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2 08:22:08 作者:薇儿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体的特点和规律。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选择,每篇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借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以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推进整改。今年,是建党xxx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意义重大。我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一条一条细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确整改目标,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见责见效。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x月xx至xx日,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了调研督导,督促指导解决问题,倒逼脱贫攻坚和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查摆。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针对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馈的xx个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逐项细化整改措施,逐个确定责任人,共细化为xx条整改措施。三是从实整改,销号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实整改。

报告。

对账销号制度,县乡(镇)整改办分别对本级整改问题负责销号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xx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xx个问题,共计xx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县xx户xxx人边缘易致贫户和x户xx人脱贫不稳定户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发放《南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登记证》,跟踪记录“两类人群”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监测对象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两类人员风险是否可以消除,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截止目前,筛查预警和入户调查共完成四期xxxx人;全县摸排监测现有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今年纳入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还有x户xx人正在走纳入程序准予纳入。

(三)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后续巩固文章。一是做好稳岗就业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指导意见》,定期开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务工情况监测,摸清就业需求,实施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并将就业信息,就业需求等信息录入就业监测系统,截止当前,现有脱贫户劳力xxxx人,已外出务工xxxx人,占比xxxx年xxx.x%。同时加强扶贫车间运行监测认定和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今年新增认定扶贫车间两处,全县累计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xxx个。二是拓宽消费扶贫渠道。今年以来,我县不断将消费帮扶行动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激励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不断加大帮扶产品采购力度,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加宽,交易金额持续增加,截至x月x日,全县累计采购帮扶产品xxx万元。全县通过消费扶贫工作系统认定帮扶产品xx个,共上架x馆帮扶产品xx个。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县xxxx年规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xx个,投入扶持资金xxxx万元,截至当前开工率达到xx%,竣工率达到xx%,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均达到xx%以上,近期主汛期过后,我县将加大压实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确保扶持资金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建设、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扶持效益。四是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协调组织乡村干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配合农业农村、卫健部门开展农村改厕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开办农村改厕系统录入培训班两期,确保排查无盲区、统计无错漏,截至当前全县已完成xxxxx户改厕信息录入工作。

我县虽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区有较大差距,还有许多不足和短板。一是农村高素质人才不够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二是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动性不够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两者之间缺乏对接的有效平台,“企业需要什么”与“贫困户发展什么”无法链接,导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也不明显。三是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普遍不够强。部分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补偿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下一步,我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深刻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艰巨任务,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持续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业绩。

一是持续开展返贫预警监测。充分运用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人员”的重点监测,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收入变化,对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大力培育引进农村人才。围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好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的致富带头人。畅通优秀人才返乡下乡渠道,鼓励高端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是大力推进增收路径步伐。把扶贫车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扶贫车间不断档、扶贫产业不停步。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丰富村级集体经济业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良性机制,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过xx万元,培育一批过xxx万元的经济强村。我县一些集体经济强村如五里庄村账面上有很多资金因投资风险等原因闲置着,闲置的资金是无法钱生钱的。要探索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由县财政部门牵头,工创投、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协助,把全县各村闲置的可利用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县工创投公司,在县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厂房形成固定资产出租,按照各村出资比例,给予租金分红。

县乡村振兴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乡道路提档、危桥改造、农村电网升级和城镇燃气管道项目建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标准。持续开展xx河水系洼地治理,实施水系连通、沟塘清淤和堤坝升级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和管控能力。完成2021年xx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农厕管护长效机制,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和生活污水设施运维水平。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范文

xx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xx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xx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五是做实安全住房保安全。继续落实“1+7”帮扶政策,对273户818人易地搬迁对象中有劳动能力207户392人,省外转移就业45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18人,县内转移就业31人,公益岗位安置87人,涉农就业111人;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七是做实兜底保障保民生。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返贫户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对象准确,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农村低保发放标准由一档340元、二档270元提高到一档410元、二档360元、三档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养人员577人,发放资金32万元;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三)紧盯工作落实不松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坚持保持工作力度不减,全面落实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全面落实防返贫监测预警及动态帮扶。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联动”的工作机制,组织“四支队伍”每月入户走访群众的收入、支出、生产生活情况,建立了排查工作台账;召开了第一季度联席会,对辖区内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贫风险的群众全方位监测,经研判,无风险户和边缘户。二是切实规范扶贫资产运营管护。对2016--2020年扶贫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权,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完善长效机制30个,实现了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覆盖。对2013--2015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摸底、统计、确权,目前正在移交当中。健全了饮水安全四级回访机制,及时安排各供水单位采取重点监管、定期巡查、电话回访等方式,对饮水安全薄弱村集中进行巡查和走访,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完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及资产移交,全面实行路长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管养责任主体,成效显著。三是扎实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深入推进消费帮扶工作。认定扶贫产品389个,涉及供应商49家。举办“红红火火闹元宵,消费扶贫唱大戏”扶贫产品展销活动;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朱阳关镇位于卢氏县东南,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耕地7299亩,原辖13个行政村,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现在9个行政村、122个居民组、5326户16975人,是卢氏第二大盆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革命老苏区重点乡镇和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自全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朱阳关镇党委、政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扛牢肩上责任,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产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全镇共有贫困村8个,截止2019年年底,全镇8个贫困村均实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达标,退出贫困村序列。常住居民共有5326户16975人,精准识别之初贫困人口就有1086户4217人,贫困发生率24.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帮扶下,贫困人口逐年递减,尤其是2020年攻克难中之难,实现剩余72户1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镇目前共有“两类人群”65户190人(边缘易致贫32户88人,脱贫不稳定户33户102人),其中2020年底前共识别“两类人群”45户132人(边缘易致贫户19户52人,脱贫不稳定户26户80人),通过强化帮扶,目前返贫致贫风险已经全部消除。在2021年1月份至今的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中,通过“两发现”、“两核实”共新识别“两类人群”20户58人(边缘易致贫户13户36人,脱贫不稳定户7户22人)。为加强帮扶力量,对两类人权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因户施策,一户一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将“两帮扶”落到了实处,后期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收入持续增收,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中央2021年1号文件、省委2021年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会议精神。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一次召开研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认真梳理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进度,指导各行政村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有序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乡镇、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四议”识别程序及时纳入“两类人群”。早到早发现早纳入,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做到精准识别。结合县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行业部门每月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新识别纳入的20户58人“两类人群”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计划、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目前享受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扶持等就业帮扶政策的两类人群有14户20人,产业帮扶的有12户45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的有20户29人,合作医疗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扶贫均实现全覆盖。尽锐出战、帮扶力量、帮扶力度持续加强,确保致贫返贫风险及时消除,坚决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出现。

(二)狠抓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一是集中精力统筹整改。根据卢氏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卢氏县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卢脱贫办〔2021〕5号文件要求,立即制定《朱阳关镇关于对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方案》,及时下发各镇直部门、各行政村,按照反馈问题清单,在全镇范围内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截止目前共自查问题*条,已建立自查整改台账,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二是问题整改“回头看”。对2016年以来的国家及省市县反馈的问题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整改是否真实,针对历次整改列入台账中的问题,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目现场进行查看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坚决防止因问题整改不到位而出现反弹、引发事件,确保排查出的问题整改彻底、结果真实。做到所有问题真整改、出实效。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质量提高,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发展动力。

(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要指标,守牢脱贫底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稳定住、巩固好“三保障”成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确保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持续加强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各类教育补助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实施教育扶贫,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保障。医疗保障方面:2021年全镇贫困人口、“两类人群”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脱贫群众及低保群众合作医疗参保补助及时发放到位。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对2016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435座房屋开展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确保质量达标;对一般农户的住房情况进行排查鉴定。目前全镇农户住房安全均已得到保障。安全饮水方面: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护为重点,明确管水员、水费收缴标准,对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末梢水全面检测,确保群众饮水水质安全放心。全镇所有居民安全饮水均已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镇朝阳社区通过选举,成立3人组成的党支部委员会,3人组成的居委会,成立6个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务;二是认真做好户籍迁移工作。为全镇十三五期间386户易地搬迁完成户籍迁移,保障群众权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幼儿园1座,方便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四是加大搬迁人口就业产业发展力度,社区成立金融服务部1个,便利群众利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之花,村组干部通过逐楼逐户加大宣传务工信息,鼓励群众就近发展食用菌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四)加强扶贫资产管护,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一是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确定权属基础上,由镇产业办、扶贫办对各行政村2016年以来所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明细台账,实地查看扶贫资产,完善扶贫资产确权台账内容,确保所有扶贫资产应确尽确、应登尽登。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制度。对于确权移交到村的扶贫资产项目,督促指导各村建立项目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运营、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突出抓好资产收益扶贫。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收益分配,完善减贫带贫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的扶贫资产收益实行二次分配,用于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的补助、增设益贫岗位、发展和维护小型公益事业、扶持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等带动贫困户等。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参与产业发展并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完善巩固脱贫长效机制。

(一)续好脱贫攻坚曲,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各级定点帮扶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确保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不退、帮扶队伍不撤、帮扶力度不减。

(二)绘好项目建设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效果如期发挥。

2021年全镇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达1.5亿元左右。为加快推进醒目建设进度,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早日发挥项目效益,一是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按照施工量、完工时间,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分解,制定施工计划,细化到每一季度,每一月。按照施工任务表,稳步高效推进项目进度。预计2021年10月底项目竣工率可达70%以上,12月底所有项目均可竣工。二是抽调精干力量,专人专班推进。实行重点项目领导班子亲自负责制,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牵头,抽调镇直部门精干人员组成项目推进组。及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高量如期完成,确保重点项目效益早日发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下好产业发展棋,力促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全镇“一镇一业一带”总体布局,一是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菌种生产、食用菌分拣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工厂,形成香菇产业从产品制棒到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菇农收入。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依托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菇农积极参与合作社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提高本镇食用菌市场地位。二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实现“百花齐放”。在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连翘等中药材产业,猕猴桃、蓝莓、大樱桃、玉露香梨等种植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产业振兴也将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一)扛牢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措施和帮扶机制,坚持通过“两发现”、“两核实”、“两帮扶”“一消除”“两类人群”工作法及早发现、及早识别、及早纳入、及早帮扶、及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时刻绷紧防止返贫致贫这根弦,坚守工作底线,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出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全县、全镇发展全局谋划本镇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以朱阳关村、岭东村作为朱阳关镇乡村振兴试点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累乡村振兴宝贵经验,为全面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三)持续扩大招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立足全镇实际,发挥县西南中心乡镇的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带动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乡村振兴可行项目,打造生态文旅示范。依托建新河河堤风光、经果林、梯田等资源,谋划实施生态河堤、庭院提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以新民村为中心辐射长春、千秋两个村的沿河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金珠水库在建工程,结合昆寨乡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将新搬迁移民点谋划建设成为一个彝族风情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贵州视察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书记这次调研慰问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抓实“四个留下”,完善防贫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切实筹备好基层换届选举确保农村工作有效接续不断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昆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您的关心厚爱、绝不辜负市县部门倾情帮扶、绝不辜负昆寨人民期盼重托!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

创新。

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创新。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强领导、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与乡村振兴相统筹、坚持与现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任务、统筹规划,层层压实责任,以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同心镇辖区面积139.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7587户,26932人,“十三五”贫困村5个。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3144人,其中2016年脱贫98户394人,沙村摘帽;2017年脱贫114户507人,平顶村摘帽。2018年脱贫144户,630人,力冲村摘帽。全镇现剩余222户85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3.45%。其中2020年预脱贫135户,567人。预脱贫2个村(大梳村、凤阁村)。2020年预脱贫户脱贫后全镇贫困发生率为1.15%,凤阁村为1.65%,大梳村为1.12%。

(一)2020年“九有一低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有特色产业。

(1)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全镇发展“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615户,家庭全部劳动力均长期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的贫困户5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户135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99.19%。

(2)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有5个,已有9个。

(3)5个贫困村都有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每个致富带头人都带动了3-5户贫困户。

2.有住房保障。

(1)全镇农业人口7174户,已做住房安全认定7174户,有住房保障达标率98.86%。未达标83户,其中人均不足13平方米14户,无房5户,c类27户,d类37户,其他未达标0户。今年计划危改16户,维修加固1户,购置0户,扩建2户,易地扶贫搬迁1户。

(2)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已达标719户,达标率95.23%。未达标36户,其中人均不足13平方米4户,无房2户,c类5户,d类25户,其他未达标0户。今年计划新建14户,维修加固1户,购置0户,扩建2户。2020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并达到入住标准,搬迁入住后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达标率为97.48%。

(3)全镇非贫困户6419户,已达标6373户,达标率99.28%。未达标47户,其中人均不足13平方米10户,无房3户,c类22户,d类12户,其他未达标0户。今年计划新建3户,维修加固0户,购置0户,扩建0户。

(4)家庭成员全部长期外出居住或长期稳定租房居住且户主承诺在攻坚期内暂不考虑建新房的有2户。

3.有基本医疗保障。

(1)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44人,在建档立卡人口中现役军人和应作为家庭成员自然减少0人,应参保3144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144人,参保率100%。

(2)全镇农业人口26343人,全镇现役军人和应作为家庭成员自然减少4132人,应参保22211人,已参保21854人,参加其他同类保险0人,参保率98.39%,未参保361人。

(3)已办慢病证200人,待办慢病证44人。

(4)贫困户100%签约了家庭医生,对特殊群体每季度上门走访1次以上。

4.有义务教育保障。

(1)全镇6-16岁适龄儿童少年4568人,其中在本县内就读3612人,县外就读900人,办理了缓(免)学手续4人,五种特殊情形学生6人(重度智障3人、有自残或暴力倾向0人、怀孕0人、经司法劝返无效0人、失踪失联3人),疑似失辍学50人。除去五种特殊情形外,就读率98.90%。

(2)全镇建档立卡户6-16岁适龄儿童少年738人,办理了缓(免)学手续2人,五种特殊情形学生1人(重度智障1人、有自残或暴力倾向0人、怀孕0人、经司法劝返无效0人、失踪失联0人),失辍学0人,除去五种特殊情形外,建档立卡就读率100%。

(3)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16岁适龄儿童少年中符合享受教育政策的学生301人(其中幼儿园62人,初中239人),小学没有寄宿生,故没有寄宿生补助。

5.有安全饮水。

全镇农户通过打井、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决饮水问题且达到安全用水标准。

6.有路通村屯。

9个行政村村委会或行政村中心学校所在地就近连接上级路网或其他乡镇路网,通行政村的道路达到硬化要求。

7.有电用。

(1)全镇农户家中都接通生活用电,有电用达标率100%。

(2)全镇贫困村5个,实现通动力电的贫困村5个。

8.有基本公共服务。

9个行政村村委会均有办公场所、宣传栏。9个行政村内均有篮球场,有文化室(农家书屋)或戏台等。9个行政村村委会或行政村中心学校所在地均通有线或无线网络宽带。全镇有电视机的农户有6129户,有电脑的农户有713户,有智能手机的农户有6047户。达标率100%。

9.有社会保障。

(1)全镇符合低保条件并纳入低保范围的有745户2529人。

(2)全镇具有广西户籍、年满16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01人;其中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员、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应作家庭成员自然减少的人员这几类人数为221人。符合参保条件应录入2080人,已录入2070人,录入率99.52%,未录入10人;应参保2080人,已参保1810人,参保率87.02%,未参保270人。

(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发放养老金430人;符合领取待遇条件430人。

10.农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2018年底建档立卡未脱贫户222户851人,贫困发生率3.45%。2020年预脱贫135户,567人。2020年脱贫后贫困发生率为1.15%。2014年底农业户籍人口数24643人。

(二)2020年预脱贫户“八有一超”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精准脱贫摘帽标准、考核要求及我镇实际情况,2020年预脱贫135户567人,截至目前,“八有一超”指标任务全部达标104户。以下为全镇预脱贫户“八有一超”指标任务完成具体情况:

1.有收入来源。135户预脱贫户都可以靠家庭种养及外出务工、产业覆盖等解决生活,达标率100%。

2.有住房保障。目前135户预脱贫户中有127户有稳固住房且人均达到13平方米以上,达标率94.07%。未达标8户:其中需要通过危改6户(1.大梳村程海源户,已挖地基。2.同心村黄惠强户,已倒地梁。3.同心村陈威宇户,已倒楼面。4.同心村黄惠壮户,已倒地梁。5.力冲村韦国振户,已倒柱。6.真胜村潘展强户,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户(森塘村程石金户,已倒桩)。扩建1户(沙村陈少欣户)。

3.有基本医疗保障。135户567人预脱贫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参保费用财政补贴政策,参保率100%。

4.有义务教育保障。135户预脱贫户中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或辍学,都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达标率100%。

5.有路通村屯。9个村都有路通村屯,达标率100%。

6.有饮用水。9个村的所有贫困户通过打井、引用山泉水、自来水等不同方式已解决了饮水问题,达标率100%。

7.有电用。9个村的所有贫困户100%有电用,达标率100%。

8.有电视看。9个村的预脱贫户家庭都能通过电视、智能手机等收看到中央或广西电视频道,达标率100%。

9.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截至目前,135户预脱贫户中有112户有劳动力,可以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获得稳定的收入3700元以上,达标率82.96%。未达标23户,对于未达标贫困户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不能长期外出务工的引导其在城镇内的扶贫车间、餐饮业、保洁员、发展种养等增加收入。对可以短期离开家的引导其在陶瓷厂等企业务工,确保年底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1.同心村李荣越户,2.同心村李金连户,3.同心村李宗鸿户,4.同心村李永健户,5.同心村李锦永户,6.同心村蔡乾雄户,7.同心村李培宜户,8.大梳村程秀元户,9.凤阁村龚定留户,10.凤阁村龚绪基户,11.凤阁村蔡健州户,12.真胜村黄业忠户,13.真胜村潘展强户,14.真胜村覃孔德户,15.真胜村卢尚洁户,16.真胜村梁剑明户,17.真胜村覃显华户,18.真胜村覃竞燕户,19.平顶村唐燕丽户,20.平顶村霍鸿飞户,21.力冲村韦国振户,22.力冲村韦善良户,23.力冲村谭永森户)。

(三)2020年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有特色产业。

凤阁村有贫困户111户,“3+1”特色产业为水稻、沙塘橘、猪和花生,有80户发展“3+1”特色产业,31户属全户无劳力或全户外出务工类型,覆盖贫困户比例100%;有6名(龚坚、李桂文、周柱芳、龚勇宇、龚柱荣、龚炳朝)创业致富带头人。当前凤阁村成立了龚勇宇砂糖桔专业合作社,覆盖了23户贫困户,带动他们发展,以增收脱贫致富。

大梳村有贫困户97户,大梳村的“3+1”特色产业为猪、优质稻、砂糖桔和鸡,75户发展特色产业,22户属于全户无劳动力或全户外出务工,产业覆盖率为100%,培育了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大梳村有2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指导、雇佣用工等方式覆盖了20户贫困户,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比例为21%。

2.有住房保障。

凤阁村共有711户2733人,其中有住房保障708户,未达标户3户,达标率99.48%。

大梳村共有544户1867人,其中有住房保障535户,未达标户9户,达标率98.34%。

3.有基本医疗保障。

凤阁村共有713户2786人,应参保2349人,截至目前已参保2312人,参保率为98.42%。

大梳村共有552户1921人,应参保1779人,截至目前已参保1747人,参保率为98.20%。

4.有义务教育保障。

凤阁村有适龄儿童少年450人,在校445人,辍学5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106人,行政村内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情况,且在校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

大梳村有适龄儿童少年345人,在校3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93人,行政村内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情况,且在校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达标率100%。

5.有安全饮用水。

2个预脱贫村共有农户1255户,1255户农户通过引用山泉水方式解决饮水问题且达到安全用水标准,达标率100%。

6.有路通村屯。

2个预脱贫村村委会所在地已通水泥硬化道路。道路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20户以上(含)的自然村(屯)10个,全部通水泥硬化道路以上,达标率100%。

7.有电用。

2个村共有农户1255户,其中家中接通生活用电1255户,达标率100%。

8.有公共服务设施。

2个预脱贫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备,都建有村委会办公楼、宣传栏、卫生室、篮球场、农家书屋、戏台等,村委会和学校所在地已接通光纤网络宽带,达标率100%。

9.有电视看。

2个预脱贫村共有农户1255户,有1255户农户有电视看或有电脑上网或智能手机,能收看中央和广西电视频道或上网,了解中央和自治区方式政策、新闻信息等,达标率100%。

10.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凤阁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其中入股周柱芳养猪场利息0.1万元、清理不规范合同收入5万元、卖集体山林收入1.2万元),已达标。到年末,入股周君洪、龚绪基、龚似基、龚龚健、龚伟合作社,分红计划收入1.2万元;入股森茂公司分红0.8万元,养鱼计划收入0.5万元;预计年底收益合计8.8万元。下一步预在黄田种植30亩油茶(预计3年后产生收益,每年2000元/亩)。

