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浅析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2 23:11:03 作者:字海

范文范本是一种标杆和目标,它让我们有一个清晰的写作方向和追求更高水平的动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性别:女。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一年。

到岗时间:随时。

身高:165cm。

血型:a型。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应聘职位:校对・录入,编辑・记者,影视策划・影视制作,其它职位。

应聘行业:媒体/出版/影视/文化/艺术,广告/会展/公关/市场推广。

期望工作地区:石家庄市。

期望月薪:面议。

自我评价。

开朗、集体荣誉感强;。

组织能力好、注重团结协作;。

沉着、善于与人沟通;。

工作经历。

-3至-1石家庄电视台编导。

所在部门:车天下栏目。

工作描述:负责《香车美女》等主要栏目策划编辑工作;。

-7至2007-2石家庄电视台编导。

所在部门:世说新语栏目。

工作描述:担任外采记者后期编辑。

2006-3至2006-6河北青年报记者、编辑。

所在部门:校园周刊。

工作描述:

教育背景。

2008-3至-7学校名称:河北师范大学。

取得学历:本科。

荣誉证书。

nit模块(文字处理)与(数据表管理)双证书;。

曾获省级“优秀团员”、校级“三好学生”、学院“奖学金”、“先进个人”等称号;。

获普通话二级证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甚至不可抗拒的文化力量,逐步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主体。探究分析大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与电视传媒这一传播媒介的关系,是当下新时代发展情况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电视作为一种最为普及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无时无刻的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功能越来越多样化,教育学习、娱乐、传播信息等等,怎样利用好电视传媒?为我们提供更多有效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位电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电视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研究的现状。

我国对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当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下几方面:

(一)大众文化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21世纪是知识科技的经济世纪,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生产力、社会文化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领域的文化形态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不断地吸纳新的科学科技知识、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整合当代科学精神,从而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否则,就有可能是产生发展停滞,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二)大众文化的`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能盲目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内容、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国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条件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要求,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三)大众文化的人文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文化形态。纵观其发生发展的所有过程可以发现,大众文化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蕴涵着一种人文的目标并昭示着人文价值理性。随着人类的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大众文化作为人民自己的文化在21世纪将更加鲜明地凸现其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体现和反映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做到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必须贴近大众文化生活、尊重大众文化权利、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反映大众文化理想和提升大众文化人格。

(四)大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方向。

当下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做到持续稳定发展,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交流的状态,广泛全面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国际主流文化相接轨、与国际文化新进展相符合。具体到贴近百姓生活、影响民众精神的大众文化,就要有效地发挥引导大众追求、促进大众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广泛及时地吸收并且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海并积极创新其表现形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在大众文化中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五)大众文化是一种浅层次的文化。

大众文化发展的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准的发展状况上,严重制约了大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广大人民受益度大打折扣。大众文化是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当下越来越严重的商业性文化炒作逐渐主导了文化的本身,以至于遮蔽了文化的本意,大众文化开始沦为不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一种浅层次娱乐。大众文化脱离群众喜闻乐见的宗旨。真正处在文化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不能漂浮于层面,下到社区中,下到民间中,才能构建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创作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作品。

(六)电视传媒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电视传媒以民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具有巨大传播优,为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已经逐渐成为大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来电视台频频播出的综艺晚会、时装表演、流行音乐、广告等都属于大众文化传播的具体表现。使大众文化在传播中具有干预生活直面社会的入世性,对人们各方面的影响日趋明显。

(七)电视传媒对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电视传媒通过传播功能与创造意义的功能逐渐合一以及电视媒体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和内容的极其丰富性,赋予受众群体更大的选择的能动性与自由度,同时也使大众文化在接受与继承的两个极端的融合中不断发展,充分深入人心。八、电视传媒对大众文化受众群体的影响力。电视传媒媒体的伟大与可怕之处便在于它水滴石穿、有意无意地形塑观众的趣味、喜好之型,欣赏习惯、文化生活,在无形之中发挥一种强制的引导性。

三、本选题创新点。

通过论述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状态和趋势,结合电视传媒的发展水平及其特点,推究二者存在的关系和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并为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进一步的结合与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四、论文基本框架。

一、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状况。

(二)大众文化的发展发展状态和趋势。

(三)当代大众文化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二、当代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的关系。

(一)电视传媒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

(二)大众文化对于电视传媒的意义。

(三)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结合的意义。

三、大众与电视传媒交融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大众文化兴起和电视传媒传播的盲目性。

(二)大众文化中传统不良习俗对大众文化的腐蚀。

(三)商业化电视传媒对低俗文化的推波助澜。

四、大众文化与电视传媒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一)引导大众文化利用电视传媒传播,确立基本思想原则。

(二)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利用电视传媒对大众文化进行积极传播。

(三)利用电视传媒对大众文化进行的推广中要不断提高格调和品位。

(四)确定大众文化在电视传媒中的文化地位,引导商业性的适度原则。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面对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21世纪的广播电视编导应该是厚基础、高层次,有业务前瞻能力、创新精神和娴熟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必须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并顺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容忽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甚至关乎到今后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主要创新内容。

