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教学方案(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5 08:57:45 作者:文轩

计划书范文可以作为我们编写计划书的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通过阅读这些计划书范文,大家可以了解不同领域和不同目标下的计划书写作技巧和要点。

语文基础训练教学方案

1.复习部首查字法,重点培养据词定义的能力。

2.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培养准确用词的能力及良好的语言习惯。

3.凭借词语归类的练习,进行初步的逻辑训练。

4.学习用不同的说法(改变词序)表达同一个意思。

5.仿写打比方的句子。

6.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7.复习“通知”的写法;练习写建筑物的外观。

二、教学时间2课时(不包括作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字·词·句的练习。

第一题,要求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教师应通过练习,使学生复习部首查字法的一般步骤,即先确定所查汉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再在“部首目录”中找出这个部首的页码,然后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最后按这个字的笔画(除部首外)找到这个字。另外,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正确选择字义,培养据词定义的能力。

本题参考答案如下:

“稀有”的“稀”选(1),“免费”的“免”选(1),“停泊”的“泊”选(2),“景色奇异”的“异”选(3)。

第二题,词语搭配的练习。可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在词与词之间联线,然后对有异议的地方进行比较、讨论。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参考答案如下:

第三题,是对词语进行分类的'练习。先指导学生看看这些词语可分为哪几类,然后试着将词语分类。

参考答案如下:

(庄稼)玉米水稻大豆小麦。

(饭食)米饭面条豆粥包子。

(鸟类)大雁老鹰乌鸦燕子。

(兽类)老虎狐狸熊猫大象。

第四题,改变词序的练习。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根据例句的样子来做,改变词序,而不改变句意,以此培养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能力。参考答案如下:

1.红军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山坡上休息。

2.他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

3.小闹钟早上叫我快快起床。

第五题,仿写打比方的句子。教师可先通过对例句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是打比方的句子,然后进行造句练习。

第二课时。

一、阅读。

阅读这篇短文,可先让学生默读,弄清每个自然段各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意思。然后,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指导的重点是第一自然段句与句的联系,看看这些话是按什么顺序讲的。最后,可让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内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写通知。

教学时第一步可引导学生回忆通知的格式。其要点是:(1)第一行的中间写上“通知”两个字;(2)第2行开头空两格,写通知正文;(3)在正文的右下方,写发出通知的组织单位名称,在名称下面写发出通知的日期。

第二步,出示一个通知,引导学生弄清正文部分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即:(1)做某件事的时间应尽量写具体些。(2)做某件事的地点一定要明确。(3)通知的内容应写得简明扼要。(4)参加人要写清楚。

第三步,出示内容,让学生进行写通知的练习。

作文(用一课时)。

写建筑物。

课前可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或学校附近选择一个有特点的建筑物,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并要抓住这个建筑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课上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建筑物的外观特点,可先自己说,再同位互说,再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在说的基础上,把建筑物的外观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文档为doc格式。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语文积累是个老话题,其实也是个新课题。不可否认,语文积累离不开多读、多背、多看。但是,面对中学阶段八九门功课的学业任务,面对从未真正得到有效减轻的考试压力和升学竞争,这“三多”如何保证?学生们何来时间?何来动力?何来兴趣?不要总是简单地讲大道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学习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事情,为了好的语文成绩你就应该多看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肯挤时间多积累,更应该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提高语文积累的效率,让学生的语文积累尽可能大、尽可能快地显出成效。

一、积累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

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有很大区别。

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的确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但语言积累绝不只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的基本条件。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势必会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而人为地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而不是一次完成。要真正比较好地实现以上这些目标,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次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加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

最简单的例子是新词语的积累。比较简单原始的办法是拼读、抄写。不管小学生还是初中生,对将词语抄写几遍这样重复机械的学习任务大多比较反感。但是聪明的老师就因为采取创造性地教给学生简便的识字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词语教学的兴趣和效率。比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喝水要用嘴”,这样的儿歌编写法不仅让枯燥的生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重组培养了想象力,增强了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初中生来说,将新学词语连词成句这样的练习,也同样既能使学生在正确运用中加深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感悟,又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片段练习中培养想象和联想思维,锻炼写作能力。

二、积累不是简单的硬性灌输,而是在有效的情境对话中激发内驱力。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个人已有信息相悖的,或是已有信息的替代,或是已有信息的提炼;转换――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评价――检查自己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恰当,外推是否合适,运演是否正确,如此等等。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完形一顿悟说”也认为,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长期记忆系统中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格式塔“完形一顿悟说”强调模拟场景,讲师引导,学员顿悟,而不是死记硬背,拼命练习。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学习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沟通方式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实际上都是一个新的情境,老师的作用就在于能不能将这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创设更富有激励作用的情境对话,让学生习得新信息,实现新完形。

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来实现对新知识的顿悟或者习得,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这样积累才具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当然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因特网技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可以搜寻大量的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利用音频视频资料帮助他们识记文本。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对他们的所喜所恶因势利导、比如在教学《诗经・蒹葭》时,为了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我抓住学生普遍喜欢唱歌的特点,在课堂上反复播放这首涛的古音唱曲。浅吟低唱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诗经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更是在师生同唱的情境中喜欢上这些本来佶屈聱牙的远古诗歌,并产生学习的兴趣、背诵的热情和吟唱的冲动。再比如对于《诗经・蒹葭》中“伊人”形象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伊人”就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老师就建议大家把《蒹葭》中的“伊人”和初一已经学过的屠格涅夫散文《蔚蓝的王国》中的那个“她”进行比较。在老师创设的讨论环境中,在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面前,学生对“伊人”形象的理解顿时宽广了许多,有同学说“那是追寻者心目中的理想”,有同学说“她和伊人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它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孜孜以寻”。

三、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导向、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

教师经常会碰到家长咨询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其中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和杂志?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很快发挥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语文需要积累已经成为普通大众的共识。家长认识到积累的功效固然重要,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积累,却还是要着眼于每个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孩子,还给学生,让孩子在导向指引、自主选择下培养阅读的兴趣,体悟日积月累的功效,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甄选优劣、价值判断的眼力。

有时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对积累的理解都有失狭窄,过于功利:或非文学书籍不读,或读了书就要摘抄,或以自己的好恶左右孩子的阅读兴趣,或误以为积累就是阅读中外名著。其实,语文积累途径很多,语文积累的内容更是无所不包。

语文积累不仅包括语言层面。还包括文化层面、生活层面。看文学作品是积累,摘抄好词好句是积累,上因特网,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参加活动,出门旅游,与人交谈……一切有言语交际的场合、一切与语言文化有关的生活方式也都是积累。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一定要有强烈的“大语文”意识,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喜欢军事,就鼓励他广泛阅读军事类书籍,接触与军事有关的事物,参加与军事沾边的活动。随着孩子积累的深入,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孩子军事爱好的基础上慢慢引导,逐渐打开孩子的视野,由军事拓展到历史、社会、文化,这样孩子的知识面加宽了,阅读量增加了,语文能力自然也提高了!千万不要孩子喜欢军事,却非要让他读《红楼梦》,以为只有读《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才能发挥语文积累的功效,其结果往往是孩子阅读兴趣全无,拿起书本就如受罪,甚至让孩子厌恶书本,惧怕语文。

语文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一个感悟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一定不能带着立竿见影的功利之心。那种逢看书就要摘抄好词好句,逢旅游就要写作文的机械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感觉阅读也是负担、旅游也有压力,其结果是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语文更是敬而远之。所以,我们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四、积累既要注重知识的扩充。又要加强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和方法、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还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意识,提高他们语言积累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等。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自主读书、积累。

积累是一个可做纵向考察的立体化工程,摸清其内在规律,对于帮助学生高效积累非常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中自我发现积累的快乐,收获积累的好处,从而在态度和意识上重视积累,积极参与与积累有关的活动。其次,鼓励学生在日常积累中养成梳理、思考的习惯。比如,引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主题集中的积累活动,有方向地对自己的信息库展开分类和分组,从而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再比如说,对于名篇佳作的阅读,不要简单使用摘抄法,不妨从泛泛而读到简单勾画,再到闲言碎语点评,再到札记积累、日记积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

对于积累的方法,教师更应该做深入研究。比如有老师借鉴英语单词的学习方法,提出一种“星火式”词语积累法,即利用音形义的相同或相近,进行星火式发散,将相关字词因某种相同之处而串联在一起,比较、辨析,从而达到记忆的准确性和辨误性目的。还有老师鼓励学生借助电子手段采用“分类法”积累名篇佳作,或以时代分类,或以地域分类,或以作者分类,或以作品内容分类等等。

为了促使良好习惯的培养,有老师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发现汇报会”“习作交流会”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在经常性的交流中相互评价,相互促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

语文积累是知识积累,也是技能积累、习惯积累,更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它涉及语言、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需要家长、老师、学生、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其中值得注意、值得探索的方面还很多,但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为语文老师,把握好积累的原则,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为学生找到适合各自特点、富有各自个性的语文积累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训练开展论文

:写作教学是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加入的学习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对自身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情形,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生活的表现,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教授学生写作时的方法应用非常重要,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成为教师的执教重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深入探讨。

三年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分水岭,是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量化的最终体现,也是学生的好奇心理趋于规模化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内容训练,能够让学生的认知理解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深入研讨写作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是经过作者智慧、感悟于一身的结合体,是作者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集中,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写作时也应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深入渗透,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以至于爱上写作。三年级的语文写作内容多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背景进行开展,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比如上册教学用书中涉及的语文写作内容,让学生书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书写自己身边的人物,让学生书写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趣事等,都是以学生的年龄感知特点为内容进行开展的。而这些写作内容的真正主题在于上文中提到的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时就要加入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在学习《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文时主要以这里的特色———槐树为背景介绍这里孩子的生活场景,用动作描写来烘托孩子不畏酷暑、热爱劳动的景象,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深入讲解,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景象,如此促成学生的积累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增加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以热情饱满的状态投入进去。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如同汇报工作一样,今天都干了什么,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全文如同白水一样平淡无奇,了无生趣,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核心思想,没有运用合适的语言将自己着重想要表达的内容描绘出来。针对此种情形,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运用和分析,挖掘写作材料深层次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此也是教导学生学会贴合主题的表现,这样学生在写文章时才能言之有物,并且赋予个人的真情实感。如在练习写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要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开展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传统文化特点,然后根据该传统文化的兴起进行学习,探讨该习俗是怎样形成,有哪些历史传说和名人传记,比方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当年投江而死,而赛龙舟往江里面扔食物就是希望鱼群虾群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吃,而不吃屈原的尸体等等,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并让学生了解写作这篇题目的最终用意在于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精神实质,如此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的写作练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是如此,只有内心拥有内容,在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要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学习其他文章的写作手法、应用技巧等内容,以丰富学生自己的学习,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注意阅读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来达到质的变化,形成学生自身的财富并将其指导于写作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定期举办“读书谈心得”等内容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达到交友的目的,进而丰富于学生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材料加工积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新闻中看到的事件等内容,是否有值得深思、学习、醒悟的地方,而这些生活赋予的智慧正是身为学生应该体验到的,并指引学生学会将其转化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书写出来,才是学生自身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结果,表现了学生个人智慧的集中结晶。由此看来,写作教学的内容并不简单,是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神经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长期练习和长久坚持,才能最终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而文章的抒写就是让其他人共同观看、讨论的过程,让其他人通过文章了解作者的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共鸣,寻找启迪,而这也正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最终宗旨体现,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终需求。

[1]殷亚玲.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教学的行动研究[j].扬州大学,2016(2).

