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用工情况报告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7 15:11:33 作者:薇儿

情况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详细情况描述、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内容。阅读一些典型的情况报告将有助于我们提高撰写情况报告的能力。

劳动用工情况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x有限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xxx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已全部按照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建设完成,现将我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进展”和“劳动用工”作如下汇报:

xxx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长治县南宋。

乡永丰村西南角,行政区划属南宋乡管辖。是一座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xx】37号文批复的整合保留煤矿,由长治县南宋乡永丰村永丰煤矿和长治县南宋乡长掌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主体企业为山西长治羊头岭煤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地方国有控股企业。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井田面积3。4431平方公里,批准开采3#、15#煤层,现开采3#煤层。资源储量截至20xx年底3#、15#煤层共有储量3198万吨,服务年限31年。

目前我矿的从业人员准入和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已按照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和文件精神完成,煤矿从业人员和劳动用工管理的相关资料、证照已准备齐全。我矿在从业人员准入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及文件精神,成立了由矿领导牵头,人事劳资科和信息科具体负责的从业人员准入和劳动用工管理机构,根据山西省矿井从业人员准入和用工管理投产验收工作流程、验收标准及相关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学历提升、技能培训等各项制度,并且有效提升了职工素质和技能。

(一)加强相关学历准入与执(职)业资格准入管理,并制定提升计划。

1、专业学历准入和提升计划我矿现有职工480名。

a类管理人员共有11名,其中本科(包括正函授人员)学历5名,大专学历6名,计划20xx年剩余6人参加本科函授,20xx年底11名全部达到本科学历。b类管理人员有20名(包括待证6名),其中本科学历3名(包括正函授1名),大专学历8人(包括正函授2名),中专学历9人,到20xx年剩余9个中专报考大专,在20xx年全部达到大专水平。

c类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共175名,其中2名正函授大专在读,涉煤中专以上学历现有111人,20xx年组织其余人员全部完成中专班学历提升。在20xx年以前报考大专达到20人煤矿特有工种共205人。20xx年联系相关学校对特有工种人员进行培训全部达到高中以上学历。

以上各类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均符合晋煤劳发【20xx】1166号文件精神。占全矿职工的41%,其余低学历岗位人员已按我矿拟定的学历提升计划参加各类继续再教育学习。按照计划20xx年底前各类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均达到准入标准。

2、执(职)业资格及提升计划。

b类管理人员20名,现有初级工程师2名,20xx年再申报初级9名,20xx年剩余人员全部申报初级职称,部分申报高级职称,十二五末,中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10名,全部达到准入要求,完成目标任务。

c类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共有175名,现有55名达初级技能(五级),46名达到中级技能(四级);20xx年将其余55名全部申报中级技能(四级),同时申报高级技能(三级)46人,到20xx年底中级技能以上职称达到175名;20xx年底申报高级技能55人,到20xx年底,高级技能(三级)达到100名,全部达到准入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特有工种现有205人,20xx年,申报初级技能人数205人,20xx年全部达到初级技能(五级),达到准入标准。

(二)、变招工为招生,创建和谐劳动用工关系:

“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将依托长治县煤矿培训中心、长治市各煤炭相关学校等教育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委托招工、订单培养我公司所需人才,逐步实现“变招工为招生”的超前战略设想,优先从各大煤炭类院校引进吸收新鲜血液;优先从业人员技能、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把好源头第一关,逐步为井下员工全部实现中专(技校)学历、提升职业技能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三)加强职工培训培训管理:为了适应全国煤炭工业信息化、机械化、现代化的需要,全面提高我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成立了专门的职工培训科。我矿培训科积极开展全员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上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安全技能培训、班前班后培训、违章后强制性培训等形式进行武装和充实职工的自保互保意识。为实现我矿从业人员知识化、技能化奠定良好基础。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提升:

1、建立素质提升激励机制,对外出培训学习的.员工,根据所取得成绩,为其(进修、函授等)报销所有学习费用及培训期间的基本工资、往返车费等,不能及时获得学历或考试不及个格的学员学费自理的考核办法,激励员工通过自学、函授等渠道参加专业知识学习,使各类培训学习及格率达到100%。

2、是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先后到周边煤矿参观,向兄弟单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来强化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

3、是开展班组建设,制定班组建设实施方案,责成专人落实班组建设,明确考核标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岗位操作(岗位对标和手指口述,充分利用班前会每日一题及岗前安全宣誓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使班组管理得到有效提升。

我矿在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坚决执行各级管理部门的规定及文件精神,按照煤矿用工管理规定及“五个统一”要求,对劳动用工进行管理:

(一)、建立劳动用工管理机构与规章制度:

按照“五个统一”的煤矿用工管理要求,公司兼并重组后,公司董事会、矿委会先后召开劳动用工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由矿长亲自负责,组建劳动用工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2、建立规章制度:

依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组织专业人员修订完善了永丰煤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在招工录用方面严格按照制度中的录用、使用程序进行。杜绝各种以包代管、劳务承包等非法、违法用工行为。

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2008年1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指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统一为25%)开始正式实施;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等改革措施不断深化;人民币持续升值等新情况不断出现。为调查这些新举措(新情况)对我市企业用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选择了部分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33家企业的调查表反馈,其中:国有企业17家,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8家,外资企业5家。现报告如下:

一、企业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并深入贯彻。

所调查的33家企业均组织学习过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用工的管理方法正走向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式管理。33家企业的在岗职工为30946人,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为25767人,占的比重为83.3%;276人因职工或企业的原因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企业,占的比重为0.9%;尚有4903人在待签过程中,占的比重为15.8%。未签劳动合同而离开的现象主要出现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私营企业270人,外资企业6人。

项,共计17次,占37.0%;第三为“签订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用工方式”选项,共计3次,占6.5%;第四为“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工方式”选项,共计2次,占4.3%。

三、企业遵守《劳动合同法》的意识得以强化。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我市企业选择频次最高的选项为“办理社会保险的成本增加”,共计19次,占总选择频次的41.3%;其次为“合同终止时经济补偿金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11次,占23.9%;第三为“不签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第四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成本增加”选项,共计8次,占17.4%。前两项为守法成本增加,认同率高,说明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企业认同劳动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后两项为违法成本增加,也有相当部分企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但认同率不如前两者高,说明大多数企业基本不做违法的前提假设,故而未把违法成本增加当主要成本支出的首选项,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企业守法意识加强。

四、某些行业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3家企业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8家,占24.2%,劳动力充足甚至过剩的24家,占72.7%,其他情况(经营者正办理交接,无法判断)1家。占3.1%。

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的企业以私营企业较多,有4家,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0%;其次为国有企业,有2家,占国有企业总数的11.8%;第三为集体企业,有1家,占集体企业总数的33.3%;第四为外资企业,有1家,占外资企业总数的20.0%。

从行业发布看,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分布在酒店、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

五、口退税政策调整,节能减排,两税合一等改革措施对我市企业。

影响不大。

对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63.6%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6.4%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两税合一”,33.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6.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对于“节能减排”,30.3%企业认为“没有影响”,69.7%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没有一家企业认为影响较大。

六、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市企业有影响甚至有较大影响。

对于“人民币持续升值”,85.0%企业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12.0%企业认为“没有影响”,3.0%的企业认为有较大影响。

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为深入分析我市园区企业用工趋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服务,近日,市人社局组成调查小组,对全市各工业园区企业展开了用工情况调查。连日来,调查小组深入各地工业园区,通过发放填写调查表、问卷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现场调查,对企业用工数量、用工需求、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和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劳动生活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较全面地掌握了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接下来,将在此基础上,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针对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企业改进自身条件,增强吸引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一季度扶持就业困难对象就业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通过调查摸底,充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动态,具体了解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帮助其就业。一季度,共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5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7%,其中,实现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8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2%。

市就业局以作风整肃力促经办能力提升。

广安市就业服务管理局近日组织召开了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广安市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继下发的《关于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整肃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对开展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作了重要部署。会议强调,2012年是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经办能力提升年,全市就业服务系统要以干部作风整肃工作为抓手,围绕“庸、懒、软、散、浮、奢、梗”七个方面的着力整治,深化延伸“创先争优”和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促进干部职工始终保持脚踏实地、勤勉敬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发扬使命为责、实干为本、奉献为荣的优良作风,树立作风清新、服务优质、执法文明、廉洁高效的部门形象。

我市失业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4月15日,我市各区市县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收入户,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实现真正意义的市级统筹,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去年以前,我市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为县级,统筹层次低、基金规模小、调剂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失业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为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广安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办法的通知》,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提升为市级,全市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统一缴费比例,统一缴费基数核定标准,统一确定待遇项目和标准办法。

今年初,由市审计、人社、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对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帐务进行了清理。目前,各地的失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全部上解到市级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基金收入户,全市失业保险各项工作正式进入市级统筹程序。

为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对我市就业、失业的影响,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我市将启动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对部分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测。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准备阶段,全市45家企业用工情况将纳入首批监测范围。

