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读后感(通用20篇)

时间:2023-12-15 12:26:06 作者:紫衣梦

阅读一本书后的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深层次的含义。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需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

读中国古代诗歌有感

这几天我读完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这本书,认识了很多神话人物,有开天地的盘古、补天造人的女娲、劈山救母的沉香、神通的八仙、七月七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书里面一个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感动了我,使我也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了世界,却牺牲了自己,留给后人一个如此美丽的世界,这精神很伟大。

精卫填海讲的.是精卫是炎帝的女儿,精卫希望父亲能带她去太阳升起的地方看看,可炎帝没时间,精卫便自己去了。到了海上,突然狂风大作,精卫被淹没了,船也翻了。精卫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整天用石子填大海。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劈山救母”的这个故事。讲的是沉香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我非常地敬佩他,当他的母亲遇难以后,沉香克服重重困难,劈山救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都要像沉香一样,孝敬我们的爸爸妈妈。做一个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本书还教育我如何与人为善,如何勤学苦练、如何不畏艰险......这本书就像我的老师教我做人的道理,又引领我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喜欢这本让我受益无穷的书。

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8)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9)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2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2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2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2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0)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抒情角度主要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两种;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意象,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四、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虚实相生等。

1、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景),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景)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频繁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心境。

3、虚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先看“虚”。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为的是突出中心(事件、情感、主题等)。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也是为了突出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五、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某些用于作用的表述往往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读中国古代诗歌有感

另一则寓言我也喜欢,那就是“叶公好龙”。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叫叶公。他呀,非常喜欢龙:梁柱上雕着龙,衣服上绣着龙,帽上镶着龙,墙壁上画着龙。叶公这样喜欢龙,真龙就亲自去拜访他了。真龙一到叶公家,叶公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抱着脑袋逃跑。这个寓言说明,有的人口头上某种东西,但实际上又不真,这是很可笑的。当我读完这个寓言,我就有点不好意思了。记得有个星期六的下午,我要求肖老师不去看电影,留下来辅导我写作文。肖老师说:“我要带班上的许多同学去看电影,你明天来吧。”但是,星期天我又贪玩,并没有到学校去。现在想来,我多么像那个真龙的叶公啊!

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一、考点要求: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的技巧和语言的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和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行文构思及其它表现技巧等。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

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三、命题趋向:

1、唐宋诗词、元曲;

2、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另外也有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等。―五年高考共考查古诗词曲57首,有34首为写景抒情诗。

3、命题角度:

(1)对诗句的理解或诗句中个别字眼的鉴赏,语言特点,赏析形象或意境;

(2)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3)就诗词的某一突出特点自由发挥;

(4)通过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四、方法步骤。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能给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或者点明写作背景,如王维《使至塞上》、贾岛《寻隐者不遇》;或者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观沧海》、贺知章《咏柳》;或点明诗歌意象,如柳宗元《江雪》、王冕《墨梅》;或表明作诗目的,如李白《赠汪伦》、李商隐《夜雨寄北》;或表达诗人情感,如李绅《悯农》、王昌龄《闺怨》等。

2、看作者。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的是诗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而这些情感、认识、感受,又是由诗人自身所受教育、人生经历、个人性格、个人际遇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达观”,辛弃疾的“悲愤慷慨”等。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的了解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3、读注释。

但凡试卷上的注释我们都要留意,它对于我们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如(高考福建卷)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下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南,登岳阳楼而作此诗。后边的两道题都要依据注释才能回答完整。

4、抓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句子),它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潭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等。抓住诗眼,有助于提挈全篇,融会贯通,理解主旨,把握精要。

5、品“冷”“热”

古人写诗,常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很多诗歌,其景色“冷”“热”往往就是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如李白《早发白帝城》通过“彩云”“轻舟”“千里”“一日”等表达自己喜悦畅快的心情,快船快意,豪爽骏利。柳宗元的《江雪》则创造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大雪覆盖的江面上,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纯洁而寂静,老渔翁则孤傲而清高,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

6、悟典故。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还喜欢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李益的《塞下曲》:“浮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教只轮遣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诗中通过借助马援、班超、薛仁贵等人的典故,表达慷慨豪迈之情,建功立业之志,报国守边之怀。

五、高考常用作答模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的整体构思,诗整体的艺术技巧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解答。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关于诗整体构思上的技巧:前三句叙事抒情,末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垠。

备选答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对照、正面侧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第二种类型:

正确解答: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摹诗歌图景。

第二部分:概括意境特点。

第三部分:把握作者感情。

常见格式:这首诗通过___(意象)描写出了___画面,画面有___特点,表现了作者__的感情。

典型例题:(04高考福建卷)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可答:三四句通过凉床、月影、梧桐描写出一幅秋夜无眠,诗人独守空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惆怅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备选答案: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朦胧、悠远。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黯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诗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伤春悲秋思乡怀远报国情怀离愁别绪。

