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论文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7 14:37:36 作者:翰墨

范文范本是一种文学瑰宝,它蕴含了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经典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论文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中国农村体育正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和体育文化生活的欲求愈来愈高。因此,我国农村体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快缩小城乡差别,普及群众性的农村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日益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

3.1各级政府应重视体育工作。

在农村体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推动农村群众文化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应把农村体育工作计划自觉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经常研究农村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对面临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健全各级文化体育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农村体育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工作计划和工作内容:各县、镇要设立专门分管文体工作的领导,各行政村设立体育工作站,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指导员。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各级政府在财政上对农村体育事业要予以保障,要确保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使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有去处,以此促进农村人口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在需求。

3.2体育工作管理人员要了解农村体育的特点。

我国农村体育活动受传统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等影响较大,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体育工作管理人员,要对农村体育工作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不能盲目开展工作。我国农村体育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我国农村体育活动项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形式的灵活性。自从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使农村地区体育需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3.3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实现城乡、区域均衡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城乡、区域平衡发展。农村体育工作坚持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和促进,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城市体育的“示范作用”,积极鼓励城市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农村体育建设,协调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区域之间体育的全面进步,让城市和农村居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在农村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引领下,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既要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又要抓住农村体育的主要工作,事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论文

城镇化也使城镇的社会结构、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深入,城乡物质差别趋于消灭,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升,体育活动已不再是城镇居民的专利,农村居民同样渴求与城市人一样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人们主动去接受体育,通过观赏体育、参与体育,向健康化的生活方式迈进。城镇化后人们对体育的'各项功能的认识度较高,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也有很大变化。

2.2改善了农村体育的基本条件。

城镇化后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在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善了农村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深入,各级县、区、行政村、城镇社区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修建公共体育设施提供了可能和财力上的保障。

2.3强化了农村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机制。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管理机制落后,农村开展体育活动完全处于自发状态。在新型城镇化影响下,体育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目标责任日益明确。农村体育的组织者、管理者是联系农村居民体育各要素的纽带,有效地组织管理有利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持续、稳定开展。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管理系统由各级政府部门、民间社团等构成。各级群众体育活动的政府主管部门,作为群众体育活动的发起者、推动者,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条令,推动区、镇(街道)、乡(社区)各级基层群众体育部门开展各项群众体育活动,成立体育文化指导站,并配备专职体育干部担任体育活动指导员:通过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群众开展健身活动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和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根本目的。

2.4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进入了小康社会水平,农村体育文化逐步更加贴近农民生活。各级政府、体育协会、各社区和群众团体,在每年的节假日都会组织一些民俗类体育比赛活动,参赛单位和人数逐年增多,项目设置更加体现出农民特色和传统特色。如各地农民运动会设置了农民喜闻乐见的中国式摔跤、象棋、自行车载重、武术、民兵军事三项、龙舟、舞龙舞狮、毽球花毽、风筝、钓鱼等项目,吸引着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

谈谈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城镇化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引发了很多的问题,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环境问题。健康的生态环境是国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有了健康的环境,才会有好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这才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化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

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相对落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这些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虽然能够快速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消耗的'大量的资源,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我国应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大对科技研究领域的投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依靠科学技术对传统的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出和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和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我国在实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城镇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律,切忌不可单纯的以造城为目的,盲目的进行城镇化,应该走一条新型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在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这个大目标的同时,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建设宜居型城镇,协调城乡土地开发、工业生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关系。各地方政府在实施城镇化建设之前,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制定严格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重视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发展,并将其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起来;要针对新型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专项规划,如节能规划、水资源节约规划、再生资源回收计划等,确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环保目标和工作重点,协调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在城镇这个生态环境系统中,人是主体,人不仅能够设计和建设城镇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城镇的生态环境实施管理,因此,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城镇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很多城镇的居民、设计者、管理者等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引发很多的环境问题。为此,各地方政府应该利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新型城镇的居民以及管理者等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保护城镇的生态环境;当地的社会团体、主要文化部门也可以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开展专门的宣传活动,普及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城镇内企业和个人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破坏环境问题的产生;结合当地的资源开发形式,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增强人们循环经济的认识,推动循环经济在新型城镇中的发展。

四、加快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建设。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建设和完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应该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规制和管理,并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体系,构建新的制度框架,强化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同时要以新的生态环境制度为依据对新型城镇内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约束,如有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的,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与一定的处罚;对于新型城镇周边的环境情况,要进行定期监察和数据收集,尤其是饮用水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并将取得的环境质量数据信息定期向公众发布,让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城镇的环境状况,督促城镇居民、企业等保护好周边的环境;以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为依据,提高城镇企业的准入标准,并对辖区内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整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最大限度的协调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作者:王宏黄月红黄美玲单位:临安市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路日亮.试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1).

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论文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因素中,台海问题,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朝鲜半岛问题等,一直都是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其中,美国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在我国周边地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上,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主要针对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和军事力量,以此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潜在对手。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强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加强中国安全的国际举措。

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2、积极开展首脑外交。

3、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

4、开展国际军事交往,增强军队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5、积极利用区域性国际组织建立经济一体化和多边安全协商机制。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中国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地区。运筹和团结周边国家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方式。

(一)坚定不移专注自身发展。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阶段性负面变化有其必然性,这是每个崛起大国在与周边国家关系互动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阶段。这种阶段性负面变化因崛起大国的实力上升至特定阶段而出现,也必然会因为崛起大国实力上升超过一定阶段而化解。中国与周边国家实力对比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中国和平发展的机遇期将更多依靠中国自身实力去争取和维护。因此,处理周边国际事务的首要源头来自于中国自身而非运筹国际力量。中国应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指引下,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推动实现好“十二五”规划,不断提升中国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

(二)加强中国与周边的经济合作。

地缘经济影响力是中国外交在周边最为突出的实力,要从发挥整个地区经济潜力,促进亚洲共同发展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简单实现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设计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进程,切实增强中国影响力。要做一篇“大文章”,在实现亚洲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的国家利益,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地区大发展架构,扩大中国对周边发展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首先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这是实现亚洲地区大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中国便于输出的优势产业,其连带经济、政治乃至战略效益要远远大于承建互联互通项目本身的效益。因此,要放眼长远,以政府援助、优惠贷款、民间融资、资源抵押等各种方式大力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推动相关国家采用符合中方要求的标准规则,为便利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精心设计大项目,打造龙头产业、核心企业。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必须发挥整体潜力,形成国际竞争力,实现整体效益,而不能简单地叠加。因此,要加大科技含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聚拢亚洲地区能源、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打造能够体现亚洲优势和竞争力的、以核心企业带动的龙头产业,实现亚洲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三,要加大对周边的援助力度。对周边中小国家,要从战略高度进行扶持,尤其是要授人以渔,把经济援助与对象国的发展意愿和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有限的经济援助调动对象国发展积极性,撬动周边共同发展。

(三)处理好中国与大国在周边的互动,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各大国在周边与中国形成良性互动,尤其是推动中美在亚太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与各大国构建以尊重为前提,以合作为途径,以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大国关系。

(四)构建周边立体式外交格局。

各国内政外交界限模糊化使得传统政府外交已经不足以实现日益复杂多样的外交目标。深化国家、政党、社会、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加深各国人民相互理解,拉紧彼此心理距离,化解相互误解疑虑,营造友好合作气氛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国外交不但需要政府外交的引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构建政府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优势互补、有效配合的多层次对外工作格局。尤其是要发挥政党外交面向周边各国政党及其党员,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交往的特点,密切中国共产党与周边国家政党在战略政策制定、政党优势发挥、进行党的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治国理政经验方面的交流互鉴,服务于国家政策战略制定和国家总体外交。

(五)推进周边机制建设。

周边地区机制性“安全阀”缺失是中国周边形势阶段性恶化的重要原因。随着亚洲各国关系日益密切,各种矛盾和摩擦将同步上升,并将长期存在下去。而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各国对中国期望也在上升,期待中国提供更多地区性公共产品。中国应该下大气力推进周边经济合作机制建设。与此同时,推动完善现有的次区域联合巡逻等机制,探索周边安全机制建设新途径,补齐地区机制安全短板,减少战略误判,管控并适时解决矛盾和争端,敢于、乐于并善于提供安全类公共产品,树立中国在周边安全领域内负责任大国形象,影响地区安全合作走向。

新型城镇化论文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不断扩大,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不断摸索和创新城镇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改变原先粗放型的发展道路,结合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的提升,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

新型城镇化就是指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镇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推动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中心城区与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本质问题、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因此我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坚持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务实作风为保证,以扎实工作为依托,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把握要点,把心思精力和本领用到新城镇化建设上。

一、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统筹安排。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想要取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胜利,需要首先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在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的基础上,以科学的规划设计指导新型城镇化。把规划作为推进城乡建设的“第一道工序”,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既站位全局、围绕全局、融入全局、服务全局,又立足本地,总结谋划,规划布置。远期、中期规划要充分论证,科学准确,努力做到不留败笔、不留遗憾、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评论;近期规划要切实可行,重点做好三年特别是当年发展规划设计。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以城乡统筹规划为先导,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综合研究,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园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速推进城乡融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国民待遇。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实际,充分考虑中心城区、乡镇、村庄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因素,明确优先、重点开发区域,划定限制、禁止开发区域,采取不同的建设类型和建筑档次,凸现特色,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进度,做到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协调推进、有序适度开发,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二、充分利用资源、克服发展短板。

充分利用政策杠杆作用,从制度层面引导“两化”的推进。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走向,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等改革。从招商引资入手,加大对工业的引进聚集作用;从退城入园入手,形成工业的规模成本效应;从定位功能分区入手,吸附周边人口资源,突出区域特色,从而形成新型城市化社区。改善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对周边产业产生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形成工业体系,为城镇化提供支撑。

