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优质20篇)

时间:2023-12-10 11:01:19 作者:紫薇儿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遵循科学、系统、灵活、实用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想要编写一份好的教案模板,除了理论基础,还需要参考一些实用的范文和经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参考资料。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的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上,紧跟着进行的笔算除法的.迁移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书写位置。其中让学生理解应用“四舍五入把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和调商”显得尤为重要,而把抽象的算理算法讲解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以及把算法进行有机融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就成为本节课的关键和亮点。可以看出周老师为了成就这一亮点,在课堂中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周老师先创设情境为准备练习,通过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紧接着出示了尝试题“《作文选每本21元,《词典每本39元,王老师带了84元。》”条件略有变化,自然的引入新知。学生此时已经跃跃欲试,周老师恰到好处的给予他们尝试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完成,再指名回答。如果此时周老师能组织一下小组合作探究解题的思路与方法,然后再交流汇报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周老师在本节课中以自己亲切的语言,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力求做到先扶后放,把课堂让给学生,利用课件激趣让学生在轻松在课堂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整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走进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学习中,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现实性,激发解决问题的热情。在这样的情境创设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以及到最后练习中出现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也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法。从而使课堂教学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

首先我认为本节课还应该重视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因为本节课是在前一节课除法的口算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进行竖式解题之前可否让学生先进行估算,请学生说出估算的方法。这样第一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解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二来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其次要重视算理,教师在学生杂乱无章的回答中为学生理清思路。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算理教导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把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例2的笔算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重点交流试商和商应该商在什么位置上?让学生明确算理。再讲解例2时,便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应用“四舍五入把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和调商”的重点。教师在这里要准确的把握算理和笔法的结合,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一)创设现实情境。

师:(课件出示)今天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日”,四一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告诉他:

“这里新进了92本连环画,每班可以分3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图书管理员,你会提什么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本环节复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新试商做了铺垫。

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交流:

(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订正笔算时,师问:“商是几?为什么商4?”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

30×4=120﹤140,。

30×5=150﹥140,。

所以商4.师继续问:“你把4写在什么位置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最后要提醒学生把题做完整。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学会例1后,尝试解决例2,既活用了教材,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360÷90;420÷60。

351÷70;632÷90。

(四)、第四环节是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的评课稿

这节课,梁老师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重视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老师在出示例1:9230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计的方法。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说明商3是正确的。

2、重视算理。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

3、教师重难点讲解点拨到位,计算步骤明确。每次在进行计算时,梁老师总是先让学生观察除数是两位,然后让学生看被除的前两位数是否够除,不够除怎么办?最后引导学生准确找到除数和商的位置。

4、重视计算练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有直接计算题,有列式计算题,有判断题,而且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教师总结及时到位,让学生明白计算方法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最后,教师从除的顺序、商的位置和余数的大小三方面,让学生更加清楚了笔算除法,配上。

顺口溜。

6、整堂课教师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鼓励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书写要规范,教师的板书也为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

1、()里最大填几?几应该强调是哪个整数。

2、例题教学时,因为前后单位不一样,教师应做适当强调。

3、用格子图表示算式意义时,应先告知学生每一列的格子数是10,便于学生进行合理分配。

小学数学四年级《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是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笔算除法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试商以及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这些知识是学生以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使学生亲身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能准确表述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2、能正确书写除法竖式中商的位置。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笔算除法中试商的方法和竖式中商的书写位置,难点是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通过自己的试做和借助小组力量来理解算法,其中通过组学,使一部分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就把错的改正了,最后再通过全班的展示交流,及老师的小结来解决个别学生问题。

下面我再来说一说教学过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

(一)首先第一个环节:小组内订正复习作业。

复习作业中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估算,两大题都是来练习如何准确试商的,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主要是复习算理,为新课知识的迁移做铺垫。因为内容很基础,所以安排小组内订正了。最后指名到前面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笔算算理目的就是要唤醒同学们,一起回顾算理算法,为下面学习做准备。

(二)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例题,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两步,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来解决问题。

(三)第三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解决例一教学。

这个时候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包括口算、估算或者笔算。

寻找不同计算方法交流,充分尊重学生:

