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武术的教学探究的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3-12-18 07:22:40 作者:文轩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的方向和思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内容与环境的管理探究的论文

幼儿阶段,是孩子认知世界的第一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认知,认知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孩子的世界也更丰富多彩了,所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是多样的。

我们认为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并提升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所以,不断地改变与提升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有提升自己的强烈的意愿,并愿意付诸行动,才是真正的学习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学习能力是人生的第一大能力,孩子天生就有学习能力,在成长中我们要努力地保证并不断地开发和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

幼儿园教学内容与环境的管理探究的论文

摘要: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要求的变化,艺术院校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往的素描教学体系已不完全适用。该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提出三点建议,引导学生在思考、观察、表达中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并为其后续设计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意传统素描。

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思维敏捷、艺术修养高的设计人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应变革教学模式和内容,探寻新的培养方案,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一、设计素描基本特点。

设计素描能够从事物的观察角度、表现形式、结构理解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能让学生厘清设计素描与素描的区别和联系。设计素描是表现设计创意的手段,是思维的训练;素描是对象的真实再现,是造型的训练。同样的描绘方法却是两种不同的呈现效果和培养目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清晰认识设计素描,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1.图形的实用性。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发展的产物,为设计服务,能够让设计者表达创意和想象,用形态抒发情绪,以图形为载体传递信息,引发观者的思考。好的创意图形可在招贴中独立使用,宣传信息;也可与设计项目结合,成为产品设计的图稿。总之,设计素描是有功用、有意义的图形描绘。

2.图形的创新性。

设计素描引人注目和遐想,画面新奇,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抽象且具有趣味性。设计者通过挖掘具象形的本质特征,进行形的重新构成,图形既保留客观物象的特质,又是物象非真实的存在,是创造的新图形。

3.手法的多样性。

设计素描可以是点、线、面元素平面化表现,可以是明暗调子立体塑造,可以是结构交错虚实空间,也可以是多重手法的叠合。多层次、多角度、多时空使画面或丰富或简洁,有的细腻描绘,有的粗犷概括。设计素描的表现手法没有条框的`限制,设计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心中所想。

二、培养目标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许多高校开始转型,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即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往的教学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不利于新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相对落后,难以很好地衔接后续课程。具体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部分教师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该课程的实际教学意义――思维训练。高校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传统素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传统素描强调光影表现和对对象的真实再现,训练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力和造型的表现力,重视写实技能培养;设计素描是一种手段,分为具象设计素描和抽象设计素描,有形体分析、视角转化、异化表现等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两种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传统素描已经在我国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一批批功底深厚的艺术家。设计素描起步较晚,至今未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系统的教学模式,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仍在不断探索其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实践内容和教学方式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革新教学内容与方式。

1.改变静物写生对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静物写生一般是追求具象写实,重视逼真的效果,设计素描专业的学生如果被动描绘对象,导致其学习的主动性被禁锢,学习兴趣就会降低。教师可在教学中取消静物台的限制,从两个方面选择写生对象。一是选择有生机的对象。如,教师可让学生以所在教室作为写生对象,教室内有随意摆放的桌椅、活动的人物和散光的照射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任意取景构图,这种对象的不确定性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自由、主动地选择空间和对象,从而使作品富有变化。二是选择生动的对象,如无规则对象等。可以是随意揉搓的不同材质的纸张,或是经过挤压变形的任意物象。它们共同的形态特点是无规律性,具有自然又陌生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改变写生对象的观察方式,发展设计思维。

设计素描是视觉艺术,观察是学生学习设计素描的必备素质。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捕捉创意灵感,才能发展自己的设计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宏观观察法,从多角度、多层次、由宏观到微观地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寻常之处。一些学生在写生时习惯于观察对象的表层或结构,往往忽略了其内部组织。世间的物象有各自的细胞、肌理、结构、色彩等,学生在非常态的观察中往往会发现其形态的陌生和有趣。如,微距下的油松,错落的针叶舒展犹如线的构成。苏轼的《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观察角度的不同。因此,用不同的观察方式、角度观察相同的对象,会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和造型设计灵感,在微距下发现细节,在细节中发现美。观察可以带来无限的惊喜、激发创造的灵感,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教师在写生时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

3.明确设计素描是创意的表达。

传统素描是为艺术创作服务,重视造型训练,物象为真实呈现。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重视创意表达,物象只是载体,可以是具象或抽象,通过各种描绘表达情感,展现设计思维。学生在设计构思草图或完整作品时,应借助设计素描思维引导创意萌发,不拘泥于明暗关系与形体准确,跃然于纸上的是思绪、想法、意象、符号形象的视觉思维。

结语。

设计素描内容和方式的革新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表达并提高其对知识的渴求度,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在与后续专业知识学习的对接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建斌.创意思维与设计素描.江西美术出版社,.

[2]刘寅,罗小涛.设计素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曹钧.造型训练中的视觉思维拓展――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探索与实验.装饰,(2).

[4]周凯.一花一世界――设计素描教学思考一二.设计,2016(13).

幼儿武术的教学探究的论文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水平二四年级的武术。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武术运动是我国的民族传统运动项目,有着强身健体,强国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次课以武术基本动作组合为主要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自编的武术操以及武术的基本动作,结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再通过分组自主创编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展示自我、自主学习、团结合作、注重创新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中国功夫有极大的好奇心,对武术的学习充满了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简单动作的组合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采用了讲解示范法、重复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相互评价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提供了保证。

根据以上的教材与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水平二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基础上,能自由组合三到五个武术动作;

2、通过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3、在集体创编活动中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任务。

本节课的重点是弄清动作方向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是动作准确,做到有力、有神。

三、本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兴趣导入、活跃身心。

首先通过课堂常规的练习,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接下来,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而且熟悉的游戏进入主要学习内容。第一个游戏为:“超级棒棒狼”。游戏的方法是:教师扮演“棒棒狼”,学生做小羊。“小羊”齐叫“老狼老狼几点了?”老师报一个数字(比如五点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组拉成圈,“离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过来拍拍老师的手)。通过游戏,不仅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提高团结合作意识,同时进行友伴型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两人一组进行第二个游戏:“石头、剪刀、布”。在进行游戏时,要求学生将“石头、剪刀、布”的动作按武术要求做出来。如:“石头”为“歇步”、“剪刀”为“弓步”、“布”为“马步”。游戏动作自然过渡到武术的基本步型与手型练习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创新:

首先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学生学会武术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个步形动作。并带领学生做模仿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精气神。

然后在练习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适时的配合声音来提升信心与气势。在互练过程中能够互相发现其错误并改正。

最后动作串连,加深印象。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带领练习,将基本手形与步型结合到一起,形成串联动作,让学生体会武术动作的流畅与美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联动作。此时,教师适时的配乐展示《中国功夫》,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大大调动学生的学武积极性。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组合学习的练习,就能满足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创新的心理需求。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分成五组自己进行基本动作组合练习。

(2)、小组为单位展示自编动作。

(3)、由教师评价选择出每组做的最好的一名学生委认为小组长。

(4)、由选出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练习。

(5)、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武术动作。

(6)选择出创编动作做的好的一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展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给学生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第三部调整身心、课后延伸:

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评教师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对课进行总结;利用教师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有不足之处恳请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

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究论文

(一)数学教育偏向于反复机械训练。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相关限制,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增进熟练度,来实现幼儿数学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导致一些幼儿未能有效理解和转化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数学教育偏向于解决习题能力培养。

在很多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幼儿能否会解决习题是衡量幼儿成长的最主要指标。然而,幼儿时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仅用会不会解决去衡量,会抹杀幼儿的一切创造性思维,这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幼儿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而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幼儿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幼儿的数学知识被限定在课本或数学问题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学科探究方面的积极应用,限制了幼儿数学知识能力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深入实施课堂教育,而怎样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最大化使幼儿收益,使教育落实到实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实施课堂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程理论。

通过游戏化和生活化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幼儿园围绕教育部相关课题实验教材,开展中班级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组织和指导方法的研究。

第二,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数学认知游戏。

新型建构游戏“搭房子”是由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四种材料构成。通过面与面的拼接等,发展了幼儿手脑结合进行拼接。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教幼儿认识图形,同时锻炼了幼儿手部肌肉的力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拓展了幼儿手眼协调、手脑协调、空间思维、创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运用观察法,以中一班数学教育教学为例,对教师在这项游戏中的指导现状加以分析。

1.建构游戏的准备。

首先是各种材料的准备,教师把游戏材料分别摆放,并向教师们简单介绍“建房子”游戏材料的特性。

2.建构过程的指导。

教师按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小组进行搭建。在建构的开始,教师提出自己的建构设想,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搭建目标任务。不到半小时,就搭建出形形色色的房子,教师一一对作品作出评价,氛围融洽。

3.游戏评价。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各组的建构作品都一一作了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创意与发现,教师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构建活动中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师更是着重提出表扬,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们对建构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在游戏的准备和建构的过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准备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领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师指导幼儿自己确定主题,而不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限制幼儿的思维拓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性提升。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生活中的情景适当引进课堂中来,准备更充足的学具来给幼儿探究发现,使得幼儿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幼儿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比大小》时,教师取出2个苹果,向幼儿提出:看谁取的比我多,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幼儿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在幼儿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中顾客、老板,向幼儿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加强引导,幼儿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游戏式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上,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出。

比如,《图形拼组》一课,在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时,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换个正方形的口袋吗?”这样一个充满妙趣横生的问题,它显然比直接问“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吗?”要生动和有趣味得多!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幼儿自我摸索的动力,在不断分析中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勇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幼儿时期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幼儿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根本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将知识教学生活化,游戏化,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與乐趣,让幼儿能够形成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幼儿园教学内容与环境的管理探究的论文

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具体而言,它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体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明确学习体育心理学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指导当前的运动学习;同时运用体育心理学的原理、规律观察和指导运动实践,并灵活运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再学习、就业储备知识与能力。

目前,传统的体育心理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材知识容量大,但教学时数少;实验教学比重偏低,实验过程过于老套僵化,无法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教学活动多以讲授为主,过于单调,而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又感兴趣的实验教学比重较小,且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评价体系单一,使学生养成了考前死记硬背,考过后知识基本全忘或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身和他人的训练和比赛的现象。因此,如何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深化《体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这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探索。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更新。

体育心理学是在修完《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面向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但在学时设置要求方面,各院校存在着不同的设置要求。目前,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对体育心理学课程的学时设置为36学时或48学时,多数院校为36学时,2学分。以华东师大季浏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育心理学》(2006)为例,全教材共20章,内容详尽充实,并且包含许多本学科近些年的最新研究成果,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面面俱到将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提高《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

马启伟先生指出:“社会需要永远是体育心理学发展的最基本、最强大的动力。”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将是我们《体育心理学》讲授的重点。为此,我们教师在重点内容的选取方面就应该做到“结合体育教育的实际,反映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需要”。学者颜军也指出:“体育心理学教材的特色应当主要体现在它的实用价值上,即兼顾学科、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和谐统一,注重于‘为人’和‘为师’,能真正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教书育人能力和提高体育教师职业心理素养。”同时也有专家认为:“体育教育本科生应重点掌握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关运动技能学习基本过程的知识和体育教学心理的基础知识。”可见,《体育心理学》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体育活动中动机、兴趣、态度、习惯的培养,体育锻炼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运动技能的心理训练方法以及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方法等章节,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推荐和介绍相关的书籍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既能学到基础知识,又能把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

2、加大实验教学比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心理实验是《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现行的《体育心理学》教材中,各个专家学者并没有对体育心理实验做过多的安排,甚至根本没有实验内容,即使任课教师认识到了实验课的重要性,但由于课时的原因或者仪器的原因,对于实验也只是简要介绍、一述而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遵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最终写出实验报告,而对实验的应用并没有仔细理性的思考,导致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仅仅流于形式。因此,应使学生在充分认识体育心理实验的意义和明确实验课的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改革和优化体育心理实验教学过于老套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和设计体育心理学实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通过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

