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9 09:56:22 作者:翰墨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一些与心得体会相关的文章,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探讨。

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也是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青少年的教育关乎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青少年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的培养,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上好该课显得尤为重要。

思政课是青少年的第一课。思想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着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如何发展,对人处事的方法,都是这个人的思想品德所决定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好的思想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对自身家庭,对整个社会有作用的人,从而才能谈上回馈社会,肩负民族希望,担负历史使命。

思政课能成就更优秀的人才。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品德,他也不可能造福社会。相反,一些拥有高知识文化而思想品德恶劣的人还有对国家、对民族危害更大,出卖国家的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非常的损失或危害。育人必先育德,开好人的第一课,才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有了好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和繁荣。

思政课是成就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必经路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才能实现宏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做好思政课是实现这一伟业的必经路程。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亲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低、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而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肩负着,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因此开设思政课、做好思政课,是社会、家庭、学校重要的任务。

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一、大学思政课的意义1、大学思政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了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重要性,而思政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转变学生的思想,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直接对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生必须掌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要做事,先做人,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不过关的大学生是不能够很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学习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基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有专业的技能和能力胜任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为成为建设国家的专门性人才而服务。

3、思政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全面发展的主导地位,大学生如果没有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就很难在社会发展的复杂性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容易产生偏激的情绪,导致了道德水平不高,不能具备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思政课程的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3、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从实践看,办好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

讲好用好思政课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需要衔接合理、标准统一、质量上乘的教材体系予以保障。目前,国家已经基本建立健全了思政课教材和标准体系,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切实讲好用好思政课教材,不仅能熟练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学生疑惑,而且能创新话语体系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爱听。

培养造就一流思政课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就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使其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立德树人重任。

努力营造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立德树人不是思政课教师的“单打”,也不是师生的“双打”,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集体项目。各责任主体要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守好自己的一段渠、耕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育人合力,努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实现育人无不尽责、育人无时不有、育人无处不在。

建立健全思政课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于办好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在借鉴实践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确保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美国优秀教师布莱恩说: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我对这句话非常认同并有深刻的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我们就应该爱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不变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演绎着不变的爱心。有时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厉,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我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真正把学校当成他们的家。对于班级里的后进生、贫困生,以及家庭复杂的孩子,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有这样一名学生,父母离异,以前和爷爷奶奶生活,去年爷爷去世,现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该生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信心,经常旷课,上课无精打采,经过我的耐心的教育和感化,该生重新鼓足了生活和学习的勇气,由原来的少言寡语变得活泼可爱,主动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新时代赋予我们思政课教师光荣的历史使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内外兼修,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切实提高个人素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作出重大部署。讲话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是指导新时代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新时代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轴、主旋律。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接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人民特色,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在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凝聚民心、汇聚力量,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正确舆论导向决定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使主旋律更加雄浑,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有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依然艰巨,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种社会思潮的较量和斗争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成为实现党中央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思想指导和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宣传思想工作,归根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而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来说,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和做人处事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坚定不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犹如空气和水,用之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这个意义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当今时代,是全球化时代,也是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一定意义上,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进行传播能力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因此,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提高音量,同时也要提高“音质”。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同志务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共同肩负起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中心环节,履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不辱使命,围绕中心种好“责任田”,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奋笔书写强国时代和民族复兴时代的新篇章。

一省一策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与会教师热烈反响。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完善课程体系、抓好教师队伍、推动内涵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抓住“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奋战在思政教育战线30余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顾海良越来越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从教指委的工作层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培养,加强教学指导工作,做好教材修订编撰工作,真正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它不仅关涉我国大学的办学方向,也关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掷地有声,既抓住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关键问题,又为我们指明了建设方向,让我们一线教师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表示,“新时代,广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要用豪迈的气概和振奋的精神武装自己,以理服人、以德感人,让思政课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也要有惊涛拍浪的声势,真正上到学生心坎里。”

