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范文(17篇)

时间:2023-11-30 06:59:36 作者:曼珠

阅读范文范本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结构和框架,从而更好地进行写作。范本中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紧凑严谨,逻辑性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参考和指导。

某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xx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围绕“清底、谋局、守线、起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建党一百周年做出新的贡献。

一、做实扫尾清底,交好大考答卷。

xx村第一书记xxx得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二、抓好谋篇布局,有序有效衔接。

始终把“重心转移、做好衔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是深入调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县xx个乡镇所有脱贫村开展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推动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局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当下甚至未来5年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三是及时部署,连续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驻村(乡镇)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四是政策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强化各级党政领导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责任,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宣传、落实,县级财政安排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xxx万元、保持了上年水平。五是常态帮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搬迁安置村(点)xx个,派出xx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乡镇)工作队,同时出台《xx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六是深化改革,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及全县事业机构改革安排,调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正式挂牌。

三、守好防贫底线,巩固脱贫成果。

实施饮水安全工程xxx处,涉及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万人;

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行动,发现的xx条疑似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四、做好起步开局,推进乡村振兴。

一方面,把欠发达乡村扶贫车间发展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扶持xx个乡村就业车间,切实解决农村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收益资金实行账户归口管理,完善收益分配办法并全部录入系统,落实管理和运维主体,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管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五是持续实施保险防贫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面向“三类对象”的综合保险、面向边缘户的防贫责任险和面向种植户的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三项保险共安排财政资金xxx万元。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

报告。

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

扶贫。

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

扶贫。

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方案。

》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

创新。

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创新。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当前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庄村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规划期限不一致,且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村土地利用规划实际建设用地规模,无法发挥村土地利用规划在“多规合一”中“底盘”作用,导致实际编制的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难以落地实施。此外,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和用地审批时限过长,程序复杂造成部分重大建设项目无法及时落地。对此,建议市级层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

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继续拓展乡村振兴范围,积极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惠阳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动担当、多做贡献。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做到“五个坚持”,全力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一)成立工作专班,统筹五大振兴。根据《中共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成立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各专班由2-3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2-3个部门为牵头推进单位。各工作专班对照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部署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目前,五个工作专班都召开了调度会议,制定了工作规则,健全了工作机制,确保了乡村“五大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二)坚持农业奠基,推进产业振兴。一是持续壮大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县培育“一乡一业”专业镇7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96个,初步形成五大特色种植板块;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2516家,家庭农场总数达3639家,种植大户总数达406户;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95个农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注册涉农类商标108个,罗汉参、青山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羊肉汤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瓜”、“蜜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做大做强“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出台《单养千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三年实施意见》、《羊肉汤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同时与江苏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青山羊产业研究院,把肉羊产业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二是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观光型农业新业态,建设了方乘田园、君信农业、立源菌业、绿禾庄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余处;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省旅游强乡镇3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1个;21个村被认证为中国“淘宝村”,46个村获评市级电子商务专业村,全县农村电商企业达到356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6%。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六位一体”土地流转保障措施,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4.84万亩。其中,50亩以上成方连片土地流转面积达23.7万亩,2019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为20.3万亩;今年在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资格认定、股权量化、股权设置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机制,农业农村局、中国人民银行支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银农互动”助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

(三)坚持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一是突出人才支撑,壮大乡村人才队伍。组织开展了“技能培训田间课堂”、“新型职业农民”等“短平快”式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26期、6200人/次,为稳定和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奔康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聘任江南大学焦爱权教授为第五批省派科技副县长;目前第四批269名县派第一书记、13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已对接入驻包帮单位。今年招募的36名“三支一扶”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已全部派到18个乡镇,每个乡镇2人。二是突出政策引导,全面掀起返乡创业高潮。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充分利用在外能人多、“人口红利”大的优势,在去年成功举办“绿叶对根的深情”——我县游子对话家乡暨全县返乡创业签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君心归处是吾乡”——第二届返乡创业大会,签约返乡创业项目239个,合同总投资额184亿元。截止目前,共设立在外返乡创业服务站24个,签约项目295个、总投资324亿元,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529家,带动就业8975人。

