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1 23:21:14 作者:琴心月

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如果你正在为三年级教案的编写苦恼,不妨看看这些优秀的范文。

平移旋转现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二年级下册p30——31页的例2、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

游戏一、拉圈圈转转。

游戏二、开火车。

让学生感知游戏运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抽生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场看更好玩的游戏,在玩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4.师归纳:像缆车、小火车、滑滑梯等沿着笔直的路线运动,在数学中这种现象叫做平移;像大风车、摩天轮、转椅等它们运动的路线是成一个圆,这种现象叫做旋转。

5.揭题并板书:平移和旋转。

三、自主探索,归纳新知。

1.生活中的平移。

(1)师导入:拿出手工制作的小房子在桌面上向前推动,让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得出:小房子所做的运动是直直地运动,这种现象是平移。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举例说说。

(2)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3)请学生伸出手,模仿一下这些平移运动(出示课件开抽屉、推拉窗户、拉杆箱、工厂的传送带)。

(4)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

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过渡:教师出示玩具小汽车做直线运动,让生观察并思考小汽车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学生交流,说出玩具小汽车的车身运动是平移现象,小汽车的轮胎的转是旋转现象。

2.生活中的旋转。

(1)课件出示例3的三副图: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2)说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请学生伸出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运动。

3.区别平移和旋转。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两幅图中的运动方式,区别平移和旋转的不同。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选代表汇报,然后教师板书。

4.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四、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1.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剪下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汽车,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摆一排小汽车。(摆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小汽车的方向和大小不变。

2.学生在小组内拿出学习单,独立完成练习题。

交流展示汇报。

五、欣赏之美,体验成功。

1.欣赏几何图案,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美的魅力。(课件展示中老师进行讲解)。

2、谈谈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旋转。

直直地运动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方向不变方向改变。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2)认识小括号,会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会按算式的意义读出算式.。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什们问题?

3、认识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好吗?

(2)第二个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感受富饶的大海带给自己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2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

(2)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3)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

3((1)。

说一说你想怎么办?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哪个小组把你们的想法交流一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之后在全班交流。

3学生交流的答案可能有:

(1)6×4=24(个)24×8=192(个)。

也可以这样算:

6×4×8。

=24×8。

=192(个)。

=25×4。

=100(颗)。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3)第三个问题“做大刺猬用了多少个贝壳?”谁会解决?你是怎么想的?

三、反馈练习。

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小企鹅要考一考大家,你们有勇气接受挑战吗?

四、小结。

识,同时强调有小括号的算式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要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兔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在画线段图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把题意“画”出来。

1工人叔叔要把做好的工艺品装盒、装箱,每盒装6个,每箱装8盒,9箱能装多少个。

2自主练习第三题。

(这是一个新知识点,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由乘加应用题加以迁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b我这样计算:

42×6=252(个)252+18=270(个)。

c我这样计算:

42×6+18。

=252+18。

270(个)。

三、反馈练习。

1先仔细观察画面,弄清题意,在分析解答。

2尝试解答。

四、小结。

学生自己说说学到的知识,回顾一节课的收获。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6×4×8。

=24×8。

=192(个)。

=25×4。

=100(颗)。

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案。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只要稍微的指点一下,就很容易找到最简便,最具普遍性的方法。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窗2去姥姥家参观养鸡场

2、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设计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尝试、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秒针和1秒。

(二)认识1分=60秒。

三、实践活动,体验时间。

教学重点: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1分=60秒会简单的时间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知道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时间的认识要精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一、师: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现在我们就刚才大家知道的以及想知道的知识一起来探究。

二、(一)1、认识秒针。

师:看看你能从钟表上发现些什么?

师:谁能上台来把你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师:对,这颗又细又长的针我们叫它--秒针(课件再展示)。

2、认识1秒。

师: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3、初步感受1秒。

师:你对这1秒钟有什么感受?

(二)1、观察发现:1分=60秒。

师:如果秒针继续走下去,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件继续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师:现在我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钟面,玩1分钟,看是这样吗?

2、初步感受1分。

师:你对这1分钟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3、时间的价值:

三、1、展示收集含有时间单位秒的句子。

2、1秒钟即兴表演www.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四、自主评价,总结全课。

2.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时间的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学生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1、质疑: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帮助吗?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课后反思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时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让学生交流对时间的感受情况,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另一方面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如:听闹钟滴答声、问声“你好”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秒的实际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2去姥姥家参观养鸡场

教学目标设计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方法设计1、提供有效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合理的问题。创设生活情境,以境诱情、以情促思,将枯燥的计算融于生动的现实场景中。

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课本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2、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第一个问题.

