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的论文(精选15篇)

时间:2023-12-11 07:25:17 作者:ZS文王

范文范本是指一篇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请大家看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并结合自己的写作特点和目标进行参考和学习。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定位应该落脚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幼儿教师。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够将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设计出能够针对幼儿全方位发展的教学活动。当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对舞蹈课程的定位还仅仅停留于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形体训练这样一个初级目标上,对其他学前课程的投入精力有大于舞蹈课程之势,舞蹈仅作为一门本类技能学科而开设。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对舞蹈这一艺术本体的理性认识,学生难以将舞蹈知识灵活应用,就无法完成学前教育教学五大领域的互利互益、互渗互透,更何谈创新性教学实践。

放眼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舞蹈与音乐、美术课程同属于学前教育艺术领域内的基础类课程。舞蹈课程的学时依然以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为依据进行分配。一般在其前期教学中重视学生基本形体的训练,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基于学前专业学生自身舞蹈身体素质的不完善,要解决学生基本的舞蹈素质问题。而课程中期,开设藏、蒙、维、汉、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课程,往往由于学时限制,一学年的课时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如蜻蜓点水般教授几个民族民间舞的组合而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的教学学时中,初步体验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特色。舞蹈课程的后期则几乎要求学生“大跃进”似地进行各种幼儿舞的创编与排练。由于前期与中期的舞蹈教学形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灌输技巧、传授动作,学生补足技巧、模仿动作——结果导致学生的舞蹈能力不能有效而充分地挖掘出来,具体体现为:在幼儿舞创编能力方面,缺乏对基本舞蹈理论知识的构建,创编过程中出现舞蹈语汇不丰富、舞蹈结构不清晰、舞蹈主题不突出等问题;在幼儿舞教学能力方面,虽然有其他教法课程学习的支持,教态与教师口语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其教法能力难以与舞蹈艺术本质特征相匹配,缺乏对幼儿舞蹈教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舞蹈史类课程,目的并非仅仅从历史学的角度来了解舞蹈发展的始末,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舞蹈发展史的学习,让学生从其历史源流角度来辨识并掌握课堂形体训练中每一种舞蹈的基本风格。笔者认为,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入手,加上简单的舞蹈形体风格性的训练,要强过单刀直入地进行枯燥、艰苦的感性体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大部分是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舞蹈基础训练的,舞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学生自身的舞蹈形体缺陷,强行地对他们进行软度、开度、力度等基本功的形体磨合,这样传统的教学思维无疑又走进了揠苗助长的死胡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形体训练,重点应该落实到对学生进行风格性的形体训练上来。舞蹈教师可从舞蹈简史入手,让学生大致了解中西方的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的基本形态特征。避免学生在因搞不清舞蹈历史源流的情况下,混淆舞蹈风格特征,对其认知也只能靠课堂和课后的东拼西凑、依葫芦画瓢的模仿来完成舞蹈的学习。通过对舞蹈历史源流的梳理,学生能在舞动的时候主动地去比较中国古典舞讲究“形神劲律”的圆曲之美与西方芭蕾舞讲究“长而舒展”的延伸之美的差别。舞蹈教师抓住学生这种理性认知的学习体验,将其强化进学生的把杆训练部分,让学生自己能够有意识地通过把杆部分的训练,解决自己身体素质在开度和力度上的薄弱之处。同时通过风格性的形体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感性的体验巧妙地融入到今后民间舞蹈的学习之中,理解并更自如地来表现某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律动特征。即使学生的舞动从专业舞蹈的评审标准来看,还相差甚远,但学生能够感知到这些简单的舞动,均是自己的胴体因有着对舞蹈的理性认知而产生的情感外化体现。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当中,音乐类课程开课比例相对较大,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应用也相对较多。学生在进行音乐类教学实践课时,往往在面对需要弹、跳、唱的技能时,对于“跳”的掌握还停留于对音乐中主题形象的部分肢体模仿。学生还没意识到,或者说,还根本没有将音乐与舞蹈这两门艺术的互生互存的艺术本质在实际运用中建构起来。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听音乐,并将听到的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律动表达出来时,学生往往呈现出肢体语汇的贫乏。语汇贫乏的具体体现为:不懂得如何借助时空关系来创造动作,不懂得如何用动作来表达情感体验,不懂得如何创编出符合人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等问题。在一次幼儿舞创编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播放了一段傣族象脚鼓的音乐,要求学生创编出大象这一主题形象。学生在创造大象主题形象时,虽然注意到了要用单脚站立、吸腿、勾脚来表现大象粗壮的腿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如何调动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来更好地呈现象腿粗壮的特征。在象脚鼓点消失,伴随葫芦丝悠扬的音乐出现以后,学生尽然难以找到合适的身体语言来继续表现大象的形象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在傣族民间舞的学习中,摘取的傣族舞蹈动作片段。学生能够听出音乐配器的变化,却无法准确地用身体语言继续围绕大象的主题形象进行塑造,这不得不说明,学生在创编过程中,产生了知识脱节,举一不能反三的现象。因此,要通过教授一定的舞蹈艺术概论课程,向学生阐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与时空的关系、与人类胴体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进行幼儿舞的创编与表演,使舞蹈成为幼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自然、本真,且最接近幼儿本身的艺术工具。

前面提到,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最终应落脚到学前教育。那么,幼儿舞蹈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又该如何取向呢?首先,幼儿舞蹈是“利用幼儿身体动作、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等相结合的手段来反映幼儿的生活、表达幼儿的情绪”。由此,学前教育舞蹈的发展也应与学前教育语言、学前教育音乐、学前教育戏剧表演等齐头并进,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更应渗透于这些相关课程之中,舞蹈课除了讲舞蹈技能,更应讲舞蹈教法、舞蹈鉴赏,乃至舞蹈的延伸课程——舞蹈美学、舞台灯光等,摒除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狭隘认识,拓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课程外延,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譬如,在20xx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如何与学前教育游戏课程相辅相成,使得教学活动既要富有趣味性,还要将本堂课预设的知识内容揉合进来,即关于”游戏“与”舞蹈“关系的问题,这也是作为学前舞蹈活动的教师应该思考的。就以中国舞蹈家协会出版的《快乐小舞星》教材中的幼儿舞组合《对数歌》为例,该组合以”对数歌“为活动形式,每个空间方位点又分别代表一种动物的家,通过对八种动物的形态模仿,形象而非机械地深化了幼儿对八个空间方位点的记忆,这类将游戏形式与舞蹈知识点结合的舞蹈组合,便是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巧妙之作。同样地,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能只会带领幼儿跳几个幼儿舞组合、模仿几个动物形象,还应该形成自身对舞蹈教育与幼儿教育之间本质属性的整体把握,用适宜的教师语态、体态与幼儿进行沟通,从舞蹈与同类姊妹艺术的点、线、面关系中,将自己从舞蹈中体验到的对于美、善的感受,用富有童趣、幻化色彩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启发幼儿用”身体“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丰富体验。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孤立于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外,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必修的形体技能训练课程。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如何推动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整合、渗透发展;如何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理氛围;如何兼顾学前教育的教育价值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等问题,都避免不了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理论课程设置的强调和落实,这是推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舞蹈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舞蹈的学习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语言表现音乐节奏和音乐的内在情感,因此,通过对舞蹈的教学,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舞蹈素质,同时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文章将从舞蹈的基础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出发,提出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舞蹈基础训练的方式,以期能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是为了向我国的幼教事业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而舞蹈作为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自身协调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则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舞蹈教学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因此,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开设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主体的,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舞蹈教学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所设置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的基础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还能有效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舞蹈视野,为他们在今后的舞蹈教学实践工作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舞蹈的教学作为对幼儿进行艺术审美提高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对幼儿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内容。而作为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的教学是要提高学生在今后幼儿教育工作中的执行能力和应到能力,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幼师工作中能够提高自己的舞蹈教学质量,学前教育专业应当将舞蹈的基础训练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以此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舞蹈教学方面的能力。

舞蹈是艺术的门类之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的基础训练能够有效锻炼他们审美情趣的养成,同时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并对自己今后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活泼好动、强烈的好奇心是他们的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中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因此,舞蹈的教学过程就需要适应幼儿的这一特点。而在学前教育专业针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中,就是要通过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动作语言能力,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动作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以此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舞蹈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学生进行学生舞蹈基础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的基础训练,能够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舞蹈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综合舞蹈素养,使他们能够通过舞蹈的基础训练锻炼自身各关节和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身体柔软性和灵活性,使他们能形成更加优美的身姿,并加强他们自身艺术气质的表现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舞蹈素质。

