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教学方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2-19 11:31:21 作者:影墨

计划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规划和安排某项工作或项目的具体细节。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工作领域和不同职位的计划书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写作训练营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写作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工作中,都需要用到写作技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营教学,我对于写作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写作训练营则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作业、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二、差异化的课程安排。

写作训练营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量身打造适合的课程安排,从基础写作技巧到高级写作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提出自己的需求,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三、关注写作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写作训练营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每个课程中,学生都会有相应的写作作业,这些作业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注重互动和沟通。

写作训练营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作业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学生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写作训练营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会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反思所学,并且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开始参加了写作训练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写作教学的多样化、差异化、实践性、创造性以及互动性的重要性,这不仅让我更加珍惜写作教学的时间,更加注重写作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也更加认真地针对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和满意度。

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训练开展论文

:写作教学是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加入的学习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对自身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情形,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生活的表现,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教授学生写作时的方法应用非常重要,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成为教师的执教重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深入探讨。

三年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分水岭,是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量化的最终体现,也是学生的好奇心理趋于规模化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内容训练,能够让学生的认知理解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深入研讨写作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是经过作者智慧、感悟于一身的结合体,是作者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集中,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写作时也应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深入渗透,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以至于爱上写作。三年级的语文写作内容多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背景进行开展,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比如上册教学用书中涉及的语文写作内容,让学生书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书写自己身边的人物,让学生书写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趣事等,都是以学生的年龄感知特点为内容进行开展的。而这些写作内容的真正主题在于上文中提到的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时就要加入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在学习《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文时主要以这里的特色———槐树为背景介绍这里孩子的生活场景,用动作描写来烘托孩子不畏酷暑、热爱劳动的景象,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深入讲解,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景象,如此促成学生的积累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增加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以热情饱满的状态投入进去。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如同汇报工作一样,今天都干了什么,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全文如同白水一样平淡无奇,了无生趣,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核心思想,没有运用合适的语言将自己着重想要表达的内容描绘出来。针对此种情形,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运用和分析,挖掘写作材料深层次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此也是教导学生学会贴合主题的表现,这样学生在写文章时才能言之有物,并且赋予个人的真情实感。如在练习写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要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开展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传统文化特点,然后根据该传统文化的兴起进行学习,探讨该习俗是怎样形成,有哪些历史传说和名人传记,比方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当年投江而死,而赛龙舟往江里面扔食物就是希望鱼群虾群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吃,而不吃屈原的尸体等等,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并让学生了解写作这篇题目的最终用意在于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精神实质,如此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的写作练习。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是如此,只有内心拥有内容,在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要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学习其他文章的写作手法、应用技巧等内容,以丰富学生自己的学习,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注意阅读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来达到质的变化,形成学生自身的财富并将其指导于写作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定期举办“读书谈心得”等内容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达到交友的目的,进而丰富于学生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材料加工积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新闻中看到的事件等内容,是否有值得深思、学习、醒悟的地方,而这些生活赋予的智慧正是身为学生应该体验到的,并指引学生学会将其转化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书写出来,才是学生自身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结果,表现了学生个人智慧的集中结晶。由此看来,写作教学的内容并不简单,是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神经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长期练习和长久坚持,才能最终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而文章的抒写就是让其他人共同观看、讨论的过程,让其他人通过文章了解作者的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共鸣,寻找启迪,而这也正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最终宗旨体现,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终需求。

[1]殷亚玲.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教学的行动研究[j].扬州大学,2016(2).

[2]宋常青.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2).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当前,各类学校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其综合反映便是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作者:祝爱民作者单位:四川省蓬安县实验中学,637800刊名:现代语文(教学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年龄及认知水平选择适合于学生的释词方法,常让学生翻开字典(词典)说出要理解之词的`意思.如解释“雄伟”的意思是“雄壮而伟大”,这样释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有几个能真正理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采用深入浅出、学生易于理解及掌握的方法去释词.

作者:朱新彦作者单位:灵寿县三圣院学区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

所谓“美文”,一般指用词华丽、大量采用修辞手法的文章。这种文章一般都写得绚丽多姿、神采飞扬,深得中学生喜欢。课标要求学生写感情真挚、朴素自然的文章。由于初中生知识储备较浅,写作能力参差不齐,生活阅历很不丰富、要求他们写感情真挚的文章,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很难完成。特别是那些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写这类文章也只能是胡编乱造。我曾经用过许多方法,效果均不理想。

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现在不是正在倡导课改吗?既然学生喜欢这种“美文”,何不因势利导,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引导呢?尽管报刊杂志上在批评那种只求用华丽词藻来包装内容空洞无物的写作风气,但大多数学生写不出那种真情实感的文章又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学生求新求美的愿望给予抹杀。因此,教学中我向学生大量推荐名家的经典美文,自己也尝试着写给学生看,鼓励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词和大量的修辞手法去包装自己内容贫乏的作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一次尝试。

在一个基础特别差的班级里,学生们刚欣赏完王尔德的童话〈巨人和孩子〉中关于巨人花园景色的描写后,当场进行了一次口头作文训练,仿造文段进行访写。老师说了一句总体描绘的文字:“我们学校的小树林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下面要求同学们分别从小树林春天的阳光、空气、鸟儿、树枝、树干以及地上的小草、鲜花等方面描述。下面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口头想像描写的句子:“阳光从树叶间探下头来,亲吻着我们的脸,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它爬到我的书上也想读书。”“空气非常清新,一阵轻风吹来,捎来了远处的清香。我沉浸在忘我的境地里。”“鸟儿也来凑热闹,它在我的头顶上欢快地歌唱。看到我在认真的读书,它还树枝上跳上跳下,为我跳起了舞蹈。”“树枝上长满了浓密的树叶,就像为我们撑了一把大伞。”“树杆笔直笔直的,就像一位站岗放哨的战士,渴了就喝一口凝结在树叶上露水。”“地上的小草还在睡觉,被阳光照醒了,睁开双眼一看,被光线刺得泪水直流,还发出五颜六色的光。”“鲜花开得真艳。红的黄的白的都有,它们穿着五彩的衣裙,在微风的吹拂下,争着搖头摆尾,比比谁的容貌最美。”最后由成绩最差的同学作结:“我们都喜欢到小树林来读书。”如果将这段文字写下来,就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文字。

