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原则研究的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4-04-05 22:17:07 作者:QJ墨客

范本作为一种表达的样式,既可以被借鉴,又要避免过于模仿,保持个性和创新。我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心编写的总结范文,相信它们会给大家带来启示。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某型铣头体铸件两种不同工艺方案的分析对比和生产验证,选择出合理的工艺设计方案,对具有防渗漏要求的铸件工艺进行探索。

关键词:油压;渗漏;致密性和均匀性;逐层凝固;补缩冒口。

机床铸件中有许多零件需要承受一定的油压,这类铸件内部组织必须要致密且均匀,如果铸件的内部有缩松或缩孔,零件在油压的作用下将会产生渗漏现象导致零件报废,影响生产周期和增加生产成本。以某型铣头体铸件为例,其具体情况如下:零件要求承压部位外壁为圆筒形状,最大壁厚为76mm,最小壁厚为20mm;质量为300kg,材质为ht300。在机床使用中,该零件要求承受的油压为8mpa,持续承受压力时间为4h,运行过程中不允许有渗漏现象。在首次工艺设计中试生产5件,在试压时发现5件均有渗漏现象,其中2件渗漏严重。经对工艺进行分析后发现,在铁液凝固时,由于工艺设计不合理造成上下两部分材质致密性不均匀,在铸件上箱部分形成内部缩松严重,因此铸件经受油压时会产生渗漏现象。

1首次工艺方案。

该工艺采取一箱一件,将铸件横放,从铸件径向分型,一半铸件在下箱,一半铸件在上箱,内浇道设置为两道,浇注系统采用封闭式浇注,在铸件的两端头分别放置补缩冒口,如图1所示。铁液化学成分及浇注温度范围如表1所示。该工艺方案,采用3t铁液共计浇注5件,在加工过程中铸件表面目测没发现任何铸造缺陷,但是在试压时5件均发生渗漏现象,其中2件渗漏十分严重。对工艺复查后发现,渗漏部位都在铸件上箱部分铸件的最高部位,为此对渗漏较严重的铸件采取破坏性试验,发现在铸件所处上箱部分最高点处铸件内部组织明显有缩松现象,如图2所示。从破坏后整个铸件断面看,明显存在组织极不均匀,上箱部分铸件组织有明显缩松、缩孔且组织致密性差且不均匀,这是铸件产生渗漏的主要原因[1]。由于所生产的零件在试压过程中全部产生渗漏现象,因此对现行工艺优劣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2工艺优劣性分析。

优势:由于零件形状整体为圆柱形,采用第一种工艺方案造型简单,泥芯定位准确,浇注时不易偏移,所生产铸件内部尺寸精确度较易控制,同时铸件不易发生底漏现象。劣势:由于该零件的结构特点,若采用该工艺,将有一半铸件在上箱,因此铸件的补缩冒口压力头较小不利于铸件补缩。更为重要的是,从零件的结构上来看主要由两台圆柱构成,采用该工艺方案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形成上箱部分铸件最高点面积小、凝固快、不利于补缩冒口对其补缩,同时在铸件凝固过程中上箱部分铸件铁液对下箱部分铸件形成补缩效应[2],因此上箱部分铸件组织致密性不如下箱部分铸件,同时在上箱部分铸件最高处极易形成缩松或缩孔。虽然在最高点放置补缩冒口能避免缩孔的产生,但不能有效避免铸件内部缩松的产生,铸件整体材质的致密性和均匀性较差,在下箱部分铸件的致密性明显优于上箱部分,因此,如果铸件要求承受液体压力的情况下,铸件上箱部位极易产生渗漏现象。

3新工艺方案。

通过对工艺方案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要有效解决铸件渗漏现象,必须使承受液压部位铸件组织致密且均匀,同时内部不能出现任何缩松现象。基于这一理念采用了顺序凝固原理来重新设计铸造工艺[2],新工艺方案如图3所示。该工艺采取一箱一件,将整个铸件立起来放置在下箱,铸件要求承压部位放置在最底面,两道内浇道设置在铸件底面,浇注系统采用封闭式浇注,铸件最顶面设置两个补缩冒口。

4新工艺优劣性分析和评估。

优势:采用该工艺设计方案,将铸件立起来制作,铸件模样为整体木模,能确保铸件外形尺寸精确,有效避免配箱时错箱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采用该工艺方案将铸件要求承受油压的部分整体放置在最下端侧面,因铸件在凝固过程中处于逐层凝固方式,最下端铁液最先凝固,上端尚未凝固的铁液在重力作用下对其进行补缩,因此,该部分铸件组织致密从而有效解决下端部分铸件微观缩松现象,对铸件防渗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同一水平面上的部分铸件冷却速度基本相同,从而使整体的铸件组织均匀,有效解决了第一种工艺设计方案带来的组织和致密性不均匀及局部地方缩松所导致渗漏等缺陷,同时该工艺方案铸件全部处于底箱,冒口在上箱,从而使冒口压力增大,更能有效对铸件进行补缩。劣势:采用该工艺设计方案,配箱时泥芯定位较第一种方案困难,如果固定不稳,浇注时有漂芯的'可能性;采用该方案比第一种方案多摏出一个平底箱,从而增加劳动强度,若卡箱不注意,在浇注时漏箱的可能性增大。采用新工艺后,同时制作5件,采用3t铁液进行浇注,其铁液化学成分及浇注温度如表2所示。

5新工艺方案生产验证。

采用新工艺制作了5件试验件,在加工过程中目测未发现任何缺陷,加工完成后对5件零件进行试压测试,5件均未发生漏油现象,满足设计要求。随后又进行了4个批次的生产,共计生产46件,其中两件由于夹砂导致报废外,其余44件铸件在试压时均未发生渗漏现象,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

6结论。

每一种铸造工艺设计方案都有其优劣性,因此,在设计铸件工艺方案时应考虑到铸件使用时的具体要求,若有承受油压时必须首先考虑承压部分组织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并结合铸件的具体形状尽量使零件承压部分铁液凝固方式趋向于逐层凝固方式且处于最先凝固,以获得良好的致密性,并使同一水平面上的部分冷却速度相同,以达到铸件组织均匀的目的,这样能有效防止零件在承受油压时产生渗漏现象。

参考文献。

[1]李庆春.铸件形成理论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郝石坚.现代铸铁[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

文章阐述了抗震设计方法的转变,并介绍了两种不同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对能量分析方法在抗震结构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推覆分析方法;结构能量反应分析;地震动三要素;耗散能量。

目前世界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大多数都以保障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据此制定了各种设计规范和条例。依此设计思想设计的各种建筑物在地震中虽然基本保证了生命安全,却不能在大地震,甚至在中等大小的地震中有效的控制地震损失。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变成了人口高度密集、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一般的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的震害引起工程界对现有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刻的反思,进一步探讨更完善的结构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已成为迫切的需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专家经过深刻总结后,主张改进当前基于承载力的设计方法。lll提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院根据建筑物的性能要求,提出了一个有关抗震和结构要求的框架,内容包括建议方案,性能目标,检验性能水准等:我国学者已认识到这一思潮的影响,并在各自研究领域加以引用和研究,如王亚勇、钱镓茹、方鄂华、吕西林分别发表了有关剪力墙、框架构件的变形容许值的研究成果,程耿东采用可靠度的表达形式,将结构构件层次的可靠度应用水平过渡到考虑不同功能要求的结构体系,王光远把这一理论引入到结构优化设计领域,提出基于功能的抗震优化设计概念。

我国现行的结构抗震设计,主要是以承载力为基础的设计,即用线弹性方法计算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用组合的内力验算构件截面,使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力;位移限值主要是使用阶段的要求,也是为了保护非结构构件;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是通过构造措施获得的。结构的计算分析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弹性方法和弹塑性方法。当前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研究中广泛地采用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这些方法没有考虑结构屈服之后的内力重分布。实际上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往往处于非线性工作状态,弹性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强震作用下结构的工作特性,让结构在强震作用下处在弹性工作状态下工作将造成材料的巨大浪费,是不经济的。

