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感恩实践探究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3-12-21 12:24:51 作者:文轩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下面是一些感恩的名胜古迹推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

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究论文

(一)数学教育偏向于反复机械训练。

长期以来,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相关限制,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育教学需要通过反复训练增进熟练度,来实现幼儿数学认知和能力的提高。导致一些幼儿未能有效理解和转化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锻炼。

(二)数学教育偏向于解决习题能力培养。

在很多的幼儿园中班数学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对学生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幼儿能否会解决习题是衡量幼儿成长的最主要指标。然而,幼儿时期正是很多想法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仅用会不会解决去衡量,会抹杀幼儿的一切创造性思维,这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幼儿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

而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幼儿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导致幼儿的数学知识被限定在课本或数学问题上,不能充分形成自主研究和学科探究方面的积极应用,限制了幼儿数学知识能力的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深入实施课堂教育,而怎样的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最大化使幼儿收益,使教育落实到实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实施课堂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程理论。

通过游戏化和生活化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一,幼儿园围绕教育部相关课题实验教材,开展中班级数学课堂教育教学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组织和指导方法的研究。

第二,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数学认知游戏。

新型建构游戏“搭房子”是由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四种材料构成。通过面与面的拼接等,发展了幼儿手脑结合进行拼接。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来教幼儿认识图形,同时锻炼了幼儿手部肌肉的力度、灵活性和协调性,拓展了幼儿手眼协调、手脑协调、空间思维、创意想像、合作互助的能力。下面我们就运用观察法,以中一班数学教育教学为例,对教师在这项游戏中的指导现状加以分析。

1.建构游戏的准备。

首先是各种材料的准备,教师把游戏材料分别摆放,并向教师们简单介绍“建房子”游戏材料的特性。

2.建构过程的指导。

教师按幼儿能力进行搭配,分小组进行搭建。在建构的开始,教师提出自己的建构设想,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分别搭建目标任务。不到半小时,就搭建出形形色色的房子,教师一一对作品作出评价,氛围融洽。

3.游戏评价。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对各组的建构作品都一一作了评价,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创意与发现,教师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构建活动中各组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精神,教师更是着重提出表扬,活动中,我们看到幼儿们对建构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在游戏的准备和建构的过程中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准备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研究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材料特性,在领悟到不同材料的用途后,教师指导幼儿自己确定主题,而不是一味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限制幼儿的思维拓展。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引进多元教学模式,促进幼儿主动性提升。

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变化,现在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将生活中的情景适当引进课堂中来,准备更充足的学具来给幼儿探究发现,使得幼儿学习数学不再单调乏味。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让幼儿从学习中获得乐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促进幼儿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为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比如,在学习《比大小》时,教师取出2个苹果,向幼儿提出:看谁取的比我多,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也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互动,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知识层面较浅,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幼儿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出发,往往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比如,在幼儿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超市中顾客、老板,向幼儿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逛超市买东西的小场景。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加强引导,幼儿就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游戏式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

课堂上,趣味性的问题在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提出。

比如,《图形拼组》一课,在引导幼儿学习图形时,可以提出了“小熊的口袋破了,你能替小熊换个正方形的口袋吗?”这样一个充满妙趣横生的问题,它显然比直接问“长方形可以变成正方形吗?”要生动和有趣味得多!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幼儿自我摸索的动力,在不断分析中圆满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勇于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幼儿时期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幼儿形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有可能让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得根本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将知识教学生活化,游戏化,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與乐趣,让幼儿能够形成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学习的意识。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

摘要: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总是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新课改也随之展开。其中对于小学科学教育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可以说是学生们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这门课程加以重视,不能照搬原来的“语数英”教育方式。

小学科学是很多课程的起点阶段,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因此学好小学科学对于学生们的后续学习是有着巨大帮助的。小学科学对于塑造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有着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开阔思维。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展开探讨与研究。

1、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很多科学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的。我们人民综合素质并不是很高,高精尖人才缺乏。国民的科学素养普遍性的不高和发达国家人口科学素养相比较仍然有较大差距,而科学素养又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目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迫在眉睫。小学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打好一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过去的教育过于重视“语数英”三门主科而忽略了科学教育。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当前教育重点。

2、教学改革的思考。

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累”。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很重,中国家长普遍都有一个观点,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促就家长们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例如:作文补习班、奥数补习班、英语补习班、舞蹈班、绘画班等。中国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导致孩子在课堂上花费的精力反而减少,造成老师的教学困难。学校和家长对于“科学教育”这一块的不够重视,又导致了课程重点偏向所谓的“主课”。

由于学生周末上补习班导致学生在主课上的精力大大削减,而副课则更是不予以重视。相关教育部门更要对这点重视起来,不要过分划分“主课”和“副课”,同时相关的教学改革应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效率。

3、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的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涉及到“有效教学”这个概念。什么是有效教学?有很多种观点。具体到本课程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有效的课程预期效果;有效率的教与学。小学科学本就是一个富有情趣的课程,它不枯燥,反而处处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但是这门课对于对科学知识并不了解的学生们来说可能并没有那么的容易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硬生生的将知识一股脑的塞进学生们的脑子是没有用的。这是一种机械的接受知识的方式,对于知识的有效发挥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教学是一种无用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无趣,对老师来说累。因此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1、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教师对教学设计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通过以学生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科学教育效率。在这个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中,主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当学生遇上难以解开的疑惑时老师可以为其指点迷津。由此可见,老师和学生是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构建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

3.2、课前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教材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充分理解,为教学奠定基础;对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授课;注重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当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事先制作一些趣味课件,调动学生学习氛围。

3.3、分层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对学生知识水平进行评定,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确保教学内容每一个学生都会学有所得。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对于层次较为低的学生只要掌握了教学基本内容就足够,层次高的学生需要对知识进行扩展和延伸。

3.4、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加强科学活动的开展。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多媒体网络设备和自然环境,通过课堂实验、精彩的科学视频或是一个趣味科学作业亦或是户外科学活动等教学手段,来调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当然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展要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同时学生的整体性组织工作也是成功的保障。

4、课堂管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个好的课堂氛围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为了课堂活动的顺利展开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对课堂纪律进行维护,调和课堂气氛。令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4.1、制定课堂规章制度。好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不恰当的行为,保持教学的有效进行。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例如班级习惯问题,学生规章。或是一些法律法规。规则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进行课堂管理就必须制定适用于学校的规则。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4.2、对学生的座位安排。学生的座位安排很多老师都会忽略。一个好的座位可以有效的进行课堂作业。学生每一次的座位应该和教学活动的需要相结合。当本节课要进行课程活动时最好采取圆环式课桌环绕的方式。有利于开展小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如果本节课采取老师为主讲,那么就采用行列式座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方便学生的笔记摘录。老师要对学生的个人成绩进行参考来分配座位。最好采取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相搭配的方法,可以带动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之间的和睦友谊。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出现学生对小组分配的抵触情绪。小组学习通常是和教学内容相挂钩,给同学们布置本节课的任务,让同学们展开探讨和研究,最后对每个小组进行意见收集。

4.3、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是关键。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整体把控,激励同学们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老师要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意见指导,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出现学生不参与的状况时要及时指出,确保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5、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

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的能力、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力、课程的价值导向等。在进行教学研究时要对教学进行整体性的剖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整体性的研究。社会的价值导向也是非常重要,国家应该对科学教育作出具体规划。

6、结论。

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国家的综合国力影响是巨大的,而科技水平又和人口素质相关。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急需科学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而发展教育是一切的前提。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教育领域应该加强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性,谨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是针对科学教育展开的基层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从孩子开始。

参考文献。

[1]贾阳.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30).

[2]陈忠兴.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4).

[3]陈峰.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j].课程教材教法,(11)。

[4]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

a市b区共有49所幼儿园,其中省优质园共19所,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a市b区的5所幼儿园,分别是c幼儿园、d幼儿园、e幼儿园、f幼儿园、g幼儿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在这5所幼儿园中按年龄和性别层次进行抽样,共抽取了50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样本,其中,40名女教师、10名男教师。40名女教师中包括20名老教师和20名年轻教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

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中对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评价标准。通过仔细阅读并分析50名教师的教案,了解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设计的现状。并对50名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目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形成的原因。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结合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并以我国幼儿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而制定的。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之前,预先对幼儿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要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技能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提出的依据不够科学。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和对教学方案的分析研究发现:有36%的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教育目标或直接参考教师指导用书上的教育目标提出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24%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具体安排,结合优秀教案提出教育目标;6%的教师在提出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会考虑季节因素;14%的教师会根据家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科学教育目标;只有20%的教师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来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提出不够全面。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构成应该包含情感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知识经验。调查发现,94%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认知目标,80%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提出了情感态度目标,只有58%的教师提出了能力目标。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没有兼顾个体差异。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50名幼儿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年级幼儿的认知特点来制定活动目标,有42%的幼儿教师会考虑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幼儿园班级是按照年龄来划分,但相同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访谈中发现只有16%的幼儿教师注意到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这说明有84%的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教育并没有提出分层次目标。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准备设计能力丰富的活动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活动的前提和重要环节。调查发现,目前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准备的设计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材料准备较单一。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活动材料较为单一的问题。56%的幼儿教师都是利用幼儿园现有材料或集体购买材料;28%的幼儿教师是根据活动内容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选择利用废旧材料。

