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6 21:00:09 作者:雅蕊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三河中学)。

小组学习模式是当前基础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被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思维的碰撞对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化学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为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将“灌输式”转变为“小组学习课堂”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实施小组学习模式就是要直接冲击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不仅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具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中,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知道置换反应的特点并学会初步判断等等,接着,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相交流中进行学习。最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2)金属能与碱反应吗?(3)除教材中给出的性质之外,金属还具有其他性质吗?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将“背实验”转变为“小组自主实验”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并不太注重化学实验在课堂中的价值,即便是实验课我们也采取的是“背实验”的方法,严重不利于课堂价值的实现,更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价值,要将“背实验”转变为“小组自主动手实验”,这样才能在贯彻落实课改理念的同时,也为学生全面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选择的是小组自主实验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从“收集塑料瓶、吸管、试管、锥形瓶、广口瓶、铜丝、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澄清石灰水”等实验器材中挑选本节课所用的器材,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得出最佳的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即石灰石和稀盐酸。接着,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药品再一次进行实验,进而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将“一讲到底”转变为“小组互改互评”

所谓的一讲到底是指教师在化学习题练习中的授课方法,一直以来,教师为了节省时间,通常是挑一些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学生在拿到正确答案之后,根本不会自己订正,所以,就出现了遇到问题下次还是出错的现象。而小组互改互批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在小组的监督下,在小组的互相交流中去改正错误,探究新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练习题的质量,而且也有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下列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

d.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给物质加热。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错误的选项进行分析,并进行改正,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也有助于化学学科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小组学习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的、互助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魅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目标发生了偏离的现象,这样也就没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使得小学生的德育素质不高,也就影响了小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提高学习效果。

1.1层次比较分明。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编写上层次比较分明,其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等情况来进行编排的。所以将德育知识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如年级较低的学生在学习《刘胡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她在敌人面前那种不惧敌人的坚韧性格。如中年级学生在学习《黄继光》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习他的憎恨敌人的思想。如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舍己为人,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品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德育意识,提高精神品质[1]。

1.2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如文章的讲解与阅读等。其中将德育渗透到阅读中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教育的要点,如在进行文章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进行朗读文章,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除外在写作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2]。

2.1全面解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文字对德育教育进行解析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而这也成为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等向学生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思想,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出正确的认识,最终也就实现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中蕴含着许多的德育教育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却并不明显,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要详细分析好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这样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字词等进行赏析,掌握好字词在文章中的意义,明确句式的变化形式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找准教材中的内容,先对文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促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材料。如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来辅助教育,尤其是一些描述我国历史背景与文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幅员辽阔,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人文地理,如学生在学习《西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描写西湖美景的段落来让学生朗读,或是利用多媒体来讲西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目面前,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差生对西湖的向往,同时也会让学生明确西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之一,这样也就会产生出一定的自豪感,在无形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

2.3利用情感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为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建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这种情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德育内容了。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让学生具备高尚的品格。如学生在学习滴水穿石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明确只有坚持不断,注重从点滴细节开始积累,才能逐渐完善自己,促使自己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上[4]。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分析好语文教材,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相应的调查分析,了解发现学习在中学理科课堂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发现学习;理科;课堂教育布鲁纳在其《发现的行为》一文中强调指出,发现学习有能提高智慧的潜力、有利于学会发现探索方法、有助于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有利于所学材料的保持四个方面的作用。而桑新民教授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个体的发展中都是必需的,学校教育中的接受学习结合发现学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发现学习究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如何,我们对此做出了调查。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对城市和城镇中不同中学的学生发放问卷106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根据调查数据表明,调查对象中学生生源地有57.54%是城镇,42.46%是城市。有24%的学生认为经常出现由于实验设备不足而无法完成实验或是不开展实验的情况,当中生源地为城镇的占95%。另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应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仅占15%,且均为城市学生。教材内容方面,仅有21%的学生认为教材能经常给出学生自主探讨知识的方法指导,约有29%的学生认为教材基本没有涉及此方面的内容,其余认为教材仅仅是偶然涉及。教师教学方面,仅有22%的学生认为经常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对于学生方面,有近70%的学生认为自主探究知识是有趣的学习方式并认为发现达到学习目的的难度不大。而且有95%的学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发现学习的优点。在考试评价方面,有75%的学生认为考试中会出现考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题目。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发现学习在中学理科课堂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1.课堂设备条件。自主探究学习要求一定的实验设备,足够的实验设备是进行发现学习的基础。然而,从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学校实验设备不足是影响发现学习的重要因素,设备条件连一些基础简单的探究实验都不能满足。在城市中,学校的实验设施比较齐全,且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基础简单的探究实验。但是,由于很多实验考虑到操作难度及安全问题,即使有相应的实验设备都不建议学生自主操作。这时候利用虚拟实验室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而且城市中大部分学校都具备虚拟实验设备条件。然而数据表明,仅仅只有15%的学校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