2.1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

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媒体运行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实践能力为中心,一专多能为目标的“1+8”人才培养模式。所谓“1+8”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学校与传媒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对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即1个应用型专业对接行业内8个重点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分阶段、渐进式培养学生从事传媒行业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地完成传媒机构的工作,具体涉及摄像、影视剧编创、专题片创作、节目策划、新闻采编、导播、后期制作以及节目总体编排等8项工作,力争做到专业技能培养核心化、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化、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化。

2.2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1)创新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方式为先灌输理论,后进行实践,这不单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还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授课方式必须要创新,既要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导入品牌意识,培育优质示范课程,待成熟之后推荐为高一级别的精品课程,并分批次培育形成梯队,力争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打造成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同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自主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以切实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另外,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中,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试验,让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通过学生事先的自行学习,使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强化实践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材甄选。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知识更新的速度随之加快。这亦导致传统教材的内容业已满足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须注重教材的甄选。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教材创新的层面进行判别,比如实用性、趣味性、时效性等,同时教材涵盖的内容也要范围宽广,既符合时代潮流和创新要求,又关联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换句话说,教材的选用必须能够引领学生走在传媒行业的最前沿。

3)实训方案设计的创新。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方案的设计,首先应确定设计思想―――强化实践教学,凸显就业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将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用理论指导实训操作,以实训推动理论学习。在执行时,应紧紧围绕8项业务能力进行训练,遵循自浅入深、由内而外、从单人界面升级至联合协作的基本原则,逐步落实该专业通用的实训教学模块、硬件设施配置标准和联合实训操作流程。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1)建成标准配置的校园实验电视台,以此为依托,创建仿真岗位体系,合理分配实训学时和学分,形成目标控制、量化分解、测评跟踪的循序模式。

2)确立全程实训内容的设计主线,即围绕8个重点专业技能打造全部课程,把具体的实训项目量化设计到每一门课程中,打破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

3)因人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专业走向,并有指向性的开设两到三门独立的实践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

4)将毕业论文调整为毕业设计,鼓励学生作品选题与形式的多样化,提倡用作品进行毕业答辩,同时须结合作品编创完成导演阐述。

3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大众媒体培养、输送行业人才。近年来,随着媒介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公众需求多样化的转变,以及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使社会对高等学校广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作为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该不断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努力培养出能在广电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媒体工作的专门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力推动我国传媒行业和广播电视编导学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来自,是大学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本着对贵单位的向往,我毛遂自荐递上这份自荐信。

在大学期间,专业课根基扎实,取得优异成绩。在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熟练操作电脑。

4月至6月,在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电视节目制作中心大型活动部实习,协助“中国红·青春中国心”栏目导演做好各项工作,主要负责拍摄前期筹备工作,在拍摄现场,协助导演。207月至9月,在重视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健康第一》栏目组实习电视编导,期间完全独立完成方案策划、文稿写作、外出拍摄与后期剪辑等各项工作,自主制作数期节目并播出。总共为期5个月的实习工作受到领导与指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在这些实践中,不仅使我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锻炼了作为一个传媒人的基本素质,也领悟了很多道理,更增强了我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

在其他能力方面,我始终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始终以一个正直青年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形成服务大众的思想,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在毕业之际,我充满喜悦和期盼,面对挑战,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

如果贵单位需要一名我可以胜任的工作人员,我毛遂自荐,期望成为大家中的一员,与贵单位一起发展壮大。

请您给我一片展现自我的天空,我愿用我的努力和汗水来回报贵单位的任用。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精神层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广播电视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有了更高要求,其中,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起着重要作用,因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专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打造广播电视艺术科学的高级专业人才。

电视广播行业发展迅速,随之出现了缺少高素质人才等现象,结合我国电视广播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广播电视院校对实验教学做出相应改革,使学生成人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电视广播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很重要,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找到适合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我国高等广播电视院校经国家部委批准招生的院校和相关专业每年呈增加趋势,招生人数随之成倍增长,使高等广播电视院校受到人们欢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等广播电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广播电视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下进行简要分析。

1.1实验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我国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院校很多,但在众多院校中普遍存在实验教学设备缺少的现状,偏向于重视理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实验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而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把学生局限于在课堂上,学生缺少自己动手拍摄、创作、编辑等实践,对于项目设计也是顺应教师设计按步进行,学生缺少实践,无法很好地培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节目的创新也更有难度。

1.2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课程应由策划、编辑、导演、拍摄、录制、制作等组成,形成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人员和实验设施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实验教学课程的完善性,一部分教师注重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实验教学体系链条中断,例如,开设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新闻的写作,而忽略了新闻采访的实践,学生只停留在写作层面[1]。

1.3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实验设备缺少。

目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教学课时较少,而每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并且实验设备缺少,实验课教学中,学生都是按组进行,每个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次数有限,很难达到熟练使用实验设备的地步,并且实验项目周期较长,这样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任务完成率,很多实验实施学生在课下无法接触到,这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需求远远无法得到满足。

1.4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

我国新课改在逐步深入,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也应随之更新,实验教学需要根据这一学科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学生在实验课上往往只是浅显地懂得设备的理论操作,无法达到熟练的掌握运用,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的广播电视设备感到手忙脚乱,实验教学目的性不强,导致不能发挥专业实验课程对学生交流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

1.5实验教学方法不丰富。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无法满足目前广播电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实验教学课程普遍是简单地把理论课程进行重复,使学生认识不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过程简单化和机械化,不利于实现实验教学的创新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3]。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来自广东,是大学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本着对贵单位的向往,我毛遂自荐递上这份自荐书。

