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比三家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优质20篇)

时间:2023-12-20 09:18:33 作者:笔砚

教案模板是教师用来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书面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提前思考教学内容和过程。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些灵感。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说课稿

1、让幼儿知道当接受他人的照顾与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2、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珍惜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对他人给自己的帮助关心和服务心怀感激之情。

4、会表达自己的谢意,愿意用行动珍惜别人的劳动。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说声谢谢》的课件,歌曲《亲爱的谢谢你》;。

2、各种国家的道谢语。

3、卡纸、剪刀、彩笔、双面胶。

【活动过程】。

2、分段讲述故事,设置悬念:

师:现在你们猜一猜老人是怎么回答的?

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让小朋友替“老爷爷”回答故事中“小男孩”的问题:“您干吗对小溪说谢谢呢?谁不知道小溪不是人,听不到你的话,不懂您对它的感谢。”

师:我来揭晓答案,老爷爷是这么说的……你们说说看,小溪听得懂吗?那老爷爷的这句谢谢是说给谁听得呢?小鸟飞累了,停在大树上。它应该感谢谁?小鸟感谢大树,它自己心里愉快吗?听到小鸟的好听叫声,我们应该感谢谁?我们感谢小鸟,自己心里愉快吗?说声谢谢,听的人很愉快,我们自己更愉快,经常说谢谢,我们会越来越愉快。

3、说说亲身经历:

5、动手操作:

我们来动动小手做一个感谢卡,送给帮助过我们的人。

活动延伸:

小朋友,最应该感谢的是爸爸妈妈对不对?那让我们回家后亲亲爸爸妈妈,告诉他们:“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对他们来说承受太多的爱,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灵产生爱的麻痹。他们往往以为所有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服务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对父母都难说声“谢谢”,更难对其他给予他帮助的人真心诚意地去表达感谢。本课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了解社会各行各业中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辛勤工作的人,在发现、体验中有所感悟,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包括身边的人)的情感。学习参与社会,做有爱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人,并以良好的文明行为回报他人。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用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为社区建设尽自己一份力。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社区生活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课时建议:7课时。

1.我生活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一、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j.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绐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

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

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示课题。

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

5.外出进行社区调查。

6.教帅小结: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社区中的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社区中的各种活动.给我们增添了无数快乐。从社区的变化中,我们更看到社区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天一天地提高,社区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家园。

活动要求:

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调查对象,具体指导学生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学会调查的方法。

活动拓展:

用学到的方法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发展变化,并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一次展示。

1.通过活动,学生是否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否知道各种生活设施的作用,是否会利用这些生活设施解决生活学问题。

2.学生是否掌握参观、调查社区的方法。

3.学生是否喜欢并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4.学生是否对其他社区有所了解,并能找到社区的特点,喜爱自己生活。

2.身边的“朋友“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增强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和能力,为社区建设献一份力。

2.知道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提供了保障,是我们的“朋友”。

3.养成爱护公用设施,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用设施。

一、它们帮助了我们。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身边的“朋友”?根据它们的形状及作用,编成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小组间开展找“朋友”竞猜活动,比一比,看哪一组编的谜语最多,找到的“朋友”最多。

2.全班交流:讲述“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身边的这些“朋友”与人们朝夕相处,“朋友”给大家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一定有许多故事,把印象最深的故事,例如:在路灯下小伙伴们一块儿捉迷藏,在健身场玩游戏等等。以此种方式,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公用设施对“我”的帮助。

3.“朋友”的功劳簿: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列成一个表,编成“朋友”的功劳簿。为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可以将其形状设计得形象、生动、漂亮一些,可写也可画。

4.将同学们的作品汇集起来,办一个功绩展,在教室里展出。

5.教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难以想象离开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它们可真是我们离不开的朋友,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惜它们,给它们以回报,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二、公用电话的述说。

活动过程:

1.听故事,谈感受:用表演或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公用电话的诉说”的故事内容,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内心的共鸣。

2.全班讨论:如果我是这部电话,我受到这样的虐待,我会怎样?

二、国外的社区。

活动准备:

上网或查阅图片、文字资料,广泛观赏国外社区风情,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风情。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风格、社区文化也迥然不同。走进不同国家的社区,想必一定异彩纷呈。

2.小组活动: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办成小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对不同国家社区的感受。

3.展示成果:全组同学一起将本组的成果贴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本组活动的感受及体会。

4.欣赏美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美文,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诵读,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通过诵读感受社区的美及社区人们心灵的美。

5.教师小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不同的社区背后都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召唤着我们去探寻,同学们在课后可作进一步研究。

活动要求:

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收集不同国家的社区生活资料及公用设施的特点,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锻炼自己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活动拓展:

举行一次“美文”欣赏会。指导学生收集反映思念故乡或社区生活的美文,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感受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第二单元。

爱心温暖你我他。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2)有同情心和爱心,对弱势人群特别关爱,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行为与习惯: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邻里小伙伴发生的小矛盾。

3.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邻里怎样和睦相处。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

(5)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课时建议:7课时。

4.远亲不如近邻。

主题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很容易解决。

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科书中《谁帮我家收了被子》的内容录制成录音故事。

学生准备:收集讲述自己家与邻居间和睦相处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播放《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录音,导人。(若没有录音机.教师可口述故事内容。)。

2.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正如俗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教科书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故事。

4.阅读教科书23页的故事。

小组讨论:

(1)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甄相帮助的?(2)故事中的“我”听了李阿姨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流泪?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5.班级交流。

6.教师小结: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

7.过渡语:还记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吗?找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或演一演。

8.学生表演。

表演中请学生互评:你觉得他或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或他们的表演怎样?

10.现场采访。

11.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活动要求:

1.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案例来代替教科书上所呈现的故事。

2.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远亲禾如近邻的观念,要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故事.说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谈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时,切忌说空话、大话、假话。没有可以不说,但不能编故事。

4.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谈活动,从成人的角度说说和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的好处。这一阶段学生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和邻里友好相处的愿望,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学才显得真挚。

活动拓展:

回家后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三、多为别人想一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28页中的三幅图制成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是会给邻居添麻烦的。

2.小表演:

(3)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有什么感受?

4.评一评: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班级交流: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

6.教师小结: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大家都能多为别人着想.就会减少纠纷,心情更愉快。

7.小组讨论:

(1)教师出示自制的放大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8.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更美丽。

活动要求:1.替别人着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更是不容易,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2.活动中,教师应从本地特点出发,按照地域特点,将邻里间容易出现的一些矛盾提供给学生,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与心情。只有这样,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5.心里想着他们。

主题目标:

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一、走进残疾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

2.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到社会中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

(1)公共场所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而设计的?它们有何用途?

(2)社会为残疾人组织了哪些文体活动?

(3)社会中哪些地方贴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活动拓展:

学生分组行动,开展“我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二、别让盲道生“盲点”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一下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

1.把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拍成录像。

2.澡前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建议书可写给哪些部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放录像,呈现出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若没有录像时教师讲述。

2.互动交流:从刚才的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3.过渡语:课前同学们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了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情况。能将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吗?4.班级交流: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然后交流自己的调查感受。

5.过渡语: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为这些残疾人专用设施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出出主意吧。

6.分组讨论: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7.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自己不能实现的“好主意”写下来,小组起草一份建议书,将它交给有关部门。

8.小组商议:学生在组内商量建议书的内容、有关格式、准备写给谁。

9.撰写建议书。10.班级交流。

l1.教师小结:相信你们的这些好建议,一定能让社会上的残疾人专用设施得以很好的使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挂图。

活动过程:

1.模拟表演、导人新课:人老了以后„„。

请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模拟表演出来。

2.现场采访:

采访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请他们说说: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有什么烦恼?

