,由于波波洗完餐具后,没有把水龙头关好,自来水在不断地滴流。妍妍赶紧把水龙头关掉。波波却觉得水多的是,浪费几滴水不要紧。

讨论:水真的很多吗?真的不怕浪费吗?

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

二、活动一:积少成多。

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如果水龙头没关紧,不断地滴水,一天到底会浪费多少自来水?

任务:测量一个水龙头滴水一天浪费的水量。

活动:将水龙头调整到滴水状态,放一个烧杯在下面接水。10分钟后,用量筒测量烧杯里接到的自来水水量。

目的:通过学生实验,亲身感受水龙头在滴水状态下水的流失情况。

调查:调查生活中其他浪费用水的现象。

三、活动二:淡水资源知多少?

媒体:出示课本图或地球仪。

问题: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的水在哪里?

活动:观察地球仪寻找地球的水资源,并将发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了解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

引导:地球上的水体虽然很多,但可被人类利用的却不多。

活动:阅读课文的资料文字,根据数据,填画模拟水资源分布比例表。

讨论:各小组根据模拟的水资源分布比例表,讨论为什么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贫乏。

媒体:播放“珍贵的淡水资源”视频。

小结: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数据,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贫乏,只占水资源的2.5%,而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仅占淡水资源的0.3%。

四、活动三:我该怎样用水?

问题:地球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总量的万分之一,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交流: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

讨论: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活动:小组活动。根据大家了解到的情况,针对浪费水的现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

大树和小草十分地友好,他们之间有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大树都会用它那坚实的臂膀为小草遮风挡雨,而小草则是和大树谈心的朋友。它们有时在风声中悄悄地对话,它们相互驱寒问暖,生怕对方某一天突然离去。你有仔细地看过吗?大树看起来很疲惫,但是小草却长得绿油油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爱,因为大树把它的营养几乎全部转移给了小草,而根就像是一根导管,紧紧地把它们连在了一起。

现在的我就好比那受爱护的小草,父亲就像那一棵给我输送营养的大树。

两年前的我,还在上初中,当时被查出眼睛有斜视,医生说:“如果不做手术,将来眼睛如果定形了,那就不好看了。”于是爸爸说:“该做就做。”

手术时间定好了之后,我和爸爸就去住院部了,结果医生告诉我不能做手术。他说:“扁桃体太大了,怕插管的时候发生窒息。”爸爸听了之后,马上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联系,爸爸对我说:“马上就要开校了,肯定来不及挂华西的号了,本来以为一切都顺利,结果又不能做了,就只能去找人民医院的医生了,找一个主任给你做手术吗,心里也比较安心,那我们就改做扁桃体手术吧!”我点了点头,爸爸看了一下时间,再看看外面的雨下得很大很大,爸爸拉着我就往外跑,即使有伞,也没有一点用处,因为那风实在是太大了,伞都能够被吹翻,但是莫名的感觉和爸爸在雨中奔跑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

俗话都说:“女儿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而我却一直都不懂其中深刻的含义,直到那一次和爸爸谈完心之后终于有所体会。

那几天爸爸的压力特别的大,但是他不愿说出来,他只是自己默默的承担。直到那天晚上和爸爸谈心,他才把有些事情告诉了我,他认为我长大了,我能明白某些事情。正是因为这种相信我才知道老爸压力的来源。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去找老爸让他告诉我烦心事,说出来始终心里好受一点。这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作用了——为家人分忧。

生活正是如此,相互帮助,彼此守护。

爸爸是一棵大树,永远爱护我,而我是爸爸的心灵读者。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大树被风吹得:哗啦哗啦的响,而小草紧紧的依偎着大树,小草看着大树的模样十分难受,可大树一声不吭。很久,风停了,大树沉闷的叹了一口气,继续让小草依偎着它,然后沉沉睡去。