(1)因为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有同学用笔算,结果可能会出现商的书写位置不同的两种情况,则让书写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

紧接着安排相应的练习,巩固算法,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解决例二教学。

看到同学们这么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老师问再出个大点的数你还会算吗?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出例二,178÷30,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变成了三位数。

还是通过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集体交流时,引导提问:“商为什么是5?”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继续问:“把5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四)第四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

本环节设计的是改错题,通过让学生改错,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商的书写位置及准确试商的方法,最后还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面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算理,并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

1.学生的认知起点: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估算。

2.学生的能力结构:通过三年级笔算除法的学习,已熟练掌握了估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已学习了三年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容易接受新知,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4.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但本单元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对学生而言,则是一次认知上较大的飞跃。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学生可以借助直观的想象,运用平均分的思路分析商的定位问题,而除以整十数的除法,则往往难以借助直观的学具进行分析,这时,商的定位则完全需要对算式各位数字意义理解的基础,才能进行确定。如“92÷30”的计算,如果不用竖式计算,他们知道90里面有3个30,所以商是3余2。但在竖式计算时,他们可能会把这个“3”定位在十位上,出现十分明显的错误。为此,教学这一内容时,重点应突出商的定位问题。它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确商的位置,为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2、正确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建构问题模式。

出示主题图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讲明理由。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有一个完整的`建构。根据信息可以提相应的问题,并会列式,但是我没有停留在只会列式上,还要求学生讲明为什么这样列。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第一层次:突破算理-商的位置。

1、独立尝试计算。92÷30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对于自学习惯的要求:在这儿,我重点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想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导学单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于小棒来解决。

这样先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学生的方法不一,所以用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见识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合作交流展示。

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肯定想法很多,会想到估算的,估算我也并不是估了就过去,也把它作为笔算的一个验算的方法之一。

笔算的汇报中,我有选择地将学生尝试的两种不同竖式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如下:

看看这两种做法,你有不同意见吗?组织学生讨论:商应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从正反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在不断的讨论和辨析中,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商的书写位置”这一教学难点。

第二层次:提升算法-试商的方法。

1、探索140÷30的算法。

提出问题:1、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2、商应写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掌握试商的方法。在讨论中,利用迁移的思想,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

这样的教学设计放开了学生的手脚,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理解,突出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要看前三位。而教师则在整个尝试、讨论过程中适时点拨、追问,既突破了试商的方法这一教学重点,又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第三层次:对比,感悟笔算的方法。

在比较两个笔算的过程,感悟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同课异构活动xx老师和葛老师做的《口算除法》一课,有很多的感触。两位老师上课语言亲切,简洁,各自展示了数学教学的魅力,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1、课前与学生的沟通方法不同,但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葛老师用“我很棒”,“我们都很棒”这样的鼓励语言,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始今天的学习,而程老师是利用大家喜欢的动物,期待和一起学习的小动物,带着期盼,集中精神开始今天的学习。

2、教学中,两位老师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对口算除法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进行小组互动,动手操作,教师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对口算除法的算理理解透彻。葛老师在小组自主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几种计算方法,并找到最优的一种,程老师利用小棒的平均分明白计算的算理,二位老师都将本课的重点突出,让学生掌握了算理。

3、教学中课堂练习环节设计多样、精炼。葛老师利用小试牛刀,男女比赛,火眼金睛会判断,生活中的数学等新式各异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开展比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而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计算。程老师利用咱阳泉的旅游景点,带领学生旅游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教育。

4、两位老师都遵循新课标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快乐的学习,将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改进建议:

1、小组活动组织有序,起到活动的作用。但活动规则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才能有序、有目的的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动有效。

2、加强评价,运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枯燥的计算教学。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的评课稿

听了我校冯老师执教的《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一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前的情景创设很好,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准备练习题很好的构建了学生新旧知识的桥梁,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会正确迅速的试商,是笔算除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开始冯老师安排的练习题“写出与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采用抢答的形式进行,既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又可帮助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另一道口算除法练习,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三)创设情景,体验新知。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在本课中,冯老师创设了去新华书店买书这样的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问题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再次体验,感悟发现。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实践”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冯老师放手让学生不断的尝试、探讨笔算除法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梯度,体现知识的层次,关注思维价值的提升。