此外,一本权威性的体育运动心理实验指导教材的出版也迫在眉睫,除了经典的体育心理实验外,教材还应加大设计型、综合型和创造型的实验比重,正如我国学者周君华所提出的那样“教材只指出实验目的、实验结果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具体实验方案,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技能的本领。任何一个实验的设计,无论是心理现象的演示,还是规律的验证,都应有助于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以后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教育工作能力的提高”。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学习者。而如今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运动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把心理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避免枯燥抽象的从理论到理论,摒弃罗杰斯所说的“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经验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觉地去寻找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地、积极地探索问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发展为“主动探求”,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努力把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抽象为鲜明、具体、直观,创设教学佳境。

心理学、传播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结合有助于信息的摄入和吸收。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心理学的名词、概念、理论较为抽象。因此,在体育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概念具体具体化、复杂心理过程形象化、不易观察的心理活动直观化,并把抽象的心理训练方法与实际运动技能相结合,并辅助以动画、视频,创设一种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这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的认识难度,变难为易,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地过渡到抽象思维,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它毕竟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这一点广大教师都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国学者曾提出体育心理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切勿“追求大信息量,忽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这一点笔者深有同感。由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师不用板书,大大提高了授课的效率,课堂节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明显加快,这样无疑课堂容量加大,而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知识量可能远远超过其接受能力,或者必须每时每刻全神贯注地听讲,稍加分心,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加之体育院校学生多数文化课底子薄弱,更是影响了体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应容量过大,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时,应将课堂时间适当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价手段主要还是考试,针对于专业必修课程,通常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而闭卷考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机械的考前死记硬背,考试结束便一问三不知;考试作弊成风;闭卷考试一般都是较简单的试题,而且答案都较为简单,甚至是老师考试之前特地提醒的问题。因此,在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心理学课程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地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把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终结性价和过程性评价、现实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非智力因素在体育心理学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并且应利用考试这个平台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6、结语。

教育追求迁移价值,而教师更应树立“为迁移而教”的理念。体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仅要使学生对体育运动中的某个问题的心理调节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其它情境中的其它问题的应付能力也得到提高,不但使其在自己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受益,而且要使其终身受益。

幼儿园教学内容与环境的管理探究的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保持其时代感和创新性,这为高校体育教学教育提出了挑战和改革方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它是在长期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精神的总结,表达了高校体育教学对生活和发展的理想和期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建立,应该是在一个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判断体系中建立的。它是多元的,也是完整健全的。从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如何在规模日趋扩大的同时,保持教育质量的提升、保持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体育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大挑战。这一挑战关乎到国家体育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关乎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理应成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体系为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树立标准和依据。

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遵循的原则。

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各种问题来看,要做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具体的教育设计上,要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新颖性;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教育的开放性;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要实现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特的活动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不同程度参与到不同的体育教育之中,实现因材施教。这一过程,笔者认为,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原则:一是系统化原则。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内容应该是由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组成。即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以某一教学内容与方法专题进行教学,也要是与整个体系吻合,不能是随意选择,在专题的教学中也要体现出系统化,这个专题内部的课程教学板块设计、课程的扩展等都要在一个体系下设计而成。二是理论化原则。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不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书法赏析、不能只是简单的进行一些书写技能传授,而应该是从书写教学中进行总结提炼,得到一些知识的升华,进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将学生从课本中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三是深入性原则。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要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断的深入,引导学生在更高层面和更深入的层面去升华自己,对教育内容要多角度多层面理解,从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的路径选择。

在今后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中,只有对课程的设计、组织、以及实施等方面在方法上和要求上体现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才能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养。具体来讲,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由传授知识变为能力培养。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传统与现代的价值观念一起冲击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生的思想意识。作为一门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这一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提升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认识社会的能力。二是要由封闭式教育方式变为开放式教育方式。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范式,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同时,由于忽视了学生个性程度的差异,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感觉上课没有新意。另外,由于在教育课堂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堂的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课堂教学必须辐射到课堂外,教学内容和空间也要拓展到社会、网络和现实生活中,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建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并积极探索智慧人生。三是要实现教学内容与方法中师生的良好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越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效果就会越明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将每节课设置有体育教育趣味点,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了解,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和学生主动参与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特性,在教育开展中,积极营造好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组织,注重师生的情感和知识沟通,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师生和谐融侨的共同活动氛围。

四、小结。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建立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必定会涉及到对人文理念的定位问题,涉及到对教育模式改革和重新建立等等。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在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中,正视教学内容与方法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好的挖掘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精髓,从中找到学习的真谛,发现真善美,发挥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真正作用。这将是高校体育教学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抓手,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就建立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思考,旨在与广大的同行们就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进行商榷和探讨。

一、建立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里评价体系的意义。

进人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问题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不足之处是,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尚未建立和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病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通过评价,了解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保证职业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因此,应建立完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且评价体系的特点。

就特点而言,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有所不同,它突出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现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评价,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评价。

三、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且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应从源头抓起,评价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具体应该体现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条件。

(一)对学校的总体评价。

1.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的设置奠定了培养学生的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能力根据职业就业要求来判断和选择自己应该学什么课程,只是很被动地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因此,学校课程体系的设置,就成为培养学生的“模具”,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体现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每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很多,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怎样设计教学过程,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也是影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3.教学手段。

可采用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和卫星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学习所教的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师资条件。

师资条件包括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专业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领军人物的数量、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实验师的较量以及师生比等。

5.实习实训条件。

职业教育应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有多少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设备,实验室配备是否完善,有多少实训指导教师,实验开出率是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硬件条件具备之后,还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亦即增强“学校的软实力”,包括良好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特色、价值观念、凝聚力、学校参与社会交流的程度、校企合作、激励制度、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领导与教师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习和研究氛围、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等影响学生发展潜力和学校感召力的因素。

(二)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有多少双师型教师和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怎么样,师德,责任心,敬业精神等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每位教是否都有过实践经验,是否有在企业或社会团体中任职,是否都能实际指导学生操作,直接影响着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极产品,教育教学质量怎么样,最终会体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因此,学生最能反映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对学生的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还较多地采用学习成绩单一的评价指标。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更注重职业就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评价指标上必须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就业发展能力反映出来,同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四、评价的主要方法。