2.教材内容方面。

根据数据显示,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很多教材并没有很好地体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原则。很多教材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没有教会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能力,教材内容深深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自学方式。目前,发现学习的观念没有深入到教材内容,所以教师的'教学方面就无从谈起。

3.教师教学方面。数据表明,发现学习的方式还没有深入到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对此,我们对某些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很多教师表示,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花费更多的教学时间,很容易影响规定的教学进程。布鲁纳说:“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然而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发现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比通过学习别人的发现理解深刻得多,记忆牢固得多。教师向学生脱离情境地灌输一大堆知识往往需要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复习。而相反地,发现学习能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理解知识,更具学习效果。

4.学生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络不同程度地了解到自主探究的好处。数据表明,很多学生都对发现学习的方式有兴趣。更多学生希望能亲自动手发现原理和规律,这比只是接受教师灌输有趣得多。由此表明,发现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5.考试评价方面。数据表明,在考试中都或多或少地能体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发现学习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应试的需要。

三、建议。

综上所述,就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1.加强教育设施的投入建设,让城镇教育实验设施得到完善。

2.有条件的学校应重视虚拟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探究学习环境。

3.加深教材改革,体现探究学习的原理,引导学生和教师运用发现学习。

4.教师应全面认识到发现学习的优点,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中有机地结合发现学习。5.深化考试制度的改革,加大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1]桑新民.学习科学与学习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摘要: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在各个学校盛行开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课堂有效性低”“老师少引导”“学生少思考”等问题的。众所周知,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学生从初三才开始接触,学习的是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又关系到以后的化学水平。因此,为了让学生打好基础,有效率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组学习,就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在各个学校盛行开来的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就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我们先来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参与面不等。通过观察会发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时积极活跃的总是个别学生,其他只是当个旁观者,偶尔“嗯”“额”两声。而且积极活跃的通常是学习好的学生,老师上课为了提高速度,也经常抽学习好的同学回答问题,这使得小组其他成员的参与度低,参与面不均衡。在讨论时,就容易造成学习好的学生“一言独断”,变成优生主宰小组。久而久之,学习一般或困难的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这样的话,小组学习的实质就变了。

2.师生互动少。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也不完全是学生的课堂,而是师生共同的课堂,课堂效率应该由师生共同提上去。目前,课堂上师生互动少,学生不敢主动向老师询问,在老师面前讨论拘束,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老师有时为了加快课堂效率,也减少了提问的次数,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发言空间。老师在学生心中还是严师的角色,师生不能融入到一起,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小组学习只是名义上的,不利于课堂有效率地进行。

3.小组学习只是限于形式。有时学校组织听课,老师会为了应付领导,提前进行演练,提前把答案和小组中要发言的同学安排好,到时候在课堂上按照排练的内容直接进行。学生们装作进行热烈的讨论,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而实际上,由于只是走个形式,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仔细一听会发现,许多学生讨论的都是题外话。讨论只是限于形式,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这样,课堂讨论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老师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以强带弱,尽量在每一个小组里面都分配最少一个学习成绩差不多,积极活跃的学生,让他们带动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共同讨论。老师在抽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应选择那些活跃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要肯定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肯定他们正确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效率。

2.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合理。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老师应该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们去讨论。因此,这要求老师必须熟知课本内容,知道课程的主旨重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要是依据教材,根据课程目标的,这样才会有重点性。另外,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值得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去思考,去扩散思维。由于学生只处于初学化学阶段,因此老师应提出适合这个阶段学生思考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比如,在关于如何制取氧气这一实验中,学生可以探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对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药品(双氧水,高锰酸钾的选择以及原因)的探究,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的探究,对所制取的气体的检验方法的探究等,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和这样做的原因,这些问题需不需要都让学生去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出选择。

3.师生之间有适当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询问学生的意见,对于有点茫然的小组,老师也要积极引导,给他们启示,营造出和谐的讨论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在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时,教师更多的应是一个指导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只是初步开始,许多老师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陈旧的那一套模式,但是随着教改深入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会陆续地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选用合理的小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2]刘亚伟.如何让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j].福建教育.08期。

[3]黄明月.浅议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j].数理化学习.2009期。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德育渗透”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四点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抓住教材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如《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等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母亲的恩情》、《第一次抱母亲》、《沉香救母》等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从而激发对母亲崇敬和爱戴,并学会表达爱……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的活的教材,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语文知识为基础,选准文与“道”的结合点,做到以文传道。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情感目标是:在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险入手,为后面体会老人的自强不息作好铺垫。“我”与扫路人对话是教学的重难点,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我让学生走进文本研读,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出天游峰扫路人的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二、抓住写作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首先在审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其次在引导学生怎样立意、选材中进行德育。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一次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二十年后的我》,部分同学怀揣着“大款梦”、“大官梦”、“明星梦”……为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导入环节,我引入了爱迪生从小立志,发明电灯的故事,再引导学生畅谈理想,展望未来。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认识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从现在起就要脚踏实地、付出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写起文章来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三、抓住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来临之际,我班举行了“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争四好”诗歌朗诵会,比赛中同学们精神饱满、表演极具感染力,《党是太阳,我是花》、《颂歌献给党》、《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同学们以真实的感受声情并茂地祝福祖国、讴歌中国共产党中在9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党的情怀。