(1)一串红还剩下多少棵?

(自己试试看,能用哪些方法解决?)。

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通过图中的信息窗把学生带到春天的乐园里。使学生在这节课中充满着希望与快乐。

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积极的动脑思考,提出问题。www.

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即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准确结果。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竖式计算是其中的一种,要引导学生根据数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师:同学们,现在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小花朵们都露出了笑脸,看!今天小红和小明跟着爷爷来参观苗圃了。

二、

1、仔细观察信息图,动脑思考。

2、仔细观察之后小组同学在一起交流自己提出的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串红还剩下多少棵?

2、山菊花还剩下多少棵?

3、月季还剩下多少棵?新课标第一网。

4、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月季和郁金香一共有多少棵?

6、山菊花和郁金香一共有多少棵?

7、月季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

3、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全班交流。各组展示计算方法并说出想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剩下的问题。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算法?

三、拓展练习。

1、我们有三种商品,风扇76元,热水器268元,电饭煲156元,我们有400元钱,怎样买合适?(买300元送100元购物券)。

2、77页第3题。

四、活动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年级学生一节课都来做一些枯燥的计算题,那么一节课后收获很小,所以选择这样的练习既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提高他们计算的能力。

这一活动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思想品行,同时又提高自己的做题能力。

(1)估算。

(2)列算式计算:

=260。

80+110=190。

(3)用竖式计算。

450。

80。

-110。

260。

学生独立思考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想法。

1、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260。

80+110=190。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小括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发现,从而获得数学的信心。在探究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它们出现了各种想法,和算式。不足之处:学生小组合作时不是起到真正作用,还需要今后努力改进、培养。

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化

教学目标设计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方法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2、将数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往中互动学。

4、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学习新知的目的。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谈话导入新课。

活动二。

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探究新知。

(一)课件展示教材中买礼物的情境图,请仔细观察画面,交流对图意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这个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想法和算法。活动一。

以“平时你去姥姥家都是怎样的情形?”来导入新课,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以“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红一家去姥姥家又是怎样的情形?”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有关混合运算的学习。

活动二。

(一)在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入对万以内数连加计算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能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万以内数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能力。

学生积极发言,说说平时自己去姥姥家的情形?

活动二。

(一)师:图上画的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二)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新课标第一网。

(三)师:哪个小组先来交流?(请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活动三。

魔术表演,在有趣的练习中检测学生能否按正常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活动五。

参观养鸡场,让学生在此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让学生继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三。

以“魔术表演”的形式出示练习题,激发了学生巩固练习的兴趣,在有趣的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智慧厅”的趣味练习,是教材中的自主练习1,这个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了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活动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个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再一次帮助学生理解了并进一步掌握了运算的顺序。

课堂小结。

师:小红和哥哥来到姥姥家后,和姥爷一起玩起了变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出示课件图片)。

学生看屏幕,在趣味游戏中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新课标第一网。

活动五。

师:为了奖励小朋友,姥爷决定带领大家去养鸡场参观,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车站上会发生什么一些事情?(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二题)。

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呢吗?说说你的收获好吗?

引导学生就知识与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去姥姥家--买礼物。

1、买这些礼物共用了多少元?

2、买衣服比买鞋多用了多少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解决问题与混合运算的有机结合。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参与其中。给学生创造多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课题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3-勤劳工作课时2课时设计教师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1、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

2、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信息窗2的基础上续编故事,弄清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然后,根据情境图中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学生看课件,从课件中获得信息:我们一队有蜜蜂518只,我们二队有蜜蜂227只,果园在我们家的后面,离家592米,花园在我们家前面离家374米。(学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课件提出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

师:要求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怎样计算呢?

学生列式计算。518-227。

(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各组的算法。用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最后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要重点让学生探讨三位数减三位数用竖式计算时,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2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11-2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是291。由于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3、“自主练习”第1题是利用计数器练习三位数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计数器,进行加或减。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操作与理解算理、算法紧密结合起来,达到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

4、第3题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解决“哪几个年级安排在一起合适”的问题,需要考虑每场安排的各年级人数不能超过500人,可以通过估算或笔算,选择合理的方法安排场次。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2、要求果园到花园有多远,应怎样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二。

1、第二队比第一队。

少多少只?应怎样列式解答呢?

