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与偶的应用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0 09:53:25 作者:曼珠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的行动指南,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样本,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比的应用教案

1.地位和作用:

滤镜在ps处理图像过程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利用滤镜可以制作出多种美轮美奂图像效果。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滤镜对于增强图像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1.教学手段:

本节课就课本上的知识来说相对比较简单,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滤镜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强大作用是关键。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关键,辅以老师的点拨、引导。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一些流行元素感兴趣,在导入时我紧紧抓住这一点,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障碍:本节课操作简单,但是如何能让学生将操作简单化、操作方法多样化一直是课堂上比较难实现的。所以,要不断的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讲解操作的一般化程序,从而不断的强化学生的意识。

4.教学程序及设想:

(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运用图层样式命令制作艺术字可以丰富图像的内容,怎样能够制作一些唯美的图像特效进一步丰富图像内容呢,转入本节课滤镜的学习。并且进一步用ppt播放了一些经过滤镜处理前后对比图像,让学生感受这种技术的强大功能和效果,并且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2)实践操作:带着憧憬,学生根据课本的操作提示自己动手实践,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共性、可提升的问题,以使学生能够优化自己的操作。

(3)巩固提升:主要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思考、实践、探索制作一些图像特效,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5)总结反思:将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技巧、误区加以归纳总结。

滤镜是photoshop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它不仅可以改善图像的质量,还可以创造出神奇的效果。而对于我们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滤镜,实践内容相对简单,但是怎样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滤镜的兴趣,促进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兴趣是关键。

在导入环节,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流行明星入手,演示经过滤镜处理前后对比图像,让学生感受滤镜在制作图像特效时的强大功能,但是怎样能让这种新鲜感延续下去,在这一方面思考的较少。接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实践操作,内容相对简单,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好,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对于这些我认为应该给学生讲出来,可能学生一开始的操作都不是很明确,想的少,可能下一次也走了那样的弯路。所以,我认为操作之后的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有时间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掌握了滤镜的使用,鼓励学生通过任务驱动,创作一些图像特效,我认为在这一部分没能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得没有兴趣,没有成就感,因此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最后和学生共同复习总结本课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创作。

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完成了基础操作,但是没能实现能力的提升,这说明教师课堂指引以及铺垫还有待改善。特别对于photoshop这样的技能课,如一味的模仿教师的操作,就显得只为技术而学,为完成任务而完成,部分学生学完以后不知道其有何用途。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方面自己在今后教学中还应多下功夫。

比的应用教案

1、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滤镜对于增强图像艺术感染力的效果。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3、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重点:掌握两种以上的滤镜使用方法。

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滤镜制作图像效果。

多媒体网络教室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利用图层样式命令制作了精美的文字特效,这些文字更好地表现了图像的主题,丰富了图像的内容。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过程中,怎样能创建各种唯美的图像特效。这就离不开滤镜的使用,滤镜不但可以创作出光怪陆离美轮美奂的电脑艺术作品,而且它更为初学者带来广阔的想像和创作空间。

下面让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用滤镜做的图片。

1、这是铅笔素描画的效果,是用素描炭笔滤镜做的。

2、这个是山水画的效果,这个怀旧的效果,这个电影胶片的效果,应用不同的滤镜一张画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效果。

看了这么多张用滤镜做出来的图片,是不是我们也对滤镜充满了好奇呢!好的,现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实践操作

1、学生自己根据课本p93的“操作提示”制作水波效果图像,遇到问题左右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交流解决。

2、问题疏导

如果要处理的图像有多个图层,在使用滤镜时,它只对当前图层起作用,如果当前图层中有选定的区域,则只对选定区域起作用。

我们使用滤镜是为了增强图像的感染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处理时要尽量自然一点。

3、滤镜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使用,甚至还可以与图层样式命令组合使用。现在我们就通过滤镜的组合使用来制作油画效果。

学生根据课本p94的“操作提示”制作油画效果

4、问题疏导

同一种滤镜多次使用可以增强这种滤镜的效果,可以用ctrl+f来实现。

图层的合并:图层—合并图层

三、巩固提升

1、自选一张图像,使用一种或多种滤镜,自创不同图像效果。

2、组内交流其创作心得。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动手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photoshop的滤镜种类繁多,而且各具特点,我们要完全掌握滤镜的使用,是需要在不断地创作实践中去归纳总结,我相信大家通过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够掌握滤镜的精髓,并且能够灵活的使用滤镜创作出眩目的图像效果,完成各种“不可能完成的”设计任务。

比的应用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维他命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应用题练习。

三、

四、作业。

1、说出下面每个比表示的具体含义。

苹果和梨的重量比是2∶3;

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台数比是5∶2;

学校老师与学生的人数比是1∶25。

2、口答。

练习136;说说是怎样想的?

