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优秀23篇)

时间:2023-12-19 21:42:26 作者:GZ才子

国旗下是一个象征国家的标志,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我们的生活中,国旗下是我们表示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国旗下活动中学生的感言和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培养良好家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五四精神,做新时代青年”。

120xx年前的5月4日,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纷纷走上街头,用自己的热血来维护国家主权。他们所表现出对民族炽热的爱,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史册。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浩浩神州,承载了太多文人的词墨,战士的血汗。历史的旌旗在风烟里猎猎作响。面对时代的选择,中国在崛起,中国在召唤,召唤那钢铁般的坚强,风雨中屹立不倒的脊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今天,建设的重任落到我们身上。我们是民族的脊梁,唯有拼搏,方可坚强,唯有担当,方成脊梁!

青年者,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竖家的新生力量,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责任,青年人不可逃避;民族的义务,青年人必须担当。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应当有勇气,有远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五四精神”之于岁月,犹如清泉隽永,余音不绝,在新的历史时期,五四精神在其基础上不断丰富它的精神,历久弥新,历久弥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五四精神”推动着无数爱国青年在奋斗中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我们应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青年呢?

首先,珍惜时间。青春年华美好而短暂,我们应珍惜当下,不恋往昔,不畏将来,认真度过每分每秒,不虚度年华,不浪费光阴。无论在人生的哪一阶段,珍惜时间都是一个优良的品质,而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更应去拥有这样的品质。

其次,努力拼搏。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不经努力就能做成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去拼搏,不要担心努力会白费。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最后,不断改善自己。一定要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让自己进步的更快,让自己不断的前进,在前进的路上,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谢谢大家!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作风的重要体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是一族一家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和精神风貌。它如同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无影的磁场,在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上打上深深的家族烙印。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良好家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

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树立良好的家教、培育良好的家风。在中国的传统中,家庭中往往传承着祖辈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立业的一些教诲。“国”与“家”紧密相连,“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治国先从治家开始。家教是家庭中有力的戒律,家风是无声的教化。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正,则社稷兴。党员干部的好家风与作风甚至党风相连,党员干部不仅要严守党纪国法,还应该养成严格的家教,形成良好的家风,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先从搞好家风做起,以正家风带动正党风。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教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家族式腐败,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领导干部来说,良好的家教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因此,党风廉洁建设需要党员干部注重自身的家风建设。

作为党员干部一旦放松了理论武装,思想就会起草长毛,个人前进的目标与行动就会偏离党的事业,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严格按照党章办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时时事事处处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自觉履行好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举手投足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要切实筑牢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影响的精神防线,提高明是非、知荣辱、守规矩的认识水平,增强“拒腐蚀、永不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经常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特别要加强法规法纪知识的学习,常常用法规敲敲警钟,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扑下身子,尽心尽责地干工作,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不给腐败创造机会,只有坚守家教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踏踏实实干事创业,兢兢业业为民谋利,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时刻对自己家人要在思想、情感上给予正确引导,经常向家人宣传党的纪律和政策法规,帮助家人划清是非、美丑、荣辱界限,立好家规、正好家风、管好家人、理好家事,自觉把好家风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形成遵守公序良俗的行为自觉。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时,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同时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修养,遵规守法,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革命气节,珍惜自己的名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努力做到洁身自好、公道正派,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家风不良、亲情错位,最终导致了家族式腐败,既毁了自己又毁了亲人。因此,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要以共产党人的品行标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家庭主心骨,要在工作、生活中,注重把家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展现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因此,每个党员干部在生活待遇上不超标准。在社会交往中不闯“红灯”,自觉抵制“酒绿灯红”的影响,洁身自好。在工作岗位上不谋私利,认真履行职责,勤奋为党工作,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好人民的公仆,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同志那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解决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做到为官一任,振兴一方。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党员干部要拿起纪律戒尺,严格自我约束,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在行动上当好表率;家庭成员要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积极建设崇尚廉洁、反对腐败、学习先进的家庭廉政文化,带头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为净化家庭环境、营造廉洁家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美好十一月国旗下讲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我能乘风破浪,家风是坚固的船艇;我能正直不阿,家风是坚挺的脊梁;我能坚守奉献,家风是骄傲的号角;我能节节向上,家风是温暖的阳光。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积善是我们老杨家的家训。在我家客厅最显目的地方悬挂着一幅字画——自觉行善。

父亲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做药店生意那会儿,唯恐药品质量上比不过同行,唯恐售出的药价上又高于同行,他进货的地方总选择那些有正规营业证照,并有良好口碑的国营医药公司。当然在价格上没有丝毫优势可言,而在出售的时候,父亲会尽量缩小利润空间,以至于被附近的其他药店视为“异类”。父亲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在乎良心上那杆秤公平不公平。顾客有时带的钱不够,虽不熟悉,他也会满口应允赊欠给对方。往往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偶尔翻开欠账本,发现有些赊出去的账单依旧趴在账面上,而这时竟连对方的模样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母亲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时也难免提醒父亲注意甄别欠账人的品行,但父亲仍固执己见:“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不讲信用的人毕竟是少数,说不定过几天他就来结账了……”

我们家祖上也是买卖人出身,在口外的凉城开设一家车马大店。我的曾祖父虽说贵为财东,却与伙计们称兄道弟,同宿一盘炕,同食一锅粥,伙计们起早贪黑做事,曾祖父同样很少能睡个囫囵觉。“与人为善,童叟无欺”是车马店一以贯之的行规,因此回头客特别多。

这些年,早已不做生意的父亲开始借助文学和新闻写作的形式,讴歌时代,赞美生活,并把对家风家训的感悟,深深浸透到了他的字里行间,如春风徐来,如花香沁骨。随着名气的不断走高,找父亲写通讯报道、写。

感谢信。

写祭文碑文和村志村史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熟悉的陌生的,有地位的还是没地位的,父亲总是来者不拒。但写归写,从不谈钱,即使有人过意不去想“意思意思”,也一概被父亲婉拒。父亲实实在在与人为善的秉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0xx年,他被评为“定襄好人”,颁奖词里这样写道:“他诚实。

作文。

勤恳做事用心雕琢文字净化读者心灵并于抽象的文字间提炼与时代高度契合的信仰和精神。一言一行一词一句浸润着文如其人的浑厚力量”。

去年腊月初六是母亲的76岁生日,子女们从各地赶来,为母亲送上贴心的祝福,送上一份孝心。

岁月苍老了母亲的容颜,母亲这辈子着实不易。等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可子女一个个却像出巢的鸟儿飞走了。值得母亲欣慰的是,我们姊妹或隔三岔五地打个电话,或去父母那儿看看,因此两位老人的生活并不孤独。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无论身在何地,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也是做儿女的心之所依,温馨的港湾。

我们坐在母亲的身边,母亲亲切地喊着我们的乳名。一家人唠家常,忆旧事,任发酵的亲情恣意蔓延。母亲像从前一样爱唠叨,问了这个问那个。大家感受着母爱和亲情,那是岁月流淌的暖香。

“叮铃铃”,母亲的手机响了,是在外地工作的我的儿子打来的祝寿电话。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记得儿子年幼时总爱赖在爷爷奶奶家里,粘在他们的背上,甚至几步路找个理由都不肯走。儿子在我们老李家是长孙,爷爷奶奶疼爱有加。“舐犊之情”是无法代替的快乐。几年前,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儿子跑前跑后地伺候,还守了几个通宵。儿子与爷爷奶奶的亲近由此可见一斑,正应了那句俗语:“隔辈亲,亲又亲。”

母亲刚挂了电话,小弟乐呵呵地递过来一张折叠的纸张。母亲戴上老花镜,好奇地展开,嘴上一边还说着这是啥呢?母亲仔细看了一会,舒心地笑了,眼角有泪溢出。“俺孙女别看人小,心贴着奶奶的心呢!就知道给俺亲。”母亲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们说。

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纸张,一看,原来是一张孩子的简笔画。画面中间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她正举起小手向奶奶亲热地打招呼:奶奶好,生日快乐!蓝天上白云朵朵,一群鸿雁展翅飞翔。落款:萱萱。画面童趣,字体稚嫩,天真烂漫。

萱萱是小弟的女儿,今年5岁,上幼儿园大班。小弟说,自从萱萱知道奶奶要过生日以后,就一页一页翻看日历,还用笔在奶奶生日那天作了标注,天天提醒爸爸妈妈。因为周五要上学,不能为奶奶祝寿,萱萱很难过。于是,萱萱拿起画笔,动情地作了一幅画,为奶奶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我听了心头一热,鼻子酸酸的。看来,亲情始终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从这头牵着那头。爱,在亲人间传递;孝,在子孙间接力。同根的血脉永远心连着心。

书房的角落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只很普通的木箱,是由樟木做成的。这只樟木箱不大,是长方形的,铜质的锁头古色古香的。历经了岁月熏染的樟木箱显得陈旧了,有些红色油漆都脱落了,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它整体的美观。

这只樟木箱是有来历的。当年我的父亲考取了大学,成为老家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祖父砍下门前的那棵古樟树,请人做了一对书箱,一只给了我父亲,另一只给了姑姑。从此,这只樟木箱陪伴着父亲踏上了人生的征程。

父亲大学毕业后,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分配到担任文化教员。那年的暑假,老家发了一场特大的洪水,父亲没有如期报到,后来转到地方从事教育工作。在那座陌生的城市工作,父亲远离了故乡,远离了亲人,像一只断了线风筝,孤独地在空中飘曳,只有那只樟木箱陪伴着他度过那段漂泊异乡的日子。

在异乡漂泊了整整十年,父亲调回了老家的县城中学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那只樟木箱也陪伴着父亲回到了久违的家。在我的记忆中,樟木箱里放的都是一些书,像四大名著等大部头,那些书籍都是父亲的宝贝,樟木箱里散发出缕缕的书香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勉,要俭朴,要积极上进,这些话我始终铭刻在心。

当年上初中一直到师范的时候我都是在学校住校,这只樟木箱也曾经陪伴着我的求学生涯。父亲第一次用自行车送我到学校,其中送那只樟木箱就专门走了一趟——还记得他当时告诫我不要有攀比之心。住校的日子里,每个住校的同学都带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箱子,里面装满的都是生活用品。我的床位是在上铺,于是把樟木箱放在了床上。课余时间,樟木箱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精神世界了,因为箱子里放着的除了生活用品,还有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书。我喜欢躺在床上,捧着一本本书籍,感受着书籍给我带来的愉悦。就这样,这只樟木箱也陪伴着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

几年以后,我完成了我的求学生涯,樟木箱也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静静地躺在书房的角落里,用于存放一些杂物。

那年秋天,儿子考取了高中,像一只展翅的雏鹰离开我们到学校开始住校生活。妻子说儿子住校了,到商店给他买一只大皮箱吧。我脑海里想起了那只樟木箱,但是像儿子这一代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会不会要这只不合潮流的樟木箱呢?我的心里没有答案。

儿子临去学校的那天晚上,我给他打开那只樟木箱,一缕樟木特有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和他聊起了关于这只樟木箱的前尘往事,儿子静静地听着,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长大了,变得成熟懂事了。他的眼眸中充满了凝重,我知道他读懂了父辈对他的期望,对他的希冀。从此,这只普通的樟木箱伴随着儿子开始他的人生寻梦。

20xx年春节后,我从县人社局调到了县纪委宣传部工作。上班一段时间,一些以前的领导和同事纷纷打电话来对我表示“祝贺”,有的还不断地约我一起聚聚。

一向不喜欢多话的妻子开始跟我“唠叨”很多话,还对我“约法三章”:第一,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第二,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莫为亲情失原则。

妻子出身于书香门第,我的岳父岳母都是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从小就把“干干净净做人”作为家教。对于“约法三章”,我一方面笑说妻子俨然成了家里的“纪委书记”;一方面遵守和妻子的约定,把以前领导和同事的邀请都一一推脱了。

没过多久,因工作的需要,我参与了几起案件查办和作风督查,其中涉及以前的领导和同事。被立案调查的老领导和同事求我给他们漏点消息,许诺一定会给我好处,还找了我的长辈说情;因上班违纪被抓到现行的几个同事想让我帮忙说说好话,“小事化了”……想起党的纪律规矩、想起妻子的“约法三章”,我都严词拒绝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培育好家教好家风,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带头示范,做给群众看,影响他们,带动他们,进而形成“人人都有好家教,户户都有好家风”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贡献。

儿子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却阳光朝气。他的同学眼睛被镜片划伤了,不能骑自行车,儿子要求我每天开车接送他们上学。一天四趟,早出晚归,我取笑他,你做好事,让老妈受罪。其实我心里还是很乐意的,因为儿子毕竟懂得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儿子从小学开始自己洗袜子。我的姐妹们羡慕我命好,说我生了个好儿子。其实在我看来,天下所有的孩子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还是母亲。做母亲,需要储备知识,储备耐心,储备爱。

相处:重视沟通。

与儿子的相处,也是一个从说教到沟通到请教的过程。幼儿园以前,每天晚上陪儿子散步聊天,他什么都不懂,会问你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你会为回答这些问题大费脑筋,逼着我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如一个水杯,它是透明玻璃,玻璃怎么回事,透明怎么回事,加热水、冷水是什么效果,热水是怎么加热的等等,只要你有时间,就可以天南地北地探讨。晚上走在街上,星星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北斗星等等。那时候,儿子挺崇拜我的,觉得妈妈什么都懂。

进入青春期后,对什么事都怀疑困惑。我呢,从说变成了听,每天中午,我做饭,他就站在厨房门口给我讲学校的事,同学中发生的事,谈他的看法,不理解,有时愤慨,我能说则说,不能说则听。他对新东西特别感兴趣。网络、游戏,打篮球,我只能潜下心来学习,学习新知识,包括网络新词,篮球规则篮球明星等,以便与他的思想接轨。就这样也不行,还得经常请教他,关于世界大战、关于nba,关于美国选举。这样儿子和我没有距离,没有所谓的代沟。其实每个家长都可以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学习:培养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最基础的基础。从小学以前,我就陪儿子购买大量的学习用书,我们当时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在儿子学习上,我从不吝啬,同时在他学习时,不打扰他,让他安安静静地读书。上小学后,我要求他注意学习效果,不拖时间,只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就去玩,学习时间和看电视,玩耍时间自己调整,调动了儿子的学习积极性。即便如此,小学时,一次考试数学83分,这在平时成绩优秀的儿子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他想我一定会对他非打即骂。没想到我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考不好再来,下次考好就行。

影响:言传身教。

每一位父母都会把孩子当作私人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试想,我们自己上学时贪玩,没学会,没成就,却强迫孩子完成自己没有达成的心愿,这公平吗?孩子是社会人,不是家长的私人物品。应尊重他的存在。想要孩子走正道,有成就,只有家长自己努力奋斗,完成自己的心愿,给孩子做榜样才对,让孩子完成他自己的心愿。我自己酷爱学习,家里沙发、床头,柜子上,餐桌上都是随手翻阅的书籍,在儿子幼小的记忆里,影响最深的是我为了完成单位1万多字的材料,整整写了三天,不用的废纸扔得满地都是。到最后累得不行,爬在床上写,所以儿子的学习从不用我操心。