(四)坚持铸魂塑形,推进文化振兴。一是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四心”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农村垃圾分类”、“乡村夜话”、“孝善敬老饺子宴”、“新时代文明实践银行”四个品牌工作,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卫视等媒体相继进行典型报道和刊发评论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目前,全县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9处,市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18个,力争今年全县90%的村庄创建为县级以上文明村。二是丰富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基本实现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502个行政村乡村文体广场、文艺队伍实现全覆盖。建设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示范点(村史馆)22个,培育乡土民间文化能人、文化活动带头人1000多人,2019年初全县62个村举办了乡村春晚。

(五)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一是突出连片打造,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全县22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含4-6个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80余个,其中a级示范村达到50个,a级示范村覆盖率12.8%;紧紧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全县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55个,合并村庄269个,涉及人口8.2万人,复垦土地约1.8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4万亩。今年正在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43个,合并村庄196个,涉及人口8.4万人,可复垦土地2.3万亩,节余挂钩指标1.7万亩。同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村因地制宜打造,聘请了北京绿十字规划公司,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旧修旧,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以不同风格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全县22个乡镇(街道)配建保洁队伍,城乡全天候不间断保洁、生活垃圾随产随清,垃圾日产日清,卫生保洁实现城乡全覆盖。镇驻地已建成污水处理站9个,新型农村社区建成污水处理站18个。全部完成2019年全县4500户改厕任务。三是突出统防统治,大力开展污染源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88%,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90%。大力推进“绿色革命”,完成植树造林5.1万亩,新增省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4个,全市创建森林城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大力推进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三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六)坚持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激励保障,促进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对全县502个村党支部进行了评星定级,评定出五星级党支部92个,四星级党支部240个,三星级党支部141个,二星级党支部25个,一星级党支部4个,评选二星级“头雁”书记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37名,参照试用期公务员落实经济待遇,7名二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915元,37名一星级“头雁”书记月增资300元,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多举并措,持续壮大经营性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经营性村集体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兴业,通过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利用招商引资政策、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对接市场需求、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增收。目前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万元,60个村突破10万元。

xx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xx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xx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户818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207户392人,省外转移就业4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8人,县内转移就业31人,公益岗位安置87人,涉农就业111人;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340元、二档270元提高到一档410元、二档360元、三档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77人,发放资金32万元;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2016--2020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389个,涉及供应商49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聚焦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推动工作目标和资源稳步实现“两个转向”,启动“三大任务”,抓好“四个衔接”,推动“五大振兴”,各项工作开局良好。

一、狠抓学习教育,提升站位,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xx大讲堂作用,严格落实县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在学思践悟中强化政治担当,在领会内涵中坚定政治站位,切实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研究出台了《落实省市委工作要求、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议》,截至目前,先后召开中心组会议x次,开展常委会会议会前学习2次,举办乡村振兴专题讲座x次,全县上下形成了学讲话,悟思想,比行动,实现追赶超越的良好氛围。

二、狠抓部署安排,明确目标,凝聚合力。坚持不等不靠,紧盯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成立了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x个工作组,各工作组组长由相关县委常委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县长担任,推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县镇对接等x项机制,制定了《xx县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x个实施方案,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镇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分析形势,解决存在问题。

三、狠抓责任落实,优化作风,确保成效。下发了《关于建立“分片包抓促振兴、专班推进抓落实”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的若干规定》以及相关补充通知,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夯实责任。从严管理四支队伍,圆满完成新老人员轮换交接工作,选派驻村干部xxx名,其中第一书记xxx名、工作队员xxx名。成立xx县有效衔接督查巡查组,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有效倒逼工作落实。突出“双好双强”,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及镇党委换届工作。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扎实开展“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专项检查,推动“四支队伍”尽责履职、发挥作用。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干部政策水平、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四、狠抓监测帮扶,规范流程、守好底线。印发了《xx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调度”要求,组织“四支队伍”每周入户走访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时发现突发困难农户;每月集中研判发现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农户以及部门反馈线索,确定是否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推动已纳入监测户帮扶措施落实,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x月x日—x月x日,举办了全县镇村干部及“四支队伍”防返贫预警监测及动态帮扶专题培训活动。今年以来,全县新识别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x人,已落实帮扶政策。

五、狠抓资金使用,建好项目,管好资产。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严格执行《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完善项目库,安排乡村振兴专项补助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开工率xxx%。项目库建设方面,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相关要求,从严执行村级申报、镇办初审、主管部门审核、领导小组审定的申报审批程序,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库建设。2021年共计拟入库项目xx个,投入资金xx万元。扶贫资产管护方面,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xx个,实现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扎实开展扶贫项目资产摸底、统计、确权工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