为做好此项工作,我市成立了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小组,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稳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措施,考虑企业规模、从业人员、行业分布等因素,将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星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岳池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四川绿好食品有限公司等45户企业纳入了监测范围,涉及10多个行业的20000余名从业人员。全市就业部门将每月收集监测企业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减员数量多、减幅大的企业深入分析原因及影响程度,并结合同期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等情况,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失业预警。

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数据采集、核实和建档工作阶段,7月1日起正式开展定期监测工作。

我市再次提高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为确保我市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近日,市人社局出台文件,再次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广安区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616元,增加了161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400.4元,增加104.4元;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城镇失业职工失保金由每月455元提高到了560元,增加了105元,农民合同制工人一次生活补助金由每月296元提高到了364元,提高了68元。其他失业保险待遇相应调整。

这一惠及民生的政策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

5880人签约园区企业就地就业新年刚过,各地按照全市开展“春风行动”的统一安排,在全市12个工业园区牵头组织举办了大型专场招聘会15场次。进场招聘企业146户,提供就业岗位8926个,求职参加应聘人员达21963人,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314人,达成就业意愿及签订劳动合同5880人。全市共发放就业促进政策、企业用工信息、劳动权益保障等宣传资料10余万份,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服务10万余人次。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情况工作报告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合理的分配、有效的激励和科学的发展。考核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而绩效评价则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方法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对单位运行状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据此可以科学地制定今后的人事政策,增强活力,吸引人才,从而成为大幅度提高组织绩效的助推器。绩效衡量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打击组织士气、降低团队效率、妨碍质量改进等负面影响,成为组织变革和绩效提升的拦路虎。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兼论解决方法)有:

一、重结果轻过程

在出成果之前,人们无视正在付出的努力;即使看见了,也不敢贸然苟同其人果真能出成绩。结果是,越是干面上工作的,干事务性工作的,越是能立竿见影,认同度高。这容易造成短视现象。所谓“大器晚成”,即目标越是长远的,越不可能短期见效。而一些多年才能见效的工作,如周期较长的科研项目、基础研究、业余进修等,尽管从事者同时期投入的时间、精力、体力、脑力与同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时甚至贴上部分财力,面对奖励、晋升也只代写论文有靠边等的份。直到硕果结成,享受成功之时,鲜花和荣誉才接踵而来。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因长期得不到单位的重视与支持,熬到成功之日,恐怕也到了离开该单位之时。第三种情况,就是奋斗多年,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传统的管理方法,“狗熊”非他莫属。而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却是鼓励有价值的失败。一些著名公司规定每个员工在几年内必须有一次合理的失败,象微软公司愿意录用有失败经历的人,以此鼓励创新。事业单位也到了该改变观念的时候了。

如何缩短投入、付出与得到相应评价的滞后时间,鉴定出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确是一个难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的同志独具慧眼,本身具备广博的知识并深入基层了解每位员工。特别要了解和研究处在以上三种情况下的同志。可以把他们的长远目标分解成几个阶段进行考察,并给与相应的支持,改善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促使其早日成功。必要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使其少走弯路。

二、重表面轻深层

在投票表决还是主要评价方式的现阶段,要改变“重表面、凭印象”评价人的情况难度就更大了。因为认识过程本身就由浅入深,浅层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深层的内涵挖掘起来费神、费劲。评价一个人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他在单位呆的时间长不长,是否经常加班加点,找他办事的人多不多等等。

答案是肯定的话,只要没有大的失误,评价绝对差不了。当然,每个单位都不能缺少这样一部分员工,这是某些工作性质决定的。然而,其他一些成绩相当或略胜一筹的同志,恐怕就没有如此幸运了,虽然他们在家里加班加点、狠下工夫。殊不知在工作模式已向家庭化转变的今天,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已密不可分,只是办公的地点不同而已。重“表面”的另一表现为,对专的工作认同度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尚未充分认识到。有的人做单纯的一项工作,有的人同时兼几项跨度较大的工作。在总工作量差不多的情况下,所需的脑力则大相径庭。面对今天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一人多岗能为单位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但目前多数人只认“专”的好处,未识“博”的益处,不考虑掌握一项技能与同时掌握数项技能之间的关系,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偏颇。

三、重老员工轻新员工

一个新员工,除了作为引进的人才外,即使他是单位里最努力、也最具能力的,一二年内很难得到大家的公认,获得应有的评价。因为结论的得出、信息的传播,都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多数投身事业的员工,往往缺少与人“沟通”的时间;对与自己无直接关系的信息也很少去主动获取。这就导致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如何为年轻人开辟绿色通道,加快成长的步伐,是人力资源工作者面对的课题。可采用的方法有:对三年内的新员工定量(票数)方面的考评结果进行加权,如第一年的加100%,第二年加70%,第三年加40%,具体可视各单位的情况而定;也可直接设“新员工奖”,近三年的至少每年有一个。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考核、激励也应多样化,对不同的群体制定不同的标准,并严格实施。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人,否则会磨损特色,千人一面。

四、重个人轻团队

现在各单位、媒体比较侧重宣传个人,把奖金与个人的业绩挂钩。付出劳动得到相应的回报,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成员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封锁重要信息,给同事设置某些障碍,部门领导没对本部门成员进行及时培训,如只需一年就可掌握的工作要领,三年、五年还未能进入状态,实行的是一种信息不对等的恶性竞争。久而久之,团队战斗力必然尽失,即便某个人本身较优秀,整个部门的工作也难以做好。

解决办法:

第一,任用魅力型领导。这些领导在判断力和能力上有绝对的优势,善于创建组织的未来远景,能清楚地向下属阐明目标与要求,鼓励下属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中层管理人员也由原来考评、监督者的角色转变为智能型教练,并能为所领导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建议、协助、鼓舞和激励。

第二,强调团队内部协作。部门是一个以完成特定任务为目的的团队,合作是每个成员的共同义务,因而要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优化组合等手段,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既分工又合作,并在实施中通过随时协调、沟通,以求达到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消除冲突,达到融合,是利益共生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成员必须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尊重,消除习惯性的防卫,建立起信任关系,促进团队内部的协作。

第三,设奖时应重团体,轻个人。优秀团队是部门领导被评为优秀个人的.条件之一,个人利益要通过集体利益得到体现。另外,在工作中确有突出成绩的,如在省级以上获奖的可评为优秀个人,其他的应从严掌握,宁缺毋滥。

五、重物质轻精神

我国这些年的企事业管理改革中,偏重于在分配上做文章,有的干脆把激励机制等同于分配机制。

这固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过多的利用物质刺激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负效应:一是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物质利益上,必然弱化精神追求;二是人们过分追逐物质利益会变得目光短浅,缺乏大局意识。在利己主义的环境下,分配很难“摆平”各方面的关系。

分配摆不平,物质的激励作用就会弱化或丧失,甚至有些人会相互攀比,产生不满情绪。

在一个对人才创造性、个人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的时代,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已经成为企事业最好的竞争资源。我们不能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提高薪金和物质待遇,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以这种观念来进行人才管理,仍然是把人才看作使用的工具,而不是有思想、有理想、有感情的人。只靠金钱来调动人才积极性的人事管理工作是极其有害的。

培养人才的献身精神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要的课题。首先,要确立“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把员工看作最重要的资产,他们值得信赖,应当受到尊重,能够参与决策,能够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要满足员工的安全定制论文感、平等感、方向感、信任感,在此基础上要使员工有成就感、荣誉感,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得到自我实现的机会,成为他们所梦想成为的那种人。其次,要试行各种有效的用人制度、精神奖励制度等等,使员工在工作时不是因为不得不做才去做,而是愿意去做。

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国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所有或直接控制的经济实体,是一种全民所有制的组织形式。国有事业单位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工作效率一直为众人所诟病,而解决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就是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一、国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现状

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盛行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用工形式和分配体制,缺乏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无考核,无激励,干多干少一个样,员工的积极性挫伤,生产力也不可能得到最佳的释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科学的生产管理靠拢。但是因为国有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以及特有的所有制体制,仍然存在着无考核无激励或者考核不充分激励不明确的问题。比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是航天某研究所,依然实行的是档案工资,员工的工资薪酬主要取决于职称、工龄、学历等一些死板的条件,而与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成绩、工作质量等没有关系,这就造成了员工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纯粹的混日子、熬年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单位虽然也有考核制度,但是更是流于形式,填一张表格,写一个工作总结,领导写一段评语,交到人力资源部门,应付了事,完全没有起到绩效考核工作所应起的作用,反而从另一方面造成了一种资源的浪费,不仅使单位的工作效率低下,更是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经笔者了解,此种现象不只存在于一个单位,在相当多的国有事业单位中都存在。