短板原理,即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其最短的一块木板。反短板原理,即一个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决定其在一定范围内的特色与优势。这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层面的主攻方向。在“两化”的演进中,我们要立足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反促工业化的聚集、落地和发展;从推进城镇化层面来说,在当前宏观经济整体较为不利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加长城市建设短板,在不能满足全面开花的条件下,也要坚持用适度超前理念统筹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庄环境治理论文

乡村治理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意识日益向农村扩展,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受到冲击并发生转型。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意味着传统乡村治理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j村位于广西中部农业区,是典型广西的农村。改革幵放30多年来,j村经济结构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集体经济的功能被后来兴起的个体农业经济所消解;近几年来j村传统但较为单一的农业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结构,这种转变对j村村庄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在农村社会转型期当中,在市场经济和市场意识日益向农村扩展的情况下,及农村传统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乡村治理如何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如何才能实现乡村治理的转型?本文以广西j村为例,以农村社会转型期为背景,分析多元农业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问题。

二、多元农业经济:结构与特征。

(一)多元个体农业经济结构。

1、多元个体农业经济概况。

j村多元的农业经济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其产量两方面。村全村播种农作物面积共12462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2717亩,产量896.4吨(早、晚稻总量);甘蔗共播种面积3602亩,产量15008吨;蔬菜种植面积4468亩,产量2904.2吨;马蹄种植面积1025亩,产量3300吨;桑叶种植面积为1849亩,蚕茧产量为252吨。水稻、甘蔗、蔬菜、马蹄以及桑叶的种植面积分別占总面积的18.87%、25.01%、3h03%、7.13%、14.84%,在作物产量上各占总产量的3.94%、65.89%、12.75%、14.49%、1.11%。因此,无论是在种植面积还是在农作物产量上,这五种农产品所占比重都远远大于其他农产品,成为j村农业经济的五大主导产业。

2、五大主导农业产业。

在水稻种植方面,水稻为j村传统农作物。马蹄引进到j村农作物种植行列之前,水稻即为j村稻田种植的主要作物并且一年种植两稻。而j村水稻种植所承担的功能是保证村民粮食自给,其市场化程度较低。

在甘蔗产业方面,其市场化率几乎接近100%,除了自家留做蔗种,农户所产的甘蔗均出售,它所承担的是一种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功能。根据政府的相关政策,政府一般会以一个糖厂为中心,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一个“蔗区”,该“蔗区”内的农民所产的甘蔗必须出售给“蔗区”内唯一的糖厂,价格也由省级政府统一制定,农民的自主权很小。此外,农民砍甘蔗也需要到糖厂申请所谓的“生产证'并按照“生产证”所要求的时间和数量砍好甘蔗,再由糖厂派车辆将甘蔗运往糖厂。目前,j村属于n糖厂蔗区,所产之甘蔗只能运往该糖厂。这实际上是一种“群众自愿生产、政府强制收购”的模式,农民无法自主选择,失去价格博弈的权利。

在马蹄产业方面j村马蹄产业是在最近两三年间发展起来的,最初由邓家电率先幵始种植,其后才慢慢推广到整个行政村而在马蹄收获季节,外地的收购商一般都会到j村进行收购,但外地的收购商一般都会与当地的经纪人进行合作,形成“外地收购商+本地经纪人”的模式。在马蹄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农民的自主性较强,整个市场基本上没有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而在j村村庄经济生活中马蹄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在桑蚕养殖方面,养蚕是j村的一个传统产业。一般而言,养蝉所需之桑叶都由村民自己种植,而蚕茧幼虫一般要到市场上去购买。蚕茧成熟后一般会卖给当地的纺织公司。据村民介绍,当地政府在蚕茧生产季节,?般会尽其全力以阻止外地收购商进入当地市场而压低价格,维持其垄断利润。j村的桑蚕养殖是受到政府干扰的产业,它所承担的功能也在于增加村民收入。

在蔬菜产业方面,除了县城的蔬菜市场外,主要面向的是外地市场在蔬菜成熟时节,外地的收购商到村里进厅收购,同时,也有部分蔬菜用于自给,但其市场化程度较粮食产业更高。据村民介绍,20受到全国蔬菜市场低迷期的影响,j村蔬菜种植户特别是辣椒种植户受到严重冲击,价格较之往年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农户不愿采摘成熟辣椒的状况。

(二)低层次的农民合作组织。

j村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的程度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目前j村仅有邓家屯?个自然屯存在着正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一一邓家抽水站协会,它主要负责邓家屯全自然电的生产生活用水供应,每到生产用水高峰期,村民们都会组织起来统一抽水并将其引到稻田或者其他耕地中。该抽水站协会并没有拓展其他的功能和业务,合作的层次较低。此外,在甘蔗行业j村也存在着初级的低层次的砍甘蔗的合作小组,以15户j村农户为例,杨某、韦某、韦某某等户自愿组成一个砍甘蔗的互助组,每户出两个劳动力。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只要互助组内的任意一户需要砍甘蔗,其他户都会去帮忙。每一个榨季结束,互助组内都会进行结箅。据杨连秋主任介绍,她一户两个劳动力去年参加互助组,一个榨季下来只赚了28炔钱而她家砍甘蔗的人力支出则杲以劳动力补存在。

三、多元农业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问题与困境。

(―)市场化背景下多元个体农业经济的出现,使村庄集体经济功能逐步弱化。

集体经济是村庄治理的经济基础,它的缺失会使村庄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对村庄治理产生消极影响。目前,j村集体经济经营模式仍然较为单一,主要是靠分包土地经营权收取租金的模式,此外,每年从国家那里得到约8000元的补偿款。在村庄财务收支上,j村所掌握的经济资源极少,年j村村庄收入仅为9.3万元,而村庄支出为6.3万元,其中管理费用支出高达5.1元。

j村集体经济的缺失,对村庄治理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村庄公共事务的实施需要必要的经济资源.而j村2010年的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难以维持整个村庄公共事务的?本运转.这就影响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实施,进而影响到村干部在村庄治理当中的威信,最终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同时,村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是集体经济对个体的束缚瓦解,另一方面也造成集体与个体纽带的缺失,导致集体对个体的凝聚力下降。此外,在村庄自主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村庄公共事务的幵展只能依赖于各级政府的补助,这就为各级政府介入村庄自治事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村芘治理权又进一步被削弱了。

而j村集体经济功能的弱化正是因为个体农业经济的兴起。上世纪80年代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j村将集体用地都分到原子化的农户手中,由农户自主经营,这导致了集体经济的缺失,“在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内部,家庭分散经营层与集体统一经营层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为家庭分散经营层的绝对强势和集体统一经营层的弱化。在集体经济缺失之后,村庄治理所需要的经济资源只能通过村民集资或者各级政府拨款的方式来筹集。由于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存在,即村民可以选择“搭便车”的方式坐享其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村民集资的方式大打折扣;政府拨款对农村进行扶持,也为政府介入村庄公共事务提供了操作空间。

(二)村民个体对经济利益的偏好,造成了村庄政治参与动力的不足。

公民政治参与的愿望和意识也随着公民个人状况的不同而不同。公民的经济状况在一般情况下对公民的政治参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收入水平越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意向也就越强;而收入水平较低,则公民关注的焦点往往在于如何改善自己的收入状况。“生存理性”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经济理性”成为主流的偏好。在这种转型期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意识向j村经济生活领域扩展以及j村村民生活不富裕的状况,使得追求经济利益、改善收入状况成为j村村民的主要偏好(群体偏好)。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个体偏好充分体现在j村五大农业产业的结构当中。这五大产业所承担的功能各有不同:水稻所承担的功能在于保障粮食自给,保证基本生存及减少这方面的支出;廿蔗、马蹄、桑蚕等所承担的是增加收入以提高生活水平的功能;而蔬菜产业在承担蔬菜自给的功能的同时,也承担着增加村民收入的功能。这五大产业所承担的功能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这两者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见表1)。换而言之,在这种扩展型经济需求的特定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展,农业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个体的经济利益偏好也成为主流。

而偏好作为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是具有传导功能的。某个领域内的偏好可以传导到另一个领域内的偏好,对其他领域内的偏好产生重要影响。j村村民个体这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群体偏好扩展到了政治生活领域,对村庄政治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追求经济利益、改善收入状况占据了j村村民主要精力,再加上多元经济所面临的多元风险和多元的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村民的政治注意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精力,使得j村村民呈现出一种政治冷漠的现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参与村民会议的人数仅为5人,占33%,没有参加的为4人,认为没有召开村民会议的有6人,后两项比例高达达67%;而在村民会议上提出过意见的仅有1人,没有提出意见的高达11人,比率高达91.67%;对村务、财务以及政务监督过的仅为2人,选择“没有”的多达13人,比率多达86.67%。这种政治冷漠的现象不利于村庄公共事务决策的民主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j村村委会的民意s础,损坏村委会的合法性与公信力。

(三)村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分离,弱化了村庄政治精英的权威。

在基层社会,除了在政治领域内的'传统的政治精英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领域内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精英,“农村经济精英就是在农村中先富起来,并对当地乡村有着一定影响力的人”121,在村庄治理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就j村市场化率较高的马蹄、甘蔗、桑蚕产业而言,村庄政治精英大多以村民个体的身份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马蹄产业为例,村干部除了到省会的农业科学研究所去预定优良的品种以及组织几次流于形式的马蹄种植的培训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参与进来。在具体的市场行情、市场价格信息提供等方面均没有参与进来,农产品的收购环节也是如此。在马蹄收获季节,外地的收购商一般都会到j村进行收购,但外地的收购商一般都会与当地的经纪人进行合作,形成“外地收购商+本地经纪人”的模式,而j村每个自然屯一般而言都会有一到两名经纪人,负责与外地收购联系并负责事先收购本自然屯所产之马蹄据笔者调査,在j村桥头自然屯.该自然屯马蹄收购的经纪人是黄某,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村民,而非村干部。而该自然屯的村干部杨某并没有参与整个的收购过程,她更多时间忙于自己地里的活以及乡镇政府安排的任务和村委的事务。