(2)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够充足。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研究发现,只有54%的幼儿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材料,仍然有46%的幼儿教师在准备科学活动材料时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这势必会影响科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3.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既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又要拓宽幼儿的科学经验;既要体现科学的启蒙教育,又要具有时代性。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具有时代性,但是缺乏灵活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4%的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上考虑到了幼儿的发展特点,52%的幼儿教师考虑到了活动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但仍有16%的幼儿教师是根据幼儿园的统一安排来选择活动内容,说明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缺乏灵活性。

(2)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但是缺乏整合性。通过访谈发现,有86%的幼儿教师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就能发现科学;同时有76%的幼儿教师还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跳一跳能够理解和接受,从而能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让幼儿体验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的理解较为狭窄,72%的幼儿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活动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五大领域内容间的有机整合。仅有28%的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内容时重视将科学教育内容与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4.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方法和组织形式设计能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所要选择和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否则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研究中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情况如下:。

(1)科学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有76%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会运用直观教学方法,而在运用直观法时36%的幼儿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54%的幼儿教师会利用实物或挂图等作为直观法的教学材料。

(2)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运用没有关注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方案的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关注度不够。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有24%的幼儿教师采用了操作法,积极让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但是仍然有18%的幼儿教师只是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并没有运用操作法让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3)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幼儿的个体探究,但调查中却发现,在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58%的教师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26%的教师会利用小组活动的探究方式,只有16%的幼儿教师会注重幼儿的个体探究。

5.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设计能力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围绕教育内容展开,还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方案的研究发现:有46%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结构严谨,教学环节清晰,环节设计能够层层递进;3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42%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注重师幼之间的互动,教师积极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但是仍然有30%的幼儿教师设计的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较为单一。

6.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评价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标准,采取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方式、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及教师、幼儿等进行测定并加以分析,最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设计是整个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导向和调节作用。科学活动教育评价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幼儿的评价;二是对活动本身发展的评价。

(1)科学教育评价中偏重对幼儿获得知识情况的评价,忽视幼儿情感态度发展的评价。调查发现54%的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的评价包括了对目标、内容、过程的评价,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活动的目标是否达成;68%的幼儿教师注重知识技能性的目标的评价,而对幼儿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较少,只有24%。这表明有76%的幼儿教师并没有重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中对自身评价缺乏自我反思,评价意义不大。通过对a市b区5所幼儿园部分教师的访谈发现,幼儿教师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方面做得不够,74%的幼儿教师较少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甚至有16%的幼儿教师不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只有10%的幼儿教师经常会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二)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现状。

形成的原因分析调查发现,目前a市b区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现状既有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一面。之所以产生目前的现状,主要原因如下:。

1.学前教育专业对职前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培养不够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职前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高低。但是由于目前培养幼儿教师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导致了对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基本素质培养力度不同。首先,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传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理论,而忽视对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院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往往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对于如何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不够重视,训练较少。最后,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幼儿园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提高,既要依靠职前教育阶段的培养,更要依靠职后阶段的教育培训。但是在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幼儿园在对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能力的培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幼儿园没有形成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一些幼儿园虽然也会对教师进行培训,但系统开展的对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培训较少。其次,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培训活动,但是对于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导致幼儿教师提升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动力不足。

三、建议及对策。

培养准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和幼儿园要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

(一)提升职前幼儿教师从事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质。

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正确的准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可以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活动理念。第一,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学生学习和解读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主要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等相关文件,重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文件中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导要点的规定,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解读能力。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到幼儿园从事科学教育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经验,在与幼儿园老师的沟通交流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

2.培养准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幼儿教师只有具有从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良好素养,才能够科学设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教育活动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生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让学生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材料准备、内容选择、方法组织、过程设计和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第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本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教案设计,明确教案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设计要点。第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说课,通过说课的形式,阐述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

(二)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

幼儿园是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场所,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职后幼儿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力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幼儿教师科学活动素养培训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调动教师参与幼儿园科学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要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必须要先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高度重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一,将幼儿教师科学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幼儿园要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首先,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学习培训,对学习培训合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幼儿园要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对比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第三,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提供丰富的材料。如购置丰富的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的书籍,购买有助于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等,丰富的科学素材便于教师科学活动的组织。

2.实施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活动设计能力的培训活动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安排科学教育培训活动,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园外的各级各类科学教育培训活动。第二,组织多种多样的研讨活动。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研讨活动,年轻教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也可以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活动素质。第三,幼儿园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比赛。可以开展园内外的科学教育方案设计比赛、科学教育设计的说课比赛及科学教育的公开课比赛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第四,幼儿园可以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让优质的教师资源发挥作用,促进年轻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

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应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科学,在科学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为的是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全社会的发展,而科学意识的培养则需从小做起。

本文就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指导策略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指导策略。

教育要面向现实生活,才能显示成效.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生活这个教材,科学、合理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幼儿特长,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呢?一方面,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特点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积极探索教育幼儿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它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1贴近生活,以人为本。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他强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我们把它理解为:教育要使幼儿理解生活,教育要利用生活,教育是为了生活。

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首先要强调内容的生活化。

1.1根据幼儿兴趣确定主题。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幼儿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幼儿不断地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其学习科学的兴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让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呢?鼓励孩子“发现”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幼儿获得一些事实性的知识。

让幼儿多听、多看、多操作,让幼儿口动、手动、眼动、脑动、与活动材料充分接触,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关于科学的概念,体验和技能,让幼儿独立操作,去观察,去体验,使幼儿成为获得的主体,启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

1.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科学。

为了调动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科学角活动区域,鼓励孩子自己布置,自己设计,孩子们自己动手很兴奋,热烈的讨论,积极的动手,有的边说边指挥俨然一个小小设计师的风范。

还可以把科学活动角分为自然景观、观察、养殖、拆装、小实验等等区域。

班内孩子分组,每组有组长负责,景观区域,孩子们拿来各种花,并在花盆上写上花的名称,以及简单介绍花的特点,或者种上花籽,观察发芽、成长的过程。

养殖角里有小鸽子、小兔子、金鱼、蚂蚱等,孩子们轮流喂养,供大家观赏。

家长带来各种不用的电话机、闹钟、锁子等让孩子自由拆装。

实验角里孩子们带来电池灯泡等。

孩子们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自己喜欢的区域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对事物的感知创设自己的天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让孩子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成功,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增强孩子继续探索的愿望和信心。

孩子年龄小,没有生活经验,如果此时我们成人给予一定的帮助,就会鼓励孩子探索的信心。

比如,孩子喂养的小兔长大的时候,花儿长高的时候,孩子拆好了电话机的时候,发现摩擦起电的时候,孩子们把各种颜料放在一起,兴奋地调出不同颜色的时候,老师及时的表扬、鼓励、肯定,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注重主体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整合。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注重各学科之间内容的整合,教会幼儿将已有的知识运用在活动中。

如在“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吃月饼来了解月饼的制作方法,月饼的种类及口味。

大班还通过分月饼来让幼儿了解平分等分等数学知识。

这样,即让孩子们在语言方面得到了锻炼。

同时,又有科学的观察与比较。

而且还有数学方面的知识等等。

其内容是综合的,自然而完整地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中获得经验的积累。

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是激发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先决条件。

在“车”的主题中,教师和幼儿开始着手收集有关“车”的资料。

要想让幼儿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就的让幼儿亲自参与收集、布置。

于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把家中各种汽车带到园里。

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种各样的汽车源源不断地汇集而来,走进活动室,随处可以看到小朋友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共同玩汽车。

幼儿通过与环境、教师、家长的互动,不但获得了对车的认知,也为他们以后的探索和创造活动做好了铺垫。

4教师要注重树立新的资源观。

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我们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

其实,这些资源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只要留心收集。

比如:废弃的笼子、玻璃瓶、各种各样的瓶子、各类绳子、纸张、图片等,此外,配上必要的温度计、电筒、天平等实验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5在共同探讨中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指导。

并且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进一步探究的途径,为了避免让幼儿做实验时没有合适材料而无法进行科学探究,老师还可以发动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实验资源,形成有特色的实验资源库。

6结语。

对幼儿科学意识的培养,有赖于教师科学合理化的引导,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新的资源管,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同时注重主体活动中的科学内容整合,创设环境,激发幼儿生科学探究欲望,在共同探讨中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指导。

参考文献:

[3]周青山.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探索的特点及其教育指导策略[j].好家长,(4):3.