这些体验活动的积聚,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发现自我,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思想品德的养成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抓住作业的批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教师应该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同学这样用“只有……才……”造句,“只有别人帮助我,我才去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承担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任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新时代少年儿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让德育雨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可以增多发散思维的成分;能够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学生可以举出更多的论据;学生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能够增加回答的多样性;能够增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

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尝试论文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导师,其任务主要体现为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主活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伙伴身份参与学生的实验、调查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探究的发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善于激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熟石灰的化学性质,要求同学们分组试验。学生各取一定量的石灰水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1~2滴酚酞溶液,结果溶液变红了。同学们观察到此现象后,惊呼道:这就是盆中的“血”。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对常见碱的其他性质的探究学习中。

二、叠现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新课程主张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即针对相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逐个展开相应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如在学完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备后,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此,教师特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1:要设计一个制备气体的装置,你要从哪几方面考虑?

问题2:怎样设计装置可以使实验操作简便?

问题3:你能否设计一个随用随制的装置?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可能方案,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不足。随着问题的逐个解决,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获得了温故知新的良好收益,而且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能力层面上也获得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

三、开展探究性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环节的前后联系,开展探究性的课外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到课堂上、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而且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时,教师可设计一节综合实践课,主要以五个话题作为展示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第一,水的重要性。第二,水资源的缺乏。第三,水的污染。第四,水的净化处理。第五,我国政府治水的方略等等。这些话题都要求学生课前尽量通过教科书、资料、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收集信息,采取水样,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污水净化处理等。

作为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不能一味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解疑,在不断求索中完成学习过程。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个性的优势也得到充分的施展,达到了让每一位学生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学科。这两个特点使科学探究在化学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翻开化学发展史,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任何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与发展,任何化学发现或发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都离不开科学探究。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一定能提高科学素养,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探究性学习的提倡,能够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1、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观测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思考。

例如,我们在对“蜡烛及其燃烧”内容的探究学习中,由学生自己带蜡烛,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观,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尤其是燃着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

例如,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内容的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能够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并且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自己动手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并通过三组实验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向装有呼出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再通过向两瓶不同气体中插入燃着的木条得出空气中o2的含量比人体呼出气体中的多。又通过向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得出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学生通过系统的观察、交流,进行了几组简单的对比实验后,从而获得了一些事实性信息,相比呆板地听教师的传授,效果要好得多。

3、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直接提出问题或通过描述已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从而明确提出问题。

学生知道验证此定律需要使用天平。学生通过动手做铁钉和cuso4溶液反应,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以及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发现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得出质量守恒定律。但有些学生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蜡烛燃烧过程中,天平发生倾斜,蜡烛质量减轻,这个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经过分析与讨论,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去了,导致质量减小,从而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进一步理解。4。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我们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于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这对在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实现学生从接受方式向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挑战。相对于较多地关注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科学探究还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体验和对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科学探究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因此,使学生具有强烈而又持久的科学探究的欲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另外,学生是否具有探究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

此外,对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也是我们所必须研究的问题。我们可以收集学生的探究活动报告形成档案袋,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和证据进行分析,形成一个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我们可以采用活动表面评估。这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它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的新型评价方法,它将学习与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另外,纸笔测试是常用的评价方式,它具有操作简单、信度和效度较高等优点。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学习活动、一种学习过程、一种学习方式,因而,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在注重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时,也不能忽视对探究活动的结果评价。纸笔测试的方式可以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化学探究学习中纸笔测试评价应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都具有真实的情景,因此,用于评价科学探究活动的纸笔测试中的化学问题,也应具有一定的情景。这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到解决新问题中,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化学探究学习评价不能只依赖于某一种,而要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探究性学习所培养的探究学习能力,正是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化学探究学习的评价是建立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基础上的,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对于化学探究学习及其评价的实施需要依靠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

3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中心组织的中考研讨会,学习了从老师关于2014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去年中考的典型试题分析。通过学习,有助于我们把握中考方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复习;另外我们还聆听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复习策略,并观摩了一节复习示范课,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次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对试题命题的方向有了全新的认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和解决。