加强初中学生美文写作指导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培养了学生对真善美追求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代,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他们的权利。如新的流行歌曲、服装款式、发型以及某种新的时尚或词藻华丽的篇章等等。我们加强对学生“美文”写作的指导,正是为了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不应该把他们追求华丽词章的行为视为洪水猛兽。一些老师见到学生写内容空泛的“美文”就横加指责。认为这是华而不实的绣花枕头。我们固然反对那种粉饰外表、不重实质的风气,但我们没有权利抹杀学生求新求美的心里需求。应该在“导”字上下功夫。其次是能促使学生加强语言的积累和修辞技巧的学习与运用。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文除了内容空洞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词语积累太少,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所致。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对平淡无奇的文章生厌,生动形象的“美文”也会离他们远去。三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考场上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评卷中,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改完成千上万份试卷,那些神采飞扬的“美文”往往能赢得改卷老师青睐的目光,在恹恹欲睡的气氛中使人为之一振。在评价机制尚不完美的今天,我们不能光靠朴实真诚来赢得别人的赞赏。

作文教学之路坎坷不平,要尽快走出死胡同,只有另辟蹊径,才能踏上作文教学的快车道。“美文”写作既然是学生向往的目标,我们应该给予重视。

松烟中学龚继方。

写作训练营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在写作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一直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一教学任务格外关注。最近,我参加的一次写作训练营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在这次训练营中,我强烈感受到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教学心得体会。

第二段:训练营的组织和安排。

这次写作训练营采取了一系列全新的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训练营的组织和安排十分周密,设计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注重学生的阅读和讨论。其次,训练营采取了小班授课的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通过练习、演示和互动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段:教师的角色。

在这个训练营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在这里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教师们会与学生进行定期的写作讨论和批评,指导学生提高着作的思路、结构和表达效果。同时,教师也会为学生提供很多可行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帮助学生打破写作的瓶颈。

第四段:学生的角色。

在这个训练营中,学生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不仅要全身心地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还要积极参与到讨论和练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在训练营中,学生还要分析文学作品,增进对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写作训练营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战性的教学模式,揉合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写作想象力和写作技能为主要目的。在这个训练营中,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互动,共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对于我来说,这次体验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现代教育的趋势和发展,同时也让我拓展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读后感写作的核心是“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二“感”。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这就需要酌情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三“叙”。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四“联”。写读后感要注意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知识要点:

1、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

2、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

3、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结构,把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教学步骤。

一、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有时也被称作感想性议论文。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一本书、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了一首诗之后,把所产生的感想、体会和收获写出来这就是读后感。无疑“感”是核心,“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真切道理或精湛的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感触和评论。

二、读后感的突出特点即“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感”因“读”而来,所以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第一步就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还可以把文中的内容同历史的经验、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认真思索广泛联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才会深入具体,从而为写好读后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切记:认真、仔细地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三、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是:引――议――联――结。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如果不这样做,“读”和“感”就脱节了,“感”便成了无源之水。是不正确的。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课文内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注意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篇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泛泛的谈,那就根本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那么如何选择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你能发掘出深度的角度来写,不可勉为其难。

(2)、感受点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写作时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实质,紧扣原文中心同时从不同角度去想,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例如:《孙权劝学》一课,我们可以从吕蒙接受别人的意见角度来写,也可以从孙权善于劝说引导来谈,也可从学习的内因外因、鲁肃重学识等角度来写。

读后感应力求入情入理、新鲜、活泼。有些同学写读后感或是板着面孔议论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责一番,前者往往流于枯燥,后者则不大自然。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动于中而发于辞”,只有深受启发,确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要略写但却不要不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联系实际才能使文章有可读性、有价值。由原文推而广之,使原文的内容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自己对原文的体会也会更深刻。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现实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实际,这一点是读后感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当然,联系实际并不是漫无边际地去联系,而也必须如写议论文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决不能泛泛而谈,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要自然,要和情和理。

联系实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自己个人生活,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一定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样才能不空洞,才能言中有物,深中肯綮。

(3)、联系实际时还要力争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编乱造。

(4)联系实际时,联想要丰富。多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的人和事,多选择新近发生的新人新事,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总之,,写好一篇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别人的观点,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较为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谝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彰面。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逊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这道题,要求就此写一则读后感,如何才能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式`呢?下面分析一篇文章。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在强化科学管理的今天,具有反映情况、揭露问题、发现规律、提出建议和发布信息等功能的“报告类”文体在社会各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其中“述职报告”、“竞聘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审计报告”、“稽核报告”、“查勘理赔报告”、“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调查报告”等文体被许多高校分别列为各相关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调查报告面对的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或各工作领域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研究这些现象、问题的现状、历史或者发展趋势,以及这些现象、问题与周围事物和客观环境的相互关系,探寻归纳出其中的本质和规律,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

与上述其它“报告类”文体相比,调查报告适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更高。调查报告不仅是“报告类”文体的典型代表,而且是应用文诸多文体中最具写作价值的一个。因为写作调查报告所经历的调查前的准备、实施调查、分析研究资料、写作四个阶段,体现了应用写作收集材料、提炼观点、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基本规律。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定调查的问题。

1.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问题。调查报告写作训练的意义在于学生全程参与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特别是要参与设计问卷的环节。只有对自己熟悉了解的问题,学生才能理解调查的目的和价值,才能够理解作为调查活动除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况或经过等基本事实之外,还应对与调查有关的哪些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诸如主观、客观或宏观、微观等有关影响因素,以便在调查准备阶段设计拟定一个全面周到的调查提纲。

2.是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关注不仅源于好奇,还在于获得感受与自身的关切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要选择他们关注又不失趣味的问题进行调查。课上调查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对于训练来说,能否顺利进行调查是关键;至于调查的问题是否深刻有热度顺其自然就好。同时,要学生积极参与、乐于配合,不要选择敏感问题,假如是敏感的问题,如学习状态调查,提问要迂回委婉一些,可间接问原因,不直接问表现,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

3.是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许多高校把应用写作当作文化素养课程,开设在学生的大一学年,我校考虑到应用写作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一般开在学生的大二、大三学年。处在网络互联互通时代,现在的大学生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但少有工作经历,缺少工作体验,对有关的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调查研究的选题,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才有条件完成调查。选择适合大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进行调查,学生在参与调查过程中才能够自主提问、自愿作答和自觉思考。既能理解调查的目的,又能积极参与到整个写作训练的`过程中。

