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3 18:58:52 作者:温柔雨

教学计划应充分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灵活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些教学计划范文中,可以看到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一、设疑引入。

激发阅读期待:(这是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

直接揭题读题。

师:你们知道滕老师第一次读这一课题时,脑子里产生了什么问题?你们来猜一猜。

生:老张是谁?

师:这个问题不是老师最想知道的,课文一读肯定会知道的?

师:恩,和你想得有点像了,再猜。

……。

生:为什么要写老张卖糖果?(下面部分支支吾吾的)。

师:你的意思是不是为什么要写老张卖糖果,而不写张三李四卖其他东西,是不是?

生:是(很高兴的`样子)。

师:你真是我的小知音。

下节课,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为什么偏要写老张卖糖果?

生字词教学略,不过这课生字有好些是形声字,可以让他们去发现,然后归类学习,剩下的几个难点的生字重点突破就可以了。

(反思:从效果来看,阅读期待已被激发起来了,学生猜老师的心思兴趣很浓,这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己内心期待了解的知识点。但花了这么两三分钟是不是有必要?想听听各位的意见。如果上你上第二课时,也可以直接问:卖东西时时处处都存在,为什么不写别人,偏写老张卖糖果呢?这时教师要注意语调)。

第二课时。

本课时就紧紧围绕以上问题进行随机学习,我也没上,不知道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预设如下:(随机)。

因为老张是全国劳动模范(若学生最先提出,教师可以先淡化处理,等较全面了解老张卖糖果的特点后再结合提升)。

师:劳动模范是什么意思,能告诉我吗?

(学生可能会说a也可能会说一点,但说不清b)。

b.师:不理解一点也不奇怪,这名称是很难理解,等学完课文后,我们可能就会明白了。

“他动作这么快,又那么热情,真不简单!”(板书:快、热情)。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张卖糖果动作很快的?

a“一抓就准”这个动作大家是不是都会做?做做看,你们这样是不是就能说一抓就准了(突出准,老张的准指什么?可提示:滕老师要买一斤糖,老张一抓就是――)。

b“熟练”:(结合熟能生巧理解动作快)。

师:如果我们也去买糖,你会怎么评价老张?小组议论议论,刚才大家都在干吗?(议论)。

请三位同学来议论议论,稍做评价。

c、老张的热情你们又是怎么感受到的?再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

交流:1、当孩子哭闹嚷着要吃糖,老张迅速给糖。

引导:从迅速这动作你还能读到什么?(快)为什么说是热情呢?(不小气,没算帐啊、替顾客着想等)。

2、把糖分成两部分(周到:具体的你自己想想)。

3、刚才大家通过讲让我感受到了老张的热情、周到,还能通过读让我感受到吗?

4、让我们再来夸一夸张秉贵――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

现在大家猜猜劳动模范可能是什么意思?

教师随机小结。

语文教案-老张买糖果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让学生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糖果来分一分。鼓励学生的分法多样化。学生的分法可能不同,但都可以将分的过程再表格中记录下来,最后的出结果。

布置作业:

p36。

板书设计:

分糖果。

情景图圆片代表小朋友,小棒代表糖果。

一、巩固练习。

1、小组活动。

此活动一次完成是有困难的,4人小组可以分几步完成,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最后的出结果。

2、数学游戏。

同桌活动时,先明确游戏规则,再进行游戏。

布置作业:p37。

板书设计:

练习。

分小棒分豆子。

课后小结: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海盐开张了一家新的大型超市“家得利”,再加上“农工商超市”、“家友超市”等,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品种齐全。假如你要去买些东西,你会去哪一家商店?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家得利超市我没有去过,想去看看。

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因为新开的超市,商品会更多,而且比较便宜。

师:的确是这样的,当你买东西时,你喜欢遇到一位怎样的售货员呢?