3.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年人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4.互动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人老了以后在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老年人,我们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6.过渡语:教科书里有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咱们一起来看看。

7.互动交流:

(1)教师出示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的挂图。

(2)请学生谈谈:三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觉得小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

二、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2.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

3.互动交流:请学生说说: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教师相机给予评价。)。

4.填写教科书: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

5.小组讨论: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7.教师小结: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充满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

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三、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

2.动手试一试。

3.互动交流: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爱心)。

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一1爱是悄悄的?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

活动拓展:

学生自己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

2.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并绘画。

3.把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自由观摩。

4.畅谈感受。学生畅谈观摩后的感受。

5.做爱心小卡片。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张爱心小卡片,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

(2)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3)制作爱心小卡片,写好想说的话,启发学生多写几张,装饰得漂亮些。

(4)随机交流几张卡片,读给同学们听。

(5)把爱心小卡片送给为大家服务的人。

活动要求: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时,一开始教师不要给结论性的语言,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当不同观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可从多个职业的多角度去探讨。当学生的看法达成一致时,再进行归纳小结。接着教师可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对学生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画完后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2.送完爱心卡片后,教师要让学生反馈,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他人所得到的快乐。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体验或者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活动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一起与要采访的劳动者接洽一下。活动过程:

1.读体验日记。读教科书43页上的体验日记,说说我与叔叔一起送了报纸后有哪些收获。

2..三今班交流。自己还希望体验或者了解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体验或了解?3.分组讨论.制定体验计划。4.教师指导学生修订计划。

5.亲自去体验或者了解一下,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怎么工作的。6..全班交流。

活动要求:

1.学生不要在老师或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去体验。

2.学生交流自己参与体验后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亲自体验,感受才会发自真心。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多方信息汇聚在一起,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各行各业都是很辛苦的。

3.学生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或了解那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才是真正融于生活的真实的课堂。

(建议此内容为一课时)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

2.能否体验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并真心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3.交流中是否能倾听别人的发言。4.交流中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指导学生把自己在收集服务明星材料、寻找并感谢身边状元过程中的感受记录庳文,在班级中举办一个成果分享会。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小记者在行动活动准备:

1.教师在广泛了解家长情况的基础上,确定l一2名采访对象,并与采访对象事先约定,请学生分组设计好要采访的问题。

2.学生准备采访本。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教师介绍嘉宾,确定活动的主题。2.召开发布会。嘉宾就自己的工作做简要的介绍。

3..举行座谈会。学生采访嘉宾,嘉宾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注意把嘉宾的回答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感受。学生把座谈会后的心得体会在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取得成功,这与他们的努力十分不开的。

9.让我说声谢谢你。

主题目标:

1.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明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尊重他们,感谢他们我我们提供的服务。

一、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活动过程:

l.阅读教科书,了解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故事。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讲一讲这个故事。

2.讲一讲教科书呈现的两种关心环卫工人的事例。

3.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全社会关心环卫工人还有其他哪些措施。

4.师生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掏粪工人、清洁工人的劳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而且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他们。

活动要求:

1.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准备要做充分。

2.这部分内容只是开课导人,时间不要太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即可。

二、珍惜与尊重。

活动准备:

学生调查社会上人们对环卫工人的看法。

活动过程:

1.交流。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为大家服务的人,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说一说。尊重是什么?如一声谢谢是尊重,送上一杯水是尊重,一声问候是尊重.保持清洁也是尊重,等等。

3.现场采访。采访学校或学校周围的清洁工,请他们说一说在工作时令他们最感动和最气愤的事。

4.全班交流。什么是对环卫工人真正的尊重?

5.讨论。针对教科书上母子对话,引发学生进行讨论。“社会上有哪些不尊重环卫工人的现象?”教师适时补充反映环卫工人重要性的资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的消费权益。

课时建议:7课时。

10.到哪儿去买。

主题目标:

1.了解商品的分类知识及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需要的商品。

2.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

一、各种各样的商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参与爸爸、妈妈的购物活动,看一看、记一记他们买了些什么。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随爸爸、妈妈去购物时你们买了些什么?

2.写一写、画一画:学生说完后将商品写或者画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我们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购买获得,家里经常买的东西还有哪些呢?

4.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后,教师请学生补充。

5.教师引导:我们试着把这些常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吧。

6.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后进行全班交流。

7.教师归纳总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商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些商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食品、服装、文具、图书等。

活动要求:

1.本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科书的知识点:不同商品的分类方法。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去思考、判断。

2.教师可结合当地学生消费生活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不要过于拘泥子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所呈现的商品和分类方式。

二、各种商品到哪儿买。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家庭和学校附近有哪些购物场所,它们卖的商品有哪些。

2.小队组织或者跟自己的父母去一次超市.要他们注意观察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人们是如何选购、付款的。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附近有哪些购物场所,它们卖的商品有哪些?

2.交流:分小组就课前调查获得的内容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讨论:商场、超市这些购物场所各有什么特点?

(1)课堂上老师首先列举一两个特点,如“超市里售货员比较少”,以此来启发学生。

(2)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超市的特点.谈一谈自己在其中购物时的感受。

(3)教师归纳肯定。将同学们所说的特点,作简单的归纳。

本活动也可以采取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课堂上老师先选一个同学,让他扮演小记者,对同学进行现场采访。

4.教师归纳小结要点: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出售。超市是我们购物的好地方,那里商品非常丰富,按类摆放在货架上,人们可以自由选购,十分方便。

3.汇报调查结果:老师可请每组派代表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全班宣读,并自己得出结论。

4.讨论: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价格会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5.教师归纳小结:相同的商品有时价格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小商店的商品比戈?商场的便宜。买商品时,一定注意价格,同样的商品买便宜的更合算。

6.分组讨论研究:在商店购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俗语,你能说说它含义吗?并试着写几条这样的俗语。

7.全班交流:说说俗语的意思或者补充几条俗语。

8.教师引导: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不仅要看价格,满意商品的质衬。商品质量是否合格有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看商标。

9.思考:阅读教科书第58页后想一想,你学到了什么?

lo.教师归纳要点后提问:把你选购商品的窍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11.分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12.教师总结:选购商品要货比三家,比价格,比质量,这样才能买到称心的商品。食品质量很重要,劣质或变质食品会影响人的健康。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包装袋上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

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相同的商品价格会不一样?这个活动前和讨论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对调查的商店、商品,如果事先没有做很好的预选,可能会导致活动失败。由于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所以调查前,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调查对象。

2.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调查时老师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尽量在学校和住家附近展开调查。

3.由于学生年龄和调查方法等问题,学生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有一些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对此,老师应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责备学生,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允许他们再去调查。

4.课堂上学生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实际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老师要顺其自然。

地进入第二个教学内容,而不要对学生的不同结果作对错判断。

活动拓展:

班级中开展商标展览活动,研究商标所负载的知识和文化。

二、购物进行中。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回家问一问父母或其他长辈,他们的购物窍门是什么,并记下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是每个人的愿望,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2.阅读教科书思考:他们都是聪明的消费者吗?你有什么看法?

3.全班交流。

4.分组交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你还有什么好建议?5.全班交流讨论。

6.教师归纳总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需要我们消费时多些理性,少些盲目。德高尚的人的角度。

活动拓展:

2.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生也许不是很了解,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在活动中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3·15”引入,并告诉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及相应的知识。

3.故事续编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把握的是法律尺度和道德尺度,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答案,同时也要倡导学生去寻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活动拓展:

交流活动:我的维权体验。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关心,态度是否认真、严谨、、2.学生在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否知道几种查找资料的常用方法。

3.学生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在讨论和交流中是否专注倾听,得出的结论是否基本合理。

4.学生自己是否能独立购买需要的物品,知道比较价格、质量,有比较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量人为出、科学消费。

5.学生是否掌握几种鉴别一些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质量的简单方法。

6.学生是否能说出几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定。

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主题目标:

1.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有哪些必要的开支,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对家庭和子女的付出,体谅父母。

一、我来算算。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帮妈妈算一算每月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一下家庭的收入来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买东西要用钱,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家里每月支出情况怎样?

2.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3.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布自己家里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用途。教师帮助整理主要的支出类别,如饮食、娱乐等。

4.实践活动:同学们分别算一算家庭的月收人、月开支,请同学们做一道减法题,看看每月家里还剩多少钱。

5.按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再谈谈有什么感受。

6.教师提问:想一想哪些东西可不买,哪些非买不可。

7.老师总结:父母的爱撑起了一个家,他们的劳动收入是家庭所有消费的来源,一个家要量人为出,才能正常运转。世界上的好东西是无穷的,人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父母的收入是有限的,消费必须有节制。一般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必需品,非买不可,零食、玩具等可买可不买。

活动要求:

1.课前的调查、统计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并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把这个环节落实好。

2.存计算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哪些开支可以削减、哪些开支。

《货比三家》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

a、社区b、学校c、工厂。

2.选出下列不属于社区的一项()。

a、家庭b、学校c、金河源小区。

3.社区是()的地方。

a、人们共同生活b、读书c、做作业。

4.社区里的邮电局是()。

a、为大家服务的b、用来赚钱的c、为当地政府服务的。

5.社区的变化()。

a、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少关系b、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c、有时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6.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相同点是()。

a、都有大片的农田b、都有商店、邮电局、医院等设施c、都有塑料大棚。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少数民族地区才有社区b、外国没有社区c、不同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8.社区的明天()。

a、无法预料b、没人知道c、会更美好。

9.社区里的商店、书报亭、电话亭等都是()。

a、为了挣钱的b、为居民服务的c、只是一种摆设。

10.你是你所在社区的一分子,你()。

a、无权分享社区里的利益b、只管承担责任,无须分享利益c、应该承担社区的责任。

11.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a、小刚用公用电话给家里打电话b、小明和邻居的小朋友打架。

c、小华放牛时,自己贪玩,牛吃了别人家的庄稼。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居住在社区里没有什么安全感b、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c、社区的设施是大家共有的公共设施,可以搬回家去用。