舞蹈的综合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对其进行相应的基础训练时,能够对音乐、节奏、旋律做出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并以动作语言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音乐进行更好的把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针对音乐形式的广泛性拓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视野。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针对音乐的不同形式所采用的多样化的多学生进行舞蹈基础训练的方式,也是对学生舞蹈视野进行拓宽的一种有效方式,而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除了对学生的舞蹈视野进行拓宽之外,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不同训练形式的融入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进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有利的帮助。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进行的舞蹈训练,是为了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实践工作中对幼儿舞蹈进行教学的要求,因此,对于枯燥的专业化的训练而言,进行基础性的舞蹈训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实用性的意义。教育形式的不断改革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而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通过不断地锻炼来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以此来提高今后实践工作中的实用性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中,教师要充分树立实用性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今后在工作中的实践运用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的实践教学能力。

示范性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将以动态艺术形式为主的舞蹈艺术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化,讲舞蹈动作以视觉传达的方式传输进学生的大脑,让学生通过大脑对舞蹈动作的分析,对整体的舞蹈动作进行更加清晰而定认知,从而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舞蹈动作之间的变化以及连贯性,这是一种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对舞蹈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舞蹈的基础锻炼中将舞蹈的动作进行分解和示范,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程度,进而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来提高对学生的训练效率和训练质量。在示范性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增加语言我对舞蹈动作的解释,以语言艺术的魅力来更加细致化的分解舞蹈的动作,从而使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印象更加深刻。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身的舞蹈素养,对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有着很大的帮助。在现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中,有部分教师会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的舞蹈技能的实用性,有的教师会过于重视对舞蹈技能实用性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舞蹈素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舞蹈基础训练中,由于学生舞蹈基础有所不同,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指定舞蹈的基础训练内容,既要保证为基础差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保证训练能对有基础的学生起到提高作用。

作为幼师预备人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职业素养的加强对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舞蹈教学作为幼教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需要幼师自身具备较强的舞蹈教学能力。为此,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素养,并以舞蹈的实用性为教学的理念,通过示范性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训练。

舞蹈专业的论文

首先,是无统一或比较明确的舞蹈教学大纲。笔者通过对几所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调研,发现在音乐学专业教学目标及大纲的制定上,师范院校舞蹈必修课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执行学校自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大纲;二是教师参照高师音乐学专业教育目标制定大纲;三是舞蹈教师各自定制教学大纲。也有少数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总之,各学校舞蹈必修课教学目标与大纲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清、教育理念模糊等问题,教师们在具体教学中随意性较大,课程内容参差不齐。

其次,在教材的使用上,普遍存在内容陈旧,不规范、不配套等问题;教师选用教材随意性较大,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大体分为专业性大纲教材、文字性理论教材、影像资料类多媒体教材等。长期以来,高师舞蹈课基本沿用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教材内容偏难、偏深,或者退而求其次的使用它们的简化版,学生常常因为难以掌握和完成训练任务而失去信心;教师不能充分把握音乐学专业舞蹈必修课程的定位,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无法向学生提供适宜于课堂教学的教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教材的使用上由于受教师个人修养、表演方法及欣赏品位等方面影响,不同教师在教材的选用范围和程度上造成的差异,使学生之间学业的内容掌握方面大相径庭。教材体系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选用的结构和取向的随意性,等于将舞蹈教育这偌大的园地放任自流,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培养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目标的实现。

二、舞蹈教材的选择和提炼。

要关注的内容之一。常规教材不是指把现成节目或片断拿来当做教材进行训练;素材不等于教材,节目也不能代替教材,更不是指专业舞蹈院校教材的简化版应用。例如在对借鉴专业舞蹈学院对具代表性民间舞作为教材的选择问题,并不是直接全盘拿来,主题方向可以借鉴,但是具体内容不能定位成它的简单化处理,而是把具有“代表性“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观点”基础动作进行整合,纳入高师舞蹈教学的常规教材中去。比如汉族民间舞可以选择东北秧歌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本体态、“扭”的动律、基本步法(压脚跟、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手巾花的基本动作就足够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着重是针对既无基础身体又不灵活的高师成人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能迅速地掌握丰富的舞蹈元素。

(二)从中小学音乐教材里进行提炼笔者通过分析“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发现书中有大量舞蹈教学环节的运用,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音乐(舞蹈)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欣赏’“集体舞’、“即兴舞”和“群舞”。对‘‘人教版”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涉及到的舞蹈技能与知识进行提炼,可以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材选择的重要部分之一,如?关于音乐(舞蹈)律动方面,在形体训练环节,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探索,找到肢体舞蹈运动的规律,配合不同的音乐,做出律动反映。另外,在常规教材中要学习不同文化的舞蹈,但舞蹈的种类何其多,单说我国的民族民间舞在每个民族中又有它地区风格特点的区别。在上文说到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舞蹈组合的编写“遍撒网”不如‘‘定向、定点、定位’,直接采用教材中涉及的舞蹈组合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教材选择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程度,有利于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再发挥。当然,在这方面也需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改革,常教常新。

(三)开发乡土教材各地都有风格各异的原生态音乐舞蹈或者仍然活跃在现代都市的民俗音乐舞蹈,它们是文化艺术的一块宝藏,也是一块被人忽略、或未被发掘的领域。由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编着,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乡音乡情》一节里,把湖北民歌、民俗音乐舞蹈纳入学习范围,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湖北民间风情,用歌表演的形式体验民间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些经典的民歌、民俗舞蹈除了具备较强的根源文化传承价值外,其对音乐、艺术课程以及舞蹈教育都有着较大的意义。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对原生态音乐舞蹈和民俗音乐舞蹈学习同样十分重要,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舞蹈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可以采取由学生作为教学的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用观摩或探讨的方式进行传递。把各地的原生态舞蹈或民俗舞蹈的素材通过各所在地学生进行搜集,这也是我们教材选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搜集一体验一交流一传承的过程。

(四)遴选多媒体资料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高师舞蹈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的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变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扣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些资料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毕业生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都将是无尽的知识财富。与此相关的还有影像类教材。随着我国舞蹈电教的发展,用录音录像的方法纪录舞蹈教材,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以适合的影像资料作为教材,用电视机、cd机、dvd机等工具播放影像和音乐,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及时发掘新的舞蹈教学元素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材具有实用价值,我们许多高师舞蹈教育者通过实践,将基训、民间舞等舞蹈内容配合流行音乐改编成有表演性的组合。如用《中国功夫》的音乐来完成男生班的古典舞基训的脚、手位的组合,在创编组合动作中,充分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歌词所描绘的意境,使组合具有表演性、可观性。《中国功夫》音乐本身就颇具阳刚之气,男生在完成手、脚位的动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表现出古典舞的精、气、神。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在教学上较为宽泛、培养上较为全面的专业,在它的教学体系中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等,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与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交叉进行,是培养和造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端专业;是培养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学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整体能力的优质教育,同时也是教育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学习到运用各方面发展的综合学科,因而它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专业。“舞之育于习之中,既能静心、亦能养性,舞之潜入育之中,既能育人、亦能树人,舞之教于人之中,既能促之展之,亦能提之美之”。

这句话隐寓了舞蹈艺术这门课程在对人的教育和学习中的作用性。舞蹈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在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域中,对其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看到其中对其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就此对舞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

学前教育中开设舞蹈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有助于本专业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有助于本学科能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全面发展人才;有助于扩大本方向学生就业率的广度;有助于本学科的综合发展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概括层面向更深的维度去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看舞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规范和整合上,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学任务的有序进行和安排,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系统化;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在对课程学习的制定和整合上达到相应的具体化;有助于学前教育在对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安排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再次来看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开设舞蹈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缓解学生在繁杂的学习中心境的放松和愉悦;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舞蹈这门艺术,从而更好的学习掌握舞蹈课程,使之在对舞蹈的学习中,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必要性的准备;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美学教育的初步认识,从而帮助自己内在素质的优化;有助于学生走到工作岗位,自信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提高自身整体能力的前进。

最后从舞蹈课程自身角度分析。根据实践性的教学和理论性的研究进行总结,在学前教育学科中开设舞蹈课,对于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多角度、有意义的影响,有助于舞蹈教育的普及;有助于舞蹈文化的推广;有助于舞蹈艺术的群众性、实用性、文化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得到切实的响应;有助于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引领下,发挥自身的特点,使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更全面、更具体、更有学科性,达到“质”的发展。

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等的设置上要有很规范、很系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下面就对此做一一阐述。

(一)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计划制订。

在笔者亲身实践中,看到了目前学前教育中舞蹈课程实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内容不统一不规范、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没有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定位不准确、缺乏创新、课程安排时间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不具体等问题,笔者通过对舞蹈教育实践性的教学和理论性的研究,对教育这一要求严谨、规范、具有神圣性的工作,适时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这门全面性发展的学科中。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在舞蹈教学的基础上,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待问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在原有的体系中进行了自己创新性的优化,如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规划、教学计划的先进上等都做了实践性的改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高知识、高精尖的全面发展人才;致力于打造全新型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致力于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成为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极高的学科。

当前,我国高校学前专业大都开设了舞蹈课程,但都基本没有与之配套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为本专业向更规范的方向而服务。为此笔者通过亲身经验和理论基础,实践性的对学前教育中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实施。