大梳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2.49万元(其中2.4万来源于入股分工,0.09万元来源于出租山林租金)未达标。计划入股藤县城投公司入股20万元,预计分红1.6万元。

11.有好的“两委”班子。

2个村的“两委”班子都能较好地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无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情形,达标率100%。

12.贫困发生率。

凤阁村2786人,2018年底有34户,13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5.39%(贫困发生率按2014年底县公安系统导出人口数2541人计算)。2020年预脱贫户脱贫后凤阁村贫困发生率为1.65%。

大梳村1924人,2018年底有16户,4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2.42%(贫困发生率按2014年底县公安系统导出人口数1778人计算)。2020年预脱贫户大梳村贫困发生率为1.12%。

(一)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摘帽计划制定工作。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我镇于1月初开展第一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摘帽计划制定,经组织各村摸底排查,确定全镇计划脱贫567人,凤阁村、大梳村脱贫摘帽。根据“一下”的指导意见及镇村的再次深入排查,确定二上计划脱贫567人,凤阁村、大梳村脱贫摘帽。

(二)中央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按照上级整改要求,根据我镇实际,印发了同心镇落实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广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压实各方责任,并督促各村各有关单位强化落实整改。

(三)扶贫屯级道路建设工作。今年第一批扶贫屯级道路1条共0.85公里,36.55万元,已完工。第二批计划建设2条1.045公里,44.935万元。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并积极利用好上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确保各村集体有稳定收入。同时鼓励设立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实现“造血”功能,助力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确保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镇有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目前已倒地基,要求9月底前完工,并搬迁入住。

(六)严抓线上线下数据核对工作。根据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要求,我镇结合遍访贫困户活动、扶贫工作日等切实开展好“一户一册一卡”、数据清洗工作,确保线上和线下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有效提升了我镇扶贫数据的整体质量。

(七)及时宣传雨露计划,落实教育政策。我镇落实专人负责,对建档立卡户中所有贫困生信息进行比对,将应享受2020年春学期雨露计划补助的贫困生名单发到各村,由各包村镇干部、第一书记组织帮扶联系人联系贫困生,协助提交相关申请材料。截止目前,我镇符合享受条件的121名贫困生申请了雨露计划补助。

(八)广泛宣传以奖代补政策。我镇于4月12日召开以奖代补工作培训会,同时,各村也召开了政策宣讲会,向帮扶联系人和贫困户宣传产业奖补政策。通过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包村领导具体落实、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入户宣传方式,广泛宣传该项政策,确保贫困户户户知晓政策。目前已完成375户验收,计划奖补金额70多万元。

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住房保障方面。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数房屋属c/d级危房、人均不足13平方的情况,要他们对房屋进行新建、维修扩建、加固等存在很大的难度。一是贫困户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筹集资金建房。二是地理位置影响,难找到合适的建房基地。三是危改补助资金过低,贫困户申请危改积极性不高。

(二)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一是面上户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为在外务工或长期不在家,很难联系上户主,给宣传、发动带来困难。二是收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缴交凭证存在难度。

(三)集体经济方面。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主要以投资入股经营模式为主,缺少自身发展模式。一是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二是农户的土地流转意识不强。村内的耕地、林地已分田到户,土地流转困难。

(四)部分帮扶联系人责任心不强。部分帮扶联系人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悉,不按要求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一)因户施策,确保住房保障达标。根据摸排到的住房不达标户情况,积极宣传发动,坚持自身发展为主,通过危房改造、维修加固、扩建、新建等措施解决住房问题,确保全镇住房保障达标。

(二)进一步加强医保、养老参保工作。进村入户进一步动员、宣传应参保人员积极参保,做到应保尽保。

(三)多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案。一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组织保障。二是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三是多项产业齐发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强劲发展。

(四)切实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执行上级的控辍保学标准,继续组织全镇各中小学教师、镇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进村入户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监测、劝返复学工作,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制度,确保不让贫困学生因贫辍学。

(五)加强培训。一是加强帮扶干部的培训,要求各帮扶人利用平时走访入户和扶贫工作日入户时间,加强与贫困户之间的沟通,摸清贫困户的底数,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帮扶意识的提升,扎实开展帮扶工作,认真填写好“一户一册一卡”基本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二是提升村级信息员业务知识水平,做好国扶系统、数据大平台的运用与操作,确保线上线下一致。

(六)抓好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广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及广西2018年扶贫成效考核整改工作,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实效。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乡村振兴可行项目,打造生态文旅示范。依托建新河河堤风光、经果林、梯田等资源,谋划实施生态河堤、庭院提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打造以新民村为中心辐射长春、千秋两个村的沿河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点。依托金珠水库在建工程,结合昆寨乡丰厚的彝族文化底蕴,将新搬迁移民点谋划建设成为一个彝族风情乡村振兴示范点。

五是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贵州视察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书记这次调研慰问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全力抓实“四个留下”,完善防贫返贫监测体系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以赴备战乡村振兴,切实筹备好基层换届选举确保农村工作有效接续不断档,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推动昆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辜负您的关心厚爱、绝不辜负市县部门倾情帮扶、绝不辜负昆寨人民期盼重托!

**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位于陕西中部、咸阳北部,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辖9镇1办、179个行政村、30万人。2014年,全县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村112个、贫困人口13532户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脱贫摘帽。2015—2017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a级县,2016年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7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阵,2018年进入中国扶贫效率“百高贫困县”前10名,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为优秀,2020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位居咸阳市第一。**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坚持责任不松动,力度不减弱,政策不断档,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起步良好,开局顺利。

(一)紧盯责任落实不放松,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责任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全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强化主业主责意识,充分发挥县委理论中心组平台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标准、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安排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级领导、牵头部门目标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有序推进。继续推行“总队长负责制”“联席会议”“报账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责任机制倒逼工作落实。另一方面抓帮扶责任落实。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选强配强村级班子,从严管理四支队伍,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从严管理“四支队伍”。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日报告制度”,采取现场检查、随机暗访、查阅资料、考勤系统抽查、电话查岗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四支队伍到岗履职情况开展4次专项检查。从优选强村级班子。突出“双好双强”,围绕忠诚担当好头雁、务实重行好班子、风清气正好氛围、干事创业好环境、高质发展好动力“五好目标”,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马栏干部学院举办了新一届农村党支部书记“学党史、提能力、促振兴”专题封闭培训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二)紧盯政策落实不断档,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强化措施、细化任务,确保主要帮扶政策不中止、不断档、不留空白。

一是做实产业扶贫夯基础。坚持“有特色、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代表的果业,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牧业,以棚室养殖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以中锋养殖、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坚持支持到户产业,促进脱贫人口产业健康发展。围绕冬春季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重点工作,组织邀请专家、教授、种养殖能手,开展适时管用的技术培训。完成2021年产业扶贫项目库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化和三产融合发展。截止目前,拨付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计2614万元,重点扶持以苹果、生猪、蔬菜为主的主导产业,以玉米、中药材、羊、鸡、兔等为主的特色种养业发展。

二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依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举办线上招聘会6次,线下招聘会3次,达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转移就业2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人。开展“点对点”行前服务、组织返岗运输、做好抵达地交接等农民工返岗复工保障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节后先后4车次“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23人。组织开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职业培训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训政策咨询、推荐至少1个适合培训项目”的送技能优质服务,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2月份,共组织开展稳岗留工培训650人。

三是做实教育扶贫促攻坚。坚持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夯实“七长”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家庭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深入推进“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继续组织教师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建立完善全县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库,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加强风险排查研判,及时跟进帮扶机制,不断筑牢因学返贫致贫保障网。

四是做实健康扶贫防返贫。县域内各医疗机构继续严格落实了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有效缓解脱贫住院患者垫付压力和费用负担。将2021年脱贫人口签约服务时间、频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将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组织对30种大病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账,确保大病患者各类信息准确性。充分发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监测预警模块功能,对系统标注因病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人口,认真核实、精准帮扶。

为有产业基础、劳动能力、有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产业扶持。同时,落实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帮扶措施,做到搬迁政策不脱钩,确保搬迁群众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继续落实农户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发现一户危房改造一户,确保农户住房安全不出问题。

六是做实生态扶贫促双赢。扎实践行“两山”理念,既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切实抓好生态护林员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全县502名生态护林员月考核制,按月兑付护林员补助43.7万元,已发放至2月底。

保障农村低保5378户16786人,发放资金652.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2户,发放资金15.7万元。

积极开展帮扶单位助销、工会福利直销、“八进”对接承销、社会力量带销、“三专”建设专销、电商平台促销等活动,借助“扶贫832”、公益中国、陕西扶贫消费采购等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巩固推展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480万元。四是持续深化苏陕协作。强化人才交流,两地互派挂职干部7人,泰兴选派援旬专业技术人才12人。正在积极争取江苏3家企业来旬落地投产。截止目前,陕扶贫协作完成消费扶贫销售额671.1万元。

(四)紧盯执纪监督不缺位,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强联动查处机制。进一步运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县扶贫、财政、审计、公安、检察、法院、农业等职能部门按月梳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建立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专项台账,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上报工作,形成从线索受理到查处再到统计管理的联动机制。运用案件复核复查机制,对批转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为初核了结的由县纪委监委启动复核机制,对核查出违纪违法问题的从严追究初核人员责任,夯实案件查办责任。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拓展线索来源渠道。充分发挥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信访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有奖举报投诉电话,重点受理扶贫领域弄虚作假、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的举报投诉。搭建扶贫领域问题线索“绿色通道”,快速交办。目前,开展全员培训2期,情景模拟1期,干部夜校3期,督导检查5次,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3件,实施第一种形态4人次。三是加大审查调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办理领导包抓制,强化责任担当,加大压力传导,压实压紧责任,采取“一对一”精准指导、下发督办函、现场跟进督办的模式,快速办结,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按时限要求办结,清零见底。规范线索处置,对扶贫领域线索留存处置不过夜,并建立了扶贫领域案件线索台账,案件监督管理室及时跟进督办案件,确保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在1个月内办结。对查处的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举一反三,在所涉及领域开展专项排查。严查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产业扶贫、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严查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政策落实中欺上瞒下、优亲厚友、弄虚作假,以及扶贫干部工作作风等问题行为,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还不扎实。领导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入扎实学习,学思践悟,但是一般干部学习不够扎实,对“三新”的丰富内涵掌握不够全面,干事创新的热情不够高涨。二是个别工作推进不够平衡。由于今年“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级扶贫部门机构改革,职能划转,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关职责正在进一步明确,导致个别工作进展不够快。三是财政保障能力还不强。我县作为脱贫摘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前,依靠县级财政难以保障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投入。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县地处渭北旱塬,自然条件差,农业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受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交大。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帮扶防返贫致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标,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三是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四是完善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资金清、项目清、底数清”的思路,稳妥有序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产管护制度,强化资金、人员、制度“三重保障”。五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马栏红”苹果为主导,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中蜂养殖、玉米、中药材、烤烟、食用菌、油料、杂粮、花椒等特色产业,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体系,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六是大力促进稳岗就业。坚持就业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动人岗对接,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等各类公益岗位,促进就近就业。七是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完善“1+7”后续帮扶政策,加强16个搬迁安置点周边产业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工厂,确保搬迁群众每户都有产业扶持项目,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八是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大对退出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卫生室、图书室、便民服务室等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建设宜居家园。九是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继续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续推进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贯穿巩固拓展工作全过程,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十一是进一步拓展消费帮扶工作。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挥好“三专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十二是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乡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政策,认真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扶贫项目:

一、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一是在发展特色养殖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参与发展百村产业基地格x产业项目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各贫困村为建设主体,通过“一事一议”和“民办公助”,全乡六个贫困村及一个非贫困村以“统筹自建”的方式,投入资金x万元。(资金来源:政府扶持资金x万元,自筹资金x万元)分别负责一栋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左右的单体建筑,目前,所有招商引资工作已结束,七栋建筑全部完成招商。百村产业基地格x产业项目的实施,我乡各村每年集体经济预计增收近x万元,人均增收x余元。

二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生产扶贫一批。重点扶持集体小牧场建设项目,目前全乡共有集体小牧场x个,项目总投资x.x万元,县级财政资金投入x万元,群众自养牦牛折价入股x.x万元,牧场筹建时共有x头牦牛,现牦牛存栏x头,牧场牦牛出栏销售收入x.x万元,获利x.x万元,人均分配利润每年x.x元。

二、全力推进易地搬迁项目,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一是落实政策、完善配套,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进一步集中力量,积极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切实将住房困难,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三村、然洛村共计x户x人,通过“挪穷窝”的方式,于x年、x由县上统规统划,搬迁至吉绒隆沟新村点,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和方法摆脱贫困。

二是推进搬迁户创业就业,增加搬迁群众家庭经济收入。易地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我乡对搬迁点群众在解决就业安置等方面持续跟进,通过发展特色养殖、格x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规划、推进劳务输出,按照“党建引领强推进、狠抓落实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牧民自愿的原则,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化零为整,拓展县内市场,提高输出质量,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组织在县内各餐饮、建筑及格x产业基地提供劳务输出,重点在培育市场,强化服务上下功夫,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新路子。乡党委、政府把输前组织、输中服务、输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层层落实工作任务,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群众自发外出务工向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转变,由劳动力盲目外出务工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的劳务输出转变,由劳动力零散外出务工向大规模劳务输出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

三是落实“x”工作法,统领后续发展管理工作。为更好的服务搬迁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切实解决搬迁过来的各种问题,我乡落实了吉绒隆沟安置点“x”工作法:“x”即成立一个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及然洛村、三村、扎科乡村民小组。“x”即组建邻里互助队、文艺宣传队、环卫清洁队。“x”即实现村里环境美、房子文化美、屋子舒适美、院子整洁美、村民行为美。通过建立“支部+村民小组+服务队”的全方位、多渠道共管模式,有效推进吉绒隆沟安置点各项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强力落实安置点群众“五洗一清扫”(洗头、洗脸、洗手、洗衣服、洗澡、打扫庭院),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栓心留人的生活环境,让搬迁群众安心发展生产,早日致富。

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纳雍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7个村103个村民组(其中2019年4月设置易地移民安置点和丰社区),2020年未总人口数为6641户27632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昆寨乡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昆寨乡是全市18个级贫乡之一。

2020年昆寨乡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倾力帮扶下,取得了决定性成绩,全乡1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乡实现脱贫摘帽,2255户114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省级第三方评估验收过程中,以“零问题”赢得大考,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奋力攻坚克难,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革命、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9.87%,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完成建新河流域新民村角开大桥、长春村汪家寨大桥建设,巴雍至昆寨二级公路、维新至昆寨s211省道路面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通车,纳赫高速公路昆寨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04条128.699公里,实现村村寨寨通硬化路。完成全乡16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及改造农村电网10余千米,完成国家新一轮农网和通讯网络改造升级,实现村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二是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全乡累计种植玛瑙红樱桃、蚕桑、脆红李、皂角、药用银杏等经济林共计3045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7.91%,名列全县第一。建成全省最大茶叶育苗基地800亩,建成规模化肉牛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安格斯肉牛1049头,建成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个,2000头生猪养殖场2个。三是补齐了一大批脱贫短板。完成昆寨中学、昆寨中心小学、治沟小学“薄改”工程建设,完成长春小学、大德希望小学、夹岩梦想小学、岩上小学、长春幼儿院、高峰幼儿园及村级校点提质改造。完成16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实现应报尽报、应助尽助,切实让群众有“医”靠。集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人畜混居整治等共计3173户,实施院坝和连户路硬化1341户,全面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和改善人居环境。

在昆寨乡奋战脱贫攻坚征程中,全体干部舍我忘家,抛洒汗水,经过决战洗礼,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实干业绩得到组织认可,2019年昆寨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6名干部得到省市表彰,先后有4名同志走上副县级领导岗位,8名股级干部得到提拔为副科级。全乡干部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成果,涌现出了不少决战故事和典型做法:扶贫特岗黄满“祖孙三代人”驻村,一家人全力支持她奋战脱贫攻坚;市委办派驻永新村驻村干部高学恒三次推迟婚期,只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有善于开群众会凝聚民心的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向杰;作茧自缚是为羽化成蝶的种桑致富带头人谢晓露;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差点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扶贫特岗张桢等不一而足。他们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托举民心,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脱贫致富。金珠村、夹岩村建设法治广场助力脱贫攻坚,大寨村传承苗族文化发展苗族刺绣服饰建设扶贫车间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等典型做法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纯化成色。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成立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领导小组,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

二是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坚持帮扶干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走访排查,对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建立完善档案,逐户研判制定帮扶措施,消除致贫风险。

三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紧盯就业保障,定期对脱贫户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抽查,用好就业扶持政策,确保收入稳定。紧盯教育保障,继续落实双线包保、送学上门等政策,确保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紧盯基本医疗保障,重点对因病、突发事故产生大额医疗支出的家庭实施动态管理,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紧盯住房安全保障,重点对因灾农户房屋进行动态检测,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紧盯饮水安全保障,加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和净化设施后续管护,做好枯水季节应急供水,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抓实就业扶持,继续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输出政策,动员安置点劳动力外出务工;依托小花苗服饰扶贫车间,扶持手工假发加工坊,增加不能外出劳动力收入。抓实思想文化建设,继续完善“新市民·追梦桥”品牌创建工程,落实‘搭五桥、建五家’“四点半课堂”等工作举措,让搬迁社区更有人情、更有温度、更有热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虽然我区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钱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区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四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雪求还有不小差距。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综合考虑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情况,将全乡所有村分为三类:新民等5个村为引领示范村、高峰等7个村为重点推进村、岩上等5个村为夯实基础村,按时序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探索乡村振兴“支部联建”,形成基层党建合力。通过“强联强、强联弱、大联小、近联远”方式,进行乡内支部联建、帮扶协作单位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东西部帮扶企业支部与结对帮扶村支部联建,打通地域、行政、行业限制,利用各支部优势,解决基层党组织能力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

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按照“产业同质联营”方式,探索推行产业联合。根据分布在7个村的5000亩蚕桑、分布在3个村的800亩茶苗基地、分布在8个村的5500亩玛瑙红樱桃、分布在2个村的152个大棚和分布在7个村的7个养殖场,在“支部联建”的基础上,各支部合作社资源联享,乡合作联社与引进龙头企业联合管理、销售,逐步形成优势产业联合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好食用菌、天麻等林下产业,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推群众生活富裕。

三是抓实乡村振兴“10户联管”,营造良好振兴环境。利用疫情防控“10户联动机制”,将农户进行区域划分管理,每10户组成一个“联管体”,选好“联管长”,实行“10户联管”,“联管长”负责所管户的政策宣传、卫生发动、“党建+积分”、合作医疗收取,群众会动员等,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治理效率。同时继续用好“10+n”人员,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四是谋划。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

2015习近平在中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反贫困的斗争,并成立了国家减贫调查领导小组。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专题协商会是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年初认真研究后制定的协商计划。市委对开好这次专题协商会议高度重视,书记就开好这次会议作出了指示和要求。为开好会议、提高协商质量,市政协副主席多次召开筹备会议,对调研课题、调研视察、调研成果转化等做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为今天顺利圆满地召开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政协办公室、各相关委室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县区政协按照会议要求做了大量调研和准备工作。

今天上午,大家到大西桥镇高标准蔬菜产业示范园、旧州镇浪塘村、茶叶果树场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刚才,副市长对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和讲话。民革市委、民盟市委、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协和有关政协委员做了很好的发言。副市长的通报和讲话全面总结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相关工作,切实提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措施与办法,全面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措施,并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发言,对协商成果的转化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各民主党派、县区政协、有关政协委员的发言也肯定了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的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建议比较中肯、很有层次和质量,充分体现了大家对我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关注和期盼。