在本次培训中,我感觉自己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是三位优秀教师关于复习策略的交流。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所在,制定好有效可行的复习计划,避免盲目行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城里中学的一位老师提出的“明确复习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为初四的化学教师很辛苦,面对每一届新生,想到家长的殷切期望,总觉得责任重大。为了争得更多的复习时间,我们常常会忘却身心的疲惫,四处搜罗信息和资料,并进行精细的加工,在课堂讲解中,更是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而学生始终处于听、记的被动地位,成为知识、信息重复的接收者。这样,学生可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全神贯注的状态。“复习课没意思”成为很多学生的心声。因此,教学相长,俯身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仅表现为学习新知,也应该体现在复习课中,而教师应该是复习的动员者、引导者、观察者和反思者。通过学习,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和复习中存在的许多弊端和不足:第一轮回归课本的复习只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和讲解,知识点讲的比较多,结合实例的讲解比较少,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主动整理知识点和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和梳理练习;通过这次培训,我会进一步修改自己的复习计划,将一部分原计划中老师讲解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和归纳,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与互助。比如说在第一轮复习中,部分内容可以采取教师给出考点,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点,整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之后再针对考点做几道典型的题目进行巩固和提升。

针对近几年试题探究性、开放性以及注重考察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等特点。第二轮复习应着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概括,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贯穿适当的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复习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规律性的基础内容让学生探究,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举一反三,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探究题目。

这次培训对我们的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通过培训,我进一步把握了中考的考点和命题方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复习计划,相信通过努力,定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标准化学习在大中专公司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南昌十五中万q王樱。

摘要:课堂教学正在经历从黑板到交互白板的历史演进。交互白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正在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可以预见,交互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成为中小学未来教室设计施工的标准常规,极大地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本文将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学生中心。

人类在21世纪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数字技术的挑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日趋广泛的应用,都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的问题在现代化教学中不断凸现,新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应运而生。

交互式电子白板也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它是一种国际上新近崛起的用于教学、会议、培训演示的高端数字化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是对沿袭已久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引言。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通信技术在中小学的教与学的应用,起步于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随后是基于资源和基于交互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跨学科学习。最终也是最艰难的领域是各类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即大量常规课堂面授教学。如何使千百万中小学教师每一天的常态课堂面授教学实现信息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这21世纪全球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的结论中进一步指出:课堂面授教学信息化需要特殊综合技术,电子交互白板正是这种解决方案,它定将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首选,并很快发展成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在英国,电子交互白板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得到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人员组织的实验研究成果的有力支持,得到英国政府教育部门的推崇并进而在全英国推广。电子交互白板在美国、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也正方兴未艾。

交互式电子白版在教学中的巨大优势,逐步得到众多教师和学生的接受认可,但这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如同其他所有新技术新媒体所遇到的困难一样,交互白板在应用之初直到现在也同样遇到了众多问题和困惑。经历了前期的尝试、技术熟练过程,我们开始关注交互白板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整合。本文从交互式电子白版功能优势的角度,阐述其在教学中巨大作用。借以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概念。

交互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技术(包括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视音频技术等)的最佳集成者。交互白板明显地比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教室的装备更胜一筹。而且,交互白板可以安装在各类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实验室、电教教室和电子图书馆等处,可以大大加强这类基础设施的教学功能。如果将交互白板与大屏幕多媒体投影结合使用,则可以加强大型讲堂或阶梯教室的教学效果。此外,交互白板用于课堂教学时也可以为学生(个人或分组)配备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所有的教师机和学生机还可以联网,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

那么,究竟什么是交互白板?交互白板(llltera-dive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简言之,交互白板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以及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

工作原理:电子白板工作原理分为压感原理和激光跟踪原理两种。使用压感原理的触摸式白板相当于计算机的一个触摸屏,是一种用手指或笔触及屏幕上所显示的选项来完成指定的工作的人机互动式输入设备。这种电子白板内部有两层感压膜,当白板表面某一点受到压力时,两层膜在这点上造成短路,电子白板的控制器检测出受压点的坐标值(手指或笔触及的位置),经rs232接口送入计算机。使用激光跟踪原理的白板上端两侧各一激光发射器。白板启动后,激光发射器发出激光扫射白板表面,特制笔具有感应激光功能,从而反馈笔的位置。

三、交互白板交互功能在教学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电子白板正走进了课堂,而今,教师又重新站在了讲台上,在电子白板上自由地板书,教师不再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不用再当“录音机”。电子笔可以任意选择颜色、调节粗细,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等工具就可以轻松画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最重要的是,老师终于可以重新站起来和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了,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交流,演绎精彩课堂。

教师不仅可以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且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白板所带有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并能够将已有资源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了。此时,教师已很少需要技术支持,更多的支持将来自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设计上。进入这一层次后,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使用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成为制定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的内容。结合笔者经验,交互式白板对课堂教学的优势体现在:

课堂教学应用交互白板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师应用黑板加粉笔言传身教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毕竟经受了世界各国几个世纪所有学科课程教学实践的考验,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可以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同时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这也是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此时,便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或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协助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中所需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h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数理化课程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化学的仪器设备图等。根据不同的学科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这些活动的参与形式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学生小组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通过使用一套物理和化学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尝试或完成实验操作过程。这可用于实验复习课。这时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学生了。笔者曾在一堂数学课上看到一位老教师是如何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白板的交互性的。这位老教师刚刚接触白板,还不熟悉。但是在教学环节中,需要在白板上画出几何图形的时候,他问:哪位同学想到前面来试试,画出这个几何图形。好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平时他们在课间早就使用过很多次了,这下可有机会展示一下了。于是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使用白板注释库中的几何绘图功能画出了漂亮的几何图形,并对其进行了标注。这个例子说明,这位教师不仅没有因为技术而阻碍了教学,相反,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这位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的从容的控制能力和对教学进程的把握能力。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媒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策略也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而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记录和保存教学痕迹,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交互白板可以记录下白板上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而白板软件提供了一个脱离白板环境可以阅读白板特殊文件格式的小程序,这一功能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笔记的抄写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因为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如ppt,html格式,这时记笔记的时间可用来更多的参与到集体学习或交流反馈中。在电脑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资源库,以供以后反复使用,这些资源库中的资料对于老师的讲课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老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是连接其他计算机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这些都是以往没有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实现的。

3、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自发的加入到学习过程中。

交互白板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本班师生与外界师生及专家的交互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多种多样的交互活动。这是交互白板在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对于课堂教与学最有价值的特征,也是交互白板同用于课堂教学的其他信自、技术装备相比较时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交互式教学的形式多样,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很多学生通过观察教师上课使用和课间的尝试,对白板功能的掌握甚至比教师还快,将所学的应用到课堂的学习和实验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白板不再是一块“冷冰冰”的黑板,而成为学生的另一位老师和朋友。交互白板会使师生发生亲近而不是惧怕的感觉。我国中小学师生极容易亲近交互白板,因为它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摸屏,无须严格的专业训练,易学易用,好学好用,为简单的使用和高级的应用都留有空间。特别是那些对计算机和网络有陌生感甚至恐惧感的文科年长教师,在交互白板面前会很快由简入手,渐学渐用,建立起信心。同样,不需要使用键盘而在白板上直接书画和操作有利于幼小儿童和残障学生更踊跃地参加到教学中来。而且,交互白板便于演示计算机软件和上网的操作过程并呈现教学材料的动态和细节,在必要时可以回溯和重现操作过程和细节,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励学生参与和交互的'优点。

4、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整合:

交互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的整合。可以在交互白板的计算机工作界面调用计算机及网络原有的各类资源(包括各类计算机和网络软件课件,播放各类多媒体光盘和视音频材料等),而且还可直接调用交互白板内置的多种资源库,主要有活动挂图资源库、注释库、超联结库、动画库等。其中的活动挂图资源库进一步分为共用库和专用库两部分。无论是共用库还是专用库,又都细分为文件库、页面库、背景库和图像库。每一种资源库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各自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改、增添直至重构这些内置的资源库。这种结构既可做到教师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又可实现特定教研集体共同承诺的资源共建共享。而且,交互白板支持在课堂教学师生交互情境中教育资源的现场创作和再加工,从而不断形成和积累可重复使用的新生的鲜活的教育资源。比如:老师在白板上创建一个单词“apple”的链接图片,一个学生来到白板前点击“apple”,将会出现响应的“apple”图片。在一节关于越南的历史课上,通过链接可以进入一段有关越南战争的场面的视频。

五、结束语。

尽管交互白板支持构建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具有技术集成高、资源整合强、交互功能好等优势,以及亲近师生、易于实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适应多种教学结构与模式和各类学科课程的日常教学等特征,但基于交互白板的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取决于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协作。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活动,加强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学及学科教学法素养以及信息技术素养的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交互白板为教师培和教研活动同样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平台、环境和工具。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黑板就是教师与教学内容交互的界面,就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交互的界面,此时黑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现在白板替代了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个新交互平台中蕴涵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丁兴富,蒋国珍(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37)。

2、《计算机教与学》第5期,第54页。

3、《课堂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

4、《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陶慧贤杨雪。

5、《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第3期。

基于人才培养的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1.1定义。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课堂上的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形式,按照一定的分工合作性程序促进学生之间在小组中的共同学习,从而还能利用其合作性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的形成。

1.2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对于新型的合作学习方式下面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学习主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明确一件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在教学上,不应该是教师来决定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其次,教学课程:教师在备教案的时候,尽量要做到新颖、深动、有趣,进而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以便于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并付诸于行动,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也能从教学中领悟出学习的合作精神。第三,共同体: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做到积极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培养出交往的技巧。

1.3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属于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精神以及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还能弥补学生之间的差异与不足,从而真正的实现每位学生的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主要是将沟通、交流技能在学习中融为一体。合作的过程本来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与人相处的品质,探究式的合作与对话使学生主体获得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健康、理性的成长。

2.1教会学生倾听。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学生不愿意倾听教师或者是别人的意见,因此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认真的倾听的习惯,注意听别人讲述重点,学会收集、思考、分析、综合、整理信息的要点,进而对其评价,完善自己的思维。

2.2教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所发现的事物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不同的探讨,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该在不同的程度上鼓励学生发言,教师还要及时的给予肯定或者是表扬。同时小组中的组长人员要不断的更换,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充满信心。