(1)对特定教育对象的具体施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主要以本科学历的幼儿教育师资为教学对象,大多数学生都是从18~22岁才开始接受舞蹈训练,其身体的先天条件和解放程度,都有所受限和制约,尤其是对各类舞蹈语言的掌握程度,与舞蹈专业学生的接受度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不宜施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宜盲目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艺。所以要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的教学教材。

(2)教学目标具体化。

在我国对幼儿培养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下,需要不断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这样,日益扩大的幼儿舞蹈教育就需要大量的初级舞蹈师资和有待规范加强学前艺术的教育师资,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全面推进教学改进,强化对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加强对教育对象教学的目标性以及增强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特色舞蹈课程的设置,要明确专业走向,即人才培养目标应具体化,以培养高精尖的全面人才为己任,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以培养有舞蹈等艺术特长的学前师资为主。

(3)教学内容全面化。

上述在教育对象一点中已经说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方针,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教材;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和看到在教学内容上的全面化。在教学教材的制定上,掌握幼儿舞蹈动作体系的基本规律和结构规律,把握幼儿舞蹈教育的精神特质,掌握情感与动作姿态及情景的运用技巧,是学前特色舞蹈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舞蹈基础课程、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编导课程学习在其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其教学的实践上和理论的研究上,制定出既在舞蹈层面具有舞蹈教学规律的教材,又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条件的舞蹈课程;既不失舞蹈艺术的教学特色,又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舞蹈课程时产生兴趣;既丰富舞蹈艺术教学方法,又提高学生个人艺术修养;既使舞蹈课程全面普及化,又提升学生在今后教学中发挥整体能力的全面教学计划和方案。使学前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上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4)课程模式专业化。

学前专业日益整合、规范的前景下,对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一些理论学者对专业化的分配已然相对到位。如:应以专业方向选修为主,分为幼儿舞蹈入门、幼儿舞蹈编创基础、儿童情景舞蹈、儿童舞蹈教材教法等模块。舞蹈基础训练和民间舞蹈素材训练部分归到必修课程,在第一学年完成,专业方向选修部分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完成。笔者在教学中也实践性的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向学科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教学的阶段性、衔接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系统、科学地对本专业的技能结构进行学习和设置,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5)教学方式综合化。

当前各学科出现了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学前专业特色舞蹈课程包含的知识与技能也应进一步拓展,实施综合化教学,多借鉴相关学科如音乐、表演、美术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舞蹈课程提供相关的学习能力,如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处理、对造型的创新构建和审美能力,都能为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上起到相应的辅助。教学综合化的培养,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具体实施。

(1)综合性基础训练必修课。

这类课程是幼儿舞蹈教师舞蹈知识技能形成的基础,也是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典舞基础课程。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通过了解和认识来规范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和学习,使之掌握舞蹈的正确学习方法及要领,同时增强和开发学生的体能及对舞蹈发挥的潜能,训练良好的体态,为其他舞蹈的学习打下坚实良好的根基。二是对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学习。

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古典舞基础课程较为枯燥的学习环境后,唤来一缕活跃的气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民族舞蹈的同时,了解舞蹈艺术的风格及其文化,使其在优美的舞姿和韵律中,提高自己对舞蹈的高度理解,也使学生在古典舞基础课训练的基础上拓展对舞蹈的全新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整体能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美的认识,从而孕育出较高的审美情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教育奠定基础。

(2)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主干,包括幼儿舞蹈入门、幼儿舞蹈编创、儿童情境舞蹈及儿童舞蹈教材教法等,按学期分阶段进行教学,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儿童舞蹈技术技能基础做全面的准备。幼儿舞蹈入门是对幼儿舞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在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初步认识幼儿舞蹈的特性及其构成要素。教师在讲学过程中可运用游戏、视频、唱歌等方法进行实用性的讲课,同时结合舞蹈课程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以及对本门课程的理论讲解进行详细、全面的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使之在较高的教学质量下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大量掌握各类幼儿舞蹈教学法,具备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能够将所学专业熟练的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

舞蹈基础课、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创等的学习,分别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基础课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对舞蹈这门艺术的全新认识、可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在以后教学中可以直接对孩子进行基础的简单的正确的教学;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方面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民族民间舞素材后,可更好地为日后的编排以及教学而服务;幼儿舞蹈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儿童舞蹈教材的逻辑关系,掌握儿童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舞蹈编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舞蹈创作的能力,它主要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综上所述,舞蹈课程的全面化、具体化、规范化,学科化,再加之教学上的创新性,对学前教育专业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舞蹈是一种文化艺术,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舞蹈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学,它会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舞蹈课程的教育教学对整个高等教育、国民教育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无论从教学的实践还是理论的研究上势必都产生“质”的飞跃。舞蹈教育自身所具备的特色,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具有全面性学科中的实施,也势必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在学前教育这个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孕育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路径,使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体系上达到全面的提高。从而让舞蹈教育事业更加普及化、大众化、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舞蹈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化、学科化,也让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艺术的辅助下,走得越高、越远、越好。使我国的教育走向更加繁荣的新时代,使我国文化向更高阶段稳步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文化制度的完善,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前进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全面优化和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制定的广度(实质性)和制度实施的深度(全面性)。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势必与其他专业有所交叉,就本论文中心论点而言,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具有全面性特点的学科中进行教学,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制度上的全面化,提高了学前教育在教学方案的具体化,优化了学前教育在教学计划上的系统化,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领域的高度化。

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也为舞蹈课程在不同领域中教学方法的全新制定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改良提供了可能性;让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优化;提高了舞蹈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度和拓展度;促进了舞蹈这门学科向全面化、具体化、科学化的步伐迈进,推进了舞蹈课程在各专业领域的普及化。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在重视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使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的辅助下向更前进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舞蹈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近年来,各类企业组织危机频发,从强生、宝洁、雀巢等大型跨国公司,到冠生园、巨能钙、康师傅“水源门”等具有国内知名品牌产品的民族企业,都不同程度遭遇了由产品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科技日益发达,全球化进程加快,公众权利意识高涨,以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等都是引发危机的诱因,而传播快、渠道多、受众广、影响深的大众传播环境成为诸多因素中的重要一环,传媒的发达加速了危机的蔓延,扩大了危机的冲击面。

甚至危机真相未明之前,某些媒体的失实报道造成一种“媒介审判”的效果,直接冲击了企业的形象,形成了由媒体、企业、公众等多种利益相互争夺的危机情境,也引发了媒体与企业间的深层矛盾。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目前,基于企业危机频发的现实状况,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公关学、传播学的教授或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危机传播领域,多数研究集中于从不同学科视角对危机概念的厘清和阐述以及从企业管理角度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但是,从传播学视角审视大众传媒在危机建构中的作用,特别是媒体如何影响了危机情境的形成,以及“企业一媒体一公众”三方在危机传播中的互动格局等问题尚无深入研究。

当企业遭遇危机时,如何及时与媒体进行沟通以避免更大损失,如何通过有效公关重塑企业形象,以及如何借助媒体的力量化危机为“转机”,成为很多企业领导者正在求解的现实问题。而从危机传播理论出发,探寻媒体对危机的建构过程和呈现方式,解析媒体在危机传播规律下的报道特点,反思大众传媒在危机报道中的不足,重构媒体与企业的和谐关系,无疑是一个具有理论深度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2、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第五个危机高发期。自然灾害、生产事故、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人民内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等等来自方方面面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危机,正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严峻考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居安思危、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通过有效的危机传播来预防和化解危机,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冲突,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对现实进行考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这亦正是本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三、本课题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早期的危机传播研究多数集中在个案研究,从事危机传播研究的.学者多为管理、公共关系学的教授或学者。他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企业在现实中面临的一个个具体问题,比如在危机中如何保护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如何制定危机传播计划,如何进行危机演习和训练,危机后信息传播有效性的分析等等。

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的《危机公关》一书通过剖析企业危机管理的一些案例,总结有关的经验。它侧重探讨危机管理的策划、准别和训练,并由此向企业提供一些实用的危机管理准则。它囊括了那些研究危机管理和处理过重大危机的专家的经验之精华。

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一书对危机管理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机的整合,突出了危机管理者遭遇危机时必须有效完成的工作。基本的危机管理包括危机管理者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工作,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以应对危机局面,并从中很快复原。

著名的危机公关专家提莫斯库姆的《危机传播与沟通》一书中探讨了危机管理的基本路径之一:议题管理。他认为这既关联到危机管理的基本理念,又可操作化为危机管理的具体行动。议题管理可以区分为前置管理、中间管理和后置管理。三类议题管理皆指向一个目标:引导和控制危机舆论,创造有利的危机管理环境。

诺曼r奥古斯丁的《危机管理》一书收集的八篇文章阐述了如何处理商业环境中的一些困难情况、危机和其他敏感问题的最新理念。

史安斌的《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一书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概念和理论框架,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从理论和实物两个方面对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进行探讨,试图对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中的一些原理、规律和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政府的主管领导、新闻发言人、新闻官员、公共信息官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建构和实际操作中的指南。