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

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

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范文

xx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xx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xx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户818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207户392人,省外转移就业4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8人,县内转移就业31人,公益岗位安置87人,涉农就业111人;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340元、二档270元提高到一档410元、二档360元、三档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77人,发放资金32万元;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2016--2020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389个,涉及供应商49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朱阳关镇位于卢氏县东南,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耕地7299亩,原辖13个行政村,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现在9个行政村、122个居民组、5326户16975人,是卢氏第二大盆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革命老苏区重点乡镇和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自全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朱阳关镇党委、政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扛牢肩上责任,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产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全镇共有贫困村8个,截止2019年年底,全镇8个贫困村均实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达标,退出贫困村序列。常住居民共有5326户16975人,精准识别之初贫困人口就有1086户4217人,贫困发生率24.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帮扶下,贫困人口逐年递减,尤其是2020年攻克难中之难,实现剩余72户1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镇目前共有“两类人群”65户190人(边缘易致贫32户88人,脱贫不稳定户33户102人),其中2020年底前共识别“两类人群”45户132人(边缘易致贫户19户52人,脱贫不稳定户26户80人),通过强化帮扶,目前返贫致贫风险已经全部消除。在2021年1月份至今的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中,通过“两发现”、“两核实”共新识别“两类人群”20户58人(边缘易致贫户13户36人,脱贫不稳定户7户22人)。为加强帮扶力量,对两类人权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因户施策,一户一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将“两帮扶”落到了实处,后期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收入持续增收,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中央2021年1号文件、省委2021年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会议精神。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一次召开研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认真梳理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进度,指导各行政村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有序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乡镇、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四议”识别程序及时纳入“两类人群”。早到早发现早纳入,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做到精准识别。结合县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行业部门每月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新识别纳入的20户58人“两类人群”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计划、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目前享受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扶持等就业帮扶政策的两类人群有14户20人,产业帮扶的有12户45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的有20户29人,合作医疗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扶贫均实现全覆盖。尽锐出战、帮扶力量、帮扶力度持续加强,确保致贫返贫风险及时消除,坚决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出现。

(二)狠抓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一是集中精力统筹整改。根据卢氏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卢氏县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卢脱贫办〔2021〕5号文件要求,立即制定《朱阳关镇关于对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方案》,及时下发各镇直部门、各行政村,按照反馈问题清单,在全镇范围内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截止目前共自查问题*条,已建立自查整改台账,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二是问题整改“回头看”。对2016年以来的国家及省市县反馈的问题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整改是否真实,针对历次整改列入台账中的问题,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目现场进行查看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坚决防止因问题整改不到位而出现反弹、引发事件,确保排查出的问题整改彻底、结果真实。做到所有问题真整改、出实效。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质量提高,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发展动力。

(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要指标,守牢脱贫底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稳定住、巩固好“三保障”成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确保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持续加强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各类教育补助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实施教育扶贫,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保障。医疗保障方面:2021年全镇贫困人口、“两类人群”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脱贫群众及低保群众合作医疗参保补助及时发放到位。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对2016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435座房屋开展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确保质量达标;对一般农户的住房情况进行排查鉴定。目前全镇农户住房安全均已得到保障。安全饮水方面: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护为重点,明确管水员、水费收缴标准,对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末梢水全面检测,确保群众饮水水质安全放心。全镇所有居民安全饮水均已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镇朝阳社区通过选举,成立3人组成的党支部委员会,3人组成的居委会,成立6个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务;二是认真做好户籍迁移工作。为全镇十三五期间386户易地搬迁完成户籍迁移,保障群众权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幼儿园1座,方便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四是加大搬迁人口就业产业发展力度,社区成立金融服务部1个,便利群众利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之花,村组干部通过逐楼逐户加大宣传务工信息,鼓励群众就近发展食用菌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四)加强扶贫资产管护,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一是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确定权属基础上,由镇产业办、扶贫办对各行政村2016年以来所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明细台账,实地查看扶贫资产,完善扶贫资产确权台账内容,确保所有扶贫资产应确尽确、应登尽登。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制度。对于确权移交到村的扶贫资产项目,督促指导各村建立项目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运营、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突出抓好资产收益扶贫。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收益分配,完善减贫带贫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的扶贫资产收益实行二次分配,用于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的补助、增设益贫岗位、发展和维护小型公益事业、扶持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等带动贫困户等。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参与产业发展并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完善巩固脱贫长效机制。