谈科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建设。

[摘要]长春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于xx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

面向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按照培养方案规定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突出专业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传统与现代并举,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整合优质资源,创设实践平台;打破模块结构,重新编写教材;教学科研相促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大学物理;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大学物理是为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包括理、工、农、医、经管,甚至少部分人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1],其受众面相当广泛,涉及的教学层次复杂,教学人员众多。

而面向科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大学物理,按照培养方案规定是专业教育中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因此在课程建设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长春师范大学的科学教育专业,其前身是理科综合培养试点,在历时十五年的发展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平台、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几个方面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构建,此课程于被评为吉林省省级精品课程。

一、突出专业特色,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与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契合,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舍弃了过多繁杂的公式推导,而更加注重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科学精神的点滴渗透。

联系生活实际,以工程实例讲解物理。

[2]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理想模型,很多公式习题涉及的范围只针对理想情况,而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解决理想模型的局限则是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

例如,在热机循环的讲解上,以往较注重卡诺循环效率的推导技巧,但卡诺循环是理想循环,在工程实际中无法实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从中了解朗肯循环是实际中应用较为成熟的热机循环。

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

摘要:

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之大不同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上。笔者通过具体详细的实例阐述了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过程必须具有目的性、情境性、可行性、拓展性等特征,才是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生本教学。

关键词:

科学探究教学;目的性;情境性;可行性;拓展性。

传统的教育由于对个人的认识重视不够,使得科学教育往往是在基于“空白头脑”假设或“教师主导”假设的前提下进行的。于是有了“满堂灌”、“接受式”、“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而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地将新的信息、观念与适当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新、旧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知识以意义的过程。这种过程是能动的、深刻的,是一个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的操作过程。

因此,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习过程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缺口,促使学生调整内部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主动建构”。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进行精心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引导者。目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探究都是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探究?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出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目的性;2.情境性;3.可行性;4.拓展性。

案例1。

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片段。

教师演示:浓氨水滴到酚酞溶液中。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酚酞变红色)。

教师讲解: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色,是氨水的一种性质。

教师演示:分子运动的烧杯实验(教材插图所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罩在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逐渐变成红色)。

学生:a烧杯内滴入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学生:大烧杯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色;

学生:烧杯b中的浓氨水会挥发,可能是它使a中的溶液变色。

教师:对!就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挥发,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了。

教师:请同学们把本探究实验的现象记录在书上。

教材中安排本次探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分子的特性,形成微粒观,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想象力,要达成上述目标的最好形式则是开展实验探究。在探究教学中,虽然不主张每个活动学生都要严格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等完整的探究步骤,但是教师对科学探究的涵义、要素、基本模式等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课堂实际来看,教师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如不明确“氨水使酚酞变红色”这一实验在探究中的地位,如学生没有充分体验“氨水刺激性气味”,难以联想到氨分子能够运动,这使得猜想与假设的环节难以有效组织和实施。由此教师只是机械地执行教材,泛泛而“探”,最终结果学生只是知道了两个实验事实及一个分子运动的结论,观念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上述案例,也可以反映出教师没有深入地钻研教材,没有较好的领悟教材编写者的的意图,教学的目的性不强。

二、探究问题设计需要呈现情境性。

案例2。

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一节教学片段。

片段一:课前预习,让学生走进生活。

教师事先布置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几项任务:

(1)在家烧一壶开水,观察沸腾前的现象。

(3)打开一瓶雪碧,仔细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片段二:知识运用,联接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

本节内容学习完后,设计了如下面向生活的问题:

(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3)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斑迹?用什么办法可以洗去?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化学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简言之,化学教学应以生活为本。片段一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接触生活,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真正认识到知识其实来源于生活,增强对科学的感悟和理解,同时在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萌生相关问题,如烧水时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温度升高,这些气体在水中就会“待”不住了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深入学习的动力。片段二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化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增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信心和动力。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觉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化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案例2。

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创设情景: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药匙naoh并不断搅拌。

观察现象:小木块脱落。

讨论与交流: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

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设计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4)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

分析:溶解时温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

在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一般采取验证性的教学策略,实验的目的仅在于理解所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案例中,教师借助趣味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假设、实验、解释、交流、拓展的探究环节中,经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三、探究过程设计需要落实可行性。

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超过学生实际能力的问题,可以把原课题分成若干小块,这样便于操作,问题的研究更能落到实处。

案例3。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教学片断。

师: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请同学依据这个原理把上述实验做个简单的改动,证明分子的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生:可以用两杯等量的水,一杯是室温下的水,一杯是热水,同时放入等量的品红固体,观察品红扩散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学生在这里用了两次“等量”,一次“同时”)。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非常好,请问你设计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生:物理学中我们学习过“控制变量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初中物理已经教过的一些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化学教学中对比实验设计的一个难点,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的价值在于:知识的结论是教师直接“给”的,还是经过真正的“引导”由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给”永远只能是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发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教,如何去导。教师习惯于直接“给”知识,已成为一种惯性。事实上,贯穿于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可以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习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四、探究结果设计需要走向拓展性。

新课程要求我们,让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探究教学的时候,要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成功的探究课堂能给人留下值得思考的东西,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化学学科思想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案例4。

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3关于“催化剂”的概念教学。

在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时,设计了以下5个对比实验:

(1)部分实验小组只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2)部分实验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3)部分实验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

(4)教师演示将加热制取氧气后的混合物溶于水,过滤分离得二氧化锰,然后另取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过滤得到的二氧化锰。

(5)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然后设疑:

有的化学反应对生产、生活不利,如钢铁的腐蚀,食物的变质等,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学生马上联想到可以利用某种“催化剂”减慢其化学反应的速率。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催化剂特点。

学生在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形成“催化剂”的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反馈中我们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常会出现以下错误:“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所有催化剂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过氧化氢分解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置了多组对比实验,学生自然就领悟到:二氧化锰和硫酸铜溶液都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后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在这一特定的反应中起了催化作用,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归纳,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类推等方法,学生就能完整地掌握“催化剂”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学习者面临新现象、新问题时,就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验。

案例5。

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2《燃烧和热量》教学片段。

实验演示: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观察现象:

(1)产生大量气泡。

(2)有“水雾”?有“烟”?

探究一:生成的是何种气体?

学生猜想:可能是氢气,可能是氧气。

学生争辩:大多认为是氢气。

收集证据:

(1)实验:点燃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该气体能燃烧。

(2)事实:参加反应的是mg和hcl。

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并推理相关化学方程式。

探究二:是“雾”还是“烟”?

收集证据:再做6个相同的实验,每组传递下去。(要求注意观察试管壁上的现象和手的感觉。)。

学生交流:试管壁上有水珠,手感觉发烫。

学生解释:(略)。

得出结论:由于该反应放出了大量热,溶液中的水形成了水蒸气。因此,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镁和稀盐酸”的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这一事实。该实验的设置,教材的要求明显是比较低的,教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创设,基于以下两点的考虑。首先,本课时难度不大,整体思维含量不高,如果按部就班,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若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挑战,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强烈的求知欲支配下,学生的思维时而发散(如猜想环节),时而收敛(如“探究一”,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得出结论),时而推理(如“探究二”,学生得出结论就是一种合情推理),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处处闪烁着理性思维的光芒,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本案例中,学生猜想是“烟”,就是生活经验的负迁移;猜想是氢气,则缘于知识经验,学过的气体就那么几种,灵活点的学生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更有把握了;能正确推理写出专业性很强的化学方程式,那更得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探究二”中结论的得出,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设计的科学探究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而不能是空中楼阁。这就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与深度挖掘,渗透了基础知识、浸润了科学方法、调动了情感,教学的内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提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资源,改变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多些反思和改造,提升实验的功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丰富的同时,学习兴趣、探究意识、思维能力、科学方法同时都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究的论文

摘要: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以便他们更快地融入社会,而传统的税法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因此,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努力强化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下必须要进行的工作之一。本文针对目前税法实践教学的缺陷,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高职院校进行的是一种职业教育,财会专业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了。因此,高职院校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改革,税法课程也不例外。其中实践教学的强化是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笔者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分析税法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谈谈如何进行实践教学。

由于我国将进有一半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经济类、财会类专业,而税法课程又是这些专业的必修课程,承担者为社会培养优秀财会人才的大任[1]。但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深入,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资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在税收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实际的税收问题便手足无措,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学生虽然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以及税收计算方法有清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水平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与社会实践脱节。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高职院校税法教学方法的脱离实际,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

据笔者观察,大部分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学都采取传统的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的教室内听教师讲课,而教师往往以某一本教材为讲述内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所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处理税收问题的技能[2]。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导致课堂的枯燥与沉闷,被动接收知识的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此外,很多教师着重于税法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税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其他知识的断裂导致学生在实际中只会孤立地处理问题,对办税流程以及税务处理程序都不了解。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长期存在于税法教学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求[3],因此,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十分紧迫。

(1)践行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税收工作的典型环境中。

税法课程进行情境式教学就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与税收相关的开业登记、发票领购、防伪认证、申报纳税等具体的工作情境,学习相关理论之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达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工作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吸收者[4]。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工作情境下的表现,对学生实际技能有清晰的了解,发现问题便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便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2)加强校内的模拟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训教学首先要求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实训设备和环境,财会院校需要在校内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提供手工模拟试验室以及电算化模拟试验室。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训。还可以通过举办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分成小组代表不同的企业,各自扮演企业经历、财务总监等角色,各司其职一起来完成某个与税收相关的某个项目,然后教师与其聘请的外部人员一起担当评委。同时,学校还可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5],在企业内设置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企业学习,这样更直接也更有效,学生可以学到切切实实的工作技能。

(3)创新课程考核方式,强化实践在考核中的比重。以往的税法教学中,期末考试往往成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主要标准,这种方式只会促使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要真正地强化实践教学,需要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而创新成绩评定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将平时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表现、主动参与实训以及参加各种相关竞赛的成绩都算作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学习的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进行税法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其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工学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创造性思维,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如何进行税法实践教学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本文从践行情境教学、强化模拟实训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这三个方面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

参考文献:

[2]卢运辉.构建高职《税法》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模式[j].考试周刊,(25):7.

[4]段晓红.关于法学专业《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18):180.

[5]王珏,李晓红.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5):150.

