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会计信息化的论文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5 06:44:42 作者:琉璃

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会计团队的工作总结,他们的经验可以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发。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云会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实质上也是流行的一种会计数据处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处理技术必须与时俱进。许多企业都在信息化的基础环境下对其固有的运营模式进行更改,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起步不是很早,它们的内部会计信息化仍在完善的过程之中。由于现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使得云会计得以出现。与过往的会计电算化对比来说,虽说云会计比之前的繁琐,可是它拥有更为完善的会计功能其服务更是较以前完善许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云会计,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得以大大提升,还可以为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云会计”应用在中小企业中的意义。

(一)可以使企业的经济和发展得以满足。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企业的功能之一,日益发展成为基本功能,云会计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企业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提出了丰富的要求。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俨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社会与科技的发展的趋势即在中小企业中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很高的企业科技化水平。可是小企业大多数都是小规模,且存在尚未完善的经济体制,无法达到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目的。与此同时使“云会计”得以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使企业存在的会计核算实施不灵活等等问题得到解决,还能够使得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经济得以发展。只有科学合理的分析会计信息,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化在中小企业中顺利实行。

(二)使企业得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云存储、云核算、云监督,这些日益丰富的词汇赋予云会计更深邃的内涵,云会计已经突破了便捷和海量存储的范畴。云会计的广泛运用,对大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也逼迫中小企业扔掉陈旧的手工核算和单纯的记账报账的功能,云会计实质上是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高速公路,效率的提高类似于会计的“动车组“和“高铁“,这样的云概念是丰富多彩的。开放性和高效性是云计算的两大特点,把“云会计”应用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里面,较为显著的改变即是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应用“云会计”,最开始是从分析会计数据信息方面入手,它不仅能够使用云存储对数据的计算机调用来实现信息的审核和计算,还可以使得传统的手动会计信息记录和查询得以避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数据获取在现实的会计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借助相应的软件来实现与完成。再者,云的开放性这一特点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起来,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税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更加紧密,进而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基石,逐渐完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和银行二者的密切关联这一目标。

二、云会计应用在中小企业的优势和特点。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那些规模和设备比较完善的大企业可以借助着各自的品牌形象与之前积累的资金优势,能够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可是,很多中小企业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资金储备不足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的导致了其长期的处于劣势,尤其是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稍有不慎就被市场淘汰掉,更别谈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了云会计,这势必会给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收支对比,也就是利润空间的宽窄是检验一个云会计经济账的核算标尺。许多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前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资金链断裂,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致使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一蹶不振,始终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之中。再者,因为发展初期小企业置办的服务器规模不大,这就限制了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使得饱受运营机制较差、会计信息化升级速度缓慢的问题的困扰。因此,云会计的出现,不但是中小企业的困境得以打破,还缓解了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因为中小企业能够使得少量的资金来购置云会计服务,从根本上缓解了其经济和资金上的重大压力,继而使得其运营成本得以降低。

软件服务和专业优化服务是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中基本会有的服务项目。因为云计算仍然是云会计的运营平台,如此不仅可以保证中小企业在云计算上的核心财务信息是表现为变化的动态的,还能够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大大的提高,进而使得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得到更好的降低。云会计中使用云计算能够更好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正是因为很多中小企业在业务里还可以享受云会计信息化,这就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化的使用价值。

如今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化的连接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想要得到发展的企业中。同时随着不断加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外加如今在管理网络信息技术上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这就极易泄露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在运营的啥时候云会计服务的供应商往往会遭到故意的袭击,就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小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就是会计信息化。中小企业里面其中1个重要的核心机密就是会计信息。使用与下载是中小企业在使用操作云会计时重点包括的2个方面。可是,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泄漏都是在这2个重要的步骤过程中造成的。进而使企业的发展处于危险之中。打比方,如果中小企业员工在下载会计信息时,就容易被侵入,进而篡改或者截获信息。纵使员工可以把数据信息下载成功,可是还是会使得不法人员有机可乘,外加上会计人员无法做到信息的保密工作,使得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更容易被泄露和丢失。

(一)强化“云会计”产品,使得服务商可以更好地保护会计信息安全。

要想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不被泄漏出去,首先应找准源头,从点上抓起。即云会计的服务商要保护和防止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被泄露截获和盗取。逐步的对云会计会计信息的服务进行加强管理,并定期的对其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防止系统中存在安全隐患和重大漏洞。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云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得以安全、有序的进行,才能使得企业的经济得到发展。

信息安全也是云会计应用面临的老难题,在如何保证云会计信息安全、防止泄密、攻击等方面,中小企业要做的工作很多。在基础会计方面的口令设置、防火墙、防护软件等,起到的屏蔽功能应该日益完善。在云会计应用中,如果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无法于自身的服务器里来存储,中小企业就无法更好的控制会计信息。与此同时,毕竟网络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中小企业无法确保其信息不被不法人员进行截获和攻击等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强化云会计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安全显得异常重要。首先,一方面,中小企业应强化企业会计数据的管理和监控,实时核查有无安全隐患的存在。与此同时,为了预防丢失重要资料信息,应加强管理人员对其的重视度,进行加密和备份等必须工作。其次,对于查看单位的会计信息,应该进行授权查看,即不同人分管不同的账号和密码以及相应的权限,只有同时授权才可以看到内部的相关信息,防止会计信息在内部泄露。

五、结论。

由上可知,伴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云会计”更多的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得以应用。云会计是信息化的产物,也帮助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得到更好的应用,可是,在中小企业中运用云会计的同时也会出现些许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云会计服务商需要不断的强化其服务,同时要求企业人员加强对内部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大数据、云会计时代的企业财务决策研究[j].程平,王晓江.会计之友.(02)。

[4]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供应商选择策略[j].程平,赵子晓.会计之友.2014(12)。

新制度医院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在现代化社会中,会计信息系统更加适应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新制度下医院工作的彻底落实。在更加注重效率和信息快速交换的时代中,信息化会计系统使得各项信息和工作变得异常快速和方便。对于需要采集的信息,能够全自动化的永久记录和存盘,区别于以往传统的会计工作内容,对于人力的专业要求更低,最大程度的解放了人的双手,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工作人员能够处理其他工作,提高了医院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大量重复的信息和流程化的步骤,实行综合处理和集中化加工的办法,加快了各种医疗和基础信息的流动性,使得医院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实现资源分配的合理化,提高了医院的经济运行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加强了医院管理水平。

医院的组织结构复杂,各个科室工资内容交叉性高,在采用了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后,能够有条不紊的处理医院内大大小小的'会计事宜。把各个科室、部门都笼罩在同一个管理体系中,针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把财、物、人、教、医等有层次地结合起来。医院管理层能够结合信息系统的信息,随时随地的根据医院政策进行各项工作的监督和把控,对于医院的管理工作来说是效率和执行力的极大促进。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和普及使用,能够从根源上杜绝信息反馈慢、管理工作执行力差的问题。

在现有的各大医院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未来规划的方向和内容很美好,但是实际应用的场景和面对的服务对象覆盖面还不够广,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一方面,信息化系统的工作内容大部分都停留在医疗药品的存放管理、设备信息登记、会计核算、门诊挂号、住院收费等小范围的内容。另一方面,各个信息小范围系统之间的共享率不是很高,以上的核算业务都存在各自的局域网中,不能完全互相共享资料和信息,信息化系统构建还不够完善。这对于不同局域网之间的信息录入也造成了困扰,无疑增加了各自的工作内容,而且人工的操作会带来人为的误差和修改,不利于医院统一的管理,当下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共享率不高,信息程度有待提高。

各医院现有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构建中,关于信息化系统的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尤其是医院管理层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加强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对于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发展没有一个概念上的意识,不能把会计信息化系统放到战略性眼光上来看待,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毫不在意,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不愿做出改变。对于信息化发展意识不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对于医院深化信息改革和创新工作模式极为不利。

