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小升初语文成语的积累与运用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0-31 23:11:49 作者:文轩 最热小升初语文成语的积累与运用教案(通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的教案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积累·运用1(第七册)。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5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谚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谚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谚语。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成语故事。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4、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三〉、课堂小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读有关秋天的散文。

2、导入话题:秋游干什么?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三〉、小组内讨论:今年秋游我们怎么玩?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五〉、全班讨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展示暑假生活见证:日记、相片、实物……。

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暑假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作文讲评。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练习写暑假里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今天我讲评几篇文章,让大家评一评,来好好的取长补短,学习、借鉴。

二、出示差的片断(小黑板)。

1、自由读、议。

2、学生自由评、议。

3、师归纳。

这几段文字的语言不通顺,有的内容不够具体,经过大家的修改,文字通顺了。以后大家写完作文,自己要学会多读账户几遍,遇到有问题的要及时修改,这就是古人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三、幻灯显示几篇优秀习作。(予以点名表扬)。

3、师归纳。

(根据文章特点进行评讲)。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读别人的优秀习作。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三

1.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学习新内容。

(一)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比价。

a.看质量,问价格,是否物有所值。

b.找另外几家比较价格、质量。

c.确定其中一家(也可以几家)讨价还价,比较满意的价格成交。

(2)活动过程分两步:

a.按以上方法模拟购物(不购物也行,但过程要去训练。)。

b.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的购物活动。

满意:怎么完成这一过程的。

不满意:为什么没成交。

很差:上当受骗。

(三)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开展模拟活动。

1.小组内组合,分好角色表演,再互换角色表演,组内评议:要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2.选1―3组表演,师生评议。

(四)谈活动感受,得到启发教育。

正:得到能力锻炼。

反:以前缺乏这方面能力,受过骗。

升华:在购物讲价过程中要文明礼貌,不乱还价,不漫骂卖主,不毁坏商品。

三.小结。

今天,我们模拟表演了上街购物讲价的经过,懂得了应当怎样做才能买到较满意的商品,得到能力的锻炼,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

教学要求:

1、领悟和了解同音字、形声字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2、积累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3、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

4、自主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有构词特点的成语和四字词语。

2、自读自悟,读懂成语故事、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难点:

1、了解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体会词语的构词特点。

教具准备:

教师:几组常见的同音字和较典型的形声字,成语故事。学生:字典、词典和成语词典。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自读自悟。

2、合作交流,发现特征。

3、总结规律,拓展延伸。

二、学习内容:

1、自主读词语,读正确,读出节奏。

2、用符号勾画出各组词语中相同处,帮助理解、记忆。

3、互动学习,讨论构词特点,讨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熟读、积累。根据四种构词特点进行改写或补充练习。

三、点击成语。

1、自由练读,读正确,读通顺。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桌听,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动释疑。

3、结合实际,交流阅读体会。

4、教师引领,归纳总结。

5、拓展延伸,可讲讲其他成语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1.了解成语的构词方式,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积累三字经,丰富自己的语言。

3.喜爱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4.向关心帮助你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把握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受到感动的事真实地记录下来;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3.补充与此类似的成语,如:呼风唤雨、青山绿水、翻天覆地。

二、语海拾贝。

1.生试读,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

3.你通过课外书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互相交流学习。

4.齐读《三字经》。

5.两分钟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

三、点击成语。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再读短文,讨论交流: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谈话愿望。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得到的恩惠,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你准备怎样向关心、帮助、支持你的人表达真诚的谢意?

3.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1)四人小组推选内容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讲述的代表。

(2)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同学补充完善。

(3)集体评议,评出表达最佳者。

(4)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五、习作百花园。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同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选择习作素材,尊重个体差异,激励大家选择新颖有趣的材料。

3.启发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习作计划。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全班交流。

5.书面表达,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当即表扬,鼓励创新。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全班赏析成功的习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其中进行品德修养的思想教育)。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引自《左传》,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可以失去善良的本性,不可以增长恶习。“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引自《后汉书》,意思是说要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失。“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引自明朝学者王守仁的《王文成公全集》。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错误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能改正错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引自《论语》,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成全别人的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引自《三国志》,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3、搜集课外格言警句,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格言警句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儿子看望父亲时,在父亲休养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当高尔基看到儿子栽的花开放时,写信告诉儿子。信中说,如果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愉快。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要多奉献,少索取。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讨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a大家爱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

b你知道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资料、故事,就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的好事吗?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说。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根据一张相片回忆往事,写一个故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布置学生找有意义的家庭照,如,生日纪念、春节团聚、乔迁新居;也可以是与同学、朋友拍的照片,如,和同学参观游览、一起游戏的情景;还可以是个人生活照,如,在菜园里捉害虫,在学校里做实验。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只要与自己有关,只要能引起美好的回忆,都可以。想想围绕它所发生的故事,不清楚的,可向父母或相关的人询问。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1巩固旧知,发现语文学习规律。