3、揭示课题。

1、练习137。

找一找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两道题里的40棵各与比里哪个份数相对应?

这两道题,哪一道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哪一道不是?为什么?

按比和分数的关系想一想,这两道题会解答吗?

上下练习;

2、题组练习。

(1)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黑兔有多少只?

(2)学校饲养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只数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白兔有多少只?

说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两道题与按比例分配问题相同吗?有什么不同?

3、补充练习。

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

1)学生说说上面比的具体含义。

2)口头补充成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3)口头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并口头列式。

练习139。

课后感受。

同学们能应用比的知识解答相关应用题。

文档为doc格式。

比的应用教案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比的应用教案

植物基因工程的成果都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源基因来源;二是外源基因的表达成果。虽然教材内容繁多,杂乱无章,但是我们在掌握时只要抓住植物基因工程的外源基因是什么,该基因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植物细胞,使其表达,产生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如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是杀虫基因。外源基因还有bt毒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成果是抗虫棉等。

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也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外源基因,如生长激素基因、肠乳糖酶基因、药用蛋白基因、抗原决定基因等;二是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表达成果,如动物生长速率加快、转基因鲤鱼、乳房生物反应器、没有免疫反应的克隆猪器官。

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工程菌”来生产药品,是基因工程的低成本高效益的工程产业,可以通过转基因培育的工程菌生产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所谓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类药物,是将人们需要的某种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构建成表达载体后导入微生物,然后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蛋白质类药物。与传统的制药相比,它有以下优越性:

(1)利用活细胞作为表达系统,表达效率高,无需大型装置和大面积厂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药品。

(2)可以解决传统制药中原料来源的不足。例如,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一名糖尿病患者每年所需的胰岛素需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脏中才能提取到。1978年科学家用2 000 l大肠杆菌发酵液得到了100 g胰岛素,相当于从1 000 kg猪胰脏中提取的量。又如,生长激素是治疗侏儒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一名侏儒症患者每年需要从80具尸体的脑下垂体中提取生长激素。利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就不需要从动物或人体上获取原料。

(3)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

活学巧用

【例1】 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其优越性在于 …

a.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

b.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

c.现代生物技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群落

d.现代生物技术可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题提示:群落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解决该类题目的规律:基因工程是在两个物种之间转移基因,克服两物种之间由于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障碍。

答案:abd

【例2】 下列实例中,涉及基因重组的是( )

a.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品种

b.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

c.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并获得成功

d.乘宇宙飞船上过太空的辣椒种子结出的果实较平常的大一倍以上

解题提示:袁隆平培育出的超级水稻品种是利用杂交技术,根据基因重组原理培育成功的,故a对。c项为基因工程的产物,基因工程也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即把不同种生物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并得以表达的过程,故c对。b项克隆小绵羊的产生是无性生殖的过程,无基因重组现象。太空育种是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故b、d错。解决该类题目的规律: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是有性生殖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二是dna拼接技术即基因工程。

答案:ac

比的应用教案

学习目标:1.能知道欧姆定律的内容,并会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会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和步骤:

一、前置学习:

欧姆定律的内容。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式中各物理量及单位:

i----电流----安培;u----电压---伏特;r----电阻---欧姆。

3.欧姆定律中的“导体”指的是。

4.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5.串联电路中,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

电阻关系:

比例关系:

二、展示交流: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1—3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三要”和“三不”。

三要:要写解、答;要有公式;要带单位。

三不:最后结果不准用分数;不准用约等号;不准用除号。

三、合作探究:

学习小组完成课本29页4题,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上黑板展示。

教师归纳:解题步骤:1。根据题意画电路图;2.在图中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3.综合运用电学规律列式求解。三种方法(单一法、整体法、比例法)。

四、达标拓展。

五、教学评价。

六、教学反思。

比的应用教案

1、能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涉及到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能正确的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正确的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能根据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让学生说说“每组人数、组数和总人数”这三个量的关系,每组人数、组数成什么比例关系。

(3)、全班有48人,像他们这样站可以站成几组,或者每组可以站几人?

