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专业的论文(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5 22:27:38 作者:紫衣梦

范本通常是对某一种类型文体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和概括。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精选】

尽管普通中小学尚没有专门设置舞蹈(学科)课程,但在实践中,丰富多彩的载歌载舞表演、天真活泼的少儿舞蹈,以及各种与此相关的竞赛和专题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成为音乐课程、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录用音乐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即兴创编作为对应聘者的重要考评项目。尤其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具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较具有声乐、器乐、作曲特长的毕业生更容易求得音乐教师的职位。

教育市场的需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近年来,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舞蹈类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比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毕竟音乐教育专业不是舞蹈教育专业,办学模式、师资、生源素质等,相当程度地限制了舞蹈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难怪某些专业舞蹈教育界人士对音乐教师担任舞蹈教学任务的普遍现象感到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4年至20xx年9月,国内师范院校学报和艺术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舞蹈教学论文近500篇。但直接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与教学相关的文章不足50篇。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舞蹈类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与学时的问题;关于音乐专业学生舞蹈素质、条件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上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观念方面的基本问题,即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问题和舞蹈类课程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问题。

培养目标与规格实际上是社会需求、个体发展和学科发展三方面的整合。从社会需求角度看,理想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既能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又能承担包括合唱、合奏、舞蹈、综合艺术表演(展演)的各类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因为这样能使学校在减少用人成本的同时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但要从个体发展和学科角度来看,某一个体同时具有如此全面的艺术教学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方面,不可否认,几乎每一个体都具有多元智能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能同时习得需要不同智能支持的多种艺术技能。另一方面,虽然学校艺术教育属于普及型的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教师可以是低水平的。艺术师资培养中的粗制滥造会导致中小学艺术教学中的粗制滥造,也必将影响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或者由于教师艺术水准的低下,导致学生对艺术类课程失去兴趣。

从理想和实际结合的角度看,音乐教师在胜任普通音乐课的同时具有某一方面课外活动的教学能力,对需求和培养双方来说都是可行的。一所中学或小学,当其规模较小时,正常的情况下,至少应有2--3名音乐教师。规模较大的学校,会需要4--8名音乐教师,每位教师除了能胜任普通音乐课堂教学外,可根据各自的专长承担某种课外活动,如合唱、合奏、舞蹈等。从中小学讲,这样的教师较易于保证教学质量;从大学(师范类)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培养结果来看,这类培养规格具有较多的可行性。

当较多地从市场和个体发展的实际考虑,我们会看到,少数具有某方面艺术专长的学生在择业时具有一定优势。有的中小学专门招聘从事某种课外活动(如舞蹈或器乐)的教师。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文化发展公司、私立学校等,专门招录具有某方面艺术特长的毕业生。

重新认识和界定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是舞蹈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比如:

如果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与学科特点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擅长于某一项课外活动的组织与教学,那么,舞蹈课程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舞蹈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舞蹈课程;另一类则是面向部分学生,加强舞蹈基本功和培养具有舞蹈教学和编导能力的课程。

如果较多地考虑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和市场的多种需求,允许较少部分学生在能保障修满规定学分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兴趣,朝某一专业方向发展(如声乐、钢琴、作曲理论、计算机音乐、舞蹈、音乐教育学等),他们可以面向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应聘工作岗位,也可自谋职业,还可通过加强外语学习,报考硕士研究生。那么,面向舞蹈“专业”方向的舞蹈课程,就可以在上述舞蹈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更专业化的内容。有舞蹈专业的院系,可以允许这些学生选修某些舞蹈专业课程。

艺术教育首先是艺术的教育。艺术的本体是艺术作品及其表演或展现,从学生角度讲,他们最缺乏和最渴望得到的,是能够深入内心的美好艺术的滋养与熏陶。从中小学教师角度看,他们的基本任务是在艺术类课程实践中,引导和指导学生围绕艺术作品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中小学艺术类教师不可能是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但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是以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对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舞蹈、歌唱和演奏等,在技术水平的高度和艺术表现的深度上不必太苛刻,但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要有一定要求。即使是跳一段儿童舞、做一个民族舞蹈动作组合,或弹奏、演唱一首幼儿歌曲,也要在视觉和(或)听觉上给人以自然、协调、流畅的舒适感,动作和(或)音色、表情和韵味(风格)给人以艺术美感。

作为未来中小学艺术类课程教师,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外在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是内在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体现。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艺术操作行为习惯,是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习得,既是艺术专业学生培育自身艺术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艺术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次,艺术操作行为的良好习惯和艺术的审美标准与修养,是“把艺术课堂搞得更精彩”的重要基础。比如,课堂上,教师的艺术表演或操作行为的示范要具有美感,“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发审美欲望、唤起学习兴趣。而这种美感相当程度地依赖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具有良好艺术操作行为习惯和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往往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艺术操作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对课堂上缺乏美感的行为或现象及时给予纠正或调节。使学生在一开始的艺术学习中就追求美。否则,不良操作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不讲究艺术形式感的操作结果,会导致艺术教学活动缺乏艺术美感,看似红火热闹的音乐课堂恐怕早已离开了艺术的本体或音乐“主线”。

最后,艺术操作行为的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的重要性,在课外活动中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的排演,不仅对参加排演及其竞赛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教益,而且对观看表演的学生、教师、家长、管理人员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标准等艺术修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学校艺术类课外活动的质量,相当程度地影响着学生、学校、学区乃至社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也许,不少人仍然在强调学校艺术活动的“业余”和“文化”属性。笔者认为,“业余”与“专业”主要指艺术学习时间和技术水平的层次等要求不同,而对艺术美感、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追求则是一致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并不是对峙的矛盾,雅俗共赏是普及性艺术文化活动与专业性艺术表演的共同目标之一。“普及性文化活动”不该自甘“低俗”,“专业性艺术表演”也不应以“曲高和寡”而自傲。事实上,近几年来,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舞蹈队的表演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通过大众媒体(如中央及省级电视台)的传播,对学校乃至社会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内行人不难看出,这些业余学习舞蹈的中小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在技术规范和艺术规格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些学校舞蹈队所取得的成绩,除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外,相当程度地取决于舞蹈教师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水平。

此外,笔者建议,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可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体现,即针对不同类型的舞蹈课程(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制定相应的内容标准与评价标准,在具体标准的表述中体现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艺术规格的要求。

[1]黄明珠: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2]张琳仙:高师舞蹈课堂教学思考[j].舞蹈,1999(4)。

[3]陈林宜:高师舞蹈学科思考[j].舞蹈,20xx(3)。

[4]冯爱云:高师舞蹈课的基本特征与相应策略。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2)。

艺术舞蹈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浅析芭蕾舞剧《吉赛尔》。

1.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对本课题涉及问题的研究现状。

选题的目的:为了更加深层次的了解经典芭蕾舞剧《吉赛尔》以及它对后世芭蕾舞剧发展的重要意义。

选题的意义:《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它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让世人为之赞叹,定有其与众不同且过人之处,我们通过对《吉赛尔》的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及它对后世芭蕾舞剧的影响,可以丰富我们的创作思维以及创作路线。

对本课题设计问题及研究现状:

1.《西方芭蕾史纲》朱立人著。

《吉赛尔》是西欧芭蕾史上的重要作品,尤其是它的第一幕终场以及第二幕的维丽丝女鬼的舞蹈,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吉赛尔》代表着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

2.《图说芭蕾》黄越著。

两幕芭蕾舞剧《吉赛尔》,属于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悲剧代表作。《吉赛尔》能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典范之作,是舞剧编导在追求世俗爱情的浪漫思想时,表现出与现实主义风格完全不同的传奇性、超自然的创作理念。

3.《芭蕾》蓝凡著。

《吉赛尔》历来被誉为“舞剧的.《哈姆雷特》”,它实现了诺维尔的理想,完成了音乐、舞蹈、喜剧的三位一体,从结构、编排、音乐、舞蹈到表演都达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

4.张学靖在《音乐生活》06期发表论文“芭蕾舞剧《吉赛尔》”。

《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得到“芭蕾之冠”的赞美。《吉赛尔》的音乐格调新颖,充满旋律美和戏剧性。

2.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主要研究方法:通过书籍、网络了解自己所需信息,用定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以及舞剧观摩分析法进行研究。

主要研究手段:对舞剧的历史背景、创作经过等方面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重点问题:《吉赛尔》的艺术特点:

1.《吉赛尔》是浪漫主义芭蕾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

2.《吉赛尔》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

解决思路:通过观看芭蕾舞剧《吉赛尔》和相关书籍,再与《仙女》、《葛培莉娅》等浪漫主意芭蕾的经典舞剧相比较,突出《吉赛尔》的特色。

3.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1.1月16日前完成选题和确定指导教师。

3.年4月10日前论文初稿完成。

4.2009年4月25日前论文第二稿完成。

5.2009年5月10日前论文完成。

6.2009年5月29日前论文答辩。

当代舞蹈专业大学生素质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诚信越来越受到质疑,其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其诚信水平的状况、素质的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状况,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诚信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有利于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倡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强化诚信理念的“内化”等手段,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正规教育,在具备较高知识层次的同时,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诚信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因此在这一青年群体中,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能够将诚信视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从而积极履行承诺,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互为信用的关系。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利益诱惑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一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使得诚信失去了它本来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损坏了高素质人才的形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

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甚至有些学生作业也请人代做,以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一个事实。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有些大学生为写论文或完成作业,不钻研求实,反靠剽窃求成。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三是大学生以不诚实手段获取分数荣誉的现象严重存在。考试分数高低是衡量人才标准与就业起点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上仍有以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看待分数的情况,因而就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分数。入党、三好学生、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制度在推荐毕业生就业中都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极大的诱惑。

2。大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无信,如借同学、老师的钱不归还;到附近的商店、饭店赊帐;助学贷款只签不还,毕业时就逃之夭夭等现象屡见不鲜。诚信缺失行为在校园内大有泛滥之势,容易导致学生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可能会使高等学校校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

一是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过程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二是面试中自我拔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发现其十分平庸。三是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及待地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来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单位比较多,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义无反顾地与原单位解除合同,这容易造成了企业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4。大学生在经济上的不诚信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一是骗贷逃贷,有一些学生伪造困难证明,只签不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因而导致现在不少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谨慎迟疑态度,连累了许多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二是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恶意欠费问题成为了管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在全国各高校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所欠金额每年也都在增加,甚至这种现象造成有的学校办学都很困难。

二、构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

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否则得到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狼来了”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真正力量。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结合我国诚信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信现状,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首先,转变大学教育理念,改革大学德育体系。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时,第一要明确大学德育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不能纯粹地只以德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为起点制定目标,而要从高校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多元化实质来建立新的德育目标。第二,在大学德育教育内容的建设中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又不能忽视他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第三,是改进大学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德行统一。从基本行为抓起,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道德的要求,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其次,寓教于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诚信,在实践中落实诚信教育。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脑袋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要注意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的讨论和学校院士、名教授的言传身教,把诚信教育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中。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再次,创设诚信教育实践、完善诚信教育措施需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机制。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是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建立具有强制力的诚信道德规则。让学生充分认识诚信道德是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遵守诚信道德规则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体现为一种对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那种蔑视规则、缺乏自省的意识和言行对培养完善人格十分不利。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负责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识、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崇敬态度,这也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及其评价……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因此,学校可通过规范制度的建立来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3)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相应的约束处罚机制,让诚信者受到奖励,让不诚信者受到处罚、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措施保障这种诚信评估体系,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干部,不能接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

(4)学校还应该拓展诚信监督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举报奖励制度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从学校入手,通过管理者带头,实施者(教师)示范,主动创设、培育诚信环境,重视诚信教育的持久性。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的诚信氛围影响着学生诚信的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克服或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参与进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同时还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各个高校要在“明礼诚信,以德治国”方针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智峰著。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邢元敏著。道德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宋希仁。道德观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朱新均。人生观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艺术舞蹈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但是就是围绕着这个写,后面是我写的内容还有.

研究现状。

如今,我们的民间舞教学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纯粹地把流传在民间的自然形态民间舞搬进教学,而是经过反复深入研究,找出其规律特点,不断进行提炼、加工、升华、规范而形成系统的教材,并以此作为训练学生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其针对性、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不同地域的民间舞,其舞蹈的形式、风格、动态有其共性,也有个性,而民间舞蹈内在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例如: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概括为“稳重浪”,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以动作和急出慢落、有动有静、有张有弛,音乐曲调以唢呐和小钹器乐吹奏出迷人的节奏变化,把舞蹈烘托得更动人,为其舞蹈的“艮劲儿、美劲儿、泼辣劲儿”增添声色。从动感和风格上,艺术地概括出东有教无类”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解决教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是“民主”、“兼容”、“并收”的教学思想的渗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今传承,如此历代沿袭流传至的舞蹈形式。

2、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特点,体现在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舞教材为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具有训练形体技能和心智技能两方面价值和作用的内容,着重解决学生的身体松弛和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气质性以及控制力、力度、弹性、速度、节奏感、乐感、技术技巧性和表现力等。

3、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目的,通过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民间舞基础知识、技术运用方法、基本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开发和训练。

4、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意义,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舞蹈课堂教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舞蹈内涵,规划舞蹈动作,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不可少的主修课程。

高师

(一)教学内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学生舞蹈素养,包括身体素质、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舞蹈理论的要求不高。学习的舞蹈类型以民族舞为主,很多高职院校舞蹈课中,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占整体教学比例的一半以上,如朝鲜舞、蒙古舞、新疆舞、傣族舞等等。除民族舞外,教师还会选用芭蕾舞集训、古典舞身韵训练作为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

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仍以“口传身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对舞蹈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或者把功底、程度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依据不同小组程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把起点、程度相差很大的学生分为一组,素质好的学生指导素质差的学生,从而带动整组学生的进步。

(三)教学评价。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相似,对学生舞蹈的学校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标准是分数。也就是在学期末对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进行考察,主要是学期内所学舞蹈内容,注重看学生舞蹈技能、表演技能的掌握程度。期末表演成绩加平时出勤所得成绩即为总成绩。

(一)舞蹈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舞蹈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在幼儿园的.美育功能不容小觑。正因此,舞蹈素养也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舞蹈动作示范讲解,都是培养从事学前教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舞蹈教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舞蹈素养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推进舞蹈教学的创新,既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

(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如上所述,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以民族民间舞为主,当然,中国民间民族舞艺术博大精深,可以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但训练的内容过于单一化,没有新鲜感,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年轻的学生们喜欢富有现代气息和节奏感的街舞和爵士舞等,这些舞蹈可以考虑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

2.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单向注入式学习,一定程度上能够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与记忆能力,但它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能够机械的吸收教师所给予的知识,缺少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缺少实践课,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将所学舞蹈理论与技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学习长期不变,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3.评价手段不科学。

终结性评价得到的是结果,无法衡量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过程,这种“一刀切”式的评价方法是不应该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的。评价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促进作用,舞蹈教学评价既要看到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也要看到学生的舞蹈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评价考核,能激励认真努力的学生,促进教学相长。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滞后的教学观念、保守的教学思想,带来的只是僵化的教学,进而导致整个教育教学裹足不前。传统的言传身教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拘泥于规范动作的模仿训练,整个教学过程无审美情感可言,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始于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审美为重,技术其次的理念。其次,注重创编,淡化模仿,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

(二)构建新的舞蹈课程体系。

课程是舞蹈教学的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有助于推动舞蹈教学的创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生实际状况,科学有序、循序渐进,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另外,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做到灵活多样,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体来讲,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展开:阶段一,以学生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为目的的基础训练阶段,以古典舞身韵为中心课程,重在让学生了解舞,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阶段二,以培养学生舞蹈表演技能为主的积累阶段,以民族民间舞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自主编排来突出不同民族间的舞蹈风格。阶段三,以幼儿舞蹈教学训练的提高阶段,在学习舞蹈基本功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掌握幼儿基本舞步、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为他们今后走上学前教师岗位做准备。阶段四,实操阶段,通过具体的实践,学习幼儿舞蹈创编与排练,为后期实习乃至完成教学任务打基础。

高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幼儿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一门必修课。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大家对幼儿舞蹈的关注度、要求和期待也会更高。学习幼儿舞蹈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有舞蹈教学和创编能力的优秀幼儿教师,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幼儿舞蹈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在如何培养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的发展,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主要是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所需的基本功和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幼儿舞蹈的创编知识和能力,通过舞蹈学习不但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舞蹈基础水平。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还有待提高,为改善幼儿舞蹈的状况,我们应充分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为培养当代优秀幼儿教师不断努力。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舞蹈教师在上课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学前教育学生树立目标。可能刚开始有些困难,所以在初步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教师的教学目标,然后在教课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向学生印证。如:教师今天给大家制定的这个目标,那么我们需要做的是这些动作,通过多项的练习,体会到目标的强大作用。之后,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让学生模仿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自己编排舞蹈,组织教学,在下一次上课时候给大家展示。

(二)舞蹈基础理论。

我们先给学生讲解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心里有个大概的印象。对舞蹈学科有大概的了解,对我国舞蹈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懂得基本的舞蹈常识,培养对舞蹈的热爱和信心,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解,也可以课下让学生自学。