吊古伤今恬淡隐逸怀才不遇知音难觅。

同情怨愤。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正确解答:应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或特点上来回答。

典型例题:(05高考全国卷)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第(2)题: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可回答: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易自然。

备选答案。

质朴自然含蓄凝练清新淡雅绚丽优美。

雄奇奔放沉郁顿挫简洁明快诗中有画。

读中国古代诗歌有感

我读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这本书,它对我有很大启发。

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创造发明的人不一定都是科学家,还有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他们在劳动中找到不足,进行创新;发明一件东西,不一定光靠一个人,有的.要靠大家的力量,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就是一个普通的雕版工人,他一边劳动,一边总结经验,想出了活字排版的办法,并且通过反复实验,一次次失败之后,终于发明出了胶泥活字。

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我非常好奇指南针的磁石是怎么吸铁的;想知道火药在炮筒里如何发射出去。在自然界里,磁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沉思。我想,这些问题在将来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一定能找到答案。

这本书不仅讲了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还讲述了它们的发展,传播,完善,革新的过程。虽然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给世界文明带来了进步,不过随着四大发明流传到外国,外国人加以改进又创造出造纸机、印刷机、炮弹、枪弹、导航仪……想想咱们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被外国人革新后,我们的技术反而落后了,我心里非常难过。我们中国一定要赶上去,超过外国,我们要从小勇于尝试发明创造,开动脑筋,让中国成为世界科学文明发展的推进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

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中国古代诗歌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在爱情里找到幸福!有人在爱情里看到伤心!有人欣喜若狂!有人伤心落泪!有人站在爱情的十字路口找不到方向。

一、《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倾倒了无数身陷爱河,渴望美满爱情的人,成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我曾对你说过,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是爱的最高境界,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点评: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诗的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落墨,”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

三、《鹊桥仙》。

作者: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点评:这首词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四、《摸鱼儿·雁丘词》。

作者:元好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

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点评:当年,元好问去并州赴试,途中遇到一个捕雁者。这个捕雁者告诉元好问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一只脱网而逃。岂料脱网之雁并不飞走,而是在他上空盘旋一阵,然后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叫作”雁邱”,并写下了这首《雁邱词》。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反复吟唱着这句词的人很多,失恋,单恋的人都会。而真正能体会这种感情的能有几人?金庸用数百万字的《神雕侠侣》,不过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感情才配得上这样的.一句词!

五、《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点评: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说,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你之外,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星爷的那段“曾经有一份真正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恐怕也是由此诗启发而得。

六、《蝶恋花》。

作者: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点评:这首诗表达了对意中人的思念爱慕之情,全诗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峰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末句表达了一种对爱情锲而不舍的坚毅和执着,因而广为流传。

七、《生查子》。

作者: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点评:这首词写少年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全词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纯朴真挚,带有浓厚民歌情调。“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写尽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对爱情不能圆满的无限悲伤。下片以“劈桃瓤”的比兴,表达少年深藏内心的情思。“终日”突出了对心上人永无休止的思念。结尾用连理枝这一形象比喻,倾吐了希望与心上人永远相爱和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

八、《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点评: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九、《杨柳枝词》。

作者:温庭筠。

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末尾一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感情之真挚,爱恋之刻骨铭心,足以让人动容。

十、《思远人》。

作者: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可见思念之深情感之浓烈。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

1、满庭芳(赏牡丹)。

作者:曾觌朝代:宋代。

冶态轻盈,香风摇荡,画栏淑景初长。彩霞深处,明艳夺昭阳。试问沈香旧事,应劝我、莫负韶光。多情是,低徊顾影,云幕淡微凉。

人间,春更好,一枝斜插,犹记疏狂。到如今潘鬓,暗点吴霜。乐事直须年少,何妨拚、一饮千觞。醺醺醉,壶天向晚,春思正悠扬。

2、减字木兰花(席上赏宴赐牡丹之作)。

作者:曾觌朝代:宋代。

一声杜宇。满地落红愁不语。国色春娇。不逐风前柳絮飘。

珠帘休卷。爱惜龙香藏粉艳。胜友俱来。同醉君恩倒玉杯。

3、庆清朝(牡丹)。

作者:曹勋朝代:宋代。

绛罗萦色,茸金丽蕊,秀格压尽群芳。人间第一娇妩,深紫轻黄。乍过夜来谷雨,盈盈明艳惹天香。春风暖,宝幄竞倚,名称花王。

朝槛五云拥秀,护晓日、偏宜翠幕高张。秾姿露叶,临赏须趁韶光。最喜鉴鸾初试,数枝姚魏插宫妆。然绛蜡,共花拚醉,莫靳瑶觞。

4、碧牡丹(焦成马上口占)。

作者:晁补之朝代:宋代。

渐老闲情减。春山事、撩心眼。似血桃花,似雪梨花相间。望极雅川,阳焰迷归雁。征鞍方长坂。正魂乱。

旧事如云散。良游盛年俱换。罢说功名,但觉青山归晚。记插宫花,扶醉蓬莱殿。如今霜尘满。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3、《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有名的《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2.宝钗。