二、带领学生体验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调查是调查报告写作的前提与基础。

要写就一份有价值的调查报告,首先必须认真进行调查。而到他地、了解他人的所作所为是不容易做的一件事。为了顺利地全面地了解到有关事件或问题的事实情况、影响因素等,调查者在调查进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要明确调查的问题、了解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方法,还要围绕应了解的事实情况设计明确恰当地提问,以致拟定调查提纲等等。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调查报告的完成就会越顺利。

调查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搜集材料。要收集各种现有的书面资料,也要尽可能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在课上进行的调查,在座的每位学生都是调查对象,合适的调查方法是问卷。在几种常见的调查方法中,学生首先应把握的调查方法就是问卷调查。而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要跟着教师一起体验的不仅是简单地采访提问或分发问卷,更重要的是如何做好调查前的动员和调查后清点问卷的工作。调查前的动员是为了使被采访者了解调查者的善意和要求,愿意配合调查;调查后清点问卷是为了及时掌握调查样本的数据,以便判断本次调查是否具有说服力。

分析研究阶段是指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提纲对搜集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主要程序是:先作材料分类,后作数据统计,再作数据分析,最后做出结论,即调查的结果。其中对收集的资料如何进行分类,则与调查的问题及调查目的有关。如果调查“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可能按性别、生源地、入学成绩等项目分类,比较容易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主要因素;如果调查“大学生对婚姻恋爱的看法”,可能按性别分类就可以了。而写作阶段就是对调查的结果逐项进行说明阐述。

学生亲身体验了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不仅了解了写作过程中思考的方向、该做什么、怎么做,理解调查报告乃至于应用文的写作不是无中生有的“假大空”,而是实做实写的“真有料”。同时,与教师一起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以此做出结论的这个过程,学生体会的也不仅仅是其中的做法,还有严谨认真的做事的态度。

三、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写作。

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的问题还要用实践来解决。《新民晚报》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新闻:江苏省人才市场拿出10个岗位面向毕业生招聘,经过筛选,八十多个文科生入围。其中,南京某知名大学新闻系的一名女生特别出众,自荐材料显示其在校时几乎每年都获得奖学金,且获奖的各种荣誉证书的复印件有十几张,尤其在数家报社实发表的厚厚一摞作品更令她“高人一筹”。但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却在“根据素材写一份邀请函”的考试中因为写作思路与材料取舍不当而没有获得通过,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属意的一份工作机会。其他的八十几个学生也没几人能写出完整的邀请函,这一结果令组织者大感意外。邀请函是比较容易写的一种文体,既然有一定甚至比较好的写作能力,为什么却写不出一份规范的邀请函?没留意,没写过应该是主要原因。带着学生真写是现场写作的目的。

所谓“现场”,当然就是课堂,即在调查、分析、做出结论之后,立即就动笔写作。学生在课下自己完成写作和在课上由教师指导完成写作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没有工作经历,没有足够写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指导他们现场写作是培养提高其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这个写作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模写是重要的两点。引导是教师必用的手法,引导的目的就是“打样”,而模写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常态。教师根据调查报告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写作思路及要求,对前边刚刚完成的调查与分析的结果,与学生共同用一句句、一段段的文字把调查报告一部分一部分地呈现出来。

有了明确目标的引导,学生模写的准度会大大提高。常人眼中带些神秘、繁复的写作变得直观简单的操作。应用写作就应该是这样一种简单易学的表达手段。应用写作的难点本不在于形式,不在于写法;而在于内容,在于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见识。

写作教学中的联想思维训练对联拟写方法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中学作文教学重技巧而忽视内容,关键在于尚未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可供实际操作的思维训练系统,缺少与训练目的、年龄特点等因素相应的积极的科学的评价系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构建完整的、可操作的思维训练体系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支点。

我们强调“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而要学生有真切感悟,有深刻新颖独到的立意,最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得道”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的思维训练要承担的任务。

我们重点学习了朱智贤、林崇德教授的着作《发展心理学》《学习与发展》,他们的优化思维结构、发展思维品质的理论,为我们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

从1987年开始,蒋念祖老师就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开始了思维训练的尝试,并于1991年完成了《高中议论文写作与思维训练》(四川教育出版社)一书。他认为,各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分解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其实质还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

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

在具体写作训练中,根据写作需要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如下常用的思维方法:

我们按照上面的顺序,逐一进行讲解和训练,从而形成了一个训练体系。具体做法是,先介绍每种思维方法的要点、基本原理和运用原则、操作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包括话题、命题、材料等)进行示范性引导,再由学生通过具体实践,领会各种思维方法的精神实质及运用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效显着。下面是第一阶段进行议论文训练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照表。

以上三次作文均是同时进行,都没有作任何解释说明和提示。作文结束后两班所有试卷打乱顺序任意组合,装订成两本,由同一位老师批阅。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先后有22人次作文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有16人次分别在省级、国家级高中生作文大赛中获奖。

进行思维训练,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思维训练抓住了写作中内容与形式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内容入手,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充实:有话可说,说得准,说得深,说得独到。而经验性教学方法,训练时精力主要放在形式上,忽略内容决定形式的规律,常常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学生不会说理,或说理肤浅乏力。我们知道,议论文的写作不只是一个书面表达的过程,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包括认识、情感、意向等在内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以思维活动为主,同时也有感觉、记忆等活动,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也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进行思维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自觉地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进而对思维材料作出正确的、准确的、深刻的认识、评价和决策,最终形成新颖、独到、深刻的论点。而把提炼论点的思维过程逆推下去,往往又是论证论点的过程。

其次,充分发挥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作用。在整个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思维训练的具体工作落实到学生自己动脑、动嘴、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系统活动中真切地掌握各种思维方法的特征、具体运用方法以及在各种类型的作文题中的作用。让学生自己陈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别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再作修正,或在对别人的思维过程评价中,评价自己的思维过程的优劣,在“悟”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让学生自己陈述、共同评价的方法,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经常使新颖、深刻的论点层现叠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完善学生的思维心理结构,促进思维训练的具体落实。

再次,注重思维训练的系统性。上面提到,写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这种综合能力不会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一个由点到线到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我们的思维训练中,方法篇是布点,过程篇是拉线,类型篇是铺面。三者互相勾连,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相对严整而又密切结合的知识网络”,从而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的教学心得