(三)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人对舞蹈的认识偏向功利化,希望把动作搞得更难一些,花样复杂一些就可以获奖。但是幼儿园舞蹈教师面向的是幼儿,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来说,他们不适合跳这些高难度的舞蹈,不符合幼儿正常发展规律,所以我们需要从舞蹈的基本功练起,训练舞蹈的基本形态,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表现力,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邢台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不是专业特长生,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教学计划。需要从舞蹈基础学起,把舞蹈动作一一讲解。理论知识讲完后,带领学生进行形体基础训练,学习幼儿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等,接下来可以一步一步的加深。每次跳舞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十几分钟的基本功训练,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动作协调性,热身后再跳舞不至于拉伤肌肉,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良好的气质。

(四)舞蹈课程的学习。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时,先给学生做示范。教师把完整的舞蹈跳一遍,通过优美的舞蹈吸引幼儿,幼儿看到优美的舞姿后会非常喜欢,然后她们会进行学习性模仿。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舞蹈,每学会一个动作,然后进行几次的复习巩固,教师把舞蹈的一个一个动作,一步一步教给幼儿,最终把完整的舞蹈连接起来。教师领舞,学生一起伴着舞蹈伴奏跳一遍,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独立地跳下来。在跳舞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地观看每一个学生舞蹈动作,当有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哪个动作需要修改。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多采取鼓励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喜欢舞蹈,自主积极的学习舞蹈。

(五)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学习。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我们可以适度的给幼儿展示一些民族舞蹈的视频,让幼儿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和特点,在大概熟悉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可以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

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想当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舞蹈教师,除了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外,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对很多幼儿园教师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自己舞蹈跳得好,但是在担任特长生培训或者教舞蹈课时,却不能准确地给孩子们表达舞蹈的一些要求。通过这些调查,我们足以见证,在教学中教师的口语表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以后要面对的学生是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设身处地的着想,幼儿园教师尽量做到口语化、通俗化。让幼儿听的懂,理解清楚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教师说话富有亲和力,语气和蔼可亲,幼儿会更喜欢这位教师,也会更喜欢跳舞。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多方法,比如:老师教给我们舞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教师把全班学生分组,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教师一人扮演幼儿,然后教师开始教幼儿学跳舞。扮演幼儿的同学要模仿小孩说话的语气和用词,教师这样要求的话,学生说话自然会用简单、容易的词语,使对话更加简单好理解,然后这俩个同学互换角色。

(二)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舞蹈编排能力是在舞蹈基础上创新的一步。幼儿从小就活泼喜欢动,所以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在生活中多观察幼儿。教师在课下时候可以和幼儿谈话,问问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根据幼儿的喜好,编排幼儿喜欢的舞蹈类型和动作。可以把教舞蹈的内容用多种方式来教,我们可以边唱边跳,平时多观看网上优秀的舞蹈作品,借鉴其他人的闪光点,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创新。(1)有趣的学习方式教师舞蹈学习应该让幼儿感到快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学跳舞。如学习小鸡走路,教师可以扮演小鸡妈妈,幼儿当小鸡娃娃,幼儿排成一队跟在教师后面。另外教师和幼儿还可以带上头饰,穿上小鸡的衣服,模仿小鸡走路的动作,这样可以让幼儿很乐意的参与到舞蹈活动中来。(2)模仿学习我们学习舞蹈之前可以模仿小动物叫。比如:我们要学习两只老虎这支舞蹈,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老虎的小动画片,让幼儿对老虎有所了解,模仿老虎的叫声,小朋友们一起来互动,发出小老虎的叫声,幼儿会体验到其中乐趣,他们也会更喜欢这支舞蹈。教师和蔼可亲,说话幽默,幼儿会更喜欢这位教师,幼儿从内心里愿意听教师的话,当教师教舞蹈的时候,幼儿自然会很开心的学习舞蹈,这样我们的舞蹈学习就容易了很多,然后在练习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创新,一起创编新舞蹈。(3)多积累舞蹈词汇创编舞蹈需要有丰富的舞蹈词汇,这样在创编的过程中会更有优势。所以我们在平日的舞蹈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多注意积累舞蹈词汇,在欣赏优秀的舞蹈视频过程中,要注意舞蹈词汇是如何运用的,可以想一下这些词汇哪个地方更加恰当。(4)多欣赏幼儿舞蹈作品幼儿情感发展处于敏感期,他们好奇心强,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向往,也爱模仿,容易被舞蹈作品感染,幼儿舞蹈的选材要从幼儿感兴趣的方向出发,有趣味性和时代感,可以多多采用童话、游戏的舞蹈形式。(5)从观察生活中找形象舞蹈模仿生活,幼儿在塑造形象时候,表演者头上可以带上老虎的头饰,小猫的头饰等。也可以在生活中组织动作,比如蝴蝶飞这个动作,一般的做法是两手的旁起旁落,高低飞舞,如果我们把这个动作从两边收回到胸前,有节奏的起伏,使蝴蝶飞这个形象更可爱、更自然,也更自由。

三、重视舞蹈实践能力的锻炼。

舞蹈实践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加舞蹈比赛,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学生积极学习舞蹈,然后参加舞蹈。另一种是幼儿园舞蹈课程的学习,是指教幼儿跳舞蹈,这两种实践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锻炼和学习。1.学校给学生演出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舞蹈演出,为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我院每年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以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会文艺部每年一届的幼儿舞蹈大赛为例,学生自己结成小组,自创自编,让学生在舞蹈演出中锻炼,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会不断提高,为以后的舞蹈教学课堂奠定基础。2.到幼儿园去实践。我们可以先带领学生听课,在欣赏优秀教师组织的舞蹈课时,我们可以把经验和教训写在笔记本上,课后静心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设计自己的舞蹈课堂,慢慢过渡到自己上课,然后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和幼儿园教师一起编排舞蹈,这个实践活动也会有很大进步。通过以上的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教学,需要我们做到认真、务实、创新,使学生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重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和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创编出幼儿乐意学习的舞蹈,带领幼儿一起快乐地学习舞蹈。学校和教师携手共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晓邦.舞蹈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杨芳芳.幼师舞蹈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20xx,(10).

[4]董惠.谈幼师舞蹈教学中的“教”“编”结合[j].黄河之声,20xx,(5).

当代舞蹈专业大学生素质的思考论文

(文山学院,云南文山663000)。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分析其原因,既有大学生就业观念保守,个人知识能力水平较弱等主观原因,也有大学生就业体系有待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等客观原因。本文试从大学生、高校和社会用人体制三者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促进大学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就业能力;培养。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突现的问题。

(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国家调整高校招生政策,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从我国-高校毕业学生人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是114万人,20为145万人,为338万人,经过九年的发展,20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23万人,较20净增了509万人(见下表)。应该说高校扩招,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文化素质;同时,也为人力资源市场注入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受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制约,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社会对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大量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自起,我国每年有近30%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按时就业。大学生就业不仅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成为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年度。

2009。

623。

毕业学生人数。

559。

(万)当年未就业学。

75.6160。

生人数(万)。

当年未就业率28.6%。

(二)地方经济、院校“品牌”和学历层次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

业竞争,使得待业人数增加;同样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层。

次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2.大学的“名牌效应”,加大了一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毕业学校的类别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一张“名片”。用人单位或多或少都会用毕业院校的“名气”来衡量学生的实际能力。求职过程中若一名知名大学毕业生和一名普通大学毕业生同时申请一个岗位,你认为谁会先得到面试机会?答案不言而喻。由于较好的社会声誉带来的“名牌效应”,使得名牌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一般院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大学的“名牌效应”加剧了一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高要求,加大就业难度。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提高,学历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道门槛。以前专科生可以做的事现在要求进本科生,而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要进研究生来做。因此,研究生需求旺盛,本科生供求基本持平,而专科生则供大于求。当前用人层次结构导致了高学历毕业生竞争日益激烈,专科层次毕业生职场空间越来越小。在招聘会上,很多用人单位都提出应聘者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要求,其实,其岗位任务是专科学历毕业生完全能够胜任的。因为用人单位对学历层次的更高要求,很多低学历层次毕业生被拒于求职大门之外,就业困难,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导致用人层次结构的失衡,加大低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第8期施应凤: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思考脱节,实践能力低下,并且职业目标不明。毕业生们展现出的实际能力水平距用人单位希望的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相差甚远,自然与就业擦肩而过。

二、原因分析。

(一)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导致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许多新兴行业应运而生,社会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不但人数增加,要求提高,而且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发展需要等因素影响严重,人才需求瞬息万变。高等教育由于本身具有的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使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有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仍沿袭着传统的培养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但创新能力不强,不能较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增设“热门专业”和“短、平、快”的低层次专科专业,导致人才培养脱离社会需要,造成人才的积压和浪费。

