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春节风俗(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8 08:48:49 作者:雨中梧

山西是我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北方内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之一。山西地处华北平原和华北山地的过渡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山西的经济以煤炭、煤化工、能源、冶金等为主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有农业、旅游等发展潜力。如果想体验山西的特色民宿,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住宿地点。

春节风俗作文

说起下乡风俗,也没什么好谈的。全国各地的习俗已经重复了太多太多遍了,不过在如此平凡的事里,人们也会翻出不少新意。

贴福一事是首当其冲的,我见过的,许许多多家人把福倒着贴在门上。这有着“福”到了的美好寓意。我一听有这么好的意义,便急急忙忙的回家,不停的劝说。但父母不同意,最后告诉我,家里可从未贴过倒着的福,以后也不行。只要福贴在了门上,福就到咱家中了。

不仅如此父母还讲,你说福字倒着贴,福便到了,那只要将门神倒着贴,他们不也来了。可是他们头朝地,脚朝天,还叫他们如何守护,如何防邪祟呢?我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放鞭炮也是一件热闹的事情,不容错过。在街头,有的是一串串爆竹,还从未见过单个卖的。短的就一根根挂起,放在店门。长的盘成一圈圈,包上纸袋,在一声一声的吆喝中,这爆竹总能在新年之前卖个精光。

爆竹炸开时,总伴着一声声巨响,当火燃烧到灰色的炸药时,它便会一下子撕裂自己火红的外衣,明明厚厚一成硬纸,炸完了,只剩下飞扬的纸屑,它们用这种方式来迎新春,驱年兽。

放完爆竹后,总会有那么几条漏网之鱼,我们姐妹几个便于草中寻找,觉得好玩,总想着找多了,自己也玩一次爆竹。但最后那捡回来的鞭炮,只不过静静地躺在铁盒之中,留在记忆的深处,每逢过年时节才再一次被翻出来。

烟花可是每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在乡下还没有灯的时候,大家开着车,运着几大箱烟花去乡下。点着的时候,只听一声巨响,一颗星星飞上了天空,然后华丽地绽放,每一朵花都在空中滞留了一会儿便落下了,在打破了黑夜和寂静后又重归黑暗。

最后的光芒总是最耀眼的,当最后一抹烟花划过黑暗。一年的时光即将结束,我们将会在大人们的祝福之中,安然睡去。当我们再一次睁开眼的时候,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山西春节的风俗心得体会

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而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山西有着独特而又丰富的风俗习惯。近日,我有幸参与了山西春节的庆祝活动,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对其进行了一番思考和体会。在这里,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春节的神奇氛围。

山西的春节犹如一颗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寒冷的冬季带来了温暖而喜庆的氛围。我在春节期间参观了当地的庙会,邂逅了传统的花灯和舞狮表演,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无论是阖家团圆的合家欢,还是红红火火的烟花爆竹,都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的独特魅力。这种神奇的氛围让我深深地被吸引,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节日。

第二段:传统习俗的美妙之处。

在山西的春节,有许多古老而又有趣的传统习俗。其中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放鞭炮。无论是从小到大,还是年长者,家家户户都要在除夕夜燃放鞭炮。这不仅仅是为了驱邪辟邪,更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每个家庭的鞭炮声汇聚在一起,仿佛是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在奏响新年的序曲。在这种习俗中,我看到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态度,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三段:亲情的重要性。

在山西的春节,亲情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像其他地方一样,山西人也注重阖家团圆,在春节期间家族会聚在一起,共进团年饭。我有幸参加了好朋友家的团圆饭,看到了他们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亲人们一起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这一幕让我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父母,也激起了我更加珍惜家人和亲情的决心。

第四段:传承与变革。

尽管山西的春节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但也有一些变革和创新。比如,苹果走红。在以前的年代,人们在春节期间会互送糖果,但现在人们都开始互送苹果。这是因为苹果在汉语中和“平安”发音相近,寓意着平安和幸福。这种变革让我认识到,虽然我们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但也可以有所创新和融入新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段:春节的美好祝愿。