“时代需要青年学生走在建功立业的前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会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每一堂课程中,落实在三尺讲台和日常生活中,引领大学生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施索华表示。

坚持“六个要”,发挥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政课是一门创新性、讲道理、有情怀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说,“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的要求,这是上好一堂精彩思政课的必备基础。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心里要时刻装着国家和民族,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伟大实践;更要将这种情怀、关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才能真正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创新精神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将对标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最新要求,补齐短板、狠抓落实,让思政课成为真正的‘金课’。”

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锐峰表示,让思政课更有深度和温度,不应该只教给学生抽象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立场、观点、方法。“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宽广,做到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的统一,要善于在历史和国际比较中凸显中国的特色和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同时,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讲政治、讲纪律、讲规矩,要用渊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人、吸引人”。

“作为天津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将以更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继续面向全国办好名师讲堂和教学观摩活动,不断提升普惠性。同时,继续办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使青年教师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让更多老师上好思政课,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朝阳表示。

做好“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明确要求,引发与会教师的深入思考。

“总书记强调,思政课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新生表示,这为思政课进一步改革发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明确了方向。

“‘配方’要更科学、‘工艺’要更精湛,‘包装’要更时尚,真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熊晓琳表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等都为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政课一是要以理服人,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结合现实生活,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二是要以情动人,关注到学生的思想困惑,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到结论。”

在座谈会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讲师陈果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将思政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中汲取养分,在价值观教育中注入积极的文化情感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同时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运用,因势利导地抓住青年困惑,及时为他们解惑。”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每天都要花3个多小时更新微信公众号,与学生在网上互动交流。他说:“只有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入心田。思政课既要有网上的交流互动,也要有网下的讨论辅导;既要有课内的生动活泼,也要有课外的亲身实践。我们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关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也为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描绘了设计蓝图。

充分认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意见》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办好思政课,我们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思政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这就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新时代办好学校思政课的价值意义,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使命担当。

准确理解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目标要求。《意见》强调,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目标任务,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

全面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原则。为确保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预期成效,《意见》提出六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二是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四是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五是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为这支队伍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六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认真落实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总体部署。如何切实有效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意见》分五项有20条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第一次从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角度,就“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提出明确要求。例如,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的目标追求。按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提出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定位,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这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步步升、节节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思政课建设规律。又如,调整创新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在保持现有思政课必修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构建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组合,这将丰富和拓展思政课课程体系。再如,加强思政课教材建设的规划管理。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统编统审统用,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各地负责组织审定,强调思政课教材要注重提升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总之,《意见》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无疑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和总动员令。我们需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发挥好“关键课程”在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体地讲,就是要坚持八个“相统一”。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具备的理论品格、精神特质和实践担当,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觉以其为指导,才能在开展教学实践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实现铸魂育人、激发广大学子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回顾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能团结青年、引领青年、赢得青年,靠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的理论魅力,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魅力,靠的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能否在课堂上把这些魅力展现给青年学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种素养,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这支队伍的严格要求和殷殷期望。思政课教师自觉加强个人修养,应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党性修养。思政课教师是广大青年学子认识党组织、认识共产党人的一个特殊“窗口”,思政课教师的党性修养强,我们党在青年人中间的威信就高、号召力就强。二是师德修养。思政课传播的是正能量,自然要求思政课教师本身充满正能量。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前提是自己要有真善美的丰硕果实,应时刻注重为人师表,正己修德,自觉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三是学识修养。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思政课教师在讲台上才能真正讲得理直气壮,思政课的教学也才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擘画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不仅是党交给思政课教师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更是新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历史使命。思政课教师只有自觉承担起这一时代重任,才能在加强思政课建设中切实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做到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如何理解“责任重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并不断提醒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增强阵地意识。思政课教师应自觉承担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自觉担负起坚守并扩大宣传思想阵地红色地带的重任,以敢打必胜的信念,勇于做坚持舆论斗争的顽强生力军。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经历过农村繁重的劳动和艰苦的生活。1985年7月我考入临清师范学校,1988年7月参加工作,走上了教师岗位,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之路。现在我的子女也都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家庭美满幸福。我常想:党和人民养育了我,养育了我的家庭,我要用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来报恩。所以,30年的教育生涯我始终把爱党、爱国、爱人民植根于我的教育理念中。作为一名小学思政课教师,作为一名老党员,恰逢这个伟大的历史机遇,我将倍加珍惜机遇,倍加努力工作,倍加压实教书育人的担子。