二、国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问题的原因

国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领导不重视。由于历史的影响形成的传统,部分主管甚至高层领导在主观意识方面并不重视绩效考核,不把绩效考核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完成,只是简单应付了事。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考核的重要作用,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简单的工作评价,不会为单位带来效益和利润,而且又浪费时间。一部分领导为了稳定上下级关系,照顾私人感情,或者出于其他的原因,不愿意执行绩效考核政策。第二,对绩效考核的作用理解不深。相当部分的单位将绩效考核工作定位在调整待遇以及决定奖金发放等事务性工作上,而不是着眼于未来,使单位通过绩效考核,全面地提高员工素质,使企业生生不息。第三,现行的考核方法不科学。如采用主观裁决法,考核者的个人偏见严重影响考核结果。同时由于被考核者之间的个人差异(比如年龄、性别等个人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到考核者对他们的评价,甚至导致他们得到的评价大大偏离实际的工作绩效,缺乏客观、公正。第四,考核过程缺乏公开。国有事业单位由于受长期的封闭式的管理制度的影响,缺少与一般员工面对面地就绩效考核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的探讨,因而员工根本不知道考核过程及主管对他的考核评语是什么,更不晓得如何改进工作。第五,考核指标设计不够科学。绩效指标与组织战略、业务流程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国有事业单位的尴尬不仅在于组织和岗位问题,而且战略、流程等问题都没有理清,绩效考核的管理观念仍然停留在对个人绩效奖优罚劣的层面上。第六,考核结果难以有效地与薪酬挂钩。薪酬不是考核的最终目的,但也应有一定的联系,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无序的薪酬定位和平均主义的薪酬支付政策。

三、解决问题的有关方法

如何在国有事业单位中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使绩效考核真正有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科学绩效观。摈弃旧的传统思想,把国有事业单位当做企业来经营,运用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来管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是晋升和培训工作的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也可以使员工自己了解在哪些方面已有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绩效考核为组织的各类人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机会,有机会揭露工作中的那些低效率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强化正确行为,绩效考核还是奖励的合理依据。当前,事业单位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做法还在继续,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还在使用,要想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尤其不易,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中,除非企业的领导层能坚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否则无论出台哪种方案,最终都会无法有效运作。

2、建立科学考核制度。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首先,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应切实科学合理地根据单位的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对各岗位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书,确定薪资结构等,对员工的岗位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是有效考核的前提。其次,确立单位及部门的工作目标,将员工的目标与单位的目标统一起来,任何一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尤其是管理者,所确定的工作必须对单位的目标、策略、发展有所贡献,将“员工个人绩效提升与激励”和“组织绩效提升”有机联系起来。第三,借鉴新的科学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bsc、作业成本法abc、整合绩效管理ipm等方法的借鉴。第四,考核周期系统化,平常考核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加强平时考核,不能忽视平时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评价的作用。为了切实发挥目标管理导向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效果,年度总评除了给予员工合理的绩效评价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员工的工作成果与工作能力,建议其应接受的训练及发展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其工作能力与发展潜能。

3、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支持度。绩效考核不同于我国企业界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它的精神实质在于其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任何制度都代表一种文化、要求或规则,而接受一种新的文化比接受一种新的商品要困难得多。因此,国有事业单位应该设法利用各种不同的渠道、机会,持续地宣传这项制度,通过不停地宣传提高员工认同度。

4、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虽然只是一套书面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主管人员具备绩效考核的各项技能,如确定工作目标的技能、面谈的技能、修正目标的技能、评价的技能等,这些都需要培训。因此,必须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人本管理成为大家的共识,从而想方设法地发掘国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力资源,达到考核的预期目的。

5、及时反馈提高员工绩效。单位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考核目的不应终止于考核结果,它是新的绩效管理的开始。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确定绩效计划(衡量标准)、执行、考核与反馈。其中,绩效反馈所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在分析考核结果基础上。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绩效改进意见。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应该包括观察与讨论两个步骤。观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讨论则需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有效的反馈不仅能使主管人员切实掌握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更能通过交谈与沟通,探讨考核中的绩效问题原因所在,从而帮助员工从客观、有针对性角度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员工绩效,共同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绩效目标。同时,肯定员工成绩、提高员工满足感,能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6、绩效考核与薪酬有效联系机制。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考核、反馈、职位说明书等相关方式,在短时间内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在事业单位中的“你有、我有、大家有”、“平均主义”等思想,通过考核使国有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更加清楚了解员工的知识、技能及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以绩效薪酬(浮动薪酬、奖金和年薪)作为浮动薪酬,力求“业绩定岗、岗薪相配、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的制度。

总之,国有事业单位在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出现不同问题在所难免,只有清楚地分析问题的根源,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准确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把绩效考核做实做好,从而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促进国有事业单位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前三季度,各种积极因素共同发力,确保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广西建筑业生产运行实现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也不断提升。但一些不利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应引起重视和努力消除。

一、多因素支撑广西建筑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

(一)建筑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

前三季度,广西1381家建筑业企业(资质以上总专包,下同)完成总产值3002.2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8.3%,比上半年提高5.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85.35亿元,现价增加值同比增长11.6%,不变价增加值同比增长5.2%,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个、1.2个百分点,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从完成产值结构看,建筑工程产值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广西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609.08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占总产值比重为86.9%,占比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主导地位稳固。安装工程产值243.42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1.9个百分点,在建筑业总产值的占比为8.1%,比上年回落了0.2个百分点。其他工程产值149.78亿元,同比增长3.8%,占总产值比重为5.0%。

2.从企业类型看,房屋类生产仍占主体地位、领先发展。

受广西房地产开发业快速发展的影响,前三季度,广西房屋类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344.75亿元,增长19.2%,高于建筑业企业产值增速0.9个百分点,占建筑业总产值的78.1%,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对建筑业增长贡献率为78.1%,在广西建筑行业中继续保持主体地位。土木工程类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572.36亿元,增长17.7%。建筑安装类建筑业完成产值59.13亿元,回落1.2%。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企业完成产值26.04亿元,增长4.0%。

3.从全区14个市看,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均实现正增长,但区域发展速度差异较大。从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看,最高为河池市69.9%,最低为防城港市9.4%,两者存在60.5个百分点的巨大差异。

(二)支撑广西建筑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1.战略性发展的政策因素。

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广西在多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首先,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发挥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其次,广西也是精准扶贫决胜小康重要战场。随着20xx年接近,广西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广西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我区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实施意见》、《广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等政策和措施,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在各项促进建筑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有效推动下,广西建筑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2.十三五时期的阶段性发展因素。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全面部署,在10个方面明确提出了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其中有多项内容涉及广西铁路、高速公路、机场、航运、港口、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建设。当前阶段内,由于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实施新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南向通道等阶段性投资建设任务的集中实施,给广西建筑业企业带来工作量快速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的更多重要发展机遇。

3.新旧动力转换的'创新发展因素。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西建筑业企业积极开展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管理提升、技术提升、效益提升和资质提升,确保企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内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也持续提升,推动广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

二、广西建筑业发展质量提升。

(一)市场占有率提高。前三季度国家反馈广西建筑业总产出为3980.11亿元,广西省内完成总产值为2484.18亿元,占总产出的62.4%,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二)高资质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能力加强,主导作用明显。截止20xx年前3季度,广西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9家比去年同期多了3家;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2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家。前3季度广西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为特级、一级的高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09.29亿元,同比增长21.3%,高于总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70.3%,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4.77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16.5%,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三级及以下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1.46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13.0%,比上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大型高资质龙头企业对广西建筑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有所加强。

(三)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升。

一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前三季度,广西建筑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大力提高施工机械设备装备科技含量,有力地推动了建筑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按总产值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为26.89万元/人,与上年相比,人均创造建筑业总产值高出3.99万元,增长17.4%,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8.6个、13.9个百分点。按营业收入平均的劳动生产率也保持较快提高。前三季度,广西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人均营业收入21.96万元/人,同比增加4.0万元/人,增长22.7%,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9.2个、25.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经营效益提高。前三季度,广西建筑业企业营业利润为49.62亿元,同比上年提高19.8%。按企业平均实现利润382.01万元,同比增长9.6%,比去年同期提高20.8个百分点。

实现应交增值税5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按企业平均纳税413.2万元,同比增长26.7%。

三、广西建筑业发展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建筑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广西建筑业发展总量规模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前三季度,广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建筑业总产值3002.28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列第18位,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0%,总量规模仍然偏小。

(二)大部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偏低。

从结构上看,前三季度全区1381家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企业中,资质等级三级的建筑业企业共有793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57.4%;资质等级二级的建筑业企业共有370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26.8%;资质等级特、一级的龙头建筑业企业共有137家,仅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广西建筑企业仍以资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为主,在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三)本年新签合同额大幅减少。

前三季度,广西建筑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3293.88亿元,同比回落18.3%。本年新签合同额的减少,将对下一阶段建筑业市场生产规模扩大和保持较快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四)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效益空间严重挤压。

由于人力与建材价格不断攀升,广西建安价格指数持续保持高位增长。20xx年1到4季度广西建安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04.85、104.79、105.21、106.20,20xx年1到3季度建安价格指数分别为107.28、106.33和106.14。

建安价格指数过高对全区建筑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提高了在建项目的经营风险,造成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成本可能超过投标时的预算成本,导致企业毛利率下降,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从而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不利于建筑业市场健康发展。

四、几点措施建议。

(一)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在确保政府“放管服”措施到位、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基础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引导,推动广西建筑企业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施工领域,进一步加强建筑业施工领域的结构调整,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技术能力,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

(二)合理调控建筑材料市场价格。

从建筑材料所占的比重来看,价格是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因素。建筑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项目工程造价的过半甚至更高。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宏观上调控好建筑材料市场价格,降低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建造成本。