结合今天的会议,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认真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完成后,要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用乡村振兴统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之路;是解决全市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推动新时代富美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推动全市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现代化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保持农村农业发展的旺盛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增效的重要措施;是增强人民福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过程;是增强农民素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要全面总结脱贫攻坚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验,为有效衔接找好路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效,五个县(区)脱贫摘帽、成功出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素质、产业发展等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自开展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我市提出向塘约学习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涌现了像浪塘等宜居宜游的示范性乡村。这些都为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对已经取得的经验充分利用、加以总结,为抓好有效衔接找到路径。二要做好规划,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心中有数。要按照乡村振兴实施方针的要求,对我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进行全面的摸底。既要做好全市有效衔接推进的整体规划,又要针对不同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做好长期的实施计划,分类指导、分类推动,形成全市一盘棋与分类推进相结合的规划格局。三要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为有效衔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要充分结合全市各村的实际情况谋划产业,快速有效推进各产业落地生效,发挥作用,努力按照市委一村一支柱产业的要求发展好产业,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民致富增收,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四要大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能力。从决战脱贫攻坚的经验来看,村干部素质比较好的村发展就比较顺、成果也比较突出;农民素质能力比较强的农户能更快地脱贫摘帽、勤劳致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需提高农村干部队伍和农民素质,所以更要加强村、支两委的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民能力振兴建设,培养好群众致富的意识,这样才能实现有效衔接。五要不断开发好业态,建立起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为下步全域旅游做好谋划,开发好业态。要结合我市全域旅游的实际,做好乡村旅游与全市全域旅游的有效衔接,让广大游客在的乡土中找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经验,让我们农村广大干部从中找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信心和动力。

(三)积极吸纳意见建议,力促协商成果的落地转化。会后,我们要认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成果的吸收和转化。一是政协办公室要及时将大家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形成报告,报市委、市政府,为其决策和推动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好政协做好参谋助手的职能。二是各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梳理和吸纳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部门职能职责,用于认真推动工作、抓好落实,让这次会议真正发挥出作用。三是希望广大政协委员不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深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献计出力,为我市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1年来,xx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三个不变”,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摘帽不摘责任,脱贫成效巩固更加稳健。集中全镇各级各方资源力量,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责任体系。紧紧围绕全面巩固拓展我镇xx个贫困村出列、x户xx人脱贫成果,坚持脱贫攻坚“双组长”负责制,构建形成x个镇总指挥部、x个行业专项指挥部、x分攻坚队的“x+x+x”指挥作战体系。二是细化责任目标。对全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思路、目标、方法、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形成全镇脱贫攻坚巩固提升“xx”工作方案体系。将全镇x个出列贫困村全部明确镇级领导联系包保,保持x个村级脱贫攻坚队不变。三是靠实帮扶责任。保持x个精准选派(增派)驻村工作组(驻村干部)不变,保持针对xx(镇原x个深度贫困村)选派的两支脱贫攻坚突击队不变。

二是坚持摘帽不摘政策,脱贫成效巩固更加明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要求,持续落实产业扶贫、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政策到村到户到人,确保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一是巩固提升产业扶贫质效。围绕“xx”产业发展蓝图,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大力发展农特产业,强化利益联结,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完成传统低效种植x万亩,同时,大力推进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巩固提升“三保障”质效。全面排查整改饮水安全问题x个,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持续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形成学生资助和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建档立卡所有家庭成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落实“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医疗保障政策。落实建档立卡脱贫户及边缘户住房保障全动态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住房保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三是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效。全面完成x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思路,持续推进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持续为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提供岗位推荐、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和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继续抓好“十大员”招募管理工作,精准建立就业扶贫清单,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三是坚持摘帽不摘帮扶,脱贫攻坚质量巩固更加持续。精准运用好各类帮扶力量,汇聚各方帮扶资源。一是保持常态帮扶全覆盖。继续采取分指挥部指挥长牵头抓总,捆绑镇乡两级单位包村,干部帮户,组织全镇x个单位x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实现x个出列村结对帮扶单位全覆盖x户建档立卡脱贫户结对帮扶干部全覆盖。二是保持重点帮扶不松劲。稳定全镇x个出列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保持x名第一书记、x名驻村工作队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增强基层攻坚力量。每月以任务清单形式指导开展结对帮扶、驻村帮扶工作,提升工作质量。三是保持东西协作不松劲。进一步加强与x和xx各级组织联络对接,深化与x的扶贫协作,持续推进“万企帮百村”,不断强化“社会参与,凝聚合力”的社会帮扶工作。

四是坚持摘帽不摘监管,脱贫攻坚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加强常态化监测、督查和监督管理,有力保障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一是强化机制促监测。建立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监测预警机制,以全镇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中农村低保户、重度残疾家庭、老人户、大病慢病患者家庭等重点对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开展全面排查、动态筛查,对排查出的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监测预警户,针对性采取就业帮扶、综合保障、教育帮扶等措施予以消除。目前,全镇脱贫监测户x户x人,对脱贫监测户返贫风险取消x户x人;边缘户x户x人,对边缘户致贫风险取消xx户x人。二是强化督查促落实。组建了x个镇级督查考核组,按照“三督”(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三查”(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三找”(找短板、找差距、找症结)要求,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整合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项重点工作,常态化督查考核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并适时组织开展乡镇间交叉督查,通过查问题、找差距、晒成绩、学经验,进一步激发攻坚动力,有效提升攻坚水平。三是强化监督促成效。强化脱贫攻坚执纪问责力度,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坚决纠正和防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着力保障脱贫成效。

加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乡村要振兴,完善基础设施是保障。市城乡建设局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因地制宜、加速推进“四区八园”及镇村道路、管线、绿化美化等方面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及村庄风貌。

持续优化农村人居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市城乡建设局将全力推进xxx户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让群众住得安全、住得舒心;推进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和燃气下乡工程,年内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xxxx户,发展农村燃气用户xxxx户;推进农村改厕后续管护规范升级,新建xx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打造标准化智能化资源化管护体系;抓好省、xx市美丽村居试点建设,打造鲁派民居的xx样板。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市城乡建设局将以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立农村环境动态监管机制,实行全区域无死角监管,创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农村环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设镇级终端处置站x个,创建示范村庄xx个,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正确率。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有些贫困县在脱贫之后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接下来关键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个问题恐怕是当下和今后除了粮食安全外各方关注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对今年和“十四五”工作的目标提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我认为就是提的这个问题。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醒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且与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好。刚才讲守这个底线,就是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因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也包括产业这个支撑的根本,它的基础也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我们要求,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总的要求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习近平总书记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具体来讲,对脱贫的群众,关键是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就是一个要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因为时间一长没发现,到时来不及。产业帮扶还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这个关键,继续强化,主要是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对易地搬迁的960万人口,继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关键还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本来就在槛儿上晃晃悠悠,要搞好常态化帮扶。

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我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西部地区继续考虑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些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自己再选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

刚才是确保一个底线,我们还要推进一个转型,就是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在这期间一共出台了200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在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们要适应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面上来,逐步实现从原来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谢谢。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近期,全国政协、省政协聚焦“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召开系列会议,对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5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汪洋主席强调,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5月11日,省政协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动员部署会并印发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双助”活动具体工作。

4月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实施意见》,推出30项重大举措。x月x日,**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处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起点上的新任务,要认真思考、精心谋划、全力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也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

系列会议作出的部署要求,以及《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充分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就是要通过协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刚才,**副市长介绍了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委员代表与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坦诚、热烈、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田文平常委对下一步工作谈了很好的意见。我们看到,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谋划深、抓得紧、干得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天的这次专题会议,通过协商交流,形成了协商共识,达到了协商目的,效果很好。

一是形成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共识。要紧紧围绕全市“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加快实施100万头**黑猪产业化、资中血橙“双3计划·百亿产业”等项目,大力培育无花果、特色水产、中药材等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根据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落实,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甜城味”等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形式实施消费帮扶,促进我市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形成了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为关键,健全完善农村保障体系的共识。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进一步落实市、县、镇、村监测责任主体,坚持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相结合,守住不返贫底线。要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用工信息平台,延续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示范基地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让更多脱贫人口就业更稳定、收入有保障。

三是形成了以促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为目标,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共识。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序推进灌溉水渠、产业路、旅游路等水利、交通类涉农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五清”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探索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要加大人才、资金、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四是形成了以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共识。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为基层减负,统筹推进乡村综治中心、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深化“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这些协商共识紧贴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我市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进行了深化,有极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下来后,市政协地联委、农业农村委要认真收集总结此次专题协商会的成果,仔细梳理形成协商意见,按程序送市委市政府作工作参考。

各位委员,同志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是“十四五”期间全省政协系统的一件大事。党委号召,政协行动。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政协独特优势,持续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要聚焦有效衔接四项重点工作积极履职。聚焦助力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口就业、协力健全完善保障体系、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加强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智力支持、凝聚强大合力。

二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建好用好“有事来协商·甜城协商会”平台,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关注“三农”工作具体问题,结合我市政协“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加快建设“有事来协商”县、镇、村级平台,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机制,常态化开展好各类协商活动,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三要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双助行动”成效。对“双助行动”10个联系村,要按照前期编制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补齐短板,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样板。市、县(市、区)两级政协要加强资源和力量整合、后勤保障,延续“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六送”活动的好做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为委员参与“助力行动”搭建平台;全体委员要立足发挥“三大作用”,深入基层、走进一线,积极建诤言、献良策,尤其是农业、科技等界别和县(市、区)政协委员,对基层和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更为熟悉,要根据自身优势提出更加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好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双助行动”的社会影响力,汇聚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各位委员,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精辟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贯彻到全市政协“双助行动”的各方面全进程,认真履职、积极建言、务实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加快建设**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汇报材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坚持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强领导、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与乡村振兴相统筹、坚持与现阶段发展水平相适应,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统筹任务、统筹规划,层层压实责任,以突破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同心镇辖区面积139.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7587户,26932人,“十三五”贫困村5个。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3144人,其中2016年脱贫98户394人,沙村摘帽;2017年脱贫114户507人,平顶村摘帽。2018年脱贫144户,630人,力冲村摘帽。全镇现剩余222户851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3.45%。其中2020年预脱贫135户,567人。预脱贫2个村(大梳村、凤阁村)。2020年预脱贫户脱贫后全镇贫困发生率为1.15%,凤阁村为1.65%,大梳村为1.12%。

(一)2020年“九有一低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有特色产业。

(1)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全镇发展“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615户,家庭全部劳动力均长期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的贫困户5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贫困户135户,“5+2”特色产业覆盖率99.19%。

(2)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有5个,已有9个。

(3)5个贫困村都有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每个致富带头人都带动了3-5户贫困户。

2.有住房保障。

(1)全镇农业人口7174户,已做住房安全认定7174户,有住房保障达标率98.86%。未达标83户,其中人均不足13平方米14户,无房5户,c类27户,d类37户,其他未达标0户。今年计划危改16户,维修加固1户,购置0户,扩建2户,易地扶贫搬迁1户。

(2)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已达标719户,达标率95.23%。未达标36户,其中人均不足13平方米4户,无房2户,c类5户,d类25户,其他未达标0户。今年计划新建14户,维修加固1户,购置0户,扩建2户。2020年9月底前全部完工,并达到入住标准,搬迁入住后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达标率为97.48%。

(3)全镇非贫困户6419户,已达标6373户,达标率99.28%。未达标47户,其中人均不足13平方米10户,无房3户,c类22户,d类12户,其他未达标0户。今年计划新建3户,维修加固0户,购置0户,扩建0户。

(4)家庭成员全部长期外出居住或长期稳定租房居住且户主承诺在攻坚期内暂不考虑建新房的有2户。

3.有基本医疗保障。

(1)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44人,在建档立卡人口中现役军人和应作为家庭成员自然减少0人,应参保3144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144人,参保率100%。

(2)全镇农业人口26343人,全镇现役军人和应作为家庭成员自然减少4132人,应参保22211人,已参保21854人,参加其他同类保险0人,参保率98.39%,未参保361人。

(3)已办慢病证200人,待办慢病证44人。

(4)贫困户100%签约了家庭医生,对特殊群体每季度上门走访1次以上。

4.有义务教育保障。

(1)全镇6-16岁适龄儿童少年4568人,其中在本县内就读3612人,县外就读900人,办理了缓(免)学手续4人,五种特殊情形学生6人(重度智障3人、有自残或暴力倾向0人、怀孕0人、经司法劝返无效0人、失踪失联3人),疑似失辍学50人。除去五种特殊情形外,就读率98.90%。

(2)全镇建档立卡户6-16岁适龄儿童少年738人,办理了缓(免)学手续2人,五种特殊情形学生1人(重度智障1人、有自残或暴力倾向0人、怀孕0人、经司法劝返无效0人、失踪失联0人),失辍学0人,除去五种特殊情形外,建档立卡就读率100%。

(3)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16岁适龄儿童少年中符合享受教育政策的学生301人(其中幼儿园62人,初中239人),小学没有寄宿生,故没有寄宿生补助。

5.有安全饮水。

全镇农户通过打井、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决饮水问题且达到安全用水标准。

6.有路通村屯。

9个行政村村委会或行政村中心学校所在地就近连接上级路网或其他乡镇路网,通行政村的道路达到硬化要求。

7.有电用。

(1)全镇农户家中都接通生活用电,有电用达标率100%。

(2)全镇贫困村5个,实现通动力电的贫困村5个。

8.有基本公共服务。

9个行政村村委会均有办公场所、宣传栏。9个行政村内均有篮球场,有文化室(农家书屋)或戏台等。9个行政村村委会或行政村中心学校所在地均通有线或无线网络宽带。全镇有电视机的农户有6129户,有电脑的农户有713户,有智能手机的农户有6047户。达标率100%。

9.有社会保障。

(1)全镇符合低保条件并纳入低保范围的有745户2529人。

(2)全镇具有广西户籍、年满16周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01人;其中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员、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应作家庭成员自然减少的人员这几类人数为221人。符合参保条件应录入2080人,已录入2070人,录入率99.52%,未录入10人;应参保2080人,已参保1810人,参保率87.02%,未参保270人。

(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已发放养老金430人;符合领取待遇条件430人。

10.农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

2018年底建档立卡未脱贫户222户851人,贫困发生率3.45%。2020年预脱贫135户,567人。2020年脱贫后贫困发生率为1.15%。2014年底农业户籍人口数24643人。

(二)2020年预脱贫户“八有一超”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精准脱贫摘帽标准、考核要求及我镇实际情况,2020年预脱贫135户567人,截至目前,“八有一超”指标任务全部达标104户。以下为全镇预脱贫户“八有一超”指标任务完成具体情况:

1.有收入来源。135户预脱贫户都可以靠家庭种养及外出务工、产业覆盖等解决生活,达标率100%。

2.有住房保障。目前135户预脱贫户中有127户有稳固住房且人均达到13平方米以上,达标率94.07%。未达标8户:其中需要通过危改6户(1.大梳村程海源户,已挖地基。2.同心村黄惠强户,已倒地梁。3.同心村陈威宇户,已倒楼面。4.同心村黄惠壮户,已倒地梁。5.力冲村韦国振户,已倒柱。6.真胜村潘展强户,已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户(森塘村程石金户,已倒桩)。扩建1户(沙村陈少欣户)。

3.有基本医疗保障。135户567人预脱贫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参保费用财政补贴政策,参保率100%。

4.有义务教育保障。135户预脱贫户中无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或辍学,都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达标率100%。

5.有路通村屯。9个村都有路通村屯,达标率100%。

6.有饮用水。9个村的所有贫困户通过打井、引用山泉水、自来水等不同方式已解决了饮水问题,达标率100%。

7.有电用。9个村的所有贫困户100%有电用,达标率100%。

8.有电视看。9个村的预脱贫户家庭都能通过电视、智能手机等收看到中央或广西电视频道,达标率100%。

9.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截至目前,135户预脱贫户中有112户有劳动力,可以通过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获得稳定的收入3700元以上,达标率82.96%。未达标23户,对于未达标贫困户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不能长期外出务工的引导其在城镇内的扶贫车间、餐饮业、保洁员、发展种养等增加收入。对可以短期离开家的引导其在陶瓷厂等企业务工,确保年底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1.同心村李荣越户,2.同心村李金连户,3.同心村李宗鸿户,4.同心村李永健户,5.同心村李锦永户,6.同心村蔡乾雄户,7.同心村李培宜户,8.大梳村程秀元户,9.凤阁村龚定留户,10.凤阁村龚绪基户,11.凤阁村蔡健州户,12.真胜村黄业忠户,13.真胜村潘展强户,14.真胜村覃孔德户,15.真胜村卢尚洁户,16.真胜村梁剑明户,17.真胜村覃显华户,18.真胜村覃竞燕户,19.平顶村唐燕丽户,20.平顶村霍鸿飞户,21.力冲村韦国振户,22.力冲村韦善良户,23.力冲村谭永森户)。

(三)2020年预脱贫村“十一有一低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1.有特色产业。

凤阁村有贫困户111户,“3+1”特色产业为水稻、沙塘橘、猪和花生,有80户发展“3+1”特色产业,31户属全户无劳力或全户外出务工类型,覆盖贫困户比例100%;有6名(龚坚、李桂文、周柱芳、龚勇宇、龚柱荣、龚炳朝)创业致富带头人。当前凤阁村成立了龚勇宇砂糖桔专业合作社,覆盖了23户贫困户,带动他们发展,以增收脱贫致富。

大梳村有贫困户97户,大梳村的“3+1”特色产业为猪、优质稻、砂糖桔和鸡,75户发展特色产业,22户属于全户无劳动力或全户外出务工,产业覆盖率为100%,培育了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大梳村有2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指导、雇佣用工等方式覆盖了20户贫困户,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比例为21%。

2.有住房保障。

凤阁村共有711户2733人,其中有住房保障708户,未达标户3户,达标率99.48%。

大梳村共有544户1867人,其中有住房保障535户,未达标户9户,达标率98.34%。

3.有基本医疗保障。

凤阁村共有713户2786人,应参保2349人,截至目前已参保2312人,参保率为98.42%。

大梳村共有552户1921人,应参保1779人,截至目前已参保1747人,参保率为98.20%。

4.有义务教育保障。

凤阁村有适龄儿童少年450人,在校445人,辍学5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106人,行政村内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情况,且在校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

大梳村有适龄儿童少年345人,在校3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93人,行政村内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情况,且在校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教育扶贫政策,达标率100%。

5.有安全饮用水。

2个预脱贫村共有农户1255户,1255户农户通过引用山泉水方式解决饮水问题且达到安全用水标准,达标率100%。

6.有路通村屯。

2个预脱贫村村委会所在地已通水泥硬化道路。道路路基宽5米,路面宽3.5米。20户以上(含)的自然村(屯)10个,全部通水泥硬化道路以上,达标率100%。

7.有电用。

2个村共有农户1255户,其中家中接通生活用电1255户,达标率100%。

8.有公共服务设施。

2个预脱贫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齐备,都建有村委会办公楼、宣传栏、卫生室、篮球场、农家书屋、戏台等,村委会和学校所在地已接通光纤网络宽带,达标率100%。

9.有电视看。

2个预脱贫村共有农户1255户,有1255户农户有电视看或有电脑上网或智能手机,能收看中央和广西电视频道或上网,了解中央和自治区方式政策、新闻信息等,达标率100%。

10.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凤阁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6.3万元(其中入股周柱芳养猪场利息0.1万元、清理不规范合同收入5万元、卖集体山林收入1.2万元),已达标。到年末,入股周君洪、龚绪基、龚似基、龚龚健、龚伟合作社,分红计划收入1.2万元;入股森茂公司分红0.8万元,养鱼计划收入0.5万元;预计年底收益合计8.8万元。下一步预在黄田种植30亩油茶(预计3年后产生收益,每年2000元/亩)。

大梳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2.49万元(其中2.4万来源于入股分工,0.09万元来源于出租山林租金)未达标。计划入股藤县城投公司入股20万元,预计分红1.6万元。

11.有好的“两委”班子。

2个村的“两委”班子都能较好地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村级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无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情形,达标率100%。

12.贫困发生率。

凤阁村2786人,2018年底有34户,137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5.39%(贫困发生率按2014年底县公安系统导出人口数2541人计算)。2020年预脱贫户脱贫后凤阁村贫困发生率为1.65%。

大梳村1924人,2018年底有16户,4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2.42%(贫困发生率按2014年底县公安系统导出人口数1778人计算)。2020年预脱贫户大梳村贫困发生率为1.12%。

(一)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摘帽计划制定工作。根据上级工作部署,我镇于1月初开展第一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村摘帽计划制定,经组织各村摸底排查,确定全镇计划脱贫567人,凤阁村、大梳村脱贫摘帽。根据“一下”的指导意见及镇村的再次深入排查,确定二上计划脱贫567人,凤阁村、大梳村脱贫摘帽。

(二)中央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按照上级整改要求,根据我镇实际,印发了同心镇落实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广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压实各方责任,并督促各村各有关单位强化落实整改。

(三)扶贫屯级道路建设工作。今年第一批扶贫屯级道路1条共0.85公里,36.55万元,已完工。第二批计划建设2条1.045公里,44.935万元。

(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并积极利用好上级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确保各村集体有稳定收入。同时鼓励设立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实现“造血”功能,助力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确保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镇有1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目前已倒地基,要求9月底前完工,并搬迁入住。

(六)严抓线上线下数据核对工作。根据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要求,我镇结合遍访贫困户活动、扶贫工作日等切实开展好“一户一册一卡”、数据清洗工作,确保线上和线下数据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有效提升了我镇扶贫数据的整体质量。