在大学期间,专业课根基扎实,取得优异成绩。在国家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熟练操作电脑。

在其他能力方面,我始终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始终以一个正直青年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克服人性的弱点,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形成服务大众的思想,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在毕业之际,我充满喜悦和期盼,面对挑战,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迎接。

如果贵单位需要一名我可以胜任的工作人员,我毛遂自荐,期望成为大家中的一员,与贵单位一起发展壮大。

请您给我一片展现自我的天空,我愿用我的努力和汗水来回报贵单位的任用。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90年6月。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7月。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学院:xx邮电大学。

居住地:重庆市。

籍贯:重庆市。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

期望地点:重庆市。

期望职位:电视编导宣传策划助理。

意向概述:自己以强大的热情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伯乐。

教育经历。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对学习认真踏实,对生活乐观自信,对工作充满激情,勇于探索,成熟乐观的性格,认真细腻的'工作态度,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自己一直欣赏世界演讲大师约翰库提斯“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这句话,也成了我的人生信条。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在大学这个亚社会里我明白了很多我的年龄该知道的东西,懂得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我所遇到的人或者事,自己深知一个踏实勤奋,一个常怀责任感和爱心的人一定可以获得自己成功。因此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优秀的您.

工作实践经验。

9月-月xx小记者站文案专员。

年7月-2012年9月xx电视台实习记者。

8月-8月xx市农业局文案策划专员。

208月-2010月xxxx艺术培训学校兼职教师。

207月-年9月xx电台广告策划。

校内职务。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书画协会副会长传媒艺术学院。

2010年10月-年4月宣传委员传媒艺术学院。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xxx@。

手机:xxxxxxxxxxx。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摘要:跟着我国社会的提高、经济的成长和文明的繁华,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影视家当正以惊人的姿势迅猛突起,构成了电视行业节目制造和播生产业赓续繁华、学界关于电视实际的相干研讨也慢慢走向体系化、实际化的双响局势。但是“电视编导”作为一个电视业界、学界和电视不雅众耳熟能详的概念,却一向没有获得清楚的界定。历久以来,在我国的高级教导本科专业目次中作为艺术类的“播送电视编导专业”与电视节目流传营业中现实存在的“编导”任务岗亭之间缺少分歧性,不克不及很好地互相契合,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这也是今朝我国高级教导不顺应社会成长需求的一个典范表示。本文从对我国现有的“播送电视编导”的专业范式的梳理动手,侧重剖析今朝我国已开设“播送电视编导”、“影视编导”等专业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和造就计划的近况,从流传学的视野对“播送电视编导”领域做了学理上的厘清和整合。并联合业界的电视节目制造流程等实务对播送电视编导岗亭的任务内容和任务性质停止了界定,对“播送电视编导”、“影视编导”等概念的界定和作为穿插学科的“编导”概念停止学理上的辨析,进而解析并提出普通意义上的“序言编导”概念的需要性。这就从实证上支持了关于播送电视编导概念的领域建构和辨析。最初本文联合现实,对“影视编导”专业范式树立的需要性、本科专业的定位和影视编导的根本素养及根本功请求停止探析,并对新时代影视编导的成长趋向做出向“多媒体编导”或“收集编导”偏向成长的拓展和延长,从学理上完全处理“编导”在消息流传教导中的概念混杂及专业设置凌乱的成绩,以顺应传媒行业序言分工巧化和序言融会的双向成长趋向,从基本上增进我国播送电视行业和学科扶植的繁华和成长。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5。

1前言8-12。

1.1研究背景8-9。

1.2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高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现今社会对既懂经济财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很多高校财经类专业都将培养这类复合型人才作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主修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一些与信息技术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而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以下简称mis)这门课程正是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等方面知识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mis课程从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很多高校财经类专业来说,mis课程目前也被确立为专业基础核心课,成为培养高校财经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主干课程。

高校财经类专业mis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mis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及其原理、开发过程及其技术手段等,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财经类专业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对管理决策的重要影响,并能将信息技术与管理决策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管理决策服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及信息管理的基本意识和进一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学以致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mis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这就需要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目前,高校财经类专业mis课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mis这门课程仍以讲授式方法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较少结合项目或任务等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尤其当讲解到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等内容时,由于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不了解,仅仅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让学生感觉是纸上谈兵,自然很难理解和掌握mis课程的相关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间也无法很好地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就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传统、单一,没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引入案例教学的仿真生动性由于mis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以及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且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现行mis方面的书籍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理论性也较强,但真正结合案例编写书籍以及结合案例进行授课却较少,教师忽略了引入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这就给教师讲解课堂知识和学生理解课堂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比如,在给学生讲授mis的系统设计阶段时,提到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解决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即对系统分析阶段得到的逻辑模型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系统设计通常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那么学生如何深入领会这些思想?教师若忽略引入实例、引入案例进行具体讲解的话,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接受的知识过于抽象、过于机械,致使学生对听到的理论知识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概念,他们面对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最终导致理论教学过于枯燥、空洞,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等问题的出现。