胡百精的《危机传播管理》一书比较全面地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危机管理研究的成果,合理地将传播学的观念、原理和方法“移植”到危机管理研究之中,全书建立在一个核心假设之上:沟通关系与利益关系是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全部契约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而危机管理实质上就是对异化的沟通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重构和再造的过程。该书比较妥当地处理了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并对危机管理这门学问进行了创新,提出了“4c假设”、“3f假设”等一些新的论断。前者旨在揭示沟通、利益、共识和契约的内在联系,后者旨在突出危机传播流中与信息流和影响流杂糅一体的噪音流。

吴宜纂的《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一书采用危机公关策略以及消息来源策略为理论基础,研究包括公共关系和语艺两个方面。

四、本课题研究内容提纲。

本文选择从传媒和企业的二维视角来解析两者在危机情境中的各自立场和利益的博弈,通过探究企业对媒体的有效沟通策略和引导媒体的专业精神的回归,最终使二者统一于危机传播中的沟通环节。具体研究框架如下:。

1、从传媒视角而言,根据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梅洛维茨的“社会场景”理论,解析传媒在危机建构和危机情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国大众传媒在危机报道中有违传播规律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不足,重塑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专业形象。

2、从企业视角而言,根据传播学上的议程设置理论以及公关学中的形象修复理论、沟通理论和危机反应策略,探寻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有效管理模式,特别是针对媒体的沟通策略。

3、从传媒与企业关系而言,通过对二者的利益关系和危机环境的分析找出二者的矛盾本质及冲突原因,根据危机传播规律和双方特点的解读,建构媒体与企业和谐的危机传播新体系。

舞蹈专业的论文

摘要:幼儿舞蹈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种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幼儿舞蹈课程,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利陶冶学生情操,并且让学生具备能学、能教、能编、能跳的舞蹈表演和创造能力,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可以成为更加合格的幼儿教师,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舞蹈教学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研究。

一、幼儿舞蹈教学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水平,并适应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需求就尤为重要。幼儿舞蹈主要是指幼儿利用身体动作、语言结合音乐,以喜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的活动方式,可以更好的反映幼儿情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舞蹈教学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舞蹈教学的目的并非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通过幼儿舞蹈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幼儿教学工作,所以,在学习幼儿舞蹈课程时,应树立好正确的目标,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本持注重审美,淡化技术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就是提高学生感受美好事物的能力,从而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要具备表现美的能力,将所学习到的舞蹈以优美的方式展示出来,舞蹈动作要求能够更好的感染他人。最后,要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特别是幼儿一般很难具备按照要求完成一套舞蹈动作的能力,但是通过模仿和想象,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舞蹈动作,所以高职学生也应注重创造美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不缺少美的元素,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发现美的能力和接受美的能力。

三、有效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教学内容避免陈旧,注重创新。

为了教学更加方便,在教学内容上,很多教师会采取临摹以往作品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起到方便教学,省时省力的目的,但如果一味选择以往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时间一久,难免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创造能力和动脑能力也会随之下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作品的创新性,不能默守陈规。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创编或者改编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在创新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多想、多观察、多练习,通过对范例的欣赏,引导学生自己编排舞蹈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舞蹈创编的能力,并将优秀的舞蹈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舞蹈动作和音乐不断涌现,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适合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时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重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舞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方式,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在以往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以教学的次数和学生练习的数量决定教学质量的,这种方式其实并不利于学生真正的获得幼儿舞蹈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应以情感作为教学的支撑,注重学生的感受,以提高兴趣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学习的热情,并将激发学生兴趣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将浅层的、容易转移的兴趣培养成长期的由衷的爱好,让舞蹈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注重和学生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喜恶,按照学生的要求和特点对课程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兴趣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路、启发智慧,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作品。

(三)重视教学过程和学生体验。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不但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也要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体验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学习舞蹈、演绎舞蹈、编排舞蹈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因为幼儿舞蹈这门课程并非是一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所以学习的过程更加重要。同时,学生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情绪和音乐相结合,从内心出发体会舞蹈动作,结合幼儿阶段年龄特点制定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习到的内容更加符合幼儿舞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四、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体系研究。

(一)教学体系创新基本原则。

教学体系的创新应遵守科学性原则。舞蹈属于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全身各个部分参与其中,并且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并且年龄较大,骨骼发育定型,也不适合进行难度较高的舞蹈教程,所以,在教学体系和方式创新方面,应结合科学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幼儿舞蹈课程。同时,教学内容方面应突出时代特点,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才能避免被社会所淘汰,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在未来从业后具备新时期标准的舞蹈技能。所以,教师应多选择新时期幼儿舞蹈元素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新的舞蹈技能。例如,当前幼儿教育中,更加注重利用舞蹈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利用动作开发智力,这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心理学要求,创编出具有更强教学效果和丰富内涵的舞蹈动作。舞蹈教育是塑造个人性格的过程,利用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更好的丰富学生舞蹈表现力,从而开发更多新型舞蹈元素。因此,舞蹈教学在方式手段上应避免一味沿用传统方式,教学模式应避免固化,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

(二)教学内容安排研究。

教学内容在具体安排方面,笔者根据幼儿舞蹈教学规律主要划分为四个阶段,利用四个阶段的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幼儿舞蹈学习和掌握能力的目的。第一阶段,舞蹈基础课程训练。在基础舞蹈课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古典舞蹈课程作为启蒙,让学生感受音乐律动和舞蹈元素,锻炼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动作开始训练,逐渐掌握组合动作,加强分解动作的练习,从而更好的放松学生身体,以便提高学生的灵敏度。将简单的舞蹈动作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避免学生因动作太难产生负面情绪。第二阶段,在教学中加入民族舞内容。我国民族舞形式多样,种类丰富,在加入民族舞作为教学内容前,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并非让学生掌握多么复杂的舞蹈动作,而是强调在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和表演形式的魅力,提高学生肢体的表达能力、舞蹈种类辨析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第三阶段,幼儿舞蹈强化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性更强,应着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对幼儿舞蹈动作特点和基本舞步能够做到熟练掌握,提高学生将舞蹈知识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当中的能力。第四阶段,加强舞蹈实践。幼儿舞蹈的实践培养主要包括舞蹈教学和舞蹈编排,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幼儿舞蹈教学水平,需要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并且根据不同的主题,编排各种类型舞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加胜任幼教工作的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并且能够有效的应用到幼儿教学当中。所以,这一课程的主要内涵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应以幼师专业的职业需求为导向。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艺术舞蹈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意义: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挖掘潜在客户群,了解客户的需求,找出产品当中出现的一些缺陷,然后通过调查数据,展开一系列的宣传策略,其意义就是能够让财产保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它本质作用,提高客户的财产保险的意识,扩大财产保险的影响力,通过对保险产品的完善,为人们的生活进行保驾护航。

设计主要内容。

一、xx社区财产保险现状。

(一)xx社区的整体分布和状况。

(二)社区居民的财产保险的意识。

(三)财产保险的覆盖率。

二、社区财产保险存在问题。

(一)整缺少财产保险的意识。

(二)存在抵触心理。

(三)没有正确看待财产保险的作用。

(四)缺乏风险意识。

三、财产保险的宣传方案。

(一)开展财产保险的宣传讲座。

(二)设立宣传网点。

(三)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

(四)增加对于财产保险产品的完善。

(五)通过意见领袖和口碑营销扩大产品影响力。

主要设计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具有典型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来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发展趋势和背景,同时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一个深入的料及,然后找到实际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论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去跟着怎么学”的被动式教学痕迹仍清晰可见,这不但使课程改革收效甚微,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认清当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舞蹈课课时偏少。某项对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课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前教育为三年学制,除去实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5个学期。每个学期上课12-15周,每周2个课时,那么五个学期的课时最多是150节,对于专业技能性很强的舞蹈教学而言,该数量的课时相对偏少,课时的不足使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展开,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到舞蹈相关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

(二)无统一配套的舞蹈课程教材。实施系统的教学,教材是依据。而教材结构、内容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的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密切的联系。当前,大部分大专学前教学舞蹈课程并没有适用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大专院校学生而言,要求过高或过低,偏离了教学实际,对大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因舞蹈课程不属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专业的课程管理者,通常课程设置是由授课教师完成。课堂上,舞蹈教师的授课缺乏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方式看似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不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舞蹈基础差。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传达情与意的艺术,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甚至未接触过舞蹈,学习舞蹈务必从头练起,也因学生年龄大骨骼已发育定型,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专学前教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不够了解,同时教学时没有依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把握不准。例如,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粗略学习一些舞蹈基础知识或者在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行舞蹈创编教学,这些都是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

(一)合理编排课时。舞蹈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性别、舞蹈功底、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舞蹈知识;对于男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男性气质的舞蹈类型进行教学,例如拳类、操类舞蹈。女性学生则选择广泛,一般的舞蹈类型都可以考虑。对舞蹈功底较弱的学生,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三)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认为,舞蹈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形体矫正等与舞蹈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舞蹈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舞蹈欣赏、音乐欣赏、健美知识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舞蹈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五)重视舞蹈课程管理。大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与高效管理,由专业的舞蹈教学管理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授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选择适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规范,更系统。