(七)及时宣传雨露计划,落实教育政策。我镇落实专人负责,对建档立卡户中所有贫困生信息进行比对,将应享受2020年春学期雨露计划补助的贫困生名单发到各村,由各包村镇干部、第一书记组织帮扶联系人联系贫困生,协助提交相关申请材料。截止目前,我镇符合享受条件的121名贫困生申请了雨露计划补助。

(八)广泛宣传以奖代补政策。我镇于4月12日召开以奖代补工作培训会,同时,各村也召开了政策宣讲会,向帮扶联系人和贫困户宣传产业奖补政策。通过镇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包村领导具体落实、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入户宣传方式,广泛宣传该项政策,确保贫困户户户知晓政策。目前已完成375户验收,计划奖补金额70多万元。

经过全镇上下的不懈努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住房保障方面。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多数房屋属c/d级危房、人均不足13平方的情况,要他们对房屋进行新建、维修扩建、加固等存在很大的难度。一是贫困户家庭经济条件差,无法筹集资金建房。二是地理位置影响,难找到合适的建房基地。三是危改补助资金过低,贫困户申请危改积极性不高。

(二)基本医疗保障方面。一是面上户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为在外务工或长期不在家,很难联系上户主,给宣传、发动带来困难。二是收集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缴交凭证存在难度。

(三)集体经济方面。当前发展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主要以投资入股经营模式为主,缺少自身发展模式。一是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缺乏。二是农户的土地流转意识不强。村内的耕地、林地已分田到户,土地流转困难。

(四)部分帮扶联系人责任心不强。部分帮扶联系人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悉,不按要求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一)因户施策,确保住房保障达标。根据摸排到的住房不达标户情况,积极宣传发动,坚持自身发展为主,通过危房改造、维修加固、扩建、新建等措施解决住房问题,确保全镇住房保障达标。

(二)进一步加强医保、养老参保工作。进村入户进一步动员、宣传应参保人员积极参保,做到应保尽保。

(三)多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案。一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组织保障。二是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三是多项产业齐发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强劲发展。

(四)切实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执行上级的控辍保学标准,继续组织全镇各中小学教师、镇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进村入户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监测、劝返复学工作,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制度,确保不让贫困学生因贫辍学。

(五)加强培训。一是加强帮扶干部的培训,要求各帮扶人利用平时走访入户和扶贫工作日入户时间,加强与贫困户之间的沟通,摸清贫困户的底数,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帮扶意识的提升,扎实开展帮扶工作,认真填写好“一户一册一卡”基本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二是提升村级信息员业务知识水平,做好国扶系统、数据大平台的运用与操作,确保线上线下一致。

(六)抓好中央第二巡视组对广西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及广西2018年扶贫成效考核整改工作,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实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公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朱阳关镇位于卢氏县东南,距县城65公里,总面积137.5平方公里,耕地7299亩,原辖13个行政村,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合并为现在9个行政村、122个居民组、5326户16975人,是卢氏第二大盆地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涵养区、天然林保护区、革命老苏区重点乡镇和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自全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朱阳关镇党委、政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扛牢肩上责任,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产生,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全镇共有贫困村8个,截止2019年年底,全镇8个贫困村均实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达标,退出贫困村序列。常住居民共有5326户16975人,精准识别之初贫困人口就有1086户4217人,贫困发生率24.8%,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社会各界大力帮扶下,贫困人口逐年递减,尤其是2020年攻克难中之难,实现剩余72户1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全镇目前共有“两类人群”65户190人(边缘易致贫32户88人,脱贫不稳定户33户102人),其中2020年底前共识别“两类人群”45户132人(边缘易致贫户19户52人,脱贫不稳定户26户80人),通过强化帮扶,目前返贫致贫风险已经全部消除。在2021年1月份至今的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中,通过“两发现”、“两核实”共新识别“两类人群”20户58人(边缘易致贫户13户36人,脱贫不稳定户7户22人)。为加强帮扶力量,对两类人权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因户施策,一户一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及时跟进,将“两帮扶”落到了实处,后期将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确保收入持续增收,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

二、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深入领会中央2021年1号文件、省委2021年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会议精神。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一次召开研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认真梳理2021年工作要点,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进度,指导各行政村产业布局、产业发展,有序开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一)建立健全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一是主动作为,早发现早纳入。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乡镇、村组干部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掌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对于发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人口,按“四议”识别程序及时纳入“两类人群”。早到早发现早纳入,确保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做到精准识别。结合县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应急管理等行业部门每月反馈的信息监测预警名单,建立预警监测台账,安排包村干部、村两委工作人员逐户上门核实,确认脱贫户是否存在返贫风险、非贫困户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是否存在致贫风险。三是及时跟进帮扶措施,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于新识别纳入的20户58人“两类人群”均实行双重帮扶责任人、一户一计划、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主要落实产业、就业、金融、扶志扶智等措施,帮助增强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目前享受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扶持等就业帮扶政策的两类人群有14户20人,产业帮扶的有12户45人,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的有20户29人,合作医疗参保、签约家庭医生等健康扶贫均实现全覆盖。尽锐出战、帮扶力量、帮扶力度持续加强,确保致贫返贫风险及时消除,坚决防止致贫返贫现象出现。

(二)狠抓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一是集中精力统筹整改。根据卢氏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卢氏县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的通知》卢脱贫办〔2021〕5号文件要求,立即制定《朱阳关镇关于对2020年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方案》,及时下发各镇直部门、各行政村,按照反馈问题清单,在全镇范围内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截止目前共自查问题*条,已建立自查整改台账,确保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二是问题整改“回头看”。对2016年以来的国家及省市县反馈的问题整改结果进行“回头看”,一看资料是否齐全,二看整改是否真实,针对历次整改列入台账中的问题,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目现场进行查看了解整改落实情况,坚决防止因问题整改不到位而出现反弹、引发事件,确保排查出的问题整改彻底、结果真实。做到所有问题真整改、出实效。以问题整改促进工作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质量提高,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发展动力。

(三)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要指标,守牢脱贫底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稳定住、巩固好“三保障”成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确保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做到“应助尽助”;持续加强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各类教育补助资金按时发放到位。实施教育扶贫,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保障。医疗保障方面:2021年全镇贫困人口、“两类人群”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合格乡村医生配备和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意外伤害补充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脱贫群众及低保群众合作医疗参保补助及时发放到位。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农村危房动态监测,对2016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的435座房屋开展危房改造质量“回头看”,确保质量达标;对一般农户的住房情况进行排查鉴定。目前全镇农户住房安全均已得到保障。安全饮水方面: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护为重点,明确管水员、水费收缴标准,对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水、末梢水全面检测,确保群众饮水水质安全放心。全镇所有居民安全饮水均已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易地搬迁后续管理方面:一是加强组织保障。镇朝阳社区通过选举,成立3人组成的党支部委员会,3人组成的居委会,成立6个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搬迁群众自主管理,“一站式”服务;二是认真做好户籍迁移工作。为全镇十三五期间386户易地搬迁完成户籍迁移,保障群众权益,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三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幼儿园1座,方便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四是加大搬迁人口就业产业发展力度,社区成立金融服务部1个,便利群众利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之花,村组干部通过逐楼逐户加大宣传务工信息,鼓励群众就近发展食用菌等方式,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四)加强扶贫资产管护,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一是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在确定权属基础上,由镇产业办、扶贫办对各行政村2016年以来所形成的扶贫资产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明细台账,实地查看扶贫资产,完善扶贫资产确权台账内容,确保所有扶贫资产应确尽确、应登尽登。二是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后续管护制度。对于确权移交到村的扶贫资产项目,督促指导各村建立项目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不定期对项目运营、管护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扶贫项目能够充分发挥效应,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三是突出抓好资产收益扶贫。坚持因地制宜探索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进一步规范项目收益分配,完善减贫带贫机制,鼓励村级集体的扶贫资产收益实行二次分配,用于失能弱能贫困人口的补助、增设益贫岗位、发展和维护小型公益事业、扶持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等带动贫困户等。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参与产业发展并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完善巩固脱贫长效机制。

四、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情况。

(一)续好脱贫攻坚曲,保持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做好帮扶机制落实。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保持现有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各级定点帮扶和帮扶责任人继续做好帮扶对接工作,继续坚持和完善驻村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教育、培训与管理。确保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不退、帮扶队伍不撤、帮扶力度不减。

(二)绘好项目建设画,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施工进度,确保效果如期发挥。

2021年全镇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达1.5亿元左右。为加快推进醒目建设进度,如期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早日发挥项目效益,一是倒排工期,细化施工任务。按照施工量、完工时间,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分解,制定施工计划,细化到每一季度,每一月。按照施工任务表,稳步高效推进项目进度。预计2021年10月底项目竣工率可达70%以上,12月底所有项目均可竣工。二是抽调精干力量,专人专班推进。实行重点项目领导班子亲自负责制,由领导班子成员亲自牵头,抽调镇直部门精干人员组成项目推进组。及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施工问题,保障项目建设高质高量如期完成,确保重点项目效益早日发挥,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三)下好产业发展棋,力促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围绕全镇“一镇一业一带”总体布局,一是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实现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生产。规划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菌种生产、食用菌分拣等食用菌生产加工工厂,形成香菇产业从产品制棒到产品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延长产业链条,增加菇农收入。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食用菌生产经营主体,依托产业扶持政策,鼓励菇农积极参与合作社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提高本镇食用菌市场地位。二是积极发展其他产业,实现“百花齐放”。在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连翘等中药材产业,猕猴桃、蓝莓、大樱桃、玉露香梨等种植产业。实现多种产业同台竞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已经形成,产业振兴也将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定基础。

五、下步打算。

(一)扛牢政治责任,坚决防止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措施和帮扶机制,坚持通过“两发现”、“两核实”、“两帮扶”“一消除”“两类人群”工作法及早发现、及早识别、及早纳入、及早帮扶、及早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时刻绷紧防止返贫致贫这根弦,坚守工作底线,坚决遏制返贫致贫现象出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立足全县、全镇发展全局谋划本镇乡村振兴发展蓝图。以朱阳关村、岭东村作为朱阳关镇乡村振兴试点村,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积累乡村振兴宝贵经验,为全面深入推进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三)持续扩大招商,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立足全镇实际,发挥县西南中心乡镇的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带动全镇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以来,xx县持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围绕“清底、谋局、守线、起步”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建党一百周年做出新的贡献。

充分把握今年以来工作调整和政策衔接的空窗期,对攻坚期内推开的扶贫项目资产、扶贫档案、问题整改等工作进行全面清底,不留尾巴。一是全面开展攻坚期扶贫资金项目清理规范,在2020年基本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对脱贫攻坚期间所有的扶贫资金、项目全面清理规范,完成xxxx个项目的清理核查,进一步厘清资金来源、查清资金去向、核清项目情况、规范运营管护、规范项目档案。二是全面展开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完成xx个部门、xxx个贫困村、xxx个非贫困村及xx万卷一户一档的资料整理,全部完成后,将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移交县档案馆。三是全面进行攻坚期政策落实核查及问题整改,重点对小额信贷、光伏补贴、雨露计划、孝老爱亲等到村到户政策进行全面盘点,发现有缺项漏项的及时兑现。共核补小额信贷xx户、雨露计划xx户、孝老爱亲xx万元。同时,对照国考反馈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排查,发现的xx个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了整改落实。四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总结形成《xx县脱贫攻坚成效汇编》《xxx县贫困村脱贫档案》《xx县百户脱贫案例》等三本资料汇编,全景式再现、全程式记录过往五年的脱贫攻坚工作;xx村第一书记xxx得到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

始终把“重心转移、做好衔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努力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是深入调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县xx个乡镇所有脱贫村开展了“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题调研,为下一步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推动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全局谋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对当下甚至未来5年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详细部署。三是及时部署,连续召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驻村(乡镇)工作推进会,对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确保工作不掉线、不断档。四是政策衔接,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强化各级党政领导抓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政治责任,抓好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的调整、优化、宣传、落实,县级财政安排衔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xxx万元、保持了上年水平。五是常态帮扶,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村xx个、搬迁安置村(点)xx个,派出xxx名第一书记和驻村(乡镇)工作队,同时出台《xx县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试行),确保管理跟得上、作用能发挥。六是深化改革,根据省市扶贫机构调整及全县事业机构改革安排,调整县扶贫开发服务中心为县乡村振兴发展中心,将县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正式挂牌。

紧紧盯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由村到乡到县自下而上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确定390名乡村两级信息监测员,返贫风险每月监测;与医保、残联、民政、教育、水利、住建等部门,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共享预警机制,重点数据每月调度。二季度动态调整后,脱贫人口自然减少xx人、新增xx人,全县脱贫人口变更为xx户xx人。二是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集中排查,新确定监测对象xx户xx人;原有“两类户”按照xxx元收入标准重新归类后,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xx户xxx人、严重困难户xxx户xxx人。三是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集中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上半年资助学生xxx人次、xxx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xxx处,涉及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万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xxx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xxx户、低保户xxx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户xx户、贫困残疾人家庭xx户、贫困边缘户xx户;1-8月住院xxxx人次、综合报销xxxx万元、报销比例xxx%,慢性病报销xxx人次、xxx万元、报销率xxx%,双签约服务xxx户次。五是接继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向x个易地搬迁安置村派驻工作队xx支,联合移民党支部或迁入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新安排资金xxx万元,对移民小区后续产业进行扶持,充分吸纳搬迁劳动务就业,有劳动力xxx户搬迁家庭,实现就业劳动力xxx人,达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至少一人就业的要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行动,发现的xx条疑似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围绕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衔接,对标中央和省市的政策举措,全面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保证务工就业、乡村建设推进等方面工作落实,努力在乡村振兴上迈好第一步、破好第一局。一是科学谋划产业项目,安排资金xxx余万元,重点支持旅游康养、中药材产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特别是在成功进行xx、xx等村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借助全市建乡村振兴示范带政策机遇,重点支持xx个村发展旅游康养产业,促进脱贫地区全面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二是切实补齐发展短板,安排专项资金xxx万元,对包括非贫困村在内的农村饮水安全、道路建设、网络信号等问题进行支持,特别是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对中心村和空心村分类支持,逐步解决视觉贫困问题。三是全力推动务工就业,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节,扎实推进稳岗就业,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xx人,比上年增加xxx%;一方面,把欠发达乡村扶贫车间发展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点扶持xx个乡村就业车间,切实解决农村弱劳力、半劳力就业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光伏扶贫项目管理及运营维护,收益资金实行账户归口管理,完善收益分配办法并全部录入系统,落实管理和运维主体,按持证上岗要求对管护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五是持续实施保险防贫政策措施。优化完善面向“三类对象”的综合保险、面向边缘户的防贫责任险和面向种植户的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三项保险共安排财政资金xxx万元。

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要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治理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推动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2021年以来,县乡村振兴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守住底线,防返贫致贫机制有效健全。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靶向施策。抓好预警监测,建立农村低收入人群信息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分类设定“红黄”监测标准,强化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每月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排查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现xx户xx人符合监测标准的突发严重困难户。同时,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开展督导排查,实现动态清零。抓好重点帮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目前,全县xx名已脱贫人口中,xx人获低保保障,xx人获特困供养保障;xx名边缘易致贫人口中,xx人纳入低保保障,xx人纳入特困供养保障。

二是深化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稳定。坚持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为主要途径,拓展提升收入水平。抓好产业帮扶,x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xx户,xx户脱贫户发展xx个自种自养项目且达标,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抓好稳岗就业,大力实施“春风行动”,全县脱贫劳动力已务工就业xx人,占比去年xx%,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xx个,和去年基本持平。抓好资金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全县共安排各级各类资金xx万元,全部匹配到位。截至8月31日,全县共匹配衔接资金项目数90个。项目已开工数xx个,开工率xx%,其中已完工xx个;已拨付资金xx万元,财政衔接资金支出率xx%。

三是健全机制,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有序推进。调整县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县扶贫办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6月xx日与市里同步挂牌。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政策,谋划制定“2+n”政策体系,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及时调整充实帮扶力量,在原有xx个驻村工作队基础上增加xx个队,第八批选派干部驻村已全部到位开展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从7月份省乡村振兴局组织的暗访调研以及平时我们督查暗访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一是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乡村干部认为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有撤摊子、松口气的想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新要求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熟,办法不多。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减弱,对乡村基层的督导指导不够,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帮扶责任人联系群众较少,甚至没有走访和电话询问;集中排查流于形式,网格化管理不完善,监测对象排查不彻底,台账资料不规范,问题整改没有针对性。三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不到位。部分拆迁农户现有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危房,部分脱贫户前几年搬入新居后原有老房至今未拆除。部分农户因农村建设出现供水管网损坏导致供水不足等。四是精准帮扶不到位。制定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实帮扶措施不及时,更多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长时间都没有落地。五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到位。衔接资金项目不愿谋划、不会谋划,有的乡村进度滞后,长时间没有进展;动态监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户不愿报,又没有跟进帮扶措施,甚至不管不顾;有的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不规范,未按时签订协议,无纸质考勤记录、管理办法;部分乡镇今年以来的发放的小额贷款为0,进度缓慢;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扶贫手册未及时更新,户档资料更多停滞在去年的内容。六是资金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村里未规范建立台账。七是乡村建设不到位。部分村存在改厕建后管护不到位,有的村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泥烂路滑。部分农户家中杂物乱放,人居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作为乡村振兴部门来说,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然是首位的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严格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用足用好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好机制、好措施,高质量推动衔接期内各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进一步加强网格化动态监测,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履行程序纳入监测对象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保持常态化联系帮扶,继续填写帮扶手册,确保在10底前所有帮扶措施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进一步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巩固。加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的排查力度,全面摸清底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进一步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县乡村振兴局会同民政、卫健、医保、人社、教体、信访委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实行信息月报送制度,做好低收入人口信息比对,对发现的困难人群,要及时实行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共享突发性大额医疗支出、自然灾害、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信息,分层分类实施帮扶措施,实现对农户易返贫致贫风险点的早发现、早研判、早帮扶、早清零。

四是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布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依托xx等特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持续做实乡村特色产业,深化消费帮扶,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不断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稳定增收,让农民富起来。

五是进一步抓好稳岗就业。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两个不低于”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摸清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相关信息,确保系统录入数据与相关人员务工就业实际保持一致。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就业技能,确保“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岗需互选、人岗匹配”。

六是进一步抓好扶贫资产管理。全面摸清扶贫资金项目底数,严格执行扶贫资产“运行、维护、处置”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定期对扶贫资产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经营性扶贫资产经营主体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核查经营状况,消除经营性扶贫资产风险漏洞,严防资产流失和侵占,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七是进一步抓好金融帮扶。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继续推广“一自三合”信贷模式,对有资金需求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对象开展小额信贷新增、续贷、展期工作,确保应贷尽贷。

八是进一步抓好社会帮扶。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履行好职责。深化县域结对帮扶,与xx县共同谋划中长期帮扶规划,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开展定点帮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凝聚全社会帮扶力量。

九是认真做好迎接后评估工作。今年11月-12月之间国家和省将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是把前几年的第三方评估和交际考核结合起来,在总体要求、结果运用等方面与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的差别不大,是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性考核。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像对待脱贫攻坚考核一样来对待此次后评估工作,紧紧围绕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果巩固4个方面10项指标(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四个不摘”、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就业稳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产业发展、收入支出变化、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今年底后评估工作不出问题。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x委、x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x委新决策新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按照“一三三”工作思路,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稳步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

一是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常态化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持续加强排查,定期检测,全x“两类户”共x户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主要的致贫返贫风险类型为家庭成员患病和劳动力较弱两类。针对主要致贫返贫风险,分类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脱贫不稳定户扎实巩固,边缘户不再陷入贫困。对有发展产业条件和有劳动力的家庭,逐户逐人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对弱劳力或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资产收益分红、集体经济组织帮带等办法稳定增收;对患大病和无发展能力的,强化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综合性兜底保障措施,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保兜底,做到应保尽保;继续为全x所有脱贫户投保返贫责任保险、意外伤害险,构筑最后防线。目前,x户“两类户”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x户,纳入社会兜底的x户,返贫险投保率达到x%,已全部解除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力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拓宽“扶贫车间”“居家就业”“公岗就业”“劳务就业”等增收渠道,不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和社会帮扶措施。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建好搬迁群众“一卡一库一台账”(培训卡、岗位信息数据库、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做实就业创业服务,推动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全员培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家庭实现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x脱贫人口就业x人,其中:省外务工x人,省内县外务工x人,县内务工x人。用好用活后续产业扶持、光伏收益等资金,有效提高搬迁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协调小区物业公司,争取环卫、绿化、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尽量让60岁以上群众有合适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全x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x人。积极推进迁出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xx率先实施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项目,着力解决搬迁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实现农户与服务组织双赢,产业和生态共同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是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整改。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以“三实三清”工作举措,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责任压实,目标任务清楚,x月x日我x召开了安排部署会议,启动了排查整改工作,出台了《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责任进行了细化,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将问题整改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排查扎实,短板弱项清底,由行业部门牵头负责,乡村为排查主体,所有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参与,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逐户走访、逐户查验、逐户摸排,切实摸清问题底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逐村逐人进行排查,全x不存在适龄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的现象,x名残疾儿童全部实行送教上门;住房安全情况正在排查中。整改务实,问题隐患清零,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能立行立改的,立即整改到位;需要一段时间整改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跟踪督办。x医保局针对常年卧病在床的贫困人员,联合x人民医院专家进行上门鉴定,确保全x符合慢性病标准x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x水利局对全xx个乡镇x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回头看”,对隔离措施不完善等日常维护管理方面问题,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强后续管护,做到“动态维护、静态清零”。