(三)忽略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考虑,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曾有教学工作者引用侯炳辉教授的说法,学习mis应有所侧重,例如,偏工、偏商、偏管等〔2〕。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对其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因此,授课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而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mis教学不分专业、很少考虑专业背景、相同的教学内容教遍所有专业的情况。即使有些高校针对不同专业在所使用教材上有所区别,但在讲课内容上仍是重点讲解mis的基本概念、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和评价等基本原理和技能,同样没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不同,没能真正在授课内容上有所区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所学零散知识无法系统化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以及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必经过程,是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而mis正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涉及到的许多理论知识、信息管理思想以及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重要性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理解和掌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是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他们整体上技术性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应力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mis的实践也只是通过校内每周开设的上机实验课进行,有的高校只开设14学时,至多28学时。可见,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极其薄弱,学生对平时所学零散知识根本无法系统化、体系化。

(一)采用问题+案例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使学生在不断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该课程的目的〔3〕。案例教学法在很多课程教学中早已存在。在讲授mis课程的时候采用问题+案例教学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起学生对mis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恰当的案例,能使学生对mis课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并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求解问题,从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该门课程。问题+案例教学法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结合案例创建问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入恰当的教学案例,进而提出合理的问题。恰当的案例是指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全面代表性和思维启发性的案例。问题的合理是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所提问题的侧重点和考核的难易程度应有所不同。只有当问题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时,才能称为问题是合理的。只有结合案例构思出合理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逐步细化案例。

结合案例确定问题后,学生要进行分组讨论,逐步细化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将问题的答案讲解给学生,而是进行实时引导,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最终寻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小组间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沟通,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枯燥无味的任务进行应付,逐步地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实现了以教材为中心向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分阶段总结、反馈强化。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分阶段进行实时总结,如对mis案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到最后编程实现的每一个环节或每解决一个子问题后进行实时总结,总结每个阶段学生是怎么成功的、什么原因导致了失败等,通过学习总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予准确的总结和评价。教师恰如其分的认可与夸奖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教师恰到好处的指正与批评也会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使学生对mis的整体过程、理论思想有更深入的领会。

(二)强调教学内容因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

根据所学专业背景可将学生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代表的学生,这类学生相对来说技术性较强,具有较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从深层次技术角度分析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经济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二类是以财务管理、财政金融、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为代表的学生,这类学生技术性相对较弱,没有从事过系统开发工作,因而对mis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直观的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经济管理专业视角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材资料上的侧重。

对于技术性要求较强专业的学生,可以选用黄梯云主编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在介绍mis有关概念、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从技术的角度系统地阐述web开发的基本技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决策支持系统、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系统等内容。而对于经济管理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选用严建援等译的《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从管理和决策的角度阐述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另外,mis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其相关知识发展快速,而纸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相对滞后,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周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并开发一些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接受,以弥补纸质教材对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的缺陷。

2.讲授内容上的侧重。

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即使是讲授同一部分内容,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确定同一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当介绍erp与crm系统时,对于第一类技术性较强的学生,不仅要重点讲解基本理论,而且还要重点讲解其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开发技术等;但对于第二类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技术是其弱项,而他们对财务会计知识则比较熟悉,可以重点介绍erp系统中的财务模块,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很乐意接受。

(三)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

m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都是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很重要。校内相应开设的实验课时间短且不集中,比较适合零散知识点的验证与巩固,很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因此,为使所学知识能进一步系统化,应同时强化校内、校外的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校内开展课程设计。

对于校内实践教学,可以在该课程学习的后续阶段开设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实践,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辅导,从而有一整块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例如,对于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学生,教师可给出若干个不同主题、大小适中的mis系统,由3-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课程设计。组内学生共同进行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编程实现,最后组织每组学生讲解自己开发的系统,并与其他组学生互相交流设计经验,取长补短。这样通过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实践,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问题与项目管理的能力。

2.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学校可以要求每个专业至少建立一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派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锻炼,要求学生通过真正深入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mis的战略规划,分析构建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指出现有流程不足的基础上,实时结合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流程重组等,然后进行新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新系统的实施、测试及维护,这样能融会贯通于社会实践中,从而在实践中掌握和领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系统的管理思想等;另一方面,也可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成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及时将企业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自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出现以来,该专业迅速发展并且受到广泛欢迎。以河南省为例,除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等综合性院校外,像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模式,为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培养模式上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培养,还要兼顾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与老牌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远远不如这些重点院校;但是与当地高职院校相比,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差距。所以,目前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发展平台和教学资源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宗旨着重突出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反馈在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中,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1]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校内创办报纸、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外积极寻求和当地社会媒体的合作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以上几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一)教学偏向理论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仅依靠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周口师范学院要求该专业必须修满172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理论课133学分,实践课39学分,实践教学才占总学分227%的比例。另外,在课堂教学总学时的分配上,理论课1894学时、实践教学567学时,实践教学课时还达不到30%的比例。就一般的电视节目制作来说,前期的策划就需要10个课时,中期拍摄也需要10个课时,后期剪辑则需要更长时间,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最少需要40个课时。按照教学安排,一学期18周,一门课程2个课时,一个学期36个课时左右,并且在教学中还要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安排,就要大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

(二)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与北京、上海等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地方高校在发展影视教育中,还面临着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周口师范学院成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首次招生,该专业的学生就增加到218人,截止到今年为止,该专业在校人数达到600多人。像《电视摄像》课程,主要就是实践操作练习,鉴于设备数量限制,采取分组方式,学生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有一个认识,根本达不到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年轻化,缺乏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