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设计方法经过了两个文献的转变:(1)静力分析方法到动力分析方法的转变。2)从线性分析方法到非线性分析方法的转变。其中动力分析方法就经过了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到时程分析法、从线性分析到非线性分析、从确定性分析到非确定性分析的三个大的转变。作为一种简化实用近似方法,目前的推覆分析方法(push—overanalysis)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它属于弹塑性静力分析,是进行结构在侧向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具体做法是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研究中常用的有倒三角形、抛物线和均匀分布等侧向力分布方式)模拟地震水平惯性力作用的侧向力并逐步单调加大,使结构从弹性阶段开始,经历开裂、屈服直至达到预定的破坏状态甚至倒塌。这样可了解结构的内力、变形特性和能量耗散及其相互关系,塑性铰出现的顺序和位置,薄弱环节及可能的破坏机制。这种方法弥补了传统静力线性分析方法如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法等的不足并克服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过程中,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仅用于近似评估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推覆分析方法基本上只适用于第一振型影响为主的多层规则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或不规则的建筑,高阶振型的影响不容忽视,并且对于非对称结构,还必须考虑正、反侧反推覆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此外推覆分析方法无法得知结构在特定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和破坏情况,这限制了它在抗震性能设计中的使用。地震动能量是刻画地震强弱的综合指标,它综合体现了地面最大加速度和地震持时两个反映地面运动特性的`重要因素。结构地震反应的能量分析方法是一种能较好地反映结构在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的非线性性质及地震动三要素(幅值、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方法。地震时,结构处于能量场中,地面与结构之间有连续的能量输入、转化与耗散。研究这种能量的输入与耗散,以估计结构的抗震能力,是结构抗震能量分析方法所关心的问题。结构在地震(反复交变荷载)作用下,每经过一个循环,加载时先是结构吸收或存储能量,卸载时释放能量,但两者不相等。两者之差为结构或构件在一个循环中的“耗散能量”(耗能),亦即一个滞回环内所含的面积。能量等于力与变形的乘积。一个结构(构件)所耗散的地震能量多,不仅因为它承担了较大的地震作用,还因为它产生了较大的变形。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耗能构件是用它自身某种程度破坏所作的牺牲,来维持整个结构的安全。所以,每次大的地震作用之后,人们看到那些没有其它途径耗散所吸收的地震作用的能量的结构,只有通过结构自身的破坏来释放所有的多余能量。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当注意保证结构刚度、强度和变形能力的协调与统一,如结构的延性设计就是在传统的单一强度概念条件下进行的弹性抗震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结构和构件的塑性变形能力,在设防烈度下允许结构出现可能修复的损坏,当地震作用超过设防烈度时,利用结构的弹塑性变形来存储和消耗巨大的地震能量,保证结构裂而不倒。

能量法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发现较快,但由于地震本身的复杂性能量与结构反应之间的关系仍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营改增环境下的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传统的纳税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纳税改革势在必行。营改增政策的推广,改变了以往一些行业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的纳税模式,将实行营改增政策的行业,在进行纳税时,将缴纳营业税的应税科目改为缴纳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纳税的现象。在物业管理企业实行营改增政策,在短期来看企业的税负有增无减,但是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该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营改增政策。

营业增政策即营业税改增值税,指将缴纳营业税的应税科目改为缴纳增值税,可以有效的避免重复纳税,有利于企业减少税负。20我国财务部和国家税务局联合下发营改增试点方案,于2012年开始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试点,营改增试点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8月将营改增范围推广到全国,5月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前,很多行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造成了重复纳税,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营改增的征收范围为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将营业税的价内税改为增值税的价外税,形成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抵扣关系,减少了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纳税筹划又称为合理避税,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主要是指,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投资理财和经营活动进行事先的筹划和安排,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纳税负担,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进而投资更多的项目。纳税筹划的目标是使得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纳税筹划活动发生在企业的各项投资理财和经营活动之前。纳税筹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和实现涉税零风险,一般通过选择低税负方案和滞延纳税时间两种途径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税务筹划具有合法性、事前筹划性和明确的目的性等特点。合理的进行纳税筹划有利于使企业有效率的选择经济行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增加国家的收入。

通过对上述营改增政策和企业纳税筹划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纳税筹划具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短期来看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有增无减,二是,从长远看,营改增政策有利于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下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从短期来看有增无减。

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前,我国的增值税存在两种税率,分别为17%和13%,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后,又增加了两个税率,为11%和6%。从税率上来看,进行营改增以后,企业税负具有了明显减少。但是物业管理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具有较高并且不能抵扣的成本费用,例如人工费等,这使得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并没有明显的降低。如果对物业房和商品房按照营改增后的税率3%和6%进行征收,并包括减免政策和国家补贴,可以有效的减少物业管理企业的税负。

(二)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我国在部分服务业中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后,可以与第三产业进行进一步的融合,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得到有效的优化,进一步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使企业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税负较重,物业管理的收费问题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且税率较高。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后,物业管理企业的市场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对企业的抵扣范围以及征税税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有效的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有利于物业管理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因此,从长远来看,推行营改增政策可以使企业的可抵扣税额增加,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负,有利于促进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

(一)对非居住物业和居住物业实行区别征税。

在物业管理企业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后,对非居住物业和居住物业实行区别征税,两者可以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征税。实际情况表明,非居住物业的征税并没有发生亏损的情况,还出现少许的盈利,而居住物业的亏损较大。因此,在进行征税时,非居住物业可以按照营改增以后增加的税率6%来进行征税,对非居住物业和居住物业实行区别征税。

(二)尽量争取税收优惠。

在实行营改增政策以后,当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对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和理解,从而选择更加合理有效并且可以促使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的方案进行纳税。且应该更加重视对抵扣环节的核算,通过适当增加可抵扣项目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税负。例如,使商业性房产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还例如通过增加的可抵扣项目,作为支付公司进行绿化和保洁的费用,不断的改善企业人工费用较高的现象。

(三)减免保障性住房税收。

保障性住房由于其带有保障性质,因此,在其进行物业管理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进行征税时,应该对其进行税收减免或者税收降低。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征税时需要针对保障性住房出台相应的住房优惠政策。应该减免经营性住房出租所得的费用,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后,物业管理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将减免保障性住房税收作为基础条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四)保留补贴税收优惠。

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宗旨是服务社会,利润不高,因此税务机关对物业企业进行税款的征收时往往有一定的税收优惠,通过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提高物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对售后公房等利用企业代收煤气费等费用的部分,不收取增值税,将物业管理企业收取的物业费用扣除设备耗能后的余额作为物业管理企业的计税基础。通过保留公房的租金免征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部分税收,尽可能的减少物业管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五)适当增加简易征收的应用范围。

在一些行业推行了营改增政策以后,出现了税负增加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扩大简易征收的应用范围,对简易征收的计税方式加以设计。目前我国存在数量较多的小企业,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小企业,年收入低于500万,在进行缴纳税款时,往往使用简易征收的方式进行计税,即以3%的税率进行增值税的缴纳。例如,某一小规模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缴纳时,用企业全部收入减掉人工费用支出,利用简易征收的方式进行缴税。因此,适当增加简易征收的应用范围,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税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经过较长时间的实施,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明确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营改增政策下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策略,通过对非居住物业和居住物业实行区别征税,尽量争取税收优惠,减免保障性住房税收和保留补贴税收优惠以及适当增加简易征收的应用范围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纳税筹划策略,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营改增环境下的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正确开展企业纳税筹划对于深入贯彻国家立法宗旨,维护企业正当利益都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

纳税筹划的观念近年来正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和理解,并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成为影响企业各级领导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当前的纳税政策环境下,纳税筹划存在一定的空间,但不是无限区,有时违法与不违法仅有一步之遥。纳税筹划作为纳税人的一种理财手段,可以为企业节约纳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但也存在筹划不当违法偷税的风险。因此,纳税人只有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纳税筹划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纳税筹划原则,才能真正取得纳税筹划的成功,为企业创造出经济效益。

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繁多,在财务工作实践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围绕税种进行研究,筹划的结果最终体现在税种上;二是围绕经营方式进行研究,筹划的最终结果体现在适应纳税优惠政策上。为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在进行具体筹划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综合权衡,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将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处理中,一般通行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

1、缩小课税基础。指纳税人通过缩小计税基数的方式来减轻纳税义务和规避纳税负担的行为。缩小税基一般都要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手段,一种比较常用的做法是使各项计纳税入最小化,尽量取得不被税法认定为是应税所得的经济收入。如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税所得额,因此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当国债利率高于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的税后实际利率时,应当购买国债,取得纳税利益。

另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和限额内,尽可能使各项成本费用最大化,如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及时核销入账,已发生的坏账、资产盘亏毁损的合理部分及时列做费用等。笔者所在企业是70年代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企业效益逐步提高,但多年沉积的坏账也比较多,其中最大的一笔是与一个关联企业近万元的应收账款,该关联企业已经停业多年,但由于不符合税法规定一直无法处理。12月当地政府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出台了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办法,根据这一规定,关联方的坏账经中介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并取得税务部门关于企业已经停业不具备还款能力的证明后即可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损失,经批准后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利用这一政策,企业积极开展工作,很快就按规定提交了税法规定的全部材料,获得了全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损失的批复,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近2000万元,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660余万元,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适用较低税率。指纳税人通过降低适用税率的方式来降低纳税负担的行为,一般可采用低税率和转移定价法。低税率法是纳税人通过合法的途径,选择不同的地区、行业、所有制等,使自己直接适用较低的税率。如我国税法规定,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三年;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征收所得税;投资于第三产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等。笔者所在企业近年来对外投资业务较多,在投资可行性论证时就充分考虑了新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问题,并成功运用这一方法成立合资企业一家,水产养殖企业一家,新办旅游企业、国贸企业两家,主辅分离改制企业一家等,充分享受了低税率和减免所得税的优惠,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税负。转移定价法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总公司与分公司以及有经济利益联系的其他公司之间,为共同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在经营活动中进行的合理的价格转让。如母公司适用的税率较高而子公司适用的税率较低,母公司就可以通过转移定价法,以低于市场正常交易但仍比较公允的价格将货物转移给子公司,从而实现成本和利润的转移,取得少缴税款的优惠。还有在购销活动中利用地区性税负差别在低税区设立分支机构,将货物调到分支机构销售,就可以通过转移定价,减轻企业税负等。从实践来看,企业的规模越大,成员越多,经营范围和区域越广,利用转移定价法筹划的空间和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

