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二年级大全(15篇)

时间:2023-11-30 06:13:25 作者:BW笔侠

二年级语文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细心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信息窗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今天阳光明媚,让我们一起去田园看看吧!

(三)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四)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179+364=。

(1)估一估179+364≈。

(2)独立做一做。

(3)交流做题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

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179。

+361。

生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

注意:连续进位,把进的小1写在横线上。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计算加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前一位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的小1。

2、自主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3、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1)估一估。

(2)学生独立试做。

(3)遇到困难(连续退位)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生边说师边板书计算过程:

435。

-276。

159。

注意:连续退位,把退的1加。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计算减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前一位数相减时,不要忘记减去退的小1。

4、自主解决: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二)自主练习。

1、第2题是看图列式计算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图章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再进行计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

2、第4题是一个找规律算一算、填一填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第一、二组数并寻找其内在的规律。然后,小组进行交流,并按规律将其他两组数填完。

3、第5题是一个数学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广泛。游戏前,要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和方法。游戏可同位两人进行。

4、第7题是一道开放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这一问题的策略,即要找出到珍禽馆有哪几条路,算出每条路是多少米,然后通过比较再来回答问题。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相应问题并解决。

5、要继续注重学生说算式的过程。

6、进位的“.”现退位的“.”应让学生标明,刚开始学生记不住,可在竖式上标明变化后的数字,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让学生明白错的地方,掌握方法。

7、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179+364=。

(1)估一估179+364≈。

(2)独立做一做。

(3)交流做题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用竖式。

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179。

+361。

生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

注意:连续进位,把进的小1写在横线上。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计算加法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前一位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的小1。

信息窗2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有0的和整百数减三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田园小卫士--七星瓢虫,你们认识猫头鹰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到田园看一下,看看猫头鹰的工作场面吧!(出示情境图)。

(三)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问,师板书有价值问题)。

(四)探究新知。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2)自己试着做一做。

(3)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可用计数器拨一拨)。

(4)全班交流。

(5)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205。

-116。

89。

生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

思考: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3、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1)估一估。

(2)学生独立试做。

(3)遇到困难(个位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呢?)小组讨论解决办法。

生边说师边板书计算过程:

300。

-116。

184。

(5)同桌互说计算过程。

5、做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05300。

89184。

答: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了89只.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184只.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2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会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难点。

会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是整百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一)巩固练习。

用竖式计算:

(二)自主练习。

1、第4题是一个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巩固整百数减三位数计算方法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由学生独立解决上,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根据该题的形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购物时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第5题是一个估算练习的题目。教学时让学生岔气统计表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3、第7题是通过一些动物奔跑速度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说说袋鼠、长颈鹿和鸵鸟奔跑的速度,然后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4、第8题是一道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只要学生选择的光盘能放得下210张光盘,并能作出合理解释,就给予肯定。

信息窗3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信息窗3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钓鱼比赛。

1、(小黑板)小猫钓了6条鱼,小狗比小猫多钓了4条鱼,小狗钓了多少条鱼?

(1)想一想:谁钓得多,多多少?

(2)用小棒摆一摆,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3)怎样列式子。

(4)在这个算式里,6、4、10分别表示什么?

2、(小黑板)小猫钓了6条鱼,小狗钓了10条鱼,小猫比小狗少钓了多少条?

(1)用小棒摆一摆,再列算式。

(2)全班交流。

(二)情境导入。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学习新知。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1)想一想,能用小棒摆吗?为什么?

(2)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表示题意呢?

(3)根据图分析数量关系。

(4)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5)根据算式说意义。

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1)你会贴纸条吗?

(2)独立列式子。

(3)根据式子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师小结: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想清楚谁多、谁少,多了多少,少了多少。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用加法,要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时就要用减法。

(三)随堂练习:运动会比赛:

射击比赛:小羊射了120环,小牛比小羊多射了28环,小牛射了多少环?