抓好巩固衔接,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转型出雏型”相适应的“三农”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我xx创新开拓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抓好有效衔接,健全完善“三个机制”,确保政策衔接不留空白,工作对接不留空档。

一是完善政策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三保障”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根据目标任务变化,对现有帮扶政策按照“三个一批”进行优化调整。特别是对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在义务教育方面,积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医疗方面,接续落实健康扶贫、慢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基本医疗保障等工作制度,对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户做到“应管尽管”。在住房安全方面,严格执行《xx省农村自建房规划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乡村两级住房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保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在饮水安全方面,稳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回头看”,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力度,启动实施应急水源地建设工程,有效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力保障脱贫群众供水安全。

二是完善项目衔接机制,巩固拓展资产收益成果。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切实抓好已实施扶贫产业项目的资产管理。特别是经营性扶贫资产的扶贫项目,根据实际运行现状分类管理。对当前产权明晰、运行良好、效益明显的经营性扶贫资产,保持现有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后期的风险防控;对长期闲置、效益差甚至亏损的经营性扶贫资产,在突出带贫益贫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托管、流转、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入市改革、盘活利用。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综合评估,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同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全x“xxx”的整体布局,抓好项目包装策划,建好项目库,今年以来,共批复巩固提升项目x个,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x%。

三是完善产业衔接机制,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深入实施“特”“优”战略,打造x个商贸物流交易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真正用市场牵引拉动两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扩面提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做好优势品牌的宣传包装策划,以品牌促发展,以品质促增收。积极实施龙头引领工程,培育壮大x户家庭农场、x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x户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特优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

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压茬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深入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典型、串点成线、辐射扩面、整体推进,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村更富的目标。

(一)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发展规律,以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抓手,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地。远近结合抓规划。结合5年过渡期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加快完成我x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分类布局,有序推进重点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统筹做好乡(镇)村体系和村庄建设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的规划体系。补短强弱抓建设。坚持把农村“路、水、暖、气、电、数、链、废”等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不断创优发展“软实力”,不断厚植民生福祉。统筹兼顾抓改革。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完成x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管理试点任务,健全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的“股权证”变成“分红册”。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前期准备,进一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鼓励x个搬迁村整村流转,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二)实施农村环境提质工程。以“田园美、生态美、家园美、生活美”为目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打造x个示范村和x个衔接样板村,以点带面,串点连线,以区域性打造带动整体性发展。加大“三化一改善”力度,着力推动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绿化美化。创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加快推进社城、郝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x个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处理。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着力增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力”。

(三)实施乡村治理提效工程。坚持“三个狠抓”,把夯实农村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奋力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第一,狠抓党建引领,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持续开展“xx”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干事热情。持续深入开展“三创”活动,大力引才回乡,重点在“能人”选育用管上下功夫。持续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以“五大培训工程”为抓手,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第二,狠抓自治创新,夯实村民自治基础。着力构建“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的工作格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健全完善《xx农村干部管理细则(试行)》等制度。持续推行爱心超市、孝善养老等机制办法,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全x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启动殡葬改革,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第三,狠抓法治建设,夯实依法治理基础。树立法治理念,发挥“德治润化”作用,努力实现以“三治”成效促“三零”创建。持续推进“三治三零”工作创建,加快“全科网格”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倾,落细落小网格治理服务单元,确保实现“三零”达标村(社区)达到x%以上的目标。持续提升网格服务管理水平,推行“网格+x”模式,缩网赋能提质,管理服务做到“网”尽百姓事、服务“零距离”。持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打通农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督导为契机,继续发扬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苦干实干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社会兜底保障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xx“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以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成效来践行“两个维护”,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推进整改。今年,是建党xxx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问题整改工作意义重大。我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省委巡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等问题统筹起来一体整改,把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结合起来解决,做到一体谋划部署、一体推进落实,一条一条细化整改措施、一件一件明确整改目标,全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落细、见责见效。一是强化领导,高位推动。为进一步传导压力和压实责任,我县先后多次召开整改调度会,对整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整改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x月xx至xx日,县脱贫攻坚专项督导组根据整改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开展了调研督导,督促指导解决问题,倒逼脱贫攻坚和问题整改的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制定方案,认真查摆。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持从本级抓起,以下看上查问题、列清单,以上率下定措施、抓推进,形成县、乡、村上下联动、各部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进整改。针对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中央、省成效考核反馈的xx个问题,逐一确定责任单位,逐项细化整改措施,逐个确定责任人,共细化为xx条整改措施。三是从实整改,销号管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时限要求,倒排工期,落实整改报告、对账销号制度,县、乡(镇)整改办分别对本级整改问题负责销号管理。截止目前,省委巡视涉及的x个问题,xx个整改子项;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我省问题以及省对市县考核发现xx个问题,共计xx条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细化举措,构建返贫监测防线。一是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县实施“扫码申报,帮扶无忧”、“干部摸排,包村到户”、“筛查预警,合力监测”和“跟踪记录,巩固成果”四项举措,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继续精准施策。二是全面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对全县xx户xxx人边缘易致贫户和x户xx人脱贫不稳定户根据主要风险原因因户施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并发放《南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监测登记证》,跟踪记录“两类人群”每个季度政策落实、帮扶举措、“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收支等情况,既突出帮扶,又强调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监测对象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两类人员风险是否可以消除,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截止目前,筛查预警和入户调查共完成四期xxxx人;全县摸排监测现有边缘易致贫户xx户xxx人,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今年纳入x户x人边缘易致贫户,还有x户xx人正在走纳入程序准予纳入。

(三)加大扶贫力度,做好后续巩固文章。一是做好稳岗就业帮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就业扶贫长效机制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指导意见》,定期开展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务工情况监测,摸清就业需求,实施就业信息动态监测,并将就业信息,就业需求等信息录入就业监测系统,截止当前,现有脱贫户劳力xxxx人,已外出务工xxxx人,占比xxxx年xxx.x%。同时加强扶贫车间运行监测认定和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今年新增认定扶贫车间两处,全县累计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xxx个。二是拓宽消费扶贫渠道。今年以来,我县不断将消费帮扶行动引向深入,积极引导激励全县各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不断加大帮扶产品采购力度,帮扶产品销售渠道不断加宽,交易金额持续增加,截至x月x日,全县累计采购帮扶产品xxx万元。全县通过消费扶贫工作系统认定帮扶产品xx个,共上架x馆帮扶产品xx个。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县xxxx年规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xx个,投入扶持资金xxxx万元,截至当前开工率达到xx%,竣工率达到xx%,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均达到xx%以上,近期主汛期过后,我县将加大压实项目建设实施进度,确保扶持资金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建设、确保资金发挥应有扶持效益。四是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协调组织乡村干部、扶贫干部、驻村干部,配合农业农村、卫健部门开展农村改厕入户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开办农村改厕系统录入培训班两期,确保排查无盲区、统计无错漏,截至当前全县已完成xxxxx户改厕信息录入工作。

我县虽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区有较大差距,还有许多不足和短板。一是农村高素质人才不够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二是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带动性不够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两者之间缺乏对接的有效平台,“企业需要什么”与“贫困户发展什么”无法链接,导致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也不明显。三是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普遍不够强。部分村集体主要依靠政策性、补偿性收入,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下一步,我县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按照会议部署和要求,深刻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艰巨任务,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持续帮扶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增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再创新的业绩。

一是持续开展返贫预警监测。充分运用防返贫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开展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三类人员”的重点监测,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收入变化,对存在致贫风险的农户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二是大力培育引进农村人才。围绕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好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开展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素质农民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扎根农村、从事农业、服务农民的致富带头人。畅通优秀人才返乡下乡渠道,鼓励高端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是大力推进增收路径步伐。把扶贫车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整合相关项目资金,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扶贫产业,确保扶贫车间不断档、扶贫产业不停步。

四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丰富村级集体经济业态,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良性机制,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过xx万元,培育一批过xxx万元的经济强村。我县一些集体经济强村如五里庄村账面上有很多资金因投资风险等原因闲置着,闲置的资金是无法钱生钱的。要探索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由县财政部门牵头,工创投、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协助,把全县各村闲置的可利用资金集中起来,投入到县工创投公司,在县工业园区投资兴建厂房形成固定资产出租,按照各村出资比例,给予租金分红。

按照中共***委***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周办字【2021】3号)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相关要求,现就我委主要任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做好制度建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规划引领全局的总基调牵头制定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同时按照省市苏陕协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关工作要求,拟定并印发了我县《2021年苏陕协作工作要点》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点》,两个要点中分别明确了各职能部门任务,夯实各项主体责任。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县乡村振兴防止返贫规划(2021-2025年)》,现已经完成讨论稿,待县委县政府审定后下发,做到规划引领、制度先行。

(二)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按照《**省2020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要求,及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针对反馈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召开专题会,下发排查整改通知,深入实地现场督导等形式扎实推进反馈问题的整改。截止目前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协作方面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统筹考虑区域整体资源优势,通过“县域一盘棋”统筹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引导“业态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庄实现集聚发展。抢抓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机遇,成功申报陕西省猕猴桃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000万元。申报省级**协作资金1640万元。为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积极争取中省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和县级涉农整合资金,今年申报的**县沙河湿地公园七号坝涵洞桥工程争取到中省资金420万元,申报的**社区工厂二期项目争取到县级涉农整合资金552万元,各类资金的争取到位为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协作方面:按照省市县**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积极谋划2021年苏陕协作项目,项目征集主要聚焦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项目申报条件,主要从备案、土地、环评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利益联结机制是否稳定、项目可行性与必要性等多个方面把关,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目前征集的24个苏陕项目已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进行了联评联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加快推进**社区工厂二期项目、**社区工厂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手续,力争项目尽早建成投产,吸纳移民搬迁户就近就业,增加搬迁户工资性收入。

(五)积极开展就业帮扶。县人社局组织8户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赴各移民社区安置点,积极引导具有劳动能力的易地搬迁户赴东部结对地区、省内及其他地区稳岗就业。举办3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其中面向50周岁以上的大龄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超过200个),发放各类招聘简章和政策宣传单1200多份,提供务工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100多人次,16人达成了就业意向,25人登记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意向。

(六)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宣传后续扶持有关政策,起草了《致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封信》,就户籍迁移政策及户籍迁出后的产权、林权、合疗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说明,打消群众心中疑虑。整理出了户籍迁移所需的资料清单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迁移户籍。

(一)社区服务仍有短板。前期我们着力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但从目前社区管理和群众诉求来看,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厚,社区精神文明等软环境建设仍有待提升。因资金原因,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匮乏,3个社区都没有文化大礼堂等公共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中心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

(二)社区管理难度较大。搬迁群众来自很多镇村,受地域、习俗等影响,融合需要一个过程。群众户籍意识淡薄,认为迁不迁户籍无所谓,迁了还可能对原已享受的林权、地权造成一定影响,迟迟不愿将户籍迁入居住地,同时搬迁群众都属于县域内搬迁,按照公安机关有关规定,不予办理居住证,给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项目实施任务重。省市6月上旬才下达了**协作资金计划,按照计划要求,11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不低于90%,因项目必须完成相关确定程序后下达投资计划。且开工建设前必须履行相关程序,苏陕协作项目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来看时间紧迫,任务重。

(一)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为切入点,逐步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协调民政局、文体局等部门,加大对社区便民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社区功能设置和配套设施,科学合理设置办事窗口,方便群众办事,丰富文化生活。计划组织社区干部到示范社区参观,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安富园社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是我县后续扶持工作的重点,下一步将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安富园社区打造成全市“十三五”后续扶持工作的亮点。

(二)强化群众内生动力。协调人社部门,逐步完善社区就业服务站,系统性收集就业创业及培训意愿,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宣传。利用好高新区集贤园及各社区工厂,主动搭建平台,促进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鼓励搬迁群众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发展壮大产业,完善造血功能,确保搬迁群众“逐步能致富。”

(三)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督促相关镇(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苏陕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料,扎实做细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规范实施。加快推进专家评审、报政府常务会研究、公示公告等程序,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加快**社区工厂二期建设,协助项目单位办理前期手续,及时下达投资计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围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等重点领域,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大与省、市对口部门对接力度,积极申报项目,引导各行业领域专项资金、政策向移民社区倾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做好产业衔接、坚持政策引领,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红色力量”。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力量,将从事相同农业经济、乡村建设的支部党员组织起来,吸引更多群众、经济能人、行业能手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集思广益、聚智聚力。此外,要深化自治实践,成立产业种植特色党小组,推选群众基础好且了解实际经验丰富的能人制定出学习实用科技、传授实用技术、帮助群众发展致富项目、交流致富信息和经验等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职责内容,如防病虫害、市场拓宽渠道、经验讲座等,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借助多媒体宣传、制作微信视频、淘宝销售及精包装进水果商店销售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业提质增量,化被动为主动,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做好产业衔接,增强“主体优势”。“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做大做强产业才能为乡村振兴赋能长远,为脱贫攻坚成效提供强力支撑与保障。在产业衔接上,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引流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步推进人才振兴。做好产业衔接还要注重产业的稳定发展,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中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但依然存在发展上的弱项,影响产业发展后劲,故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不能“脱链”,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发挥“驱动效应”。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要立足现实需要、谋划未来发展,持续加强政策的后续扶持,做好政策的规划衔接,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以支持乡村振兴。要继续坚持现行的帮扶政策,将临时性帮扶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支持政策,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避免因政策取消而出现返贫情况;要将帮扶与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的总框架下统筹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政策为牵引,推动社会市场协同发力;要以政策力量守牢底线,做好监管兜底衔接。群众最怕因灾因病因残返贫,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兜底责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兜住、兜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守护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多措并行、多力齐发,做到精准施策,消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

农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个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大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各位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就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绩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脱贫,x年多来,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出列,xxx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xx%降到了零。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含中职)、大学(含高职)教育全学龄段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资助贫困人口100%参保史。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畅通了交通运输最后1公里。完成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在边远山区也实现村村通光纤宽带、通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建起标准的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农民住房改造项目,建聚居点,并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住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房屋均配套卫生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扫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从被动适应“扶着走”到主动发展“带头跑”。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做到不让1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强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重塑。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乡(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全部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全县干部职工本着为民、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为过河”中闯出了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得到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转变工作作风。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深入“大课堂”,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也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再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接蜕变。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到农村一线,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动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引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脱贫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更需要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坚持集中连线成片,一批产业投产见效。贫困户规划落实“四小产业”,让群众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过渡问题。我县当前还存在部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依靠政策托底人口比例较高,脱贫攻坚政策是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而乡村振兴政策既要持续抓好低收入人群的致富问题,也需要注重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工作面宽量大,政策的衔接尤其重要。

3.产业发展培训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不佳,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带富能力普遍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到“建好路、用好水、用好电、网络畅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偏弱等系列深层次问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就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在总结借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稳定不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和政策,把一些扶贫政策用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出一套一般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使基本性的政策覆盖到全体农民群众。围绕过渡期,要优先完善脱贫地区“三农”领域补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帮一”政策,做到贫困县脱贫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精准巩固、精准拓展、精准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能带动区域群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3.实施生态振兴,以保护提升质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实行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使用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党风,以好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到村、送文化宣传到户”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实施基建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持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资源,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制度,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好党组织“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以农民夜校为抓手,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从而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脱贫事”,还要着眼长远谋好未来“振兴路”。要以消除绝对贫困为新起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鉴脱贫攻坚经验,构建一整套支持脱贫摘帽地区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从全面脱贫走向全面振兴、共同致富。

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实施的政策叠加期、历史交汇期。要聚焦打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实施路径上的衔接渠道,实现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一是要进一步夯实脱贫地区的发展基础。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欠账仍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必须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促进脱贫摘帽地区加快发展、农民群众稳定致富。强化脱贫摘帽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要增强造血功能。将脱贫攻坚中探索积累的有效经验,创新转化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继续深化扶贫扶志扶智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培训学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消费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聚焦产业衔接。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产业是基础。要把重点放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上,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既考虑产业扶贫的短期经济效益,又兼顾产业振兴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要以现代化绿色农业为导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农业+”多业态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真正实现农村业态类型丰富,保障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聚焦人才衔接。抓实两大战略,人才是保障。进一步拓宽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同时加大配备专职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使其成为发展本土产业的中坚力量、引领群众在乡村参与生产和创业的领头雁。支持鼓励和引导外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养造就一支新型“三农”队伍。

四是聚焦文化衔接。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要着力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挖掘和盘活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要着力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推广文明生活方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设文明乡村和文明家庭等形式,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朴素民风。

五是聚焦生态衔接。乡村生态振兴是长远的民生福祉,也是农村发展的深刻革命。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推动贫困综合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走绿色减贫和绿色振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要在顶层设计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互补融合。“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正在收官阶段。当前,各级部门正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的已经出台实施。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之与脱贫攻坚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无缝对接。要结合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差异性和渐进性,推动脱贫攻坚规划在村级层面与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与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作为重点,将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避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乡村振兴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工作平稳对接。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脱贫地区,特别是针对乡村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素质等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措施,不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作业,不简单照搬照抄脱贫攻坚模式,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的互补融合,既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又推动乡村振兴向前推进。

二、要在扶持政策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延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分别出台了包括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残疾人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为下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时,要认真研究继续支持脱贫攻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政策措施,不要因为脱贫攻坚结束了,就把扶贫的支持力度减小了,必须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做到延续、深化、提升。比如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要建立一个在政策上有机衔接的机制,挖掘政策的含金量,扩大政策的覆盖面,提高政策的操作性,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叠加效应和杠杆作用。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当前许多地方的扶贫产业还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不高,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还比较滞后,对这方面的支持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不仅难以实现乡村振兴,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返贫”现象发生。

三、要在方法措施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举措接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重要论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接续推行这些方法举措。一是把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实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当家产业”“支柱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兴旺。二是把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宜居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进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广大农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三是把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有机衔接起来。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培育一大批亲农爱农兴农的管理者、职业农民和技术人员;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不良陋习,加快文化建设,引导农村形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乡风文明”。四是把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基层组织与治理有效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行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成功经验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和治理能力。五是把“六个精准”与生活富裕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好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工作,确保乡村振兴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带动有生产生活能力的群众富起来、无生产生活能力的人得到兜底保障。

四、要在考核机制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考核同向激励。近年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建立健全了比较系统的考核机制,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激励、监督和推动作用。要复制和借鉴这套考核模式,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激励机制。一要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研究细化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将此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对涉及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实行全方位考核。二要规范考核程序,加强跟踪督查。建立以平常督查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方式,由省、市州、县区党委政府督查室、组织部、农业农村、扶贫、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督查、调度,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管理台账,实时跟踪记录各部门、单位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三要强化惩戒约束,改进工作作风。在乡村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结合考核情况,对群众评议不好、反映差、成效不好的,直接取消帮扶单位和村级组织的评优资格,被评价为“较差”的个人,扣减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奖。通过惩戒约束手段,为乡村振兴工作戴上“紧箍咒”,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让工作落实落地。四要强化结果应用,确保取得实效。强化对乡村振兴考核结果的应用,对工作推进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在项目和资金支持、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你追我赶、创优争先”的局面。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青春和汗水,当他们垂垂老矣之时能安享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自治区把农村幸福大院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农村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困难老年人吃穿住用问题,不使一人老无所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根据自治区前期的规划,新疆207个农村幸福大院将于6月30日前建成,此次全覆盖培训又为幸福大院奠定了人才基础。放眼当前的广袤乡村,从幼儿园到幸福大院,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路上一环都不能缺,“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已经细化到每个人、人生的每个阶段,越是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下绣花功夫,夯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每一步。

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调研报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根据《xx州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有关做法的通知》要求,我市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梳理。