我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棵大树,不用太大,能保护我想保护的人就好。

父亲就像是一棵大树,而我只是一棵小草。

那是两年前,我因顽皮把左手手腕给摔断了。在外地务工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就火急火燎的往家里赶,看到父母心急担心的样子,心里就恨自己为什么这么笨!经过父母的细心照顾,终于两周后我顺利出院了。因为买了保险,所以要去保险公司办理手续,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随着父亲一起去了保险公司办理手续,负责人是一个涂着大红唇,脸像纸一样白,脚上穿着差不不多十厘米恨天高的阿姨。阿姨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给我们递了好几张精美的保险产品,等父亲说明了来意之后,她淡淡的说了声:“哦,那自己找个地方坐吧。”父亲笑着说:“谢谢,谢谢你啦。”之后,“恨天高阿姨”把一打资料递给父亲,父亲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双手接过资料。阿姨说:“把这些资料全部填好。”又转过身去涂那些大红色的指甲油,狭小的办公室里弥漫着刺鼻的指甲油味道,呛得鼻子痒痒的。父亲填好资料后递给阿姨,她并没有马上接,而是抽出一张纸放在手上说:“好了,拿来吧。”父亲顿了顿,尴尬的笑了笑,把资料整整齐齐地放在那只垫有纸巾的手上。阿姨接过资料,翻了翻,皱起了她那本来就没画平的眉毛,然后斥责的口气吼道:“都说了不要把资料乱放,你看吧,现在放乱了,我又要重新弄,真是的,麻烦。”父亲勉强的笑了笑,很牵强,还客气地说:“不好意思,我没听到你说不能弄乱,对不起哈,麻烦你了。”阿姨看了看父亲,吼道:“没听到,都跟你说了还没听到。”她一边说一边用她那涂着大红指甲油的手指用力的戳在资料上,父亲沉默了,我看不下去了,我想替父亲申辩“你……”,父亲已经感觉到我的愤怒,拉住了我的衣角,让我先出去,我只能默默的推出了办公室。

一会儿,父亲出来了,我怔怔的看着他,他对着我扯出一个笑容说“走吧!”

出了门,阳光毒辣,晒得脸生疼,我一路跟在父亲身后,一句话都没说。父亲的背微微驼了一些,在落叶中更显得单薄,那一刻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像被什么压着,路旁的树叶随着秋风一片片飘落,顺着父亲的肩膀落在地上,正巧落在一棵小草上,遮住了暴晒的小草的阳光,我的脸边一阵冰凉,然后眼前的视线也变得模糊了。

回家以后,父亲多喝了一点酒,但还是笑着对母亲说:“好了,一切都办好了。”这就是我的大树,经历了风雨雷电的洗礼之后,却给我一片阴凉。

阳光依旧灿烂,大树和小草被温暖的阳光唤醒过来,大树依旧坚韧,为小草遮住毒辣的阳光。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

一个高大的人缓缓走来,张开它那像树枝一样粗壮的手臂,等我过去,在他的身边,我像一根草一样渺小。

从小,父亲就是我的保护盾,无论发生任何事,他都会护着我。只要我一调皮,母亲就会追着我满屋子跑,但是,父亲总会在第一时间挡在我面前,因此我经常从母亲的魔掌中逃脱。在八岁以前,每次和家人散完步后,我总会对母亲说走不动了,但母亲就说让我坚持走回去。可是,父亲默不作声地走到我身边,把我举起来,让我坐在他的肩上,他就慢慢地护着我回家了。而我,在他的肩上感受到了安心。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学校下楼梯时把脚崴了,因为很疼,所以我都是半走半拖着脚回家。回到家后,他看到我这样,立马就带着我去医院擦了药,回来时,他扶着我慢慢回家,生怕我再把脚崴了。

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一个幼稚的人。有时会突如其来做一个让我不知所措的事,但反应一会儿后,我会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很爱逗小孩,常常拿一颗糖来逗弄小孩。有一次,我父亲看见小姑的女儿在屋外玩,就笑着走过去,并且顺手从荷包里拿出一颗糖。那个小女孩就兴冲冲地跑向我父,但他却说:“不给你。”那个女孩没有说话,只是眼里含着泪水。看见那个小女孩快要哭了,我父亲赶忙安慰道:“不要哭,你叫我一声大舅,我就给你糖。”因为那个小女孩只有一岁多,因此说出来的话不清楚,但父亲一听到她说了就开心的把糖给她。那个小女孩拿着糖就急忙往嘴里放,我父亲看到了,嘴角微微上扬,用手摸了摸自己下巴的胡渣。那个小女孩吃完后舔了舔嘴巴,见她如此可爱,我父亲又给了她一颗糖。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虽然他的头发不像大树的叶子一样变黄落下,但他的白发像银针一样耀眼,并深深刺痛我的心。每一次,我看到白发都忍不住地想用手去拔断它,但拔了这一根有什么用,他的头上还会有其他的白发。虽然这样,时间还是在往前走,他慢慢变老,我渐渐长大。

读高中以来,每次住校回来,他总买一样我喜欢吃的东西回来,每次我都心满意足地吃好吃的东西,而他总带着淡淡的笑意望着我,伸手弄掉我嘴边的饭粒,我总傻傻地望着他。也许在他心中,我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但我终究是会长大的。