[2]宋常青.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2).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坐在键盘前敲打着往昔的回忆,文字织成的叮咛,一点一点地渗透全身,细碎地从生命中迸出。

我并不是对写作有着由衷的偏爱,写作似乎是个很玄的文字游戏,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去感受,抒写灵魂。有时,我爱写写,不,应该是玩玩文字,几个字连成一句话,几句话连成一段,一段段地写下来后,一篇文章就这样完成了,尽管作品不佳,但此时也颇有一番成就感。写随笔也许就是随便写两笔,把自己的感受倾吐于文章之中,字斟句酌一番,字里行间都渗透了某种情感,凝练清新的文字,可谓是字字珠玑啊。从小学到初中,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何写作?总是很懵懂。都说写作不能带任何功利性,我以为非也,巴西作家索萨对于为何写作的问题以少有的老实态度回答:写作是我的职业,我不写作便收不到版税,而我便无饭可吃。中国作家巴金回答:我以文学改造我的生命、环境以及精神世界而写。不带功利性写作的思想在如今看来是僵硬化、古板化的`。每位作家对于写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私欲,正因为这些私欲,他们才会把这种文字游戏玩得很好。尤记得第一次与它邂逅的经历,那是念小学一年级时,第一次,第一次老师要求我们对春天的景物描写一番。仅仅是一段话,就让我在家苦思冥想,花费了很长时间才完成,交上罢,却被老师批了个不及格。也就是自那一天起,要强的我心中便播洒了一颗文学的种子,之后作文的一次次获奖让我尝到了甜头,也时刻为自己小小的成就而颇有些沾沾。一次次的失败与一次次的成功,让我悟得一个道理:最初写作时,不能希冀着写得很好,更不能奢望与名家之笔沾上边,只要忘我地写下去,随心所欲地写着,就会于失败中孕育出成功。多次从报刊中了解到文章是为思想而写,我不敢肯定一篇好文章有思想,但我敢肯定,有思想的文章定是篇佳作。多名作家的文章中也含有这种思想。然,他们的写作特色却是五花八门,林清玄的散文里充斥着散逸和明丽;安妮宝贝的日记里充斥着自信与坚毅;鲁迅的文章中则充斥着高雅与正义。有时写作总觉文思衰竭,只因平时读书甚少,殊不知,刹那间的灵感总比酝酿长久来得眩目。花季的少年对万物总是有着莫名的感伤,因此,写出来的文字似乎也带几分忧伤气息。那些文字游戏如同水晶饰品般晶莹明丽,虽脆弱,但永恒。

于是乎,闲暇之余,总是在满载斑斓的清幽寂静中,翻一卷诗书,书香袅袅,袭人的书香沁人心脾。

至于写作,阅读的同时也就这样爱上了。

对于写作有着很深的感触,便想写下来,遂有以上文字,当然不能称之为感悟评论,权当心得体会罢。

写作训练营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写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都需要用到写作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营教学,我对于写作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写作训练营则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作业、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二、差异化的课程安排。

写作训练营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量身打造适合的课程安排,从基础写作技巧到高级写作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提出自己的需求,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三、关注写作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写作训练营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每个课程中,学生都会有相应的写作作业,这些作业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注重互动和沟通。

写作训练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作业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学生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写作训练营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会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反思所学,并且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开始参加了写作训练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写作教学的多样化、差异化、实践性、创造性以及互动性的重要性,这不仅让我更加珍惜写作教学的时间,更加注重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更加认真地针对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和满意度。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也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邳州市八路镇小学吴荣刚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根据自己的尝试,以下也谈几点做法: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是一种体验过程,它通过学生的直接感受和亲自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就可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通过自我探究,陈述矛盾,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体验学习中逐步解疑,在尝试获取知识过程中领略了自我解决问题的满足感。如指导学生探讨课文《火烧云》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以学者身份到课文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民主、宽松的创新氛围中,学生没有思想压力,纷纷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奇特的创造力。小组研读课文之后,有生质疑:“为什么马跪着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在肯定学生这一发现后,我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释疑途径,可查阅,可讨论,可走访,让学生时时以发现者姿态进行角色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纷纷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充分感受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之后,还体验了获取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标新立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破除常规思维的心理障碍,避免思维定势影响,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立足实际,悉心梳理、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新问题反复辨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研读《跳水》一文时,有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救护孩子的多种方法,这时,教师可选取几种典型方法,组织学生反复比较讨论其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比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品尝了发现的愉悦,懂得船长的方法是救护孩子的最佳方法;比较,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集智取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知识的日新月异,科技的突飞猛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越发显得突出和重要。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协作关系,集众人之智慧,取长补短,已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新的语文教学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这无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思维的差异,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互助释疑,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时间,让小组内的成员互助、互促、互相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共同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如研读《烟台的海》时,我大胆实施此法:分三步组织实施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以“开合作学习交流分”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相机提出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领取学习任务,然后分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最后集体交流,师作效果评价。实践证明,探讨过程中,组员之间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收到了生生、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智取长的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和提高。启发想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思维。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冲破知识经验的局限,引导学生深刻地探究教材,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训练,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能力的飞跃。如学习故事。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所谓“美文”,一般指用词华丽、大量采用修辞手法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都写得绚丽多姿、神采飞扬,深得中学生喜欢。课标要求学生写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的文章。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较浅,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生活阅历很不丰富、要求他们写感情真挚的文章,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很难完成。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这类文章也只能是胡编乱造。我曾经用过许多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现在不是正在倡导课改吗?既然学生喜欢这种“美文”,何不因势利导,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引导呢?尽管报刊杂志上在批评那种只求用华丽词藻来包装内容空洞无物的写作风气,但大多数学生写不出那种真情实感的文章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学生求新求美的愿望给予抹杀。因此,教学中我向学生大量推荐名家的经典美文,自己也尝试着写给学生看,鼓励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词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去包装自己内容贫乏的作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在一个基础特别差的班级里,学生们刚欣赏完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中关于巨人花园景色的描写后,当场进行了一次口头作文训练,仿造文段进行访写。老师说了一句总体描绘的文字:“我们学校的小树林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下面要求同学们分别从小树林春天的阳光、空气、鸟儿、树枝、树干以及地上的小草、鲜花等方面描述。下面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口头想像描写的句子:“阳光从树叶间探下头来,亲吻着我们的脸,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它爬到我的书上也想读书。”“空气非常清新,一阵轻风吹来,捎来了远处的清香。我沉浸在忘我的境地里。”“鸟儿也来凑热闹,它在我的头顶上欢快地歌唱。看到我在认真的读书,它还树枝上跳上跳下,为我跳起了舞蹈。”“树枝上长满了浓密的树叶,就像为我们撑了一把大伞。”“树杆笔直笔直的,就像一位站岗放哨的战士,渴了就喝一口凝结在树叶上露水。”“地上的小草还在睡觉,被阳光照醒了,睁开双眼一看,被光线刺得泪水直流,还发出五颜六色的光。”“鲜花开得真艳。红的黄的白的都有,它们穿着五彩的衣裙,在微风的吹拂下,争着搖头摆尾,比比谁的容貌最美。”最后由成绩最差的同学作结:“我们都喜欢到小树林来读书。”如果将这段文字写下来,就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

加强初中学生美文写作指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追求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代,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他们的权利。如新的流行歌曲、服装款式、发型以及某种新的时尚或词藻华丽的篇章等等。我们加强对学生“美文”写作的指导,正是为了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应该把他们追求华丽词章的行为视为洪水猛兽。一些老师见到学生写内容空泛的“美文”就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我们固然反对那种粉饰外表、不重实质的风气,但我们没有权利抹杀学生求新求美的心里需求。应该在“导”字上下功夫。其次是能促使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和修辞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文除了内容空洞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词语积累太少,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所致。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对平淡无奇的文章生厌,生动形象的“美文”也会离他们远去。三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评卷中,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改完成千上万份试卷,那些神采飞扬的“美文”往往能赢得改卷老师青睐的目光,在恹恹欲睡的气氛中使人为之一振。在评价机制尚不完美的今天,我们不能光靠朴实真诚来赢得别人的赞赏。

作文教学之路坎坷不平,要尽快走出死胡同,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踏上作文教学的快车道。“美文”写作既然是学生向往的目标,我们应该给予重视。

松烟中学龚继方。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学生的释词方法,常让学生翻开字典(词典)说出要理解之词的`意思.如解释“雄伟”的意思是“雄壮而伟大”,这样释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有几个能真正理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采用深入浅出、学生易于理解及掌握的方法去释词.

作者:朱新彦作者单位:灵寿县三圣院学区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古诗篇目,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文学形式,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教好古诗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作者:杨加平作者单位:海安县南莫镇中心小学,江苏,海安,22668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9)分类号:g63关键词:

写作训练营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在写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一直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教学任务格外关注。最近,我参加的一次写作训练营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在这次训练营中,我强烈感受到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教学心得体会。

第二段:训练营的组织和安排。

这次写作训练营采取了一系列全新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训练营的组织和安排十分周密,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讨论。其次,训练营采取了小班授课的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演示和互动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段:教师的角色。

在这个训练营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这里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教师们会与学生进行定期的写作讨论和批评,指导学生提高着作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效果。同时,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可行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帮助学生打破写作的瓶颈。

第四段:学生的角色。

在这个训练营中,学生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不仅要全身心地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还要积极参与到讨论和练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在训练营中,学生还要分析文学作品,增进对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写作训练营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战性的教学模式,揉合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写作想象力和写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训练营中,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互动,共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对于我来说,这次体验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现代教育的趋势和发展,同时也让我拓展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当前,各类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其综合反映便是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作者:祝爱民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637800刊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一、明确考前最后冲刺的基本要求:

1.求准。考前最后冲刺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采取求准的策略,克服虚浮和自以为是的心态,回过头来一点一点地记清、记准重要的知识和自己疏漏的知识。

2.求牢。尤其是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名句默写部分。主要办法就是反复,通过反复练习来求牢。

3.求精。考前最后冲刺中的专项练习、综合练习中的题目必须精心挑选,有选择性地精练精讲,查漏补缺,修复知识体系,并训练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得分意识。

(一)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1.重视文本的理解。各类文本阅读,重中之重是阅读文本,切忌只重题目而轻文本的做法,应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文本上勾划、圈点,分析、概括,较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思想内容,然后再读题、做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抓住重心,把握关键,回答问题才能切中肯綮。