跑步比赛:小兔跑了265米,比小马少57米。小马跑了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

2树林医生。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黄鹂:

喜鹊:

146146。

184134。

答:喜鹊捉了184只虫子.答:啄木鸟捉了134只虫子。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3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2、鸽子每分钟扇动360次翅膀,乌鸦每分钟比鸽子多扇动60次,丹顶鹤每分钟比鸽子少扇动140次。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卡片游戏。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各种鸟类265种。海洋性水生动力比鸟类多153种,淡水鱼类比鸟类少157种。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

6、树林医生。

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黄鹂:

喜鹊:

146146。

184134。

答:喜鹊捉了184只虫子.答:啄木鸟捉了134只虫子。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

使用青岛版教材已接近两年,在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它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前面的教学中我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创设一个大情境,串联在一起,努力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使我对“情境串”这一教学理念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就是“情境串”中的“串”不应只体现在单元教学中,而更多的应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一堂课中用一个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的完整的故事把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这一连“串”

的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尤其是在这节课中,以“灭鼠能手”为主题,依据情境的发展分五步展开教学,我将“情境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将故事“串”连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起着过渡语的作用。】。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来估算。

……。

3、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拖把纸张。

上半年132把106把483令。

下半年128把143把408令。

(1)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75+75+75=225(张)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会读字数会写字数。

王月532398。

张强710379。

(1)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在本节的练习过程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情境中,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较上节课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退位后忘记减1,这部分计算知识属于重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应该同过各种形式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

(青岛平安路第二小学周洁)。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1)出示100张小卡纸。(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

在数学课上二年级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二年级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数学青岛教案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复习铺垫:(出示题目)。

1.计算:

40+6×870-5×4。

2.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情境,聊天导入。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小草发芽了,花儿开了,又是一年新的开始,小刺猬也有了一个新的生意,瞧,它的鲜花店开张啦。(出示教材情景图)。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大家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

4.针对第一种方法,重点讲述: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意义上来多说。)重点强调。

5.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

在大部分学生计算好以后,组织汇报。

6.及时总结: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组织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分男女生比赛)。

4+24÷85-8÷4。

72÷8-336+81÷9。

45+8×480-6×8。

指名学生说运算顺序,叫6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关:森林医生:书上练一练:3题。

第三关:解决问题:书上练一练:1、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在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间,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他们的名字从前往后写下来。

(2)思考:你先确定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法及过程,其他同学补充,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让学生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改善。让学生明确推理时一般要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法,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升了效果,学生也能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

学生自主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备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

1、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一共有多少顶帽子?

一共多少只鸽子?怎样列式?

板书:1+1+1=3(只)。

乘法算式呢?

1×3=3(只)。

算式中,1表示什么?3呢?

这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一共有多少个帽子?

活动二。

再来看看情景图,又有什么变化?(课件)。

帽子上的鸽子飞了。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怎样列算式?

板书:0+0+0=0(只)。

怎样列乘法算式?

板书:0×3=0(只)。

算式中,0表示什么?3呢?

那如果魔术师有6顶帽子呢?

7顶帽子呢?9顶呢?……学生看图,自由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主回答。

0的乘法是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认识每个帽子里的鸽子可以用0表示。

用课件演示,更形象、直观。

置必做题:

选做题:

实践创新作业:做个小老师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听。

大变鸽子。

1+1+1=3(只)1×3=3(只)。

0+0+0=0(只)0×0=0(只)。

思优点:

不足:

课改。

反思: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0×6=0。

0×7=0。

0×9=0……。

看看这几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活动三。

自主练习1。

看图,图中画了什么?看看有几个算式?单位名称是什么?求得是什么?你会做吗?

活动四。

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一共有多少个灯?用加法怎样列数学算式?

6+6+6+6=24(个)。

用乘法怎样列式?算式里有几个几相加?

活动四。

自主练习1、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几个几相加?

学生独立完成。

注意练习的自主性。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字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字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点是:1、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

2、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素材,信息量大。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

4、注重选取真实的数据数据。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课时安排:12课时。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借助资料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3、扩展资料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蓬勃发展的“孔孟之乡”》,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孔孟之乡”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投影展示学生写的数:2077、4393、510。

3、你知道这三个数有多大吗?

