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通用15篇)

时间:2023-12-04 22:28:45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理性分析和判断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小编汇总了一些近年来优秀教学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丑小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复习,抓重点句子导入。

(1)讨厌、蛋壳、欺负、翅膀暖烘烘卧在剩下裂开孤单芦苇篱笆冻僵幸亏讥笑。

(2)毛灰灰的漂亮的影子。

嘴巴大大的雪白的羽毛。

身子瘦瘦的长长的脖子。

(丑小鸭)(白天鹅)。

2、这两组词语分别描写谁的?

二、品读想象,感受苦难。

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千辛万苦,有许多不幸的遭遇。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丑小鸭在家里遭遇了什么磨难?请用铅笔画出几个重点词来。

(2)(出示插图)他们是怎样欺负丑小鸭呢?谁来用自已的话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把红色送给你们,把黑色留给自己。(出示句子)。

(4)你被人欺负过吗?被人欺负的心情怎样?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

(5)丑小鸭没有朋友,没有快乐,就连兄弟姐妹都欺负它,它感到非常___(孤单)。

2、孤单的丑小鸭为了寻找快乐与幸福,他选择了离开家。临走时,它还给鸭妈妈写了一封信:谁能帮助他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话,把信写完整。(同桌说、指名说3个以上)。

亲爱的妈妈:

您好!我在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感到非常__________________。我要离开家,去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

您的孩子:丑小鸭。

4.离开了家,丑小鸭就不再孤单,不再受欺负了吗?

请默读课文4至6自然段:思考:丑小鸭离开了家,又经历了哪些磨难?用___划出有关的句子,并用划出重点词语。

(1)学生读:“丑小鸭….找吃的。”你找到的关键词是……。

(2)引读:(出示第四自然段)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他白天只好……(出示重点词)。

(3)请大家来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下列句子哪一句用得好,为什么?(自由读)。

丑小鸭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丑小鸭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只好写出了什么?

5、丑小鸭惟有躲起来才能避开动物们的欺负,它是多么凄凉啊。

6、丑小鸭还经历了哪些不幸的遭遇?

“丑小鸭……冻僵了。”理解“冻僵”。

8、面对着种种磨难,丑小鸭勇敢顽强地生活着,他始终没有放弃追求幸福的梦想。

9、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一天傍晚,……又惊奇又……)。

10、谁能把丑小鸭的惊奇和羡慕读出来。

三、感性导读,升华情感。

1.经历了重重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实现了梦想,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它的心情是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七自然段。

2、同学们,你感受到了吗?丑小鸭的心情怎样呢?

3、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又给鸭妈妈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看屏幕。

亲爱的妈妈: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春天来了,我变成了。为了这一天,我。今天,我想对______(哥哥、姐姐、小鸟、农夫、全世界的人……)说:。

您的儿子丑小鸭。

()月()日。

(我们要学习书中主人公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但对它的行为不能盲目跟从。小学生离家出走是绝对不行的。)。

四、交流感受,悟生命意义。

1、同学们,这篇童话的作者安徒生爷爷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你还读过了他哪些作品?

2、其实,安徒生爷爷的童年也像丑小鸭一样,他的成长也遭受了很多欺负、嘲笑、挫折,但他却从不气馁,不停地奋斗,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请打开书129页,读读“我知道”中的内容。

3、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丑小鸭,像安徒生爷爷那样永不放弃,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给生字找朋友。

3、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描红、临写。

六、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丑小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顽强抗争的意志,感受他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

2、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3、读中明理,能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

二、教学准备:cia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奠定基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丑小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只怪模怪样的鸭子,你看,(课件出示图、文)它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的',样子真难看。

(二)、学习2―4自然段,体会可怜、不幸、顽强。

1、第一层次:

(1)是呀,丑小鸭那么丑,没有一个人喜欢它,老师想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愿意听吗?

(2)教师配乐范读2―4自然段。

(3)听到这,你们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你们听的很认真,说的也很好,现在谁想读读这部分内容?

(4)以不同形式读2―4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邀请一位同伴读第三自然段;推荐一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未叫到还想读的同学齐读2―4自然段。

2、第二层次:

小朋友们,站起来吧,你们就是丑小鸭,你们就是白天鹅,扬起有力的翅膀,发出幸福的呼喊吧!