2.要有考点意识、题型意识和分点答题的得分意识。对于每一个考点,通常有哪些题型,每种题型通常有哪些设问方式,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写作训练。

1.深入了解本省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做到有的放矢。特别可以就发展等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章的升格训练。

2.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学会两个关注,考生才能积累大量新鲜而丰富的写作素材;只有学会两个关注,考生的记叙文才能更加真切细腻,情感才能更加感人,立意才能更加深刻,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考前最后冲刺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最生动

1、要有具体可感的“点”,或是人物肖像或是人物言行活动,或是细节描写。

至少3个集中的片段刻画,内容丰富,人物形像突出。达到要求44分。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每个等级4分。

2、至少2处,或渲染情感,或营造氛围,或美化语言(即精彩片断),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和饱满。达到要求10分。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

3、结构完整合理,详略得当(10分)。每个片段的衔接过渡自然一共3分;结尾部分语言隽永,令人回味5分。

3、运用一定的手法来展开,如对比、反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等(除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外),每有效使用一处得5分。

4、锤炼语言,有积极运用修辞手法的意识,比喻、排比、夸张、对偶、顶真、等(不含引用)正确有效使用一处得3。

5、不少于800字。每3个错别字扣1分,每个病句扣1分,每少50字扣1分。

6、卷面整洁,没有一个涂改,字迹清晰,三者具备加3分;卷面不整洁,字迹模糊,有涂改,任一情形酌情扣1-3分。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凡一逗到底的.扣2分,句号写成了一点的扣2分。

具体操作: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各自的文章轮流评点批改,每人评点不少于4处。自己的也要评点。填写在下列表格中,最后平均。组长指定一人写总评。

评改者1234567总分建议。

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最生动

(1)选择有特征的细节。

(2)选择细节要以小见大(3)选择细节要有明确的目的。

三、形象。

四、细节和形象之间的关系。

五、阅读下面例文,回答文后题。

故乡行、重返大自然、八仙桌、

老师,我想对您说……。

[疑难精讲]。

一、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指某些琐碎细小的事情,而在文学作品中则是指那些能够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作家韩映山把细节比作“生活的浪花”,他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细节这个概念:

整个童年生活是很丰富的,是充满战斗色彩的。所以,构思时,一幕幕童年的生活画面,就像活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眼前。于是我打破了原来的故事框子,让我童年熟悉的小伙伴,带着生活的泥土,带着浑身的水气,带着满脑袋高梁花儿,带着故乡的生活话语,跟我一起,活动在“绿苇丛中”。我们在书中,又开始了“打水仗”、“送情报”、“捉野鸭”、“放鱼鹰”、“赶集”、“摸鱼”……一连串的生活的浪花,一个接一个地奔涌而来,像鱼儿熟悉水,鸟儿熟悉苇塘一样,写作时,非常兴奋,不感到费劲,许多细节,原先没有想到,而是随写随“流”出来的。(《作品中的细节》--从《绿苇丛中》谈起。见《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

引文中的“打水仗”直到“摸鱼”,作者称它们是“一连串的生活的浪花”,实际上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有的作家则分得更细,认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看作细节,其余可以类推。

细节,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里,到处都有,俯拾即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择那些生动精彩的细节,写出多姿多采的文章。

例如下面一段文章就是这样:

文中的山、水、石、人、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都可以看作细节,每个细节配以相应的形容词,各个细节便各具情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地组成了榕树旁的一景,再加上作者的眷恋故乡的感情色彩的渲染,仿佛每个细节都流溢着浓浓的乡情,使人难以忘怀。

(1)选择有特征的细节。

(2)细节,是描写事物最小的组成单位。

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个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而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就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因而细节的特征往往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乡》和《孔乙己》,“豆腐西施”杨二嫂偷手套的细节,便体现了杨二嫂的性格特征;孔乙己吃茴香豆的细节,体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两者的差别十分明显,决不会互相混淆。因此“善于阐明主题的作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节梗概,选择和组织富有特征的细节,具体描写事物和现实的特征。因此,它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构成形象的必要方面。”(王朝闻:《题材人物及其他》)所以选择富有特征的细节,对描写事物,反映现实和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选择细节要以小见大。

(4)根据需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谓细节,顾名思义,就是说它细小,但它的作用却不能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碰见有人顺手搀扶一下老人,或顺便帮助一个病人,保护一下过马路的孩子等等,看来都是生活小事,在文学作品都把它们叫做细节,但这个细节虽然微小,却能反映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正如我们常说的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形象说法。细节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它能从生活的细微末节中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因此,细节虽然小,份量轻,但它的容量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却很大。所以,我们在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拮取生活那些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细节,由点到面,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窥全豹。

夏衍的《包身工》反映的好几万包身工受骗受压遭辱的悲惨命运。几万人不可能都写全,因而选择了“芦柴棒”等几个典型来概括全体。而对“芦柴棒”的遭遇便选择了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来反映。下面就是“芦柴棒”有病时所遭受的折磨:

“假病!老子给你医!”

打杂的一手抓着“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引文中有两个细节:一是“芦柴棒”横遭毒打的惨状;一是老板娘的毫无人性的恶毒语言。两个细节形成十分强烈的对照,从“芦柴棒”的身上折射出无数包身工的惨痛遭遇和悲怨莫申的不幸。毫无疑问,这两个细节颇具“见一斑而窥全豹”的威力,那样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3)选择细节要有明确的目的。

细节在叙事记人的作品里,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因此,要以人物和主题思想为中心选择细节,决不能无目的地为了“细节”而“细节”,这样非但不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反映社会本质意义的主题,反而会成为一堆芜杂零乱的材料,毫无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里有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但它却反映林冲思想的变化与发展。林冲被发配沧州以后,原是准备逆来顺受,安于囚徒生活,以期刑满归家,与妻子团圆。可是高俅并不因此而罢休,派人追踪到沧州,非把林冲置于死地不可。他们密谋把林冲调到草料场,交割手续完毕后,“老军指着壁上挂着的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料场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便有市井’”,此后,作者一再重复“大葫芦”这个细节,来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从林冲“把花枪挑着酒葫芦”去买酒,仍“把花枪挑着酒葫芦”回到草料场,发现“两间草厅被雪压倒”,无处存身,便“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来到了山神庙,这时: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作者不厌其地重复酒葫芦这个细节,究竟想说明什么?道理很明白:林冲接受这个酒葫芦,说明他甘心接受这种生活,也安于这种生活。他为了喝酒取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风里来雪里去,并无半点牢骚、一句怨言,加上他在山神庙提着酒葫芦渴酒时的那种心安理得的情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逆来顺受、安于囚徒生活的心理状态。直到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三人,进亦无路,退亦无路,真正到了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这才丢掉了酒葫芦,表明了他与现状的决裂,思想上有了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下决心投奔梁山。由此可见,作者选择酒葫芦这个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时的重要意义。

三、形象,不单指人物形象,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可以说世上万物都有它的形象。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刻画的是松树的各种形象:

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雨中登泰山》)。

在作者的笔下松树的形象是多姿多采的,同样,在作者的笔下就连山的岩石的形象也是多姿多采的:

别具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以上两段文章,写的是自然界的景物,描绘了松树和石头的姿态各异的诸多形象,它们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不单独指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之外,还有许多别的形象。下面一段文章则是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互相配合交融的情趣横生的画面,读后可以加深理解形象的多样性:

四、细节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讲这个作用之前,先学习下面两段有关这方面的精彩论述:

反复不厌的、耐人寻味的是真实的生活在细节,是家常里道,是人情世态,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是诗一般的意境,画一般的场景,乐曲一般的音韵,是甘泉一般的味道,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人生的情操、理想、道德,也即是生活的美。作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够存留,传远。

细思《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是不是这样?我以为是的,作者通过荣宁两府,写了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风貌,是历史家无法完成的“人生史”、“风俗史”。他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并没有怎么用当时的“大事”,他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家常里道,也即是生活细节来完成的。也正是这些生活细节把人写得活灵活现,把读者带到生活场景里去,和书中人物一起生活,一起喜怒哀乐。这样的作品,只读一遍行吗?这种作品,时间越远越感新鲜,她的艺术价值也越宝贵。(韩映山:《作品中的细节》--从《绿苇丛中》谈起)。

引文的第一段旨在说明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而把“真实的生活细节”摆在许多因素之首,从而强调了“真实的生活细节”的重要性。第二段是用《红楼梦》作例证。《红楼梦》“写了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风貌”,“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主要是通过“生活细节来完成的”,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上一段看法的正确性。通过上面引文,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文学作品里,细节虽小,但作用却很大。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时候,虽然不象小说那样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既然记叙文写人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故事情节,那么它也象小说那样有细节描写,因为故事情节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也就谈不上故事情节。因此,细节的典型与否,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好坏,从而影响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可见,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通过上面的引文和分析,我们明白了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实际,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课文,是否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呢?毫无疑问,细心的同学肯定能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下面一段文章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

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些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故乡的榕树》)。

这段文章中通过细节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母亲和祖母。对母亲只用了一个细节,即用榕树液汁治病,来描写母子深情,而对祖母则用了三个细节:“三寸金莲”(借代)、“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唠唠叨叨地嘱咐”,三个细节组合在一起,对老祖母的刻画,不仅有形有声,而且还可以想像出她的神情姿态,慈祥关爱备至的情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会使作品生辉,读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下面的例子就是这样: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

凡是读过《孔乙己》的人都忘不了这个细节。有时听到“多乎哉?不多也。”便会想到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个细节;如果我们先说后面这个细节,读者便会立刻想起前面那句话。可见这个细节如此生动、典型,以至于由这个细节就能想起孔乙己的整个形象。

五、阅读下面例文,回答文后题:

故乡行。

高一吴莹。

我曾经努力构想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故乡--陕西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但在脑海中闪过的只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倚山而造的窑洞和电视里头扎白毛巾、腰系红腰带的陕北汉子敲打腰鼓的画面。再有就是茅盾笔下的白杨树。

重返大自然。

妈妈曾问我此次回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城里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每天在高楼大厦间往返,在两点一线间循环,早已忘记了“大自然”三个字的含义。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立春,什么时候立秋,我们只能凭裙子与大衣来感受冬夏的区别,至于二十四个节气,更是说不上几个。

故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片片绿地,每天大自然都给人新异之感,从树,从草,从庄稼,都能使人感到变化中的大自然的美丽。

记得早在立秋的前几天,大人们便不时地议论起立秋,我却不知道立秋有什么意义,在城市中,没有人会注意这一天。而对于以种种地为主的故乡人,它似乎十分重要。出于好奇,八月七日这天晌午,我站到村口,想“看”秋。

