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读书笔记(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5 14:14:06 作者:GZ才子

三体读书笔记

这算是我第一次读科幻小说吧,完全是冲着它的知名度去的。

很多专业知识都不懂,只能含混的读,读的很慢,不能快速翻阅,也没有阅读的快感。

但是感觉,有时候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对人的思维开拓很有好处。

比如站在宇宙的角度思考人类:在更高级的文明中,我们只是一只虫子?

小说中提到的“三体”游戏很好玩,没有玩过游戏,不知道现实中有那种效果的游戏吗?不过自己的知识量太小了,顶多是个吃瓜群众。

吃瓜群众。就算不放置在宇宙的高度去想,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新闻事件还是身边的事情,自己何尝也不是个吃瓜群众。

什么罗尔事件,什么明星绯闻……就连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也只是束手无策的观望着。

但,依旧要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建立自己思考和判断的吃瓜群众。

读的时候没有做摘录,我自己也没有什么评论的,摘录一些网上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啦。

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往小处说,这是科幻迷们很干兴趣的一个问题;往大处说,它可能关乎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现实的引力实在是太沉重了。

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死亡是一座永恒的灯塔,不管你驶向何方,最终都会朝它转向。一切都将逝去,只有死神永生。

星空永远令人敬畏,然而道德脆弱不堪。因为人类本身,最终亦不过灰飞烟灭。

平淡才是偶然,规律从来不是常态。

一直认为写作是件很耗费体力与脑力的事情,特别是从新构架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文明。这需要你有丰富的尝试与思考,过去,我们从来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少有一个如刘慈欣般有着历史、物理学与哲学思考的作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三体的出现对中国科幻界绝对是幸事。霍金之前曾经警告过我们,如果有外星人,他们对地球也是恶意的。那时我不懂,在读完这本书时我回想自己小时候拍打小虫子时的情景。或许,在更高级别的文明里,你我只不过是虫子。

《三体》读书笔记

《三体》作为亚洲第一部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的科幻著作,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作品中,地球人类的天文、社会、历史及哲学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到。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科幻文学作品长期占据着世界科幻文坛,以此作为基础产生的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更是叱咤全球,深得我国年轻一代人的喜爱。

《三体》作为中国科幻作家所写的一部科幻巨作,不可否认,作品中有着一定的中国元素。作者以一种特殊的手法,展现了当年文革的恐怖,使得读者明了当年人性的扭曲。《三体》三部曲中,无论是叶文洁明知三体星人对地球文明构成威胁,仍坚持发送地球坐标,军人章北海在知道地球人与三体星人实力相差悬殊、注定无法战胜的前提下,仍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还是云天明临死前送了程心一颗星星,程心却把他的大脑打入三体人内部刺探情报,那种人类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被深刻地写了出来。《三体》将那些平凡的人置于改变世界的舞台中央,营造出对未知、对宇宙的敬畏,形成一种“科幻唯美”。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不仅是以一种特殊的角度对人性进行深入探讨,而且也是对宇宙规律的思考。

比起人性、宇宙规律的思考,《三体》中提及的“射手假说”“农场主假说”的震撼显然来得更加直接。两个假说都在说明一个道理:那些所谓的科学观测做出的推测或许仅仅是相对正常的,并不一定是真理。两个假说即便对当代科学研究、观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诱发人们对所谓真理的思考,并且也对现有的“真理”进行批判。与此同时,还对小说中的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入侵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对于文明之间的善意与恶意,《三体》是这样分析的:“文明间的善意和恶意。善和恶这类字眼放到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需要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这是最低的善意了吧。”诚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放眼《三体》三部曲,作品当中的许多理论也极具理性思维,理性批判的文字可以说总在关键时候出现,进行一定的阐述。

而主人公叶哲泰所说的那句“在中国,任何超脱飞扬的.思想都会砰然坠地的,现实的引力太沉重了”,不得不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深思。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那些为了满足肉体欲望,类似于当“房奴”、“车奴”、“卡奴”的人绝不在少数,人们在追求物欲的过程中便已耗尽了灵魂的所有,怎么可能会去思考一些“哲学的终极问题”、与当下生活无关的事?《三体》总会让人有一种残酷冷漠的感觉,而《三体》的结局的那段对话:“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当然不害怕,她知道太阳明天还会再升起来的。”不得不说,作者采用这般童话式的结尾,瞬间让整部作品显得不那么残忍冷酷,但这绝不影响:作者仍是一个冷漠的宇宙观察者与道德评判者。

当翻完《三体》最后那一页时,仰望星空,无论是谁,都会从心底生出一种宇宙之大而凡人渺小之感,也难免会对整个人类世界文明进行反思,尽管明天的太阳还会再升起来。

三体读书笔记

三体这本书我是带着好奇的心情来看的,我好奇是一本什么样的科幻小说会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很佩服大刘能通过写宇宙来映射现实,在看真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所知道的知识真的是不够用,只能频繁的问百度。

在三部曲当中,第一部充满着历史的气息,有许多的对人性的描写,当叶文洁按下发射按钮的那一刻,她不知道的是,整个人类,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系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