新的形势下对于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关键岗位上找到符合新要求,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专业化队伍,来共同帮助构建一个制度合理、管理到位的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对于工作人员专业化的要求较高,既精通于计算机专业技术,在通信方面有着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熟知医院上上下下各项有关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知识,能够合理地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结合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处理和维护。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根据河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抽样调查,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整合中,全部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治理系统的企业不足10%;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而在广州,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福建省的企业也有近50%的业务行为在网上完成。可以看出河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努力进步自身的治理水平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化建设悄然地改变着省内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与运营模式。中小企业推进信息化,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本钱,使企业员工进步工作效率并规范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治理,在企业与外界之间,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模式。以此拓宽交流范围,缩短交流的时间、丰富交流方式,可协助维护企业与社会之间良好的关系。因此,企业信息化是根治中小企业顽症的一剂良药,通过企业信息化的改造,能迅速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步市场竞争力。可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运行系统的维护治理还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在大型企业或许不是什么题目,而对中小企业来说,恰正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河北省中小企业普遍对自身治理上存在的题目、自身信息化的基础缺乏正确的评价。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矛盾点完全不同。自身题目的发现决定着会计信息化目标的确定,进而决定会计信息化实施是否成功。由于会计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缺乏,导致企业信息化目标不明确,甚至对是否实施信息化持观看态度,不了解治理上哪些题目正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网络系统风险控制体系亟待建立。

会计信息化从初始应用到阶段式推广及至全面发展,从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财务软件系统,从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单机操纵到资源高度共享的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在河北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恰正是由于网络系统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网络固有的安全隐患暴露出来,比如硬件选配不当、传输媒介不安全、计算机病毒的腐蚀等等,给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威胁。调查发现,全省约30%的中小企业为了规避网络风险不愿建立会计信息系统。

(三)会计网络化缺乏系统性。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治理的层面来看,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面向治理的。然而目前企业只能应用财务软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而没有将其治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软件只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而不能与深层的治理目标及治理思想相融合是无法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省53%的中小企业软件开发没有从企业的客观需要出发,与企业治理目标和治理思想不融合,所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

(四)对于硬件的熟悉有偏差。

河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实施了会计电算化,但不少企业盲目地追求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程度,以硬件的高档配置显示会计电算化的深进程度,盲目追求硬件的超前性,导致硬件购置、布局严重地不符合企业规模,没有以本钱效益原则和业务性质及治理目标为依据,造成了资金的严重浪费,这种现象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五)对erp熟悉有偏差。

像对待office等软件一样,很多中小企业把erp完全等同于一套普通的办公软件系统,没有意识到erp更是一个有力的治理工具。这种熟悉上的错误导致很多企业将erp项目预算的90%都花在购买功能齐全的erp软件系统上,而忽视了对职员的培训和系统流程的调整。经过对河北省部分中小企业工作职员访谈发现,很多使用了erp的部分负责人以为erp的功能仅仅停留在库存、物流、会计等层次的治理上。

(六)软件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不高。

1、会计信息系统孤立于其他系统之外。

目前财务软件之间兼容性不强,产生大量应用题目。在同一行业内部,由于软件开发没有从行业的整体角度出发,采用同一的或者是标准的数据接口和使用方法,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匹配。在同一部分中,由于购买者只考虑财务部分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单位信息治理的高度出发,结果导致财务部分和其他部分信息的中断,其他部分不能通过网络有效地共享财务部分的信息,无法真正满足企业治理信息系统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

2、简单利用计算机替换手工会计业务,会计流程难以满足治理多层次的需要。

调查中发现,全省很多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仅仅利用了其中的财务核算功能,简单地把手工会计业务利用计算机往完成了,而没有利用信息化系统中更强大的治理功能。即当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时,只是该经济业务的历史记录资料被送到财会部分,这样就造成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组织经济业务的子集,却忽略了大量的治理信息。题目在于,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账表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层次、多视角探究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求。

会计信息化指标评价是会计信息化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评价会计信息化指标,对于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真实反映会计信息化水平,引导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这里选定以下几个方面作为企业信息化程度的评价指标。

1、组织治理指标。

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治理包括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例会、计划和总结项目的多少;投资预算比例和维护经费预算等几个方面。

2、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指信息化使用平台的建设,如投资预算的实际使用率;计算机联网率;人均计算机数目;系统软件综合水同等方面。

3、应用实绩指标。

应用实绩指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化目标与企业的整个战略规划一致程度;会计信息化解决实际治理题目的能力;会计信息化能否带来持久的竞争上风;会计信息化的计划控制效果等。

4、职员素质指标。

职员素质指企业信息化工作职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包括大学毕业生的比重;信息化技能普及率;信息化知识更新情况;信息化故障排除率等方面。

5、信息安全指标。

信息安全指标指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所处环境的安全程度,包括工作职员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设施水平;数据备份频率等方面。

以上指标是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的标志,但是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信息化所处的环境建立更加具有可操纵性的指标体系,不必局限于此。评价指标设定以后,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权重的确定,具体思路不在此赘述。

1、业务处理集成化。

河北省中小企业的治理,各部分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化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治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某单一部分,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和其他各业务部分治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

2、适度的系统开放和资源共享。

会计系统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表露内容和发布方式上。网络系统可以及时表露国内或国外有关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外部的治理部分、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有效地获取自己关心的综合会计信息,使用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对所获得的明细信息进一步加工,天生自己所需的财务会计综合信息。但是,由于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相对较低,应在保证系统安全的条件下适度开放系统和资源共享。

3、利用saas实现会计网络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利用saas模式实现会计网络化为国外的中小企业所热衷。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在线服务)的简称,是在21世纪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同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约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是非向厂商支付用度,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治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治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纵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saas具有低建设本钱、低维护本钱、低应用门槛、低投进风险等四大基本特点。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该模式无疑是最合适的。

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与手段已不适应网络环境,根据网络的特点,控制范围应由原来单一的财务部分转变为财务部分和计算机治理部分共同控制。控制方式应由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种。一般控制是指对整个数据处理活动的总体控制,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开发、操纵和文档资料、安全等环节进行综合控制。中小企业因其规模较小、一般不采用自行开发系统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化,所以一般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组织控制、操纵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上。应用控制则是指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输进、通讯、处理和输出环节所采用的控制程序和措施。

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的措施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有效安全技术,网络财务软件应采用两层加密技术。为防止非法用户窃取机密信息和非授权用户越权操纵数据,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第一层加密采用标准ssl协议,该协议能够有效地防破译、防篡改、防重发;第二层加密采用私有的加密协议,该协议不公然,并且有非常高的加密强度。二是制定和实施安全治理措施。企业应按照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和实施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安全日志制度等。

为保护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首要的措施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个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对非法进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等情况,执行安全治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其次,在网络系统应积极采用反病毒技术。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最后,及时做好备份工作。备份是防止网络财务系统意外事故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它包括硬件备份、系统备份、财务软件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四个层次。

(四)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培养大量信息化人才。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推进员工的再教育工程,进步员工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工作技能;通过信息化的教育与培训,培养既能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又能把握现代会计知识和治理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继续教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进步会计职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3]李芳、新经济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决策信息,2008(4):54、

[4]曾静、会计信息化的特点与影响[j]、经济师,2008(8):152、

司法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摘要:。

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过程中,《钢筋工程量计算》占有重要地位。

对《钢筋工程量计算》教学而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执业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信息化环境下《钢筋工程量计算》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论文

会计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其发展、作用以及影响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升。在现代化管理体系中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的重要资源,综合运用以计算机、互联网和无线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实施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的综合效率。与此同时,它也对会计的基本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和论文联盟影响,下面我们就对其展开详细的探讨。

对会计信息化进行详细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会计信息化具体的内容、目标、形式以及实施的手段等等。这对于我们探讨它对会计理论所产生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会计界以及学术界对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并不统一,但是其基本的概念并没有本质上的巨大差别。下面我们就以谢诗芬教授的会计信息概念作为指导,来展开对其的论述。会计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同时在重构的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从其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只能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的全面发展。