3、延缓纳税期限。资金有时间价值,延缓纳税期限,可享受无息贷款的利益。一般而言,应纳税款期限越长,所获得的利益越大。如将折旧由直线折旧法改为加速折旧法,可以把前期的利润推迟到以后期间,就推迟了纳税的时间,即可获得延缓缴税的利益。另外,对能够合理预计发生额的成本费用,采用预提方式及时入账;以及尽可能地缩短成本的摊销期限等方法,都可收到合法延迟纳税的效果。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个国有大型水力发电企业,由于受上游来水影响,全年发电十分不均衡,大部分的发电量和收入均集中在上半年实现,汛期和汛后发电量和收入只占全年的30%左右,而成本费用又集中在下半年发生,造成企业上半年盈利巨大而下半年又亏损严重的局面。如果按照税法规定按月预缴企业所得税的话,上半年需要预缴企业所得税近3000万元,这些预缴的所得税只有在下一年度实现利润时才能抵缴,将会长期大量占用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经认真研究国家税法,仔细筹划后,企业与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充分沟通协商一致,针对水电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情况,税务部门同意企业按照近三年的实际收入及成本费用发生情况,采用配比的方法在对全年预计发生的成本费用每月进行预提计入成本,均衡了全年的利润实现与预缴所得税金额,为企业争取了巨大的资金时间价值。

4、合理归属所得年度。所得年度的合理归属可以通过收入、成本、损益等项目的增减或分摊而达到。如企业销售货物有不同的结算方式,结算方式不同,其收入确认的时间也不同,收入归属所得的年度也就不同,因此,企业通过销售方式的选择,可以控制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合理归属所得年度。另外,期末存货计价的高低,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大,不同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期末存货成本,出现不同的企业利润,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数额。比如当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时,发出的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计价,可以多计本期发出的存货成本,相应地少计期末库存存货的成本,这样就会产生较低的期末存货,较少的税前收益,从而减少当期应交所得税;反之,若物价水平持续走低时,采用先进先出法比别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低,从而加大了当期成本,减少当期应税所得额。但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变更存货计价方法时,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变更的相关内容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从而实现合法筹划。

5、适用优惠政策。指纳税人充分利用可享受的优惠政策直接减少应纳税额,来减轻或免除纳税义务的行为。国家为了鼓励某些特定地区、特种行业、特别企业、新特产品和特殊业务的发展,照顾某些特定纳税人的实际困难,制定了大量纳税优惠政策,纳税人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依靠纳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每一项纳税优惠政策就是一个避税地,企业只要挂上一个避税地,就能够充分利用纳税优惠政策享受纳税优惠,这是目前企业最主要的纳税筹划措施。如笔者所在企业近年来发电机组等设备更新改造业务较多,为充分享受国家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每次设备改造前都要进行缜密的研究筹划,制订切实可行的纳税筹划方案,尽量在改造过程中选用符合国家政策的国产设备,按照要求取得有关各方面的审批文件,并与当地税务主管部门密切保持沟通和联系,及时得到最新的纳税政策咨询,成功地进行了多次筹划,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企业所得税1000多万元。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要弄清楚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首先要来探讨一下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从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征总结出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数控加工工艺是比较智能化的一道加工流程,它的加工工序比较集中,全程都是有计算机将设置好的编程变成指令操控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中途不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更换刀具,因此这就需要前期的设计方案和数控编程都很完善和全面。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是一个设计内容比较复杂的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会涉及对于具体的零件加工内容和加工步骤的分析和设计。科学化地进行方案设计,正确地进行数控机床加工的执行编码程序。

首先,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要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所谓先粗后精的设计原则是根据数控加工实际加工过程的特点而决定的。因为数控加工的加工工序比较集中,可以实现先进行粗加工,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精加工。这样的设计原则一方面是由于这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加工量和动刀的次数。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零件在粗加工完一段时间会存在一定的形变,然后这时候再进行精加工就能提高加工零件的精度。因此,我们在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其次,对于走刀路线的设计最优也是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原则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走刀路线的设计方案要遵循先近后远,走刀路径最优,动用刀具最少的原则。一般来说,走刀路径的设计一般来说都是要离刀口相对位置近的要进行先行加工,离刀口相对位置比较远的地方要后加工。这样在实际的数控机床的加工中能大大减少刀具的移动距离,提高加工的效率,减少加工时间。除了先近后远这个设计原则,走刀路径的设计原则还有一个先面后孔的设计原则。实际的机床加工零件过程中会有很多既有面又有孔的原料。这时候为了保证零件发生变形或出现切割失误,一般都要采取先进行表面切割后再进行孔内切割的走刀路径设计。遵循这两个走刀路径的设计原则,在实际的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中,会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2]。最后,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原则要依据数控加工工序比较集中的特征进行一次定位,加工工艺最大程度集中的原则。数控加工的最大优点就是高效和节省占地面积,加工精确,加工时间短。所以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障零件加工在一个数控机床内完成加工过程的'全部或者大部分。这种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数控机床的使用次数,减少加工成本和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零件在多个数控机床间更换、装卸造成的变形和加工误差。所以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一次定位、集中工序的原则,把加工顺序都连接在一起。

2数控加工工艺的方法。

2.1加工工序的设计科学合理设定。

现代的数据加工与传统的机床加工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数控技术还是机床设备都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实际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意外可能远远高于前期的预想,所以加工工序的设计的全面和科学性就极为重要。我们在进行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时要把握整体,从整体出发,使数控机床的合理性和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并制定好方案。在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很严格地执行编程,比如对于零件的表面加工和对于零件的切削过程。所以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设定好完整的工艺和编程,从而实现对于数控加工的控制,最终实现以最小的加工成本实现最大的加工效率和收益。

2.2走刀路线的设计要最优。

在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中,不仅要重视工艺设计的效率,也要重视加工的质量和加工精度。所以在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地选择最优的走刀路线,确保走刀路线的最短化。此外,在设计走刀路径的时候要实际考虑刀具的种类和特点,保证切割面的光滑无划痕。设计好刀具的切入方向和位置,选择最优的走刀路径[3]。

2.3切削方案的设计要明确。

在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中,切削方案是最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切削方案设计的好坏与最后零件加工成品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切削方案的设计时一定要明确加工过程中的切削量。借助电子数控技术,对于切削的刀具选择、切入方向和位置以及走刀路径都要考虑全面,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最优的切削方案,以实现最终编程指令的科学性,实现最终加工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和精确度。

3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是计算机编程之前的准备工作。不管是手动编程还是自动编程,都要遵循科学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原则,先粗后精,先面后孔。设计的走刀路线要最优,实现走刀路径最短,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设计的工艺切削方案要集中且全面,实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的科学化,满足加工编程和机床加工的实际需求。如果我们在实际的设计中遵循设计原则,不断地探讨和改进方法,最终就能保证数控加工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是专业度比较高的工业加工设计环节,我们在实际设计中要不断地进行设计方法的探索和丰富。

参考文献:

营改增环境下的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20xx年2月5、6日。

二.培训地点。

xxx实训室、综合楼二楼会议室。

三.培训内容。

(一)营改增培训。

1、营改增的演变过程。

按照国家规划,我国“营改增”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在部分行业部分地区进行“营改增”试点。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市1月1日已经正式启动“营改增”。

第二步,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按照7.25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这一阶段将在开始,交通运输业以及6个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也即消灭营业税。按照规划,最快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营改增”。

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是继1月1日增值税转型实施,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后,增值税扩围替代营业税,成为增值税改革另一个重要举措。自此正式拉开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序幕。

年7月31日,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问题的公告》。北京市应当于2012年9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江苏省、安徽省应当于2012年10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福建省、广东省应当于2012年11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应当于2012年12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

208月1日全国推行。自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铁路。

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

2、营改增试点行业。

(1)、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服务。

(2)、部分现代服务业[主要是部分生产性服务业]。

1、研发和技术服务。

2、信息技术服务。

3、文化创意服务(设计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等)。

4、物流辅助服务。

5、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6、鉴证咨询服务。

7、广播影视服务。

(3)、邮政服务业。

暂时不包括的行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4)、电信业。

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的为一般纳税人,并不是500万为标准。

(1)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

(2)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税率为11%;。

(3)提供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税率为6%;。

(4)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为3%。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以及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方法计税的特定项目,如轮客渡、公交客运、轨道交通、出租车。