第二部曲,罗辑博士是小说中我最佩服的人,他在度过了,刚成为面壁者的迷茫之后,意识到了自己对整个人类的责任,在他的思索当中发现了宇宙最基础的规律“黑暗森林法则”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在不断的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宇宙在有限的物质资源中还要面对文明的生存和扩张,这和地球又有什么区别。)罗辑博士是一个意志坚定的执剑人,在震慑纪元中没有人理解他的做法,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终日面对着一堵白墙逼视着三体世界,54年间没说过一句话。他和地球融为了一体,没有悲伤,没有希望。

第三部,是我感觉最压抑也最难懂的一部,云天明我感觉更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他带着爱带着人性,奔向了三体舰队,为的只是我爱你,与你无关,而云天明真的做到了,他送了一颗星星给程心,送了一个小宇宙给程心,到死都没有碰过程心的手。程心有很多人评价他是圣母婊什么的,但是,选择一个人或者一百个人的死亡在人性和道德上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能说错的不是他是整片黑暗森林吧。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读书笔记

哆啦a梦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本来是一个失败的造型,从未来来到了现世。他的出现,是为了帮助大熊。在最新的电影里,角色的功能没有改变。懒懒的大熊,每天迟到。他不爱背书,不认真学习。x一天打开抽屉,看到了千年不变的哆啦a梦蹦了出来。哆啦a梦大口袋里的神奇玩意儿,使大熊成了令人瞩目的明星。如意门、竹蜻蜓等,是哆啦a梦最常用的法宝。凭借这些道具,哆啦a梦带着大熊,看到了未来大熊成年以后。

大熊看到了,他如愿娶到了静香为妻。由于惯常的拖拉,婚礼他没有按时到,由此引发的种种闹剧难以收场。他还看到了,职场上的自己,保持了少年时的坏毛病,很难做出大事儿。一次次难堪的经历,少年大熊在高处远远看着。他为自己的未来行为羞愧。经过哆啦a梦的帮助,窘迫的大熊一次次化险为夷。人生的美好终于被他发现并享受。当然,那也是他在高空看到的未来结局。

时间到了。哆啦a梦要离开大熊回到自己的家。临别的时候,他给了大熊一个能力,凡事只要说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这样其实也是因为大熊的好吃懒做。没有了哆啦a梦的大熊,忍不住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大叫再不要看到哆啦a梦这个朋友。哈哈,结果是反的对不,随着大熊的`叫声,哆啦a梦又来了。电影名字叫“伴我成长”,伴随的大熊的成长,何尝不是众多读者的成长?女儿在电影放映的第一时间,给了我一条短信,看《哆啦a梦》了。于是,我在扬州迅速看了一遍。

相比创作在几十年前的《哆啦a梦》,那些小叮当常用的道具,今天已经很土了。就是在日本,也早就有不同的科幻作品超越了哆啦a梦。但是,哆啦a梦这个艺术形象,与他的竹蜻蜓如意门一起,是打不破的经典。后来再多的形象,也没有超越几代人对他的喜爱与推崇。今天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幻想造成的幻象,远没有那个小口袋里隐藏的众多可爱的道具有魅力。

藤子·不二雄死了,哆啦a梦还活着。我们在少年时看了“大闹天宫”,今年又出来一部“大圣归来”,我们的科幻主角还是孙悟空。据说刘慈欣的《三体》已经纳入了拍摄计划,不久我们便可以看到最新题材的科幻电影。但愿,电影能像小说一样,给人以惊喜。毕竟,寻找外星人,是全世界人类热衷的话题。

《三体》读书笔记

很久没有看科幻类的小说了,这一直不是自己喜欢的小说类型,但是很多人都推荐《三体》,前不久刘慈欣还因此获得了雨果奖,于是开始看这本书,一开始看的时候,也觉得挺无聊的,似乎并不怎么吸引我,不知道要干啥。但是随着剧情慢慢推进,不得不感叹大刘的想象力以及对许多三体人、宇宙还有相关的细节描写以及强大的理论知识,更佩服他对人性、社会等等的深度理解,私以为这已经涉及到更高的高度。这篇读后感也从这个角度稍微说说我自己的感受,包括其中所提到的黑暗森林法还有对叶文洁、罗辑、维徳、程心、章北海的一些理解。

《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是第二部的标题,也有很多相关的解读,比如说“我灭了你,与你无关”,也有觉得这是囚徒困境的一种重现,从而作出最优于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先保全自己。这种理念一直延续到了第三部,也就是说整个人类乃至宇宙都是这样的,这更多是一种本能和防御。而放在文明的进程中,这又何尝不是进步的动力呢?干掉三大通讯运营商的是微信,一个看起来不着边际的竞争者,而现在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情况简直不要太常见。

这个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充分不必要的条件。如果没有智慧体的生存,那文明就完全是空谈,但是如果为了文明和生存的延续而做出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这种生存是否还有文明的气息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战争,战争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文明就此陨灭。宇宙社会学其实和人类社会学又是何其相似,地球上的资源又何尝不是有限的,每种文明都想要长久存在,可是仍然存在强弱和利益,而这是永恒存在的话题。