可有的同学就是理解不透,因此,下一阶段应重点强化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其实,理解能力应从小就培养,尤其是男孩,许多人认为语文没什么必要学,等到高中了才开始加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理解能力”不是速成的。

作文要有章法。

作文是有章法的,那种提笔就写的作文要不得。

二轮复习中,我们加强了写作训练。训练中要求学生用10分钟来审题、立意构思,然后再写作。老师布置好题目,一个小时后要求学生交卷。老师通过逐一批阅,找出每个人不同薄弱点。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有明显提高。

对于写作的技巧,周老师的心得是:审题、立意、拟题、开头材料的选择和引用,写的时候要注意不同文体的选择。现在对文体的训练也是最有效的,议论文怎样写,记叙文怎样写都有技巧。

为您提供更多的免费阅读资料:/。

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最生动

1、整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2、学会设计作文的架构进行写作。

3、提高思路意识,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重点】学会设计作文的结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及进行作文。

【难点】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想一想:优秀议论文的思路分析(检查预习内容)。

阅读下面三篇例文,总结其写作结构:

例文一:谈坚持。

此文是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坚持是什么,第三段写为什么要坚持,第四、五段写坚持需要什么及坚持要注意什么,即怎样做到坚持。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想不得高分都难。

例文二:论专注。

此文着重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中的“为什么”来展开思路的。开头结尾照应点题,第二段写专注使人凝聚力量,第三段写专注方能见微,第四段写专注带来恒心。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得高分理所当然。

例文三:做缜密的勇者。

一、学一学:如何拟写作文提纲。

(一)作文提纲的模式:

1、标题(提出论点)。

2、引论部分。

3、本论部分。

分论点一: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分论点二: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分论点三: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

4、结论部分。

(二)作文提纲的要求:

1、题要求及作用:1、提示论点;2、提示论题(议论的范围及对象)3、新颖。

2、引论部分:提出问题:本部分的中心任务:鲜明、正面地提出中心论点。

作文题目有材料的由分析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没有材料的可以列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从名人名言中引出。

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两段,但字数应控制在100字以内。

2、本论部分。

此部分的中心任务:分析问题,使中心论点能够成立。字数600字左右。分论点的要求:是一个明确的句子,不必另起一段。三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要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即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到事例论证法。

选用事例的要求:

(1)要典型,只有典型才有说服力。

(2)要新鲜,事例过于陈旧也乏味。

(3)事例要能证明中心论点,至少能证明该分论点。

(4)每个分论点至少需要一个事例,多多益善。

结论部分:

这里是一段集中的论述,语言要精当,字数100字左右。这一部分的作用:

1、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

2、对三个分论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联系当前现实,体现文章针对性。

二、练一练:以“幸福”为话题。

方法:1、联想:因果联想法。

2、审题:虚实错位法、添加因素法。

3、结构:基本结构法。

目的: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文。

目标:四十分钟800字儿最低分数四十二。

三、评一评。

作文训练: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刚入学的儿童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有具体性大,抽象性小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大多是通过亲眼看、亲耳听、动手摸等多种感知方式去认识事物跟语言之间的深刻。

比如,当看到鲜花时,我对学生说:看鲜花开了,多漂亮啊!此时,学生看盛开的鲜花,听着漂亮一词的声音,就会借助直观的形象与词语间搭起认知的桥梁。这使孩子们懂得色彩鲜艳,使人爱看的就是漂亮,从而认识了漂亮一个词的意义,完成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形成了漂亮一词的概念。以后学生再看到盛开的桃花,洁白如玉的梨花时,就会脱口而出:多漂亮的花!

儿童的情感往往是同兴趣相连的,兴趣是推动儿童勇于探索,乐于求知的一种力量。兴趣越浓,感知效果越好。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被感知的事物色彩、形象越鲜明,越能增强感知的强度,把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使事物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儿童,在脑海里形成表象。积存在儿童脑海里的表象越多,思维越活跃,口头语越发达。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确定了写作训练的第二个特点:趣味性强。比如,上课了,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老师上课,突然,叮铃一阵清脆的铃声划破教室的寂静。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寻找声音的地方。此时,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一定会想: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从哪儿来的当教师说出这节课我们要看实物说话说话的内容是电铃时,学生自然也就兴致勃勃了。

低年级的儿童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因而往往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如果每次写作训练的形式总是一种格调,学生可能会感到疲劳,感到厌倦。比如,学生在一段时间里观察了小飞机的外形后,失去了盎然的情趣,而对玩具飞机的外形表现出平淡的表情。这时我按动旋钮,使小飞机飞起来,学生的眼里会顿时放出好奇的光芒。这样的形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热情。

儿童入学初期,口头语言已在了很大的发展,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能正确地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思想,但由于他们词汇不丰富,不善于用逻辑顺序连贯地说话。通过学科的教学,他们了解的词汇不断丰富,可以说完整的话了,但由于他们掌握的汉字不多,将说出来的写下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这一特点,于是我确定了读说写结合。根据这一特点,我把儿童学习写作大体分为准备阶段、过渡阶段、独立观察写作阶段三个阶段,如《他们在干什么》这一课大体分三步:

1.认识句子。教师先做拿粉笔的动作,然后一步步提问学生:我是谁?(老师)干什么?(拿粉笔)连接起来说(老师拿粉笔)。这时我师告诉学生:老师拿粉笔是一个句子。它可回答谁干什么两个问题。

2.看图说话。

3.看卡片插图说、写话,都是这样一步步提高的。在过渡阶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从掌握字到词,再到句、段这一过程来进行训练。这样,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娃娃时代开出艳丽的文笔之花。

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最生动

(1)选择有特征的细节。

(2)选择细节要以小见大(3)选择细节要有明确的目的。

三、形象。

四、细节和形象之间的关系。

五、阅读下面例文,回答文后题。

故乡行、重返大自然、八仙桌、

老师,我想对您说……。

[疑难精讲]。

一、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指某些琐碎细小的事情,而在文学作品中则是指那些能够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作家韩映山把细节比作“生活的浪花”,他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细节这个概念:

整个童年生活是很丰富的,是充满战斗色彩的。所以,构思时,一幕幕童年的生活画面,就像活电影一样出现在我眼前。于是我打破了原来的故事框子,让我童年熟悉的小伙伴,带着生活的泥土,带着浑身的水气,带着满脑袋高梁花儿,带着故乡的生活话语,跟我一起,活动在“绿苇丛中”。我们在书中,又开始了“打水仗”、“送情报”、“捉野鸭”、“放鱼鹰”、“赶集”、“摸鱼”……一连串的生活的浪花,一个接一个地奔涌而来,像鱼儿熟悉水,鸟儿熟悉苇塘一样,写作时,非常兴奋,不感到费劲,许多细节,原先没有想到,而是随写随“流”出来的。(《作品中的细节》--从《绿苇丛中》谈起。见《作家谈创作》,花城出版社)。

引文中的“打水仗”直到“摸鱼”,作者称它们是“一连串的生活的浪花”,实际上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有的作家则分得更细,认为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人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看作细节,其余可以类推。

细节,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里,到处都有,俯拾即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择那些生动精彩的细节,写出多姿多采的文章。

例如下面一段文章就是这样:

文中的山、水、石、人、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都可以看作细节,每个细节配以相应的形容词,各个细节便各具情态,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富有情趣地组成了榕树旁的一景,再加上作者的眷恋故乡的感情色彩的渲染,仿佛每个细节都流溢着浓浓的乡情,使人难以忘怀。

(1)选择有特征的细节。

(2)细节,是描写事物最小的组成单位。

记叙文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而一个人物形象是需要由许多生动具体的细节来完成的,而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往往就体现在不同的细节特征上,因而细节的特征往往体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我们都读过鲁迅先生的《故乡》和《孔乙己》,“豆腐西施”杨二嫂偷手套的细节,便体现了杨二嫂的性格特征;孔乙己吃茴香豆的细节,体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两者的差别十分明显,决不会互相混淆。因此“善于阐明主题的作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节梗概,选择和组织富有特征的细节,具体描写事物和现实的特征。因此,它是塑造形象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构成形象的必要方面。”(王朝闻:《题材人物及其他》)所以选择富有特征的细节,对描写事物,反映现实和塑造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选择细节要以小见大。

(4)根据需要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谓细节,顾名思义,就是说它细小,但它的作用却不能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碰见有人顺手搀扶一下老人,或顺便帮助一个病人,保护一下过马路的孩子等等,看来都是生活小事,在文学作品都把它们叫做细节,但这个细节虽然微小,却能反映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正如我们常说的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形象说法。细节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它能从生活的细微末节中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因此,细节虽然小,份量轻,但它的容量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却很大。所以,我们在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拮取生活那些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细节,由点到面,以小见大,见一斑而窥全豹。

夏衍的《包身工》反映的好几万包身工受骗受压遭辱的悲惨命运。几万人不可能都写全,因而选择了“芦柴棒”等几个典型来概括全体。而对“芦柴棒”的遭遇便选择了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来反映。下面就是“芦柴棒”有病时所遭受的折磨:

“假病!老子给你医!”

打杂的一手抓着“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地跳起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

引文中有两个细节:一是“芦柴棒”横遭毒打的惨状;一是老板娘的毫无人性的恶毒语言。两个细节形成十分强烈的对照,从“芦柴棒”的身上折射出无数包身工的惨痛遭遇和悲怨莫申的不幸。毫无疑问,这两个细节颇具“见一斑而窥全豹”的威力,那样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3)选择细节要有明确的目的。

细节在叙事记人的作品里,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因此,要以人物和主题思想为中心选择细节,决不能无目的地为了“细节”而“细节”,这样非但不能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反映社会本质意义的主题,反而会成为一堆芜杂零乱的材料,毫无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里有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细节,但它却反映林冲思想的变化与发展。林冲被发配沧州以后,原是准备逆来顺受,安于囚徒生活,以期刑满归家,与妻子团圆。可是高俅并不因此而罢休,派人追踪到沧州,非把林冲置于死地不可。他们密谋把林冲调到草料场,交割手续完毕后,“老军指着壁上挂着的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料场投东大路去,二三里便有市井’”,此后,作者一再重复“大葫芦”这个细节,来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从林冲“把花枪挑着酒葫芦”去买酒,仍“把花枪挑着酒葫芦”回到草料场,发现“两间草厅被雪压倒”,无处存身,便“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来到了山神庙,这时:

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作者不厌其地重复酒葫芦这个细节,究竟想说明什么?道理很明白:林冲接受这个酒葫芦,说明他甘心接受这种生活,也安于这种生活。他为了喝酒取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风里来雪里去,并无半点牢骚、一句怨言,加上他在山神庙提着酒葫芦渴酒时的那种心安理得的情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逆来顺受、安于囚徒生活的心理状态。直到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三人,进亦无路,退亦无路,真正到了有家难奔,有国难投,这才丢掉了酒葫芦,表明了他与现状的决裂,思想上有了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下决心投奔梁山。由此可见,作者选择酒葫芦这个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时的重要意义。

三、形象,不单指人物形象,它所包括的范围很广,可以说世上万物都有它的形象。例如下面一段文字刻画的是松树的各种形象:

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雨中登泰山》)。

在作者的笔下松树的形象是多姿多采的,同样,在作者的笔下就连山的岩石的形象也是多姿多采的:

别具一格的还有那些石头。古诗人形容泰山,说“泰山岩岩”,注解人告诉你:岩岩,积石貌。的确这样,山顶越发给你这种感觉。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一动不动,堵住你的去路。

以上两段文章,写的是自然界的景物,描绘了松树和石头的姿态各异的诸多形象,它们清楚地告诉我们,形象,不单独指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之外,还有许多别的形象。下面一段文章则是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互相配合交融的情趣横生的画面,读后可以加深理解形象的多样性:

四、细节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讲这个作用之前,先学习下面两段有关这方面的精彩论述:

反复不厌的、耐人寻味的是真实的生活在细节,是家常里道,是人情世态,是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是诗一般的意境,画一般的场景,乐曲一般的音韵,是甘泉一般的味道,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人生的情操、理想、道德,也即是生活的美。作品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够存留,传远。