大树虽比小草强大,但他不能始终保护我,他终究会老去,我也要长大。到他无力保护我以后,我也要用全力去守护他。虽然我的力量很小,但再微小的力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

感恩是敬重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地旋转,父母和爷爷奶奶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有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亲朋的关爱。所以学会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感恩是有意义的,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我们周围所有的人。感恩哺育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丰衣足食;感恩授予你知识的人,是他们,照亮了你前进的道路;感恩帮助你的人,是他们,给了你再生的希望;感恩鼓励你的人,是他们,让你信心十足;感恩嘲笑你的人,是他们,激发了你的自尊;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练了你的意志。鸟儿要感恩天空,鱼儿要感恩河水,小草和大树要感恩土壤。所以,万物皆要学会感恩。

在辽阔的大海上,有一座飘离的小岛,不知从何时起,岛上便只留下了一棵大树。大树孤独地生长着,不知啊,我如此高大,理应照顾它。”于是,大树为小草遮挡暴晒,留下温和的阳光;阻止狂风,留下细雨。小草仰望着高大的大树,想:“多么高大的大树呀,它是多么慷慨啊,我一定要好好生长,以后一定要报答它。”小草默默感恩着大树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大树看在眼里,温和地笑着。

大树呀,是父母,是国家,是自然;小草呀,是孩子,是人民,是人类。小草对大树尚感恩着,而我们就应对这世界的一切心存感激——感恩世界万物的爱!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

小花园里有一颗大树和一片小草,骄傲的大树看不起小草,常常奚落它。

“你敢撞我么?小草!”大树傲慢地问。

“不敢,大树朋友。”小草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矮小的东西!”大树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我胆小。”小草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装饰花园的,并不是互相对打互相贬低的,说到装饰花园,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大树生气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得更矮,我却越来越高,什么也不怕。”

一天暴风雨来了,一道雷电劈向大树,狂风中大树倒下了。过了几天,大树被运走了。

风雨过后,小草显得更加青翠了。

大树与小草三年级作文

其实,父亲的本身便是爱的缩写。

——题记。

父亲是什么?每个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若说以前的父亲是雄鹰,年少不羁,那么从我的出生以后,父亲便成了大树,细心呵护我的成长。

听母亲说起过,我刚出生那会儿,父亲很少抱我,不是因为不喜,而是因为太爱了,害怕自己粗手粗脚不小心伤了尚且是一个糯米团子的我,那时候起,那个小小软软的一团便成了父亲这辈子的羁绊。

其实吧,大多数的父亲都不是一个细心的人,我的父亲也一样,可他因为与他血脉相连的一个小豆丁学会了耐心,学会了陪伴,那是来自血缘和灵魂深处的羁绊,经过父亲的细心呵护和时间的精心雕琢,当年的小豆丁终是长大了,懂事了。

就像夏日里,大树为小草遮蔽阴凉,挡住了风雨,冬日里,大树的叶落了,成了小草度过寒冬的被盖与来年春日里幼草生长的养料,这便是父亲,及尽自己所能给予孩子一片天地,任其成长,任其肆意,我记得,父亲曾对我说,“女儿,别害怕长大,你以后的路上就算天塌下来,也还有爸爸给你撑着。”那一瞬间,泪如泉涌。

我依旧记得,在寒冬的夜晚,父亲总是会为我留一盏灯,在我回到家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父亲低声问了一句外面冷不冷,我说挺冷的,父亲便没有多说什么了,一头扎进了厨房,端出来的是一碗热腾腾的饭菜,那一刻寒冬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

而第二天去上课的时候才发现父亲在门口等我,当时我还有几分愕然,父亲接过我手上的东西然后说,“不是说冷吗,走吧,爸爸送你,晚上快下课的时候给我打电话爸爸来接你。”

这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可是点点滴滴的爱和感动绘成了一条河流,一条永不会枯竭的河流。

我们都懂,父亲想要的并不是子女的感恩,也不是子女的报答,而是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

父亲是一棵大树,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其遮风挡雨,为其撑起一片天地,或许这棵大树并不算优秀,可他却把最好的给予了小草,这便是我的父亲,在别人的`眼中的他或许并不多优秀,可是在我成长的这些年里,他是一个好父亲。

父亲的爱,没有多华丽,也没有多荡气回肠,淡淡的,轻轻的停在了心上,就像是渔村的灯火,从海面远远望去,暖上心头。

星在夜空中闪烁,萤火虫在肆意游荡,记得小时候,父亲喜欢把我抱起来高高的举过头顶,喜欢拉着我的小手然后骄傲的对着别人说,这是我的女儿,终其一天,我相信我会成为父亲的骄傲。

且,父亲这个名词便是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