学生齐读丑小鸭的呼喊。

(四)、延伸训练。

br/。

丑小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到不幸遭遇,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读懂了什么?师出示幻灯片2(回顾课文内容)。

2、这节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鸭遇到了那些遭遇?后来怎么样了?它变成白天鹅后为什么那么高兴?)。

二、研读课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一)、引导学习描写丑小鸭丑的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2自然段,勾划出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自读品悟丑小鸭的“丑”。

2、学生组内品读具体描写丑小鸭丑的词句。并注意读出“丑”味。

3、展示交流。师结合“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与“灰灰的毛、大大的嘴巴、瘦瘦的身子”词语对比作语言训练。并拓展练习“又……又……”的词语形式。(结合幻灯片3—5)。

(二)、全面品悟叙述丑小鸭不幸遭遇的部分。对比品析丑小鸭不幸中的“有幸”。

1、学生自读课文3—6自然段,勾划出具体叙述丑小鸭不幸遭遇的词句,并自读品悟丑小鸭的“不幸”。

2、组内交流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并结合具体的语句在读中品悟。

3、引:丑小鸭来到那么多地方,在寻找什么呢?(朋友、家、伙伴、快乐、自由、幸福)。

集体交流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并结合具体的语句在读中品悟。(结合幻灯片6—14)。

4、讨论:丑小鸭有哪些幸运的地方?(结合幻灯片15—18体会)。

(1)当家中人人都欺负他的时候,兴庆的是感受到鸭妈妈偶尔的关爱。

(2)当野外灰心绝望的时候,幸运地看到空中洁白美丽的天鹅,帮助他点燃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当趴在冰上冻僵的时候,幸亏遇到善良的.农夫及时帮助。

(三)、体验丑小鸭的快乐。

引: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他后来怎样了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自然段,勾划出描写天鹅美丽的语句。

2、交流。(结合幻灯片19—21)在对比中学习语言文字。

3、回顾诗歌《鹅》,体会天鹅的美丽。

4、引导学生品悟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时快乐的心情。

三、听课文朗读材料,进一步体会文章感情和作者的意图。

四、拓展训练,升华对文本的体会。

议题:学习了课文内容,你最想对文中的谁说说心里话?(结合幻灯片22)。

1、学生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注意从语言规范性、意思完整性、思想健康性引导。

五、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对童话的喜爱。

教师简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

丑小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丑小鸭与不幸生活顽强抗争的意志,感受他变成白天鹅后内心丰富的情感。

2、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悟情。

3、读中明理,能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表达出来。

二、教学准备:

cia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奠定基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丑小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只怪模怪样的鸭子,你看,(课件出示图、文)它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的,样子真难看。

(二)、学习2―4自然段,体会可怜、不幸、顽强。

1、第一层次:

(1)是呀,丑小鸭那么丑,没有一个人喜欢它,老师想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愿意听吗?

(2)教师配乐范读2―4自然段。

(3)听到这,你们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你们听的很认真,说的也很好,现在谁想读读这部分内容?

(4)以不同形式读2―4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邀请一位同伴读第三自然段;推荐一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未叫到还想读的同学齐读2―4自然段。

2、第二层次:

就因为他丑,

大家都()他。

在家里,

哥哥、姐姐()他,

小伙伴们()他,

连妈妈也()他。

在外面,

野鸭子()他,

小鸟()他,

猎狗()他。

(2)自由练习填空,反馈并指导读好此诗。

(3)诗歌中所填的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丑小鸭的可怜,让我们再读一读2―4自然段。

3、第三层次:

在诗歌第二自然段后补充:

为了(),

他悄悄地离开了家。

在诗歌第三自然段后补充:

为了(),

他只好白天躲起来,

晚上才出来找吃的。

(3)是呀,丑小鸭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他却是那么努力的追求新生活,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这是一只了不起的丑小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2―4自然段。

(三)、学习5、6自然段,感受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小朋友们,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丑小鸭都默默忍受着,坚强生活着,他终于挨过了寒冷而又饥饿的冬天。

