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的启示(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0 06:39:15 作者:笔尘

优秀作文需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润色,才能使文章更加出色和精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英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启示

本文在分析了东山县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以实现东山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循环,为本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吴清泉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99级福州350007刊名:福建地理英文刊名:fujiangeography年,卷(期):200217(2)分类号: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东山县

瑞典环境税政策效果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瑞典高税收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问题越发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寻求解决之道,而从实际效果看经济手段尤其是开征环境税,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论文首先从环境经济理论角度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国际上有关治理环境污染的基本手段,再通过分析征收环境税对市场主体起到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福利效应说明了其对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指出了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其次就我国环境税目前状况的分析,论述了我国现行环境税存的问题与不足。最后介绍了国外环境税实施的成功经验,并对改进我国环境税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税;税收制度。

analysis。

abstract。

目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到迅猛发展,制造业的粗放扩张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地位,使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同时也把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压力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2014年3月北京市出现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同时全国平均雾霾天数创52年之最。在中国,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湖水已成为居民的奢望与回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已可想而知。环境作为人类社会的稀缺资源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不是一国或一地区的区域问题,已然扩大到全世界范围,世界各国都在极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早于我国,同样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比我国要多要完善。从实际效果上看,经济手段特别是征收环境税带来的效应比较明显。

有关环境税的基本理论最早由庇古提及,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税收矫正思想,认为微观主体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不一致是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根结,只要政府进行干预,正如运用税收一样来使得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庇古税就是指,政府根据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排污者进行征税,在产品价格中加入污染成本使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相一致。此后的几十年中,西方学者不断对环境税理论提出新观点,不断完善的过程使西方有关环境税理论逐渐完善,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环境税的开征问题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压力的不断上升,国内学者及民众对于开征环境税的第一文库网呼声不断加大,国务院在2007年6月份首次明确表示要“研究开征环境税”。2009年我国政府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1年10月又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实施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税费改革,并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2013年12月环境税方案上报至国务院。可见,环境税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

二、环境税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税的内涵。

环境税最早由庇古提出,其思想也为各国所接受,但是对于环境税的概念各国尚未达成一致。欧盟统计局对环境税所做定义为:指对某种在被使用或释放时会对环境造成特定负面影响的物质的单位使用量所征收的税收。就环境税发展的实际内涵来看可以从广、中、狭义三个层次来看。狭义上环境税即专门性环境税,主指为了防控环境污染以及筹集环保资金而征收的税;中义上除了上述外还包括自然资源税和生态保护税;广义上来说,以保护环境为目而采取的各种税收都应该算是环境税。

欧盟环保局对于环境税的税种分类也比较广泛,有收回成本型、提供刺激性和财政性环境税,这就囊括了使用者付费、指定用途的收费、试图改变破坏环境行为的刺激税等比较全面。为了治理环境污染,不仅应该对造成污染的个人征税,还应把为试图改变人们破坏环境行为所采取的其他措施的费用放在环境税中,这样才能更加完善整个环境税收制度,因而论文倾向于欧盟环保局对于环境税所述定义及分类。

(二)征收环境税的必要性。

生产者或消费者进行了带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即造成了环境污染,但是并没有为此买单,相反是社会承担了该部分费用,此时的负外部性活动就会急速扩张,环境污染随之不断扩大。

另外,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环境具有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属性,自由市场缺乏激励机制来提供环境这一产品,“搭便车”现象就变得普遍起来。产权学派的科斯认为,环境产权的缺失和难以界定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我们不能明确说出空气和水的归属,更不能把它们分割成一部分来分给个人。这时,人们不必承担任何代价就可以享受环境带来的效益,所以人们就不会去珍惜这种资源,环境污染就会越来越严重。

对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不同理解,使得经济学家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庇古主张,政府充当社会和个体经济活动之间的调解员角色,通过征收环境税费或补贴来调节市场价格、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弥补市场失灵。有些学者主张,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对个体行为进行管制。科斯则认为,在明确环境产权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自由谈判或交易来解决。科斯定理指“只要把产权妥善地加以规定,只要产权交易的费用为零,那么,不论产权在开始时如何分配,市场机制所导致的均衡必然符合最有效率的状态。”这里可以看到产权学派主张通过排污交易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上述途径是目前世界各国在环境保护实践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手段,然而在实践中实行的难易程度有别。环境管制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此时政府需要掌握大量准确的信息来作出管制措施,但是政府由于没有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因而在信息掌握方面本身存在不足,而任何信息出错都会影响到管制效果。排污交易权实施的基本前提就是环境资源产权的完全明晰,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受到当前人们对于环境资源认知方面的限制。相比之下,环境税手段就显得比较容易操作,只需要政府知道负外部性的边际成本就可以确定税收率,税收本身又具有强制性。

(三)环境税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分析。

政府征收环境税是通过影响市场上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活动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起到效果:一是环境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是环境税对经济主体福利产生影响。

1.收入效应。

环境税的收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上生产者的影响。收入效应指,政府征收环境税影响到生产者生产污染产品的实际价格,即减少了生产者实际可支配的生产要素,使厂家对该产品的生产能力降低,进而减少该种污染产品的生产数量和规模、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如图2-1所示,假设产品x1和x2都为污染产品,企业在未征税之前的均衡生产点为e1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对应的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q1和q2。现在政府对其征税,使其生产成本加大,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与e2点重新均衡,此时对应产量为y1和y2。显然,e1加e2要比y1加y2要大,即环境税使得厂家污染产品的生产量降低。

图2-1收入效应图。

2.替代效应。

对于生产者来说,政府课税会使企业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企业选择扩大生产收益率相对高的产品、减少相对收益率低的产品的生产,这就是生产者的替代效应。如图2-2所示,假设企业把所有生产要素用来生产x1、x2两种产品,其中x1为污染品、x2为清洁产品,此时企业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定,为pp。征税之前,企业生产均衡点在e1点,对应产品数量为(q1,q2)。征税之后,x1产品实际成本上升即产品相对收益率下降,企业会选择减少其产量,扩大x2产品的产量,新的均衡点为e2点,对应产量为y1、y2。显然q1大于y1,即政府课税之后,企业选择的生产组合(y1,y2)产生的污染量要小于原来的生产组合。

对于消费者而言,政府开征环境税之后,污染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升,此时若消费者的收入并未增加,那么消费者就会选择减少该种产品的消费量而增加清洁品的消费量。如图2-3所示,假设消费者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产品x1、x2,其中x1为污染产品、x2为清洁产品,预算线为ab。未征税之前,消费者最优消费组合为e1点,购买量为(x1,x2)。征税之后,产品x1价格上升,消费者预算线内移设为ac,此时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与e2点,对应消费组合为(y1,y2)。显然,消费者减少了污染产品的购买量,而增加了清洁品的消费量。

图2-2生产者替代效应图图2-3消费者替代效应图。

3.福利效应。

环境税的征收会导致生产者和消费的福利减少,如图2-4所示,征税之前供给曲线s1与消费曲线hn相交于e1点,对应产量和价格为(p1,q1),此时生产者福利pe1为me1p1,消费者福利ce1为he1p1。政府课税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上移设为s2,交消费曲线于e2点,此时对应产量和价格为(p2,q2),此时新的生产者剩余pe2为gp2e2,消费者剩余ce2为hp2e2。此时社会总福利为he2g,较征税前社会总福利he1m减少me1e2g,其中p1p2e2e1,转化成了政府税收,净损失为me1e2g与p1p2e2e1之差。这部分净损失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供、求曲线的弹性决定。

图2-4福利效应图。

综上所述,环境税的作用机制,生产者有两个选择:一是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数量,二是选择清洁原料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污染产品消费量,用清洁产品替代来减少自身承担的赋税。

三、我国实施环境税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税现状。

当前我国税收体系中涉及环境保护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车船购置税、土地使用税等。这些税种一方面作为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一部分起到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另一方面从税收起到的经济效应角度,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但是,对环境保护起到积极效果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也就是缺乏专门性的独立的环境保护税。

1.资源税。

我国于1984年开始征收资源税,2011年国务院对资源税暂行条例进行了修改,主要征收范围为煤炭、天然气、盐、原油等七大类资源。税率由国务院根据所开采的资源状况确定,例如:原油类为每吨八到三十元;煤炭为每吨二到五元;天然气为每千立方米二到十五元等。我国资源税的实施,侧重于根据资源开采难易程度而并非依据资源稀缺程度来征收,也没有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补偿机制方面进行规定。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税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如果资源税课税所得收入再没有用到对资源开采区的复垦和环境保护上面,那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就微乎其微。