收获:真诚欣赏。

儿子在餐桌上问我,家里有高三的孩子压力是不是很大,每次等待考试成绩是不是很紧张。我回答说:“儿子,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全,第三成绩优秀。妈妈要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时代不同了,做母亲的也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形势的变化,适应儿子的变化。17岁个头1米84的儿子“带”着我这个1米62的“小女人”上街,把我堵在路里头,怕我被汽车撞倒,我呢,幸福地任凭他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听他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调侃彼此的幼稚,然后开心大笑。

感谢儿子,给予我做母亲的欢欣。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的风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寒风料峭,冬意正浓,我们即将已挥别了难忘的xx年,迈进了更加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xx年。迎着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我们汇聚在国旗下,整理走过的,展望xx年。在此,我预祝全体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表示新年的祝福!愿你们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在快乐中启航。

回首xx年,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这个学期里,老师们辛勤的工作着,同学们,一学期的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我们又迎来了最后的冲刺。在这次长跑过程中,我们可能有欢笑、有泪水、有开心、也有失落,但最终需要跑完这场比赛。至于你是要给这场比赛画省略号还是句号或是感叹号,都由你这最后的冲刺来决定。

同学们,东晋诗人陶渊明曾有过这样的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正是生命中的春天,我们将成为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的新一代。生逢此时,荣幸又艰巨。读书,是一切成大事者的必由之路,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认真读书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用勤奋和汗水夯实学业大厦的地基,用拼搏定位价值,用双手为鲜艳的五星红旗添彩。

亲爱的同学们,即将到来的元旦,我们欢乐着但不要忘记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更不要忘了新的一年奋斗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亲爱的同学们,,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来不断追求卓越,超越自我;让我们每天过得更有意义;让我们每天进步着快乐着。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培养良好家风

今年“六一”,白驹小学的孩子们有些失望:沈正清老爷爷没能来给他们讲抗日打鬼子的故事。这位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91岁高龄的老兵被伤痛折磨躺在家中床上了。

1944年5月,18岁的放牛娃沈正清从沈灶顶新乡(今草堰镇成文村)加入地方游击队,被编入台北独立团。

“当时我方武器装备不够,人数也少,我方常采取‘麻雀战’的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迅速转移。扫荡的鬼子和伪军常常摸不着头脑,冷不丁地就被我们的子弹撂倒了。”沈老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和小辈们讲起那血与火的战斗,嗓门洪亮,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老爷子仿佛又回到了和战友们挥刀杀敌的战斗中。

抗战胜利后,他随参加了解放战争,还跨过鸭绿江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参战无数场,至今还有20多颗弹头、弹片嵌在体内没有取出。战场上历经生死考验的沈老,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上级嘉奖和颁发奖章数次。20xx年、20xx年抗战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沈正清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章。

从转业后,沈正清先后在系统、街道办、公社管委会工作,1982年离休。他怀着一腔炽热的老兵情怀,积极开展工作,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办事公道正派。担任街道办负责人期间,他想居民所想,带领社区干部,冒着严寒兴建了陈家巷渡口码头方便了串场河两岸群众的来往;还亲自上阵整治改建了十多条后街小巷,解决了老街区居民的生活、出行难题;向上级争取资金兴建了白驹集镇第一口深水井,让居民们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他慷慨解囊帮助他人,却从不为自己、为家人谋取一点私利。1960年-1970年的十年间,因遭受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百姓生活很艰难,沈正清主动三次推掉调增工资的机会,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志,并且把国家给他的伤残军人的残废金悉数捐出分文不取。

其实,在那种困难的时期,沈正清自己家庭负担也很重:先后出生的三男一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和妻子干农活挣工分养活一家大小。妻子刘桂珍原是南京市城里人,当地的农活她不会做。1962年,他们全家下放到团爱大队劳动。为了挣足工分,分到全家的生活口粮,不怎么会当地农活的刘桂珍领着沈佩、沈明两个稍微大些的孩子下地干活。沈正清工作之余也坚持下地劳动。由于身上多处战伤,伤痛发作,加上农活的劳累,经常疼得腰都直不起来。特别是麦收时节,为了完成生产队下达的劳动任务,夫妻俩经常起早带晚赶时间赶进度,带着孩子们割麦子,沈正清和妻子累得跪在地上坚持着往前挪,孩子们握镰刀的小手磨出了血泡,才八九岁的沈健也跟着哥哥姐姐,给爸妈打下手帮忙。乡亲们敬佩英雄打过仗受过伤,想照顾他们家少分些农活,沈正清两口子坚决不要照顾,坚持跟大家同样干活。沈佩、沈明兄妹四个打小时候起,就在父亲这种严厉的教育下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虽然有许多显赫的战功在身,沈老从不居功自傲,从未向组织上提出对子女额外的关心照顾。老人心头总有挥不去的军人情结。当儿子们到了服兵役的年龄时,夫妇二人就开始鼓励他们参军。“青年就应该去里锻炼锻炼!”大儿子沈佩高中毕业就穿上了绿军装,在期间表现突出,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两次荣立三等功;二儿子沈健高中毕业后也报名参军到东北服役。20xx年,沈明的儿子陈思也加入了军人的行列,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正营职少校飞行员。

沈健退伍后,在玩具总厂从工人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了科长、副厂长、厂长。50多岁的人现在仍奔波在招商工作一线,不辞辛劳。每每回忆起4年的军旅生涯,沈健总是感慨万千:“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自律,而这恰恰是受到老父亲严厉家风教育的影响,是我在大熔炉培养起来的。”

“孩子的事该让他们自己创造!”为子女的工作,沈老有严格的家规,本人不出面打招呼,也不允许老伴托人说情。唯一的女儿沈明进了镇箱板纸厂做了一名操作工,她从不以“功臣之后”自居叫苦叫屈,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胳膊受伤已经退休在家。小儿子沈亭中学毕业后成了基层供销社一名普通职工。大哥二哥长期在外地工作,姐姐出嫁,正常陪伴在老人身边的沈亭默默承担了更多的照应责任。没能“沾光”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姐弟俩能够理解老父亲。“爸爸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贪图享乐,要自力更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沈亭的话说得非常平静,坦然,没有一丝埋怨。

没能给子女们带来财富和福利,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为他们铺好路子,“但是,培养了他们一个个真诚、坚强、勤劳的品质,教会了他们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这是我最为欣慰的!”儿女们的发奋图强健康成长,沈正清由衷地感到高兴。“吃亏为助人,吃苦当财富,踏实干工作。”老英雄一直用这几句家训激励引导着后辈们。

去年国庆,逢沈老九十大寿,全家四代22口人团聚。从小在外公“铁血”般的家风教育下长大的陈思,代表小一辈给老兵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郑重地对自己说,不能给外公丢脸,不能给军人丢脸!”少校飞行员陈思说。

现如今的沈正清生活安逸,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很是和睦,沈老还经常给儿孙和附近中小学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当年的抗战故事,“抗战已融入我的骨血,我希望我的子孙和我一样,能用一生守护自己的国家。”沈老激动地说。沈老用抗战精神凝聚起来的家风感召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培养良好家风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像先辈那样,从小就立下为国为民服务的壮志,好好学习,掌握各种本领,为新世纪的祖国带上耀眼的光环。

1990年,祖国北京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要开好这样大规模的运动会,光靠国家拨款还不够,要靠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支持。在捐款本上,第一个捐款人竟是个小姑娘。她叫颜海霞,是江苏省建湖镇湖中小学的学生。她家里并不富裕,可她为了支持亚运会,把自己仅有的1元6角钱寄给了亚运组委会。钱虽少,可表达了一名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

有很多少先队员懂得学习的重要,科学的重要,爱动脑筋。山西线县的小女孩李珍,从8岁起就注意观察生活,动手动脑,有了30几项小发明。在国际奥林匹克各学科竞赛中,我国选手多次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夺得许多金牌、银牌、铜牌。他们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给祖国争光,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现在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将来国家的发展和命运。

如果同学们个个品德好,身体律,脑筋灵,知识丰富,那么几十年后,对会将会更加文明,科技将会飞速发展,祖国就会进步更快,更富强。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当一名合格的学生。在新千年为祖国献上一份厚礼,真正做一个新世纪的小主人。

传统的清明节快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同学们都要去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先烈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正在读书,碰到了一个不认识的字,正巧他的表姑在身旁,他就去问表姑:“你认识这个字吗?”表姑说:“我不认字啊。”“你为啥不认字呢?”“我没上过学。”“你为啥不上学呢?”“我是女人,又不考秀才。”“女的为啥就不念书呢?”……虽然问题没有得到最后的解答,但却使这个孩子接触到一个社会的大问题:二十世纪的旧中国,男女不平等!从此,他心中就立下一个目标,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这个孩子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李大利。

李大钊的幼年非常不幸,在他出生前,父亲就患肺病死了。他刚满十六个月时,母亲又去世了。他没有哥哥、姐姐,仅靠七十多岁的祖父抚养他,为了筹措他上学的资费,全部家产变卖了。但他并没有被个人不幸压倒,而是更加发愤学习,更深入地关怀、理解广大人民的不幸和整个民族的痛苦,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牢记心中!在他著名的文章《青春》里,他号召青少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以“乘风破浪的气魄,为世界造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同学们,向革命先辈学习,向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胸怀祖国的爱国热情,就是要学习他们人民利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无私精神。我们成长在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承担着为祖国服务的义务和责任,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振兴祖国出力吧!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父亲20多年从事驾驶员工作,早出晚归辛劳,40多岁就患了冠心病。父亲在医学院做冠心病手术,母亲陪伴了一个多月,悉心照料.父亲手术后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母亲坚强地扛起家里的重活,父亲也学会做许多家常饭、做许多家务活帮助母亲,父母就这样互敬互爱着。当我们都走上工作岗位时,家里的生活日渐好转,但父亲又被查出“鼻咽癌”,在肿瘤医院一做放疗就是三个月。刚刚查清病时,父亲一度想放弃治疗,他觉得一生都亏欠对母亲的照料,没有让母亲享过一天福,临近晚年,还让母亲为他操劳。但母亲觉得,苦难来时,夫妻共同面对,坚强挺过去,日子总会好起来,父母的互敬互爱让同病房的病友感动。有母亲精神上的极力支持和生活上的悉心照料,父亲挺过了艰难的治疗期,父亲的病渐渐好了起来。

父亲退休了,父母一同前往苏州,为刚刚开始创业的姐姐带孩子管家;我的女儿快出生了,父亲回到哈密为我悉心调理伙食;弟弟的儿子出生了,父母将远在上海的孙子抱回哈密,精心照看。在父亲的思想中,虽然身患癌症,但享受了人生的许多幸福,看子女成家,看孙子孙女出生,享天伦之乐;在母亲的思想中,只要父亲的身体好起来、家里的孩子工作顺利、孙子们健康成长,就好。父亲60岁时因心梗去世,走得很平静,没有癌症复发的痛苦。父母风雨同舟的40年,相互尊敬,相互关爱。在我的印象中,深刻着那样的影像,父亲为母亲拔去早生的华发,母亲载着父亲去地里劳作。

父母用最平凡的“孝、勤、严、敬”的言与行,教育和感召我们,如何写好大写的“人”字,如何做好我们身为父母的责任,如何成就生命中的真善美!我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十分的欣慰!也愿意上行下效,为自己这个小家“孝、勤、严、敬”家风传承做护花春泥。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的风标

悄悄走过,站在十几岁的发梢上,回头望着走过的路,恍然现自己已经变了好多,也是这时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早已悄然改变。

清晨起床后,顺手整理一下乱蓬蓬的头发,有时还会精心的打扮一下,穿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讲究,原来自己已经变得在乎外表了,爱美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道会有错吗?或许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不会去与他们攀比吧,因为在这方面,我只会欣赏我自己。爱美是没有错,但过于爱美就是大错特错。

在休闲的时候,我们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无聊,无论如何都能够挖掘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我想说的是这个季节,我们不断的懂得了享受。有时我们会痴迷在浪漫的风景里;有时会沉迷于小说的故事里:有时也会陶醉在优美的歌声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都在寻找那些属于自己的乐趣,不论是什么样的乐趣,总之都使的我们生活变得更加有了意义。

这个时候是个懵懂的时候,是一个开是懂得事理的时候,只需伸手去拨开那层弥漫在前方的薄雾。哪一天,你也许惊奇的发现你已经习惯于深思熟虑,做事也变得慎重,这个时候就是你结结束幼稚、走向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一个容易冲动的时候,总是自以为是。这个阶段用王蒙的概念来理解――是一个觉醒和自以为业经沧桑的年龄。

有些时候我们会显得十分懂事,在这个年龄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负起一些重任,毕竟我们已经走向了成熟。在家里,我们会刻意去挑起一些担子,因为看着父母们忙碌的影子,总会感觉不是什么滋味;在学校或社会,一些挑战在等待着我们,而我们也只能去面对。如此一来,在我们的肩上,开始承载上了压力。

这个时候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所有的人都将在此时为自己确定一个方向,有很多人会为自己找到一条前进的路,也有很多人会从此选择放弃,还有少数的人,他会为永远相信自己――走一条似乎走不通的路。我们奔走于人生的旅途上,为着自己的命运而拼搏,只为成功,不畏失败。

青春年少又怎么会没有为爱而生的一刻?