上面的诗句里多处提到首饰,女人天性爱俏,戴首饰的习俗应该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开始了。《诗经{风君子偕老》中有“玉之也,象之w也”,就是赞美耳坠()和发饰(w);又有“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六珈”指带有六颗垂珠的笄,是只有贵族才能戴的装饰。毛《传》云:“珈,笄饰之最盛者,所以别尊卑也。”毛《传》另有:“副者后夫人之首饰,编发为之”,首次提到“首饰”一词。曹植《洛神赋》的“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和魏阮籍诗“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都提到“”,《通俗文》有“耳珠曰”,“”就是用珠子做成的耳饰。汉乐府《陌上桑》的“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孔雀东南飞》的“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和李贺《大堤曲》的“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都是指用明月珠串成的耳环。《羽林郎》写胡姬之美别有特色:“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胡姬是异域女子,所戴的首饰“蓝田玉”和“大秦珠”也不是中土出产。

耳饰为,发饰就很多了。妇女头上常用的条形发饰是簪子,最初称为“笄”,《说文解字》:“笄,簪也”。簪子别称“搔头”,《妆台记》云:“汉武就李夫人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多用玉。”张炎《西江月作墨水仙寄张伯雨》有“玲珑润玉搔头”,说的就是玉簪。两股簪子合在一起的发饰称为钗,种类繁多,形色各异,镶玉之钗尤其受欢迎。南朝陈江总《东飞伯劳歌》“银床金屋挂流苏,宝镜玉钗横珊瑚”,炫耀贵族女子的珠光宝气,其中提到玉钗;唐王建《白歌》的“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春风生”、温庭筠《菩萨蛮》的“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以及晏几道《临江仙》的“罗裙香露玉钗风”,都是讲头上玉钗微微颤动给人带来的动态之美。

头钗有鸟雀形的,如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有蜻蜓形的,如张泌《江城子》“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有蝉形的,如牛峤《菩萨蛮》“柳阴烟漠漠,低鬓蝉钗落”;有燕形的,如李贺《湖中曲》“燕钗玉股照青渠”;有鱼形的,如李《临江仙》“玉钗斜坠双鱼”;有蝶形的,如温庭筠《菩萨蛮》“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有蚊螭形的,如李元膺《十忆诗》“宫样梳儿金缕犀,钗梁水玉刻蚊螭”;也有凤凰形的,称“凤钗”,如花蕊夫人的长诗《宫词》有“翠钿贴靥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还有像凤尾那样翘起来的头钗,曰“凤翘”,如周密《大圣乐东园饯春即席分题》“凭阑久,漫凝想凤翘,慵听金缕”;而像翡翠鸟尾上长毛的曰“翠翘”,如姜夔《角招黄钟角》“翠翘光欲溜”。白居易《长恨歌》的“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一句诗里就提到三种首饰。头钗上的.各种动物栩栩如生,充满动感,衬托出美女的绰约姿态。

最具动感的当是一种叫“步摇”的装饰品,“其上有垂珠,步则摇,故称步摇”(东汉典籍《释名》)。想象一下,美女头上插着宝簪,上有垂珠,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姿?《艺文类聚卷二十四》载有一篇宋玉的《讽赋》,有句云:“主人之女,……,垂珠步摇”,似乎说明步摇在先秦就流行开了,只是《讽赋》很可能为后人伪托之作,不能作为可靠证据。后代写步摇的诗很多,如晋傅玄《有女篇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梁费昶《春郊望美人》“金辉起步摇,红采发吹纶”等,说的都是金子做的步摇。花间词中更多次提到步摇,如薛昭蕴《浣溪沙》“步摇云鬓鸣”、毛熙震《后庭花》“步摇珠翠修蛾敛,腻鬟云染”、和凝《临江仙》“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s步摇金”等。南朝梁沈满愿《戏萧娘诗》有“清晨插步摇,向晚解罗衣。托意风流子,佳情讵可私”,早上盛妆,晚上卸装,两种情态都会惹得男子想入非非;韩有一首《浣溪沙》,描写女子的娇羞之态,也是将早上插步摇和晚上脱衣服联系起来:“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白居易《长恨歌》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更是从金步摇一下跳到了度春宵,脱衣服的过程都免了。杨贵妃的金步摇有个来历,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载:“上又自执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至妆阁,亲与插鬓。”风流天子李隆基为讨美女欢心,也可谓煞费苦心。