2背诵各国谚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词语,拓宽知识面。

4学会办报,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5激发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难点:培养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资料。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句。同桌相互读。

2小组讨论带点词的`相同之处。

3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的理解。

4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二、读读记记,语言积累。

1小组内读,读准确。

2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同桌对背。

4全班交流搜集到的类似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积累成语,体会内涵。

1学生自由读,读准确。

2观看《刮目相看》动画。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4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成语故事,将这些成语收集到采蜜集中。

四、综合学习,提高能力。

1说话练习,话题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

4小组中讨论如何办报,交流办报方案。

5指导写作。

五、自主阅读,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澳门风光片。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中互相帮助学习。

4交流学习经验。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1通过探究发现规律,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用喜欢的方法熟记5组成语,并知道它们的意思相反。

3朗读笑话短文,读中感悟语言的妙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讲述者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听众做到认真倾听,能提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5习作要求学生能把故事叙述清楚,语句通顺,逐步培养修改的习惯。

6用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短文,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4、5。

教学准备。

翻阅自己的照片,和父母一道回忆照片后的故事。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读词语,体会其意思,知道这些词语都是用来表示动作的。

2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3抄写词语,把自己还知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写。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己读成语,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整体感知这些成语意思相反)。

2请你说一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你可以根据字面意思来说,也可以把两个词语进行比较,还可以举例来说明。

3比赛记忆这5组意思相反的成语,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师生互问。

4运用成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造句。

三、开心一刻。

1自由读短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相互质疑,解疑。

3请你对“主人”与“客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从中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妙趣,并受到启示:我们平时考虑要周全,说话要得体。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它是我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感谢它――照片,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精彩的瞬间,多么美好的回忆!一张照片,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张照片,背后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老师出示照片,充满激情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乐闻趣事吧,请你讲给大家听听吧。

2小组交流,口语训练。

在小组里把自己照片里的故事讲给伙伴听,要求做到自然大方,语言流畅,条理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讲述者提问,或者提出修改建议。小组成员都讲完以后,请推荐一名讲得好的同学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故事比赛。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看谁讲得最清楚,看谁的故事最精彩。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

五、习作练习。

1谈话:照片里的故事真精彩!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仿佛看到了照片里的人、事、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让我们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吧!赶快用我们手中的笔把这些故事写下来。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点拨。

3点评学生作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4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5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6誊写作文。老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六、自主阅读。

1学生自读短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

2学生再读短文,在认为是重点的词句处做上记号,用前边所学的方法抓住重点多读,多想。

3检查自学情况:抽生朗读课文,汇报交流共享。

抓住朱熹的话,让学生去朗读,体会。

4说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3、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重难点: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教具准备:对联一幅。

过程:

一、谈话。

1、过年了,你们家要做什么?(引出帖春联)。

2、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对联?背一背。

3、小结,逢红白喜事都兴帖对联来表情达意。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出示对联,齐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

(1)前半句是上联,后半句是下联。

(2)4个字的词是横额,也叫横批。

(3)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

(4)下联的最末一个字一般是第三、四声,下联的末字常是第一、二声。

3、出示事先准备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帖对联的.知识。

4、逐句学习文中对联,说说每幅对联描写的什么?歌颂的是什么。

第一幅:歌颂祖国江山美,表现祖国蒸蒸日上的情景。

第二幅:喜庆对联,表现出祖国不老,大地同乐的情感。

第三幅:歌颂祖国人材多,祖国气象兴旺。

第四幅:科技发达,经济腾飞。

第五幅:s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试着选中其中之一背诵,说说你是怎么背的。

7、指导背诵。

三、学习“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效。

(1)课文讲了吴王孙权、大将吕蒙、主将鲁肃三个人,主要讲的是大将吕蒙。

(2)课文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影响下教育下,由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学问家,并做了吴国主将的事。

(3)课文最后一节解释了标题意思。另孙权的话中也有一句从事物方面讲了这一意思:“手不离书本”(孙权、光武皇帝)。

3、针对“我爱读书,可是没有时间读书”(即吕蒙语)展开一个辩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本文的启示:

(1)只要肯挤,都能挤出时间。(孙权语)。

(2)读书可以得到许多知识,还可以为人们争来许多荣誉(如文中倒2节)。

(3)读书很重要,只有多读书,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办得更好。(孙权语)。

4、齐读课文。

5、课堂练习。

四、小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语言优美,我们要利用大好时光,多读有用的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自己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六的教案

1 背诵古人论述学习、做事的三段名言。

2 独立读懂短文,感悟画家的独特构思。

3 通过评议“优秀作文选”,进行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 练习写信,提高与人书面交流、沟通的能力。

4课时

第一课时

(读读背背、阅读)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学生自己试读三段文言形式的名言。读准字音,不懂的字词查字典;与同学研究、揣摩语句的意思。

2 指名读名言,说句子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3 练习读通顺,读流畅,讨论:每段名言告诉人们的道理。

4 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二 阅读短文《踏花归去马蹄香》。

1 各人自读,同桌互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 按短文后的第一题阅读、思考,写一写自己对主考官选中的那幅画的看法。

3 交流自己的见解,老师补充原文最后的评论。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用眼睛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表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是因为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缘故,所以是成功的。

4 说说自己见过的构思奇妙的画。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在这次口语交际之前,应组织学生编“个人作文选”。让学生从本学期或升入五年级以来的作文中,选自己认为优秀的作文,按一定的顺序编辑在一起,工整地抄写或打印装订成册。

一 观摩、浏览。

评选前,把学生各人编的作文选全部陈列出来。

三五个同学自由结组,观摩、浏览全班同不的作文选,现场议一议每本作文选的长处和不足。

二 小结推荐,全班评选。

1 每组向班级推荐三至五本优秀作文选,并逐一说明推荐理由。对推荐意见有分歧的作文选,重点展开评议。作者本人亦可参加,自评或申辩。

2 在评议的'过程中统一认识,归纳评选标准:

(1)作文选中每篇作文质量要比较高。做到: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

(2)作文种类齐全,篇数较多。

(3)字迹工整。

(4)装订整齐,美观。

(评选标准和如何掌握评选标准,是学生天评议的裨性内容或争论的焦点。为了使学生充分展开口语交际,老师不宜过早地拿出统一的标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争辩,在争辩中逐渐统一看法,可联系某一作文选入选与不能入选,讨论评选标准。)

三 交流体会,介绍经验。

“优秀作文选”评出来之后,大家鼓掌通过。

请“优秀作文选”作者介绍自己编辑作文选的经验。

学生互相交谈编个人作文选的收获和体会,讨论如何把这项有益的活动坚持下去。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 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这项习作是写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积累运用六”中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里提出了什么要求。

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归纳,明确以下几点:

(1)写信对象:外地亲人、远方小伙伴。

(3)达到标准:要写具体,真实;注意格式;写完后认真修改;用稿纸抄写工整。

(4)写好信封寄出去,变可发电子邮件。

二 认真构思,想好再写。

大家已经明确了这次习作的要求,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同学们议一议。

归纳学生意见,使学生知道,写作文不要急于动笔,习作前应认真地想一想:写什么内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想好以后再动笔。

三 动笔写信,完成初稿。

老师要关注作文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了解全班学生的习作情况。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一 典型初稿评议,引导修改。

信的内容一般属于个人秘密,本来不应该公诸于众,但是,作为我们小学生这封写给远方亲友的信,如果人个认为没有值得保密的事,是否可以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请大家欣赏一下或征求点儿意见?谁愿意读就主动站起来读。

对主动读给大家听的信,评一评,说明哪儿写得好,提出修改意见。老师相机点拨:如写信注意称呼,个人身份,,说话的角度、口气;信的内容是否写清楚;最后怎样写祝语、落款等。

宣读评议三五篇即可,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认真修改和工整地誊写。

二 认真修改,誊抄。

同学们听了几位同学读自己的写的信,以及大家的评议,对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心中有数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自己的信读一读,改一秘方,铕,工整一誊写在稿纸上。

三 写好信封,装封邮寄。

把信封写正确非常重要。谁来说一说,写信封应该注意什么。信封写好后,将信装在信封内,封好口,到邮局里寄出去。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其中进行品德修养的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学生习作)。