(4)你是怎样算的,可以列出式子吗?

1、指导分析,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想办法解答。

3、师生探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a、这道题中涉及到的量有哪些?

b、哪种量一定(不变)?从哪里知道的?

c、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小时和140千米相对应,5小时和x千米相对应,即可以列出比例:

140:2=x :5

e、学生列式并解答。

f、说说怎样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呢?

4、如果把例1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交换,又该怎样来解答呢?

学生自己解答,老师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1、引导分析,理解题意,找到相关的量。

2、准确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

3、学生解答,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信息。

比较例1、例2的异同。

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准确的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解答。

比的应用教案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学生课前作调查;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小明想要配制220毫升的奶茶,

(a)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b)请你先独立计算一下,奶和茶各取多少毫升?

(4)评价

(a)请你谈谈你对这些不同解法的看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解法,为什么?

(b)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不过,第(b)种解法是我们今天所学到的一种新方法。它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的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按比例分配”。(显示课题,齐读)

2、 计算电费

(1) 刚才小明就按大家计算的结果给王叔叔配制了一份奶茶。王叔叔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刚巧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电费的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居民合用一个总电表。九月份共应付电费60元。”(显示)王叔叔想看小明这个小主人合不合格,就问小明:“你们家上个月交了多少元电费?”

(a) 你觉得小明家应付多少元电费?你是怎么想的?

(b)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应用》教案

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2.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思想.。

3.向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观察法、讲练结合法.。

(一)重点与难点。

根据简单应用题的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疑点。

正确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两个相等关系,并把它们表示成两个方程.。

(三)解决办法。

通过反复读题、审题,分析出题目中存在的两个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组的关键.。

应用题教案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首先,我用直观的教具,展示出了一个故事情境(农民伯伯的红萝卜),让幼儿接触应用题,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和怎么编应用题,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图片尝试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根据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份算式题卡,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算式编应用题。

我的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难点是,编应用题最后要留一个问题,答案不能说出来。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现在我想把这幅图编成一个应用题,记住一定要留个问题给别人哦。(如果没人,教师先;如果有幼儿,请一个孩子,)

让幼儿一起回答。5。算式是3+2=5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呢?老师在这里用了"一共",看来我们的加法应用题一般用"一共"来提问。

2、出示ppt第二张图片,夹子图。

图片上说的一件什么事?(请一个幼儿回答,教师编)

本来有3个夹子,后来破了1个夹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夹子呢?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老师在这里用了"还剩下",看来我们的减法应用题一般用"还剩下"来提问。

3、t:小朋友们,现在要你们来编应用题喽。请你们在三幅图里面选择一幅图,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你来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ppt 第三张,加法应用题三幅图。

请三个幼儿发言。

小朋友都很棒,刚刚我们编的应用题都是加法的,不知道减法的你们会不会呢?出示ppt第四张,减法应用题。

请幼儿发言。

四、算式编应用题

t:小朋友们真厉害,都会看着图片编应用题了。现在呀,我们换个玩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请小朋友们看着算式编应用题。你来问,我们大家来回答。

出示加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出示减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小朋友们一定要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应用题哦!看看谁的小脑袋转的最快。

五、我编你算,每人一份题卡

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嘛?现在啊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算式,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像刚刚一样,请你编一道这个算式的应用题,把你的应用题说给身边的好朋友听,让好朋友来回答并写上算式的答案。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比的应用教案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1.理解题意

(1)什么是稀释液?怎样配置的?

(2)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自学数学书p49例题2,思考:

(1)你从例题2中得哪些信息?

(2) 1:4表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用画图的方法给同位讲解吗?

(4)方法一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方法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小组展讲

小结:方法一把各部分数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方法二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填空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cm,长与宽的比是5:2,长与宽各是多少cm?

4.一个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全班有多少人?