2.车船购置税。

我国的车船购置税是有以前的车船购置费以“费转税”的形式转换而来,自2001年开始实施,于2012年进行了修改,对国内拥有并使用以及购买车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征税。我国车船税的征收最初的目的不是环境保护而是缓解交通建设资金压力,并且当前我国的车船税的税率单一,这就限制了车船税在环境保护起到应有的作用。

3.消费税。

和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消费税的设立目的主要还是在财政方面,侧重在调整消费结构和贯彻消费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4.城市建设维护税。

我国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以从事工商生产经营活动,并实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及营业税的个人和单位为对象。城市维护建设税在我国总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却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资金来源,从其设立的目的看也是主要集中在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从现在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成熟,所以可以选择对其主要目的进行修改,侧重于选择其环境保护的作用。

(二)我国环境税存在的不足。

1.缺乏专门性环境税。

我国当前税收体系中已经有融入型环境税,主要体现在消费税、资源税、增值税等,但是独立的专门性环境保护税缺失,这是我国环境税体系目前最大的缺陷,专门性环境税缺失使得环境税覆盖范围低,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在已有的融入型环境税中,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资源税存在征收范围窄的问题,资源税征收范围窄,使得企业或个人集中选择未被覆盖的资源,使得其过度开采或使用,这就难以让资源税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再有,城市建设维护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种,或是存在所占比例过低,或是环保力度不足等问题。这就更加凸显了我国开设专门性环境税的需求,而我国并没有专门性环境税,这种矛盾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障碍。

2.税率偏低。

环境税税收收入应该能体现经济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成本,税率设定应该与负外部性边际成本相一致。目前我国各种环境税现行税率存在偏低问题,例如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只有5%、城镇土地使用税只有每平方米0.6到30元。税率偏低使得我国环境税税收占总税收比例过低,难以形成环境税的自循环。这样,一方面使得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偏低的税率难以对企业和个人形成有效的刺激作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对生产设备的升级换代、产业升级导向起到应有的作用。

3.碳税缺失。

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增长迅速,我国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例逐年增加,虽然人均碳排放量还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不能不引起重视。当前我国在京津冀地区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机构,也把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但是有关碳排放的税收制度仍然缺失。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纳税人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其销售后又涉及所得税,这些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我国在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同时应该完善与之相关的碳税制度,促使碳排放市场健康发展。

4.环境税外延不足。

效率低的问题。排污费低使得企业选择缴费而不是治理或减少污染,企业也可以将排污费加入到成本中,转化为产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此外,由于环境税税种本身不全,也使得与环境税相关的其他政策措施如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不完善,不能起到刺激企业主动减少排污、创新升级设备的作用。

四、国外环境税实施状况。

(一)国外环境税的实行。

1.专项环境税。

英国实行环境税始于1909年,将环境税加入汽油价格里面,随后开征了垃圾税、机场旅客税、石方税、机动车环境税等专项保护税。机场旅客税开征于1994年,税率分为四级,其中最低的2000英里以内经济舱12英镑、头等舱24英镑;最高的为,超过6000英里经济舱85英镑、头等舱170英镑。而2011年,英国把垃圾税税率提高到56英镑每吨,并还有提高的计划。机动车环境税为新增税种,2008年起征,税率取决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法国的专项保护税与英国有类似的地方,主要税种集中在民航税、生活垃圾清理税、道路税等。

美国政府在1972年向国会提出了征收二氧化硫税的方案,并很快得到通过。税率方面,二氧化硫浓度在一级标准以下为15美元每磅,介于一级和二级之间的为10美元每磅,达到二级标准就可以免税。丹麦于1996年也起征了二氧化硫税,对燃油及锅炉燃烧用煤进行课税,把税收所得用于支持节能投资,对采取节能措施的企业进行投资补贴。

2.能源税。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欧盟理事会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税指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能源税。这里的能源税课税对象比较广泛,不仅对矿物质资源征税,对其他诸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也征收能源税,规定成员国所采取的税率不得低于指令中所设定的最低税率,同时也作出对能积极有效控制利用能源的企业进行减免税收或补贴的规定。2011年欧盟委员会对上述指令作出修改,加入了以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的方式,这样成员国的能源税就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按能源产品实际产能量来征收;二是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来征税,每吨20欧元。

在此之前,法国于1993年已开征能源税,对含铅汽油、柴油、汽油、家用燃油等征税,采取从量税征收方式。每100升航空燃油征收32.36欧元,每百升含铅汽油征收63.69欧元。美国的汽油税,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分别征收,联邦政府每加仑汽油征收0.14美元,各州政府的税率则自行决定。

3.碳税。

自1990年《京都协定书》之后,签约国家纷纷关注对二氧化碳征税,开设专门的碳税,主要征收对象为燃煤、汽油、天然气等含碳量较高的.化石燃料。加拿大的碳税开征于2008年,规定购买或使用汽油、煤炭、天然气等的个人和企业都应上缴碳税。澳大利亚2010年建立了碳排放量交易市场,2012年开始对企业强制征收碳税。澳大利亚的碳税机制计划分两步走,2014年以前实行固定价格即征收碳税,其后转变为碳排放市场机制。其他国家像日本、加拿大、英国、南非等国家也都有关于碳税的规定。

4.有关环境税的其他政策。

以得到部分公司税的返还,对于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只收取部分税收。美国采取了增加与环境税相关的其他税种如,开设资源开采税、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消费税,同时采取税收减免政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采取了配套措施来配合环境税的实施,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对中国开征环境税的启示。

1.开征环境税已成为重要环保手段。

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遍布全球,从西方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过程和实效来看,环境税已成为各国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英法等国家不仅开征环境税,而且建立了初步的市场价交易机制,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粗放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压力倍增,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健康生活,开征环境税在我国呼声渐高。因而,我国也应该开征环境税,制定完善的环境税制度,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2.开征专项环境税。

英法等国在实施环境税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对造成污染的行业、资源、日常生活等领域开设专门有针对性的环境税。开征有针对性的环境税可以率先在一些污染重的领域取得减排、环保的效果,我国当前在资源、机动车、生活垃圾方面的污染压力大,可以制定多种有针对性的税收,控制资源浪费、垃圾排放。专项环境税应涵盖固体、水、气体垃圾,大气,生活环境等多个层面,不能顾此失彼,只从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领域征税。

3.注重环境税的刺激作用。

西方国家在制定专项环境税的同时,制定了许多相关减免税收、返还和替代的政策,旨在刺激企业和个人自觉形成节能环保意识、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我国在建立环境税的实践中应注重环境税的外延和税收中性原则,开征环境税目的是保护环境、达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效应,因而环境税的实施要根据整体税负水平保持不变的原则。企业或个人缴纳环境税后,政府应相应减少其他税负,这样既不增加整体负担,又对企业升级设备、选择清洁品产生刺激作用。因为选择清洁品可以减少环境及保护税的负担同时可以得到达到标准后的其他税负的减免,这样就能增加企业和个人选择清洁品的原动力。

4.注重碳税的征收。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二氧化碳征税,一方面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我国在环境税收制度的制定中应该重视对碳税的开征,这与碳排放交易权并不矛盾,二者都是致力于减少碳排放,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像澳大利亚那样分步实施。

另外,关于税率的制定方面,从西方国家的税率看普遍较高。一是可以有效反映出环境污染造成的负外部性成本,如果税率过低不但难以达到环保目的也不能使负外部性成本得到体现。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环境保护的自循环,能够从征收的环境税中弥补其他税负的减少部分,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其他配套措施实施的资金支持。

五、构建我国环境税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现有环境税。

1.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把负外部性成本加入到资源价格中,提高资源价格,促使企业提高资源使用率、选择节能型设备。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涉及经济活动的环境资源都应纳入征税的考虑范围,特别是水、森林、土地、草原资源,重点不能仅局限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资源,可再生资源也应征收资源税。

2.调整消费税。

提高消费税税率,消费税较低使得居民消费时的成本偏低,不能有效的对其转变消费方式、选择清洁产品产生刺激作用,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例如一次性筷子的消费税只有5%,这使得我国当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率依然居高不下,造成了严重的森林资源浪费。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目前我国在火电、一次性塑料餐具等物品的消费税征收上存在不足,应考虑把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消费品全部纳入征收范围。

3.完善增值税、所得税。

环境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部分,应税收收入的中性原则。目前我国已出台“营改增”政策,在实施环境税时,应尽量减少对企业增值税的减免,增值税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税种有自身的层层体系,增值税的减免不能破坏增值税链条的连贯统一性、破坏其主要功能。对于企业所得税则可以加大优惠政策,因为所得税的征收以企业最后所得为征收对象,增加环境税后选择对其进行减免不会破坏所得税征管过程中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样,企业选择清洁能源、环保设备的新增成本可以再所得税减免中得到弥补,减少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可以起到鼓励引导支持的效果。另外,对目前征收的排污费可以选择转变为征收排污税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完善整个环境税制度以及我国的税收体制,增强税收制度的内部协调型。