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教学的教育论文

从根本上来讲,高中生是否具备应有的科学价值观,其直接决定着多种多样的事物看法以及价值理念。化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属性,教师在化学课上有必要实现科学价值观的全方位渗透,运用此项举措来激发高中生面对化学课时的强烈兴趣,对于深层次的学科潜能予以挖掘。对于现有的化学课模式应当灵活予以转变,确保在当前的课堂模式中融入更多的价值观内涵。

一、科学价值观全面渗透于化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学科与高中生的平日生活之间具备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与此同时,化学学科本身也具备实践属性。从现状来看,新课改正在全面融入现阶段的高中化学课。依照新课改的根本宗旨,针对化学教学有必要全面转向于塑造优良的价值理念,培育实践素养并且激发科学精神。因此可以得知,化学教学有必要更多侧重于渗透价值观,通过运用综合性的手段与方式来实现价值观的融入与渗透。截至目前,多数师生都已意识到渗透价值观对于高中生具备的意义所在,因此也在尝试灵活转变现有的化学课模式。但从整体上来讲,现阶段的化学课模式并没能达到最优化,其中仍然暴露了较多的弊病与难题。究其根源,就在于师生仍然倾向于应对化学学科的各种测试,然而忽视了深层次的价值观塑造。由于受到上述认知的影响,高中生并没能具备优良的科学精神,而是倾向于敷衍或者被动进行应对。由此可见,针对当前的'化学教学亟待予以全方位的转型,对于科学价值观还需将其渗透于整个课堂进程中,师生共同探求相应的渗透策略。

二、探求改进策略。

高中生在拥有科学价值观的前提下,其在面对各类日常事物时就会保持审慎以及科学的心态,因此有助于塑造优良的品性。具体在涉及化学课的全过程教学中,培育科学价值观的侧重点就要落实于化学实验,运用课堂实验来激发同学们具备的探究热情,鼓励大胆予以实践并且自主归纳相应的化学结论。具体而言,对于科学价值观将其渗透于化学教学应当关注如下举措:

(一)全面关注化学课实践。

化学教学不能够欠缺化学实验作为必要的支撑与辅助,在日常性的化学教学中,对于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都要将其融入课堂进程中,运用实验展示以及亲手操作等措施来激发科学意识。具体而言,化学实验通常都会涉及相应的化学器材、实验药品与其他要素。因此在全面施行化学实验时,教师就要指引同学们大胆予以尝试,运用自主观察以及小组协作等举措来激发深层次的探究热情。通过运用上述的课堂改进举措,高中生就能真切感受到化学课蕴含的趣味性,从而发自内心喜爱学习该学科。例如针对铁离子特征的知识点具体在讲授时,师生可以共同收集铁钉与其他相应的实验材料,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并且共同完成实验操作。高中生在亲手操作的前提下,对于溶液色彩的改变就能够予以亲眼观看,然后记下关键性的实验现象。在此前提下,同学们针对铁离子的各种特性就能够深切予以体会,从而全面深化了针对该知识点留下的印象。

(二)师生之间紧密配合。

高中生本身承受着相对较重的日常学业负担,因此多数高中生都渴求趣味性的化学课。在当前的课堂上,师生有必要致力于密切进行配合,在此前提下共同创建了愉悦并且轻松的化学课整体氛围。与此同时,师生密切结合的举措也有助于塑造科学价值观。例如在分组进行探究时,各个组的高中生针对某些学科知识点就能予以全方位的深入思索,然后给出差异性的观点并且加以探讨。相比于枯燥的课堂讲授而言,建立于分组探究模式之上的化学课更能激发兴趣。

(三)鼓励自主探究。

从当前现状来看,仍有某些高中生欠缺自主探究的必要意识。因此在面对某些难度较大的化学题时,高中生就会倾向于退缩,以至于引发惧怕的心态。为了全面转变现状,教师有必要在现阶段的化学课上更多鼓励同学们开展探究,而不是直接给予某些化学题的答案。高中生通过大胆摸索并且自主完成探究操作,自身就可以感受到化学课并非枯燥的,而是蕴藏了很多乐趣。在自主探究时,高中生针对自身面对的各种难题就能大胆予以克服。

三、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科学价值观应当能够渗透于整个化学课的进程中,从而显著提升了同学们具备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而非仅限于应对该学科的测试。在目前阶段中,化学课改正在呈现全面推进的趋向,而与之有关的化学课模式也体现为相应的转变。因此在当前的化学教学中,师生还需致力于密切进行配合,共同探求科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运用渗透价值观的途径与方式来培育高水准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论文:高三化学复习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能够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坚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近几年浙江理综卷化学部分的高考试题,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热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找出它们在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以及一系列有层次的题目,在编制教学案时将每个考点依次落实,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用。

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仅要读,并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资料、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本事的层次要求等。对往年考试大纲多比较,找出增删的资料,题型示例的变化,渗透到教学和学案中,让学生明确每一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难度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由知识到能力高校历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探究论文

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理论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内化整合与外化提升。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它与理论教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理论教学着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实践教学则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之间可以看做是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具有一种不可分割的依存性。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处于尴尬的境地,“知识”与“能力”并不能有效衔接,协调发展。作为高等院校的“冷门”学科,历史专业在面临招生困难,就业不景气等问题,其社会功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的情况下,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探索多元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而言,历史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习、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田野考察、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科研活动、竞赛活动等。在教学中,实践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展开,既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实践教学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育理念落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该保持其连续性,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与理论教学教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传统的历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技能”,实践教学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工作,没有置于应有的位置,缺乏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总体设计。这种缺失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课程设置孤立,缺乏体系。虽然不少专家对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很多推进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但是这种改革与探索,往往是对实践类课程的局部改进,缺乏整体性思考。当前高校历史学的专业课设置,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其中,实践课课时比重在全部课程学时中占的比例非常低。这种课程设置,往往又给人带来一种错觉,就是实践教学应该属于实践类课程的范围,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则应该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这样一来,人为割裂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无法对实践教学做出准确定位。

1.2 理论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

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在理论教学中反映最为明显。桑兵教授曾谈到:“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已经相当程度地高中化,不仅以课堂听授为主,而且从形式到内容都是高中阶段的延续翻版,学生学习的时间被大量规范化的课堂讲授填满,以至于很少有时间进图书馆系统读书。”这段话,可谓一语中的,目前高校历史专业的理论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中学教学方式的延续。这种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把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义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考核方式上,长期以来都是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流程,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分析能力不但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思维惰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形成的只是一种模糊的知识记忆,缺乏真正的理解与认识,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在教学考核中,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是死记硬背,照搬教材,甚至还出现连教材都不愿意去翻,直接百度答案的情况。这种应试教育,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也会形成很大误区。

1.3 对实践类课程理解片面,认识不足

目前学界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一般都是聚焦于实践类课程的探索与改革,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拼凑敷衍,毕业实习、专业考察流于形式,实习基地建设落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等。以毕业论文为例,从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的不断训练,到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层层把关,这些制度性的规定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但是,实际的结果却不免让人有些沮丧,很多学生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学生搜集、检索史料、解读史料的功夫都有很大不足。写作中,思路框架、行文逻辑、语言表达往往也晦涩难懂,更有甚者,干脆直接复制粘贴,拼凑了事。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对实践教学认识上存在误区,理解片面。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提高学生学术素养、科研创新能力,这也是对大学期间学生知识水平的一次全面考察。要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毕业论文,需要一个不断积累、训练的过程。有学者指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教会学生读书,使其学会学习,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理论教学要与实践课程教学相结合,强化能力训练,有效的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有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

如上所述,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两大目标,两者密切相关、相互依存,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对于高校历史专业来说,只有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训练,实践教学中体现理论指导,才能真正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1 转变观念,构建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提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要尝试建立一种开放性、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对于如何构建这种教学体系,武汉大学曾经进行过很好的探索,提出“一体三翼”的教学模式,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中心,从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实践环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科研实践环节重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环节则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过,目前系统探讨实践教学经验的并不多,教育管理者也未充分认识到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在高校历史专业中的重要性与适用性。因此,转变观念,制定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通,使两者共同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成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2.2 理论教学方法多样化,形成实践压力机制

近年来,为了改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着眼于社会实际需要,研究者提出不少解决方案,主要是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改进、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利用上,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方法改革上,一般所提倡的“研讨式”、“研究性”教学,并不是说给学生指定一些书籍论文阅读,然后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发言,最后教师再总结一下这么简单。实际上,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既要对自己专业领域有充分了解,能够把一些新知识、新观点引入课堂,也要对课程细致规划,对指定学生阅读的资料认真选择。在课程讨论中,教师应该起一个向导作用,一方面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允许存疑、存异,以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

此外,由于这种“研讨式”教学侧重于学术性,那么对于学生阅读与思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曾对闭卷考试内容进行调整,把平时指定学生阅读的资料纳入考核范围,形成一种实践压力机制。这样,学生即便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也会认真阅读,这既有利于摆脱考试过程中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也促使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论著,激发实践热情,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2.3 提高实践教学认识水平,培养实践教学队伍

过去对于实践类课程问题的分析,往往关注于一些客观原因,如实践类课程课时比重较小、师资力量不足、经费不足、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对于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则重视不够。事实上,教师作为实践类课程的引导者、实施者,其教育理念的新旧、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对实践教学的成效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只有对实践教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强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技能与业务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才能承担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总之,高校历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能否转换思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有效的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具有开拓意识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历史学这类传统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趣味化学实验在小学科学的实践的论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化学教育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内容必不可少。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不强,为了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在学习上,需要构建趣味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从教学实践上来看,趣味性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避免传统教学法中的抽象化理解。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要求教师能够保障化学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并且要让学生能够亲自实践化学实验,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为出发点,开展小组实验。