会计及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客观逻辑关系的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化整体。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中,将会计目标作为理论的出发点,以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以会计应用理论为其基本的内容。会计应用理论则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基础,并将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项科学性的理论体系,详细的来说它主要是会计实务实施的制度与规范,对会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同时也是评价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会计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它给会计实务的开展指明了明确的方向。目标作为会计职能化的具体体现,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目标也将随之进行调整,会计的职能也将随之进一步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会计的目标依然是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的表现是向决策者提供明确、有用的决策会计信息或者说是会计上的支持。比如说财务会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向投资者、债权人有关部门、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但是由于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建立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多元化、高速化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通过信息化系统将会更加容易得到满足,所以说现在信息处理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快速化是会计目标实现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会计的目标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会计信息化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目标的实现。

首先,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所谓会计主体就是指会计未支付的特定单位。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会计的主体一般比较明确,主要是实施独立核算的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也主要是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也只是向相关的各方主体进行提供。但在会计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的传播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经营方式也正在呈现出虚拟化的状态,网络交易的发展使会计主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无论是实体性的企业还是网络化的企业都离不开会计主体假设。因此说,不管是会计信息化还是会计电算化,知识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储存介质与传输方式,因此,不可能改变会计的理论根基,也就是对会计主体假设并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在主体假设上则需要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的.本质上出发客观审视会计主体,充分挖掘假设的内涵,从思想上树立会计主体意识。

其次,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含义是:除非有反面的例证,否则我们就要认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将会无限期的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倒闭。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发展、存在、经营或者是消失往往因为网络交易的虚拟化掩盖了其经营的活动或者是行为,从而使我们难以界定其是否实现了持续的经营。其实我们可以从市场的空间角度来确定企业经营是否连续,这要求我们以会计主体为基础,用发展、联系的思想来解释这种经营现象。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少的带有“虚拟性”的公司也正在努力向实体经营上靠拢。因此说,会计的信息化对会计主体假设造不成根本性的的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是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近期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下,会计信息通过网络技术将会更加的具体和详尽,这就为会计分期的细分提供了可能,但是这并不能无限小的实施细分,毕竟一个点的会计信息是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态的,这与会计存在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就是我们可以将分期细化到自己想要的时间段。

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使用统一并且币值恒定的货币作为计价的基础。在会计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交易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采用更加丰富的货币计量方式。比如说“网上银行”,电子货币的出现有可能将引起货币革命或者是支付革命。但是无论哪种货币支付都用该正确反映财务状况以及交易的实际价值为准则。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实务处理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明确金额。但是在会计信息化的影响下,会计计量已经发展成为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市场价值、公允价值、重置价值为辅的多元化计量模式。

总结:关于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当然具体的内容也会因为分析的角度和思考的重点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旨在与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保障会计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会计信息化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集资产、信息与业务为一体,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优化、传达和应用等处理,具有财务信息处理职能集中化的特征。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就是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会计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并在这一进程中建立起以集合与互通为特点的现代会计信息化系统。当前,我国对会计信息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在研究开发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诺兰模型是关注度最高的;其次,还能看到一些教授在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上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立足于研究开发会计信息系统,对信息系统软件各个板块的设计思想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再次,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及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方面,国内的学者尚未提出一致观点。导致了许多企业不够明确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所在,对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和具体业务流程更是了解甚微,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就是相同的概念,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用电脑等设备代替纸张的报表和账簿,进而忽视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使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企业可以提高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使企业业务量蒸蒸日上,最终达到增强企业工作效益的目的。此外,在中小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动进行有力监督,为企业的高层提供真实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分析,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对信息化概念的界定不够明确、盲目效仿其他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高素质跨领域人才的严重缺失、激励体系的不完善、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这就需要企业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事前规划研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或是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合理规避风险。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量身定制,多方考证,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真正为企业所用。企业可以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实现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一体化,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合理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

1.信息化没有真正实现。即便我国有些中小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系统,但他们对其本质的认知并不够:认为只要拥有了通讯设备、企业网站和信息化管理软件就算实现信息化了。对于什么是信息化、如何运用信息化缺乏全面的认识。许多企业都购买了电脑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但其主要功能却只停留在记录方面,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不仅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也使信息化系统变成空壳,没有发挥实质作用。

2.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企业信息化管理因为涉及的领域广,需要同时掌握计算机与管理知识,因此企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虽然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能全面系统的掌握信息管理技术的人并不多,如果企业没有对员工统一开设培训课程,员工无法感受到开发者设计软件的初衷,因此很难有效利用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

3.资金未得到合理利用。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缺少合理的前期规划,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对企业现状和经营策略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使资金没有得到最优化配置,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和流失,进而使企业的成本—收益比大大降低,最终造成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大型企业是目前各级政府信息化技术建设专项资金的重点资助对象,而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相对较少;二是政府部门作为领头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没有起到相应的领导作用,如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完善,使得企业每次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业务的时间过长等等,这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1.社会方面。当前,由于国内学者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并未形成统一观点,造成信息化环境缺失统一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同时缺少相应的信息化环境和统一的制约体系。

2.企业层面。一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普通的记账收银,是可有可无的,还有一些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高,对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并不了解,甚至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模棱两可,对会计信息化的本质理解不够,这些都可能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绊脚石,给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带来相当大的阻碍。二是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引进的人才在专业能力上也很单一,很多员工因为缺少跨学科复合型的知识,对信息技术或管理能力掌握不够,难以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即便企业开发建设了信息化系统装置,也是形同虚设,这不仅占用了企业资金,也将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影响,使中小企业在会计日趋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难以生存和发展。

(一)量身定制,综合考量。

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属于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切勿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公司损失,一定要多方论证、仔细分析,本着成本效益匹配的原则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企业在选择信息系统供应商时应该综合考量供应商的能力,比如产品的含金量、供应商的技术能力、软件的先进性等,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能有效满足企业会计业务的需求。

(二)整体规划,重点突破。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涉及资金、技术、管理、人员、环境等各个方面,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在明确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会计信息化的前期预算、整体规划、发展目标、风险控制方法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更要敢于突破,真正创造属于自己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财务水平和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使信息化真正成为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工具。

(三)控制风险,转变观念。

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将举步维艰。企业只有在事前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根据企业情况制定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对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加以控制,并制定及时有效的补救方案,多方考证,才能在出现风险时沉着应对。另外,企业所有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意义所在,不单纯是利用电脑处理信息而已,不能只停留在记录的层面,而是要将企业与市场进行结合,将管理能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要从每个员工抓起,培训专业所需能力,领导层更应以身作则使企业尽快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大形式。

(四)有效激励,激发热情。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激励机制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决定员工的绩效水平。制定符合民意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人心,进而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益。随着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企业必须要推出适于信息化管理的激励机制,而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激励模式,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多个层面建立有效的激励体系。另外,企业应该分批多次的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提高绩效的最终目的。(五)内部协调统一,外部加强沟通企业应该为内部员工建立能提供各种信息的通用平台,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以及数据库等以信息化系统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建立内部信息系统使信息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从而使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又能协调统一。这样有利于各部门对突发情况做出迅速应对,更有利于控制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企业不必要损失。此外,企业应同时建立与外部的信息系统,为企业的合作人、投资人以及报表使用者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张林,丁鑫,谷丰.“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8)。

[2]张艳.硕士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评价模型研究作者基本信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11)。

[4]赵立新.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风险研究[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9)。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论文

1、会计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由桌面财务转为网络财务,从企业的各个角落收集实时高度集中的信息,从多种多样的分析中把它们提炼出来,发送到员工“桌面”上,将员工从数据堆里解脱出来。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会计数据的输入呈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完成,同时全部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可即时完成,呈现出集中化、实时化的特点,这样既节省了会计核算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将会计人员的工作精力转移到其它职能中去。