13.沿河而居、小桥流水是()社区的特点。

a、四川山地b、福建土楼c、江南水乡。

14.对于公共设施,我们应该()。

a、爱惜它们b、想怎么用就怎么用c、用坏了没关系。

15.你希望居住的社区增加的公共设施是()。

a、游戏厅b、网吧c、书店。

16.下列属于农村社区特点的是()。

a、山清水秀b、高楼林立c、人口密度高。

17.下列公共设施及其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a、商店方便寄信b、医院可以贷款c、村民委员会帮助村民科学致富。

18.社会在发展,社区在变化,下面()不是我们了解社区变化的途径。

a、访问居委会(村委会)b、故事书c、查阅资料。

19.公共设施是我们不说话的“朋友”,下面不属于公共设施的是()。

a、窨井盖b、变电房c、小狗。

20.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a、小兵把气撒在公用电话机上b、小宝向消防队报告集贸市场的消火栓被货摊挡住了。

c、小贝阻止小明向村里的水井中扔垃圾。

文档为doc格式。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2班学生人数大约47人,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学习交往,我发现本班孩子自主学习还是不太积极,主要还是课前收集、课后实践活动不落实,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从全面认识‚我生活的社区‛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粗豪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公用设施——‚身边的‘朋友’‛,了解其功能,学会爱护公用设施;拓展到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社区——‚不一样的社区‛,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生活的社区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本单元落实了课标中我的家乡第二条‚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第七条‚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知道爱护设施从人有责,能够自学爱护公用设施‛和第八条‚自学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等具体要求。

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从距离孩子们最近的邻居出发,逐渐发展到他们周围需要帮助的每一个逐渐放大的生活圈。到关爱弱势群体残疾人,到参加公益活动。本单元落实课标的以下几点:

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结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第四单元《我是聪明的消费者》三个主题‚到哪儿去买‛‚购物小窍门‛让学生清楚自己所需商品应到何处买,学会关注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学会合理消费,并且知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本单元落实课标以下几个内容:

1、知道家庭经济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2、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必需品的能力。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观念。

2、丰富学生的生活以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实际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根据学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体验,用头脑思考,培养其创造性。

五、教学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制定计划评讲试卷一课时。

21、我生活的社区两课时。

32、身边的‚朋友‛两课时。

43、不一样的社区两课时。

54、远亲不如近邻两课时65、心里想着他们两课时76、都有一份爱两课时8复习备考。

9复习备考10复习备考11期中考试12试卷分析与订正137、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148、行行出状元159、让我说声谢谢你。

1610、到哪里去买。

1711、购物小窍门。

18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19期末复习20期末复习。

21期末复习。

22期末考试。

附:教材梳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说课稿

本节课与上一课紧密相连,也可以作为第二课的延伸,以及进一步持续性地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和行为。教材中通过模拟表演、生活反思和调查等,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时候应该向为自己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同时,让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换位,突出向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的意义及表示感谢的更多方式。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2、能力目标: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初步渗透爱的教育。知道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三、重、难点。

懂得向对自己提供服务或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的意义,并养成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尊重他人不仅是说声“谢谢”,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

四、说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引领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实践、反思、模拟表演,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本课内容。课上通过模拟表演、调查汇报等让师生共同完成教学。

五、教学理念。

本单元重点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的教育,同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本课更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课上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通过回忆、表演等方式完成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童话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在故事中设置悬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得课题在学生的思考中很自然的`引出。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喜欢)那我们就一起去到童话的世界里转一转吧!(师讲故事)。

师:小猪忘了什么?(说谢谢)。

师: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去告诉小猪吧!(板书:课题-----说声谢谢)。

(二)活动明理。

1、回忆生活中的“谢谢”。(学生回忆并讲述)。

师:大家说的好,我们除了得到别人帮助后说声谢谢外,还要像同学们所说的,接受别人为我们提供服务后也应该说声谢谢。

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服务帮助——需要谢谢。

一声“谢谢“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这个环节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充分调动和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的”谢谢‘的关注,为后面做铺垫。

2、教师采访学生:当你为别人做了事别人向你说声谢谢后,你是什么感受?最好举个例子说一说。

这个环节我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学习和活动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经验,获得内心体验。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制作感谢卡,表达谢意。

学生们真实的情感在美丽的卡片上尽情挥洒,表达出了感人的谢意。同时,学生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这张卡片上体现出来,促进了学科的整合。

4、看小品:三年级同学去给负责学校环境卫生的张老师送感谢卡,却把吃剩的食品袋扔在刚刚清扫过的甬路上。

师:看了他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一起交流一下吧!

老师适时引导总结板书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这个环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小故事,引发思考,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导向,让他们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尊重人,体现出《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这一理念。同时,也为突破难点服务。

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当我们得到别人帮助或接受他人的服务后都应该说声谢谢,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尊重他们。尊重他人不仅是口头上的说声谢谢,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用自己的行动尊重他们的劳动。

(三)延伸。

同学们,可爱的小猪和你们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许只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所以才出现童话故事中的镜头,你能为小猪设计一个完美的童话结局吗?试试吧!你一定行。

学生在为小猪设计结局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共同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品德课并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这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老师要谢谢你们。

(“老师,我们也谢谢你”,当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时,教师要充分表扬孩子们对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苛,充分表扬他们已经开始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说声谢谢。

帮助、服务——需要谢谢。

尊重、理解——学会谢谢。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第二单元为《我们爱和平》、第三单元为《只有一个地球》、第四单元为《我们一起走过》.全册共13课33个框题,其教材的编排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并感到自豪.2、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体会和平的美好,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3、感谢地球对人类的养育之恩,激发热爱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自然灾害.4、感受成长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的多彩及六年小学校园生活的美好.行为与习惯:

1、关注和同伴的公共事件,关注祖国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养成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2、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3、逐步养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培养冷静、正确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的能力.4、能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为母校、为老师、为同学弟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知识与技能:

本班共64名学生,整体素质一般,部分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劳动观念强,讲究卫生,拾物不昧,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爱相处.学生们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学生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四、具体措施: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教学周16周,每周2课时,总计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别。

内容。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飘扬的五星红旗。

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和平来之不易。

放飞和平鸽。

人类唯一的家园。

伤心的地球母亲。

在自然灾害面前。

课程伴我成长。

依依不舍情。

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单元主题,即:“说说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这三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六、教学进度:

第十八周:学生社会生活考察活动第十九周:复习。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

三(3)班。

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写出家人对孩子的期待。教学过程:

1.阅读交流:阅读教科书。

2.阅读教科书谈体会:学生阅读。

5.小结:社会上有坏人存在,大家有警惕性,说明大家都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同时客人来了,热情招待,这是有礼貌的表现。6.教师导行:出示相关报道,学生交流感受。明白社会是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

7.教师总结:社会上确实有坏人,利用孩子年龄小,绑架、拐卖儿童,应该提高警惕,学会自护。独自在家,不应该给陌生人开门,要有礼貌的拒绝。

活动内容:远离危险。

活动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未成年人居家安全事故的报道。活动过程:

3.全班交流,归纳整理:安全用电、注意防火、小心烫伤、防止跌落„„。

5.阅读教科书,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教科书。

*手划破了怎么办?

3.全班交流:先说说自己的处理意见,再用教师提供的碘酒、纱布、创口贴等示范表演如何自救自护。你还遇到过哪些小事故,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教师肯定一些科学正确的做法,指出不当做法的后果。表扬他们遇事冷静。

4.教师提问:有些时候情况严重了,就不能仅仅是自救了,还要学会寻求帮助。看看这些熟悉的电话号码,你知道什么情况下拨打哪种电话吗?1201101195.模拟表演:拨通这些特殊号码后怎么说?注意要说清事情发生的地点、简单状况,不要罗嗦。教师提醒学生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6.自救自护的本领十分重要,但在遇到自己处理不了的危险时要及时拨打求救电话或者联系父母,寻求帮助。

2.阅读教科书,学生阅读。

7.活动: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还记得吗?拿出一、二年级老师的评语或课前家人、老师给我写的话看一看。也可以在小组中互相写写同学的特点,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交流:读读自己收到的卡片,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请同学在全班交流。

9.教师总结:每个独特的我都是可爱的,即使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正是一个个可爱的我,组成了这个可爱的世界。

5.夸夸我的同学。

活动内容:竖起大拇指。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小星星,课上夸了谁就给谁胸前贴上一颗星星。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今天我们就来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2.3.阅读交流:阅读教科书。

什么深受大家喜爱?

4.全班交流:怎样让自己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做到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大家欢迎和尊重。5.游戏:埋葬缺点。

游戏步骤和规则:

认真思考,主动向同学征求意见,选择一个自己最想改的缺点,写在纸上,不要告诉任何人。悄悄找个地方,把它埋葬掉。6.教师总结:我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我们想改掉缺点使自己更受大家欢迎。只要我们心中有他人、尊重别人、不吝付出,我们一定能收获更多友情。

6、同学之间主题目标:

1.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宽以待人,和同学友好相处。2.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体谅他人,尊重他人。活动内容:她不是故意的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阅读25页故事,导入新课。

2.组织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笔盒?晶晶是怎样把亮亮的新笔盒摔坏的?