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尚未结合,使得村民在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面对不同的村庄精英,分散了政治精英的重要性,对村庄公共事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村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以及在村民政治参与度低并显示出一种政治冷漠的情况下,村民更多的是追求收入水平的提高,这就导致村民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精英,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政治精英在整个村庄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村庄政治精英权威遭到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村庄尚未建立一种新兴经济精英的吸纳机制,使经济精英转化为政治精英的渠道不畅通,使得经济精英影响领域局限在经济领域而难以向政治领域扩展。

农民之间合作的组织化,可以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改变农民个体原了?化天生的缺陷,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能力,改变农民在面对市场时的弱势地位,“它带领入社农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并获取经济利益,合法、理性地向政府部门表达政治和社会利益诉求,实现各种利益的合法化、最大化”|而农民组织的建立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途径之一,它能为农民实际参与村庄经济生活和村庄政治生活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能为村民提供一种协同合作的机制,培养村民之间的合作意识。

在j村,农民合作组织明显的特征在于村民进行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劳动力的不足。也正是为了解决村庄劳动力的不足,低级的农民合作形式开始出现。然而.这种合作组织的存在往往是临时性的,随时都可以解散,很难长久。也就是说,j村农民合作层次和合作水平仍然停留在?种低层次的状态当中,采取的是一种原子化的合作方式,仅仅在小圈子内部进行,并没有上升到村庄集体层面的合作,也没有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合作方式,不利于村民参与更大范围内的村庄公共事务的意识的形成,进而导致村民对村庄的认同感不强,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村庄的治理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村民冷漠的政治参与态度也表明,j村村民宁愿参与认同和协作可以随时消失的初级合作组织,而不愿意过问村庄公共事务,不认可长久存在的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也说明了村民的认同仅仅局限在小圈子内部,并没有形成对村庄整体的认同。

(五)多元治理中心的出现,冲击了村庄传统内生型的秩序。

“乡村治理中各参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在权力配置上必然产生严重分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博弈,力争扩展自身权力范is,从而形成了乡村治理中的博弈格局与路径轨迹。”w改革开放30年来,随之上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基层农村政治经济体制也随着发生变化。就j村而言,政治经济体制也先后发生了数次较大的变化。在人民公社时期,原来j村生产大队的村庄组织模式,管理着政治、社会和经济事务,采取的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权力高度集中,行政的力量决定一切。

此时,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身份重合,在村庄治理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乡政村治基层治理模式确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村庄治理体制逐渐从村庄经济领域退出,村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幵始出现分离,但是由于j村经济领域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经济精英尚未形成.面,在资源吸取型的体制下,行政力量对村庄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农业税费的收取上,此时行政的力量通过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对村庄经济领域进行千预和控制。在后税费时代,随着国家控制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村庄政治精英失去了传统的地位,多中心治理的体制开始形成。在政治领域,传统的政治精英仍然占据着主导的作用,但是由于村民个体经济利益的偏好,出现一种政治冷漠现象,使得村庄政治参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政治精英的权威;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意识向村庄经济领域扩展,村庄出现了新兴的经济精英,在村庄经济领域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此外,村庄外部的经济精英也开始对村丨主经济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外来收购农产品的客商为村民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而他们所提供的市场信总、市场行情等对村民农作物种植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行政力量仍然对村庄政治和经济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政治领域,行政的力量对村庄选举仍然保持着很强的控制力,进而保持着对村庄政治精英的控制,确保国家的政策得到顺利的实施;而国家对农村的治理方式由资源吸取型向资源给予型转变,再加上j村集体经济的缺失,使村庄失去了抵御行政利用经济资源对村庄控制的能力。这些都使行政力量对村庄自治秩序造成冲击。在经济领域,行政力量对村庄经济生活的干预,取代了市场,影响村民与市场之间的分配关系。

而行政力量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对j村村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种负面的作用,影响村庄公共事务内生型的经济基础。

四、小结与思考。

综合上述,在社会转型期当中,j村在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分化过程中,集体经济的功能被消解,多元个体农业经济兴起,对j村村庄治理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经济分化过程当中,村庄公共事务的治理趋于落后。从j村个案中可以看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解决农村转型期当中乡村治理所出现的问题。

第一,建立一种新兴精英的吸纳机制,将新兴的精英纳入到村庄治理的制度当中来。在社会转型期,会出现一些新兴的领域并伴随着该领域内新兴精英的出现,新出现的领域往往会对村庄治理产生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此时将新兴精英纳入村庄治理的制度当中来可以缓解传统治理体制的不足。

第二,正确处理好政府(行政)、社会(自治)、市场之间的关系。在扩展型经济需求的特定时期,经济生活在村民日常生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行政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应当将重心置于扶持村民经济生活之上,而不是干预或独立于村民经济生活之外第三.逮立新型的个体与传统的以土地为载体的集体和个体之间维系的纽带瓦解,降低了集体对个体的凝聚力,使个体对集体事务产生冷漠感,因此,应当建立一种新型的个体和集体的联系机制。

新型城镇化工作总结

xxxx年,根据《x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xx城市群发展规划x实施方案》和《xx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xx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精神,为加快推进xx区新型城镇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投资区按照年初预定目标任务,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场体制改革为重点,现结合自身实际,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快推进村(社区)改设工作,理顺城镇化建设管理体制。制定了《xx市xx区(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及《xx市xx区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日程安排表》,组织成立了村(社区)改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村社区成立“两委”选举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村(社区)改设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正式批复组织实施《xx市xx区(村)社区“两委”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同意将丽光农场x个农村管区和xx个国营连队改设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今年以来,按照工作安排,组织了工作组深入各改设的村(社区)开展社情民情调查工作,对选民登记、重点村和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整治、候选人调查摸底等进行深排查了解,目前正在开展村(居)“两委”选举前期工作。

(二)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规划,明确城镇化建设方向。根据住建部门的要求,完成了投资区总规与钦南区那丽镇总规的合规修编工作,并通过钦南区政府上报市政府审批;组织编制了城市综合服务区和华侨综合产业区的控规、市政专项规划,目前正在处于报审报批程序;组织编制了园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已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并获批。根据园区发展规划,投资区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也非常明确,已确定了以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养生养老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思路。

(三)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打牢城镇化建设硬件基础。以园区水、电、路建设为重点,投资区着力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在自治区和市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x.x亿元,目前已完成xxxx亩项目建设用地及地上附着物清点丈量工作,基本完成青苗补偿、土地补偿费用、完成清表任务x.x公里;x个标段的施工和监理单位已经按时进场,第四标段已于xxxx年xx月正式动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累计投资资金(含征地搬迁费用)x.x亿元。积极配合推进浦北石埇至xx那缴二级公路建设,目前有关单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园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已落实选址,完成了立项、取水口和排污口水资源论证、水保、可研编制以及ppp项目咨询服务采购工作,正在编制“两评一案”,并列入了自治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重点项目推荐名单,力争明年年初实现开工建设。那丽xxxkv输变电和那丽变电站xxkv配套输出工程已建成使用。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城镇化建设后劲。在投资区工管委的带领下,“零距离”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帮助澳华进口牛羊综合加工项目解决了土地租凭、地上附着物清场、项目用电等xx多个困难,投资x亿元的进口牛羊综合加工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xxx亩、租赁土地xxx亩,已完成隔离场平整、围墙挡土墙、用电、排水工程、办公和管理用房、牛舍等基础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xxxx多万元。下大力开展特色产业招商,x乐百年集团已经决定在投资区投资xx亿元建设集康养旅游、主题庄园、运动休闲、特色农业种养为一体的xx国际康旅小镇与农林文化综合体项目,双方已于今年x月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订了投资协议,目前已在xx完成项目公司注册且前期注资已到位,项目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帮助诚致黑熊养殖项目解决企业在扩大养殖规模、熊胆产品深加工和解决建设用地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助推投资企业建设发展。

(五)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根据投资区工管委的工作部署,为实现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使活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投资区拨付xx多万元用于在各管区垃圾收集点建设垃圾池和关闭垃圾填埋场,并盖膜后覆土并做好防漏处理,今后产生的垃圾将清运至那丽垃圾转运站,再由钦南区环卫部门清运到海诺尔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区容村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解决侨民职工饮水、排污等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乡村建设环境,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共投入xxx万元用于建设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和农场街道排污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城镇化建设水平非常低。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以来原丽光华侨农场基础差、底子薄、发展缓慢、条件落后等遗留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影响到当前投资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由于缺少有力的建设资金支持,加上新引进的项目建设非常缓慢且尚未实现投产,目前投资区缺少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建设发展、社会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素质等各方面表现落后,给投资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工作推进困难重重。

(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滞缓。受建设资金紧缺的影响,目前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特别是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项目建设,但今年只落实了上级补助和市本级配套资金xxxx万元,建设资金存在极大缺口,导致该项目推进建设非常缓慢。园区供水、污水处理项目受前期工作、ppp合作模式的影响,目前尚未落实建设资金。

(三)村(社区)改设工作推进较缓慢。由于推进村(社区)改设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且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错综复杂,造成目前推进改设工作非常缓慢,经工管委研究决定,拟推迟至与下一届全市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同步实施。

(四)上报的园区规划审批尚未批复。投资区于xxxx年上半年完成了与那丽镇总规合规工作,并于当年x月由钦南区将总规修编稿上报市政府审批,但目前没有获得批复,导致园区控规、市政专项规划和区域环评也无法报审,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其他工作开展。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xx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引进项目入园开工建设,深化农场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以赴推动投资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新的发展。