(一)续好脱贫攻坚曲,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各级定点帮扶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确保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不退、帮扶队伍不撤、帮扶力度不减。

(二)绘好项目建设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效果如期发挥。

2021年全镇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达1.5亿元左右。为加快推进醒目建设进度,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早日发挥项目效益,一是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按照施工量、完工时间,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分解,制定施工计划,细化到每一季度,每一月。按照施工任务表,稳步高效推进项目进度。预计2021年10月底项目竣工率可达70%以上,12月底所有项目均可竣工。二是抽调精干力量,专人专班推进。实行重点项目领导班子亲自负责制,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牵头,抽调镇直部门精干人员组成项目推进组。及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高量如期完成,确保重点项目效益早日发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下好产业发展棋,力促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全镇“一镇一业一带”总体布局,一是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菌种生产、食用菌分拣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工厂,形成香菇产业从产品制棒到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菇农收入。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依托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菇农积极参与合作社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提高本镇食用菌市场地位。二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实现“百花齐放”。在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连翘等中药材产业,猕猴桃、蓝莓、大樱桃、玉露香梨等种植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产业振兴也将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一)扛牢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措施和帮扶机制,坚持通过“两发现”、“两核实”、“两帮扶”“一消除”“两类人群”工作法及早发现、及早识别、及早纳入、及早帮扶、及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时刻绷紧防止返贫致贫这根弦,坚守工作底线,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出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全县、全镇发展全局谋划本镇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以朱阳关村、岭东村作为朱阳关镇乡村振兴试点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累乡村振兴宝贵经验,为全面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三)持续扩大招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立足全镇实际,发挥县西南中心乡镇的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带动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乡村振兴可行项目,打造生态文旅示范。依托建新河河堤风光、经果林、梯田等资源,谋划实施生态河堤、庭院提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以新民村为中心辐射长春、千秋两个村的沿河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金珠水库在建工程,结合昆寨乡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将新搬迁移民点谋划建设成为一个彝族风情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贵州视察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书记这次调研慰问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抓实“四个留下”,完善防贫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切实筹备好基层换届选举确保农村工作有效接续不断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昆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您的关心厚爱、绝不辜负市县部门倾情帮扶、绝不辜负昆寨人民期盼重托!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金秋十月,正值薩迦縣扯休鄉加瓊村的豐收季節。“以往這個季節,我可沒這麼清閑,不僅要忙著准備收割青稞的農具,還要修繕用來晾晒青稞的排架。”本該忙碌的季節,村民旺堆卻“有點閑”。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村裡成立合作社,我們將土地都托管給了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機械化耕、種、收一條龍服務,這樣我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多掙點錢。”旺堆開心地說。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

脫貧攻堅完成后,接下來就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如何有效銜接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今年以來,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始終把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主攻方向,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48.7億元,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今年1至8月,我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8612元。

聚焦新要求狠抓成果鞏固。

4月,在桑珠孜區江當鄉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園,由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舉辦的全區第一所鄉村振興學院正式開班。

為進一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服務好日喀則農牧區人才振興,日喀則桑珠孜區委、區政府及青島第九批援藏干部聯絡組,把工作重心瞄准了基層人才振興,提出在“一鄉一業”基礎上向基層延伸,做到“一村一品”“一戶一增收渠道”,培育基層鄉村振興人才,激發基層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我區聚焦鄉村發展的新要求,強化項目支撐、固成果,統籌投資60.44億元、實施產業幫扶項目550個,強化底線風險意識,多措並舉狠抓脫貧攻堅成果鞏固。

嚴格落實月調度、季通報制度,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員”,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分析研判、協調處置“三項機制”,扭住精准識別、有效幫扶、風險消除“三個關鍵”,實現動態清零,堅決守好底線。截至9月底,累計識別監測對象6438戶26811人,已消除風險4418戶18313人。

同時,以項目為載體,我區全面強化項目后續管理,鞏固脫貧成果,牽頭起草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暫行辦法,持續強化信息數據採集錄入,動態監測群眾增收情況,保障管理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此外,聚焦穩就業促增收,我區還扎實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截至8月底,實現脫貧群眾轉移就業20.51萬人次,達2020年全年的108.2%。

突出新任務推動有效銜接。

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發布“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專項榜單任務,擬支持經費1200萬元,以科技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為切入點,注入科技要素,系統解決鄉村振興中的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科技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為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樣板,提出了方向和目標。