---------------------------。

《咏华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完成《习字册》“岁、华、齐”的临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用课文中的词填空。

(1)天上飘着。

(2)起雾了,的山都看不见了。

选做题:

一、熟读老师提供的三首古诗,并记住其中一首。

二、结合《阅读欣赏》中的课文《山》,试着写一首儿童诗。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关注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培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学习古诗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议议,在课文中找找有没有能帮你理解的句子。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学生诗意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的点拨,如:“举头”、“回首”。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读,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句结构的奇妙,体会到古诗的意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华山雄奇险峻,我采用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的办法,让学生在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从而感受到《咏华山》这一课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再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时,我为他们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使之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中几点不足:

1、这篇课文诗好,意境美,不仅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也赞扬了寇准的才华出众,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如果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教学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能促进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交流更为充分。

2、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学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丑小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1、有感情地朗读3~7小节。

2、理解讥笑、惊奇、羡慕等词语。

3、体会丑小鸭前后两种不同的情感,学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丑不鸭图,回忆丑小鸭的外貌。

板书: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

二、自读3~6小节,想一想,丑小鸭生活得怎么样,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不快乐。

自卑。

孤独。

可怜。

很希望能改变现状。

……。

并边说边朗读相应的句子。

句式训练:

文中句子训练方法训练目标。

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小鸟讥笑丑小鸭,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词语训练,理解“讥笑”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丑小鸭会怎么想呢?情感训练,词语训练。

三、看到丑小鸭这么悲惨的遭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1、他变漂亮了:板书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2、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3、很惊喜: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五、如果你是丑小鸭,当你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还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1、高兴自己美梦成真。

2、感谢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农夫、鸭妈妈。

3、宽容与教导——曾欺负过自己的兄弟姐妹。

4、告诉别人,对自己要有信心。

放弃射门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1、让学生体会足球赛的精彩、激烈。会针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课文内容,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碟、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足球比赛吗?是的,在各种体育赛事中,足球比赛的确是最精彩、激励的。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段精彩、激励的足球比赛吧。(出示足球比赛的精彩片断)。

2、师:看了这个比赛的录像片段后,你想说什么?你觉得足球比赛的高潮是什么?(射门进球)。

3、师:足球比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射门进球的竞争,双方队员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射门进球对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3月24日,英国22岁的世界级球星福勒却两次放弃了射门的好机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放弃射门》。

二、学习新课。

(一)听读课文。

(二)讨论:(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一场非常感人的足球赛。这场足球赛在英国联赛中很重要,胜者将有望在后面几轮中争夺冠军,而败者将与冠军无缘。福勒所代表的利物浦队与阿森纳队的比赛中,就在福勒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他却放弃了射门的事。

2、福勒几次放弃射门?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放弃的?

(1)第一次是在怕伤害对方西曼的身体时放弃的。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幻灯片:就在这一刹那间,福勒猛地将脚收了回来。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师:他不这样做可以吗?

可以,因为如果此时福勒出脚踢中了西曼,责任都在西曼,他没有犯规,所以他完全可以不放弃射门。

可是在那一刻,他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而是它自身的素质,人性美的本能使他这样做。

师:我们经过讨论认识到福勒的放弃的确有意义,可是他作出决定的时间长吗?

不长,“一刹那间”已经表示出来了。这时他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行为,是他的本性,骨子里的东西。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人性美”。

师:是啊,在这绝佳的机会面前,在成功与生命面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这正是身上体现出来的尊重生命的人性美。作者虽不是狂热的球迷,但是那一次看球,也发出赞叹。(学生齐读:我不是狂热的球迷,但那一次看球,却被一种人性美深深的震撼了。)。

(2)指导学生学习福勒第二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放弃射门的。

师:面对这么好的射门进球的好机会,福勒再一次的放弃了。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吗?请大家自由读描写第二次放弃的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教师顺势指导:这说明福勒比赛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师:福勒罚点球时,态度怎样?他把球射进了对方的球门了吗?