四、结语。

总的而言,目前大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希望教育者能认清现状,从实际入手,不断探索、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舞蹈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精选】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存在着课程构建不协调、课型单教学模式不符合专业需求等问题。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发现之后,我们可以借用网络技术中的“链接”概念,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可创造出一种合作、探究和开放的音乐教育舞蹈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程序框架的构建,是舞蹈教学课型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高师舞蹈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或曰形体训练,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口传身授”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当期望学生在短时间掌握_定的知识时还比较可行,但舞蹈教师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形式单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此提出“五种课型教学法”,即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研讨课、创编课的设想,以上几种课型虽然都可以独立成_门课,但是各种课型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论课为其它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实践课又能映证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和提出的观点,有了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可以指导讨论和创编,观摩课为创编课提供素材,丰富所学知识等,各种课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各课型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构成“思维链”,_堂有效的舞蹈课就应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有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有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舞蹈作品分析、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最后,要注重多重性的能力培养,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技能操作和专业知识运用上与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舞蹈素养需求接轨。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舞蹈开放式教学更应注重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舞蹈实践,以及对舞蹈信息资料的分析整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包括意志、毅力、信心、兴趣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内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这里的“体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研究的方法(或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目的在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模仿学习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它是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需要的_种新型舞蹈教学模式。

比如针对一节汉族民间舞课,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特色具代表性的汉族舞蹈片段或优秀剧目,并鼓励学生在观赏过程中自由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关注动作,有的关注情绪表情,有的关注道具服饰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个体关注问题的不同,让大家自由组成若干个探究小组,自主确定探究的内容。如汉族地区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人文风俗、民族音乐的特点、民族舞蹈的风格、舞蹈动作的特点等,并引导学生运用书籍、影视、网络、社会生活等资源,通过观赏、体验、回忆、讨论、分析、查阅、调查研究等多种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地去展开探究。在综合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1步分析、掌握舞蹈的体态动律以及基本动作,在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_步分析和体验汉族民间舞的舞蹈语汇及其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体验这些文化因素对汉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杜威的“反传统”教学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由此开始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这就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形成“教”与“学”的“链接”。

首先是舞蹈情境创设与生活实际链接。如在学习藏族民间舞踢踏动律时,让同学们找下楼梯时,膝盖放松、身体重心向下的律动,为的是他们在放松的状态下找到动作感觉。这时让他们想象:在楼上听到朋友在楼下呼喊,急急忙忙下楼梯时的膝盖颤动。这样通过把舞蹈动作放回曰常活动中去的启发式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提升学习效率、增加舞蹈表现力。同时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动作产生的源泉。这是学习舞蹈动律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学生活动与教学相链接。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活动,践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如舞蹈元素中的步伐学习环节,在同学们学会步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队列、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的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编创和组织策划能力。

最后是知识内容与情感的链接。有诗云“言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诗把舞蹈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抒情性是舞蹈的表现要素,也是把音乐中的情表于形的重要手段,舞蹈和音乐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如舞蹈基本训练采用歌曲作为伴奏,让学生学会用艺术加工过的肢体语言去诠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为表演打下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教学条件的科学含量越来越高,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可提供的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掌握和运用知识。教育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够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再将这些内容有机组织、安排、结合在_起。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的风格韵律、情感等内涵是教师很难用语言向同学们解释清楚的,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让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多方位的空间,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与记忆。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现代化手段不仅可以使舞蹈实践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它的重复再现功能也为学生进行模仿、对照练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可以开展其他的舞蹈教学活动,如利用电教设备开展舞蹈专题讲座,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舞蹈鉴赏课,利用dv录像保留舞蹈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等。在基础训练课中如果让学生从录像中看到自己,便对自己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也可以为自己保留一份教学资料。

另外,过去学生了解知识只能依靠单一的教材和老师的讲解,但不论是哪本书还是哪个人,知识的容量和广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在信息飞快传递的时代,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信息来源,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资源共享、知识更新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全面获得第一手资料(文字资料、舞蹈音乐资料,与舞蹈相关的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善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抠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扩了学生的眼界,无论对于高师教师还是他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哪怕高师学子走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学会搜集、查找、运用这些资料,响应“终身学习”的号召,让这些资料成为无尽的知识财富,将受益终生。

[1]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002.

[2]蒙妍“体验一探宄”教学模式在高师舞蹈开放式教学中的应用研宄[j]。梧州学院学报,20xx,(4)。

舞蹈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在知网发表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与统计,根据知网中对布里亚特舞蹈所进行过研究的论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从布里亚特族群历史现状分析到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整理再到布里亚特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经过多方应对布里亚特舞蹈资料的整理期望能够把握最新热点,为接下来的研究供给思路想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布里亚特舞蹈;舞蹈传承;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献调查研究,主要是对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调查。其中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期刊文献为五篇,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的硕博士论文为两篇。在知网中使用“布里亚特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布里亚特族群文献共有350篇。其中博硕士论文53篇,期刊论文270篇。在此众多文献中包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服饰)、宗教等方面资料。

一、布里亚特族群历史与现状。

布里亚特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只古老部落,其先民一向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游牧。在《蒙古秘史》文献中介绍过在12孛儿只斤·术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降服了一个林木中百姓的一个部落,名字为“不里牙剔”,也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布里亚特人。13世纪末,蒙古帝国崩塌后,布里亚特人民为了躲避战争与俄罗斯人建立起了贸易联系和军事联盟,促使不少布里亚特部落加入到俄罗斯国籍中,最终成为俄罗斯土地下的属民。在1689年,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布里亚特部落划分为俄罗斯区域,从此布里亚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贝加尔湖区域也成为了俄罗斯土地下的一块版图。

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因为战争与革命的动荡生活,使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反动官员,富人以及喇嘛们有了逃离革命寻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间,一部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迁徙至我国锡尼河地区开始定居,并且于当地的边邻民族过着季节性的游牧生活。

二、布里亚特族群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与内亚草原游牧所有礼貌紧密相连。该地区历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国、鲜卑国、契丹国,也以往是突厥汗国和成吉思汗帝国,一向处于边境地带”.1在近现代时期随着中俄之间的地区争夺导致了边境战争和冲突,随着战争而来的则是异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亚特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在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地交融、延续之后文化互融现象十分明显。可是布里亚特族群即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在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群传统文化以及自我的独特性。

三、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特征。

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风格特征不一样于蒙古族的其他部落,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字文献和音频文献的过程中针对布里亚特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布里亚特的古代居民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占了主导地位,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中,原始的萨满宗教特性减少,大部分的布里亚特族群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娱。可是在布里亚特族群男性舞蹈元素中依旧透露着萨满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并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布里亚特族群男子舞蹈中,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有如今草原儿女的洒脱大气之美感。

2、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风格古朴,游戏性强。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幺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有众多的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3布里亚特族群最初是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林木中,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个部落,之后迁徙到了广阔的草原与多个不一样民族为邻,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不一样族群文化的互融,使其舞蹈也有了独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亚特民间舞蹈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步伐分别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难河谷聚会,推立忽图刺后,与众人在河边川地的一课大树下欢宴,舞得天旋地转,跳得地动山摇。”4由此记载,布里亚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有所关系。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征为,舞蹈时力量雄厚,彪悍,且在双脚跺踏时下身沉稳,身体下压,呈厚重质感。

3、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精神。

在布里亚特舞蹈《布里亚特舞韵》中“每当节奏缓慢,歌声悠扬,进入舞蹈慢板之时,演员们便开始身体随步伐摆动,左右脚进行交替向旁迈步、向内摆动。”5舞姿曼妙优美,身体随动律起伏,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亚特舞蹈是以“横摆”动作为特色,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队列方式多以圆圈为主。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源于古老的布里亚特古先民几经搬迁,饱经沧桑,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在第四届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艺术学校选送的布里亚特民间舞《布里亚特儿童》让我们看到了布里亚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亚特的儿童们。在这部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用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动人的神态为我们演绎出了一群充满着生气代表了布里亚特民族未来期望的布里亚特儿童。小演员们在舞蹈里主要是以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特色“横摆”为主动律,其中伴随音乐的快慢夹杂着活泼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其中的一个动作是双腿打开下蹲呈马步,左右脚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叠,头部随身体上下律动不断点头。这个动作在整段舞蹈中虽然不是最多次出现的动作,可是我认为此动作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动作形式简单可是又象形,以观众的视觉观看十分像是一群孩童骑着骏马在草原奔驰。《布里亚特儿童》这部视频文献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亚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四、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在调查研究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时,借用知网进行文献梳理归类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布里亚特的人文历史研究较为广泛,可是对布里亚特的艺术范围尤其是民族音乐和舞蹈领域研究甚少。有关布里亚特的音乐文献在知网中数据为15篇,舞蹈文献数据为5篇。在舞蹈方面这甚少的文献中,有两篇文献提及了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6阐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歌舞艺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团体民间舞蹈。文章提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团体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样的论点,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间舞蹈保护的研究。文献提到对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应当尽可能坚持其原貌,不要随意变化。且保护资料应当是包括舞蹈、服装、道具、音乐、歌词以及表演场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认为在进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保护研究时,我们能够多在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进行采风和调研。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场中令人知晓的作品屈指可数,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却又是十分淳朴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课堂维护。因为我们现如今我们学院民间舞都是根据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所提炼和发展的。可是关于布里亚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材却是空白,所以文献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修改整理民间舞教材工作,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也能够在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中多多邀请布里亚特的民间艺人进入高校,相互学习和演出,让布里亚特族群的歌舞逐渐让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护。文献中认为“舞蹈价值是舞台作品对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依据,能够分为文化内涵、舞蹈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7我国目前舞蹈作品市场中,经典的获奖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亚特族群中,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还不了解。可是在布里亚族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备。那么为什么流传到市面上的布里亚特舞蹈作品这么稀缺呢?我认为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没有全面的系统化教学教案,而民间艺人也仅是在部落中演出,没有舞台编舞的经验和实践,导致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数目较少。