一省一策思政课观后感心得体会

“小时候国家保护着我,如今我已成人,也要去保护我的祖国。”近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的公共教室,应用化学专业级的谢誉同学面对在座的150余名师生动情地说。在这里,谢誉与其他两名《我在湖北》的学生作者一道,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中青三代名师同上一堂抗疫精神思政金课。

近年来,着力打造全新思政金课已成为上海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我在湖北》由100篇疫情期间身在湖北的上海师范大学师生亲历故事组成,不久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百篇文字,绝大部分作者是“95后”,还有38位“00后”。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利用书中涌现的生动故事和先进事迹进行思政金课的教学内容设计,老、中、青三代名师领衔,学生作者组成“青年有责·同心战疫”宣讲团,集体备课,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宣传抗疫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

宣讲团成员、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生吕焕的家乡在湖北省襄阳农村,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和弟弟报名志愿者,挨家挨户地对全村200多户村民上门检测体温。“这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说到这里,吕焕禁不住动容。

“大家关注过没有?像吕焕同学一样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中,有多少和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支援武汉的4.2万医护人员中,有1.2万都是‘90后’,甚至‘00后’。”上海市思政课比赛特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郭力源现场点评,“在抗疫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体现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90后’青年是敢于担当的一代,是能够依靠的一代。”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张志丹教授,全国优秀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中之教授,分别就抗疫中的制度优势和志愿服务精神与同学们分享,并对诸如爱国主义作用的发挥、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和气质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充分肯定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讲授马克思主义。这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类社会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理论魅力,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因此,开好思政课,要求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过硬的人生导师。

思政课教师信仰马克思主义,即要笃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笃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笃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笃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笃信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征程。

理直气壮地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为抓手,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当前研究好马克思主义,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学术、进专业、进教学。唯有如此,才能为办好思政课提供坚强的学科支撑。

思政课教师研究马克思主义,即要遵循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和学者自信;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支撑教学,增加思政课教学中的理论含量和学术容量,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积极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既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传播真理的“道场”,也要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宣传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为办好思政课提供良好的社会协同环境。

思政课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即要把学科话语体系和教材话语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话语体系和宣传话语体系,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旗帜鲜明的批驳,亮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关注社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需要,辐射其“资政育人”影响力;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以受众群体认可的方式进行成果的社会化推介;树立忠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战士形象,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学方法只是手段,课堂上最终展示的是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说到底要“以理服人”。教师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折服青少年,才能杜绝虚假“课堂繁荣”,真正坚定青少年的政治信仰。唯有如此,才能为办好思政课提供有效的课堂保证。

思政课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即要把课堂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主阵地,让课堂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头脑的“磁场”;在教学中自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认知规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照当今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讲清楚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四个选择”的必然性;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充分肯定了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了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办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讲授马克思主义。这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

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类社会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理论魅力,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因此,开好思政课,要求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唯有如此,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政治过硬的人生导师。

思政课教师信仰马克思主义,即要笃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笃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笃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笃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笃信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征程。

理直气壮地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是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为抓手,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当前研究好马克思主义,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科、进学术、进专业、进教学。唯有如此,才能为办好思政课提供坚强的学科支撑。

思政课教师研究马克思主义,即要遵循思想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学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自信、学科自信和学者自信;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支撑教学,增加思政课教学中的理论含量和学术容量,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理直气壮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积极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既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传播真理的“道场”,也要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宣传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唯有如此,才能为办好思政课提供良好的社会协同环境。