2、会计职能发生转变。会计信息化将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信息。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原有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工作将向更高层次发展,将工作重点放在参与预测、决策、经营分析等方面,在经济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3、会计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会计采用的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回顾型时空观,通过对以往的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对业绩和行为作出评价,并以此指导现实事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以及互联网直接采集有关的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化为事中的动态核算。

4、内部控制亟需完善。首先,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的构成由原来纯粹的会计专业人员转变为由会计专业人员、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会计业务从原来单纯的核算转变为在完成基本会计业务的同时,还要完成财务分析、预测、管理等更为复杂的业务;原来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某些事项,现在由其他人员在终端机上直接完成。因此,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如果对计算机系统缺乏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为达到某些非法目的就可以通过网络对会计数据进行篡改,而这些篡改是不留痕迹的,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传统会计工作大都按经济业务的性质分成几个不同的职能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可以相互核查、相互制约,以防止发生误差,还可以根据账目、证件、报表间的钩稽关系检查错误;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所有的结果都是由最初录入的数据经过计算机直接计算出来的,如果初始数据录入错误,得到的账面数据也随之错误,为防止这种情况,就需要相应的制度把关,加强内部控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加强会计管理信息化论文

追溯会计发展史,我们知道,会计的基本定义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全面、连续、系统、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工作。传统的会计工作只是对企业已发生的活动发挥着核算和监督的功能。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核算和监督,希望能从会计信息中得到更高层次的建议甚至是决策。于是管理会计便应运而生。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结合管理和会计的功能,不仅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还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管理会计是否有效,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能够健康地走得更远。

二、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本运行环境,以信息技术设备为管理手段,以加工处理数据提供信息为目的而形成的'运行模式。该模式具备了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储存、信息检索、信息加工、信息利用等整体功能,从而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管理和服务。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是指将管理会计、业务、信息化三大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管理会计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为媒介,实现管理会计和业务的完美对接,进而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当今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互联网不断升级,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信息化概念方兴未艾,这既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也是对传统会计行业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实现传统会计行业到新兴管理会计活动的华丽变身,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企业的信息技术设备,用会计的思维,从管理的视角参与企业管理,采取信息办公一体化等控制手段规范业务流程,打造管理会计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并基于此建立企业内部的管控平台。这就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以及完善的办公流程,以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为核心,以管理会计人才为主导,遵循严谨的办公流程,将企业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进行全面管理。

1.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硬环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传统地手工记账被功能齐全的财务软件所替代。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财务软件,依托信息技术设备,对业务数据进行会计处理,并承担着管理和控制的职能。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配置相应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支持,为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实现会计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加快会计由核算职能向管理决策职能的转变,最终创造单位管理价值。

会计人员不仅仅是对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核算,还应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以信息系统大数据为基础,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等。拓宽会计服务的空间,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好的预测和决策支持。云计算、物联网、信息革命都为管理会计工作提供了新路径、新工具和新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会计人员不断地认真学习,注重实践,让新技术为管理会计注入新活力。

3.规范严密的工作流程及制度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有了完善的信息技术支持,也有了高效的管理会计团队,但如果没有严密的工作制度加以规范,管理会计人员所做的分析和决策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意义。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数据库支持,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原则和严密的工作流程加以规范和引导。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决策机制和内控体系,将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因此,完善企业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企业内部方面,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应立足于企业全局,围绕着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发动上至管理高层,下至生产车间工人,一起参与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来。从企业外部方面,由财政部门提供政策税收支持,工信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同时企业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规范,各高校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各部门紧密配合和协作,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才环境。

四、总结。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大型企业把管理会计和信息化完美融合起来。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利用管理会计思想和工具建立了srrv价值创造体系,让管理会计的管理功能在战略规划、全面预算、运营监控、业绩评价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今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it技术正在推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加快企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会计人员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企业的管理创造价值,顺利实现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向新型的会计管理决策的转变,并进一步为管理会计工作拓展广阔的空间。

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探索论文

“管理会计”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提出,用以指代企业内部会计体系。迄今,基于机会成本的理念和信息科学的手段,管理会计已将传统会计与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完美融合,用以指导企业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活动。信息化是支撑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最有效工具和途径(财政部会计司,)。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处理,为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的行为和过程(熊磊,2015)。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信息,并采用科学方法及时作出决策。因此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项目众多、建设条件复杂、管理环节和流程纷繁、不确定因素充斥的大型交通建筑企业来说,尤其如此。跨行业、跨地域、多层级的大型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但在快速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不断显现,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变革和创新的呼声此起彼伏,财政部顺势提出为管理会计年(李闻一、刘东进,2015)。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交通建筑企业集团(以下简称a集团)为例,探讨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概述。

早在,a集团财务部就组织开展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讨论与设计等工作。截至20底,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测试版)已开发完毕并上线试运行。该体系体现了管理层对海内外市场及专业市场会计信息的需求,其重点工作是按照管理会计有关内部报告体系建设要求,满足组织适应性建设的需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设计的宗旨是:将各事业部视为利润中心,对各利润中心所辖业务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公司的利润贡献率等重要财务信息进行反映和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海外事业部等8个事业部为编制主体,归集收入、成本和费用等财务信息,以生成事业部的管理会计报告。此外,按照集团现有业务特点,该报告体系将全部业务分为港口、铁路、公路、房屋建筑等15大类。同时,考虑到a集团是一家业务范围遍及世界的大型跨国企业,将上述15大类业务进一步细分为境内业务和境外业务两个部分。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目前a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业务不仅广泛分布在境内外各地,而且跨越多个业务板块和行业,基于此,为了能从各事业部、区域、行业的视角反映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a集团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目标定位为:顺应集团打造“适应性组织”的创新改革战略要求,满足各事业部、区域总部管理责任体系的建设需要,合理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行业动态,建立相应报表体系并编制相关管理会计报告。

按照a集团建立“适应性组织”的相关要求,目前a集团既有按地域划分的海外事业部及各区域总部,也有按业务类型划分的其他事业部(海外事业部除外)。由于海外事业部、各区域总部与其他事业部之间的管控存在交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采用了业务类型和地域相结合的业务单元布局。业务单元是能够提供一项或某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集合,包括:(1)地域,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所在地分成境外部分和境内部分,再将境外部分细分到国家,境内部分细分到地级市;(2)业务类型,按照事业部划分为港航疏浚、路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海洋重工、房地产及其他五个业务类型,然后根据核算客体是否为投资项目,再在每个业务类型下分为投资和非投资两类。

按照a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分别从业务单元、行业的维度出发,以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各级单位报表中所涉及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和归集,形成反映各事业部与区域总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各行业经营成果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包括事业部管理会计报告、区域总部管理会计报告、行业管理会计报告三部分。

1.逐级合并汇总原则。按照组织结构,以财务会计报表为依据,以单户财务报表为基础,按业务单元、行业逐级合并汇总。2.数据的可复核性原则。各单位按业务单元、行业编制的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保证表内各项数据计算准确,而且业务单元、行业的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应与财务会计报告数据保持一致。3.业务单元的非唯一性原则。各单位在编制管理会计报告的过程中,可根据编报规则对本单位的业务类型、地域、行业进行多项选择。4.报表分配的合理性原则。各单位财务报表要分配至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能够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归集到对应的业务单元、行业;不能直接明确归属对象的,要按照相应规则进行分配,并要确保依据充分,分配合理。5.抵销的完整性原则。各单位管理会计报告要清晰、完整反映所有应抵销的交易和事项,并遵照相应的抵销规则编制抵销分录,如实反映各业务单元及行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管理会计合并报表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为基础,按照以下方法编制:1.确定报表数据涉及的主要业务单元及行业。报表编制单位应根据经济业务实质和编报规则,选择相应的业务单元、行业将数据进行分解。业务类型、地域、行业应为主要业务类型、地域、行业,不影响报表中业务单元的拆分。各单位填制单户报表,并检查和调整单户会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遗漏。2.核对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各单位将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事项等分解成业务单元与行业的'内部关联交易、关联往来以及内部股权投资报表,并再次进行核对,保证业务单元、行业、数据一致。3.编制抵销分录。各单位以财务会计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为基础,分析编制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报告抵销分录。4.分配资产负债项目、收益类项目、现金流量项目。各单位将资产负债类、损益类以及现金流量类项目按照确定的分配原则在相关的业务单元、行业进行分配。5.合并生成各业务单元、行业管理会计合并报表。各单位编制完成抵销分录后,各级合并报表单位完成相关报表合并工作,形成各事业部、区域总部、行业的管理会计合并报表。