总结。

现将主要做法及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xx市聚焦贫困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着眼“六个精准”,着力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融合发展、住房保障、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等方面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几年的合力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绝对贫困及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一)合理规划城乡布局xx市摘帽出列后,结合不同条件下对xx市城镇发展结构的要求,xx市未来城镇的建设应以中部坝区城镇的建设作为核心,按照围绕坝区,带状组团化发展的模式进行。

xx市市域城镇的发展将按照“优先保护、集中发展、突出特色、强化预留”的空间布局方式,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城、三区、七镇”的带状组团化用地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即沿中部坝区走向形成的xx一体化经济发展主轴。是集交通、城镇建设、xx市大河景观廊道于一体的综合化发展走廊,是xx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核心地区。

两心:通过对xx市和xx坝区耕地的保护,形成展现xx市亚热带风光和田园景观的两大生态“绿心”。围绕绿心,建设山地城镇,形成xx市特色化的城镇建设模式。

两带:结合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沿边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依托xx市作为国家边境城市的时机,以边防、国防公路提升改造为基础,把xx海通道纳入全省重点边民通道建设,加强xx海与xx的联动,发展边民互市、生态养殖,探索xx开发的可能性,积极培育xx的沿边经济带,促进边疆繁荣稳定。以xx为重要节点,培育xx梁经济带。

三城:沿经济走廊形成xx市中心城区、xx、xx三个主要的发展城镇。是未来xx市城镇功能发挥,产业集中布局的主要城镇。

七镇:在xx市南部和北部山区,集中建设xx个乡镇,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服务广大的山区村寨。并强化xx海边境口岸城镇功能、xx山xx族民族旅游小镇以及xx区域性品牌旅游小镇的建设。

(二)要素配置不断完善1.资金要素。围绕《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目标,为不断持续巩固xx市扶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提升产业扶持,每年制定出台《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安排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全市所有有劳动能力及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得到农业产业扶持,实现全市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

三是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齐上阵;四是引进特殊人才或选优派强组队调查研究、出门学习求经,拿出一乡一规划,有重有轻,稳步推进。解决好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而产业发展急需的品质改良、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基础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的问题。目前,xx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政策,上级确实给予了贫困县很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各级整合资金工作相关指导性意见、长效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上级对整合工作的考评考核较多,市级因怕政策吃不透导致资金投向偏差,所以目前涉农整合资金基本上还未投入到品质改良、技术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下一步希望中央、省级各部门多指导多培训,并进一步完善整合工作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加强以上产业资金投入,并将其列入县级约束性目标任务。

四是认真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扶贫方案,进一步明确科技扶贫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以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支持xx市发展,为贫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产业支撑。

与运用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政府推荐、贫困户申请、配风险金、银行授信,充分用足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贫再贷款,既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扶持龙头企业。确保需要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贫困人口产业扶持全覆盖,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为此,市人民政府专门印发了《2019年xx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19﹞xx号)和《脱贫攻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奖补办法(暂行)的通知》(xx政办发﹝2019﹞xx号)文件,预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x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

实施“四位一体”美丽宜居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改善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村庄美化亮化,建好管好“四好”农村路,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推进“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加快农村“厕所革命”,组织撰写了《xx市农业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xxxx-xxxx)(征求意见稿)有待上报市政府办和州农业农村局。厕所革命目标任务户厕xxxx座,目前完成户厕xxx座,公厕任务xx座,目前完成xx座。

二是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打好水、土、气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根据市政府制定的《xx市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xx年xx市地区农业废弃物产业化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大焚烧秸秆违法行为执法力度,xxxx年上半年,由市督查室、市农业农村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及重点乡镇工作人员,对仍然露天焚烧秸秆、杂草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立案查处xx余起,极大地震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截止x月xx日,畜禽养殖户已拆除xx户,水产养殖户已放干xxx.x亩鱼塘。%,完成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x.x%。同时要求各乡镇按时上报自然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单。制定了《xx市农药肥料包装废物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市政府办,并将此征求意见稿下发至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进行征求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正式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经过细致调研发现,经过几年脱贫攻坚,xx市已基本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是农村产业建设用地受限明显,如xx镇xx村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已初具规模,当地群众想要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但因用地问题项目无法落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二)农业技术及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近年来,xx市大力推进人才储备和高新技术引进,但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缺口仍较大。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大力推进,使现农村常住人口多为留守妇女和老人,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农村群众文化程度低让培育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更加十分困难,成为制约农业产业优质高效提升的一大因素。

(三)农业产业链断层问题。在脱贫攻坚期,xx市农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肉牛、生猪养殖,坚果、百香果、砂糖橘、土豆、甜脆玉米种植等已发展为大产业,但在农业产品深加工、农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发展、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较为邂逅。同时,农产品检测没有统一标准,对外部主体依赖性过强,带来可持续性问题。

三、

下一步工作措施(一)以机制体制并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几年的合力攻坚,充分证明以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各界力量为依托,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以驻村工作队充实力量,上级党委政府高位推进,行业部门统一协调调度的脱贫攻坚机制体制,适应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能够积极推进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盘棋、一体化”式推进,将积极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二)以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效激发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动起来”是关键,农村群众的整体性“动起来”,也将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用好用活农村农村党员活动室及农村书屋、高质量开展农村技术培训、对村规民约进行适时修订、持续开展“五用宣讲”、树立农村致富先进等具体措施,激发农村群众内生动力,突出农村群众的主体地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业初现效益;

城乡结合区农家乐愈加兴盛等等。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成果,结合地区发展新优势精准规划实施一批整乡整村工程,将有力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及认证工作力度,打牢品牌基础。三是点线成面,逐步建立农业全产业链。在新型农村经济体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精准实施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物流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和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初加工,从初级加工到精加工,从精加工到形成品牌的升级,从规模扩张向转型升级、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逐步完成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四是以优质品牌为突破口,逐步树立地理标志品牌形象。优选x到x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农业产品品牌进行持续包装打造,同时确定为区域公用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依托上海市等大平台,积极寻找与盒马生鲜、拼多多等电商合作的机会,利用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出知名品牌形象,以点带面,带动区域产业的品牌价值提升,形成地理标志品牌,深植xx市绿色、生态、健康的地理标志品牌形象。

抓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将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主要抓贫困户收入提高、生活小康的同时,还要认真谋划、实施“产业、生态、治理、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朝着乡村振兴目标不断前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计划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情况汇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同时,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x的发展,主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根据阶段性任务的变化,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推进x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第一,种下一片绿,青山诗意生:注重国土生态绿化,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x县城“三山”绿化力度,使桃花山、西岩山、东山绿色不断延伸;特别是借助国道x线改造机遇,对西岩山实施削山绿化,采用郭富山反坡梯田方式,大面积栽植红花槐,效果明显。x年,国道x线靖远至x段提升改造后,按照市委苏君书记要求,以绿挤荒、以绿挤乱、以绿挤脏,我们实施国道x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和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工作,形成了以苹果、蔬菜种植为主体的国道x线经济带,以梢白杨为主体的国土绿化示范带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通过退耕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x.x%和x.x%。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坚持,翠绿了青山,诗意了生活,用绿色改变了世人的眼光。不经意间,x的风景已经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经意间,x的西山已经是:伴雨红叶染山色,随风流水荡秋波。

第二,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注重水域生态保护,实施x河生态长廊建设。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之源,灵魂所在。半个世纪以来,x河流域水量逐年减少,水污染持续加重,特别是流经县城的河道,岸坎坍塌,支离破碎,威胁居民安全,制约城市发展。为此,“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县委县政府接连实施x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二三期工程投入x亿元,治理河道x.x千米,形成绿地x多万平方米,形成水面x多万平方米。按照“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空间布局,打造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

深入贯彻落实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x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x-x年)》,全面总结x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成效,启动实施x河生态长廊建设,将治理范围由城市向乡镇延伸,整治河道环境,恢复河滩生态,改善流域水质。如今的x,山寨炊烟撩牧笛,水乡雨雾唱晚归。不经意间,梦中的昨日自然生态,成为今日重见的汉唐风情;不经意间,x河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第三,建美一个村,感动无数人:注重全域旅游推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x年x月x日,市委苏君书记在x县大沟镇调研脱贫攻坚时要求我们,依托乡村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见缝插针植树种花绿化推进生态建设,秉承x教育大县深厚的人文积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村情风光,发展公益乡村旅游业。按照这个思路和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旅游美丽乡村示范村,获得巨大成功。

随后,又重点打造了驿路牡丹园·五十里铺,战地黄花·大墩梁,神秘药乡·杨崖集,线川·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景点。今年x月x日,市委苏君书记调研柴家门镇和甘沟驿镇,确定建设童家湾和田家坪两个美丽乡村示范村。x月x日和x月x日,先后两次指导建设工作,并确定了x月x日的x美丽乡村旅游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线川·田园综合体,均初见成效。x月x日,我们顺利启动x美丽乡村旅游节,举办特色产品展销,让消费释放、物资下乡、农货出山,打通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渠道。

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乡愁是游子的驻足,乡情是故乡的守望;乡恋是游子的本性,乡音是故乡的沧桑。同是李白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又说尽了家人对游子的关切。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不经意间,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绿水青山;不经意间,带动了自然社会人文相融合的乡村旅游。

第四,打造一宅院,老房新风景:注重体验民宿打造,实施民宿典型示范带动。

民宿乡村旅游,彰显了农村的土气,利用了乡村的老气,焕发了农民的生气,融入了时代的朝气。走进紫香小镇童家湾,遇见国色天香民宿,生活于城市之中难免感慨:谧境难寻,草木稀疏;大隐于市,深居简出,怕也只有一方庭院,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

这是一家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倚在榻上枕白云的民宿;这是一家可以听得见自然呼吸的民宿,青瓦、白墙、原木、泥草最接近自然和原生态;这是一家四季花香的民宿,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竹林,还种植了丁香、碧桃、玫瑰等大量开花植物,纳四景于一园,呈小宅于大众;这又是一家充满手工精巧的民宿,麻线装饰了岁月,窗棂显示了沧桑,古朴蕴含着古老,新韵展现出新潮。人们住到这里,在雕刻时光中眺望光阴流逝,左手诗意,右手生活,纵然布衣淡饭,其乐也融融;人们住到这里,手扶斑驳岁月,漫步时光回廊,静默中风起音来,宛立中缘生相守。紫香小镇童家湾的国色天香民宿,满园春色红笺裹,一径菊香水中藏。我们将以此为典型、为示范、为带动,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倾心打造更多更好的民宿。

xx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83年被列为“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1986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被列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县,2017年被确定为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个,贫困户37947户,贫困人口16.99万人,贫困发生率31.44%。2014年—2019年,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27个(其中纳入管理的贫困程度较深的非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37577户16622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特别是2019年,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xx提前一年实现整县脱贫,从此退出贫困县行列。这一历史成就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xx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同时,按照市委书记要求,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xx的发展,主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根据阶段性任务的变化,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推进xx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第一,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注重水域生态保护,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之源,灵魂所在。祖厉河是xx人民的母亲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xx人,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愁记忆和沧桑变迁。民国二十七年《xx县志续编》记载的祖厉河“邑全境河流,远芳侵古道,山空碧水流,扫尽秋容夜夜风,风光廖廓总难穷”,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然而,岁月流逝、自然演进,气候更迭、河流变迁。半个世纪以来,祖厉河流域水量逐年减少,水污染持续加重,特别是流经县城的河道,岸坎坍塌,支离破碎,威胁居民安全,制约城市发展。为此,“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县委县政府接连实施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二三期工程投入8亿元,治理河道12.23千米,形成绿地100多万平方米,形成水面40多万平方米。按照“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空间布局,打造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xx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35年)》,全面总结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成效,启动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将治理范围由城市向乡镇延伸,整治河道环境,恢复河滩生态,改善流域水质。如今的xx,山寨炊烟撩牧笛,水乡雨雾唱晚归。不经意间,梦中的昨日自然生态,成为今日重见的汉唐风情;不经意间,祖厉河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第二,种下一片绿,青山诗意生:注重国土生态绿化,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等不来,种下一片林,共添一抹绿,收获满园春,让新发展理念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美丽。寻一处山林,安静生活,浅写岁月,是一个梦想;借一些日子,播洒温润,栽种潮湿,是一种心愿。让花香满径,让绿意倾城,将荒山打磨成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xx县城“三山”绿化力度,使桃花山、西岩山、东山绿色不断延伸;特别是借助国道312线改造机遇,对西岩山实施削山绿化,采用郭富山反坡梯田方式,大面积栽植红花槐,效果明显。2018年,国道247线靖远至xx段提升改造后,按照市委苏君书记要求,以绿挤荒、以绿挤乱、以绿挤脏,我们实施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和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工作,形成了以苹果、蔬菜种植为主体的国道247线经济带,以梢白杨为主体的国土绿化示范带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通过退耕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12.6%和56.4%。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坚持,翠绿了青山,诗意了生活,用绿色改变了世人的眼光。不经意间,xx的风景已经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经意间,xx的西山已经是:伴雨红叶染山色,随风流水荡秋波。

第三,建美一个村,感动无数人:注重全域旅游推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017年11月22日,市委苏君书记在xx县大沟镇调研脱贫攻坚时要求我们,依托乡村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见缝插针植树种花绿化推进生态建设,秉承xx教育大县深厚的人文积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村情风光,发展公益乡村旅游业。按照这个思路和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旅游美丽乡村示范村,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又重点打造了驿路牡丹园·五十里铺,战地黄花·大墩梁,神秘药乡·杨崖集,线川·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景点。今年3月11日,市委苏君书记调研柴家门镇和甘沟驿镇,确定建设童家湾和田家坪两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月7日和5月6日,先后两次指导建设工作,并确定了6月18日的xx美丽乡村旅游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线川·田园综合体,均初见成效。6月18日,我们顺利启动xx美丽乡村旅游节,举办特色产品展销,让消费释放、物资下乡、农货出山,打通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渠道。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乡愁是游子的驻足,乡情是故乡的守望;乡恋是游子的本性,乡音是故乡的沧桑。同是李白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又说尽了家人对游子的关切。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不经意间,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绿水青山;不经意间,带动了自然社会人文相融合的乡村旅游。

第四,打造一宅院,老房新风景:注重体验民宿打造,实施民宿典型示范带动。

民宿乡村旅游,彰显了农村的土气,利用了乡村的老气,焕发了农民的生气,融入了时代的朝气。走进紫香小镇童家湾,遇见国色天香民宿,生活于城市之中难免感慨:谧境难寻,草木稀疏;大隐于市,深居简出,怕也只有一方庭院,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这是一家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倚在榻上枕白云的民宿;这是一家可以听得见自然呼吸的民宿,青瓦、白墙、原木、泥草最接近自然和原生态;这是一家四季花香的民宿,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竹林,还种植了丁香、碧桃、玫瑰等大量开花植物,纳四景于一园,呈小宅于大众;这又是一家充满手工精巧的民宿,麻线装饰了岁月,窗棂显示了沧桑,古朴蕴含着古老,新韵展现出新潮。人们住到这里,在雕刻时光中眺望光阴流逝,左手诗意,右手生活,纵然布衣淡饭,其乐也融融;人们住到这里,手扶斑驳岁月,漫步时光回廊,静默中风起音来,宛立中缘生相守。紫香小镇童家湾的国色天香民宿,满园春色红笺裹,一径菊香水中藏。我们将以此为典型、为示范、为带动,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倾心打造更多更好的民宿。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一切美好,源于我们的眼光,源于我们的认识。前行的路上,自有曼妙的风景。愿我们都能静守心中一片美好,为更加美好而努力。与兄弟县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顾家善、小黄湾、独石头、大水奓是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反复学习的典范。我们将在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谋划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苏君书记的讲话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精准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点,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力促现代农业根基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一、强组织,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三年来累计走访26万余人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86876条,解决困难问题35687个。

二、强动力,激发潜能促发展。

坝区”蔬菜种植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切实增强农户发展产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全镇产业已促进3721户脱贫户实现持续增收。

三、强产业,抱团发展奔小康。

转身,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基地务工薪资、合作社分红,带动周边村寨7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会宁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83年被列为“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1986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200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为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xx年被列为陕甘宁革命老区县,20xx年被确定为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xx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个,贫困户37947户,贫困人口16.99万人,贫困发生率31.44%。20xx年—20xx年,全县累计退出贫困村127个(其中纳入管理的贫困程度较深的非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37577户16622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8%;特别是20xx年,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会宁提前一年实现整县脱贫,从此退出贫困县行列。这一历史成就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会宁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同时,按照市委苏君书记要求,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会宁的发展,主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根据阶段性任务的变化,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推进会宁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第一,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注重水域生态保护,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

山无水不秀,城无水不美。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之源,灵魂所在。祖厉河是会宁人民的母亲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会宁人,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愁记忆和沧桑变迁。民国二十七年《会宁县志续编》记载的祖厉河“邑全境河流,远芳侵古道,山空碧水流,扫尽秋容夜夜风,风光廖廓总难穷”,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好。然而,岁月流逝、自然演进,气候更迭、河流变迁。

半个世纪以来,祖厉河流域水量逐年减少,水污染持续加重,特别是流经县城的河道,岸坎坍塌,支离破碎,威胁居民安全,制约城市发展。为此,“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县委县政府接连实施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二三期工程投入8亿元,治理河道12.23千米,形成绿地100多万平方米,形成水面40多万平方米。

按照“汉时街市、唐时里坊”的空间布局,打造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记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会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xx-2035年)》,全面总结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成效,启动实施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将治理范围由城市向乡镇延伸,整治河道环境,恢复河滩生态,改善流域水质。如今的会宁,山寨炊烟撩牧笛,水乡雨雾唱晚归。不经意间,梦中的昨日自然生态,成为今日重见的汉唐风情;不经意间,祖厉河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第二,种下一片绿,青山诗意生:注重国土生态绿化,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也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等不来,种下一片林,共添一抹绿,收获满园春,让新发展理念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的家园就会更加美丽。寻一处山林,安静生活,浅写岁月,是一个梦想;借一些日子,播洒温润,栽种潮湿,是一种心愿。让花香满径,让绿意倾城,将荒山打磨成心灵深处最美的风景。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会宁县城“三山”绿化力度,使桃花山、西岩山、东山绿色不断延伸;特别是借助国道312线改造机遇,对西岩山实施削山绿化,采用郭富山反坡梯田方式,大面积栽植红花槐,效果明显。20xx年,国道247线靖远至会宁段提升改造后,按照市委苏君书记要求,以绿挤荒、以绿挤乱、以绿挤脏,我们实施国道247线经济带产业规划建设和国土绿化及乡村治理工作,形成了以苹果、蔬菜种植为主体的国道247线经济带,以梢白杨为主体的国土绿化示范带和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通过退耕还草、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12.6%和56.4%。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坚持,翠绿了青山,诗意了生活,用绿色改变了世人的眼光。不经意间,会宁的风景已经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不经意间,会宁的西山已经是:伴雨红叶染山色,随风流水荡秋波。

第三,建美一个村,感动无数人:注重全域旅游推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法国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0xx年11月22日,市委苏君书记在会宁县大沟镇调研脱贫攻坚时要求我们,依托乡村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见缝插针植树种花绿化推进生态建设,秉承会宁教育大县深厚的人文积淀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独具本村特色的村情风光,发展公益乡村旅游业。按照这个思路和要求,我们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公益旅游美丽乡村示范村,获得巨大成功。随后,又重点打造了驿路牡丹园·五十里铺,战地黄花·大墩梁,神秘药乡·杨崖集,线川·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景点。

今年3月11日,市委苏君书记调研柴家门镇和甘沟驿镇,确定建设童家湾和田家坪两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月7日和5月6日,先后两次指导建设工作,并确定了6月18日的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线川·田园综合体,均初见成效。6月18日,我们顺利启动会宁美丽乡村旅游节,举办特色产品展销,让消费释放、物资下乡、农货出山,打通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渠道。

相约美丽田园,寻访乡村记忆。乡愁是游子的驻足,乡情是故乡的守望;乡恋是游子的本性,乡音是故乡的沧桑。同是李白的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又说尽了家人对游子的关切。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不经意间,唤醒了沉睡千年的绿水青山;不经意间,带动了自然社会人文相融合的乡村旅游。

第四,打造一宅院,老房新风景:注重体验民宿打造,实施民宿典型示范带动。

民宿乡村旅游,彰显了农村的土气,利用了乡村的老气,焕发了农民的生气,融入了时代的朝气。走进紫香小镇童家湾,遇见国色天香民宿,生活于城市之中难免感慨:谧境难寻,草木稀疏;大隐于市,深居简出,怕也只有一方庭院,能增色红尘岁月,回归平淡生活。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这是一家可以躺在床上数星星、倚在榻上枕白云的民宿;这是一家可以听得见自然呼吸的民宿,青瓦、白墙、原木、泥草最接近自然和原生态;这是一家四季花香的民宿,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竹林,还种植了丁香、碧桃、玫瑰等大量开花植物,纳四景于一园,呈小宅于大众;这又是一家充满手工精巧的民宿,麻线装饰了岁月,窗棂显示了沧桑,古朴蕴含着古老,新韵展现出新潮。