1.深入推进农场体制改革,完成村(社区)“两委”选举领导小组推荐等前期工作,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各项准备工作。

2.完善投资区总体规划修编和详规编制,并取得批复。积极推进投资区总规与钦南区那丽镇总规的合规工作,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区控规和华侨综合产业园区的控规初稿编制和评审。

3.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维持稳定保洁队伍,确保投资区主要街道两侧的环境卫生;加强乡村保洁队伍建设,乡村清洁工作做到清洁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4.积极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投资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完善投资区承载功能。加快推进灵山沙坪至那丽(那彭至那丽段)一级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投资区城规十街、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并完成归侨侨眷集居区排污设施改造项目。

5.进一步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彻底解决投资区辖区居民饮用水源供水量严重不足问题,切实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目标任务。

——农场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积极推动丽光农场改革总体方案尽快获批,年内完成农场内设机构的精简调整工作。

——社会事业发展有新的进步。努力筹措化解农场“四拖欠”问题,切实改善和提升侨民职工生产生活保障条件;进一步理顺农场社会事务管理体制得到,“清洁乡村”、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扎实推进,推动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成效。灵山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年内完成投资x.x亿元以上;园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年内实现正式开工建设。

(三)主要措施。

1.深入推进农场体制改革工作。要加快推动农场体制改革工作开展,并向纵深发展。要加快修订完善和上报农场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获得批复,积极组织抓好落实,按照由易到难原则,稳妥推进农场管理体制、人事薪酬、经营体制、国有土地管理等的改革,全力推进被侵占国有土地的回收工作,确保农场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新突破。

2.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做好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和施工建设工作,确保沙坪至那丽公路(那彭至那丽段)按进度推进;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浦北石埇至xx那缴二级公路建设,努力打造通城达港基本交通枢纽。要尽快上报园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ppp”合作模式并获批,妥善解决资金筹措问题,力争年内实现开工建设。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项目资金扶持,加快推进村屯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努力助推招商项目建设。加强与xx市和钦南区有关部门对接沟通,推动投资区总规纳入那丽镇总规修编稿尽快获批,按要求上报园区控规、市政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审批材料,为新入园的招商项目开展可研、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提供合法合规的依据。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年”行动,全力跟踪并服务好乐百年xx国际康旅游小镇与农林文化综合体项,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按时完成投资目标任务;要积极做好澳华项目的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解决报审报批、建设用地、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努力促成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4.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大村屯道路、农田水利、人饮工程等惠民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帮助解决侨民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农场历史遗留问题,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综治治理等工作落实,积极配合钦南区做好精准扶贫攻坚、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按要求完成年度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切实提升侨民群众的人居环境。

新型城镇化领导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书画界的同仁、朋友们:早上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马公珍书法展今天正式开展了。首先,我代表这次书法展的作者向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向主办单位西和县教育局,协办单位西和县文化局、文联、广播局、文化馆表示真诚的感谢!向支持这次展览的有关领导和到场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法是艺术,也是哲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世代延续,永葆青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彰显传统书法的永恒魅力,深入学习传统的笔墨精神,展示当代书法成就,推动书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学的意见》。意见指出,“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教学”。由此表明,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书画界同仁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而且是教育战线所肩负的一项任务,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马公珍书法展,不仅对我县书法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国庆献了一份厚礼。作品中的每个字对书法家来说,就是一个世界。感情、意志、情怀、处世的观点、做人的风格、都已倾注于每个字之中。书法是在写字,书法其实还在写人。多年来,马公珍先生勤学苦练,遍临诸帖,他的作品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这一过程,观者诸君可从展览中看出大体脉络。马公珍先生的作品在西和这方人才济济的书法天地里已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他堪称我县的一名实力派书法家。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县已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周边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书法界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光临这次展览,这是我们互相学习提高的一次极好机会。希望大家共同交流,努力锤炼,互学共勉。我相信,大家会深潜一尺水,更上一层楼。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志们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让作者展现西和风采,书写时代篇章,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书法作品,为助推西和县经济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笔走龙蛇抒胸臆,翰墨飘香润仇池。祝马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如日初升,蒸蒸日上!愿我县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最后,预祝马公珍书法展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老师、来宾和同志们身体健康、事业辉煌!

谢谢大家!

新型城镇化领导讲话

自3月18日以来,按照省局(公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们聆听了问局长代表省局(公司)党组作了《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加快推进企业组织由增长型向成长型转变》的动员讲话,收看了科学发展观专题理论讲座,开展了三次支部集中学习交流活动,自学了《毛泽东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重要文章,通过系列的学习活动,使自己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理解。结合学习情况谈两点初步认识。

一、全面学习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就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就不会有人的认认识不断提高,发展是永恒的定律。中国共产党始终用发展的观念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关于“我国人民应当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关于“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等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符合社会主义建国初期的发展观念、方针政策,使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农业得到了发展,初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部分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初级阶段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一系列发展观,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改革开放取得的了巨大成功,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进步。

关于“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依靠劳动者素质上来”“科教兴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可持续发展”“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继续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开始迈入小康社会。

以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继承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将引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顺利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关于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我们实践的“金钥匙”,因此,需要我们学好用好。

二、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解把握全省系统20xx年中心工作。

过去在工作中常常引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句话,可以说是用的多,想的少。通过这次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认识新提高。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更是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指南,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需要结合实际运用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各自具体的科学发展理念、方法、模式、途径和目标。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着力点是结合行业实际实践科学发展观,将科学发展观植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到行业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来理解把握行业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从而使思想认识上更加统一,行动上更加自觉,方法步骤上更加科学,实践效果上更加明显。

问局长代表省局公司党组对20xx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国家局提出的“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工作要求,以推进企业组织转型为主线,以一线员工和零售终端为工作着力点,确保经济增长,确保市场秩序,确保规范,确保安全,促进全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为顺利完成目标任务,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理解我省系统全年的中心工作。

满足消费需求。所有这些举措是根据行业内外部的变化而采取的积极有效的符合行业当前实际的措施、手段和方法是科学发展观在行业的具体应用。

二是用发展观理解把握全面规范。近十年来烟草行业的发展充分说明,没有行业的不断规范,就没有行业今天的发展壮大。应当说规范促发展是行业的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已经深入人心。首先,规范创造了公平的环境。没有规范,就没有送货上门,打假就变成了假打,宏观调控就会失灵,烟叶就会超种超收,越超收行业的包袱越重;卷烟计划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低价倾销,体外循环,偷逃税款,假公济私,恶性竞争就在所难免,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危害的是行业自身的利益。第二,规范出效益出竞争力。行业规范了,政令畅通调控有力,公平交易竞争有序,打假有力市场得控,服务到位客户满意,价格稳定效益增长。第三规范促进发展。随着行业规范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不断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规范环境下的发展是健康的发展,因为它维护了国家利益维护了消费者利益;是协调的发展,它兼顾了农业、工业、商业三者关系,兼顾了经营者、零售户、消费者三者利益关系;是可持续的发展,它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国家持续做出较大贡献,随着两个“十多个”的实现,大企业大品牌的形成,烟草的内部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将为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和智力支持。第四,规范需要不断提高。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规范与几年前的规范从形式到内容有着本质的差别,过去的规范强调的是合法合规,今天更加注重有效性,即从行为层面上升到思想层面,从规章制度上升到流程和文化;过去的规范强调的是上对下外对内的他律,今天更加强调领导班子以及广大员工的自律;过去的规范所涵盖是局部的浅层次的,今天强调的是全面的深层次的规范。因此开展全面规范梳理年活动是适应行业发展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行业的具体的现时的体现,将促进我省系统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发展,最终实现成长型企业的目标。

三是用发展观理解把握基础管理。近几年来,我们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基础在不断的夯实,但与行业发展的要求比,与先进企业的水平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无论是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等,还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基础工作。因此,需要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强基础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信息技术来梳理、优化和固化流程,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按照“一个转变、四个融入”的思路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等等。通过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是用发展观理解把握队伍建设。近几年来行业的发展为员工的成长搭建了舞台,提供了空间,“四定改革”激发员工的活力,队伍素质得到了提升。但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日趋激烈,经济危机不断蔓延的趋势未根本扭转,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要求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具有科学的决策水平;要求我们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形势变化,为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加强队伍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依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广大员工共享发展成果。

在刚刚结束的财务审计工作会议上,贾总对20xx年的财务审计工作,按照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局工作的中心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问总到会并作了《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工作转型》的重要讲话,要求全体财务审计人员努力做到“四个更加”,即更加有效地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加有力地落实全面规范,更加扎实地打牢财务审计基础,更加积极地加强队伍建设,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握自身工作的规律性,提高适应性,增强主动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四个确保”做出积极贡献。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段。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城镇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种种挑战。城镇化的成功将大力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扬州地区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低速起步阶段和90年代中后期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城乡差距明显,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弊端;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召,扬州开始步入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早在“十一五”期间,扬州就已经认真贯彻城镇化发展纲要,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扬州市“十二五”发展更是制定了关于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它是“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我们要肯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分清形势,勇于发现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沉着迎接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分析解读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文件,全面分析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挖掘现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苏南和浙江等地城镇化建设的优秀案例,最后得出关于扬州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新型城镇化是我党十八大制定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重要的改革发展引擎。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镇化,我党正确分析传统城镇化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其“新”的内涵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优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本次新型城镇化提出了7大原则,即: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将人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四化同步,统筹城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同步发展;优化布局,集约高效:根据实际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建设布局;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贯彻环保低碳的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因地制宜,杜绝千城一面;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形成自上而下,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制度。它们是实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强有力的思想指导,是分析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的理论依据。