目前地方高校该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大多是学习中文、新闻出身。真正在学历上具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资格的大多是年轻教师,那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却因为学历的限制与高校失之交臂。周口师范学院为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采用“传媒人士进课堂”的方法,聘请在业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导演等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些实践课程存在师资匮乏的现象。

(四)当地社会化媒体较少,校外实习走马观花。

周口师范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农业城市,除了周口电台、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社等传统媒体之外,就是一些小型的网络媒体公司,首先在数量上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课教学需求。其次,学生尚处在学习阶段,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不足,受经济利益和社会化效率的驱使,一般的媒体机构只会让学生跟着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观摩学习,学生真正亲自采访、拍摄、制作的机率非常小,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一)规范校内媒体机构,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该类学生普遍趋向个性化,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有个别同学自我意识还很强,因此校内媒体机构并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由专业教师指导,规范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媒体机构,并培养校园电视台的制作团队,发展并壮大校内媒体机构。校园电视台与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和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同时还能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较早树立专业意识。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变革教学模式,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

工作室教学机制是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工作室”制下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具有教学方式灵活、教学环境开放等优点,在国内外艺术院校中得到不断的流行与实施。[2]安阳师范学院曾于20组织了影像dv工作室,该工作室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方式,以负责人为主,开展了集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该校在工作室教学机制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特色实题项目运作。

实题项目运作,即老师带领学生利用企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用,实题实做。[3]很多同学的实践作品都是围绕校园生活为依托的,没有鲜明的创作特色。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不但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同时被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如果把周口特色融入到实践创作当中,不仅能扩大周口的影响力,带动周口当地的经济建设,更能增强其作品在国内各大影视比赛中的获奖机率。

(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赛事。

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机会,通过作品展示,不仅获得业界的认可和各类奖项,还能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拓展到业界,从而促进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结合每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如《电视摄像》可以与《电视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联合起来,组成大的实验项目,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末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大赛,展播同学们的作品,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可以推举到省内、国内各大赛事,以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实践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除上述几点以外,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编导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2]张明.基于“工作室”制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54.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摘要:在教学系统设计思想框架下的教学模式开发中,评价是形式上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isd)的一般模式中,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做出反馈,各环节根据得到的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修改。修改环节是带有“亡羊补牢”意味的举措,但却是整个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课程部分和实验课程部分。理论课程部分依据平时出勤和期末考试为评价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该课程的总成绩。实验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验材料书写情况来判定。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积极程度、团队精神的表现等不在评判范围之内。这样的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评价的结果也难以反馈给教学设计阶段。

一、过程性评价与学习成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各个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根据教学评价的反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修改,从而使教学系统设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回路。教学评价可以认为是医学中的诊断过程,根据诊断结果实施相对应的治疗方法,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最终治疗的方向与效果。假设诊断错误,则所有的治疗都将属于无用功。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方法,也将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我们以往的评价标准以“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为主,各个章节的考核点都包含在试卷中,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90分钟)作答,教师按照评分标准评判后对试卷赋分。这个分值与平时成绩和平时作业等按一定比例计算后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总成绩。但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的评价方法具有明显的区别。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并非最终以综合的方法对整个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复合型的考核,而是将整个课程划分成若干部分。学生每学习完一个部分,就用一定的考核方法对这个部分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可以主要从以下几点理解:(1)过程性评价是一个对学习过程的价值进行评测的过程;(2)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完成;(3)过程性评价强调学习者适当的主体参与;(4)各部分内容的非重复性考核。这表明过程性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评价完成,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学习者参与的、渐近的成绩建构过程。应该强调的是,过程性评价的重点在于各部分内容之间必须做到知识点的非重复性考核。例如,第一部分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已经完成考核,那么原则上,在第二部分内容考核时就不应再出现针对第一部分知识点的考核。

2.学习成果与评判标准。

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不同,在过程性评价方式中我们设定“学习成果”的概念。学生成果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可以看成是学习目标这个大目标下的“小目标”,每一个章节可以有多个学习成果。例如,《电视画面编辑》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的学习目标之一是“熟练掌握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那么在学习成果设定时,就可以设定“学习成果1:电视画面编辑概念的记忆”,根据教学内容可一次设定学习成果2、学习成果3……学习成果是过程性评价的对象,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要根据“评判标准”对“学习成果”展开评价。至此共有三个概念出现,过程性评价、学习成果、评判标准。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方法,学习成果是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对象,评判标准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原则。需要强调的是,学习成果与评判标准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学习成果1:电视画面编辑概念的记忆”,对应为“评判标准1:能够默写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这样依据指定的评判标准,对指定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就完成一个评价项目。每一个部分内容有几个学习成果就进行几个项目的评价。例如,《电视画面编辑》课程公划分为六章,一二章为一个部分,三四章为一个部分,五六章为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展一次或者多次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小论文、书面测试和实验操作等。因此,尽量把同一部分相同考核方式的学习成果放在一起考核,这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二、案例:“画面拍摄”的教学评价。

“画面拍摄”是《电视画面编辑》课程的重要部分,画面拍摄部分共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摄像机的基本参数调整,第二个板块是画面拍摄的构图原则。按照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专业教师将该部分内容讲授完毕以后,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中对摄像机参数调整和画面拍摄构图原则进行书面考核。考核的题型会涉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学生针对不同题型作答。在以教学成果为对象的过程性教学评价中,评价方法、过程和结果与传统评价有所差异。