罗辑和维徳是理性的,洞悉人性或者说事物本质,能够坚持原则;但程心似乎就是一种善良,或者说是愚蠢的善良,很不像一般的普通人,就像无法达到的神一样的状态,可或许,这也是一种恶。她的这种善良给人类带来了灭顶之灾,可仍然很多人安慰她,甚至鼓励她,因为她没有做错什么,因为她本心是善良的。这和很多的普通人又是多么像,心是好的,但是却做了很多可怕的事情,之后还会很委屈,多么像好心办坏事的我抑或是你。很多时候,善良或者说爱应该是有原则和底线的,而程心似乎只是一种执着。单纯的善良可能是很可爱的,但是却不是有智慧的,也不是那么无害的。

我们所做的事情真的.有那么多的对错黑白吗?罗辑做错了吗?章北海做错了吗?叶文洁做错了吗?程心做错了吗?我觉得没有,于他们在当时自己的状况和所处环境去看,都没错,也没有那么多是非黑白,因为在当下,他们所做的决定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最好的决定。很多对错黑白都是以后看现在,去判断自己有没有做错更多是通过结果去看,可是你做决定的时候,你并没有看到那么多的变数那么多的信息,这是需要智慧,需要你足够了解当时甚至可以去揣测未来的形势,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你、我、他都不过是一介凡人,何必对自己要求那么高。聪明稳重如常伟思也并不是没有错的。或许那一次的选择真的是很重要,但是我想就算选错了,也不至于因此否定整个人生,只是真的会很遗憾、后悔,可能这种情绪会跟随一生,这才是人的真实一生啊。

在第一步中,很被大史圈粉,当科学家们、军官们都非常绝望的时候,大史仍然是一副似乎可以很看透的感觉,尤其是当三体人嘲笑人就是虫子的时候,科学家们都非常难过绝望,但大史却带着他们去看虫子,告诉他们虫子永远都不会那么被轻易消灭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陷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甚至是概念中。再说到面壁计划,其实每个面壁计划都很宏伟,而且也未必不能奏效,但是当时时局中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结果也就不一样。所以会强调全面看待问题吧,方案也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纬度和角度去完善。就像面壁计划和章北海的逃离计划一样,都是很伟大的。

每个英雄是有其当时的时代去决定的,同样的一个人,换一个环境,就未必会成为英雄,就像程心一样,就像罗辑一样,就像维徳一样。就如面壁计划,或许前面几个计划没有被破壁的话,也都会有成功的可能,罗辑之后如果有破壁者,或许也不会成功,这真的是需要运气,需要时代背景的。而且你是否是英雄,也和人类的判断标准有关。有时候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智慧,能看到你所做事情的伟大之处。

《三体》读书笔记

三体主要是讲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以及另外一些高等文明(歌者)之间的交流。

第一部是对后面两部的铺垫,主要讲时期地球文明被三体文明发现。

第二部主要是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直扑太阳系,对此地球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但除罗辑外的面壁者都被破壁人一一击败,最后罗辑发现了黑暗森林的真相,与三体文明间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关系。

第三部主要是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地球文明像一个恐惧的孩子,熄灭了寻友的篝火,在暗夜中发抖。自以为历经沧桑,其实刚刚蹒跚学步;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其实还远没有竞争的资格。使两个文明命悬一线的黑暗森林打击,不过是宇宙战场上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真正的星际战争没人见过,也不可能见到,因为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远超出人类的想象,目睹战场之日,即是灭亡之时。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太阳系中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最后直面真相的,只有两双眼睛。(以上参考三体介绍)。

《三体》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不仅探讨了人类的理性,还从人类本性中最高的爱出发,探讨本性,而故事的数次转折只说明了爱作为人类的最高感情对于人类种族本身,并不一定是好事,而也因为如此,最终导致了毁灭。所以,《三体》也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

《三体》读书笔记

《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前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是当一部讲述如此题材的小说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三体》是一部多重旋律的作品:此岸、彼岸与红岸,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成中国文学中罕见的复调,故事的核心竟然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文革。当主流文学渐渐远离了这个沉重的话题,大刘贲然以太空史诗的方式重返历史的现场,用光年的尺度来重新衡量那永远的伤痕,在超越性的枧野上审枧苦难、救赎与背叛。这一既幻想又现实还科学的中国版《天路历程》,疯狂而冷静,沉重而壮阔,绝望而超脱。

文革仅仅是《三体》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以虚拟游戏的方式展示的三体世界历史。这是一个游戏,游戏背后是一个遥远星际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游戏中的人物却是孔子、墨子、秦始皇、伽利略、葛力高利教皇、牛顿、爰因斯坦……古今中外各路人马走马灯似的上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狂欢,历史、文革、三体又构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三体关系,它们之间遥相辉映而又扑朔迷离,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把三体系统的复杂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读完《三体》,去看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一百五十亿光年的范围内充满重重杀机了。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我想,这恐怕也就是科幻小说所独具的强大的思想的魅力。

三体读书笔记

从暑假看到现在,我觉得特值,大刘的三体让我进入了ta的世界,三部作品,人物特别深刻就在于罗辑,那追着出租车就为着听一曲音乐,尽管那是为了迷惑三体世界,可当时人们的那种遗弃,亦或是唾弃的情景,是真为罗辑感到心痛。