中国古代诗歌范文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徐志摩的诗作品具有特殊的认识作用和美学价值。诗作在感情的宣泄、意境的营造、节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究等诸多方面,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启迪,体现其特殊的美学价值。下面一起来看下!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是在性灵、意象、音律三方面,也可以说,他的诗作在艺术上具有这三大特色。而且,这三者在他诗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性灵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意象来体现,意象,也需要通过音乐美这个重要的方面去完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的整体,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给中国新诗的发展带来了某些有普遍艺术的经验,作出了其他一些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这首诗充分表现出了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下面我们就通过《再别康桥》来分析一下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徐志摩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代表徐志摩艺术成就的,就是以《再别康桥》为代表的抒情诗。如诗人自己说,它们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陆小曼在《云游》序言中说:“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叫人忘却人间有烟火味。”这些神仙似的句子正是来源于他的浪漫情怀。

徐志摩出身富裕商人家庭,早年留学美国后又到英国,深受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要“诗化生活”。表现在作诗中就是想象丰富,比喻生动。在《再别康桥》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溶化进了悄然别离时刻那些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的“夕阳金柳,波光艳影,潭映彩虹,恰似旧梦”,因此诗人要在“康河”的柔波里,“甘愿做一条水草”。正是诗人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形成了全诗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一)造境中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浪漫情怀。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说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这里所说的“造境”,实际上就是指浪漫主义创作,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着重表现理想。尽管现实主义创作也表现理想,但现实主义的理想主要是通过对客观现实的描绘流露出来,而浪漫主义的理想则是作为描写对象而存在,就象诗人的《去吧》那首诗,它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就是做为描写对象存在。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徐志摩就是这样用含羞草般的触觉和婴儿般的情感去感知爱情的,是他的单纯的爱情观给他的诗作注入了浪漫的气息。虽然这种浪漫不能成为现实,但是徐志摩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康河静静地流淌。

(三)对诗歌意象的'苦心经营和有些带有刻意性质的追求。

他实擅长于在生活中捕捉形象,而且善于在生活中发掘诗趣,并使生活的形象与诗歌的意趣融会到他的作品里,从而构成较高的美学境界。

二、《再别康桥》体现出的新月派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形象反映,又是作者丰富感情的结晶,因此,它必须以高度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广的思想内容。徐志摩在诗歌理论上同闻一多、朱湘等人一起倡导新格律诗,努力探求“新格式与新音节”的发现。新诗格律化提出新诗应具备“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诗最大限度地挖掘并利用白话本身的节奏感,创造出音乐的旋律。所谓“节奏”,即相当于音乐中的节拍。在诗词中,语音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点,决定着音节的疾徐和长短;而把平仄不同的声音有组织地排列起来,使之具有间歇,显示强弱,这就是“节奏”。徐志摩的这种有节奏的诗读起来的确有诗的美感。

(一)绘画的美。

所谓绘画的美,是指诉诸视觉形象的“词藻”的选择和使用,能充分体现我国象形文字在状形绘色上的特点,富于色彩感。

(二)音乐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指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具有诉诸听觉形象的那种音节美和旋律美。

(三)建筑的美。

“建筑的美”也属于视觉形象,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强调“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造成有规律的匀整或参差。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贾小燕。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是最富于灵气。

与情感的一种言说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现出的形式上。它的内容含蓄而隽永,形式灵活多变,再加上不同时代的时代因素给抒情主人公特定的时代影响,因为诗人写诗时,感情的迸发,提炼和倾注总是以个人为基点的。所以教师在教读诗歌时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惑,面对一首诗不知该如何下手,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会而言传。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

一、诗歌教学不能缺失情感和感情。

特级教师于漪讲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声情并茂,她上课犹如演员进入角色那样动情,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方式驾驭教材,感染学生,她讲《周总理,您在哪里》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语言震撼了学生,让他们不仅体会到了人民对总理的深厚感情,而且领会到了总理的精神实质。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所以,无论读诗,还是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为了培养学生对世对事对人的好奇心和真诚的关怀。

二、诗歌教学不能缺失想象和联想。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因此诗句间的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常表现为情感的断裂,因此教读诗歌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他们的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作于1847年6月,诗中作者通过几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意象,流露出“我”对爱人的一腔情怀,不管自己的处境有多么险恶,命运怎样坎坷,只要能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幸福,那么“我”也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当然这是我们将之看作一首爱情诗作出的解读,假如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可将之看作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它委婉地表现了19世纪40年代匈牙利人民的解放斗争事业,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革命理想。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靠创造性的想象去完成。