应用题教案

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看图列算式。为了更好的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考虑到孩子对减法应用题理解有难度,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次自编减法应用题。首先运用了挂图让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方法,然后让幼儿结合图片练习自编应用题。再过渡到联想生活实际编应用题,最后让幼儿根据图片,编题、说题、写题,由浅入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

(1)教幼儿初步学习自编减法应用题。

(2)根据数字或算式进行仿编、创编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图片若干、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

一、巩固复习加法应用题,以问答形式回答所提问题。

二、学习看图自编减法应用题。

情景导入:

(2) 提问,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请一名幼儿把算式写出来,刚才老师让小朋友根据挂图完整的吧这幅图复述出来,这种形式就是减法应用题,应用题有他必然条件,一件事,两个数字一个问题,这是应用题的基本结构,那么老师让小朋友根据老师给你们讲的上述条件请小朋友们看图编一编减法应用题。

(3) 出示小鸟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仿编应用题,并把算式写出来

三 尝试用数学创编减法应用题

四 探索用减法算式创编应用题

进一步加深巩固,让幼儿根据减法算式进行创编 如9-3=?

五 自由发挥编减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

六 游戏操作练习:

七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带着礼物回家给爸妈编应用题

比的应用教案

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收集解决问题的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 、投影仪、课件。

8 + 3= 9 + 4 = 9 + 5 = 8 + 3 =

9 + 6 = 8 + 7 = 10 + 8 = 7 + 5 =

1.同学们,你们家养了什么动物?(学生说:小狗、小猫、小马、牛、兔等)。今天老师把我们最好的朋友小兔子请来了。出示课件1。它们是带着问题来的。请同学们读题。“一共有多少只兔?”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室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流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a)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一共15只。

(b)按左右两群记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 + 7 =____(只),然后算出得数。

(c)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教师板书:

10 + 5 = 1 5

4.小结。

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显然,这两种算法比较好。同学们你们真的太聪明了,你们真棒!要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1.同学们,你们还愿意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吗?(学生:愿意)。出示课件2。图中有小鸟、小松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道题比较难,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做完指名说题意和算法。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2.同学们,还想做吗?接着出示课件3。树上有9只小猴,又跑来了3只。现在有几只?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评价。

3.同学们还想做。出示课件4。是一道减法题。先看有( )条鱼,再看游走了几只,问还剩几只?指名汇报,想法、做法。其他学生评价。

4.同学们还想做呀?出示课件5鸡图。上面有公鸡和母鸡,有白鸡和红鸡。是根据所学知识来安排的。看学生能不能根据所学例题的方法,找出本题的不同解法。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解答。学生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5.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实际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数学了?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的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重要了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比的应用》教案

【教师导语】通过巩固复习金属元素铁单质的化学性质,了解以fe为代表的金属化学性质。

【生1】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生2】铁和稀酸(盐酸、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生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冶金法)。

【学情调查】组织课堂比赛,看谁能将“金属活动性顺序”,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学生齐读】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现相关的三个化学信息。

【共同归纳】归纳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

(评论):化学单元复习要采取知识板块复习方式,要求注重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的标高,适应化学新课程的具体要求。

【展台投影】结合生活、生产中的一些有趣现象,设计出三个问题探究:

问题一:“南海一号”南宋古沉船于20xx年12月22日被成功整体打捞出水,考古发掘许多珍贵文物,其中铜钱保存较好,而铁锅却锈蚀斑斑。

【生1】铜不易与氧气反应,而铁易与氧气反应;

【生3】铁与波尔多液中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即fe将cuso4中cu置换出来。

(评论)广泛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解释生活生产的有趣现象,充分体现化学新课程的应用价值。

应用题教案

1、使学生学会根据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并计算。

2、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的过程,并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理解已知数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确定选择加法还是减法。

:情景图的光盘。

1、口算。

2、6、7、8、9的组成。

1、分步出示小鹿情景图。

(1)先出示大括号,下面写9只。

师:谁能说出它的意思?

(2)再出示跑走的3只。

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再让学生把两句话合起来说一遍。

(3)出示问题部分。

师: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要求的是什么?