目前,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心放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而不是涵盖管理会计各项功能的大数据挖掘、搜集、处理和复合利用(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其名称为“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系统”,而不是“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管理会计报告只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最终结果和辅助决策的依据,只涵盖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一小部分内容,而信息、数据的获取和运用才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来源和类型存在缺失。

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的基础数据主要从现有财务会计报表转换和合并而来,这明显违背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管理会计数据与财务会计数据主要有两大区别:第一,管理会计数据应基于机会成本而非财务成本;第二,管理会计系统不仅考虑了历史和现时数据,更主要的是将未来预测数据纳入决策范围。因此,采用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架构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报表,其结果与财务会计报表并无本质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其推行管理会计报告的做法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管理决策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强制需要,这也是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通病。a集团现有的管理会计报表主要局限于最终报表(以损益表为主),而采购管理、研发管理、销售管理、施工管理等过程管理报表则严重缺失,可以想象在现行偏重结果导向的架构下,即便能得到最终管理数据,也无法弄清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忽视预算管理也是a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严重弊端。作为大型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强化内部控制、保障项目运作效益的必要手段。显然,缺乏预算管理体系和相应的预算编制功能,是a集团目前管理会计体系中一大明显短板。a集团规定管理会计报告的编报周期为季度、半年和一年,这更是与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限无异。管理会计报告的直接用途是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最大的要求就是及时性,显然,按照目前的编制周期要求,“为管理者提供实时决策依据”只能是一句空话。

从a集团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的人员现状来看,从基层单位到公司总部,几乎所有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工作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任。相当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会计专业训练,传统的“做账”意识根深蒂固,很难真正胜任管理会计工作。另外,公司虽然多次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下属单位填报并上交管理会计报表,但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组织保障措施和问责机制,导致下属单位执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推诿、逃避的问题十分普遍。从4月8日公司总部统计的情况来看,在13家下属单位中,完成管理会计报表上报程度最高的为93%,最低的为0,平均为52.54%;在全部应上报的867项报表中,属于强制上报的比例高达60%以上。

(四)成本管理功能弱化。

a集团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系统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模块。a集团的主营业务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成本尤其是人员、材料消耗及固定资产折旧这三大块成本因素占到销售收入的80%以上,其盈利水平对成本因素相当敏感,显然在管理会计系统中没有成本管理功能是说不过去的。另外,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系统中,没有考虑到风险性成本及机会成本因素,同时也尚未采用作业成本归集制度,这会导致企业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对企业管理决策带来不利影响。

(五)编制主体边界不清晰。

对于大型施工企业而言,由于项目复杂、施工周期长、业务边界交叉重合等原因,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以业务为边界,而不是以行政组织为边界,这样有利于反映业务活动的真实状况,厘清业务失败的根源,并进行恰当的激励。而目前a集团恰恰采用的是以行政组织(事业部等利润中心)为主体的管理会计报表编制制度,导致编制主体不清晰,在体制上无法克服业务重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也无法真实揭示业务活动的内在规律,从而无法很好地满足“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所用”的要求。

(六)未引入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无法真正厘清业务活动的归属从而无法合理地评判业务主体活动绩效的情况下,不可能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七)忽视投资决策及风险管理机制。

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投资也是a集团的一项重要业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现有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没有涵盖投资决策机制的内容,令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大打折扣;另外,有关风险决策的模块(如盈亏平衡分析、经营杠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也未考虑其中,加大了企业的业务风险(尤其是跨国业务风险)。

“让有用的信息留下来”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为此,应在集团现有财务共享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团层面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基础数据共享板块,在基础层面上保持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在具体运用上再分叉开发出新型的管理会计模块(如作业成本分析、预算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专用模块),以满足管理会计及决策的多种功能需求。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施erp等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与erp、oa等系统无缝连接,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实时挖掘、搜集和处理。同时,结合a集团业务点多面广的特点,加大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力度,推进涵盖全集团的“财务云”系统建设(李闻一、刘东进,2015),实现管理会计数据的精准、快速传递和处理。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上,应强调采用标准的xbrl形式本体统一架构,将系统的运用从报告层深入到账簿层,以增强数据的兼容性和可交流性,实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

(二)明晰编制主体。

打破固化的组织界限,确立以业务(项目)而不是以行政主体(机构)为编制边界的原则,以业务(项目)为对象,编制业务(项目)层面的有关管理会计报表,再按业务动因和可追溯的业务要素归集到集团或集团下属相关组织,并据此实施科学的绩效考核。

(三)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而规范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在集团层面做好管理会计顶层制度设计,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的管理会计顶层制度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全面绩效管理制度、集团投资管理制度。要改变传统的事后管理,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和工具,将管理活动打造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完善的全方位、全时空综合管理体系。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从集团现有财务人员中培养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充当专职管理会计业务人员,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考虑从社会上招聘一批专职的管理会计人员。同时,对集团管理和业务人员灌输管理会计的理念,使管理会计不仅充当一种财务管理工具,更内化为管理者和业务人员骨子里的一种自觉意识。集团上下应形成一种尊重数据、遵守规则、崇尚科学、敬畏制度的管理文化氛围,使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意识到推行管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此举也可大大减少集团推行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阻力。从集团总部到各独立核算单位,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化部门,具体负责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建立问责制度,对执行管理会计信息化不力的个人和部门领导绩效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五[j].国际商务财会,2015(5):71-73.

[2]熊磊.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会计之友,2015(8):7-9.

[5]刘勤,常叶青,刘梅玲,等.大智移云时代的会计信息化变革:第十三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4(12):89-91.

财政监督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在为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实施会计信息化审计,加强对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运作的有效监督,对防范信息系统的风险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积极意义和效益,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目标、特点、策略、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会计实践信息化教学模式思考论文会计实践信息化心得体会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主要问题以及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建设;措施。

(一)企业文档一体化办公趋势加强的重要选择。

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文档一体化已经成为档案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必须要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各个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实现高效管理,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并且降低企业成本。

(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市场信息本身具有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对企业的收集、存储数据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必须要不断的提高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全面的分析出自身的优缺点,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最为科学、正确的结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二、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重视。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拓展企业建设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甚至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企业档案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在大部分时间内一直都在沿用传统的资料管理方法,进而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十分的落后,远远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缺乏规范的策划与指导。

企业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由于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信息技术人才,进而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管理人员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建设工作比较缓慢,并且收效十分有限。另外,档案管理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缺少规范的策划和指导,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缺少必要的技术投入。

企业档案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对于技术的依赖性比较高,甚至一部分档案资料经过时间的腐蚀,导致一部分字符并不能清晰的辨认,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来完成相应的输出工作,进而导致企业往往需要购进大量的先进设备,对企业具有必要的资金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没有真正的引起企业的重视,导致企业并不愿意进行技术建设的投入,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一部分企业能够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并没有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即便是已经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其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比如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其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比较大,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一些规模比较小、效益比较差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落后,甚至流行于形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往往要超出中小型企业,东部发达地区企业超出中西部企业。