评价的时限:每学期一小评,每年进行一次总评。

评价的方法:第一,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评、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家长评价共同结合;第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第三,实地考查与问卷调查结合,等等。

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即参与评价的人员。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如果教学效果只由他们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另外因他们分别处在教学活动的单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又会具有局限性,因此,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吸收专家参加,这样,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就由学生、教师和专家构成。

评价的客体:可以是某个学校,也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专业教学活动。

五、评价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专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的不同。工科类专业有很强的实践性,评价考核时实践操作能力所占的权重应该更大,文科类专业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相对没有那么强,评价考核时实践操作能力所占的权重应该稍为小一些,即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可以稍作调整。

二是几个影响因素中,学校、教师、学生本人的努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权重,基本是3:4:3的比例。学校培养人才,教学效果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外因,最终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因素。

三是评价与激励相结合。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励。不能以评价来代替管理,以评价来代替激励。

四是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应该承认有些因素是不便用量化指标来考评的,可以考虑用量化指标加上写实性评语来进行评价。

五是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任何评价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所以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全面性,尽可能地避免在指标上以偏概全,一叶障日,尽量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

六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位教师与每位学生的得分不一,对某个学校或者某个专业进行评价时,可以计算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平均得分。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客观、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导向、激励、反馈、改进职业教育教学的作用,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平台,利用教室中的课堂视频数据检测和识别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并根据不同的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文章在研究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具体实现该评价平台所用到的表情识别和行为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教学评价;非语言信息;表情识别;行为识别。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1]。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对教师讲授的课程进行听课、对学生进行考试等手段,而这些手段要么过于片面要么过于浪费人力和时间,且不能得到准确的教学评价。现有资料表明,课堂环境中,教师的肢体手势、动作、距离、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的表情、动作、手势等非语言信息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角度出发,利用教室中的摄像头所采集的海量视频数据,从中提取教师和学生的图像信息,对其动作、行为、表情、手势等非语言信息进行检测、识别和分析,最后根据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基于视频数据的课堂分析与评价平台,(1)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进行评价,(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视角。目前,通过检测和识别课堂视频中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将其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已经成为一种新颖且可行的思路,本文主要对课堂环境中对学生和教师的非语言信息进行检测和识别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非语言信息与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分析非语言信息与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就是确定教师和学生哪种非语言信息能够反映出好的、中立的或者是坏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文献,对所有相关的非语言信息进行归纳并充分分析其与学校效果、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如教师的表情,教师的微笑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里暗示[2],微笑反映出教师对于教学任务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喜爱,是一种有利的信息。教师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总是表现出一种表情,往往反映了教师讲课单调乏味,而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自觉地融入教师的授课中[3],是一种有利的信息。挖掘非语言信息与学习效果.

2非语言信息的检测、识别、分析。

课堂环境中的非语言信息可以分为几类:表情、动作、手势。其中表情和手势是静态的(如微笑、皱眉、举手、竖起大拇指等),可以通过捕捉和分析视频中的静态图像信息,而动作则是动态变化的(如打哈欠、眨眼、点头、摇头等一系列动作),则需要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跟踪,捕捉行为变化。对表情变化的检测与识别的关键点是得到每种表情的检测指标,本文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表情进行分类:微笑型(兴奋、愉悦)和皱眉型(困惑、迷惘)。对于微笑型的表情主要是通过眼睛、眉毛、嘴巴的形态来检测和识别。郑雪[4]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微笑型表情进行识别,其通过人脸的5个关键点对嘴巴进行定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表情特征进行自动提取,实现对微笑表情的识别。对于皱眉型的表情(表达出困惑、迷惘的感情状态)往往通过眉毛的形态来进行检测和识别。肖颖[5]采用adaboost分类器算法进行人脸定位,gabor特征提取算法和几何特征提取算法提取皱眉信息,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实现对皱眉的识别。对动作变化的检测与识别的关键点在于设计一个合适的模型,使其能够检测出背景中的目标和动作。如困倦、瞌睡、疲劳等情感状态通过闭眼次数和间隔以及打哈欠次数(嘴巴张开与闭合的次数和间隔)来检测和识别。王琦[6]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学生的疲劳状态进行检测,采用基于haar特征的adaboost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利用cnn对人眼状态进行识别,最终通过识别人眼的状态来实现对疲劳的判断。耿磊等[7]在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时,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行为分析的疲劳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和识别嘴巴和眼睛的状态,并根据设定的疲劳参数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该方法同样可用于对课堂环境中的学生进行疲劳检测。

3结语。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丰富,最基本的摄像头几乎是每间教室所必备的,这些摄像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海量视频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往往只用于考试监控、教学督查,利用率较低,且造成大量的数据浪费,本文从数字图像处理的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视频为分析对象,以非语言信息与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对教师和学生的非语言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构建一个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平台。该评价平台大大改进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出现的片面性、复杂性缺点,是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的基于视频数据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同时也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数据视角。

[参考文献]。

[1]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王为民.让体态语为课堂教学添彩[j].甘肃教育,20xx(24):58.

[4]郑雪.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笑表情识别[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xx.

[5]肖颖.学习过程面部特征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xx.

