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闹元宵(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8 16:36:46 作者:MJ笔神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它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元宵节龙灯的来历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新东方网汇总了一批有关元宵佳节的作文、内容包括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的传说和观花灯、吃汤圆等丰富内容,希望同学们都能度过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龙灯与春祀的来历|龙灯,春祀,来历,元宵|::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放眼天下风物...#e#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

元宵节耍龙灯作文

今天是龙年的元宵佳节,妈妈带我去郊区行政中心的广场看期待已久的舞龙灯。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听妈妈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所以唐王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我们三时十分就来到了广场,天还下着小雨,可广场上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一阵鞭炮声、锣鼓声,来了两条板龙灯。你瞧,那龙的胡须很长,龙头的嘴巴张得很大,好像在向人们问好,嘴里还含着一颗珠子。龙头五彩斑斓,栩栩如生。龙身上密密麻麻的龙鳞像拼图一样装点着龙身,惟妙惟肖。龙身上还有许多一面面小旗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条板龙,三条近百米的板龙一起舞动起来,时而在空中飞舞,时而绕着地面盘旋,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前忽后,我仿佛看到三条真龙在飞翔。场面非常壮观,顿时全场沸腾了,人们兴奋地叫着、喊着,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锣鼓声渐渐变轻,龙渐渐停了下来,人群中立刻响起了阵阵掌声。听说钻龙头、拔龙须是很吉利,小孩们都争先恐后得去钻龙头、拔龙须,我也急着去钻龙头,并抓了一把龙须,心里乐开了花。心想:今年一定是平安幸福美好的一年啊!

今天的舞龙灯结束了,虽然龙灯渐渐走远了。但龙的精神会激发着我们向上、进取。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祝愿我们的家乡铜陵也像龙一样腾飞!祝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元宵节为要舞龙灯

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

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元宵节的风俗文化: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元宵节日记:看耍龙灯作文

正月十五,是曹村有名的灯会。

我和妈妈一起去看元宵节。一到那里,马上沸腾起来,在这些五颜六色木偶的灯中,黄色的舞龙灯,闪闪发光的官灯,活灵活现的鱼灯,小巧玲珑的荷花灯……观看的人们还不停地喝彩。

啊!这时的路边真是灯的海洋,灯的世界,我看这盏灯,又错过了那盏灯,看了这盏灯,另一盏灯有拉走了。这一盏盏灯都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做成的。

夜深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灯会会场。

元宵节舞龙灯的来历

早在汉代(公元前205——公元219),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全国的舞龙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舞龙能受到如此的喜爱,与它的群众性、娱乐性是分不开的',民间传说:“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岁耍小龙,青年壮年舞大龙”。

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每年元宵节,人们都要敲锣打鼓,耍龙舞狮庆祝元宵节,为什么民间要耍龙来庆祝元宵节呢?相传很古的时候,世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有一年,天下突然灾难降临,在很多的城内,洪水泛滥,淹没了不少民房,溺死了许多百姓;在城外呢,却发生了从来没有过的干旱,田地开裂,阳春冒烟,弄得人们。真是活不下去了。有一条居住在一座大山里的青龙,心地非常善良。它看到天地间这样的惨景,很可怜受苦受难的人们。它决定去上界打听个究竟。