学生可能答:2077是由2个千,7个十和7个一组成;4393是由4个千,3个百,9个十和3个一组成;510是由5个百和1个十组成。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43932077510。

2、51020774393。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4、对比出示:资料:《青岛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

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

线730公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

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

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

长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

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

共168种。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结果及方法)。

4、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小结: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感受到了山东的蓬勃发展,山东的美,作为生长在山东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呢?那就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更珍贵的发现。

三、全课小结:请同学们谈谈今天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个、十、百、千、万等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以及估算等,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也来收集这样的资料与同伴交流一下。

大变鸽子青岛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生字表:

莺、拂、堤、柳、醉、咏、妆、丝、绦、裁、剪、塔、餐、厅、狼。

脱、袄、寻、羞、姑、遮、掩、探、嫩、符、解、触、杜、鹃、羚。

邮、递、裹、寄、局、堆、破、漏、懊、丧、啊、猬、绚、籽、蚯。

邓、坛、龄、格、握、致、勃、挖、选、茁、移、挥、填、扶、蚓。

曾、蒙、泞、顺、迈、踏、荆、棘、瓣、莹、觅、需、献、宝、礼。

糕、特、嘛、买、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的、确。

郊、泛、波、纹、葱、软、毯、异、恋、舍、求、株、拾、骑、跨。

程、魔、术、建、筑、演、营、务、判、饲、养、理、应、剧、管。

州、涌、峰、耸、湾、隔、峡、与、陆、谊、浓、齐、奋、繁、荣。

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

甲、骨、类、漂、珍、饰、品、随、易、损、币、财、赚、赔、购。

菠、煎、腐、茄、烤、煮、爆、炖、蘑、菇、蒸、饺、炸、酱、粥。

津、溜、辣、乎、喷、腻、绵、脆、邦、亭、咨、询、贫、蛋、记。

盒、聊、坪、郁、囱、般、精、叮、咛、婶、冈、懂、案、拼、母。

堡、插、凶、狠、补、充、攻、商、量、驾、轰、驳、药、赞、合。

股、昏、泡、尿、茸、醒、晃、免、费、列、屎、撞、贪、脾。

陀、螺、毽、倒、翁、枪、橡、控、坦、克、沿、哀、慢、炒、渡。

洪、毒、蛇、兽、伤、灾、难、仍、退、继、续、认、训、被、恢。

朱、德、扁、担、志、伍、泽、敌、抽、陡、难、仗、疼、料、敬。

泼、族、民、度、敲、龙、驶、容、踩、铺、盛、碗、祝、福、健。

轿、救、摩、托、防、渔、货、油、轮、科、考、荫、蔽、撑、康。

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苍、茫、寿、悬、崖。

雾、淘、顽、于、暗、岸、街、梁、甚、至、切、躲、失、驼、骏。

累、添、柴、烧、旺、渐、哎、呀、冒、烫、终、浑、淋、灭、激。

椰、壳、漠、骆、骗、借、匀、嚷、瞧、便、剩、整、始、拌、帮。

假、威、转、扯、嗓、派、违、抗、爪、趟、神、猪、纳、闷、受。

筝、鼠、折、漂、扎、抓、幸、但、愿、哭、取、酪、捡、俩、蚕。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点要点。

主题:秋天的景象。

一、我会写的生字。

识字1:宜、实、色、华、谷、金、尽、怪、丰、壮。

1:波、浪、灯、作、字、苹、丽、劳。

2:尤、其、区、巨、它、安、块、站。

3:已、甲、豆、识、纷、经、如、好、娃、洼。

4:于、首、枝、枫、记、刘。

二、要求背诵的课文。

1、背诵《秋天的图画》全文。

2、《黄山奇石》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3、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全文。

4、背诵《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和《山行》。

5、背诵语文园地一短文《秋天到》。

三、口语交际:《秋游》。

四、本单元训练要点:

1、利用熟字识字。

2、积累同偏旁的字。

3、积累词语。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尽量让学生多读书。这里的多读书包括两年方面的意思:第一是对书上的课文、生字反复的读,熟读成诵。“温故而知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都说明了多读书的重要性。每天的早晨和中午,我们都安排有值日生在教室前面领着全班同学读课文,读生字词。

第二是让学生多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既是对学习过的生字非常有效的巩固手段,同时,通过多读书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为今后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谓一举四得。学习语文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关键在于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书读多了,字也会认了,作文也会写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

现在初中语文考试都是卷,实际上考得就是学生的积累,积累从哪里来?就是从课外阅读中来的。因此,在这里我给各位家长提一个要求,给你的孩子每个月至少买一本书,每天放在他的书包里,让他在下课的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晚上吃饭以后,随时随地的可以看书。并时常询问一下:你今天看了些什么?让学生讲给你听,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督促,也是间接的培养您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你们之间的感情。