(二)开征专门性环境税。

1.大气污染税。

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空气质量不容乐观,雾霾、酸雨不断,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硫、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对于二氧化硫税,可以参照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来制定,也就是把我国现行二氧化硫排放收费制度改为二氧化硫税通过对工业区、电厂等固定的大排放源的检测,依据排放量来征收二氧化硫税。对二氧化碳征税,在国际上已有了处理经验,我国也在京津冀地区初步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权机制,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出一种确定的方式,不论是采取二氧化碳税还是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方式,在全国扩大推行。如果采取二氧化碳税的方式,则其税率可以依据不同燃料的含碳量的大小来确定,对航空燃油、煤炭、天然气等采取不同的税率。

2.垃圾税。

这里的垃圾税主要指固体废弃物,从英法等国征收的垃圾税可以看出,垃圾税的征收不仅仅注重在对工业废弃物税的征收,同时也把生活垃圾纳入征收范围。我国可以先行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征税,控制工业废料、废弃的排放;然后对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进行征税,农业垃圾不仅污染到土壤还对农村整体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并且当前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上也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征收生活垃圾税可以逐步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减少污染排放。

3.水污染税。

收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量,提高征收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环境税的设计。

1.税种的设定。

环境税税种的设定应着眼于污染严重和易于征收的对象,考虑我国当前主要污染物来确定开征环境税的范围。我国当前主要污染来自于二氧化碳、烟尘粉尘、固体废物、废水和硫、氮氧化物,因此,开设新的专门性的环境税应主要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先开征二氧化硫税、垃圾税,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以“税”代“费”,考虑将排污费的征收部分转为排污税的征收;加快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建设,扩大范围,不能局限于京津冀地区。

2.税率的制定。

环境税税率的设定应根据污染程度来判断,并应反映出环境污染带来的负外部性成本,理论上与负外部性边际成本相一致。实际操作中很难把负外部性成本完全确定并转化为内部成本,因而重点应放在对污染程度、污染量的检测上,高污染高税率、低污染低税率,但不宜走过高过低的两端式税率。关于征收的形式宜采用从量税形式,因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其数量直接相关,而价值量无关。

3.目标的确定。

环境税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并非即刻显现或说是短时间内完成,因而开征环境税要循序渐进、分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我国环境税的目标设定可以选择分短、长期实现,短期内致力于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长期内则注重环境税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短期内,通过对二氧化碳、环境资源、垃圾排放等征税,能明显起到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长期内,税收有引导资金流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且税收实施一段时间后可以促进人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环境税制定的原则。

环境税的设定应遵循污染者负担、受益者付费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公平简易、循序渐进原则。环境税的负担者不应局限于污染者还应考虑到受益者;环境税税收收入作为整个税收收入的一部分,原则上不能独立分开但是为了短期内实现节能减排、控制污染的目标,应该实行专款专用,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资金支持。

(四)建立环境税配套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制定环境税的目的在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因而出台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法律政策有其必要性,仅靠环境税不能很好的达到全民形成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识。目前我国已实行的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税目也应与新增设的专项环境税相协调,二者的目的与效果有重合部分,要协调好两者的分配。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实现的,有了环境保护制度就应严格实施,这就需要健全执法监督体制,征管协调、执法监督相协调。我国于2014年4月24日刚刚修订了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和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各自职责,这对于我国开征专项环境税有重大意义。

2.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国家还要致力于转变经济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出台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低碳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配套经济政策。目前我国一些高污染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这样的调整不能达到环保的目标,只会扩大污染范围,因而要严格限制高污染企业进入市场,对低碳、清洁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更大的优惠,加快我国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环境税征管体系建设、调整税收分配结构。

环境税的征管主要有地方政府来完成,而环境税制度的确立则是中央政府,这就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各部门处理好协调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奖惩措施的具体实施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可以选择中央与地方共享环境税税收收入,调动地方积极性、促进税务和环保各部门之间相协调。

参考文献。

[1]安杰.关于环保税的经济学思考[j].税务纵横,2001(11).

[2]沈满洪.庇古税的经济效应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9(4).

[3]白贵,周婷婷.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效应研究[j].经济论坛,2009(8).

[4]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李静怡.环境税的短期与长期效应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0]杨向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探讨[j].生态经济学,2004(12).

[11]韩凤芹.中国开征生态建设税的必要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5.4.19.

美国环境公众参与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广大的公民是环境问题的直接承受者,出于对自身环境利益的追求,他们往往会有意识地发现环境问题,并加以影响,控制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团体的真正介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环境问题而言,仅仅有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是完全不够的。在如今社会,政府单纯地强制管理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应该明白,加强公众参与不仅仅是实现环境民主的要求,实际上,公众的参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因此政府必须明白公众参与环境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成为个人和企业积极参与环境管理的或者响应政府号召的倡导者。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公众参与机制,《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也对公众参与的某些方面做了一些规定。但是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远未健全。企业仍然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政府凭借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调动企业自身进行环境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加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程度,贯彻公众参与原则,更好地促进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政策上,政府应该给予环保非政府组织良好的发展条件。第一要消除对非政府组织的压抑,取消过多的限制条件。明确非政府组织的产生条件,简化产生程序;第二要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一方面是要为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制定法律规范和行为标准,另一方面是要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地位来保障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第三要采取多种措施来解决资金问题,加大政府资金投入,鼓励非政府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来吸引捐款投资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手段。

二、政府应成为环境治理区域合作的积极推进者。

由于地方政府往往拥有实际权力去治理当地环境事务,因此受各个地区自身利益或政治因素影响,对于环境问题,区域间只着眼于本地事务,很少主动进行合作交流。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资源的分割和环境信息的缺乏。地方政府应该意识到环境资源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意义,打破地域分割状态,积极交流合作,分享环境保护或污染防治的经验。这个区域不仅包括国内范围,也包括国际区域。因此政府应该成为环境治理国内外合作的积极推进者。

世界地质环境灾害保险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地质勘查是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贯穿于煤炭工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它既担负着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重任,又担负为煤炭开发、利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地质服务的责任.

作者:陈伟清作者单位:山东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泰安,271000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china年,卷(期):“”(28)分类号:p5关键词: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环境美学的启示

内容提要:美是人类在历史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美蕴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着美的存在。通过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析和了解,我们知道音乐与诗歌是人类在生活中抒发喜怒哀乐,并且使心灵得到体验与震撼的根源。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用心去了解社会,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使我们的社会达到和谐完美。

关键词:美诗乐审美。

作者简介:殷红仙,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美是人类在历史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美蕴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类从自身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着美的存在。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它是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是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1]。虽然美学思想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比较早。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十八世纪初开始的。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他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美学”这个概念。“鲍姆嘉通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得不完善,这就是丑’。‘美之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的美学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学。”[2]鲍姆嘉通在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同时把艺术作为研究美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3]从鲍姆嘉通对艺术的论述来看,美学是离不开艺术的,而艺术则是为研究美学所服务的。

一、诗歌的起源与审美感悟。

艺术是美的本源。美学家们认为中国美学最初产生和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提倡美与善的和谐统一,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人们认为先秦美学最初主要是依靠对音乐的创造和欣赏的观察而建立起来的。但是,早于音乐之前诗歌就已成为中国文学史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它也是一门文学艺术。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因社会的发展审美意识也在人类潜意识里慢慢地形成和发展。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过渡到近代人这一漫长的时间里,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鲁迅在《门外中谈》中说:‘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有’,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有杭有派’。”[5]从鲁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古歌谣是先民们最早的艺术创作。艺术又与美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劳动之余、狩猎获胜之后,先民们开始用简单的舞姿和欢呼进行庆祝,同时在劳动实践中产生了口头歌谣。先民们在集体劳动中喊出来的号子,是直接为劳动生产服务的。“而为了协调动作而产生的劳动节奏,就成了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基础。后来进一步发展,在这种单纯呼叫的基础上,加进能表达人们心志或感情的语言成分,这就成了真正的诗歌。”[6]然而原始的诗歌在形式上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吕氏春秋·古乐篇》里说:‘昔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一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葛天氏是传说中古代帝王的称号,‘操牛尾’是指舞蹈时手里拿着作为牛尾的道具,‘投足’指舞姿所表现的奋发振起之状,‘八阙’指八支曲子。”[7]通过这些描述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当时的诗、舞、乐三者是相结合的。初民们用自己的歌舞形式抒发着内心的欢乐与痛苦。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时期之后,诗、乐、舞才逐渐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一切,劳动也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因此艺术美来源于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创造。黑格尔说:“艺术家创造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冷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9]艺术家为了使读者对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共识并得到情感上的交流,艺术家们便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对生活的感情。使欣赏者对作品产生共鸣,同时感受到艺术家的激情,使欣赏者在情感上最终得到审美感悟与体验。