人们住到这里,在雕刻时光中眺望光阴流逝,左手诗意,右手生活,纵然布衣淡饭,其乐也融融;人们住到这里,手扶斑驳岁月,漫步时光回廊,静默中风起音来,宛立中缘生相守。紫香小镇童家湾的国色天香民宿,满园春色红笺裹,一径菊香水中藏。我们将以此为典型、为示范、为带动,以风的执念求索,以莲的姿态恬淡,倾心打造更多更好的民宿。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一切美好,源于我们的眼光,源于我们的认识。前行的路上,自有曼妙的风景。愿我们都能静守心中一片美好,为更加美好而努力。与兄弟县区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顾家善、小黄湾、独石头、大水奓是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代表,也是我们反复学习的典范。我们将在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谋划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苏君书记的讲话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精准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点,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力促现代农业根基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几点思考范文

农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和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抓好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各位委员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汇和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计划开始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配置,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线。其次,我以巩固消除贫困的成绩为中心,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一些感想,请批评不恰当的地方。

自2013年首次提出正确消除贫困以来,全国约有1亿贫困人口消除贫困,所有贫困村都排名,xxx贫困县都摘下帽子,消除贫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打造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xx年底的xx%降至零。贫困大众都实现了不用担心吃,不用担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包括中职)、大学(包括高职)教育的全学龄段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教育负担的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贫困人口100%保险史。

2、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建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幅提高,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畅通。完成小水电供应区全面交付,扎实推进农网改造,保障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边远山区也实现了村庄通光纤宽带、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庄建设标准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3.改善乡村人居环境。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住宅改造等农民住宅改造项目,建设住宅,建设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显着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住宅配套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理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大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扶贫先支持志向(智),激发大众内生动力,从希望我摆脱贫困到摆脱贫困,从被动适应支持到积极发展领先。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为100%,切断贫困的代际传播。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加强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升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重塑党群干群关系。自2013年消除贫困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工作专业班,逐一解决推进困难、整改困难、执行困难等冰冷问题,从县、乡(町)、村三级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作力,同时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的消除贫困合作力,铆接力量,成为绳索,提交卷,全部消除贫困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检查。全县干部员工以民、勤政、务实的工作风格为基础,追求真正的现实,在摸泥沙过河中走出路线,取得实效,形成经验。与大众一起吃、同居、工作,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伍,开展结对合作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接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改变工作风格。一群年轻干部深入调查民情,解除民情,帮助民富,深入大教室,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成长才能,增进与大众的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转型。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农村第一线,为村班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思想、新观念,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变化,发展能力不断提高。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摆脱贫困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在摆脱贫困的工作中,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于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集中连接,一批产业生产有效。贫困家庭计划实行四小产业,不断鼓起大众的钱袋,提高大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摆脱贫困取得了重大效果,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摆脱贫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消除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消除贫困的继续和提高,从消除贫困到乡村振兴的重点转变,从贫困家庭、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家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的过渡问题。我县目前部分贫困人口返回贫困的风险很高,依靠政策的人口比例很高,贫困返回政策是教育、医疗、住宅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正确实施,乡村振兴政策不仅要继续抓住低收入人群的财富问题,还要重视很多农民的共同财富,工作面广,政策的联系尤为重要。

3.产业发展训练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差,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财富能力普遍弱,农产品销售渠道差,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道通水通电网到建路、用水、用电、用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足,农村中空化严重,农业员工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的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地膜、规模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的乡村管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良,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发展能力弱等一系列深层问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加困难,任务更加重要。关于我县的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总结参考消除贫困工作取得的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消除贫困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扶贫政策稳定,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援助机制和政策,将一些扶贫政策用于扶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一般农民教育、医疗、住宅、就业和产业等普遍政策,将基本政策复盖全体农民。围绕过渡期,优先完善消除贫困地区三农领域补充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援助县,实施一组政策,实现贫困县消除贫困后乡村振兴重点援助县的正确巩固、正确扩联系。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的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质量,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视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提高扶贫产业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构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结构。加强龙头企业的支持,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促进地区大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组织生产销售对接,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销售滞后问题,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3.实施生态振兴,保护质量提高。深入贯彻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进绿色农业,将卫生间革命推进到底,落实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艺术产业化发展模式,结合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良好的家庭风格、良好的村庄风格、良好的党风格,以良好的党风格促进村庄风格。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送村、送文化宣传送家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定的作用,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改变风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实施基础设施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不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保水平,加快城乡差距缩小。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面的资源,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村工作队伍,执行部门协助村、干部协助制度,选择强村(社区)两委班,抓住党组织的雁工程,提高村级组织的执行力。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企生产经营,创建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抓住农民夜校,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新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收乡贤,选择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名人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巩固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为全面消除贫困和有效联系提供重要支持。

党的十九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从抓实党建助推产业扶贫入手,加强党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基层支部战斗堡垒、引领壮大脱贫龙头产业、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力量、强化基层基础保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农牧业特色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农村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精准聚焦、靶心不散,科学规划、紧密衔接,扎实推动农牧村全面进步、农牧业全面升级、农牧民全面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已顺利完成整县脱贫摘帽的历史性任务,为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以产业振兴为“核心”,夯实群众致富基础。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紧扣产业培育治本之策,在谋产业、引产业、抓产业上聚焦发力,不断强化特色产业发展组织保障和规划引领,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突出发展***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逐步探索光伏发电、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健全产业链条。立足各乡镇、村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结合“三变”改革,整合落实各类扶持资金,通过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集体“三资”折股配股等方式,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户”的管理运营模式,重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畜产品加工销售等实体经济,建立长效发展和增收机制,持续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科学规划、重点培养,统筹整合、聚焦发力,立足特色产业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致富门路,做到产业发展有谋划、有引导、有抓手,真正实现稳定脱贫和增收致富。

二是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拓宽乡村建设门路。发挥技术人才支撑作用,加强农牧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农牧村成为真正留得住人才、锻炼人才的热土。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把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增强农牧民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改变过去各乡镇和部门单位各自为阵、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培训格局和集中授课、以会代训、大水漫灌等培训模式,统筹各相关部门资源,合理分解培训任务,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培训需求,发挥好各培训平台功能,通过集中开展理论培训、分散组织现场操作的方式,举办了畜禽养殖、电焊、农牧藏家乐、民族刺绣和手工艺制作等农民工技能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扶持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有致富能力的合作社领头人、乡村工匠、民间巧手、非遗传承人等。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及专业人才通过投资兴业、捐资捐物、提供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三是以文化振兴为“保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聚焦“志智双扶”主要任务,紧盯乡风文明关键举措,大力挖掘卓尼“五大文化”内涵,精心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创新开展民俗表演、文体艺术、节日联欢等活动,***等优秀文艺作品广为流传,优秀文化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得以开发厚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评选表彰“最美**人”,采写推出一批鲜活、生动、感人的“最美事迹”,开展多场次美在平凡、美在善良、美在奉献的宣传讲座,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追求高尚、忠于职守成为卓尼的时代强音。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工作,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勤劳致富,让文明新风、高尚情怀占领生活新高地。大力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道德典型、深化道德教育、构建文明乡风,有效构建崇德向善、争做好人的村风民风。坚持“三治融合”抓基层治理,建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调解委员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坚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借助宗教界代表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影响力,组织动员寺院活佛、高僧大德发掘有益教义、讲解党的政策,教化群众常怀“感恩之心”,懂得“知足常乐”,多做“利众之事”。建立“道德讲堂”,设置“红黑榜”,积极宣传传统“八德”优秀文化,大力开展礼让行人等文明行动。文明素养潜移默化逐步形成,激发各族各界特别是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四是以生态振兴为“支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立足全县生态优势、产业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高举“绿色指挥棒”,守好“绿色责任田”,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厕所革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坚持和贯彻生态环境新发展理念,用环境治理留住绿水青山,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依托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支持,紧紧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重点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村民环境宣传教育等建设项目。采用“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逐步形成环卫整治长效机制,保障了村庄保洁及管理管护的有效性和常态化,实现了农牧村“脏、乱、差”到全天候“洁、净、美”的华丽转变。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路径,全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面推进“七改”工程。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体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的生态文明小康村。通过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农牧村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畜混居”的传统陋习得到彻底革除,制约贫困村快速发展和农牧村“脏乱差”的问题得到有效根治,逐步实现了“居生态村、用洁净能、喝干净水、住安全房”的生态宜居目标。按照不同地域特色风貌进行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风貌管控规划专篇,注重传承保护、突出特色、整体协调和农房单体建筑指引,围绕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要求,有效提升村容村貌,努力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五是以组织振兴为“引擎”,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凝聚群众、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乡村振兴中的的优势资源、重要平台和强大引擎。着力优化脱贫攻坚队伍和人才建设,通过党员带头创办合作社,农牧民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深入推进以“党支部+”为抓手的脱贫攻坚先锋行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通过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将制度建设贯穿到党务、村务全过程,促进支村两委关系协调一致,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凝心聚力,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不断完善了村级组织办公、远程教育平台、医疗卫生设施、文体娱乐设施等设备,实现了标准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使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延伸到基层的各个领域,为高质量推进党建促脱贫攻坚增添新的活力,确保实现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和稳定可持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通过拓宽致富门路,延伸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农民合作社、创办扶贫车间,始终把党建引领的作用体现到产业发展和富民增收上,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模式,以“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工作链”和“服务链”,使党建成为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源泉。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要深刻认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找准路径和方式,奋力推进汉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全面深入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是目标衔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刚脱贫出列的农村地区仍处在乡村振兴发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些地区的乡村振兴阶段目标应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直接对接,引导合理预期,不应贪大求快。同时,脱贫攻坚工作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海量的、可靠的数据,要做好数据对接,整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工作。

第二是政策衔接和产业衔接。“两不愁三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不少都可以被吸纳到常态化的城乡社会救助政策和机制中去,各地的具体做法,可以与国家和地方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一起来,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这有助于解决因病因灾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从产业的角度,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也是促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实现乡村振兴,还应继续发展乡村产业,认真研究脱贫攻坚的产业项目,结合乡村振兴目标规划,能完善的完善,可扩大的扩大。同时,根据现实条件进行升级再造,继续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乡村百姓分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第三是工作机构衔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各级扶贫工作机构不能简单地撤销并转。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乡村振兴不仅关系到农村农业工作,更直接关系到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和良性运行。因为三产融合、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在农村,巨大的市场腹地在农村。农村、农业、农民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需要强有力的相关机构来指挥和协调。

第四是工作队伍对接。多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发现、锻炼、考验了一大批关心农村、奉献农村、与农村干部群众结下深厚情谊的机关干部。这是宝贵的资源,应该保护好、使用好。要关心培养这些干部,择优重用,建立稳定的保障、激励机制,让他们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振兴要面对全体农村和农民,要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改变乡风村貌,这就不仅要靠外部资源的投入,更要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途径,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最重要的对接,是要持续激发乡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乡村振兴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这四个方面的有效衔接,是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奋力开启新时代汉源乡村振兴新征程。

茶林村两委班子表示,他们将以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切实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脱贫攻坚收官结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初心不改的执着和担当。全村党员干部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勇担起职责使命,努力展现新作为。与全县人民同心同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面脱贫后,今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形势必然,更是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平稳铺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脱贫攻坚成效基础上,接续推动有效衔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形势倒逼人,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写入了“十四五”规划,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认真抓实抓细抓好。抓好这项工作,关键要做好有效衔接,重点在“有效”二字上,只有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有效衔接,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接续奋斗书写乡村振兴的壮美华章。要办好这件事,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今大局大势,聚焦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刻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制胜法宝、关键因素,在这一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做好“三农”工作,就必须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强化承接转移和战略指导,确保有形有效。

站在巨人肩膀上,乡村振兴具备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被摆在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度,从全局上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助推“三农”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一招,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推动数千万贫困人口陆续脱贫、稳定脱贫,乡村产业发展迈上了新高度,乡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风文明迈上了新的台阶,脱贫攻坚取得了战略性和决定性胜利。事实证明,推动脱贫攻坚为“三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只有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成果,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的优势、实现更大的成功。

如果说脱贫攻坚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那么推动乡村振兴就是致力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同样重要,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要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乡村,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战胜消除贫困攻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配置。加强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巩固扶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推进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乡村专业化人才。目前,在各乡镇村庄,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优秀的青年不仅通过大学和各种招生考试离开故乡进入城市,大多数青年和五十六岁的中老年人离开故乡,进入城市工作。有些地方不仅村两委成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而且很多年轻乡镇公务员自己生活的许多困难还没有解决,对定居乡村没有热情,流动性大,乡镇青年公务员队伍不稳定,肯定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扶贫资产的联系落后。由于扶贫资金来源渠道多,投入方式多样,贫困地区形成了一些扶贫资产,但由于长期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扶贫资产难以发挥长期效益。不同类型扶贫形成的资产路径和性质千差万别,权利归属定义困难,资产实际运营过程中,部分产业项目缺乏细致计划,实施主体选择缺乏市场机制,收益分配不足持续正确,部分资产陷入管理不良想管理等困境。

三是扶贫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但是,在脱贫攻坚期间,部分乡村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依靠财政投入,得到合作的产业一般是专业的、单一的产业,集中在农业上,扶贫产业有同质化和低端化的倾向。

(1)提高思想认识,打下思想基础。重视理论指导的连续性,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的本质,继承正确理念,总结扶贫先进理论和优秀经验,指导正确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工作联系,建立完善有效联系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政策联系。完善优化政策体系,促进相关政策向常规、普及、长期转变,有效消除贫困和振兴乡村。

接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案。一是按照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梳理现行扶贫政策,总结提炼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用于完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制度框架。二是促进特惠性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政策的转变,逐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常规性社会保障措施。

(三)做好规划衔接,提供指导路径。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遵循乡村建设规律,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编制衔接好区镇村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专业规划,统筹考虑乡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

(四)加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大建档立卡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择业就业,稳定建档立卡脱贫户收入,防止返贫;一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稳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队伍,拓展并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理论和业务的学习,不断提升基层后备人才素质;另一方面建立乡村后备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如就业创业补贴和优惠贷款,鼓励返乡人员在乡村就业创业,打造一支振兴乡村的年轻队伍。

各位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就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绩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脱贫,x年多来,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出列,xxx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xx%降到了零。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含中职)、大学(含高职)教育全学龄段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资助贫困人口100%参保史。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畅通了交通运输最后1公里。完成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在边远山区也实现村村通光纤宽带、通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建起标准的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农民住房改造项目,建聚居点,并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住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房屋均配套卫生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扫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从被动适应“扶着走”到主动发展“带头跑”。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做到不让1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强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重塑。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乡(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全部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全县干部职工本着为民、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为过河”中闯出了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得到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转变工作作风。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深入“大课堂”,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也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再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接蜕变。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到农村一线,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动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引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脱贫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更需要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坚持集中连线成片,一批产业投产见效。贫困户规划落实“四小产业”,让群众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过渡问题。我县当前还存在部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依靠政策托底人口比例较高,脱贫攻坚政策是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而乡村振兴政策既要持续抓好低收入人群的致富问题,也需要注重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工作面宽量大,政策的衔接尤其重要。

3.产业发展培训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不佳,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带富能力普遍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到“建好路、用好水、用好电、网络畅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偏弱等系列深层次问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就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在总结借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稳定不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和政策,把一些扶贫政策用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出一套一般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使基本性的政策覆盖到全体农民群众。围绕过渡期,要优先完善脱贫地区“三农”领域补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帮一”政策,做到贫困县脱贫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精准巩固、精准拓展、精准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能带动区域群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3.实施生态振兴,以保护提升质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实行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使用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党风,以好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到村、送文化宣传到户”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实施基建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持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资源,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制度,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好党组织“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以农民夜校为抓手,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从而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各位委员: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我们如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面我就围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绩成效,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谈几点感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自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脱贫,x年多来,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村出列,xxx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xx作为贫困县之一,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按时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1.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实现。近年来,全县干部职工通过努力,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底的xx%降到了零。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含中职)、大学(含高职)教育全学龄段资助体系,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教育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重医疗保障体系,资助贫困人口100%参保史。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升级。全面改造农村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建设大提升,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畅通了交通运输最后1公里。完成小水电供区全面移交,扎实推进农网改造,农村生活用电和日常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在边远山区也实现村村通光纤宽带、通移动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村村建起标准的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公益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土地增减挂钩、危旧房改造等农民住房改造项目,建聚居点,并配套建设完善交通、饮水、供电、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公益设施,农村居民住居环境显著改善。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广水冲式厕所,新建和改造房屋均配套卫生厕所。持续开展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清扫室内外垃圾,治理白色污染,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坚持扶贫先扶志(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从被动适应“扶着走”到主动发展“带头跑”。切实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做到不让1名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切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通过强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提高贫困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5.党群干群关系得到重塑。2013年脱贫攻坚以来,全县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建工作专班,逐个击破推进难、整改难、落实难等坚冰难题,从县、乡(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频共振,发扬“四拼”精神,凝聚强大脱贫攻坚合力,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交好一张卷,以“全部脱贫摘帽”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全县干部职工本着为民、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在摸着“泥沙为过河”中闯出了路径、取得了实效、形成了经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了群众广泛的认可和满意。

6.农村工作“生力军”得到充实。通过建立驻村工作队,开展结对帮扶等方式,大量机关干部深入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丰富农村工作经验,转变工作作风。一批年轻干部深入一线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深入“大课堂”,进入“大熔炉”,投身“大战场”,在实践中锤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也增进了与群众感情,实现从大学生到机关干部再到农村工作生力军的华丽接蜕变。同时,机关干部下沉到农村一线,为村级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带去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带动村社干部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引领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7.特色支柱产业得到支持。脱贫离不开增收致富产业,乡村振兴更需要产业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一村一品”,全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良种化、机械化、规模化和生态化,坚持集中连线成片,一批产业投产见效。贫困户规划落实“四小产业”,让群众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虽然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效,但这只是“三农”工作的新起点,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还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工作重心转移问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从“两不愁三保障”转变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2.政策机制过渡问题。我县当前还存在部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依靠政策托底人口比例较高,脱贫攻坚政策是教育、医疗、住房和就业、产业等一系列特定政策的精准实施,而乡村振兴政策既要持续抓好低收入人群的致富问题,也需要注重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工作面宽量大,政策的衔接尤其重要。

3.产业发展培训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效益不佳,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不强,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弱,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和带富能力普遍较弱,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

4.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从通路通水通电通网到“建好路、用好水、用好电、网络畅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此之外,还存在乡村人才队伍储备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农业从业者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生态发展理念不强,长期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导致耕地板结、土壤酸化、环境污染;乡村治理和发展体制机制不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偏弱等系列深层次问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将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就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在总结借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实施缓冲政策,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过渡期政策,保持脱贫政策稳定不变,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和政策,把一些扶贫政策用于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研究出一套一般农户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产业等方面的普惠性政策,使基本性的政策覆盖到全体农民群众。围绕过渡期,要优先完善脱贫地区“三农”领域补短板政策,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行“一帮一”政策,做到贫困县脱贫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精准巩固、精准拓展、精准衔接。

2.实施创新驱动,以科技优化产业。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基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加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性。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加强对龙头企业扶持,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善于开拓市场、能带动区域群众发展的优质企业。对于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分散的地区,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切实解决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探索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3.实施生态振兴,以保护提升质量。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宣传生态宜居,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整治,推广绿色农业,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实行垃圾分类,规范垃圾处理中转站运行,建设使用好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本土生态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生活富裕双赢。

4.实施文化振兴,以文化文明乡风。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党风,以好党风带村风促民风。扎实开展“送文化下乡、送道德讲堂到村、送文化宣传到户”等系列活动,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开展农村文化创建。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

5.实施基建振兴,以项目推进跨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统筹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大不放小,持续改善交通运输、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切实提高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通过生态移民、土地增减挂钩、传统村落保护、土坯房改造等住房保障政策,适度聚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宜居、公共公益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房。持续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支持力度,财政资金对“三农”投入应适当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整合社会、金融等各方资源,举全党、全社会力量推进乡村振兴。