一天,狂风呼呼,大雨哗哗,青龙腾云驾雾去到上界。它扬身一变,变做个阎王模样,假装说有事要找玉帝便顺利地。通过南天门。就这样,青龙乔装打扮,巧妙地撞过了一关又一关,在上界仔细打听四处查访,终于弄清了民间发生水灾和旱灾的原因:原来西天王母娘娘邀请玉帝赴宴;王帝很喜欢喝酒,连连喝了许多碗又香又可口的琼浆,喝得酩酊大醉,天旋地转。宴会后,玉帝回宫中办事,照样头昏眼花,于是把雨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城内下三分雨,城外降五分雨。玉帝却弄成了城内降五分雨,城外降三分雨。城内降雨五分,雨水太多;城外降雨三分,雨水太少。这样,就弄得城内洪水涛涛,城外天干地裂了。青龙得知这个原因,便偷偷地溜到天宫里,改了雨簿:改成城内降雨三分城外降雨五分,这样,世上又才慢慢地恢复了本来面目。玉帝酒醒后,也察觉自己点错了雨簿,本想改正,又生怕众臣说自己做事不慎重,说话不算数,只好将错就错。后来,玉帝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雨簿被改动了,不由心中大怒:是谁胆大妄为,竟敢违背我的旨意,随便改动雨簿?于是他便指令天兵天将到处追查,同时又派人下凡问去查访。后来查出是青龙干的事,玉帝就指派他身边的丞相下凡来惩治青龙。

丞相奉玉帝差遣来到凡间,找到了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天上玉帝派来的使者,不敢轻慢,立即摆出山珍海味款待丞相。饭后,皇帝和丞相在花园里下棋。不一会儿,只见丞相低着头,打起鼾来。皇帝不敢惊动他,只好站在一旁伺候。又过了一会儿,丞相脸上豆大的汗珠一颗一颗地往下滴。皇帝有些奇怪:这时节是正月间天气还有些寒凉,怎么丞相坐着竟汗流满面呢?于是叫宫娥拿出扇子来给丞相扇凉。扇了一会儿,丞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醒过来了,丞相感激他说:“谢谢你帮了我的大忙。”

“谢谢我?我帮了你什么大忙?”皇帝感到莫名其妙。

“嗯,你帮助我杀了青龙。”

“什么?我帮助你杀了青龙?”皇帝更是吃了一惊。

“是的。”

丞相这时才给皇帝解开了谜底。原来,丞相虚留了一个形体在花园里坐着,实体却去与青龙交战去了。丞相武艺虽然高强,但青龙也是修炼过的,双方正在斗得非常紧张激烈、胜负难分的时候,皇帝的宫娥扇了阵风。就是这儿阵风袭击着战场,给丞相大大地助了威。顿时,精神大振,力气倍增,厮杀了一阵,青龙抵敌不过,躲闪不开就被丞相斩杀。青龙被丞相斩杀以后,变作一只神鸟,整天在玉帝殿外啼叫,向玉帝喊冤。玉帝天天听着,心中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写错了雨簿反而杀了青龙,觉得过意不去,便下书到人间要皇帝向老百姓传令,要纪念为民造福的青龙。于是,每年正月,老百姓就用竹蔑扎成青龙,用纸、绸糊上,照着青龙的模样,用彩笔描画把纸龙绘得活灵活现,十分威武雄壮。到了正月十五(青龙被杀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扛着青龙游街串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欣鼓舞,以表示老百姓对青龙的感激和怀念。从此,每到正月间,就要耍龙,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元宵节习俗:耍龙灯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元宵节为要舞龙灯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2、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3、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4、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节习俗:耍龙灯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日记:看耍龙灯作文

昨天晚上,我看见了一群人在那里,爸爸说,“一会儿,有龙灯看,”听了爸爸的话,我静静地等着耍龙灯的人。

过了一大会儿,耍龙灯的人终于来了,由于我站的位置,太靠近他们,他们正在吐火时,把我满身弄的,一闻就有一股烟味,敲鼓的也来了,他们正在卖力的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好的.节目。

我往后一看,后面的人都拿一个红外线激光灯,我感觉也挺好玩的,就从哥哥手里夺了过来,自己也开始照了起来,一会儿,照照龙的眼睛,一会儿,照照耍龙的人,感觉好极了!!