三、诗歌教学不能脱离对意象的解读。

“意象”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便是所谓的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读诗歌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如狄金森的《篱笆那边》这首诗形式短小,语言简朴,意思浅显。全诗大意是:“有一棵红色的草莓在篱笆那边向我招手,我想爬过去采摘,可又怕弄脏了漂亮的围裙。过去还是不过去,我的心里有点矛盾了。如果上帝也是个小孩,他会不会爬过去呢?也许他会,也许不会。”这仅仅是我们通过字面意思对此诗作出的一点理解,可以说这种理解充满童趣。当然,假如我们还想对此诗作出更多的理解,除了这种字面上的解读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本诗的中心意象--草莓,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结合诗人的创作风格,对此诗作出多样性的解读。

“草莓”可以说是作者主观意念在大脑中的一种投影,我们可以通过它鲜美的色泽和可口的味道,想像得出在作者的心中,它一定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如理想,追求,幸福,爱情等。而此诗中出现的另外两个意象“篱笆”“上帝”,前者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实现理想,达到目标时所历经的挫折和坎坷。后者可理解为一种扼制力量,在对这几个意象作出理解之后,我们便可以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发掘潜能对此诗作出多样性解读。如:

1、此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无奈。

由于诗人的生活圈子很狭小,也很封闭,因此他肯定想获得和外界的交流,但是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长期养成了她本能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所以她始终无法逾越心灵上的那道“篱笆”,因此诗人面对主观意念上的“篱笆”,传达出的正是她内心世界的一种孤独和无奈。

2、此诗传达的是她对童真世界的渴望,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本诗的中心意象“草莓”,可理解为一种童真的世界,在孩子的眼里,有“草莓”的世界永远是那么美好和纯真,因此她想不顾一切地爬过去采摘,哪怕是弄脏了自己漂亮的围裙,但在上帝即成人的眼里,孩子为一棵“草莓”弄脏围裙太不值得。成人总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正是这种心灵上的距离,成人永远都走不进孩子的世界,于是孩子的天性被泯灭了,孩子的心灵被子扭曲了。在暮年之际,当诗人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也许她在为自己的童年感到遗憾,因此诗传达的正是她对童真世界的渴望,对美好童年的向往。

四.诗歌教学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感悟。

诗可以言志,可以传情,也可以写人生。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品读诗歌,感悟人生”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诗歌作品以及相关的大量阅读,从而形成自己对诗人及诗作的独特观点和看法,然后在班上交流。我在教读高三册第一单元的诗歌时采用过这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暧花开》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关于海子的材料及他的诗作。海子,他像一颗流星一样迅速地从当代诗坛闪过,对于这样一位才子,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同学a说:“其实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一个精神的世界里,仅仅是物质世界的满足,远远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海子的诗及他对幸福生活的理解让人有一种欢欣明朗的感觉,让人深深地感到当一个人不为外物所拘束,心灵自由,并且对自己所拥有的怀有知足感恩的心情,那么他永远是快乐的。”同学a饱含深情地陈述了上面的观点后,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接着同学b又踊跃地走上讲台慷慨陈词:“对于这样一位英才的早逝,众说纷纭,也许是他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的不可调和,也许是由于他精神的极度空虚和迷惘,但我总觉得更多的可能则是出于对诗歌艺术的一种生命的投入和精神的回归。”同学b的发言的确发人深省,听了他的发言,我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许多人,如:老舍,海明威,茨威格,屈原,川端康成,三毛,这些作家都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不仅在本国文坛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们最后都是以人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什么呢?我陷入了长久的深思之中。突然同学c又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他说:“读这首诗时,让人想起了《桃花源记》只不过陶渊明选择了山林,而海子则选择了雄浑开阔地大海”,并且还附了一首诗《致海子》:“既然决定离开、就怀着满心的善良,知道从此,徜徉云端。将最后的美,在人间释放。海阔仍有边,你面对的无垠,只是心中的延展,花开叶落,参不透,不能承受定数,就一定要停止了思想,隔断时空的相似,挣扎在尘世的网。所谓的幸福,是一种信仰,握不住的虚幻,太遥远的理想,得不到,于是就迷惘,当那是一点灵光,在天涯消沉。我转身轻叹,此生无望,何必来生。”

同学们的发言确实很精彩,也很令人为之振奋,虽然我们不是诗人,但我们却可以用诗一般的心灵,诗一般的语言去品读诗歌,感悟诗人的人生。

西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贾小燕。

作者邮箱:jiaxiaoyan@。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简介。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了时空无穷,人生有限,壮志难酬之情,发出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

翻译/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一、考点要求: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炼字的技巧和语言的风格。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常见的修辞技巧和抒情方式、描写手法、行文构思及其它表现技巧等。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意义点,赏析。

作者的生活情趣和艺术风格等。

三、命题趋向:

1、唐宋诗词、元曲;