目前,該項目已由自治區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負責實施,項目實施地點為達孜區唐嘎村、拉孜縣曲下村、定結縣陳塘村等。

今年以來,我區面對鄉村振興給出的新課題,勇於承擔、積極作為、創新舉措,穩妥有序推進各項任務順利進展。

面對鄉村建設新任務,我區統籌安排銜接補助資金20.48億元,啟動實施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探索標准、積累經驗。

面對鄉村治理新任務,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研究制定宣教工作舉措,積極配合組織、文化和人才振興組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等工作,打造自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塑造農牧區文明新風。

面對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新任務,我區結合國家后評估工作要求,研究制訂考核辦法和方案,確定考核主體、方式、范圍、權重和結果運用等重要指標,發揮好考核評估的“指揮棒”作用。

立足新使命強化思路轉變。

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以來,隨著“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部門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

自治區鄉村振興部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立足鞏固守底線,緊扣拓展抓提升,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切實增強自身干事創業能力。

組織全區鄉村振興系統干部600余人,參加國家有效銜接網絡培訓,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和理論素養﹔先后舉辦4期專題培訓班,對全系統1682名業務骨干進行了集中授課,提升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深入7地市37個縣(區)開展專題調研,查短板找不足、出主意想辦法。

“今年以來,我們先后3次到國家鄉村振興局匯報溝通,向14個兄弟省(區)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與區黨委編辦、區黨委農辦和區農業農村廳對接協商,研究起草局機構重組方案,健全完善了‘區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近日,在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現場會上,自治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庄紅翔說。

據統計,今年自治區鄉村振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區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出台我區銜接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施細則等政策性文件達20余件,初步形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四梁八柱”,為堅決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確保鄉村振興有序推進提供了嚴謹的制度保障。

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今年来,x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压力不减、力度不减、热情不减的精神状态自我加压,乘势而上,一以贯之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决做到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集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坚守防返贫底线,确保脱贫成果“守得住”

(一)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聚焦防止返贫致贫,制定下发《xx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方案》,针对低收入、大病重病和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家庭,综合考虑家庭收入、存在的各类风险、“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发性刚性支出等各类因素,通过村委会及驻村工作队入户核查,民政、住建、医保等部门预警推送等方式,全面核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经核实、审核、确认等程序,一旦发现符合条件人员,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措施,形成“对象发现、风险预警、及时纳入、动态帮扶、问题消除”过程的全闭环管理,有效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现象。截至目前,全区“两类人员”共xx户xx人,其中脱贫监测户x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人。通过产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安置、低保兜底、临时救助等分类帮扶措施,xx户xx人已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xx户xx人均为无劳动力户,持续进行跟踪监测,严防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二)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举办xx场线下招聘会,共xx家企业提供岗位xx个,与用工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xx人。多途径开发就业渠道,新开发公益性岗位xx人,设立光伏公益性岗xx个,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纳入公益性岗位中,及时发放工资,为脱贫群众增收。持续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xx名(其中脱贫群众xx人)群众赴无锡务工。开展农家乐、烹饪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xx人次。截至目前,xx年脱贫劳动力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已实现就业xx人。安全饮水方面:以供水工程、管网改造工程、水质提升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农村规模化供水老化渗漏、村庄村内外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xx人饮安全提升工程,开工建设xx人饮安全提升工程。

二、把握重点环节,确保乡村振兴“能落户”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立足村情实际、找准短板弱项,明确目标责任,下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向xx个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共派驻xx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实推动工作向纵深迈进。

(二)注重产业发展,筑牢脱贫根基。

一是充分利用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继续推进脱贫产业提升扩面,补齐扶贫产业发展短板,2021年到位资金xx亿元。目前已安排中央、区级财政衔接资金xx万元,实施了xx等项目。二是借助xx线上销售平台,以市场需求、供给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搭建特色产品展销平台,打造特色品牌。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扶贫产品,实现产销双赢。截至目前,已完成销售额xx万元。三是发挥示范建设引领作用,积极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2021年xx获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乡村旅游示范村xx个。各示范村积极谋划发展产业、提升村容村貌等项目,目前,前期调研和xx个村级实施方案已完成。