3.全班辩论:赔还是不赔?各自阐明自己的理由。

4.学生表演:根据自己的意见想出事情的处理方法,找观点一致的同学交流,并把处理方法表演出来。

5.教师小结:作为双方当事人,我们有的同学选择宽容和体谅,有的同学选择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老师认为你们是大度而且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吗?

7.学生自主活动,处理完同学之间的矛盾,你感觉到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现在你可以给他写一封信,若那个人就在班上,你可以找他谈谈心,相信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8.教师总结: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学会理解和宽容,你就会拥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你会得到更多人的信任。

(2)每组各选出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先后到黑板前给娃娃画鼻子。其他学生给选手加油。

2.班级交流:“在刚才的比赛中,同学们都非常快乐。其实在班集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觉得快乐的事,说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吧!”学生可以先分小组交流,再推选出代表到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1)大家都生活在班集体中,班集体是我们共同的家;(2)班里有很多的朋友,班里经常组织有趣的活动,在集体中大家感到了无限的欢乐;(3)共同爱护班集体。活动内容:我为班集体争荣誉活动准备:

把一棵大树的树干画在一张大纸上,把绿色的纸裁成叶片形状(全班每人一片)。活动过程:

主题目标:

1.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3.初步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坚强的意志。活动内容:好习惯,早养成活动准备:

1.学生收集好的学习方法。

2.学生根据42页三幅图自己创编小品..。

3.师生共同收集关于“一分钟价值”的有关资料,收集关于习惯的名言。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进入三年级后,你们在学习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主要困难。教师建议成立班级学习交流站,大家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逐步解决学习困难。

2.小品表演:表演学生根据42页三幅图自己创编的小品。学生发表对小品的感想。说一说发生在自己或别人身上的拖拉的故事及带来的后果。

3.阅读与交流:读教科书43页小主人公的体会,然后介绍自己和别人为改掉拖拉毛病的一些好的做法。

4.小组讨论:学生结合教科书43页下方三个孩子遇到了困难图,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好的习惯。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5.制订时间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大家一起玩。

主题目标:

1.感受游戏中规则的作用,能遵守游戏中的规则。

活动准备:教师了解学生经常玩的各种游戏及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

1.阅读导入:阅读教科书。

生冲突时,就要相互协商,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

2.看图讨论:阅读教科书。

10画画我们的学习。

1.指南针若干个。

2.教师准备本校校园全景照片。3.学生准备彩笔、白纸等。活动过程:

1.导入首先激发学生为学校画一张地图的学习热情,随后提出画地图需要学会辨别方向,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学们知道平时人们是怎么辨别方向的吗?2.学习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太阳怎么辨别方向呢?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在我国,早晨起来时,平伸双臂,右臂指向太阳,这一方就是东方;左臂指向的就是西方;这时你面对的一方就是北方;背对的就是南方。简单地说就是“面北背南,左西右东”。教师先让学生在教室里练习辨别方向,首先找到太阳升起的地方,然后根据方法,以学生所坐座位为观察点,确认教室大门、黑板方向。接着教师随意说出四个方向,学生转动身体,让自己面对老师所说的方向,教师可由慢到快,使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师还可教给学生另一句i:2诀:“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总之,让学生明白,只要确定了一个方向,就能知道其他方向了。

3.学习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1)没有太阳的时候怎么辨别方向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2)在学生所说方法的基础上,给每个小组发一个指南针,让学生运用指南针,以教室为观察点,来辨别一下学校大门的方向、行政楼所在的方向等等。清j,解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学生做介绍,或由教师介绍。

(3)通过课件或图画教给学生北极星有关知识,先在天空找到像勺子形状的北斗星,勺口对着的一颗亮星,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就是正北方,教师鼓励学生晚上找一找北极星。除教科书上出示的两种方法之外,教师还町扩展一下-可要学生背一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把自己知道的其他方法交流一下。(4)游戏辨方向。在实际中辨别方向是一个难点,教师可带领学生把它当游戏来玩。教师站在一个地方,代表是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学生按“面北背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如使用指南针等,很快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学生按教师的口令将身体转到相应的方向。这样可使这个教学难点在轻松的氛围中化解,学生也能尽快掌握实际辨别方向的技能。

4.教师小结:请记住:“面北背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

南,左西右东”。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主体目标:

1.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知道学校里不同工作的人的工作职责。

2.学会关注身边每一个人,知道人的职业虽然有差异,但都是为大家服务,每个人的劳动都应得到大家的尊重。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好采访用的笔记本和笔。活动内容:他们在干什么。

活动过程:1.导入:

在学校里,除了给我们上课的教师外,还有很多人在为同学们服务,他们在哪。

儿工作呢?2.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参观。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部门办公室,让学生看看学校有哪些组织机构,并通过。

观察各个部门办公室里的陈设、布置,想想这些部门的作用是什么,如教导处里最。

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学生一定会回答是室内那一大张全校课程表。你从这儿可以想。

到教导处的作用是什么呢?里面的老师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学生的回答不一定是很。

准确的,但只要大致意思对(指导学校教学工作),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如果学生。

实在说不清楚也没关系,教师可让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让学生等会儿通过。

采访自己去弄明白。3.学生选出采访对象。

通过刚才的参观,大家知道了学校有哪些组织机构,有些同学还从办公室的布置猜到了这些部门的作用,但同学们的心里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想亲自问问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对吗?现在你们可以选出一位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把你最感兴趣的或还没弄明白的问题来问问他。

学生自由讨论,选出一位采访对象。学生想采访哪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教师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并把采访同一个对象的同学编成一组。4.讨论采访注意事项。

是在否影响别人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提问要清楚明白,当别人回答时应做记录。5.学生在小组内设计采访提纲,讨论采访时的分工。

6.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采访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工作人员。7.交流采访感想:

主题目标:

1.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2.愿意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学校的面貌,激发学生对学校未来的美好憧憬。

活动内容:珍贵的回忆。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机、回忆学校生活美文的乐曲磁带;2.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学校的过去。

活动过程:

以问以前在学校读过书的人,也可问住在学校附近的老居民,还可翻阅以前的资料。

或参观校史陈列室等等。’。

3.学生交流调查所得(最好出示相关的调查资料):说说通过调查了解到的学。

校的过去以及自己的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说说过去学校的设施的简。

陋,也可描述过去学校生活的有趣,还可谈谈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让学生不仅了。

解了过去的学校的设施面貌,还了解了以前的校园生活。活动内容:我为学校出点力活动准备:

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学生讨论:自己能为学校做点什么,让它变得越来越美好。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认真观察学校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自己能为学校做点什么事。

2.学生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可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说理由。

3.为学校做点实事:

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先要学生讨论可以做什么事.然后分组行动,如把学校走廊生的瓷砖擦干净,在草地上树一块“保护小草”的牌子,或把操场上的纸捡起来扔进垃圾相等等。

教师要告诉学生,把自己当做学校的小主人,这样的事应天天坚持。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可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如“小草卫士“、“清洁大师”等,为学校做实事,可课外进行,并要求各小组制定行动计划。4.设计未来的学校:

让学生拿起彩笔设计学校的未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可把学生设计的未来学校图贴在教室墙壁上,举办一次班级展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前段时间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和台湾的塑化剂事件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此类事情更是层出不穷,诚信嫣然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因此我选择《买卖中的道德》作为我的说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在买卖的过程当中道德的重要性。

一、说教材:

《买卖中的道德》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从买家和买家这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探究买卖中的道德问题。从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现象,明白生活中处处要讲道德诚信,懂得从自我做起,努力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公民。

二、说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过与自己的父母到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买东西的经历,这些购物过程中,他们的某些行为处于无意识状态,对于买卖中无论是商家还是买家的道德问题没有特别注意过,因此,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总结、概括出正确的买卖道德和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三、说学习目标: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理解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

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一下学习目标:

(1)、懂得买和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

(3)、初步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四、说重难点:

重点:如何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难点: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学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凡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在学法指导上,我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原则,计划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欣赏、写传标语等形式亲身体验,合作探究。

六、说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小小促销会和制作文明提示语完成目标1的评价。

(2)、在多种体验中从买家和卖家两方面体会买卖中的道德实现对目标2的评价。

(3)、在教师小结中学生体会到诚信的普遍意义,实现对目标3的评价。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打开电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个吸引人眼球的广告,商品经过广告的推销和宣传,销售量会大大的提高,可是那些广告是真实的吗?能够如实的反映商品的质量和效果吗?下面请看一则广告。

老师出示减肥广告视频。

师:通过观看广告,你有什么感受?(通过学生的交流初步感受对广告的可信度产生的怀疑。)。

二、身临其境感受诚信。

1、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可是张老师就没有大家的火眼金睛,于是忍不住买了几盒,吃了一个疗程之后,不但没有广告上说的一样苗条,反而拉起了肚子,这则广告并没有如实的反映药品的功能和效果,显然是一则虚假广告.