传统城镇化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固有的弊端是无法忽视的。首先,传统城镇化“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导向造成了农村萧条与城市过度扩张并存的尴尬局面;其次,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之间缺乏有效合理的衔接,应当创造更多交流合作契机;第三,没有因地制宜,导致城市缺乏品牌效应;第四,发展质量不高,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最后,缺乏产业创新机制,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困难,产业结构不成体系。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段,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党伟大而明智的历史性决策。

根据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扬州市城镇化率为61.20%,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6.43个百分点,低于省均(65.21%)4.01个百分点。与省内城市相比,居省内第六。

上图直观地反映出扬州近10年来的城镇化发展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然而,扬州城镇化发展虽总体呈良好上升态势,但与苏南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2.1城镇体系基本建立,城市群雏形初步形成。

扬州目前已形成以扬州主城区为中心,以高邮,宝应,仪征三个县级城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该体系还包含11个重点中心镇和其他64个乡镇。其中,11个重点中心镇包括:小纪镇,郭村镇,邵伯镇,菱塘回族乡,三垛镇,临泽镇,射阳湖镇,曹甸镇,范水镇,月塘镇和大仪镇。扬州的城镇体系以扬州主城区为核心,呈辐射状对周围的次级城镇进行服务和管理。由此可见,扬州地区的城市群已经初具规模,其结构类似于卫星城市体系。新型城镇化注重大中小城镇的合理协调发展,促进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合理化。扬州地区初步成型的城镇体系为今后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可靠的结构基础,有助于未来形成城镇功能互补、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

2.2.2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

根据扬州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扬州中心城区面积扩大至以扬溧高速、启扬高速、京沪高速、长江及夹江围合的范围,面积增至640平方公里。随着中心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它所能吸纳的人口数量也在上涨。根据总规,预计到2020年,扬州中心城区人口将高达210万。扬州积极推进新城建设,打造完善西区新城,以江都地区的发展融合作为契机,建设江广融合地区“智慧生态新城”。中心城区的扩容过程必将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城市可吸纳人口数量。由此看出,扬州城市发展需求旺盛,可吸纳人口数量大于需转移人口,城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2.2.3扬州整体发展质量得到提高,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扬州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也得到提升,生态与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扬州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绿色城镇化水平高,居地级市前列。2014icma国际区域峰会发布“中国小城镇居民综合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扬州市民对于本地区的交通,医疗,生态,教育等各方面均持有较高的满意度。相较其他城市,扬州地区的生活满意度综合得分最高。2006年扬州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也从侧面肯定了扬州新型城镇化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保护生态耕地,扬州编制了“十三五”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规划。

2.2.4小城镇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对市域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扬州地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上升。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09年发布的《扬州乡镇经济发展及实证分析》,扬州小城镇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也趋于合理化;乡镇财政收入稳步增加;乡镇企业数量逐步增大;外资引入比例增大;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以邵伯镇为例,它以龙虾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美食文化经济。它的美食旅游产业也积极带动了其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小城镇作为重要的区域载体,已经成为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区划调整加强了中心城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引导能力,促进小城镇生产布局优化;因此,它为小城镇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利于城乡统筹。小城镇经济发展模式灵活多样,具有地区特色,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大力拉动以扬州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的繁荣与稳定。

3.1合理布局有待提高,城乡二元制制约公平共享。

扬州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与苏南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这造成了地区发展不均衡,城镇层次结构难以发展,未能形成合理的“梯度分布”。市区,县城人口的高度密集与小城镇人口的低密度并存。城市群雏形只是初步建立,各级城镇之间未能形成高效良好的互补合作机制;城市体系的等级缺位使中心城区发展压力过大,并且严重影响了中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中心城区辐射面未能覆盖整个城镇系统,带动能力有待提高。

城乡二元制造成了农业人口进城就业难。城镇化造成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状。短期来看,解决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城市发展饱和之后,农民工的处境就变得进退两难。农村宅基地的补偿条例未能考虑到土地的升值潜力,这导致了补偿款普遍偏低。城镇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农民工无法享受到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更加剧了农民工的尴尬处境,使社会难以实现真正的公平化。未来扬州的规划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公平共享,协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3.2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大。

扬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城镇化发展质量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传统的城镇化运用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率,导致城镇化忽略了发展质量。城镇产业结构整体层次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城乡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集约利用与苏南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城市规划注重空间分布,将土地按照功能区划分,造成了工业区等与居住区的隔离。上下班高峰期容易造成交通阻塞,使交通成为难题,降低了城市生活品质。这样的规划理念并不能体现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并且会进一步加剧城镇化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数量的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不牺牲农业用地为前提,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采取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节约资源,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3城镇产业集聚能力不强,产城融合度不高。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要突出和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且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扬州城镇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市场主导能力不够,城镇化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推动,城镇化过程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高。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它有助于产生大量的规模效益,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地区经济。扬州的城镇产业结构不成体系,未形成完善的园区化集约发展模式,乡镇工业普遍集聚效应不强;企业整合生产要素,生产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松散的产业结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本。

3.4城镇建设品质不高,基础设施水平配套不足。

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和空间平台,也体现了一个地区城镇化的品质。扬州市民对于城市大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小环境,如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表示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卫生环境不理想,卫生管理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是扬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也反映出扬州现状城镇建设品质不高的问题。现阶段扬州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够充分,功能不够健全,服务不够全面,质量不够完善;这一现状在乡镇级地区尤为突出。不少市民反应“停车难”的问题,认为扬州的公共停车位严重不足。另外,交通系统和环卫设施也有很大不足:如智能公交覆盖面还很狭窄,公交班次少,车内环境差,一些旧城区垃圾无法及时有效清理。更为紧要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人口的半城市化势必为扬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城镇化中大量人口的涌入要求城市不仅在数量上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更要在质量上大力提升公共服务系统的性能。

4.相关案例。

4.1无锡阳山镇“桃文化”生态旅游。

无锡阳山镇在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苏锡常都市圈融生态、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特色“后花园”。阳山镇善于开拓创新,自主探索出了一套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乐活智慧新市镇建设模式。阳山镇地处江南水乡,以“中国水蜜桃之乡”而闻名。阳山镇因地制宜,牢牢抓住机遇,积极打造以山水田园为景观特色、以桃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主导、现代工业为基础、产业协调发展的特色乡镇。阳山镇的桃文化博览园深挖桃源农耕文化、地质科普文化、佛教禅宗文化、儒家书院文化,打造桃乡农产品研发展示区、桃园农家体验区、桃缘火山温泉休闲区、桃花源居家养生社区等四大功能区。

阳山镇利用本地桃业优势,引导发展水蜜桃种植业,提高了绿化覆盖率,优化了环境生态;稳步发展以水蜜桃为主的多种经营,也打造了地区品牌效应,增加了经济收入。阳山镇根植于本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的规划方针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4.2浙江桐庐中国最美县城。

作为“中国最美县城”,桐庐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开发规划理念,本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将发展根植于它固有的环境风景资本,一开始就紧抓“美丽建设”。并且,桐庐人善于抓住机遇,在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忘融入现代科技,勇于开拓,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各类新兴产业。

桐庐县的规划因地制宜,有序开发,突出重点,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城市跨江南岸发展,建设富春时代广场,拉开了城市框架,构建美丽县城的载体;第二阶段,重点建设高速公路入城口景观、迎春路商务区,树立桐庐美丽发展的形象。同时,结合三江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通过保护、改造等多种手段,推出了环溪、荻浦、深澳、阳山畈、芦茨省级乡村慢生活体验区、莪山畲族风情村等一系列美丽乡村精品村,突出了美丽亮点;第三阶段,借助旅游,交通,科技西进,高校引入,富春江科技城,富春健康城建设等平台,大力发展快递,电商等各类新兴产业,拓宽发展方式,夯实美丽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如今的桐庐已经被打造成了一座兼具传统历史美感和当代商业元素的美丽县城;其文化老城,都市新区,科技新城各司其职,交相呼应,相得益彰,使得整个城市宜居宜业宜游。

5.1发展乡村旅游,走特色发展之路。

扬州地区地域文化独特,具有较大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彰显地域文化,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并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无锡阳山镇的民俗生态旅游给扬州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阳山镇以“桃文化”为基点,扬州地区可以因地制宜,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的城镇文化来定位发展方式:如邵伯“龙虾文化”,仪征龙舟赛,江都漆画,高邮民歌等。

发展乡村旅游业不仅是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一条大有裨益的特色发展之路。将有利于改善城镇的技术设施条件,提高城镇化整体综合水平,优化城镇环境面貌。乡村旅游还能吸引农民工返乡,经营乡村旅游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难,待遇差的问题。对于旅游区而言,乡村旅游能活跃当地经济,增加收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村民素质,改变价值观念,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未来扬州要深度挖掘地区文化特色,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区域文化发扬光大,树立扬州旅游名城的良好形象。

5.2走集约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城镇化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与有限的耕地数量之间矛盾日益增长。因此,要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切实保障农业用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注重高效益,高效率的“内涵增长”。

为了实现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加强扬州城镇产业的集聚能力,使零散的产业结构系统化,我市可以学习苏南地区工业园区的成功先例。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借助产业融合,拓展延伸产业链,形成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园区化的发展将会推动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进而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时,也有助于节约工业用地,为农田保护提供保障。不仅如此,园区还有助于招商引资,为区域经济增添活力,但是要注意精准定位与系统化的运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耕地数量,还应学习应用城市边界的理念,明确城镇开发边界,加快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整治和改造。未来的规划可以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有效阻止小城镇发展边界的蔓延。