要说罗辑和前几个面壁者和执剑人候选人,都是为着向宇宙进一步发起挑战,而人类社会的缩影“程心”则一直想方设法逃避危机或可能存在的危机,却一次又一次的使人类走进危机,然而当程心收到云天明的宇宙时,却滑稽的说想要过新生活而进去小宇宙,一方面固步自封,一方面又想要探索新生活,不得不再次把人类社会文明的行为解剖的淋漓尽致。

当人类知道只有光速能逃离二维打击时,都没有去诅咒或谩骂程心就能看出,那时候的程心的决定,就代表着人类的决定,这种能得到安逸绝不选择受难的抉择在罗辑震慑住三体世界后,体现的尤其明显,尽想着把外逃舰队引回而加以审判,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如果大史在第三部中有着一席之地,我想以他的性格,许多的科研开发会顺利很多,他的性格代表着近代中国的发展史,及足智多谋,又能分辨明路,为走在黑暗中的人类指引明灯。这体现在他的古筝计划上,在所有人都焦头烂额的情况下,提出唯一可行方案,以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的性格,引起我的喜爱。

《三体》读书笔记

打开书,坐在窗边,看着一望无垠的星空,心中却有了,异于平日的情感。

对这片星空的敬畏,也是对《三体》的敬畏。

我敬畏茫茫宇宙之大。宇宙、星空,很美,也很残酷。我的视线似乎已经穿过了厚重的云层,到达了广阔的宇宙,似乎看见整个浩瀚的太阳系,似乎看见无数星际物质在宇宙中飞驰,似乎看见遥远的那边,类似“三体”的智慧文明已经对地球虎视眈眈……人类正竭尽所能向外太空探索。但是,穷尽一整个人类文明,或许都不能窥探宇宙的奥秘,探索到宇宙的尽头。

我敬畏人类的渺小。阅毕《三体》,原本对人类科技的自豪和面对自然的狂妄瞬间幻化为虚无。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走尽的地球其实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颗好看的石子罢了。“三体人”的一句“你们都是虫子”,粉碎了科学家们的幻想,也让我,在久久的震撼中,不能平复。然而大史的看法却让我豁然开朗。渺小又如何?虫子一直存在。人类不也是如此吗?渺小不是不存在的理由,即使细小如尘埃,也可尽力迸发出最闪耀的光彩!我们的人生,正是因为有暗,才凸显了光,正是因为渺小而短暂,才显得弥足珍贵。

我敬畏刘慈欣笔下对人性的深刻揭露。“程心”这一角色,便是“极端圣母”的体现。是所有所谓“道德”“人性”的集合体。从头到尾,她都是一个悲天悯人的存在,不舍得威慑三体世界,导致“三体人”的进攻,断送人类光速飞船计划,不交还宇宙质量……她推卸责任,选择相信大众,她没有决断力,以所谓的“道德”,捆绑一切。程心总是认为自己在捍卫什么,保护什么,其实,她仅仅就是顺从了自己内心的懦弱罢了。而后来作者也说,她口口声声为了人类,本质上其实是为了她自己,本质上只是为了抚慰自己的良心。她所做的一切,其实完全符合所谓的普世价值和道德取向,但这一切,在宇宙的大背景下,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又正是这一切,把人类推向毁灭的深渊。

如刘慈欣所说:“一切都是偶然。”我们每一个人甚至地球的存在,也都只是偶然。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地上的每一颗石子,天空中闪耀的每一颗星辰,全部,都只是偶然……而正是这所有的偶然,才造就了,每一个独特的我们。所以,我们更加应该感恩敬畏这一点一滴的偶然。明天和末日不知道谁会先来,我们能做的,只有心存敬畏,珍惜当下。

合上书,沉浸在无边的震撼中,眼中似乎多了一分坚定,心中更多了一丝,敬畏。

《三体》读书笔记

在寝室闲聊时,四个人谈及对《三体》的个人理解,越聊越兴奋,觉得不过瘾,我们共同一口气将《三体》重温了一遍。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在困境面前人类对于道德和生死的抉择。在乱世中,人性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在生与死面前,人类自救的最大阻碍是内心深处的懦弱;在恐慌至极时,人性的弱点——自私和贪念被暴露,后果是人类的灭绝。震撼之际还有反思,在文明面临灭绝之时,人类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命运。科幻虽是虚幻的文化,但却能传达给我们悲悯的情绪。

《三体》不仅描述了人类在面对生死存亡时自私懦弱的一面,还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类在宇宙这巨大的宏观世界中为生存和种族延续做出的努力。在三体人刚刚与太阳系建立联系时,人类面对高于我们一个数量级的外星文明,族群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面孔:一是以迎接三体人,寄希望于三体人希望他们能毁灭人类的eto组织,他们通过扰乱人类科学界和其他思想领域的手段助纣为虐,为三体舰队降临地球做好准备。

在三体人封锁人类的基础科学发展后,另一派以联合国和各国政府为首的人类首脑高层针对地球文明危机制定了惊世骇俗的“面壁计划”,通过四位人类智者思考如何抵抗侵略者来解决文明灭亡危机。而其中唯一的成功者罗辑博士,在享受了十几年“面壁计划”提供的福利后,他最终摒弃了享乐和逃避主义,借eto创始人叶文洁暗示的宇宙文明生存法则“黑暗森林法则”,想出了以同归于尽要挟三体人的“执剑人计划”。他将自己余生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都关在地下防空洞内,小心翼翼地紧盯着头上那柄“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利剑,使地球与三体保持着脆弱的战略平衡。