(5)纳税人发生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在满足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对应税服务出口设定的有关条件后,免征其出口应税服务的增值税。对出口服务相应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待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具体规定后,再行处理。

4、营改增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营业税重复征税,使市场细化和分工协作不受税制影响;。

(2)有利于完善和延伸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有利于建立货物和劳务领域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全面改善我国的出口税收环境。

1、纳税筹划基础知识。

国内外一致公认,纳税筹划主要是节税,而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绝非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是整体财务筹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以下三个含义:(1)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缴纳税款的主体。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纳税筹划的前提是不违反税法。纳税人的纳税筹划应以“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唯一标准,不以“少纳税、不纳税”为前提,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筹划节税”。(3)纳税筹划的实质是节税。节税是在遵守现行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当存在多种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减轻税负为目的,选择税负最小化的方案。

2、税收筹划的原则。

(1)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它与偷税有着原则性的区别,如果采取非法手段进行所谓的税收筹划,那么从本质上看就已不属于税收筹划范围。因此,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循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这是由税收筹划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2)事前筹划的原则。税收筹划实施必须在纳税人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这既是税收筹划区别与偷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税收筹划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企业欲进行税收筹划应在投资、经营等经济行为发生前着手安排,不得在这些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纳税义务已经确定后,再去采用各种手段减轻税负,这样做即使能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也不是税收筹划。

(3)效率原则。追求效率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经。

济筹划活动也必遵循效率原则。税收筹划固然可以产生减轻税负的'效果,但是必须考虑其成本。如何使成本最小也是税收筹划必须考虑的课题。

影响纳税筹划的方法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贷计价方法等。这些方法会受到税制、通货膨胀、资金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税务筹划可以利用这种影响因素和采取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节税目的。

(1)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看纳税筹划。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相等的,因而分摊到各期生产成本中的固定资产成本也不同。所以,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成本的大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

(2)从存货计价方法看税收筹划。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物价持续上涨,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反之,如果物价持续下降,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也达到了少缴纳企业所得税(递延性)的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可使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较为均衡,避免高估利润,多缴纳所得税。

(3)从销售收入的角度看税收筹划。在企业销售产品方式中,分期收款销售产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则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委托代销产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纳税人如果能够推迟应纳税所得的实现,则可以使本期应纳税所得减少,从而推迟或减少所得税的缴纳。

四.培训体会。

1、本次培训内容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

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可以说,这是继增值税转型税收后,我国税制改革历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通过纳税筹划培训,我增加了不少知识,特别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政策的前提下,为企业合理避税及节税、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节约资金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逃、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家来说,有利于完善税制,增加国家税收。

2、培训老师讲解精彩、到位。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进行中心线位置的放线。测量建筑的轴线,以此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2)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柱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模板安装和校正。

3)做好标高测量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实际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4)找平。模板承垫底部位应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找平方法:沿模板边线用1:3水泥砂浆抹找平层。

5)按施工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1.2模板的支设安装。

1)模板的支设安装,应遵守规定。

2)按配板设计顺序拼装,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3)配件必须装插牢固,支柱下的支承面应平整,要有足够的.受压面积。

4)预埋件与预留孔洞必须位置准确,安设牢固。

5)支柱所设的水平撑和剪刀撑,应按构造和整体稳定性布置。

6)多层支设的支柱,上下应设置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1.3模板的支设方法。

1.3.1柱模板。

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先将柱子第一节四面模板就位,调好对角线,并用钢管柱箍固定,然后用同样方法组拼第二节模板,直到柱全高,两垂直方向加斜拉顶撑,校正垂直度及柱顶对角线。

2)安装柱箍。柱箍为时准48×35钢管柱箍,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确定柱箍间距为500mm,当柱箍截面700mm时设置柱中准12穿心螺丝,间距500mm。

3)柱模板安装时,应保证柱模的长度符合要求,不符合部分放到节点部位处理。梁柱模板分两次支设时,最上一段柱模保留,以便与梁模板连接。柱模高度4m时,应四面支撑。

1.3.2梁模板。

1)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线,钉柱头模板。

2)梁底模板。按设计标支柱的标高,安装梁底模板,拉线找平,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4mm时,高度宜为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3)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固定竖龙骨,间距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压旁确定。

4)梁模板安装时,应特别注意梁口与柱头模板的连接。梁模支柱采用双支柱,间距以60~100cm为宜,纵横方向的水平拉杆的上下间距不宜大于1.5m纵横方向的垂直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

1.3.3现浇板模板。

1)楼层地面立支柱前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2)从边跨一侧开始安排,先安第一排支柱,再安第二排支柱,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安装大龙骨:支柱的间距为80~120cm,大龙骨找平(准48,壁厚3.5mm)。间距为60~120cm,调整支柱高度,大龙骨找平,铺小龙骨(5×10方木),间距为20cm。

3)铺胶合板模板。平台铺完后,用水准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

4)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加水平拉杆。一般情况下,离地面20~30cm处设水平拉杆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m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拉杆牢固。

1.3.4楼梯模板。

1)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安装休息平台梁模板,再安装楼梯模板斜楞,然后铺设楼梯底模,安装外侧模和踏步模板。

2)安装模板时要特别注意斜向支柱(斜撑)的固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移动。

2模板拆除。

1)墙、柱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

2)楼板、梁模板拆除。应先拆除侧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楼板模板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龙骨自由坠落。拆模区域应设警示线。楼层较高时,支模采用双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

3)柱模板拆除时,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受损的情况下,方可拆模。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必须超过1mpa时,方可拆除。

4)拆下的模板及时清是黏结物,涂刷脱模剂,折下的扣件。

3结语。

模板工程在现代工程施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并参考有关资料,论述了模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旨在引起广大同仁对建筑模板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进程,降低工程成本。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环保型装车工艺设计融入到煤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到设计方案的环保性,结合煤化工产品特点来设计。环保型装车工艺系统包括:精确装车系统、自动采用系统、防尘系统等配套设施。

3.1精确装车系统的应用。

精确装车系统能够将物料按规定重量连续自动称重,并转入车中,是实现装卸车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系统,直接影响着装卸车作业效率,该系统由:称重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主体结构、装车机械设备等几大部分构成。煤化工产品装卸车工艺设计中应积极融入精确装车系统,该系统可多次称重,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工艺要求,能够大大降低装载误差率,达到节能环保目的,实现装车自动化、智能化,装车效率明显提高,装卸成本得到了降低。新时代背景下,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煤化工项目规模越来越大,进行自动化、智能化装车改革已成为现代煤化工装卸车作业的主流方向。且该系统中装车系统采用装载误差自动补偿技术,装载精读非常高[5]。另外,系统信号传输采用数字信号,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功能,更融入了传感技术,在提高称重精准度的同时,更缩短了读数时间,很显然环保型装车系统要优于传统装车系统。

3.2辅助设备的选择。

辅助设备的选择非常重要,是整个装卸工艺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环保装卸车作业的关键。辅助设备包括:自动采样系统、封闭仓、防尘系统等。封闭仓选择要结合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要具有高热反射率和低热辐射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够防止油气外溢,减少污染,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此外,封闭仓必须坚固,具有较强的强度和稳定性。防尘系统应采用自动系统,融入变频技术,传统防尘系统持续运作,能耗问题突出,却无法达到良好的防尘效果。而自动化防尘系统,通过与变频技术的融合,可自动判断装卸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节防尘效果,以降低防尘系统的整体能耗,节约电能和劳动资源,实现装卸现场自动化、智能化防尘。自动采样系统能够对不同物料进行安全采用,可大大装卸、采样工作难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压缩机加装卸法的应用。

压缩机装卸法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装卸法,这种装卸法安全、实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在具体应用中先要排空储罐与槽车间的管道,安装压缩机,用压缩机将需灌注的储罐中的物料抽出,然后进行加压送到排空的槽车中,使槽车中的物料压力升高,降低储罐中的压力,使储罐与槽车间产生压力差,利用压力将物料灌注到需要的.储罐中。该工艺作业速度快,生产能力强,能够实现多槽车同时作业。但实际应用中必须做好压力控制,避免空气的渗入,以免发生爆炸,具体作业参数的设计要根据生产情况而定。

3.4泵装卸法的应用。

泵装卸法在应用中必须要做好泵的选择,泵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作业中的泵能耗与作业效率。泵选择要根据作业量和煤化工产品特点,选择低能能耗环保型的泵,要保障泵的经济性、实用性、适用性。在选定合适的泵后,将泵安装到槽车与储罐间的管道上,然后利用泵进行排空和灌注,排空与灌注中必须要做好现场记录和监控,确保现场安全,降低事故率。但这种装车方法不能去除罐车内的蒸汽,可能会对运输造成影响,为了避免蒸汽的出现,要解决好泵入端的净压头问题。这种方法在装车时应用优势明显,但在卸车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具体应用中要结合装卸车实际情况,确定好作业参数要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石油资源的匮乏使煤化工得到了空前发展。目前煤化工产品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但煤化工产品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及装卸车过程中都具有一定危险性,若发生泄漏或事故,不仅会引起安全事故,更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要做好装车工艺设计,确保装卸车过程的环保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2]汪寿建,赵文浩.国内外新型煤化工及煤气化技术发展动态分析[j].化肥设计,2013,01:1-5.