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但是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非常好奇,这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积极性。如在“催化剂”相关实验当中,为了能够提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笔者决定采用小组实验方法,并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主要内容是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对比实验,并且让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得出结论。其主要的实验内容如下:1.在试管当中加入5ml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当中,最后木条熄灭。2.在试管当中融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试管当中,观察木条现象:复燃。这样即可得出二氧化锰能够加速过氧化氢反应速率,“催化剂”理念也就应运而生。3.待到试管当中不出现气泡时,在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观察试管现象。这时试管当中会产生氧气,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发现试管中的二氧化锰无法被消耗,从而得出“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4.在过氧化氢反应结束后,将二氧化锰进行洗涤、过滤、干燥,通过前后测重也没有质量变化,从得出结论“反应前后自身性质不变”。这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在其中却获得了三个知识点,从而得出了催化剂知识的理念与核心。在开展实验当中,教师要做到心里有数,将一些不危险的实验内容交给学生完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

二、课堂实验的补充和创新。

开展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化学实验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实验方法,精心设计趣味化实验内容,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材中就会设有很多实验环节,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可以将实验内容落实到位,通过实验环节可以呈现出化学原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差强人意、不够完美,因此通常会对实验内容进行创新、完善,提高课堂实验的趣味性。如在“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实验中就做了以下几点改动:教材当中是让学生探究氧化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为了可以分析该性质的普遍性,笔者在实验中增加了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将传统实验进行赶紧,将铜丝用砂纸打磨,在打磨端用酒精燃烧直至变黑,并趁热放入到稀硫酸当中,这时学生会发现黑色部分消失,铜丝再次有了光泽,溶液变成了蓝色。该方法不仅节省实验时间,并且在对比上更加鲜明,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性质,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度,巩固铜的化学性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延伸实验内容,开展家庭化学实验。

化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以化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从而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的联系,并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从而巩固课堂知识,也可以起到提前预习的效果。在一次“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前,考虑到实验内容繁琐,笔者事先让学生在家用铁丝、铜丝与白醋进行反应,并对不同金属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直接开展镁、锌、铁、铜四类金属在稀盐酸的中反应实验,之后让家庭实验和课堂实验相结合得出结论,这样即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并在各个实验环节突出化学理论,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要通过趣味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基于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卜3]。正像其他任何学科一样,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并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遗传规律的研究掌握亲子代之间性状表现的特点,并应用于各研究领域,包括动物改良、植物育种和人类健康等各个方面,以达到保护自然、造福人类的目的。遗传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内容上讲容易得到学生的关注,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遗传学也是一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包含有高深知识的科学,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5]。

1构建合理网络平台,搭建学生学习家园。

依托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字校园中心,结合遗传学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网络学堂建设。网络学堂的主体结构分为教“师主导区和师生互动区两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在每-个区域中的子栏目内,内容的设立均以培养兴趣、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拓宽视野、加强实用为主旨,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可以自主地检验学习成果,以调整下一步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提高网络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的技术平台曰趋完善。与丰富的硬件资源相比较而言,目前软件的建设更显重要。因为通过大量资金和人力开发的优质教学资源,只有通过合理高效利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更显重要。为了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就必须重视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过程安排,发挥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式教学模式强调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在线学习,它要求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学习指定的课程内容。教师、学生之间交互性学习是课程的主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引领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公告栏中及时发布信息,给学生以具体的引领作用。例如:在每学期开学之初,给学生介绍本学期所要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在每章节的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事先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的成果或遗存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对于互动性的学习项目,既要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集思广益,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但同时也要重视时效性,以不同的考核形式保证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教学活动,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避免“放羊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度也进行了限制,参考北大网络教学的方法,采用了大同步小异步的学习方式:大同步指整个课程学期被分成几个大的时间段,各时间段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学习内容相同;小异步指学生要在某一时间段内自己灵活机动地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这种安排使教学过程得以有序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每一个互动式问题要求在2?3周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定期上网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提醒进度落后的学生,促进其及时主动地学习。

3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学科特点,丰富教学网络资源,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网络平台上,除了上载内容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以外,在下载区上载了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部分内容主要关注三大主题:

(1)遗传学发展历史与研究方法。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视该学科的发展过程,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以不同的方法研究了遗传与变异规律,而材料和方法的选择往往对成果的取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绍并学习这些方法对于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

(2)遗传学关键知识点系统化。将遗传学主要知识编织成网,将各章节知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使学生对遗传学有总体的学习脉络,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点。

(3)遗传学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着眼点也许是知识的学习,但是我们的目的更多的也许是知识的应用。在这方面主要涉及了环境因素对遗传的影响作用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医学遗传学内容。

在下载区的视频资料、参考文献中主要有:遗传学发展史、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创新思路的启示、医学遗传检测、遗传病诊断手段等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料。在讨论区不定期地针对学生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大部分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三高“(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遗传性、白癜风的发病原因等等,同时设立”帮帮忙"栏目,对同学们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加以讨论,通过查找文献,各抒己见,互相帮助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与遗传学相关的问题。而答疑栏目更是直接地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解答,有些问题直接给予答案,而有些问题则给学生提供方法,介绍相关的文献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在网站基本信息页面,提供了与遗传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相关网站的网址、遗传学专业英文词汇、参考资料等等,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学习途径。因为学科所涉及内容广泛,一个学生的精力有限,就组织学生分类有重点地进行学习,然后进行网上交流。在网络学堂网站上设立了学生作业精选赏析栏目,例如:结合人类基因组计划部分课程上载了24个ppt文件,是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所获得的信息综合制作完成;介绍了人体24个连锁群基因定位的结果,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共享学习成果。而音频资料则更为生动地介绍了遗传学的发展、基因科技在遗传学中的应用、遗传病种类以及特点等等,使学生通过生动的视频资料获得知识。学生们表示: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更为轻松快乐。

4克服网络教学的局限性,发挥其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

(1)具有丰富的共享资源。信息量大是网络教学的突出特点,庞大的信息系统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只要有网络存在,同学们都可以进行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

在课程导航中,为学生介绍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网站。既有介绍遗传学各知识点的孟德尔网站,含有大量遗传学数据的数据库网站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还有一些专项的网站,如dna数据库网站:bank(美国).(欧洲),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网站等。从中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有良好的互动功能。通过网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随时交流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习的体会,同时灵活的时间安排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

(3)多样的媒体展示加强了知识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展示,包括视频、ppt课件、动画等等,对教材中的难点问题加以解释,对重点知识加以扩充,对生活中常见遗传病的预防、检测与治疗加以介绍,吸引了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都提供了良好的互动环境,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利的学习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检索、提取和整理信息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业。但是网络教学也有其固有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时间的灵活性使得一些不是很主动学习的同学可能因此而不学,蒙混过关;

(2)网上提交作业会使一些学生将同学的作业通过简单的拷贝和重组上缴,并未起到真正的检验学习作用。

这种情况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学生作业内容的分析审定,判断作业的真实性,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同学区别对待,以分小组进行课业学习与全班进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责任到人,使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使全体同学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实践证明,通过教师的统筹管理,整理资源,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建,保质保量,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网络教学质量。

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教学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适度地调整,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网络教学使遗传学的教学过程由简单的知识传授性教学方式转化为指导探索性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对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利用学院现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生中开设“生命科学仪器分析”课程,并进行分层次的人才培养,即基础培养和高级技能培养。高级技能培养采用研究生式培养模式,利用创新课题和平时分析测试中心的测试任务进行人才培养,并配合学校和学院的一些措施增强培养效果。一方面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就业,同时也为大型仪器设备培养专业的使用人才。

关键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对高校教学科研的投入逐年增加,高校拥有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也逐年增加,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仪器效益低,大型仪器专业操作人才缺乏。同时,大型仪器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小。鉴于此,本文对利用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对本科学生进行仪器操作的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一、大型仪器设备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应该为人才培养服务。起,教育部对全国的普通高校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其中一项就是单位学生拥有的仪器价值,所以学校购置了许多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可以说许多普通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本是为本科教学评估而购买的,其目的也应该是为本科教学服务。本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也规定:大型仪器的使用应以本科教学优先。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本科教学也是提高仪器使用效益的手段之一。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低,而且主要是用于科研,用于本科教学则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设备价格昂贵,数量少,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参观或简单使用,而且用于教学不像用于科研能马上出成果。用于本科教学不仅能提高仪器使用率,提高其价值,而且也符合仪器购买的初衷。

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关键支撑条件,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更是本科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条件之一。围绕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应用,调整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把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的实验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型仪器设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基础。培养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所以在本科生中开设介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课程,尽早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设备,为将来用于科学研究做好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精密仪器的`购置首先应是为了培养人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尽快地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授给学生。

在本科时期开设大型仪器的课程对培养大型仪器专业人才大有裨益。高校大型仪器效益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所以在本科生中开设大型仪器的课程,并采用分层次培养,也是培养大型仪器专业人才的很好途径。大型仪器专业人才培养难度大,主要是因为生物仪器分析技术汲取并融合了当代化学、物理学、数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新成果与新技术,需要较宽的知识面,尽早开设此课对培养大型仪器的专业人才大有裨益。

二、“生命科学仪器分析”的课程设计。

本院拥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液相、气相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尤其是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几乎包括所有常用生物显微镜。以此为基础,针对本院本科学生开设了“生命科学仪器分析”课程。