思政课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即要把学科话语体系和教材话语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话语体系和宣传话语体系,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旗帜鲜明的批驳,亮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关注社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需要,辐射其“资政育人”影响力;将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以受众群体认可的方式进行成果的社会化推介;树立忠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战士形象,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

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教学方法只是手段,课堂上最终展示的是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信仰的力量,说到底要“以理服人”。教师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折服青少年,才能杜绝虚假“课堂繁荣”,真正坚定青少年的政治信仰。唯有如此,才能为办好思政课提供有效的课堂保证。

思政课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即要把课堂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主阵地,让课堂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头脑的“磁场”;在教学中自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青少年认知规律,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观照当今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讲清楚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四个选择”的必然性;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

观摩思政课活动心得体会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我校组织了观摩思政课活动,在参与观摩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价值,收获颇丰。

首先,观摩思政课活动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思政课的独特魅力。在观摩课堂中,我被老师触动了心灵的那一刻,思绪被激发得如火焚烧。老师以精湛的授课技巧和生动的教学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思政课不再枯燥乏味,而是鲜活有趣。在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学到了面对问题和困难时的正确态度和解决方法。我领悟到思政课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观摩思政课活动让我深入体验到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观摩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思政课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思政课,我们能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不忘本土传统的重要性。思政课让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全球化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影响,培养了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思政课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观摩思政课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思政课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在观摩课堂中,我看到了思政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思政课在紧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思政课还通过对社会问题和热点的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最后,观摩思政课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思政课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作用。在观摩课堂中,我看到了思政课对于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情操品质的重要性。思政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公民道德素养,让学生在道德考验面前保持自己的信仰和坚守;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激励学生不断奋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远离违法犯罪行为。思政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塑造美好的人格,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观摩思政课活动让我深刻了解到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价值。思政课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发展人格的桥梁。通过观摩思政课活动,我对思政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坚定了学习思政课的信心,将把思政课教导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联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既是中国共产党破茧而出的历史逻辑和时代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斗的实践主题和前进轨迹。一部中国共产党建党、兴党、强党的成长史、奋斗史,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变迁史、复兴史。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因此,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壮丽新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成为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阐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而且还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值得强调的是,报告历史性地首次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要求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大思路大方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崭新的理论特色,这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深刻体现了我们党肩负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战略清醒和执政自觉。

思政课活动教育心得体会

思政课在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环节。而通过参与思政课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触这些思政课活动之后,我深感思政课远非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生命力的课程。以下是我在思政课活动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思政课活动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认真参与思政课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面对一些当下社会上热议的话题。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专家讲座和进行小组讨论,我不仅对于某些社会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其中的关联因素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在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思政课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案例,使我对环保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其次,思政课活动让我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在思政课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还要进行深度思考和分析。这要求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对问题的逻辑推理和反复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的思政课讨论中,我经过了一番探讨和思考,对人工智能的影响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利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思维的锻炼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再次,思政课活动让我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不仅要了解社会问题的背景和原因,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在一次关于减少塑料垃圾的思政课讨论中,我通过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一些减少塑料垃圾的具体措施,例如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推广可降解材料的使用等。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思政课活动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常常要以未来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例如,在一次关于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的思政课活动中,我深入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思考了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些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之,通过参与思政课活动,我不仅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让我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并激发了我为社会献力的热情和动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保持对思政课活动的积极参与,并将其中所学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省一策思政课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通过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

其一,思政课是立德管方向的关键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首先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方向性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怎样始终确保方向正确?关键一环就是思政课。思政课的核心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定理想信念。

其二,思政课是铸魂塑“三观”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形塑期。习近平总书记205月4日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怎么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立心铸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是开展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铸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

其三,思政课是强健精神的关键课程。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为本,本立而道生。育人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强健精神。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这既是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和核心任务,也是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