或许出于巧合,那一天果然不同一般。上午天空还是蔚蓝色的,可中午过后,远天骤然被黑云吞没,阳光也在不知不觉中隐没了。紧接着狂风大作,玉米地一下子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掀起阵阵波浪,后浪拥着前浪,前浪抵着后浪,一浪高过一浪;前面的波浪像“海滩”翻卷着,拍打着。扑扑啦啦的声音时而遥远,时而切近,仿佛大自然正在朗诵一首抑扬顿挫的诗。

一会儿,雨点劈劈啪啪地落下来,打在叶子上,汇成细小的水流,顺着叶脉流下去,湿润着土地。雨越下越大,眼前如烟似雾,只有一片朦朦胧胧的绿。

不知什么时候,雨过天晴。眼前,一些玉米已倾倒,给人以惨淡之感。这些倒下的玉米似乎在贪婪地吮吸着雨水。我虽然没有看到秋收时的劳动场面,但我能体会出劳作一年的农民汗水的价值。这天之后,果然秋高气爽,夏日的炎热无影无踪。

秋,就这样翩翩而至,没有香山红叶绚丽的装扮,没有秋游人群的喧闹,却给农民以丰收的希望,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八仙桌。

七年前回故乡,由于年幼,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只有那倚山而造,极具自然风格的老窑洞仍然记忆犹新。今年再回故乡,由于多年的风吹雨打,窑洞已为数不多,人们早已住上了砖瓦房。但原来在窑洞中最实用的家什也一同搬了进去,尤其是那古老的八仙桌。

八仙桌就是与现在方桌大小相同的木制方桌,配上两把高背椅子,放于正厅当中,上面放有茶杯、茶壶,用以招待客人。以它的造型,与其说古朴,不如说笨拙,放在窗明地净的砖房中更是碍眼。然而这里家家都不会少了它。每次走亲戚时,由于我远道而来,当然被让为上座。主人总是用抹布把本来由于年代久远就光得发亮的桌椅,使劲擦一遍,然后让座,倒茶。可每次令我受不了的是椅子太高,脚挨不着地,又不敢来**晃,只好僵硬地悬着。每次告辞时,小腿都酸疼酸疼的,几乎要站不住了。还有些人家的椅子,椅腿长短不一,那难受劲就甭提了。

有一次到一位姓钱的亲戚家去,老远就看见他家气派的两层小楼。门上除了对联外,还有一块写有“宁静致远”的匾额,让人一眼看出主人的修养。走进院子,里面更是花草有致,五彩缤纷。小楼下三间、上两房,加一个晒麦场,有楼梯盘旋而上,白墙红瓦,美观实用,我不禁羡慕起来。然而当我步入正厅,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在几张方凳中间,一张为我所熟悉的八仙桌跃入眼帘,灰红色的桌面斑斑驳驳,桌腿的漆都掉光了,露出黄白色的木头。两张椅子更是陈旧。望着雪白的墙壁与陈旧笨拙的老桌,想着门口“宁静致远”四个大字,我不禁又在心里叹气了。那天我依然拖着僵硬的小腿跨出那气派的大门。

这就是故乡,典型的中国内陆农村,有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它多年来的保守,也有它初步的开放。不知下次回故乡,故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愿它保留那份自然美,舍弃那份陈旧。

问题:

1、本文“重返大自然”一节,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了什么形象?

答案:1、塑造了秋的形象。秋天也有形象?是的,有。但似乎有点新鲜之感,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春、夏、秋、冬这些节气在感觉上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但在视觉上似乎比较抽象。本文的作者不仅感受到了秋,而且也看到了秋。作者对立秋这个细节所作的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玉米地这个“绿色的海洋”的波浪的描绘,再加上对秋雨那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的刻画,真实具体,生动逼真地塑造了秋的形象。作者从这里看到了秋,自然是种幸运,一份不可多得的喜悦。

普遍,说明这种文化传统深广而持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凝聚不衰,正是得力于这种种深广而持久的文化传统。因此,好的文化传统不能轻言丢弃。

写作训练营教学心得体会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写作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写作训练,在写作水平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写作训练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经验。

第二段:训练营介绍。

我参加的写作训练营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写手主持的。训练期为两周,每天有一个写作任务,共计十四个。训练内容涉及各种类型的写作,包括故事、新闻、评论、议论等,也有专项训练,如头条写作、SEO写作等。

第三段:收获。

这次训练营收获颇丰。首先,通过每天的写作任务,我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技巧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开始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开头的设计、转折点的设置、语言的表达等等。其次,训练营促进了我的写作量。每天必须按时交作业,这让我养成了写作习惯,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速度。第三,训练营让我开始了解写作行业。课程中有专家解读各大写作平台的规则和趋势,这对我未来的写作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四段:不足之处。

虽然收获多多,但训练营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时间安排。因为训练营的时间是两周,每天交作业的压力有时会让人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其次,课程内容过于简单。虽然训练营涉及各种类型的写作,但每天的任务都比较简单,缺少让人挑战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写作训练营是一次很不错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可以了解市场和行业的需求。当然,大家在参加训练营的时候也要注意时间安排和课程内容的选择,以确保学到最实用和有用的东西。我相信,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写手。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刚入学的儿童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有具体性大,抽象性小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大多是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动手摸等多种感知方式去认识事物跟语言之间的深刻。

比如,当看到鲜花时,我对学生说:看鲜花开了,多漂亮啊!此时,学生看盛开的鲜花,听着漂亮一词的声音,就会借助直观的形象与词语间搭起认知的桥梁。这使孩子们懂得色彩鲜艳,使人爱看的就是漂亮,从而认识了漂亮一个词的意义,完成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形成了漂亮一词的概念。以后学生再看到盛开的桃花,洁白如玉的梨花时,就会脱口而出:多漂亮的花!

儿童的情感往往是同兴趣相连的,兴趣是推动儿童勇于探索,乐于求知的一种力量。兴趣越浓,感知效果越好。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被感知的事物色彩、形象越鲜明,越能增强感知的强度,把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事物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儿童,在脑海里形成表象。积存在儿童脑海里的表象越多,思维越活跃,口头语越发达。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确定了写作训练的第二个特点:趣味性强。比如,上课了,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老师上课,突然,叮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划破教室的寂静。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寻找声音的地方。此时,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一定会想: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从哪儿来的当教师说出这节课我们要看实物说话说话的内容是电铃时,学生自然也就兴致勃勃了。

低年级的儿童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因而往往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如果每次写作训练的形式总是一种格调,学生可能会感到疲劳,感到厌倦。比如,学生在一段时间里观察了小飞机的外形后,失去了盎然的情趣,而对玩具飞机的外形表现出平淡的表情。这时我按动旋钮,使小飞机飞起来,学生的眼里会顿时放出好奇的光芒。这样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热情。

儿童入学初期,口头语言已在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能正确地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思想,但由于他们词汇不丰富,不善于用逻辑顺序连贯地说话。通过学科的教学,他们了解的词汇不断丰富,可以说完整的话了,但由于他们掌握的汉字不多,将说出来的写下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这一特点,于是我确定了读说写结合。根据这一特点,我把儿童学习写作大体分为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观察写作阶段三个阶段,如《他们在干什么》这一课大体分三步:

1.认识句子。教师先做拿粉笔的动作,然后一步步提问学生:我是谁?(老师)干什么?(拿粉笔)连接起来说(老师拿粉笔)。这时我师告诉学生:老师拿粉笔是一个句子。它可回答谁干什么两个问题。

2.看图说话。

3.看卡片插图说、写话,都是这样一步步提高的。在过渡阶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从掌握字到词,再到句、段这一过程来进行训练。这样,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娃娃时代开出艳丽的文笔之花。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文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整句成段法、镶嵌名句法、化虚为实法、巧于化用法、分类联想巧设喻法、花叶相宜巧映衬法、纵横交错巧排比法,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训练.

作者:袁春作者单位:江西省安义中学刊名: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英文刊名:zhongxueyuwen年,卷(期):“”(12)分类号:h1关键词:写作训练语言训练方法

写作教学中的联想思维训练对联拟写方法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中学作文教学重技巧而忽视内容,关键在于尚未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思维训练系统,缺少与训练目的、年龄特点等因素相应的积极的科学的评价系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构建完整的、可操作的思维训练体系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支点。

我们强调“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而要学生有真切感悟,有深刻新颖独到的立意,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得道”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的思维训练要承担的任务。

我们重点学习了朱智贤、林崇德教授的着作《发展心理学》《学习与发展》,他们的优化思维结构、发展思维品质的理论,为我们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从1987年开始,蒋念祖老师就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开始了思维训练的尝试,并于1991年完成了《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四川教育出版社)一书。他认为,各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分解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其实质还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

在具体写作训练中,根据写作需要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如下常用的思维方法:

我们按照上面的顺序,逐一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形成了一个训练体系。具体做法是,先介绍每种思维方法的要点、基本原理和运用原则、操作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包括话题、命题、材料等)进行示范性引导,再由学生通过具体实践,领会各种思维方法的精神实质及运用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效显着。下面是第一阶段进行议论文训练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照表。

以上三次作文均是同时进行,都没有作任何解释说明和提示。作文结束后两班所有试卷打乱顺序任意组合,装订成两本,由同一位老师批阅。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先后有22人次作文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有16人次分别在省级、国家级高中生作文大赛中获奖。

进行思维训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思维训练抓住了写作中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内容入手,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有话可说,说得准,说得深,说得独到。而经验性教学方法,训练时精力主要放在形式上,忽略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学生不会说理,或说理肤浅乏力。我们知道,议论文的写作不只是一个书面表达的过程,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包括认识、情感、意向等在内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以思维活动为主,同时也有感觉、记忆等活动,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也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进行思维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觉地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进而对思维材料作出正确的、准确的、深刻的认识、评价和决策,最终形成新颖、独到、深刻的论点。而把提炼论点的思维过程逆推下去,往往又是论证论点的过程。

其次,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作用。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思维训练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系统活动中真切地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特征、具体运用方法以及在各种类型的作文题中的作用。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别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再作修正,或在对别人的思维过程评价中,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的优劣,在“悟”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让学生自己陈述、共同评价的方法,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经常使新颖、深刻的论点层现叠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完善学生的思维心理结构,促进思维训练的具体落实。

再次,注重思维训练的系统性。上面提到,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这种综合能力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的思维训练中,方法篇是布点,过程篇是拉线,类型篇是铺面。三者互相勾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对严整而又密切结合的知识网络”,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思维方法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抽象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方法与辨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概括、演绎、归类、类比等。形象思维方法主要有想象和联想等。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层次、阶段和因素,并分别地加以考察。比如我们观赏一幅画,起初只有一个比较粗浅的总体印象。为了求得深入的了解,我们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仔细观察,我们也需要从色彩、构图、立意、题材等方面仔细思考、品味,这些便可以算是在“分析”了。很明显,有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对于这幅画,只能具有起初那个粗浅的印象;而经过了分析,我们对于这幅画,便可能形成较深刻的认识。事物是复杂的,世间有许许多的事物,比一幅画要复杂得多。没有“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对事物只能形成一些粗浅的、混沌的认识。根据实践的需要,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析。论说文写作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等。