师:谁能根据图编一道题?并列算式。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3=6。

1、蘑菇图方法同上。

1、做一做。

让学生先说图意,后列算式。

2、综合练习。

应用题教案

1、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初步感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边听应用题边摆算式,认识加号、等号。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1、贴绒数字1、2、3、4、5、加号、等号若干。

2、教具若干。

1、集体活动。

2、学习解答口报应用题。

a:“草地上有2只公鸡,又来了1只公鸡,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公鸡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小朋友用一道算式表示。(幼儿说教师记)“这道算式表示刚才的一件什么事情?(2表示草地上有两只公鸡,1表示1只公鸡,加号表示又来了,等于3表示草地上一共有3只公鸡。)加号是什么样的?(一横一竖)等号是什么样的?(两条一样长的横线),集体把2+1=3的算式读两遍。

b:“动物园里有1头大象,又运来了2头大象,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头大象呢?你是用一道什么算式算出来的?”“这道算式表示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再来说一说。”

3、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口报应用题。

a:“河里有1条鱼,又游来3条鱼,河里一共有几条鱼?”

b:“飞机场有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飞机场一共有几架飞机呢?”

“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告诉大家?”(幼儿发言)3、幼儿作业教后感:这节课是看孩子的理解能力,小部分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有的小朋友会把加法说成减法,容易搞错了。在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做对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比的应用教案

使学生加深对比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比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加深认识不同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基本训练

二、应用题练习

三、小结

四、作业

练习1310

一本书,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的比是2∶1。

苹果筐数和橘子筐数的比是3∶4

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5∶3

男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

要求说出各占几份,再说出每个数量各占总数量的几份之几和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3倍。

大米袋数是面粉的1.5倍。

公牛头数是母牛的1/3

摩托车辆数是自行车的2/5。

上下练习;

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是什么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问:4∶1是哪两个数量的比?长和宽对应的总长度是40米吗?为什么?

要下求什么,再求长和宽?

上下练习。

明确题意后指出:能根据数量与比之间的对应关系把它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学生口述后解答。说想法。

能把(2)改编成分数应用题吗?

练习131213

同学们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题教案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题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

本课题教材有层次地显示了"连乘应用题"的知识结构。例题之后,教材引导学生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去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第一种思路:知道有5箱热水瓶,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每箱热水瓶多少元?

第二种思路:知道每个热水瓶卖11元,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就要先算5箱共有多少个热水瓶。通过这个分析过程,使学生明白分析这种问题的关键是弄清要算出题中要求的钱数,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需要先算出来。分步列式后,教材又引导学生分别列出综合算式。然后说明:如果解答正确,那么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应该相同。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再通过"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中1-3题的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最后通过第4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

本课内容这样有层次地呈示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建立连乘应用题的认知结构。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会用两种方法解答,知道用一种解法可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解答的思路。

弄清要算出"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先选哪个作为已知条件,哪个条件是未知的。

1.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创设思维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思维,鼓励学生用语言准确、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1.,5箱热水瓶多少元?

2.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

3.一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通过上面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步应用题结构和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1.学习例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理解题意。出示例

1,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说一说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再想一想例1与复习题有什么关系。揭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暗示了思考方向。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要边提问题边画。(图略)问题:

(1)5箱怎样表示?

(2)每箱12个怎样表示?

(3)每个11元用哪条线段表示?

(4)问题怎样表示?这一步使学生知道怎样理解题意,为分析数量关系打下基矗第二层次,分析数量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提出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做法。方法之一:方法之二: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箱多少元有几箱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每个多少元有几个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第一种分析思路,每箱多少元,有几箱,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明白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第二种分析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三层次,确定算法。引导学生结合分析结果,确定怎样列式计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分步列式计算之后,教师要指出,我们采用不同的思路就得到了不同的解题方法,今后学习应用题,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遇到问题,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然后,要求学生将两种解法分别列出综合算式,再比较两种算法的差别,并说明理由。

2.反馈校正。指导学生做教科书99页上的"做一做",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给以适当的提示。做完后指名说说思考过程,集体订正。如有问题,及时校正。

3.小结。指出两种解答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来检验另一种解法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并要求学生阅读99页例题下面的一段话。

1.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审题之后提示学生想一想与例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时要先看两种解答方法的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表明列式或计算有错误,要及时检查。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以帮助和指导。

2.做第2题,要求独立完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做第4题。读题后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能不能解答?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学生在补充条件时,只要不是非常脱离实际,就要采用。)集体订正时,教师让两个补充条件不一样的学生分别说出做题过程,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100页第3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