一、继续习作,完成初稿。

同学们,再用10分钟时间把上节课没有写完的初稿写完。写完后自己认真地读一读、改一改。

二、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1.全班评议。

谁愿意把自己习作初稿读给全班同学听,请大家评一评。(评议三四篇。)。

评议时,提示学生:看是否把要说的意思说具体,说清楚,是否做到语句通顺。

2.小组评议。

通过全班评议几位同学的习作,不但被评的同学得到大家的帮助,而且大家从中受到了启发,同时也知道了怎么评议这次习作。为了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现在,各小组进行评议。

教师深入小组听取学生评议,也可参与小组发表意见与同学们商量。要特别关注薄弱的小组。

三、自己修改,各秒。

提示学生:修改自己习作时要认真考虑同学们提出的建议,要注意吸取别人的长处。抄写时注意不写错别字,把字写工整。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二》教学教案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习惯。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运用三习作》

教学目标:

1、了解谚语的意思,读一读,背一背,增加语言积累。

2、体会参观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五个关于爱惜时间、珍惜时光的谚语。

2、阅读短文,能找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词语,并能恰当地表达己的感情。

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图片、录相。

教学过程:

一用投影幻灯打出谚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说一说谚语的意思。

学生发言。

教师:谚语是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含有深刻意义的语句。它通俗、形象、顺口,是人民群众语言宝库中的珍品之一。我们阅读书籍和报纸时,看到谚语要积累,丰富我们的词汇。

二阅读《参观中华世纪坛》。

1、初读短文,标然段,了解大概意思。

2、用“~~~~~~”线画出表示参观顺序的语句。(教师适当引导)。

学生发言。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你的理解。(此时,可放录相或放大的图片,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

教师:参观有先有后,写文章一定要把顺序交代清楚。其次是把看到的景物或展品的特点写出来。最后是写景和抒情密切结合。

三板书设计。

参观中华世纪坛。

圣火广场弧形石阶二道清水象征。

青铜甬道长270米宽3米。

坛体上部分斜面时空探针外围墙上浮雕。

世纪坛内分三层。

语文积累·运用教案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寸寸。

(2)位卑未敢。

(3)天下兴亡,有责。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或。

(6)而,而,非英雄也。

2.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教学目的。

1.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il我们懂得了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

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读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很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看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

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l.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3.建议每周读一本好书,并摘录好词句。

教学目的。

1.能认真写不限题栽的作文。

2.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齐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自由写。

2.可写景,写事,写入,写心里话,写想象作文。

3.动笔前要先认真思考,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出来。

4.作文要具体、清楚。

5.不写错别字。

6.自己定题目。

7.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三、写前谈话,拓展思路。

1.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快乐和伤心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把这件事讲清楚.要让别人听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钟,发言三一五分钟。同桌可互相提醒、补充。

3.师听取后可邀请一、二个口齿较清楚,发言较流利的同学上来试说说,全班帮他补充。

4.试着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再把刚才所说的事补充修改一下。

四、动手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可以边写边修改,也可以写好后读一读,边读边改。

五、作业。

继续写作。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别人的好作文。

2.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师就批改情况简要回顾一下本单元写作情况。

二、欣赏好文。(一、三篇)。

1.投影佳作。

2.指名读。

3.说说该习作好在哪(字词、句、布局谋篇、内容)。

4.指名读读自己习作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读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说说如何修改。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如:

改错字:在字的四周画,同时在错字上面写上正确的。

删除字:在余字的周围画。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处画,引到空白处画一个方框,框中写上要添加的字。

换顺序:用xxxx划过来。

4.再话修改后的习作,比较。

5.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抄正。

教学后记:

语文教材积累与运用教案设计

1.了解成语的构词方式,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积累三字经,丰富自己的语言。

3.喜爱阅读成语故事,明白成语的意思。

4.向关心帮助你的人真诚地表达谢意,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能把握主要内容,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5.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把受到感动的事真实地记录下来;能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不懂的通过查《成语词典》了解意思。

2.这些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有什么特点?

3.补充与此类似的成语,如:呼风唤雨、青山绿水、翻天覆地。

二、语海拾贝。

1.生试读,抽查正音。

2.师范读,教读。

3.你通过课外书或访问家长后理解了哪些句子的意思?互相交流学习。

4.齐读《三字经》。

5.两分钟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多。

三、点击成语。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再读短文,讨论交流: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谈话愿望。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得到的恩惠,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你准备怎样向关心、帮助、支持你的人表达真诚的谢意?