以往的教学总是流于形式,那么现在的合作学习如何能避免学习流于形式现象的发生呢?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呢?下面将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做为例子进行相关的讲解。

3.1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的创新之处就主要是借鉴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的合理核心,并且还赋予了崭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最鲜明的特点体现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班级中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与前提。分成的小组之间水平要相当,小组内的成员各有差别,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以便与他们之间的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优势。坚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平衡,这样才能良心竞争。通常每个小组以4~6为宜,组长一名。

3.2教会学生会疑问。

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通常会先给小组制定学习目标及任务,接着学生会产生相关的疑问。例如,对初中化学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教学。学生对二氧化碳是比较熟悉的,清楚的知道二氧化碳不仅能消灭火种,还能制作成汽水;不仅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在夜晚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材料,而且知道使用石灰水对二氧化碳进行检验。此时学生会懊恼:为什么co2会有这么多的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呢?待这些懊恼出现之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此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进行回忆,对其物理性质(色、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等)进行小结。然后再将一瓶灌满了co2的瓶子取出,让学生对co2的其他性质进行猜想并实验。

3.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进行指导。

对co2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导、实验的流程而得出结论。遇见这样的问题学生们可以先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进行协商、讨论,并查阅课本上的知识找出解决的办法。若是某些小组不能自行的解决,那么就可以请教老师给予帮助。当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操作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助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就应该及时的对小组进行调控。尤其是对于能力较薄弱的小组更加要多点关心,适度的给予一些暗示,帮助该小组更好的进行学习。

3.4注重化学实验教学。

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步入化学教学,面对教课书上实验过程发生的一系列现象激发了学生了对学习的化学的兴趣,当然也勾起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向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4]。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设计好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的演示,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实验的内容,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之前明白其中的实验方法,最好是能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方案(不能脱离该实验的本质),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但是,因为实验器材、课堂的时间等的局限性,采用小组合作实验就是最佳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升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还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的意义。例如: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有的小组实验成功,有的小组却实验失败。请问:为什么做同样的实验,却会出现失败呢?请问这是否与倾倒二氧化碳时瓶口所对的地方有关系?接着分组让学生操作实验并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更加清楚的知道:顺着火焰上方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入烧杯中,这样的蜡烛是不会熄灭的,沿着烧杯壁缓慢的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就会成功的,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首先,各个小组中的学生分工完成二氧化碳的的溶解实验,并详细的观察做好记录;其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并要观察其变化;学生通过实验之后,教师问道:通过你们的操作,请问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哪些用途?对二氧化碳的检验有多少种方法?你们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在小组的交流中进行探讨、交流。

3.5将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相结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通常采用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勤动手,还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的能力。如设置“怎么样去证明人的呼吸作用确实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小组讨论之后设计的方案,将学生带入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的对比。一般学生设计好的方案有:a、先将空气用较软的塑料管吹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再使用吸管在等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最后再对石灰水变浑浊之后的程度进行比较。b、在一个装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的气瓶使用一个上面带有两根玻璃管的双孔胶塞将其塞紧,然后在不同的导管中吹入和吸入气体,最后对石灰水的浑浊度程度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实验的探究之后,使他们在探究与对比中学习和了进而化学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小组交流与问题的小结。

小组在进行了交流学习之后,各个小组要派一名代表对其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的现象、co2的性质进行汇报。报告完毕之后,再阅读化学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论与书中的知识进行对比,对co2的性质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7对实验效果的合理评价。

小组经过合作学习、交流之后,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本组的实验进行作答并对该次实验效果进行复述。同时还要让各个小组对本组以及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实验效果进行评判,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在由化学老师对各个小组的方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或者是对表现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等,教师的评价的同时尤其是注意多褒奖、少贬义;多激励、少打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小结。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这一教学模式,既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又是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组建取长补短、互帮互补的学习小组,通过学生自己自动手操作获取化学知识的原理、结论的实验,既提升学生在学习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探究的意识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基于人才培养的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

现行的《goforit》新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对于词汇的教授,大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着困惑,按常规的教法,即教发音,教用法,确实可以节约备课时间,但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这种教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不同的词汇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效果非常好,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词汇教学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使记忆单词由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现行的《goforit》新教材是在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纯英文的英语教科书的基础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教材图文生动、色彩鲜艳;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紧密相连,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这套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中词汇的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即教发音,教用法。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于节约时间,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在教授新单词上。但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词汇完全成了学生个人的事情。但基于优质课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一堂成功的词汇教学课是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体现的。

第一,在谈论一些日常用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增加趣味性,或者也可以通过画简笔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先画出物品的雏形,让学生猜是什么,在猜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地动脑筋,还要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将物品猜出。这个过程是由个体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的开始。这种教学情境体现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精神,使学生体会到集中同伴意见后猜中物品的合作式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在教授完新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及注意事项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说汉语,学生说英语;或教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以交换角色的方式完成单词学习的第一步。随后,教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让每组中的成员逐个拼出所学单词的一个字母,倒数第二个学生拼出整个单词,最后一个学生说出单词的汉语意思。最后,教师对每组完成任务的表现给每个大组计分。这样,在这个任务中拼单词速度快,并能达到准确无误的大组得分最高。所以通过这个任务链的完成,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为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学习努力。