(三)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家园。

一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大美丽乡村打造力度。开展春季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扎实推进南北山绿化。二是努力把xx打造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高品质避暑康养基地,着力提升xx国有林场品质升级和等级提升。同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为契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林下经济助推全区乡村振兴,以森林产业引导生态旅游。三是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启动实施了以“清六乱、保清洁、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确定了“先净、后美、边整治边巩固、再提档升级”的工作思路。四是实施“送气接污”工程,推广使用天然气清洁能源,在xx、xx、xx流域沿线村庄梯次实施天然气和污水管网铺设及入户工程,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有效改善乡村基础条件。今年计划在xx、xx、xx、xx等乡镇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焚烧处理项目xx个,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总量,为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改善人居环境奠定基础。五是在各乡镇合理布局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配齐了垃圾清运车、垃圾斗、垃圾箱等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等环卫设施。六是制定出台《xx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运行工作方案》,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xx年在全区全面推行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行模式,突出乡村公共区域保洁、河道水库管护、乡村道路保洁、乡村绿化管护、农村公厕管护、开展专项整治、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收集和资源回收再利用及集中整治等xx个方面的整治重点,进一步明确标准和要求,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保洁、全处理,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和成效的目标。

(四)聚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以一号文件宣讲、“四下乡”、寺院法制宣传月、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为契机,抽调人员组成宣讲组进村入寺,采取宣讲会、座谈会、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信教群众全面开展《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xx移风易俗促进条例》《xx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xx移风易俗促进条例》列为法治培训班重点授课内容,对xx进行培训。目前,已举办民族宗教领域培训班xx期。二是通过手机微信群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与xx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深挖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点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

三、存在的问题困难。

下一步,x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个振兴”内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按照xx战略部署,聚焦关键环节,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切实推动“三农”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工作条例》、《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强化资金、项目、人员等要素的支持保障,重点投向、集中攻坚、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扎实推动xx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迈进。

二是产业项目资金下拨后,及时督促项目开工、资金拨付,按时间节点在项目期内保质保量完成工期。配合xx安排的第三方确权工作,切实保障受益群众对扶贫项目资产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以建设高原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强化措施、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实现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是继续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微信工作平台等宣传载体,大力开展乡风文明树林文明乡风宣传,曝光红白事大操大办等反面典型,增加信教群众对推动乡风文明的认知认同。

五是继续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统筹发展,抓好水、电、路、房等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六是加快乡村人才振兴,今年将开展短期技能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以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推进整改。今年,是建党xxx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意义重大。我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一条一条细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确整改目标,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见责见效。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x月xx至xx日,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了调研督导,督促指导解决问题,倒逼脱贫攻坚和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查摆。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针对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馈的xx个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逐项细化整改措施,逐个确定责任人,共细化为xx条整改措施。三是从实整改,销号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实整改。

报告。

对账销号制度,县乡(镇)整改办分别对本级整改问题负责销号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xx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xx个问题,共计xx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县xx户xxx人边缘易致贫户和x户xx人脱贫不稳定户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发放《南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登记证》,跟踪记录“两类人群”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监测对象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两类人员风险是否可以消除,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截止目前,筛查预警和入户调查共完成四期xxxx人;全县摸排监测现有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今年纳入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还有x户xx人正在走纳入程序准予纳入。

(三)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后续巩固文章。一是做好稳岗就业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指导意见》,定期开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务工情况监测,摸清就业需求,实施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并将就业信息,就业需求等信息录入就业监测系统,截止当前,现有脱贫户劳力xxxx人,已外出务工xxxx人,占比xxxx年xxx.x%。同时加强扶贫车间运行监测认定和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今年新增认定扶贫车间两处,全县累计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xxx个。二是拓宽消费扶贫渠道。今年以来,我县不断将消费帮扶行动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激励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不断加大帮扶产品采购力度,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加宽,交易金额持续增加,截至x月x日,全县累计采购帮扶产品xxx万元。全县通过消费扶贫工作系统认定帮扶产品xx个,共上架x馆帮扶产品xx个。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县xxxx年规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xx个,投入扶持资金xxxx万元,截至当前开工率达到xx%,竣工率达到xx%,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均达到xx%以上,近期主汛期过后,我县将加大压实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确保扶持资金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建设、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扶持效益。四是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协调组织乡村干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配合农业农村、卫健部门开展农村改厕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开办农村改厕系统录入培训班两期,确保排查无盲区、统计无错漏,截至当前全县已完成xxxxx户改厕信息录入工作。