两篇文献对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群众自娱性的团体舞应当怎样进行传承,怎样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具有很好的提议,也是对我们很多优秀的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提议。

五、结语。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所记录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布里特民族的文献很多,可是关于布里亚特舞蹈的文献却极为稀缺。尤其是针对布里亚特的舞蹈音频文献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亚特的文化背景进行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这两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现有的两篇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的论文对于布里亚特的舞蹈步法特征以及舞蹈变换的舞阵还有舞蹈素材构成的因素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话语都一样,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挖掘的资料很少,这些相关的名词描述在两篇论文中出现的也都是几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亚特舞蹈的体态,步伐,形式以及舞蹈的种类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虽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可是终归还是有学者发现这一领域的空缺,已经在对布里亚特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未来发展,知网中仅有一篇文献提及此方面。

该文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的育人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能够演变为少数民族大型团体舞、歌舞的潜力。”8文献对布里亚特民间舞所蕴含的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层面入手,分析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优势,根据其独特的舞蹈优势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者更独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说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演变成大型少数民间歌舞、团体舞的未来潜质。此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都是比较浅显和表面。虽然目前仅有五篇布里亚特舞蹈方面的文献,可是这也是为我们的布里亚特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也对将要研究布里亚特舞蹈的后者供给了材料和着手点。

参考文献。

注释。

1马克思。中俄当代萨满教发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5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2016,(20):171.

6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7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8春玲。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核心素养及发展未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203.

舞蹈专业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姓名:

国籍: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户口所在地:

广西。

身材:

162cm49kg。

婚姻状况:

年龄:

诚信徽章:

人才测评: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行政/后勤、幼教/保育员、财务/审计/税务:

工作年限:

4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天河区天河区。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xx-04~20xx-09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大桥公司。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务:

收费员。

工作描述:

在虎门大桥有限公司担任收费员兼公司舞蹈团队长。

(非广州天河内请勿打扰)。

离职原因:

家庭搬迁。

毕业院校:

南宁东方民族艺术职业学校。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所学专业一:

行政管理。

所学专业二:

艺术学校舞蹈。

受教育培训经历:

学校(机构)。

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xx-09。

20xx-06。

南宁东方民族艺术职业学校。

行政管理。

大专。

20xx-09。

20xx-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

--。

外语:

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一般。

舞蹈论文

摘要:现代舞剧作品《妮娜物语》是日本舞蹈界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舞团探寻了舞者的肢体应当是什么样貌的,他们的肢体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并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了紧张与美感的舞台。本文经过对作品《妮娜物语》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期望把创作及探寻的方向回归舞蹈的本源,即身体,艺术的价值,即个性。

关键词:舞蹈本源;肢体;舞台美术;编舞手法;

《妮娜物语》是日本无设限舞团创作的现代舞作品,由金森穣导演编舞,它由独舞《天鹅的梦》(15分钟)及现代芭蕾《妮娜物语》(60分钟)两部作品构成,是一部集强大肢体、精妙音乐和炫酷视觉于一体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现出艺术家超越国界的世界性格局与视野,带领我们感受到艺术的一种新境界,生命就是不断的探索,并从中激发出一种能量,使身体产生一种力量与美的感觉。此外,它将人的肢体语言传导出来,对人性进行拷问,将人类精神中的黑暗面进行外化,人物会变成物体,以此来拷问人性。当这些舞者们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后,他们就会变成骄傲的祭品。本文以编舞家角度为切入点,围绕舞者肢体背后、舞台场景呈现以及编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侧重探索编舞家在人的肢体语言的设定,打破传统舞台美术设计以及舞蹈动作设计,探讨舞者身体的各种可能性。

一、打破传统的舞蹈肢体技巧。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种颠覆性的身体运动技术并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舞者在训练中不断开发与挑战肢体的潜能与极限,突破身体局限与思维的预期。着重对舞蹈本体的研究,是对身体运动的再造,专注身体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仅有创造出独具特征的舞蹈运动语汇,才能成为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体舞团。这也应当是舞蹈创作者最迫切的自觉行动。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舞美设计。

善于造势与滥用包装造成“舞不够景来凑”且舞台美术的设计都趋向于大制作、超豪华有时舞美的制作预算占了一大半总费用也造成剧目无法演出因为成本太高。也所以显得作品资料苍白主体创作贫乏舞台美术则奢华。有些舞美制作确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可是由于作品的平淡无味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艺术质量的进取作用反而更凸显滥用包装的负面效应。

三、富有严谨与创造力的编舞手法。

就是,资深剧场观众的话来说,我们通常不会“踩雷”.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发达,毕竟严谨和创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无二,有出息的艺术家就应当这样“挤兑”自我。

四、结语。

《妮娜物语》这部剧,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但在今日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时也透过这部剧反观我们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如果作为一名创作者没有独具思想深度的创作理念,肯定不能产生特立独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设计;如果一名舞者没有对高水准的舞蹈素质和精神诉求,也就不可能构成艺术震撼人心的效应;如果一个团队不具备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领,那么艺术灵魂就不会那么庄严肃穆、洁净无暇。所以要记住在创作上核心价值不是在舞蹈的风格上,也不在舞蹈动作体系上,而是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上。才华和灵气是信念造就的,心灵与精神的升华才能酿出纯真的艺术,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层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资华筠论文集《探索规律·追求独创》[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杨美琦。第三代现代舞艺术节的崛起[j].舞蹈杂志,,440(7).

舞蹈论文

[摘要]本文从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出发,从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和准确深入体验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两方面探讨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就如何准确深刻把握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提出自我的见解。

[关键词]舞蹈表演情感体验主角。

一、舞蹈情感体验的含义。

“情感”在《心理学大词典》中解释是,感情一词被界定为“情绪和情感的总称”,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与环境和感性有关;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对事物的喜爱和关切之情[1]。

体验是个体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它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认知和情感[2]。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者融入主角的情感世界,感受主角在既定环境下的喜怒哀乐,对舞蹈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帮忙,对艺术表演中主角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帮忙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1)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体会主角情感。

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动作为表现手段之外,也取决于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种人的形体动作,它是以人体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态构成某种相对静止的形态。这种“形”与“神”结合产生的富于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动作,是对刹那间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种静态的艺术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现力。许多舞蹈在开场和结尾时,为了渲染场景和人物的诗意美,常把流动的舞姿化为静态的造型,场中出一个特殊的艺术空间,给观众一种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动作即使有生动的节奏,也还是没有生命力。所以说舞蹈的“律动性”是内在的情感和外部动作相统一的节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体现。舞蹈的动作性还决定了舞蹈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画等方面都要体现可舞性的原则。

无论动作,造型,还是表情,最终都是围绕着表达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体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它不想说话一样那么容易表达,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从日常生活动作中选择、提炼、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种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语言舞蹈以人体流动美的动态为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所以说主角情感的体验是舞蹈表演这种特殊的表达艺术方式所决定和每个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本事。

(2)准确深入体验主角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关键。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动观众,完全依靠舞蹈演员表演这一最重要和最关键一个环节。

虽然主角的性格特性已经在舞蹈编导那构思和编排好,但仍依靠于舞蹈演员在编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体验自我感动的二度创作,舞蹈演员是否对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我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响整个表演最终的效果。而演员对主角的把握,取决于演员自身的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和对作品不一样的理解,所以不一样的演员表演同一个主角,甚至是同一个演员在不一样时光或不一样情绪下表演同一作品,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说艺术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本事水平相当的情景下,谁的生活轨迹更接近这个主角,谁能更深入的把握主角的内心世界,谁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发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发。在舞蹈表演中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发要表达的某种内心感情,去强烈地感染观众,抓住人物最动情的时刻,以情动舞,把无形的情化为可见的形象。

(2)间接抒发。在舞蹈作品中借助于动物的特征、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态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赋予作品以浓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观感情、真情、活力与客观外界的景物达成有机的统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