其实学了语文,不就是为了更好说话和写作吗?您说对不对?您看,通过读书,您的孩子会说了,会写了,我们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质按量完成作业,既要整洁,又要正确美观。二年级学生的写字量大了,写字速度太慢,是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同时容易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对今后尤其是到了初中后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现在我已经如何提高学生的做作业速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每次写小字本,我会对前20名写完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标出他写作业的名次,第一个交作业并且没有错误的学生就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1,并当众宣布。

第二个交作业的就在作业本上写上2,以此直到第20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得到前20名,这就要求写得又快又对。班上的汪瑶同学已经连续两次得了第一名了,当我宣布他已经两次得第一名时,他脸上的微笑特别自信,特别开心。其他同学也羡慕的不得了。现在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完成作业,且质量不错。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教案例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学生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计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教学准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到底是什么;(当学生出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根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学生提到一种尺时,教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教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学生可能出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比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仔细观察,你观察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很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教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直接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如果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学生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计估计,如果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学生开始)。

(4)反馈: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到底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及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计员。

1、估计门的高度。

(1)先学生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计员。请你能估计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计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学生个别估计。

(2)验证,教师大致测量,学生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计的?

(表扬估计得准的同学,估计有根有据)。

2、估计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学生自由估计,把估计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计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愿意上来量一下?

b、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计,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8)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6)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1)米。

跳绳长大约是(2)米。

(1)估计: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如果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教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注意什么。)。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推荐曲目:《小白船》《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和()。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习。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style="color:#125b86">教学内容:课本第76~77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体验用一句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

2、经历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的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观察信息窗,说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两只蝴蝶。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思考作答,师板书: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探索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

师: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师板书:2×5=10(只)。

口诀:二五一十。

引导: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

如果求做看了几件标本,怎样列式?10÷2=5(件)口诀:二()一十。

如果求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怎样列式?10÷5=2(件)口诀:()五一十。

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说说算式每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是怎样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7页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

2、课本第77页第2题。选择三个数字,列出乘除法算式。

3、课本第77页第3题。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观察画面,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引导学生根据一组信息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出三个算式。

4、课本第77页第4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物品的活动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交流时,重点说明是怎样解决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2×5=10(只)。

口诀:二五一十。

教后反思:这节课。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李老师讲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首先,课的设计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有层次、有高度。老师的语言简洁、清晰,引导孩子说划或读书时,学生的语言清晰、干脆利索,语速适中,不拖腔,听着很舒服。

其次,这节课的容量特别大,除法的两种分法,也就是除法的两种意义:等分除、包含除都含在了里边。两种分法都演示,又有那么多物品需要分,那么多算式需要板书,最后总结出: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数真多呀!这些内容李老师处理的都非常紧奏,学生理解的也非常透彻,所以感觉学生学的还是非常好的,总体感觉不错。

但是,当我遇到一个课的内容比较大时,怎样进行才算高效!是做的充实才算高效,还是把教材中自主练习都进行了才算高效!我认为应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情况,如学生预习的情况,接受的情况等。如果学生预习的好,学生接受能力强,可以进行完。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可以把教材分开来进行,分两课时完成也未尝不可。

另外,李老师说“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学生理解不是太透彻。我想原因就出在:学生动手操作时,也就是分具体的物品时,分着分着(分过一轮两轮后)无法继续分了,老师应强调:为什么不能继续分?因为剩下的不够每份分一个,所以不能再分了,也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每分一种物品都强调一次:为什么不能继续分?让学生心里明白:每份不够分一个了,也就是余数要比除数小。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中的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的过程,形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答(喜欢)。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二、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1、初步感受事情发生的确定性。(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事情发生的确定性。

出示两种颜色的球。

生:黄球。

生:白球。

师:到底什么颜色的球呢?(边说边摸出球,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看,师慢慢摸出球。)。

师: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声答:黄球。

师:猜错的同学不要灰心,还有机会,我们继续猜,谁想摸球?(点一名学生摸球)。

师:准备好摸球,其他同学猜。

生:黄球。

生:白球。

学生摸出球。结果还是黄球。

师:猜对了很高兴,猜错了不要不高兴,还有一次机会。

生准备摸球,其他猜。

生猜。全猜黄球。

师:这次都猜黄球,没有不一样的意见了。

结果又是黄球。学生高兴。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们都能猜对了,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这里面放得全是黄球,所以摸出的都是黄球。

师:还有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认为里面只有黄球,所以拿出的都是黄球。

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答案马上揭晓。

师打开盒子,学生齐说猜对了。

师: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生:盒子里放得全是黄球,我们怎么摸摸出的都会是黄球。

师:他说的你赞成吗?