细思《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是不是这样?我以为是的,作者通过荣宁两府,写了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风貌,是历史家无法完成的“人生史”、“风俗史”。他刻画人物,塑造典型,并没有怎么用当时的“大事”,他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家常里道,也即是生活细节来完成的。也正是这些生活细节把人写得活灵活现,把读者带到生活场景里去,和书中人物一起生活,一起喜怒哀乐。这样的作品,只读一遍行吗?这种作品,时间越远越感新鲜,她的艺术价值也越宝贵。(韩映山:《作品中的细节》--从《绿苇丛中》谈起)。

引文的第一段旨在说明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是由许多因素组成的,而把“真实的生活细节”摆在许多因素之首,从而强调了“真实的生活细节”的重要性。第二段是用《红楼梦》作例证。《红楼梦》“写了整个人生,整个社会风貌”,“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主要是通过“生活细节来完成的”,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上一段看法的正确性。通过上面引文,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在文学作品里,细节虽小,但作用却很大。记叙文描写人物的时候,虽然不象小说那样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完整的人物形象。既然记叙文写人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故事情节,那么它也象小说那样有细节描写,因为故事情节是由一连串的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也就谈不上故事情节。因此,细节的典型与否,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好坏,从而影响到人物性格的塑造。可见,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通过上面的引文和分析,我们明白了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实际,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课文,是否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呢?毫无疑问,细心的同学肯定能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下面一段文章就是这样的例子: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

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那些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而我最难忘的是,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故乡的榕树》)。

这段文章中通过细节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母亲和祖母。对母亲只用了一个细节,即用榕树液汁治病,来描写母子深情,而对祖母则用了三个细节:“三寸金莲”(借代)、“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唠唠叨叨地嘱咐”,三个细节组合在一起,对老祖母的刻画,不仅有形有声,而且还可以想像出她的神情姿态,慈祥关爱备至的情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个好的细节,往往会使作品生辉,读后使人久久不能忘怀。下面的例子就是这样: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孔乙己》)。

凡是读过《孔乙己》的人都忘不了这个细节。有时听到“多乎哉?不多也。”便会想到孔乙己“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这个细节;如果我们先说后面这个细节,读者便会立刻想起前面那句话。可见这个细节如此生动、典型,以至于由这个细节就能想起孔乙己的整个形象。

五、阅读下面例文,回答文后题:

故乡行。

高一吴莹。

我曾经努力构想位于黄土高原上的故乡--陕西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但在脑海中闪过的只是一望无际的黄土,倚山而造的窑洞和电视里头扎白毛巾、腰系红腰带的陕北汉子敲打腰鼓的画面。再有就是茅盾笔下的白杨树。

重返大自然。

妈妈曾问我此次回家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我脱口而出:“城里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每天在高楼大厦间往返,在两点一线间循环,早已忘记了“大自然”三个字的含义。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立春,什么时候立秋,我们只能凭裙子与大衣来感受冬夏的区别,至于二十四个节气,更是说不上几个。

故乡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片片绿地,每天大自然都给人新异之感,从树,从草,从庄稼,都能使人感到变化中的大自然的美丽。

记得早在立秋的前几天,大人们便不时地议论起立秋,我却不知道立秋有什么意义,在城市中,没有人会注意这一天。而对于以种种地为主的故乡人,它似乎十分重要。出于好奇,八月七日这天晌午,我站到村口,想“看”秋。

或许出于巧合,那一天果然不同一般。上午天空还是蔚蓝色的,可中午过后,远天骤然被黑云吞没,阳光也在不知不觉中隐没了。紧接着狂风大作,玉米地一下子变成了绿色的海洋,掀起阵阵波浪,后浪拥着前浪,前浪抵着后浪,一浪高过一浪;前面的波浪像“海滩”翻卷着,拍打着。扑扑啦啦的声音时而遥远,时而切近,仿佛大自然正在朗诵一首抑扬顿挫的诗。

一会儿,雨点劈劈啪啪地落下来,打在叶子上,汇成细小的水流,顺着叶脉流下去,湿润着土地。雨越下越大,眼前如烟似雾,只有一片朦朦胧胧的绿。

不知什么时候,雨过天晴。眼前,一些玉米已倾倒,给人以惨淡之感。这些倒下的玉米似乎在贪婪地吮吸着雨水。我虽然没有看到秋收时的劳动场面,但我能体会出劳作一年的农民汗水的价值。这天之后,果然秋高气爽,夏日的炎热无影无踪。

秋,就这样翩翩而至,没有香山红叶绚丽的装扮,没有秋游人群的喧闹,却给农民以丰收的希望,也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八仙桌。

七年前回故乡,由于年幼,很多东西都不记得了。只有那倚山而造,极具自然风格的老窑洞仍然记忆犹新。今年再回故乡,由于多年的风吹雨打,窑洞已为数不多,人们早已住上了砖瓦房。但原来在窑洞中最实用的家什也一同搬了进去,尤其是那古老的八仙桌。

八仙桌就是与现在方桌大小相同的木制方桌,配上两把高背椅子,放于正厅当中,上面放有茶杯、茶壶,用以招待客人。以它的造型,与其说古朴,不如说笨拙,放在窗明地净的砖房中更是碍眼。然而这里家家都不会少了它。每次走亲戚时,由于我远道而来,当然被让为上座。主人总是用抹布把本来由于年代久远就光得发亮的桌椅,使劲擦一遍,然后让座,倒茶。可每次令我受不了的是椅子太高,脚挨不着地,又不敢来**晃,只好僵硬地悬着。每次告辞时,小腿都酸疼酸疼的,几乎要站不住了。还有些人家的椅子,椅腿长短不一,那难受劲就甭提了。

有一次到一位姓钱的亲戚家去,老远就看见他家气派的两层小楼。门上除了对联外,还有一块写有“宁静致远”的匾额,让人一眼看出主人的修养。走进院子,里面更是花草有致,五彩缤纷。小楼下三间、上两房,加一个晒麦场,有楼梯盘旋而上,白墙红瓦,美观实用,我不禁羡慕起来。然而当我步入正厅,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在几张方凳中间,一张为我所熟悉的八仙桌跃入眼帘,灰红色的桌面斑斑驳驳,桌腿的漆都掉光了,露出黄白色的木头。两张椅子更是陈旧。望着雪白的墙壁与陈旧笨拙的老桌,想着门口“宁静致远”四个大字,我不禁又在心里叹气了。那天我依然拖着僵硬的小腿跨出那气派的大门。

这就是故乡,典型的中国内陆农村,有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有它多年来的保守,也有它初步的开放。不知下次回故乡,故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愿它保留那份自然美,舍弃那份陈旧。

问题:

1、本文“重返大自然”一节,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了什么形象?