山西的春节,更是一个统一、和谐和祥和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看到了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友爱。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亲朋好友间,人们都彼此送上新年的祝福和问候。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春节的温暖和美好。春节是一个带来祝福和希望的节日,而山西的春节更是如此。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衷心地祝愿每个山西人,无论远近,都能开开心心、平安幸福度过这个节日。

总结:

山西春节的风俗习惯是独具特色的,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山西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参与其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了家人和亲人之间的纽带。同时,我也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持传统的同时加入新的元素,才能使文化更有活力。最重要的是,山西春节让我感受到了团结友爱的美好祝愿,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春节风俗作文

每个人的家乡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风俗,我们家乡也有风俗,现在就由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风俗吧。

我们春节的时候会买对联不管春节你有什么事情,你再忙也要贴对联。对联还可以让你幸福,辟邪。

春节过后,我们还有一个让小孩子们欢天喜地的风俗,那就是发压岁钱。发完压岁钱之后就可以去小卖部里面买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你说孩子们能不开心吗?发压岁钱就是给孩子们发幸福,还能让孩子们天天开心。

大年初一还可以放当门炮,早晨一定要起的很早,不过你可以不定闹钟,因为别家放当门炮的声音,可以把你给吵醒。放完炮以后还可以去很多地方请神仙,请神仙的时候不可以去上厕所。放当门炮可以开门大吉,万事如意。

我们家乡的大年初一都会吃饺子,可以不冻耳朵,我们还可以在饺子里面包钱,只不过只能包硬币一元钱如果谁吃到了那一元钱这一年你就会有好运气。

我们小孩子也可以放炮,每一个孩子都非常的开心,夜晚还可以放烟花呢,每一个人都可以观赏。

我们家乡的风俗使全村子的人都非常的开心。

春节风俗作文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山西的风俗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到了,这是中国人值得庆祝的美好节日。

在春节期间,我们都会放烟花,但是有的人总是不文明的放烟花。我多次看到过美丽的烟花,也多次看到过有些人不知羞耻的把烟花拿到马路上去放。有时可能因为把烟花拿到马路上放,就会引起交通堵塞呢!

春节的来历更有趣。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相传,有一种叫“年”的怪兽,专吃人的。是一位红衣老人告诉了村民在门上贴红纸,在屋里点蜡烛、放爆竹,来赶走“年”。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流传直今。

爷爷奶奶的方法很传统,一家人叫到一起吃一顿年饭,发压岁钱,然后。

大家十五早上穿着新衣服去看耍龙!爸爸妈妈就只用做一件事,忙着做好吃的,五花八门的菜放在桌子上,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的方法和许多人一样,串门儿、吃年饭、放爆竹拿压岁钱。

今年是xx年,下了一场大雪,使许多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不能回家,但我真心的希望那些人能够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

年马上就要过完了,但我希望时光逆流,回到刚刚开始的时候,重新品味一番的快乐时光,让那快乐的时光重现在我的眼前!

山西的风俗作文

“说到中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月饼。现在的月饼五花八门,其实在传统习俗中,月饼是非常讲究的。”民俗专家《山西省志·民俗志》主编聂元龙介绍,山西人的传统是将月饼分为祭月月饼(也称团圆月饼)和普通的食用月饼。祭月月饼讲究四个一斤,包含着“四平八稳,对称和谐”的意愿。晋西北的祭月月饼稍有不同,由大到小,垒起来像座宝塔,顶尖为桃形月饼。

普通的食用月饼大小不同,以圆为主,也有葫芦形、桃形等。专门送给小孩子的月饼特别讲究,一般是一些兔子形状的小月饼,取意“蟾宫折桂”,表示大人对孩子的祝福。繁峙县的月饼比较独特,是球形月饼。

山西的月饼多以油和面,馅有红枣、核桃、豆类、柿子、果脯、红糖等种类。月饼上的传统图案为广寒宫、玉兔等花纹。

除了吃月饼,山西人还有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在中秋之夜,家家团聚,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月神图像)、月饼、西瓜、毛豆、水果等,讲究的人家还要摆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月亮出来后,全家仰望明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嘴里还要诵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等到月光照在桌上供品后,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于是烧香焚纸,皆大欢喜。

旧社会姑娘们拜月别有情趣,单独设一幅月光图,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过去山西有些地方讲究“男不拜月”,可能因为月亮属阴;但在晋东南一些地方则素有“女不望月”的风俗,祭月则全由男子进行,不过后来这些讲究都不那么严格了。