[3]徐伟.全面战略成本管理视角下新奥煤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02:4-6.

营改增环境下的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综上所述,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数不胜数,成功的纳税筹划案例也不胜枚举,但一个企业的纳税筹划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除了掌握正确的'纳税筹划方法外,还必须切实遵循以下纳税筹划的原则,以规避税收风险:

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根本原则。由于纳税筹划不是偷税、骗税,更不是钻政策的空子,或打政策的擦边球,纳税人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掌握税法,并具有对纳税政策深层次的加工能力,纳税筹划才有可能成功,否则纳税筹划可能成为变相的偷税,只能是“节税”越多,处罚越重。

2、前瞻性原则。纳税筹划作为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运用税法的导向作用,通过事先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与安排,达到减少或降低税负的目的。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着眼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注重于事先筹划,如果经济业务已经发生,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定局,就无法事后补救。

3、时机性原则。纳税筹划的成功概率取决于各种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而种种因素都处于变化之中,许多纳税优惠政策也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企业只有讲求时效,抓住机会,选准纳税筹划的切入点,才能不失先机,取得成功。

4、协调性原则。由于税法强制性和不完备性的特点,决定了税务机关在企业纳税筹划有效性中的关键作用。在实务中,只要是税法没有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都有权根据自身的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因此,纳税筹划人员应与税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多做协调工作,在某些模糊或新生事物的处理上得到其认可,以增加纳税筹划成功的几率,这一点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尤其重要。

5、基础性原则。纳税筹划是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理财活动,而会计核算规范、账证完整是纳税筹划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纳税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要通过纳税检查,如果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不能依法取得并保全会计凭证,或会计记录不健全,则纳税筹划的结果可能无效或大打折扣。

6、目的性原则。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是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而不单纯是企业税负最小。如某一方案虽然可以使企业税负降低,但可能使企业在此领域丧失优势,结果总体利润减少,则是不可取的。

7、全局性原则。根据目的性原则,纳税筹划不能只注重个别税种税负的降低,或某一纳税期限内少缴或不缴税款,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减轻。也不能仅仅着眼于税法的选择,而要着眼于企业总体的管理决策,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8、经济性原则。只有在纳税筹划成本低于筹划收益时,纳税筹划才是可行的,否则,应当放弃筹划。

9、可操作性原则。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应当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充分考虑节税方法的可行性,保证不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10、长期性原则。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纳税筹划不仅仅是一种短期性的权宜之计,更是一种值得不断总结、提高的理财手段,应该作为企业的长期行为长抓不懈。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纳税法制化进程的加快,纳税筹划将逐步成为每一个企业的自觉行为,成为企业走向成熟、理性的标志。只要政府及新闻媒介正确宣传、引导,我国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将会更加强烈,企业和国家都将从中受益。

营改增环境下的纳税筹划研究论文

摘要:自5月1日起,我国全面的营改增业已全部完成,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也纳入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包括生活服务业下细分的餐饮业。“营改增”对餐饮业有何影响,餐饮业该做出什么决策成为了理论界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h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实施“营改增”后税负变化情况以及“营改增”政策实施后餐饮企业面临的问题,最后对餐饮业如何适应新的政策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营改增;餐饮业;税负影响。

205月1日全面“营改增”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全部改为征收增值税。营改增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来降低企业成本。“营改增”的实行使税务的征收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重复缴税,为企业减低负税。营改增的实行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运行模式。

一、“营改增”对餐饮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一)h公司“营改增”前后营业税与增值税税负比较分析。

在“营改增”前,餐饮业在购入直接材料时实际负担了材料的增值税以及支付房租等各种费用,虽然在支付上一轮增值税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不能进行抵扣。与此同时,又要缴纳营业税,这之间就存在了较大的重复纳税。餐饮行业“营改增”前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都有改变。首先要看税率,营改增前后对餐饮业而言税率有所变化,没有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h公司等餐饮业都是根据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额。全面施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餐饮类企业的税率分成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两种税率,餐饮行业小规模纳税人缴纳3%的增值税,餐饮行业一般纳税人的税率6%。对餐饮行业小规模纳税人而言,营改增之前使用5%的税率计算营业税,营改增之后适用3%的简易征收率,增值税简易征收办法与营业税计税方式非常相似。“营改增”后,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销售额×征收率,应纳增值税明显要低于“营改增”之前应缴纳的。本次调查了南京h公司旗下几家餐饮企业,发现大多数的小规模纳税人表示由于税率的下降后税负有所减轻。对一般纳税人而言,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企业按照销售收入5%缴纳营业税,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适用6%的增值税,如果仅仅从税率上来看,并不能像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直接判断对其税负是否降低,还要看具体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之前餐饮业的外卖活动属于销售行为,需要按照17%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但是“营改增”后规定提供餐饮服务的纳税人销售外卖产品只需按照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而且增值税具有起征点,对于月销售额小于3万元的餐饮企业,还可以获得免征增值税。对于不同种类的商品的买进其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所适用的税率也是不同的,比如物料及低值易耗品的扣除率为16%,农产品的扣除率为10%,税率的不同取决于购进商品的种类以及上游企业纳税人的身份,小规模纳税人或是一般纳税人。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税收筹划,来查看能否在这个政策中受益。根据调查发现一般纳税人是因为水电房租等硬件设施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税负减少了。税负变化基本没有变化或者有所增加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是人力成本过高。第二是没有原材料的增值税发票。据调查,h餐饮企业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很好,占了大约企业获得利润的三成,但这些支出是必要的。而企业可以抵扣的成本比重不高,再加上水电装修费的一些不可多抵扣的金额,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自然会相应增加。因此,对餐饮企业而言,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否能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营改增”对h公司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分析。

h公司的地理位置位于主城区,企业按照7%的税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教育费附加,按照2%的征收率缴纳地方教育费附加。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都是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计税基础来计征的。“营改增”后,餐饮企业不再缴纳营业税,因而餐饮企业需要以增值税为计税基础缴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总体税负下降,三项税费也会随之下降。

二、餐饮业“营改增”所面临的问题。

(一)无法取得进项税票餐饮业进行了营改增之后,由于受到农业的影响,从规范性的角度看,上游农业涉及范围大,在短时间内,税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基本上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从而导致不仅无法抵扣进项,反而使税负有所增加。无法取得进项税票是餐饮企业“营改增”后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除了上述企业难以取得增值税的专用发票问题以外,有时餐饮企业即便取得了发票,也有可能有部分发票不正规,而这些不正规的发票也能导致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以及部分征税项目存在重复征收。

(二)增值税抵扣项目不足。

餐饮企业“营改增”后,消除了重复征税的现象,同时也相应降低了企业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对于餐饮企业而言,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对其税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进项税额抵扣方面,企业能够取得的可抵扣进项税额越多对企业越为有利。但通过具体的实地考察以及搜集的信息反馈来看,部分实行“营改增”的企业,甚至出现了税负增加的情况。采购成本占了餐饮业主要成本的很大部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临时采购情况较多,导致了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增值税抵扣项目不足也成为了“营改增”以后餐饮业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三)餐饮业“营改增”后虚开发票现象增大。

不仅虚开发票现象增大,更重要的是,由于税率的差异,企业的筹划空间比较大,与税务监管发生冲突的现象也随之加大,导致了税收征管难度增加。有些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虚开发票的现象数见不鲜,这也成为了餐饮业“营改增”后所面临的众多棘手问题之一。

(四)企业人工成本较高。

餐饮企业属于服务行业,使用大量的人力资源,餐饮业的大部分支出是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在餐饮业的支出中占有比重非常高,就拿员工的工资来说,这一项就是无法进行税额扣除的,这一点对于降低企业税负是比较不利的。这也进一步的在无形之中加重了餐饮企业的纳税义务;餐饮企业的员工成本过高已经成为餐饮业“营改增”以后面临的无法避免的一大问题。

(五)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营改增”以后,餐饮企业除了面对无法取得进项税票、取得扣税凭证难度大和工作人员成本过高这几个严峻的问题之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也存在着弊端。在未进行“营改增”之前,餐饮业是实行营业税税制的,而在营业税税制下,会计核算是非常简便的,大部分餐饮业就是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乘以营业税的税率5%计算营业税。政策实施后,对于会计核算制度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显而易见,简单的会计核算是不适应现状的,企业必须要实行严格正规的会计核算,绝大多数企业目前并没有大规模的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