态度是“漫不经心”。他虽然没有把球射进对方的球门,但是他已经把球成功地射进了西曼的“心门”,射进了阿森纳队的“心门”,射进了每一位球迷的“心门”。他的这种放弃,是一种美,正如成吉思汗远征失利,项羽乌江自刎,拿破仑滑铁卢兵败,给人一种凄楚的、遗憾的美。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对于福勒的这种做法,在场的人们赞成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顺势指导学生齐读句子:“……这是一种保持足球运动的团结的举动。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你表现出来的风范,将成为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

师:讨论这句话的意思。

三、总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异常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22岁的世界级球星在完成了百分之九十的射门动作,成功在望时,为了不伤害对方的对手西曼,放弃了射门的事。这是一种人性美的表现。一个世界级的球星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呢?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向西曼学习,在比赛时也应该要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应该把比赛作为一个平台,一种锻炼自己的机会。

附:板书设计。

为了保证对方的安全。

福勒放弃了射门。

为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体现了福勒的人性美和高尚的体育风范)。

作者邮箱:qy741110@。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一、二段内容。

重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难点:理解一、二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观看雪景图。(单击课题)。

二.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范读课文,初知内容。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2.讨论分段。

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八.布置作业。

1.写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深入体会文章中心。

2.学习写作方法。

重点:体会文章中心思想。

难点: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

七.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中:大片大片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欢。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一、教学要求:

1、理解“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阅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理解“瑞雪兆丰年”的科学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cd。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生齐读课题)。

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场雪的?(指名回答)板书: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时间短、变化快,突出了天气骤冷。

板书:骤冷。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引读:师读时间,生读天气变化。)。

3、小结:一天之内,天气变化如此之快,预示着这是一场大雪。

(二)感受雪大,体会景美、人欢:

1、这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

板书: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样从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请大家细读3——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圈圈点点,有什么感受随时用简洁的语句记下来。老师相信你的感觉是最准的。(生细读体会)。

3、下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读完后互相说说感受。(同桌读、说)。

4、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生议议、读读。(以下内容按学生思路安排教学)。

a、第3自然段。

抓住“鹅毛般的”“地上一会儿就白了”(视觉)。

“簌簌地”“不断”“咯吱”“压断了”(听觉)体会夜静、雪大。

(指名说、读)。

你们看他,读得轻轻地、缓缓地,多安静啊!把“夜静雪大”的意境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学着他再去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说明下雪时间长,雪下得大。)。

指导朗读:语速慢、语气稍重。

(2)“嗬!好大的雪啊!”(两个感叹号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惊叹。)。

指导朗读:突出“好大”,惊叹的语气。

(3)从“罩”“厚厚的”“粉妆玉砌”整体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

说说你对“粉妆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亲眼看看粉妆玉砌的世界?先闭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画面,——睁开眼睛。(出示画面:田野中、树林里、屋顶上、公园里的雪景图)。

雪景美吗?(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练读、指名读、齐读)。

说得好,读得也好。老师送你们几个描写雪景的词语。

(银装素裹、白雪皑皑、洁白无暇、冰凝雪积)。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词吗?

(4)从(部分描写)树上积雪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读、说)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树、松树积雪图)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挂满、堆满”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图试背:生练说、指名说,评议)。

小结: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玉树琼枝,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指导朗读:亲切、喜爱之情。

“簌簌地”“玉屑”“随风飘扬”“五光十色”(动态的雪景也很美。)。

指导朗读:欢快、活泼。

小结;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欢”

(出示图)下雪后,孩子们在干什么?(指名说)。

他们可高兴啦!谁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指名读)。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指名说)。

板书:人欢。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点,给我们描绘出一个童话般的雪的世界。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再到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去尽情地遨游一番吧!(配乐朗读:生自练、指名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现在老师的眼前。

(三)体会联想,加深认识:

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了什么?

(生自读6、7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

(1)“瑞雪兆丰年”的意思。(指名说)。

这句话包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3、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

4、简介背景:

一场大雪使得作者如此兴奋和激动,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吗?