2、在生活中你们有过像张老师一样被虚假广告所欺骗的经历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经历)。

3、看来大家的这种经历还真不少,那你想对做虚假广告的商家说些什么呢?(出示板书:讲诚信)只有在广告中真实的反映自己商品的质量,这样的商家才是讲究诚信的。

4、为了规范商家的行为,防止虚假广告的产生,我国制定了第一部广告法。(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1995年2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的第一部广告法。)。

师:刚刚过去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我们遇到虚假广告或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是应该学会拨打12315消费者权益热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师:以上说的虚假广告只是商家经营的个别现象,大部分的商家还是非常讲诚信的,在你所接触到的商品中有没有让你很满意的品牌和商品呢?举例说一说(学生汇报)。

听了大家的发言,让我知道良好的诚信是一个品牌的良好保证。一些大的品牌会把质量和诚信当作生命线,因为他们知道做生意和做人一样都要讲诚信。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现场版的促销会,如果你是个讲诚信的经营者,你会如何推销自己的商品呢?学生就手中的商品向大家进行推销(引导学生从价格,质量,质地等方面介绍)。

生:介绍铅笔,文具盒,衣服等日用品。

同学们各个都是精明的商家,知道只有货真价实才能得到顾客信赖的道理。

三、畅所欲言体会道德。

1、师:在买卖过程中不光卖东西的人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做到“诚信”二字,就是我们买东西的人也要讲道德,做一个受欢迎的顾客。那么在超市里人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看张老师在超市里拍到的这些照片。(放映在超市里拍了到的图片)。

2、师:在刚才的这些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交流初步感受到在购物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文明的现象。)。

生:有时候我们在选商品的时候会拿好几种做对比挑选一种或几种自己需要的,其余不需要的我会把它放回原处。

生:我看见顾客拆开包装袋我会上前阻止他。

生:我看见有人直接用手抓散装的食品时,我会悄悄递给他一把夹子。

师: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有一个倡议,希望同学们在自己做好文明顾客的同时,能用实际行动提醒大家文明购物。(学生自己制作商场超市的文明提示标语)。

学生展示自己做的标语并汇报标语用在哪里才会起到他的作用。

四、教师小结学生感悟。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将本课的重点进行概括,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五,说板书。

买卖中的道德。

卖家讲诚信。

买家讲道德。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说课稿

本课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上海一家人”中的第三篇课文,通过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繁荣的大上海的教学,突出上海依托海港,联通全国和世界这一特点。

教材从港口发展的角度,简明地描绘了上海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它拥有的灿烂的明天。全课由“交流会”、“历史坊”和“新视窗”三个块面构成,分别说明、展示了“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上海从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大都市”和“上海港的明天更加美好”三方面的内容。其中,“上海地理位置的优势”是理解上海港发展历史的基础。第二部分“上海港的发展”是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上海港的明天”为扩展内容。

二、教学策略。

教学时拟采用“现在――过去――现在”的方法,即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着手,了解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上海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好处,再回顾上海从小渔村发展到大上海的大概过程,最后通过现在上海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港口的发对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上海人的自豪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上海的市花、市标,了解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2、初步了解上海依托港口,从“小渔村”到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港口的发展对上海城市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知道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

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听后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地方。

板书:上海。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了解我们生活的地方“上海”。

那谁能用方位准确地说一说?上海在中国版图的东部。

出示上海大图: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上海附近有长江,东海这两大水域。

我们把紧邻海的部分称为“海岸线”,因为在东部,所以是东部海岸线。

媒体介绍:

有人作了这样形象地比喻:绵延的东部海岸线就像一把满弦的弓,蜿蜒的长江犹如一支待发的箭,上海就处在这箭与弓的支撑点上。

上海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特殊。

2、小组交流。

讨论:上海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好处?板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

a交通便利;(刚刚同学们观察了地图,知道它周边的水特别多,这对于那时水陆比陆路快的年代来说,上海的交通还是很便利的,)。

b气候适宜。(就以崇明岛来说,它就有一个美称:“东海瀛洲”,这的空气很新鲜,许多鸟儿都在这安家,相传还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哦。)。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来投资(如:办厂、做生意等),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板书:经济发展。

这些都归功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因为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便于与长江沿江地区有便捷往来;上海东部是海,便于与沿海各省市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开展交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小渔村到“大上海”)这个课题,共同了解一些上海依托港口发展的历史。

板书: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二、活动二:了解“沪的来历”。

1、为什么说它是小渔村呢?主要是上海在开埠时,面积只有2万平方米,就是指现在的豫园一带。既然是小渔村,他们那时候的生活便离不开捕鱼。

说到捕鱼,同学们想到的捕鱼工具是什么?

板书:“扈”解释什么是“扈”

后来,上海人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也称为“扈”,随着汉字的演化,“沪”代替了“扈”。

板书:沪。

上海的简称是什么?

同学们,不仅这个字代表了上海,还有一种标志也能代表哦!那就是上海市市标。

2、自学书上p32的内容,知道上海市市标的样子、由哪几个图案组成及含义。自学完成后,和同桌交流,按要求得星星。

出示填空:

上海市市标由、()和()的图案组成。三角形如轮船的螺旋桨,象征()。背景是迎着早春盛开的市花白玉兰,象征()。

指名说一说。

媒体出示图片市标和沙船的图片:

作为一个港口城市,上海这座城市与海、船等密切相关,因此,古老的沙船也就成了上海的标志之一。所以市标的主体部分则是沙船的图案,而沙船更是印证了上海依托港口发展的历史。

刚刚你们自学的内容中有这样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沙船的繁荣:

到清朝初年,上海港已拥有沙船3000多艘,被称为“沙船之乡”

了解了这么多,现在老师和你们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段来看小渔村到“大上海”的过程。

三、活动三:学习从小渔村到大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同学们看这幅图片,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困苦的,但两个时间段却让这不起眼的小渔村,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使经济得到了发展,城市得到了建设。

(1)学习“历史坊”。

出示:上海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依托地理位置的优势,经济逐步发展。700多年前(公元1292年)前,建立县城,到160多年前(公元1843年)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如今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

通商:互易商货,多指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

知识补充: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源于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_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辟广州、上海等为对外通商口岸。

板书:大。

(2)回顾上海港的巨变。

2、指名交流。

3、媒体出示:

老师也罗列了一些数据:

11月30日,上海港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向前迈出一大步,上海跨入了千万等级世界集装箱大港行列。

上海港和世界40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

每月有1400个航班驶往世界各地。

现在每天运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达到3、1万标准箱;通过上海海关发出的商品几乎覆盖了全国各地。

小节:这足以证明,上海在全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读了这些,生活在上海的你们自豪吗?

现在的上海发展有着飞一般的速度,现在我们一起展望上海港明天的样子。

四、活动四:展望上海港的明天。

1、在小组中学习p34“上海的明天”等内容(出示),并交流。

2、媒体出示老候船楼倒塌图片:

原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的老候船楼在3秒钟内轰然倒塌。

3、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效果图。

位于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将建成国际客运码头,设置三个国际大型旅游船泊位。

4、上海的船舶工业将从黄浦江边向长江口搬迁,建造多个造船基地。到,上海将成为世界的造船基地。

5、出示:上海港全景和上海港的早晨图片。

6、小结:同学们,为了使上海港更美丽,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为上海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哦!

五、活动五:通过作业来巩固我心中的上海港。

出示作业单:

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一、课中练习:(得星数:)。

说一说:

能说出上海市市标的组成和含义。

二、课后作业:(得星数:)。

说一说:

向爸爸、妈妈介绍上海的简称“沪”的由来。

三、学习评价。

课中练习由伙伴评,课后作业由家长评。

(看书本说出市标含义、“沪”的由来的得一颗星,能不看书本说出“沪”的由来的得二颗星,在此基础上,又能说出市标其中一个图案的含义的加一颗星,以此类推,说出二个图案的得四颗星,三个图案的得五颗星。)。

学习了这么多,我相信你们会永远记住这一切,也会继续以上海的飞速发展而自豪。

板书:

7、从小渔村到“大上海”

交通便利。

气候适宜......

小渔村(大)上海。

(扈)经济发展(沪)。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1、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时间?。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一分钟能做什么??一分钟折一架纸飞机?一分钟上78级楼梯?一分钟读两首诗?