一、概念分析。

作文中我们面对的题目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感性材料,比如一段事实的文字介绍,一幅漫画等等。一类是理性材料,可以是概念,比如“说谦虚”、“自大和自卑”、“树木、森林、气候”等等,也可以是判断(或省略形式的判断),如“谦虚使人进步”、“文以情动人”等等。说理、论证过程中,离不开概念、判断。学习写作论说文,必须学习概念分析。

分析概念,主要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含义”就是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特性,二是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所属的范围。比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语言、能思维,两足直立的动物。”其中“动物”是“人”所属的范围,“动物”前面那四个定语,揭示了“人”所具有的特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性的事物。比如“人”这个概念,就是诸如曹操、孙中山以及其他的具体的人。揭示概念的内涵,通常采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外延,通常采用分类的方法。综合使用下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概念形成深刻而具体的认识。

概念分析中通常还运用下列方法:1.解释法。比如:“什么是成才?成才就是成为对社会、对人民的有用之才。”2.打比方。比如:“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了,就难以自拔而停滞不前;自卑,像根受了潮的火柴,也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3.举例。比如:“文字要写得简练。”什么叫简练呢?简练就是话说得少,而意思包含很多(以上为解释)。举一两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只不过十四个字,可是包含多少情和景呀!4.定范围。比如:“在学业上要想取得成果,贵在一个‘勤’字,包括勤练,勤记,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这些方法,从根本上说,也可以说是具体化或抽象化方法的运用,只是更加通俗化了。

概念分析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在短短的一篇议论文中,如果不将概念的内涵加以明确的界定,写作中极易造成中心不明确,甚至“偷换概念”。比如高考作文《习惯》,有些考生从学习习惯谈到生活习惯,从个人的习惯谈到一个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样写下去,要想做到中心明确,大概是不可能的。

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论点,一个判断,其中关键的概念是“自知之明”。对这个概念作分析,可以知道“自知之明”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了解自己的短处”两个方面,据此中心论点就可以分为两个分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是可贵的”,“了解自己的短处是可贵的”。如果再作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知道,所谓“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性格、能力、思想等方面的长处和短处。据此分论点还可以分解为更多的分论点,所以说概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从而打开议论的思路。

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要能够论证“知识就是力量”,可以对“知识”和“力量”这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所谓“知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所谓“力量”,既可以指个人的能力,也可以指某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客观规律,自然有助于增强个人的能力,增强这个国家、民族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据此论点便得以证明。

第四,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可以使立论正确、深刻。比如《谈成才》,这是一个明确了论述范围的题目,一个学生对“成才”的理解是“成为对祖国,对社会的有用之才”,而这样的人才,就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不仅需要具备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知识、能力,而且需要有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意愿。因此要能成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形成较强的能力,而且需要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而一个班级集体如果具有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对于学生形成、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祖国、为社会作贡献的理想、志向,是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据此,这个学生作文的论点便确定为“班级里良好的集体主义气氛是催人成才的沃土。”这篇文章的论点比起一味谈论成才与学习的关系的文章的论点,应当说是正确、深刻的。

第五,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一些概念,人们习惯于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它,也习惯于由此形成特定的判断。比如“得陇望蜀”这个成语,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贪心不足”,因此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往往形成否定性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将“得陇望蜀”用来指称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不断探索,追求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在事业上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精神,那么“得陇望蜀”则又成为值得肯定的了。

第六,明确概念的外延,将概念具体化,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可以以形象激活思路,激发感情。一篇习作《挑刺小议》,其论点是“我们要赞美‘挑刺’的精神”。文中首先明确“挑刺”的含义,便是敢于向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接着便联系实际,将“挑刺”这个概念具体化,指出工厂里的检验员检验产品,我们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抵制、批评,都属于“挑刺”,齐威王听从邹忌的意见,便是请人家挑刺,果戈理写好一部作品,总要请他的朋友、诗人茹科夫勘探基给他“挑刺”。这样,使读者对“挑刺”这个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由此生发出种种议论,在具体事实的描述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第七,以概念分析为主,还可以形成一种文体,就是所谓“阐释性议论文”,下面将专门介绍。

在概念分析中要注意四点。第一,对概念的分析力求准确、严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分析得准确、严密,文章的立论才能准确、严密,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第二,对概念的分析,求力丰富而又具有针对性。对概念的分析越是丰富,对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认识也越是丰富,这样便为论点的提炼、论证提供了思考的余地。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分析的目的性、针对性。只有明确了分析的目的,才能确定哪些地方要多加分析,哪些地方只须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一般说来,在初步构思阶段,可以尽可能多方面地思考,在明确论证中心以后,概念的分析就要考虑如何为论证中心服务了。

[思考和练习]。

1.对“勤”这个概念进行分析。分析时请注意:明确目的。假设你的分析是针对一些学生上不够勤奋这一现实的。充分揭示其内涵或外延。比如“勤”的外延包括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等方面。注意运用抽象化、具体化的方法。

2.“我行我素”、“异想天开”本来都带有贬义,请运用概念分析的方法,赋予这些概念以新意,对“我行我素”、“异想天开”作出肯定评价。

二、特性分析。

特性分析,又叫做定性分析,其目的是要将某事物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认识它在现象、本质、发展过程等方面的特点。在写作中,如果我们接触的是感性材料(对具体事实的叙述、描绘),或者是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我们的认识活动则往往从特性分析入手。特性分析大体包括现象分析、本质分析和过程分析。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般可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比如茅盾先生的《阿q相》中开头部分便将阿q精神的表现作了如下描绘:“事实上失败或屈服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以自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觉酣甜了。阿q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将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将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q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d之类像朋友似的走近阿q的时候,阿q便要拿身份,甚至想建立他的权威了,虽然结果常常只有‘精神的胜利’,可是阿q的‘壮志’永远不会消沉。这便是所谓‘阿q’相……”事物的现象是其本质的反映和表现,通过现象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性的认识,使读者易于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倾向,从而感染读者。

在把握事物的现象、表面特征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探求事物的内在特征,探求事物的本质。林放的《说“不”字》一文中写道:“党风抓得好,则‘庶人不议’,这是一种情况;相反地,党员和干部如果当官作老爷,也可能招致没有谁说‘不’字。非不说也,不敢说也。这两种情况的不说‘不’字,是需要仔细察辨的。”作者面对相同的现象“不说‘不’字”作了具体分析,指出其中的不同的本质。

特性分析不仅是对某事物特性的静态分析,而且应当包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动态分析,以便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比如有一篇作文《谈谈实事求是》,论述的中心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方针政策的根本点。”这篇作文回顾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这样,使我们不仅认识到党的农村阶级政策的共同特点--实事求是,而且认识到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阶级政策的个性特点。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特性分析包括现象、本质、发展过程等方面,只是从大的方面说的,具体说来,事物的特性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事物的外观、结构、性能等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许多议论文,通篇就是由特性分析构成的。同时,特性分析往往成为进一步的认识活动的基础。议论文中,特性分析往往成为论证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作文《时间就是生命》,中心是论述时间的宝贵。文章开头便指出:“时间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不可逆转性,”接着引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惊叹过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惋惜而追悔它的流逝。”从一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特性分析也是评价事物的基础。比如作文《自负和自卑》,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表现,一是趾高气扬,一是垂头丧气;同时又指出了它们的共同本质都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在此基础上,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自负者碰得头破血流,就转为自卑。自卑者因为偶然获得几次成功,便得意忘形,自负起来。”特性分析又是决策的基础。

[思考和练习]。

1.目前,学校里、社会上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智力竞赛。请在调查的基础上,以《漫谈“智力竞赛”》为题,以特性分析为主,写一篇议论文。

2.《谈流行色》、《谈广告》、《谈当代我国学生青年的特点》、《谈课外阅读》。要求:在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见解。

三、定量分析。

对事物或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数量分析,叫定量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的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只有把握事物的量,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质。在议论文写作中,没有定量分析作基础,提炼论点和论证论点都可能出问题。有些同学在提炼论点时最容易犯“片面概括”的错误。比如看到一些干部的不正之风,以权谋私,眼睛里便似乎一片漆黑,写起作文来满腹牢骚。问题就在于这些同学没有考虑一下,这些情况在全党、全国到底占多大比重。与此相关的是,议论文写作中常常需要用事例作论据,有些事例很有说服力,而有些事例则正如列宁所批评的“连儿戏都不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是因为前者是建立在数量分析的基础上,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后者则是随便挑出来、或者是根据主观需要硬找出来、甚至硬是编出来的,缺少数量分析的基础。邓力群在《为自学者打开广阔的道路》中写道:“根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大陆39个省、市、自治区成人总人口中,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0%左右,文盲倒占了23%,全国职工1亿多人,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不足13人。根据北京一家建筑公司的典型调查,7018位工人中,其中包括文盲1061人。”文中引用了在不同范围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文盲为数太多,有必要给他们提供自学之路。

事物是质和量统一体,定量分析必须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脱离了量的分析的定性分析固然空洞无力,不能令人信服;而脱离了质的定量分析,就可能变成抽象,孤立的数字推演,乃至单纯的数字游戏。

[思考和练习]。

1.从学校医务室了解高三某个班级进入高中以来每年的近视眼发病率,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2.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与课外阅读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请以此为中心,进行定量分析,并写成一篇议论文。

四、因果分析。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中,都存在着因果联系,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因果联系又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当原因存在时,结果必然会产生。因果分析可以分为原因分析和结果分析两类。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认识活动的重要内容。在议论文写作中,因果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

1.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可以构成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大多是“为什么……”、“……探源”、“……的危害”、“……好处多”,如此等等。一篇题为《谈谈琼瑶热》的文章,探讨了琼瑶热兴起的原因:第一,“她以她女性的细腻感情,不落俗套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她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人与人之间善意的误会和善恶抗争的故事。”第二,“海峡两岸毕竟是植根于同一文化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对海峡两岸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再加上30多年的隔绝使得彼此都渴望了解对方的生活。”第三,“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青年人对早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台湾小说自然会有一种新奇感。”第四,“时下出版界滥出质量低劣的作品,而琼瑶小说与之相比,则显得文雅可读。”一篇题为《比》的作文,集中分析了“比”的结果:比,有助于辨优劣,识别美丑;比,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比,能促使人奋进;比,会使人头脑清楚。如此等等。

2.因果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比如《说谦虚》这个题目,经过原因分析,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谦虚,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思想方法。有了高远的志向,才不会为暂时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了正确的思想方法,方才能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至于骄傲自满。经过结果分析,可以知道谦虚有助于人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有助于搞好团结,有助于学习,工作、事业的进步,这样我们对谦虚这种美德的本质,意义就会有较多的了解。