5.3产城融合,以业兴城。

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要逐步减少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干预作用,加大市场的主导力,做好城镇化前期规划定位准备,避免出现空城死城的状况,真正地落实产业在城镇中的位置和发展空间;把握产业趋势,注重前瞻性规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产业繁荣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传统城市规划注重空间分布,新型规划更加注重产业引导,产城融合的施行也有助于缓解传统规划带来的交通问题:将绿色高效低污染产业分布于城区中,减少交通量,方便市民上下班,并且降低交通污染。

桐庐县的电子商务产业为扬州的产城融合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根据地区特征,扬州可以采取培育特色产业,开发信息产业,发展“亲农”产业,推广绿色产业等方法来推动产城融合。我们要学习桐庐县因地制宜,挖掘地区优势的规划方针,不断推陈出新,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拓宽扬州未来发展途径。

5.4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美化乡镇村环境。

扬州自古以环境优美著称,拥有“月亮城”的美誉。扬州的新型城镇化要坚守城市生态品质大关,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美化乡村镇环境。要着力提升小城镇的发展品质,优化乡村镇环境。重点加快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组织实施城镇和村庄的环境整治行动,增强城镇公共服务能力。

要将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严守生态红线,合理规划生产与生态空间,依靠科技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在改善城镇面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生态资源、保持生态优势、提升生态品质。随着城市规划技术的不断提升,“海绵城市”这一理念逐步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热门话题。扬州地区水体改造条件较好,水系丰富,水塘众多,非常符合创建海绵城市的条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水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同时,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积极实行垂直绿化,绿化屋顶,植草沟等项目。创建海绵城市有助于增大城镇绿化面积,保持原始水土风貌,对于环境保护,美化村镇,树立扬州旅游胜地等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文档为doc格式。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这三大要素的“流动能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贸易的变化,进而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分布形态。要素流动最终呈现的形式是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居住方式的四个转变。

二、调查方法与程序

我们首先预想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面临的财政支出、土地产权及产业形成问题,并制作出问卷,然后对白水镇新镇容、西长村以及闵家新村的经验和实际做法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调查,发现可取的经验并分析成功的原因,而后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分别对这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地提出了设想和个人建议。

三、现状与背景

(一)白水镇经济地理现状:白水镇位于汨罗境内东南部,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50个村民小组,共7556户,总人口36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0062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域有河名白水江,源出玉池乡白鹤洞,由东南向西北流经镇域,注入湘江,白水镇因其而得名。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名单,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榜上有名。住建部此次公布第二批示范名单,共确定全国45个镇为宜居小镇示范、61个村为宜居村庄示范。宜居村庄示范要求田园宜居、村庄宜居和生活宜居。

(二)西长村:距汨罗市区15公里,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农户407户,全村共1642人,人均年收入达13100元。西长村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全村森林绿化率、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有珍贵树木800亩,油茶林800亩,苗圃200亩、垂钓中心50亩、休闲娱乐场地50亩,果蔬基地250亩,休闲娱乐产业50亩,是湖湘地区珍贵苗木种植、销售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西长村采取村村联办的方式建有小学和幼儿园,还即将与湘雅医院共建养老山庄,成立了农房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村属农房安全进行评级评价,对危房进行改造升级。近年来,该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旅游星级园区”“ 湖南省农村新型集中社区建设试点村”等荣誉。

四、白水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0 年,由于临近火车站等区位优势,周边几个城镇的人口集中商品批发,物流,贸易等活动,同时当时的乡镇企业经济,诸如纺织厂,氮肥化工厂等具有一定效益。

第二阶段: 1990—2004 年,改革开放后,镇国有企业受到沿海产品和技术冲击,其间年均增长率急剧下滑,最终企业全部倒闭,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困境,教师、乡镇政府职员工资无法支付。

第三阶段: 2015—2015年,镇领导班子换届给白水镇提供了新的发展转机,镇政府坚持规划引领思想,已经编制完成2012-2020年近期发展规划和2021-2030年远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宜居开放型城镇形态,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能人参与”的策略。

白水镇发展的路径可能出现诺瑟姆所谓的“s”道路,即城镇化率在30%之前,是小马拉大车,走得很慢; 城镇化增长率从30% 会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五、白水城镇化策略与发展

白水城镇经济之所以发展较为成功,是因为在这个地理空间上形成生产结构、就业结构、消费模式和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主要是下列三个条件推动:

(1)地理区位优势或距离缩短

地理区位或距离是指商品、服务、劳动力、资本、信息和知识穿越空间的难度程度:对于商品和服务贸易所谓“距离”,最关键的含义是城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贸易活动的时间和交易成本,就小城镇而言,大城市之间外围城市具备被产业辐射的优势。此外,沿海港口、河流水运、铁路交通枢纽位置特别重要,白水镇就具备这样的区位优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均跨镇而过,同时距长沙70公里,距岳阳90公里,距汨罗市区22公里,距湘阴20公里又是其天生的自然条件。此外镇政府还进一步通过完善本地基建投资来减少交易成本和通勤时间,具体做法是:硬化道路、场坪4.6万平方米,喷涂交通标志1200平方米,安装监控22处,改造电网8000米,架设路灯480盏等。

(2)密度的提高

白水镇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国防科大外场训练基地入驻,通过该基地科研活动、后勤供给、学术会议等拉动当地的消费,逐步形成要素集聚机制,促进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地域集聚,使得规模经济的效应越明显,生产集中到一个地方的动力就越强,从而实现生产密度的提升;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市场潜在需求最大的地方,贸易更容易实现。

(3)开放度的增加

开放度的提高是要打破对商品、服务、资本和知识跨地区流通的限制性因素,对白水镇而言最容易着手的就是引导社会资本流入本地。首先,政府主动出面与在外地经商本籍人士沟通,寓外乡友回乡投资,比如,建设西长村就是由徐伟平。杨建伟、戴海波三个本地老板牵头,村组群众以土地入股模式。依靠广大民众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发展民营经济和“草根经济”;打破人口流动的界限,吸引外镇人口定居买房。

有限度的政府公共职能对于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但这个“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即需要更好地让市场力量得以发挥,让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动更加畅通,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 决定城市增长的不再是本地的资源禀赋, 而是城市本身集聚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能力。

六、白水镇具体措施

(1)财政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通过土地挂牌新建商品房,吸引周边镇或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置业。2015年镇总财政收入3500万元,其中一半地税收入、土地出让收入近1000万元左右,其他地方税种年800-900万元,转移收入420万。

(2)成立城镇自治委员会,该成员由本地有影响力人士构成。建立规范的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整治方案,成立环境管理小组,聘请保洁员日产日清,每户门前有垃圾箱,道路两边摆放垃圾桶1000多个,统一制作门店招牌600余块,建设了新的3个绿化广场或公园。

(3)树立西长村、闵家巷村示范村榜样,以基础社会建设为抓手,以文明屋场创建带动整个西长村发展,建立西长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如鸡鸭野外放养养殖,提高附加值。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珍稀树木花草为龙头提高乡村观光农业的档次。闵家新村接待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开始启动,辅助以民俗建设和筹建高级疗养院。。

(4)西长村土地流转3000亩,农民入股农业公司,获得收益分成。同时引进了农林综合开发公司湖南青果公司,与种植珍稀林木花草,包括红豆杉,竹柏,罗汉松,日本樱花,美国红枫,紫薇,红叶石楠。

(5)村务公开,民主管理。

六、白水镇的困境与思考

(一)从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白水镇还是没有摆脱土地财政的漩涡,尤其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这种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担忧的。

(二)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农村社区建设,土地问题是核心问题。全省、甚至全县的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没有看到有重大突破,自下而上地推动土地政策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路径是受阻的。

(三)“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仍然是白水镇没有摆脱的困境,大量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离开祖辈耕种土地到外地或县城务工获取收入来源,他们在白水城镇购置住宅仅仅为了方便小孩就近读书,其社会保障、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处于非常初级阶段。

(四)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受外界经济环境影响极容易变为“空城”,而且白水镇存在产业结构雷同, 特色产业不明显, 主导产业不突出等现象。城镇长期繁荣发展与产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以美国旧金山附近的小城镇帕洛阿尔托为例, 该镇是一个只有5. 6 万人的小城镇, 在发展过程中, 依托毗邻斯坦福大学的优势, 发展包括电子、软件和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 成为世界上最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之一。

(五)对回流劳动力缺乏具体政策或做法,这次人口回流历史转型格局值得关注。人口回流过去20多年,流动人口从内陆走向沿海,目前基于中国已经到来的老龄化、中国特有的人口流动方式(与国外不同,中国的人口流动是以单个劳动力为单位,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预计,未来20年,跨省流动人口将减少,省内、市内和县内人口流动将增加。2015年以后,人口回流的趋势开始变得明显,初步判断,这将是中国新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在空间地理的重新流动和配置,也将显著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格局。

(六)应该借鉴和吸引“重庆地票”的经验,加快土地改革的步伐。重庆地票是一种权利凭证,将闲置、废弃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复垦并经过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所产生的可交易和转让的用地指标。通过交易购得的“地票”,可以纳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加等量城镇建设用地,并在“落地”时冲抵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通过“地票”交易,外出务工的农民把老家闲置的农村宅基地、基本用地转化为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城镇购房或租房、消费,帮助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本实现价值。

如果存在这样的猜想:白水镇的开发商是否能买入白水镇某其它行政村的地票,将其用于白水镇郊区土地开发?如果能实现顺畅交易过程中,白水镇建设土地“占补平衡”仍然能够得以保持,增加了建设用地但整体耕地并没有减少。同时又能为白水镇其它村民闲置的土地提供的收益机会,又能扩大镇区面积及人口规模,加剧进一步集聚。