(三)抓住机遇,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20xx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广西要抓住这一政策机遇,一是积极探索本地企业优先承接区内工程项目,特别是二、三产建设项目,鼓励引导企业通过ppp模式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切实提高建筑市场本地企业占有率。二是协调金融机构,积极为区内建筑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不断努力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对参与本地建设的区内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担保等方面的金融政策支持,为企业参与本地工程建设解除后顾之忧。三是建立全区优质建筑企业名录库,把资质高、实力强、专业优的大中型建筑企业纳入名录,在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建设中优先选用名录中的企业。

(四)利用大数据,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

积极推动建筑业与信息化融合,切实抓好建筑信息管理模型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应用,努力构建设计数字化、管理网络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定制化的智慧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构建商业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以建筑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集群。推进建筑产业前延后伸,构建完整创新链,提高产值利润率,从面有效地提高广西建筑业企业发展质量。

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报告

近期针对我县企业用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对全县54家规模企业2015年用工需求进行调查统计,根据不同行业,有代表性地深入13家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对用工需求在40人以上的规企上门核实。并进行了浅层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祁门县现规模企业54家,主要为电子电器、绿色光源、绿色食品、林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不到20%。根据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的产业、行业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了黄山电器、七七七电子、新飞电子、鼎峰电子、虹川照明、华特电器、新联电器、三星电器、顺瑞线业、建兴竹木、祁门香茶业、祁红茶业和祁红发展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进行了调查,企业分布占比是电子电器:林产精深加工:茶业为7:1:2。

1、企业经营形势总体平稳发展。在全球经济尚处恢复期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经济上行和下行并存,结构性影响增强,我县企业发展总体上平稳,部分企业影响较重,企业难以适应,其中以绿色光源较为突出,如虹川照明、新联电器等公司,上半年订单下滑,致使企业开工不足,职工工资下降,人员流失较大。下半年,订单徒增到次年3月,急需增员。大幅波动,让企业难以适应。

2、企业用工资源仍然富余。全县18个乡镇农村总人口14.8万人,劳动年龄内劳动力资源总数9.7万人,目前已实现转移就业5.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59.8%;其中跨市外出就业人数4.3万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3.0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1.2%,富余劳动力1.03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0.3%。

3、用工需求以中小规模为主,流动性缺工比重大。据调查54家企业中有38家有用工需求,需求总人数957人,需求量在20-40人的8家,占企业家数的14.8%;用工需求在20人以下的24家,占44.4%;需工40-100人的6家,占总数11.1%(其中:虹川照明60人、新联电器52人,主要是上半年受经济影响,对流动性缺工进行增员;黄山电器因新上生产线和为企业转型升级储备需工42人;祁红发展因企业发展和季节性缺工需工40人,新飞电器、建兴竹木因开工不足分别需工50人和44人)。在用工需求中,企业用工流动性缺工占比依然很大,13家企业人力资源储备需求103人,主要用于解决职工流动所需。占总需求27.5%,占现有职工总数7.5%。

我县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的出现,存在企业、劳动力本身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看。一是部分企业用工过度依赖政府,自身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缺乏招工统筹安排,缺乏系统科学的薪酬设计。另外,不少企业未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激励机制,这也是致使员工流失加快的重要原因。二是部分企业用工条件过于苛刻,薪酬待遇不合理。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一些园区企业用工年龄要求在40岁甚至35岁以下,导致许多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还有一些企业延长劳动时间,休息日加班未按规定增加薪酬、调整工休,存在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劳动超时的现象。三是权益保障不到位。园区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给员工购买社保比例不高。

2、从劳动力自身来看。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新生代打工者,绝大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欢到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打工。这部分人普遍认为,沿海一带发展快,钱好挣,工作条件和待遇比家乡的企业好,而且更容易找对象。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他们也愿意外出打工。另外,还有部分年龄偏大的务工人员,文化层次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但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较高。二是劳动技能相对较低。我县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80%以上的务工人员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有的人记不下本人一天完成的工作,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种,稍微复杂的工作就无法胜任。三是自由散漫不服约束。部分本地劳动力自由散漫,动辄请假,且不服管理。

3、从政府服务来看。一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虽然近些年来,园区加强了水电路讯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建设,但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配套设施仍然匮乏,相关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导致员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闷,“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目前,县内劳动力市场发育较为滞后,没有较为完善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平台,没有一个大型的人才市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变化得不到及时反映,造成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

三、应对企业用工形势的几项举措面对今年企业用工形势,制定相应对预案,并将着力落实以下措施:

1、举办两场大型城区招聘会,6-8场乡镇专场招聘会,打造企业与应聘者交流平台。

2、加强企业用工信息对接和宣传。在县局网站开办“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专栏,做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的征集、更新,逐步建立起企业用工信息“政企”对接制度,形成企业按月报送用工需求信息,网站及时发布的信息畅通渠道。把调查收集的一批用工规范、待遇好、有发展空间的用工大户推荐好。

3、多方引导,营造良好用工氛围。招开政企业对接坐谈会,对用工形势的分析判断进行交流,帮助企业掌握准确的用工形势,制定合理的薪酬待遇,做好自身配套环境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招人留人。要引导求职者理性求职,了解市场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更加注重技能提升和自身的长远发展。

4、强化职能,做好公共就业服务。一是增强公共就业服务意识,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基层工作人员对开展公共就业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深化服务意识,加强服务能力。二是用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通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走访企业,收集辖县企业用工信息,有效直接的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入户走访,掌握未就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岗位需求、薪酬期望、工作环境要求等信息,作好岗位匹配;继续开展公共就业窗口服务,为有需求的企业个人提供信息咨询、招工登记与就业推荐服务;三是健全我县企业用工监测和失业动态监测制度,定期了解企业当期用工、薪酬状况等情况,研判人力资源供求结构性矛盾程度、原因和发展趋势等,为领导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科学全面的参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改情况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县人大常委会:

2019年11月29日,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我们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整改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方面。一是梳理***、省市有关法律法规,重点为县级层面印发的《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县县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县县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明确从资产管理“入口”到“出口”各环节单位及监管部门职能职责和问责情形,逐步提升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强化国资监管部门职责。进一步明确县级国资监管机构职责,全面授权委托县财政局代县人民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监督管理职责,机构改革后,强化了国资监管职责,下一步,将比照省市做法,积极协调机构编制等部门,将国资监管机构从县财政局独立出来,调整充实力量,专职负责国资(国企)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监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三是强业培训指导。前期受疫情影响,第二季度将开始,加强对各单位领导及其财务人员的培训,从预算管理、帐务处理、资产管理、财务决算、问责追责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升各部门(单位)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

二、关于“强化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切实摸清家底”。一是组建《县盘活国有资产工作专班》,加快完善国有资产手续,盘活并利用好国有资产,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全面清理资产情况,分类协调解决国有资产手续等问题,并提出处置建议。目前共清理排查国有资产895处(个),落实产权298处(个),估值25亿元,(其中乡镇清理资产311处,估值5亿元)。后期将协调有关部门逐步落实解决产权,分批分期提出处置方案。二是组织填报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通过比对全国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部门年度决算系统、帐务处理系统,全面清查盘点资产帐面数据,目前受疫情影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3月底将完成上报。三是建立常态化清产核资机制。对全县各级各部门债权债务、长期挂帐、资产处置、资产损失、工程项目竣工入帐等工作实行一年一核查,对核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

三、关于“切实加强监管,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方。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面。一是推动县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公司管理的通知》,从国有公司机构人员、资本运营、项目建设、融资行为、规范财务、绩效目标、债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明淅,做到依法依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二是根据《关于印发贵州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情况,目前由县盘活国有资产工作专班统一进行清理,对清理出的经营性资产正在按程序公开处置,县级集中进入处置程序资产6处,价值亿元,涉及原安监局房产、马场镇异地扶贫搬迁铺面、小青山农贸市场铺面以及各房开企业配套建设的安置房;乡(镇、街道)清理闲置房产34万平米,宅基地28个,将安属地原则由乡镇集中负责提出处置计划。三是出台《国有企业资产赁操作细则》,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

四、关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一是严肃“入口”配置管理,严格执行《普定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单位新增固定资产一律履行事前审批手续。二是加化监督检查,实行资产清查常态化检查机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每年定期抽查3-5家单位,遇特殊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并强化检查结果运用。三是督促部门(单位)健全资产管理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申通监督举报电话,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四是建立资源(资产)清理发现机制,清理盘活全县行政事业单位闲置、低效资源资产,按规定交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包装盘活经营。

特此报告。

县人民政府。

2020年3月18日。

人事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我市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进一步了解企业用工信息、培训需求等问题,市发改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全市7个园区的用工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企业用工基本情况

1、企业用工基本情况。截至2012年2月底,全市七个园区共有企业4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3户、高新技术企业16户、工业企业427户,园区就业人口为4954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为16833人、女性职工17865人、农民工6834人,已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39182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79.08%,缴纳社会保险人数为19477人、社会保险缴纳率为39.31%,已办理录用备案人数为8073人、办理录用备案率为16.29%,2011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83171.5万元,园区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398元。