第二,在教授完新单词后,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反复朗读、阅读记忆法。

首先,教师将写有新单词的卡片事先放在一个学生的课桌内,让另一个学生去找这张卡片,在寻找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学生帮忙。当该生逐渐接近卡片所在地时,其他学生朗读单词的声音一定要逐渐地响亮起来。反之,声音逐渐变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好在:

(1)全体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单词的过程中牢牢记住该词的正确发音。

(2)找单词的学生可以在周围同学们大声朗读单词的过程中灌了耳音,从而记住了单词的正确发音。这种方法要比教师单纯反复的领读单词,让学生机械性的重复要有效得多。

第三,在教授动词的现在分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卡片或投影仪将现在分词展示给一个学生看,让这个学生通过动作的表演展示给另一个背对着投影仪的学生,让他通过观察,说出现在分词以及拼写形式。

这种两人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在词汇教学中屡见不鲜,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能将所教的新单词和旧单词进行归类。在学习的过程中顺便也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个别学生动作的滑稽,也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了趣味性。总之,词汇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应该针对不同的词汇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无形中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现行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应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新知识,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多花心思,挖掘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为推动新课改的飞速前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人才培养的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它学习的优劣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可以有效的提升课题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合作式教学的基础是课堂,在课堂上小组内成员与成员之间进行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可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本文,笔者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阐述,其次对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在小学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学习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学习有“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强了师生间的关系,之外,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和合作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仅仅被当做一个知识的容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也不彻底,合作学习的引进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势。首先是角色的转化,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中,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次就是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期间,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要进行交流和接触,在长时间的交流和接触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第三,可以增强全体意识,为了不给小组拖后腿,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在久而久之中,增强全体意识。

(三)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

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针对于合作学习模式而言,它不只是包括小组之间合作,之外,还包括学生自身观点的表达、小组内部的评论以及评价等等,尤其是自身观点的表达这一点,对学生思想的生成,甚至是三观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教室的学习氛围更加和谐,进而促进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发展,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之外,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自觉的发现问题,进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显著的提升。

对于小组语文教学当中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笔者通过总结归纳,认为对于教师而言,应着重注意分组的科学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教师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并且在课后应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要加强分组的科学性。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相互合作。基于这一原因,从全班同学出发,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是基础工作。这一工作的完成依赖于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仔细观察。例如学生能力好的带动学习能力差的,积极好动、较为活跃的同学要和安静的同学分在一组。但是在以好带坏的同时,也要控制好力度,组内同学之间的学习能力不易相差过大。在小组人员的配置上也要严格把控,分组过少,组内成员过多,在小组进行讨论的同时就会出现教学“跑题的现象”,分组过多,老师不能对小组进行一一指导,也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一般而言,组内成员控制在4到6人为最好。

在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两点:其一,教师应制定好合作学习主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自学能力以及组织能力还有所欠缺,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进行自由学习,不仅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为此在进行开发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制定好相应的学习主题,,让学生以此为中心进行展开讨论,但是对于那些在讨论中跑题,偏题的同学,教师不能训斥,而要进行说服教育,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进而激起其探求知识的心理。其二,就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某一的角度讲,合作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的过程。要想和学生多交流,首先要融入小组讨论中去,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小组间进行探讨时,可能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在这时,教师应对其适当的指点,转变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不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也会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相应的提升。

(三)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二,一是教师的教学自检,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看个体学生的学习效果,之外,还要对小组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对于个体学生进行检查时注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查,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主要看其整体的学习效果,进而检查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将逐渐被淘汰。以合作学习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利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极大的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上便构成笔者在本文的论点。

参考文献:

基于人才培养的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21世纪的课堂教学,是对话教学,是民主和谐的教学,也是交互性的互助合作的教学。这种信息化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学中,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小组,并在小组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信息化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习七年级下册《西亚》为例说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学习目标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思想,结合学生实际、信息环境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与学生协商的前提下确立,要讲究团队合作的技能,要有世界公民意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定可操作的合作学习过程。

1.充分利用qq的学习功能。

学生个体发现好的学习资料时可以把它上传到qq群共享。学生如果有疑难问题,学生间可以通过qq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予补充、追问、更正。在qq群学生可以平等自由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或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教师可以发起讨论话题,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探讨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2.老师利用qq群及时进行评价和管理。

老师也在qq空间里发表“解题思路”、发表图片,有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还可以对发言学生进行评价;对发言偏离话题或发表不当言论进行及时制止。

3.成果分享,存储资源。

学生将学生成果制作成演示文稿,通过多媒体分享学习成果。展示更多的资料与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分享信息、分享成功、分享喜悦。然后利用电脑分类存储资源,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分享和创建在线文档,就本节所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与进行经验交流,让师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这就是使用信息化工具来促进合作学习的好处。