生:赞成。

师:我们用数学语言规范的说是,盒子里都是黄球,我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板书:一定。

师:再回忆刚才我们的做的摸球,在什么情况下,任意摸一球,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2)用“不可能”来描述事情的确定性。

出示另一个盒子,再来做摸球游戏。

师:我们再来做“猜一猜”的游戏,谁来配合大家做这个游戏呢?找坐得最端正的来吧!

师:做好准备了,好!把手伸进盒子里。才这次摸的是不是黄球呢?

生猜。有的猜黄球。有的猜白球。

师:揭晓答案。(白球)。

师:再来猜这一次摸的是什么球?

生答案不一。

答案是白球,不是黄球。

第三次摸球,猜是什么球。

答案基本一致白球。

师:在这个盒子里摸了三次,每次摸出的都是白球,不是黄球,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生:里面只有黄球,没有白球,所以摸出的是白球,不是黄球。

生:……。

师:他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想不想知道答案。

打开盒子,知晓答案。

生答。

师:摸出的是白球,不是黄球。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这个装有白球的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

板书:不可能。

师: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生答。

师:再看装黄球的盒子,从里面摸出的一定是什么,不可能是什么球呢?

(3)用“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同学们看如果我不这两种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摸一个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谁能大胆的猜测一下。

生猜测。

生:黄球。

生:白球。

生:是黄球或是白球。

师:我们同学的猜想正确不正确呢?下面我们小组做摸球游戏,来验证我们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

师:在活动前老师提几个要求,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游戏要求进行。(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师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巡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

活动结束。

师:讨论完的小组请坐好。各小组发言,根据你们记录的情况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分小组发言。说不一样的发现,一样的就不要说了。

生:有的摸出白球,有的摸出黄球。

生:我们不能确定。

生:……。

师:我们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摸出的球不一样,又是摸出白球,又是摸出黄球,你们的意思都是说不能确定,可能摸出白球,也可能摸出黄球。(板书:可能)当我们不能确定的时候就说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生总结。

三、课中操。

我们先放松一下,然后再去找吧!

我们已经放松了,下面老师和大家去找生活中的可能性。

四、巩固练习。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信息,我们来看老师搜集的信息,你们来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吗?

1.下列的说法对不对,学生判断。

师:我们今天刚认识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朋友,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选择填一填“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我们同学在刚才的摸球游戏中,表现的很积极。其他学校的学生和我们一样也做了摸球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光明小学的同学摸球的情况。

3.连一连。

师:在美术课上老师发现你们喜欢画大树,树上画红红的苹果。看老师带来了大树,树上有苹果。老师的苹果没颜色,想让同学们帮我涂一涂颜色,可不是全涂红色,怎么涂呢。听好了有的树摘到的全是红苹果,有的树摘到的不可能是红苹果,有的树摘到的可能是红苹果。我这里有六棵树,六个组长到前面来拿树,怎么涂呢?来抽检。找到了什么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共同完成。

4.给大树涂色。

四、课后作业。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说身边的事,和你的爸爸妈妈比一比谁说的又对又多。

五、总结。

一节课结束了,同学们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小学二年级儿童诗教案教学设计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童年的幸福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4、通过学习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评价设计:

1、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检查的方式了解和指导,使全班100%的学生会读生字“丫”,认识“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目标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课堂观察、教师点评、读悟结合的方式,使全班80%以上的学生会读出童年的快乐。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表情,以及学生回答问题来检查。

4、目标4通过课堂小练笔来检测。

过程预设:

一、谈话引入。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三、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四、品读诗歌,深化情感。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五、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六、再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诗歌。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七、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板书设计:儿童诗两首。

美好的愿望街头读书。

丰富的想象力溪边钓鱼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