2、企业缺工情况。园区内企业用工需求超过50人以上的共有34家,七个园区现阶段用工总缺口为4579人左右。缺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濉溪开发区为3080人,其他6个开发区缺工为1499人。缺工工种依次为裁剪缝纫工1835人,车间操作工1590人,专业技术人员759人,其他岗位约395人。缺工较明显的行业依次是制衣、针纺、加工、机电等行业,缺工最多的岗位是纺织服装和车间操作工。

二、园区企业用工存在的问题

1、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市园区多数企业一方面需要技工多、普工少,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的年龄、学历、技能等方面存在特定要求,使劳动力供需产生了结构性矛盾。如我市企业对劳动力需求80%集中于18-30岁的年龄段,而从劳动力供给看,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力只占总体供及劳动力的60%,年龄的要求产生了20%的结构性差异;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对于高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分别是符合条件求职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年龄、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差异加剧了部分行业的用工短缺。另外,男女比例相差悬殊,就目前来看18-25岁之间的女性劳动者成为普通操作工和纺织缝纫工的主要需求,加之年轻女性又是商业、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用工需求的主要对象。不少应聘者达不到企业规定的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甚至性别用工要求,需求差异引起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了一些求职者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只能"望岗兴叹"。

2、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工作时间偏长。一是工资偏低。由于用工荒导致现阶段求职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然取向必然是经济发达和工资福利待遇较高的.地区或企业。我市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向月工资一般在2500-4500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相比之下,我市企业除了极个别企业普工工资能达到1500元以上,大部分企业开出的工资就处于较低的水平,普通工人一般日工资为40-60元,加上加班等各种补贴,月收入在1200-1800元左右;二是缴纳社会保险率低。部分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不愿为员工参保,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三是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一些岗位劳动强度较大,劳动保护设施不完善,员工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尤其是纺织服装类企业有的日工作时间达10-12小时。因此,尽管有的企业工作环境、食宿条件也不错,但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有时还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凝聚力,造成员工流失问题突出,招一批走一批现象普遍。

3、公共交通不便利,服务设施不完备。一是我市园区道路虽经多年建设基本满足了园区企业交通运输需要,但公共交通服务却滞后园区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企业职工上下班和临时出行的需要。在同等或相差不多的工资待遇下劳动者不会舍近求远到交通不便的园区企业工作。二是园区内的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企业职工业余时间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造成了园区企业招、用工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园区内中小企业用工50%-80%都需到周边农村招用劳动力。

三、几点建议

1、抓政策落实,确保覆盖到位。加大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力度,扩大各种优惠扶持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健全促进就业的资金保障机制,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拓展就业援助对象,积极促进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

2、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开展人力资源测评、租赁、洽谈、就业指导和人事代理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源需求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开发区人才中介机构。通过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特色招聘会的形式,为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建立起有效畅通的交流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3、加强职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针对我市园区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紧缺、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一是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对企业的经营者和人力资源管理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企业做好现有在职员工的培养、使用和储备规划。二是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和规划,大力开展合作培养和自主培训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对接、培养机制,不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4、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生活便利。加大交通、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形成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

5、帮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一是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企业用工观念,倡导用工单位重视人才、关心和爱护员工,弘扬爱惜人才、尊重劳动、善待员工的和-谐风尚。二是加强对企业不规范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杜绝拖欠工资、不缴保险、随意加班等现象的发生。

6、加强企业人力资源供需情况的调查研究。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总量、结构和分布现状,把握企业需求的发展趋势提供准确预测,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出科学性指导意见。加快建立园区企业人才资源供需预测预警系统,监测开发区产业发展、就业环境变化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及时收集、编制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建立开发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信息交流机制和定期发布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园区人力资源需求问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人事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企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367户,涉及职工26472人(在职19686人,退休6711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83户,涉及职工15957人(在职11654人,退休4303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84户,涉及职工10515人(在职8032人,退休2408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15957人,欠缴保费46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7327人,欠缴保费506。8万元;参加医疗保险15957人;参加工伤保险946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6690人,欠缴保费437。5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2323人,欠缴保费47。71万元;参加医疗保险3476人,欠缴保费264。45万元;参加工伤保险3257人,欠缴保费18。27万元;参加生育保险2301人,欠缴保费15。25万元。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三)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四)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五)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185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4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三、以灵活的政策引导参保。我们应以国家的政策。

法规为依据,针对地方经济、企业劳动用工的实际特点,采取灵活适用的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参保,例如对农民工数量多,经济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采取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新农保政策引导其参保。同时要加大改制力度,尽快让那些停产破产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时做好重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第四、求真务实,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民营企业保险扩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分部分批推进这项工作,从少到多,从局部逐步扩展,最终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员参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民营制企业扩面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业员工和老企业新增的员工及时分批参加社会保险,争取做到不漏新企业、不漏新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实现最终全覆盖的目标。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按照省人社厅和滁州市人社局关于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统一部署要求(以下简称专项检查),我局于7月5日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辖区内专项检查,现将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这次专项检查期间,我市参加执法检查的人员共有9人,分两个专项检查组,共检查用人单位67家,其中企业57家,劳务派遣单位1家,个体工商户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家,共涉及劳动者0.62万人。共查出违法案件46件,其中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12件,未依法支付工资1件,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16件,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17件。针对查出的违法案件,责令予以改正12件,督促16户用人单位进行了社会保险登记,督促17户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137.91万元,责令支付工资80万元,涉及劳动者71人。同时,还积极引导用人单位依法为313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并向各类用人单位劳动者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

从检查总体情况来看,受检的大部分用人单位能够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能够依法执行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相关规定,并依法参保,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职工队伍基本稳定,劳动关系基本和谐。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了使专项检查取得实效,有序开展,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方案,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专项执法检查领导小组,同时调动各乡镇监察中队参与此项工作,在全市展开层级式检查,市区内由大队长亲自挂帅,乡镇由各监察中队长带队深入各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展开检查。

(二)营造氛围,宣传有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用人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我们利用此次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专项检查工作的契机,加强了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为使这些法律条款能够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一看就明白,又能深入人心,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最关心的有关问题,我们分别从以上劳动保障法律条款中节选部分条款,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针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印制单位用工指南、农民工维权指南、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维权知识问答、高温防护安全措施等宣传资料3000份分发给了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有效地宣传了劳动保障相关政策,增加了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管理知识,增强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通过广泛宣传,专项检查工作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社会保险方面,有些用人单位主动到社保经办部门咨询参保政策,缴纳拖欠的社保费用。通过媒体宣传,让职工知道了参保的好处,许多不愿意参保的农民工也放下了疑虑,一些年轻人打消了抵触情绪,积极主动参保。

(三)突出重点,确保实效。根据市局专项检查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明确此次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象是建筑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领域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企业。检查内容有9个方面:1.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遵守按月支付工资规定情况;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执行情况;3.用人单位遵守工时、休息、休假规定情况;4.用人单位遵守高温津贴规定情况;5.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6.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7.劳务派遣单位及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规定情况;8.涉嫌违法犯罪活动,包括拐骗农民工和智障人员、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故意伤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9.用人单位遵守其他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情况。其中,1-5项为重点检查内容。

专项检查期间,专项执法检查组联合我市社会保险稽核小组深入用人单位,采取查阅用工资料、现场询问职工、与主要负责人座谈等形式,掌握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督促用人单位自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进行参保登记,及时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监察执法工作人员在专项检查过程中,深入生产一线,与职工面对面交流,了解职工心声,引导和鼓励广大职工积极检举用人单位侵害职工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扎实开展并有成效。

(四)依法依规,严格执法。自专项检查开展以来,我们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将集体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源头治理与案件查处相结合、刚性执法与主动服务相结合,对在检查中发现用工单位存在违法行为以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指出;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当场提出意见和建议或口头警告,并监督整改;对在检查中发现的未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未依法办理社会保险、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用人单位,我们及时下达了限期整改指令书。同时,以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为契机,通过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对所检查用人单位做到十个有数,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即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劳动职工人数、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劳动用工备案落实情况、最低工资标准落实情况、工资集体协商开展情况、劳务派遣用工单位情况、劳动者工资支付保障情况、禁止使用童工和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落实情况、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缴费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次专项检查中未发现招用童工、违反劳务派遣规定、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等严重违法违规现象,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劳动监察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主要有:

(一)绝大部分建筑、餐饮等流动性大的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部分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更是没有意识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给员工参加社会保险。

(二)部分农民工因就近就业,受农闲时节外出务工,农忙时回家务农的短期打工观念和习惯影响,还有部分年轻的就业人员存在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愿意扣除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希望企业以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进行补偿,用人单位为节省成本,对此更是何乐而不为。

工地劳动用工情况书面报告

梅花楼社区城中村改造a、b区块由杭州萧山梅花楼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建设单位为杭州萧山梅花楼置业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杭州天工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由杭州天元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勘察单位为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拟建工程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城厢街道,萧绍路以北,萧山区中医院以东,育才中学以西,育才路以南。本工程统设二层地下室。整个地下室分为a、b两区独立地下室,中部有河道改造分隔两区。上部结构为15幢高层或小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1幢会所(框架结构)和沿街商铺。本工程是杭州市萧山区“区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是一项“民心工程”。