学生尝试笔算,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交流。

2、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

活动三。

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生答:包含了果园到家和花园到家两段路程。

针对学生的回答,又重点的进行强调:用竖式计算时,大家要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

课堂小结。对于第(2)题学生只要根据长臂猴数量变化趋势和大致增长范围,说出的只数比20多,并且多的只数在大致的增长范围内就可以了。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592+384=976(米)。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我认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习品质。

信息窗5海产品工艺

课题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二--整装待发课时2课时设计教师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计算得数是千以内的三位数,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看图讲故事”的活动。通过看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情境图中所包含的种种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生动的图画,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

1、看屏幕寻找信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教学问题。

2、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讨530加310的不同算法。

3、全班交流。

4、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抽生交流。

5、向南飞和向北飞的一共多少只?

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

律探索学习,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体会从低位算起的优越性。

6、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大约有多少只?

三、拓展应用。

学生用卡片任意组合,加强练习。

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先独立思考530加310的笔算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因为这是第一次学习两个三位数相加的笔算,所以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竖式的书写格式,借助学具弄清算理,明确算法。

2、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交流。教师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3、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由于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完全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迁移规律进行探索学习,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可以借助计数器拨一拨。

4、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向南飞的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这里重点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进行估算,认识要从问题的解读切入,使学生认识到“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这里需要的是个大约数,不必要算出精确结果,所以不必用竖式计算。5、“自主练习”第1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体会算理。

6、第2题是利用卡片练习计算的题目。通过练习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7、第3题是竖式计算的练习。学生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8、第4题是一道选择题。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选择的方法。

活动一。

看到这么多小蜜蜂采花粉,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

根据提供的采花粉的小蜜蜂只数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

各小组交流。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1、634293750。

+153+205+540。

四、回顾反思:

通过看图寻找信息,引导学生提示问题,引发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加减数笔算和估算方法的学习。9、第5题是一道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把估算结果写出来再交流,交流时要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10、第6题呈现的是小朋友发送“爱护地球,保护家园”宣传单的情境。先引导学生弄清图意,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决问题。

11、第7题是一道综合练习题。通过鲜花店服务员的交班情境,提供花店一周卖花的数量。先引导学生读懂统计表,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对吗?

活动三。

向西飞的和向北飞的小蜜蜂一共有。

多少只?大家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并汇报计算过程。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530+310=840(只)。

310+286=596(只)。

286+103≈400(只)教学反思。

1、由于提前让生回家预习,上课时学习轻松,师注重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气氛较好。

2、教学时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迁移,但还应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估算。

3、本节课重在讲解算理,因此,大量的竖式计算则显的尤为重要。这节课上,我安排了不少的基本练习,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更熟练的掌握算理。

手拉手信息窗5美好回忆

教学目标设计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自己看图编故事,通过图书室里的图书、杂志数量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一万是多少呢”、“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等一系列问题。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喜欢结交新朋友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我们的联谊学校去去参观一下,好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计数单位“万”。

2、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1)认、读、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三、巩固练习。

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3205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9080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10000的四位数。1、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参照信息窗1的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进行教学。

2、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一百二十五写数的过程进行自主探索、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将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迁移到万以内数的读写上来。

4、“自主练习”第2题是认读生活中的数据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搜集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并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的意义。

5、第4题是读数练习。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正确读出各数,并说一说数的末尾的“0”怎样读,数中间的“0”怎样读;二是说一说每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同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6、第5题是一种活动式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可以采取小组练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写数、拨数,然后可从数位顺序、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几方面进行交流。为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练得好。

1、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问: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继续拨,学生数、3000……9000,再拨一颗,问:现在是几个千?你知道这是多少吗?我们知道在一个数位上满了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把千位上的十颗珠换成万位上的一颗珠),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万”,它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万位”。

3、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2个千、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学生齐读一遍。

4、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师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6、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7、“课外实践”提示的是一个调查活动。调查前指导学生分小组制订调查计划,包括调查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然后,各小组分工调查,并以不同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将调查的数据整理填写在统计表中。调查结束后,可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及调查活动的收获,以实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和交流信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习题设计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1、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写作:1256。

读作:一千二百五十六。

3、150060503005教学反思。

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是一个难点,学生有时分不清中间到底有几个0。需要不断练习。

生活中的实际题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效果很好。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快餐店的店面图。

(二)介绍菜单。

师:请一位同学扮演服务员向顾客介绍本店的菜单,谁想试一试?