美学史家刘纲纪先生认为“情感的表现是中国古代艺术哲学的核心。[10]”中国古代诗歌凝炼了语言的精华,用很短的语句抒发出作者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唤起人的美感。使人的心灵更为圣洁、更为真诚、更富有审美意境。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学以其独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对世界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111]使诗歌流存形势更加丰富多彩,人们通过诗歌的形式抒发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产生了艺术的审美体悟,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审美既是一种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孔子认为把握审美体悟可以直达仁义,把人的个体心理经验与社会伦理统一起来,是其最终产生审美体悟的作用。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经常的健康的审美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灵魂。诗歌和音乐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依靠的是艺术的感染力。美是通过艺术的感悟而产生的一种心灵体验,它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述清楚的一种人体感官的愉悦和快感。

在这里诗歌与心灵的感悟有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诗歌中喜、怒、哀、乐是心灵也就是情感振荡的结果。更是对艺术审美的体悟。从美学角度来看,美学是以美感为中心的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人类的审美感和艺术美都是来自于审美体验与感受。美学最初就是研究人类的感性认识的一门科学。人的生命本体,受到外界事物的诱发,以及由此引起的情感摩荡而导致艺术精神和审美体悟的生发,本来就是人更为圣洁、更为真诚、更富有审美意境的存有方式,是生命本体至圣至神的必需。作者从诗歌的创作和灵感中找到心灵的振荡与碰撞,同时呼唤人们审美意识的复苏。引导人类的实践创造活动、追求美好的未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诗歌的起源中我们了解到诗、乐、舞三者最早是相结合的。虽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后,它们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但是,诗与乐始终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国古代美学中,关于“乐”与“诗”的理论,就有很多记载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乐”在古代是与器乐歌舞合为一体的。在孔子之前的典籍中有关“乐”的记载通常是与“德”有关系的。这在《左传》文公七年记载晋郤缺向赵宣子提到《夏书》中的话,就阐述了“九功之德,皆可歌也”的看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为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又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无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12]晋郤缺教赵宣子如何做盟主,通过歌“九功之德”,在加以“礼”,就可以使诸侯都归附,没有叛离的人。虽然这不是专门论“乐”的问题,但他明确地认为“乐”是用来歌“德”的。可见,在中国古代“乐”与“德”是不能分开的。“一方面‘乐’于感官享受有了更明确的联系;另方面它又保存了原来的神圣严肃的社会意义,只是这种意义在‘乐’作为一种艺术活动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同远古的图腾巫术活动分开,在先秦理性精神的洗礼中变而为对道德伦理和政治意义的强调。”[13]在先秦美学对“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乐”是美与善的统一。它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君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乐”已超越了自身作为简单的歌舞形式存在于远古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形态。而是通过欣赏者自身的感性认识将“乐”提升到一个高度,成为艺术。最终成为审美价值趋向。

另外从较早的文献记载中“诗言志”的说法就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还见于《尚书·尧典》。记载了舜:“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14]的说法。这是最早对诗有记载的典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诗最主要的作用与“乐”是相同的,是在宗教性、政治性的祭祀和庆典的仪式上祷告上苍,颂扬祖先、记叙重大历史事件功绩的唱词。这些由祀礼而生的“诗”在《诗经》的《颂》和《大雅》中可以看到。如:《周颂·清庙之什》中的《清庙》、《维天之命》等等。直到《国风》之后产生的诗,才开始具有抒发个人感情的真正意义上的诗。通过史书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先秦之前的“乐”与“诗”他们都是为远古的图腾巫术、祭祀、祷告上苍、颂扬先祖的活动所服务的。

当诗、乐从祭坛和祷告中走出来,变为大众所认可的文学和艺术之后。诗、乐也就具有了审美的功用作用。美学理论是离不开艺术的。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涉及最早的就是诗、乐、舞三者的结合。诗、乐、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后,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艺术。然而,从孔子之后诸子百家们在他们的论述文章中对诗、乐的探讨更为广泛。在这里守先对诗、乐情有独钟的当数儒家的鼻祖孔子了。在孔子时代诗乐是结合的,孔子虽然论诗乐分别有侧重。但是,孔子认为诗乐是相通的。孔子在他的《论语·为政》中论述《诗经》这样谈到:“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15]孔子说:《诗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孔子用“思无邪”概括了《诗经》的内容上的特征。他认为《诗经》的内容是正的,没有邪的。“思无邪”做为诗歌的创作者,他在创作过程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应该是正的,而不是邪的。另一方面,孔子主张善和美的统一。在《论语·八倄》篇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为《武》,尽美矣,未尽善也。”[16]他认为《韶》尽善尽美,而《武》则没有尽善。《韶》是舜乐,赞美舜具有圣德而得以禅让,《武》是周武王乐,内容是武王通过武力得到天下,在孔子看来这是没有尽善的行为。孔子更赞赏舜的德行。

孔子认为的美与善在今天看来就是我们所谈论的道德与审美《论语·阳货》篇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7]孔子的这几句话概括了诗的作用。他认为《诗经》中不但有事君、事父,之道,还可以学到很多道理,并且还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孔子对《诗经》情有独钟。他对《诗经》有着高度的评价。对《诗经》的发掘和编撰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音乐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孔子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对后世具有很大的影响。“孔子为什么有无穷之乐?因为他的精神已超越现实利害关系的束缚,也不为某种目的所驱使,人生的一切在他那里已经审美化、艺术化,道德已和富贵名利切断关系而进入形而上学的自由境界,或者说,孔子的道德经过提升而具有审美属性(超功利性与愉悦性),因而与美合为一。”

孔子是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境界不是道德的、宗教的,而是审美的。从孔子开始诸子百家们对诗、乐都有自己的论述及见解。孟子传承了孔子的审美思想,他从心理和社会两个方面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认为心是一切德性、善行、事功的总根源。以礼乐教化为主思想为主的荀子,他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性恶说”,他认为“因为人性之恶,圣人才制礼作乐以节制以养之,变性恶为性善,社会才能和谐有秩序,因而礼乐教化必不可少。荀子曰:‘夫乐者,乐(le)也,人情之所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说明是人的情感生活的必须和目标。”[19]在这里我们无论谈到孔子、孟子还是荀子的思想。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诗乐的功用就在于审美,通过诗乐使人们的思想得到净化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诗、乐作为艺术同时也作为审美功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后世具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体现审美功用的诗与乐。

千百年来。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美学就从诗歌开始,将人类的情感体验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中就有了表达和抒发人民内心感受的诗句。从我们对《诗经》的了解中认识到。《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且风、雅、颂是指音乐的分类。《诗经》时代的作品还保留着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它主要的功用就是与乐、舞结合抒发人们的内心感受,在咏唱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种咏唱形势对后世的诗歌创作起到很大的影响。《诗经》的语言赋予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来源于它的用韵。《诗经》的用韵自然和美。对后世的诗歌韵律的形成和产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如《诗经》中的双句用韵最终成为了我国古典诗歌用韵基本形式。在先秦时期,诗都是配合乐曲吟唱的歌辞(词),所以诗即是歌。从其意义来命名,称为诗;从其声音来命名,称为歌。不配合音乐而清唱的,称为“徒歌”,或曰“但歌”。汉武帝建置乐府以后,合乐吟唱的诗称为“乐府歌辞”,或曰“曲辞”。后世简称“乐府”。从此以后,“诗”成为一种不配合音乐的文学形式的名词,与“歌”或“乐府”分了家。

然而,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讨论《诗经》的具体内容以及它的存在形势。我们今天最主要的是通过了解《诗经》,来探讨诗与乐在古代美学中它所体现的审美功用。有人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学就是关于美的科学。但是,在研究美学的同时又离不开艺术。持这一观点的人又提出将艺术学与美学区分开来。这样就将美学界定在一个狭隘“美”的现实美学当中。但是,以马奇、朱光潜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他们认为: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它不只是研究艺术中的部分问题,而是全面地研究艺术各方面的理论;它不只是研究部门艺术的理论,而是概括各个部门艺术的一般理论。它的基础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它的目的就是解决艺术与现实这一特殊矛盾。艺术是研究美学的根源,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美是通过人类自身心灵感悟和体验中得到的一种快感和愉悦。艺术本身就保留着这种功用能力。