与此同时,人类的太空军事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在经历三体舰队先锋探测器毁灭式的打击后,太空舰队差点一蹶不振。后又因为三体与地球建立的战略平衡而蓬勃发展,逐渐发展为独立于地球的新兴国家组织“舰队国际”。每一位太空军人都是为了太空防卫能够舍生取义的、可歌可泣的伟大英雄,不论是心志坚定的老一辈军人,还是新一代朝气蓬勃的军人,都为地球文明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危急时刻那能够当机立断,选择逃离地球为人类延续保留火种。太空舰队“蓝色空间号”的舰长章北海就是这样果断的人,他下达了叛逃命令,为新生的流浪舰队文明做下了最艰难的决定。在最后太阳系被更高级的外星文明毁灭后,他们,便是最后的文明火种。

上面那些为人类延续做出努力与牺牲的英雄,反映了人性美好光辉的一面。而《三体》中一个女性角色,却将人类最为罪恶的一面暴露无疑,她有着一颗慷他人之慨的圣母心,在面对灾难时她总是将别人推出去承担责任和骂名,自己依然高贵纯洁的恶毒女人,她的存在,是作者对于人性中傲慢自私展示得淋漓尽致的最佳典范——她的名字叫做程心,她亲手将拯救人类文明的唯一方法扼杀,自己却借着别人的成果逃离被毁灭的太阳系逍遥自在。她受着别人的好,却一点点都不肯为大局着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她是本书中最大的反派,是毁灭人类的罪人,是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最后的最后,宇宙重归混沌虚无,新生的文明和老去的文明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中不断更替。这不禁让我们的思想投向了更深层更广袤的境地。《三体》中的人类,也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在宇宙里苟且求生的种族,作者没有把目光局限于人类,局限于太阳系,而是将整个世界观放大到了宇宙之外,让我们心神激荡,神游天外,畅想未来世界的科技手段如何让现在的我们惊奇;也让我们为人类命运的坎坷而忧愁,辗转难安,甚至思考自身的命运以及我们的文明会不会也遇到存亡危机。《三体》一书充满作者对未来的奇思妙想,将笔墨着重于反映人类在宏观背景下做出的种种反应,对人性的思考,和智慧种族为了生存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人类和三体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他们都是为自身文明在宇宙这片黑暗森林下延续自身的普通而伟大的生命罢了。

我们这个世界自诞生以来就是矛盾的存在,因为要是追求极致的完美统一,那宇宙应该维持在高维的和谐中,也永远不要有任何的生命形式存在。有生命就有斗争,有思想的诞生就有矛盾的涌现,书中所描述的,或许远不如真实世界的人性复杂,善恶美丑自私伟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相伴发生的,无从逃避。我们想象不到人性恶的极限,但也不要低估人性善的巨大力量。《三体》中的危机是一场噩梦,但存在于书中世界之外的我们,在跟着作者体会到这一切后,也能觉醒美好人性的可贵。我们不但要努力生存,更要保有最美好的人性。

《三体》读书笔记

二刷三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一次被扩充。

在绵延的时间轴线上,历史的进程是唯一的,个人的抉择看似是对历史产生了影响,也不过是历史的自我抉择。

把愤怒和抱怨归结于程心,其实也就是对人类自身的不认可。

正如关一帆对程心所说:“你后来的经历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你也没错。爱是没错的,一个人不可能毁灭一个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毁灭了,那是所有人,包括活着的和逝去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人们喜欢程心是远远胜于维德的,只不过以上帝视角的审视去看历史进程的时候,认知中掺杂着历史结局所附带的主观情绪的影响。

在冰冷广袤的宇宙中,大爱也是人类文明的所散播的一点温暖。

三体人执政官曾说,人类文明现有的社会是脆弱的。对于三体人,为了生存就要抛弃情感和文化,使整个社会达到高度的统一,个体完全服务于整体,有用则好,无用直接放弃被焚毁。

所以爱的存在或许不是一个文明,个体生存的最好选择,但它却是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

对比于三体的世界,你难道不是更喜欢地球世界吗?

《三体》读书笔记

前言:

纵目无境宇宙,整个人类种族宛若星河中的一粒细沙,它的创生与湮灭,转瞬便成灰飞的幻影。无数闪耀过的细尘,最终归于无尽静默,唯有时间是永恒的胜者。

《三体》这部小说人物形象繁多,时间跨度长达数个世纪,涉及的社会各个阶层,从表面上看是一部世界末世的编年史。但解读整本小说的核心主线有两条,作者已经通过主角的名字暗示了关键:一位是“执剑者”罗辑,他代表的是理性的“逻辑”;另一位是“继任者”程心,她代表的是感性的“诚心”。贯彻整个《三体》的精髓,在我看来,就是人性之中理性与感性的永不停歇的纠缠与挣扎。