6.实施组织振兴,以党建凝心聚力。加强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继续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部门帮村、干部帮户制度,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抓好党组织“头雁”工程,提升村级组织执行力。支持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农村一线工作,开展技术服务,支持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创办经济实体,发展农业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培养,以农民夜校为抓手,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乡贤,遴选一批本土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村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投身乡村振兴,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乡村振兴的内在力量,从而为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就如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要在顶层设计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互补融合。“十三五”期间,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正在收官阶段。当前,各级部门正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的已经出台实施。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将之与脱贫攻坚规划进行有效衔接、无缝对接。要结合乡村振兴的长期性、差异性和渐进性,推动脱贫攻坚规划在村级层面与乡村振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要把推进乡村振兴与解决乡村相对贫困问题作为重点,将帮扶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避免“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乡村振兴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推进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工作平稳对接。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脱贫地区,特别是针对乡村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自然条件、人口素质等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措施,不搞“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作业,不简单照搬照抄脱贫攻坚模式,科学把握乡村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真正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规划的互补融合,既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又推动乡村振兴向前推进。

二、要在扶持政策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延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分别出台了包括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生态扶贫、扶贫小额信贷、残疾人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为下步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时,要认真研究继续支持脱贫攻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政策措施,不要因为脱贫攻坚结束了,就把扶贫的支持力度减小了,必须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进行有效衔接,做到延续、深化、提升。比如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要建立一个在政策上有机衔接的机制,挖掘政策的含金量,扩大政策的覆盖面,提高政策的操作性,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功能、叠加效应和杠杆作用。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当前许多地方的扶贫产业还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产业体系还不健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还不高,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设施还比较滞后,对这方面的支持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不仅难以实现乡村振兴,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返贫”现象发生。

三、要在方法措施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举措接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重要论述,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应该接续推行这些方法举措。一是把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实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当家产业”“支柱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产业发展与兴旺。二是把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宜居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进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广大农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三是把教育扶贫、扶志扶智与乡风文明有机衔接起来。继续加强农村教育,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培育一大批亲农爱农兴农的管理者、职业农民和技术人员;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不良陋习,加快文化建设,引导农村形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乡风文明”。四是把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基层组织与治理有效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推行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成功经验推广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提升乡村振兴的领导力、凝聚力、推动力和治理能力。五是把“六个精准”与生活富裕有机衔接起来。继续抓好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工作,确保乡村振兴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带动有生产生活能力的群众富起来、无生产生活能力的人得到兜底保障。

四、要在考核机制上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考核同向激励。近年来,国家、省、市州、县区均建立健全了比较系统的考核机制,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激励、监督和推动作用。要复制和借鉴这套考核模式,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激励机制。一要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研究细化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将此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对涉及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实行全方位考核。二要规范考核程序,加强跟踪督查。建立以平常督查为主、年终考核为辅的方式,由省、市州、县区党委政府督查室、组织部、农业农村、扶贫、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督查、调度,并明确牵头部门,建立管理台账,实时跟踪记录各部门、单位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三要强化惩戒约束,改进工作作风。在乡村广泛开展群众评议活动,结合考核情况,对群众评议不好、反映差、成效不好的,直接取消帮扶单位和村级组织的评优资格,被评价为“较差”的个人,扣减年度目标绩效管理奖。通过惩戒约束手段,为乡村振兴工作戴上“紧箍咒”,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让工作落实落地。四要强化结果应用,确保取得实效。强化对乡村振兴考核结果的应用,对工作推进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在项目和资金支持、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你追我赶、创优争先”的局面。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查报告

县乡村振兴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行动精神,11月9日至16日,针对我镇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工作盘点和检视自查,制定了“十查十纠”行动镇级整改台账及村级排查整改清单,由村党组织书记、包村领导、业务专干抓好村级查纠工作,各分管领导具体抓好各自分管领域内的查纠工作,切实将查纠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做到互融互促,共同提质增效。现就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

查纠内容:查思想认识是否到位,纠治政治站位不高、落实力度不够、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是否存在缓口气、歇歇脚等松劲懈怠思想。是否存在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矮化于动态监测帮扶,窄化于原来的贫困村、贫困乡、贫困县或者监测人口,虚化于口号、形式等问题。是否存在责任压得不实,行动上松劲、工作上滞后、作风上松散等问题。

自查问题:存在缓口气、歇歇脚等松劲懈怠思想,责任压得不实,行动上松劲、工作上滞后、“十查十纠”行动缓慢。

整改情况:11月9日、13日,主持召开了木钵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安排部署、扫尾清零会议,传达学习了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林邦同志11月10日在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十查十纠”行动调度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县委第四次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决摒弃缓口气、歇歇脚等松劲懈怠思想,镇党委成立了13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责工作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包抓所有工作,驻村工作队、专干、村“两委”分工合作,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机制政策衔接方面。

查纠内容:查机制政策衔接情况,纠治机制衔接不到位、政策衔接有空白、工作衔接有空档等问题。重点查组织领导、条块责任、工作推进、资金保障、社会帮扶、政策支持、考核评估等制度机制衔接运行情况。是否存在机制不衔接、政策不稳定、工作不连续等问题。是否存在县乡换届和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后,责任、措施、力量减弱和工作断档等问题。是否实现脱贫村、易地搬迁村、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重点村等“四类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是否实现“三类户”县乡干部联系包抓全覆盖。是否制订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有效解决农户急难愁盼问题。

自查问题:8月份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后,工作一定时间内有断档现象;个别“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内容表述不准确,完成情况与户内实际情况不一致。

整改情况:我镇现有驻村帮扶工作队17个、驻村帮扶干部51名(其中省直单位选派3名、市直单位选派10名、县直单位选派38名)、县镇帮扶责任人205名(县级帮扶干部102名、镇级帮扶干部103名),结对帮扶全镇“三类户”131户519人、不是“三类户”的兜底保障户108户172人,实现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及县乡干部包抓帮扶全覆盖。通过开设岗前培训班、设置为期一周的工作交接期,采取“一帮多”“一对一”的方式,由拟轮换的驻村人员、乡镇干部带领8月份新派驻20名队员熟悉村情民意,掌握相关政策、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工作断档问题。抽调业务熟、政策清的20名镇村业务专干和51名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分17个工作小组,自11月10日开始,集中利用5天时间,入户现场与农户座谈、查看农户户口本、“一折通”银行流水、收入测算表、医疗缴费和报销清单等方式,再次核查了“一户一策”家庭基本情况、人均纯收入及刚性支出情况,研判致贫返贫风险是否准确,风险消除是否精准,对2021年针对性帮扶措施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进行了更新,对户上涉及的惠民政策、务工信息、贷款情况、产业奖补项目、入股分红、公益性岗位、“两后生”输转及培训、卫生厕所改造、社会保障和救助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补充完善,详细记录了各项帮扶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增收情况及“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各包片领导就各自片区内户级“一户一策”进行了全面审核。

(三)资金投入使用方面。

查纠内容:查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纠治项目储备不足、整合力度不够、拨付进度不及时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存在项目谋划不充分、储备数量少、前期工作不到位、入库项目质量不高、项目可实施性差等问题。是否存在资金使用不精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变相、违规使用资金。是否存在项目公示公告不到位、群众不知情等问题。

自查问题:项目谋划不充分、项目库申报质量不高、公示公告仍然不到位、部分群众不知情;村集体经济分红未兑付到位,亿富合作社未退股(羊),也未分红到户。

整改情况:我镇严格《关于提前做好2022年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和“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流程图”,坚持自下而上摸排、申报、审核、公示,经村“两委”、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会议审定,形成了村级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及时进行了公示,分部门进行了审核上报,入库项目精准,不存在变相、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镇村全面落实了公示公告制度,结合“一行动一活动”,进村入户为农户讲解惠农政策,尤其是住房、饮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补助政策,做到农户政策清楚,享受项目清楚,补助资金清楚;村集体经济因合作社法人变更、网银失效导致未能及时分红,现已更新激活网银,11月12日已全部分红到位,邓寨子村、二合塬村、郭西掌村、井儿岔村、坪子塬村、周湾村、罗家沟村每村分红3万元,共计分红21万元;亿富合作社已全部完成分红,共计分红20户4万元。

(四)动态监测帮扶方面。

查纠内容:查动态监测帮扶情况,纠治监测对象不全、帮扶措施不实、风险消除不准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存在农户自主申报渠道不畅通、部门筛查预警办法少、联动共享机制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等问题。是否存在监测标准把握不准、“三类户”界定不清、人为控制监测对象规模、符合条件的农户未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等问题。是否存在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保障类帮扶措施多,开发式帮扶措施少,甚至“一兜了之”等问题。是否存在刚纳入监测范围、刚落实帮扶措施、帮扶效果不明显或风险未完全化解,就急于退出监测等问题。

自查问题:农户自主申报渠道不畅通、帮扶措施针对性不强、保障类帮扶措施多、开发式帮扶措施少。

整改情况:我镇共有“三类户”131户519人,其中2019年9月识别82户315人,2021年2-11月识别49户204人,消除致贫返贫风险68户283人,63户236人暂未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风险消除率51.91%,均按当时文件规定程序开展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资料完善、逻辑严谨,“三类户”界定清楚,不存在人为控制监测对象规模的问题,每户均落实了两项以上帮扶措施,不存在急于退出监测范围的问题。通过成立镇村两级防止返贫监测小组和张贴甘肃省防返贫监测对象自主申报二维码,入户现场教学“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自主申报”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做到了农户自主申报渠道畅通、联动共享机制健全,确保及时发现农户致贫返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

(五)农民收入增加情况。

查纠内容:查农民收入增加情况,纠治增收渠道不宽、统计数据不实、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重点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增长情况。是否存在受自然灾害、市场因素、疫情影响造成减收,并是否针对减收因素采取了措施、取得了效果。是否存在农户收入少算、漏算,算不准、算不实等问题。是否存在2021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达不到预期目标等问题。

自查问题:农户收入少算、漏算,算不准、算不实;部分收入与农户实际不符。

整改情况:按照《甘肃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经济状况评估核查办法(试行)》和县统计局指导口径,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对各村参与测算人员就测算周期、方法、口径等进行了逐项培训,就今年新调整的低保家庭省市基础养老金、优抚、计生两补资金不再计入收入进行了再强调。10月26日至11月14日,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村级业务专干及帮扶干部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对131户“三类户”和2160户建档立卡已脱贫户(不含“三类户”)家庭收入逐户进行了全面测算并录入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站就惠农政策、社会救助和补助、养老金、社会保障收入、支出等逐项与各部门数据进行了比对,对疑似156条错误数据第一时间反馈到人,现场进行了整改。截至目前,我镇收入测算及数据校对工作已全面完成。

(六)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方面。

查纠内容:查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巩固提升情况,纠治已有成果巩固提升不到位、新增问题解决不及时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对因厌学导致的辍学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帮扶,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提升,对缺少教师的学校进行补充。是否对不想参保、不愿参保的个别脱贫户落实参保资助等针对性措施,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是否对大病重病患者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保障”政策,对突发严重困难户落实综合性保障措施,对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患者落实签约服务;是否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是否对危房进行动态监测,新增危房及时改造、及时清零。是否有效解决冬季冻管、水源不稳定、供水不持续、水质不达标、管护长效机制不落实等问题。是否落实对易地搬迁地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公共服务要求,是否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是否存在一搬了之、增收渠道不稳等问题。

自查问题:存在小规模学校“小而弱”、教学质量不高;7名适龄儿童因残无法正常接受义务教育;个别脱贫户对落实参保资助政策不清楚;四类慢性病患者部分未落实签约服务;冬季冻管问题凸显;易地搬迁户增收渠道比较单一。

整改情况:我镇现有1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6所,分别为白家掌小学(学生7人)、刘家塬小学(学生3人)、罗家沟小学(学生3人)、坪子塬小学(学生2人)、杨新庄小学(学生6人)、高楼塬小学(学生3人)。针对小规模学校“小而弱”、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探索推行“集团化办学、融入式教育”模式,并研究制定了《实施细则》,将6所1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24名学生全部集中到镇中心学校借读,在街道租赁独立院子,免费提供住宿及早、中、晚餐,安排专人负责监管、接送学生,其中杨新庄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葙葙(13岁)因患有癫痫,由其监护人陪护,并设立陪护室。原学校建制继续保留,作为中心小学分校,原各学校经费均可保证融入式教学的各项开支。除白友友等7名适龄儿童因残无法正常接受义务教育外(白家掌村白友友、刘家塬村郭文香送教上门,二合塬村王昊阳、郭西掌村殷家齐、木钵街村李浩森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关营村郭丹丹、高寨村张梦琪无接受教育能力),再无辍学学生。脱贫户全部落实了参保资助政策,实现了基本医保全覆盖;患病人口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基本医保报销,符合条件的落实了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相关政策;镇卫生院积极督促村医对高血压等四类慢性病患者全部落实了签约服务。危房动态监测及时,新增3户危房改造、16户农房抗震改造均已完成,资金已兑付到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冬季取暖安全、窖水净化设备防冻保温措施,对农户水表、水管、水龙头进行了防冻包裹措施,确保冬季供水稳定。同时对在家农户窖水和村部机井水进行取样检测,确保水质达标;建立了木钵镇“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续产业台账和就业台账,全面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彻底解决一搬了之、增收渠道不稳等问题。

(七)产业就业政策落实方面。

查纠内容:查产业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纠治“三年倍增行动计划”落实迟缓、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产业重点查是否存在“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任务落实不及时、不到位、进度慢,影响年度任务实现问题;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套专家团队、一套考核体系”的“五个一”机制不健全、不落实、不到位问题。就业重点查是否存在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未按照就业导向开展培训;是否对脱贫劳动力做到人员底数清、劳动能力清、就业状态清、外出意愿清,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是否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维权救助机制,有效解决务工人员劳务纠纷、权益侵害、社会保障。是否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是否克服疫情影响用以工代赈等方式吸纳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务工就业。

自查问题: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脱贫劳动力虽然建立了输转台账,但务工地点、时间更新不及时;组织输转程度化低;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不出力。

整改情况:按照“种草定片区、养羊定数量、考核定进度”的工作思路,采取达标奖补、以奖代补、以物代补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草羊业,全年共计新建羊棚178座,草棚113座,调引湖羊301户2882只,投放种公羊349只,完成牧草种植32164亩,已全部完成县级下达任务;建立了村级劳务输转“五张清单”,再次对已外出务工人员的具体务工地点、时间、月收入、联系电话进行了详细的摸排登记,确保做到人员、地点、收入“底子清”。积极引导家庭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输转劳动力446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331人(人社统计3154人,差异化台账177人),非建档户1133人(含边缘户61人),较2020年建档立卡户输转3194人增长104.28%,各村输转建档立卡人口均超过2020年;切实加大组织输转力度,完成“点对点”输转152人;按照就业导向开展培训470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314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人、湖羊养殖培训145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121名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其中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公益专岗人员34人、爱心理发员17人、生态护林员70人)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负责日常考勤,每月按照考勤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发放工资,对于拒不履行职责或考核不达标的,立即调整,并及时将公益性岗位调整名单在村部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解决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不工作、在岗不出力的情况。

(八)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方面。

查纠内容: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情况,糾治编审规划慢、重点任务推进慢、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重点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查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污水处理是否存在宣传引导不充分、经费保障跟不上、工作落实进度慢、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乡村建设示范行动重点查是否存在方案未制定、未落实,村庄规划编制千篇一律、千村一面,未因村制宜、一村一案;是否存在无规划先建、规划未批先建等问题;是否存在分类施策不精准、统筹衔接不紧密、工作推进不平衡、示范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自查问题: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污水处理存在宣传引导不充分、工作落实进度慢;部分户内卫生差;农户人居环境意识不强;户厕改造标识牌未悬挂到位。

整改情况:自10月13日起部署开展了为期一月的人居环境卫生排查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勤排查、重治理、见实效、成常态”的标准,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公益性岗位等群体,按照既定分组,分散、分段对公路沿线、村庄内外、河道沟渠等重点区域的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等进行了彻底整治。同时,紧盯特殊群体,组织帮扶责任人、公益性岗位、妇联等力量,定期为他们清洗衣被、整理衣物、清扫院落,更换被褥,按照“六顺六净”的工作标准,对农户屋内、厕所、圈舍及庄前屋后进行了彻底大扫除,全面清理整治辖区内“脏乱差”等视觉贫困问题;2021年我镇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任务790座,完成795座,通过验收782座(583座已完成报账,199座正在整理报账资料),13座随后县级验收后将于11月20日前全部完成报账,验收通过的583座户厕改造标识牌已全部悬挂到位。

(九)关爱服务行动开展方面。

查纠内容:查关爱服务行动开展情况,纠治紧贴群众需求不够、关爱服务力度不足、群众获得感不强等问题。重点查是否存在重视不够、行动不迅速不具体不扎实等问题。是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组织身边的组织和个人为身边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做身边的事,温暖身边人的心、凝聚身边人的神。是否将资源、资金、力量等向关爱服务行动倾斜,是否形成村级组织、群团组织、社团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身关爱服务行动的整体合力。是否存在宣传动员不充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不及时、关爱服务行动氛围不浓厚等问题。

自查问题:宣传动员不充分、典型案例总结推广不及时、关爱服务行动氛围不浓厚。

整改情况:全镇摸排出“四类对象”227人(其中留守老人36人、留守妇女16人、留守儿童35人、特困群众140人),分类建立了帮扶结对台账,各村成立了由村组干部、包村干部、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妇联组织组成的常态化关爱服务小分队,根据“四类对象”需求,分门别类建立了需求台账,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救助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木钵镇2021年“四类对象”需求清单及物资采购清单,由政府统一组织采购,做到物资、价格、受益人员“三透明”,为203户困难群众送去煤炭18.118万斤、火炉8个、棉衣121件、棉鞋11双、被子108套、被套、枕巾各180个、床单150个、毛毯10条、电热毯30条、大米1920公斤、面粉750公斤、食用油80公斤、资金2600元,先后共帮办实事335件,投入资金22.52万元。

(十)练兵比武活动开展方面。

查纠内容:查练兵比武活动开展情况,纠治活动氛围不浓、能力提升不明显、典型总结宣传不够等问题。重点查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工作实效。是否存在还没有以村为单位,组织基层干部练;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村与村之间比;以县为单位,组织乡(镇)与乡(镇)之间赛。是否存在“一把手”只挂帅不出征,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是否通过练兵比武活动,练出真本领、比出真水平,推动工作、提升效能。是否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典型案例选树不够、营造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热潮和比学赶超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自查问题:宣传形式单一、典型案例选树不够、营造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热潮和比学赶超氛围不够浓厚、缺少村级影像资料。

整改情况:坚持把“岗位练兵”活动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作为新调整驻村帮扶队的”实践课”,制定下发了《木钵镇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学习知识题库》《木钵镇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政策汇编》,由“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办公室整理、党政主要领导审定印发理论知识测试卷。10月18日至21日,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各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了村级理论知识测试,镇上成立了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办公室工作人员参与的阅卷组,对测试卷进行了批阅,并将结果向测试人员进行了反馈。村党组织书记、主任、驻村工作队长等参与比武人员分别向党员群众代表介绍了本村的基本情况、脱贫攻坚期间的成效、下一步工作谋划、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的本职工作等内容,参会的党员群众代表分别对每位比武选手进行了评价并现场打分,同时就党员群众关切的问题向参与比武选手进行了提问,各位选手进行了细致地解答。通过介绍评比、你问我答,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工作满意度,提升了参赛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目标。先后开展镇村练兵72场次,练兵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222人,真正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学习氛围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截至目前,镇村“一活动一行动”会议研究记录、政策汇编、知识测试试卷、成绩登记簿、“四类对象”帮扶结对台账、帮办实事登记册、影像资料均收集齐全。

我镇将继续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作时间,持续把国家后评估和省级专项考核各项准备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住防返贫底线,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夯实工作基础,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全面夯实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色。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衔接作文

持续完善民生基础保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由于地形、气候、技术、资金等条件限制,我县大部分乡村基础设施仍然还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有限、区域供给失衡等问题,还不足以满足新时期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当前,要围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指标体系,聚焦农旅产业发展现实需要,着力加强县乡村道路、农村水利、城乡电网、农村宽带和4g网络工程建设,加快形成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切实注重民生改善,持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等,厚植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不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把高原特色农牧产业、独特生态自然风光、藏区特有风情文化紧密融合起来,走好产业振兴之路。着力在景区开发、景点打造、线路设计、服务设施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建设好墨石公园、亚拉雪山、康巴高原植物园等重点景区,办好“安巴农耕文化旅游节”、协德风情赛马节、龙灯格萨尔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让旅游业成为道孚乡村振兴的支撑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牧业,以生态农业基地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休闲观光农业为新增长点,发展壮大高原油菜、青杠椴木黑木耳、黑青稞、高原中藏药、露地蔬菜、高原藜麦以及畜牧养殖等农牧特色产业,逐步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产品品牌化,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