本工程目前正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为遵循公司管理措施,让社会满意,质量让用户放心的管理目标。项目部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公司管理体系与程序文件统一思想,把做好工地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程,为此项目部结合工地实际,对施工现场作了环境识别及影响因素的评估,确立了环境管理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尽再大努力控制施工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净”工程,创建“绿色工地”。

1、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来凤法为组长,项目副经理陈宏福、谭飞龙、钟飞及安全员张洪贤为副组长的“绿色工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10人,负责现场环境保护各项工种的日常管理和各项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各尽其职。

2、项目部在制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同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别制订了《项目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创建“绿色工地”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不扰民措施》等相关专项规章制度,使项目的环境管理工作趋向制度化,也使“绿色工地”创建工作制度上提供保障。

3、项目部根据现实情况,设立了以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的,环保监督员和管理员,明确各自职责,上墙公布,便于执行及接受群众监督,把“绿色工地”创建工种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上,做到具体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为各项措施的落实创造条件。

4、每月召开一次文明施工工作专项会议,对前阶段工作做一总结,取长补短,找出差距,对下一阶段工作做出合理布置,使各项环保管理工作更现实,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项目环保管理工作,为提高专项会议的严肃性,到会人员采取签到制专人进行记录、整理。

5、建立工作台帐,将项目“绿色工地”创建计划的各项工作趋向逐步规范有序,台帐将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管理方案,创建计划等文字资料、照片以集归档。

1、项目部为了提高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了解熟悉国家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规定。

2、项目部结合工程实际,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内,并张贴发放有关环境保护宣传资料,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及意义,以增强广大员工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施工现场场容场貌是城市市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企业展示其形象的窗口,也是创建“绿色工地”的基础,项目将抓好此工作作为创建工作的起点,进场后对周边砌筑围墙高度控制在2.5m,并刷白书写环保,宣传标语,为工地外围添上一道光彩。

2、水污染控制,项目部按要求申报领取《杭州市污染物排放临时许可证》和《临时排水许可证》生活污水,食堂污水,严格按要求控制,沉淀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对施工阶段运输车辆进出所造成的轮胎带泥出工地情况,项目部设立了专用的冲洗区,配备了冲洗设备,并专人进行冲洗。

3、噪声污染在凿桩、凿支撑梁、挖土期间基本上控制在白天作业,项目部用外用木夹板进行封闭,尽量将噪声控制在最低限度。

4、结构施工阶段,主要是混凝土泵车及混凝土振捣机产生的噪声污染,因此在浇混凝土过程中尽量将泵车停放在远离居民区,并要求浇捣时尽量避免接触钢筋,减少噪音。

5、扬尘污染控制,在施工现场道路上由专人不定时进行洒水作业,始终将道路潮湿,无扬尘出现,为减少散装水泥进料时所产生的水泥扬尘,工地用夹板对水泥桶进行全封闭,外面用油漆封面书写标语,把储罐上的出气孔直接接入大型水桶中,使打水泥时空气排出,扬尘被皂泡控制沉入水底,支撑梁碎块在清扫前进行洒水处理,减少扬尘。

6、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部购买多只大型垃圾桶及小型垃圾桶(分布在各层宿舍)由卫生责任人每日进行清扫,每天早上由环卫人员,统一外运处理。

7、项目部在落实对施工中各种环境的控制措施后,加强日常管理,在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中,环保内容也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主动征求甲方及监理方对工地环保工作意见和建议。

8、工地由于施工场地较小,绿化场地有限,项目部见缝插针,利用食堂边、大门口周边种植花草苗木,美化工地。

9、在施工现场为做好一线工人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设立多个茶水点。为确保员工身体健康,项目部配备各种防暑药品及医药箱。员工宿舍内每间安装好空调,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工程从开工至今,项目部在创建“绿色工地”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日常工作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县园区企业用工现状,进一步做好企业招工工作,近日,县政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组成联合调研组,就道州工业园企业招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经过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招商引资办工业,我县园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截至目前,道州工业园已投产(含即将投产)企业51家,现有员工5000人。尽管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招工工作,不断加大招工服务力度,但企业缺工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据统计,共有29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缺工企业占总数的57%,目前共缺员工4456人,占企业员工需求量的53.6%,主要缺少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以及部分技术工人和少量管理、科研、营销人员。缺工最严重的企业为电子类、制衣制鞋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道县晶石电子有限公司用工缺口1100人,道县建溢鞋业有限公司用工缺口600人,道县德祥运动用品有限公司用工缺口600人。春节前后,道州工业园仅新招录员工1021人。

目前的企业“招工难”,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而且影响了一些企业主加大投资的积极性。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严重缺工,将慎重考虑未来是否在我县扩大生产规模。随着我县园区新增投产企业和一部分有意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用工量的增多,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对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和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0万,但却不能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要,这一情况值得深思。调查发现,我县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存在企业、劳动力本身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看。一是薪酬待遇不合理。在全国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沿海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或留住员工,以东莞市为例,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月,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达到1500-1800元左右。而我县园区企业受利润空间不大的影响,无论是技术工种,还是后勤文员,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工资没有明显的增加,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仅有600元/月,普通生产员工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仅在800-1100元左右,比沿海发达地区的同类企业低500-600元,与求职者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员工产生不了吸引力。此外,绝大部分企业每月工作时间在26天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长达28天,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还会延长。部分企业法定节假日要求员工加班,却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付给员工2倍至3倍的加班费。二是用工条件较苛刻。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个别企业的用工要求甚至脱离实际。如电子企业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导致许多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而道县的实际情况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在家的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超过35岁的劳动力。此外,园区企业大多偏好招用女工,导致女工短缺,男性劳动力相对过剩。三是权益保障不到位。个别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园区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比例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出现收取押金、扣压证件、拖欠工资等行为,员工对企业难以产生安全感、认同感。目前,园区内企业参保工伤、养老、医疗三险的企业仅有4家,占企业总数的8%;14家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任何保险,占企业总数的28%;其他企业多是为员工买了“五险一金”中的一个险种。另外,大部分企业车间无防暑设备,宿舍无风扇,员工在高温天气工作时难以忍受;娱乐、休闲设施不健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当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相应的组织牵头来维护其正当权益。

2、从劳动力自身来看。一是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目前,80、90后等新生代打工者,绝大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欢到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打工。这部分人普遍认为,沿海一带发展快,钱好挣,工作条件和待遇比家乡的企业好,而且更容易找对象。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他们也愿意外出打工。甚至有的父母也认为,子女在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工作,自己脸上有光彩。另外,还有部分年龄偏大的务工人员,文化层次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但对工作条件和待遇要求较高。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农民工表示愿意选择外出就业。这种情况导致用工需求较大的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招工缺口较大现象。如晶石科技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招工1100名,但报名应聘者却不到70人。二是劳动技能相对较低。我县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较低,80%以上的务工人员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有的人记不下本人一天完成的工作,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工种,稍微复杂的工作就无法胜任。三是自由散漫不服约束。部分本地劳动力自由散漫,动辄请假,且不服管理。如奥盟电器有一名本地员工,因向主管请假未获批准,便提出辞职,辞职后心有不甘,纠集一伙人把主管痛打一顿。这一事件直接影响到奥盟电器的招工方向,据调查,奥盟电器已决定宁缺勿滥,近期内不再招收本地员工。

3、从政府服务来看。一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县每年投入工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在2亿元左右,着力加强园区水电路讯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建设,园区初具工业新城雏形,但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配套设施仍然匮乏,相关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导致员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闷,“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目前,县内劳动力市场发育较为滞后,没有一个统一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平台,没有一个大型的人才市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变化得不到及时反映。加之部分企业招工时没有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而是习惯在企业门口或人口集聚区张贴招工海报、发动企业内部职工招揽工人等方法招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造成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三是乡镇招工服务不够到位。部分乡镇认识不到位,认为招工是企业的事情,是劳动部门的事情,没有把招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招工工作宣传不够、抓得不力,辖区内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外出打工。

调查组认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既要坚持“市场问题市场办”的原则,又要根据当前的特殊情况,加强行政推动,思想汇报专题强化部门联动,促进协调解决。

1、强化就业服务。一是加强就业宣传。大力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园区发展前景以及用工优惠政策,增强本地企业对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促进本地劳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就近就业,为家乡建设服务。二是深化就业培训。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列入免费培训范围,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顺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及其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适当补贴。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培训机制,由政府牵头,工贸中专与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生产岗位的需要,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建立就业培训专项补助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贴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补贴。三是优化招工服务。建立健全由县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和行政村招工信息员组成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在各行政村聘请的招工信息员,按工作成效发给一定补助。定期组织招聘会,搭建企业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平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引导劳动力资源在园区企业的合理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邻县邻市以及邻省欠发达地区招工。建立招工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和各行政村的招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考核完成年度招工任务的单位,补贴职业介绍费;对没有完成招工任务的单位,向县委、县政府缴纳招工服务费。实行送工考核制度,将送工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四是强化用工保障。劳动部门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支付及时到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等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吸引本地劳动力到园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外出职校毕业生和打工者回乡就业。