[6]王琦.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学生疲劳状态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xx.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教师教学活动的的设计往往根据教材规定的要求来进行,按照教材上的教案进行活动的安排,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己对活动的理解。在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时往往侧重于教学目的是否能够达到,但较易忽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等,评价时往往注重显性的一些能力。而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往往注重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完成教学计划的安排,注重教师的授课,容易忽视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目标或新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常以教案提供的活动内容为依据,来选择与其比较匹配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但容易忽视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这是在评价中忽略的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需要融入大的环境当中,在现实生活中,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师参与的更多一些,幼儿参与的较少,在对教学环境评价时也往往是集中在环境是否与活动相关,环境更换的频率如何,而对是由教师还是幼儿来进行环境布置这方面信息评价相对较少。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有:园领导、同行、幼儿、社会及教师本人。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如何是需要他评的,从而能够客观地去看待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但是教师在评价中应通过自评,来分析自我,教师是最清楚自己的工作背景和工作对象的,知道自己工作中的优势和困难。

二、评价原则。

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应坚持一些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评价,利于提高评价水平。首先,应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它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对各项评价指标要充分地进行评议,从质的方面分析它的优缺点,对被评价人要历史地、动态地进行分析。应通过评价有效促进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应结合评价结果给予教师教学活动方面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评,进行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如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中,教师也应通过评价来了解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情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评价项目往往从整体出发,来全面衡量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考察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重要工作之一,是十分需要教师在教学领域结合各自的能力、专长等来来开展活动。如一些教师音乐较好,在进行语言课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入课程内容,而美术或者手工有专长的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等。因此,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将教师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才能。最后,应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时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体现现代教学观,注重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重点之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达到幼儿园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自身和幼儿的发展。同时,应尊重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特色和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力,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情况下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建议。

为了更好的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树立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需要把握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这其中应考虑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也应包含在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细化,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教师教学的技能,还应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发展。尽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可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要求,以及教师与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再次,评价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实现教学评价的动态化。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五大领域的课程展开,而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同时,应该结合评价结果来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或教学活动组织得到体现和融合。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评价,客观了解幼儿的心理准备,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从而确定所要表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这种将评价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总之,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在幼儿教育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效地对教师教学活动展开评价,促进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论文

摘要:“支架式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幼儿掌握建构、内化所学知识的技能,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诸多教学实践表明,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实施“支架式教学”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促使幼儿素质得到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区域活动运用方法。

案例分析:佳佳选择了“娃娃家”区域活动,她进入到活动区域后,首先根据自己家的布置以及自己的想法,布置好了小家的.场景,然后系上小围裙像模像样的拿起玩具锅铲学妈妈做饭的样子。她又邀请了明明、欢欢、萌萌、军军等小朋友加入到了活动中,分别扮演爸爸、爷爷、奶奶、宝宝等角色,爸爸和爷爷在下棋,奶奶在哄宝宝睡觉,这个小家的日子过得像模像样,大家玩的可开心了。

幼儿具有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幼儿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另外,还应当鼓励幼儿勇于发问,并主动探究,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幼儿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分析:开展竹子运水这一区域活动时,教师让幼儿们分组进行操作。幼儿:“老师,为什么接头处总是漏水呢?”幼儿教师:“大家可以先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幼儿:“老师,水能从低处向高处流吗?”幼儿教师:“你可以尝试以后做结论哦!”幼儿:“老师,我可以用胶带把它们连起来吗?”幼儿教师:“你可以试一试,将结果告诉给老师哦!”教师这样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进行尝试,得出结论,会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并使他们获得成就感。

幼儿区域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幼儿的参与性,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必须要让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其中。另外,设置的区域活动应当能够让幼儿从中获益,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帮助幼儿构建知识体系的游戏、活动。

案例分析:开展“接水管”区域活动,活动材料有pvc管道,水管接头,各种形状、颜色的积木,楼房图纸等等。幼儿们进入到活动区域,小伙伴们自愿结组开始自主去摆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小组把两根、两根的管道连接在一起,打算建一座又高又漂亮的房子,可是管道太高立不稳,这时幼儿通过尝试,在管道底部用积木堆砌牢固,使问题得到了解决。有的小组将几根管道连接在一起准备玩管道运水游戏,但是接口处总是漏水,幼儿们一起动手用胶布将接口处粘牢。通过这样开放式的活动,使幼儿不但能动手,还能动脑。

参考文献。

[1]王辉洪.支架式教学在幼儿建构游戏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3(26):32.

[2]崔映飞.支架式教学对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34):31,32.

[3]吴洁.搭建学习支架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大班绘本活动《鸟窝里的树》同题异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1(3):112,58.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多元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其实质是全面地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多元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诸方面的考查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一、树立先进的评价理念。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和逐渐被接受,“多元评价”也进入了课堂教学之中。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策略、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以及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的运用能力都将得到评价。为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应当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没有多元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课程评价核心的学生也是如此。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是多元评价。

二、构建和谐的评价环境。

营造一个优化的评价环境,保证学生之间的评价真实、公平,让人人都有评价的机会及评价的权力。教师必须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发展,充分体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理念。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请一个学生随意说几个数,然后我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让学生评价教师的答案,此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教师太神了!”有的说:“教师的本领真大!”还有的说:“教师肯定有窍门。”还有的学生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行。”教师说几个数,让他来判断,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评价。这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和同学一起活动,多项交流,评价,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氯围,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创造合理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理念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指出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时刻了解自己,改进自我,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评价实质在于校正和激励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并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一定的标准,掌握一些评价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学生的自主评价可采用自评和互评的形式。自评,即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分析、自我完善,从而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独立的学习认识活动中去。互评,集体或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主要在于形成集体的标准,使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在综合评价中,要将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划等号占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有一位同学平时课堂表现不错,作业质量也很高,单元测验成绩也很好,但在期末考试不理想,这就要参照他的日常表现给出较高的评价,相反,如果平时这位学生调皮捣蛋,上课经常搞小动作,即使期末测验考到了满分,也要在总体评价中作出相应的扣分。

四、实施有效的评价方式。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下进行;教师应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多元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既体现学生的基本要求,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学生获得个人的最大发展。

在评价功能上,应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应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才能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判断出评价对象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帮助学生发展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评价的内客上.应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传统的课程评价的范围过于狭窄,过于集中在对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发展情况的考查,无法反映出学生各方面发展的真实情况。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课程评价应立足于从智能结构的各个方面去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功地参与课堂学习。

在评价方法方面应有效整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内容趋于多元化,改变过去单一的定量评价方法,适当引入学习过程档案、评价日程表、反思日记、成果展示等定性评价方法,使二者有效地进行整合,在不同的方面发挥各自的作用,以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

在评价的对象上,应由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过程,它不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而且也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应更多地关注评价对象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和进步状况,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

在评价的主体上,应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这种转变有利于改变我国中小学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各类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评价信息的来源更丰富,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也有利于促进被评价者自我发展能力和个人合作能力的发展。