1.“生命科学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

生物仪器分析技术主要讲授生命科学领域常用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原理、基本结构及其用途。本门课程是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能够服务于生产和研究等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之中。对它的学习过程将是一个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过程。本课程采用分阶段培养人才。前期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介绍各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及其运用,后期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和高级技巧。

2.课程内容建设。

“生命科学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建设紧密结合科研和实际生活,以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综合实验中心大型仪器开放式科研教学平台为依托,选取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用途的生物分析仪器作为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影视剧情节和诺贝尔奖及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为引子,介绍生命科学仪器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功用,以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基本操作为核心。

3.实验教材建设。

高校介绍生物领域大型仪器的教材多为分析化学方向的指导教材,专门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生物仪器分析实验教材很少,且因仪器设备的种类和型号不同,导致生物仪器分析教材实用性受到限制。基于这种现状和本院生物分析仪器的配备情况编写了适合本校本科生使用的《生物科学仪器分析》。该教材涵盖了大型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仪、流式细胞仪、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4.课程培养方式。

“生物科学仪器分析”课程采用两个阶段培养:仪器基本知识、实践技能的基本培养和高级技能的培养。

(1)基础技能培养。初级阶段的培养主要采用采用理论课程讲授和现场参观以及仪器的简单操作,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进行仪器概论讲解,讲述仪器之间的共同点,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由于课程讲授的仪器种类较多,每种仪器的结构和原理又不相同,而且往往会涉及到物理、化学、计算机软件和自动化等知识,靠课堂的时间难以讲授清楚,而且由于缺乏感性认识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学生也往往无法深刻理解,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学生不愿意听,再有用的课程也没有意义。所以结合实践尤其重要,除了现场的讲解和功能演示外,课堂讲授尤其结合科研和生活实践,以影视剧情节和诺贝尔奖及实际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为引子。比如现在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部电视剧《法证先锋》,经常会检验一些成分、指标等,都会用到一些分析仪器。近来食品安全比较热门,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重金属超标、农残检验都要用到一些分析仪器。历年生物医学诺贝尔奖更是离不开这些分析检测仪器。

为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该课程还重点阐述清仪器的原理和不同仪器结构的相通之处。大书法家王曦之苦练书法,始终不能悟出真谛,后来练剑,却悟出书法的真谛。讲解一些仪器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还可能促进仪器的创新和仪器功能的开发。比如基本许多的自动化仪器,信号采集通常都采用光电倍增管来记录信号;质谱仪、电镜等都需要真空泵来制造真空环境;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都采用激光光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类仪器都需要一些滤光片或光栅等。仪器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实践运用更是最终目的,理论结合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实验科学更是如此,但由于本科教学人数较多,每种仪器又仅有一台,学生只能简单了解和进行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所以,从学习此课程的学生中挑选一部分兴趣浓厚、知识结构基础比较好且责任心强、细致认真的学生进一步培养,意在培养能够独立操作大型仪器的人才。因为大型仪器价格昂贵,所以学生不仅要有知识结构,细心和责任心尤为重要,才能尽可能避免仪器的损坏。

(2)高级技能培养的程序和方式。

人员的选定:理论课程结束后,对希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人进行专门考核选拨,包括原理、结构和维护保养的相关知识等。因进阶培养更重要的是自学能力,故采用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题目,测试学生的自学和检索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场详细降解:此阶段由于人数较少,学生的目的明确,而且已了解仪器的基本情况,可以在仪器现场进行较详细的培训,包括仪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基本操作、基本维护,使得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

进一步补充相关知识。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深入培训,针对不同种类的仪器,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使用很广泛的仪器设备,现在的大型显微镜功能强大,要用好维护好需要了解许多知识,包括显微镜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应用光学的一些知识、显微摄影的知识、光与色的知识、显微图像处理知识。色谱类仪器需要最基本的色谱理论、无机化学和有机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常用检测器技术、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开发技术、色谱柱技术等,每一项都有很大的学问,需要学生能够较深入地了解这些,对深入开发仪器功能和遇到问题如何解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模式:专业培养采用类似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每年都选一批人,这样就可以上一届带下一届,这样不仅能减轻老师的负担,还能增加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课下还可以交流,类似研究生的培养。

2)课题培养。学校和学院开设开放课题、创新课题、大型仪器使用专项基金等。利用课题来使用仪器,增加实战经验,更深入了解仪器的使用,同时可以完成本科毕业。

3)大型仪器平台是共享的,平时就会对校内和校外共享使用,这也是学生锻炼的好机会。

4)仪器公司的技术支持人员大部分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既了解生物学问题又精通仪器原理和应用范围,在主观上十分愿意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教师资源。

5)善用仪器公司的技术服务热线。目前大型精密仪器90%以上都是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其售后服务,尤其是技术服务都很好。

三、促进教学效果需要的配套措施。

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但有时学生难免有惰性,对于选进来进一步学习的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奖惩措施来促进学习。

1.加分政策。

进阶学习的学生如果学习效果经考核合格,能够独立操作一台大型仪器,可以加学分。

2.技术认证。

经过2~3年理论和实践的培训,经考核达到一定水平,学院和学校可以颁发校级技术认证的证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认证,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物质奖励。

如果仪器共享效益较好,学生在帮老师完成测试任务、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奖励。

四、结束语。

采用分阶段培养,在本科生中开设“生命科学仪器分析”课程不仅能够让大部分学生尽早了解大型仪器在科研和生活中的用途,增加知识面,促进就业,而且能培养一批专业的大型仪器操作人才。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校园网进行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的实施,以及在网络后期维护、教学课件建设、教学监督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教学的蓬勃发展,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提供了发展平台。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授课的网络平台也多依托校园网。本文以高校校园网的网络教学为例探讨该课程教学的实施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良好的网络平台和完整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的开展涉及到诸多条件,如校园网络设施建设、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等等。网络教学还要有优质课件,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体系应包括课程简介、教师情况、教学大纲、讲义、课件下载、作业考试、辅导答疑、教学参考资源等。在内容上要做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在课件设计制作上,要注意学习场景的创设,便于学生全方位理解感受。另外要增强课件的交互功能,尤其需加强师生间教学交流和互动,通过在线测试、作业提交、咨询答疑来达到学习目的。

2.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网络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教学模式,并能组织和实施网络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并依靠这支队伍成功发展网络教学。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还应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操作。

3.要有严谨的考核制度。

网上授课如何考核,这是网络教学的关键。可采用定期分批考核办法:首先在学习内容上,有必修章节、选修章节;每章节后设自测题,学生学完后可自检是否掌握本章内容,并按教师给定的题目提交学习报告。再者利用试题库进行考核,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侧重组织试题,教师规定几个时间段,采用学生自愿参加的办法,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或电教中心等场所进行考核。这样,既促进学生自学文献检索知识,又确保其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1.重视后期维护。

后期维护,应包括“软件”维护和“硬件”维护两部分。“软件”维护,就是立足于本校信息需求,根据本校学科建设及专业特色,结合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及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使用,博采众长,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硬件”维护要基础设施配套,网络畅通,以确保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持续发展。

2.避免课件重复建设。

目前,全国高校开设此课的有700多所,已出版的文献检索课的教材有400多种,传统教学的教材偏多,而网络教学课件缺乏。在课件建设上,表现出无统一规范杂而乱的问题。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自身条件不同,使文献检索课的发展不平衡,课件制作各自为阵,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在教学软件制作时,许多课件设计者,往往过分注重课件的界面开发,而对教学内容的清洗框架结构和质量,良好的交互功能等方面重视不够,结果是过量的图形画面大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高校要开展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当务之急是尽快联合起来,共同研讨开发出适合网络教学的优质课件。

3.加强教学监督。

网络教学的关键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如果单纯地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而不去答疑、解惑、导学,势必造成轻松教师,累死学生,不但难以达到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标,可能还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检查监督机制是比较完善的,其网络教学要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也必须注意建立该机制。对于网络教学的答疑情况、开课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应该及时地跟踪、统计、分析,为网络教学的`决策提供帮助。也就是说,文献检索课除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外,还应该有配套网络教学监督系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随机记录和监督,以确保网络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和受教育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给高校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近几年国外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在国内,以校园网为依托的网络学习环境已经形成。文献检索教学领域的数字化网络课件也日益丰富,高校文献检索课的网络教学也将日渐成熟。并且,随着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信息需求的日益迫切,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为教学目的的文献检索课也会备受青睐,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也势必从校园网走向公众网,从局域网教学走向远程教学。

参考文献: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摘要:当今时代,网络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史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十分重要。以前的传统模式已经逐渐远去,我们迎接的是网络时代的来临。现在的很多公司为了想要更加长远的发展,都会利用网络工程去完成工作。而且都获得了业内人士很好的赞赏。公司网络会计的发展已经与时代接轨,网络会计的出现无疑填补了会计电算化的缺点,这也成为了整个会计行业的新领域,不过网络会计在实际操作上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篇文章会对网络会计在国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会计;实践;思考;会计实践。

一、网络会计的优点。

(一)获取信息的交互性。

互联网和其他的媒体相比较来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原因是互联网可以为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交流有效地去创造条件。网络可以实现人与人在计算机上相互对话,将过去传统的会计信息局面改写了,让整个信息更加具有交互性。在互联网中,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得到有关于会计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加深的处理。比如:自己创建索引,如果根据产品的分类就创建索引,就等于通过自己的需要制成一个简单的财务报告;如果通过时间去创建索引,就能够得到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而按照部门去创建索引,就可以得到公司的分部报告。