你慢慢地走在路上,当你突然发现你的脚步变快的时候,在你的前面大概就有一个你心所属的他(她),若是如此,你的身体也会越来越不听你的使唤。也许是因为那点羞涩,你不敢走上去向他(她)表白,只好做出一幅毫不经意的样子从他(她)的身边擦身而过,然后再后悔自己的懦弱与胆怯,有时还会胡想一下下次相遇的情景,你会将自己想象得很是勇敢,但真正到了下一次时,原来还是如此。

站在十几岁的发梢上,向过去挥挥手,告别青春年少。

美好十一月国旗下讲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三月是一个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季节,三月更是一个讲文明、树新风、发扬雷锋精神的季节。三月,也是我校文明爱心服务月。回眸三月,同学们的许多事迹都令人感动。

比如:常规检查志愿者们每天都按时到岗认真做好卫生、眼保健操、阳光长跑等监督检查工作,为建设整洁有序、和谐美丽的校园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求回报、无私奉献;校学生会和大队委参与“啄木鸟行动”的志愿者们,他们牺牲个人学习时间,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化身小小啄木鸟为校园的卫生死角啄去污秽,还校园洁净;德育办几乎每天都有同学来交捡到的财物,像初一(12)班的吴佶阳、朱柯宇、初二(4)班的倪哲。。。。。。他们都是拾金不昧、诚实的人;又如每当班级内有同学生病或是受伤,总有一些同学会主动来帮助他,这些同学都是真真切切地在关心着他人......这些都是同学们文明与爱心的体现,也是雷锋精神所在。

学雷锋其实不只是义务劳动献爱心,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坚持发扬雷锋精神,从关心身边的每个人做起。如果多一些无私奉献的人,社会就会更加温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我校一直以来都有“学雷锋献爱心”的传统,并将筹集到的资金纳入学校爱心基金,每年主要用于帮助民工子弟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和本校家庭经济困难或是因病因伤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这些举措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当然最离不开的还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奉献。

我校自3月3日发起学雷锋献爱心倡议之后,各班同学都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或是压岁钱,捐入学校的爱心基金。截止目前,本次活动筹集到资金共计12882.6元,具体明细已在学校公告栏中公示。

在这里,我仅代表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大队委对每一位奉献爱心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因为有你们的爱心,我们实中的校园更富有温情与活力!感谢大家!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培养良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公民都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六一”,白驹小学的孩子们有些失望:沈正清老爷爷没能来给他们讲抗日打鬼子的故事。这位亲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91岁高龄的老兵被伤痛折磨躺在家中床上了。

1944年5月,18岁的放牛娃沈正清从沈灶顶新乡(今草堰镇成文村)加入地方游击队,被编入台北独立团。

“当时我方武器装备不够,人数也少,我方常采取‘麻雀战’的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迅速转移。扫荡的鬼子和伪军常常摸不着头脑,冷不丁地就被我们的子弹撂倒了。”沈老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和小辈们讲起那血与火的战斗,嗓门洪亮,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老爷子仿佛又回到了和战友们挥刀杀敌的战斗中。

抗战胜利后,他随参加了解放战争,还跨过鸭绿江上了抗美援朝战场,参战无数场,至今还有20多颗弹头、弹片嵌在体内没有取出。战场上历经生死考验的沈老,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上级嘉奖和颁发奖章数次。20xx年、20xx年抗战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沈正清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纪念章。

从转业后,沈正清先后在系统、街道办、公社管委会工作,1982年离休。他怀着一腔炽热的老兵情怀,积极开展工作,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办事公道正派。担任街道办负责人期间,他想居民所想,带领社区干部,冒着严寒兴建了陈家巷渡口码头方便了串场河两岸群众的来往;还亲自上阵整治改建了十多条后街小巷,解决了老街区居民的生活、出行难题;向上级争取资金兴建了白驹集镇第一口深水井,让居民们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他慷慨解囊帮助他人,却从不为自己、为家人谋取一点私利。1960年-1970年的十年间,因遭受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百姓生活很艰难,沈正清主动三次推掉调增工资的机会,让给其他更困难的同志,并且把国家给他的伤残军人的残废金悉数捐出分文不取。

其实,在那种困难的时期,沈正清自己家庭负担也很重:先后出生的三男一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和妻子干农活挣工分养活一家大小。妻子刘桂珍原是南京市城里人,当地的农活她不会做。1962年,他们全家下放到团爱大队劳动。为了挣足工分,分到全家的生活口粮,不怎么会当地农活的刘桂珍领着沈佩、沈明两个稍微大些的孩子下地干活。沈正清工作之余也坚持下地劳动。由于身上多处战伤,伤痛发作,加上农活的劳累,经常疼得腰都直不起来。特别是麦收时节,为了完成生产队下达的劳动任务,夫妻俩经常起早带晚赶时间赶进度,带着孩子们割麦子,沈正清和妻子累得跪在地上坚持着往前挪,孩子们握镰刀的小手磨出了血泡,才八九岁的沈健也跟着哥哥姐姐,给爸妈打下手帮忙。乡亲们敬佩英雄打过仗受过伤,想照顾他们家少分些农活,沈正清两口子坚决不要照顾,坚持跟大家同样干活。沈佩、沈明兄妹四个打小时候起,就在父亲这种严厉的教育下养成了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虽然有许多显赫的战功在身,沈老从不居功自傲,从未向组织上提出对子女额外的关心照顾。老人心头总有挥不去的军人情结。当儿子们到了服兵役的年龄时,夫妇二人就开始鼓励他们参军。“青年就应该去里锻炼锻炼!”大儿子沈佩高中毕业就穿上了绿军装,在期间表现突出,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两次荣立三等功;二儿子沈健高中毕业后也报名参军到东北服役。20xx年,沈明的儿子陈思也加入了军人的行列,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正营职少校飞行员。

沈健退伍后,在玩具总厂从工人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了科长、副厂长、厂长。50多岁的人现在仍奔波在招商工作一线,不辞辛劳。每每回忆起4年的军旅生涯,沈健总是感慨万千:“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自律,而这恰恰是受到老父亲严厉家风教育的影响,是我在大熔炉培养起来的。”

“孩子的事该让他们自己创造!”为子女的工作,沈老有严格的家规,本人不出面打招呼,也不允许老伴托人说情。唯一的女儿沈明进了镇箱板纸厂做了一名操作工,她从不以“功臣之后”自居叫苦叫屈,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因为胳膊受伤已经退休在家。小儿子沈亭中学毕业后成了基层供销社一名普通职工。大哥二哥长期在外地工作,姐姐出嫁,正常陪伴在老人身边的沈亭默默承担了更多的照应责任。没能“沾光”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姐弟俩能够理解老父亲。“爸爸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贪图享乐,要自力更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沈亭的话说得非常平静,坦然,没有一丝埋怨。

没能给子女们带来财富和福利,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为他们铺好路子,“但是,培养了他们一个个真诚、坚强、勤劳的品质,教会了他们爱亲人、爱他人、爱社会。这是我最为欣慰的!”儿女们的发奋图强健康成长,沈正清由衷地感到高兴。“吃亏为助人,吃苦当财富,踏实干工作。”老英雄一直用这几句家训激励引导着后辈们。

去年国庆,逢沈老九十大寿,全家四代22口人团聚。从小在外公“铁血”般的家风教育下长大的陈思,代表小一辈给老兵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要郑重地对自己说,不能给外公丢脸,不能给军人丢脸!”少校飞行员陈思说。

现如今的沈正清生活安逸,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很是和睦,沈老还经常给儿孙和附近中小学校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当年的抗战故事,“抗战已融入我的骨血,我希望我的子孙和我一样,能用一生守护自己的国家。”沈老激动地说。沈老用抗战精神凝聚起来的家风感召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

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母亲出生在山沟农村,很小就不幸成了孤儿。从我记事时起,父母亲一直相敬如宾,从未为琐事红过脸。良好的家风和成长环境也养成了我们兄妹朴实、友善的性格。

偶然整理,我想不到还能保存着父亲的几十封家书,这不期而遇,让我觉得异常珍贵。印象里,父亲给我写信,大概是从我踏入军营时起写的。那时,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从小就喜欢听父亲。

励志。

求学的故事,紧张的生活能读到父亲的来信是件快乐的事。后来,随着通讯的发达,书信渐渐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话、微信,可父亲的家书依然没有间断。他常说:通讯固然方便,但不能替代书信。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书信更能体悟到亲情,它是文化也是传承,信如见人,更能读出你的精神和思想。

父亲的家书,印象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是我参加军校考试那年,父亲来看了我一次。那次,我与父亲聊了很久。后来,父亲就给我写了一封家书,让我的思想包袱不要太大,要轻松面对考试,人生道路很宽广,并激励我“既然选准目标,就应有担当的勇气,勇往直前,无怨无悔”。父亲的话犹如一泓清泉,给我无形的力量。

记得从我第一次入队到入团,父亲总是会督促我走在最前面。入伍第一天起,我便递交了。

入党申请书。

直到军校毕业未能批准为此我也曾灰心过。父亲知道后对我说:“即便是入不了党也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去约束自己做到心中有党、行动忠实于党。”父亲建议我好好地学习一下党章。翻开党章我一页页地往下读越学越让我意识到自己离一名党员的要求实在是太远了。也就从那时起我不再计较自己的入党申请书是否能够通过也不再计较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党员。用父亲的话说以党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就够了。后来我加入了共产党而且成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

妻子和我都来自异乡,结婚后,父亲给我写了一封家书。那时,电话已经很普及,人们日常交际基本上已经不写信了。父亲在信中跟我说了一些维护婚姻的道理,提醒我要学会相互谦让,相濡以沫。现在我已为人父,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刻地体会,夫妻间幸福,靠的不就是包容、理解和信任吗?他的眼里,儿子就是他一生不变的牵挂和教化的责任。

好家风润物无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家庭为基点,再将传统美德、时代精神传递到整个社会。

我记得初中时曾经很喜欢读一篇课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朱总司令写的,题目叫《回忆我的母亲》。这篇回忆性的叙事。

散文。

以“勤劳”为线索以“我爱母亲”为感情基调主要写了几件生活中的平凡事用朴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记叙了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爱。读起来感人至深。

我今天也想写写我的母亲和她的家风家训。我的母亲叫彭素梅,已经过世16个年头了。今天我也已是年届不惑的年纪,在我40多年的记忆中,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说,孝敬老人是做人的本分。母亲“孝亲敬老”做得非常好。那时爷爷和姥姥姥爷都还健在,母亲对两边的老人一样看待,对他们有求必应,毫无怠慢之心。母亲脾气好,从不顶撞老人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都顺着他们。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爸爸在矿上每月挣30多元钱,还得偿还奶奶病故前四处借贷欠下的债务。别说三月不知肉滋味了,连下饭的菜也难得天天吃上。遇上菜里有一块肉,母亲也是夹到爷爷的碗里。那年爷爷突发脑血栓,导致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母亲一边要忙着种地,养活我们姊妹四人、还得要抽时间照顾生病的爷爷。爷爷因为病痛折磨,心情压抑,总是莫名其妙地冲母亲发脾气,即使这样,母亲也并不介意,反而每天坚持背爷爷到卫生院针灸,回家按摩。功夫不负有心人,爷爷能拄着拐棍行走了,那一刻,母亲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母亲虽然不识字,却通过听戏文懂得不少知识和道理。母亲常说“忠厚老实传家远”,“吃亏是福”,推崇“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要求我们小辈儿的要总想着别人对自己的好,给我说很多做人道理,特别是在“诚信待人”之上,更是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我讲诚信,时常教育我说“知恩不报枉为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时隔40多年﹐母亲这些话语仍清晰地记得。

还有一件事,让我至今无法忘怀。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刚上一年级的我放学回来,看到只有姥爷一个人在家,便灵机一动向他五角钱,说要买铅笔去,其实是想买冰棒吃。记得当时姥爷舍不得给我。我便趁他睡午觉的时候,偷偷从他裤袋里摸出来个由手绢包裹的“布钱包”,小心翼翼地打开,然后数了几张角票的纸币和钢镚,一蹦三尺高地飞奔着去买我垂涎已久的牛奶棒冰去了。没想到这事被母亲知道了,母亲勃然大怒,打一顿在所难免,但我觉得很委屈,大声嚷嚷着:“我没有错,人家谁谁天天都有冰棒吃,你又不给我买,我自己拿钱买了,有什么错?”母亲听后更生气了,抡起根棍子打得更狠了,其理论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就知道馋嘴偷钱花,以后还不得偷进大牢蹲监狱啊?还让我面壁思过不让吃午饭。在我认错之后,母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姥姥姥爷生活的种种不易,他们要省吃俭用才能从嘴里省下这五角钱。咱人穷也要穷得有骨气,我们家的人不偷不抢不骗人,人一定要诚实,这一点千万不能忘。

现如今,我的儿子也15岁了,我想,我会把这段故事说给他听,我也将身体力行延续我家的家风家训,像当年母亲教育我一样告诉儿子:哪怕生活再贫苦,也不能失去做人的志气。

至今依旧清晰记得,第一次和老党员窦祖圣老人聊天时的情景。他们家是我的结对帮扶贫困户之一。那是在去年秋天一个黄叶纷飞的午后,明亮的阳光把秋收后的岑河农场拥入怀中,周遭宁静而安详。他端坐在自己房前的空地上,温暖的秋阳投射在他饱经沧桑的脸庞上,顿时熠熠生辉起来。

窦大爷生于上世纪40年代,岁月的刻刀早已无情地在他脸庞上刻下或深或浅的皱纹。在和他的攀谈中,我时常被一种暖流环绕,满满都是感动。他爱党爱国,热爱生活;他敬畏生命,相信未来。他对生活中所有的风霜雨雪和艰难困苦,从不抱怨和逃避。在他的。

字典。

中,好像所有艰辛的劳作,所有沉重的负荷,所有生活中的不如意和艰难,都是生活的馈赠。

直到后来与他的女婿和女儿熟识后,我才明白,是“不抱怨,不偷懒,相信自己,好好干”样的好家风,把这个家庭紧紧凝聚起来,也让他们在生活中风霜雨雪的磨砺下,渐渐养成了“个个能吃苦,个个能抗压”的好品质,他们坚信用乐观的态度,靠勤劳的双手一定可以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窦大爷的女婿黄祥龙是入赘到窦家的,与小女儿朱月珍组成了一个小家庭。数十年来,早已成为这个再平常不过的农家的脊梁。他现在沙市城区做瓦工,披星戴月的奔波,挥汗如雨的劳作,只为换回一家老小踏踏实实的幸福。

我和黄大哥第一次见面,是去年年末,在城区某楼盘的建筑工地上。戴着红色安全帽的黄大哥,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外套,在初冬稍显刺骨的寒风中,他把手推车推得飞快。直到看见我,黄大哥才放慢脚步,走了过来。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他有些疲惫,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被汗水打湿的头发一缕一缕地贴在额头上。脖子上早已分不清颜色的毛巾因吸饱了汗水,变得饱满了许多。我提醒黄大哥加件衣服别感冒了,他羞涩而腼腆地笑了笑,露出两行整齐而洁白的牙齿。

从和他攀谈得知,他在建筑行业打零工已经近20个年头,辗转工作过的工地百余个。在这数千个日子里,有多少巍峨的大厦拔地而起,有多少人在他一砖一瓦砌成的房间里酣然入梦,我无从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黄大哥也从一个走起路来呼呼生风的年轻后生,变成现在背有点驼的中年汉子。我想,劳动教会他的不仅是日渐成熟的建筑技能,更有坦然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和激情。日复一日的辛劳,可能压弯黄大哥的腰杆,但永远压不弯他钢铁一般的脊梁。

窦大爷的女儿朱月珍在沙市一家餐厅做洗碗工,一周最多休息一天,尽管和黄大哥同在市区工作,但一个月也难得见两次面。朱大姐很少回村,从去年10月开始驻村到现在的大半年的时光里,我也只和她见过一次面。她的双手常年被洗涤剂浸泡后变得粗糙,骨节也变得粗大。但她那种在艰辛的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向上的“精气神”。

可以想象,不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天朱大姐都要将上千个杯盘碗盏清洗干净,千百次的重复动作,该有多大的工作量。时光蹑手蹑脚地走在湿漉漉的工作台上,数千个日子就这样伴着水龙头的哗哗流水声悄悄溜走,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窦大爷一家20xx年的人均年收入接近一万元,已实现脱贫。在整理他们家脱贫档案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收入测算表上的数字,黄祥龙务工收入26382元,朱月珍务工收入15437元,看到这两个数字,我不禁热泪盈眶,感动之余,是他们挥洒在数千个白天黑夜里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他们在践行“好家风”路上付出的所有努力。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真面貌,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些不如意,都会有艰难的日子,都会有苦痛的时光,但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不抱怨,不偷懒,就一定能够等到拨云见日的时候,就一定能够看到风雨之后美丽的彩虹。

驻村工作以来,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帮困难村民彻底摆脱贫困?如何让村民自身形成一种“抵御”贫困侵袭的“软实力”?我想,从老党员窦大爷家的家风中,我找到了答案。

有35年党龄的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1992年,父亲去世前,叫我们4个兄妹到他床前,从衣袋里掏出200元钱,塞到作为大儿子的我的手里,然后对我们说:“对不起啊儿女们,父亲真的没留给你们什么财宝。这200元钱,你们要把100元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交给村党支部,剩下的100元留给你们4兄妹吧。而咱祖辈传下的慈善做人的家风,你们要作为家中千金万金,不能丢啊!”