答案:1、塑造了秋的形象。秋天也有形象?是的,有。但似乎有点新鲜之感,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春、夏、秋、冬这些节气在感觉上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但在视觉上似乎比较抽象。本文的作者不仅感受到了秋,而且也看到了秋。作者对立秋这个细节所作的细致的描写,尤其是对玉米地这个“绿色的海洋”的波浪的描绘,再加上对秋雨那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的刻画,真实具体,生动逼真地塑造了秋的形象。作者从这里看到了秋,自然是种幸运,一份不可多得的喜悦。

普遍,说明这种文化传统深广而持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凝聚不衰,正是得力于这种种深广而持久的文化传统。因此,好的文化传统不能轻言丢弃。

写作训练之四场面最生动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大屯中学王丽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场面描写的内涵,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切实具备进行场面描写的能力。

2、在课上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使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有助于描写人物行为,展现人物性格。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引发对社会的深入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课型】单课时作文指导课。

教学过程:

一、前置导入:(5)。

同学们,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必修课,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写的最多的一类文体是什么?--对,记叙文,特别是叙事性记叙文。我们现在写记叙文,大多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的同学感到很顺手,写的具体生动,内容充实;有的同学却觉得无话可写,绞尽脑汁也只能三言两语,写的干巴乏味,空洞无物。同样处于生活的海洋,面对同样的写作素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呢?其实,一方面是因为你能否留心观察生活,如果你是生活的有心人,能认真观察事物,你就有话可写,写的具体生动;另一方面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生动描写的写作方法,不能对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加工,自然你就无从下笔。其实,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生动与否,关键取决于场面的描写。那么如何对观察积累的生活素材进行巧妙的加工创造,从而写出精彩场面,成就自我记叙佳作呢?大家想不想跟王老师学一招?--好,那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作文指导课--点面结合,留住精彩(板书课题)。

二、个例分析。

1.、范例感知:

(1)先看下面一段文字:片断(一)。

一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2)提出问题:这段文字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个场面的?

--挤车;一大堆人和胖大嫂,重点写了胖大嫂挤车的镜头。

(3)、引出概念: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比如师生一同庆祝教师节,生日聚会,一场比赛等,其实生活中只要有事件发生,就会有场面出现。一家人一起吃饭,和朋友一块儿赶集逛街,甚至我们的课堂课间都在演绎着数不清的故事,回放着精彩的场面,真可谓“事件发生中,场面时时在”。那么如何写好场面,再现事件风采呢?请看下面的片段。

2、阅读品味,感知写法下面是一个同学去北京音乐厅听演奏会后写的一篇作文中的场面描写片断:

片断(二)。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北京音乐厅听演奏会。到那里时,人很多,节目也挺丰富。有吹萨克斯的,有小号合奏。灯光暗了,演出者各就其位。他们用打击乐器合奏,每个人都很投入。一曲终了,掌声雷动。突然一束灯光射向大厅后方,大家都好奇地往后看。一位男乐手深情地用萨克斯吹着《回家》,他很用心,头也随节拍而动。他走近了,我看到他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观众们也被带动起来了,和着节拍拍手,闭上眼睛随着节拍晃头。人们沉醉其中。乐曲结束了,男乐手在灯光投射下重返座位。人群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还有人大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整个音乐厅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思考:(1)这个同学的.片段描写是围绕什么中心去写的?用文中语句回答。

(2)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为我们描绘了演奏会精彩场景的?

(3)小作者巧妙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突出中心的?

(5)阅读品味之后,你能提炼总结几点场面描写的要求和方法吗?

小组交流、讨论,后分组展示。

三、归纳总结。

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提升场面描写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1、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2、总景分人,面点结合--两个“基本点”。

场面描写除了写场景,也要写人物。整个场面的全景是“面”,场中的主要人物是“点”,写作时要做到面点结合。既要简单地写出整个场面的全景(即略面),又要选好角度,分别主次,有选择地具体地描写主要人物的活动(即详点)。

2、多种手法,浓郁气氛。

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可以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等多种方法创造出场景的气氛,才能感染读者,突出文章中心。

3、发挥妙用。精彩的场面描写不仅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还可以起到推动事件发展,突出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4、写“点”妙招:

(1)面点结合,略面祥点是场面描写成功的关键,正如画龙要点睛,“一点”可代“面”,那么如何写好“点”呢?找出片段一二描写“点”的句子,品一品,说出其中秘籍。

(2)、展示总结:

锦囊一:特写镜头。

锦囊二:侧面烘托。

(3)默读片断(三)、(四),看看它们写“点”部分分别使用了哪种锦囊妙计?思考分辨,小组抢答。

片断(三)。

忽然,“嘟”的一声哨响,双方队员的身子一齐往后一倒,紧紧地抓住绳子往后拉。看,我们班的“小胖子”陈圆圆的表现可好啦!他两脚牢牢地蹬着地,好像被钉子钉在地上一样,他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脸上还流着汗水呢!

片断(四)。

歌手演唱大赛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评委和观众已经就座,大家拭目以待。

欧阳走进来了,很大方地向评委和观众鞠躬致敬。在柔和的灯光下,她脸上飞来一朵绯红的云。当她甜美的嗓音响起,便将大家带入了音乐天堂。一曲《茉莉花》终了,评委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观众们一直沉醉其中,竟未意识到演唱的结束。瞬间的寂静过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四、延伸练习。

(1)小试牛刀:口头作文--运用两个锦囊之一描写刚才我们课堂抢答的精彩场面。

先同桌互说,后展示表达,师生相机点评。

(2)锋芒毕露:激情片段写作--运用两个锦囊之一描写自己班级课间十分钟的一个精彩场面。

五分钟快速激情写作,后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五、精短小结。

是呀,“事件发生中,场面时时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写作时不忘“点面结合”,就能留住精彩,成就记叙佳作。

王丽霞。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对于优秀的高考作文来说,它首先应该讲究语言的艺术,凭借“文采”去创造文章“亮点”,从而为获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会学生应用整句成段法、镶嵌名句法、化虚为实法、巧于化用法、分类联想巧设喻法、花叶相宜巧映衬法、纵横交错巧排比法,加强学生平时的语言训练.