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吗?瞧,农民们都高兴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图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这一场雪,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模拟记者采访,学生说感受)。

总结: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来朗读一次全文。(配乐)。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雪景资料,写一篇短文。

板书:19、第一场雪。

雪前骤冷。

雪中雪大。

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悦。

联想瑞雪兆丰年。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第一场雪”景的美。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能说出自己对雪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习成语:(时间为五分钟)。

2、学生交流学习成语。(请两名同学)。

3、其余同学的搜集的成语在小小组内交流。

二、读题,初悟课文中心。

1、同学们,刚才我们交流了与雪有关的成语,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雪景的文章,题目是——《第一场雪》(点击课件)。

2、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3、你感觉读得好吗?你来试一试?你为什么要把课题这样读呢?

4、真好,你把雪的美以及人们对这第一场雪的期盼都读出来了,好,现在我们就按刚才同学说的这种感情,再一次把这个课题读好。(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学生汇报交流。

四、再读课文,读好课文。

1、过渡句:作者笔下的第一场雪感觉是这么突然,昨天还是阳春三月,今天就下起来了;这第一场雪感觉又是这么的及时,想到明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我们心中也是无比喜悦。从你们的发言中,教师也深深感受到给同学们留下感受最深的是这第一场雪的美景,主要集中在课文的第三、四、五小节。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们对这三小节的朗读,把你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可以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个人读,或者小小组配合读。

2、学生自由选择读书的方式开始读书。

3、谁来读,你读得最棒的是哪一段。

第四小节:(1)学生个人朗读。

(2)小组配合朗读。(分两组)。

(3)师:多美啊!我们看看这雪后的美景去!看的时候可以交头接耳、指手画脚,动起来!(播放录像)。

(4)师:假如这段雪景再和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结合起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来当当“配音员”,注意配音员要与画面协调,先试试再来!

(5)同学们尝试着配上录像朗读。(分两组)。

(6)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全体起立,可以再加上些动作。

第三节;(1)学生个人朗读。(分两人)。

(2)小组配合朗读。(一组)。

(3)师:每当我看到雪花飞舞,雪花洗礼着这个世界的时候,《雪绒花》的旋律会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准确地表现出下雪时的美好。“雪绒花,雪绒花,小而白,洁而亮,仿佛对着我微笑”这首曲子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刚学过!下面,就让我们在大雪飘飘时,去体验一下,雪绒花飘落在我们的手中、发梢时的感觉吧!(师播放录像)。

(4)齐读。

第五节:(1)学生朗读。(两人或两组)。

(2)你们喜欢堆雪人、掷雪球吗?我们赶快全部加入到这队伍来,齐读。

4、总结:《第一场雪》这篇文章就像一幅幅画卷向我们展开,有“夜雪图”、有“瑞雪图”、“戏雪图”、“丰收图”。让我们把课文的第3。4。5小节齐读一遍,把你们的所有感受都通过读表现出来!

五、引导学生自我感悟。

1、大家刚才已经跟随作者峻青去领略了他所看到的那一场雪,感受到了许多。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许多种情绪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眼中的雪是怎样的呢?可以再到课文中与作者再次细细交流;也可以想想自己阅读过的有关雪的诗歌,散文;或者回忆一下自己看雪的情景……(请同学们在小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来交流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许多同学与作者的感受是相通的,那么课后请你选择你喜欢的课文段落去背一背,如果你的感受不同于作者,课后可以把你眼中的雪它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交流。

《第一场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进行语言积累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2.体会作者借描写雪景所表达的预见到来年小麦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句。

(1)俗语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

(2)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样在描述瑞雪的过程中透露自己内心的喜悦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按照要求预习课文。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雪吗?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说说自己的经历。

2.播放下雪视频和雪景视频,谈谈感受。

3.谈话:一场大雪后,往往给人们带来欣喜和快乐。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学习生字新词。

2.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这的,写出了这场雪的哪些特点。

3.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多读读,可以在旁边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4.质疑。

三、检查预习完成情况。

1.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结:因为是,所以作者抓天气骤然变冷这个特点来写;又写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对进行了联想议论。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气变化。

第二段(3)下雪时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联想。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2.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大家思考: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各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分小组议论。(雪大、雪景美、人欢乐)。

(1)雪后的景色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想像后的壮丽景象,学生可边看图边说。

4.朗读课文,读出喜爱之情。

过渡:其它几段又写的是什么呢?学习其余几个段落。

三、学习第一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句,并在书中勾画出来。

2.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顺序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2.用对读的形式进行交流。