龙灯闹元宵作文

每年元宵节前后,老家仰义都有舞龙灯的习俗。

初十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老家看龙灯。我发现奶奶家所在的整条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摆上烟火、鞭炮,还有一个稻草垛。我们要在门口等龙灯过来,等的时候我们玩起了小烟火棒,燃放的烟火就像一朵开放的蒲公英,在手上一点一点地消失,紧接着燃放下一朵。在我们嬉戏的笑声中龙灯来了。龙灯一来,家家户户都把烟火、鞭炮点燃,把稻草垛烧得旺旺的,整条街都变得热闹非凡。

龙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那是一条霸气、威风凛凛的.龙”。它的头和尾巴都是用纸做的,身体是一条长长的彩布,绘上了栩栩如生的龙鳞。龙张开大嘴,口里含着一颗龙珠,龙珠有八个面,上面描绘着八仙的图案。咦,真奇怪?这个龙头闪闪发光,是为什么呢?只见两个伯伯打开龙头上的一个个小盖子,把里面快要燃尽的蜡烛拿出来,再把新蜡烛小心翼翼的放进去。听妈妈说,龙灯里的蜡烛每到一个祭祀点就要换一次。

我们跟着龙灯走进祭祀的祠堂里。我看见一张长长的桌子,上面摆着许多祭品。呀!有一个看着有点恐怖的猪头,吓了我一跳。旁边还有烤熟的鸡、鸭,叠放整齐的年糕,包得严严实实的粽子,各种水果,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几个大人举起龙灯走到祠堂外的空地上开始舞起龙灯。这龙”似乎活了,它蜿蜒盘旋,忽上忽下,追逐一位叔叔手中擎着的火球”。奶奶说,这是龙”在祈求这一方的百姓生活幸福呢!大人们微笑着,小孩们欢呼着,在大家的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送走了龙灯。

家乡的龙灯真有意思!

迎龙灯,闹元宵作文

昨天晚上,伯伯开车带我们去看龙灯,一路上我们都盼望着快快到达,好好看看这一年一度的活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不一会儿我们就开到了目的地,我兴奋地跳下车,向前跑去。我跟着伯伯来到龙灯的最前面,我看到了装扮的特别漂亮的龙头,它是用五颜六色的小灯笼组成的,看上去特别威武,龙的身体是用红色灯笼和木板组成的,许许多多的板子连在一起蜿蜒着伸向远方,看上去眼花缭乱,非常壮观。

后来,我看到他们把龙头、龙身和龙尾放在了地上,我们向前奔去,看到一户人家在放烟花,烟花让整个天空变成了花的世界,烟花变成了不同的形状,像仙女拿着各色花朵撒向人间,漂亮极了。

外婆告诉我,迎龙灯是一种古老的民俗习惯,它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消灾降福。我听了连连点头。

明年我一定还要来这里看迎龙灯,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吉祥。

公众号:校园文苑。

龙灯闹元宵作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是这一天的传统的来历。

容我先介绍一下元宵节的习俗和来历吧!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天夜里叫“元宵”,它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的夜晚。月圆有大团圆的含义,所以应该全家人相聚,共同“闹元宵。”在这天晚上,家家都要点花灯、吃元宵。元宵节放花灯起源于汉代的永平年间,当时是为表示对佛教的崇敬,吃元宵的风俗起源于宋代。在南方,元宵又叫汤圆,也寓意团圆。这就是元宵的习俗和来历,知道吧!

晚上,我和妈妈坐车前往中山公园,一路上,我看见许多店家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有些还挂着形态各异的花灯,灯壁上的图案被灯光照得闪闪发光,给人感觉那是一盏价值连城的花灯,那种美感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车上的人越来越多,恐怕是去看花灯的吧!到,快下车!我拉着妈妈的手一下车就直奔向公园,到正门,远远望去,到处是灯光,到处是人影,熙熙攘攘的,热闹极,看来我是不虚此行啊!走进正门,一个大蓬映入眼帘,蓬顶布满霓虹灯,一进去,到处流光溢彩,如同置身于光彩隧道一样。向右走,两边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它们就像一个个窈窕淑女,可谓是“娇美动人”啊!咦,那是什么呀?我满脑打着问号,走进一看,是动画之城里的动画明星啊,他们一个个都是那么可爱,把我带进童年时代看的动画片中!又走一段路,瞧,那是一条巨龙,看它的龙须多长,从头到尾,一股英气感染我,再看它那挺拔的身躯,真帅!而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真棒!欣赏一段,这时湖边聚满许多人,我挤进去,是它们,你们猜猜?提示一下,跟我们的20__奥运会有关,猜对吗?那就是——奥运吉祥物五福娃,它们摆着引人的姿势站在灯上,正向我们招手呢!