三、h餐饮公司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一)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票。

餐饮企业进行“营改增”后,统一的去购买原材料,选择信誉好,实力大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可以签订长期合作条约,并且后期不能加价来开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也可选择网络购物,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来比较不同商家的设备、产品以及物资等,选择性价比高的电商。如果与小规模纳税人类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也要尽可能获取由国家税务机关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从商贸公司去原材料成本高,所以h餐饮业可以从农业批发市场购买原材料。但农业生产者大部分没有提供发票的。经税务局审核,确认无误后,便可以开到发票,也就可以用农产品收购发票来抵税。“营改增”实施后,餐饮企业可以选择升级硬件设备,也可以购入自动化洗碗机等机械化的设备。更新这些硬件设施能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带来增值税抵扣。

(二)改善内部运作模式。

在“营改增”之前,企业如果将内部服务外包出去需要缴纳营业税,会导致税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分工化。实行“营改增”后,餐饮企业更加的专业化。h公司可以将洗碗,维修设备一系列业务外包,例如企业的卫生保洁类、洗涤作业类、水电安装维修类和安保类业务将以上四类业务进行外包,企业不仅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进项税额,还能够提高h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降低餐饮企业的成本。h公司将洗碗,维修设备一系列业务外包,使得服务业趋向于专业化和流程化,这样规模化的业务流程,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体验到增值抵扣税带来的优惠。“营改增”实施后,餐饮企业可以选择升级硬件设备,也可以购入自动化洗碗机等机械化的设备。更新这些硬件设施能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带来增值税抵扣。而且一台机器可以使用很多年,这样减少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三)调整内部结构,降低人工成本。

餐饮业“营改增”之后,对降低企业税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餐饮业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对市场定位进行局部调整,从而去发掘一些新兴市场,加大对市场的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贯彻绿色食品的理念,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企业从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绿色菜园,顾客可以自采自摘,企业只收取部分的加工费,其他人工费,场地费全部免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等资源,加入一些外卖平台,从而扩大销售渠道,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的收入。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营改增”后,餐饮业小规模纳税人由原来缴纳营业税改成征收3%的增值税,对企业而言税负肯定会有所降低。但是很多小餐馆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核算也不是非常完善,许多餐饮业的个体工商户没有正规的会计核算以及正规的财务账目,会计制度不够成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原先简单的会计核算已经不满足企业的财务要求了,所以需要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增值税本身就比较复杂性,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要学会区分不同的增值税应税项目,然后对不同的应税项目,要学会选择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充分利用此次“营改增”为酒店带来的红利。大部分餐饮业财务人员理论知识等方面都相对缺乏,所以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企业相关的业务人员也要学习比如如何向供应商索要发票,辨别发票真假的方法等相关知识。餐饮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需要向大型正规的餐饮企业进行学习与经验交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2]宁宏茹,白俊雅.“营改增”后餐饮企业税务筹划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7).

[3]卢辉明.浅谈营改增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及其税务筹划建议[j].财经界,(3).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煤化工产品多为危险品,涉及到气化、液化、干馏、焦油、固体燃料等多个方面。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整个社会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能源供不应求,能源短缺日益突出,却给煤化工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煤化工产品的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能源供求矛盾,缓解了能源短缺压力。但煤化工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引起安全事故,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装卸车作业过程中必须做好工艺设计,融入环保理念来进行科学的装卸车工艺设计,确保工艺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装卸车作业安全性和环保性。本文将针对基于环保型装车工艺设计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环保型;煤化工;装车工艺;工艺设计。

1煤化工产品特征。

煤化工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其他化学品、能源产品的过程。煤化工开始于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已出现完整的煤化工体系,二十世纪煤化工已成为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石油市场的不断改革,油价不断攀升,石油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煤化工从新受到关注,煤化工产品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煤化工产品主要是燃料产品和化工产品。可应用于溶剂、医药、香料、染料、塑料、橡胶等制品中[1]。但煤化工产品大多具有危险性。例如,甲醇无色、透明、易燃,有极强的毒性,遇热、明火、氧化剂都会燃烧,虽然在常温下对金属无腐蚀性,但发挥过程中会对机械设备表面油漆产生腐蚀[2]。另如,乙烯应用非常广泛,是目前现代化工中应用量最大的化学品,但它不仅对人体有危害,还会污染大气、土地、水环境,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极易引起爆炸,且属于燃烧性爆炸,破坏力极强,不易扑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丙烯则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需要量和应用量也非常大,无色无味,易燃,危险系数极高,与乙烯一样能够引起燃烧爆炸。此外,煤制油产品,如:合成汽油、合成采油、煤油、石脑油也都属于危险品,对环境有污染,属于危险性液体,易引起火灾和爆炸。煤化工产品种类繁多大多属于液态和固态,少数为气态。装卸车作业中或运输中可能会因震动、撞击、暴露在空气中、高温引起化学变化,造成爆炸、燃烧,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给人身安全带来威胁[3]。因此,在装卸车作业中,必须做好工艺设计,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到污染问题,保证煤化工产品装卸车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2煤化工产品装卸车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多个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建立了煤化工基地。随着煤化工项目的大规模建设,煤化工产品运输与装卸车问题受到广泛关注[4]。由于我国煤化工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体上分为: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两大类,以自营物流为主。煤化工产品物流运输中装卸车作业非常重要,通过前文对煤化工产品特征的分析可以知道煤化工产品易燃、易爆,具有较强毒性,如运输或装卸车作业过程发生事故后果十分严重。但当前我国煤化工运输与装卸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易发生泄漏。传统装车工艺由于管线与汽车槽车密封帽存在缝隙,装车过程难免油气外溢。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装卸作业成本增加,更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诱发事故,尤其是液体和气体产品装车,加强装卸车工艺设计势在必行。

工艺设计原则及方法研究论文

从上文的表述中,我们已经知道采油工艺综合研究任重而道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研究的目的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l)对具体油田的工艺技术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选择,充分提高其适应性与科学性。同时,对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而又严格的制定,提高操作队伍配置的合理性与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性较强的采油工艺综合实施规划,为相关科研和生产部分的组织工作与生产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2)通过对采油工艺综合研究进行有效的探讨,可以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并科学、有效的对工艺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并对采油工艺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进行有效的保证。

(3)对于采油工艺综合研究来说,它能够对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对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协调,并增强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一个有效的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必然能够对施工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对重复劳动进行规避。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推进有提开采技术的提高,促进管理水平的增进,进而对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提升。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和采油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是优化油田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

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包含了多个环节,首先,它需要对当前状况下的工艺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对油藏采油工艺进行统筹兼顾,最终科学分析研究优化采油工艺。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l)油井的现状评价。通过对新井的'试油试验以及对老井资料层面和生产史层面进行有效的把握,对油井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中,需要涉及到完井方法、开采方式、井身结构以及开发方式等内容。然后,对这些方面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判断,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这样一来,就可以为新井的开发策略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2)新井完井技术。通过对开发方案以及采油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新井的井身结构方面、套管的程序、钻井液的使用方面、完井方法方面以及完井液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研究,并注重的研究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然后,结合固井的质量对其提出新的检测方法以及技术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射孔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并有效的设定射孔参数。(3)修井技术。对于修井技术来说,它是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这一内容之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地下的实际环境,然后科学预测未来开采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工作,并提出针对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质量要求。

(4)采油金属。对于采油工艺综合研究来说,其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便是对采油技术的有效研究。针对这一核心内容,需要对采用注采压力的系统进行有效的动态分析和评价,并优化选择自喷管柱的型号,提高油井自喷生产期预测的科学性。

(5)增产技术。对油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讨论与研究增产方式,计算相关工艺参数,设置所需设备,分析措施的规模以及施工的工艺。

(6)生产测试技术和试井技术。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可以提出开发过程以及生产测试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设备以及配套队伍。

(7)注水技术。注水在采油工艺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会对采油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采油工艺综合研究进行探讨,能够对水管柱的优化选择进行有效的实现,并对注水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通过这些工作,能够实现对于吸水能力、水质标准的分析与制定,并最终提出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税金占之间的水质管理详细的技术做法和相关要求。

(8)技术经济分析。通过对计划措施的工作量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工艺措施的维护费用、设备投资、设备利用率与效率、可压费用以及措施费用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测,充分保证各项规定的完成并对利润最大化与资本盈利的最大化进行有效的保证,实现整体工艺方案的统筹规划。