(二)传统就业观念影响了毕业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择业。

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就业观念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和家长仍然受“铁饭碗”思想影响较深,他们认为大学毕业就应该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高薪外资企业,只有这样才算是“铁饭碗”,今后的生活才有保障。他们对民营、个体以及乡镇企业等的招聘信息不屑一顾,由此导致很多急需人才的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很多高层人才被激烈的就业竞争所淘汰。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了很多大学生接受聘任制等灵活的就业形式,造成了“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社会现象。

(三)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抓得不实。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学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多数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时,即考虑应聘者的学历层次又注重其实践能力和技能,希望应聘者不但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马上胜任工作。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学偏重理论教育,轻实际能力培养,造成了大学生眼高手低,实际能力低下。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缺乏减少了大学生就业机会。

(一)政府和社会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而。

61。

培养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是竞争取胜的第一。

资源。如果说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问题,那么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和劳动者,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问题。因此,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应加强联系,深化改革,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实现人才兴国战略。

(二)高校面向市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渠道。

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各高校要保持同经济和社会直接、亲密的沟通和联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要面向基础、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设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实践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以就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现有专业结构,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生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为学生的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应将其贯穿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的目的。针对大一新生,通过开展入学后适应教育、介绍院系概况、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发现和保持兴趣爱好,考虑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加强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课程学习、第二课堂的有效补充等途径,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定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训,明晰职业兴趣,不断完善个人职业取向,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对毕业年级学生,通过报告会、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解析行业信息,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提供必要的求职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理想职业,实现“充分”就业。同时,高校应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建设,确保全面、有效、系统地开展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四)大学生刻苦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提高其就业能力的关键。

大学生是富民强国的生力军,是祖国建设发展的坚实力量。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和职业取向,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努力学习,扎实专业基本功,挖掘潜力,促进自己全面发展,为毕业就业或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1]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2.

[2]韦光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拓展与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1.

[3]杨娇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张瑾.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11.

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生自荐材料舞蹈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材料,为一名满腔热情的毕业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是xxx大学舞蹈系15级舞蹈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即将走出校门,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在这七年中,我所学习的有芭蕾、现代、民族民间、古典、外国代表性、编导等舞种。在多位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使我成为一名集舞蹈编创、教学、表演三合一的综合素质人才。我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及理论知识很好地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大学四年,是我不断进取、逐步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奋斗的四年。四年来的点点滴滴使我学会了冷静、执着、勇敢、创新,让我变得愈加独立、坚韧和理性;教我学会在人生的坐标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更让我意识到要勇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迎接新的挑战。我诚挚地希望能加入到一个我所喜欢的、能发挥我特长的、并且有发展潜力的团队,为这个团队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有信心能够在新的岗位做出成绩!

舞蹈教育专业论文【】

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探索分析,从中获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的启示和动力。

:学前专业;体育舞蹈;教学探析。

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富时代感于一身的体育舞蹈是文明高雅的运动项目,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普及是非常适宜的,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舞蹈将会是大学体育课中的热门项目。

(一)体育舞蹈教师。

体育舞蹈教师是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对教学起着关键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体育舞蹈及相关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的个性、能力、事业心,责任感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都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体育舞蹈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确保教学质量。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授课教师有单人形式(一名男或女教师授课)或双人配合形式(男、女教师配合授课)。

(二)体育舞蹈学生。

体育舞蹈课学生是体育舞蹈课的教授对象,是学习主体。每一位学生无论是体形、体能、身体功能,还是情感、气质、性格、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异,以及对体育舞蹈基础知识的匮乏,都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要面临的现实。为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到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现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舞蹈课的授课形式为男、女学生合班授课。

体育舞蹈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因而它要遵循技能教学的一般规律。但由于项目本身特点,它又有区别于其他项目技能教学的特点。

(一)多采用男女合班上课与共同练习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密度较大。

体育舞蹈课要学习、练习和掌握的动作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都是以双人配合练习为主,这样就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以男女合班共同练习来进行。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此时教师就要善于调动队形,让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范围尽量处于最佳的位置,确保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运动状态中,通过运动强度较小和运动量较大动作的交替进行,使运动量的生理曲线呈波浪上升,突出体育舞蹈教学密度大、强度较小的特点。

(二)音乐伴奏贯穿于教学始终,不同节奏的音乐适宜不同风格的舞步。

体育舞蹈与音乐有着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体育舞蹈的声音,体育舞蹈则是音乐的形象,一个是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是天然合理的。体育舞蹈教学中充分强调了音乐节奏与风格特征的体现,以步点练习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指导学生理解不同音乐的风格,使音乐与动作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最佳感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

根据国家教育部《纲要》有关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之精神,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应构建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的大体育观。体育舞蹈的教学应如此,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研”、“教”、“练”亦应如此。

(一)体育舞蹈教学基础——研。

研是指对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探索。它包括课前分析研究、课中实施研究、课余完善研究。就其形式而言,第一阶段主要是学习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第二阶段主要是研究教学实施中的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研究与完善各种可行教学路径与教学方法;第三阶段主要研究学生课余练习指导与组织方法,探讨课内外一体化新教学模式的规律,用实践检验的方法来验证教学方案,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

(二)体育舞蹈教学实施——教。

教是指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舞蹈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体育知识的过程。教学实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它对整个体育舞蹈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阶段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体育舞蹈知识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相互作用,但也会受到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各种因素安排和运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确保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我们认真领悟其“教”的一些规律:1.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将四个学期的体育舞蹈课划分好阶段,明确每一阶段任务,使学生在每一学期学习结束时都能有一定的成就感;2.辩证对待教学过程的师生主客体地位;3.加强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对待每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体育舞蹈教学检查——练。

练是指学生在课内外对体育舞蹈及相关体育技能实际应用过程,此过程对学生是尤为实际和重要的。课内的练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技术动作初步掌握和一定程度的提高,课余的练是对技术动作的进一步巩固与提高,是学习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课余练以学生自练、互练为主,教师及时指导为辅,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在技能的实践中培养对体育舞蹈的兴趣与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熟练运用。学生在课内、外练的情况与技能水平表现,可以反映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情况,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检查。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对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给予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以促进其蓬勃发展;2.校园应从整体上构建良好的课内外学习氛围;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项业务水平;4.有条件学校可创建高水平体育舞蹈队,为祖国体育舞蹈事业发展培养人才;5.体育舞蹈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在教学上较为宽泛、培养上较为全面的专业,在它的教学体系中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等,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与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交叉进行,是培养和造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端专业;是培养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学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整体能力的优质教育,同时也是教育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学习到运用各方面发展的综合学科,因而它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专业。“舞之育于习之中,既能静心、亦能养性,舞之潜入育之中,既能育人、亦能树人,舞之教于人之中,既能促之展之,亦能提之美之”。

这句话隐寓了舞蹈艺术这门课程在对人的教育和学习中的作用性。舞蹈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在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域中,对其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看到其中对其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就此对舞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

学前教育中开设舞蹈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有助于本专业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有助于本学科能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全面发展人才;有助于扩大本方向学生就业率的广度;有助于本学科的综合发展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概括层面向更深的维度去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看舞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规范和整合上,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学任务的有序进行和安排,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系统化;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在对课程学习的制定和整合上达到相应的具体化;有助于学前教育在对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安排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再次来看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开设舞蹈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缓解学生在繁杂的学习中心境的放松和愉悦;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舞蹈这门艺术,从而更好的学习掌握舞蹈课程,使之在对舞蹈的学习中,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必要性的准备;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美学教育的初步认识,从而帮助自己内在素质的优化;有助于学生走到工作岗位,自信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提高自身整体能力的前进。

最后从舞蹈课程自身角度分析。根据实践性的教学和理论性的研究进行总结,在学前教育学科中开设舞蹈课,对于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多角度、有意义的影响,有助于舞蹈教育的普及;有助于舞蹈文化的推广;有助于舞蹈艺术的群众性、实用性、文化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得到切实的响应;有助于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引领下,发挥自身的特点,使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更全面、更具体、更有学科性,达到“质”的发展。

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等的设置上要有很规范、很系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下面就对此做一一阐述。

(一)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计划制订。

在笔者亲身实践中,看到了目前学前教育中舞蹈课程实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内容不统一不规范、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没有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定位不准确、缺乏创新、课程安排时间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不具体等问题,笔者通过对舞蹈教育实践性的教学和理论性的研究,对教育这一要求严谨、规范、具有神圣性的工作,适时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这门全面性发展的学科中。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在舞蹈教学的基础上,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待问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在原有的体系中进行了自己创新性的优化,如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规划、教学计划的先进上等都做了实践性的改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高知识、高精尖的全面发展人才;致力于打造全新型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致力于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成为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极高的学科。

当前,我国高校学前专业大都开设了舞蹈课程,但都基本没有与之配套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为本专业向更规范的方向而服务。为此笔者通过亲身经验和理论基础,实践性的对学前教育中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实施。