4、有的人懂得和时间交朋友利用每一分钟快乐的学习尽情的玩耍充分的休息?。鲁迅原名叫周树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是珍惜时间的榜样?笔名“鲁迅”是“?愚鲁而迅速?”的意思。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了。

5、学会有计划的利用时间?每一分钟都会给你带来快乐带来收获?。

6、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9、“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周围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10、知识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发现和积累的。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你将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12、学习的快乐在哪儿?。

14、写写自己能做的事情?。

15、安全标志??自己找一些安全标志认识?当心触电、禁止烟火、小心中毒等?

16、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报警电话??110?煤气泄漏时?千万不能使用?明火??也不能?动电器开关?。

18“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共同面对相互支持家就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19、你是怎么样为家人分忧的?

20真正的朋友常常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跟你一起面对困难?帮助你进步。

21、“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22朋友的理解和安慰?让我们感到温暖?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23、?刘三姐?不愧为“歌仙”。

24同学之间难免会有小矛盾?我们要真诚相待相互宽容宽容?

25有错先说“对不起”?那叫?勇敢??原谅别人说“没关系”?那叫?大度?。

26、花朵需要雨水的?滋润??友谊需要?真诚?的呵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留住美好的回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往往是不同的大家的爱却是相同的?我们要学会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28、?学会保护自己每天平平安安?这是全家人的幸福。当危险出现的时别?慌张?我们要?寻找帮助?学会自救?。?家庭的欢乐有爸爸妈妈的辛苦?也有我的功劳。当家庭有困难时我们要共同面对相互支持家就是最温馨的港湾。

29、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用心去做?就能做出好的成绩?甚至成为这一行的能手和专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李素丽?是全国服务行业的楷模。村民称?黄里波?为“小里手”。

30、不同的职业的劳动者?为社会带来安全和繁荣?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快乐?。在我们享受劳动者带来快乐时?别忘了说声?“?您辛苦了?谢谢您??”

31、?爱护公共卫生?是对环卫工人的尊重。?节约粮食?是对农民伯伯的尊重。

32、把梦想放在心里?从现在做起不要轻易放弃。

33、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4、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语言?、?服饰?、?饮食?等方面各不相同。许多民族都有做工精美的传统工艺品。如壮族的?织锦??维吾尔族的?地毯??纳西族的?木雕?。

至少写出五个??苗族、藏族?壮族、哈萨克族、傣族、满族?。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部分内容是“从太空看地球”。这部分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跳出地球来认识地球,从而能够从整体上获得对地球“外貌”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前,学生可能从电视科教片、挂图、课文、亲人朋友、老师那儿得到一点儿零星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补充点拨,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地球,人类的母亲,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容易破碎,感悟到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教学时,先引入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出在哪里看地球比较适合的问题(可用鸡蛋的结构来比喻:“蛋黄”是地球,“蛋清”是大气层,蛋壳外面是“太空”。),然后是组织学生自己看这部分内容,再由学生发言知道地球哪方面的知识,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感悟到学会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其中,在谈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神五”“神六”“长娥一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计算体验,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大”;补充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感悟地球在“变小”,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感情。

第二部分内容是“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大概过程:从受很大局限性的感知认识“天圆地方”,到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再到现在人们对地球的“有组织的全面研究”。从中体会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不要满足于眼下的一知半解,而要活到老学到老。其中,在讨论“天圆地方说”时,可提一提古印度人的“龟象说”,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学“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时,可补充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学习“三叶虫化石”和“中国北极黄河站”,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现在人们研究地球在时间上的“纵深”和在空间上的“广泛”,激发学生产生了解地球的兴趣。学习“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这两篇日记,主要是了解我国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情况,以及体会到科学研究工作是辛苦而危险的,感悟到科学家的伟大、奉献精神。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做个聪明消费者》。《做个聪明消费者》是我根据鲁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整合的一节课。

我选择了这一主题,旨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消费,做个聪明消费者。

我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2、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做一个聪明消费者。

3、培养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消费技巧。

教学重点是: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培养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消费技巧。

我的整个设计分四步进行:一、激趣导入,学生自由购物;二、探讨购物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怎样购物;三、依据学到的消费技巧,学生二次购物;四、消费归来,汇报二次购物心得。下面我分步来说。

一、激趣导入,学生自由购物:

上课伊始,我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是不是特别喜欢自由购物?今天家长给钱了吗?那好,我们自由购物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请先读一读本次自由购物的注意事项。(出示购物注意事项)。

购物注意事项:

一、购物场所:校门外垂柳街上的商店和学校后面的附近商店。

二、购物时间:20分钟。

三、购物要求:自由购买,但购买后先不要撕毁包装。

指名学生读购物注意事项后,询问是否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确定没有问题后,请学生带上准备好的购物袋,20分钟自由购物开始。学生购物时,老师要留意学生所购的物品,购物的场所,购物时表现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探讨购物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怎样购物20分钟后,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上,我请学生把自己购买的物品摆在桌子上,给小组其他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会买这些东西,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借机再次了解学生的购物情况。学生交流完毕,我请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在班内说说购买物品的原因。根据平时我了解到的学生购物情况,我做了下面的预设:

1、看到同学买了,没有多想就跟着买了。

我会这样引导:跟着同学买的这些物品是自己必需的吗?肯定绝大部分不是,于是,我告诉学生:同学买什么,自己就跟着买什么,这样买来的不少物品都不是必需的,完全可以不买。像这种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是一种“跟风消费、攀比消费”现象,还是不要的好。

2、平时家长不让花钱,现在有钱了,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过了把购物瘾,没想为什么要买。

对这种情况,我这样引导:喜欢的东西都是必需的吗?肯定不是,是啊,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需要的。因此我们在购买物品时,一定要牢记“需要”原则,板书:需要,也就是买自己需要物品,而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想买什么买什么。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是乱花不该花的钱,这是一种浪费,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观念。

3、自己早就渴望买了,但家长不同意。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普遍,我做重点引导。是不是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物品,我们特别渴望得到,但是家长却不给我们买呢?请学生回忆平时自己想买什么,父母是怎么拒绝的。一般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家里有类似的,再买是一种浪费;

(2)一些小商店里的商品质量无保证;

(3)家里的收入不多,没有多余的钱;

说到这一点,教师板书“收入”,告诉学生,这一点需要我们特别理解家长,父母挣钱都不容易,消费要根据家庭的收入量入而出。此时进行小结:大家这样一讨论,我们明白了有些物品家长不给我们买,都有各种合理的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父母,不能为此生父母的气,或者抱怨家长小气,不爱自己。接下来,教给学生购物学会看商标。我这样引导:刚才大家说到一些小商店里的商品质量没保证,是啊,我们在购买商品,特别是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商标。商标齐全的食品质量有保证,否则食品质量可能就会有问题。大家知道怎样看商标吗?根据学生回答,我总结后出示:正规厂家的食品,有详细的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配方等说明,还要有食品安全标志“s”和注册商标“r”标志。购买食品的同学,赶快看看你买的食品是不是合格商品。平时学生都喜欢在一些小商贩那里买一些小食品,这些小食品很多都不合格,学生肯定能发现其中的不合格食品。于是,我请购买了商标不全的学生说说是在什么地方买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方消费?进而让学生明白:购买商品尽量到大的超市或购物中心,一是那里的商品有质量保证,二是商品齐全,节约购物时间。

板书:购物中心。

如果购买了不合格或有问题的商品,你会怎么办?

引导学生懂得:购买了不合格商品,可以要求退货;发现商品有问题,可以要求修理或更换;如果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或直接拨打“12315”热线投诉,也就是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板书:维护权益。

至此,这次购物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购物时还有一些技巧单单通过本次购物还不能体现出来,所以我又设计了下面的“老师做家长购物小调查”的环节。

出示第一个问题:请看第一个问题:

a。是b。不是。

家长购买大件物品时,基本上都要多逛逛才买,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追问: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购物时要“货比三家”,在比较的过程中,挑选出价格适中,质量又好的商品。

板书:货比三家。

请看下面两个问题:

(2)妈妈有没有在换季的时候给家人买过服装?

a。没有b。买过。

(3)家长去超市购物,是不是经常买特价商品?

a。是b。不是。

我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少妈妈要在换季的时候给家人买衣服?家长为什么时常买特价商品?这是因为换季时衣服会打折,很便宜,买特价商品比平时省钱。无论是在换季时买服装,还是在超市买特价商品,都是为了省钱,这是在花最少的钱,买满意的商品。因为家长挣钱都很不容易,花钱时当然要精打细算了。从而使学生懂得合理消费,不乱花钱,也就是花钱要精打细算。

板书:精打细算。

让学生采访,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也许是他们没有买到自己特别需要的商品省下了钱,也许是为了攒些钱买自己特别渴望的商品,但不管哪种原因,这都是一种计划性的消费行为。因此,我马上对这些同学的做法进行表扬,并且小结:

从几个同学的回答中我听出来了,他们会有计划地花钱,而且懂得要学会留一些零钱,以备急需时用。

板书:有计划留急用。

至此,基本的消费常识和技巧已经全部探讨完了,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回顾:

购买需要的物品,考虑家庭收入状况,购买商标齐全商品,到大的购物中心购物,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物要学会货比三家,合理消费,不乱花钱,花钱要有计划,留点零钱备急用。

下面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依据学到的消费技巧,学生二次购物。

二次购物。教师要特别留心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购物。我想,学生这次购物一定会谨慎很多。

四、汇报二次购物心得。

物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购物歌》。

购物歌。

购买商品讲究多,一起来唱购物歌,

想想父母咋挣钱,能省则省记心间,

不跟风,不攀比,“需要”原则放第一,

购物时,多比比,买后称心又如意,

要少去,小摊点,商标不全有危害,

大商场,货物全,保证质量省时间,

不慎买了假东西,维护权益别忘记,

花钱时,有计划,留点零钱不抓瞎。

牢牢记,购物歌,做个聪明消费者。

我这样结束我的这节课:同学们,让这首《购物歌》在我班唱响,愿它能成为我们今后消费的行为准则,愿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的设计,我摒弃了传统的在课堂上说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向社会,自由购物,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尽管超过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限制,但学生确实学到了购物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技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学生家庭生活的不断丰富,有很多孩子会在假期和家人一起去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享受大自然的赋予时,他们也感受着祖国和身边的变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对于祖国的秀丽河山了解的比较少,大都是从新闻、各种媒体中也获得了的信息。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设置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许多名胜古迹的国家,从多角度展现祖国的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2)了解有关名胜古迹的知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图片,视频短片,领略祖国的河山美。(2)通过活动用不同的形式歌颂祖国,赞美祖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由于学生对很多名胜、河山不熟悉,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了解、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所以我把通过欣赏名胜古迹感爱祖国的壮丽与美好,激发爱国之情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引导他们在游览观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体验的基础上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最后通过学生搜集资料以不同形式赞颂祖国好河山,使感情得到升华。

《桂林山水》的风光,学生被美丽的桂林山水吸引、陶醉。课堂气氛立马活了起来。大家都纷纷举手表达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我又设计了你还知道哪些名山、大川的环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让学生对这些名山有了了解,然后我过渡到五岳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名山的认知、热爱。

了解了祖国的山水之后我提出了问题:我国不仅有风光秀美的名山大川,还有许多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呢!你知道哪些我国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名城?直接过渡到下个环节的教学: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首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你去过哪些名胜,把你的见闻告诉大家。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分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名胜古迹的照片、感受。随机播放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此时的课堂,闹中有静,静中有思,思中有获。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长城是我国的骄傲,是民族的象征。

最后我设计了诗词歌赋话神州的环节,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在《我爱你,中国》优美的歌声中结束。

本节课的板书简单清晰,重点板书了祖国的山水和祖国的名胜古迹符合本节内容。具体板书如下:

游览祖国好河山。

祖国山水。

五岳:嵩山、衡山、泰山、华山、恒山。

桂林:

祖国名胜。

万里长城、故宫……。

交流感知,分享感悟。

教材分析:

《日行千里不是梦》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承前启后、开拓学生的生活面、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的作用。本课安排了三个内容:“交通工具的演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汽车多了的烦恼”。教材的安排呈现出由浅入深、由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使儿童能相对系统有效地感受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有责任地关心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教材图文并茂,兼顾了学生对于交通工具的深入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

学生从呱呱落地时就进入了交通生活领域,对各种交通工具都有一定的认知。平时,学生也能通过自我学习,观察,比较,了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但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建立辩证认识事物发生与发展的利与弊这一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教他们实事求是、较全面地认识交通工具的演变、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是本课的关键。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交通发展的状况,知道交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能够通过收集、计算、对比等方法比较交通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设计理念:采用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及六推六让的教学策略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我展示及小组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兴趣及情感。

学习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交通工具演变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收集各种有关人类飞天梦想的故事。

3、查找中国现代航天事业发展的信息。

学习过程。

1、猜谜语导入:500公里/天,猜一成语。

2、日行千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不是梦,对于古时候的人们来说却是一个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七课:

日行千里不是梦。随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日行千里的传奇故事?给大家讲讲。生自由回答。

1、老师先做个调查:请说说你们全家外出是时选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生1:我们一家人到襄樊会坐公交车。

生2:我们全家去北京会坐火车。

生3:如果全家去青岛的话还可以坐船。

2、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能很快很方便的把我们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如果是在古代人们出行会有这么方便吗?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3、自由看教材p41页,交流展示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生:我收集的是船的演变的资料。

生:我找到的是关于车的图片。

4、出示课件,展示船、车的演变过程。

船:独木舟——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

车:(汽车)独轮车——马车——蒸汽车——内燃机车——电动车。

(火车)蒸汽机火车——内燃机火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

5、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古人们日行千里的`梦终于圆了。但是善于追求的人类又有了一个新的梦想,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嫦娥那样翱翔太空。

提问:如果你是古时候的人,你会想出哪些飞天的办法?

生1:我想像鸟那样拥有一对大翅膀。

生2:我想把自己绑在许多大灯笼上,借助灯笼的力量把自己带上天。

生3:……。

(过渡)尽管实现梦想要经历一番曲折的过程,但是不屈不挠的人类经过千百年来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他们的飞天梦想。

6、有谁能告诉大家飞机的演变过程。

7、课件介绍飞机的演变过程。顺便介绍第一架飞机的发明人(美国人莱特兄弟)。

(过渡):人类凭借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并且又借助航天飞机把人类送到了浩瀚的太空,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目前只有3个国家能发射飞船到太空,我们国家就是其中之一。在20xx年10月15日成功的发射了第一艘载人航天飞机神舟五号,在20xx年10月12日发射了第二艘载人航天飞机神舟六号,20xx年神舟8号上天,20xx年神舟9号上天。(课件可以出示一些航空航天的信息)。

(插入神舟5号上天的视频)神舟5号。

03.10.15。

杨利伟。

神舟6号。

05.10.12。

聂海胜。

费俊龙。

神舟7号。

08.9.25。

翟志刚。

景海鹏。

刘柏明。

神舟8号。

20xx.11.5。

生: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很骄傲和自豪。我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而感到骄傲。

我们了解了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那么现代交通工具到底比过去的交通工具快捷多少呢?我们来算一算感受一下。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交通工具的发展不仅大大缩短了我们的旅行时间,还带给了我们愉悦的旅行享受,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很多事物都是既有利也有弊的,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下课以后,希望同学们能调查一下交通工具的发展引发了哪些环境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7、日行千里不是梦。

独木舟——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

独轮车——马车——蒸汽汽车——内燃机车——电动车。

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车——磁悬浮。

飞机。

风筝——螺旋桨式——喷气式——超音速。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本课内容是辽师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六课灿烂的文化中,第一子课题——《古代先人思想的光辉》。本课一共有三个课题:1古代先人思想的光辉、2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3绚丽的艺术之花。本课是在前两课教学了解我国民族和历史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了解、感受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为世界闻名的发展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古代先人思想的光辉》教学要点:第一,教材介绍了我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影响深远,它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精髓,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广泛的影响。第二,教材介绍了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使学生了解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不但在过去的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在的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唯一载体。教材中关于孔子和孙武的思想内容介绍简单,缺少直观的文字、数字、实例和图片;而学习内容则范围较广,较繁杂。因此我将本课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孔子的思想,第二课时为认识孙武《孙子兵法》的影响。本课为第一课时,课题改为《孔子思想的光辉》。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经验也在丰富。特别是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在进一步提高,具有初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有局限性,对问题的理解只能形成较为实际的形象,认识问题主要是直观、感性的方式。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标准中:“我是中国人”第三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指导,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孔子生平和教育方法,理解孔子的仁爱思想。

2、方法与过程:通过小组交流、思考探究、讲故事、表演等方式,感悟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仁爱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孔子思想与人为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仁爱思想。

教学难点: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仁爱思想的意义和作用。

(一)说教法: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预设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游刃有余从容施教。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所以我设计了:交流谈话、直观感知、探究思考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了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出学习内容及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交流和了解的愿望,调动学生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二)说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目标,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学法有:举例子、表演、讲故事、小组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做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状态,为学生正确运用相关知识与能力做好铺垫,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从而我安排了如下教学程序:一、格言引出孔子,直接导入新课。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孔子的思想光辉。三、总结延伸,深化孔子思想主题。

(一)格言引出孔子,直接导入新课。

高年级学生对社会和知识的了解不断扩大,课前学生也收集了有关资料,所以教师以一句孔子的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引出孔子,也为本课师生互学互动奠定了基础。通过师生交流谈话导入新课。师生交流,了解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有关情况,同时创设师生互学、师生换位教学的情境。

(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孔子的思想光辉。

自主学习是高年品德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要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本课教学教师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简单学的状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实现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1、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2、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哪些?3、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及时评价表扬学生。学生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用表演、讲故事、举例子、讲解等方法给老师讲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思想。这时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用了哪些方法教老师?学生总结自己所用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再来讲一讲孔子的思想。学生通过思考汇报——总结方法——用方法再来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筋思考、分析问题、理解和解决问题,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和主人,是学生在教老师,是学生在用知道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和熏陶感受孔子思想的光辉。

(三)总结延伸,深化孔子思想主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深化主题之后,启发学生继续研究孔子思想的其他有关内容,既是让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也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教学中除了课题《孔子思想的光辉》之外,主要展现孔子是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教育教、思想家,儒家思想创始人。

广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2)要心情开朗,充分休息;。

(3)把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

(4)经常洗手;在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捂住嘴巴,防止病菌传播。

2、保持健康有些什么方法?