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首先,题目的难易要适中。选题既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又要做到“量力而行”。许多人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跃跃欲试,想通过论文的写作,将自己几年来的学习所得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着眼于一些学术价值较高、角度较新、内容较奇的题目,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难度过大,超过了自己所能承担的范围,一旦盲目动笔,很可能陷入中途写不下去的被动境地,到头来迫使自己另起炉灶、更换题目,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精力的浪费,而且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写作的自信心。反之,自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却将论文题目选得过于容易,这样也不能反映出自己真实的水平,而且也达不到通过撰写毕业论文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目的。

其次,题目的大小要适度。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宜宽。题目太大把握不住,考虑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因为大题目需要掌握大量的材料,不仅要有局部的,还要有全局性的,不仅要有某一方面的,还要有综合性的。而写作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业余学习的学员还要受到工作、家务等牵累,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大学的几年学习,对学生来讲还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要独立地研究和分析一些大问题,还显得理论准备不足。再加上缺乏写作经验,对大量的材料的处理也往往驾驭不了,容易造成材料堆积或过于散乱,写得一般化。选定小题目,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选个小题目,二是在大题目中选定小的论证角度。比如,有这样三个题目:《论妇女权益的保障》、《论妇女经济权益的保障》、《论妇女财产继承权的保障》,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因为妇女权益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等。一篇文章如果要涉及这么多的内容,是不容易写好的。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要小一些,但经济权益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毕业论文写起来还嫌太大。第三个题目抓住了妇女经济权益中的财产继承权这一侧面,显得角度?。?针对性强,容易深入研究br当然题目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每个人情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有的理论素养好,情况了解多,写作水平较高,也可以写大一点的题目。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为好。小题目容易驾驭,只要写得丰满深入,同样很有价值。此外,题目大小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界限。大题可以小作,小题也可以大作,这要根据作者的实际来加以确定。

毕业论文的题目要具体些小些,但也要注意不能把范围限得太小太具体,以致失去典型意义或使理论水平发挥不出来。如《××厂行政科岗位责任制刍议》,这样的题材写个意见书就足够了,如硬要写论文,意义也不大。

再次,选题还应注意千万不能随大流或者赶时笔,写自己并没有弄懂或没有条件研究的问题。如有的一鳞半爪地接触到一点国外的材料,收集到几个新名词、新概念,为了“求新”,为了一鸣谅人,就把别人的东西照搬过来,囫囵吞枣,东拼西凑,这样的论文当然是写不好的,选题时要引以为戒。

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开题报告是硕士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是审核、阐述、确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举行的报告会,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的重要措施。

1、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人对开展论题工作的设想,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

3、论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论文基本内容框架。

4、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预案。

5、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论文写作计划。

报告人提前将《开题报告》交系办公室,由系安排审核小组,并将《开题报告》分送每位成员,报告会的时间由系确定并报研究生部。开题报告审核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报告人导师、相关学科及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成员为五名左右。

报告会程序:

1、系主任宣布报告者具有开题报告资格;。

2、报告人导师介绍报告者情况;。

4、审核小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5、审核小组讨论并就报告者是否通过开题报告而进入论文写作作出决议(必要时可采用表决方式)。同时可提出修改、改进建议(以上1,2,5项程序进行时报告者应回避)。

三、备注:

1、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作曲系可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2、该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考核,未获准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

3、若改题,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审批。

4、在审核小组评议后,审批、备案、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

5、《开题报告》交研究生部备案。

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法律毕业论文题目过大,操作起来内容面太宽而把握不住中心,论述深入不下去;法律毕业论文题目过小,又展不开论述,不成其为论文。对此:

第一,法律毕业论文选题时选择自己认为比较熟悉的部门法。几年来法律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各自在不同的部门法领域里肯定会各有千秋。有的同学民法部门的问题体会较深;有的同学程序法的学习、思考更为全面细致;还有的同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可能想法更多。那么法律毕业论文选题时就首先明确大方向,选择自己平时看书比较多的,手头资料比较充足,思考问题有一定深度的部门法,这样写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平时积攒的资料也派上了用场,常考虑的一些问题也容易深化一步了。法律毕业论文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几年来法律课程学习的综合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思路。对一个问题,在写法律毕业论文时,能够综合考虑,从立法、执法的角度考虑,并把平时碰到的问题站在不同的方位深入进一步学习、探讨,也就达到我们完成毕业论文的目的了。

第二,选好部门法后,注意自己平时知识的积累,看看这一方面还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几年的学习,某一部门法的所有问题不一定都能搞通,这个时候,需要回忆一下,看看所选部门法有些什么基本理论问题,与所选法律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相通的一些理论问题是不是还不太清楚,扫清动笔前的一些障碍,非常必要。对于自己运用起来还不太得心应手的一些知识,赶快抓紧时间去给予更多的关注。理清思路,多阅读一些课外的有关书籍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想写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在弄清基本理论问题时,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的无罪推定原则。我国新旧刑法关于此问题的观点,国际上各国的基本观点,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的基本资料是否齐全,还有些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们再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样,宏观上、微观上你都有了进一步的考虑、思索,拿起笔的时候不至于为一些基本的问题而再影响你写作时的思路了。

二、法律毕业论文应重视法律、法规的变化。

几年法律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感到特别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人们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处在翻天覆地的变革之中。与此相应,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更是日新月异。法律条文的修改不断变化,给法律的学习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但同时给我们法律毕业论文的完成又提供了许多好的机会。新的、重新探索的问题层出不穷,法律中有许多的课题迫切需要去探讨。学员在完成法律毕业论文时,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在法律毕业论文选题时,就要注意适时、适度的去把握。切记知识的更新,关注国家法律的变化、发展。另外司法实践也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法律毕业论文要注意把握法律发展变化的大方向,在平时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讨。如果主题把握不好,就很容易使自己的论文偏离方向,导致前功尽弃,事倍功半。

三、把握理论研究动向是法律毕业论文的核心。

众所周知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选好法律毕业论文题目后就要围绕题目广泛关注我国法学理论方面的动态,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从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查阅有关的学术期刊、报纸杂志、资料索引,了解理论界进展的程度,使自己的思路更开阔、更活跃。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来武装理清自己的思路,加深自己的理论功底。这样,论文会更上一层楼,写起来也会妙笔生花的。另外司法实践的关注必不可少。抽象的思维结合具体的实践,会更加清晰、流畅。

上面的工作完成以后,就会感觉到毕业论文的完成已经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了,不会再象刚开始那样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了。在此基础上理顺思路,资料准备充足,再动笔开始写就会水到渠成了。

四、法律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拟好法律毕业论文提纲,明确自己的论点,再围绕自己的论点,把准备好的材料分门别类,从正反两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去选择有力的论据,用大量的材料去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是写作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按照自己的思路,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

第二,拟法律毕业论文提纲时要掌握好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个问题、哪个方面用哪种表达方式更加贴切,更能用恰当的文字形式反映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你的论文骨架就会搭的更好了。在让自己的论文提纲愈来愈细、愈来愈具体的同时,始终要围绕自己的观点,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明明确确。有时还要用一些分论点、小论点来支持中心论点,从而作到条理清楚、论述明确、具体。

第三,法律毕业论文要注意论文材料的另一个特点,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生动的案例,根据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在司法实践中选择一些生动的案例充实自己的论文。这样论文的骨架、脉络、血肉之躯就全有了。最后不要忘记反复润色,法律毕业论文的质量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原则研究的论文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日本有关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对结构性抗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房屋设计或桥梁设计中,日本就十分重视结构抗震这方面,并重新编写了桥梁设计规范,以防止在发生地震时,桥梁发生倒塌现象,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与此同时美国也进行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重新编写工作,新的设计规范在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设计程序以及设计细节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增强桥梁抗震设计的规范性意义重大。我国也认识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修订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结构性抗震的基本思路作为桥梁设计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桥梁设计的科学合理,减少因地震带来的桥梁损毁现象,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进行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结构性抗震为理论基础的。桥梁的结构性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功能设计和安全设计。例如,在桥梁工程中防水处理技术是施工建设过程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了桥梁的设计质量和安全使用。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防水技术的落后,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漏水的情况,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由于不合格防水材料的使用,也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漏水的现象。这时由于衬砌结构与地表土壤直接接触,在遇到水分等其他物质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衬砌结构被侵蚀,衬砌结构的损毁使得桥梁表面的保护膜被破坏,桥梁的稳定性也将受到影响。鉴于以上情况,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规范、提升技术要求的同时,应加强施工质量监管,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桥梁的防震性能。在设计、施工阶段国家应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及桥梁施工发展历史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施工人员施工过程、施工材料使用标准,加强建设行业管理等活动,增强施工人员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地震事故预防措施。同时,桥梁抗震设计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以提高桥梁的.实际抗震性能。

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原则研究的论文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希望通过为企业内部各类人才建立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其发挥主动性和聪明才智,从而实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帮助企业在未来更广阔的竞争中胜出。但是,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设计的职业发展通道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又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基础。