3.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1)四人小组推选内容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讲述的代表。

(2)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同学补充完善。

(3)集体评议,评出表达最佳者。

(4)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五、习作百花园。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习作要求,同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帮助理清习作要点。

2.引导选择习作素材,尊重个体差异,激励大家选择新颖有趣的材料。

3.启发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习作计划。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典型,全班交流。

5.书面表达,教师巡视,发现亮点,当即表扬,鼓励创新。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全班赏析成功的习作。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读短文,读准音,读通句子。

2.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3.交流汇报,教师引导。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语文教案《积累与运用一》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6条谚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暑假中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教学时数:(5课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暑假生活记录、相片或能展示自己暑假生活情况的实物。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谚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谚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谚语,试着理解谚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谚语。

5、交流其他谚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成语故事。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故事,学生听后评议。

4、交流阅读后的收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配乐朗读有关秋天的散文。

2、导入话题:秋游干什么?

〈二〉、观察图画,回忆过去的秋游活动,拓展话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去哪儿玩,玩什么?

2回忆以前的秋游,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三〉、小组内讨论:今年秋游我们怎么玩?

〈四〉、在小组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指名一个学生做好记录。

〈五〉、全班讨论:哪个方案好?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作文兴趣。

〈二〉、交流启发,拓宽思路。

1、全班交流展示暑假生活见证:日记、相片、实物……。

2、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暑假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事情,要讲得有条理。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介绍。

〈三〉、读习作要求,明确作文要求。

1、选择的事情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

2、必须是发生在暑假的事情。

3、要注意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四〉、学生尝试作文,教师巡视辅导。

〈五〉、评议学生的范文,提高作文水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继续完成作文。

2、完成练习册。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练习写暑假里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很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今天我讲评几篇文章,让大家评一评,来好好的取长补短,学习、借鉴。

二、出示差的片断(小黑板)。

1、自由读、议。

2、学生自由评、议。

3、师归纳。

这几段文字的语言不通顺,有的内容不够具体,经过大家的修改,文字通顺了。以后大家写完作文,自己要学会多读账户几遍,遇到有问题的要及时修改,这就是古人说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三、幻灯显示几篇优秀习作。(予以点名表扬)。

3、师归纳。

(根据文章特点进行评讲)。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读别人的优秀习作。

语文积累·运用教案

1、理解读读背背中的词语,读熟后背诵下来,积累词汇。

2、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热情。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真情实感。

积累词语,培养阅读能力;引导观察,学会表达出真情实感。

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词语和成语

一、字词:选择正确的词语,在词的下面用横线画出来。

1、家用电器要经常(保护爱护维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

2、护国寺是我们古代建筑的(珍宝瑰宝宝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现代人仿制古代的编钟,敲奏出(飞扬悠扬悠久)的乐器。

4、森林的夜晚格外(平静寂静宁静)。

5、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连看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都(称赞赞扬赞叹)不已。

歇后语:

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

老艄公撑船见风使舵。

上天摘星星异想天开。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一)、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夜光杯:用祁连山玉石雕制成的酒杯。倒入酒后,色呈月白,反光发亮,因此得名。

3、琵琶: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4、催:催人出征。

5、沙场:平沙旷野。古时多指战场。

6、征战:出征打仗。

7、这是盛唐边塞诗的经典之作,抒发了盛唐边防将士的豪迈不羁。古人评价这诗的时候说这是一首“壮丽”之词,首句表现出了“丽”字,而后两句则表现出一个“壮”字。“醉卧沙场”有二层意思:一是毫不惧怕入侵之敌,所以,在出发破敌之前,醉酒上阵,是举重若轻;二是由于“古来征战几人回”,醉酒上阵,是视死如归,看破生死,是举轻若重。这样的.悲壮语、如此的无畏无惧,正是唐人的风格和勇气。

(二)、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诗歌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之声:处处啼鸟,潇潇风雨。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游园不值》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春晓》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

小学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七》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的歇后语。

二、阅读练习。

三、作文。

教学重点:

学习缩写。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背诵谚语和歇后语。

1、教师点拨,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歇后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歇后语背诵者。

二、理解背诵歇后语。

1、听教师讲解,学生开始自由造句。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歇后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课后背诵有关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善良为话题讨论神话故事。

1、你知道民间流传哪些神话故事?

2、为什么会流传民间故事?讲解。

3、民单故事的特点。

二、阅读短文《七颗钻石》。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水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说说为什么水罐会发生这些变化?

3、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介绍《小抄写员》的主要内容。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题意。

1、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析题。说出缩写的要求。

a.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b.语言要简练。

3、回忆文中哪些是可写可不写的?哪些是非写不可的`?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中心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