教师简单指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能较准确的进行计算。

总之,教者在教学中,从生活情境到数学情境,能重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操作、思维、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比较,讨论、总结较好的掌握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虽然这节课效果良好,但我个人认为也有几点值得探讨的地方:

1如果老师的语言再生动些,会有效地带动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

2在教学中,教者应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同学,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相应的指正。

3虽然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但计算是在解决问题中产生的,因而,在学生计算结束了以后,仍应按照常规,带上单位、写上答语。体现完整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课本教材采用情景导入,使用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多种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最终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算估算方法,为本节课试商打下了基础,但是试商的过程相对复杂;另一方面,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的基础也存在个体差异。

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思考动手和小组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念,依据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和变教为导、以导促学的教育思想,同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这节课我以自学导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同桌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多种互动方式,实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最后又设计导学归纳和反馈训练两个环节,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教学流程以及这样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首先我来说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课件展示三个练习题,复习刚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知识,为接下来学习试商打下基础。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答案,最后汇报。在汇报时即时反馈,给予肯定评价,为学生学习本课树立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提问,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喜欢连环画和故事书吗?(课件出示)我们学校每周一次阅读日,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后,老师告诉了你这样的信息。

如果每个班分30本,你知道能分给几个班吗?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这里采用了学生熟悉的读书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出示导纲,自学探究。

导学互动课堂的宗旨强调“变教为导,合作互动,自主探究”,根据这样的课程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我在第二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自学课本81页内容,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探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知识性问题一:

b.如果要精确计算,需要用竖式计算,你会吗?强调商的位置,并说明为什么。

c.在课本上将横式补充完整。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在小组汇报时,教师及时订正和评价,在评讲的同时给予激励,进行情感教育。

2.练习。

根据大纲,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新知,据此我设计该环节。练习我最棒,大家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多媒体出示)。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分小组订正,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并对小组成果即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热情。

3.(还有140本故事书,如果也是每班分30本,又能分几个班呢?)。

自学课本82页内容,然后思考完成以下问题。完成之后小组之间议一议,小组长总结。

知识性问题二:

a.你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想一想,说一说怎么做。学生通过思考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商4体验试商的过程。同时提醒也可以根据乘法找最大数的方法找到最大商。

b.你会列竖式精确计算吗?写一写。在精评的时候使学生明确商的位置以及为什么这样写,最后提示商太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探究试商时出现的几种情况。

c.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2位不够除时,怎么办?议一议。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体验试商的过程中学会试商,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第三环节是归纳整理,总结梳理。

提问: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点评后出示本节课要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四)第四个环节是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练习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的难度应当适中,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同时考虑我班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反馈(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1、笔算练习。

2、能力提升。

3.最后布置作业题,目的是及时督促复习,深化知识。

四年级数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第一:大胆、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其实我们可以分课时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第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四年级笔算除法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9页例4,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一。

1、学生再次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总结,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出示修改后的例4情境图,把图中“每天用86kg”改成“每天用35kg”。

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88÷35,然后独立计算。

抽学生把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并说说计算方法。

多媒体再出示未作修改的情境图。

教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发现:运来的饲料总数没有变,每天要用的饲料增多了,要86kg。

教师:看来养鸡场的鸡长得越大,吃的饲料也越多,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又怎么列式?

学生:688÷86。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请同学们先试着算一算,看你在计算中又能发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学生:我们发现用被除数前两位“68”去除以86,不够除,这时应该怎么算呢?

教师:这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问题,谁能解决?