生:我想遇到一位态度好一点的,脾气好一些的,对顾客很热情的售货员。

生:我想遇到一位技术熟练,待人热情的售货员。

师:今天,有一位卖糖果的售货员来到了我们身边,出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简单介绍对老张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因为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在这个导入课文中,抓住了海盐“家得利”超市的开张这一情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遇到怎么样的售货员,各自谈一谈,一步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了学生的心,把语文、课堂、知识结合起来,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在心中对这篇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为体会老张的优秀品质埋下了伏笔。

1、学习活动由单调——生动。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与峨来越被教育所认可。比如课题的导入,教师可一人说,也可教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但都是教师一相情愿,得不到真正的双方互动。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把已有的认知进行在调整,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由单调变为了生动。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拟写故事梗概,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

2.通过找出或补写出故事中母亲“流泪”的细节,把握故事中塑造的母亲形象;

3.了解、学习、掌握莫言在《卖白菜》中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找出或补写“流泪”的细节,把握故事中塑造的母亲的形象;

2.了解、学习、掌握莫言在《卖白菜》中讲故事的基本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初步引入故事。

同学们,说到莫言你会想到?是的,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作了一篇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在演讲的结尾,他这样讲道:“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莫言《卖白菜》的故事。(板书课题:卖白菜)。

二、读故事、写梗概、理情节。

莫言自我评价说自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那么,莫言在《卖白菜》这篇文章里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课前已经布置了同学们预习,现在请一位同学们来读一读他的故事梗概。

预设:1967年冬天,母亲因为家庭贫困,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卖掉家中仅剩的三颗白菜。“我”在集上因为多算了买白菜老太太一毛钱,结果白菜被退回。母亲因为“我”的不诚实留下了眼泪。

学生复述故事时,注重评价。评价标准:完整、准确、简明、流畅。

三、读故事、寻技巧、凸形象。

预设:老太太买白菜时的行为让我感到厌恶。

追问:具体从哪里可以看出来?【ppt显示】。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的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

明确:老太的动作“拽”、“戳”、“撕扯”;老太太的语言与神态“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不紧。”

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vs然后她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前者突出强调老太太的戳白菜手的样子的丑陋,更表现出“我”对其厌恶。

点名学生个读:读出我对老太太的厌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太太太。我之所以多算一毛钱,是因为我对她这种行为的(板书:吝啬、挑剔——不满、厌恶)。

1.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

3.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

4.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的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从这几句话你读出了哪些内容?【同座位讨论后交流】。

小结:于“我”、于母亲,这棵小白菜凝聚了我和母亲的汗水与泪水,对于贫困的家庭,这个白菜无疑是珍贵的。(板书:泪水、汗水——珍贵、珍视)。

所以,我和母亲的辛勤劳动以及对白菜的情深意长遇到了这样一位挑剔蛮横的老太太而对她产生厌恶之感,多算她一毛钱似乎是情理之中。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叫——层层铺垫(板书:巧铺垫)。

预设:因为这“多算的一毛钱”坚强的母亲流下了眼泪。

追问:母亲为何流泪?由此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明确:母亲流泪是因为儿子的不诚实、不诚信。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位诚信、本分的母亲。(板书:诚信、本分)。

这是母亲第一次流泪,因为儿子的不诚信而流泪。其实文中不少地方写了或者可以补写出母亲要流泪,但没有流泪。请你找出来或者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补写出来。

预设:1.“今天是大集。”眼角湿润的母亲沉重地说。

2.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3.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

前,委屈的抽噎着。母亲没有哭,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

4.眼角湿润的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弃卷得不紧……”(比较:“您”改成“你”)。

5.我看着那棵被剥成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我看看母亲,她的眼睛湿漉漉的,但没有哭。

明确:坚强、坚忍、善良。

小结:坚强从不流泪的母亲,却因为儿子的不诚实流下了眼泪。在母亲看来,家庭不幸贫穷,但希望仍在;如果儿子不诚实,这个家也就没有希望了,母亲所有辛劳、隐忍也将是无用的。透过母亲流和欲流未流的眼泪,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坚忍、善良、诚信的母亲。这也是莫言教我们讲故事的另一种方法——抓细节、凸形象。(板书:抓细节)。

我“多算一毛钱”的不诚信行为让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下了眼泪,除此之外,还导致了怎样具体的后果呢?学生齐读21段。明确:老太太退回了白菜。

我离开集市去上学了,后来老太太退回了白菜。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省去很多情节,你觉得可能还有哪些情节?(预设:老太太的责备、众人的围观冷眼、母亲的道歉与羞愧等等)。

学生择取其中的一个情节补写出当时可能发生的场景。(要求:要写到母亲的眼泪,凸显出母亲形象;字数80字左右)。

比较:莫言为什么不写这些情节呢?