父亲生前给我们讲过很多祖父的故事,但我们四兄妹记得很深的,是1946年村里发了霍乱症,祖父勇于护救村中病人的事。那一年,村里的霍乱症,几天里全村就死了5个人。当时,没有防病、治病的药物,村民们只有弃家,背锅带米逃进山里去避灾。我的祖父也带着全家逃进山里了,当全村人在山里聚集时,就是未见着26岁的郭德晓和他妻子王氏、女儿。我祖父一打听,原来这3个人已染上瘟病待死于家。我祖父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不顾一切,孤身从山上返回村中寻找那三个人。当他走入郭德晓的家时,已见这夫妻俩(妻怀孕在身)已病死在家中,而女儿生命在岌岌可危中。于是,我祖父把还有生命的那姑娘转移到另一干净的村角一间房子,端上干净的井水供她饮用。之后,我祖父回山里请来几位老人,返回村中把那逝者埋葬,入土为安。我祖父还把在山里煮的粥水每天提回来喂给那个染上病中的小姑娘,过了几天,那个染上病的小姑娘奇迹般地康复起来,今年她已89岁高龄。

父亲的一生中有两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个镜头是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某一天中午,有一个从外地到我村的中年男人肩上挂着一个粗布袋,还携着一个10岁样子的男孩,在我家门口站着。那时已10岁的我站在父亲的身旁,看见那个光着全身的男孩,他肚子胀如鼓样,骨瘦如柴,小屁股没肉了仅是两片皱皱的皮。那个年头,我村因为有一大片淡水湿地,大旱之年村里人就在湿地上种地瓜,常年产出杂粮,没有饿死过一个人。父亲知道来人之意,于是便召唤这父子俩到我家的杨桃树下坐着。之后,父亲舀出一升细米糠粉和一升地瓜渣粉,倒入锅里快火煮成熟糊。接着是,父亲把糊饭盛上两大碗,端给那父子俩。父亲又从家里小缸里掏出一升地瓜脯,倒在那个人肩上的麻袋里。

另一个镜头是我读初一那年的清明节。那天,我在村边的一棵小树上,看到一只鸟正在窝里孵蛋。我就用我的衣服把鸟、蛋整个窝套住,高兴地带回家来。父亲见我满脸喜气地那衣服递到他前面,他微笑着想接过来看看儿子用衣服包的是什么好东西。我告诉他,是一窝鸟蛋。哪知,父亲的脸上便愀然作色,要我马上把鸟窝和鸟妈妈、鸟蛋送回原来的树上……此后,我每每读到“请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诗句时,便想到这一幕。

父亲辞世后,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不忘父亲的遗训。每当家里团聚之时,我常对儿子、孙子们讲我祖父、父亲慈善济人的故事。当儿孙们发现家中书房堆积着40多本我获得的荣誉证书、奖状中,有一本省政府印发的“感谢古今同志为安徽灾区捐款150元”证书时,疑惑问我,为什么别人的证书拿到家里存放?我对儿孙说:“做好事不一定要留名,那是我匿名汇给灾区的一笔捐款呢!那150元是1990年捐的,是我积攒半年的新闻稿费准备买个相机的钱,但灾情突然,我先把钱捐出了。”值得欣慰的是,在市人民医院工作的儿子阿尧去年光荣成为一名党员,他也成为灾区、困难大学生的经常捐款人之一。

美好九月国旗下讲话:我们家的家风家训

一年四季,四季家风,家风如歌、似画。谱一曲良曲,绘一幅好图,须用心,须专心,于春天播种、呵护;须耕耘,须勤奋,于夏天浇水、施肥;须追求,须创新,于秋天收获、分享;须高瞻,须远瞩,于冬天谋划、展望。家风之曲谱良调,成良曲;家风之图涂好颜,成上品。党员干部如此,各行各业也须。四季不断,源远流长,造一股良好家风,铸一个上进家族,赢一方响亮美赞!

美好九月小学国旗下讲话

同学们:

我们经常会唱起这么一首儿歌: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这首儿歌是对劳动的礼赞,它告诉我们:劳动最光荣。

为什么说劳动最光荣呢?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是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殊荣的。我们从小就要受劳动,在这方面,革命领袖们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伟大领袖毛主席从六岁开始就下田帮父母干活,上学以后,他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后都要放牛。周恩来总理工作非常繁忙,还以普遍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劳动,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还被评为纺线英雄呢!敬爱的刘少奇爷爷,在发现上小学的孩子源源把换下来的衣服给保姆洗后,立即亲笔给老师写了这样一段话:源源应当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劳动殊荣的。雷锋叔叔也是热爱劳动的典范。一次,他生病到医院看病,路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工地的砖供应不上了,就忘记了自己的病情,推车帮助工地运起砖来。在雷锋叔叔看来,劳动也是愉快的享受,它能使有忘掉疾病,能能人带来欢乐,激励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我们小学生应当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上好劳动课,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公益劳动,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在劳动中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磨练坚强的意志,炼就一双勤劳的双手,长大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的风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尊敬老师,感念师恩!

每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晨曦中,陪伴大家早读的是老师的身影;课堂上,给你鼓励的是老师那双充满期待和浓浓爱意的眼神;当你身体感到不适时,贴在你额头上的总是老师那双充满爱的手;尤其是我们夜托生,每天对着老师的时间甚至比父母更多,老师更像我们的亲人。

尊敬老师,感念师恩,把这种意识溶于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积极地思考,专心致志的听课,这便是尊敬;下课后,在走廊里遇到了老师,一个微笑,一声“老师好”,这也是尊敬;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一声“老师再见”,上下楼梯遇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先走”这依然是尊敬;认真地完成每次课后作业,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理想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更好的发展,这更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平时,你还可以写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亲笔信,表达对老师的热爱;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贺卡,画一幅画,或者写一首抒情诗;也可利用广播站为你传达对老师的祝福等等,不管你用哪一种方式,我想我们的老师肯定为因为你的理解和感激而感到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老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共同打造最和谐的实小师生关系吧。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代代相传好家风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村支书。

小时候,午季栽秧,全靠当家塘水。每次放水,父亲总把我们家排最后。有次开放水会,父亲照例把我们家排最后。母亲冲上去,一把封住父亲的领子,指着父亲的鼻子大声责问:“石匠,我们家是不是比别人孬,为什么每次放水都排在最后?等人家都放好了,就剩塘底了,再把娃放在塘梗上,遭虫咬蚊叮,我陪你一桶一桶伙水?!”父亲说:“党员干部要做表率,不能让大伙戳脊梁骨!”“秧栽不上,明年小孩搞不到饭吃,你背着小孩讨饭去!”大伙实在看不过去,改抓阄决定放水顺序。

1994年,我中考估分达线县师范学校,但年龄超了师范录取规定。母亲一心想让我读师范,端上教师“铁饭碗”,就准备了花生、绿豆、糯米,抓了几只老母鸡,陪父亲到县人民商场买了两瓶茅台,去找当教育局长的一个远房堂舅,走个后门。酒买好,父亲对母亲说:“送礼人越少越好,动静大了,人家不敢收,你到公园等我,我办完事去找你!”

回来路上,母亲问父亲怎么样,父亲说:“堂舅说,事情比较难办,现在管的很紧。”又宽慰母亲:“东西收了,应该有些把握,不然堂舅不会收的。”母亲满心欢喜,结果等来的却是一所农校的录取通知书。母亲气得跺脚捶胸:“你那个堂舅真不是个东西,办不成事还收人家东西”。父亲附和:“是啊,真不是东西,还亲戚呢!”

送我上高中的路上,父亲愧疚地对我说:“那次给你堂舅爹送礼,支走了你妈,我去农贸市场把带的东西全卖了,又到商场退了两瓶茅台酒。爸很希望你上师范,当一名教师。但,凡事都有个规矩,后门我们不能走,人还是要靠自己,不能抄近道。”临走前,父亲把退酒和卖土特产的钱塞给我,叮嘱我别把这事告诉母亲。我很不服气,觉得父亲假清高,不称职。

年岁渐长,越来越能理解父亲,打心底升腾出对父亲的敬畏。

而今,父亲早已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但却是方圆上下最德高望重的人。有事需要调停,或有重要活动,总是请父亲坐镇。大家都信他,服他。这种信服,源于父亲的耿直与无私,他做村支书的那些年里,从不谋一分一毫私利,只一心一意想着大家,赢得了大家对他的敬重。

父亲虽只是一名小小的村支书,但却胸怀一颗公心,自律、修身、敬权的做人哲学,成为我们家永续的精神财富。

年年都要写春联、贴对子,今年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今年春联是儿子写的:“勤学早春暖,策马再奋蹄”。这是十二岁的儿子鼓励自己要努力学习。看到儿子稚嫩的毛笔字,我就想到了三十年前,我的父亲写春联的场景。

每到了腊月十八,父亲就安排我上街买回红纸,让我用刀子仔细地剪裁好。摆好毛笔、砚台、墨汁后,父亲总会思索春联的内容。一会工夫,父亲就拿着毛笔,蘸满了墨汁在红纸上挥洒起来:“读书识礼家风好,知耻明荣胸臆宽”。父亲仔细地看了看,等墨干之后,就叫哥哥和我拿着胶水到门外贴对联。贴的时候,总要看看,是不是一样的高,整齐没有。

自家的春联写好了,父亲会帮邻居、同事写上一些:“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六畜兴旺年年旺,生猪满圈季季肥”。父亲的脑袋里装了很多的对子,不管是做生意的、上班的、农村的亲戚,他都能想出合适的春联,把春联写得龙飞凤舞。看到叔叔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春联,赞扬父亲写得好的时候,我就很高兴,好像就是表扬我一样。

后来,我就在父亲的教导下,学起了毛笔字。父亲拿回看完了的报纸,手把手地教我写“人”字、写“永”字,说要写好人,做好人,要做正直的人;说只要把“永”字写好了,毛笔字就写好了。于是,在墨香的陪伴下,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假期。后来,读书到高中了,家里面的春联总是让我来写。而我,也总写一些努力读书,踏实为人的对子。而父亲则继续帮邻居、同事写。那时,每次放学走进家门,就看到自己写的对子,激励我努力学习。

时间如流水般,我考上大学了,考上公务员了,走到很远很远的外地了,父亲也退休了。每逢腊月,父亲仍还写着对联;每次春节回老家,就看见大门上贴着的春联。还记得我刚考上公务员时,看见父亲对联是这样写的:“认认真真行事,堂堂正正为人”;结婚了,则是:“相亲相爱家庭和睦,互谅互帮邻里温馨”;当上办公室主任了,则是:“憨厚忠诚牛品德,高昂奋勇虎精神”;生小孩子了,“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就在春联的墨香里,我四十了,儿子也十二了。

在自己家里,也是年年写对子,贴春联。儿子每次看到我写毛笔字、写春联的时候,他也很有兴趣。我总把贴春联的任务交给他,也教他学习写毛笔字,表扬他“人”字写得好,“永”字有精神,他心里美滋滋,他学习毛笔字的兴致就更高了。

看到儿子高兴地贴着春联,我想写对子、贴春联也是一种家风的传承。我相信,今后儿子也会像我一样教他的孩子写春联,贴春联,把祝福、守望与感悟转化成浓浓的爱,写进春联,潜移默化传承好家风。

这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陈旧的生活用品我都丢弃了,唯有妻子为我纳的那一双双旧荷花鞋垫还完好地珍藏着。穿旧的鞋垫有什么好珍藏的?故事还得从爷爷身上说起。

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贫穷,百废待兴。爷爷放弃了军官身份选择到地方工作,期待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早日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打我记事起,就经常看到奶奶为爷爷纳鞋垫,每只鞋垫上面都有一朵娇艳欲滴的荷花。荷花是绣上去的,一针一线,很不容易。我就问奶奶:“奶奶,鞋垫是用来垫脚的,荷花应该绣在衣服上,否则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

奶奶笑了笑:“你还小,不懂。以后就明白了。”

后来,爷爷退休了。父亲接过爷爷手里的接力棒,在家乡政府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后,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从内地到深圳支援特区建设的干部。我们一家人也来到了深圳。这时候的母亲又开始为父亲纳荷花鞋垫。我就觉得奇怪,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纳鞋垫呢。于是就问母亲:“妈妈,奶奶在老家给爷爷纳荷花鞋垫还可以理解,那时候经济困难。这是深圳,您还给爸爸做这个,太老土了!咱们直接去买两双鞋垫得了!”

母亲看了看我,严肃地说:“你已经上了初中,学习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吧。荷花就是莲。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爸爸在特区做官,手握实权,多少项目都需要经过他的手?你知道多少人都想找你爸爸办事吗?这里的诱惑实在太多了!我这样做是希望你爸爸像荷花一样,清正廉明。这一双双荷花鞋垫在他的脚下,是时刻警示着他,要把党和国家的政纪法规牢记心中,走好自己的路!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要被身边的诱惑迷失了方向。”

我恍然大悟!奶奶给爷爷纳荷花鞋垫的情景一一在我的脑海里回放。爷爷作为国家干部,在荷花鞋垫的警示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硬是没有贪污一分钱,硬是没拿群众一针一线。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国家的老百姓早日解决了温饱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爷爷顺顺利利地退休。如今,父亲又在仕途上,母亲是希望父亲做一个好官。

再后来,我大学毕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竞选村主任。我运用大学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带动村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在,我已经成为社区的书记,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身边的诱惑也越来越多,而我的妻子也学到了奶奶和母亲的优良传统,给我纳荷花鞋垫。我心知妻子的心意,让荷花鞋垫时刻警示着自己。

那些穿坏的荷花鞋垫我也舍不得丢弃,全部洗干净用收纳盒收藏起来。每当有人找我走后门办事时,每当我有了危险的想法时,每当我遭遇诱惑时,我就会想起脚下的荷花鞋垫,想起家里珍藏的那一双双荷花鞋垫,那分明是举头三尺的神明啊,让我时刻警示自己,好好做人做事,做一个合格党员。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母亲的“口头禅”就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寓意节俭的口头禅,警醒我们不铺张浪费,低调做人做事。

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很小,父亲在公社小学教书,母亲在大队小学教书。我和弟弟是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我都会和母亲一起到20多公里外的公社粮站背米、打清油。途中,要翻山越岭走好多山路,每次背米回来,我稚嫩的肩头都会留下红红的印迹,让我酸痛好多天。

那时候整个国家物质都很匮乏,好在母亲在她娘家所在地的乡下教书,那时候外婆家还有几分自留地,可以在地里种一些蔬菜、粗粮,时不时地给予我们一些帮补,让我们少受了很多苦,少挨了很多饿。为了让我们尽量吃饱喝足,供应粮不够,母亲和外婆就将苞谷用石磨磨细,再配上黄豆、红豆、红苕、青菜、菠菜、萝卜、洋芋、牛皮菜等,煮成香喷喷的菜稀饭,尽量让我们把肚皮鼓圆。米少菜多水分重,不见油星,可我们却吃得狼吞虎咽,外婆和母亲见我们将饭粒掉在桌子上,就板起脸对我们说:“粮食比金子都贵重,千万不要浪费了,落在桌子上的要捡起来吃了,地上的要捡进猪食桶里喂猪!”