我还看见人群中的一幕幕:有的买荧光棒或者荧光球,到处玩耍呢;有的在长椅上休息,一边赏灯,一边吃东西、玩乐;有的在大型的花灯前拍照,我想是要留个纪念吧!

一路观赏完,我和妈妈到海景好又多买东西。出来时,好又多办一个猜灯谜活动。我上前看一张,上面写着:土,打一数学用词。我想一会儿,是……加减法(十加一等于土);又看一张,“黄绒毛,包似弓,打一食物。”我略加思索,我想到,你猜猜?是饺子!找服务员一查对,可惜没买够68元,没能领到奖品。但我的心比吃蜜还甜!

啊,这真是一个既有趣又愉快的元宵夜晚啊,你有兴趣吗?下一次,也来参加吧!

前两天的灯谜会,正让我有一点难忘。

一大早,踏进校园,便感到了元宵节的气氛。校园里张灯结彩,一棵棵高大而挺拔的树上,挂着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红灯笼,灯笼下面挂着一张张精致的灯谜卡;教室里,同学们叽叽喳喳、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直到讨论够了才停住。这时,校长在广播里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欢度元宵节——猜灯谜活动开始了。

我首先来到201班,他们班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忽然,一张灯谜印入我的眼帘:伞兵。(打一成语。)我想了想:伞兵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应该就是从天而降吧!我伸出手,正准备要去拿时。一双胖胖的小手伸了过来,将灯谜卡取走。

半晌,我还没反应过来。扭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身高和我差不多的小胖墩儿。他看见我,笑了笑,对我吐吐舌头,做了一个鬼脸。顿时,一股无名之火在我心中升起。还是算了吧!我又开始寻找别的目标了。“咦?”一张灯谜卡吸引了我,谜题为:金格格,银格格。几瓣儿坐在橱柜里。

我心想:是西瓜吗?不对,西瓜没有分成几瓣,再说了,它也不是金色和银色的呀!是石榴吗?果实里面的核是金灿灿的,果肉是透明的,接近银色。一层层薄皮把它们分成了一瓣一瓣的。想起来让人谗言欲滴。我迅速撕下灯谜卡,飞快的跑到领奖处,大声说出了答案。就这样,我顺利的拿到了我的第一个“战利品”。

参观完高年级的猜灯谜,当然少不了参加低年级的猜灯谜。

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新教学楼。我在这儿逛逛,又在那儿逛逛。最后,我锁定了一个“目标”。“一年四季都是春。(打一城市名。)”我见了,从容的撕下了灯谜卡。“小朋友,你会吗?”一个温柔的声音在我背后响起。原来是一位慈祥的老师。

我见了,撇撇嘴,说“:还不容易,不就是昆明吗?”只见那位老师笑了笑,从我手中拿过灯谜卡。说:“小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清楚,想明白再去做。”我听了,面红耳赤,害羞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静下心来:我国的城市名一般都是有两个字组成的。

而“一年四季都是春。”用两个字代替便是常春,对了!常春不就是长春的谐音吗?我迅速撕下灯谜卡。走到领奖处,只见那位老师仍然微笑着说:“小朋友,你想好了?”我狠狠的点了几下头,大声说出:“答案是长春。”只见那位老师又笑笑,接过灯谜卡,递给了我一个棒棒糖。我仿佛一下子掉进了蜜罐里——甜呆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不肯久留,一个短暂的上午娱乐猜灯谜的活动结束了。

这次活动既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又让我们增长了知识。真希望下一个元宵节——猜灯谜早日来到。