山西中秋节拜月祭品。

祭月物品除月饼外,还有西瓜、葡萄、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存放到中秋节,必须在收获时便精心操作,挑选半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为祭月。晋南一带民间传说西瓜是一种野兽的头,它凶猛强悍,每年八月十五夜总要出来伤人,晋南人借吃西瓜(兽头)以解气。葡萄是山西晋中、太原一带的特产,历史悠久,恰在中秋时分前成熟。葡萄以其蔓枝多子和晶莹圆润的特征,很早就成为民间风俗中多子多福、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物,用葡萄祭月也是山西人久远的风俗传承。毛豆选摘嫩黄豆角连枝煮熟,色金黄,味清香,据说兔子最爱吃,祭月的毛豆是专门为月中玉兔准备的。晋西北许多农村习惯祭供煮熟的玉米棒,用意与毛豆相似,也是兔子喜爱之物。此外,祭月时还供些苹果、梨、柿子等时令水果。晋中一些地方把西瓜去瓤雕镂出各种图案,中间置一油灯,灯光从镂空的瓜皮间透射出来,柔和美观。

山西春节的风俗心得体会

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省份,在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山西人民保留着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俗。在经历了一个春节的过程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山西春节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下面我将从家庭聚会、美食、祭祖、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下我对山西春节风俗的心得体会。

首先,家庭聚会是山西春节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每个人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家庭成员亲密的相处,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厚重。在春节期间,每个家庭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轻松愉快地享受着美食,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其次,山西的美食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传统美食,比如凉粉、烧饼、包子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饸饹,这是一种以面粉为主料制作的美食,味道鲜美,特别受到山西人民的喜爱。品尝着这些美食,我感受到了山西春节传统文化中对美食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山西春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在春节期间,每个家庭都会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追思之情。祭祖是一种传统习俗,它不仅让家人们能够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祭祖,我感受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四,山西春节还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比如秧歌和剪纸。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它通过动作和音乐表达人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剪纸则是一种用剪刀将纸片剪成各种形状图案的技艺。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春节的活动内容,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山西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最后,春节期间,山西还有许多民俗活动,如庙会和舞狮表演。庙会是一个集市形式的活动,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观看演出和购买年货。舞狮表演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祈福之意。这些民俗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让我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之,山西春节的风俗心得体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家庭聚会、美食、祭祖、传统艺术和民俗活动都成为了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风俗与习俗都体现了山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决心。通过这次春节的经历,我更加充实、成长,并对家庭、传统文化和山西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山西的风俗作文

拨烂子,山西特产,流行于晋中地区,是一种粗粮食品。种类较多,有土豆、豆角、圆白菜等等。多经油炒后食用,也可以加西红柿辣酱搅拌后食用。

羊杂割。

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荞面河捞。

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春节风俗作文

照瑞安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尽管没有其它地区那么长,但也十分热闹。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冬至。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其中还有馍糍,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还有,一定要吃得饱饱的,以此来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

除此之外,这一天许多小摊陆续开张,有卖灯笼的,有卖对联的,还有卖一些零食的。最令孩子们开心的,便是那些提前卖烟花的小贩。孩子们的口袋里揣着自己的钱,成群结队,一路欢声笑语,回来时口袋便鼓鼓囊囊的,里面放着许许多多的烟花。

过了二十三,必须选择吉利的一天掸新。掸新,其实就是大扫除,把家中彻彻底底地打扫一遍,必须做到一尘不染,营造出辞旧迎新的气氛。

大人们要置办年货,为吃分岁酒做准备。其中包括一些零七八碎儿:酱油肉、鳗鲞、酒、大米等等。他们还得买来新衣新裤,好在过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在二十五左右的这几天里,家家都会吃分岁酒。菜中必有年糕和鱼,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鱼则寓意“年年有余”。客人们纷至沓来,孩子们可以向大人们要压岁钱,每说一句祝福的话,手里便多了一份大大的红包。总之,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除夕更热闹。家家赶做年菜,一大早就能闻到鸡鸭鱼肉的香味。一到晚上,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餐桌,喝着饮料,一种幸福的感觉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弦。其中,吃饺子最有趣了,还能吃到钱,谁吃到钱了,就寓意着谁在新的一年里运气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争着吃,看谁能抢到那个有钱的饺子。但是不管吃到也好,没吃到也好,这种气氛是最令人难忘的。