(五)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大部分大中型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系统档案管理标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统一,档案数据以及录用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档案信息丢失。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不仅会对原有的数据进行更改和迁移,还必须要保障其安全,所以,短时间内实现档案管理标准与规范的统一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内在需求。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与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必须要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并且要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角度以及微观角度加以确认,最终将其发展为战略高度,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培养积极服务企业和社会的思想。

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企业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必须要树立科学、良好的服务意识,并且要将档案信息开放,实现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查询以及利用等方式,必须要不断的深入探索,挖掘出信息档案的更多价值。企业档案部门必须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理念,充分的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上升到战略角度,进一步增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的促进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够更好的为企业、为社会服务。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才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积极探索企业档案信息服务方式,主动开发企业档案内有用的信息,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企业资料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企业档案部门必须要积极的引用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尽快建立管理型人才,并且逐渐的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四)提升企业管理。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实现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衔接,形成的文件能够直接通过文件管理系统归入到档案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对整编库进行有效的审核,将合格的文件直接归入档案数据库,没有合格的文件就退还给相关部门。进而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了文件随办随归,及时的保障档案归档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构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范体系。

为了能够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范体系,所以,企业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规范的标准体系,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服务,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规范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就会导致档案信息化建设比较混乱。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完整而规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并且保障其标准型和有序性。另外,为了能够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必须要设置相应的权限,从根本上保障企业信息资源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方便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安金子.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及发展方向[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2(12).

财政监督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逐渐推进,传统的工作环境、模式已经难以匹配现阶段的需求,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成为现阶段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企业想要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需要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正确分析和评估风险、加强内部审计以及法制建设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内部审计;法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已经深入地研究了会计信息化问题,并将会计信息化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的过程之中,会计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发展经济、拓展业务,提升管理的实效。从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内控实践看来,企业普遍存在“重技术应用、轻内控建设”的问题,致使内控技术的应用难以提升内控质量,严重者更直接导致企业运行失败、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层出不穷。基于以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结合信息化和内部控制建设,加强、完善会计信息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1.1产生背景及根源。

会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会计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新时代下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更是提升企业管理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之下,企业高层决策的依据来源于网络,信息的来源更多样,准确性也越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被最大程度地提升,会计电算化不再被孤立于会计工作领域,企业的管理能力也因此提升。在近里,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实现了空前的发展,在功能、覆盖、应用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让人可喜的成绩,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2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初步实现、完善了会计信息化的三大特征,即信息化的集成性、信息化的动态性、信息化的渐进性。而在将来,我国的会计发展方向有三点:第一,真正发展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为企业领导阶级提供有效数据,提升预测的准确性;第二,强化与网络互联的力度,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及时地获取信息,增加会计信息的价值,减少会计信息的舞弊现象;第三,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促使会计工作与其他业务系统连接,加速信息的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

会计信息化的新变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影响:第一,扩大了内控的范围。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会计核算的环境,会计人员从财务人员变成了系统操作人员以及财务管理人员,会计工作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人员和制度,而是面向了更为广阔的人员、制度、硬件、软件等诸多方面;第二,改变了内控的方式。会计信息化为会计人员提供了程序化的会计工作流程,会计工作的任何一个步骤都可以对之前的工作进行复核。财务工作不再过分地依赖于人,而是依靠财务软件来实现,内控方式也变成了“人机”结合的新模式;第三,内控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过账、报表编制等工作依靠财务软件完成,只要保证数字输入的绝对准确,那么会计工作的质量就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数据输入环节成了会计核算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四,内控更具备时效性。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下,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会计工作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为及时的信息,方便企业高层快速的调整内控管理措施。

对现阶段的企业内控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内控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3.1企业内部风险评估难度加大。

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在落实了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之后,风险评估的范围被加大,如果内控管理层面下的职责分离的执行不到位,信息系统无法完成身份识别,更无法进行权限控制。另外,产生了系统设备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立足于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极容易因断电、火灾等情况出现系统故障,继而损失相关的数据。因为会计信息化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的授权文件或是各种口令取代了传统的签名或者是盖章处理,口令等被不法分子盗取的几率增大,内控管理的安全性难以保障,企业丢失数据、泄密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内控的质量、效果都难以尽如人意。

3.2内控系统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

在会计信息化模式之下,各类会计信息被存储于不同的磁性的存储介质中,这一情况方便了数据的取用以及资源的共享,然而也增加了信息数据被篡改、增删、伪造、破坏的风险,且即便是信息资料被恶意的篡改,因为不会留下痕迹,也难以及时地发现。另外,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提供了包括取消、反过账、复核、反结账等在内的诸多功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数据处理工作的灵活性、可变性以及可修改性。相关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保密规范认识不到位,是造成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减弱的直接原因。

3.3内审工作不到位。

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可以提升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的质量,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现阶段企业还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内审工作的落实被忽视,不仅影响了信息化的会计工作,更会对企业的内控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3.4“人”作用未充分的发挥。

由于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的保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检查企业存在问题。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会计工作者的重要性被忽略,“人”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质量就会难以保证。

3.5会计信息化内控管理缺乏法律依托。

21世纪是法治社会,法律能够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后盾,然而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方面,现阶段还不存在具体的、细化的法律法规,这也就给部分会计人员徇私、违法乱纪创造了条件。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地解决现阶段企业落实内控工作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四条策略,希望能为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4.1强化风险评估,实施风险个人制。

因为网络具备开放性,而网络的这种特性将企业的管理置于风险之中,企业想要保证管理的质量,除了需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以外,还需要在全面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风险评估范围,建立具备特色的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出发:第一,建立风险控制成本风险体系,深入地研究会计风险内容,利用有效的风险评估降低企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第二,贯彻落实内控管理层面下的职责分离,利用有效的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人员身份进行识别,防止不法分子或是不相干人员无意或是故意破坏会计资料;第三,落实风险个人制,将系统设备风险以及业务流程风险合理地分配给相关人员,让风险管理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薪资挂钩,不仅可以避免管理工作发生“趋利避害”的.情况,更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避免企业管理产生新风险。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数据被篡改、增删、伪造、破坏等问题,企业可以设置会计信息系统的专用服务器,并根据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对其进行权责划分,使会计人员都只能从事自身权限范围内的相关事项。在具体落实的时候,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出发:第一,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入。严格控制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坚持计算机程序控制输入。组织专人对录入数据进行审核、校验;第二,控制数据处理。严格“走”计算机程序,利用计算机自动进行流程控制、数据修改、数据检验、有效性检验等,保证数据处理的质量;第三,控制数据输出。确保数据输出过程由专人负责,及时分析结果,并尽可能早地发现数据错误,避免错误的会计数据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4.3加强内部审计。

想要保证审计的独立与权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只有企业内部所有人员都能够重视审计,审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第一,延展审计工作面,突破传统审计只局限于查错防弊的问题,全面发展审计工作,使之能够在风险评估与防范、内部控制评审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第二,革新传统的审计办法,规范化审计流程。充分考虑财务收支审计与效益审计之间的关系,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审计工作能够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始末,对企业的决策提供可参考的数据资料;第三,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控制结构,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员工仅仅是为企业赚取经济利润的“打工者”,而企业领导是企业内部的权威,领导阶级对员工有着绝对的领导权。这种上下级关系不利于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更不利于企业落实管理工作,加之管理结构扁平化发展严重,部门为了私利而损害公司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4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加大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必要的奖罚激励政策,以人为本,落实管理工作。21世纪是知识生产力时代,而人是知识的载体,企业需要充分重视“人”的作用,用科学的激励制度落实人才的管理,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激励人才进步,确保“人”尽其用,并以此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终极目的。

4.5加强法制建设。

现阶段,我国还不存在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这就使得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落实“无法可依、无据可循”,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徇私行为,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充分地考虑现阶段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完善法律,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5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潮流,更是企业提升内控管理实效的基础。然而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在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重重的困难,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应用的相关问题,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合理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决策夯实基础,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10).