(1)并非亲眼所见,写了可能不真实;

(2)不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叫——留白艺术(板书:言有尽、意无穷、设留白)。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钞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吐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比较: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掏出一个手绢,揭开,露出一沓钞票,然后将手伸进嘴里,沾了吐沫,数了钱,扔到母亲手里。

学生比较阅读后分析:老太太对钱的极度重视与谨慎,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是极度贫困的。

背景链接:卖白菜的故事源于莫言亲身经历。故事发生在1967年的北方农村,“文革”的第二年。在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干扰下,经济落后,物资紧张,城市凭票供应,农村生活则愈加困难,农民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小结:透过这“多算的一毛钱”我们不仅看到了我、母亲的贫穷,也看到了老太太的贫穷,更感受到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贫穷。所以,从这“多算的一毛钱”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那种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所以,好的故事讲的是身边事,表现的是一种大情怀。(板书:好故事、身边事、大情怀)。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卖白菜莫言。

巧铺垫莫言《卖白菜》教学设计吝啬、挑剔——不满、厌恶。

汗水、泪水——珍贵、珍视。

善良、坚强、坚忍、诚信——--抓细节。

言有尽、意无穷——--设留白。

好故事、身边事---—-大情怀。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

师:同学们,海盐开张了一家新的大型超市“家得利”,再加上“农工商超市”、“家友超市”等,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品种齐全。假如你要去买些东西,你会去哪一家商店?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家得利超市我没有去过,想去看看。

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因为新开的超市,商品会更多,而且比较便宜。

师:的确是这样的,当你买东西时,你喜欢遇到一位怎样的售货员呢?

生:我想遇到一位态度好一点的,脾气好一些的,对顾客很热情的售货员。

生:我想遇到一位技术熟练,待人热情的售货员。

师:今天,有一位卖糖果的售货员来到了我们身边,出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简单介绍对老张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因为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在这个导入课文中,抓住了海盐“家得利”超市的开张这一情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遇到怎么样的售货员,各自谈一谈,一步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了学生的心,把语文、课堂、知识结合起来,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在心中对这篇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为体会老张的优秀品质埋下了伏笔。

1、学习活动由单调――生动。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与峨来越被教育所认可。比如课题的导入,教师可一人说,也可教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但都是教师一相情愿,得不到真正的双方互动。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把已有的认知进行在调整,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由单调变为了生动。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支撑,也为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注入了活力。

师:同学们,海盐开张了一家新的大型超市“家得利”,再加上“农工商超市”、“家友超市”等,物品真是琳琅满目,品种齐全。假如你要去买些东西,你会去哪一家商店?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家得利超市我没有去过,想去看看。

生:我想去家得利超市,因为新开的超市,商品会更多,而且比较便宜。

师:的确是这样的,当你买东西时,你喜欢遇到一位怎样的售货员呢?

生:我想遇到一位态度好一点的.,脾气好一些的,对顾客很热情的售货员。

生:我想遇到一位技术熟练,待人热情的售货员。

师:今天,有一位卖糖果的售货员来到了我们身边,出示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简单介绍对老张的认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对此,生活化教学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因为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在这个导入课文中,抓住了海盐“家得利”超市的开张这一情节,让学生各抒己见。并让学生说说你喜欢遇到怎么样的售货员,各自谈一谈,一步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了学生的心,把语文、课堂、知识结合起来,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在心中对这篇课文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为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又为体会老张的优秀品质埋下了伏笔。

1、学习活动由单调——生动。学习与生活的脱离使教学变得过于抽象、理性,“回归生活”已与峨来越被教育所认可。比如课题的导入,教师可一人说,也可教师设计好“圈套”,让学生往里钻,但都是教师一相情愿,得不到真正的双方互动。在生活情境中,学生把已有的认知进行在调整,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起学习积极性,由单调变为了生动。

2、体验渠道由单一——复合。也就是说,教学中围绕一个概念,可以用多元的渠道,打开多扇窗户,达到高效的学习。比如《老张卖糖果》中,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体会上,谈自己喜欢的售货员,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喜欢的原因,每个同学都希望说一说,这个“标准”就是课文的核心,体会的优秀品质,打开“多扇窗户”就在想、说、听等方面得到培养。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老张卖糖果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感知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研究方法的能力。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糖果若干、小圆片、豆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促学。