后来,两个弟弟出世了,又过两年,妹妹也出世了。这可累坏了母亲,母亲总是省吃俭用,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们没有衣服、裤子、鞋子穿了,她总是见缝插针抽出时间给我们缝衣裤,扎鞋子。母亲只要见我们裤子、衣服破了,就会立即拿出针线一阵忙碌,很快就将破损的地方缝补好了。

许多值得追忆和温暖的旧时光就在母亲的念叨声中一点一点流逝了。

在那些艰苦的年代,穿衣吃饭,对于外公外婆、父亲母亲来说,他们都是不讲究的,饭能吃饱就行,衣能遮体就行。二四八月乱穿衣,但他们总是将一、两件旧衣服、旧裤子穿上一个季节,虽然只这一两件,平常却换洗得很干净。母亲说,不怕衣服、裤子少,但一定要换洗得勤,这样,自己穿着整洁舒服,别人也不会另眼相看的。衣服、裤子褪色了,母亲舍不得丢掉,一直要穿到不能再缝补了才会撕成布条用来扎鞋底。

后来,我们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了,母亲还常常叮嘱我们说:一个家庭,要做到早计划,巧安排,不要乱花钱,能省就省,钱要花在刀刃上。说完,母亲又会重复起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知道,母亲是希望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勤俭节约理家。

再后来,我们几兄妹都住进了城里,买了房子,生活水平有了长足提高,环境彻底改变了,而我们已人到中年,子女都成人了,母亲还会在全家聚会的时候念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我们知道,她是希望将这一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在村委上班,是村里的干部。我最羡慕的是父亲手提包里的信笺,那信笺纸就是当干部的标志,只有干部才能拥有,信笺的眉头有一排红色的大字,赫然写着“xx村委专用纸”。

曾经有位同学不知道在哪里弄来了几张这样的信笺,在我们面前真是风光了一回,我不屑一顾地抛过去一句:“信笺有什么稀罕的?我家也有。”同学们蜂拥而至,带着讥讽说:“有本事你也带几张让我们开开眼界。”

可我真的没那个本事,父亲的手提包从来没有离开过手边,一直没有给我“下手”的机会,我多么希望父亲能给我几张印有红字的便笺,好在同学们面前好好炫耀一番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等到了好时机。那天父亲下地干农活,把手提包忘在家里了,放学回来的我喜出望外,几乎是颤抖着双手从父亲的手提包里掏出一本信笺纸,一不做二不休,一本全拿了。

下午在学校我真有面子,被羡慕的目光和恭维的话语包围了半天,我还给几个要好的同学每人发了几张信笺纸。

可放学一到家,“大哥”就遭殃了。父亲虎着脸问我:“我手提包里的信笺纸呢?”我佯装不知道,父亲狠狠地拍桌子,目光又是咄咄逼人:“除了你小子,还有谁敢拿我的东西?”可我还是矢口否认,非常坚定地说:“没……没看见。”

“啪!”父亲突然之间甩给我一巴掌,疼得我哇哇直叫,闻声而至的母亲连忙拦住父亲:“不就是几张破纸吗?有这么大惊小怪的吗?”我也小声嘀咕着,附和着母亲:“是啊,几张纸稀罕什么呀?”父亲气坏了,指着我的鼻子说:“几张纸?是几张纸的事吗?那是公家的,不是我们自己家的,能随便拿吗?快给拿出来上缴。”父亲命令我,可我就是不敢服从。

父亲深吸一口烟,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们说的:“是的,我是一个村干部,拿几张纸不算个事儿,可是你拿我拿,没个自律,说小了是贪恋,说大了是违反了纪律,长此以往是亏了村里、亏了国家。”

天啦,几张纸还有如此大学问?我真是弄不明白,母亲也是,父亲又意味深长地说:“我是干部、是党员,说什么都应该起带头作用,只是要你们积极配合啊!千万不能因为一点点私利让我犯错误。”父亲的话很有道理,母亲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你爸说的对,这纸是公家的,不是我们家的,快……快拿出来。”

此时此刻,我无言以对,公家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我小心翼翼地拿出剩下的信笺纸,递给父亲,说:“爸,这个还给您,这是公家的。”父亲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这就对了,你要永远记住,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今天打了你,就是要你记住这是我们家永远不能改变的家风,知道吗?”我含着眼泪点点头,同时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公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这是我们家的家风。

公家的东西不能拿,我一直铭记在心。现如今,我也成了一名国家干部,时刻牢记父辈们的谆谆教诲,公家的东西是公家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即便是一张微不足道的信笺纸。

美好九月小学国旗下讲话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首先我祝愿同学们每天都能快快乐乐。

过去的一学年,我们全体师生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方各面的工作稳步前进,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新的学期已经来到了,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有人曾解释机遇就是遇机积极地去寻找成就的机会,我相信,我们的老师、同学是好样的,我们将重服务、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关注师生的互动发展,使每一位同学都拥有快乐,学会创造,学会做人;让每一位老师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团结和谐。

同学们,面对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在想什么呢?作为一个小学生,如何使自己成为家庭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少年呢?将来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把自己塑造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合格人才呢?我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希望和要求:

首先,要学会做人。同学们要学会关心他人,互助友爱,文明礼貌,争做一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二,同学们要学会学习。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还应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求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三,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特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成绩达到更高、更好、更上一层楼!

第四,要团结友爱,遵纪守法。同学们要为加强校风和班风建设作出贡献,要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争做学校的好学生。

第五,要讲卫生、讲文明,爱我校园从我做起,营造好我们整洁、舒适、美丽的校园。在这里我要特别对六年级的同学说几句,这个学期你们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学习阶段,我们希望你们能找准方向,增强信心,自主、自觉参与学习过程,刻苦钻研。

同学们,你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是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过去,我们学校为各中学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源,赢得了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会尽力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同学们要加倍努力。你们的父母在关注着你们;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祝福你们。今天我们要将新学期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和生活之中。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以优异的成绩向你们的父母汇报。

老师们、同学们,收获的季节不在自然界,她蕴藏在我们刘窑小学每一位成员的心中。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策马扬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为刘窑小学的未来而奋斗!让鲜花和掌声永远与刘窑相伴,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刘窑小学永远温馨。最后,祝我们全体老师在新的学年中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家庭幸福!祝同学们快乐成长,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的风标

古人云:“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直观体现。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母亲织布卖钱,从早忙到晚与汗水相伴,父亲每天外出打零工挣钱。他们节衣缩食,一生勤劳,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8个子女成长。母亲在平日里常叮嘱我们:“孩子,要懂得,我们家里人口多,生活过得清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要有志气,诚实劳动,待你们长大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挣钱,生活会逐渐好起来的。还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母亲朴素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我的母亲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为党工作。她晚上在煤油灯下赶做军鞋支援前线,还动员村里的青年农民支前、参军、参战,我哥哥也带头参军,为彻底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而出一份力。母亲还谆谆教导我:“靠了毛主席和共产党,才翻身得解放,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你能上学读书考取师范,要感谢党和人民对你的培养。工作了,要为党的事业积极工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的父亲由于积劳成疾,花甲之年就离开了我们,留下母亲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母亲几十年来坚持缴纳党费,从未间断过,一直到101岁去世。父母未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高尚的思想境界、坚定的党性原则、善良的品格及勤劳朴素等精神财富,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1954年7月我初中毕业后,考取了省立师范学校。在校曾向学校党组织两次提交了入党申请报告。1957年7月,我走出校门踏上了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非常珍惜,也十分热爱这项工作,积极工作,埋头苦干,所教的毕业班级在升学考试中成绩突出。1959年1月19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我将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铭记党员职责,履行党员义务,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群众作表率,为党添光彩。

1962年初,我结婚了,建立了一个文明幸福的家庭,爱人也是一名教师,而且跟我同一天入党。先后生了3个女儿,从小我就教育她们要尊敬师长,对人要有礼貌,勤于劳动,艰苦朴素,好好学习。姐妹三人在校学习期间都是“三好学生”,工作后都是先进工作者。

从走上工作岗位一直到退休,我遵照母亲的嘱咐,好好为党工作,清清白白做人,不怕苦不怕累,风里来雨里去,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的事业积极工作,两袖清风,先后被评为“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五好干部”等。退休后,我和老伴继续发挥余热,除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外,还积极为社区服务,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俩为社区义务出刊黑板报已有11个年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区里的好人好事等。为此,20xx年度被启东市委评为十佳“启东好人”、20xx年度被启东市委宣传部评为“十佳书香家庭”。

母亲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和老伴的言传身教,又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也为他们的人生扣好了第一粒纽扣,使好的家风代代相传。家风是融化在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格调。党员干部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使家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端正家风,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九月国旗下讲话:弘扬好家风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是文化,滋养后代。家风正,父慈子孝,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父母言传身教,家庭教育勿忘优良家风。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家风又指门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做人做事的道德准则。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训、家规和家风,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怎样把传统的家风与现代家教意识结合起来?家与国,家与社会,道德与法,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我想,它们应该是一种相互依托,互为补偿的一种关系。在现代社会里,家庭结构的单一化,亲情被逐渐的疏远,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冷漠的人际关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人们。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个细胞里表现出的东西,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这个家庭细胞的主体就是家长。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带给家庭正能量,比如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热爱事业、追求美好。这些点点滴滴的优良品德时刻会影响到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让他们接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先进思想的教育。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知道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需要承担的家庭义务、社会角色。明确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使传统道德发扬光大。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弘扬家风,让慈悲、仁爱、善良、孝顺的美德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播撒正能量,让文明之风、和谐之气、友爱之情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摒弃私利之心、贪欲之气、奢靡之风,树立一种高尚、文明、健康的家风,让我们每一位人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过年回家,帮爷爷奶奶整理物品,看到了爷爷奶奶尘封已久的工作证,还有爷爷的铁路机车驾驶证。

1951年,爷爷在家乡河北省安新县中学毕业考入当时的南口机车司机养成学校,毕业后在保定机务段参加工作,1959年调到北京内燃机务段,曾担任司炉、蒸汽机车司机、内燃机车司机、电力机车指导司机、机车队长兼党总支书记等职务。1971年,爷爷因工作过度劳累,在单位晕倒摔伤,颅骨裂缝达一英寸,在医生断言爷爷一年之内无法工作的情况下,爷爷仅住院两个月就于1972年重新走上工作岗位。1979年,爷爷觉得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原岗位工作了,虽然领导提出调到机关其他部门,同事们也都劝说挽留,经过慎重考虑爷爷还是提出调回保定的基层后勤单位。最后经组织决定,爷爷调入保定铁路第二子弟中学,在此工作直到退休。从此,爷爷离开了伴随20xx年的铁路机车。

每当谈起调回保定,爷爷总是对我们小辈们说,北京固然比家里各方面条件都好,但是既然组织把工作任务交给自己,自己能完成就要百分百的完成;完成不了就不能占着位置,这是对党和国家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当初在机关凑合着混,自己会羞愧一辈子的。

爷爷调京工作这20xx年正是家里事情繁杂的时候。奶奶先后在保定日报社、保定地区国家储备仓库和保定地区纺织品采购供应站工作。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会计,在那个特殊时期,一边是工作上面对整个地区棉纺织厂的出纳任务;一边是两大家人需要照顾,老家的太爷爷和太奶奶还需要经常回去看望照顾,按月寄送生活费;遇到老家亲戚借钱奶奶从来都是来者不拒,自己一大家人生活费不够了,买不起市里土产公司卖的劈柴,实在没办法就下班后走老远到郊区农村买便宜的绑在大编织袋里带回家。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奶奶得过急性肾炎,高烧不止。

就是这样,奶奶也没有对爷爷抱怨过什么,爷爷歇班回家时尽量让爷爷休息好,爷爷在外跑车时从不因为家里的急事儿给爷爷打电报。奶奶说爷爷作为火车司机,手里是成百上千的人命和巨额的国家财产,不能让爷爷分心。

我回想起小时候,父亲从退伍复员,在铁路工务段工作,经常出差;母亲在保定第一棉纺厂三班倒班,只能由爷爷奶奶带我。学校开家长会,别的孩子是父母,我只能是爷爷奶奶去;半夜发烧,爷爷奶奶用自行车推着我去医院输液,陪伴到天亮……奶奶疼爱我们,但是从不溺爱,遇到我们任性不听话会严厉的教育我们,事情之后会和蔼的告诉我们道理,告诉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爷爷奶奶居住的铁路宿舍就在京广铁路地道桥边,小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儿们就是听着列车行进的车轮声和机车汽笛声入睡的。老街坊们都是爷爷奶奶的同龄人,都是天南海北建设铁路,最后扎根在保定的铁路各站段产业工人。平时老街坊们有空了就在楼下谈天说地侃侃山聊聊天;不论哪家人遇到困难,整个单元甚至全楼邻居都会问寒问暖,伸出援助之手。

爷爷奶奶总是说,人这一辈子不管身处什么位置,做什么工作,只要从自己做起,说实话,办实事,敢担当,做事做人问心无愧,心情就会舒畅,睡觉才能踏实,生活才会坦然。

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两位老人家的养育和教导让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一步步走入校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20xx年,我通过国家公务员招录被原铁道部录取,成为一名让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感到光荣和骄傲的“铁三代”。

过完年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在我们一再请求下,母亲才搬出住了近40年的老瓦房。老瓦房是父亲在责任田刚承包的那年盖的,我们兄妹四个都是从这个老瓦房飞走的“小燕子”,我们离开了家,当年的新瓦房慢慢变成危房,墙体的四角裂开,屋面早已不经风雨。

几年前,大哥就建议,要给母亲重新翻盖老屋。母亲就是不同意,说自己老了,有点地方就够住的,不想再给孩子们添麻烦破费钱财。去年的几场大雨,让母亲无处躲藏;大哥说,城里的房子也宽阔,让母亲到他那安度晚年,母亲随大哥的车去了,住了没几天又偷偷地回来了。

这一次大哥由不得母亲同不同意,硬让母亲搬出来,找来了建筑队,一个多月,新房落成。六月,小麦晒干进仓,夏苗多壮成长,农人开始避暑纳凉,处处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母亲选了一个好天气,要搬进去。我重新给布置一下,看到一个很笨重破旧的箱子。我给母亲说:“娘,把这个箱子扔吧,换个新的。”母亲说:“换什么新的,能盛个衣服就行。”我打开,一叠泛黄的纸压在箱底,我忙展开,是奖状,有十来张都是父亲的,从1971年到1976年,是父亲被人民公社评为“劳动模范”“生产标兵”“先进工作者”。

父亲已经不在20xx年了,看着父亲得到的奖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擦了一下眼泪,每一张奖状,都有父亲的故事,都在回忆里。母亲说:“还留着它干什么?都丢掉吧,省得看了难过。”我轻轻地放进箱子里对母亲说:“还是保留着吧。”这一张张奖状就是父亲写下的最好的“家训”,鞭策着我们走正路。

我身边珍藏着一张我年轻时抱着5岁孩子的照片,那是1996年3月26日我刚入党不久与孩子的一张合影。第二张是20xx年之后,20xx年6月20日,我与孩子在南京大学的留影,不禁思绪万千,勾起许多往事的回忆。