3.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写得很细致,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籁籁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所以这段写得有序、有色、有形、有声。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样理解瑞雪兆丰年的?它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3.作者由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认为这篇课文哪部分写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

2.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

3.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背兜》第二课时设计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来了解作者对鸟儿的爱护及作者如何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爱鸟的情结。

2、通过朗读、分析、评价、讨论来品味文章,并进行仿写、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

3、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分析、评价、讨论来品味全文。

难点:理解体会最后一句: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我们已初次接触课文,今天,让我们与珍珠鸟作更进一步的亲密接触。

(出示珍珠鸟的图片)。

二、品赏课文:

1、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为什么喜欢的理由。

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鸟美、文美、情美……。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重点品味:

1、品味对鸟珍珠鸟的动作描写是怎样的准确。(出示幻灯片,指名选择,并用表演来说明原因。)。

幻灯练习:(1)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出来。(伸钻探)。

(2)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

开那些绿叶钻进去。(拉挤扒)。

2、品味、分析、朗读片断。

(出示小黑板)。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让我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鸟儿的外形特征的?说说从几方面来介绍。(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划出珍珠鸟的外形。)。

3、仿说练习。瞧,多么,像。

4、朗读品味第8段。

如何才能读出小珍珠鸟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情态?应该在哪些字词上读重音,以什么语气来读。

(指名说,试读,范读,齐读)。

5、想象写作。

“大鸟生气地叫一声”,大鸟会对小鸟讲些什么呢?小鸟又会如何对答呢?请大家展开想象,写一则大鸟与小鸟的对话。

6、神态描写的表演及朗读。(11段、12段)。

由一位学生朗读,两位学生表演,表演小鸟者要求演出“挨”、“蹦”、“俯”、“偏脸瞧”……等动作、神态。(课前准备图片珍珠鸟)。

四、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1、谈谈学后的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理想中的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如家庭中,班级里,朋友间,社会生活环境中,国与国之间等等。

2、齐读,感受。

(幻灯出示)。

五、质疑,提问,讨论。

六、课外材料补充,阅读《麻雀的心》(附材料)。

七、作业布置:选择你喜欢的一题。

1、以“小珍珠鸟的梦”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2、写一则《珍珠鸟》的读后感或小评论。(参考资料)。

3、把《珍珠鸟》改写成一首诗歌。

4、以小珍珠鸟的口吻介绍这段经历。

5、写一篇“你与小动物的故事”。

麻雀的心。

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清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升起一次。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了。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篷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然后,我看见母麻雀一跃而起,向不远的开满管芒花的芒草地飞去,非常准确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黄昏的秋风很强猛,使芒草摇来摇去,加上母麻雀的体重,晃得更厉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给它们加油打气,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哗然而起,再飞去芒草堆里,站在秋风猛烈的芒草叶尖。这样经过了好几次,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母麻雀宽慰地说了几句,带大家飞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阵,突然欢呼一声,往相思林的方向飞去。看麻雀飞远,我才发现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凉了,在刚刚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听懂了麻雀的心。原来,麻雀们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跃、叫个不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从人的角度听来,不明其意罢了。这样的发现使我忍不住动容,知悉如果我们有更体贴的心,就能更进人万物的内在,如果我们的心有如镜子明澈,我们就能照见众生平等、皆有佛性、遍及法界的真实了。

思考。

1、阅读了这篇文章,你能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吗?

2、学习了以上两篇文章,今后你会如何对待小动物?如何对待他人?