1.成绩体现与反馈。

按照传统的期末考试的评价方式,“画面拍摄”部分的成绩体现在期末试卷的综合成绩中,学生在整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才获知成绩。而且,在期末考试后,关于“画面拍摄”部分的成绩如何,学生难以得知,在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评价中,一般也不向学生反馈期末考试具体信息。如此一来,学生就难以得知自身关于“画面拍摄”部分的学习情况,难以了解对该部分内容中具体哪个环节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作为评价的反馈过程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没有得到体现。在过程性评价中,“画面拍摄”部分评价完成后,学生就可得知该部分的成绩,且根据“学习成果”和“评判标准”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在哪一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修补和更正没有得分的相关内容。这样作为教学评价的反馈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2.“画面拍摄”的学习成果。

“画面拍摄”的内容的学习成果设定为两个,一是“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包含拍摄模式调整、光圈调整、快门调整、白平衡调整、增益调整、中灰密度滤镜调整和pp值调整,共7项操作内容;二是“学习成果02:画面构图安排”,包含前景安排、背景安排、主体安排、陪体安排和空白安排,共5项操作内容。

3.“过堂”的评价形式。

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进入评价阶段,评价的方式是“过堂”。“过堂”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名词,“堂”的意义是“在实验室内”,过的意义在于“逐一通过考核”。专业教师作为考核的执行者,按照评价原则严格考核。首先,考核场地设定为实验室的a、b、c三个教室,a教室为备考教室,b教室为考核教室,c教室为考核完毕学生的休息教室。如此进行场地的安排能够把考核完毕的学生和未考核学生分离开,保证考核的严密性的同时,增强过程性考核的“仪式感”,仪式感能够让学生心生敬畏,这种敬畏是对知识的,而不是对教师的。其次,按照点名软件随机抽取待考核的同学,被抽中的同学由a教室进入b教室,按照学习成果要求完成基于设备的实际操作。需要强调的是,基于设备的实际操作是与传统考试形式完全不同的评价形式。基于设备考核是针对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实际操作的能力。卷面考核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采用基于设备的考核形式。再次,被抽中学生考核完毕后,进入c教室等待成绩,再按照点名软件随机抽取下一位同学。

4.“画面拍摄”的评判标准。

评判标准是针对学习成果建立的,“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的7项操作内容和“学习成果02:画面构图安排”的5项操作按照a、b、c、d、e五个等级划分。根据学生操作和执行熟练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不同的等级所赋分值不同,分别为100分、90分、80分、70分和60分。以“学习成果01:摄像机参数设定”为例,评判项目如下:模式调整,光圈调整,快门调整,白平衡调整,增益调整,滤镜调整,pp值调整。“学习成果2”也按照同样的评判标准进行评价。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过程性评价设定的步骤和标准中,逐一进行实验演练和学习,避免了盲目的“散养”和“涣散”状态。通过规则的约束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过程比较累,但十分充实。充实是因为内容设置相对饱满,环节设置相对合理。

三、基于评价量规的实践教学评价。

罗自文在《当前影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在美国的影视专业技能教育中,很少有单一的操作性、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一般融合到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之中;在实践技能训练课程里,一般没有期末理论考试,其课程成绩根据平时的实验作业以及学生自己创作并发表的作品来综合评定。”由此可知,在理论与实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尽量保持全局意识,把理论与实验的讲授用“项目”贯穿起来,让学生掌握并熟知其中的内在联系。同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评价也不能用单纯的学业考试和期末作业来进行,而应该将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整个项目的某个组成部分,如a小组为摄像组、b小组为灯光组等,在作最终评价时可进行评价量规设计。如此,把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分成五个类别,把工作态度、个人位置、实践技能等诸多非理性因素均列入评价范围,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评价结果,用相对系统和科学的评价量表替代单一的试卷评价。评判准则为:工作态度,能否顾及他人感受,个人位置,对小组的贡献,实践技能。过程性教学评价的过程要比传统教学评价的过程复杂,环节和评判标准也较多,但工作量较多的内容大都集中在教学评价设计的环节,当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和评判标准设计完成后,接下来的每一次评价都是运用设计完成的固定模式进行。因此过程性评价只是在开始阶段较为复杂,经过了初始阶段后便“一劳永逸”了。针对教学成果的过程性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得到评价的反馈,并及时修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属于“短期良性循环”,相比于传统期末考试方式的“长期无循环”,基于教学成果的过程性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高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手段僵化、教学内容滞后的实际情况,本文深入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考评结合,注重实践,培养各领域所需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思路与方法。

一、引言。

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经由专业技术发展成为能够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使用的通用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解决自身领域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经历了将近3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从初级阶段走向成熟,并且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专业的教育研究队伍和日趋完善的教学规范。但是,由于新技术发展迅猛,社会需求多元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拓展考核方式,是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师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面向专业需求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授课目标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1]。教学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难点问题是:学生经过基础课程学习掌握的计算机技术不能满足专业学习需要,在自动化、自动控制、机械等工科专业这种情况尤其明显。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许多国外大学采取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根据具体专业需求构筑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例如,墨尔本大学将商学院与信息技术学院构成联合体,所开设课程是将商学内容与计算机内容组合而产生的新课程,突出了专业需求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获得的可以是商学学位或商业计算机学位。这种模式体现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它需要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和师资队伍的系统建设做支撑[2]。