(1)对特定教育对象的具体施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主要以本科学历的幼儿教育师资为教学对象,大多数学生都是从18~22岁才开始接受舞蹈训练,其身体的先天条件和解放程度,都有所受限和制约,尤其是对各类舞蹈语言的掌握程度,与舞蹈专业学生的接受度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不宜施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宜盲目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艺。所以要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的教学教材。

(2)教学目标具体化。

在我国对幼儿培养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下,需要不断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这样,日益扩大的幼儿舞蹈教育就需要大量的初级舞蹈师资和有待规范加强学前艺术的教育师资,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全面推进教学改进,强化对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加强对教育对象教学的目标性以及增强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特色舞蹈课程的设置,要明确专业走向,即人才培养目标应具体化,以培养高精尖的全面人才为己任,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以培养有舞蹈等艺术特长的学前师资为主。

(3)教学内容全面化。

上述在教育对象一点中已经说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方针,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教材;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和看到在教学内容上的全面化。在教学教材的制定上,掌握幼儿舞蹈动作体系的基本规律和结构规律,把握幼儿舞蹈教育的精神特质,掌握情感与动作姿态及情景的运用技巧,是学前特色舞蹈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舞蹈基础课程、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编导课程学习在其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其教学的实践上和理论的研究上,制定出既在舞蹈层面具有舞蹈教学规律的教材,又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条件的舞蹈课程;既不失舞蹈艺术的教学特色,又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舞蹈课程时产生兴趣;既丰富舞蹈艺术教学方法,又提高学生个人艺术修养;既使舞蹈课程全面普及化,又提升学生在今后教学中发挥整体能力的全面教学计划和方案。使学前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上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4)课程模式专业化。

学前专业日益整合、规范的前景下,对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一些理论学者对专业化的分配已然相对到位。如:应以专业方向选修为主,分为幼儿舞蹈入门、幼儿舞蹈编创基础、儿童情景舞蹈、儿童舞蹈教材教法等模块。舞蹈基础训练和民间舞蹈素材训练部分归到必修课程,在第一学年完成,专业方向选修部分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完成。笔者在教学中也实践性的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向学科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教学的阶段性、衔接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系统、科学地对本专业的技能结构进行学习和设置,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5)教学方式综合化。

当前各学科出现了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学前专业特色舞蹈课程包含的知识与技能也应进一步拓展,实施综合化教学,多借鉴相关学科如音乐、表演、美术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舞蹈课程提供相关的学习能力,如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处理、对造型的创新构建和审美能力,都能为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上起到相应的辅助。教学综合化的培养,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具体实施。

(1)综合性基础训练必修课。

这类课程是幼儿舞蹈教师舞蹈知识技能形成的基础,也是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典舞基础课程。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通过了解和认识来规范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和学习,使之掌握舞蹈的正确学习方法及要领,同时增强和开发学生的体能及对舞蹈发挥的潜能,训练良好的体态,为其他舞蹈的学习打下坚实良好的根基。二是对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学习。

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古典舞基础课程较为枯燥的学习环境后,唤来一缕活跃的气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民族舞蹈的同时,了解舞蹈艺术的风格及其文化,使其在优美的舞姿和韵律中,提高自己对舞蹈的高度理解,也使学生在古典舞基础课训练的基础上拓展对舞蹈的全新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整体能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美的认识,从而孕育出较高的审美情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教育奠定基础。

(2)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主干,包括幼儿舞蹈入门、幼儿舞蹈编创、儿童情境舞蹈及儿童舞蹈教材教法等,按学期分阶段进行教学,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儿童舞蹈技术技能基础做全面的准备。幼儿舞蹈入门是对幼儿舞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在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初步认识幼儿舞蹈的特性及其构成要素。教师在讲学过程中可运用游戏、视频、唱歌等方法进行实用性的讲课,同时结合舞蹈课程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以及对本门课程的理论讲解进行详细、全面的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使之在较高的教学质量下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大量掌握各类幼儿舞蹈教学法,具备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能够将所学专业熟练的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

舞蹈基础课、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创等的学习,分别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基础课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对舞蹈这门艺术的全新认识、可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在以后教学中可以直接对孩子进行基础的简单的正确的教学;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方面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民族民间舞素材后,可更好地为日后的编排以及教学而服务;幼儿舞蹈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儿童舞蹈教材的逻辑关系,掌握儿童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舞蹈编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舞蹈创作的能力,它主要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综上所述,舞蹈课程的全面化、具体化、规范化,学科化,再加之教学上的创新性,对学前教育专业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舞蹈是一种文化艺术,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舞蹈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学,它会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舞蹈课程的教育教学对整个高等教育、国民教育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无论从教学的实践还是理论的研究上势必都产生“质”的飞跃。舞蹈教育自身所具备的特色,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具有全面性学科中的实施,也势必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在学前教育这个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孕育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路径,使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体系上达到全面的提高。从而让舞蹈教育事业更加普及化、大众化、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舞蹈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化、学科化,也让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艺术的辅助下,走得越高、越远、越好。使我国的教育走向更加繁荣的新时代,使我国文化向更高阶段稳步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文化制度的完善,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前进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全面优化和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制定的广度(实质性)和制度实施的深度(全面性)。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势必与其他专业有所交叉,就本论文中心论点而言,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具有全面性特点的学科中进行教学,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制度上的全面化,提高了学前教育在教学方案的具体化,优化了学前教育在教学计划上的系统化,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领域的高度化。

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也为舞蹈课程在不同领域中教学方法的全新制定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改良提供了可能性;让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优化;提高了舞蹈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度和拓展度;促进了舞蹈这门学科向全面化、具体化、科学化的步伐迈进,推进了舞蹈课程在各专业领域的普及化。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在重视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使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的辅助下向更前进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舞蹈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意义: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挖掘潜在客户群,了解客户的需求,找出产品当中出现的一些缺陷,然后通过调查数据,展开一系列的宣传策略,其意义就是能够让财产保险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它本质作用,提高客户的财产保险的意识,扩大财产保险的影响力,通过对保险产品的完善,为人们的生活进行保驾护航。

设计主要内容。

一、xx社区财产保险现状。

(一)xx社区的整体分布和状况。

(二)社区居民的财产保险的意识。

(三)财产保险的覆盖率。

二、社区财产保险存在问题。

(一)整缺少财产保险的意识。

(二)存在抵触心理。

(三)没有正确看待财产保险的作用。

(四)缺乏风险意识。

三、财产保险的宣传方案。

(一)开展财产保险的宣传讲座。

(二)设立宣传网点。

(三)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

(四)增加对于财产保险产品的完善。

(五)通过意见领袖和口碑营销扩大产品影响力。

主要设计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些具有典型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来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

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发展趋势和背景,同时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一个深入的料及,然后找到实际存在的问题。

舞蹈论文

摘要:

近些年来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已经被相关院校列为特色专业,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社会调查显示,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学校和家长逐渐增强对学生艺术的培养,并且艺考资料也显示近些年来舞蹈专业的艺考生比例在不断的升高。目前,舞蹈在很多普通高校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日常训练中往往忽视了很多关键性问题,尤其是舞蹈表现力,笔者主要针对此刻舞蹈专业表现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提议。

关键词: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也是内心境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我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经过自我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能够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经过自我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我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我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仅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能够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可是舞者必须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我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我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能够看出表演者的欢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必须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经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一样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一样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仅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仅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到达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可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到达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一样,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必须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教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我的创造本事,并且很多的教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教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一样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仅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取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提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善。

学校也能够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一样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能够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本事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当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经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所以,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我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教师都应当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舞蹈论文

摘要: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民族舞蹈的创作。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能够有效提升所创作民族舞蹈的水平。对此,本文对民族舞蹈及其编舞技法进行概述,分析了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编舞技法的运用现状以及在运用时应当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民族舞蹈创作;编舞技法;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运用要点;

1、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经过观看演出,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民族舞蹈表演是各种文艺演出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演出形式,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舞蹈也应当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应当重视编舞技法的运用,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2、民族舞蹈和编舞技法概述。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在各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构成的,不仅仅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还能够传达情感。编舞技法是指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所用运用技巧和方法,是舞蹈创作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根据舞蹈特质的不一样,能够分为多种,例如,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有重组法、重叠法以及拆分法等等。在进行编舞时,能够根据实际情景,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

民族舞蹈创作包括选材、处理和编舞三个环节,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要想创作出优质的作品,不仅仅仅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水平和专业的本事素质,还应当灵活合理的运用编舞技法。