2、改善用工环境。一是切实提高薪酬待遇。企业要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加快自身发展、增加利润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在有关部门确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合理地确定用工待遇,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使员工工资达到或超过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工作效率高的工人给予相应奖励,根据在企业工作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熟练工人。二是大力改善劳动条件。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对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此外,要合理安排加班时间,确保员工加班待遇。三是努力培育企业文化。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增进对员工人文关怀,积极创造有利于务工人员成长的发展平台,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同时,在提供吃、住、行方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娱乐设施,消除员工对工作产生的厌倦感。

3、完善园区配套。着力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打造良好的园区环境,加快推进园区城市化。规范园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公交车次,实行定时、定点在城区停靠,保障企业员工出入城区的方便。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商住楼盘、廉租房、公租房、绍基学校、道江六小、永州工贸学校等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综合型医院建设,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切实解决员工吃、住、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和员工生活质量,促进园区和谐发展。

工地劳动用工情况书面报告

为此,我公司高度重视,认真部署,严格按照省厅“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结合施工现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工程建设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规章制度,认真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取得了“平安工地”的实际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项目公司积极强化“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总经理周小波为组长,副总经理戴和平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各标段项目经理、监理处长为成员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小组各个成员负责具体落实“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各项内容。领导小组坚持定期对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驻地进行专项检查,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平安创建责任制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针对“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动态发展的特点,项目公司结合安全文化进工地活动的开展,采取各种渠道及方式开展了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力度。一是现场宣传。在施工现场张贴宣传横幅30条、开辟宣传栏6个,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及工程建设氛围。二是宣传动员。将“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有关文件、方案等资料印发到每个标段、施工班组,让所有现场施工人员都清楚“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的内容、标准,增强全员的创建意识;同时在每个月的工地例会上,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部署。

1、严格抓制度落实,促进活动有效开展。

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严格执行三级管理制度(由业主总经理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由监理处处长直接负责对各承包人安全生产进行组织、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由承包人项目经理对本标段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特种作业设备验收登记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2、严格依法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

按照《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本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均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确认,并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后实施。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督。

3、严格执行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和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参建单位建立了农民工动态管理台帐,对进场农民工和新上岗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持证上岗。

4、加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平安工地”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开展了危险源调查,建立危险源台账,把爆破作业、机械伤害、高空坠落伤害、物体打击伤害、触电伤害作为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确定相关责任人。及时排查分析事故隐患,有针对性落实防范措施,未雨绸缪,将安全工作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针对现场安全隐患、临时用电安全等工作开展专项治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5、施工场地总体布设、施工驻地建设、施工作业安全防护达标。

施工总体布置均符合施工安全需要,临时便道设置、施工便桥的安全预算、临时用电线路的布设、拌和系统和预制场的布置等均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现场均按要求设立了安全警示标志。

6、严格执行施工安全专项费用保障制度。

制定了《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经费使用台账,严格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经费落实到位。本项目将建安工程费的1%共计128万元,作为各合同段安全专项资金费用,以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共设安全警示、警告标志、标牌1420个,制做安全知识宣传牌10块,安全生产标语共30条(幅)。

工地劳动用工情况书面报告

常青花园供水转压站营业综合用房工程,于2009年10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在各参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七个月多时间的艰苦奋战,最终于20xx年5月18日完成了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

在施工监理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监理工作程序,努力控制好工程的质、进度和投资,及时组织协调施工中方方面面关系,督促施工单位搞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的实现。

1、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于进场的材料,要求材质证明齐全,并经监理人员见证取样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如:结构施工前,我们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将钢筋、水泥、砂、石等材料送检,将钢筋焊接接头送检,并强调焊接等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施工单位未经监理见证取样的材料检验结果,我们宣布无效,要求重新取样送检。

2、自始至终强度质量意识,从严要求,不行的坚决整改。在主体工程开工后的一个月里,我们对施工单位进行了多次整顿。要求施工单位在浇捣砼前,拿出砼浇捣方案、组织措施、人员安排、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并作好技术交底,保证一次浇捣砼材料到位80%。以免在浇捣过程中因发生材料无法及时供应而导致不能连续浇捣的现象。什么时候整改到位,什么时候方可浇捣第二次砼。施工单位经历了近一个星期的整顿,分别开了多次管理人员会和班组会,并加强了现场砼的搅拌强度。从而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在粉刷装修安装工程中,我们同样严格要求,各工序均以优良为标准来进行检查控制。不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我们以监理通知和工程质量整改通知单等书面形式坚决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了处理或返工,同时我们也及时鼓励与支持他们。随后,在与监理配合方面,施工单位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在质量方面,也主动自我从严要求。

3、强调自检,同时坚持跟踪检查和抽检工作。

每道工序我们均要求施工单位先做好“三自检”工作,然后报验,上道工序未经检验通过,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工程开工的初期,尽管施工单位照样报验,但问题成堆,甚至包括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有时,工序工作未完成就请监理验收,这显然表现他们省去了自检这一环节。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拒绝验收。

当然,我们等待报验也不忘跟踪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为其指出,可以避免施工单位出现大面积的返工,加快工程进程。例如,在绑扎底板钢筋时,我们发现其撑铁太矮,有的甚至低5cm—6cm,为此,我们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更换,并请他们尽快通知其加工厂,避免延续错误。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又经常发现施工单位将池壁转角加强筋遗漏,柱子加密箍筋范围扎错,都及时进行了纠正。

抽检工作是我们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说是抽检,其实,更多的分项工程或工序我们进行的是全面检查。关键点,我们更是进行了数次复核。例如,在砼浇捣时,我们随时抽查砂、石筛洗情况,砼的坍落度及配合比,以确保砼的质量。对钢筋绑扎、模板支设分项工程,我们一般均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梁柱拆模后,我们进行了再次复检,以防意外因素造成偏差,并发现一根柱子垂直度偏差3.5cm,及时作出了返工处理,避免了上部结构完工后造成的`被动局面。

通过跟踪检查和抽检工作,我们及时发现了施工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并及时为施工单位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以此还树立起了我们监理人员的威性,让施工单位感觉到我们不仅是在监督他们,更是在帮助他们。

4、加强预控。

加强预控,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而且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

我们作为曾经搞过很多水厂设计的监理人员,对类似建筑物、构筑物结构比较熟悉,因此,更容易做好房屋建筑监理的预控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一是各分部分项工程开始前,再次进一步吃透图纸,发现出图纸会审时未发现的问题,避免施工中再发现而造成返工的现象;二是各工序、各分项工程开始前,提醒施工单位应注意的问题,应控制的关键是维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通病;三是要求施工单位各分项工程开始前,作好技术交底和工序交底。例如,结构施工阶段,做好施工缝的处理及施工缝留设的部位。对于跨度较大梁的施工,提醒施工单位注意起拱,并加强振捣和养护工作,要求该梁不得留施工缝。

进度和工期也是我们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施工单位拿出总体进度计划后,我们要求施工要配有总体网络图,并按时拿出月计划、周计划。周计划在每周的例会上检查落实,月计划在审核施工单位每月进度款时落实。周计划、月计划未如期完成时,请施工单位先分析原因,然后拿出赶上滞后进度的措施。工程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时,要求施工单位清理工作量,倒排计划。监理人员也经常与施工单位负责人沟通,了解进度完成存在困难的原因,及时为施工单位出主意,想办法。如结构施工阶段,因钢管、模板用量较大,周转存在困难,我们及时施工单位领导反映,请他们给予支持,以确保工程的进度。

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监理部严格审查各承包单位报送的月进度款,严格按计量、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支付。对于各方提出的设计变更,慎重对待,认真把关,有效地控制投资的增加。在工程决算的过程中,积极响应招标书,逐项审查,对承包单位决算中工程量的准确度和定额的套取及取费标准均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我们主要的协调工作在工程内部,主要是工程内部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在工程的前期,主要是土建工作。后期,安装工作全面展开,施工队伍很多,相互间的协调工作也多了起来。一方面,我们强调各施工单位间要相互配合,互相沟通;另一方面,我们及时掌握各单位的进度安排,总体考虑,统筹调整。

自始至终我们均强调安全文明施工。诸如现场挂安全标识牌、标语;安全用电;进入现场要求戴安全帽,设置安全通道;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并严守操作规程;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切实搞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

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变化情况,准确研判就业形势,从2016年起,省统计局每季度对全省325家企业用工情况开展跟踪调查。2018年上半年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用工形势总体平稳,从业人数微增,用工成本持续增长,企业用工预期基本平稳。

调查显示,上半年企业用工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一)企业用工总体平稳,不同行业人员流动性差异大。

上半年,调查的325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04719人,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3016人,增长3.0%。上半年新招录员工9530人,与去年末相比持平,流失员工10327人,流失率9.9%,比去年末减少了0.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从业人数增加最多,与去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1709人、1297人和1093人,住宿餐饮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与去年末基本持平,居民服务业从业人数减少最多,与去年末相比减少了918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租赁业流失率最低,三个行业流失率分别为1.8%、2.7%和3.1%,10个行业中7个行业与去年末相比流失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只有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流失率与去年末相比有所升高。