2、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另外也有咏史怀古诗、边塞诗、托物言志诗等。2001―2005五年高考共考查古诗词曲57首,有34首为写景抒情诗。

3、命题角度:

(1)对诗句的理解或诗句中个别字眼的鉴赏,语言特点,赏析形象或意境;

(2)赏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3)就诗词的某一突出特点自由发挥;

(4)通过两首诗进行比较分析。

四、方法步骤。

1、看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能给我们读诗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它或者点明写作背景,如王维《使至塞上》、贾岛《寻隐者不遇》;或者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观沧海》、贺知章《咏柳》;或点明诗歌意象,如柳宗元《江雪》、王冕《墨梅》;或表明作诗目的,如李白《赠汪伦》、李商隐《夜雨寄北》;或表达诗人情感,如李绅《悯农》、王昌龄《闺怨》等。

2、看作者。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的是诗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而这些情感、认识、感受,又是由诗人自身所受教育、人生经历、个人性格、个人际遇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苏轼的“豪放达观”,辛弃疾的“悲愤慷慨”等。解读诗歌,诗人是个重要信息,平时要尽量多的了解诗人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处于时代变迁之际的诗人,如唐安史之乱前后的诗人,由北宋而进入南宋的词人等。

3、读注释。

但凡试卷上的注释我们都要留意,它对于我们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如(05年高考福建卷)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下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南,登岳阳楼而作此诗。后边的两道题都要依据注释才能回答完整。

4、抓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观点认识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全句的词语(句子),它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潭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冷”等。抓住诗眼,有助于提挈全篇,融会贯通,理解主旨,把握精要。

5、品“冷”“热”

古人写诗,常常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很多诗歌,其景色“冷”“热”往往就是作家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如李白《早发白帝城》通过“彩云”“轻舟”“千里”“一日”等表达自己喜悦畅快的心情,快船快意,豪爽骏利。柳宗元的《江雪》则创造了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大雪覆盖的江面上,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纯洁而寂静,老渔翁则孤傲而清高,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

6、悟典故。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还喜欢借助典故来表达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李益的《塞下曲》:“浮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教只轮遣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诗中通过借助马援、班超、薛仁贵等人的典故,表达慷慨豪迈之情,建功立业之志,报国守边之怀。

五、高考常用作答模式。

第一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正确解答: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的整体构思,诗整体的艺术技巧或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解答。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关于诗整体构思上的技巧:前三句叙事抒情,末一句写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垠。

备选答案: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比兴象征、联想想象、对比对照、正面侧面、虚实动静、白描渲染、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第二种类型:

正确解答: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摹诗歌图景。

第二部分:概括意境特点。

第三部分:把握作者感情。

常见格式:这首诗通过___(意象)描写出了___画面,画面有___特点,表现了作者__的感情。

典型例题:(04高考福建卷)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简要分析诗人在三、四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可答:三四句通过凉床、月影、梧桐描写出一幅秋夜无眠,诗人独守空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冷、惆怅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

备选答案: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宁谧、朦胧、悠远。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黯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诗中常见的情感类型。

伤春悲秋思乡怀远报国情怀离愁别绪。

吊古伤今恬淡隐逸怀才不遇知音难觅。

同情怨愤。

第三种类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正确解答:应从诗歌的语言风格或特点上来回答。

典型例题:(05高考全国卷)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第(2)题: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可回答: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易自然。

备选答案。

质朴自然含蓄凝练清新淡雅绚丽优美。

雄奇奔放沉郁顿挫简洁明快诗中有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一

古诗中涉及男女欢会的内容,常用巫山神女、云雨高唐之类的字眼,其始作俑者是楚辞大家宋玉,他在《高唐赋》中记述楚怀王游高唐时怠而昼寝,梦见神女自荐枕席,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从此“巫山”、“云雨”、“高唐”、“阳台”、“朝云”、“暮雨”、“楚梦”、“神女”等词就都语涉暧昧,不能随便使用了,正所谓“楚天云雨尽堪疑”。反过来,当言及男女欢爱之事时,这些字眼又为作者们提供了方便含蓄的说法。

怀王之子襄王也想学其父风流,与宋玉同游于云梦之浦,令宋玉赋高唐之事,日有所闻,夜有所梦,果然也与神女相会梦中,《高唐赋》的姐妹篇《神女赋》即记述此事。宋玉在此赋中极尽文字渲染之能事,描绘了一个尽善尽美、举世无匹的美丽女神形象。后人对神女念念不忘,不少文人加以赋咏,如建安时期的陈琳、王粲、应、杨修等均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也属此类作品。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大批香艳诗歌,其中有不少用楚王艳遇影射男女情事。梁武帝萧衍的一首《朝云曲》有句“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玉台新咏卷十》载有一首梁简文帝萧纲的《行雨》诗为:“本自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梦相识。”《艺文类聚卷十八》载有梁元帝萧绎的一首《古意诗》:“妾在成都县,原作高唐云,樽中石榴酒,机上蒲萄纹,停梭还敛色,何时劝使君。”在萧氏父子带动下,梁朝许多文人都曾创作艳情诗,涉及巫山云雨,如沈约《朝云曲》,费昶《巫山高》等。南朝陈江淹《休上人怨别》有“相思巫山渚,怅望云阳台”,江总《杂曲三首》之二有“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来,南北朝诗歌用楚王事,多是表现那种因佳人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而给作者带来的惆怅之感,与男女性事关系不大。