二、摆一摆,探索新知。

动手实践一:每小组5人,有20块糖果,每个小朋友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分分看,方法多的给予奖励糖果。

(1)学生动手合作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2)小组汇报摆的方法,进行奖励。

动手实践二:规则让学生用5个圆片代表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表糖果,动手分分看。

(1)分小组交流分的方法,并填写第36面表格。

(2)集体交流、反馈。

三、拓展数据,巩固提高。

活动实践三、(完成第37页小组活动)。

(1)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怎么分,并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2)请个别小组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3)集体交流,讨论分法,说说有没有分完。

一、开放性练习。(完成第37页数学游戏)。

活动实践四:(1)师说明游戏规则。

(2)拿出准备好的豆子进行游戏活动。

(3)教师巡视并指导。

二、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糖果店》教学设计

3.“多美“将使生活也变得甜美了.多美糖果公司。

4.你已得到的肯定超过你想得到的.布切尔糖果公司。

5.它的滋味真是妙不可言!哦,别忙,中间还有更妙的!布切尔糖果公司。

6.布切尔糖果正朝你微笑.布切尔糖果公司。

7.胶体特韧,口香糖。

8.nt口香糖。

9.过来,nt口香糖。

10.甜甜大白兔,宝宝心爱物!上海大白兔水果。

11.旅途中,有大白兔作伴,就少点寂寞!上海大白兔奶糖。

12.保护环境,大白兔和你共成长!上海大白兔奶糖。

13.谁说我跑不过乌龟?上海大白兔奶糖。

14.大白兔乖乖把门儿开开!上海大白兔奶糖。

15.三十年好口味,大白兔与你共成长!上海大白兔奶糖。

16.来自巴西,风行世界----迷你咖啡口香片!巴西口香片。

17.营养果冻------金娃金娃果冻。

18.幸福温馨的喜之郎喜之郎。

19.浪漫永恒的喜之郎喜之郎。

20.健康快乐的喜之郎喜之郎。

21.果冻布丁喜之郎喜之郎。

22.怀念的滋味,在过节时特别浓。——瑞士糖。

23.您永远的好朋友—唐老鸦泡泡糖——唐老鸦泡泡糖。

24.你一口,我一口,酸酸甜甜小俩口。——小俩口果汁软糖。

25.粒粒口味。——大白兔奶糖。

文档为doc格式。

格林童话《糖果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参观彩虹糖果屋,通过自己的感官,调动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参观彩虹糖果屋,我是彩虹姐姐。我们糖果屋的糖果多不多啊?你们可以用鼻子凑上去闻一闻,都有什么味道?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一个糖果小游戏。

二、猜糖、夹糖游戏。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

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彩虹姐姐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

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扮演彩虹姐姐买糖,幼儿卖糖。幼儿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可以反复进行,每一名幼儿都要买糖并数出数量,数对的奖励一块糖果,尽量帮住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得到奖励,使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分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材简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2.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生一边认真观察挂图,理解图意,一边思考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准备:每4人20根小棒,5个圆片,1张记录表。

(1)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分一分活动,小组4人合作,每人分别分一次,并且边分边说过程。

(2)分完小棒,学生在小组内反馈,然后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表中。生在表中记录自己分的过程。

(3)师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活动(二)分小棒:

活动准备:每小组100根小棒,1张记录表。

师要求: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

(1)生明确老师的要求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分。

师: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2)生进行小组合作平均分100根小棒,并记录分的过程。

(3)全班反馈。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画一画、说一说:

师问:把20个梨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生通过画,得到每名同学分5个梨。

师提问: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生通过画,得到可以分给5名同学。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

生交流。

2.摆一摆、分一分:

生理解题意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并记录结果。

交流、汇报。

四、拓展性练习:

同桌两人明确游戏规则后,进行抓豆子游戏,并作好得分记录,然后再进行评比。反复做几次,看谁的得分高,谁就是胜者。

格林童话《糖果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比较方法,会比较数的大小。

2、注重比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值的实际意义。

3、指导学生学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理知识框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自我复习的能力,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比较。