3.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些事物作出正确的评价,因而是写作“评论”的支撑。比如,《闲话“闲话”》,重点分析了“闲话”可能形成的危害,指出“闲话”可以杀人。在当前举国上下正大张旗鼓搞改革之际,闲话为害更烈,凡闲话盛行之处,当一天先进坏了一生名声者有之,至今候而不补者有之;奋马扬鞭中箭而滚鞍落马者有之……闲话轻则可以损害一个人的名誉,挫伤人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或破坏家庭和睦,重则可以置人于死地,或搅得人心惶惶,破坏安定团结,使四化大业受到损害。所以闲话危害甚烈,不可低估。

4.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决策。正如医生治病,摸清了病因,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一篇作文《有关我县养猪,猪价等情况呈梁书记》中指出当时农村一个令人忧虑的情况,养猪量急剧下降,猪肉价格暴涨。作者分析了以上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农民挣钱的门路广了,谁也不愿再干既脏又累获利极微的养猪之事,二是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只注重发展工商业,对养猪户没有必要的奖励政策。三是粮食价格搞活,以致失去控制,农民感到用粮食养猪远不如直接卖粮有利。四是目前农村养狗成风,狗争吃了猪的饲料。针对以上原因,作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畜牧业发展;第二,制定必要的奖励政策;第三,管理好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第四,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第五,限制养狗,取缔狗市。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决策,使文章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

5.因果分析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构成因果论证。比如《谈“能说会道”》,中心论点是提供“能说会道”(实际上是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论证部分主要便是列举了能说会道的若干好处,用的是“以果证因”。

[思考和练习]。

1.阅读作文《“亡羊补牢”》,指出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原因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结果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结果分析,因果分析在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2.任课老师中,哪一位在同学的心目中最有威信?这威信是怎样形成的?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请作具体分析。分析中请注意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见《训练讲话》中的六点说明)。

3.《“厌学”原因初探》、《集邮(或其他课余爱好)的利弊》、《×××原因新探》。

五、比较分析。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有各种类型的比较,从结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具体内容上看,可以分为现象、本质、数量、结构、功能、过程、原因、结果等方面的比较。这里把比较分为四类:第一,本质、现象均不相同,比如骄傲和谦虚这两种品质,这种比较可称之为对比。第二,本质、现象均有相同(严格说来是相似)之处,比如鲁迅先生在《文学和出汗》中提到的“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历史论和梁实秋所宣扬的文学论“流传的便是好文学,不流传的便是坏文学”,这种比较可称之为类比。以上两种只能说属于广义的比较。第三,现象相同,本质不同,这就是所谓“同中有异”,比如自卑和谦虚。将这两方面进行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有同”,比如自卑和自负。将这两方面作比较,侧重点在于“异中求同”。下面进一步具体介绍:。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相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比较对照。对比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被广泛地运用着,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臧克家的诗篇《有的人》,运用对比手法,赞扬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鞭挞了反动统治阶级的虚伪和骄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之中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少年儿童聪明才智的扼杀。以上是章法修辞中的对比。在语言表达中,对比的修辞手法,也有广泛运用。比如“满招损,谦受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即是。对比的修辞方法,实质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思维方法。

对比在议论写作中有以下作用:一是用于引出论点。比如《夸夸其谈和实事求是》一文,开头便将二者的表现作了对比,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褒贬感情,为提出论点作了铺垫。二是用于提出论点(或作出结论)。比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开篇点题,将“提倡积极的思想斗争”和“反对自由主义”同时提出来,正反对比,使论点的表达鲜明而有力。三是用于论证论点,构成对比论证,增强论证力量。

下面我们介绍狭义的比较,即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比较是形成并证实新的认识的重要方法。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出版以后,和赫胥黎、海格尔等人,为了将生物进化论贯彻到底,将人类和高等哺乳动物(主要是猩猩、黑猩猩)这两类在当时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在解剖学、胚胎学特征和情感表现方面均有很多相似之处(异中求同),从而认识到人类是从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有力地证明了进化论的观点。在记叙文写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才能发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这里的比较,往往现象、表面特征和本质、内在特征同样重要)。在说明文写作中,要能够说明事物的特征,也必须首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特征。如果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相同点,则可以帮助我们用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中,在说明“掐丝”这道工序时,作者将掐丝和刺绣作比较,既写了掐丝和刺绣的相同处,让人体会到掐丝是精细活儿,也写了掐丝和刺绣的不同之处,让人对掐丝这活儿的特点有具体的了解。

在论说文写作中,从整理材料到构思立意,从阐释论证论点到具体表达,都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

1、同中求异这两种比较方法,它的作用在于揭示相近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尤其是相同的现象之中所包含的本质的不同。比如《谦虚和自卑》一文,将这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作了比较,指出二者的不同点,“谦虚就是虚心,不自高自大,不自以为是。”“而自卑是认为自己低下无能,自己看轻自己,缺乏上进的勇气。”“谦虚是一种美德,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知识不断增长,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自卑却是一种缺点。自卑的人往往自己瞧不起自己,时常自暴自弃。有了一点缺点或者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自卑,使人类丧失前进的信心,使青年人未老先衰,把才华埋没在唉叹声中。”在这篇文章中,同时求异构成了文章的主体,这种文章,人们称之为“区分型议论文”,像《虚心和虚伪》、《鲁莽和勇敢》、《赞扬和捧场》、《骨气和傲气》等题目,均可写成这类文章。

2、同中求异这种比较方法,也常常构成文章的一个重要段落。比如《自强者胜》一文,文章在引出论点之后,列举毛遂、张海迪等人的例子,论证了“自强者胜”的道理,接下去一段,则将自强与自傲作一番比较,指出“自强跟自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作者所以作这一番比较,目的是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将自强者与“逞能”、“好出风头”、“自傲”等混为一谈,并且横加指责。可见“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错误认识的错误所在(错误的判断,很多来自对概念或事物特征的错误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批驳,以破助立,有力地论证论点。

3、“同中求异”的比较方法,还可以使文章的论证思路更为严密。比如《浅谈自信》一文,中心论点是“自信是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文章以门捷列夫、居里夫人作为例证,进而运用因果论证:“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困难、冷漠、讥讽和挫折,但如果有自信作为忠实的伙伴,获得成功就大有希望。”至此,论点已经得到论证。这时文章分析了自信和自负的不同之处:“自信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它的力量来自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事业的必胜信念。而自负往往伴随着浅薄无知,听不进不同意见,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敢正视,而急于掩饰遮盖,这只能自己堵塞了自己前进的道路。”这一段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既要自信而又不可自负,于是文章接下去又论述了如何才能做到既自信而又不自负,论述的思路显得极为严密。

异中求同这种比较的方法,它的作用之一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如一篇作文《自负和自卑》中指出,自卑和自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但究其根源,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主客观世界,而且其结果都是成为“前进道路上绊脚石。”以上这种“异中求同”的“同”,指的是本质的相同。异中求同的“同”字如果是指事物特征的相近之处,那么异中求同则可以帮助我们构成比喻。“比喻论证”方法就运用了“异中求同的比较”。

任何事物既不可能完全相同(近),也不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寻找相同点、寻找共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往往可以综合运用。如作文《高分和高质量》,其中既指出“高分和高质量不是一回事”,既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又指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即相同点,最后得出结论说:“高质量是高分的充分条件,而高分则是高质量的必要条件。”

运用比较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比较的双方必须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必须在同一关系下进行。木头的长度和夜的长度是不可以比的,因为一是空间的长度,一是时间的长度。智慧的多少与谷物的多少也是不可比的,因为一是有形的,一是无形的。第三,明确比较目的,制定比较点,逐项进行比较。在议论文写作中,经常要在事物的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方面展开比较。第四,安排好比较的结构,在表达形式上要做到前后照应、条理清楚,以增强比较的效果。通常采用的结构有两种。比如将“骨气”与“傲气”作比较,可以采用下面两种结构形式:。

第一种1.开头2.骨气表现本质结果3.傲气表现本质结果4.结尾。

第二种1.开头2.表现骨气傲气3.本质骨气傲气4.结果骨气傲气5.结尾。

[思考和练习]。

1.阅读《电脑与人脑》,指出文中运用了哪些比较的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业精于勤荒于嬉》、《奉献与索取》、《在荣誉(或成功)面前》、《常立志与立常志》。

3.《勇敢秘鲁莽》、《骨气与傲气》、《高分与高质量》、《羡慕与嫉妒》。

4.《自大和自卑》、《欺“软”与怕“硬”》。

六、综合与概括。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个别属性分出来。综合则是在思想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结合起来。

综合应当以分析为基础,但综合又不应当是分析中所得到的局部性的认识的简单的相加、凑合。根据这一原则,作为结论的综合,一方面要做到“水到渠成”、“顺乎自然”,而不能让人感到缺乏基础,生硬牵强,甚至无中生有,突如其来;另一方面还要力在综合中形成新的认识,让读者从中受到新的启发。其次,作为结论的综合,在表述上力求简明扼要,力求三言两语便能画龙点睛。

概括是形成普遍性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概括和综合都必须在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而且在议论文写作中都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形成文章的结论。但是从根本上看来,二者是有区别的。概括是通过分析、抽象,从某类个别对象具有某种特性,推广到某类的全体对象都具有这种特性,在概括过程中需要运动归纳法。概括的基础是事物之间“个别”和“一般”的关系。综合的基础是事物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比如,我们对某个农村来的学生进行分析,认为他具有勤奋学习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农村来的学生都具有勤奋好学的特点,这便是“概括”。我们对这个农村来的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劳动等方面都进行了分析,最后形成这样的评价: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勤奋刻苦、淳朴、踏实,这便是综合。在实际运用中,概括和综合可以交互为用。比如在综合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这个学生具有勤奋刻苦、淳朴踏实的特点。先经过概括,然后再进行综合,也可以形成这样的认识。

概括时须注意如下三点:第一,尽可能充分占有材料,做到“胸中有数”。概括的目的是形成普遍性的认识,占有的材料越充分,所形成的普遍性认识越可能具有正确性。否则我们在概括时就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第二,概括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概括过程中必须借助于归纳法,从这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所形成的结论带有一定的或然性。比如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一文,可以概括出苦练基本功、循序渐进、名师出高徒等论点。一个考生则概括出“观察、思考问题要全面”,这种概括既有新意,又有一定深度,这和该考生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是有关系的。第三,概括是为了形成普遍性的认识,但是要尽量防止所形成的认识笼统浮泛。首先,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殊性,其次,要注意将结论加以必要的限制,比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是一道供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一幅漫画。画面的内容是一个挖井找水的人,挖了好几口井,都没有找到水,结果便扬长而去。大多数考生往往只抓往这个人没有恒心,结果干不成整整这一特点,而没有注意到画面上清清楚楚地画着,每口没有挖到底的井下面都有水,而挖井的人所以没有坚持到底,根本原因是他认为“这里没有水”,把握住这一特点,论点的概括将会更为明确。否则,不加限制地强调干任何事都要有恒心,而不强调其前提条件--掌握准确情况,认准方向,立论便会有失偏颇。所以在把握特殊性的基础上,对概括中形成的认识加以准确的限制是非常重要的。对所形成的论点进行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比如:1.量的限制。要注意“个别”、“少数”、“一些”、“许多”、“多数”、“绝大多数”和“全体”等用语的区别。2.态度的限制。要注意“肯定”、“基本肯定”、“不完全肯定”、“可能”、“不能肯定”等用语的区别。其他还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既追求尽可能广泛的普遍性,又要尽可能加以严密的限制,这就是概括中要遵循的思维的辩证法。