引导学生结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思考后得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除数不够除时,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去除以除数。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让学生把列的竖式展示出来,结合竖式介绍算法。

学生:从个位商起,把86看成90,可以想到8×90=720,所以觉得商7比较合适,但再算就发现86×7=602,余数是88,商7小了,再改商8刚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来这些饲料只够用8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280÷35怎样试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35这样的除数,个位?既可以用“四舍”的方法看作30去试商,也可以用“五入”的方法看作40去试商,但无论哪种方法,发现商过大或过小时,都要通过及时调商的方式来找准确的商。

2、总结算法。

教师:回想一下,我们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在计算中首先要考虑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学生2:每次除得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学生3:怎样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4: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学生5: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就写在十位上,如果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

学生6:无论在哪一位除时,只要除得的余数比除数小,这个商就合适了。

教师:我们看看书上的同学们又是怎样说的。

指导学生看书,并理解教科书上小朋友对话框中的话。

教师:现在谁能说说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引导学生归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方法。

三、巩固运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0÷3840÷6672÷3480÷32840÷24672÷21。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你觉得哪种算要难一些?

学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教师:难在哪儿?

学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眼就能看出商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却不容易一次就找到准确的商,很多情况下都要调商。

教师:能把你调商的一些好办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吗?

学生相互交流后,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中的后面3个算式的计算。

2、活动: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

(2)小组讨论组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使商是两位数的算式又有哪些?

3、完成练习二十一的1~5题。

学生独立选择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汇报,汇报中重点让学生说解决的方法和计算过程。

学生汇报略。

四、课堂小结(略)。

四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小黑板。

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本。

四年级笔算数学除法教案

1.通过具体的例子,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联想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小数乘法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

我所抽班级学生有73人。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使用北大(版)教材,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于列出小数乘法算式以及得出结果,学生不会有任何困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联想到整数乘法的意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所以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利用小数加法的复习题,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一.复习引入。

1、小数的意义:0.20.05(学生口答)。

(1)学生口算。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求相同加数的和)。

(3)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3、揭示新课:

(2)0.6+0.6,用乘法可以怎样写?0.6×2表示什么意思?

(3)剩下的几道怎样用乘法表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乘法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是小数乘法)。

4、归纳意义:

小数乘整数表示什么呢?

二.探究算法。

1、请大家想办法算出0.2×3的积。

(1)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

(2)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a.连加法:0.2+0.2+0.2=0.6。

b.联想、转化:0.2元=2角。2角×3=6角=0.6元。

c.画图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画3个0.2?

d.推算:因为2×3=6,所以0.2×3=0.6。

e.还有不同的吗?(略)。

2、小结:只要适合自己,就是的!

三.巩固拓展。

1、填一填。

0.8+0.8+0.8=()×()=()。

0.3+0.3+0.3+0.3+0.3=()×()=()。

0.1+0.1+0.1+0.1+0.1+...=()×()=()(10个0.1)。

1.2×2=()+()=()。

()×()=()+()+()+()+()(可以怎样填?你发现了什么?)。

2、算一算。

2×0.40.3×03×1.19×0.80.6×45×0.20.7×1。

3、文具店里的数学问题:

(1)买4块橡皮多少元?

(2)买3支铅笔多少元?

(3)买2把尺子多少元?

(4)任选一种文具,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

四.阅读质疑。

(1)阅读教材38~39,把书中内容补充完整。

(2)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五.全课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对本课教学的反思,我有这样几点思考:

在这节课中,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从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感觉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其实我们可以分课时进行,让学生充分的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和我们组的老师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1、强化口算。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口算,由此可见,加强口算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落实在平时的每节课中。“磨刀不误砍柴功”,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每天花上3分钟进行几组口算练习是必要的,只要坚持,相信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一方面,为学生计算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另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笔算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理解。

3、适当增加关于计算的训练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训练。

小学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是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演示小棒、配套自制课件一套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复习过渡。

1、口算(开火车)(课件逐题呈现)。

师:24÷2你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

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过几天就是3月12日,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为迎接植树节的到来,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19页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生2: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把什么平均分?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并说一说想法。

2、试着口算,并汇报口算方法。(指名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尝试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是否正确呢?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来验证刚才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三、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提问: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理解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多少的?并把你的分法或想法与你的同桌说说。

(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着力训练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2)让学生演示分法并说明每份的结果。