加快城乡建设,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是贯彻科学发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健全机制为保障,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明显加快,被誉为全省传统农区推进城镇化的范本。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城市。近期,我们深入到平舆县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座谈交流,对平舆县推进城镇化的做法感触颇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平舆县城和特色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平舆县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网络体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个基本点的中心城区为核心,16个乡镇围成环状布局的县域发展格局。东和店、西洋店、射桥等特色城镇的农副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商贸服务业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另外,成立古槐等3个街道办事处,万金店等6个乡实现撤乡建镇。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就业政策,引导农民向城市转移,为膨胀城镇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城镇承载力逐步增强。几年来,城市建设投入逐年递增,城市建设项目达到235个,县城区已形成十二纵十三横的道路网络,治理改造背街小巷,硬化道路59条,整修了县城区5个出入口,新建改造舆新、陈蕃、永乐等大型专业市场和古槐商业步行街,同时加强供排水、电力、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各乡镇重点建设了一条高标准主干道、一个汽车站、一个乡镇集贸市场、一个小游园、一个垃圾场,街道安装了路灯,小城镇绿化面积从无到有,道路铺建面积迅速增加,公共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和通公路,西洋店镇被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县文化艺术中心均投入使用。建设了平舆二中分校、六中和第二实验小学,建设了县医院外科病房大楼、清河卫生院。

(四)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建成了怡馨园、民心苑、陈蕃公园、太任公园、奚仲公园等9个公园和32个小游园。绿化覆盖率达41.2%,绿地率36.8%,人均公共绿地9.2平方米;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2011年动工建设的3万平方米、600套廉租房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2011年动工建设的2.4万平方米、400套公共租赁住房已全部竣工,正在组织竣工验收;今年新建的6万平方米、1200套廉租房已开工建设;先后吸引民间资金24亿多元,投资建设16处住宅小区和安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保证了房产对群众的低价足额供应;射桥镇单老等五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东皇徐寨等9个市县级示范村即将开工建设。

发展集市贸易,推动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全县小城镇现有各类企业9541家,从业人员达到8.2万人,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如东和店镇的皮毛专业市场,东皇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城镇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了周五义务劳动、门前五包、双月点评等制度,严管重罚,标本兼治。落实城市规划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土地私买私卖、非法占地、乱搭乱建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卫生清洁队,添置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果皮箱等卫生设施,做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乡镇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建设还不规范。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方面在老城区表现比较明显,同时由于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时有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二)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业、入学等政策不配套,城镇投资的软硬环境有待改善。在此影响下,城镇的产业规模集群效应差,对投资吸引力不足。

(四)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一方面,随着县城区面积的扩大,居住人口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珍贵,见缝插房,拿出来搞绿化的土地少,绿意不浓,整体环境不优。

(五)城镇建设档次有待提升。由于我县城镇建设的规划起步晚,城市规划没有充分重视特色设计,形成建筑风格单一,品位不高,缺乏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千房一面,开发建设档次不高,许多地段仍以零星建设为主,综合开发率低。

三、下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主要措施

县“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实现发展规划与项目引进无缝衔接,对入驻中心商务区的项目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严格筛选,力求建亮点、出精品、上档次,推动城镇高品位发展。力争2020年县城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2%,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 %。

(二)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拓展和搞活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业成为拉动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改善房地产开发结构,有序开发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商品房,鼓励在新区建一批高层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建立多种保障形式有机结合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居住要求,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新城区开发与旧城区改造并重,合理。布局房地产项目,做好土地收储、供应工作,做到整体规划、规模开发、有序投放。进一步带动农民进城步伐,着力解决好进城农民就业、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落实好进城农民购房补贴优惠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聚集。

金诚农贸综合市场、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华鼎天下城、恒宇现代城等新上房地产项目建设;抓好投资6000万元的平舆一中、投资1亿元的平舆八中、外国语中学、投资1.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病房楼、投资9000万元的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投资1.6亿元的龙祥爱心护理院等一批重点公共服务业项目的开工建设。

(四)因地制宜发展中心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合理布局适度发展,成为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社区中心。完成乡镇详规修编、控制性规划及周边地区规划。大力发展重点城镇,坚持特色立镇、产业立镇,以东和店、西洋店、射桥镇为重点,带动其他乡镇发展,形成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小城镇体系。积极发展一般城镇,进一步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着力加强道路、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吸纳和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预计2015年特色城镇数量达到 个,规模 平方公里,人口 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到2020年特色城镇数量达到 个。

(五)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政策引导,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152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编制,启动建设25个新型农村社区,重点推进古槐街道南陈、东皇街道徐寨、清河街道王栋桥、射桥中心镇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阳城、郭楼要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分别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1-2个省级生态乡镇。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创新城镇规划理念。努力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城镇规划要树立紧凑、复合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各种规划相互衔接,充分体现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三次产业复合,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共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强化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广开城镇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强化建设用地保障机制。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优先保障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用地需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合理提高城市建筑容积率,大力推广多层标准厂房,搞好土地综合利用,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

(二)明确城镇定位。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点,重要的是要让农民进得来,往得下,有工做,留得住。因此推进城镇化进程时,要根据各地的历史、文化、地理、资源等各方面的比较优势,明确各自城镇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以及不同类型的城镇布局。如定位发展工业类型、商贸流通类型、农林牧渔产品类型以及旅游类型等,以此思路制定发展规划。

件建设,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体、环境协调与健康发展,建设文明、安全和谐的新社区。

(四)建立推进城镇化建设激励机制。应通过改革将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协调用于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特别是在资金配置、行政许可、土地占用、财税政策、金融信贷、进出口、吸引外来资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考虑和照顾中小城市和镇的发展需要。可考虑将国家公共资源配置适当向中小城市和镇倾斜,支持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以增强其人口承载能力。

新型城镇化领导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xx年“安康杯”竞赛活动动员大会,目的就是通过对活动进行全面部署,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统一思想,付诸行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养,激发职工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以贯彻新《安全法》为契机,切实把竞赛活动落实到安全生产日常工作之中。

要充分认识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必须把抓好安全生产当作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稳定大局的头等大事抓在手上,落实到管理制度当中。坚决禁止重生产、轻安全,盲目上项目、抢工期忽视安全的行为,特别是要严厉打击违法生产,杜绝不依法履行“三同时”的现象发生。各地和各级竞赛组织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和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实际,把竞赛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与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安康杯”竞赛与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度落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要将“安康杯”竞赛活动与“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唱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主旋律,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这是贯彻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总局关于开展20xx年“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适应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保证稻河古街区顺利向前推进的需要,也是保证民生工程安全稳定发展的需要。

第二,以落实“一岗双责”为依据,把竞赛工作纳入安全目标责任体系之中。

加大“安康杯”竞赛活动的宣传力度,加大“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组织力度,加强基层工作的难度,把坚持“凡是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参加竞赛、凡是开工的工程项目和单位必须参加竞赛”的原则与“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落实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易发、高发事故的建筑施工班组作为重点、纳入竞赛活动中来。公司“安康杯”竞赛小组办公室将按照公司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要求,对20xx年竞赛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各施工单位,同样也要把竞赛工作纳入本公司、本工程的安全目标责任制之中,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强力推进。

三、认真落实和强化安全工作措施,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安全生产。为此,根据公司的实际,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贯彻、落实工作,通过学习班、安全分析会等,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指示精神,并结合公司、部门生产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和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危险源辨识”、安全大检查”等系列活动,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年度“隐患治理年”工作任务。

2、要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安全性评价。安全标准化和安全性评价是今年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要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目标,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改善作业环境,消除事故隐患,努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3、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围绕“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安全活动月”的主题,各项活动都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摆花架子、走过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项活动,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各部门要提高警惕,紧紧盯住安全生产的薄弱方面和关键环节不放松,强化措施,集中力量,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通过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做好“安康杯”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各项工作,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提高安全工作的实效性。

同志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让我们以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讲政治,顾大局,全面动员,积极行动,扎实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形成“教育倡安、制度建安、监督促安、文化兴安”的安全氛围,努力使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新型城镇化领导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金秋送爽,皓月当空。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多想智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所有来宾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和最真挚的问候,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丰收的节日,是合家团圆、把酒邀明月的喜庆节日。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拥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让我们凝聚在此。在这个唯美的夜晚,大家会有身处异乡的思念,但我们更有融入这样一个奋进、温暖的大家庭而倍感欣慰与自豪。今天,让我们举杯邀月,把酒同欢,向支持和关心公司事业发展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我们一起共同走过,正因为多想传播拥有一群年轻朝气、乐于奉献的员工,通过他们的不懈的努力,才让公司如旭日东升,业绩节节攀升,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与成就。截止8月,我们已成功策划并执行40多场大中型公关活动,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营销案例。多想传播涉猎行业多、覆盖面广,新颖的创意和一流的执行团队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好评,逐渐在行业内树立起典范和标杆,成为福建省内优秀的公关公司之一。在地产行业,我们主要的合作客户有:万达、世贸、中骏、万科、润柏大都会、光明城等;鞋服行业合作伙伴有:虎都、柒牌、abc、杉杉、奥康、富贵鸟、浩沙等;快消行业有:百威、雪津、喜力、恒大等。

在今年,我们为柒牌请来男模—张亮出席新品发布会,请来明星屠洪纲为柒牌晚会献歌;在奥康国际馆开业活动中,我们也盛邀当今最热门的都教授—金秀贤空降现场;在万达、世贸等地产活动中,华人好声音—吉克隽逸、玉女掌门—周慧敏、皇阿玛—张铁林等明星也倾情出演,掀起阵阵明星热潮;在山东济南,多想传播也成功举办了萧敬腾演唱。不仅如此,20xx年的多想传播放眼全国,走出福建,成功的在北京为杉杉男装举办年度表彰盛典;在温州,为奥康国际举办旗舰店开业盛典;在济南,为jasonwood举办明星音乐会;在杭州,为坚持我品牌举办牛仔厨房开业典礼等。今年下半年,多想传播将会继续前行,以厦门为总部,以福建为核心,不断进军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拉伸业务网点,辐射全国重点市场,逐步打造成为新生的传播力量。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努力,多想传播成功掌握港澳台、内地、日韩近200名一手明星资源,与全国300多家主流媒体、30多家省级电视、70多家主流电台形成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在明年,多想传播也将独家代理一家优质的媒体机构,持续为客户提供最丰富、最优质的媒体资源。

20xx年,是多想传播迅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完美蜕变的一年。从原先的“多想公关”升级为现在的“多想传播”,就是为了顺应公司的主流发展和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在拥有良好基础和丰富资源的前提下,公司的主营业务版块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现有的服务板块有:活动管理、公共关系、数字营销和广告传播四大版块,从原先单一的服务内容升级为能为客户提供整合营销、公关传播的全案服务。

20xx年,多想传播即将脱胎换骨,踏上新的征程。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血脉相连的员工们,相信在我们这群可爱的兄弟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多想传播会羽翼丰满、展翅翱翔。多想、梦想、分享是我们公司的宗旨,相信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最后,祝福所有员工朋友们拥有更多快乐和更大的收获,祝福大家今晚好运连连,博得大奖,谢谢大家!