逻辑,理性的逻辑思考者。

罗辑的形象一开始并不高大,从汲汲营营哗众取宠的学术流氓,到自暴自弃滥用特权的“执剑者”,直到最为珍视的妻儿被带走,才开始直面自己“拯救人类”的责任。然而,罗辑的主要性格特质十分明显,就是真实和客观。真实,使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客观,表现在他毫不避讳的坦言自己的缺点和极限。理性的思考、逻辑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观察,才能让罗辑能够摆脱人类的身份,超脱人类的盲目自大,不带感情色彩的将人类眼中奥妙的宇宙还原成黑暗的森林。

宇宙中不变的只有真理。真理没有温度,没有色彩,没有感觉,它亘古不变,一切不能与之抗衡。所有试图带着感情去解读真理的人,必然走向逻辑的死胡同。逻辑是打开真理之门的唯一钥匙。然而,运用“逻辑”这一工具的人类却有着难以克服的先天不足:自大便是原罪。

公元4世纪,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evagriusponticus)就将自负与傲慢共同列为损害人灵性的恶行,随后合并进而演化成为了天主教“七罪宗”之一的“傲慢”,即将自己视为优于一切的存在。从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地心学说,到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当人类直立行走并逐步发育大脑时,人类优于其他物种的认识就已根植在基因之中。这种认识扎根的如此之深,甚至不经意识到便将造物的神和外星人等强大而未知的存在,想象成如同人的外形一样的形象。更有甚者,想象在精神层面上也存在某种万物适用的统一概念或基准,例如善与恶,而将道德原本也只是人类社会产生并仅适用于人类文明的准则置若罔闻。

简而言之,你自己的道德观不适用于你的邻居,而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则对于动植物种群毫无意义。将整个宇宙中亿万个可能存在的文明作为统计的样本,排除掉所有个体差异性,例如只适用于某些种族的规则,剩下具有意义的便是亘古不变的通用真理。这真理在《三体》中便是宇宙“黑暗森林法则”。

程心,诚心的感性漂流者。

怀抱婴儿的程心在未来世纪的人眼中宛如怀抱耶稣的圣母,婴儿的微笑打动了她的心,在那一瞬间,她完成了自我角色的确认:所有的人类都是她的“孩子们”,而她就是守护“孩子们”的母亲。

母性,爱与牺牲,这伟大的使命蒙蔽了她的双眼,人们将她推上神坛,她已做好奉献与牺牲的准备。然而当危机来临之时,她才知道这赌注从来不是自己。天平的两端一边放着人类的生死,一边放着三体星人的存亡。程心,这渺小的个体生命,根本无法翘起任何一个种族的未来。程心,固然有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诚心,却蚍蜉撼树般妄图对抗宇宙中的生存法则。

“她两次处于仅次于上帝的位置上,却两次以爱的名义把世界推向深渊。”程心在感性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她的重要决定往往基于不忍的情绪,她的道路常常取决于旁人的行为。当感性的潮水涌上她的心头,所有理性判断的高地便随之淹没。遗憾的是,她所执念的“善”和“爱”在宇宙真理的宏观命题前无不归元成零。

人性如此,孰分优劣。

理性与感性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理性使人类正确判断在环境中所应持的状态而确保种族生存,而感性使人类基于共情等因素保持合作而保证种族延续。理性与感性之间的交织和挣扎,保证人类在进取心之外不因莽撞而丧命,也不因退怯而在进化中湮灭。

罗辑与程心,不是脸谱化的仅具有理性或感性的单一特质,他们更多是如同普通人一样兼具两种,只会在特定环境下某一特质会更凸显其倾向性。《三体》中人类的失败,并不是单一特质的失败或获胜,而是在宇宙宏观背景下,选择了错误的思想武器对抗黑暗森林法则。

远航人类,新族群及新文明规则缔造者。

离开地球故土的远航新人类,身上背负着的“人类背叛者”骂名随着地球文明的二维化而灰飞烟灭。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脚下踏实的土地,也切断了新生宇宙人类与地球文化母体的脐带。地球文明仅作为这个新族群共有精神地基保留下来,但却不再能控制新宇宙人类文明的长势。太阳的光辉不再滋养文明的萌芽,冰冷的宇宙将催生坚韧的生存之道。

纵目无境宇宙,整个人类种族宛若星河中的一粒细沙,它的创生与湮灭,转瞬便成灰飞的幻影。无数闪耀过的细尘,最终归于无尽静默,唯有时间是永恒的胜者。

三体读书笔记

以文革时期学者的遭遇为历史背景,对“幸存者”的描写与其他作品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差别,或许大家都达成了一致的认识吧!而对于叶文洁做出的决定,作者的态度令我费解……只是若处身叶的境界,似乎又觉得自己或许也会像叶那样做……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但第一部的描述让我思考颇多,对于文革时期的冤案,对于遭遇种种打击的受害者,对于他们当时所受到的一切,时隔多年的今天,谈起来的时候人们又有多少认知呢?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内心非常难受。对于历史的认知,现在的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了。当然,书本里以物理学的种种迹象及原理为基础想象出来的时代,让人感觉即真实又虚幻,那样的世界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却感觉我们也在向那个世界迈进。而三体世界与人类世界之间发生的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向人类的道德底线发出质问与挑战。这本书对科幻世界的描述极其丰富,想象也极其真切,而抛开虚幻性的内容,这本书于让我思考更多的是,对于每一件事情,人类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书里有句话: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只是,在选择生存的时候,是否人类可以不要关于贪婪?当下的世界是大家一起生存的,但是人性的贪婪却是无可非议的,种种恶性行为屡见不鲜。