针对上述情况,根据我国现行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面向专业需求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1.根据专业需求及时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编纂配套的教材。比如不同专业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要求不同,专业需求决定了课程的侧重点不同,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侧重于讲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则语言为c++或java;侧重于信息技术、数据库原理,则介绍access与sql语言等。

2.开设一系列计算机公选或选修课程作为基础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知识脱节问题,而且可以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灵活调整学习方向与内容。目前我们开设有《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安全》、《photoshop图像处理》和《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公选或选修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三、以自主应用为主题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社会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在开始启动被称为高教改革之魂的“质量工程”,其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变革精神的新型人才,而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其的支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2]。对于教学实施而言,它相当于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制定了新大纲,这个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以自主应用为主题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

1.运用具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手段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三大特点的“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课程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启发式教学不再是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理解模仿,而是首先给出具体案例项目,学生与教师同步思考案例解决方案,教师由“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入门,不再教导学生“怎么做”,而是将具体步骤交给学生来完成;在学生完成案例的'同时,教师进行指导,注意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指正,将学生拉回正确的方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较为典型的问题时,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演示讲解,找出并指正学生理解上存在的误区。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在解决具体案例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清楚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得到教师提醒与指导。

2.将“寓教于用”与“寓教于乐”结合,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何用处?这是许多学生都困惑的问题。首先,教学使用的案例项目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其次,教师应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示例[4]。例如,在学习word应用时,案例项目可以是设计制作个人简历、成绩单设计等,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教师也可选用一些图文并茂的期刊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同排版制作。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以致用”中巩固知识,并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实践水平。

四、考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上机实践环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或理论与实践分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差的常见问题。

1.长期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理论教学在教室、实践教学在机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学习很难同步。但随着高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完全可以在机房里进行,将过去分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目前我们有些计算机课程已经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改变过去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考核为辅的考核模式,期末采用考试系统机试,大大提高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并采用多种实践评价方式。如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机试占60%,而平时成绩由各章知识点测验和实践操作作业组成,要求学生不但需要具备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具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学科的不断飞速发展,必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更多、更高要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因材施教,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使学生带着任务与问题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3]刘晓阳,武晓华.基于启发式与目标教学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114.

高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出发,指出了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校内、校外二方面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提出改进和完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也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是指纯实践教学,是指文秘专业学生离开理论课堂进行的社会实践锻炼,它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广义的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既包括校内课堂理论实践教学,也包括校外社会实践锻炼。本文中的高职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根据国家劳动部颁布的《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版)》中规定,秘书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员,要求具备较强的书面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合作能力、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这为秘书职业确定了一个基本标准,也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基本参照。

高职文秘教学始终处于一种“教室型”的实践教学状态。虽然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但没有完全将实践教学与秘书资格鉴定的'要求想结合,所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力度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统一性。

文秘专业由于“文”性太强,致使教学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教、学、做”不系统、不彻底,缺乏持久性。高职文秘专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学当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征,实现课堂实验、第二课堂和专业实训相结合。但由于教学目标、实训方式、实训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只是融入了一些简单的实训项目,加之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未能突破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力度明显不够。

(二)校外,校企一体化浮于表面,合作缺乏稳定性。

一方面,由于学校对校企一体化认识不够,对文秘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相关性缺乏研究,文秘专业的校企一体化只是浮于表面,合作缺乏稳定性,不能有效地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近年来,我校文秘专业一直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动工学结合,但由于文秘专业岗位分散,企业对文秘学生的吸纳能力不足,造成实习岗位紧张,顶岗实习不稳定、不广泛,学生实地实习的机会不多。学生真正受锻炼的机会不多,结果只能是走走过场,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的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建议。

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是高规格文秘专业人才获取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紧扣秘书职业岗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三种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教材中技能部分要求中,把秘书的核心能力主要概括为办会能力、办事能力、办文能力。所以,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必须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来,以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办会能力、办文能力、办事能力)为指针。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办会能力、办文能力、办事能力)是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根本宗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坚持以训练技能、提高专业能力为首要目标,传授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是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兼顾的、是实践教学的辅助目标,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实践教育的最高目标。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紧贴用人市场和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两个实际,应该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践教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演示和指导,讲解要精炼适当。比如在办会版块的实际操作训练的8―10个课时中,6个以上的课时应该让学生从会前的准备、到会议的组织和服务,最后到会后的善后工作进行训练和实际操作,教师只作指导和演示。

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本着以秘书考证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原则,通过“模拟训练、岗位仿真、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层层递进、系统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从职业角色到专业人才”的两次跨越。在模拟训练中,主要采用课内实操、基本技能实训、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岗位仿真则以校内各处室见习、文秘基本技能实践中心见习、校外基地假期实习为主;顶岗实习即第六学期为期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通过各个环节的层层递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步步提高。模拟训练和岗位仿真主要是在课堂和校内的办公室进行的,管理和评价相对有效。而顶岗实习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社会上的用人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在管理模式和评价方式上有一定的难度。顶岗实习应该采取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家长三方共同管理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工作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实习效果,保障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并对实习生进行就业指导。其中,专业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起主要作用,专业指导老师不定期地走访学生的实习单位,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还应定期与学生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并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悉心的指导,保证顶岗实习的效果。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应紧扣秘书职业岗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高职文秘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2]陈文蕾.文秘专业三级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2008,(2)。

