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明孝陵感想 明孝陵心得体会(模板6篇)

时间:2023-10-03 20:21:27 作者:JQ文豪 最新明孝陵感想 明孝陵心得体会(模板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明孝陵感想篇一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棣和皇后孙皇后的合葬陵寝。作为明朝帝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孝陵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我也有幸能够参观明孝陵,亲身感受到这个历史文化遗址所散发出的庄严和威严。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参观明孝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微风拂面,历史的魅力

踏入明孝陵,我仿佛穿越回到了明朝时期。一座庄重庄严的牌坊直接映入眼帘,上书“明孝陵”三个大字,刻意,如今的我们怎能感受到来自那段历史的庄严和威严。沿着宽阔的石板路,左右两侧种满了参天大树,给人一种恍如置身于古代皇家园林的错觉。微风吹过,带来一丝清凉,似乎古代的宫廷风雨似乎都在这里重现。我静静地站在这片历史的土地上,用心感受着这段历史的魅力。

第二段: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明孝陵的正殿区域。这座殿宇巍峨壮观,金碧辉煌,散发着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气息。高耸的屋顶,雕梁画栋,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了明孝陵的宏伟和气势。我仰望着这座建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明朝时期的盛世景象,我仿佛能够看到万民欢腾的场景。明孝陵不仅是皇家陵墓,更是明朝的象征,它的存在体现了明朝时期的辉煌与伟大。

第三段:奇石瑰宝,神秘莫测

明孝陵的景观不仅有建筑的雄伟,还包括了各种奇石和文化遗存。在正殿的东、西两侧,分别有“麒麟黄”和“麒麟白”两块巨石,形似麒麟。据说,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有着镇宅辟邪的作用。而在穿过正殿后,还有一个巨大的墓室,石碑上刻有各种花纹和文字。这些奇石和文化遗存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给明孝陵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莫测。

第四段:繁华纷呈,历史传承

离开正殿区域,我来到了明孝陵的陵墓区域。这里是明皇帝和皇后合葬的地方,墓碑上刻着朱棣和孙皇后的名字,墓地前竖立着一尊尊碑刻立柱。这些碑刻上保存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的历史。走在陵墓区域,我仿佛进入了古代的神秘世界,感受到了历史的传承和沉淀。

第五段:心灵的震撼,历史的启示

参观明孝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也让我思考起历史的启示。明孝陵的宏伟和庄严,让我明白历史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继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明孝陵也给我带来了对于历史的思考,人类的发展是历史的长河,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和经验,不断进步和发展。

总结:参观明孝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庄严,同时也让我思考起了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责任。明孝陵是一座宏伟的陵墓,也是一段伟大的历史。我希望将这次参观的心得与体会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孝陵感想篇二

明孝陵是中国明代著名的陵墓之一,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山麓。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棣的陵墓,明孝陵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人。近日,我有幸前往明孝陵游览,深深感受到这座陵墓的庄严和肃穆,也对明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将就我对明孝陵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首先,明孝陵的建筑设计堪称工艺之美。明孝陵建筑规模巨大,占地千余亩,由三个主体部分组成:“大明楼”、“宝城”和“宝顶”。我所参观的是“大明楼”,它是陵墓的核心建筑,由台阶、宝阙、神道、碑廊等部分组成。一走进大明楼,就被它的气势所震撼。楼内主要陈列着明朝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嵌有黄金的九龙壁,以及状若活龙的玉龙石柱。这些建筑和文物无不展示出明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卓越工艺。

其次,明孝陵彰显出了明代的儒家文化。明代是中国儒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孝陵作为明朝皇帝陵墓之一,自然充斥着儒家文化的氛围。在明孝陵中,我看到了对孝道的高度推崇和褒奖。在大明楼的展览中,有一副巨大的油画,描绘着一位明代皇帝悲伤地跪拜在母亲的陵墓前的场景。这幅画表达了对母亲的无尽思念和对孝行的强调,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同时,大明楼外的神道上排列着一对一对的石刻牌坊,这些牌坊记录着明代君臣的恩爱之事,更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之风。

再次,明孝陵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之地。明孝陵作为明朝皇帝陵墓,具有浓厚的历史纪念意义,也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象征之一。在明孝陵的参观中,我了解到了明朝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对明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陵墓内的展览和文物讲解,向我们展示了明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科技成就。同时,明孝陵也是明代文化艺术的宝库,雕刻、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在陵墓内得到了精彩展示,增添了历史的艺术魅力。

最后,明孝陵也给我留下了对先祖崇拜的思考。作为明朝皇帝陵墓,明孝陵无疑寄托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崇拜之情。在明朝时期,明孝陵是举国上下致力于修建的工程,无论是建筑师还是普通民众,都秉持着对先祖的崇敬之情。在明孝陵里,我感受到了先祖的存在感和威严,也对祖先崇拜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回顾历史,缅怀先贤,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总之,在明孝陵的参观中,我被它壮观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明孝陵展现出了明代的工艺之美,彰显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庄重和厚重。这次参观也让我更加思考了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明孝陵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记忆。希望将来还有更多人能够前往明孝陵,感受这座陵墓所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品味。