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其实不单单是宇宙,只要是一个系统,都会遵循总量不变的原则的!总和不会发生变化,对能量的利用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能利用的地步。你用或不用,能量都会在那里。但你浪费了,就不再有了!三体带来的思考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些!这些也只是我个人杂思乱想。

三体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这本书大概是五年前了。当时囫囵吞枣般地吸收着这些自己从前并不了解的事物。

对于宇宙最开始的兴趣是出自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xx漫游太空》,后来看了更多的科幻电影,说实话自己一直并不是一个彻底的科幻迷,毕竟对我来说,看人类的细枝末节已经足够有意思,宇宙太宏大又太精妙,以自己现有的知识量是完全没办法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去认识和了解更多的知识的。

因此对于科幻,一直有点敬而远之。

这次是看到《晓说》开了两集专题专门说《三体》,高晓松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一件事物的讲述能够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相关联起来,相当流畅,甚至于不拘于一些小的错误,有种“我知道可能有错误的地方,但是我不会因为这样的担心而小心翼翼,而去改变自己叙述的流畅性。”的感觉。因此被矮大紧男神带着,又重新进入了一次三体的世界。

这次看的感觉和上次就很不一样了。

这套书籍的伟大之处无与伦比,不仅将中国科幻文学推上了一个世界性的新台阶,而且也将国内科幻文学的普及性提高了。当人人都会谈论三体、谈论宇宙奥秘的时候,人也变得越发有趣。

而这次最大的感觉就是,其实人类本身的趣味性、在某种程度上和宇宙科学的趣味性也是一致的,如何去培养自己多元看待世界的角度,或许才是我们值得多去锻炼的地方。

三体读书笔记

小说讲述了地球人叶文洁偶然间发现了另一个地外文明——三体星人(一个有着三个太阳的地外文明),因为三体的不确定性导致三体人必须找到另外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进而入侵地球的故事。在地球人和三体的数百年的争夺中,其他的更高级文明消灭了三体星和太阳系。其神来之笔来自于将基本物理定律变成武器,原来宇宙是十维的,因为文明间的争夺,于是不断的使用降维武器导致宇宙不断的降维,并最终归零。大刘用人类社会的竞争推广到了整个宇宙: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断扩张,但宇宙的总资源有限,并引入了猜疑链和技术爆炸。进而引申出整个宇宙社会学,在宇宙中,每个文明都如同在黑暗森林穿梭的带枪猎人,小心翼翼,提防着别人的冷枪,也随时准备消灭被发现的敌人。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就曾不止一次的警告人类,不要对宇宙发出各种讯号,就如同在森林里啼哭的婴儿,引来的大多豺狼。

人类是一个很奇怪的物种,我们总习惯于给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或者寻求一个竞争对手,不然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不断的在战争与和平间轮回,在毁灭与创造间徘徊,只是因为我们无法找到新的共同体。我们很容易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的异常团结,却在现实中相互推诿。世界纷争不断,战争从未停止,也许真的只有在共同的外部敌人面前我们才能搁置争议,一致对外。

太阳存在了50亿年,宇宙的年龄是138亿年,太阳还有50亿年的寿命,而40亿年后仙女星系将和银河系发生正面的碰撞。这些冰冷的数字昭示了我们人类绝对无法偏安一隅,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当我们从海水爬上陆地,当我们的智人祖先一路走来,就注定了我们未来的道路。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自然科学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逃避,就必须坦然面对。即便是没有触发三体文明,人类也逃不出“歌者”的二向箔,在大神级文明面前,人类如同蝼蚁,但蝼蚁尚存斗志,况且人类呢?有道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用整个人类的文明,见证了整个宇宙的运行真相。灿若星河,浩淼无垠的苍穹之间,众多星际文明如同初春的花蕊,脆弱而又坚忍,在自我的星球上绽放出不一样的精彩瞬间。

夜晚,抬头仰星空,城市的灯光让整个天空略显寂寥,西边那个我们最近的行星——金星显得异常明亮。忽然怀念起儿时的夜空,那每一颗闪闪的星星也许都是一个文明的摇篮,而住在他行星上的地外文明,同样满怀好奇的凝视我们。

《三体》读书笔记

超级神奇,我脑洞不够大,很多东西都不明白,但是内心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科幻,二十作为现实世界和未来现实世界来看待。

作者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从现实生活找到切入口,然后毫无违和感地描述,讲述,让人感觉真实,却又不可思议。

特别是第三部,那种宇宙环境不一样,时间就差别万分的感觉,让我想到中国玄幻小说里地上一年天上一日得说法不是信口开河。那种高维向低维跌落的画面,是永远想象不出,又觉得叹为观止。那种大大小小的宇宙,那种藏在宇宙中的无数文明,那种黑暗森林体系法则,让人感觉到宇宙生存的残酷。任你曾经多么繁华,终归于零。

看这套书,中间有过无数的感触,奈何自己太懒,没有写下。现已看完,但思绪万千,不知从何捋顺,只好暂且结束。总而言之,强烈推荐,我这种物理盲的文科女,竟也深深喜欢此套书,我也不由得惊叹。给文科人的一个阅读忠告,一定要耐着性子看下去,不要觉得不懂就放弃,因为许多的不懂,在看到后面都会恍然大悟!就算有什么名词弄不懂,那也没有关系,脑洞大开是本书的特色!