“中国的诗自古以来就离不开声律和节奏,诗虽有语言构成,却有很强的音乐性能,并且‘诗’虽然是语言艺术,但儒家一直把它当做道德教科书。”[20]孔子在他的一生中致力于教书育人,他以诗书礼乐授徒。他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者有机的结合,将三者简化为道德与艺术的关系。也就是道德与审美的关系。虽然诗乐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二者从属都是艺术,都具有审美功用趋向。从现实生活来看,道德与审美都是为了提高人类本身的素质,创造社会的文明与发展,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境界。

孔子提倡学诗,认为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和兴趣,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增加知识,提高认识。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的这段话是对诗歌的分析,同时也是对所有艺术地分析。孔子对诗的分析和认识体现了诗的重要性。兴:朱熹注“感发志意”,既感动激发人的心情意志,这是一种感性的方式,是诗歌特有的方式。观:“考见得失”通过诗歌可以看见社会政治的盛衰。群:汉代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人们读诗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修养,可以和谐相处。怨:怨刺,提出批评。《诗经》中有不少怨刺诗。在这里孔子首先提到的诗的情感教育,接着就强调诗的道德作用。孔子还认为鉴赏诗首先要懂得诗的审美特点,其次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孔子的美学思想中体悟到,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诗与乐审美功用。

小结。

综上所述,探讨中国古代美学,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的美学史,更是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传承发扬下去。从中国的美学发展史中不难看出早在几千年前,美与善就在我们祖先的生活中体现出来。当人类意识到诗歌与音乐能够激发情感、抒发苦闷的那一刻起,艺术也就随之产生。艺术是美的根源,它可以引导和提高人类的感官意识。从而达到审美的境界。当人的审美意识与艺术达到相结合的那一刻,人类的审美体验、感官以及潜意识中的美感都形成了自由与快乐的心灵体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最为值得探讨的是,诗乐与仁义的结合、美与善的结合、人与自然的结合。当这一切成为一个和谐与完美的境界时。社会文明就会得到发展,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这就是美的功用所在。

在了解中国古代美学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中国古代渊源流长的文明,是与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艺术瑰宝分不开的。孔子对《诗经》的编纂收集和他对诗经得情有独钟,体现诗歌对人的情感激发以及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美学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善与美是相通的。善即是美,美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美与善是调和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完美。中国古代美学离不开美与善、礼与乐以及仁的范畴。

大千世界虽然千姿百态,但审美现象是一本万殊的。孔子从“仁”的思想出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以“仁”和“义”来武装。他以“松柏”来做比喻:“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赞扬了在社会大变迁的过程中,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的人格,顽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经典性的精神意象。孔子认为,礼乐生活的目的在于个人的修养,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它能激发人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的治理中去。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就会领悟到艺术的美,艺术给人以激情于享受的心灵体验。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对于个人的修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分析和了解,我们知道音乐与诗歌是人类在生活中抒发喜怒哀乐,并且使心灵得到体验与震撼的美的根源。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用心去了解社会,用一颗善与美的心去感受自然的美。体悟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使我们的社会达到和谐完美。

参考文献:

[1]1、2、3、4甘霖《美学原理》17、23、6、4页。

[2]5、6、7周慎先《中国文学十五讲》1、2、页。

[3]8、9董学文《美学概论》20、27页。

[4]10、刘纲纪《中国古代美学史》。

[5]11、刘清华《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6]12、13、刘纲纪《中国美学史》104页。

[7]14、15、16、17、张少康《中国古代文论史》8页。

[8]18、19、20聂振斌《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纲史》50、65、95页。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从近期国务院、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一系列政策来看,我国环境税税费改革正式提上日程,有望于“十二五”期间正式出台相关细则。从征税对象上来看,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巨大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同时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相对成熟的税目也将纳入征收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认为,预计环境税开征初期主要税目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废水,这对于脱硫脱硝企业和固废处理企业都是利好。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环境税在我国出台并全面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但随着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很快会有结果,这无疑对相关的环保企业带来利好。“毕竟环境税开征之后,排污企业成本相应上升,会加快购置相关的环境保护设施,改进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环境环境监测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排污费等措施,对企业的约束有限。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收费标准长期没有调整,目前收费已大大低于污染治理的成本和污染造成的.损失费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费改税势在必行,因为污染环境的是企业,治理的却是政府,而企业在缴纳排污费之后,往往可以内部消化,成本转嫁到了政府一边,因此尝试开征环境税,能调动起排污企业环保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加大环保投资。

中国古代自然审美环境美学的启示

自然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因为它包含了自由这一内涵.在中国古代文献的绝大多数语境中,自然都不具有现代汉语中的“自然”的“自然界”这一义项.现代汉语中的`“自然”的“自然界”这一义项在中国古代由天、地、万物等概念来分别承担.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自然大多取老子和庄子中的自然的内涵.此一自然的内涵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解释为“自己如此”.这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最基本的规定.就自然是按其本性自己如此而言,自然实际上就是自己决定自己,就是自由.

作者:赵志军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广东,湛江,524048刊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zhanjiangnormalcollege年,卷(期):24(4)分类号:b83-02关键词:自然道家儒家自由

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媒介使用变化启示论文

早上,你起床后不想接受广告的骚扰,于是你没有打开电视机和广播,可是你一拿起孩子的书包,某某培训班的广告立马闯入你眼帘;你一打开门,某某家政广告单张从门缝掉了下来;你走进电梯,左边是分众的液晶电视广告,右边是框架的平面广告;你一出电梯,心想总算安静了,殊不知小区的广播里又播起了管理处的广告;然后你坐公车,有液晶广告等着你,你驾私家车,有交通广播的无休止广告和户外广告围攻你;你好不容易闭着眼睛不再看写字楼下的液晶屏广告,直接上了办公室,一打开网页只想收邮件,天哪,又是广告,强迫式的广告!

这就是当今的媒介环境,

每个人都活在广告里。广告活在每一个有人出没的地方。

作为普通民众,对这些广告现象能看则看,不看就闭上眼罢了。而作为品牌管理者,你的任务就不止是看与不看的问题了。

搞清了这一些,你的广告传播才能做得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传播的经济效益。

如今全球经济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处于一个生产过剩和竞争激烈的时代,

媒体和广告资源的相对过剩,更是我们这个资讯时代的鲜明表征,由此造成了广告业的白热化竞争态势。

电视方面,回想三四年前或者四五年前,我们面对的频道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现在基本上在每一个单一的市场,观众能够看得到的频道数在30-50个以上。以前3个频道覆盖全中国时,每个人收视每个频道的比例大概可以达到30%,现在则只有1/30或1/40,各个频道的收视率都在下降,很少有例外。下降的原因除了这个,最明显的是其他媒体尤其是网络分流了大量的年轻观众。

此外,电视媒体的专业化也让观众的收视习惯固定在3-5个偏好频道上,很少有人在打开电视机后,三四十个频道逛一圈才决定看什么频道。因此,这也形成了一个“二八理论”,就是消费者80%的时间会集中在三到五个偏好频道中,只有20%的时间分散到其他各个频道。在频道少的时候,投放的准确度不是特别关键;但在媒体市场已经细分成熟的今天,投放的准确度就十分重要了。而同时,电视广告成本上升成为每个广告主十分头疼的问题。

平面广告方面,报纸广告正在走下坡路,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的人不读报了转而上网了,如果报纸仅仅能提供信息参考的功能而不能加强与读者的互动,这个下坡路会越来越陡。杂志呢,目前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些建立了品牌优势、稿源原创优势以及高端读者优势的杂志日子越过越好,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还按老一套思路在办刊的正在苟延残喘。

除此之外,新型媒体如雨后春笋,以惊人速度增长。网络广告、手机广告、楼宇广告、厕所广告、网吧广告、卖场广告、私家车广告……尽管这种增长有很大的水分,但新媒体“战国状态”加剧了当前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品牌传播的复杂性。

通往消费者心里的路仿佛多了一条,当品牌传播者把每条路都考察了一下准备启程时,消费者已经远去。

这就是当今的媒介环境下的品牌传播挑战。

欧美国家电子政务与信息化政策法律环境发展的启示

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也悄然袭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上海于2000年率先出台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并于根据试点情况对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20底深圳也出台《深圳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业务管理办法》;年“两会”之后,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国家质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7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年10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北京发布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2003年10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3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对于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作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行业发展的整体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在征信服务行业的准入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执业技术准则、行业标准等方面迄今为止并没有出台较全面的管理规范。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信用化的商品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特别是在经济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信用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不堪设想;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之间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是信用体系真正建立的前提和保障,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又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力的推进器。至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就更不用详述了。