1981年,中考落榜,我与村里几个伙伴整天混在一起,说昏话、吐烟圈、打老k……做完这一切后,又感到空虚、无聊,对前途充满失望与迷茫。无聊之后,我便找来一些报刊、文学书籍、经典名著来充实生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并尝试创作第一篇小说。处女作寄给县文化馆的《繁昌文艺》,没想到半月后居然在头条位置发表。我陆续收到省内不少读者的来信。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青年农民迈进了文学之门。随后,相继刊发了一批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让我在当地小有名气。

1987年9月6日,是我人生又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我由村立窑厂一名又累又脏的“拖坯工”变成了镇党委宣传干事。

走进新的岗位,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遇,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除了自费报名参加全国新闻专业高等自学考试外,还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读书学习。30余年来,我已经陆续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新闻报道、报告文学作品,其中有些在全国和省、市评选中获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在199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努力完成工作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家庭的幸福。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自小聪慧,好学上进。“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国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持续熏陶非常重要。我用传统文化和美德去教育规范女儿的一言一行。

女儿到县城上初中的时候,我和爱人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在县城临时租了一个房子,并且为孩子买来两个大书橱,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正如我坚持的那样,女儿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女儿考上大学后,我们父女二人经常通过手机短信和书信传达和交流,教她做人的道理。女儿不负众望,因品学兼优在大三时入党。

我和孩子各自梦圆,都入了党。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是我们新老两代人的幸运。时代的变革,为我们注入了拼搏向前的强大动力;国家的复兴,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大好机遇。在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壮丽征程中,只要你拥有进取、激情、拼搏的品质,就一定能够抓住让人生出彩的机会,推动梦想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我出生那年奶奶去世了,三年后爷爷又病逝了。外公外婆只有两个闺女,与我们家靠得又近,爸爸妈妈就把他们接过来一起居住,照顾二老的生活。这幅图景就像“孝”字结构一样,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思是老人衰老时要靠儿女来支撑。

外公思想很传统,吃饭要坐上席固定位置,他没到家、没入席,所有人即使是小孩也不能动筷子。我小时候怕他,爸爸妈妈和外婆也都让着他。作为“半子”的爸爸脾气却出奇的好,尊老孝亲,直到1997年外婆外公相继去世,我都没见他和他们红过脸。

我姊妹三个。姐姐、妹妹的婆家离爸爸妈妈家都不远,她们能“常回家看看”,帮着“洗洗筷子刷刷碗”,农忙时还能搭把手。我出来读书早,1994年起就定居苏州,平时回家次数少,常常电话问候,每年春节回老家团圆,即使是孩子中考、高考的年份也是雷打不动。春节那几天,一大家子都在,吃饭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儿孙绕膝,那是父母最开心的时光。

小的时候,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父母老的时候,儿女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我一直希望爸爸妈妈从苏北农村搬来苏州跟我们生活,怎奈说服不了二老。

退而求其次,我在老家县城给他们买了房子,简单装修好“交钥匙工程”,遗憾的是,父母在农村生活惯了,都不同意搬迁。前些年,我就和姐姐商议,把老家宅基上的房子翻建成二层小楼,算是给爸爸妈妈养老。

“悌”字,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弟,就是兄弟要友好和睦。爸爸兄弟二人,爷爷奶奶去世早,爸爸承担起作为长兄的责任,尽心照顾小叔的生活,直到为他建好房子,娶了媳妇。叔叔婶子命运多舛,1995年就英年早逝,爸爸妈妈又把他们安葬好。算起来,在爸爸妈妈手上已经为六人送了终,为四位老人是尽孝,而为弟弟弟媳则是尽悌。

叔叔婶子撒手人寰,丢下了两个孤儿,当时大的10岁,小的6岁。村上人都劝爸爸妈妈把两个侄子送到孤儿院,或者送给好心人领养。爸爸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要代早逝的弟弟尽一份责任,用他们的话讲,就当又多了两个小孩,吃饭多加两个碗,多加一双筷子,我和姐姐妹妹几家都支持他们的决定。

大弟读到了小学毕业,就弃学在家帮做家务。我们的孩子出生后,还来苏州帮我们带一段时间小孩,成年后我们帮他在苏州钢铁厂找了份工作。二弟在我们督促下,刻苦念书,考取了民办大学本科,我们帮他付了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去年毕业了,现在在苏州轨道交通公司上班。

回想这些年,自己如同勤恳的蚂蚁,一点一滴依靠自己的努力在苏州建起小家,又如同不知疲倦的鸟儿,一枝一叶衔,在苏州筑起大“家”。我现在住的房子,就如一个家庭旅社,经常有两边的亲戚入住。我相信,有了这种耳濡目染,当我们的孩子成家了,也一定会传承孝悌。

美好九月教师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们看,碧绿的大海里,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你们听,蔚蓝的天空下,鸟儿在欢快地鸣唱。

是的,在这个世界最生机盎然的就是生命!正是这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让我们的整个地球也鲜活起来。

我一直喜欢那一首歌:《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歌中唱道:“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我就感到生命的可贵。

每天清晨,当朝霞映红了我的双颊,当树上的小鸟叫醒了我的梦想,我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我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予了我宝贵的生命,是他们让我感受这美丽的地球。我还要感谢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慈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生命就像一朵花,生命之花是绚烂的,也是脆弱的,稍不珍惜就会枯萎,凋零,所以我们应该去珍惜。

同学们,让我们吸取生活中教训,珍爱生命中的每一天。看时光飞逝,我祈祷明天,愿我们每个小小的梦想,都能够慢慢地实现!从现在开始,从我们做起:不要因贪玩,而是去了宝贵的生命,健康成长,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代代相传好家风

积善是我们老杨家的家训。在我家客厅最显目的地方悬挂着一幅字画——自觉行善。

父亲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做药店生意那会儿,唯恐药品质量上比不过同行,唯恐售出的药价上又高于同行,他进货的地方总选择那些有正规营业证照,并有良好口碑的国营医药公司。当然在价格上没有丝毫优势可言,而在出售的时候,父亲会尽量缩小利润空间,以至于被附近的其他药店视为“异类”。父亲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只在乎良心上那杆秤公平不公平。顾客有时带的钱不够,虽不熟悉,他也会满口应允赊欠给对方。往往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偶尔翻开欠账本,发现有些赊出去的账单依旧趴在账面上,而这时竟连对方的模样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我母亲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时也难免提醒父亲注意甄别欠账人的品行,但父亲仍固执己见:“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人,谁都有手头紧的时候,不讲信用的人毕竟是少数,说不定过几天他就来结账了……”

我们家祖上也是买卖人出身,在口外的凉城开设一家车马大店。我的曾祖父虽说贵为财东,却与伙计们称兄道弟,同宿一盘炕,同食一锅粥,伙计们起早贪黑做事,曾祖父同样很少能睡个囫囵觉。“与人为善,童叟无欺”是车马店一以贯之的行规,因此回头客特别多。

这些年,早已不做生意的父亲开始借助文学和新闻写作的形式,讴歌时代,赞美生活,并把对家风家训的感悟,深深浸透到了他的字里行间,如春风徐来,如花香沁骨。随着名气的不断走高,找父亲写通讯报道、写感谢信、写祭文碑文和村志村史的人也越来越多,不管熟悉的、陌生的,有地位的还是没地位的,父亲总是来者不拒。但写归写,从不谈钱,即使有人过意不去想“意思意思”,也一概被父亲婉拒。父亲实实在在、与人为善的秉性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被评为“定襄好人”,颁奖词里这样写道:“他诚实作文,勤恳做事,用心雕琢文字,净化读者心灵,并于抽象的文字间提炼与时代高度契合的信仰和精神。一言一行,一词一句,浸润着文如其人的浑厚力量”。

去年腊月初六是母亲的76岁生日,子女们从各地赶来,为母亲送上贴心的祝福,送上一份孝心。

岁月苍老了母亲的容颜,母亲这辈子着实不易。等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可子女一个个却像出巢的鸟儿飞走了。值得母亲欣慰的是,我们姊妹或隔三岔五地打个电话,或去父母那儿看看,因此两位老人的生活并不孤独。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无论身在何地,有母亲的地方才是家,也是做儿女的心之所依,温馨的港湾。

我们坐在母亲的身边,母亲亲切地喊着我们的乳名。一家人唠家常,忆旧事,任发酵的亲情恣意蔓延。母亲像从前一样爱唠叨,问了这个问那个。大家感受着母爱和亲情,那是岁月流淌的暖香。

“叮铃铃”,母亲的手机响了,是在外地工作的我的儿子打来的祝寿电话。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记得儿子年幼时总爱赖在爷爷奶奶家里,粘在他们的背上,甚至几步路找个理由都不肯走。儿子在我们老李家是长孙,爷爷奶奶疼爱有加。“舐犊之情”是无法代替的快乐。几年前,有一次父亲因病住院,儿子跑前跑后地伺候,还守了几个通宵。儿子与爷爷奶奶的亲近由此可见一斑,正应了那句俗语:“隔辈亲,亲又亲。”

母亲刚挂了电话,小弟乐呵呵地递过来一张折叠的纸张。母亲戴上老花镜,好奇地展开,嘴上一边还说着这是啥呢?母亲仔细看了一会,舒心地笑了,眼角有泪溢出。“俺孙女别看人小,心贴着奶奶的心呢!就知道给俺亲。”母亲像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我们说。

我从母亲手里接过纸张,一看,原来是一张孩子的简笔画。画面中间是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她正举起小手向奶奶亲热地打招呼:奶奶好,生日快乐!蓝天上白云朵朵,一群鸿雁展翅飞翔。落款:萱萱。画面童趣,字体稚嫩,天真烂漫。

萱萱是小弟的女儿,今年5岁,上幼儿园大班。小弟说,自从萱萱知道奶奶要过生日以后,就一页一页翻看日历,还用笔在奶奶生日那天作了标注,天天提醒爸爸妈妈。因为周五要上学,不能为奶奶祝寿,萱萱很难过。于是,萱萱拿起画笔,动情地作了一幅画,为奶奶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我听了心头一热,鼻子酸酸的。看来,亲情始终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从这头牵着那头。爱,在亲人间传递;孝,在子孙间接力。同根的血脉永远心连着心。

书房的角落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只很普通的木箱,是由樟木做成的。这只樟木箱不大,是长方形的,铜质的锁头古色古香的。历经了岁月熏染的樟木箱显得陈旧了,有些红色油漆都脱落了,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它整体的美观。

这只樟木箱是有来历的。当年我的父亲考取了大学,成为老家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祖父砍下门前的那棵古樟树,请人做了一对书箱,一只给了我父亲,另一只给了姑姑。从此,这只樟木箱陪伴着父亲踏上了人生的征程。

父亲大学毕业后,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分配到担任文化教员。那年的暑假,老家发了一场特大的洪水,父亲没有如期报到,后来转到地方从事教育工作。在那座陌生的城市工作,父亲远离了故乡,远离了亲人,像一只断了线风筝,孤独地在空中飘曳,只有那只樟木箱陪伴着他度过那段漂泊异乡的日子。

在异乡漂泊了整整十年,父亲调回了老家的县城中学从事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那只樟木箱也陪伴着父亲回到了久违的家。在我的记忆中,樟木箱里放的都是一些书,像四大名著等大部头,那些书籍都是父亲的宝贝,樟木箱里散发出缕缕的书香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勉,要俭朴,要积极上进,这些话我始终铭刻在心。

当年上初中一直到师范的时候我都是在学校住校,这只樟木箱也曾经陪伴着我的求学生涯。父亲第一次用自行车送我到学校,其中送那只樟木箱就专门走了一趟——还记得他当时告诫我不要有攀比之心。住校的日子里,每个住校的同学都带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箱子,里面装满的都是生活用品。我的床位是在上铺,于是把樟木箱放在了床上。课余时间,樟木箱就是我的另外一个精神世界了,因为箱子里放着的除了生活用品,还有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书。我喜欢躺在床上,捧着一本本书籍,感受着书籍给我带来的愉悦。就这样,这只樟木箱也陪伴着我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

几年以后,我完成了我的求学生涯,樟木箱也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静静地躺在书房的角落里,用于存放一些杂物。

那年秋天,儿子考取了高中,像一只展翅的雏鹰离开我们到学校开始住校生活。妻子说儿子住校了,到商店给他买一只大皮箱吧。我脑海里想起了那只樟木箱,但是像儿子这一代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会不会要这只不合潮流的樟木箱呢?我的心里没有答案。

儿子临去学校的那天晚上,我给他打开那只樟木箱,一缕樟木特有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和他聊起了关于这只樟木箱的前尘往事,儿子静静地听着,从他的眼神中,我知道他长大了,变得成熟懂事了。他的眼眸中充满了凝重,我知道他读懂了父辈对他的期望,对他的希冀。从此,这只普通的樟木箱伴随着儿子开始他的人生寻梦。

春节后,我从县人社局调到了县纪委宣传部工作。上班一段时间,一些以前的领导和同事纷纷打电话来对我表示“祝贺”,有的还不断地约我一起聚聚。

一向不喜欢多话的妻子开始跟我“唠叨”很多话,还对我“约法三章”:第一,管住自己的手和嘴;第二,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三,莫为亲情失原则。

妻子出身于书香门第,我的岳父岳母都是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从小就把“干干净净做人”作为家教。对于“约法三章”,我一方面笑说妻子俨然成了家里的“纪委书记”;一方面遵守和妻子的约定,把以前领导和同事的邀请都一一推脱了。

没过多久,因工作的需要,我参与了几起案件查办和作风督查,其中涉及以前的领导和同事。被立案调查的老领导和同事求我给他们漏点消息,许诺一定会给我好处,还找了我的长辈说情;因上班违纪被抓到现行的几个同事想让我帮忙说说好话,“小事化了”……想起党的纪律规矩、想起妻子的“约法三章”,我都严词拒绝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培育好家教好家风,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带头示范,做给群众看,影响他们,带动他们,进而形成“人人都有好家教,户户都有好家风”的社会风气,这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贡献。

儿子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却阳光朝气。他的同学眼睛被镜片划伤了,不能骑自行车,儿子要求我每天开车接送他们上学。一天四趟,早出晚归,我取笑他,你做好事,让老妈受罪。其实我心里还是很乐意的,因为儿子毕竟懂得关心同学,帮助他人。儿子从小学开始自己洗袜子。我的姐妹们羡慕我命好,说我生了个好儿子。其实在我看来,天下所有的孩子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还是母亲。做母亲,需要储备知识,储备耐心,储备爱。

相处:重视沟通。

与儿子的相处,也是一个从说教到沟通到请教的过程。幼儿园以前,每天晚上陪儿子散步聊天,他什么都不懂,会问你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你会为回答这些问题大费脑筋,逼着我学习很多相关知识,如一个水杯,它是透明玻璃,玻璃怎么回事,透明怎么回事,加热水、冷水是什么效果,热水是怎么加热的等等,只要你有时间,就可以天南地北地探讨。晚上走在街上,星星是怎么回事,什么是北斗星等等。那时候,儿子挺崇拜我的,觉得妈妈什么都懂。