1.通道层次原则。与组织设计中存在管理层次原则一样,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也存在着层次原则,但两者并不相同。在组织设计中,由于管理幅度的存在,管理层次的问题自然就显现出来。管理层次原则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管理层次对权力流、资源流、信息流的影响,如果因为层次增加而对上述方面的负面影响大于管理幅度增加的影响,则应减少层次,增加幅度。而通道设计的层次原则是指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既要考虑设计足够的层次,为员工提供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空间,又必须避免层次过多导致的职业发展晋升的激励力度不足,从而无法达到设计的初衷。一般来说,包括职业发展的职等与职级,设计5至15层较为合适。

2.通道宽度原则。通道宽度是指设计的通道总的.数量,一般以职业发展序列的数量来衡量。这一点和管理幅度比较类似。管理幅度原则是要求各个管理岗位所控制的管理幅度要适当,但每个层级最适当的管理幅度并无一定的法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将军汉弥尔顿依据军事组织的历史得出结论,认为管理幅度应在3-6个人之间。而著名管理学者厄威克说:“对于上级当局来说,理想的下属人员是4名。而在委派的职责是执行具体的任务而不是监督别人的最基层中,这样的数目也许是8个人到12个人……”。美国管理委员协会1951年对100多家大公司的调查表明,总经理下属人数从1到24人不等。在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宽度时,过多过细的通道会导致管理工作量增加,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通道只适合一两个员工的情况;又不能设计太少的通道,使得通道内的人员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均有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序列,以3至5种为宜,最多不能超过8种。

3.不破坏直线职权原则。要严格区别职业发展通道与直线职务、岗位职责之间的关系,新设计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不能破坏企业原有的直线职权关系。员工的职业发展等级得到晋升,只是表明员工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员工对企业可能的贡献变大,但是并不意味着员工在企业组织中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变化。当然,随着员工职业发展的提升,员工可以在工作中来指导较低职业发展等级的员工。严格避免因职业发展通道设计而导致政出多门、多头领导,破坏统一的指挥和命令关系。

1.合理设计职类、职等和职级。

职类也叫职业发展序列,根据不同的企业性质,职位一般可以划分为管理类、生产类、技术类、营销类、行政辅助类等等。在合理划分职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划分职业发展等级。一般情况下,每一职类可以先划分为三至四个职等,例如高级、中级和初级;然后在每一职等内部可以设计相应的职级,如1级、2级、3级。具体的职业等级称谓根据企业和职业发展序列的不同而不同。

2.设计每一职等相应的内部任职资格。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员工的能力发生了较大的质的变化,其职业发展应该提升一个职等;而只是有了小的、量的变化,则可以提升一个职级。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应该设计出每一职等的任职资格,并且在员工跨职等晋升时进行资格审查。

3.设计理论晋升速度适中的职业发展晋升办法。

一般来讲,职级的晋升可依据员工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来实施,例如:年度考核结果为“卓越”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5%以下),直接晋升两级;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15%左右,直接晋升一级;年度考核结果为“称职”的,在公司总人数中占75%左右,累计三年可晋升一级;年度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不设比例,职业发展等级降低一级。

根据年度考核,员工到达该职等最高一个职级,需要晋升至下一个职等时,除了要满足考核的晋升条件外,还必须进行资格审核,必要时进行人数限制,确保较高一个职等的权威性。

4.设计出员工跨序列发展的流程的管理办法。

一般来讲,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初,就应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序列;但为了加强员工培养,往往需要对员工进行跨序列的锻炼;另外,也会由员工因为个人兴趣或者其他的原因,希望调整职业发展序列,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跨序列发展办法。一般来讲,对于非管理序列间的跨序列发展,公司在保证有关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允许经审核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的申请者进入新的序列进行发展。

三、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配套改革要求。

1.绩效考核改革。

如上所述,如果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在职等、职级的晋升时要使用绩效考核结果,因此就必须相应调整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确定各种考核结果的比例。这是因为,考核结果的等级或比例将会导致员工职业发展等级过快或过慢地晋升。例如,如果优秀比例增加,则可能导致过多人过快地晋升,使员工较为容易达到较高的职业发展等级,从而使较高的职业发展等级贬值;如果考核结果优秀、良好比例太少,则员工只能按照理论最慢的速度晋升,晋升至最高等级几乎没有希望,则将极大打击员工积极性。

2.薪酬体系改革。

员工职业发展实质是能力的提升,相应也必然要求薪酬的增加,否则职业发展通道的晋升将仅有象征意义,其激励能力将大打折扣。这要求企业进行相应的薪酬改革,将现有的以职务/岗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建设为以员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3.干部任用机制改革。

在对管理通道的设计中,一般也应提出一些退出管理通道的机制,例如某企业就提出了如任某一职等达仍无职等晋升机会者,则需离开管理通道,回到其进入管理通道前所在的通道,并定级为相应的职级。根据这项制度,如果有一名员工担任人力资源部经理长达10年但仍未获在管理通道的晋升机会,则将会遭到免职,回到其担任管理职务之前所在的通道。这些要求,都对干部任用进行了约束,并建立了退出机制,这必将要求干部任用机制进行相应调整。

4.组织与人员保证。

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改革,必将带来一定的管理工作量,因此要想真正完成该项变革,则必须在组织与人员上给予保证。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改革的企业成立员工职业发展委员会,人员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长等人员组成,负责审核、审批员工职业发展问题;另外,应该在人力资源部设立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专责,专门负责员工职业发展信息统计、汇总、办理晋升登记、晋升公告等。绩效考核与员工职业发展专责的职业发展具体事项的办理由员工职业发展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

企业在设计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时,必须遵循职业发展通道层次原则、宽度原则和不破坏直线职权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要合理设计职类、职等和职级,设计每一职等相应的内部任职资格和晋升速度适中的晋升办法,并且要设计出跨序列发展的管理机制。另外,在实施员工职业发展体系改革时,还必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调整公司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内容及原则论文

我国旅游业发展多年的实践充分说明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发展旅游是文物资源最好的保护和利用方式之一。发展文物旅游,把文物资源转化为发展旅游业的生产力,就必须对文物资源进行保护与整修,然后才可成为游客的参观游览点。束之高阁难成“大器”,丰富的资源辅之以科学的整理就会成为吸引游客的“美玉”。在这个过程中,文物旅游区(点)必然要加大人、财、物投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强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文物旅游区(点)自身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作为旅游区(点),往往需要有明确的范围,实施封闭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为文物资源保护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

其次,发展旅游可以为文物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旅游业,将各类资源加以有效利用,也提高了资源的附加值。发展旅游可以为文物旅游区(点)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在经济利益分配机制合理的情况下,文物的保护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经济支援。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遗存的文物数量、品质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进行保护。如果仅靠国家财政的单一资金来源,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国家财政也背负不了巨大的文物保护费用。开辟多元化的文物保护资金渠道是这些国家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我国的'现行文物保护体制下,由于财力有限,对文物实施的“有效保护”往往只能是“有限保护”。

再次,发展旅游可以深层次挖掘文物资源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文物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也是贯彻《文物保护法》的最终目标之一。文物资源通过内涵挖掘、外部“包装”,使得其沉睡多年的价值展示于中外游客面前,大大增加了文物本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价值。随着中外游客的到来,又会反馈各种信息、提出各种问题,为专家开阔思路、进行相关研究提供线索,为文物资源进一步开发与内涵的挖掘创造条件。反过来,文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内涵的挖掘又可以提升文物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为文物资源寻找到新的亮点。这种良性循环可以促进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正是我们贯彻《文物保护法》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二、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旅游事业的发展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负作用。

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开发旅游区,就要在旅游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宾馆、饭店等,甚至还开办工厂,这一切,都破坏了文物原有保存环境。特别是在文物古迹周围办工厂,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体量高大的建筑,等等,直接威胁着文物的保护。

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的恶果。某些旅游部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对文物古迹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超负荷地接待旅游者,结果加快了文物古迹的老化、破坏乃至毁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坏。车、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废气,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空气。旅游基础设施中排出的废水、废渣以及船舶泄出的油污等严重污染了旅游区的水源。这些被严重污染的水和空气对文物古迹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

游客对文物的破坏。众多的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参考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迹受到侵蚀,特别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迹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旅游者的踩踏、攀登、抚摸等行为可严重损坏文物。

三、建议。

(一)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各地政府部门和各旅游主管部门应认识到文物对发展旅游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在制定本地区旅游事业发展规划时,应对旅游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明确的规划,以指导旅游区内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

(二)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对级别较高的文物古迹应派专人负责,对旅游区内的文物古迹要经常或定期检查,从旅游区的经济收入中提出相当部分,专用于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等等。

(三)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应密切配合,建立兄弟般的合作关系。

(四)严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过最佳容量。超负荷地接待,最易使文物受损,因此,对客流量应严格控制。

(五)严防游客的有意破坏。在游客进入旅游区时或在游览途中,应不断地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对有破坏行为并引起不良后果者,应采取法律、经济等手段予以制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