“猜灯谜”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的元宵节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挂灯笼、猜灯谜的热闹喜庆的气氛当中。

今天下午我们班也举行了这样一个猜灯谜的大型活动,由于天气的原因,活动定在学校的东三楼会议室举行。

当我们全班同学进入灯谜会场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布置下,整个会场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五颜六色的灯笼看的我眼花缭乱,一下子不知从何猜起。

首先,我选了一个看起来比较容易的灯谜开始猜,只见上面写着:说唱表演。我灵机一动,这不是呓吗?因为说是嘴巴,所以是口,表演的是艺术,所以是艺。我连忙叫来旁边的阿姨,“猜对了,你可以去领奖处领奖了”阿姨说。我听了喜滋滋的,马上去领奖处领了一只漂亮的钢笔。接下来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灯笼上挂了这样一个谜语:雨天没有晴天有,田里没有堤上有,云南没有贵阳有。这是什么呢?我喃喃自语道:怎么这么难。我苦思冥想,也没想出来,它就像拦路虎一样,拦在我的前面。不行,不能被困难,我又仔细思考了一会,唉!想起来了,这不是“日”吗晴、堤、阳这三个字中都有阳字,旁边的阿姨,赞许的点点头。

就这样,我接二连三的猜对了四个谜语,也领到了我想要的奖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再回头看着同学们,个个都聚精会神的猜着,你一言我一语,还有的因为一个谜底不一致而争论着。

猜灯谜进入部分,李老师突然宣布她在台上出谜面,我们大家抢答谜底。李老师说一个谜面,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抢答。答对的奖励一张小奖状,得到奖状的同学脸都乐开了花,没有抢到的同学也不甘示弱,都绞尽脑汁的想。

随着时间的流逝,剩下的灯谜越来越少,也越来越难猜了。我们无论怎样想,绞尽脑汁也猜不出来。于是李老师请家长们也进来和我们一起猜。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共同猜想,剩下的谜语很快被猜完了,活动也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同学们都带着各自的奖品,个个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离开了。

我喜欢这项有趣的猜灯谜活动。

中国有很多古老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每个节日都充满喜庆,富有特色,在这些节日中,最令我感到开心的就是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宵是元节。在元宵节即将到来的前几天,人们就把各种各样的彩灯挂到了树上,元宵节那天树上的彩灯都亮了起来。街边的大树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树干被设计师叔叔用彩灯勾勒出许多小动物或是祝福人们节日快乐的话语。树枝上也五彩缤纷,流光溢彩。瞧!杨树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元宝灯,好像一棵棵金色的摇钱树;柳树挂着红色的花状灯,看起来就像初开的梅;松树挂满了一串串莲子灯,就好像一棵棵圣诞树。还有的树上挂着彩色的荧光棒。一束束色彩斑斓的光从上滑到下,在黑暗的映衬下,仿佛一道道流星从这里划过!放眼望去,真是玉树琼枝,美不胜收。不光树上挂满了灯,连房屋也被彩色的灯装点成了琼楼玉宇,有些高楼用金黄色的灯围起来,从远处看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体育场了,一进体育场就看见一对美丽的孔雀。定睛一看,一只低头梳理自己的羽毛。另一只依偎在同伴的身旁窃窃私语,围观的人群越聚越多,突然,这对孔雀展开了它们美丽的羽毛,仿佛要和观灯的人比美。不远处是一个活灵活现的“锣鼓队”,它们正伴随着音乐做着滑稽有趣的动作,栩栩如生。这时,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青年车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

除了观灯,还有民间杂耍。有九莲灯、舞龙灯、舞狮等好多节目呢。舞龙灯是由很多人举着一条长长的龙在举绣球的人的带领下跑来跑去,忽而左右穿梭,忽而腾空飞跃,尽显中国龙的精神。舞狮更是精彩,每年狮子都由两位功夫很棒的叔叔舞动着,两头威猛的狮子表演得活灵活现,它们站在又大又圆的球上不停地踩球,球在它们脚下不停地旋转着,人们为它们欢呼,为它们喝彩。人群中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漆黑的夜晚变得灯火通明,宁静的城市变成了喧闹的世界,元宵节融在了灯火辉煌之中……。