晚上八点整,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令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令人赞不绝口;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令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里。

一到十二点,鞭炮声准时响起,日夜不绝,所有人都在守岁。一些小孩子,拿着火山似的爆竹,一道道火焰喷涌而出,时而变成绿色,时而变成紫色;时而变得高,时而变得低,把夜空点缀得美轮美奂。还有一些孩子,手中拿着砸炮,突然在别人背后来了个下马威。那人被吓了一跳,马上开始反击,偷袭者见大事不妙,立刻逃跑。一个个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大人们还把一串串鞭炮排在门口,把一个个圆形鞭炮堆在门口。然后那,拿着打火机把鞭炮全点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哩叭啦地响起来,圆形鞭炮“嗖”的一声飞上了天,再在空中跳起摇摆舞来,尾焰喷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最后“轰”的一声爆炸,我们几个小孩都开心极了。

正月初一这一天,家家都会早早地起床,穿上喜气洋洋的新衣,便到亲戚家去拜年,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人们全都沉浸在欢乐、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多数商铺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开张,但并不很忙,还可以出去玩。

接踵而至的元宵节,可以算得上是重头戏了。人们可以去看灯会、逛集市,并且可以吃汤圆。在圆月之下,各式各样的彩灯竞放光明,并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炫目耀眼。

这一天,家家都会吃汤圆。汤圆是用雪白雪白的糯米制成的,有各种各样的馅儿,一个个被揉得滚圆滚圆的。吃了汤圆,就意味着大家都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一眨眼,便到了正月十六,孩子们又开始上学了。尽管春节并不长,但别有一番特色,有时间你也来这里感受一下我家乡不一样的习俗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西的风俗作文

山西一般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但在晋东南地区,腊八粥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枣、栗子、榛子、杏仁等干果制成。

晋中。

太原市下辖的娄烦县等地,腊八节习惯“捂麻雀饽饽”、“打麻雀面”。具体做法是把面捻成圪垛垛,搓成圪搓搓,煮熟捞出来,在院里撒一点儿,表示捂麻雀、打麻雀、消灭麻雀。当年成婚的小伙子要到井上抢挑头一担水,民俗认为“明年可以生一个胖娃娃”。在晋中,太原一带的城乡还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也称“腊八醋”,这种醋,酸中带辣,辣里有酸。

晋北。

晋北许多地方,腊月初七日下河取冰块,除留一部分供神外,全部倒在水缸里溶化,以备次日早晨做“腊八粥”使用。

晋南。

山西南部地区习惯腊月初一炒豆子,腊月初五吃五豆饭。民间有“吃五豆饭,长一斧头”的说法。

腊八节的别称是什么: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宗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的腊八粥里放什么食材。

腊八粥,在用料上非常丰富,要用大米、糯米、黄米、小米、菱角米、大麦米、红小豆、芸豆、核桃仁、莲子、栗子、枣、青丝、红丝等。各个地区熬粥的选材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其中以米和豆类为主是一致的。

十余种食材,所需要的火候是不同的,有的一煮就熟,有的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煮透,所以不能同时下锅。把食材洗干净后,分别放在器皿中,锅中放足了水,中间不得再添水,否则煮出的粥不黏稠。把费火的豆类和枣、栗子先用文火慢煮,待到八成熟,再放入大米、糯米,最后放入容易熟的小米、黄米。这时粥越来越稠,水分蒸发了一部分,大部分被食料吸收了。这时最怕巴底糊锅。这时手攥长把勺子,不停地在锅底来回搅动。黏稠的粥,在火力催动下,不断地向上迸发出浓热粥汁,碰到手上会烫伤,记得用蒸锅布把手裹起来。熬成一锅腊八粥,怎么也得要一个多小时。粥煮好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最后全家食用。家里人按自己的口味,往粥碗里放入黑糖、白糖、青丝红丝等配料。寒冬中喝上这么一碗浓稠滚烫的腊八粥,浑身上下都暖透了。吃剩的粥,保存起来慢慢热着吃,却也是有好兆头的,取其“年年有余”的说法。