(预设:)。

方法1: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2: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师:比较两种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更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新知探究笔算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分小棒的方法再一次验证了42+2的结果,那竖式怎样写呢?(师边板书边结合提问完成竖式)。

(2)、算式板演完后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再次演算。

(4)、巩固练习:36÷3=68÷2=(指名板演)。

师:观察这几道除法的计算,计算时都从哪一位算起?是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到笔算除法的从高位算起计算法则】。

3、自主探究、尝试练习。

师: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分的过程。(课件演示)。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巡视辅导并及时了解情况)让算得快而次的同学板演并汇报计算过程及想法。

(2)巩固:92÷4=51÷3=。

(3)小组竞赛(分小组计算)(课件呈现,以完成竖式的格式形式)。

48÷2=72÷6=63÷3=85÷5=。

(4)比较例1和例2和刚才这几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练习反馈。

1、课件出示p21练习四第2题,下面的计算有错误吗?错在哪?(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自己的想法后独立改正)。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同学在计算除法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的。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请跟同学们说说。

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韩老师的《口算乘法》,整节课都是围绕“计算教学”这个主题展开的。“计算教学”是个永恒而又经典的话题,如何上出扎实有效的计算课也就成了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就结合韩老师上的《口算乘法》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情境为载体,算用结合,算用互促。

计算教学原本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但如果结合实际情境,有了现实情境的支撑,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本课课首韩老师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编实际例子,寻找生活原型,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课中的探究提供了现实起点。其次是课中新课探知部分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乐园问题,逐渐增加人数,顺理成章循序渐进地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课末创设游乐园中算各种项目票价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整个过程由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学生也兴致很高,让他们体验到计算不只是为了计算,还可以解决问题。

二、以旧引新,以新延伸,让学生在大体系中学习计算。

如果把本课知识比成一颗珍珠,那么整个乘法教学就是一串珍珠。只有把珍珠串起来,它才能散发出光芒。本课的知识在整个体系中并不是孤立的,前面有表内乘法,后面有乘法估算、笔算,还有更大数目的乘法口算。从韩老师这堂课我们可以感受这种联系。如:课前从2×9引入,先是口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应用,接着是理解2×9的数学意义及现实意义,不仅复习了旧知,同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孕伏,搭好脚手架。接下来是新课展开部分,让学生学习10×2,再20×2,从十乘几到几十乘几,再拓展到几百、几千乘几,由此逐步总结出口算方法,再通过一定的口算练习和应用,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并学会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是一气呵成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应该是求联求变的思想。

三、重视算理与算法的理解与疏通,寻求两者和谐统一。

计算教学的核心就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本课的算法是很简单的,就是看成几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加同样多的0。但是学生解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时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此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难点。如何使这算法和看成几个十、百、千乘几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应的0的算理联系沟通呢?从这堂课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王老师在课首是以表内乘法9×2引出10×2、20×2让学生初步感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没有很快就进行方法优化。而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逐步引导到看成几个十乘几得几个十。接着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让他们在这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可以看成几个百、几个千乘几得几个百或千,举一反三,最后通过观察这三种类型的口算,总结出计算方法是看成表内乘法来算,然后添加相应的0,从而优化概括出计算方法,促进新旧知的融合。这时我想学生的思想水平应该不是课前那种模糊混沌,应该是经历了一定的思考和体验,相信他们不只是会算了,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这样算。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本课的算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挺抽象的,我们在教学中有没有必要结合图示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建立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的观念呢?其次是算理表述,老师在引导的时候该怎么引导的科学有效呢?这些我想还有待我们老师去思考、实践。

小学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范文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

观察:一共有多少元?

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

30÷3=10。

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

四年级《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除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认识除法,三年级接触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五年级学习小数除法,六年级学习分数除法,可以说,除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除法计算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因为除法的算理比较复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后续数的运算的学习做了铺垫。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并且可以很熟练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了,同时学生们也已经掌握了如何估算被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了,为本节课的探究提供了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3.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方法。

理解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算法。

讲授法、练习法。

课件。

环节。

主要活动。

设计意图。

一、热身运动。

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3。

150÷30=5。

160÷20=8。

210÷70=3。

240÷60=4。

350÷50=7。

450÷90=5。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进行口算的的?