3、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现状。

3.1民族舞蹈创作缺乏创新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对于所观看的舞蹈表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种情景,民族舞蹈的创作应当不断创新,但就实际情景来看,很多民族舞蹈表演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创新性。这与没有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关系,民族舞蹈理论是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对于编舞技法的运用也不够合理,导致民族舞蹈创作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3.2创作者文化内涵有待丰富。

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民族舞蹈还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风貌以及特色等等。所以,要想创造出高水平高质量民族舞蹈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本事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现阶段,虽然一些创作者的本事和素质很高,但由于其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不能够根据民族文化的内涵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进行创作,只是单纯的表此刻舞蹈动作上,这很难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3.3编舞技法的运用较为单一。

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能够实现系统优化,从而到达部分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但当前由于创作者存在思维局限,在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时,仅仅运用一种编舞技法,这导致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显得较为单调,达不到良好的演出效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民族舞蹈创作中编舞技法的运用要点。

4.1将民族精神融入创作过程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其中包含着文化、风俗、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资料。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在进行创作之前,创作者应当对该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将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鲜明特色的素材,融入到舞蹈创作中,不仅仅仅只体现的表面的动作,更体此刻精神层次,从而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舞蹈作品。

4.2丰富创作者的文化内涵。

目前,存在多种编舞技法,是否能够将其合理运用于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与创作者的水平、本事和素质具有很大的关系,异常是创作者的文化内涵对编舞技法的合理运用具有很大影响。在此种情景下,应当不断丰富创作者的文化内涵,仅有如此,创作者才能够在深入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

4.3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编舞技法进行创作。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舞蹈的呈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仅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还与必须的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也需要结合各民族的实际情景,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实此刻舞蹈动作以及时光和空间方面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例如,对于不一样的动作应当配合相应的表情,以此来表达作品的情感。还例如,在不一样的时光和空间状态下,应当配合相应的舞蹈动作。

5、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做好民族舞蹈创作。对此,应当合理运用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以此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3]高洁。浅谈现代舞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当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0):183.

[4]孟泽婧。浅议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36(7):176.

舞蹈论文

摘要:本文经过对高师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及研究,找出了集创新型、应用型为一体的改革方案,结合舞蹈学学科特色、专业发展建设,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教育的舞蹈学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舞蹈学;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学科特色;专业建设。

在大多数高等教育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是以论文形式出现,要求学生从理论上阐述学术观点及想法。由于大多数舞蹈学专业学生自幼学习舞蹈,有的甚是科班对文化知识的全方位掌握有必须欠缺,在论文撰写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但在专业领域中,学生能够较全面的发挥优势及特长,仅有深入探索和研究适合本专业学科特色发展创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找到正确的方针路线,才能真正的体现学以致用、科学合理、贴合学科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研究资料。

第一,对艺术专业领域的毕业论文改革与创新性研究。在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中,毕业论文的完成时光一般规定为8周,通常以论文形式为主。但有部分高校已将艺术类毕业论文改为从“单一学术性论文”到“多样化毕业设计”,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将面临着改革和创新,也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新一轮的有效性研究。

第二,结合舞蹈学学科特色探索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在培养舞蹈人才过程中,不能够片面、单一,更不应急于求成。所制定的毕业设计要求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事,又能对适应步入社会的第一阶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

第三,制定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的舞蹈学毕业设计方案。基于毕业设计质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本事、实践本事和初步科研本事的重要实践环节,结合舞蹈学专业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将毕业设计分为编创作品、汇报演出两种方式。编创作品即创作舞蹈作品,汇报演出即汇报表演舞蹈,均属于实践性质。两者目的都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使学生获得从事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

二、研究目标及特色。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是具体的手把手的教与学,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必须经过科学、系统、严格的训练,将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名符其实的舞蹈教育人。所以在毕业设计中的教师指导环节,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的想法,用正确的观点来引导他们。只授予学生高超的技艺,不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理论知识的培养,就不可能造就出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此项研究贴合舞蹈学专业学科发展建设的特殊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知识结构需求、高等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使学科建设得到有效的实行、发展和提高。

三、舞蹈学毕业设计改革研究与项目制定。

应予以充分的注意。

舞蹈学是舞蹈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和真善美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舞蹈学所涉及的研究面是很宽的。在此,笔者对舞蹈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索及研究还不够深远,所做出的改革方案还微不足道,期望借此引发更多同仁的支持和研讨,让今后高校舞蹈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之路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游洁.解读舞蹈艺术的文化性[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3).

[2]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舞蹈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在知网发表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与统计,根据知网中对布里亚特舞蹈所进行过研究的论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从布里亚特族群历史现状分析到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整理再到布里亚特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经过多方应对布里亚特舞蹈资料的整理期望能够把握最新热点,为接下来的研究供给思路想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布里亚特舞蹈;舞蹈传承;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献调查研究,主要是对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调查。其中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期刊文献为五篇,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的硕博士论文为两篇。在知网中使用“布里亚特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布里亚特族群文献共有350篇。其中博硕士论文53篇,期刊论文270篇。在此众多文献中包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服饰)、宗教等方面资料。

布里亚特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只古老部落,其先民一向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游牧。在《蒙古秘史》文献中介绍过在1207年孛儿只斤·术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降服了一个林木中百姓的一个部落,名字为“不里牙剔”,也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布里亚特人。13世纪末,蒙古帝国崩塌后,布里亚特人民为了躲避战争与俄罗斯人建立起了贸易联系和军事联盟,促使不少布里亚特部落加入到俄罗斯国籍中,最终成为俄罗斯土地下的属民。在1689年,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布里亚特部落划分为俄罗斯区域,从此布里亚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贝加尔湖区域也成为了俄罗斯土地下的一块版图。

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因为战争与革命的动荡生活,使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反动官员,富人以及喇嘛们有了逃离革命寻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间,一部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迁徙至我国锡尼河地区开始定居,并且于当地的边邻民族过着季节性的游牧生活。

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与内亚草原游牧所有礼貌紧密相连。该地区历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国、鲜卑国、契丹国,也以往是突厥汗国和成吉思汗帝国,一向处于边境地带”.1在近现代时期随着中俄之间的地区争夺导致了边境战争和冲突,随着战争而来的则是异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亚特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在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地交融、延续之后文化互融现象十分明显。可是布里亚特族群即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在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群传统文化以及自我的独特性。

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风格特征不一样于蒙古族的其他部落,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字文献和音频文献的过程中针对布里亚特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布里亚特的古代居民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占了主导地位,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中,原始的萨满宗教特性减少,大部分的布里亚特族群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娱。可是在布里亚特族群男性舞蹈元素中依旧透露着萨满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并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布里亚特族群男子舞蹈中,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有如今草原儿女的洒脱大气之美感。

2、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风格古朴,游戏性强。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幺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有众多的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3布里亚特族群最初是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林木中,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个部落,之后迁徙到了广阔的草原与多个不一样民族为邻,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不一样族群文化的互融,使其舞蹈也有了独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亚特民间舞蹈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步伐分别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难河谷聚会,推立忽图刺后,与众人在河边川地的一课大树下欢宴,舞得天旋地转,跳得地动山摇。”4由此记载,布里亚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有所关系。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征为,舞蹈时力量雄厚,彪悍,且在双脚跺踏时下身沉稳,身体下压,呈厚重质感。

在布里亚特舞蹈《布里亚特舞韵》中“每当节奏缓慢,歌声悠扬,进入舞蹈慢板之时,演员们便开始身体随步伐摆动,左右脚进行交替向旁迈步、向内摆动。”5舞姿曼妙优美,身体随动律起伏,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亚特舞蹈是以“横摆”动作为特色,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队列方式多以圆圈为主。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源于古老的布里亚特古先民几经搬迁,饱经沧桑,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在第四届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艺术学校选送的布里亚特民间舞《布里亚特儿童》让我们看到了布里亚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亚特的儿童们。在这部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用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动人的神态为我们演绎出了一群充满着生气代表了布里亚特民族未来期望的布里亚特儿童。小演员们在舞蹈里主要是以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特色“横摆”为主动律,其中伴随音乐的快慢夹杂着活泼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其中的一个动作是双腿打开下蹲呈马步,左右脚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叠,头部随身体上下律动不断点头。这个动作在整段舞蹈中虽然不是最多次出现的动作,可是我认为此动作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动作形式简单可是又象形,以观众的视觉观看十分像是一群孩童骑着骏马在草原奔驰。《布里亚特儿童》这部视频文献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亚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在调查研究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时,借用知网进行文献梳理归类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布里亚特的人文历史研究较为广泛,可是对布里亚特的艺术范围尤其是民族音乐和舞蹈领域研究甚少。有关布里亚特的音乐文献在知网中数据为15篇,舞蹈文献数据为5篇。在舞蹈方面这甚少的文献中,有两篇文献提及了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6阐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歌舞艺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团体民间舞蹈。文章提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团体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样的论点,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间舞蹈保护的研究。文献提到对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应当尽可能坚持其原貌,不要随意变化。且保护资料应当是包括舞蹈、服装、道具、音乐、歌词以及表演场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认为在进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保护研究时,我们能够多在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进行采风和调研。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场中令人知晓的作品屈指可数,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却又是十分淳朴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课堂维护。因为我们现如今我们学院民间舞都是根据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所提炼和发展的。可是关于布里亚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材却是空白,所以文献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修改整理民间舞教材工作,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也能够在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中多多邀请布里亚特的民间艺人进入高校,相互学习和演出,让布里亚特族群的歌舞逐渐让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护。文献中认为“舞蹈价值是舞台作品对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依据,能够分为文化内涵、舞蹈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7我国目前舞蹈作品市场中,经典的获奖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亚特族群中,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还不了解。可是在布里亚族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备。那么为什么流传到市面上的布里亚特舞蹈作品这么稀缺呢?我认为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没有全面的系统化教学教案,而民间艺人也仅是在部落中演出,没有舞台编舞的经验和实践,导致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数目较少。