腊八节的由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山西的风俗习惯

说到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醋。山西人善酿醋、吃醋,素有“老醯"之称。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爱吃醋可称为全国之 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由于山西人对酸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 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 人为“山西老醯”了。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000年之久。北魏贾思總在其名著《齐民要 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 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出了一位“醋仙” 王来福,在清徐城关开办了“美和居”醋坊,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 艺,大胆改革、创新,“冬榜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

作为醋的故乡,在山西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如果到山西的乡村僻 壤,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 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 (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 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虹,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 然眼前。

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唐太宗要为宰相房玄龄纳妾,房玄龄之妻横加 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房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房妻也确有几 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她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佳话。

山西人除了爱吃醋,在吃的方面山西还有闻名全国的刀削面。这里的`“刀削面,像腰带;三轮车,倒着採……,,在南北风味面食中,它确系独树一枝,即使 意大利通心粉品种繁多,但如此宽厚的刀削面也是绝无仅有。

在住的习俗方面,山西农村较有特色的民宅是蜜洞。窑洞是人们充分 利用fl然条件而建造住宅的一种方式。在山西很多黄土层较厚实的地方,费甚省,久者可支百年……每过一村,自远视之,短垣疏糖,历历可指。坡之高者,路峭而窄,老翁驱後,少妇汲水,登降甚捷,殊不以为苦。平均亦多全砖为窗,山木难购,且窗中夏凉冬暖也”(《隰州志》)?。窗洞是农民的创造。它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利用黄土质地坚硬的特点’不易漏水和倒塌,最大的特点是节省原料,很多贫寒之家以此 为居。

山东春节风俗

旧俗春节从初一零点开始,山东各地一般由家长首先起来“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许多地方初一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一年”之意。临清地方初一早饭吃各种馍馍、枣糕、粘窝窝等,又佐以各种丸子、粉条、白菜熬成的“全菜”,名为“吃全年的饭菜”。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

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儿童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解除。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商店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鲁西南地区俗规,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胶东龙口、蓬莱一带,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息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初一由儿童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儿童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

莱芜等地有初一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

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山西中秋节礼仪风俗

中秋节是一个人们很兴奋又幸福的节日,你知道山西中秋节礼仪风俗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山西中秋节礼仪风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说到中秋,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月饼。现在的月饼五花八门,其实在传统习俗中,月饼是非常讲究的。”民俗专家《山西省志·民俗志》主编聂元龙介绍,山西人的传统是将月饼分为祭月月饼(也称团圆月饼)和普通的食用月饼。祭月月饼讲究四个一斤,包含着“四平八稳,对称和谐”的意愿。晋西北的祭月月饼稍有不同,由大到小,垒起来像座宝塔,顶尖为桃形月饼。

普通的食用月饼大小不同,以圆为主,也有葫芦形、桃形等。专门送给小孩子的月饼特别讲究,一般是一些兔子形状的小月饼,取意“蟾宫折桂”,表示大人对孩子的祝福。繁峙县的月饼比较独特,是球形月饼。

山西的月饼多以油和面,馅有红枣、核桃、豆类、柿子、果脯、红糖等种类。月饼上的传统图案为广寒宫、玉兔等花纹。

除了吃月饼,山西人还有中秋节拜月的习俗。在中秋之夜,家家团聚,在院落东面摆上供桌,上置月光马儿(月神图像)、月饼、西瓜、毛豆、水果等,讲究的人家还要摆香炉、烛台等,香炉中点燃一种盘曲的线香,称为芸香。月亮出来后,全家仰望明月,主拜者叩头敬献,嘴里还要诵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等到月光照在桌上供品后,便表示月光菩萨已领受了这份情意,于是烧香焚纸,皆大欢喜。

旧社会姑娘们拜月别有情趣,单独设一幅月光图,心中默默祈求嫦娥仙子保佑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过去山西有些地方讲究“男不拜月”,可能因为月亮属阴;但在晋东南一些地方则素有“女不望月”的风俗,祭月则全由男子进行,不过后来这些讲究都不那么严格了。