我县虽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区有较大差距,还有许多不足和短板。一是农村高素质人才不够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二是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动性不够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两者之间缺乏对接的有效平台,“企业需要什么”与“贫困户发展什么”无法链接,导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也不明显。三是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普遍不够强。部分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补偿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下一步,我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深刻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艰巨任务,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持续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业绩。

一是持续开展返贫预警监测。充分运用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人员”的重点监测,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收入变化,对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大力培育引进农村人才。围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好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的致富带头人。畅通优秀人才返乡下乡渠道,鼓励高端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是大力推进增收路径步伐。把扶贫车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扶贫车间不断档、扶贫产业不停步。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丰富村级集体经济业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良性机制,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过xx万元,培育一批过xxx万元的经济强村。我县一些集体经济强村如五里庄村账面上有很多资金因投资风险等原因闲置着,闲置的资金是无法钱生钱的。要探索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由县财政部门牵头,工创投、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协助,把全县各村闲置的可利用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县工创投公司,在县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厂房形成固定资产出租,按照各村出资比例,给予租金分红。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

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

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20**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

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20**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

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

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

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

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模式;。

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模式;。

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

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

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

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

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

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

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20xx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

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

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五个转变”

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

2、做好“五个衔接”

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3、进行“九个调整”

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

(三)重点任务。

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

20xx-20xx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xx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

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

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

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

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

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

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xx-20xx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

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

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

(一)政策衔接。

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xx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

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

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

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xxxx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xxxx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

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

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

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

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

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

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

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

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

(二)帮扶队伍衔接。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

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

(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

(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规划衔接。

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

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

(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

——在产业发展上。

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

——在生态宜居上。

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

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

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

——在融资渠道上。

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

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

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

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

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xx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深刻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找准路径和方式,奋力推进汉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全面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是目标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刚脱贫出列的农村地区仍处在乡村振兴发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阶段目标应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直接对接,引导合理预期,不应贪大求快。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

第二是政策衔接和产业衔接。“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纳到常态化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和机制中去,各地的具体做法,可以与国家和地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有助于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从产业的角度,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还应继续发展乡村产业,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能完善的完善,可扩大的扩大。同时,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升级再造,继续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乡村百姓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第三是工作机构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简单地撤销并转。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因为三产融合、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巨大的市场腹地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机构来指挥和协调。

第四是工作队伍对接。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考验了一大批关心农村、奉献农村、与农村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机关干部。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好、使用好。要关心培养这些干部,择优重用,建立稳定的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要面对全体农村和农民,要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改变乡风村貌,这就不仅要靠外部资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途径,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对接,是要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四个方面的有效衔接,是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奋力开启新时代汉源乡村振兴新征程。

茶林村两委班子表示,他们将以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切实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收官结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初心不改的执着和担当。全村党员干部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勇担起职责使命,努力展现新作为。与全县人民同心同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乡村专业化人才匮乏。当前,在各乡镇村庄中,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不仅优秀青年通过考大学或各种招考离乡进城,而且绝大多数青壮年乃至五六十岁的中老年都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经商。一些地方不仅村“两委”成员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而且还有不少年轻的乡镇公务员因自身生活的诸多困难未得到解决,而对扎根乡村缺乏热情、流动性大,乡镇青年公务员队伍的不稳定,无疑也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扶贫资产衔接落后。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众多,投入方式多样,贫困地区形成了一些扶贫资产,但由于长期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扶贫资产难以发挥长期效益。不同类型扶贫形成的资产路径及性质千差万别,权利归属界定难度较大,在资产实际运营过程中,一些产业项目缺乏精细谋划,实施主体选择缺乏市场机制,收益分配缺乏持续精准,导致部分资产陷入“管不好”“还想管”等困境。

三是扶贫产业缺乏可持续性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然而,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乡村未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依赖财政投入,获得帮扶的产业一般是专项的、单一的产业,且多集中在农业,扶贫产业有同质化和低端化倾向。

(一)提高思想认识,奠定思想基础。注重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继承“精准”理念,总结脱贫攻坚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工作衔接,建立完善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

(二)做好政策衔接。完善和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和长效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

(三)做好规划衔接,提供指导路径。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

(四)加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档立卡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择业就业,稳定建档立卡脱贫户收入,防止返贫;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稳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拓展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后备人才素质;另一方面建立乡村后备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如就业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鼓励返乡人员在乡村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年轻队伍。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同时要看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坚持标本兼治。在脱贫攻坚阶段,工作方式更多体现在集中优势兵力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期限是确定的。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后,需要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在于努力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包括不断提高脱贫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又包括努力满足就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较高层次的需求。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常态化推进的过程,要突出价值导向,注重脱贫群众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长效发展机制,依托脱贫地区资源禀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脱贫群众和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着眼于脱贫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技能帮扶等,通过思想教育和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等方式方法,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把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