两篇文献对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群众自娱性的团体舞应当怎样进行传承,怎样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具有很好的提议,也是对我们很多优秀的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提议。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所记录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布里特民族的文献很多,可是关于布里亚特舞蹈的文献却极为稀缺。尤其是针对布里亚特的舞蹈音频文献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亚特的文化背景进行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这两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现有的两篇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的论文对于布里亚特的舞蹈步法特征以及舞蹈变换的舞阵还有舞蹈素材构成的因素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话语都一样,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挖掘的资料很少,这些相关的名词描述在两篇论文中出现的也都是几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亚特舞蹈的体态,步伐,形式以及舞蹈的种类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虽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可是终归还是有学者发现这一领域的空缺,已经在对布里亚特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未来发展,知网中仅有一篇文献提及此方面。

该文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的育人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能够演变为少数民族大型团体舞、歌舞的潜力。”8文献对布里亚特民间舞所蕴含的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层面入手,分析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优势,根据其独特的舞蹈优势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者更独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说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演变成大型少数民间歌舞、团体舞的未来潜质。此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都是比较浅显和表面。虽然目前仅有五篇布里亚特舞蹈方面的文献,可是这也是为我们的布里亚特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也对将要研究布里亚特舞蹈的后者供给了材料和着手点。

参考文献。

注释。

1马克思.中俄当代萨满教发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5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2016,(20):171.

6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7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8春玲.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核心素养及发展未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203.

舞蹈论文

摘要:云舞隶属“字舞”范畴,是古时百姓祈雨仪式中的舞蹈。安徽现存云舞保留下来较为完善的有郎溪县的“姚村云舞”、休宁县的“云舞”与潜山县的“十二月花神”.为了探寻云舞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实地考察并采访了传承人,现场记录表演仪式全过程,并查阅当地现存史料,比较三地的云舞表演形式,归纳了云舞在当地山区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云舞;类型;舞蹈;渊源;

安徽民间云舞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舞蹈目的是祈求上苍降雨沐浴大地万物,以实现庄稼茂盛、五谷丰登的愿景。安徽境内现存云舞一支分布于徽州地区(现为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万安、五城等村镇,舞蹈名曰“云端舞”,又称“扯云端”“舞云端”;另一支分布于郎溪县姚村乡,舞蹈名曰“云舞”.二者同属舞蹈中的“字舞”范畴。

云舞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加工而成的。云舞的发祥地是典型的山区,如姚村乡石佛山,其巅有“石佛撑云”之美景,一年四季云雾缭绕,人居其间如入仙境。山里人长期体会着这种出门抬头见云彩的生活,于是有人用竹片和硬纸扎成云朵状玩具供孩童玩耍。众孩童手执“云朵”,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起初的云舞仅仅作为龙灯、马灯的伴舞,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

这一形式在当地有深广的民众基础。据记载,“祈求雷公场面,进香求拜天神,渴望风调雨顺,人民扎龙为嬉,以兆丰年”的民间舞龙活动在南宋时期就已流行。如姚村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石佛山庙会节,方圆百里数万百姓纷纷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跑云灯形式得到变更,此刻的云舞就是在跑云灯基础上不断提炼、反复加工升华而成的,无论表演形式还是主题资料,既有民间传统古典口味,又有从不一样角度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安徽云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虽然沿江有充足的水源,但丘陵山区无法靠天然水源灌溉,当地的农耕主要靠自然降雨解决。由此,在长江沿岸的丘陵地带,按地域与当地风俗划分,由西向东依次是姚村云舞、休宁云舞、潜山云舞。

1.姚村云舞。

当地民间艺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据老艺人回忆,独立出来的云舞仍沿袭原有跑灯的活动习惯,由该乡群众自发组成的云灯会负责人召集,筹措经费、排练指导。会首由云灯会推荐地方有才艺且德高望众的老艺人担任。除夕试灯焚香放鞭炮,演练跑云阵式,做好春节玩灯的准备。正月初五正式开灯,会首率领出灯队伍首先前往石佛山大庙及山庙朝拜,敬香祭祖,求天神赐恩赐福;之后回到古戏楼进行一年的首场演出;随后便到周围各村庄送灯贴,表示贺春,通常称“送灯”.那里的百姓通常有接灯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事先准备好糕团、糖果,齐放鞭炮迎接。跑云灯进入自家堂屋绕行一圈,象征着“云灯进堂,人丁兴旺”.

随着时代发展,云舞歌舞的演出没有了昔日那种带着大地温度的“庄重”与“繁华”,主要是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失去了诸多前奏与后缀。云舞,顾名思义,以跑云为主,“云”的编排是重中之重。这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代艺人之手不断被改善,但其基本形态数百年来一向坚持[2].

表演人数根据场地大小、实到跑云的多少确定。一般为二十一人,其中跑云者十六人。两人各持一云片,云片系马粪纸做架,再彩绘云形。男女各半,男的头扎白毛巾,穿白布短褂,白灯笼裤,代表白云;女的穿彩绸褂裤,腰围绣花兜兜,代表彩色云朵。穿花跑四角或摆字亮相,犹如天女散花,舞姿造型优美。另五人为捧花主角,一般由容貌姣好的少女组成。她们的衣着与跑云女相同,道具则为花篮。篮内插满鲜花和五谷,象征着吉祥美满、五谷丰登。尾声,舞者用手中的“云朵”排成汉字造型。一声锣响,在三秒钟之内排成一个字。舞步轻盈欢畅,舞姿翩翩柔美,往来穿梭,忽如祥云轻移,恰似福祉降临。

根据实际情景和主题不一样,又可贯穿不一样资料于其中。如在云片背面写上不一样资料的文字,由演员手持列出,进一步突出演出宣传的主题或明确其纪念意义。云片大小规格不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表演队伍,其云片尺寸变小,龙灯、马灯、花篮皆相应缩小。整个舞蹈过程中,“云”的形态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暗合节奏的进程,阴云、乌云、墨云、彤云、祥云、彩云等皆有展现。

云舞的热烈高潮之处,穿插龙灯马灯表演,有游龙穿云之势、深蛟潜海之威,更有翻江倒海之猛烈和龙争虎斗之雄壮。全程演出舞中有歌,以歌伴舞,集歌、舞、吹打乐于一体。锣鼓在云舞过程中的使用,使得演出场景更加浓重热闹,烘托了气氛。演出过程中的锣鼓采用长套和快番两种节奏,将龙灯、狮子、旱船、锣的各种打法相结合,同时用戏剧中的锣鼓点,联合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联曲锣鼓套路。演出时色彩浓郁的民间唢呐、清脆的笛声及二胡均由司鼓指挥,时快时慢,伴奏交替交换,渲染舞蹈欢乐气氛。云舞表演场面宏阔热烈,动静相衔,完美融合。伴奏多为打击乐和唢呐曲牌两种,热闹纷呈。当前,云舞的舞蹈部分已基本定型,适宜演出,效果受到肯定。但唱词及唱和部分还处于脱节状态。当然,此刻少了古代祈求降雨的场合,那种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上天神灵,为我黎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已几乎失传[3].