到了唐朝,巫山云雨在诗歌里出现的更加频繁了。初唐四杰都写过此类作品,卢照邻有《巫山高》,骆宾王有《忆蜀地佳人》,王勃有《江南弄》,杨炯有《巫峡》。王勃的《江南弄》如下: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这首诗虽用了“巫山”、“楚梦”、“行雨”、“行云”等词语,但并非淫艳之作,表现的是情人相见无期,音迅难通,只好各自在清风明月之下遥相思念。

岑参《醉戏窦子美人》云: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这首诗将美人比做巫山神女,但也不算淫诗,只是末句“醉著莫许归巫山”稍有一点意淫的味道。

李白有许多诗句,将美女和巫山云雨联系起来,如《寄远》十二首有“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咏妓诗《出妓金陵子呈卢**首》有“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清平调》咏杨贵妃有“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等。

李白《宫中行乐词》有“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纪昀评为“用巫山事无迹”(《瀛奎律髓卷五》),因为“彩云”之“云”只是暗指“云雨”,把这个典故净化了。这种写法后代借用者不少,如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姜夔《月下笛》“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及《鹧鸪天》“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等。贺铸《减字浣溪沙》是一首绝佳的闺怨词,有句“欹枕有时成雨梦,隔帘无处说春心”,说的是闺中女子在梦里能象巫山女神一样与情郎相会,而现实是残酷的,一道门帘将她与世隔绝,无处诉说她的怀春之心。张炎《长相思赠别笑倩》有“去来心,短长亭,只隔中间一片云”,笑倩是歌妓,作者与其相别,感到怅然若失,因为她将象巫山神女一样飘然而去。

白居易有首著名的《花非花》,字词浅显但含义隐晦,算是早期的朦胧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春梦”、“朝云”当指巫山神女,后人猜测此神女实为妓女,因为唐代妓女受召陪客,常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宋代贺铸《鸳鸯语》有“行雨行云,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显然由本诗生发。

纳兰成德《江城子咏史》,也是朦胧诗,但用神女事更为明显: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谈到朦胧诗,李商隐写了不少。“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义山的多首《无题》七律,具体写的是什么,众说纷纭。除篇首《有感》一诗外,他还有不少诗涉及云雨高唐,如《无题》“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叹自己如小姑独处,没有郎君可以依靠,“小姑”在此处指未出嫁的`姑娘,语出南朝乐府民歌《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利州江潭作》“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写龙与人交时,口含明珠,锦鳞皆张的威势;《楚宫》“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讽刺楚王的荒淫。

“楚雨含情皆有托”,唐代诗人用神女事常有寄托,借古喻今,感叹世事变迁。杜甫《咏怀古迹》其二“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作者奉宋玉为师,对其被后人曲解而感到不平,认为《高唐》、《神女》诸赋不只是虚构的淫艳之作,而是有劝百讽一的良苦用心。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悼念亡妻,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来比喻夫妻间无与伦比的深厚感情,巫山之云,奇诡莫测,目睹过后,其它地方的云就都不值一提了。李商隐《深宫》“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此为咏史,帝王风流如雨消云散,只有山川依旧。唐代才色双全的名妓薛涛有一首《谒巫山庙》,其中“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一句,明确指出楚国就亡在楚王“朝朝夜夜,为雨为云”上。

古人云“词为艳科”,贺裳《皱水轩词筌》“文人词涉于淫”一节说:“文人无赖,至驰思杳冥,盖自高唐作俑而后,遂浸淫不可禁矣。”五代花间词人不少作品都是表现男女情色,描写闺房之中的云情雨意,如牛峤《菩萨蛮》“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和凝《河满子》“目断巫山云雨,空教残梦依依”、阎选《临江仙》“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阎选《虞美人》“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李《浣溪沙》“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毛文锡《赞浦子》“正是桃夭柳媚,那堪暮雨朝云,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毛文锡《巫山一段云》“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等等。