完善政策供给。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组合运用和动态调整多种政策工具,建立起包括责任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帮扶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在内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使脱贫攻坚工作目标更明确、举措更精准,保持连续性和一贯性。消除绝对贫困后,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完善政策供给。一方面,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摘帽不摘政策,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确保扶贫政策持续发挥效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区和群众的特点,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中央和地方各级各类、各领域各方面政策举措有机衔接、相互配套、形成合力,更好地使脱贫攻坚的特惠性、阶段性、攻坚性政策体系与乡村振兴的普惠性、长期性、常规性政策体系相衔接。

多元主体协同。在脱贫攻坚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集中统一领导,广泛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府、市场、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各级党组织要把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健全村(居)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完善村民议事会等制度,拓展群众议事管事空间,提高群众参与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持续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动员机制,畅通协同参与渠道,搭建协同参与平台,创新协同参与评估机制,保障协同参与成果共享,进一步激发社会参与活力。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合力。

强化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法治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法治的推动和保障,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随着扶贫工作重心的转移,需要对涉及扶贫工作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全面梳理,加强立改废释,提升其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将法治保障作用落到实处。针对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论证,进行综合性立法或专项立法,更好满足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法治需求。针对区域发展差距和同一区域内不同社会群体生活水平的相对差异,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健全低收入群体、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制度,构建综合性法治保障体系,实现兜底保障法治化、规范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脱贫群众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让法治理念更好融入治理实践。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多数贫困地区在重点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将脱贫攻坚与建设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发展特色产业结合起来.除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外,进一步提升脱贫人口的生产生活标准,实现脱贫与同步奔小康相结合.如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按照“兴业、家富、人和、村美”要求全方位推进异地搬迁扶贫,广西和云南推进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模式.

(二)积极构建党员引领,全社会参与的全员扶贫格局。

在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一些地方的各级政府党员干部带头、各类公共事业单位或机构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全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齐心协力推进脱贫攻坚.如四川省巴中市的“挂包驻帮”脱贫攻坚,实现100%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100%贫困户有党员干部帮扶.

(三)通过改革创新实现扶贫脱贫。

各地在贯彻“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积极创新,探索出一些脱贫攻坚的新模式.如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土地城乡增减挂钩,将转移建设用地指标获得的收益用于当地贫困人口异地搬迁、产业发展基金等,支持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湖北省恩施市通过构建银企联动机制和搭建金融服务“三农”平台、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设立风险基金等方式,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扶贫脱贫工作.这些地区通过积极创新脱贫扶贫方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脱贫地区农村治理取得新进展。

贫困地区在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乡村治理,通过创建“村委会+乡贤”“村委会+村自治组织”等方式规范乡村民俗,形成脱贫攻坚与推动乡村社会治理良好互动机制.如陕西省旬阳县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探索建立的“以党建为引领,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基础,村民自治为根本”、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五)产业发展已成为脱贫攻坚重点。

调研的特困连片地区都非常注重产业扶贫工作,通过培育新型经济组织,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围绕当地资源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产业.通过乡村电商网络营销平台,逐步实现“互联网+农业”直供直销模式,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通过产业发展建立了脱贫扶贫长效机制,保障脱贫地区和人口收入稳定增长,减少或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全面脱贫后,今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形势必然,更是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平稳铺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脱贫攻坚成效基础上,接续推动有效衔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形势倒逼人,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认真抓实抓细抓好。抓好这项工作,关键要做好有效衔接,重点在“有效”二字上,只有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有效衔接,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奋斗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华章。要办好这件事,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今大局大势,聚焦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制胜法宝、关键因素,在这一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做好“三农”工作,就必须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强化承接转移和战略指导,确保有形有效。

站在巨人肩膀上,乡村振兴具备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被摆在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度,从全局上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助推“三农”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数千万贫困人口陆续脱贫、稳定脱贫,乡村产业发展迈上了新高度,乡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风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脱贫攻坚取得了战略性和决定性胜利。事实证明,推动脱贫攻坚为“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成果,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优势、实现更大的成功。

如果说脱贫攻坚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那么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致力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同样重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