答:合理饮食;保持清洁;每天做操;呼吸新鲜空气;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注意安全;正确用药;远离危险的东西等。

3、为了防止上当受骗,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1)经常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生活发生的事;(2)学会关注社会问题;。

(3)不要有贪念。

4、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答:遇到危险时不要慌张,要沉着冷静,想一想怎样才能脱离危险,看看有什么获救的条件。

5、受伤了,怎么处理伤口?

答:(1)洗干净双手;(2)由伤口中心向外围清洗;(3)擦干伤口;。

(4)消毒伤口;(5)必要时到医院治疗。

6、在学习中你的金钥匙是什么?

答:在学习中我的金钥匙是:(1)学会动脑;(2)找对学习方法;。

(3)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学习;(4)有具体的学习计划;。

7、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保持一份好心情呢?

答:想一想高兴的事;说说自己的优点;说声“我能行”。

8、选举有哪些程序?

答:(1)公布后选人名单;(2)公布选举规则和办法;(3)候选人演讲;。

(4)投票;(5)公布投票结果;(6)宣誓就职。

9、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1)横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

(2)不跨越交通护栏;。

(3)骑自行车不搭人,不闯红灯,不逆向行驶,不与机动车抢道;。

(4)乘车时身体不要伸出车窗外,不要与驾驶员攀谈;。

(5)不要在马路、公路、铁路和码头玩耍、奔跑、打闹。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中的《同学友谊要珍惜》的第二课时《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后反思五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1,教材分析。

学生在集体中生活中,必然要与小伙伴交往,和同学们朝夕相处,产生友谊,从他们的愿望来看,大家都愿意交朋友,朋友使他们得到集体的归属感。但是当代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原因,有不少人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导致一些同学渴望朋友,却没有朋友。因此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友谊、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我们都是朋友”通过引领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帮助他们对朋友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加深了理解。通过回忆成为朋友的原因,感受友谊咋样经过时间的磨砺越来越深厚,通过辨析,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标的目标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技能: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过程与方法:了解怎样才能成为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难点:能和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并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培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学科,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引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体验和课内交流感悟。

根据遵循儿童社会生活等一系列原则,让学生在主体的参与中通过多种手段了解、感受友情珍贵,学习珍惜友谊,使他们懂得友谊相处的道理,学会建立真正的友谊。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结合注重开放与生成,构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改变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思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探索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形成深刻印象,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靠,对难点也比较容易突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做各种游戏,喜欢比赛,但注意力易转移,自控力较差等特点,让他们一节课都围着你转,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他们他们的潜能,才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有趣、灵活的运动形式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情景引入:

活动1: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学生讲感人的故事其他同学静静听。

(二)。猜猜我的好朋友。

过渡:同学们,你们一定对自己的朋友非常熟悉对不对,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

猜我的好朋友游戏规则:用一块。

游戏开始..

学生玩猜人的游戏。

(三)讨论:好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师:有的同学认为“够意思”才是朋友是这样吗下面请看书?

猜着的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朋友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1)请大家把书翻到54页,我们看看书中的朋友之间发生的事好不好。

指名四位同学叙述图意。

生:第一副:借作业给朋友抄。

第二副:有不问明情况要帮朋友打架的。

第三副:有帮朋友逃课帮助保密的。

第四副:有帮朋友偷摘葡萄,帮忙放风的。

2)大嘴青蛙向大家提出问题,你认为这样的朋友好不好?为什么?你和朋友之间有没有类似的事情?真正的朋友应该怎样做.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困难应该共同想办法,而不是共同去做坏事,如果友谊用不平等的交往进行,那么迟早他都会失横的所以友谊的天平必须是平等的那么平等的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往中人人平等。

生: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试举一例。

生:劳动中人人平等。

学生举一例。

生:活动中人人平等。

学生举一例。

(四),填一填。

你的好朋友一定很多,选择一位填在下表中。

我的好朋友。

成为朋友的原因。

朋友的特点。

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五),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有价,友谊无价。

(六),作业设计:

课后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朋友的理解和认识,用简单的几句话写一写,并与同伴交流。

文档为doc格式。

广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题

1、在具体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事情都要通过大家(投票)来决定。

2、参加选举是每个同学的(权利),也是我们作为集体成员的(义务)。

3、在班集体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大家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4、班集体的荣誉就是我们大家的荣誉,需要你我他共同(争取)和(维护)。

5、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集体)就想一个大家庭,他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使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大家制定的(规则),大家都要遵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6、订立班级公约首先要(小组讨论),得出(小组意见)后,再在班里(讨论)。

7、规矩就是(规则),(规则)是一位既严厉又友好的朋友,每天都陪伴着我们(安全、快乐)地生活。

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9、交友者,(识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

10、有朋友的生活真(美妙),有朋友的日子少(烦恼),更多的朋友哪里去找,让(真诚)架起友谊的桥。

11、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禁止私拆他人(信件)。公民享有(隐私权),禁止(打听)和(传播)别人的隐私。

12、(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他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13、(兴趣爱好)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真正的(兴趣爱好)是需要(培养)的。

14、时间是最(公平的),对谁都一视同仁,既不多给他(一分钟),也不少给你(一秒),(合理安排时间),时间就会给你很多收获。

15、对于一些(危险)情况,我们只要懂得正确处理方法,是可以(避免)受到伤害的。如果我们平时多(留点神),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危险是在我们不能(预料)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的。

16、儿童不宜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室,营业性网吧)等场所。

17、为了保护自己,碰到不熟悉的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想一想)。

18、发达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危险性。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危险都是由于人们不懂(交通常识),(不懂交通规则)而引起的。

19、生病时,吃药要(按时定量),吃多吃少都会影响(健康)。

20、人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零件出现问题,机器就可能变坏。

21、(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我们只有不让它太疲劳,它才会很好地指挥身体工作。

(眼睛)能把各种信息传递给司令部,(耳朵)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器官,在生活中,一些能损害耳朵的不良习惯有(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听巨大的响声等)。

22、没有了(呼吸),就没有了(生命),人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3、(胃)担负着消化食物,把食物转化为能量的重任。

24、人的身体总共有(206)块骨头,儿童的心脏正常每分钟跳(80—90)次。

25、学生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

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甚至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跑过(马路);。

(乱跨越交通护栏);骑自行车搭人、强闯(红灯)、(逆向)行驶,甚至与机动车(抢道),等等。

26、如果有人停车与你说话,要离车门(2米)远。

27、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许多课程。但在学习中,一些同学仅凭(兴趣学习),产生了(偏科)现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交通工具话今昔》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师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行千里不是梦”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主题的第一个板块——人们想走得更远。本课时的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整理资料,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的变化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凝聚着人类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聪明和智慧。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本单元内容由近及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

(二)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以及它们的一些变迁,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教育。课前对教材的预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并能够指导学生如何搜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本课内容的部分资料比较容易搜集,只是存在是否全面的问题。因此教师也要搜集比较全面的资料,以备交流时加以补充。四年级学生在整理和汇报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分组整理中进行提示和指导。学生们乐于表达自我,却缺乏耐心倾听,因此在汇报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讲、听并驾齐驱。在师生互动展示资料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会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创造之间的关系。

老师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学生准备:进行课前调查,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的资料。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有机的融合,改变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使学习者通过切身生活体验。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依此为依据,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懂得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奋斗。认识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

2、了解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如火车、汽车,飞机,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从课标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不是简单的通过一节可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来开展,因此我将此次活动设计从课堂到校外,又从校外到课堂,再延伸到校外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课前调查:通过上网、询问、看书等方式,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发展的历史。

2、“说一说”:通过学生汇报资料,使他们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3、“算一算”: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快捷程度,对比古今交通工具的变化。

4、“画一画”:通过自己设计未来交通工具的活动,使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要求,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2、直观教学,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主要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这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进行材料搜集整理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中的人物可以日行千里?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古人早就有日行千里的梦想,但由于科学水平的落后只能将梦想寄托于神话之中。

2、通过唐朝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如何制定品德与社会。

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

规章制度。

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四、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

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五、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2

页,当前第。

1

1

2

相关范文推荐