预设生回答:把450看成45个十,90看成9个十,45个十除以9个十等于5个一。

师:回答非常完整,请坐。我们在口算的时候啊,我们先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看做几个几相除的表内除法,再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我们把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看来同学们的口算除法已经掌握的很不错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数课题:笔算除法)。

通过复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初步渗透转化思想,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笔算除法的算理埋下伏笔。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大屏幕。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用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预设生回答:可以使用估算法,把92估算成90,因为90÷30=3,所以92÷30≈3(个)。

预设生回答:我是采用乘法,30×3=90.所以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

预设生回答:可以用小棒代替连环画,通过分小棒来计算。

师: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让你们提前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分一分,老师看看谁分的又快又好。我看你分的已经分好了,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吧。

预设生回答:我把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捆了三捆,就是90根小棒,还剩下两根小棒,所以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两本。

预设生回答:竖式法。

师:那好,老师现在就来带着同学们用竖式法来解决这道题。同学们先自己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设生回答:

那竖式应该怎么写呢?

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增强学生们的估算意识,为接下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做好前提准备。

分小棒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在发现抽象的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或者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利用错题,让学生们的思维产生碰撞,产生思考结果,加强学生对算理的充分理解。

三、巩固新知。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我们现在来练习一下吧。

30÷10=40÷20=64÷30=85÷40=。

140÷20=280÷50=565÷30=324÷40=。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学习了用竖式进行计算,课后同学们要好好进行复习巩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92÷30140÷30。

小学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范文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一是加强了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除法的'计算口诀求商是关键。教学中,我通过练习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估一估等不同的形式开展口算练习,在激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口算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的技能。也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促进了对算法的掌握。例题一,教材提供的学习情境图是同学们的植树图,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在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中也有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情景图的下面还配有摆一摆的小棒图。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形象形成分步除的表象,最终为笔算的除法竖式的出场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中,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以口算切入竖式学习。让学生的说一说的口算中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42÷2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想出了很多种口算的方法。我在表扬学生的各种独特想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用笔算的方法把这个口算的过程记录下来?使之顺利迁移到笔算的算理中,引出要学习的新知。

引导学生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再结合口算的步骤分析学生的算式,使学生理解笔算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了算理。

在学生初步掌握笔算的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形成一个一般性认识。学会竖式的简便写法。

例题二,以解答主题图中涉及的另一个数学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背景,教学“52÷2”的笔算除法。解决的问题是:当十位上的数除后还有余数,应该怎么办?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间的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52÷2的笔算算理。让学生以座位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间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三是引导学生将估算技能用于笔算除法之中。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一方面可以确定商的大致范围,验证笔算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教学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笔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还在估算的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竖式的写法。但是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来估被除数。

四年级数学《笔算除法例3》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授的数学知识《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中的例1和例2两个例题,在讲课之间我认真的去把握教学目标,仔细查看教参书,明确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我对本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

因为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是在学生学完除数是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首先让学生先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里面的口算、笔算、用除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紧跟着我再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了以后,我又设计了课堂练习,练习题我是分层次给学生进行练习,这就是我对新授课的教学设计。

在这一节课中我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一步一步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下课了,我仔细回味这一节课,觉得这一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欠缺的地方,现对这一节课总结如下:

做的好的地方:

1、这一节课上我一直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本节课上无论是复习知识还是新授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学习讨论中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做的不足之处:

1、课件准备不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课件中跟导学案上的一个数不一样。如我的导学案上的数是178而课件上的数是172,这样的一个小错误也就提醒了我今后在备课的时候,我一定要多去查看课件,看看课件上的数学知识和导学案上的是否一致,不能再出现马虎的现象了。

2、这一节课,练习的太少,练习做的少从练习中看不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出现练习少的原因我分析了是不是我讲授的例题多,如果把两个例题改为一个例题就不会出现练习题在课堂上完不成的现象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小反思,体醒我以后在备数学课的时候千万不能在出现这样的状况了,希望以后自己在教学上一定要再认真一点、仔细一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