多元评价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创新游戏策略探究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摘要:幼儿时期是个体各项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而言极其重要。幼儿教育应当重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发展水平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的制定。对幼儿的游戏教育进行极力推荐,对推荐原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著名学者卢梭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由此可见,对于个体的教育应时时刻刻引起注意。幼儿时期的个体,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均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发展情况的切实了解上。分析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笔者发现,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常常被当作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做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规定。在自身的教育过程中,笔者常利用各种各样的游戏辅助教学。笔者认为,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还能够有效对幼儿进行教学,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箭三雕。笔者在本文中对游戏教育进行推荐,并根据自身经验提出相关建议。

一、设置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实质上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力,是激发幼儿不断进行学习的最好动机。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笔者曾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过探访,发现幼儿园的一众装饰均是为了幼儿所设计的———地面上靠右行走的小脚丫贴纸、半人高的洗手台、色彩斑斓的各种教具……幼儿会有专门的舞蹈教室、活动教室、音乐教室等,这些就是笔者所谓的教学环境了。那么,游戏环境呢?结合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如果在这节课上,我们要学生进行捉迷藏的游戏,那么,空旷的场地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游戏呢?如果我们要学生进行丢手绢的游戏,那么,狭窄的空间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呢?为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需要对游戏的性质进行了解,需要对游戏所需的时间、空间进行分析,最后对学生提出进行游戏的要求,从而使幼儿更好进行游戏。如我们要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为避免学生在教室中因空间不足而导致摔倒这一情况的出现,就会选择空旷、辽阔、安全的场地来进行游戏。简言之,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

二、进行角色扮演,完善学生品德。

根据游戏的目的性进行划分,游戏可以分为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游戏,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扮演、建造、表演。笔者此处所谈的,就是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幼儿活动中,时常出现角色扮演,比如幼儿会在对他人说话时,模仿父母对他人说话的语气。最常见的角色扮演游戏,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过家家”。笔者此处提倡通过角色扮演对幼儿进行教学,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往往先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的大背景,“过家家”“抬花轿”等,均是笔者用来进行角色扮演教学的游戏。游戏教会学生与他人友好相处,也教会他们团结起来相互合作,类似于此等优秀品质,幼儿在游戏教育中即可获得。对于学生来说,角色扮演可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从而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三、教师参与游戏,及时评价游戏。

游戏教育既然具有教学和游戏的双重效果,且是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推荐的教学方式,必然应在幼儿的教育中有所重视。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参与到游戏中,调节游戏的进程,教师对于游戏的参与,有利于拉近幼儿与教师之间心灵的距离,也有利于教师利用游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教师对于游戏的进程应及时评价,这才有利于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导向。例如,在幼儿进行“过家家”游戏时,扮演爸爸角色的幼儿会模仿爸爸的样子对扮演孩子角色的幼儿进行教育,通过笔者的观察发现,不同的扮演者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偶尔会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模仿,如打骂、体罚等。此时教师应对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并告诉幼儿这样是不正确的。适时的反馈信息有助于帮助幼儿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总之,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个体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为结合起来的手段,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将自己的经验适应于已有的知识结构。简单来讲就是,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的各项能力获得发展,并可以使幼儿的知识经验架构不断得到完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对各种适用于幼儿的教育教学方式予以关注,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从而寻找出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不断获得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楠.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现代企业教育,2009.

[2]闫霞.论幼儿游戏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一、学生学习成绩评定要定好教育教学评价的起点。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关系互老师的切身利益(评优、选模晋级等)但因为种种原因,学生的基础会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有的班级学生基础与在的班级无可伦比的。面对这种情况,如果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成绩评定拿到一个标尺上底子差的班级的教师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挫伤。有的所谓乱班,在短时间内要见到大成效是很难的。学生基础太差,学校定的要求对差班来说太高,教师无信心,学生无动力,给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障碍,稍微不能承受打击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很危险的,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从期末和开学是的起点,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定。定好教育教学的起点,把握好评价教师的标尺,以好公平处世。在这方面,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对学生对原有知识积累的评定,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出几套指导性和综合性的试题让学生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方面通过问卷调查一目了然。

2.行为测试。

现在有种现象:学生嘴里念得头头是道,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截然两样,找不到一点书上行为的影子。这种情况下只能说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行为测试,故意设置一些生活小岔子,让学生去处理。教师有意识设置,学生在无意识中处理,看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并按正确的方法做,以明确以后工作方向。

3.能力测试。

能力是指人或动物运用自己已经是学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灵活处理其它相关事物表现出来的气质。学校在测定学生音、体、美方面测试标准的最好办法是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通过定目标不定时的面对面进行检测,音乐方面能否识简单的谱,是否有简单的乐理知识:美术方面能否画一张像样的画,体育方面是否能蹦能跳,经过检测一看便知。

学校定好起点,测定结果以百分比形式表示出来,确定好教师的教学任务,必须上升到多少个百分点,定好教学目标,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或差一个百分点的奖惩措施,通过评分量化表的形式予以认定。学校利用期末和开学时间进行评分量化表整理,存入学校档案予以妥善保存。这样虽然各个班给学生基础不一样,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同,也就在一个起点、一个标尺上了,有利于学校领导公平处理。

二、领导日常监督。

领导对教师的监督是经常性的直接考核手段,它具有分散、灵活、及时的特点,是学校领导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形式。

1.参与教师备课行动。

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操场、教师办公室的场所,直接参加教师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班会团队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等。通过观察,检查和指导等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2.听课。

听课是日常监督检查考核教师的主要形式。比如:对新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听课了解和判断学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特点。对老教师可以通过专题听课,帮助总结经验,推动教学改革等。学校领导经常有计划地深入课堂听课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教学工作,而且能推动教师认真备课,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听完课后,认真检查本节课教案,看所讲的和所写的是否相符,既有监督作用,也有减少周前教案检查负担,也可避免老师多抄教案对教学工作无一益处的缺点。

3.听取汇报。

学校工作多而复杂,作为学校领导不可能事事亲临第一线进行直接考核。因此,在某项工作中或到了一定阶段后,听取教师工作汇报,以便监督其工作进度,完成程度和质量,以为日后综合评价作材料准备。