(二)缺工企业略有增多,最缺普通员工。

在缺工方面,调查的325家企业中,存在缺工的有253家,占比77.8%,比去年末增加了1.2个百分点。缺工种类中,选择普通员工(如普通员工,销售人员,普通服务人员等)占比最高,为40.9%,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8.6个百分点。其次是经营管理人员,占比32.6%,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0.3个百分点,再次是高级技工,占比29.8%,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1.2个百分点,其余选项与去年末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从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反映缺工的企业较多,占比分别为93.8%、82.2%和80.6%。租赁业、居民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反映缺工的企业相对较少。

(三)反映“招工难”企业小幅增加,行业间差异较大。

调查显示,在325家企业中有177家企业认为目前存在“招工难”问题,占比达54.5%,与去年末相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认为目前存在“招工难”问题但不太严重的有138家,占42.5%,认为比较严重的有31家,占9.5%,非常严重的有8家,占2.5%。

从行业看,反映“招工难”问题的企业一半以上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在行业内占比分别为69.7%、62.5%和62.4%。三个行业反映“招工难”的企业达96家,占到反映“招工难”企业总数的54.2%。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反映存在“招工难”企业主要集中于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1.4%和62.4%。

从招工难的原因看,企业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求职者对薪酬、就业环境期望过高,占80.8%,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7.2个百分点。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业表现较为突出,占行业内反映“招工难”企业比重分别达100%、90.9%和87.5%。企业与求职者的薪酬矛盾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选择此项的企业持续呈现上升趋势。二是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减少,占60.5%。在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表现较为突出,行业内占比分别达90.9%、62.5%和61.5%。

(四)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月薪涨幅在10%以上企业增长明显。

调查显示,上半年有282家企业新招录了普通员工,新招录普通员工的平均月底薪中位值为2500元,与去年末及一季度的平均月底薪中位值2000元、2200元相比,用工成本持续上升。最近招录普通员工月底薪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的有124家,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7家,占38.1%,月薪不变的企业有191家,与去年末相比减少了8家,占58.8%,月薪下降的有10家,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1家,占3.1%。在涨薪企业中,涨薪幅度在5%以下的有65家,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2家,占52.4%,涨幅在5—10%的`企业有31家,与去年末相比减少了12家,占25.0%,涨幅在10%—20%的企业有18家,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9家,占14.5%,涨幅在20%以上的企业有10家,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8家,占8.1%。同比来看,上半年所招普通员工平均月薪涨薪幅度在10%以上增长最为明显,在涨薪企业中的占比上升了13.2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月底薪上涨的企业以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三个行业居多,占比分别为50.5%、45.5%和45.0%。从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看,月底薪上涨企业占比最高的是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有71.4%。对于月底薪上涨,涨薪企业中有21.0%的认为对企业经营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6.5个百分点。有63.7%的认为对企业经营有一定压力,但能消化,与去年末相比减少了8.1个百分点。15.3%的认为压力明显增大,与去年末相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由此反映出涨薪企业进一步增多,涨薪幅度进一步增大。

(一)季节性用工是促使企业用工增加的首要因素。在用工增加的企业中,第一位原因选择季节性用工的占29.1%,居增员因素的首位;其次是生产任务或订单增加,占25.5%;因经济效益向好而增加用工的,占21.8%。

(二)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是企业减员的首要因素,占比远超其他选项。员工因个人原因辞职是企业减员的首要因素,占53.5%;员工达到退休年龄自然减员为次要因素,占15.8%;生产任务不足是第三位因素,占14.1%。

调查显示,下一季度企业用工预期基本平稳,用工预期变化幅度小。325家企业预计下一季度用工持平的有231家,占71.1%,预计用工将增加的有58家,占17.8%,两项合计占88.9%,显示下一季度企业用工预期基本平稳。与去年末相比,预计用工持平的企业增加了14家,占比提高了4.3个百分点;预计用工将增加的企业减少了12家,占比降低了3.7个百分点;预计用工将减少的企业减少了2家,占比降低了0.6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预计用工增加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制造业,行业内占比分别为28.1%、27.3%和22.8%。批发和零售业、租赁业和居民服务业预计用工持平的企业较多,占比分别为86.1%、81.8%和80.0%。预计用工减少的企业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多,占比为18.8%。

据调查,上半年企业反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搭建平台便于企业招人引才。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人才流动平台建设,紧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加强人才引进,通过开展社区求职活动、专场招聘会等多种方式方便企业招聘人员,化解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难题。

(二)进一步减费降税降低企业成本。积极实施减费降税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企业招工能力。

兰考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从2004年开始,几年来,紧紧围绕提高资产管理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国有资产经营好,把国有资产管理这篇文章做大。

(一)设立专司机构,明确职能定位。2004年市政府发文成立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产局),正县级事业机构,挂靠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产局局长。市国产局编制12人,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市国产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在职能定位上,将其定位在延伸财政职能上,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进行。

(三)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模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资产构建预算制度。资产购建预算是从源头上管理资产“进口”的主要环节,是规范资产配置,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均等性、计划性的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构建预算从制度层面可以有效解决在资产配置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失衡性,减少了盲目配置、重复配置,节约了财政资金,是“**模式”一个重要亮点,在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四)实行产权集中管理。市政府授权市国产局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来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中收缴到市国产局,由市国产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并对所管资产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权,对单位办公用房实行余缺调剂,彻底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各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产权变更后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没有资产处置权,有效的解决了资产分散管理中存在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

二、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深化中遭遇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我市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初是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的,是以保值提效为目标的,是在整合置换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整合置换上,市政府还就此下发了三年整合规划。尽管规划中提出了宜租则租、宜处置则处置,宜开发则开发的运营思路,但作为运营主体的资产开发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把目标仅仅定位在整合上是不能把资产这篇文章做大的,必须把目标定位在经营上,通过有效的经营,把文章做大。

(二)体制束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属政府,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授权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行政机关,不具备投融资资格,也不具备经营开发资格。由于缺乏一个对资产有效经营的平台,因此无法对资产开展有效的经营。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资产经营这篇文章做大,就必须搭建一个公司化的经营平台,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经营。

(三)思想解放不够。这几年改革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国有资产,也考虑到开发经营,但由于担心不符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增大政府风险,因而,让犹豫禁锢了我们的思路,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制约了我们的工作。

(一)、我市资产基本状况。

资产经营的基本思路。

金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们**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在突破发展中保增长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所拥有的资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把把工作重心由过去的以整合为重点,转向以全面经营为重点;把运营方式由以置换为重点转向开发、转让、出租并举,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经营并重的轨道上来。对于目前具备通过转让、开发、出租进行直接经营的房地产可直接开展经营,对于目前不具备直接经营条件的房地产,可通过房地产抵押融资的方式,实行买地开发滚动经营,或者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资产经营,使所有的房地产都能够成为政府可经营的资本。实现真正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资产资本化,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过有效运营,力争五年内为市本级建设融资3--5亿元,全市实现国有资产收益10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5亿元以上。

(三)加快体制转变,构建经营平台。

调整管理体制,构建经营平台,是实现资产资本化,对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将市本级的`行政事业资产整体打包,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或参股等形式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同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与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市公共资产管理局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行使管资产的经营、开发、融资、投资职能。使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具有投融资、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三个资产经营平台的功能,其运行目标为:

投融资平台。

打造成我市继城投公司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资平台,利用国有资产,以抵押担保的形式,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重点建设领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抵押贷款。以国有资产整合为基础,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资产作抵押,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为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融资服务。

三是开展股权合作。对于关乎全市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竞争性领域项目,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市政府和市财政(国资)局作为出资人,用市场化方式对此类项目的市属国有股权进行管理,依照《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四是启动民间借贷。对项目不大、有营利的项目可鼓励干部职工入股,募集项目发展资金。但此方式筹集资金量少,风险大。

五是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体制。特许经营权是政府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可运用“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即bot模式进行融资。它是指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转让的协议,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任务,同时,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并收取费用,用来偿还项目的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期结束后,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政府。利用这种形式,对于我市自有资金匮乏,但同时具有机遇优势、项目优势的实际情况,可以以此引进资金,扩展筹资渠道,增加筹资规模,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经营开发平台。

按照宜开发则开发、宜处置则处置、宜出租则出租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继续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开发经营,扩大投资范围,实现资产增值。经营开发平台主要职能为:

一是资产经营的载体和主体,负责资产开发、转让、出租等经营业务。

二是负责对原政府部门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进行整合,并对其实行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资产的规模效益。

三是进行自主开发。对增值潜力大,开发价值高的项目,实行自主开发,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对有的资产可按照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对有的资产可按照抵押--融资--收购(征地)--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是夯实公司职责。按年度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通过规范资产运营,建立国有资产补偿机制,向财政上交国有资产收益、按期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土地出租收益金和利润等手段,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运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物业管理平台。

一是为行政事业提供统一规范的物业服务,维持办公资产的简单再生产(资产维护),节约财政支出。

二是公平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和经营。

需要配套的政策。

一是成立**市公共资产运营投资公司,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两套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是按照产权集中管理的要求将市级行政事业资产全部更名过户在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名下,免收更名过户的相关费用。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等形式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