生1:本店有拌豆腐、土豆丝、炒芹菜……(只介绍了菜名)。

生2:我觉得我能说得更好、更全面。顾客您好!本店现有凉菜拌豆腐3元、土豆丝4元、水果沙拉6元;热菜有鱼香鸡丝7元、炒芹菜4元,……(此学生不但报出了菜名,还报出了价格。)。

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还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本店最贵的菜是鱼香鸡丝,的是拌豆腐。

生2:我发现土豆丝与炒芹菜的价钱一样。

生3:我发现各种饮料的价格都一样。

生4:我还发现水果沙拉比烧茄子贵一些。

……。

(学生意犹未尽。)。

(三)合理点菜。

1.顾客1。

生1:我想老师应该要一个水果沙拉,因为能美容,还要鱼香鸡丝有营养,再要一个烧茄子、一瓶饮料、一碗米饭。一共花21.50元。

生2:太浪费了吧!刘老师吃得了吗?我认为刘老师应该点一个鱼香鸡丝、一碗米饭、还有一瓶矿泉水就足够了,一共花10.50元,比生1的便宜。

生3:我知道刘老师喜欢吃土豆丝,所以要一个土豆丝、一碗面条、再加上一瓶果汁,一共花8.50元。比他们的方法便宜一些,也很合算。

……。

2.顾客2。

(1)师:假如你们一家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学生设计消费方案,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

生1:我家有三口人,我要点一个水果沙拉、一个鱼香鸡丝,还有一个土豆丝,外加三碗米饭、2瓶果汁、一瓶汽水,一共花27.50元。

生2:我家也有三口人,我和妈妈都喜欢吃土豆丝,所以我们要一个土豆丝花4元,爸爸爱吃豆腐,我们再要一个拌豆腐3元,再加上3碗米饭,每种饮料来一瓶,一共花17.50元。

生3:我们家是第一次来本店,所以我每一种菜都要一个,一共花……(还没有等生3说完,其他学生已经着急地站起来想打断他的发言。)。

生4:我反对生3的做法,快餐店的菜这么多,你每一种都要,你们一家吃得了吗?太浪费了吧!

生5:我也有同感,假如你们是为了尝一尝本店的菜,你们可以分成几次来,每次点不同的菜,就可以了。

生3:好吧!我接受。让我再想一想。

生6:我家有4口人,所以我要点4个菜才够吃……。

……。

(四)新菜定价。

师:李叔叔在经营快餐店的同时,顾客都反应肉食太少了。于是,他就加了一道辣鸡块的菜。这个菜色香味美,比鱼香鸡丝的本钱要高一些,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卖多少钱?生1:我认为这是新菜,应该便宜一些推出,所以定价8元。

生2:我认为它的本钱比较高、味香,所以定价12元。

……。

生1:我们一家要花的钱是27.50―6=21.50(元),21.50+8=29.50(元)。

生2:17.50-4=13.50(元),13.50+12=25.50(元)。

……。

(五)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三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

生1:为了吸引顾客,我们小组认为三菜可以是:鱼香鸡丝、水果沙拉,烧茄子,再加一个三鲜汤。

生2:我们反对,假如这样配菜的话,快餐店肯定要亏本了。我们小组认为三菜一汤应该是,土豆丝、鱼香鸡丝、炒芹菜,再加一个紫菜汤,正好20元,这样能保证不亏本,也能给顾客赠送米饭。

……。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

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

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

凌晨1时。

下午1时。

凌晨2时。

下午2时。

凌晨3时。

下午3时。

凌晨4时。

下午4时。

早晨5时。

下午5时。

早晨6时。

下午6时。

早晨7时。

晚上7时。

上午8时。

晚上8时。

上午9时。

晚上9时。

上午10时。

晚上10时。

上午11时。

晚上11时。

中午12时。

晚上12时。

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

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

4.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

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

(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

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

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

(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

(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

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

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

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五、拓展延伸。

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

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谁大谁小?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怎么理解并记住这句话: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提示: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准确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四、小结。

1、安排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的问题讨论,加强学生于对图形面积的理解。

2、通过学习,你对面积有了哪些认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五、作业:教材第44页第1,2,3,4题。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版贴。

教学步骤: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我们首先来到凤凰村(引导看课本52页情境图)观察一下凤凰村有哪些景点?小组交流。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

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

青岛版三年级教案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

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

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

王母娘娘。

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

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

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

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