[2]韩梅.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论文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三次浪潮

摘要:在当今新兴的信息化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主要从工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入手,重点分析了如何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

在科学技术与多媒体设备发展迅速的今天,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工商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潮流。网络化的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渗透性与广泛的实践性成为了当今社会不断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也为我国工商管理的科学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促进工商管理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对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与管理,并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为市场经营者提供更有利的市场环境与优质服务是极其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市场的经营者要想更好的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通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监督来实施市场的调控对策,就必须要实时的监控市场趋向,积极地收集相应的市场信息,并规范、全面地了解与掌握。政府作为市场监督与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更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收集市场信息、传播市场咨询并为市场的经营者提供服务的职责。由此可知,工商管理在市场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的重要性。而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相应的市场信息与数据的收集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公开、透明”的传播至网上,实现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市场信息的实时更新与传播,使市场的经营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就掌握到市场变动的最新消息,并根据市场信息科学、合理地调控经营与市场政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我国工商管理系统的发展,有利于对市场行情的掌控,并进行有效的监督,以此来确保市场执法的有效性与即时性。尤其是在遇到紧急事件的时候,工商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由下而上”的上传信息并“由上而下”的下发指令,实现管理流程的科学运转,并对的消除“中梗阻”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医院会计信息化应对措施论文

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从人才抓起,因此,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会计人员就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财会人员必须实现从传统工作方式向计算机网络工作方式的转变,掌握在新型工作方式下的财务工作。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操作,对各种财务报表的生成,审查管理,信息处理及为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意见都要熟练。

3.2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

在计算机网络化的环境下,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网络会计的一般知识,而且应该懂得计算机网络会计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财务模式下,财会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居于主导地位,所以,必须提高财会管理人员的素质,让财会管理人员具备与管理信息系统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库、网络技术及计算机软件设计、操作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知识。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对会计信息的及时处理及让管理层准确的预测企业或者经济发展趋势有着及时有效的推动,因此,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就是重中之重,只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实现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优势。总之,会计信息化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1]张红梅.会计信息化进行程中会计人员能力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18.

医院会计信息化应对措施论文

通过多年的普及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最为耀眼的资源,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衡量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能力与发展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对档案管理事业来说,通过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同时能够与其他工作进行信息化对接,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不足就成为各个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本身的性质决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必然需要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比如局域网、性能良好的电脑、档案数据库以及大容量服务器等等,同时还需要开发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加强档案网络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等。然而,档案管理部门本身不具有盈利水平,无法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获得相关的收入,资金方面的拨付往往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二)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即需要共同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语言组织档案资料。从1979年开始,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不少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标准,然而当中大部分都是针对音像、纸质等档案类型,针对数字化档案的标准与规范则相对较少,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三)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缺乏联系。现阶段,通行于互联网中的有效信息超过80%左右均掌握在政府部门中,而政府部门中的信息大部分都储存在档案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并不只是局限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需要促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发展。然而,我国当前仍然没有形成政府信息资料开发利用的良好趋势,缺乏合理的办法与组织,档案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缺乏联系。

(一)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档案管理硬件系统建设。各个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动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充足的资金,购置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及高性能计算机等硬件设施,针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机构,还应当配置专门用于档案整理、收集的计算机,便于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进一步发挥硬盘储存容量大、检索快以及储存方便的优势。

2.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针对之前保留的传统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大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主动针对各种分散的、多种介质的档案文本、照片、录像以及录音等进行有效的转化归档处理,真正实现档案资料的自动整理、检索、查阅以及利用,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确度与质量。

(二)统一制定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标准规范与规章制度不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证,只有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约束条件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对事业单位来说,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进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兼容性以及实用性,同时要针对技术标准、技术参数等实施标准化设置,例如制定数据的接口标准、安全标注及非同一类型之间的数据转化标准等各个方面,通过针对整个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工作中失误的现象。

(三)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公共信息资源,要想进一步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应当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这就需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层面去进行规划,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开发能够与电子政务进行有效的整合。对档案部门来说,应当主动加强与电子政务建设机构的交流,统一协调信息化建设,主动争取把档案信息管理归纳到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依托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构建部门网,建立档案管理主页,积极发布档案政务相关的信息资料。除此之外,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大网站方面的建设,在互联网中主动实施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查询与馆藏档案目录检索方面的服务,以便于相关资料的共建共享。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程,其不仅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且还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各个事业单位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正视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加大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统一制定档案信息化规范标准以及有效整合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建设,全面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程文富.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策略[j].事业xx改革与管理,2016(02):23.

[2]许莉莉.简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160.

[3]张静.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东方事业单位文化,2015(15):56.

会计实务与会计信息化论文阅读

信息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今时代,引领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在会计实务中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已经基本具备,但还有一些系统建设问题和信息应用问题有待解决。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直面新常态下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任何企业和个人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会计信息化不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更包括会计实务、会计理论、会计教育和会计管理的信息化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及决策能力等,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会计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从而为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性能更全面、更智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应用,重新整合了传统会计工作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共享程度及信息的交互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追溯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会计信息化起步阶段。1979-1986年,基本的会计软件诞生,可以用计算机简单模拟一些会计操作,简称为“会计电算化”,把会计人员从异常繁重的手工记账中解放出来。(2)核算型会计信息化阶段。1987-1995年,核算型会计软件产生并得到应用,基本覆盖了会计工作的体系,而且软件的各个板块与会计工作一一对应,大大加强了软件的适用性。(3)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阶段。1996年至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职能的扩展,会计职能不只限于核算和监督,管理型会计信息化随之诞生,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逐渐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增加了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功能。从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发起的《2015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调查》可以看出,62、88%的企业已实施会计核算信息化,而且满意度达到了43、87%;41、77%的企业已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满意度为23、86%;其中90、96%的总账核算、88、42%的报表编制采用了信息技术,不过只有45、24%的预算管理、32、52%的内部控制采用信息技术。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仍不理想,很多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认识不足,49、19%的财会人员只是一般了解,信息化投入不足,缺乏专业信息化人才,建立cad、oa、mis、erp系统的企业占比不高,软件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信息孤岛难以消除,没有形成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

世界已经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会计信息化使管理越来越规范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自动形成不同的台账功能,会计人员可以迅速查阅和修改资料,减少了人工误差,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会计处理质量和效率。会计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增加了电子支付方式,使得资金流动更加安全、快捷、方便,提高了会计人员工作效率,节省了会计人员大量的时间。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业务联网,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开放程度,让会计信息变成一种重要的资源,在价值链上不断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而且有利于及时沟通协调,实施实时动态管理,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满足信息时代企业的不同需求,为战略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会计信息化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能够快速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方便与国际接轨,也符合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有利影响包括:(1)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很多传统的、复杂的手工工作可以由各种集成化的软件来代替处理,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了业务流程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会计核算的自动、准确、高效。(2)对会计分析的影响。会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进一步延伸。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分析会计信息,有利于明确运营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发现运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做好企业发展的调节及指导工作。(3)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会计检查主要是检查会计工作数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的重要补充。在信息化系统中自动化处理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明确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4)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变的影响。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财务人员实现了从事后核算向事前管理的转变,会计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采购、营销的全过程,实现了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六、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包括:(1)宏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应用的发展,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新技术应用缺乏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可能产生偏差。同时,会计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有待完善,现有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无法完全满足基本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数据安全等方面还没有严密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2)微观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化意识淡薄,调查显示51、14%的财会人员不了解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14、99%的财会人员甚至表示不知道该规范;50、43%的企业认为会计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难题是管理层缺乏重视,以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过程;信息化资源投入不足,年平均投入小于1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5、26,缺乏同时精通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保密技术发展程度不足,会计信息容易受到木马病毒、网络的恶意攻击,44、86%的企业认为需要提高数据安全性;会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系统脱节,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因此不能构建完整的企业数据模型。