那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存在共性。

首先,如果仅从字面考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之前的“电子”即电子通信技术或电子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应用进行的电子化服务。而电子通信技术的核心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实现信息的快速、跨地域的流通。所以,与传统的商务、政务相比,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更广泛、更快捷的信息流通,通过强大的信息流的实现来优化传统的商务、政务的模式,消除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商务与政务中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信用体系的本质也正是特定信息的公开、流通,以信息公开透明作为信用体系的支撑,以信息的流通来发挥其功能。所以,信息的公开与流通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信用体系内在的要求和运行的基础,其间存在着本质的共性的必然联系。或者说,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核心都是信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和突出表现。

二、电子商务的规范与发展需要信用体系。

第一,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证,生存和发展将十分困难。个人和企业的交易风险都将提高,买家付款后不能及时得到商品,卖家卖出商品不能保证收到货款,商品质量问题,网上重复拍卖问题等等,都难以避免。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主要采取四种较为典型的信用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经营模式和委托授权模式。中介人模式是将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交易中介人,达成交易协议后,购货的一方要将货款、销售的一方要将货物分别交给网站设在各地的办事机构,当网站的办事机构核对无误后再将货款及货物交给对方。这种信用模式试图通过网站的管理机构控制交易的全过程,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欺诈等商业信用风险,但却需要网站有叫大的投资设立众多的办事机构,而且还有交易速度和交易成本问题;担保人模式是以网站或网站的经营企业为交易各方提供担保为特征,试图通过这种担保来解决信用风险问题。这种将网站或网站的主办单位做为一个担保机构的信用模式,也有一个核实谈判的过程,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这一信用模式一般只适合用具有特定组织性的行业;网站经营模式是通过建立网上商店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在取得商品的交易权后,让购买方将购买的商品的款支付到网站指定的帐户上,网站收到购物款后才给购买者发送货物。这种信用模式是单边的,是以网站的信誉为基础的,这种信用模式一般主要适用从事零售业的网站;委托授权经营模式是网站通过建立交易规则,要求参与交易的当事人按预设条件在协议银行建立交易公共帐户,网络计算机按预设的程序对交易资金进行管理,以确保交易在安全的状况下进行。这种信用模式中电子商务网站并不直接进入交易的过程,交易双方的信用保证是以银行的公平监督为基础的。

我国电子商务目前所采用的这四种信用模式,是从事电子商务企业为解决商业信用问题所进行得积极探索。但各自存在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些信用模式所以据的规则基本上都是企业性规范,缺乏必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要克服这些问题在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战,才能使交易双方在政府信用作为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对电子商务的信心。

措施,都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过于依赖技术手段解决电子商务中的问题的弊端,开始更多地考虑行政管理和法律制裁。而信用保障与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相比,又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一定意义上看,信用保障主要是创造一种可信赖的商业环境,尤其是与法律制裁相比较,它既是一种“软环境”,具有法律制裁所难以具备的防患于未然的功效,又不会面临技术手段所难以解决的交易的安全性与便捷性的矛盾。电子商务的生命就在于其快速和便捷性,如果过多地利用技术手段和行政干预手段对网上交易进行管理,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性,但却恰恰限制了网络交易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其优势丧失殆尽。所以,总的来看,在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四种主要措施技术手段、行政管理、法律制裁与信用保障中,信用体系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灵活且最有可能与电子商务本身实现良性互动的规范模式,它可以无处不在却同时能做到大象无形,而且,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由于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到无缝的连接,这种无缝连接所带来的效率和便捷正是电子商务十分需要的。而在行政管理及法律制裁中,我们却发现,要实现它们与电子商务的无缝连接还是十分困难的。

第三,通过一些年来对于解决电子商务法律问题的实践,我们发现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解决办法上,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型,那就是:其一,已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只要尽快进行立法或修订法律,就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典型的如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问题;其二,目前对于该问题还没有成型的.解决方案,需要更多地从理论层面进行解决方案的探寻,较为典型的有网络的管辖权问题、数字产品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其三,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类,就是即便是出台或修订了相关法律规定,其中的法律问题也难以马上解决,需要相应的法律辅助机制的配合,或一个完善的法制环境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问题、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可靠保障问题、电子商务的法律救济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一类法律问题中,我们看到,尽管相应的法律规定十分明确,但就是还有大量的违法行为存在,我国刑法对于信息安全的明确规定并没有杜绝危害信息安全的行为,而我们的著作权法因应网络而做的修订也难以使那些“拿来主义者”却步。造成这种“令行禁不止”的原因很复杂,既与互联网本身非中心性、虚拟性、跨地域性和高度自治性关联,也产生于网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低成本和便捷性。而解决这种难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在立法与修订法律之外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律辅助机制,形成完善的法制环境,从各方面杜绝和制裁违法行为。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是该法律辅助机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电子商务一定会成为信用体系在中国发展最快的领域。

一方面,电子商务本身是信用体系存在和发展的最好的土壤,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电子化的信息流、资金流甚至物流通过电子签章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互动的。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消费者成为参与者。在已经形成的很多电子商务模式中,我们都看到,通过bbs等方式,对于同一类消费,很多的消费者可以很快的建立联盟,展开评价和交流,而这些评价,本身就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有,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方式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其互动性,信息是双向交互流动的,所以,在这种沟通方式之上建立的信用机制也必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动态性。

最后,也是我们一直提及的,电子商务不断采用最新的电子通信技术,能够保证其一直具有强大的信息沟通和利用的功能,而这样的能力会给相应的信用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创造持续、稳定发展的氛围。

如同电子商务没有信用体系无法开展一样,其实信用体系更需要电子政务为其创造条件。因为信用体系建立的前提是信息的充分公开和流通,尤其是那些与特定政府部门密切相关的信息,更是信用体系建立的必需数据。而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正是政府机构信息资源的公开、电子化和共享。目前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立法也是主要集中在政府信息资源公开、共享以及相应的个人数据和隐私权保护等领域,一年来,海南、深圳、上海、商务部等先后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管理办法,而国家层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更是呼之欲出。所有这些法规规章都将成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坚实基础,甚至比关于信用本身的立法还要重要。从法律的角度看,电子政务所涉及的问题基本都是和信用体系密切相关的,如信息公开、信息共享、部门协作、隐私权和个人数据保护以及由电子政务带来的行政的透明度与效率的提高,等等。所以,我国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的完善将是信用体系建立的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又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和信用体系的发展又可以加快电子政务的早日实现。这本身也是我国信用体系建立和发展不同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色,或者说是后发优势的体现,那就是,我们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的电子政盏幕础上的。

五、信用体系是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重要结合点之一。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必然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在蓬勃发展并在很多领域交叉互动,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信用体系就是他们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合点,因为在这一点上,它们都需要信用体系也为信用体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们三者之间进一步的融合必将带来更科学的电子政务,更有效的电子商务和更发达的信用机制。带来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创造出公正、合理、高效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

欧美国家电子政务与信息化政策法律环境发展的启示

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也悄然袭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

而与此同时,近几年来,建立信用体系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逐渐得到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上海于率先出台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并于2001年根据试点情况对办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2001年底深圳也出台《深圳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业务管理办法》;2001年“两会”之后,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国家质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7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2003年10月1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8月北京发布了《北京市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2003年10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203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法规的先后出台,提出了对于依法披露、合法征集、信用服务、失信惩戒、信用管理等推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设想和指导意见,在政府立法规范信用征信领域作了一些探索,但这和征信行业发展的整体需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在征信服务行业的准入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执业技术准则、行业标准等方面迄今为止并没有出台较全面的管理规范。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信用化的商品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特别是在经济进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信用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信用同样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电子商务和信用服务都是发展很快的新兴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从二者的关系看,一方面,电子商务需要信用体系,而信用体系也很可能最先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并体现其价值。因为电子商务对信用体系的需求最强,没有信用体系支持的电子商务风险极高,不堪设想;而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又很容易建立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再加上电子签章四者相互呼应交叉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上,只要稍加整合分析,进行技术处理,就可以建立信用体系,并且该信用体系对电子商务是可控的。于是,整合电子商务与信用体系,或者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就成为一种需求,一种目标,一项任务。

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信用体系与电子政务之间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是信用体系真正建立的前提和保障,而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又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有力的推进器。至于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就更不用详述了。

那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及信用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政策法律环境将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造成怎样的影响?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信用体系在本质上存在共性。

[1][2][3][4]。

爱护环境漫画的启示作文

今天,我看了一漫画,心里既气愤又沉重。

大年初一,一家三口回老家团聚。孩子、爸爸、妈妈都在板凳上坐着,一人抱着一个电子产品,眼似乎已经被屏幕深深吸引住了,一会传来一阵令人反感的笑声。厨房里,桌子旁,有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他们气喘吁吁,为团聚做好吃的饭忙个不停,但这三口人对两位老人的样子却是无动于衷。