一、作者简介。

冯骥才,当代作家,1942年生于天津,原籍浙江慈溪县人。从小喜爱美术、文学和球类活动。曾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1977年发表与李定兴合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1979年以来发表了不少作品,表现出旺盛的`创作力和突出的创作才能。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啊!》《三寸金莲》。

二、读《〈珍珠鸟〉随笔》(张华民)(节选)。

真好!冯骥才先生送给读者的散文《珍珠鸟》,其情感浓郁,描绘细腻,朴素而有文采,恰似一颗滚圆的珍珠。

在鸟的世界里,已没有顽劣的弹弓和狰狞的枪口;在人的视野中也没有了可供愉悦的小玩物。当我们目睹小珍珠鸟伏眠于“我”的肩头时,读者的心灵进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人与鸟相依相赖,和谐自然。人与鸟像是一支动人乐曲中不停跳动的音符,像是一幅美好图画中闪光的色彩。这境界是和谐的极致。

《珍珠鸟》着意描摹了生活,作家在所描写的现实生活中又赋予了深刻的哲理,因此这篇生动隽永的散文便蕴含了很强的寓意。

行文至此,笔尖一动,流泻下一点感受:哲理,可以把文章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

三、(其它)(节选)。

“我”用超脱私欲的爱心为它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也因此赢得了它对人的信赖。“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尾一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作者把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几个动作“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去”等,活画出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作者心中充满温柔的爱意,用诗意的语言状写了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鸟在“我”肩上睡觉时的情态,银灰色的眼睑、红颜色的小脚、毛茸茸的身体,一个自然界的尤物,竟会安然地睡在人的肩头,完全不在乎外界的风吹草动,似乎人的身边就是它安全又温暖的归宿。可见,人和鸟之间的信赖达到了何种程度!

作者邮箱:xy171@。

飞向月球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一、教学目标:。

1.能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同学们每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哪个同学能背一首有关月亮的诗句?(背古诗)。

古人对月亮有着许多疑问,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的发达总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月球》(板书)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初读要求:。

(1)生字词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a.糊袤嶙峋。

捏成糊广袤巨石嶙峋。

b.奔赴检查捕捉心驰神往。

特别联络加速训练有素。

(2)理解词语意思。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联络:彼此交往,接上关系.

广袤:广阔无垠.

(3)指导书写。

难写、易错字。

广袤巨石嶙峋心驰神往联络。

(4)、描红。

(5)、交流问题,分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应提示总结:。

()月球月球。

学生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宇航员第一次飞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经过。)。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补充,分成三部分:。

第(1~4)三名宇航员飞向月球。

第(5~6)二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7月球很有开发价值。

(6)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应指导。

三.质疑:。

课文为什么以飞向月球为题,而不是其他的?

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作为课文的题目,也有上节课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业。

练习与测试。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放弃射门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对比赛场面,运动员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方法。

2、学习运动员以团结、友谊第一的高尚的体育风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比赛场面及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的准确描写,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5分钟)。

出示课件:射门集锦。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部分世界级足球比赛的射门集锦,足球射门对于球员来说是一种激昂雄浑的体验,对球迷来说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师:可是,在3月24日的一场英国足球联赛中,有一名叫福勒的球员为了避免对手受伤却放弃了射门,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板书课题)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印象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朗读时要注意:坐姿端正,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提醒。

二、实话实说。(30分钟)。

1、师: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许还产生了很多的想法,请同学们把刚才读书的感受在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堂了解。

2、师: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谈了自己的读书感受,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大家都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非常好。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栏目我们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的课堂就是实话实说的现场,这一期的嘉宾请来的是文章中的主角福勒和西曼。(出示课件)他们现在正忙着比赛,不能来到我们的现场,唐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他们。

请上两位同学。

师:我还想请福勒的教练和一名队友,谁想做他们的教练和队友?

请上两位同学。

师:同学们,《放弃射门》实话实说的现场直播现在就开始了。在座的各位来宾,针对《放弃射门》这篇课文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法,请和台上的四位特邀嘉宾交流,请大家畅所欲言。

(二)实话实说过程:

……。

1、生问:你为什么要放弃射门?

(福勒答)。

师:对!福勒当时就是为了避免对手的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

的辉煌。现在,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表现福勒这次射门一定能成功的句子?

(即使是技术平庸的前锋,也能将这个球捅入网底。)。

(就在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

击……)。

(当比赛进行到63分钟时,利物浦队前锋、22岁的世界级球。

星福勒带球突破,行云流水般晃过几名后卫,直插对方禁区。)。

……。

读句品词。(相机学习“行云流水”及福勒动作的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品读这些句子,并找出最能体现福勒球技高超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有关字词。

理解“行云流水”:福勒带球轻巧,灵活,球技高超。

师:书中具体描写福勒“行云流水”般高超球技的词还有哪些?