[3]孙静文.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评价论文

按照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2.1课堂实践难以落实。

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基础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基础课实践教学如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中穿插实践教学,但是由于授课是老师单兵作战,往往因人而异,没有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大部分教师授课依然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没有落实。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如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实践教学常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课程设计等形式,但也存在诸多问题。(1)案例教学:教师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学生先个人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交流,教师总结。但是选择的案例往往缺乏针对性,不能全面的反映问题、说明问题。(2)情景模拟:指设计某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开展某项活动,比如:模拟公司组建、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市场调查等。往往因缺乏一些条件和学时不足而开展不多。(3)课程设计:虽然有些专业课在理论课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2.2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是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现阶段学生到企业实习较难的情况下,实验教学无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许多问题。

实验教学大都在实验室教学,经管类实验室基本上是计算机加软件的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1)教学软件不适用。教学软件的选用是经管类实验室建设的难点之一,软件开发往往存在滞后现象。购买的软件有时功能不足或者功能过剩,使用起来不太合适。因为软件开发商销售的软件不是针对具体的专业、具体的课程。而且,一旦程序设定,很难更改,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2)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实验课教学教师大都是专业课教师,有的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对购买的软件难以有效利用;而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承担实验课程。从而使得实验课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实验课教学效果。(3)实验教材缺乏。教材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没有实验教材,学生就没法有效的、系统的进行实验。目前,适应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材不多,实验实习的教材缺乏。

2.3现场实践教学困难重重。

到公司、企业实习是培养合格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到企业实习存在诸多难点。

(1)联系难,由于企业是经济实体,衡量企业的绩效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些企业怕干扰生产管理的正常运行,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所以,很难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教师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校外实习也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

(2)学习难,很多实习单位把接纳的实习生当成免费的勤杂工,却未指定专门的企业实习指导人员来教学生开展工作,导致实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丧失。

(3)成本高,学生外出实习需要多项费用开支,包括交通费、实习指导教师费用等,如果班级多,学生多,甚至需要现场实习的课程多,则需要的实习经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是有限的。

(4)管理难,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的实习都是分散实习,包括毕业实习,大部分学生都忙于找工作,很少有人将精力集中在毕业实习上,甚至有的同学随便找个单位应付了事。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难以统一管理,实习效果参差不齐。

2.4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常常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毕业后在机关、行政、事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工作,尤其大部分学生在工商企业单位从事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物流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类管理工作。因此,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实践教学环节应该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联系,不只是了解实际工作中各管理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方法,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了解企业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不只是管理上的要求,还包括技术上的要求,学生应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中外管理者在论述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时,都强调不同的管理层次的管理人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在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上,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存在脱离企业生产实际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教学计划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技术类课程。

(2)实践环节中的安排、设计与操作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距较远。实习中重管理岗位的安排,轻生产一线的安排;实训中重企业一般管理项目的设计,如企业创建、设计企业ci、设立组织结构和内部制度等,轻企业现场管理方案的制作与设计;实验中,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理解管理工作,有关的经济背景、社会和文化背景、技术背景、市场信息等条件都是预设的,这与经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少有模拟企业生产过程,因而,容易脱离实际。

高校文秘专业档案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论文

摘要:大学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极强的学科,围绕着这门课程,本文具体从教学开展的方向、目标、方式、实践项目以及考核评估标准出发,阐述高校老师如何在具体教学中做到有效的把握住课程的核心要求,做到升华教学开展的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早已进入千家百户的生活领域之中,人们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改变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面对这种社会需求情况,大学的《网页设计》课程实则是有了更广的发展空间,而老师对教学的方向选择、对学生能力的培育选择和对学科的实践研究方向选择都会决定着这门课程的质量和最终呈现的完整程度,因此如何该课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融入到当下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去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师资队伍的教研力量。

二、革新教学的目标和规划。

网页设计是高校教育中很重要也很热门的公共基础课程,这个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网页制作与设计的能力,但是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进行的是理论教育,培育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只知道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机制是否顺应了时代主题的发展方向,是否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来。教师们必须做到在教学的设计与规划中,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且在理论教育的同时有计划的引导他们联系社会,调动他们的创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教学的方向协同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三、革新教学实践项目与教学方法之间的联系。

四、革新《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一门课程的考核评估决定着他们一个学期的努力程度,也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而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属性非常强的公共课程,它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考核评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的能力开展需求,要革新传统的“分数型”考核方式,让课程的评估联系到具体的社会实践,联系到大学生的动手表现,联系到学校合作项目的研发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才能够让他们重视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要求,及时扭转传统型的学习思想。因此,只有革新对网页设计课程的考核评估方式,建立起一套实践与理论、创新与团队合作所协调、所联系的综合化考核体系,才能够有效推动这门课程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将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项目作为期末考评的内容,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还要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在最后的评测中,教师再充分结合学生们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表现,参考他们的自我评价,使考核的结果综合化、立体化,这样就有效的提高了考核方式上的水准。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网页设计课程是很重要的公共课程,而放眼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协调市场的发展,协调人才需求的发展,将教学的方式立足于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将教学的目标和规划立足于长远的社会分工需求,才能够最终正确地找到教学开展的方向,才能够为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力。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