孩子打着游戏不能自拔,爸爸抱着平板刷剧是津津有味,妈妈则是各网站淘宝购物,开心不已,他们已经忘记今天这个重大节日的意义。

厨房里,奶奶做饭已经是满头大汗,只想做美味的饭菜给孙子吃。老爷爷已是两鬓苍白,因为长期劳累过度,背都驼了,但还是系着围裙,仍在努力为他们做丰盛的美味佳肴。可是,孩子、爸爸、妈妈都不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来帮忙,爸爸则是跷着二郎腿,扭过头说:“爸,我们再玩一会儿,饭好了叫一声!”老爷爷赶紧说道:“中,饭好了就叫你们啊。”爷爷奶奶的劳动,他们全不放眼里。当老人把香喷喷的饭菜端桌上,他们一家三口吃得是津津有味,狼吞虎咽,边玩边吃,吃饭声淹没了老人聊天的声音,两位老人家一口饭都没吃,双手放在背后,长叹了一声,摇摇头进房间了。

看到这里,我立刻对孩子及两位家长的行为感到厌恶。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电子产品是他们的挚爱,对父母及亲人的关系越来越淡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感恩。不懂尊老爱幼的人也有很多。例如: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对他视而不见。在路上,由于年老行走缓慢,一些车辆飞驰而过,吓得老人家心惊胆战。

我们的传统美德哪去了?我们是新时代新少年,我们一定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从自身做起,帮助、爱护、陪伴老人,帮助弱小者,帮助残疾人,让我们的爱心一直在路上。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我国尚未设立以保护环境为课征目的的法律,财政政策中主要是有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而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分散在不同的税种和税收措施中。我国当前税制中与环境有关的主要有:(1)增值税:暖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适用13%的低税率。利用回收旧资废品的企业可以按10%抵免增值税;(2)消费税:汽油税率为0.2元/升、柴油税率为0.1/升、汽车轮胎摩托车适用10%税率,对子午轮胎免税,轿车根据汽缸容量课征3%、5%、8%的税率;(3)资源税:开采的天然原油税额为830元/吨,专门开采的天气和与原油同时开采的天然气税额为215元/千立方米原煤税额为0.35元/吨;(4)车船使用税就使用的车船按机动和非机动各自所属类别征税机动车船每年须交年检费;(5)税收减免:三废利用企业的税收减免,如对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免征增值税,对企业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制品化肥、农药农膜免税;(6)对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如对外商提供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方面的专有技术而收取的特许权;(7)使用费免征所得税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措施,如经批准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从使用的月份起免征土地使用税5-10年;(8)对开垦地所实现的农业收入免征农业税3年;支持环保事业的税收措施如环卫部门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站污水处理站厕所等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环卫部门使用的各种洒水车垃圾车等免征车船税。

三、我国与欧盟国家对比。

从我国与欧盟国家的环境税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差异。

1.欧盟国家环境税涉及面广、税负重,这些国家不仅对一般的燃油运输工具的使用课税,而且还对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硫化合物、磷化合物噪音,塑料制品、一次性制品、废水垃圾等普遍课税,几乎涉及到与环境污染有关的方方面面较重的税负。

2.欧盟国家差别税率设计详细充分运用了差别税率的导向功能,而我国差别税率级次过粗,例如,消费税不对无铅/含铅汽油无硫/含硫柴油实行差别对待不对污染更严重的大型客货车课税。

3.欧盟国家普遍实行了专款专用制度,收缴上来的环境税往往专门用于改善环境的投资,而我国开设与环境有关的税种似乎更多是出于收入的考虑,没有专款专用的制度规定。从以上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环境税的完善上仍任重而道远。

4.和欧盟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税费制度中的环保措施还很不成熟,还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中的环保措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我国税收政策在防止和改善我国环境污染加强环保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以环保为目的的税收措施中税收政策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一是我国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税收,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靠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措施来得以实现,这样既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很难形成专门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二是现行税制中有利于环保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影响了税收优惠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收费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排污费。我国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依法对我国境内造成污染的生产单位和个人收取费用主要采取超标收费和排污即收费两种办法,然而从征收的实际情况来看征收标准偏低且不平衡,从经济学理论上说收费标准应不低于环境成本曲线与环境收益曲线交点处的污染防治费用(环境成本)。二是资源补偿费主要表现在收取资源补偿费的范围太狭小,许多自然资源基本处于无偿使用状态所收的资源补偿费太低与资源本身的价值相差悬殊,而导致的结果是环境不断的恶化。

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对比,总结以下制度建议。

1.应加快环境税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持财政收入中性。即在征收环境税的同时削减其它税收,基本保持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不变。以循序渐进为原则,逐步把现行的税费制度过度到以环境税为主的环境税制。

2.运用税收优惠、差别税率等政策,积极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我国目前没有专项的环保税种,但在一些税种的规定中直接或间接地含有环保因素。但与欧盟成员国相比,我国税收政策在环保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少,规定过粗,现有政策远远不足以对环保投资产生有效的影响。今后在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资源税上,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因素,使税收法规与环保更为密切配合,并充分运用税收优惠手段,合理有效地引导资金流向。

3.在采用税收手段时,应注意与排污收费、使用者收费、补贴、综合利用奖励等经济手段取得协调,扬长避短,发挥综合效能。同时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健全,还要注意与价格千预、责任保险、排污交易等市场方法相互配合,使它们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4.加大环境的资金投入,综合运用各种资金渠道,治理污染和保护为污染的环境。为创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一)与机动车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关的国际实践。

从国外的一些国家来看,他们所征收税种的名称多数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关,像是二氧化碳税、二氧硫税等等,当然也有的采用其他手段,像通过征收其他税费和发放补贴等来鼓励家庭使用环保型汽车。

英国伦敦在2月4日启动了“低排放区”计划。从这一天开始,凡进入该区域的12吨以上、尾气排放未能达到欧3标准的卡车,其驾驶员要缴纳200英镑的排污费,违者将收到高达1000英镑的罚单。欧盟计划在8个国家一共设立70个这样的“低排放区”。

荷兰交通部计划从开始征收汽车里程税来替代新车购置税,而交通部门规定不同排气量和吨位的机动车有不同的税收标准,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每公里将征收3欧分的里程税,到这一税率将提高到6.7欧分。

对破坏臭氧层的使用氟化物征税等。

韩国政府目前也正在研究按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税金的方案。

对于日本,目前还没有征收汽车环境税,不过基于对环境的保护,日本通过征收其他税费和发放补贴来鼓励环保小型车的使用。目前在日本买车时要交纳所谓的汽车取得税,但是如果购买的是价值50万日元以下的微型车,购置税可免除。且如果购买的是日本政府鼓励推广使用的环保车辆还可以得到大约车价8%到10%的购车补贴。然后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还要按期交纳汽车的重量费、汽车税等,这些税费均与车体的重量和排气量有关,汽车车身越重,排气量越大,交的费就越多。

(二)对机动车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国际经验启示。

西方国家通过对机动车相关税负的征收,减少了污染排放,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提高;开征相关税收使得机动车使用相对减少,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开征此税还会降低其他超额税负来弥补新增的环境保护税负,增加了就业,刺激企业改进工艺和加大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一种必然选择。具体启示:第一,要综合衡量纳税人税负。

对车主征税,显示出了对非车主的公平。但是还是要考虑针对汽车尾气排放征税与其他税种的重复征税问题,所以应当与其他税费明确界限。当然如果简单地开征环境税还是不够的,因为企业很可能会将税负直接的转嫁给消费者如提高机动车价格,这可能增大排污,所以,在开征环境税的同时,必须让厂商承担更多的责任,从源头上激励厂家生产环保型、新能源型车,这样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第二,征税范围须逐步扩大。

一个新税种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开征机动车环境税的时候必须循序渐进,可以先对相对污染比较严重的类别开征,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要使纳税人逐步适应,还须重视税率调节,针对不同排放量的机动车实行分税率。

第三,设置鼓励性税收政策。

除了对重污染车辆实施惩罚性税收,还应制定一些鼓励性的税收政策,必如税收优惠,对那些致力于研制开发低排量、低能耗机动车的厂家可以提供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等。

二、现阶段我国推出机动车环境税的必要性。

(一)环境污染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城市空气污染,在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每年死于城市空气污染的人数超过35万。此外,城市空气污染还会引起慢性病患者增多、住院人数增多、城市能见度降低等一系列不良影响。此前,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负责人也曾表示,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长,城市空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与机动车混合型污染转变,一些大中型城市频频出现空气污染现象。据查,全国废弃排放总量为637203.69亿立方米,其中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30%。因此由于我国机动车使用的油品质量低,排放水平不高,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的重要污染源。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我国的节能减排不应仅仅是口号。