新型城镇化会议讲话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将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新型城镇化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推进全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将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城镇化进程蕴含着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和富裕百姓的空前“红利”。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我们皇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深入实施社区化发展战略,全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正在进行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逐步确立了以镇驻地为核心,寿塔、郝戈庄生态小镇为支撑,其它农村社区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镇驻地初步形成了东部生态休闲区,西部产业集聚区,中部行政服务区,南部商贸文教区,北部养老居住区功能分区。镇区发展空间逐渐拉开,面积达到3.05平方公里,驻地人口达到1.5万人。二是发展基础有效夯实。今年1—8月份,全镇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78亿元,销售收入57.3亿元,实现利税5.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7%、16.92%、27.46%。过5000万元项目31个,完成投资25.8亿元,同比增长18.6%。三次产业比例为18:55:27。完成财政总收入2557.72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8.28万元,同比增长2.3%。总体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基本面较好。三是发展统筹取得突破。将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增减挂钩项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桃源居聚合区、寿塔聚合区等安置区8处20.5万平方米,可安置2100户,7400人。“乡村教育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7所中小学完成标准化验收,柏戈庄、郝戈庄标准化学校基本完工,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实现村村通,全镇180公里路网实现互联互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深入推进,镇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四是发展特色得到彰显。大力度、全方位打造“一城山水半城园”形象。深入实施“两清一绿”工程、“386”环保行动,对扶河、淇河、倒漾河等重点河道进行了水生态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52%;建设了倒漾河生态湿地公园、山水文化广场、地方文化展馆;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镇驻地高端房地产组团开发项目完成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城镇宜居、宜游、宜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城镇化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可概括为“一一二三”问题。

一个基本镇情--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无论是以户籍人口数为依据,还是以常住人口数为标准,我镇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城镇。20xx年,全镇城镇化率仅为2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城镇辐射承载功能不足,活力不够。

一个“洼地”困境--政策扶持少的问题。皇华作为山区乡镇及水源地保护区,在全市“三区两带多园”发展战略中属于限制开发区。在金融、土地、项目倾斜、生态补偿、考核导向等政策方面受到的扶持力度不够大。

两个相对滞后--城镇规划、产业发展滞后问题。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尚未完成,生态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尚未开展详细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也未修编。规划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城镇发展与兄弟乡镇同质化,没有凸显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先天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产值低,这也直接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和购买力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有限,主导能力弱,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农业产业受地理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服务业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单兵突进”,关联度高、拉动性强的旅游产业层次低,“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建设不够。

三个突出制约--城镇发展空间、建设资金、生态环境制约问题。发展空间方面。皇华90%以上土地为山地丘陵,近年来国家对土地审批又严格控制,通过土地流转或拆迁安置增加城镇化发展空间的难度很大。目前,全镇城镇用地规模基本达到上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安排,镇区可利用土地少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设资金方面。城镇化建设财政资金缺口大,金融机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城镇开发融资困难。生态环境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限制,皇华镇区一直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顺水沿河发展,镇区东侧紧靠青墩水库,西侧为镇西工业园,受环保政策及产业布局影响,镇区公共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商贸居住区局限于滨河西路与龙华街狭长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将是皇华未来城镇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创新思路举措,认真研究解决。

去年底以来,中央、省、潍坊及我市相继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层层安排部署,将城镇化工作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为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下步,全镇城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潍坊及诸城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四化同步、五位一体,进一步优化“一心二点一轴三片区”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深入探索以社区化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路子,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质量、更高品位发展,将皇华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城镇、文化旅游名镇”。到20xx年,全镇城镇化率达到35%。到20xx年,全镇总人口达到59000人,镇区约220xx人,寿塔、郝戈庄两处生态小镇约10000人,城镇化率达到5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40: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林木覆盖率达到60%。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格局。1、健全规划体系。年内编制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形成“一心二点一轴三片区”发展格局。开展生态小镇详细规划,完善镇域规划体系。在总体规划编制框架下,编制生态环境保护、绿化景观系统、供水供热供电燃气工程、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着力提升镇区辐射带动功能,镇驻地实施东控西延北进南跨战略,规划东至袁家我乐村东,西至程子村西,南达中心校南侧,北抵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面积拓展至10平方公里。增强生态小镇支撑功能,辐射带动周边。深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加快聚合区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燃气等设施配套建设,吸引群众聚合居住。3、塑造山水城镇特色。将白墙黛瓦、蓝瓦灰墙定为城镇基准色,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多层为主、小高层为辅,错落有致的规划布局,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

(二)转变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产业转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1、打造文化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以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实现“消费聚集、产业发展、生态提升、配套优化、土地升值、地产回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打造历史文化景观镇,以苏轼文化、丁耀亢故居、呈子古遗址、齐长城遗址、皇龙沟恐龙足迹群遗址为文化内涵,建园、建馆、建基地,充分展现名人、名址文化对当代的影响和启迪,带动全镇特色山水、风土人情、民间工艺、名人字画、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的整体提升。加快推进“三山两水六园九遗址”的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项目,推进驻地聚合区和养老地产开发,形成餐饮、住宿、游乐、购物消费经济链及相关产业集聚,不断增加就业需求,吸纳城镇人口。2、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继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积极探索城镇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经营,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农业转移人口进镇区数量。培育苗木主导产业,加强对苗木龙头企业的鼓励扶持,培育一批行业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突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社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社会工商资本建设苗木园区三种经营模式,推动苗木产业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模式转变。以园区、基地为辐射点,沿市寿路、诸王路、平日路布局苗木产业。抓住全镇1万亩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经营权到期的时机,加强土地流转和种植引导,利用五年时间,建设100亩以上苗木园区30个,苗木面积拓展至1.2万亩,苗木产业直接销售产值达到1亿元,建成我市南部苗木产业走廊。3、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镇西工业园、华起全民创业园在建项目,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招商入驻门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一律不得落地。积极推进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引导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项目退城进园,支持东宝重工、华欣短流程铸造项目等建设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1、打牢生态基础。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程,不断推进生态绿化工作,构建市区生态屏障。配合做好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扶河、淇河、倒漾河、展村河、涓河五大水系进行水生态治理。开展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将镇驻地6处养殖小区全部停产、转产或搬迁。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南段路网通达度,抓好镇域内道路修补、路面硬化拓宽,推进互联互通。推进皇华110kv变电站改造。加快建设市南污水处理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围绕寿塔和郝戈庄生态小镇,重点建设寿塔污水泵站,铺设排污管网,实现生态小镇污水集中处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3、突出品位建设。启动镇驻地12片区拆迁工作,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储备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倒漾河九宫格生态湿地公园、松岛生态文化会馆、旅游度假村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着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制定社区村规民约,积极推进居民观念转变,切实提高城镇居民文明素质。

(四)全面加强城镇建设。1、加快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潍坊市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规划、六个体系”(建设一个市民广场中心,编制社区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市政管理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治安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有序改造提升镇驻地,延续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元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吸纳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富有地域特色、功能比较齐全的现代化美丽城镇。2、深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便民为民的优质平台。根据区位、产业服务水平,对寿塔、郝戈庄社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合理确定建设模式,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培育功能完备、产业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小镇。3、分类推进聚合居住。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镇驻地中心社区和重点社区,加快聚合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产业园区、社区卫生、幼儿园及小学、健康养老、治安警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群众搬迁聚合。

(一)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对新型城镇化工作实行台账管理,细化阶段目标,扣紧时间节点,抓紧向前推进,确保落到实处。要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只要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就要敢定事、肯干事、干成事,既不能因为标准要求高了、工作难做了,就消极懈怠、无所作为,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二)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参照上级政策办法,引导财政资金、用地指标、人力人才资源向城镇化集中。创新投融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吸引各类资本进入城镇建设与开发领域。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低息贴息贷款、转移支付等,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通过增减挂钩等多种形式,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加大对存量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土地等清理整治力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大力培养产业工人、新型农民,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智力支持。

(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城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当前,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仍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除障碍,释放活力。要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使城镇常住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待遇。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耕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要着力推动“三换三集中”,尊重农民意愿,区别不同情况,以宅基地流转置换为核心,整体推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探索实施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股权、权益换保障,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四)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当前全镇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的工作不在状态、萎靡不振、在岗不爱岗,有的对职责范围内事情不上心、不研究,遇到难题推拖躲绕,有的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等等。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抓好分管部门、联系社区作风建设。各社区、部门要把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落实、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方面,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力戒做平稳安逸的“太平官”。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对岗位心存敬畏,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促进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打造纪律严明、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3

页,当前第。

1

1

2

3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