4.抽样调查。

由于受人力、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学校领导小组不可能对教师各方面工作都进行全面考核考查。因此抽样检查是对教师进行经常性考核的基本方式。例如:检查教案、备课记录、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处理情况,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等。根据考核的要求和检查的任务,要适当选择样本和抽样检查的方式,是采取有意抽样检查、随机抽样检查、分层抽样检查等方式,抽查时注意全面性,以照顾教师情绪,公平处世。

三、教师自我评价。

以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基础和为前提。教师的工作表面看来似乎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但作为一个潜心投入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讲,还得做很多幕后工作。这些工作只有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才能深入了解。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吸引教师参与考核。有助于发扬民主,增进考核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有助于教师认识自我优缺点,以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激发教师的自信心及工作主动性,也能增进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是考核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渠道,其形式主要采用三种:一是如开学生座谈会,参加座谈学生应是随机的:二是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面宽内容广,具有普遍性优点,评价意见容易接近真实情况:三是空端式意见调查表,学生按栏内所提问题逐一发表意见,内容比较广泛,不受约束,学校根据学生评定给教师评定。通过学生评价进行考核,其目的在于广泛听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如收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常规资料,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态度,突出事件或特征性表现:听取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意见、建议和要求等。

五、社会评价。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与其他网络相互联系的,成功的教育应该得到社会的好评。学校的工作要得到社会的好评,必须吸收社会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学校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学生家长。学校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使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师教育评价中来,现在有些教育是封闭的,孤立的,未与社会接轨。学校管理要与社会接轨,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设立家长意见箱。

家长对担任其子女某学科的教师意见,建议(出勤、教学态度、师德)通过纸条形式写好装入学校家长意见箱,学校定期开箱,听取家长意见。这样,有利于对教师教学及学校工作在家长心目中进行摸底,也有利于成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能给教师以警示,使学校管理,教师评价社会化,以获得对教师的公正进行。全体教师参加,以免领导感情用事。

2.定时召开家长会。

学校还应对大面积的学生进行家访,由于有的学校服务范围广,到每个学生家里家访是很难的。这些偏僻地方学生家长很难到校一次,通过家长会的,给家长了解学校教师教学情况,也可听到家长的呼声及对学校的希望、建议,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给教师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推动力。

总之,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也是相当复杂的。教育评价牵涉到教师的方方面面,学校领导要运用好手中的权力,谨慎从事。在评价过程中中,坚持教师自主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的积极工效。中有这样,教育才能稳妥地进行,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呈一条不脱链的状态,呈现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过程,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校管理一体化,推进整个教育的优先发展。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创新游戏策略探究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教育要调动幼儿活动的主体性,寓教于乐地提高幼儿活动兴趣;让幼儿在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基本生活知识与对外界事物认识及感受反应能力。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如何创设游戏教学形式与内容,促成幼儿的心智成长是幼儿教育的一项课题。本文就幼儿教学中游戏创新中的游戏素材的收集、游戏活动的开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幼儿园阶段是家庭早期教育之后相对正规的教育阶段。这一阶段是孩子知识、思维成长的关键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需要我们在幼儿学前教学阶段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通过形式多样而且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知识,强化能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为学前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和思维很不成熟,对外界的认识和感受因自己的兴趣而获得效果有别。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入,只有让孩子有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在游戏活动的参与热情,才能促成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从而提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孩子都是具有好奇心理的,我们在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相应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果我们不注意游戏的创新性,那么,孩子们会生出厌倦感,不愿意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也不可能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成长需要掌握的道理与生活规则。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要求创新游戏,能让幼儿们在趣味性、实践性、想象性中丰富知识,获得智力、语言、生活习惯与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提高他们创新游戏的能力,从而在心理、思维和实践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养料。

幼儿园游戏教学整合语言、音乐、美术、锻炼和生活常识,注重对孩子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性格素养进行培养。只有创新游戏活动才能让幼儿有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进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认识水平,并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生活是学习的源头,幼儿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化幼儿的生活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有自我的观察、关注和思考。因此,我们创新游戏需要激发孩子们的主动发现意识,提高参与获得能力。

1.利用生活资源,让生活成为幼儿成长的源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以往的游戏都是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购买添置游戏道具。其实,对提高幼儿们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是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将生活中一些物品甚至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在具有生活化的游戏中达到益智效果。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的心智状况、行为习惯对其成长意义重大。因为现在家庭一般经济尚可,家长们为了孩子愿意买一些价格昂贵的玩具,但是这容易让孩子养成喜新厌旧的习惯。他们在幼儿园活动中,会争着玩新的、质量好的玩具,这样就容易自私自利,不利于与其他幼儿交往。久而久之,他们就可能不合群,不喜欢参与游戏活动,失去合作的机会。如果我们创新游戏的素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收集废旧物品,那么,这样的情形会得到一些改变。如我们为了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创新设计“我是环保小天使”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回家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如旧的塑料花、破布、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等等。然后,我们根据学生所带物品,指导他们设计游戏道具,开展游戏活动。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另一方面,让孩子们对生活有新的感受。

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找一些如汽车图片、安全标识等,自己做交通工具,然后在游戏中扮演警察、司机和路人,在游戏中体验出行安全等问题,提高交通安全、交通秩序的认识。

2.设计益智游戏,让游戏有趣好玩更有意义。

创新游戏需要学生动手动脑,收集利用生活资源,联系生活设计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现象和事件的相关的游戏中提高生活意识。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创新游戏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活动的'教育意义。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在他们的意识中,洗手、吃饭等都可能被认为是游戏的一部分。我们一方面要激发他们游戏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兴趣点,在快乐的玩中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收获。如不少幼儿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在游戏中就可以引入这样的资源,让孩子谈谈其中人物的智慧。再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先让孩子们说说看过的灰太狼和喜羊羊的故事,然后让他们自己或者找伙伴表演一下,不管他们表演得是否到位,这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有趣的。然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谈谈“狼”和“羊”这两种动物,让他们对这两种动物有新的认识,再组织游戏。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抓住一些游戏的点进行引导,让游戏更具有教育意义。如“小羊到底为什么哭”,如果我们是其他小动物,会想出什么办法对付狼呢?并让他们自己尝试在游戏活动中表现,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训练他们的思维,形成好坏观念。