(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很多产品的生命周期在逐渐减少、很多有关于金融的工具相继出现,这就导致公司在运营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问题,在目前的财务报告制度,是没有办法去满足外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对时间上的需求的。网络会计具有实时跟踪的优点,它能准确的跟踪公司的所有业务变化,并且针对问题可以进行有效地解决。而通过外部信息去访问公司的主页,可以随时的掌握公司最新的财务信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决策的风险。而公司的领导者也可以随时地掌握有关于公司的财务指标,再进行分析对照,准确地做出财务决策。

(三)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得到全面可以准确反映公司财务情况以及运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管是对公司有利的会计财务情况还是对公司不利的会计信息,都应该对其进行披露,这样就会使公众对公司的财务情况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认知。不过因为有限的篇幅,在目前的会计报表是没有办法体现出非数量化的信息,同样也没有办法体现出有关于报表数字处理的方法等一系列的信息。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就涵盖了公司所有有关于财务的内容,并且通过网上报告的方式,这样会合理的拓宽会计报表以及相关的信息容量。利用在线访问,公司信息的使用者就可以随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

二、网络会计在未来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想要不断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不断地去调整相应的数据,网络会计同样也要去完善一些相关的资料去展开研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领导者提供有效地帮助,能够进一步求管理公司。另外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的清楚相应的市场行情,这样的话就会提前了解相应的工作,由此就可以得到结论网络会计对于公司管理的重要性。从网络会计软件项目的功能模块的设计来看,如果想要有效地进行,应该会对企业的`帮助很大,发挥出积极的效益出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该项目的实施并不理想:无论是在集团公司本部,还是在基层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工作,却不能迅速有效地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进展缓慢,似乎陷入了困境。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公司网络会计发展的实践定位。

(一)改变传统观念以发展为前提。

即使现阶段很多相关的会计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去进行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使工作做得更加到位。不过如果企业的领导人能够提升自己的观念,将过去较为传统的理念进行更新的话,就会得到更好地效果。

(二)整顿公司的管理体制。

对于任何的企业而言,网络会计的发展与提升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个职位对于公司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许多企业想要去方便于管理,就不会去创新发展模式,最后就会导致企业的发展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办法得到提升。即使网络会计在发展期间,并不具有很多严重的问题,不过同样也需要公司的领导人去进行引领,最大限度的去完善公司的管理体系,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中,公司的领导人一定要最大限度的去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主要不断地进行发展,提高理念才能够使企业得到有效地提升。

(三)做好公司的保密工作。

企业的管理体系获得了提高以后,但是却忽视了企业中的安全问题,这样的话就要求会计人员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首先就要监察好财务的安全。由于企业发展凭借的就是财产是不是安全,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去完善,创建一个有效地解决措施。首先,企业的领导者就要最大限度的去配合网络会计人员,共同去创建出能够管理企业财产安全的对策,这样的对策中应该明确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定位等。这样的话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可以得到有效地保障。

结论。

企业的发展凭借的是这个时代的逐渐完善,在网络时代逐渐发展的形势下,网络会计怎样去管理企业的财务问题就变得越来越关键。网络会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网络会计,就要去不断调整网络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这是不能够缺少的步骤之一。网络会计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就应该去打破过去传统的理念,完善网络信息管理的章程,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地帮助。

参考文献: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地理教学绝不能停留于课本――探究高中地理实践课创新教学模式。

摘要:新课标对每个学科提出了科学改进教学模式的建议,要求高中课程中各个科目的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强调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创新教育形式为重心,以启发创新思维为目的全新教育体系。高中课程中以地理为代表,多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知识性学科,没有多大的实践意义,因而被学生忽略,导致地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地理教学中如何采用实践课的方法形成创新教学模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教育;实践。

高中作为培养全方面人才的教育组织形式,应当以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工作核心。现高中开设科目多,涉及知识范围广,但学生只针对性地重视有应用价值的科目,如语文、数学、化学等。现当代社会不只需要实践性强的技术人才,同样需要知识性人才,而且有了充足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在创新实践领域中有新的作为。地理作为一门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它紧密联系着现实生活和科学发展,但却被学生片面地认为是只具备知识性、不具备实践意义的课程,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地理教育的多样性、综合性,只是看到其知识性的一面。同时高中教师地理教育方法的思想也比较落后,他们用简单的图片动画对地理知识进行阐述,学生理解只停留于书本,对知识的认知也只停留在图片和动画中,也就无法认识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学应当响应教育部门改革的号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一、现在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现在大多数教师的地理教学还停留在地球仪、地图等简单的模型教育,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课本文字的表面,让学生有学得到、感觉不到的困惑。这是现在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教学形式过于简单,使地理教学只停留在课本上,学生应用不了就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就会遗忘学到的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单纯地认为地理是知识性的,在未来的就业或者科研道路上不能提供有利的帮助,忽略了地理所具有的知识与实践的连接意义。地理作为全方位知识融合、沟通知识与生活的学科,应当比任意其他学科都具有实践意义,所以,学生片面的想法使得地理不被重视,这是现在地理教学水平落后的又一原因。

3.学生缺乏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学生缺乏积极性是因为片面的认识,而缺乏兴趣使课堂教学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就是课堂教学的客观原因,教育形式过于简单,课本知识过于知识性而没有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得不到实践环境,地理成了全靠背书的死板知识。

二、探究地理教学新模式。

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种问题,教师应当积极科研,积极探讨改革措施,探索地理教学应当具备的条件,反思自身教学风格,适应社会环境,()考虑学生的真实想法,结合多方面科学先进经验,及时调整自身教学风格,创新教学模式,从地理课堂入手,为从根本上改善地理教学状况,实践科学的教育模式。

1.采用全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时,要积极学习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生动多样,改善高中课堂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改变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旧模式,引进新的互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讲解课本知识时,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心理学上说,改变学生对地理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会产生鼓励机制,鼓励机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学习地理。

全新的教学方法应当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关系三个方面。新的教学方法要一改以往图片等平面教学资料,引入视频这种立体的教学资料,例如,参看《国家地理》的相关纪录片时,在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权威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知识。新的教学思想应当是把地理作为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工具学科,强调学习地理的实践意义,以教师新的思想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为了使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奏效,教师应当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更多讨论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在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时事半功倍。

2.采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一改传统教学中只在教室里开展的模式。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同样具有实践价值,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搬”到大自然,“搬”到科技馆,让学生真实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更加具体的形象向学生展示地理的具体性与多样性。这种全新的课堂模式,不仅能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也能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片面认识,科学而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

现行教学模式正处在落后向先进转变的过渡时期,教师应当勇于探索新方法,积极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成绩,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引进科学教育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绝不能局限于被动学习,应该主动学习,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科目开设意义,改变原有片面的错误思想,稳定提高各科目学习成绩,做好全面发展的自我修养工作。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核心在于改善落后的教学思想,绝不能将地理教学局限于课堂和课本,采用多维度的教学资料,将地理知识有机地融入生活,才是地理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许月芹。试论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34)。

[2]付贵云。实践活动渗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湖北省宣恩县第一中学)。

高职院校税法实践教学的方法探究的论文

主要体现:师资力量的不足、实训基地的资源不足以及投入的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教师理论功底必须深厚,还要有较为厚实的专业实践背景,动手的能力也要极强。很多院校为了增强师资队伍,采取专职和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但校方选择专职教师一般只关注学历和职称,对于专业实践的背景很少关注,很多教师担不起实践教学的重任;而选择兼职教师方面,因投入等方面的原因,要想聘请到水平较高、能够适应实践教学要求的.兼职教师也很难,而且兼职教师在角色的定位和功能上与专职教师基本相同,没有体现出兼职教师的优势与特色,这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提高的根本问题。

企业是市场营销进行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途径,企业在营销中得到的教训与经验,都是课本当中的案例以及虚拟的实训都无法比拟的。但是,高职院校对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小、投入少,再加之师资造成的智力资源缺乏,致使企业对于合作的兴趣缺乏,从面造成实训基地的资源缺乏。校内的实验室虽也配置,但由于投入少,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保证,学生的实践学习难以落实。

1.2教学模式陈旧。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课上的案例教学、实验室的实训以及实训基地的实训。课堂的案例教学当中,案例的选择缺乏代表性,而且教学中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教师通常都是在进行说教分析,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之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的资源短缺,最终导致教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而且实践教学的考核,一般都以期末考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无法反映出实践教学的情况。

1.3缺乏创新乏力。

由于传统的思维造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并未形成专业的特色与体系。实践教学的手段过于陈旧,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仍处摸索阶段,教学的模式也未进行大胆的尝试,而陈旧的评价方式,使得创新的动力也被扼杀,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缺乏推动力,也缺乏创新的积极性。

2.1加大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投入。

首先,要加大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联系当地企业与校方进行合作,让学生能够为企业服务,得到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企业也得到了学生为他们创造的价值,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其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政策上的扶持,以确保基地建设等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2.2加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师资的配备。

对于专职教师的选择应打破原有对教师学历和职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的从业背景还要深厚,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要加强再次培养的工作,但培养必须避免深造学历和理论培训,应安排教师分批进入企业参加专业的实践培训,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以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加强师资,还要吸纳社会以及企业当中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人员到校内进行兼职任教工作,应选择市场研究、渠道管理以及市场策略等各个业务背景的人员任教,以适应校企合作与教学的需求。兼职教师主要以专题讲座、案例的报告与分析、实践经验的分享教学为主,其作用主要是强化实践环节,加快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并加强工学结合。