[思考和练习]。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了四个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

材料:日本教育育木村久一披露了一则调查材料:美国康乃狄克州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在当地已繁衍了八代,他的儿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任大学教授,60多人当医生,80多人成为文学家。美国纽约州有个与爱德华同一时代的酒鬼兼赌徒马克斯·芒克,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人成为乞丐、流浪汉,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犯过盗窃罪,因喝酒夭亡或成残废者达400余人。

观点一:人的禀赋有一定的遗传性。

观点二: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观点三:美国社会的所谓“自由”、“民主”、“平等”是虚伪的。

观点四:要重视环境影响、家庭教育。

七、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反映活动。根据想象是否具有创造性来分,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言语、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的形象。比如根据“瘦”这个词的示意,我们头脑中可以形成这样的形象:三根筋支着个脑袋,从头到脚,干干瘪瘪,棱角分明……根据诗句“千村薛荔,万户萧疏”,我们头脑中可以形成这样的形象,死柳,枯木,颓垣断壁,破蛛网,败芦花在北风中颤抖,死水潭弥漫着一片瘴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出新的形象。创造想象和再生想象的不同就在于创造想象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比如鲁迅先生塑造出阿q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就需要创造性想象,而我们根据鲁迅先生的描述,在头脑中再现阿q的形象,则需要再造想象。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的事物回忆或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联想有多种方式,如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自由联想等。由银杏想到民族的性格,由白杨想到不屈的抗日军民,由松树想到共产党人的品格,由街上的灯火想到天上的星星,这些都是类似联想,类似联想形成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和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由红花想到绿叶,由土地想到庄稼,由春天想到夏天,由江河想到海洋,由荷塘想到采莲,这些都是接近联想。接近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由火刚强想到软弱,由假丑恶想到真善美,由“朱门酒肉臭”,想到“路有冻死骨”,这叫对比联想。对比联想的基础是两种事物在性质、特点上的相反,相异。由冰雪想到寒冷,由骄阳似火想到大汗淋漓,由收获想到耕耘,由经济繁荣想到改革开放,这叫因果联想。因果联想的基础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想到建立空中城市,想到在其他星球上安家落户等等,不受任何限制,这是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联系和想象关系密切,他们都属于形象思维。联想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开端和初级阶段;想象是联想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形象思维活动。

议论文写作虽然主要依靠想象思维,但同样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想象和联想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作用,至少有五点。第一激活思路,帮助我们克服文思枯竭的毛病。有时面对提供的某一事实材料无法充分展开议论,通过联想,联系其他相似、相关、相反的事实材料,议论便可生发出来。比如巴人的杂文《况钟的笔》,从况钟的笔谈起,联想起蒙恬造笔和各种各样用笔的人,这是相关联想;又联想到戏中的“主观主义者”过于执的笔和官僚主义者周岑的笔,这是对比联想;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作风与过于执、周岑相似的人,这是类似联想。最后提出文章的主旨:“经常用笔而又经常信笔一挥的人,是不能不想想,况钟的用笔之法的。”第二,可以使议论形象化。形象化议论一般说来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1.运用比喻、象征的笔法。夏衍的《野草》是1940年8月在桂林为进步文艺刊物《野草》写的一篇发刊词,文中用种子、小草的形象象征进步的事业和人民的力量,用石块、瓦砾影射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侵略者和一切反动势力,形象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主题思想。2.运用举例法。宋振庭的《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他》,主题是揭露“_”及其爪牙的可笑、可鄙和可憎,文中列举了“马尾巴的功能”和“蜘蛛教授”这两个典型事例,反映“_”及其爪牙对知识分子的迫害和侮辱。3.讲故事。讲故事也是举例的一种,但它更形象,因此可独立出来。邓拓的《放下即实地》,中心论点是要了解、把握情况。文章从明代刘元聊《应谐录》中的笑话说起,将笑话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文章写得生动、有趣。4.形象对照法。鲁迅的不少杂文,都是替当时的一些帮闲文人画像的,如《二丑艺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用的都是这种写法。可以看来,形象化的议论,离不开想象和联想的运用。第三,增强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议论文尤其是议论文中的杂文,在论说事理的同时,往往谈天说地、纵论古今,给人以知识,让读者读来感到兴味无穷。第四,激活感情、使文章生气贯注。朱光潜讲过:“我很相信说理文章要写好,也还要动一点感情,要用一点形象思维。”确实,如果议论文纯粹是概念、判断、推理,很可能是干巴巴的,读来令人乏味。而情感活动和想象,联想活动肯定是相互为用的,正如陆机《文赋》所说:“情臆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写作之初,可以借助于想象、联想激活感情,写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来寄托感情(当然,议论文中的感情表达还可借助于声韵节奏)。这样便可以使文章生气贯注,或慷慨淋漓,或委婉含蓄,或热情奔放,或幽默含讥。第五,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象征等,都和想象、联想有关,这里就不多谈了。

[思考和练习]。

1.通过想象,把下列词语扩展成可感的形象:机灵鬼、矫揉造作、破涕为笑、山雨欲来、夜深人静。

2.从身旁的事物中(如花草、路灯、黑板、雨伞、蚂蚁、路石等)选出几种,挖掘其象征意义,写成托物抒情的短文。

3.设想自己在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获奖后(或者犯了严重错误以后),自己的父母亲、其他同学们的反映,写一篇短文。

4.采取周围同学、伙伴身上的特点,合而为一,写成一个人物形象。他的特点是:性子急躁、但为人热情性子慢、老好人。

八、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锐利武器,是一种真正的“聪明术”。历史上许多被称为天才的卓越人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管他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雨果在谈到莎士比亚的天才时说:“天才与凡人不同的一点,便是一切天才都具有双重的返光。”所谓“双重返光”,从实质上来说,正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许多世界著名的企业家、管理理论家都认识到辩证思维的作用。美国的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谈到,管理者的良好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而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所以听取相反的意见,是正确决策的第一原则。当代科学之林迅速崛起的方法论学科--系统论,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论的创立者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明确承认,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他的理论先驱。

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的研究,“辩证思维可以使人全面地、动态地看问题,使人能越出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因此它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思维品质、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进行辩证思维训练,首先要学习、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1)联系观的运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所谓联系,指的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根据联系的观点,在观察思考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整体论”、“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不了解整体,就不能清晰地把握整体。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像形而上学那样,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评价一个同学,应当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某些方面。

联系的观点还要求我们联系具体的环境、条件评价人物或某种言论。比如对历史人物及其言论,就应当用历史的眼光进行分析、评价。邓拓在《不要秘诀的秘诀》一文中,引用了南宋陈善《扪心新话》中的一段文字,接着便具体分析:“用现在的眼光读这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多方面的探求、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前我们所介绍的概念分析、特征分析、数量分析、因果分析以及比较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探求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这些方法对于我们打开思路,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思考和练习]。

1.不少同学可能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轻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思想。请以《不要轻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写作中注意应用联系的观点。

2.历史上有许多民族英雄,如岳飞、天文祥等人,他们的爱国和忠君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人因而认为对他们评价不宜过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3.《“开卷有益”小议》、《“三个臭皮匠”一定胜过“诸葛亮”吗?》《“三分钟演讲”就是好》。

(2)发展观的运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过程中。人的认识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知道得肤浅到比较深刻的变化发展过程。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无限交替过程。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地向前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把事物内部的一切因素全盘抛弃,而是否定旧事物中那些过了时的,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消极因素。至于旧事物内部的一切积极因素,则作为新事物发展的条件,经过改造以后,加以吸收,成为新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说,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决不是简单地抛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扬弃”。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个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通过辩证的否定实现的,对旧社会形态中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的积极成果,不但没有全盘否定,而且加以继承和改造,在这个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形态。

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外因是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既然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在观察思考问题时,就要注意反对静止的、僵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骄傲自满,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用老眼光看新事物,从根本上说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仅要求我们把事物看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东西,还要求我们注意研究其中某一阶段在发展全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所具有的特点。评论一个同学是先进还是落后,不仅要和其他人作比较,而且也要和他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如果他是在不断地向上、进步,即使目前还存在不少缺点,也是应当肯定和鼓励的。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没有事物性质的变化。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祸患常积于忽微”、“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积善成德、积学成才”、“熟能生巧”、“防微杜渐”,道理就在于此。当然,重视量的积累固然重要,但量的变化毕竟还只是为质变准备了条件,而不等于问题已达到一定程度。我们就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规律还告诉我们,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事物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是所谓“物极必反”。在学习上,在体育运动上,要取得好的成绩,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但是如果不注意劳逸结合,辛劳过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辩证的否定规律要求我们辩证地分析问题,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肯定一切,否定一切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这些错误的观点表现在对待古代文化遗产上,或者是只要继承,不要批判,或者是否定一切。表现在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或者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或者是盲目地排外。否定之否定规律还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一帆风顺的,而只能是螺旋式地上升,充满曲折、起伏的。

根据内因和外因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事物的发展,特别要着重研究其内部的原因,而不能仅仅用事物的外部原因去解释。比如,一个人的工作为什么有成绩,学习为什么有进步,首先要着重研究他对工作、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同时再研究周围有什么有利的客观条件。

本节介绍的一些基本原理,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作为演释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或者用来提示某些错误看法的思想根源。

[思考和练习]。

1.《谈“从我做起”》、《涓涓不息,流成江河》、《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根据以上题目写议论文,写作中请注意运用发展的观点。

2.“”时期,“_”之流散布反动的血统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运用本节所学习的观点,对它进行分析、批驳。

(3)矛盾观的运用。

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被列宁称为是“辩证法的实质”。前面介绍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双方的联系,而发展的源泉、动力都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相互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假,善恶,美丑,劳逸,进攻,防守,人们之间各方面的差异,不同意见都是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比如战争中的攻和守,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守也就没有攻。它们是互相联系、互为前提的,如果失掉和它对立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的方向转化。例如化合和分解,氧化和还原,生物界中的同化和异化,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横的方面看,也就是从广度和空间上看,矛盾无所不在。世界万物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和星系,小至微观世界中的粒子,没有什么事物不是包含着矛盾的。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各不相同。在学校生活中,每个同学的性格是不同的,学习和思想上存在着矛盾,也有各自的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正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

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平时常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等等都是说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本节所介绍的一些根本原理,在议论文写作中,也可作为演绎的前提,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帮助我们揭示某些错误观点的思想根源。