话说,第一部我是看了两遍才明白。后面两部是连着第二遍的第一部一口气看下来的。

《三体》读书笔记

看完三体精神为之一振,视界为之一开,俗情为之一扫。

所以以后要学着点,细水流长,静水流深。

宇宙,外星文明,三体文明,水滴(强相互作用探测器),四维空间,二维空间,那个生活在很高文明的但地位很低的歌者,冬眠技术,光速飞船,黑暗森林,种种都吸引着我,我的好奇心,一切都是那么神奇而又动人心魄。就像简o说的,“然而,认真想起来,写《水问》拾起的我不正是每个生命中唯一被允许的一段风华岁月吗?那样好问,要问清楚生命的原有,存有的理则,宇宙的奥论…”

以下这一切是基于我从未面对过生死危机,但我还是要做一回喷子。

说说三体这本书中的地球人吧,依旧自以为是,傲慢,嫉妒心极重,整体还是那种低贱的道德,我反而对已经飞向太空的“万有引力”号和“蓝色空间”号上的人的道德有更高的打分。在前几次面临大危机的时候,有机会逃跑的反而在想要不要跑,或者不顾一切的.牺牲周围人的性命也要跑的。跑不了的人呈“我活不成,你也不能活”的状况,追求所谓的“生存平等”,猛烈抨击想逃出地球的,用所谓的人类道德来绑架,明明是自己无能。一出事就极力指责抨击执剑人(这个与很多中国人很像呢)。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将恶心进行到底!!!

当然,我也不知道大刘是为了小说效果还是真的有类似的切身体会才这么写人的道德的。

多么绝情残忍的美妙。

它们有那么多,如果每一百个就有一个文明,相对宇宙来说,这将多密集啊。

当然,我也是个恶心的人。这个一直毫无疑问。

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道德可以令我崇拜追求。如果把地球文明的道德比作一条大江,而我呢,就是这条江里的一滴水,这条大江已经融入了我,我因为某些原因被迫融入大江,也因为某些原因愿意融入这个大江,“虽然嘴上说着不要,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嘛——”

哔————。

还有一点,光是看这本小说就能如此兴奋,而大刘却在创作,那他每天大脑里该有多有趣啊。

罗辑和庄颜,丁仪和林云,程心和云天明,大刘心中也有某种美好吧。

《三体》读书笔记

好久没有沉下心来去看书,始终是没有任何质感能和捧在手心里的书相提并论的。

《三体》,源于一次偶然在前公司的资深文案桌面上看到,他不停和我说这书好看,哈哈哈哈,我俩还一起讨论过东野的《恶意》和《嫌疑犯》,算是前公司里少有的文学同好者。

上网找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三本一套的,一咬牙全买了。

欲罢不能,这个故事真的太迷人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地球人都会有一个外星人的梦,至少我是。我常幻想着在遥远的星空,那里必定有着和我们完全不同形态的生命体。

但是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所谓的美梦。

有外星人的存在,对地球生命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资源的争夺是所有生命体永恒不变的焦点所在,在地球上如是,在星际间如是。

三体人的出现,让人类的思想出现分岐,其实高阶文明只会想消灭低阶文明,怎么可能会在没有威胁之下将先进技术无条件地传授给别人?这种童话,说实话真的是不可信的。

第一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个三体世界的游戏,真的是置身其中了,不免会对三体人产生同情,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发展文明和生命,实在太不易了。

第二部,罗辑真的很厉害,应该说四位面壁者都很厉害,果敢决断,虽然地球人最大的阻力其实反而是来自地球人。

我翻开第三部,一个爱而不能在一起的爱情故事?

不得不说,程心两次重大失误,导致了地球人失去了彻底生存的机会,特别是第二次,堵死了曲率驱动的研究,导致太阳系从三维跌落二维的时候完全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是她太过柔软?

我觉得罗辑反而是因爱强大的人,程心不是,罗辑有着及时行乐主义的思想,在最初的时候,但是这种想法反而让他在遇到妻子之后变得强大,他一人对抗了三体世界,让地球暂时性地安全。但是当程心手里握着地球命运的时候,却脆弱不堪,她如一个婴儿般,真的让我有点意外。

也可能是她这份温柔善良让云天明心动吧。

云天明,那三个童话故事,厉害!

大概因为我的物理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很多深奥的地方我略了过去,但是在灭亡的那一刻,大家都彻底想通了,为什么被画入画里就会死,真是玄妙啊!

程心和云天明之间,的确让人心疼。明明都可以相见了,却在一瞬间却错过了上千上万年。

超越地球水平的高阶文明是否就是我们口中的神?

为什么会有宇宙?

为什么会有星体?

为什么会有生命?

为什么会有我?

宇宙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

太多太多的想法和疑问让人不停回味这本书,它真的是巨作,值得一品再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