(晃、插、拨……)。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球员们在赛场上“行云流水”般的表。

现吧。

课件欣赏理解“行云流水”。

师:刚才,我们品词品句,知道了细节描写可以体现的人物的特。

点,这是我们今后习作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福勒的高超球技吧。

学生品读。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重点在福勒身上,大家有什么想对西曼说的?

2、(生问)课文中说:你简直疯了一般地去扑福勒的球,请问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西曼答: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考虑,我认为,我是一名守门员,守住球门就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尽力完成我的责任而已。)。

师: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回答鼓掌!下面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来读读西曼当时的精彩表现。

(说时迟,那时快,守门员西曼简直疯了一般,在福勒出脚的瞬间,不顾一切扑出球门,他要用身体堵住势在必进的足球。)。

……。

3、(生问)为什么福勒踢中西曼,责任都在西曼?

(正如书中所说,福勒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时,西曼已经闪电般扑到他的脚前。)。

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福勒此时的动作将近完成,而西曼却扑到他的脚前,西曼是主动者,而福勒是被动者。)。

4、(生问)裁判已经做出了判罚,而且对本方有利,你为什么还要再三解释?

(我当时认为,西曼根本没有碰对我,他并没有犯规,我是自己摔倒的,裁判的判罚是错误的,西曼不应该被罚下去,也不应该被罚点球。)。

5、(生问)你认为值得吗?

(我认为很值得,体育运动提倡的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我这样做,问心无愧。再说我这样做也会多交到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

师:不错,据我所知,后来他们两个真的在一个队中踢球,并成为了真正的好朋友。

(对不起,福勒,今天我要提一个反对你的意见。你第一次放弃射门还算说得过去,但你第二次放弃射门,我就认为不对了,难道你根本没有将球队的利益,球迷的感受,还有与你一起在场上拼搏的队友放在心上吗?)。

(当时,西曼根本没有碰到我,是我自己倒下的,我认为裁判误判了,我根本不应该得到这个点球。所以主罚时漫不经心,现在想一想,我也觉得后悔,还好这场球赢了,如果没有赢,我也不知道如何办才好。)。

(不会,第一次我都不会放弃射门。因为踢球就是要争取胜利,在球场上射门得分,才能展示运动场上的力量美,才能体现一个运动员的真正价值。我们都是拿俱乐部工资的,要对得起俱乐部,更要对得起辛辛苦苦掏钱买票来看球的球迷。何况现在有的人,为了胜利不择手段,假球、黑哨、赌球比比皆是。世界杯上,哥伦比亚球星埃里科巴误入本方球门,回国后就被国内的贩毒者枪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就是说,一场球的胜负,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它还关系着多方面的利益,有时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府,许多国家的首相或总统就都是球迷。)。

(我认为搞体育运动的,都知道在运动场上互相拼搏,受伤是不可避免的,我身上都有许多伤,所以自己是否努力拼搏才是最主要的。我认为富勒这样做就是没有努力拼搏,能射门却不射。我是教练我就会把他换下来,回去再狠狠地批评他一顿。)。

(第一次可能会,第二次绝对不会。因为整个球队拼搏了大半个赛季,好容易有争第一的机会,如果一场球赛中给我一个这么好的机会,我不会放过的。)。

(在精神上我是支持富勒的,但行动上我不会支持,如果一场球赛中队员都像富勒一样,我这个主教练就不用当了,我也早就被俱乐部炒鱿鱼了。当然,如果这场球输了,我还会非常信任富勒的,我只是希望球员们不要次次像这样。)。

三、(8分钟)。

(一个人读:这是一种保持足球运动团结的举动。在这场如此重要的比赛中,你表现出来的风范,将成为所有运动员学习的榜样。)。

师:国际足联秘书长说得多好啊!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一句话。

(齐读)。

总结:今天,在实话实说的现场,同学们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相当出色,能给自己一点掌声吗?最后,请你说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说,选择写到黑板上)。

四、师: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来结束这次的实话实说。

(出示课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