第一,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工作中,首先要将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教学的学时进行压缩,根据专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每一课时当中都安排大量的实训内容,增加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像市场调研及企业管理都从属于市场营销,要以市场营销为主,减少专业内容的重复率,建立更加科学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用以适应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与要求。

第二,创新实训教学基地。应挖掘学校内部的资源,创新工作的思路,建设形式多样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开办校内书报亭、超市或淘宝小屋等,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开店,学校必须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对于挂牌的校外实训基地要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加大投入并进行维护与建设,让校内的资源有效地为校企服务,从而激发校企的积极合作。

第三,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团队活动。营销本就是团队行为,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成组,教师需按“鲶鱼效应”的理念来进行调整,让团队成员发表各自意见,最终选择切实可行的产品或项目,然后研究产品营销的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以及促销策略,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堂上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实践教学中的团队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荣誉感,有利于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强化,可以加强学生实战的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要避免一考定成败的陈旧考核方式,要大胆创新,通过上述实践活动考查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让一起参加活动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每一小组的进展,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通过活动进行考核,增加了考核的科学性,学生间可相互监督,有利于强化团队的功能,提高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效果。

3小结。

在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了这一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建设专职和兼职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重需求,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的模式,体现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创建有效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为实用的市场营销人才。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它独有的特性荡涤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也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得到逐步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网络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本学期起,我们嘉善三中开办了计算机网络班,我们网络班的全体教师参与了市级课题《中学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开始了网络教学的探索。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而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呆板,已经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已经滞后于时代、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以灵活性,随机性、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展现给学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达到既定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如:我在上《春》一课时,先把我从一个文学网站中下载的flash《春》放给同学欣赏,优美生动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朱自清先生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春的世界,这种感官的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这篇课文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起课文就容易多了。这是教师仅用范读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实践证明,网络为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

2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在网络资源库中有大量的信息,且更新速度极快,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在网络条件下,教师仅仅依赖于“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在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运用百度或google可在网络查找到许多在相关信息,这是教参所往尘莫及的,可以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启发,学生能接触到关于课文的多角度解读,有助于学生扩散思维的发展,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形象感知材料,这些集形、声、图、文于一体的材料使学生多种感官综合利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产生整体效应。

如:我在上新课前,会让学生利用网络主动获取作者及作品的有关介绍、写作背景、疑难字词注解、图片、配乐朗诵、其它代表作品等文字和图象的资料,甚至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有关的教案和课件,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

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在广阔空间获取学习信息的条件,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但是,如果学生对大量的信息没有分辨识别能力,或无法高效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就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一定要加以适当点拨指导,注重培养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因材施教。

新课标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网络的存在为提供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自读、自悟,并带着学习所得和疑难走向同伴,进行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如:学习每一篇课文前,学生争先恐后地向同伴展示自己从网络找到的作者的简介,对课文的赏析,交流好的网址,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地交流思想和学习所得,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学生往往可以打破交流障碍,通过网络教室的分组讨论和集体讨论,或聊天室,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思想,一改从前沉闷的气氛,交流的氛围特别浓厚,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节奏,做到“教其所需”,“解其所惑”。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再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更符合学生实际,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因材施教。

4、利用网络扩展学生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长期以来,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受到多种因素(面窄、量少、方法不当等)的制约难以形成能力。我们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家庭藏书数量少,又缺少图书馆,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随着网上书库的日渐普及,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轻松阅读网络版报纸及最新版的图书,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阅读效率。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还可以便捷地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如:教学《春》一课后,可引导学生上网查阅朱自清的散文全集,收集其他作家描写四季的优美作品,把课堂所学内容有机地向课外领域延伸。教师科学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开展课外网上阅读,使学生初步学会、浏览、泛读、精读、速读、比较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二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网络教学不应该代替语言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只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语言教学。它能起的作用,最大的可能是给沉寂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带来的是语文教学观念的大转变。网络的大信息量,将给那些依靠教材和教参打天下的人以强烈的冲击;也给封闭的语文教学观念带来冲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为以后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网络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决不能把网络教学来代替语文教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它也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只不过是知识的传授工具,也仅仅是知识的传播的工具而已。因此,网络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因为重视了网络的应用而忽视了语文的特点,不应该把语文课上成电脑教育课或者自然课。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因为用了网络而变成“四不象”,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2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上网,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

学生网络学习生活的控制和管理,是目前争论最大的焦点问题,也是许多反对教学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人的最有力的武器。确实,网络有利也有弊。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必然性大趋势,应该摸索这二者整合的可能性。我以为,学生上网应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教育学生远离不健康网站,将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与网络的吸引力结合起来,让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的网络学习生活紧紧地围绕语文学习,为语文学习服务。

3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语文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计算机培训,这门新兴的技术在被我们运用时会遇到一些来自本专业的阻碍,但它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应该客观地、历史地去看待它掀起时所产生的这种阻碍。网络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今后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由此而引发的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我们教师应该尽快适应这种改变,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以发挥网络教学的最佳教学效益,这样才能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网络教学系统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记和背的教学模式,必将成为今后教学的一种全新手段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它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应该客观地、历史地去看待它,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它、发展它。

参考资料:

《浅谈多媒体语文教学》朱丽丽。

《浅谈网络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省江阴华姿职业学校魏伟。

《让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在网络中飞翔》大余中学“十五”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论文

cai(computeraidedlnstruction)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它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以产生一定教学效果的一种新的教学系统。它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为根本目的。它由硬件、软件、以及课件三个部分组成。硬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所有的设备装置,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软件系统:包括系统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支持软件又包括操作系统和语言处理系统;应用软件又包括各种教学素材的制作和编辑。例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等;课件:是呈现教学内容、解释和回答学生的问题,指导和控制学生学习的进度及其相关的教学资料。

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中的一种弓弦乐器,一般称它为弦乐器。其艺术的产生、发展与繁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使它成为一件十分完美的独奏乐器。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出悦耳动听的旋律,也能演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是西洋乐器中的“皇后”。

小提琴虽然有其迷人的魅力,但要想把它演奏好却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长期以来,小提琴专业教师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研究、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结构和训练方法。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能否把它作为一种小提琴教学的辅助手段,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训练目的,使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最大的扩展,缩短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时间,笔者对此进行了教学试验,进而得到一些心得。

一、通过cai优化教学设计。

小提琴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工作实施之前,总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因人施教,预先制定出训练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这个意义来讲,设计与教学是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它们是教学中的灵魂。在传统的小提琴教学中,无非是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很有局限性。但通过利用cai的图形进行作品及曲式的分析并使之图形化通过视频又可以把演奏动作和过程形象化通过音频能让学生的演奏与名家的演奏进行对比,拾遗补阙、查找不足,从而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运用cai来丰富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化,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通过cai优化教学内容。

在小提琴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往往有三个部分:音阶、练习曲和乐曲。在音阶的教学内容里强调的是调式和音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用讲解的方法来说明调式的关系。例如:大调的关系式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在小提琴演奏上全音手指要分开,半音手指要挨近。在演奏半音时,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不同,手指的粗细也不同,粗手指挨得很近也许还很高,细手指挨得很近也许还会低,这就要求用听觉来确定音的高低,学生刚开始练习时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如果利用cai的`音频图形,使音阶形象化,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半音和全音的关系。在练习曲的教学内容中,一般都是为了训练某个技术而安排的。《马扎斯练习曲》33首就是训练换把的练习曲。以往教师是通过示范来讲解换把的技术要领。通过cai的视频的慢放,可以让学生对换把动作中的各个环节明确化。在乐曲的教学内容上,也可以通过cai的外部设备,来丰富教学内容。如通过音像资料介绍作曲家的生平,通过视频来观看著名小提琴家现场的演奏,这就无形中让学生对所演奏的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三、通过cai优化练琴方法。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只能教给学生演奏的方法,学生要想真正地掌握它,课后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而且大多是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进行。没有好的练习方法,只是盲目机械地强调练习遍数和时间是十分有害的。如果利用cai的录音功能把自己所练习的内容录制下来,然后再查找错音和音准;利用摄录功能把练习动作录制下来,那么学生就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看自己的演奏,对自己的问题也看得很清楚,改正起来针对性更强、说服力更大,练习效果会更好,这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通过cai丰富训练内容。

小提琴虽然是一件独奏乐器,但它在与其他乐器合作上的训练也不容忽视。例如与钢琴之间的合作,小提琴与中提琴、大提琴之间的合作等。以往想要与其他乐器合作必须需要其他演奏者的参与,但用cai的伴奏功能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摆脱传统的训练方式,达到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和其一起齐奏、合奏,既可以锻炼听其他声部的旋律,也可以锻炼听两件乐器或多件乐器的不同和声效果。通过交叉练习其他声部,比如在训练小提琴二重奏的课程里,先演奏第一小提琴,播放第二提琴的声部,然后再演奏第二小提琴,播放第一小提琴的声部。经过这样的训练也能使学生学会自己分析自己所演奏声部里所担当的职能,是旋律、节奏、还是和声。

综上所述,这是笔者运用cai在小提琴教学里的粗浅体会。那么也应看到cai仅仅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它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是本末倒置的远离“人”的教育方式,而是发展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华部分,以便更好地为“人”的教育服务。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cai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小提琴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