“朝朝暮暮”一语常在宋朝词作中出现,多表现男女卿卿我我,亲密无间,如柳永《击梧桐》“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毛滂《惜分飞》“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杨无咎《玉抱肚》“同行同坐,同携同卧,正朝朝暮暮同欢”等。杨无咎还有一首《鹊桥仙》,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有“朝朝暮暮是佳期,乍可在、人间先老”。秦观也有一首写牛女的《鹊桥仙》,更是名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年一度的双星会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但“银汉迢迢暗度”的“暗”字却给人以偷情之嫌,似乎在一年之中,两者都在锲而不舍地悄悄向对方靠拢,以求得一夜之欢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天界的欢会性爱,人间哪得相比?“金风玉露”既点出季节,又烘托出双星爱情之纯洁和欢刻之珍贵。“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温柔缠缅、绮丽香艳,然良宵苦短,分手在即,一个“忍”字,突出地表现了双星千回百转、欲舍不能的眷恋之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其中“朝朝暮暮”本属“尽堪疑”之列,但“精诚超越形迹”,没有丝毫猥亵之感,明人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草堂诗余正集卷二》)。

“朝云”一词也常出现,泛指美女,为宋代词人惯用,如晏殊《诉衷情》: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此处“朝云”指“意中人”,“惹住朝云”一句,不管作哪种联想,都有“堪疑”之嫌。晏殊之子晏几道这样的词句就更多了,如《诉衷情》“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诉衷情》“系来花下,解向尊前,谁伴朝云”、《采桑子》“疑是朝云,来作高唐梦里人”等。

苏轼有一个爱妾名叫朝云,在古代文人侍妾里大概是最为有名的,清徐震的《美人谱》将其列为四大婢妾之一。朝云本姓王,十一岁就来到苏轼身边,据认她是从青楼被赎身出来的,《本事词》称其为“钱塘名妓”,则有点不靠谱。苏轼是个风流才子,自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身边曾有众多姬妾,也与很多歌妓舞伎有过风流韵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满庭芳》词中赞他为“风流,贤太守”。苏轼曾令朝云向另一个弟子秦少游乞词,少游作《南歌子》以赠,将苏轼比作楚襄王:“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自称“兰台公子”(指宋玉),为赋高唐。苏轼也在多首词作里以楚襄王自居,如《江城子》“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n”、《祝英台近惜别》“间离阻,谁念萦损襄王,何曾梦云雨”等。后来苏轼被贬岭南,众姬散去,只有朝云陪伴,他写下《朝云诗》,其中有:“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此时他年纪渐老,朝云也体弱多病,无力常做“巫阳云雨仙”了,而是以参禅炼丹、延年益寿为要务。

周邦彦曾与一营妓相恋,其女名为楚云,南宋赵长卿有一名笙妓叫梦云;与“朝云”一样,都是香艳之极的名字。梦云一日忽萌剪发修道之意,赵长卿赋了一首《临江仙》劝她:

蕊嫩花房无限好,东风一样春工。百年欢笑酒尊同。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

且向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如何即是出樊笼。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

词中有多处淫词浪语,如“蕊嫩花房”、“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等,末句“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更露骨地点明“云雨”之事。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

秋风吹起,湖面泛起水波,好像洞庭湖忽然老去,长了皱纹一样,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2、《残菊》清代曹雪芹。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简析: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残菊”即“残局”,暗寓大观园少女们的悲剧命运。

3、《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明代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孤负一作:忘了;虚负一作:误了)。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

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谈谈中国古代诗歌

情 。

一.诗缘情 。

二.情是何物 。

三.打情骂俏 。

四.相思调色 。

一.美女如云 。

二.螓首蛾眉 。

三.软玉温香 。

四.病态美 。

性 。

一.巫山云雨 。

二.浅斟低唱 。

三.良宵苦短 。

四.淫词艳赋 。

一.诗缘情 。

《诗经周南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关关雎鸠今何在,在河之洲,各自分开。 。

好一个,窈窕淑女人人爱,只落的,君子好逑把相思害。 。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好叫我左右流之无其奈,怎能彀钟鼓乐之把花堂拜。 。

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蝶恋花》: 。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

与温庭筠齐名,同是花间派名家的晚唐诗人韦庄有一首《思帝乡》,更加憨直泼辣: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

敦煌曲子词里有一首《菩萨蛮》,形式上比《上邪》更成熟一些,极有可能是其仿制品: 。

作者在“枕前”所发之愿,情意更加浓烈,不可能的自然现象也多了一种,共六种。 。

要分离,除非是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是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是官做了吏。 。

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北宋张先的《木兰花》更进一步: 。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

末句“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用江水和山来与情比,情比水深,比山重。 。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

用反语表达深情的古代诗词还有不少。两宋之交的词人吕本中有一首《采桑子》: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

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 。

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 。

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楼西。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过零丁洋》文天祥?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示儿》陆游?宋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望江南·闲梦远》李煜?五代。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5、《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宋代。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