(3)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在情节舞蹈和舞剧中运用“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达方式,把内心境感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透露出来。抒情并不排斥叙事,它们往往互相渗透,糅合在一齐,一方面以精致的情节发展,一方面着意刻画表现人物心理的复杂多样的感情,在情感抒发方面大做文章,将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强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观众为舞蹈所牵动,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准确深刻体现表演中主角情感体验。

舞蹈演员怎样样将主角情感转换为自我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现主角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达的基础。

另外舞蹈动作技巧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的学习新的舞蹈动作语言,才能运用于更多可表达的情感。

(2)加强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训练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无需说话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员的表情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要想控制好主角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我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强度运动中的表演,仅有控制好自我的呼吸,才能让自我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不变形。这样舞蹈演员才能随着音乐和情节的发展需要展现出相应的喜怒哀乐。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来表达的,比如紧张,兴奋,生气,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着,或专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这些都靠平时训练积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现主角情感。

(3)运用想象升华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种,氛围想象,心态想象,形象想象。氛围想象是对主角的环境身世经历犹如身临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态想象就是透彻的把握主角的心理状态和构成,了解主角在情节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问其声如见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对主角整个人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的想象,幻想不至于表面,甚至是其内在的人物性格,品质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表演前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及主角的背景故事,查阅与时代背景,主角背景同类型的相关资料,经过分析主角的性格特征,分析与自我相同的地方与不一样的地方,在内心与主角内心进行沟通,对主角人物内心世界整体的构思,例如说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主角会怎样样处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主角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渐的爱上主角,以主角自居。舞蹈演员能做到这样去把握主角情感世界,舞蹈演出必须会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平心.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姜肖.情感体验基础上中职音乐.舞蹈专业教学课题研究,2012;

[3]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舞蹈论文

摘要:云舞隶属“字舞”范畴,是古时百姓祈雨仪式中的舞蹈。安徽现存云舞保留下来较为完善的有郎溪县的“姚村云舞”、休宁县的“云舞”与潜山县的“十二月花神”.为了探寻云舞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实地考察并采访了传承人,现场记录表演仪式全过程,并查阅当地现存史料,比较三地的云舞表演形式,归纳了云舞在当地山区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云舞;类型;舞蹈;渊源;

安徽民间云舞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舞蹈目的是祈求上苍降雨沐浴大地万物,以实现庄稼茂盛、五谷丰登的愿景。安徽境内现存云舞一支分布于徽州地区(现为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万安、五城等村镇,舞蹈名曰“云端舞”,又称“扯云端”“舞云端”;另一支分布于郎溪县姚村乡,舞蹈名曰“云舞”.二者同属舞蹈中的“字舞”范畴。

云舞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加工而成的。云舞的发祥地是典型的山区,如姚村乡石佛山,其巅有“石佛撑云”之美景,一年四季云雾缭绕,人居其间如入仙境。山里人长期体会着这种出门抬头见云彩的生活,于是有人用竹片和硬纸扎成云朵状玩具供孩童玩耍。众孩童手执“云朵”,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起初的云舞仅仅作为龙灯、马灯的伴舞,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

这一形式在当地有深广的民众基础。据记载,“祈求雷公场面,进香求拜天神,渴望风调雨顺,人民扎龙为嬉,以兆丰年”的民间舞龙活动在南宋时期就已流行。如姚村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石佛山庙会节,方圆百里数万百姓纷纷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跑云灯形式得到变更,此刻的云舞就是在跑云灯基础上不断提炼、反复加工升华而成的,无论表演形式还是主题资料,既有民间传统古典口味,又有从不一样角度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安徽云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虽然沿江有充足的水源,但丘陵山区无法靠天然水源灌溉,当地的农耕主要靠自然降雨解决。由此,在长江沿岸的丘陵地带,按地域与当地风俗划分,由西向东依次是姚村云舞、休宁云舞、潜山云舞。

1.姚村云舞。

当地民间艺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据老艺人回忆,独立出来的云舞仍沿袭原有跑灯的活动习惯,由该乡群众自发组成的云灯会负责人召集,筹措经费、排练指导。会首由云灯会推荐地方有才艺且德高望众的老艺人担任。除夕试灯焚香放鞭炮,演练跑云阵式,做好春节玩灯的准备。正月初五正式开灯,会首率领出灯队伍首先前往石佛山大庙及山庙朝拜,敬香祭祖,求天神赐恩赐福;之后回到古戏楼进行一年的首场演出;随后便到周围各村庄送灯贴,表示贺春,通常称“送灯”.那里的百姓通常有接灯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事先准备好糕团、糖果,齐放鞭炮迎接。跑云灯进入自家堂屋绕行一圈,象征着“云灯进堂,人丁兴旺”.

随着时代发展,云舞歌舞的演出没有了昔日那种带着大地温度的“庄重”与“繁华”,主要是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失去了诸多前奏与后缀。云舞,顾名思义,以跑云为主,“云”的编排是重中之重。这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代艺人之手不断被改善,但其基本形态数百年来一向坚持[2].

表演人数根据场地大小、实到跑云的多少确定。一般为二十一人,其中跑云者十六人。两人各持一云片,云片系马粪纸做架,再彩绘云形。男女各半,男的头扎白毛巾,穿白布短褂,白灯笼裤,代表白云;女的穿彩绸褂裤,腰围绣花兜兜,代表彩色云朵。穿花跑四角或摆字亮相,犹如天女散花,舞姿造型优美。另五人为捧花主角,一般由容貌姣好的少女组成。她们的衣着与跑云女相同,道具则为花篮。篮内插满鲜花和五谷,象征着吉祥美满、五谷丰登。尾声,舞者用手中的“云朵”排成汉字造型。一声锣响,在三秒钟之内排成一个字。舞步轻盈欢畅,舞姿翩翩柔美,往来穿梭,忽如祥云轻移,恰似福祉降临。

根据实际情景和主题不一样,又可贯穿不一样资料于其中。如在云片背面写上不一样资料的文字,由演员手持列出,进一步突出演出宣传的主题或明确其纪念意义。云片大小规格不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表演队伍,其云片尺寸变小,龙灯、马灯、花篮皆相应缩小。整个舞蹈过程中,“云”的形态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暗合节奏的进程,阴云、乌云、墨云、彤云、祥云、彩云等皆有展现。

云舞的热烈高潮之处,穿插龙灯马灯表演,有游龙穿云之势、深蛟潜海之威,更有翻江倒海之猛烈和龙争虎斗之雄壮。全程演出舞中有歌,以歌伴舞,集歌、舞、吹打乐于一体。锣鼓在云舞过程中的使用,使得演出场景更加浓重热闹,烘托了气氛。演出过程中的锣鼓采用长套和快番两种节奏,将龙灯、狮子、旱船、锣的各种打法相结合,同时用戏剧中的锣鼓点,联合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联曲锣鼓套路。演出时色彩浓郁的民间唢呐、清脆的笛声及二胡均由司鼓指挥,时快时慢,伴奏交替交换,渲染舞蹈欢乐气氛。云舞表演场面宏阔热烈,动静相衔,完美融合。伴奏多为打击乐和唢呐曲牌两种,热闹纷呈。当前,云舞的舞蹈部分已基本定型,适宜演出,效果受到肯定。但唱词及唱和部分还处于脱节状态。当然,此刻少了古代祈求降雨的场合,那种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上天神灵,为我黎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已几乎失传[3].

2.休宁云舞。

休宁县境内流行的云端舞都由民间的一种叫“灯棚”的戏班表演。每到一地,白天舞狮舞叉,舞水流星、火流星,舞刀枪棍棒,并表演其他歌舞、杂耍、武术;晚上则演一些徽昆小戏,如:《大财神》《万花》《跳加官》等。为了吸引观众,不论白天和晚上,演出前都喜用云端舞造成欢快气氛,以招揽观众。

云端舞在流传过程中构成两种表演形式:秀阳乡钗坑村用云片表演;五城区洪里乡唐川村及万安区潜阜乡里余村用云旗表演。一人执大旗翻筋斗领队,8~12人执小旗变化各种队形图案。

云端舞队形变化复杂,技巧较高,要经过长时光训练方能胜任表演。表演者均为贫家男性少年,拜民间的昆曲、徽剧老艺人为师,在冬季农闲时排练。新春佳节、喜期吉日在本村演出,或应邀到外村,近则本乡,远则百十里之外。邀请者管吃而无工钱,仅有灯棚中出名的艺人才能得到少量报酬。灯棚是临时聚集的半职业性民间艺术团体,洪里乡唐川村的胡永平(1906年生)曾带班至江西婺源、浙江开化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称赞。云端舞带有很强的竞技性,群众常以能否表演该舞及演技优劣作为衡量班社技艺高低的标准,所以表演者总是想方设法年年创新。