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是确保会计信息化顺利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才能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安全的制度保障,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要加大相关立法工作的力度,针对会计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行业秩序,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系统环境。还应当健全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体系,比如采用分级授权管理、建立会计信息备份制度、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工作力度等一系列方法,确保会计信息化相关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当然,加强会计信息化的法律建设,需要联系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数据安全等各个方面,并且要注意现存的法律方面没有跟上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些漏洞,保证对相关体制的完善和健全,同时注意着重维护企业的信息与财务安全,建立相关的信息保障机制。

目前,会计信息化仍然存在着宣传不到位的问题,38、71%企业负责人只是一般了解。企业决策者只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转变对会计信息化内涵的认识,才能真正认识到会计工作信息化这一必然趋势,加大会计信息化的资源投入,进而实现工作体制、工作模式和工作过程的真正转变。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法规的宣传工作,以《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作为行业信息化的标准,大力宣传《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让人们普遍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鼓励各行各业推行会计信息化,督促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积极主动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理论研究作为实践发展的理论支持,是实践发展的基础。面对之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中理论与实践发展本末倒置的问题,应加快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步伐,尽快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系统。当然,实现理论研究发展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经验教训,加大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这需要及早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建设更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必须在推动信息系统发展的同时,促进会计信息系统得到同步且快速的发展。在此情况下,会计管理的层次将进一步减少,企业的会计管理体系将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会计企业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垂直会计企业结构,使会计人员从重复性的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

4、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

功能强大的会计管理软件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必须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加大设备硬件投入,不断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与实用性。同时健全内部控制和信息系统保护机制,明确不同会计人员职责,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限制非法用户入侵。《企业cto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5%的企业在过去三年曾发生过不同量级的信息安全事故。对此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安装防火墙、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等,以防范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行为,避免不法分子窃取会计信息。应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点会计信息定期进行备份,防止会计信息丢失。从业人员必须对计算机设备设置电磁屏蔽,避免电磁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制定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全面保障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的安全保护。相关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磁介质档案的管理,妥善保存相关信息,避免出现信息泄露或丢失的问题。

5、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

会计业务的开展离不开相关会计制度的支持,所以必须针对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较之传统管理工作的差异,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确保电算化制度覆盖当前工作的各个方面,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并在工作中具体落实,才能充分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实施,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完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推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让会计人员深刻理解自身的责任和价值。应实施岗位薪资绩效管理,以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热情心、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和约束工作行为,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同时,对会计工作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高效,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6、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应该是同时精通信息技术、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管理阶层转变观念,重视会计信息化,重视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其次,对现有会计人员及时进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调查显示95、07%的员工认可在职培训锻炼方式,企业员工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课程,并把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后的结业成绩算入技能考核之中,使他们更新会计管理模式和理念,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适应信息化环境,全面提升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再者,注意加强人才引进和与合作企业的信息置换交流;最后,进行“校企联合”,对合作高校提出自己录用大学生的标准,帮助学生就业的同时,走出缺少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困境。

八、结语。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不仅简化了传统的会计工作,而且改变了会计工作的理念,使会计实务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和电脑的控制。会计信息化是新时期会计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就要直面相关问题,改变传统会计理念,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制度,全面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财政监督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晚,而会计信息化又是建立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的,所以会计信息化也相对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2.2系统开放程度高,信息共享性强。

每个公司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文化,拥有不同的管理策略。而通用的管理软件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公司企业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些管理软件供应商推出了eai,即企业应用集成。企业应用集成就是基于各种不同的'平台设计出的一套合理系统。它还实现了信息共享,使公司内部的成员之间能够互享信息,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商业智能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做出准确决策的问题。其目前在我国不断的推广和普及,发展至今,它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有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产品,元数据管理产品等。这些产品能够合理的筛选信息,准确地获取有效的信息,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1发展慢,范围小。

大多企业的财务部在处理会计实务时,更多地依赖于会计电算化,并未涉及到会计信息化领域。只有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推行了会计信息化。因此,目前会计信息化的普及范围仍较为有限的程度,需要加强推广力度。普及范围小,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化发展缓慢。作为一个发展周期短的事物,它的发展形势和趋势仍需要考量和探索,可一旦普及程度不高,那么问题的暴露时间就需要越久,因此,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暴露,可能会导致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偏折或者退后。

3.2理论变革不深刻。

会计信息化理念并未推广到每一个会计行业员工中,在工作中没有运用会计信息化,导致他们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模糊,不了解其优点所在。小型企业只注重公司当前利益,不注重长远利益。加之经费有限,并不能够提供定期的培训,学习新技术的平台给员工。

3.3智能化程度不高。

我国正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信息化范围不断推广,程度逐渐加深。可对于我国目前的整体智能化来讲,仍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当前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缺乏智能化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中,重点传授会计理论知识,仅停留在纸质化层次上,在计算机的使用上,也仅实施会计电算化教学。但会计电算化无法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作为“孤岛”而存在,并没有实现信息时代的共享特性。所以,高校应改革会计教学方式,将会计信息化添加到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中。

(1)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很多企业提倡员工自主学习,但员工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去接触新的事物,而且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因此,企业应该主动开展内部培训,让公司员工在一个集体环境下进行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样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2)企业内部使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网络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实现整个公司内部的数据的共享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它能够财务部门内部构成一个网络,每位员工在处理数据的时候能够及时的交流和反馈,而不是使用传统的纸质或者口头交流,这样大大促进了工作的效率,也避免了数据的丢失等问题。

财政监督会计信息化的论文

首先,要选择安全性高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高性能;其次,会计信息服务的操作人员要具备崇高的使命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尽量避免失误;最后,采用合理的会计信息应用服务模式,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

1.用户企业监督。用户企业在保障自身企业会计信息安全的同时还要对会计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督。第一,用户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能力,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包括购买、研发、购买欲研发相结合三种方式;第二,用户企业在使用会计信息化服务软件的过程中,要保障自身会计信息的安全,在购买或研发软件的`过程中,与服务企业签订有效合同,避免出现信息安全事故时服务企业逃避责任的现象;第三,我国一向尊崇外国软件本土化,本土软件国际化的原则,当出现会计信息软件的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状况时,一定要在境内对会计信息进行备份,保证企业工作的正常运行[2]。2.服务企业监督。服务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要保证服务系统的功能性,保障用户企业使用的安全性,在提供服务的时间段内要保证服务的连续性,保证为用户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持的有形性服务,为用户企业提供安全有效的会计信息化服务。

会计信息化服务项目是新兴的信息化项目,国家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会计信息化已经使传统的会计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是传统会计理念的突破性发展。财政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有序发展,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财政监督的对象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财政监督的手段也要不断向信息化形式发展。政府可以组织同行业间进行互相评议,采集用户企业对会计信息化服务的意见与建议,鼓励对不合法规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企业进行举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服务企业的审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环境的良好。

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监管主体就是财政部门,财政部门的监督行为在加强市场管理的同时,要严格遵守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规范与要求,实施切实可行的监督惩罚措施,保证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在监督过程中,财政部门也可以积极与审计部门、工商部门、税务部门进行合作,对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进行全方位监督,保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3]。财政部门在监管的同时,还可以在市场中实行同行评议政策,对会计信息化服务企业的服务状况实施规范性检查。

(四)会计信息化服务人才的培养,保证监管工作有效进行。

大部分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企业都反映了会计信息化服务人才缺少的问题,这一问题成为了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的瓶颈,使得会计信息化服务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财政部门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企业在培养会计信息化服务人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更新,保证会计人员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与时俱进。只有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服务建设过程中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保证会计信息化服务的合法性,有利于政府和财政部门对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监管工作的展开。

三、结论。

当今的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互联网信息技术逐步的融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在这一大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服务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形势,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哪一领域的市场发展,都不能忽视对其监管,在监管过程中,更是要全面考虑监管范围,针对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监管,要在国家政策、财政部门、服务企业、用户企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进行监督,注重会计信息化服务人员和监督人员的培养工作,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使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作者:隋小娜单位: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