昨天是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龙灯闹元宵作文

今天着一阵锣鼓声,我和妈妈走到了建委大院。

原来是玩龙灯的。首先是龙灯给大家拜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龙灯随着锣鼓激烈的敲打声,在空中飞舞着就像一条真龙在林检飞舞。玩龙灯还有很多的,有划旱船、赶毛驴、打腰鼓、唱歌的、踩高跷等等很多种。非常好看,他们都跟着锣鼓的声音很有节奏感,我们看了非常高兴,每一场演完后,大家都恋恋不舍得离开了大院,期待下一场的表演。

龙灯是我国的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在玩龙灯的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保护它,爱护它,并发扬它。

山东济南历城区王舍人实验小学四年级:路炜。

龙灯闹元宵作文

每年的正月十三,大魏湾的龙灯就到我们湾。

男女老幼出门看龙灯,鞭炮震天响,烟花满地冲,整个湾子沉浸在盛大的节日里。我看每年的365天,要数这一天湾子里最热闹,家家门前不晒衣物,打扫得干干净净,当龙灯穿过门前,堂屋必须点蜡烛,点香,燃放鞭炮迎接龙灯。

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大魏湾继承习俗,玩龙灯,唱灯戏,给周围乡亲们过春节带来了喜庆,带来了欢乐。

去年正月十三,我们组在省道边摆香案。今年我们组在公园的停车场摆的香案,花了20xx多元钱,包括烟、鞭炮、烧纸、烟花、红包等。三条金黄的长龙是上午9点来湾子的,男男女女,黑压压的人头,前呼后拥,比看大戏还要热闹!玩龙灯,唱采莲,敲腰鼓,一派喜庆景象!

据说,玩龙灯让大家的心情爽快,家运昌盛,乡亲团结,经济腾飞。看表面,信神意识严重,浪费金钱突出,其实有钱就花,花了再去赚,只要风调雨顺,不愁那点香火钱。

我们社区不到3000人,有两个湾子玩龙灯,年年热闹,吸引四方宾客。

正月十二龙灯出行,正月十五晚上灿灯,历时四天,让家乡的春节过得有滋有味,让人难忘!

我看玩龙灯,爱到龙灯前面看稀奇,用相机拍下难忘的情景。此时我常想:我们是龙的传人,要有龙的精神,团结一心,热爱祖国,让华夏永远繁荣强大!

敲腰鼓的妇女们,身着华丽的时装,像明星一样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满脸微笑,精神飒爽。划采莲船的大伯,出口赞美好时代,一串唱词振奋人心,里面的新娘子满面红光,喜气洋洋。玩龙灯的小伙子,个个身强力壮,舞动龙灯,翻云吐雾,像蛟龙翻山倒海,个个有吃苦的劲头。

年年玩龙灯,岁岁庆丰收。生活真幸福,吃穿不用愁。

看着家乡玩龙灯的场面,我的心醉了。

迎龙灯,闹元宵作文

昨天我又看了一次龙灯。

你认为今年和去年差不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今年和去年可大有不同,不信?我就慢慢讲给你听。

今年不仅有龙灯,还有鱼灯、狮子灯、虾子灯。而且走到哪烟花放到哪儿,简直是一片花的海洋。许多人都跟着灯跑,我也想钻进人群,可是,我挤都挤不进去,好不容易钻进去,又被挤了出来。

今年看龙灯的人可真多,而且玩灯的人都是统一的服装,他们玩起来非常卖力。巨大的龙灯在他们的手上变得灵活起来。他们不停地变换着各种姿势。

听妈妈说,以往年年都玩龙灯。而且从初一玩到十五,可现在我们很少看到了,真希望有更多的人玩龙灯,让更多人看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