作者:袁春作者单位:江西省安义中学刊名: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英文刊名:zhongxueyuwen年,卷(期):“”(12)分类号:h1关键词:写作训练语言训练方法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

外貌描写的方法:1、肖像突出人物性格2、眼睛显示人物内心3、神态表现人物情绪。

4、服饰体现人物身份。

方法指导:

(一)外貌描写第一招: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征,突显出人物的个性。

诊断: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建议: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外貌描写。

修改后:我呀,短头发圆脸像妈妈,浓眉大眼像爸爸。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点评:抓住相貌特征,较具体形象。

(二)外貌描写第二招:要有一定的顺序。

描写人物外貌时还要合理安排好描写顺序,一般先写整体再写局部,局部描写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小姑娘浑身上下可用一个“圆”字来概括,胳膊和腿圆滚滚的。圆嘟嘟的脸上有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圆溜溜的,闪动着调皮、无邪的光;小嘴还张得圆圆的。扎着两个麻花儿辫儿,白色的蝴蝶结像两只暂停在她头上的白蝴蝶。

典型特征:胖乎乎个性特点:调皮、活泼、可爱。

经典片段赏析: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讯《故乡》那个寡妇生得像是一所房子,她的胸脯鼓出来,好比一个门廊。她的红彤彤的脸用一块绿色的头巾包严,方方整整,类似一扇天窗,而窗玻璃正好映着阳光。

——高尔基《人间》。

(三)外貌描写第三招:善用修辞。

1、那富婆一身珠光宝气,五根手指像五根胖墩墩的香肠。

2、妹妹七岁,是一年级学生,穿着白衬衫和蓝色的学生裤,胖墩墩的像个小东瓜,又。

像是个胖鼓鼓的花生米。她的名字就叫小胖。她跑起来很吃力,脸蛋累得通红,微微凸出的前额渗出细小的汗珠。

才艺展示:

二、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划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例文赏析,明确动作描写要点:动作描写要求生动、具体、细致。

片断2、原文:晚上,父亲亲自帮我铺好了床。

修改后:父亲坚持要亲自帮我铺床,他慢慢地从楼下抱上来三床被,将两床铺在床板上当垫被,又摸索着将被子沿床边折叠好,再铺上床单,然后将盖被放在上面。做完这一切,他又下楼去找来一个枕头,放在我的床头,把手伸进被窝里捂一会,说道:“这下应该不冷了”,看着父亲忙碌的样子,我想伸手帮忙,他却让我先歇着。(刘雪丰《父亲老了》)作者将“铺床”这个动作分解成哪几个动作?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明确动作描写要点:

动作描写要细致分解:即:将要描写的动作分解为几个阶段,然后对每个阶段进行描写(注意动词的选用),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重视细节描写,并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牛刀小试:

将下列动作细致分解(1)起跑(2)跳远(3)洗衣服(4)炒菜。

从上面的四题中任选一题(或者自己定题)写作,要求将动作描写具体生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职业等。

例一:《唐僧之现代版》。

他有着唐僧一样清秀的面孔,有着唐僧一样憨厚的性格,有着唐僧一样唠叨的。

习惯??当你上课时正与“周公”相会时,耳边总会响起这样的“问候”:“你困了?你真的困了?你真真真的困了?你要是真困了,我就不打扰你了,作个好梦。你睡着了?你能睡着吗?”不把你“烦”醒,“唐僧”是绝不会停下来的,朦胧中看着他那上下蠕动的嘴唇,似乎在念着紧箍咒。

回家后,我给妈妈看考卷。妈妈看了很开心,笑得见牙不见眼。

她还称赞了我几句。这时,我忍不住了,喊道:“妈,您?您别说了!”妈妈担心地问:“乖女儿,怎么啦?”“其实我??我在这次的考试中作弊!”

这时,妈妈什么话也没说,眼角流下了泪水。“妈,您骂我、打我呀!”我禁不住也哭了起来。妈妈见了立刻把我的眼泪擦干,说:“来,你一定饿了,去吃饭吧!”妈妈并没有骂我,还原谅我、安慰我。“妈!对不起!”

通过人物对话充分表现妈妈对女儿的爱,女儿对妈妈的愧疚。

课堂小结: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得用,你可以选最能表现个性的一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写作训练:

以《××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如:父亲最严厉妈妈最唠叨她最美要求:1仔细观察你的父母或同学,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人物个性。2字数不少于600字。3用黑色碳素笔,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不得套写抄袭。

分析低年级的写作训练教学特点及方法

论文结论是论文成果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示了你的研究成果,它是你写作这篇论文最终的结论。编辑或读者在阅读一篇学术文章或论文时,最先看的是其结论是否具有可读性,结论是否能轻而易举的找出并知道你写作此文的意义,编辑或读者能否接受你的文章,关键也在于论文结论,论文结论是否深刻、论文结论是否在该领域具有开创性、论文结论是否能准确阐述自己的研究理念等方面都关系着论文能否通过。任何论文的写作都有迹可循,职称论文结论写作也不例外,下面就职称论文结论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提出论证结果。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和意见。例如,《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领导方法》一文的结论: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新的体制转换阶段,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带头人,在思想认识、领导方法等方面都必须来一个很大的转变,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论文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为他人继续研究指明方向、提供线索。例如,《地方行政机关后勤工作改革之路》一文的结论部分:总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在当前,我们仍处在上述较容易见到成效的某些方面进行探索的阶段,我们要力争有一、二个突破口,在取得成果之后,不断把后勤改革引向深入,达到服务社会化的最终目的。

第三、谢辞。

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也可以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感情诚恳,言语得体,不要过多的溢美之辞。例如: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我的指导导师××先生的.悉心指教,并得到其他几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谨致谢忱。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结论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写好结论,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观点或材料;第二,结论的语言要简洁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草草收尾,不当止而止;二是画蛇添足,当止而不止。

论文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以研究成果和讨论为前提,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最后结论。论文写作者可以按照以上方法写好论文结论。写好论文结论,也就表明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论文在最关键的地方给人以完满的结尾;写好论文结论不仅可以让自己观点得到精确提炼,而且可以让文章变得立体、清晰;写好论文结论,可以让编辑或读者准确获知信息,从而让论文得到公开发表或广泛传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