2.休宁云舞。

休宁县境内流行的云端舞都由民间的一种叫“灯棚”的戏班表演。每到一地,白天舞狮舞叉,舞水流星、火流星,舞刀枪棍棒,并表演其他歌舞、杂耍、武术;晚上则演一些徽昆小戏,如:《大财神》《万花》《跳加官》等。为了吸引观众,不论白天和晚上,演出前都喜用云端舞造成欢快气氛,以招揽观众。

云端舞在流传过程中构成两种表演形式:秀阳乡钗坑村用云片表演;五城区洪里乡唐川村及万安区潜阜乡里余村用云旗表演。一人执大旗翻筋斗领队,8~12人执小旗变化各种队形图案。

云端舞队形变化复杂,技巧较高,要经过长时光训练方能胜任表演。表演者均为贫家男性少年,拜民间的昆曲、徽剧老艺人为师,在冬季农闲时排练。新春佳节、喜期吉日在本村演出,或应邀到外村,近则本乡,远则百十里之外。邀请者管吃而无工钱,仅有灯棚中出名的艺人才能得到少量报酬。灯棚是临时聚集的半职业性民间艺术团体,洪里乡唐川村的胡永平(1906年生)曾带班至江西婺源、浙江开化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称赞。云端舞带有很强的竞技性,群众常以能否表演该舞及演技优劣作为衡量班社技艺高低的标准,所以表演者总是想方设法年年创新。

据秀阳乡钗坑村舞狮班艺人金阿荣(1916年生)、巴富贵(1921年生)及唐川村老艺人胡永年(1892年生)介绍,清同治年间,徽班已趋向衰退。一些身怀绝技的徽戏艺人离散异乡,走向农村教艺。较大的村庄青年人多,财力雄厚,就演出一些大戏;有的村庄人少力弱,只能演一些小戏或折子戏。云端舞备受一些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资金不足的乡村欢迎,因而一时光在休宁流传开来。休宁境内能演此舞的班社最多时有20多个。但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仅存少数戏班表演此舞。1952年,钗坑班、唐川班及其他班恢复演出。1953年休宁县业余民间艺术会演时,钗坑村戏班表演的云端舞获奖,之后又参加过芜湖专区业余民间艺术会演,之后再未演出。

云端舞的音乐结构为徽、昆腔曲牌体,歌词浅显易懂,感情流畅,唱法工整对称,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伴奏乐器以徽胡为主,配以笛子和琐呐(当地称“大清”).打击乐器音色较低沉、浑厚,有时光杂使用京锣,产生出欢快、喧闹的交响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3.潜山“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是当地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表演节目之一。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左右手各持云片一枚,翩翩起舞。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霖雨苍生”,老百姓的生活完美,如花儿绽放般美丽。

表演时,“观音”手持云帚(又称拂尘)盘坐在莲台上。左侧站立一名童子(文童),左手捧盛清水的净瓶,右手拿杨柳枝叶,用柳叶蘸清水挥洒,表示“霖雨苍生”,滋润百花。另一名童子(武童)在莲台前翻筋斗,然后回头向观音一拜,谓“童子拜观音”.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在莲台前翩翩起舞,表现受到观音挥洒的甘露滋润,应时开放。十二月花神多随灯会或庙会舞队在行进中表演。到了商店或居民门前,如果主家放鞭炮迎接,便开始表演(即演唱一段或两段歌词),唱完又向前行。莲台是一个长方形木架,四脚处都安装滚轮,木架上头是用钢筋、白布做成的一朵如澡盆大的白莲花。木架左右两边各有一人,一手拿竹竿,一手扶木架。表演时,莲台停住不动,站在莲台左右的人挥动竹竿维持演出秩序,防止观众拥挤,表演完毕用于推动木架向前徐行,接上前面的游舞行列[4].

音乐《抱妆台》原是用笛子和洞箫演奏的一首古曲。据民间传说,《抱妆台》曲谱来源于上古殷商时代。商纣王轻信妲己谗言,铸造炮烙,残害忠良。周武王伐纣灭商,除暴安良,黎民百姓演奏《抱妆台》,揭露商纣暴政,载歌载舞共庆升平。

据潜山县清朝廪生张伯祥考证,早在明朝天启年间(1573-1620)就有“十二月花神”这舞蹈,这一说法从旧道具莲台木架上所刻“天启四年六月置”字样得到了证实。到乾隆年间,“十二月花神”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流传更广。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连年兵乱,“十二月花神”几乎失传。1916年农历十月间,黄泥镇举行每年一次的大王庙会。庙会前夕,人们从镇上项义源老店后楼上发现了一批陈旧破烂的道具和服装,其中有彩色衣裙十二套、白色衣裙一套、童子服装两套和莲台木架一座。经两位老秀才郝万馨、熊楚才(当时郝己八十多岁,熊已年逾古稀)的鉴别,才明白这些东西是表演“十二月花神”的服装和道具。青年们在这年的庙会中穿上这些服装,由会吹奏《抱妆台》的老艺人程树台(当时已年过花甲)指导并亲自吹笛伴奏,此节目才得以恢复。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云舞再也不是起初的简单嬉戏、追逐蹦跳,而是具有鲜明的创作思路。百姓把手持云片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看成吉祥的预兆、求雨降临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历史上,百姓以各种方式求天神赐雨的民间活动是较为普遍的,但用舞蹈的艺术表演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它在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中更具特殊性,其丰富的蕴含让人们回味无穷。

云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奇葩是由南宋时期的舞龙活动而演变而来的,它形象地体现了人神合一的思想理念,表达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的完美愿望。舞姿唱词中带有浓厚的宗教敬神色彩,是体现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的一种代表性仪式。

云舞是安徽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云舞不仅仅是祈求降雨的仪式,经过演化还构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舞蹈。每逢节假日,乡亲们聚在一齐演跳云舞,凝心聚力,共同畅想完美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舞蹈论文

摘要:现代舞剧作品《妮娜物语》是日本舞蹈界近年来的优秀作品,舞团探寻了舞者的肢体应当是什么样貌的,他们的肢体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并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了紧张与美感的舞台。本文经过对作品《妮娜物语》的艺术特征和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期望把创作及探寻的方向回归舞蹈的本源,即身体,艺术的价值,即个性。

关键词:舞蹈本源;肢体;舞台美术;编舞手法;

《妮娜物语》是日本无设限舞团创作的现代舞作品,由金森穣导演编舞,它由独舞《天鹅的梦》(15分钟)及现代芭蕾《妮娜物语》(60分钟)两部作品构成,是一部集强大肢体、精妙音乐和炫酷视觉于一体的震撼之作。作品展现出艺术家超越国界的世界性格局与视野,带领我们感受到艺术的一种新境界,生命就是不断的探索,并从中激发出一种能量,使身体产生一种力量与美的感觉。此外,它将人的肢体语言传导出来,对人性进行拷问,将人类精神中的黑暗面进行外化,人物会变成物体,以此来拷问人性。当这些舞者们理解自我的物化之后,他们就会变成骄傲的祭品。本文以编舞家角度为切入点,围绕舞者肢体背后、舞台场景呈现以及编舞手法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侧重探索编舞家在人的肢体语言的设定,打破传统舞台美术设计以及舞蹈动作设计,探讨舞者身体的各种可能性。

一、打破传统的舞蹈肢体技巧。

人陶冶就是致力探索一种颠覆性的身体运动技术并在国际舞蹈界享有盛誉。舞者在训练中不断开发与挑战肢体的潜能与极限,突破身体局限与思维的预期。着重对舞蹈本体的研究,是对身体运动的再造,专注身体形式的探索和挖掘。所以仅有创造出独具特征的舞蹈运动语汇,才能成为独具一格、自成一家的身体舞团。这也应当是舞蹈创作者最迫切的自觉行动。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舞美设计。

善于造势与滥用包装造成“舞不够景来凑”且舞台美术的设计都趋向于大制作、超豪华有时舞美的制作预算占了一大半总费用也造成剧目无法演出因为成本太高。也所以显得作品资料苍白主体创作贫乏舞台美术则奢华。有些舞美制作确有独立的观赏价值可是由于作品的平淡无味不但未能起到提高艺术质量的进取作用反而更凸显滥用包装的负面效应。

三、富有严谨与创造力的编舞手法。

就是,资深剧场观众的话来说,我们通常不会“踩雷”.然而,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日本科技、文化的发达,毕竟严谨和创造力才是活力和提高之源。

无二,有出息的艺术家就应当这样“挤兑”自我。

四、结语。

《妮娜物语》这部剧,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但在今日来看依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同时也透过这部剧反观我们的创作态度和理念。如果作为一名创作者没有独具思想深度的创作理念,肯定不能产生特立独行的作品和精巧的设计;如果一名舞者没有对高水准的舞蹈素质和精神诉求,也就不可能构成艺术震撼人心的效应;如果一个团队不具备形而上的追求和引领,那么艺术灵魂就不会那么庄严肃穆、洁净无暇。所以要记住在创作上核心价值不是在舞蹈的风格上,也不在舞蹈动作体系上,而是在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上。才华和灵气是信念造就的,心灵与精神的升华才能酿出纯真的艺术,我想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需要的可能是更高精神层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资华筠论文集《探索规律·追求独创》[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杨美琦。第三代现代舞艺术节的崛起[j].舞蹈杂志,,440(7).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