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具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判断、分析中落实教学目标;在探究的方式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现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在生成中突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快乐起航。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给大家带来四个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你们还记得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数的大小”的比较。让我们和这几个好朋友快乐起航吧。

二、快乐畅游。

第一站: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一比,谁是记忆小明星。

1、谁能说一说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2、学生汇报。

3、师:(出示课件),回顾比较方法。

4、课件出示训练题目,学生尝试解决。

第二站:分数的大小比较。

赛一赛,谁是合作小能手。

1、分组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

2、小组汇报,总结方法。

3、教师出示课件,指名读课件内容。

4、练一练: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比较方法,集体订正。

第三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大小比较。

拼一拼,谁是智慧小精灵。

(出示例题:比较72.5、0.7255和0.755的大小)。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比比谁的做法好。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比较方法。

三、快乐拾贝。

四、闯关我最棒。

第一关:挑战自我(出示课件)。

第二关:战胜自我(出示课件)。

第三关:勇敢面对。(出示课件)。

第四关:突破极限。(出示课件)。

五、评价激励。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小猴子也很佩服你们,还要向你们学习呢。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糖果仙子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瑶族舞曲》。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

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

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习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xxxx”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

分糖果教学设计

《分糖果》这节课是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先用ppt展示主题图,并让全班齐读题目,让学生思考2分钟。

我拿出20个糖果,请5个学生到台上来,再叫一学生分,这位学生便一人分4块,没有猜也没有试,理由:四五二十,我心喜:学生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不错。但一回想,20数目不大,四五二十的口诀又是学生学过的,如何引导策略的多样性,我转念一问:“很多同学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聪明,可对于还不懂口诀或没想到口诀的同学,你又怎么建议他来完成这题的呢?生纷纷举手,于是我便依次另请5位学生上台,另请一位学生来分,呈现了每次分一块,共分4次;每次分2块,分2次;第一次分3块,第二次分1块这三种方法,我依次板书在黑板的表格里,通过实物演示,演示与表格对应,学生一时间体验了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感受了分法的多样性。有了上面的师生合作,接下来的小组活动,我放手让小组合作完成。

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

(1)说一说可能怎么分。

(2)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每个小朋友分到()根,还剩()根。

由于我班共31人,分组中有的小组5人,有的小组6人。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很快有了答案,我下去巡视,惊喜地发现学生合作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虽然每组人数不尽相同,但同学并没有因此混乱。我发现学生合作很有步骤,在组长的组织下,他们先写姓名,然后数出50根小棒,便开始平均分给组员,分完后再填表,每个小组的分法各不相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已慢慢学会了试商,由于小组活动后,学生对用表格记录平均分有了切身体验,因而本课的练习做得不错,对于用表格来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掌握不错。

深刻体会:往往我们会认为小组合作太浪费时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总省了小组活动,而用师问生答来代替,这样表面看起来是节省了时间,但其实之后我们老师要花更多倍的时间来无休止地重复,学生还未必掌握得好,而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小组合作将事半功倍。因此提高课堂实效,小组活动必不可少。

文档为doc格式。

分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材简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

2、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生一边认真观察挂图,理解图意,一边思考问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动(一)分糖果。

活动准备:每4人20根小棒,5个圆片,1张记录表。

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出操作过程。

(1)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进行分一分活动,小组4人合作,每人分别分一次,并且边分边说过程。

(2)分完小棒,学生在小组内反馈,然后把分的过程记录在表中。生在表中记录自己分的过程。

(3)师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活动(二)分小棒:

活动准备:每小组100根小棒,1张记录表。

师要求: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

(1)生明确老师的要求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打算怎样分。

师:现在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2)生进行小组合作平均分100根小棒,并记录分的过程。

(3)全班反馈。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画一画、说一说:

师问:把20个梨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生通过画,得到每名同学分5个梨。

师提问: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

生通过画,得到可以分给5名同学。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

生交流。

2、摆一摆、分一分:

师问:妈妈买来24朵茶,这些花应该怎样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数才会同样多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记录结果。

生理解题意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并记录结果。

交流、汇报。

四、拓展性练习:

同桌两人明确游戏规则后,进行抓豆子游戏,并作好得分记录,然后再进行评比。反复做几次,看谁的得分高,谁就是胜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