(二)能耗高。

20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3.7%,目前,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最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机动车辆猛增: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至年10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99亿辆。其中,汽车(含三轮车和低速载货汽车)8500多万辆,摩托车11000多万辆。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这种石油实际需求的上升,甚至会导致整个世界的石油储备都不能承受汽车消费如此快速的增长。

三、我国推出机动车环境税制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已拥有推出机动车环境税的社会环境。

目前社会上对机动车环境税征收的呼声很高。当然,开征机动车环境税是一项复杂和敏感的事情,所以我们在征收的时候必须严密考虑,从总体税负上来看,虽然我国总体税负已达到40%左右,但征收机动车环境税却并不多余,中国现在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已经达到极限,不论是从未来国家发展还是代际发展来看,都应开征该税,并且目前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开征机动车环境税的必要性,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损害行人健康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摆放在人们面前。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低碳生活已经深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渴望对绿色生活的回归,并且这些意识也已上升到了亲近和保护自然层面。目前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开征环境税势在必行。

(二)我国已具备推出机动车环境税的财政条件。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税收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财政储备较丰富,具备了开征新税种所必须的财政支持,国家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税制、完善新税制。并且这样也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收导向。开征环境税,我们可以一面将财政资金直接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事业,一面间接投入于促进技术进步,促使资源与能源的节约,促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上,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政府的环保投资导向刺激机动车环境税的征收。

最近财政公布了4万多亿的投资方案,用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其中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为3500亿占约8.75%,可以拿来给企业用于购买排污设备进行排污改造,也可用于净化大气等,这样一来就能促使企业改进工艺,降低一定的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了征机动车环境税会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够保证该税的征收,增强其征收的可能性。

总之,在我国开征机动车环境税势在必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形势,都迫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要积极倡导新生活,引导人们的思想观念、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国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机动车环境税费改革的问题,适时会征收,而车主将按照机动车污染排放情况的不同,缴纳不同的税费。

参考文献。

[1]杨红兵,王传涛,朱忠保,黄栀梓.机动车环境税该怎样征[n].中国环境报,2010-2-3(002).

[2]马君,李哲.关于我国环境税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18).

[3]马岚.环境税应是新税源而非新财源[j].经济研究参考,2009(66).

[4]高晓露.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绿色税制建设[j].财经问题研究,2010(01).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从近期国务院、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一系列政策来看,我国环境税税费改革正式提上日程,有望于“十二五”期间正式出台相关细则。从征税对象上来看,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巨大的商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同时防治任务重、技术标准相对成熟的税目也将纳入征收范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认为,预计环境税开征初期主要税目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废水,这对于脱硫脱硝企业和固废处理企业都是利好。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环境税在我国出台并全面实施尚无明确时间表,但随着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很快会有结果,这无疑对相关的环保企业带来利好。“毕竟环境税开征之后,排污企业成本相应上升,会加快购置相关的环境保护设施,改进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环境环境监测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施排污费等措施,对企业的约束有限。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收费标准长期没有调整,目前收费已大大低于污染治理的成本和污染造成的.损失费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费改税势在必行,因为污染环境的是企业,治理的却是政府,而企业在缴纳排污费之后,往往可以内部消化,成本转嫁到了政府一边,因此尝试开征环境税,能调动起排污企业环保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加大环保投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析瑞典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论文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与生态环境的相融性显得犹为重要。人们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到自身的健康,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必将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已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背道而驰。如何利用公共政策,调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此达到双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环境问题的一大重要课题。

1.税负转移,财政中性。

这是欧盟环境税设计的重要特点,也是其能推行的主要前提,就税收的定义而言,它并不是财政中性的,出于对可能失去竞争力的考虑,工业部门强烈反对生态环境税,同样消费者也怀疑生态税会提高产品的价格,因此,为保证生态税的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必须明确提出要降低其他税种的税率。所以绿色财政改革通常是在税负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新设的生态税将补偿现行税收收入的减少。

2.多重税收与差别税收。

和别的国家不一样,欧盟国家将能源的消费及使用,尤其是化石能及其产品的消费和使用视为环境保护的关键。为此,欧盟许多国家制定了对能源及其产品实行多重征税和差别征税的办法。特别是欧盟的一些北方国家,如丹麦、芬兰、瑞典等国一般都对能源及能源产品征收消费税、碳税、硫税等,对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实行差别收费。另外,欧盟各国为保护本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工业用能和家庭用能实行差别收费制度。例如,瑞典对工业用电不收税,而对家庭用电要征收能税和碳税。德国将差别收费政策应用到了污水排放领域。德国规定,污水排放不达标,则污水排放费按排放费费率100%征收,如果达标了,则污水排放费按排放费费率的25%征收。德国对达标排放与非达标排放采取差别征税的办法,促进了污水排放者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在排放前强化污水处理,使污水的污浊程度不断降低。

3.返还与减免制度。

除了税负转移以外,返还与减免制度也是主要措施之一,欧盟国家环境税种类很多,税率较高,法制比较健全,理应是全世界环境税收收入最多的地区之一。但是为了保护欧盟工业产品和服务活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盟国家在实施世界上最苛严的环境政策的同时,也实施了世界上最宽松的环境税费返还与减免措施。

4.增加了财政收入和环保资金。

西方国家由征收环境税筹集到的财政收入增加明显。环境税在整个国家税收中所在的比例虽然还很小,大部份国家都在5%-10%之间,但增长迅速。随着生态税制改革的深入,环境税在整个税收结构中的比例仍会继续上升。

爱护环境漫画的启示作文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漫画,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垃圾桶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垃圾桶旁边散落着果皮纸屑、零食袋和一些食物残渣,散发着阵阵恶臭。六七只绿头苍蝇绕着垃圾桶不停地盘旋。简直不堪入目。

小女孩不由得皱起眉头,转身对小男孩说:“这里太脏了,我把它收拾一下,你赶紧想想有什么可以制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办法吧!”说完就收拾起来。

小男孩摸摸头,一道灵光从脑海中闪过。“有了!”他立刻兴奋地打开书包,抽出了纸和笔。再趴在地上,用笔快速地写下:文明——只差一步!

小女孩收拾好了垃圾,小男孩把写有大字的白纸贴在垃圾桶上,小女孩冲他竖起了大拇指。

看完这幅漫画,我陷入了沉思: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人因为怕麻烦,而把垃圾直接扔向垃圾桶,而命中率却不高,经常扔在垃圾桶外面,导致垃圾桶周围总是“聚集”着许多垃圾。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这样不文明的事情。暑假的一天,我去学奥数,在经过一排旧房子旁时,一块未吃完的西瓜皮从楼上扔下来,重重地砸在离我不到5厘米的地方,瓜瓤瓜汁飞溅一地。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幸好没砸在我头上,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由此,我想告诉大家:人人都要保护环境卫生,要做文明之人。看到不文明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好环境要靠大家齐心协力!

生态环境工作启示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需要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工作是一个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作为一个从事环境保护行业的从业者,我深切感受到了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日常工作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1、重要性及意义。

在现代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采和消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和各种污染。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工作就是要从反面教育,引导公众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提供环境信息和服务,推进城市绿化,优化空气质量以及科学管理资源等方式,使环境健康,从而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

2、生态修复的可行性。

对于一个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如何进行生态修复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过程。生态修复可以通过植被种植、土地治理、生物强化、利用人工湿地等方式实现。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环保。

农业是人类必需的产业,同时也担负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普及,农业技术也得以更新和升级,农业生态环保得以实现。例如,农业废弃物的利用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农业生态化的推行等等,都是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的有效手段。

4、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也是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城市化的进程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态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问题。而城市生态建设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生态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道路绿化等方面入手,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也可以通过城市建设引导公众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城市生态文明进步。

5、加强环保意识才能实现美好未来。

生态环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而环保意识的提高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在生态环保工作中,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尤为关键,只有加强环保意识,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之,生态环境工作作为对未来的投资,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安全,也是为了地球的未来。我们要把爱护环境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努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的启示作文

有一条小河非常清澈,经常来往着一群群可爱又机灵的小鱼,它们在那条清澈的小河里,游来游去,幸福生活,快乐极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在小河边建了一家化工厂,把化学工业的废水直接排放到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从此,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就变得混浊并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有一天,一条金鱼妈妈与往常一样带着两个可爱的小金鱼出去玩耍,它们游啊游啊,一路上小金鱼看到很多死去的小伙伴,它们就问妈妈:“为什么小伙伴会死呢?”妈妈告诉它们,可能是上游的水被污染了,我们赶快离开这条小河!那多可怕呀!小金鱼们说:“我们要告诉大伙,赶快离开这里”。于是,河里所有还活着的鱼儿们一条跟着一条游走了,离开了这条被污染的小河。

从此,那条小河再也看不到那些可爱的小鱼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