矛盾的观点应当成为我们的一种思想方法,但是它只是给我们指点了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要能够形成具体的认识,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怎样正确看待分数》中指出,一方面要知道分数是检验一个人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的标志,所以应当重视分数;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分数往往只能反映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又有其局限性。再如《对于“理解”的理解》一文指出每个同学都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这是对的;但是我们是否理解家长呢?我们是否设法争取别人的理解呢?以上几个例子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较好地运用了矛盾分析法。

[思考和练习]。

1.现在有些学生不愿意当学生干部,怕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当了学生干部,也宁可做“老好人”,不愿意得罪人;还有些同学主观上希望把班级工作搞好,但对同学的态度失之简单粗暴。针对以上某一种情况,运用所学的基本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2.《尊重名人而不迷信名人》、《牵牛要牵牛鼻子》、《进和退》、《说“小”》、《学习和思考》、《自由和必然》。

(4)辩证思维形式的运用。

要能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还必须掌握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矛盾判断和辩证推理。

什么叫具体概念?要搞清这一点,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抽象概念”。在“概念分析”中,我们曾经指出,概念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失败”这个概念,主要是指“在斗争或竞赛中被对方打败”或者“工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这里所说的是“失败”的一般特征。至于这个失败是由偶然因素导致的,还是由必然因素导致的,是某个人的失败,还是反动力量的无可挽回的失败,失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对待失败的态度、所采取的措施如何等等,这些具体的、个性的内容全都看不见了。这样的概念,叫做“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反映了事物某些方面的特性,撇开了事物的丰富多样性。如果我们听到人们谈论“失败”,就只想到它的含义是“在竞赛或斗争中被对方打败”或“工作没有达到具体目标”,那么我们就只能想到“失败是可悲的”。可见在思考问题时,在议论文写作中,局限于用抽象概念思考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于具体概念。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不同的是它反映一个事物多方面的特性,反映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反映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矛盾。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从总体印象到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产物。

形成具体概念,是人们的认识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又可以为进一步的认识提供基础,提供新的起点,为议论文写作拓宽思路,使论述更为深刻、全面。比如谈论“失败”,我们如果考虑到失败的原因、性质各不相同,失败以后采取的态度、对策各不相同,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失败未必是可悲的。试想一个勇于改革的人在探索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正意味着他的经验的不断积累,正意味着向成功一步又一步迈进。这样的失败不仅不是可悲的,甚至应当是可喜可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俗话所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它的成立也是有条件的。试想希特勒之流的反动势力,他们的失败怎么会成为成功之母呢?在失败之后,如果就此一蹶不振、不思进取,或者未能正确地总结出经验教训,又怎么可能使失败转化为成功呢?可见在多方面的联系中把握概念,可以使我们的思路更开阔,使我们的论述更为深刻、全面。其次我们还要注意概念的发展、变化。

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是矛盾分析。具体概念的核心,就是对概念进行矛盾分析。所谓“对概念进行矛盾分析”,一种是将概念所指的事物分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比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先生就将其中的“中国人”这个概念一分为二,指出:一部分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自信力,而只有他信力,在失掉他信力以后,就只有“自欺力”了,而另一部分中国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他们一直是有自信力的。这里的矛盾分析法,在文章里表现为阶级分析法。又如一篇作文《谈评头论足》,一开头便指出,评价“评头论足”,首先要分清评头论足的人是以什么目的出发的,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这样就运用矛盾分析法,将评头论足者“一分为二”,从而对“评头论足”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价。对概念进行矛盾分析的另一咱情况是在概念所表示的事物之外,寻找与它具有矛盾关系的事物。比如《中国人失去自信力吗》一文中,鲁迅先生便从自信力谈起,联系起其矛盾对立面--他信力,又从他信力谈起,联系到自信力的另一个矛盾对立面--自欺力。

在对概念进行矛盾分析的基础上,就可以形成矛盾判断。所谓矛盾判断,就是既肯定某个事物,又否定某个事物。比如“知识就是力量”和“知识未必就是力量”,“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近墨者未必黑,近朱着未必赤。”如此等等。事实上,每一组相互矛盾的判断,其中的一个判断,都是强调了矛盾的一个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比如“知识未必就是力量”这个判断,它要强调的是能力的重要性,也可能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性,而“知识就是力量”则是强调了知识作为基础的重要性。至于“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和“近墨者未必黑,近朱者未必赤”则分别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重要性,如此等等。

显而易见,掌握了矛盾判断,在议论文写作中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使立意推陈出新。推陈出新的方法便是“唱反调”,便是和人们所熟知的、认可的观点“唱反调”。比如上文所说的以“知识未必就是力量”作为文章的论点,应当说是有新意的。当然“唱反调”。比如上文所说的以“知识未必就是力量”这一论点,当是针对那些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才能,不重品德、体质和全面素质的思想倾向的。二是,可以使立论更为严密。比如一篇文章的中心是强调增加课外阅读,在充分论证论点的基础上,我们不妨考虑一下“不要增加课外阅读”的理由,也未必全无道理。比如课外阅读已经足量了,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指导,如此等等。这样的分析可以使论述更为全面,使立论更为严密。当然分析的比例要适当,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掌握了矛盾判断,我们就能够初步了解一下辩证推理。辩证推理有多种形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叫做“对立统一推理”,也可以叫做“矛盾推理”,它的实质就是由一个判断(称为“正题”)推出一个与之相矛盾的判断,(称为“反题”),然后根据“正题”和“反题”,推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称为“合题”)。比如我们可以由“谦虚使人进步,(但)未必使人进步”(合题)。辩证推理决不是在玩弄什么文字游戏,辩证推理的每一步推理,都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反映了人们辩证发展的过程。比如我们从“谦虚使人进步”推出“谦虚未必使人进步”,我们就应当考虑到,谦虚之所以未必使人进步,是因为谦虚仅仅是一种态度,一个人如果仅仅有谦虚的态度,但是缺乏认识的能力,不能正确寻找自己的缺点、错误;或者缺乏勇气、毅力,即使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取得进步。在这样的认识的基础上,由正题、反题推出的合题,应当包含更为丰富的含义,比如可以这样理解:谦虚是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但是要能够取得进步,还必须具有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能力,具有改正自己缺点、错误的勇气和毅力。当然这只是举例而已。具体概念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判断、推理,所能得到的认识也将是极其丰富的。在一篇文章中,我们只能根据写作的目的,强调其中的某一部分。

[思考和练习]。

1.下面几句都是人们所认可的名言俗语。请找出它们的矛盾判断,并考虑一下,这些矛盾判断成立的理由。

时间就是金钱有志者事竟成勤能补拙毁树容易种树难欲速则不达。

2.《“索取”新解》、《谈忙》、《谈理解》、《谈“冒险”》、《谈“谦让”》、《谈“愚公精神”》。

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最生动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大屯中学王丽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在课上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课型】单课时作文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前置导入:(5)。

同学们,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必修课,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写的最多的一类文体是什么?--对,记叙文,特别是叙事性记叙文。我们现在写记叙文,大多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的同学感到很顺手,写的具体生动,内容充实;有的同学却觉得无话可写,绞尽脑汁也只能三言两语,写的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处于生活的海洋,面对同样的写作素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呢?其实,一方面是因为你能否留心观察生活,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能认真观察事物,你就有话可写,写的具体生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不能对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加工,自然你就无从下笔。其实,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生动与否,关键取决于场面的描写。那么如何对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呢?大家想不想跟王老师学一招?--好,那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作文指导课--点面结合,留住精彩(板书课题)。

二、个例分析。

1.、范例感知:

(1)先看下面一段文字:片断(一)。

一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2)提出问题:这段文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个场面的?

--挤车;一大堆人和胖大嫂,重点写了胖大嫂挤车的镜头。

(3)、引出概念: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比如师生一同庆祝教师节,生日聚会,一场比赛等,其实生活中只要有事件发生,就会有场面出现。一家人一起吃饭,和朋友一块儿赶集逛街,甚至我们的课堂课间都在演绎着数不清的故事,回放着精彩的场面,真可谓“事件发生中,场面时时在”。那么如何写好场面,再现事件风采呢?请看下面的片段。

2、阅读品味,感知写法下面是一个同学去北京音乐厅听演奏会后写的一篇作文中的场面描写片断:

片断(二)。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北京音乐厅听演奏会。到那里时,人很多,节目也挺丰富。有吹萨克斯的,有小号合奏。灯光暗了,演出者各就其位。他们用打击乐器合奏,每个人都很投入。一曲终了,掌声雷动。突然一束灯光射向大厅后方,大家都好奇地往后看。一位男乐手深情地用萨克斯吹着《回家》,他很用心,头也随节拍而动。他走近了,我看到他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观众们也被带动起来了,和着节拍拍手,闭上眼睛随着节拍晃头。人们沉醉其中。乐曲结束了,男乐手在灯光投射下重返座位。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整个音乐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思考:(1)这个同学的.片段描写是围绕什么中心去写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2)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为我们描绘了演奏会精彩场景的?

(3)小作者巧妙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突出中心的?

(5)阅读品味之后,你能提炼总结几点场面描写的要求和方法吗?

小组交流、讨论,后分组展示。

三、归纳总结。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提升场面描写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2、总景分人,面点结合--两个“基本点”。

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写作时要做到面点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即详点)。

2、多种手法,浓郁气氛。

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可以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突出文章中心。

3、发挥妙用。精彩的场面描写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推动事件发展,突出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4、写“点”妙招:

(1)面点结合,略面祥点是场面描写成功的关键,正如画龙要点睛,“一点”可代“面”,那么如何写好“点”呢?找出片段一二描写“点”的句子,品一品,说出其中秘籍。

(2)、展示总结:

锦囊一:特写镜头。

锦囊二:侧面烘托。

(3)默读片断(三)、(四),看看它们写“点”部分分别使用了哪种锦囊妙计?思考分辨,小组抢答。

片断(三)。

忽然,“嘟”的一声哨响,双方队员的身子一齐往后一倒,紧紧地抓住绳子往后拉。看,我们班的“小胖子”陈圆圆的表现可好啦!他两脚牢牢地蹬着地,好像被钉子钉在地上一样,他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脸上还流着汗水呢!

片断(四)。

歌手演唱大赛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评委和观众已经就座,大家拭目以待。

欧阳走进来了,很大方地向评委和观众鞠躬致敬。在柔和的灯光下,她脸上飞来一朵绯红的云。当她甜美的嗓音响起,便将大家带入了音乐天堂。一曲《茉莉花》终了,评委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观众们一直沉醉其中,竟未意识到演唱的结束。瞬间的寂静过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四、延伸练习。

(1)小试牛刀:口头作文--运用两个锦囊之一描写刚才我们课堂抢答的精彩场面。

先同桌互说,后展示表达,师生相机点评。

(2)锋芒毕露:激情片段写作--运用两个锦囊之一描写自己班级课间十分钟的一个精彩场面。

五分钟快速激情写作,后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五、精短小结。

是呀,“事件发生中,场面时时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写作时不忘“点面结合”,就能留住精彩,成就记叙佳作。

王丽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