4.问题引领,做实课堂合作学习。

三、信息环境下合作学习的管理。

1.注重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

要教育学生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教育学生遵守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要做有信息素养的公民,合法、正确使用网络信息。不轻易点击、回复不明身份的邮件,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分享不健康的网站,不泄露个人信息等。

2.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教育学生在信息环境下要讲文明、讲礼貌,要善于倾听,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做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育学生懂得地理教学需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与认真探究。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3.注重小组建设。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座位安排:小组座位采用“面座式”座位排列,这样便于小组同学合作与交流。分组方法:在分组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性别、能力高低等因素,让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组合,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接近。每个小组人数4人为宜,优生和差生各一名,中等生两名。合作规则:。

(1)小组成员必须遵守班内规则和组内规则,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学生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

(3)岗位轮值。小组成员之间的职责要定期轮换。

(4)建立竞争机制。班里建立竞赛栏,实施小组捆绑竞赛。

(5)机会均等和机会限制。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要对发言特别踊跃的学生进行次数限制,如每节课发言不超过两次,使学生慎重选择发言时机,以便他人也有表达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

地理教学离不开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教师就要做好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幸福、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在评价时要做到几个结合:学生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测试成绩、作业情况、实践活动等方面综合考量。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新教学理论、模式的产生,信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成为我们教学实践的一个聚焦点,提升信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傅金梅单位:河北省围场县第二中学。

基于人才培养的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论文

在校企合作的交流过程中,使我们深刻了解到成功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率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缩短毕业生当学徒的时间,让学生在毕业时就已接近熟手工人,避免学生因入行工资待遇低而转行,使专业对口率不断提升。加强职业教育,实行校企合作,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好选择。实行校企合作,还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减少学校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为企业“量身裁衣”培养人才,为学生就业提供稳定渠道。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与传统培养制度不同,它将以前师带徒只重视技能训练的传统培养模式,改变为既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强调技能特色,重视学生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它是我们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当然,校企合作这条路是我们中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应走的路,也是我校教研、教改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条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校企合作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来维护和保证校企合作方案的推行与实施。二是校企合作现在还处在初级摸索阶段,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情况,有待校企双方共同来探讨,并加以解决。

二、实现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合作的深度融合。

学校要站在更积极主动的地位上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从领导层到师生都要在思想上高度一致,形成“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工作思路。树立校企合作共赢的观念,学校应多为学生找出路,为学生的就业多想办法,就会给校、企双方共同带来利益。

(一)学校根据企业的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部分企业不支持学校,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学生的技术不过硬,体能达不到要求,岗位流失率很高。如有的企业的反馈信息是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高强度生产节奏。第二,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时,没有认真探讨过企业的要求,不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部分学生实习的目标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投入,提高学生的技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与企业文化渗透,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二)模糊订单操作,不给企业压力。

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条件,但录用标准、具体人数要与企业沟通,按企业的需求确定。学生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体能训练、基础性的实训在学校内完成,岗前实训在企业完成。对于部分未被企业录用的学生,学校则通过其他途径为他们解决就业,减少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用人压力。这样,企业则更愿意参加校企合作。

标准化学习在大中专公司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生物课要做到从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封闭式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那时我国教育受苏联影响较大,推崇“三个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种教育思想把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基地,教学活动大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往往局限于课堂。然而由于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等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课堂会变得枯燥无趣,有些知识甚至利用多媒体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尽可能发掘当地生物资源,例如可从校园中的`动植物开始,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进行探索。实实在在的生物是感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另外,它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的限制,能够既让学生获得掌握的知识,认识更多的事物,又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毋庸置疑,校外资源比校内资源丰富得多,有养殖场、农林场、农产品加工厂,有公园、花木场、动植物标本馆,也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方面的素材,如三汊河湿地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物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教师在发掘地方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地生物资源发掘的过程中会涉及参观、访问、讲座、论坛等多种途径,学生会因此获得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有更多了解生物与社会、科学之间关系,从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可让学生从当地河流中取水,对其水质进行调查、检验;在教学古生物进化时,可让学生参观动物园和标本博物馆;教学传染病时,可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卫生防疫站,了解病毒产生过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很多更加直观形象的生物信息。

三、充分发掘地方生物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参与问题与假设的提出、方案的设计、验证和得出结论等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操作中完成实验,避免纸上谈兵。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会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知识才能称之为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调动探求知识的心理需求,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就会和谐、高效。例如在说明某种鱼类对不同的水环境均有一定的适应性时,笔者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水质饲养此鱼,并带领学生前往当地水族馆请教专业人员,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生动案例和精准的答案。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此鱼的结构,并与其他鱼类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由于此前学生已经对这种鱼有较深的了解,因此都积极地参与讨论,轻松地理解了所学内容,课堂轻松而有实效。

显而易见,地方生物资源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生物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地区宝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同时,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具备紧随时代潮流的教学资源观,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把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