据秀阳乡钗坑村舞狮班艺人金阿荣(1916年生)、巴富贵(1921年生)及唐川村老艺人胡永年(1892年生)介绍,清同治年间,徽班已趋向衰退。一些身怀绝技的徽戏艺人离散异乡,走向农村教艺。较大的村庄青年人多,财力雄厚,就演出一些大戏;有的村庄人少力弱,只能演一些小戏或折子戏。云端舞备受一些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资金不足的乡村欢迎,因而一时光在休宁流传开来。休宁境内能演此舞的班社最多时有20多个。但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仅存少数戏班表演此舞。1952年,钗坑班、唐川班及其他班恢复演出。1953年休宁县业余民间艺术会演时,钗坑村戏班表演的云端舞获奖,之后又参加过芜湖专区业余民间艺术会演,之后再未演出。

云端舞的音乐结构为徽、昆腔曲牌体,歌词浅显易懂,感情流畅,唱法工整对称,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伴奏乐器以徽胡为主,配以笛子和琐呐(当地称“大清”).打击乐器音色较低沉、浑厚,有时光杂使用京锣,产生出欢快、喧闹的交响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3.潜山“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是当地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表演节目之一。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左右手各持云片一枚,翩翩起舞。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霖雨苍生”,老百姓的生活完美,如花儿绽放般美丽。

表演时,“观音”手持云帚(又称拂尘)盘坐在莲台上。左侧站立一名童子(文童),左手捧盛清水的净瓶,右手拿杨柳枝叶,用柳叶蘸清水挥洒,表示“霖雨苍生”,滋润百花。另一名童子(武童)在莲台前翻筋斗,然后回头向观音一拜,谓“童子拜观音”.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在莲台前翩翩起舞,表现受到观音挥洒的甘露滋润,应时开放。十二月花神多随灯会或庙会舞队在行进中表演。到了商店或居民门前,如果主家放鞭炮迎接,便开始表演(即演唱一段或两段歌词),唱完又向前行。莲台是一个长方形木架,四脚处都安装滚轮,木架上头是用钢筋、白布做成的一朵如澡盆大的白莲花。木架左右两边各有一人,一手拿竹竿,一手扶木架。表演时,莲台停住不动,站在莲台左右的人挥动竹竿维持演出秩序,防止观众拥挤,表演完毕用于推动木架向前徐行,接上前面的游舞行列[4].

音乐《抱妆台》原是用笛子和洞箫演奏的一首古曲。据民间传说,《抱妆台》曲谱来源于上古殷商时代。商纣王轻信妲己谗言,铸造炮烙,残害忠良。周武王伐纣灭商,除暴安良,黎民百姓演奏《抱妆台》,揭露商纣暴政,载歌载舞共庆升平。

据潜山县清朝廪生张伯祥考证,早在明朝天启年间(1573-1620)就有“十二月花神”这舞蹈,这一说法从旧道具莲台木架上所刻“天启四年六月置”字样得到了证实。到乾隆年间,“十二月花神”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流传更广。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连年兵乱,“十二月花神”几乎失传。1916年农历十月间,黄泥镇举行每年一次的大王庙会。庙会前夕,人们从镇上项义源老店后楼上发现了一批陈旧破烂的道具和服装,其中有彩色衣裙十二套、白色衣裙一套、童子服装两套和莲台木架一座。经两位老秀才郝万馨、熊楚才(当时郝己八十多岁,熊已年逾古稀)的鉴别,才明白这些东西是表演“十二月花神”的服装和道具。青年们在这年的庙会中穿上这些服装,由会吹奏《抱妆台》的老艺人程树台(当时已年过花甲)指导并亲自吹笛伴奏,此节目才得以恢复。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云舞再也不是起初的简单嬉戏、追逐蹦跳,而是具有鲜明的创作思路。百姓把手持云片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看成吉祥的预兆、求雨降临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历史上,百姓以各种方式求天神赐雨的民间活动是较为普遍的,但用舞蹈的艺术表演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它在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中更具特殊性,其丰富的蕴含让人们回味无穷。

云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奇葩是由南宋时期的舞龙活动而演变而来的,它形象地体现了人神合一的思想理念,表达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的完美愿望。舞姿唱词中带有浓厚的宗教敬神色彩,是体现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的一种代表性仪式。

云舞是安徽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云舞不仅仅是祈求降雨的仪式,经过演化还构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舞蹈。每逢节假日,乡亲们聚在一齐演跳云舞,凝心聚力,共同畅想完美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舞蹈论文

摘要:舞蹈编导是一门侧重实践性的学科。新时代大众对艺术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舞蹈工作者来说既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要想使舞蹈创作体现创新,编导不仅仅需要对舞蹈艺术满怀热情与活力,更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事和能够把握社会审美心理发展变化的敏感度。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了新时代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在两个“共鸣”层次上进行创作以及以舞蹈创作题材为着力点进行创作这两个方面论述了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舞蹈编导;创作创新;

随着我国传统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国舞蹈艺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多年来舞蹈编导已是高等艺术专业教育中一门有系统化教学课程的专业,大大提高了我国舞蹈编导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然而,在当前舞蹈作品产出量巨大的形势背后,存在很多作品雷同、重数量轻质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舞蹈艺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基于创作创新对传统舞蹈艺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分析舞蹈编导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新时代舞蹈编导作品创新水平。

1.1舞蹈编导创作创新是解决当下舞蹈编导创作难点的关键。

舞蹈编导创作创新是解决当下舞蹈编导创作难点的关键,甚至于在必须程度上,是促进舞蹈艺术现代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法。当前我国正行走在艺术多元化的道路上,现代舞蹈艺术创作起步较晚,水平与特色不突出、百余年的艺术崇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的商品经济不良金钱观和个人利益观等共同交织影响下,构成了当前自我文化不自信、没有生气灵魂、快餐式以及程式化、格律化套作的舞蹈创作现实,作品题材的单一乏味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舞蹈艺术作品创新的关键因素。

1.2舞蹈编导创作创新是增加舞蹈艺术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关键。

艺术多元思维是当前包括舞蹈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最基本的创作共识。艺术多元化既包含了同一种艺术形式不一样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不一样艺术形式不一样文化的交流互鉴,也包含了对艺术作品价值与艺术大众化趋向的双重要求。舞蹈编导创作创新在艺术现代性创作观念下,对传统元素与文化有深入理解和选择,有助于提高舞蹈作品质量、增加舞蹈艺术影响力,是大众化和新媒体视角下对舞蹈艺术社会价值的深度挖掘,有助于提升国民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层次。

2.1着力在两个“共鸣”层次上进行创作。

没有深入了解传统,一味摒弃传统、强调创新,是最肤浅和最愚蠢的行为,是异化形式主义的象征。任何广受好评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舞蹈作品必然建立在两个“共鸣”层面基础上,其一是社会文化心理的共鸣,其二是贴合受众审美变化的共鸣。要想到达这两个“共鸣”,首先要了解传统舞蹈背后的文化底蕴;其次必须树立文化自信的观念,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取经,挖掘民族性传统文化资源,这样既能引起文化心理共鸣,又能在多元文化中突出特色,使我们走出一条有灵魂的舞蹈艺术康庄大道;最终,要对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受众群体特征分析,明晰受众审美变化特点。

2.2以舞蹈创作题材为着力点进行创作创新。

针对上文提到的舞蹈创作题材的单一乏味制约了我国舞蹈编导的创作创新这一关键性问题,研究舞蹈艺术作品创作的偶然性和创新的广泛性特点,我们除了要有创作的活力,还需要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才能叩开新时代艺术创新的大门。对此,我们能够从两个方面研究,解决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对中国民间民俗舞蹈题材的挖掘。以花腰黎族民间舞蹈代表作《尼苏新娘》为例,其之所以能够包揽多个大奖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在于其创作中对民族风俗的选择与提炼,在于作品题材贴合“真、善、美”的正确主流的审美评价,在于对“熟悉中的陌生”创作方法的运用。

另一方面,题材的选择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舞蹈编导应对社会流行审美、社会热点等有必须的敏感度,创作出能够在当代社会感召大众、激励人心的好作品。如前线歌舞团的作品《决胜千里》,以群舞的形式将现代数字化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展现得淋漓尽致,虽无真刀真枪,可是战争中争分夺秒的紧迫感、决胜千里之外的宏大气势却使观众身临其境,不仅仅展示了我国当代军人的飒爽英姿,也激起了大众的一腔爱国热情。

本文重点论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舞蹈编导创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优化对策。创新是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是使伟大祖国坚持昌盛繁荣的核心竞争力。在强调创新的当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传统舞蹈艺术的现代化转型,新时代舞蹈编导不仅仅要满怀真诚地进行舞蹈作品创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本事,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创作态度,关注新时代舞蹈创作的新环境、新形势以及新问题,在专注力和核心职业本事的培养上,把握多元文化和舞蹈艺术大众化的时代潮流趋势。仅有这样,舞蹈编导才能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的时代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乔素.新环境下舞蹈编导基本本事以及创新精神探讨[j].黄河之声,2019(09):132.

[2]谭宇轩.舞蹈编导创作中的创新手法[j].黄河之声,2019(08):13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