祭月物品除月饼外,还有西瓜、葡萄、毛豆。西瓜取音于喜,取形于圆,取瓤于红,取子于多,意喻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西瓜要存放到中秋节,必须在收获时便精心操作,挑选半熟、皮厚、无伤的,特意保存下来,专为祭月。晋南一带民间传说西瓜是一种野兽的头,它凶猛强悍,每年八月十五夜总要出来伤人,晋南人借吃西瓜(兽头)以解气。葡萄是山西晋中、太原一带的特产,历史悠久,恰在中秋时分前成熟。葡萄以其蔓枝多子和晶莹圆润的特征,很早就成为民间风俗中多子多福、家族兴旺发达的象征物,用葡萄祭月也是山西人久远的风俗传承。毛豆选摘嫩黄豆角连枝煮熟,色金黄,味清香,据说兔子最爱吃,祭月的毛豆是专门为月中玉兔准备的。晋西北许多农村习惯祭供煮熟的玉米棒,用意与毛豆相似,也是兔子喜爱之物。此外,祭月时还供些苹果、梨、柿子等时令水果。晋中一些地方把西瓜去瓤雕镂出各种图案,中间置一油灯,灯光从镂空的瓜皮间透射出来,柔和美观。

拨烂子。

拨烂子,山西特产,流行于晋中地区,是一种粗粮食品。种类较多,有土豆、豆角、圆白菜等等。多经油炒后食用,也可以加西红柿辣酱搅拌后食用。

羊杂割。

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荞面河捞。

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介绍山西风俗作文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山西民间风俗心得体会

山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省份,具有独特的民间风俗。我在山西旅游期间,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俗,对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二段:年节传统。

山西的年节传统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春节和中秋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走亲访友,贴春联、挂灯笼,燃放鞭炮等活动。而在中秋节,人们则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这些传统活动虽然有些老套,但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热情和兴趣。

第三段:祭祀习俗。

山西的祭祀习俗也非常独特。在当地的许多乡村,每年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例如祭祀祖先和土地公等。在这些祭祀活动中,人们会燃香、献供、开宴席、唱歌等,以表达对祖先和土地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当地人们的信仰和精神面貌。

第四段:婚俗习惯。

山西的婚俗习惯也非常丰富多彩。在当地,人们将结婚视为人生大事,所以在婚礼上花费不菲。常见的婚礼习俗包括“迎亲”、“过大礼”、“喝交杯酒”、“烧纸钱”等。每个环节与场面都别有一番风味,吸引着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第五段:传统手艺。

除此之外,山西还有很多传统手艺,例如剪纸、刻字、编织等。这些手艺技巧高超,工艺精美,代表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技术水平。游客在旅游期间,常常会前来购买一些纪念品或者手工艺品,了解到更多的当地文化。

总结:

在山西旅游期间,我深深感受到当地的民间风俗文化的浓厚氛围与文化底蕴。山西的年节传统、祭祀习俗、婚俗习惯和传统手艺都很有代表性,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传承和民众生活方式。这一切都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山西的文化内涵。

春节风俗作文

正月初一的早上,母亲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便会和父亲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父亲便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异地的风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介绍山西风俗作文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春节风俗作文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春节习俗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我也赶紧起床看爸爸放鞭炮,那热闹劲,简直就是形容不出来的热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购年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啦!一进入超市,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呀!有的地方挤都挤不动!哎呀,不管了,硬冲过去吧!食品架上的食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元宵、方便面、衣服等等,还有好吃的零食,被我一扫而光!不一会儿,我就购了满满一篮子的食物。

一早起来,就看见妈妈正在包饺子,我也学学,唉!真是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呀!首先,擀皮儿的`时候,我这擀擀,那擀擀,好、最后擀出了个四不像。后来,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把皮擀得圆圆的。突然一抬头,看见妈妈在饺子里放钱,妈妈说,谁吃到包着钱的饺子,谁就在新的一年平安无事,还有好运。饺子煮熟后,我连忙吃,希望吃到包着钱的饺子,最后,我吃到了两个,有一个硬币差点把它给咽下去了!

每当春节时,都要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去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然后他们就会给红包,吃年夜饭,一起团圆一下。

还有……。

这些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有趣吧!

介绍山西风俗作文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