创新游戏不仅在于内容,还在于方式。我在《狼和小羊》的故事学习之后,让孩子们自己找道具进行表演,于是孩子们把凳子当成小山,几本书立起来就是城堡,让孩子们在想象世界里尽情游戏,找到快乐,发展创新思维。如此,创新游戏不仅是老师要设计的,更多的是要孩子们自己开发游戏,在动态的、开放的游戏活动中放飞自我,获得快乐和成长。

总之,游戏是幼儿园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不仅要顺势利导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学习形式,更要考虑孩子成长心理、发展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设计或鼓励引导他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机智性、发散性自己创新游戏。从而在新颖和个性化的游戏情境中促进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探究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1.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1.2评价目标的发展性。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体现了体育教学主体的价值观念,也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体育教学目标也会有所发展。因此,在对体育教学进行评价时,要针对发展了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1.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已摆脱了以前那种消极的被评价的状态,开始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评价中来。而且,体育教学评价不再只是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学校、家长以及社会也应该参与到这个评价过程中来,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1.4评价方法的过程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评价方法不再将体育教学结果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将重心放在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与考查上。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对其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并及时予以评价。

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是通过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方法的运用,来实现对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自我评价”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教活动”两种形式。

2.2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的评价对象是参与其中的学生,包括“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和“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结果的成绩评定”两种形式。

2.3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教授内容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与的评教活动”两种形式。

2.4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学生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提倡,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两种形式。

2.5其它评价。

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其它评价主要指的是除教师和学生以外的其他人员对体育教学作出的评价。

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在高校中,体育教学评价始终处在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因而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3.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而体育教学评价既是对体育教育目标实现情况的检查、鉴定及总结,也能对体育教育目标的调整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当前,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增进健康,但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却主要以体能指标评价体育成绩,因而无法很好地体现体育教育目标。

3.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缺乏科学性。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考核,而考核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且,当前的教育教学评价仅仅针对各个分开的学科课程,而忽视了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效整合。此外,当前的体育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知识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个性、意志及情感的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还缺乏科学性,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3.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过于单一。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关注的是“是什么”、“有多少”,而质性评价关注的是“什么方式”、“什么样”、“多大程度”。但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大多只是运用量化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的过程,而终结性评价关注的是体育教学的结果。但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因而无法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评价。

3.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全面。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自评以及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还未被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更是很少会参与到体育教学评价中,从而使得评价的结果过于片面。

4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就可以进一步得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的趋势。

4.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与其它科学教学相比,在课程体系结构、授课方式以及实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且学生个体在体育素质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这就使得单一的体育教学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只有将多种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综合起来进行运用,才能使体育教学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都得到很大提高。

4.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由重视评价结果转向重视评价过程。

从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对教学和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视成为了人们的共识。而且,随着体育教育观念发生的深刻变化,不仅仅重视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精神和能力;更加注重对体育理论和技能的贯通以及对体育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汇;更加注重体育知识的运用。因此,体育教学的评价需要与这种转变相结合,从重视评价结果向重视评价过程转变。

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创新游戏策略探究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情况下,中学物理教学要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促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能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在联系生活实际的物理学应用等方面形成科学的习惯。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新能力;物理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天优势。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出自身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物理学思维的框架之下,与其他学科进行巧妙的融合,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产品的生成奠定基础。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所学知识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师要认识到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及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培养创新能力的巨大优势。所以,在物理教学改革中,开展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物理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要首先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一门学科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动力会更足。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以及探索欲望的推动之下,学生就更容易有一些创新发现,并能创造出新产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就是比较常见,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及时了解物理学当中的实验及前沿发展等内容。而且由于互动性和直观性,也促进了学生对于很多经典物理问题的理解和认知。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起来交替运用,既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教师的教学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入竞争的相关机制,让学生保持更为强烈的学习劲头。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应当充分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尽量给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相信自己能行,从而产生创新的动力,实现良性循环。

实验教学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激发,所以,实验本身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兴趣,并且广泛搜集资源,为自己的创新研究做更多的基础工作,以便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要能够由浅入深地将一些具有高难度的知识点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跟随着老师的引导,通过探究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增强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方面要特别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特点,选题的宽窄度要适当,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过于狭窄,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拓展的空间,这样他们才能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和发现。所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组成探究学习小组,由组长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学习中各司其职,发挥出团队的更大力量,让小组成员之间有相互的交流,互相分享,深入研究并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如在教学“电热器”一节时,先指导学生在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电热器的内部结构、铭牌、说明书、发热功率)等相关资料;接着又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分组去收集其他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燃气灶、太阳灶等)的相关资料。学生们热情很高,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通过各种渠道去完成收集任务。学生们把收集到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小组之间也形成了比较热烈的竞争的模式,在同一组之间通过辩论、合作等方式,使得学习探究的过程变得精彩纷呈。

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物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演示,也需要通过实验发现更多的物理学规律,所以,实验正是物理这门学科非常显着的一种特点,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有更多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例如,在讲关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内容时,我们可增添这样一个实验题:用两根很细的锡箔纸做成小手的形状,分别挂在起电器的金属球上,然后开始摇动手柄,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可以看到两个小手“友好地握手”。于是教师追问学生,如果把这两个小手同时挂在一个金属杆上,情况会怎样?在让学生猜想时,大家进行了非常热烈的讨论,且对于观察到的结果也有很多分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做实验观察这样的现象。经过亲身实验,学生对于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更多的理解,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四、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班集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形成物理学教学的融洽、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发明比赛、论文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物理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痛点,并从物理学科知识的角度去解决这些痛点,从而让他们将物理所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物理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度。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鼓励学生之间的适度竞争、相互合作与交流、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同步增强。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创新教育的影响之下,主动进行物理学习,主动将物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来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红军.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阮存钦.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j].教育评论,2007(3).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