进入青春期后,对什么事都怀疑困惑。我呢,从说变成了听,每天中午,我做饭,他就站在厨房门口给我讲学校的事,同学中发生的事,谈他的看法,不理解,有时愤慨,我能说则说,不能说则听。他对新东西特别感兴趣。网络、游戏,打篮球,我只能潜下心来学习,学习新知识,包括网络新词,篮球规则篮球明星等,以便与他的思想接轨。就这样也不行,还得经常请教他,关于世界大战、关于nba,关于美国选举。这样儿子和我没有距离,没有所谓的代沟。其实每个家长都可以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学习:培养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最基础的基础。从小学以前,我就陪儿子购买大量的学习用书,我们当时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但在儿子学习上,我从不吝啬,同时在他学习时,不打扰他,让他安安静静地读书。上小学后,我要求他注意学习效果,不拖时间,只要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就去玩,学习时间和看电视,玩耍时间自己调整,调动了儿子的学习积极性。即便如此,小学时,一次考试数学83分,这在平时成绩优秀的儿子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他想我一定会对他非打即骂。没想到我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考不好再来,下次考好就行。

影响:言传身教。

每一位父母都会把孩子当作私人财产,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支配,试想,我们自己上学时贪玩,没学会,没成就,却强迫孩子完成自己没有达成的心愿,这公平吗?孩子是社会人,不是家长的私人物品。应尊重他的存在。想要孩子走正道,有成就,只有家长自己努力奋斗,完成自己的心愿,给孩子做榜样才对,让孩子完成他自己的心愿。我自己酷爱学习,家里沙发、床头,柜子上,餐桌上都是随手翻阅的书籍,在儿子幼小的记忆里,影响最深的是我为了完成单位1万多字的材料,整整写了三天,不用的废纸扔得满地都是。到最后累得不行,爬在床上写,所以儿子的学习从不用我操心。

收获:真诚欣赏。

儿子在餐桌上问我,家里有高三的孩子压力是不是很大,每次等待考试成绩是不是很紧张。我回答说:“儿子,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全,第三成绩优秀。妈妈要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

时代不同了,做母亲的也要不断地学习,适应形势的变化,适应儿子的变化。17岁个头1米84的儿子“带”着我这个1米62的“小女人”上街,把我堵在路里头,怕我被汽车撞倒,我呢,幸福地任凭他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听他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调侃彼此的幼稚,然后开心大笑。

感谢儿子,给予我做母亲的欢欣。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风抵万金

良好家风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孕育于时代和社会的摇篮,成型于家族的共同努力,受益于自己和社会。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是一个摇篮,生命在此孕育。家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社会的整体,有国才有家。家是小流,国家是江河大海,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家是一块地,子女是幼苗,只有通过家长的辛勤耕耘,汗水浇灌,小苗才会茁壮成长,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是永恒的归宿,无论你走到哪里,一想到家就会感到温暖。

一个好的家庭离不开家规、家教、家风。

家规也叫家训,是家族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等方面所订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有不少出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代家训》《钱氏家训》,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至今仍被学习与流传。周总理给亲友定下的“十条家规”,展示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

有家规还要重家教。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养不教,父之过。”“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些家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封建家庭教育的发展。家教有言教与身教。叶圣陶说;“身教最为重,行知不可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是一面镜子,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长辈以身作则作表率,上行必下效。平时为人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工作态度,情趣爱好,人生追求对子女都有个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第一任老师,是子女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起到示范作用。

家风是家的风气、风格、风尚,是家庭的一张名片。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的正能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点,利家利民利国。良好的家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熏陶和传承。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在加快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家风传递着一个社会文明状况。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营造好的社会风尚。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

记得小时候,一天傍晚,我和父亲出门散步。父亲突然停住脚步,问了我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有多大的力气?”我当时长得瘦弱,能有多少气力啊,便说:“呵,刚背得动书包。”

父亲指指不远处的路口,我一看,原来是一棵不算小的树不知为何倒了,将路压了一大半。父亲说:“天快黑了,怕会有人被树绊倒。嗯,得想个法子把它弄走。”我说:“过了这么多人都没人搬,还是别管了吧?”父亲没有回答我,过了一会儿,说:“你去把那棵树搬开吧!”我呆呆站在原地,还以为听错了呢。父亲却催促道:“去吧!”他拍拍我的肩膀,给我打气道:“放心,我保证你能把那棵树搬走。”我只得硬着头皮使劲推推,树纹丝不动。我有些气恼,心想父亲真是寻人开心,又狠命推了推树,依然没有效果。

一个背电工包的年轻人路过,看着我,很是吃惊:“哟,你是人小胆壮啊!还是我来试试吧。”他把袖子一挽,和我一起推树,树只微微颤了几下。这时,过来一个壮实的中年人,见我俩在推树,把自行车一架,说:“你们俩肯定不行,我来搭把手。”中年人力气很大,树动了几下,可还是没能移开。又过来一对下班的夫妻,也主动过来帮忙,树开始挪动了。不一会儿,又有几个路人过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大家硬是把树抬了起来,彻底将它搬开了。“既然是善意,那么不管它是否微弱,都会在传递中放大,在放大中增强,会感染其他人,凝聚更大的美好力量,再传播开来。”许多年后,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话。童年的那个傍晚,父亲已经巧妙地告诉我这个道理了。

刚上中学时,父亲工作调动,我们搬了家。新家的条件不错,周围很安静,最让我兴奋的是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书房。从那以后,每晚,一盏小小的台灯与我温柔相伴。我静静看书到深夜,很是享受。

不久,惬意的日子被打破了。隔壁那户人家,夫妻俩每日凌晨四点就早起做生意。许是他家的门轴太紧,开门关门总会发出尖利的“嘎吱”声。白天倒也没什么,只是这声音在凌晨响起,就惊心动魄了。他们夫妻不是同时出门,于是,这“嘎吱”总会响声连连。甜梦中,我常常被刺耳的声音惊醒,便再也睡不着了。那段日子,早上起来我总是呵欠连天;晚上看书,再精彩的书,也看不了几页便昏昏欲睡。太恼火了!

备受“嘎吱”声煎熬的我,终于忍受不住了,开始向父亲诉苦,愤愤不平地说要捡块石头,砸烂他家的大门。没想到,父亲微微一笑,从墙角的工具箱里拿出一瓶保养自行车用的润滑油。父亲走出门去,在那户人家门口蹲下,用油壶将几滴润滑油注入他家的门轴。果然,门轴的“嘎吱”声消失了。从此,我生怕那讨厌的“嘎吱”声再次响起,学着父亲的样子,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家的门轴注几滴润滑油。那天,我正给门轴注油,恰巧被那家的女主人看见。她满脸惊讶,喃喃地说:“我还以为这门自己好了呢……”很快,他们家换了一个新门轴,“嘎吱”声再没响起过。

从那以后,我与别人相处,虽然也避免不了误会,甚至是争吵,但每逢此时,我都会想起父亲那瓶润滑油。与其针锋相对,还不如主动为彼此的关系注入几滴友善的“润滑油”。事实证明,“润滑油”的效果总是不错的。

父亲只是个普通的干部,话不多,钱不多,他却给予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为人向善,与人和睦的道理。

“媳妇真的很感谢你,今后要多向我吹响监督哨。”周末时间,忙碌一周的我好不容易在家休息。谁知电话铃响了,原来是一名初中同学打来的,说是老同学20xx年没见了,很是想念,以前我在没机会,现在回到老家了非要见一下面。

盛情难却,我便答应了。可是打扫卫生的妻子开始审问起来。多长时间没见面?男的还是女的?是干什么工作的?问得我一肚子的火气:“你这简直就是没事找事,小肚鸡肠。”谁知她并没有生气,而是走到我身边慢慢道来:“你刚到市纪委,又刚升职,你从回甘肃5年了,这些人为什么现在才开始想念你?”

妻子的一席话让我意识到问题所在。妻子又说:“你现在是纪委的人了,一切言行举止都要慎之又慎,假如你们喝酒了,如果有人耍酒疯惹事,你该怎么办?假如女同学给你敬酒,你喝多失态了怎么办?你经常给我们说今天这个人被查了,明天那个人被举报了,还都在些小事上栽了大跟头,怎么到自己身上就变味了?”

同学们完全可以在一起,但是没必要非要去喝酒吃饭,坐在一起聊天叙旧岂不更好!随后我打电话给同学说,请他到我们家门口的茶馆喝茶。果不其然,聊天时,同学说他的弟弟在前段时间的一次聚众斗殴中被拘了,问我能不能帮忙给那边的熟人说说情。就在我给他讲道理拒绝他的要求后,他微笑着的脸一下子僵了,丢下一句“当了官不认人了”,扭头就走。

此时,我想到家中的妻子,是她常常在我身边,提早给我打“预防针”,吹起家庭监督哨,为我种下廉洁的种子。

上中学时,学校离家远,为了赶在次日早晨第一节课前到校,母亲经常这么打着马灯在凌晨四五点送我去上学。其实,那时候自己已经是个半大小伙子了,但走夜路仍然有些小紧张。多次嘴上说不要送了,但心里总是有些胆怯。母亲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心理,每次赶夜路上学,母亲不但要送我一程,而且,不等我睡醒,她就提前起床,擀面炒菜。等我起了床,母亲已经把饭做好了。母亲说,吃了饭上路暖和,可她一口也不吃,只等我一吃完就提了马灯,和我一起踏入夜幕中。

黑夜的静寂像一头无形的巨兽吞噬了世间所有的声音。除了偶尔有风声惊耳,四周静得有点令人毛骨悚然。我和母亲就在马灯照映出的巨大影子的跟随下,静静地走着,也不说一句话,好像怕惊动了什么似的。村西是一条河滩,过了河不远就是村人称作的“大路”,其实就是比通村的路宽了点而已,走的人多而已。走到大路上的时候,天也就马马虎虎亮了。母亲吹灭了马灯,站在那里望着我一步一步地走远。我边往前走边向后朝母亲喊,让她回去,走了几步再回头母亲还站在那儿。

从小学到高中,母亲一门心思供我读书,指望我由此跳出农门。可惜高考我屡考屡败,村上同龄人有的中学没读完就回乡务农了,毕业没考上的也都成了家里的一个重要劳动力了,而我还在为一年一度的高考劳心费神。尤其让我痛心的是,每年补习的费用成了本就不宽裕的家里一笔不小的开支,有几次我打退堂鼓想回家帮父母干活,都被母亲拒绝了。至今还记得那一年暑假结束,在母亲的劝说下,我背了铺盖去补习,踟蹰着走到半路,又在傍晚时分回来了。第二天一早独自一人背了背篓到村西的河边去割草。不一会儿,母亲就撵到河边来了,二话没话,从我手里夺了镰刀,硬是逼着我走上了继续求学的路。然而老天似乎有意和我,也和母亲作对,考了三年我仍然没能够着录取线。在一个老师的帮助下我最终收到了一个计划内自费的录取。

通知书。

但是每年两千多元的学费对我们当时完全就是天文数字。我再也不想成为父母的拖累了而母亲却毅然决然地和父亲一起几乎跑遍了所有的亲戚为我筹借上大学的费用。那年秋天雨特别地多父母几乎天天打着雨伞或者披一顶塑料雨布踏着乡间的泥泞奔走在亲戚和熟人的村子之间。有几次我和母亲一起去看着母亲溅满泥水的衣裤我心里难受得一阵阵眼眶发热而母亲却总是很精神好像我已经成了真正的大学生似的。

大学毕业一度找不到工作,母亲再也无能力了,只是偶尔抱怨父亲不去托人找关系。她也知道父亲哪里有人可托,有关系可找啊!母亲的抱怨其实是对无奈中的我的一种安慰。那段日子一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和机会我就出去。每次出门,母亲总是忙忙火火又是烧火做饭,又是为我准备衣物,她要用她的忙碌和诚意感动上苍给她儿子一个好机会。

30多年过去了,母亲提着马灯送我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参加工作后,虽然远离了家,远离了母亲,但是每每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感到孤独时,就想到母亲,就想和母亲说说话,就像上中学时,母亲提着马灯送我上学一样,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母亲始终像一盏灯陪伴着我,照亮着我前行。

那年冬季,父亲在他走完86岁年轮后,突然拿出一个本子递给我说:“孩子,这是我多年记的欠账本,我还不动账了,以后你们慢慢还吧。”

平常没听说过父亲欠谁家的钱呢?我狐疑地接过欠账本,小心翼翼地翻开小本,只见在纸张的背面空白处,歪歪扭扭地写了几张,竖排着足足有几十个名字;张某某6个,李某某3个,王某某5个,曹某某2个……有的名字后边打了叉,有的画圈又打了叉,有的后边时空白。我越看越迷糊,这叫啥账本?简直跟天书一样。

父亲看我迷惑不解的样子,从座椅上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接过本子指着给我解释:“这都是咱们家历年来建房的时候,乡亲们给咱帮的工。画叉的是我已经给他们还过工了。凡画圈的都是师傅,师傅给咱家干一个工,我都还他两个工,还完工的都打个叉。名字后边空白的,是勤杂工。勤杂工给咱干几个我还几个,还完就打个叉。名字后边没做记号的,是人家没有建房,没有给人家还工。如今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还工的事由你们来接替吧。不过,你们一定要记住,人生在世,一定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的含义,你这个大学生、又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干部肯定比我懂得多。还工干活时一定要卖力。俗话说,借人家一驴要还一马,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只有这样,人家才会信服你。”父亲虽然识字不多,大道理不懂,却把诚信二字诠释得一清二楚。没过多久父亲去世了。

父亲去世后,我牢记父亲的嘱托,把父亲欠工的几十个人的名字,用毛笔写在一大张红纸上,并贴在墙上,告诫家里人,凡红纸上记的乡亲们,无论谁家建房,都要提前通知我,只要我有空闲,都要回家来前去帮忙还工。如果有事回不来,家里人前去帮工。如果不欠工的乡亲们来喊帮工,也要去义务干。按时前去帮忙,帮忙时一定要尽心尽力。

不几年时间,我和家里人不但把父亲欠的账全部还完,还给乡亲们帮了不少忙。

我感谢父亲,是他把中华美德之一的诚信精神传给了我,使我把诚信当作。

座右铭。

用在工作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父亲的诚信精神伴我成长,使我终生受用。我也把诚信这个家风当作传家宝,编成诗歌:“诚信二字常记心,一字一意赛黄金。黄金人称是万能,诚信面前化灰烬。”把诚信传给子孙们,伴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代代相传好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公民都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家风的国旗下讲话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年春上,听说黄楼过来了八路,打地主分粮食呢。你六舅挎个靶斗子,跟着二狗就去了黄楼,到了傍黑天,二狗回来了,挎着你六舅的那个靶斗子,他说你六舅跟八路走了。那一年你六舅13岁。从此后,你大舅年年清明都到十字路口烧纸,觉着你六舅死到外边了……”母亲不止一次地给我讲六舅离家当八路的事儿。一直过了十二三年,土改时候,姥姥正坐在家门口纳鞋底,一个腰扎武装带的年轻人来到姥姥跟前,姥姥问他找谁,那人说他是六子,姥姥当时叫一声“我的儿……”就昏了过去。

六舅说,他当八路没多长时间,就加入了共产党,现在他是党员了,时刻得听从党的召唤。此后,六舅一直在外干革命工作,再也没有回来过。先是在上海,后来去了大庆,再后来调进北京。