明孝陵感想篇三

明孝陵风光秀丽,鸟语花香,紧挨着梅花山,是朱元璋与马氏皇后的墓。

走过曲折而幽静的小路,看着一旁淡绿色的湖水,心里无比舒服。这里的傍晚会把灿烂的红霞撒在锃锃发亮的石头上,这里的夕阳会染红了每一株花草、树木。

弯路的一头连在了神道口子上,两根巨大的柱子立在前面。爬山虎、青苔一卷又一卷地缠绕在一旁的古建筑上。当年,运两根大柱子是多么不容易!全是手挽手,用身躯托起柱子的人呀!这跟长城的建设是一样的,也是古建筑上的奇迹。

走进去看看,里面有二十四只神兽,每四只是一个种类的。两站两跪,分立在路的两边,迎接外来的人。传说中的石神兽会把心术不正的人赶走。狮子、麒麟、獬豸等都是雕刻绝品,它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牙齿半露,抬着爪子,栩栩如生,好看极了。不远处,四个人像立在地上。两文两武,文人像手握一卷书,神态庄重。武士像则眉粗眼大,手持兵器,身穿铠甲。它们是那么逼真,走过它们的身边,好像还能察觉到一丝呼吸声。

再走一会儿,穿过一个复古展览,就会发现一堵石墙,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此山明太祖之墓”。朱元璋与马氏皇后就在山下面的地宫里。专家用仪器发现,地宫是从山的中间挖的。为了防止有盗墓者进入,当初建造者进行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在地宫上附了很多鹅卵石,只要盗墓者挖开一个口子,鹅卵石就会噼里啪啦地从洞的四周滚下来,填满整个空间。对于一位开国大帝来说,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华丽服饰总是要在墓里陪伴他的。一般在地宫里会有一个大缸,大缸里放满了油,用来点长明灯之用。皇帝与皇后的棺材肯定是很好的放在棺床上。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个四周全是华丽的龙袍服饰,地上铺满金银珠宝的地宫,该是多么震撼啊!只是这一切都只能等待发掘之后才能实现。

很快,我们就走到了明孝陵的出口,走出后,你肯定会恋恋不舍,因为在明孝陵里有这么多的故事与美丽的景色,值得让我们再回过头,恋恋不舍地再看一眼。

明孝陵感想篇四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今天明孝陵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

明孝陵感想篇五

明孝陵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及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这座陵墓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刻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我最近有幸参观了明孝陵,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历史、文化和生活的宝贵体验和感悟。

第一段:历史探索奇妙之旅

在参观明孝陵的过程中,我像是穿越时空般回到了明朝。陵墓的建设始于15世纪早期,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杰作之一,明孝陵以其独特的规划设计和壮丽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游客。我在导游的带领下,穿行于陵墓的各个角落,仿佛重温了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明孝陵墓道。墓道全长666米,宽6米,深3米,由精细雕刻的石狮和石马护卫着。站在墓道入口时,我竟然感到一种肃穆而又庄严的气氛,仿佛和那段深埋地下的历史亲密接触。

第二段:艺术之美令人惊叹

明孝陵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座艺术殿堂。在参观陵墓时,我不禁为明朝的匠人们赞叹不已。墓道两侧的石壁上雕刻着精美的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王表情”和“扬眉吐气”等石刻作品。这些石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表现力,展示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独特之美。此外,陵墓中还有一座高达7米的大型石碑——“御制马山石碑”。这座石碑上刻有一篇字数达1万多字的唐诗,并以其雄壮的气魄和华丽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在明孝陵的艺术之美中,我仿佛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段: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明孝陵位于南京瞻园的西北部,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迷人的景色。参观陵墓时,我被这里的花卉、树木和草坪所吸引。尤其是在四季的变换中,陵墓的景色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春天的明孝陵浸泡在如画的樱花中,夏季的时候,牡丹盛开,给人一种花的海洋之感。每逢秋天,陵墓的整个庭院都被金黄色的落叶包围,犹如一幅美丽的油画。至于冬天,雪花铺满了陵墓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以宁静和庄重之感。明孝陵将自然与人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它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第四段:人文情怀的思索与触动

游览明孝陵,除了欣赏美景和艺术作品外,也让我深思人文情怀的问题。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使得明朝社会得以恢复和发展。同时,明孝陵也代表了他对马皇后的深深怀念和尊重。在参观过程中,我无法不感叹这座陵墓背后蕴含的深深的人文情怀。它不仅仅是一座冷冷的陵墓,更是一个凝结着历史和人情的纪念碑。明孝陵告诉我们,人们对亲人的怀念和敬意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岁月流转,亲情和敬意将一直延续下去。

第五段:回味与展望

离开明孝陵,我带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文情怀的感悟离开了这个美丽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我也对明孝陵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我希望这座陵墓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维护,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它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也希望明孝陵能够继续发展,成为一个更好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因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

在参观明孝陵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历史的魅力、艺术的卓越、自然的美丽、人文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我相信,明孝陵将继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瑰宝。

明孝陵感想篇六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

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南面有拱门3 个,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 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古称孙陵岗,位于明孝陵正南300 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