还是大集体时候,大舅家的大表哥看在家种地累死累活也吃不饱,就去北京找六舅去了,想让六舅给他安排个。

合同。

工也比种地强。六舅把他安排到招待所里住,吃饭时候去舅舅家吃。招待所恰巧住了一个大庆来出差的人,听表哥一说六舅的名字,笑了,对表哥说只要有六舅二指宽的一个纸条,就给表哥安排正式工。表哥就求六舅:“叔啊,您就写个纸条呗,我的事儿不用你费心了。”六舅说:“孩子,你要是缺吃少穿,我可以给你钱;你要是盖屋子娶媳妇,我还可以钱;要是说让我开后门,一句话:不行!”停了停,又说,“孩子,你说我有权力安排工作不?我有,可是权力是党给我让我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自己人谋好处的。我得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大表哥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看看六舅铁了心不给他安排工作,才回来了。”哼,饿死都不去求人!”大表哥愤愤地说。大舅叹口气:“孩子,别难为你叔了,他已经是有组织的人了。”

前几年,和大表哥一块儿去北京打工,顺道看望早就离休的六舅。我问六舅:“六舅,您以前是不是在沙家浜团里?”“我在团史纪念馆里看见您的名字了。”坐在轮椅里的六舅忽地坐直了身子:“告诉你,任何人不得打着我的名号做什么!不然的话,别怪我六亲不认!”我笑了:“六舅,我早就退伍了。”“哦。”六舅这才又躺到了轮椅上。

我的家族很庞大,有70多口人。近百岁的爷爷是个传统的大家长,统率着大大小小的儿孙们,团结和睦。

管理这个大家庭,当然少不得家规家训。爷爷有句。

名言。

人在做天在看做人做事要无愧于心。事情再小都要办好坏事再小不要沾边。后来上学读到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和爷爷的家训如出一辙我不禁对爷爷的智慧佩服不已。

爷爷1920xx年出生,1945年入党,他在旧社会长大,在党的恩泽下一步一步过上了好日子,至今身体硬朗,生活自理。他总是对我们说,是共产党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让他受益一生,所以他把这些优良传统作为家训,传承给子孙后代,发扬光大。

爷爷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罪,但他始终坚持做人的底线和最初的善良。

入党后,爷爷被推选为村干部,一干好多年。这些年里,他团结老百姓,和反动势力抗争,保护弱小,并带领大家勤劳苦干,一心盼望过上好日子。因为工作原因,他也得罪了一些人,“”时,造反派头目公报私仇,贴他大字报,游行。爷爷坚信,人在做,天在看,所作所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身正不怕影子歪。后来在党组织的帮助下,终于熬过了最困难的日月,等到了平反的时刻。

官复原职后,那人很担心爷爷打击报复,惶恐不安。爷爷找到他父亲说,过去的事,一纸掀过,那都是形势所迫,从今往后,所有恩怨就此打住,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多存善念,一心往好处想,勤劳务实,好日子终会来到。

爷爷这样说,也这样做的,七个儿子,四个大的务农,老五教学,老六当兵,老七上师范,个个老实本分,正直善良,对乡邻的困难能帮则帮。爷爷说,帮人一忙,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却可能救人于水火。

每年暑假,五叔和七叔身边总是围了好多学生请教问题,他们总是耐心解答,不厌其烦。后来有家长送来土特产回报,被爷爷知道后大怒,说:“人在做,天在看,多做善事积德,做了错事可要遭报应的。土特产是分外之财,收之不得。人变坏,最初都是从小事起,一错再错,步步惊心。”

话糙理不糙,受过教育的人,怎会不明白,所以,在后来教学生涯里,直至当上校长的几十载,七叔都是一身磊落,清白做人。

做人做事,无愧于心。这条家训,培养了十二个大学生,一个博士,一个海外留学生。这个“海归”明年就要回国了,因为爷爷发话了,他说,外面再好,家还是家,学成就赶紧回来,报效国家。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石,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的作风,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品德及行为方式的传承。家风关系到个人、家庭和社会,连接着历史、现实和未来。现代语境下的家风,早已从亲缘层面升华到文化层面,成为社会共有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此,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始终坚持“四讲四有”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从自身做起,重视家风建设,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处好家事、正好家风,使家庭真正成为自己净心修身、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坚强阵地,以良好的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

首先,要注重“修己身”。《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以身作则,追求道德高线,严守法纪政策底线,是营造良好家风的前提。“欲治国者,先正其家”。如果党员干部连自己和家庭都管不好,如何治理一个单位,服务一方百姓。

其次,要塑造“贤配偶”。《颜氏家训》中有两句话: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意思是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师友的训诫还不如阿姨的指挥;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圣人的教导还不如妻子的劝解。俗语又云:妻贤夫祸少。可见配偶对家庭的影响力。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往往站着一名伟大的女性,现实也正是如此。同样,许多贪官的身后有着一个“贪内助”。她们对丈夫的腐败行为或视而不见,或同流合污。党员干部如果不能时刻注意纠正配偶之失,任由“枕边歪风”常吹,胸中原有的正气就难以存在了。于是,家风不正,直至身陷囹圄,祸及家人,悔之晚矣。

再次,要更重“育子女”。养成良好家风,首先要确立好家规。不可“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如果对子女任意放纵,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责骂时反而欢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好家风要持之以恒从小树立。“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制止,那鞭打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也只会徒增怨恨,最后成为品德败坏的人。

第四,要严管“身边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手执权力重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同小可,他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都有“身边人”的特殊身份,有条件利用领导的权力、影响为其个人利益服务。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管不住“身边人”、管不好“身边人”,对“身边人”利用自身权力、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党员领导干部则既有可能蜕化变质,手中的权力也会沦为“身边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不但会成为一句空话,而且还会严重的败坏党风政风社会风气。

我出生在秦巴山区一个贫民之家,父母是地道农民。自记事起,父母教育最深的是“做人要诚实、要有德”、“做事要吃苦耐劳,过日子要勤俭持家”等。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仙逝多年了,没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德”行天下,正直做人和勤劳勤俭家风却成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

父亲过过苦日子,深知读书的重要和有手艺的好处。父亲常讲“学”要用“心”,立足本职,各尽其能,是为人的本分;要做到“勤”,即勤做、勤读,吃苦耐劳、踏实做事。

父亲识字不多但记忆力特好,常给我们讲:“太上有立德”、“君子怀德”、“君子以成德为行”,强调做人做有道德的人。提到“诚信”。常讲孔子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李白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还有“曾子杀猪”等古代故事。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既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也是家庭和家族的表率,必须自重、自省、自警,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正家风”须严管家人,党员干部须时刻铭记“一人不廉,全家不圆”的道理,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正家风”须公私分明,“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把握好公与私、情与理的尺度,做到手握公权洁身自好、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真正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让公权得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于民。

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风无言,犹如春风,有无声的力量,滋润着人的心灵、培养着人的美德;也成为我们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找准事业的航向。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反映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风标”,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传承好家风,传承民族美德,筑牢我们的精神家园,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父亲活了大辈子没有进过餐厅饭店,仅有的一次是和我一起请人吃饭。

那是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求学之前先求了人,求人就要请人。请的是一位老师,父亲不认识,所以必须我和父亲一块陪着。我虽然在县城上了一年学,但家境不济,餐厅饭店从不敢问津,所以见不了多少世面。而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亲比我更甚。推让了一番,饭菜都是由老师点的,三个菜两瓶啤酒。那顿饭并不奢侈,但对我们父子确是开了“洋荤”的,尤其是啤酒,从未沾过。那天初饮“琼浆”,不知父亲感觉如何,而我对它很不适应,不酸不甜,还有些苦。

结了账,和父亲出门送走老师,父亲又往那餐厅去了。我以为忘了什么东西,走近看时,父亲正举着酒瓶,喝那剩在瓶底的一点点啤酒。他就那样笔直地站在圆形的饭桌边,粗糙的手指攥着瓶颈,和瓶子口对着口。因为几乎就没有剩下,所以他把瓶底举高成五六十度,突显的喉结上移到颏下,等待那仅有的一点点液体沿着瓶壁,很不情愿地淌进他的嘴里。

那一刻,我只觉得眼眶一阵发热。父亲的形象在我眼中模糊了,却清晰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没有叫父亲走,直看着他放下酒瓶。父亲并不嗜酒,我不知道他是出于喜欢啤酒的味道,还是如同拣起撒落在地上的馍渣和舔食残留在碗上的汤汁那样,怕浪费了那一点点啤酒。我也不知道那阵儿周围有没有人在一旁睥睨着父亲。直到今天,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颇见识了些东西,想起父亲那举着酒瓶的形象,心里还是禁不住一阵悸动。

九月美好国旗下讲话:家的风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四三班的qdq,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这段时间,相信大家都在关注一个话题——“钓鱼岛事件”。同学们,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课日本却借“撞船事件”非法扣留中国的渔船、渔民以及船长,还企图用他们的法律,来制裁我们中国人。更可恶的是,嚣张狂妄的日本,还借“撞船事件”制造荒唐非法的“购岛闹剧”。这一举动,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吗?我想他们之所以敢这样,是因为日本的经济排名位列世界第二,海上和空中的军事战斗力都比较强,再加上还有美国来给日本“撑腰”,他们的野心就更大了——把整个中国都给强占。当我们再回顾日本对中国进行疯狂欺凌的那段历史,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些凄惨的画面。那段历史还会再重演吗?不,一定不会的!我们的祖国——中国,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快地发展着。我坚信,不久后,还在沉睡的东方雄狮,一定会发出强烈的怒吼声!

同学们,说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写的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建设祖国的重任就落在我们身上。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利的人,做一个将来对祖国有用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美好九月份国旗下讲话

九月,正是霜寒露冷、黄叶凝露成霜时候。九月是金色的,一片又一片的金黄映入人们的眼帘,就连黄昏落幕时的一溪清流,都倒映着金黄的色彩。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九月份国旗下讲话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中秋,感恩》。

秋渐渐浓了,月渐渐圆了,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快到了!都说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说到这,我就想考考同学们了,有人知道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吗?

没错,嫦娥奔月。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除了赏月、走亲访友,还能做些什么呢?没错还有大家最为期待的就是吃月饼。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月饼不宜粥相配、吃月饼宜早不宜晚、月饼宜少不宜多。月饼宜鲜不宜陈、先吃咸后吃甜。尤其是女性朋友吃月饼更要注意,特别是妊娠,产后因为孕育胎儿或哺乳特殊生理情况。吃月饼、赏月、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

中秋,是一个洋溢着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着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中秋节快乐。

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各位同学,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3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那一天,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了,1953年8月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从此,亿万少年儿童在星星火炬照耀下,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从此,亿万红领巾长大后成了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军事家,成了祖国建设大军中的优秀工人,农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呼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

回顾少先队光荣的历史,这支少年儿童革命组织的发展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920xx年到1920xx年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军;1920xx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主义儿童团;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儿童团;1946年到1949年建立的少年先锋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庆日。星星火炬是我们的队旗,它引导队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好准备。烈士的鲜血染红了队员的红领巾,光荣的少先队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辈,跟着共产党,跟着共青团,正乘着时代发展的雄风,学习本领,磨练翅膀,向着太阳勇敢飞翔!

少先队员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的四代领导集体都对你们寄予殷切期望,多次题词勉励。毛泽东同志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邓小平同志。

寄语。

你们“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成立50周年题词“星星火炬,代代相传”。在第四次全国少代会上要求全体少先队员为推进祖国新世纪大业做好全面准备。这都包含着党对少年儿童的殷殷之情。你们一定要牢记党的教导,从小做到富有理想、热爱科学、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遵守公德,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当世界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当祖国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我们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同学们,让我们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努力拼搏、奋发图强,用我们的热血和汗水,浇灌希望的奇葩;用我们的豪情和力量,燃起理想的火焰;用我们的智慧和胆识,纺织成功的花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谢谢大家!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人生的目标不妨定的高远些,如果经过全力打拼,没有实现,那么至少也要比目标定的太低的人实现得多。

林肯曾经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他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他的信念”。

当拿破仑还是个少尉的时候,工作之余,他的同伴们便开始寻欢作乐,去游玩或找女人。他却在埋头读书,如饥似渴地读那些对他将来有用的东西:历史、战争、哲学、文化、法律、天文、地理、气象学等等。他曾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

现在请大家闭目想想:拿破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而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要将自己设计成什么样的人?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心雄志大一些。同时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能力,要量力而行,但必须尽力而为;二是要兼顾到财富和自由的原则,因为没有自由的人生是不值得追求的,而没有财富就限制了自由。无论希望成为哪个领域中的成功人士,请考虑清楚。

同时建议那些追求成功的人,给自己制定另一个目标,到什么年龄时,自己的财务达到什么目标。把一个个经历,一个个成就看做一个个站点,你的岁数就是计时单位。记住:定高远的人生目标,追求富足和成功。

最后送你一首诗:

我向生命再次讲价,生命却已不再加酬。

心里无论如何乞求,当我计数薄财依旧。

生命乃一公正雇主,任何祈求它愿给付。

然而一旦酬劳讲定,汝之劳役汝须担负。

向来辛劳只为薄薪,早知如此——猛然恍悟。

要给生命定出高价,生命原来皆愿普度。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

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都在争取什么呢?都变成了什么人呢?

如何树立远大理想?请先给我们要自由生活,请先还我们要快乐成长的时光!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已经悄悄地销声匿迹,迎来了暖暖春意的春天,今天是我们20xx年新年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度过了一个愉快又充实的寒假,往日的同学们又相聚在这熟悉的校园里,又迎来了吉祥如意的一年。在此,我在这里祝同学们生活愉快、学习进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在春天里播撒文明、勤奋、乐学、健康、合作的种子,在秋天里就会收获明礼诚信、乐学善思、身心健康、团结合作的丰硕成果。播种离不开耕耘,只有辛勤耕耘,我们才能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享受到进步的喜悦,享受到收获的幸福。

上个学期的表彰大会上,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到得了较大的进步,其中有一小部分同学进步更加显著,在新的学期里,相信大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刻苦的攀登,锐意的进取,一定会大有进步,大有作为,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也预祝你们都能取得成功!在新学期里学校要求同学们做好“五个心”:

一是收心。

从寒假的以玩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

二是决心。

新学期要有新的开始,新的目标,新的努力方向。

三是恒心。

在学习上要下功夫,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取得更满意的成绩。

四是爱心。

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尊敬老师,团结友爱,互助互爱,孝顺父母。

五是留心。

注意校内、校外和家中安全。

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生活是五彩斑斓、轻松活跃的;然而,现实的校园生活,不只是轻松与舒适,更多的是紧张的生活节奏,严明的纪律,繁重的学习。同学们都应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没有默默的耕耘,就没有让人喜笑颜开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本学期亲近生活,亲近书本,认真做人,认真学习,做一名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阳光学生。

同学们,你们取得进步,老师为之雀跃;你们若有失误,老师为之痛惜;你们的成绩映射着老师辛勤耕耘的身影;你们的荣誉反射着老师无私奉献的光华。

同学们,让我们拥抱春天,珍惜春天,共同创造辉煌、灿烂美好的明天吧!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